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精選12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磁鐵的秘密,感知磁鐵的特性。
2.愿意參與探索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與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實驗器材:磁鐵、帶回形針的紙小魚、水彩筆、螺絲帽、棉簽、螺絲釘、扣子、別針、發夾、橡皮筋、紙片、回形針、小棒、塑料玩具、硬幣、氣球一人一份。
2、觀察記錄表一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 釣魚游戲。
二、 大膽的猜想。
1、認識實驗材料。
2、想想哪些會被磁鐵吸住,哪些不會被吸住?
3、學會把自己心里想的記錄在記錄表的第一排中
三、 大膽嘗試磁鐵吸吸吸。
1、動手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2、與小伙伴交流結果。
四、 大膽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五、 拓展經驗,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吸吸玩玩的過程中,了解磁鐵,感受磁鐵吸鐵的特性;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磁鐵和內裝各種制品的封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事先準備好的一張公園圖片放在桌子上,圖片上放著磁鐵小人)老師操控磁鐵在下面移動,帶領磁鐵小人游公園。 操控磁鐵使小人翻滾跳躍,表現出小人游公園的快樂心情。
2、師:小朋友,你們想想看,老師是怎樣變的魔術呢?到底是誰在幫助小人游公園呢?(出示磁鐵)
3、介紹磁鐵的特性,結合實例講解什么叫“吸引”。
4、“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用過磁鐵,用來做什么?
5、產生問題: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幼兒假想猜測)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種制品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磁鐵和裝著各種小東西的封袋。假如你們想知道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就用磁鐵吸吸看,然后互相說一說,吸住了哪些東西?”
幼兒玩磁鐵,老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每樣都去吸一吸。
提問:磁鐵吸住了哪些東西?
小結:原來磁鐵吸住了鋼筆、鐵釘、針……
2、歸類
師:小朋友用磁鐵吸住了很多東西,也有很多東西沒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們分開來放?
請幼兒將磁鐵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開擺放。
(三)討論活動
1、為什么有的東西能被吸住,有的東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東西是什么做的?
3、小結:鐵制品能被磁鐵吸住。
(四)磁鐵游戲
1、師:“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大的用處,它還能變魔術呢。今天就讓它帶著小朋友們玩魔術好嗎?”
2、讓幼兒玩磁鐵,讓磁鐵貼著桌子下面移動,看桌子上的鐵制品也會跟著移動。
(五)延伸活動
1、在科技操作區提供磁鐵及各種制品,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讓幼兒感受到磁鐵能吸引鐵之類的物體。
2、讓幼兒感悟到磁鐵不同磁極的相斥作用。
活動準備:
大小不一的磁鐵若干,幼兒釣魚玩具,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材料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吸鐵石。
1.出示不同形狀的吸鐵石,請幼兒識別——它是吸鐵石嗎?(是或不是)
2.提問,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吸鐵石的作用。(上課時黑板上要用,媽媽包包上的暗扣等)
3.主要問題:吸鐵石能吸住什么?
二、實驗操作,體驗吸鐵石的神奇魅力。
1.出示各種可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體,請幼兒猜一猜它們跟吸鐵石相遇會產生什么情況?
