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通用11篇)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14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通用11篇)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二則外國消息的內容,進一步掌握消息的文體特點。

  2.體會二則消息迥異的語言風格。

  3.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品味、比較等多種方法,把握二則消息的主要內容和消息文體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態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人類精英對人類歷史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激發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1.把握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內容,進一步掌握消息文體特點。

  2.了解倫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貢獻,體會諾貝爾寬廣的胸懷。

  一、導入新課

  20xx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什么是諾貝爾獎?首屆諾貝爾獎得主都有誰?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這則消息。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問1:默讀課文,把握消息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明確:時間:1901年12月10日;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及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提問2:根據消息文體特點,勾畫出標題和導語并明確主體,思考:導語講了哪些內容?主體部分講了哪些內容?

  明確:導語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和諾貝爾的遺囑。主體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貢獻,諾貝爾獎頒發的機構、時間及地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及評議權等消息背景。

  提問3:你認為這則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刪去嗎?

  明確: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諾貝爾獎資金的來源以及諾貝爾獎評議權歸屬,可以顯示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

  目標導學二: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提問4: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

  提問5:首屆諾貝爾獎得主都有哪些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做出了怎樣的貢獻?你認為他們配得上諾貝爾獎嗎?

  明確:前兩問參看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三問讓學生各抒己見,能夠聯系生活實際來談。

  示例:我覺得他們完全配得上,比如倫琴,他發現了X射線,不僅在物理學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醫學上也有廣泛應用,促進了醫學的發展。至今醫院里的*、拍片還在使用X射線。

  提問6:作者為什么要補充諾貝爾獎基金管理和評議權歸屬等內容?

  明確:作者這樣寫,意在表明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表達作者對諾貝爾的敬意,期待諾貝爾獎在人類進步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板書設計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得主領域成就

  倫琴物理學X射線

  范托夫化學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

  貝林生理學或醫學血清療法

  普呂多姆文學詩歌創作

  迪南和平紅十字會

  帕西和平各國議會聯盟

  科學進步和平

  可取之處

  重視學法的指導,從抓關鍵語句,梳理情節到正、側面描寫的分析,從多方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不足之處

  對于文章中描寫呂偉起跳這一部分的動作描寫,很多學生都從不同細節中讀出了呂偉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時間原因,未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必要的評價。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2

  單元目標:把握新聞體裁(消息、特寫、通訊)的特點

  熟悉新聞采訪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每位同學賞析一篇消息

  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

  課前:讀讀寫寫在文中標音、注釋在文中找出并標注、標好自然段、發一個延伸閱讀文件(莫言、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

  朗讀課文一遍,集體錯一個抄三遍

  回顧消息特點、六要素

  讓學生在文中找能體現消息特點(具體真實、迅速及時、簡明準確)和六要素(何時、何地、何事、何因、何人、如何)的地方,組織語言發言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對遺漏的進行補充

  提問:作者在最后為什么要特別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

  首先我問大家——諾貝爾獎發到現在一百多年了,諾貝爾的遺產夠發嗎,錢是從哪里來的(文中找)?用遺產進行投資賺來的

  諾貝爾獎涉及幾個領域啊(文中找)?投資也是一個水很深的學問啊——又投資又評獎忙得過來嗎?

  上面開玩笑的:諾貝爾獎基金會里面的是不是主要是商人?他們的專業學科素養絕對沒有評委會高吧?那讓追求利益化、專業素養不高的商人掌握評獎權,是不是就容易滋生買獎*啊?一個*的評獎還能起到激勵作用嗎?

  PPT放映:表明了評獎的公平性、可信度高、價值更大,對世界的影響更深遠,也更能起到激勵作用。

  文本

  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迅速及時)(何時、何地)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具體真實)(何人、何事)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作出貢獻的人。”(為何)

  今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有: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X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諾貝爾*的獲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紅十字會;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精煉準確,以至于要在注釋里面補充)(何人、何因)

  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何人),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如何)。授獎儀式每年于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舉行(具體真實)(何時、何地)。

  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以后又發明了多種*,這使他獲得了巨額收入。1896年諾貝爾逝世時,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金(為何)。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5種諾貝爾獎金。諾貝爾基金會是這筆資金的合法擁有者,并管理這筆資金的投資,但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諾貝爾的評議權屬于瑞典和挪威的諾貝爾獎評委會。(如何)

  課后:自主探究新聞“倒金字塔結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以“六要素”、“倒金字塔結構”、措辭分析任選一角度備課《我三十萬大軍順利南渡長江》,一節課五到八分鐘。集體錯一個抄三遍;摘抄200字延伸閱讀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新聞的六要素,進一步掌握消息文體特點。

  2、培養學生朗讀技巧,體會新聞語言的真實性、準確性。

  3、了解倫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貢獻,體會諾貝爾寬廣胸懷。

  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新聞六要素,掌握新聞文體特點。

  難點:提高朗讀技巧。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0xx年,中國文學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xx年,中國醫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成為第二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些人才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這則消息。

  2、文學常識。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的化學家、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于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在諾貝爾獎頒發,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讓我們看看課外閱讀材料。

  補充材料一:▲錯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的內幕。舒乙透露,在入圍者到了最后5名時還有老舍,最終,秘密投票結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過調查得知老舍已經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獲獎。

