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25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 篇1

  1、了解新聞特點,把握記敘的六要素;

  2、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抓住新聞的文體特點,抓住戰爭的主題,體會本文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準備]

  1、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資料。

  2、學生每人準備一份當天的報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8月13日至30日,第二xx屆奧運會在希臘雅典剛剛結束,大家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渠道,了解到許多有關的新聞,二十多塊閃亮的金牌,讓全世界的炎黃子孫揚眉吐氣,意氣風發。現在,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報紙,挑一篇你最喜歡的奧運新聞讀給大家聽聽。(學生朗讀新聞)

  讀后,大家能知道新聞的特點、要素、結構安排嗎?今天,我們來學習毛澤東同志親手撰寫的《新聞兩則》,想必你既能學到相關知識,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潰退(kui) 銳不可當(dang) 業已

  2、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的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的長江前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戰役

  經過:三路大軍橫渡長江

  結果:突破長江防線,占領南岸廣大地區

  三、研讀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什么? 看標題。

  2、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要看什么? 看導語。

  ① 內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的渡江區域。”

  ② 作用:從渡江作戰的兵力、戰線(即渡江區域)、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

  3、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則要看什么? 看主體。

  ① 劃分層次

  a、分述中路軍渡江情況;

  b、分述西路軍渡江情況,并闡述取勝的原因;

  c、分述東路軍渡江情況;

  ② 為什么要按這樣的順序進行報道?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作戰,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后說東路激戰,文勢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組討論,可以參考練習二;教師參與)

  四、品味語言

  1、你認為文中使用精確、飽含情感的詞語有哪些,簡要說說理由。

  ①“百萬大軍”“橫渡”這兩字詞,顯現出戰役的壯闊。

  ②“突破”:表明有敵軍防守,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

  ③“渡至”:有橫渡與到達的兩層意思。

  ④“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時間明確,且含渡江迅速,作戰順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諷意味。

  2、課堂訓練

  在橫線上填入適當的詞語。

  此處敵軍抵抗______(較為、非常)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______(控制、占領、封鎖)揚中、鎮江、江陰諸縣廣大地區,并______(控制、占領、封鎖)江陰要塞,______(控制、占領、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______(切斷、阻斷)鎮江無錫鐵路線。

  五、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通過長期革命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同時,我們也大致了解新聞的特點,是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的。新聞有它記敘的六要素,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學,再讀一讀報紙,進一步掌握新聞這種文體。

  六、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其中的磅礴大氣;

  2、觀看錄像片段《百萬雄師過大江》;

  3、預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掃清字詞,初步感知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篇新聞,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我們要充分利用上節課所學知識,自主探究,培養閱讀新聞的能力。

  二、檢查作業

  三、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二十八宿(xiu) 綏靖(suijing) 阻遏(e) 杜聿(yu)明

  2、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的內容。

  四、自主研討

  1、細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困守南陽的敵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

  結果: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聞的結構

  ① 標題

  ② 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敵軍南逃的背景、時間。

  ③ 背景資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④ 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⑤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⑥ 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來,我軍取得哪些偉大勝利?

  a、恢復的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

  b、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的武裝力量;

  c、糾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五、質疑反思

  1、你認為文中使用精確、飽含情感的詞語有哪些,簡要說說理由。

  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語言生動形象,森林的形象、枝葉茂盛的形象,生機勃勃,富有氣勢。

  2、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異同?

  同:主題——戰爭;

  內容——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

  寫法——敘議結合,語言精煉。

  異:《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大氣磅礴;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縱橫揮寫,儒雅廣博。

  六、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七、布置作業

  1、做一回小小節目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就現代戰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并整理在練習本上。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學習這篇課文需要從中汲取關于新聞這種應用文體的相關知識

  ——進一步掌握的是新聞的結構五要素: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學習新聞,還要注意學習新聞語言的準確精練

  名師講析

  【文學常識與背景知識】

  1.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一1976),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中國人民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的講話稿收在《毛澤東選集》(共五卷)里,他撰寫的新聞消息,收在《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里

  2.背景資料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1947年7月到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范圍內轉入戰略進攻1948年秋天開始的三大戰役,給國民黨*以致命的打擊國民黨*大搞“和平”陰謀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談判破裂4月21日,毛澤東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軍即執行統帥的進軍令,發動了渡江戰役23日晚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宣告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一則新聞發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已勝利結束,電文說:“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即指蔣軍在遼沈戰役中的失敗淮海戰役是1948年11月6日發起的,這則新聞發電之日正是淮海戰役前夜

  3.新聞的一般知識

  新聞文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新聞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標題一般包括引題、正題、副題;導語,一般指“電頭”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來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實,使讀者一目了然;主體,隨導語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敘述事件、闡發問題和表明觀點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聞的關鍵所在;背景,是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環境、條件,常插在主體部分,也插在“導語”或“結語”之中;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

  新聞的特點:立場、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具體,反應迅速,語言簡明準確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課文分析】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1.文章主題

  本文通過全面報道震驚中外的渡江戰役的概況,贊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和各路軍指揮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指揮才能,表現了全黨全軍團結一心、同仇敵愾、所向無敵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2.文章結構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內容提要

  電頭: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及時準確

  導語:①至②——概述事件

  主體:③至⑩——渡江戰況

  3.對話文本

  (1)如何把握這篇新聞的各種要素?