2.讓幼兒自主驗證剛才自己的結論,兩人一包材料。
3.讓幼兒通過實驗,將手上除磁鐵外的材料分成兩隊,并請一名幼兒給大家演示自己的實驗過程,老師和幼兒幫他集體驗證。
4.引導幼兒正確區分可以吸住的材料和不可吸住的材料。
5.總結幼兒的操作結果,幫助幼兒了解吸鐵石的相關知識及它的學名——磁鐵。
三、玩具里的磁鐵。
1.出示幼兒常見的“釣魚”玩具,吸引幼兒興趣。
2.與幼兒一同分析該玩具中磁鐵的位置及作用。
四、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1.出示兩塊有n、s標志的磁鐵,演示“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2.利用小型的兩極磁鐵制作磁性小火車,讓幼兒體驗同極相遇和異極相遇的變化。
3.讓幼兒實驗,根據同極和異極的原理制作磁性小火車。
4.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知道了磁鐵的哪些新本領。
五、活動延伸
1.通過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利用圓環形磁鐵和長棍,制作彈簧磁鐵。
2.找一找社區中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體,下次和小朋友分享,比一比誰找到的多。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4
目標:
(1)初步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的東西。
(2)能圍繞磁鐵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濃厚興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準備:
每人一盤物體:磁鐵.鐵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
過程:
(1)了解磁鐵可以吸住鐵制的東西。
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么東西?不能吸住什么東西?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制的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不是鐵制的東西嗎?(不能)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并把自己的發現和方法告訴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活動延伸:
(1)在科學角中提供磁鐵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讓幼兒繼續做實驗。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磁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
(3)幼兒可以利用磁鐵特征來制作玩具。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于參與,積極發現。簡單而有平常的活動準備,又為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簡單容易的記錄過程更適合幼兒的操作能力。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每個環節中對磁鐵特性的了解層層深入,同時對記錄單和實驗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從而培養孩子樂于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現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引導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了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學活動中參插游戲,并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致加濃,而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幼兒也愿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展。我們認為,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后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發現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象。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是吸住鐵的東西,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2、激發幼兒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學具盤、磁鐵、回形針、螺絲、鑰匙、硬幣、紐扣、木塊、布條、玻璃球、勺子、玩具、PPT,表格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出磁鐵。
1、出示PPT科學王國,激發幼兒興趣教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神秘的地方,他的名字叫科學王國,科學王國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游戲,大家想去嗎!但是在科學王國里要遵守游戲規則,還要開動腦筋,發揮你們的想象,你們做到的嗎!(出示PPT城堡)教師:好,接下來我們來到科學王國的大門口了,可是它的門是關著的,我們要拿到鑰匙才能進入。
2、做實驗,引出磁鐵教師:瞧、老師把鑰匙已經準備好了,但是它在杯子里,請小朋友想辦法拿出來(不能用手,也不能倒出來),我給大家準備了工具,你來試試怎樣把它拿出來。(引導幼兒用磁鐵吸住鑰匙)教師:鑰匙拿到了,我們現在就出發去科學王國吧,看看科學王國里有什么好玩的,(出示磁鐵圖片)。
二、幼兒探索活動
1、出示PPT,讓幼兒看磁鐵請來的小客人教師:剛剛我們大家都認識了磁鐵,可是磁鐵告訴老師,今天它要找到它的好朋友,可是它也不知道誰是他的好朋友,想要請小朋友一起幫忙找一找,愿意嗎!今天我也帶來了一些小客人來磁鐵家做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那些吧。ǔ鍪綪PT圖片)教師:剛剛我們都認識了磁鐵請來的客人,現在我把他們都請到教師里面來了,我們掌聲歡迎它們吧!有誰呀。ǔ鍪緦嵨铮┪覀兛赐炅舜盆F請來的小客人,接下來磁鐵就要請小朋友幫助它找到它的好朋友,后面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學具盤,請小朋幫助他吧!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3、出示記錄表,幼兒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師提問:你怎么知道他們是還朋友呢!而他們不是呢。ㄒ驗樯厦娴氖氰F做的,而下面的不是)
三、讓幼兒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師:
那我們生活中也離不開磁鐵,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用到磁鐵的。
教師提問:那你發現了沒有磁鐵有什么本領(能吸帶鐵的東西)教師小結:我們發現磁鐵有那么大的本領,那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用到了磁鐵,明天來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四、活動延伸游戲活動時間,請小朋玩《小貓釣魚》,鞏固幼兒對磁鐵的認識。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于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于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后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范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節混淆起來,不
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游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科學小實驗活動,能大膽動手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學會記錄自己實驗的結果。
3、感知磁鐵吸鐵的現象,知道磁鐵能吸鐵。
4、能大膽的交流自己的發現。
5、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6、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能大膽動手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難點:學會記錄自己實驗的結果,感知磁鐵吸鐵的現象。
活動準備
1、籃子里有鐵釘、棉花、積木、硬幣、塑料玩具、氣球、剪刀、花布、橡皮泥等,磁鐵單獨放。
2、實物卡片若干,實驗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設疑引入
1、師:“孩兒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一個新的朋友——小貓歡歡,它告訴老師它有一個神奇的功能,不用膠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來,你知道為什么嗎?”