  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終審名單之中,沈從文均入選,而且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當時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沈從文的候選人資格。但可惜的是,沈從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補充材料二:▲最“省事兒”的諾獎得主

  1901年,X射線發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瑞典的答復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地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后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補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諾獎得主

  20xx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3、字詞積累

  1、生字

  頒發挪威遺囑滲透

  *仲裁卓有成就

  4、詞語

  【遺囑】

  【滲透】

  【建樹】

  【仲裁】

  【卓有成就】

  5、默讀課文,把握消息六要素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時間:1901年12月10日;

  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

  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6、大聲朗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能體現出新聞語言準確性的詞語。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明確:“首次、每年、”這些詞語體現出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7、看屠呦呦20xx年諾貝爾獎領獎視頻,讀第二段,小組成員之間討論概括諾貝爾獎是發給哪兩類人?互相用頒獎者的語氣讀第二自然段.

  明確:每年的諾貝爾獎發給過去一年里,為了世界科學的進步,為了世界和平的維護,做出的貢獻;指導朗讀:用奧斯卡頒獎音樂做背景,指導男生讀獲獎人名部分,*讀成就描述部分,教師讀旁白。

  8、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內容和新聞的標題無關,你認為可以刪去嗎?

  明確:不可以。第三自認段補充背景部分,交代了諾貝爾獎資金的來源以及諾貝爾獎評議權歸屬,可以顯示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紹了諾貝爾獎獎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與獎項評議權的分離,更有利于讀者了解和認識諾貝爾獎,從而增強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

  9、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結合課外材料,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用句式說話“我看到了一個___的諾貝爾”。

  文段:諾貝爾的遺囑里面說:“諾貝爾獎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材料一:諾貝爾雖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兒女的生活依然與過去一樣,從不奢侈浪費。他經常把大筆款項捐給慈善事業,毫不吝嗇。諾貝爾慷慨大方之名,很快傳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幫助的窮人絡繹不絕,但諾貝爾從不厭煩,總是盡力幫助他們。這樣一來,每天都有大群的貧民等候他救濟,諾貝爾深感為難,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寫信給哥哥談起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計每天支出的救濟費約2萬克郎以上。一年下來就得花去700多萬克郎。

  材料二:諾貝爾多才多藝。他自幼喜愛文學,平時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閑閱讀小說和作詩。他更喜歡哲學,他說:“飯可以不吃,哲學書不可不讀。”正是哲學的思辨和文學的想象力,推動了他的科學發明。他喜歡易卜生的戲劇,他和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錯。他不但經常寫詩,30歲那年還寫了一部名為《兄弟》的小說,后來又寫過一部《非洲的光明時代》的歷史小說。1885年,諾貝爾還寫過一部《專利病菌》的喜劇,1896年臨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報應》的悲劇。

  材料三:諾貝爾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諾貝爾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

  明確:我看到一個多才多藝/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諾貝爾。

  10.板書設計:

  為了世界科學的rr進步

  每一年的諾貝爾獎頒給

  做出貢獻的人為了世界和平的維護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能根據新聞的結構理清課文的內容和層次。(重點)

  3、認真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快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難點)

  4、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時代變遷。(素養)

  二、新課導入

  在世界科學,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后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用以獎勵后人,勇攀科學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榮譽獎。這位偉人就是諾貝爾。那么關于諾貝爾獎首次頒發的時間、獲得者、頒發機構、地點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從一則新聞《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中尋求答案吧!

  三、背景知識

  1、有關作者簡介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選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聞佳作》。

  諾貝爾(1833-1896):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在機械和化學方面有100多種發明,但他最突出的是發明炸藥。被譽為“炸藥大王”。

  路透社:世界上最早創辦的通訊社之一,目前英國的通訊社和西方四大通訊社之一。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提供各類新聞和金融數據,在128個國家運行。

  2、創作背景

  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取得了在許多國家生產黃色炸藥的專利。以后他又發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膠質炸藥,接著又研制無煙火藥。因畢生從事科研和火藥的研制,終身未娶、無兒無女,晚年立下遺囑,將全部不動產進行投資,作為基金,設立諾貝爾獎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頒發,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讓我們看看課外閱讀材料。

  補充材料一:▲最“省事兒”的諾獎得主

  1901年,X射線發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瑞典的答復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地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后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補充材料二:▲錯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的內幕。舒乙透露,在入圍者到了最后5名時還有老舍,最終,秘密投票結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過調查得知老舍已經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獲獎。

  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終審名單之中,沈從文均入選,而且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當時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沈從文的候選人資格。但可惜的是,沈從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補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諾獎得主

  20xx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3、文體知識

  新聞,也叫消息,是指通過報紙、電臺、廣播、電視臺等媒體途徑所傳播信息的一種稱謂。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其廣義而言,除了發表于報刊、廣播、互聯網、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于新聞之列,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每則新聞一般包括標題、#教案# 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輔助部分。寫法上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評論等。

  四、基礎鞏固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撥款(bō)逝世(shì)頒發(bān)遺囑(yí)滲透(shèn)卓有成就(zhuó)仲裁(zhòng)

  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

  建樹:在事業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勛。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績,成就。

  遺囑:人在生前或臨死前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囑咐死后各事應如何處理。

  頒發:授予,分發某一樣東西,比如勛章,獎狀等。

  五、課文解析

  (一)整體把握

  1、這則消息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分別是什么?