  例:“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人物?中路軍30萬人時間?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時內地點?安慶、蕪湖線原因?要渡江經過?突破安慶、蕪湖線結果?渡過三十萬人,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

  (2)謀篇布局(即結構安排)探究

  為什么按中、西、東的順序敘述?西路軍與東路軍是同時發起渡江作戰的,為什么先說西路軍,再說東路軍?分述三路戰況,為什么又能一氣呵成?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作戰,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后說東路激戰,文勢也涌起高潮

  這篇新聞,主體三個層次的銜接,可以悟出全文一氣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從時間說起,中路一層開頭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層開頭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這樣并列,層次分明,又緊相銜接說了西路戰況之后,又合起來有所議論,議論最后一句是“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話題從“西面”轉向“東面”,很巧妙很自然地過渡到了下一層可見,作者是很注意一層與一層之間的銜接的,所以全文流轉順暢,一氣呵成

  (3)作者遣詞造句是怎樣做到準確精練,鏗鏘有力的?

  ①區別詞義,“沖破”與“突破”:“沖破敵陣”,側重于面,范圍大;“突破安慶、蕪湖線”,“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側重于點,范圍小

  ②說明程度,“較為”:“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較為”準確表明了與前述兩路軍的比較結果,與防線“鞏固”相呼應“很”,(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很”準確地揭示了湯恩伯驕傲自負的心理

  ③解釋交代“不含”,“西起九江(不含)”,注明“不含”,使語言表達的意義明確

  ④語言的精練、鏗鏘“至發電時止”如果寫成“到發電文的時候為止”,“現已占領”如果說成“現在已經占領”,語言表達就拖沓、松散了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單音節的詞不用雙音節詞用軍事術語更果斷有力二是適當采用文言詞

  ⑤這篇新聞富有文氣例如,“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但是說到國民黨官兵的情緒,又非常口語化,“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4)本文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①依時敘事按時間順序安排內容大而不亂,多而不雜

  ②詳略得當東路軍的戰況寫得比較詳細突出在報道我軍進展時,和中西兩路軍有幾處不同,一是較具體地寫了戰斗情況;二是更詳盡地寫了戰果

  ③敘議結合在報道中路軍進展情況后,插入議論,指出我軍取得勝利的原因,一是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二是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議論既交代了我軍取勝、敵軍失敗的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使讀者進一步了解了整個國民黨*政權必然覆滅的命運,從而深化了報道的主題

  ④去粗取精渡江戰役應報道的內容本來很多,作者卻僅僅選擇了最能表現這場戰役基本情況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時間、地點、人數、戰績以及勝利原因,余則不及這固然是“新聞”體裁的特殊需要,但也體現了作者善于撮要記事的功力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1.文章主題

  這則新聞,由南陽解放說到一年多以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告知廣大軍民,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上的主動權,蔣介石全軍敗局已定,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2.文章結構

  標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第一層;

  背景:第二、三層;

  主體:第四、五層

  3.對話文本

  用劃分層次的方法,把握全文內容

  第一層,是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是背景資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第三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第四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成績主要有三項第一,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第二,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武裝力量第三,糾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第五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動態分析,還不是新聞事實)

  (1)把握新聞要素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7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2)這一則新聞,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績?

  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說明蔣軍為什么棄城南逃在結構上,為新聞報道提供了背景資料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了解這兩則新聞的有關歷史背景。

  2.培養速讀課文,迅速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重點 1通過分析兩則新聞,把握住新聞要素,結構和特點。 2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 難

  點 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 報紙 教學方法 講讀法

  教學程序 教學補充

  第一課時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一) 講解關于新聞的一般知識

  (1) 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 綜合新聞 典型新聞 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 經過 結果

  (3)新聞的結構五部分: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其中標題 導語 主體是必有的背景 結語可有可無。

  (4)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 描寫

  (5)新聞的特點 真實性 及時性 準確性

  (二)分析課文 學習閱讀消息

  1 介紹背景

  1949年,淮海 遼沈 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苦心經營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絕簽定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于凌晨發起渡江戰役,徹底摧毀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2 分析電頭:

  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 發電的時間地點 表明材料真實 報道及時

  3 自讀課文,找出本篇新聞的六要素

  4 學生討論分析新聞結構

  本文可分兩部分:導語(1、2)總述渡江情況。從作戰兵力、戰線長度、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

  主體(3-17)具體細致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

  根據中 西 東三路軍的情況化分層次,并填表

  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

  時間

  地點

  兵力

  渡過兵力

  討論下列問題

  (1)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并說說其作用

  從敵我兩方面分析敵軍紛紛潰退,毫無斗志的原因,揭露了國民黨*拒絕簽定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贊頌了我軍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為什么按中西東路軍的順序敘述

  中路軍渡江作戰在前,所以先寫,中西路軍所與敵情相似,抵抗較小,東路軍所遇抵抗較為頑強,所以中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后寫。

  (3)分析詳略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戰役,比較重要,為什么反而寫的更簡略呢?

  渡江戰役開始后,新華社在此之前已經關于中路軍的介紹

  為什么詳寫東路軍

  東路軍戰斗最激烈,敵人又將其防線修筑的最鞏固,只有把著一路的作戰情況說清楚,才能表現我軍英勇善戰的氣勢

  (4)討論主體的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的

  (三) 課堂總結

  課文通過敘述了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贊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第二課時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一、復習舊課

  回顧關于新聞的常識,把握新聞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的結構,新聞六要素,也就是記敘文六要素,以及新聞內容真實準確、報道迅速及時、語言簡明扼要的特點。同學們,關于新聞的知識,你了解多少,能說說嗎?

  二、導入新課: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是一篇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的新聞,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已經掌握的新聞常識來分析此則新聞。我們要充分利用上節課所學知識,自主探究,提高閱讀新聞的能力。

  三、學習新課

  (一)展示預習成果

  1、給加點字注音

  綏靖(suí jìng)  鄂(è) 豫(yù) 杜聿(yù)明 閿鄉(wén)

  宿舍 shè 星宿 xiù 整宿xiǔ

  2、背景介紹:

  關于解放戰爭的知識

  解放戰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戰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隊重點設防的城市。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邊疆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一則新聞發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業已勝利結束,電文說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即指蔣軍在遼沈戰役中的失敗。淮海戰役是1948年11月6日發起的,這則新聞發電之日正是淮海戰役前夜。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新聞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下,困守南陽的蔣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個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小結:通過閱讀,理清新聞六要素,可以整體感知全文,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后,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的主動權,經過一年多英勇奮戰,蔣介石全軍崩潰之勢已成,敗局已無可挽回。

  (三)理清新聞的結構

  標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 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

  主體:第一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軍潰敗的背景。第二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第三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背景: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生爭奪戰。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

  背景內容包含在主體之中,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四)思考品味:

  1.課文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績?

  一方面,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說明蔣軍棄城南逃的原因。

  2、一年多來,我軍取得哪些偉大勝利?

  a、恢復的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

  b、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的武裝力量;

  c、糾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3.學了這兩則新聞,你對中國革命的勝利有什么新的認識?

  可概括為三個基本認識: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創造了人類戰爭偉大的奇跡;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通過思考品味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五)比較閱讀,理解提升。

  競賽方式,小組合作,比一比那個小組找到的異同點多。

  1、異中尋同:分別閱讀兩則新聞,將兩者相同的地方找出來。

  文體相同:都屬于新聞(借此可以介紹有關新聞的文體知識)。

  作者相同:兩則新聞的作者都是毛澤東。

  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處于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

  2、同中求異

  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于歷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占領控制切斷等充分表現渡江部隊銳不可當的氣勢。《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等需要進一步具體分析。

  四、課堂小結

  通過比較分析,我們了解到《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同時我們復習了新聞的有關知識,希望同學們把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從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板書設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關于新聞: 1六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起因 經過 結果

  2結構 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

  3特點 真實性 及時性 準確性

  4表達方式 敘述為主有時兼有議論 描寫

  分析課文:導語(1、2)總述渡江情況(兵力 戰線長度 戰況) 總

  主體(3-17)具體細致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 分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占領南陽 .

  主體:第一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軍潰敗的背景。

  第二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三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作業設計

  運用所學有關新聞知識,寫一則新聞,報道發生在你自己身邊的新鮮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聞的結構和要素)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通用3篇) 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大同县| 仙游县| 独山县| 江阴市| 石渠县| 平罗县| 南乐县| 永寿县| 北辰区| 德钦县| 永登县| 元氏县| 海兴县| 兴隆县| 黎城县| 会泽县| 仪陇县| 离岛区| 民勤县| 建水县| 简阳市| 怀集县| 开远市| 讷河市| 西丰县| 英超| 汉中市| 凯里市| 天门市| 华容县| 天台县| 牙克石市| 老河口市| 张家港市| 车险| 尉氏县| 清河县| 泸州市| 衢州市|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