2、學生討論、思考。(原來歡歡身上有一個奇特的黑色的小東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鐵)
3、“為什么有了磁鐵就不會掉下來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磁鐵的奧秘吧!”
二、提出假設,猜測結果。
1、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鐵。
2、認識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師提出假設:磁鐵能把籃子的東西都吸起來嗎?
4、幼兒猜測結果,并說明原因。
三、動手實驗,驗證結果。
1、幼兒動手實驗,驗證假設。
提問:(1)請用磁鐵碰一碰每樣東西,看看剛才的猜測對不對。(2)你發現了什么?
。3)哪些東西吸起來了?哪些東西沒吸起來?并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教師引導學生驗證
(1)教師出示實物卡片,請學生判斷,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磁鐵的作用。(磁鐵能吸鐵)
四、擴展認識經驗。
1、教師出示實物卡片,幼兒判斷這些實物能被磁鐵吸起來嗎?
2、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鐵。
3、游戲: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訂扣子,不小心把針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請你想一個又快又好的辦法幫奶奶找到針。
。2)媽媽想去買不銹鋼的餐具,又怕買到鐵的,怎么辦呢?請幫媽媽想辦法。
五、活動延伸(游戲:磁鐵)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先讓孩子們觀看魔術表演,同時啟發孩子們猜測是什么東西使紙上的東西動起來,幾乎所有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只有陳陽帆小朋友大聲的說下面有磁鐵,引導孩子們說說磁鐵還能吸什么,孩子們大膽猜測,并且在幼兒在事先發的記錄單上記錄你猜測的答案,在指導孩子時,我發再很多孩子把積木、鑰匙、花布猜測為可以被磁鐵吸起來,還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幣定為不可以被磁鐵吸起來,經過實驗后孩子們才發現積木、花布原來不可以被磁鐵吸起來,而硬幣是可以被磁鐵吸起來的。本次活動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們在活動中探索了磁鐵的特性,同時知道了什么東西可能被磁鐵吸起來,什么東西不可以,嘗試了先猜測,再記錄和邊實驗邊記錄的方法,大部分孩子學會了記錄,但還是有個別小朋友一點都不什么怎么樣記錄。因此,在以后的活動中,多引導孩子學會記錄自己實驗的結果。
小百科:磁鐵的成分是鐵、鈷、鎳等原子,其原子的內部結構比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鐵能夠產生磁場,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鎳、鈷等金屬的特性。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磁鐵吸鐵現象感興趣,初步了解磁鐵能吸住鐵和鐵制品。
2、嘗試用記錄表來表達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結果。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魔術用的帽子(里面貼有磁鐵)。
2、記錄紙、操作盒(包括回形針、泡沫、鐵夾子、鐵制釘子剪刀、紙杯、橡皮擦、塑料尺)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興趣:變魔術
1、變魔術 教師在一頂帽子下放一個鐵制夾子,扣住帽子轉兩圈,“變變變”打開帽子,夾子不見了。
2、請幼兒猜猜夾子哪里去了?
3、教師公布答案:被帽子里的磁鐵吸住了。
二、認識各種各樣磁鐵
1、取出帽子內的磁鐵讓幼兒認識。
2、請幼兒說說:你見過磁鐵嗎?還見過什么形狀的磁鐵?
3、教師出示U形、長條形、圓形等各種形狀的磁鐵,請幼兒觀察。
提問:這些磁鐵是什么形狀?它們像什么?
三、誰是磁鐵的好朋友
1、介紹操作材料:磁鐵想找一些好朋友一起玩,這里有這么多東西,你認識它們嗎?
2、介紹操作表格:哪些是磁鐵的好朋友,你能幫磁鐵把它們找出來嗎? 能被磁鐵吸住的打“O”,不能的打“X”。
3、幼兒預測: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畫有“?”的第二列。
4、幼兒操作:用磁鐵去吸這些東西,把操作結果記錄在畫有小手的第三列。
四、小結
1、集體交流。
什么物體能被磁鐵吸。
什么物休不能被磁鐵吸住?