  時間:1901年12月10日;

  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

  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2、“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屬于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

  這是新聞的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電地點、時間,表明消息材料真實可靠,報道及時。

  3、文章開頭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首句為新聞的#教案# 導語部分,簡明扼要地交代了頒獎的時間,頒發者和頒獎機構以及諾貝爾獎設立的獎項,交代了事件的幾個要素——人物、時間、事件,總括了新聞的內容,簡潔明了,讓讀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聞所報道的具體內容。第二句交代了諾貝爾獎的來歷及其具體分類和獲獎條件,為讀者普及了相關知識,便于讀者更有效地讀懂和了解新聞內容。#教案# 導語為課文第一段話。

  4、主體部分講了哪些內容?

  課文的第二、三、四段是新聞的主體部分,交代了首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及所獲獎項;諾貝爾獎的頒獎機構、時間和地點;諾貝爾獎的資金來源;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等。主體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貢獻,諾貝爾獎頒發的機構、時間及地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及評審權等消息背景。

  (二)深度研讀

  1、課文主體部分為什么要一一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翔實;還因為“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獎項和所做貢獻”是新聞的重點,所以要詳寫。

  2、最后一段交代新聞背景,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的分離。你覺得作者這樣交代用意是什么?

  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來源,目的是讓我們讀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諾貝爾獎的巨額資金來源于諾貝爾發明的多種炸藥所獲得的巨額收入,消除了讀者心中的疑問;補充說明兩權分離,是為了表明諾貝爾獎的公正、公平性。

  3、主體部分詳寫了什么內容,略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主體部分詳寫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情況,略寫了頒獎機構,時間和地點,還略寫了資金來源和兩權分離。

  詳寫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翔實、準確,另一方面是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這些情況是整篇新聞要報道的重點,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舉,進行詳寫;而其他方面,如頒獎機構、時間、地點和資金來源不是新聞的重點,只需交代清楚,做相關補充即可。

  4、品味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貝林在血清療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這里表明對貝林在醫學方面取得成就的認可和肯定。

  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

  頗有建樹的“頗”在這里指“很,相當”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呂多姆在詩歌創作方面造詣很深,成果豐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理所應當的。

  六、課堂總結

  這篇新聞所報道的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具體情況。文中詳細列舉了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同時也明確了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地點等等,這篇新聞事實準確,內容詳略得當,是新聞中的佳作,希望同學們以后養成閱讀新聞的良好習慣,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諾貝爾在意大利與世長辭。臨終時,他把畢生發明所得的積蓄,全部奉獻出來,以每年的利息作為諾貝爾獎的獎金,讓我們來聽一聽諾貝爾臨終前的遺言吧:全世界愛好科學并愿意獻身科學的朋友們:生命對于我來說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了。在科學這個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輩子,發現里面的奧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繼續研究下去,區區200萬英磅的利息,雖微不足道,但愿意為行走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諾貝爾在九泉之下感謝你們。

  當聽到這兒的時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請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我敬佩諾貝爾的對科學事業的癡迷,更敬佩他的無私奉獻。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作者通過新聞事實傳達出的觀點。

  2.理清課文的新聞要素,了解消息在寫作方式和語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

  3.學習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可由學生介紹諾貝爾導入,也可由20xx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導入,或者由復習消息的一般知識導入。

  2.學習字詞。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己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詞。

  重點詞語:

  頒(bān)發:發布或授予獎狀、勛章等。

  遺囑(zhǔ):指人在生前或臨終時囑咐處理死后各事的話或字據。卓(zhuó)有成就:有很突出的成就。卓,高超。

  頗(pō):相當地,很。“頗”還有“偏”“不正”的意思,如“偏頗”等。建樹:建立的功績,取得的成就。注意不要寫成“建數”。

  仲(zhòng)裁:雙方爭執不決時,由第三方居中調解,作出裁決。法律上特指發生糾紛者將糾紛提交非司法機關的第三方審理,由其作出對雙方均有約束力的裁決,以解決糾紛。

  撥款(kuǎn):撥給錢款。注意不要寫成“拔款”。巨額(é):巨大的數額。

  利息:因存款等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錢。

  字形辨析與詞義辨析:

  遺—遣滲—摻即—既裁—栽—載

  貢獻—奉獻成就—成績評定—評議—評論

  3.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教師采用播音的形式范讀這則消息,學生聽讀,也可以指導學生范讀。

  聽讀之前,教師提出正音要求:注意還有哪些字詞的讀音是自己拿不準的,邊聽邊標好拼音,或者圈畫出來請教老師和同學。提出閱讀任務:根據上節課所學的有關消息的.知識,找出本則消息的要素和結構中的“背景”部分。

  (2)初步理解。學生互相交流后,師生共同明確閱讀任務,特別是要明確第4段是背景部分。

  (3)進一步理解。讓學生結合批注簡要概括:消息的電頭、導語、主體部分分別交代了哪些內容?為什么這么安排?

  教師點撥:電頭交代了新聞發稿的單位、地點、時間;導語部分概括了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情況;主體部分敘述了首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及其貢獻,諾貝爾獎頒發的機構、時間及地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及評議權等背景。作者這樣安排內容,是從內容的重要程度,以及受眾的關注程度來考慮的。

  4.重點研讀,深入思考。

  (1)讓學生思考:主體部分已經把消息的主要內容概括完整了,為什么還要寫第4段,這一段可否刪去?

  教師點撥:文章的第4段是背景部分,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暗含評獎客觀公正的意思,也說明獎金確實是發給了那些“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2)讓學生將自己所搜集的諾貝爾的資料與這則消息結合起來閱讀,說一說諾貝爾是個什么樣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5.比較辨析,體會語言。

  設問:本文怎樣體現了消息語言的準確性?要求學生在文中勾畫出具體詞句,自行批注,之后四人一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學生交流中教師就以下內容作隨機指導。

  第一句: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

  明確:“首次”說明了這是第一次頒獎,如果去掉,體現不了消息語言的準確性。

  第二句: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

  明確:“根據”一詞準確地說明了實施及頒發諾貝爾獎的依據;同時,運用數字也準確說明了不同國家頒獎機構的數量。

  第三句: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X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成就。

  明確:評價貝林的研究成果是“卓有成就”,普呂多姆的詩歌創作是“頗有建樹”,語言極有分寸,準確平實。

  6.布置作業,學以致用。

  (1)從報紙或互聯網上選擇一則有一定篇幅的消息,標示出其結構的各部分,看看它是不是使用了“倒金字塔結構”。

  (2)如果這則消息使用了“倒金字塔結構”,想一想各部分內容之間有什么關系;如果沒有,想一想能否用倒金字塔結構來改寫。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6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二則外國消息的內容,進一步掌握消息的文體特點。

  2.體會二則消息迥異的語言風格。

  3.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品味、比較等多種方法,把握二則消息的主要內容和消息文體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態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類精英對人類歷史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激發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0xx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什么是諾貝爾獎?首屆諾貝爾獎得主都有誰?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這則消息。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問1:默讀課文,把握消息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明確:時間:1901年12月10日;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及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提問2:根據消息文體特點,勾畫出標題和導語并明確主體,思考導語講了哪些內容?主體部分講了哪些內容?

  明確:導語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和諾貝爾的遺囑。主體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貢獻,諾貝爾獎頒發的機構、時間及地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及評議權等消息背景

  提問3:你認為這則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刪去嗎?

  明確: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諾貝爾獎資金的來源以及諾貝爾獎評議權歸屬,可以顯示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

  目標導學二: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提問4: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

  提問5:首屆諾貝爾獎得主都有哪些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做出了怎樣的貢獻?你認為他們配得上諾貝爾獎嗎?

  明確:前兩問參看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三問讓學生各抒己見,能夠聯系生活實際來談。

  示例:我覺得他們完全配得上,比如倫琴,他發現了X射線,不僅在物理學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醫學上也有廣泛應用,促進了醫學的發展。至今醫院里的透視、拍片還在使用X射線。

  提問6:作者為什么要補充諾貝爾獎基金管理和評議權歸屬等內容?

  明確:作者這樣寫,意在表明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表達作者對諾貝爾的敬意,期待諾貝爾獎在人類進步中發揮重要作用。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能根據新聞的結構理清課文的內容和層次。(重點)

  3.認真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快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難點)

  4.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時代變遷。(素養)

  二、新課導入

  在世界科學,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后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用以獎勵后人,勇攀科學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榮譽獎。這位偉人就是諾貝爾。那么關于諾貝爾獎首次頒發的時間、獲得者、頒發機構、地點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從一則新聞《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中尋求答案吧!

  三、背景知識

  1、有關作者簡介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選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聞佳作》。

  諾貝爾(1833-1896):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在機械和化學方面有100多種發明,但他最突出的是發明炸藥。他一生致力于炸藥的研究,因發明x油引爆劑,x油固體炸藥和膠狀炸藥等,被譽為“炸藥大王”。

  路透社:世界上最早創辦的通訊社之一,目前英國的通訊社和西方四大通訊社之一。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提供各類新聞和金融數據,在128個國家運行。(世界多媒體新聞通訊社:美聯社【美】、路透社【英】、法新社【法】、塔斯社【俄】、共同社【日】、德新社【德】、中新社【中】、新華社【中】等)

  2、創作背景

  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取得了在許多國家生產黃色炸藥的專利。以后他又發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膠質炸藥,接著又研制無煙火藥。因畢生從事科研和火藥的研制,終身未娶、無兒無女,晚年立下遺囑,將全部不動產進行投資,作為基金,設立諾貝爾獎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頒發,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讓我們看看課外閱讀材料。

  補充材料一:▲最“省事兒”的諾獎得主

  1901年,X射線發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瑞典的答復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地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后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補充材料二:▲錯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的內幕。舒乙透露,在入圍者到了最后5名時還有老舍,最終,秘密投票結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過調查得知老舍已經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獲獎。

  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終審名單之中,沈從文均入選,而且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當時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沈從文的候選人資格。但可惜的是,沈從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補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諾獎得主

  20xx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3、文體知識

  新聞,也叫消息,是指通過報紙、電臺、廣播、電視臺等媒體途徑所傳播信息的一種稱謂。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其廣義而言,除了發表于報刊、廣播、互聯網、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于新聞之列,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每則新聞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輔助部分。寫法上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評論等。

  四、基礎鞏固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撥款(bō)逝世(shì)頒發(bān)遺囑(yí)滲透(shèn)卓有成就(zhuó)仲裁(zhòng)

  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

  建樹:在事業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勛。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績,成就。

  遺囑:人在生前或臨死前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囑咐死后各事應如何處理。

  頒發:授予,分發某一樣東西,比如勛章,獎狀等。

  五、課文解析

  (一)整體把握

  1.這則消息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分別是什么?