2、教師總結。
磁鐵能吸住鐵和鐵做的物體。
活動反思:
這節課教師在備課從注意引導兒童觀察周圍生活,以增長知識和認識能力著手。充分利用幼兒好奇,愛探索的心理,提供直觀教具讓幼兒和磁鐵親密接觸,在活動中考慮到4歲兒童活潑好動,有一定獨立能力,富于想象,這些都是發展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基礎。從幼兒的認知水平上看,幼兒認識事物具有直觀形象特點,認識事物多信賴于感知覺,而幼兒周圍的物質世界中物體的形、色、聲、味等為幼兒感知覺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材料要體現所學概念的屬性特征,能把幼兒所學的概念轉化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動,使幼兒對概念屬性獲得的較為豐富感性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預測、實驗的方法探索磁鐵的基本特性。
2.初步了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過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探索磁鐵的穿透性。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各種各樣的磁鐵ppt
玩賽車游戲的道具:長1米,寬50厘米的KT板一塊,上面有用即時貼裝飾好的賽車跑道。用紙制作的賽車,底部粘有方形鐵片。
學具準備:
1.條形磁鐵,人手各1塊。
2.動手試一試環節所需材料:積木、回形針、積塑飲料瓶、樹葉、小剪刀、鑰匙、鐵夾子、鐵盒子、小鐵環、鏍絲釘、茶杯、木板、紙、布、硬幣等。
3.探索并驗證環節所需材料:紐扣、電池、石頭、螺絲、回形針、鈴鐺。
4.探索并驗證環節所需的記錄卡,人手一張。
5.玩賽車游戲所需材料:長50厘米,寬25厘米的KT板7塊,上面有用即時貼裝飾好的賽車跑道。用紙制作的賽車7部,底部粘有方形鐵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磁鐵不拘一格的外形
1.教師指著吸在黑板上紅紅綠綠的圓形的塑料片,問:小朋友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為什么這些圓形的塑料片能粘在黑板上嗎?
幼兒交流,教師出示塑料片后藏著的圓形吸鐵石。
師:磁鐵又叫吸鐵石,它們經過人們的加工,長得也不一樣哦!小朋友們想不想和它們見見面呢?
出示ppt展示各種各樣的磁鐵。
二、通過嘗試,了解磁鐵的“吸鐵性”
1.師引導幼兒復習舊知: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利用磁鐵可以( )。
2.引導幼兒探索新知:磁鐵究竟能吸住哪些東西呢?
。1)幼兒取出老師課前分發的實驗材料盒。
。2)幼兒嘗試用磁鐵去吸盒內的小物件,把能吸住的放在一起,不能吸住的放在一起。
。3)引導幼兒找規律。
說說用磁鐵吸住了什么物體。
投影顯示這些實物,引導幼兒歸類:這些物體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教師小結,過渡:磁鐵可以吸住鐵制成的物體,也就是鐵制品,以及鐵以外的一些金屬,比如硬幣。根據這個特點我們來猜一猜磁鐵可以吸住哪些物品。
(教師出示ppt,幼兒打開記錄表)
引導幼兒先進行預測,猜想磁鐵能吸住什么,認為能的在記錄表里打“√”。
引導幼兒進行驗證,用磁鐵一一試一試,驗證剛才預測的結果。
。5)指名幼兒匯報驗證的結果。
三、認識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1.小朋友們,磁鐵可以吸住鐵制品以及鐵以外的一些金屬,那么用磁鐵吸磁鐵會怎樣呢?