  時間:1901年12月10日;

  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

  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2.“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屬于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

  這是新聞的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電地點、時間,表明消息材料真實可靠,報道及時。

  3.文章開頭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首句為新聞的導語部分,簡明扼要地交代了頒獎的時間,頒發者和頒獎機構以及諾貝爾獎設立的獎項,交代了事件的幾個要素——人物、時間、事件,總括了新聞的內容,簡潔明了,讓讀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聞所報道的具體內容。第二句交代了諾貝爾獎的來歷及其具體分類和獲獎條件,為讀者普及了相關知識,便于讀者更有效地讀懂和了解新聞內容。導語為課文第一段話。

  4.主體部分講了哪些內容?

  課文的第二、三、四段是新聞的主體部分,交代了首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及所獲獎項;諾貝爾獎的頒獎機構、時間和地點;諾貝爾獎的資金來源;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等。主體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貢獻,諾貝爾獎頒發的機構、時間及地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及評審權等消息背景。

  (二)深度研讀

  1.課文主體部分為什么要一一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翔實;還因為“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獎項和所做貢獻”是新聞的重點,所以要詳寫。

  2.最后一段交代新聞背景,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的分離。你覺得作者這樣交代用意是什么?

  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來源,目的是讓我們讀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諾貝爾獎的巨額資金來源于諾貝爾發明的多種炸藥所獲得的巨額收入,消除了讀者心中的疑問;補充說明兩權分離,是為了表明諾貝爾獎的公正、公平性。

  3.主體部分詳寫了什么內容,略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主體部分詳寫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情況,略寫了頒獎機構,時間和地點,還略寫了資金來源和兩權分離。

  詳寫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翔實、準確,另一方面是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這些情況是整篇新聞要報道的重點,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舉,進行詳寫;而其他方面,如頒獎機構、時間、地點和資金來源不是新聞的重點,只需交代清楚,做相關補充即可。

  4.品味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貝林在血清療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這里表明對貝林在醫學方面取得成就的認可和肯定。

  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

  頗有建樹的“頗”在這里指“很,相當”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呂多姆在詩歌創作方面造詣很深,成果豐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理所應當的。

  六、課堂總結

  這篇新聞所報道的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具體情況。文中詳細列舉了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同時也明確了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地點等等,這篇新聞事實準確,內容詳略得當,是新聞中的佳作,希望同學們以后養成閱讀新聞的良好習慣,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諾貝爾在意大利與世長辭。臨終時,他把畢生發明所得的積蓄,全部奉獻出來,以每年的利息作為諾貝爾獎的獎金,讓我們來聽一聽諾貝爾臨終前的遺言吧:全世界愛好科學并愿意獻身科學的朋友們:生命對于我來說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了。在科學這個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輩子,發現里面的奧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繼續研究下去,區區200萬英磅的利息,雖微不足道,但愿意為行走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諾貝爾在九泉之下感謝你們。

  當聽到這兒的時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請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我敬佩諾貝爾的對科學事業的癡迷,更敬佩他的無私奉獻。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學習新聞的基本結構與基本要素。

  2.學習通過新聞的基本要素和結構快速提取新聞事實,讀懂消息。

  學習重點

  1.新聞的基本結構與基本要素。

  2.通過新聞的基本要素和結構快速提取新聞事實,讀懂消息。

  學習難點

  通過新聞的基本要素和結構快速提取新聞事實,讀懂消息。

  學習過程

  活動一、略讀文章,概括大意

  檢測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略讀、瀏覽等方法閱讀實用性文體,每分鐘500字。本文510字,如果了解新聞的文體特征,1分鐘完全足夠。教師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逐步引出新聞的文體知識。

  活動二、閱讀,凝練語言

  3分鐘,熟悉消息內容,嘗試用短句或短語概括消息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發現新聞標題和#教案# 導語具有高度概括新聞事件,吸引讀者注意的作用。同時明確#教案# 導語的位置,了解這種高度概括性的表述通常是由何人、何時、何地、何事構成。

  活動三、精讀文章,概括段意

  分別概述文章每一段的內容,思考標題和內容、內容和內容的關系,并用簡單的圖示標明

  第1段交代頒發機構、時間以及頒發對象;第2、3段詳細介紹了獲獎人物及頒獎的機構、時間和地點;第4段進一步介紹資金來源及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