2. 教師先介紹磁鐵的兩極:南極S,北極N,并引導幼兒強化這個知識點。
兩名幼兒合作完成實驗,教師引導幼兒交流結果。
第一步:N極碰N極怎樣?教師引導幼兒交流結果。
第二步:S極碰S極怎樣?教師引導幼兒交流結果。
第三步:N極碰S極怎樣?教師引導幼兒交流結果。
3.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磁鐵有(兩極),(南極)和(北極),相同的極會(互相推開),不同的極會(互相吸引)。
四、在游戲中探索磁鐵的磁性穿透力。
師:原來磁鐵還有兩極性,磁鐵里的奧妙真不少,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磁鐵的游戲,繼續去尋找磁鐵的神奇。
教師演示玩賽車游戲。
取出用KT板和即時貼做好的彎曲的賽車跑道,將板子擱在兩張椅子中間,將板子上放置一輛底座粘貼了鐵片的紙賽車,將磁鐵放在KT板下沿著跑道向前移動。
幼兒分組玩賽車游戲。
幼兒取出課前老師分發的道具,各小組幼兒輪流玩賽車游戲,教師提醒幼兒磁鐵盡量不離開板子,緊貼板子向前移動,否則賽車就會停下來。
師在幼兒玩好后,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賽車可以向前移動?
幼兒回答,師告訴幼兒:原來磁鐵的磁性有穿透力,隔著東西也有吸引力,磁鐵越大,吸力越大。
五、師幼共同總結磁鐵的特性。
師:今天我們玩了這么多好玩的游戲,很開心,也有很大的發現,先是發現了磁鐵能吸東西,吸什么東西呢?(引導幼兒說出磁鐵能吸鐵的東西)師:后來又發現了一個秘密。(引導幼兒說出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磁性原理。)師:在玩賽車時我們還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磁鐵能隔著物體吸東西。)師:磁鐵的奧妙真不少,它還隱藏著很多奧妙等著我們去發現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玩磁鐵的游戲!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于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于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后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范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節混淆起來,不
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游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小百科:如果將地球想像成一塊大磁鐵,則地球的地磁北極是指南極,地磁南極則是指北極。磁鐵與磁鐵之間,同名磁極相排斥、異名磁極相吸引。所以,指南針與南極相排斥,指北針與北極相排斥,而指南針與指北針則相吸引。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的磁力現象,用磁鐵來發現生活中的鐵制品。
2、探索磁鐵兩極相斥相吸的屬性,嘗試用繪畫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3、能主動探索,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磁鐵、無機磁鐵、回形針、橡皮、積木、紙團、鐵片、塑料盆等2、記錄表若干活動過程:
一、了解磁鐵,發現磁鐵的磁力。
1、出示磁鐵T:"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2、介紹操作材料,讓幼兒用磁鐵試試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
T:"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出示)T:"老師把這些東西畫在一張記錄表上,請小朋友用筐里的小磁鐵和它們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能被吸起來,請小組長進行記錄,能吸起來就打個勾,不能被吸起來就打個叉,好嗎?"3、幼兒操作,教師個別引導。
4、教師總結。
T:"能被吸起來的東西都是用什么做的。"T:"所以磁鐵能把鐵做的東西吸起來。"二、引導幼兒觀察磁鐵的兩端,發現同級相斥、異極相吸現象。
1、幼兒初次探索。
T:"這個小磁鐵是什么樣子的?"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T:"小磁鐵一頭是紅顏色,一頭是藍顏色。"T:"磁鐵的兩頭還藏著一個小秘密,請你和邊上的好朋友用磁鐵碰一碰,看看你發現了什么?"(幼兒自由嘗試,個別幼兒說一說)2、幼兒再次探索,并進行記錄。
T:"讓我們的小磁鐵再來碰一碰,這次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了。"T:"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兩個顏色的正方形貼紙,紅色的貼紙代表磁鐵紅色的一端,藍色的.貼紙代表藍色的一端。如果你想用紅色的一端去碰藍色的一端,就把紅色和藍色的貼紙貼在表格的上面,下面一格記錄你的發現結果,兩個小朋友一組,好嗎?"3、教師總結T:"相同顏色碰到會相斥,不同顏色碰到會相吸。"三、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無機磁鐵的兩端。
1、教師示范操作T:"老師這里有一塊磁鐵,和剛才我們玩的有什么不一樣?"T:"那我們怎么把它的兩頭找出來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T:"老師有一個好辦法,一起來看看吧。"教師示范,用紅色的一頭去碰,T:"瞧,被吸住了,那這一頭是什么顏色?"(彈開的話是什么顏色?)教師在無機磁鐵上貼上相應顏色的貼紙T:"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黑色磁鐵,請你也來碰一碰,彈開的話是相同顏色,吸住了就是不同顏色,請你來試著找一找,好嗎?"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3、評價幼兒的操作T:"我們用什么辦法來檢查小朋友的小磁鐵貼對了呢?"T:"用紅色的去碰藍色的,吸住了就是對的。"4、幼兒檢查,糾正錯誤四、利用磁鐵相吸相斥的原理進行游戲,結束活動。
T:"小磁鐵真好玩,瞧,它又變成了什么呢?"T:"小船上有什么?"T:"今天我們要到大海上去航行,小朋友來做船長,想想怎樣讓我們的小船航行起來呢?"T:"前進的話,應該怎么做?后退的話,應該怎么做?"T:"請小朋友自己來制作一艘小船,把小船上的雙面膠撕掉,貼上磁鐵,然后用另一塊磁鐵讓小船航行起來吧。"
教學反思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新《綱要》科學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有這樣的表述:“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與探究欲望”、“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師在幼兒探索中的引導作用,本次活動,我先引導孩子們觀看魔術表演,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同時我啟發孩子們猜測是什么東西使紙上的東西動了起來,幾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只有張渝雅大聲說了下面有磁鐵。在指導孩子時,我發現很多孩子把積木、花布猜測為可以被磁鐵吸起來,還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幣定為不能吸起來,經過試驗以后才發現積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鐵吸起來,硬幣可以被吸起來,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本次活動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們在活動中探索了磁鐵的特性,同時知道了什么東西可以被磁鐵吸起來,什么東西部可以被磁鐵吸起來,嘗試了先猜測,再記錄和邊試驗邊記錄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學會了記錄,但是還是有個別孩子不知道如何記錄,在以后的活動中應該多引導孩子們學會記錄自己的試驗結果,還可以鼓勵他們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尋找可以被磁鐵所吸引的東西。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10
指導思想:
"幫助幼兒探索周圍生活中常見的理化現象,獲取有關的科學經驗"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的目標之一。"磁鐵的奧秘"截取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吹降"同樣的兩塊磁鐵,有時一碰就吸相互,有時怎么都吸不住"的現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遞進性的幼兒探索活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發現并揭示磁鐵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關磁性原理的粗淺概念。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感知磁鐵的兩極,初步了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學習仔細觀察磁性現象,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書探索的結果。
3、發展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環形磁鐵每人兩塊(其中一塊的兩端分別涂上紅色和藍色,以表示不用的兩極,使其成為彩色磁鐵)。
2、各種形狀的磁鐵(也按極性分別涂上紅色和藍色)、紅色標志、藍色標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彩色環形磁鐵,感知環形磁鐵的兩極,并初步了解磁鐵具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塊彩色環形磁鐵和好朋友的彩色環形磁鐵碰一碰:紅的與紅的一面碰一碰,藍的與藍的一面碰一碰,紅的與藍的一面碰一碰。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
2、引導幼兒表述探索結果:紅的與紅的一面相碰;藍的與藍的一面相碰,兩塊磁鐵之間會相互排斥,紅的與藍的一面相碰,它們就會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結:環形磁鐵有兩極,當相同的極相碰時就會產生推力,而不同的極相碰時就會產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鐵,感知所有的磁鐵都有兩極,并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1、用彩色環形磁鐵與其他形狀的磁鐵碰一碰;不同形狀的磁鐵之間也碰一碰,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
2、引導幼兒表述探索結果。
3、小結:所有的磁鐵都有兩極,并且相同的極相碰時會產生推力,不同的極相碰時會產生吸力。
三、根據磁性原理,找到磁鐵的兩極。
1、啟發幼兒利用彩色環形磁鐵,找出另一塊環形磁鐵的兩極。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探索結果,在環形磁鐵上分別貼上紅色標志、藍色標志。
3、討論: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鐵的兩極?