  明確新聞主體和背景部分,理清主體和#教案# 導語的關系,明確主體部分通常解釋“為何、如何”的問題;明白背景的補白作用。

  活動四、自我總結,掌握結構

  補充三篇結構清晰的消息,讓學生對四篇消息進行橫向比較,分析總結消息在結構上有哪些相同之處。

  標題——高度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呈現最關鍵信息。

  #教案# 導語——新聞的第1段或第1句話。用簡要的文字,集中呈現最重要、最鮮明或最有特點的新聞事實,提示新聞的要旨,吸引讀者進一步閱讀文章。

  主體——新聞的主要部分。它承接#教案# 導語,具體敘述新聞事實,提供更詳盡的信息;有時還要闡述#教案# 導語所揭示的主題,或回答#教案# 導語中提出的問題。

  背景——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環境、條件,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常插在主體部分,也插在“#教案# 導語”或“結語”之中,可有可無。

  結語——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交代事件的結果,它依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

  總結:

  快速讀出新聞事件——關注標題和#教案# 導語

  具體了解新聞事件——關注主體(有時主體中也有背景)。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9

  課文

  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作出貢獻的人。”

  今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有: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X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紅十字會;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

  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授獎儀式每年于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舉行。

  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了巨額收入。1896年諾貝爾逝世時,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金。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5種諾貝爾獎金。諾貝爾基金會是這筆資金的合法擁有者,并管理這筆資金的投資,但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諾貝爾的評議權屬于瑞典和挪威的諾貝爾獎評委會。

  教案

  一、教材簡析

  本文選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聞佳作》,堪稱為新聞佳作。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這則消息的歷史背景,把握消息的特點。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明確《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結構內容培養學生快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

  【3】能根據新聞的結構理清課文的內容和層次。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朗讀法,領會本文準確、簡明的語言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會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感情,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時代變遷。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新聞的結構理清課文的內容和層次。

  難點::認真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快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與朗讀法相結合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的頒發就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迄今為止,諾貝爾獎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歲月,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最的學術大獎,深受世界各國關注,相關行業的學者、專業人士也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至高榮譽!隨著中國的發展以及在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我們也有了諾貝爾獎獲得者,你們知道是誰嗎?

  20xx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xx年10月5日北京時間17時30分,我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因其在研究從植物青蒿中提取抗瘧藥青蒿素取得巨大成就而獲得20xx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二】溫故而知新

  1.新聞定義:

  消息通常被人們稱為新聞。“新聞”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是指各種新聞體裁的總稱,包括消息、通訊、特寫、調查報告等,狹義的“新聞”指的是消息。我們這里所講的消息,指的就是狹義新聞。

  新聞是用概括性的敘述方式,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具有新聞價值的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

  2.結構:

  標題

  導語(副標題):是一句話或一段話,是新聞當中最有價值、最核心的事實概括。

  主體:是對導語的展開補充。

  背景:是新聞的歷史情況和環境條件。

  結語:是最后一句話或一段話,具有啟發與激勵性的語言。

  3.寫新聞的注意事項:

  【1】精心擬定標題。標題要能準確地反映消息報道的主要事實和中心意思,給人以啟示。標題要力求簡潔、概括、凝煉,以精煉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和觀點,使人一目了然。

  【2】導語明確。要用一句話或一段話寫出消息的主要事實,一般告訴讀者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什么事以及事情的經過或結果。

  【3】主體部分要具體充實,用事實說話,不能虛構或夸張。消息的記敘不要求詳盡地展開事件的情節或細節,只是簡明扼要、精煉概括地記敘事實的輪廓和梗概。主體部分還必須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內容充實、生動形象。

  【4】有時可根據情況省略導語或背景或結語。

  【三】四邊互動整體感知

  1.課文主體部分為什么要一一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呢?

  明確:

  【1】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準確性;

  【2】另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翔實;還因為“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獎項和所做貢獻”是新聞的重點,所以要詳寫。

  2.課文的主體部分詳寫了什么內容,略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明確:

  【1】主體部分寫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情況,略寫了頒獎機構,時間和地點,還略寫了資金來源和兩權分離。

  【2】因為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這些情況是整篇新聞要報道的重點,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舉,進行詳寫;

  【3】其他方面,如頒獎機構、時間、地點和資金來源不是新聞的重點,只需交代清楚無需詳寫,這樣安排詳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最后一段交代新聞背景,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的分離。你覺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明確:

  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來源,目的是讓我們讀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諾貝爾獎的巨額資金來源于諾貝爾發明的多種炸藥所獲得的巨額收入,消除了讀者心中的疑問;補充說明兩權分離,是為了表明諾貝爾獎的公正、公平性。

  【四】拓展交流

  圍繞諾貝爾獎獎項的由來、獎項設置、評選流程、頒發獎章、華人獲獎、有趣的諾貝爾獎事件等話題,充分交流。

  【五】小結

  1.主題:

  這篇新聞所報道的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具體情況。文中詳細列舉了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同時也明確了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地點等等,這篇新聞事實準確,內容詳略得當,是新聞中的佳作,希望同學們以后養成閱讀新聞的良好習慣,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2.寫作特色:

  語言簡練,內容真實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新聞的六要素,進一步掌握消息文體特點。

  2、培養學生朗讀技巧,體會新聞語言的真實性、準確性。

  3、了解倫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貢獻,體會諾貝爾寬廣胸懷。

  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新聞六要素,掌握新聞文體特點。

  難點:提高朗讀技巧。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0xx年,中國文學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xx年,中國醫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成為第二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些人才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這則消息。

  2、文學常識。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于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在諾貝爾獎頒發,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讓我們看看課外閱讀材料。