四、讓磁鐵浮起來。
1、設置疑問:你能利用老師提供的塑料吸管讓環形磁鐵浮起來嗎?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啟發、暗示操作方法:把環形磁鐵按S—N—N—S極性順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鐵就會浮起來,如圖。
3、幼兒介紹自己的探索結果:是什么原因使磁鐵浮起來的?
五、觀看磁懸浮列車圖片、磁懸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擴大幼兒的視野。注:1、與磁性黑板配套使用的塑料圓形磁鐵的后面就是一塊小的環形磁鐵,教師可以把它取下作為操作材料。活動評析:磁鐵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和經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對大班孩子來說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動的選擇是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又高于幼兒的生活。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這一抽象的概念,教師根據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了各活動環節:第一、第二環節讓幼兒通過操作先感知個別形狀(環形)磁鐵的特性,再感知所有形狀磁鐵的特性,然后歸納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遵循了由點及面,由個別到普遍的推理方法,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第三、第四環節是要求幼兒根據已獲得的知識去實踐運用:找到另外一塊環形磁鐵的兩極和探索如何利用塑料吸管使環形磁鐵一個接著一個浮起來呢?進一步加深對磁性原理的理解,更貨的解決了活動的難點,整個活動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一次次設疑,構成了幼兒的認知沖突,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開放式的提問,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始終保持探索的興趣;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四次具有遞進性的幼兒親身操作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作用相互統一,有機結合。本次活動的最大特色是教師充分尊重幼兒學科學的特點,重視幼兒學科學的過程,在幼兒自身主動探索中,發現磁鐵的特性,獲取有關"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科學經驗,自始自終保證了幼兒學科學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幼兒再次探索的欲望。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于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于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后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范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節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游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11
活動設計背景
對于中班幼兒來說,磁鐵并不陌生,老師貼掛圖時經常用到。在孩子們的眼里,磁鐵是很神秘的東西,有著神奇的力量。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特別是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小貓釣魚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兒們總是愛不釋手,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針對幼兒對磁鐵的這種興趣,我設計了這一活動。試圖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發現并揭示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建立有關磁性原理的粗淺概念。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
2.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3.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特性。
難點: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活動準備
鉛筆、積木、橡皮、回形針、鐵釘、紙片小魚、梳子、硬幣、勺子、鐵夾子、 磁鐵、記錄單、磁鐵魚竿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盤子里的材料,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一看盤子里有些什么?請你玩一玩盤子里的東西,看看你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二、基本部分
。ㄒ唬、自由探索,激發幼兒興趣。
1.幼兒自由操作探索,教師巡回觀察。
2.教師與幼兒交流討論。
3.教師小結:剛才在玩的時候,小朋友發現磁鐵能吸住別的東西。
。ǘ、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出示記錄單,了解記錄方法。
2、幼兒第二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觀察。
3、請記錄完的幼兒想個辦法將記錄單貼到黑板上,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磁鐵能和誰做朋友。
4、教師與幼兒共同觀察、討論記錄結果。
5、教師小結:原來磁鐵能跟鐵做的東西做朋友,磁鐵只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ㄈ⑻峁﹩栴}情境,擴展幼兒經驗。
1、出示游戲材料,引導幼兒思考。
(1)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釣魚游戲,教師出示有磁鐵的釣魚竿、和紙做的小魚。
(2)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用個什么辦法可以把小魚釣起來,你可以請盤子里的材料來幫幫忙。
2、幼兒第三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發現。
3、分享交流。
。1)你的小魚釣起來了嗎?你用了什么好方法?
(1)請您邊說邊演示一下。
4.教師小結。
剛才大家都想出了好辦法把魚釣起來的,原來你們是用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的辦法把魚釣起來的,真會動腦筋。
三、結束部分
分組自由活動。
四、延伸部分
請把魚放在泥工板上,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小魚游起來呢?下課以后你們再去試一試。
教學反思
活動評析及活動反思:
活動評析: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讓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因此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并不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強調讓幼兒通過直接與材料的交互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
2、引導幼兒在操作的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并有目的地記錄磁鐵能吸住鐵制品現象。引導過程一一轉化為問題,因為問題情境對幼兒來說沒有嚴格的約束,有利于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3、在最后一各環節中,我們并不過分關注幼兒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鐵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自信心、獨立性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關于磁鐵的經驗進行遷移、創造。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并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毒V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币虼,為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
當然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就是準備的磁鐵數量不夠充分。是極個別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今后教學中將會做得更完善。
幼兒園大班科學《磁鐵》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磁鐵吸鐵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鐵兩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2、激發幼兒的探究欲,發展幼兒探索的能力。
3、鞏固學習操作的記錄方式,通過記錄提煉認知經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人手三塊磁鐵(一個彩色磁鐵,兩個環形磁鐵),兩份記錄紙,紅綠水彩筆和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活動課題。
1、小朋友,你們看過天線寶寶嗎?它們四個好朋友你愛我,我愛你的時候會怎么做呢?
2、(老師出示彩色磁鐵)你們看這是什么?它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呢!它找到好朋友的時候也會和好朋友緊緊地吸在一塊兒。你們猜黑板是不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老師演示實驗,并引導幼兒學習記錄的方法)如果是他的好朋友就畫上綠點,如果不是它的好朋友就畫上紅點。
3、出示第一張記錄紙。彩色磁鐵還想找朋友呢,猜一猜哪些東西會是它的朋友呢?到底這些東西是不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呢?我們一起試一試并且把它記錄下來。
4、集中。你發現哪里有彩色磁鐵的朋友?(總結出磁鐵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二、引導幼兒發現磁鐵的兩極。
1、彩色磁鐵能和鐵做的東西做好朋友,那它能和環形磁鐵做好朋友嗎?是不是環形磁鐵的兩個面都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呢?我們來試一試。交流幼兒的發現。
2、我們發現環形磁鐵有一面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一面不是。那我們怎么記錄下這個發現,告訴大家哪一面是彩色磁鐵的朋友,哪一面不是呢?(引導幼兒在是朋友的一面貼上綠色即時貼,不是朋友的一面貼上紅色即時貼。)
3、幼兒根據實驗在兩個環形磁鐵上貼上相應的即時貼。老師驗證幼兒貼得是否正確。
三、引導幼兒發現磁鐵兩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1、剛才我們發現環形磁鐵都有一個面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一個面不是。那環形磁鐵和環形磁鐵是不是朋友呢?是不是每個面都能做朋友呢?
2、出示第二張記錄紙,綠點和綠點的一面會是好朋友嗎?紅點和紅點的一面會是好朋友嗎?紅點和綠點的一面會是好朋友嗎?幼兒猜想并把猜想記錄下來。
3、到底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一起來實驗,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4、集體。你發現了什么現象?引導幼兒總結“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四、結束。今天我們用磁鐵玩了找朋友的游戲。你還會用磁鐵怎么玩呢?幼兒自由玩磁鐵。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時科學《磁鐵找朋友》,磁鐵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今天的科學活動主要讓幼兒對磁鐵的想象感興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狀的磁鐵都能吸鐵和鐵制品的特性。讓幼兒借助對磁鐵的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幼兒用磁鐵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鐵的性質,幼兒再通過自己的觀察結果,會生成很多有關磁鐵的問題。充分讓幼兒自己探究并在探究中發現問題。特別是我在問他們為什么不能吸布條時,有幾個小朋友告訴我說,我能吸住布條,從而使讓我能為下一步隔著物體吸鐵有了明確的指引。
在實驗操作時,小朋友能認真參與到實驗中,但是出現過于關注實驗,等實驗結束后,才發現忘記記錄了。說明小朋友還不太習慣記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記錄這種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后要讓小朋友多記錄。
在活動結束后,我將磁鐵放入區域活動中,在區域活動時,很多小朋友拿著磁鐵去找好朋友,教室里、走廊上、活動室、午睡室。每當他們找到磁鐵的朋友,他們都會興奮不已。我請小朋友到家里再找找磁鐵的朋友,找到了再和小朋友來分享。通過這樣的探索活動,小朋友就知道鐵和鐵制品都是磁鐵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