  補充材料一:錯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的內幕。舒乙透露,在入圍者到了最后5名時還有老舍,最終,秘密投票結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過調查得知老舍已經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獲獎。

  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終審名單之中,沈從文均入選,而且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當時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沈從文的候選人資格。但可惜的是,沈從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補充材料二:最“省事兒”的諾獎得主

  1901年,X射線發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瑞典的答復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地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后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補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諾獎得主

  20xx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3、生字

  頒發(  )  挪威(  )  遺囑(  )  滲透(  )

  炸藥(  )  仲裁(  )  卓有成就(  )

  4、詞語

  【遺囑】

  【滲透】

  【建樹】

  【仲裁】

  【卓有成就】

  5、默讀課文,把握消息六要素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時間:1901年12月10日;

  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

  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6、大聲朗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能體現出新聞語言準確性的詞語。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明確:“首次、每年、”這些詞語體現出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7、看屠呦呦20xx年諾貝爾獎領獎視頻,讀第二段,小組成員之間討論概括諾貝爾獎是發給哪兩類人?互相用頒獎者的語氣讀第二自然段.

  明確:每年的諾貝爾獎發給過去一年里,為了世界科學的進步,為了世界和平的維護,做出的貢獻;指導朗讀:用奧斯卡頒獎音樂做背景,指導男生讀獲獎人名部分,女生讀成就描述部分,教師讀旁白。

  8、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內容和新聞的標題無關,你認為可以刪去嗎?

  明確:不可以。第三自認段補充背景部分,交代了諾貝爾獎資金的來源以及諾貝爾獎評議權歸屬,可以顯示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紹了諾貝爾獎獎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與獎項評議權的分離,更有利于讀者了解和認識諾貝爾獎,從而增強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

  9、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結合課外材料,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用句式說話“我看到了一個______的諾貝爾”。

  文段:諾貝爾的遺囑里面說:“諾貝爾獎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材料一:諾貝爾雖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兒女的生活依然與過去一樣,從不奢侈浪費。他經常把大筆款項捐給慈善事業,毫不吝嗇。諾貝爾慷慨大方之名,很快傳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幫助的窮人絡繹不絕,但諾貝爾從不厭煩,總是盡力幫助他們。這樣一來,每天都有大群的貧民等候他救濟,諾貝爾深感為難,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寫信給哥哥談起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計每天支出的救濟費約2萬克郎以上。一年下來就得花去700多萬克郎。

  材料二:諾貝爾多才多藝。他自幼喜愛文學,平時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閑閱讀小說和作詩。他更喜歡哲學,他說:“飯可以不吃,哲學書不可不讀。”正是哲學的思辨和文學的想象力,推動了他的科學發明。他喜歡易卜生的戲劇,他和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錯。他不但經常寫詩,30歲那年還寫了一部名為《兄弟》的小說,后來又寫過一部《非洲的光明時代》的歷史小說。1885年,諾貝爾還寫過一部《專利病菌》的喜劇,1896年臨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報應》的悲劇。

  材料三:諾貝爾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諾貝爾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

  明確:我看到一個多才多藝/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諾貝爾。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新聞的六要素,進一步掌握消息文體特點。

  2、培養學生朗讀技巧,體會新聞語言的真實性、準確性。

  3、了解倫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貢獻,體會諾貝爾寬廣胸懷。

  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新聞六要素,掌握新聞文體特點。

  難點:提高朗讀技巧。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0xx年,中國文學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xx年,中國醫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成為第二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些人才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這則消息。

  2、文學常識。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的化學家、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于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在諾貝爾獎頒發,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讓我們看看課外閱讀材料。

  補充材料一:錯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的內幕。舒乙透露,在入圍者到了最后5名時還有老舍,最終,秘密投票結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過調查得知老舍已經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獲獎。

  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終審名單之中,沈從文均入選,而且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當時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沈從文的候選人資格。但可惜的是,沈從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補充材料二:最“省事兒”的諾獎得主

  1901年,X射線發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瑞典的答復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地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后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補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諾獎得主

  20xx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3、默讀課文,把握消息六要素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時間:1901年12月10日;

  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

  事件: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4、大聲朗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能體現出新聞語言準確性的詞語。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明確:“首次、每年、”這些詞語體現出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5、看屠呦呦20xx年諾貝爾獎領獎視頻,讀第二段,小組成員之間討論概括諾貝爾獎是發給哪兩類人?互相用頒獎者的語氣讀第二自然段.

  明確:每年的諾貝爾獎發給過去一年里,為了世界科學的進步,為了世界和平的維護,做出的貢獻;指導朗讀:用奧斯卡頒獎音樂做背景,指導男生讀獲獎人名部分,女生讀成就描述部分,教師讀旁白。

  6、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內容和新聞的標題無關,你認為可以刪去嗎?

  明確:不可以。第三自認段補充背景部分,交代了諾貝爾獎資金的來源以及諾貝爾獎評議權歸屬,可以顯示諾貝爾獎評審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紹了諾貝爾獎獎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與獎項評議權的分離,更有利于讀者了解和認識諾貝爾獎,從而增強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

  7、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結合課外材料,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用句式說話“我看到了一個x的諾貝爾”。

  文段:諾貝爾的遺囑里面說:“諾貝爾獎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材料一:諾貝爾雖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兒女的生活依然與過去一樣,從不奢侈浪費。他經常把大筆款項捐給慈善事業,毫不吝嗇。諾貝爾慷慨大方之名,很快傳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幫助的窮人絡繹不絕,但諾貝爾從不厭煩,總是盡力幫助他們。這樣一來,每天都有大群的貧民等候他救濟,諾貝爾深感為難,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寫信給哥哥談起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計每天支出的救濟費約2萬克郎以上。一年下來就得花去700多萬克郎。

  材料二:諾貝爾多才多藝。他自幼喜愛文學,平時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閑閱讀小說和作詩。他更喜歡哲學,他說:“飯可以不吃,哲學書不可不讀。”正是哲學的思辨和文學的想象力,推動了他的科學發明。他喜歡易卜生的戲劇,他和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錯。他不但經常寫詩,30歲那年還寫了一部名為《兄弟》的小說,后來又寫過一部《非洲的光明時代》的歷史小說。1885年,諾貝爾還寫過一部《專利病菌》的喜劇,1896年臨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報應》的悲劇。

  材料三:諾貝爾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諾貝爾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

  明確:我看到一個多才多藝/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諾貝爾。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學習新聞的基本結構與基本要素。

  2.學習通過新聞的基本要素和結構快速提取新聞事實,讀懂消息。

  學習重點

  1.新聞的基本結構與基本要素。

  2.通過新聞的基本要素和結構快速提取新聞事實,讀懂消息。

  學習難點

  通過新聞的基本要素和結構快速提取新聞事實,讀懂消息。

  學習過程

  活動一、略讀文章,概括大意

  檢測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略讀、瀏覽等方法閱讀實用性文體,每分鐘500字。本文510字,如果了解新聞的文體特征,1分鐘完全足夠。教師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逐步引出新聞的文體知識。

  活動二、閱讀,凝練語言

  3分鐘,熟悉消息內容,嘗試用短句或短語概括消息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發現新聞標題和導語具有高度概括新聞事件,吸引讀者注意的作用。同時明確導語的位置,了解這種高度概括性的表述通常是由何人、何時、何地、何事構成。

  活動三、精讀文章,概括段意

  分別概述文章每一段的內容,思考標題和內容、內容和內容的關系,并用簡單的圖示標明

  第1段交代頒發機構、時間以及頒發對象;第2、3段詳細介紹了獲獎人物及頒獎的機構、時間和地點;第4段進一步介紹資金來源及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

  明確新聞主體和背景部分,理清主體和導語的關系,明確主體部分通常解釋“為何、如何”的問題;明白背景的補白作用。

  活動四、自我總結,掌握結構

  補充三篇結構清晰的消息,讓學生對四篇消息進行橫向比較,分析總結消息在結構上有哪些相同之處。

  標題——高度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呈現最關鍵信息。

  導語——新聞的第1段或第1句話。用簡要的文字,集中呈現最重要、最鮮明或最有特點的新聞事實,提示新聞的要旨,吸引讀者進一步閱讀文章。

  主體——新聞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導語,具體敘述新聞事實,提供更詳盡的信息;有時還要闡述導語所揭示的主題,或回答導語中提出的問題。

  背景——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環境、條件,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常插在主體部分,也插在“導語”或“結語”之中,可有可無。

  結語——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交代事件的結果,它依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

  總結:

  快速讀出新聞事件——關注標題和導語

  具體了解新聞事件——關注主體(有時主體中也有背景)。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教案(通用11篇) 相關內容:
  •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24課《詩詞五首》課文原文及教案(精選16篇)

    課文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18課《蘇州園林》課文原文及教案(精選16篇)

    課文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大道之行也》(通用14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3、背誦并默寫全文。〖能力目標〗1、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

  • 八年級上冊語文《大道之行也》導案(精選16篇)

    ●學習目的:1、熟讀成誦,把握字詞。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3、聯系生活,理解提升。●學習時間:一課時●學習準備: 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學設計:一、理想社會,交流引讀。...

  • 八年級上冊語文《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選16篇)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拓展延伸,轉化課堂所學的物候學知識。[教學步驟]一、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1.賞讀文章第1、2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

  •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模板(精選2篇)

    教學目標: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3.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教學重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學習寫景的方法。...

  •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蠟燭》(精選17篇)

    認知目標: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能力目標: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教育目標: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重點難點: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 八年級上冊語文《信客》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感知課文內容,用精煉的語言概括人物性格。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語言。3.樹立誠信為本的做人理念。教學重點:了解信客的職業道德和優秀品格。教學難點:揣摩典雅而有精辟的語言。課時安排:兩課時。...

  • 螞蟻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1)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并積累重點字詞。(2)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螞蟻的形象,并思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精選9篇)

    教學目標1、了解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2、體會作者以一滴水的視角去游覽麗的新穎構思3、抓住作者重點介紹麗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它的魅力所在。(重點)4、體會作者化身一滴水經過麗,介紹麗的新穎構思。...

  • 我的第一本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2篇)

    一、教材分析:《我的第一本書》是魯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六篇課文均是名家之作。它們或追憶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展示名人、偉人的一個側面,揭示人生意義。人文內涵深厚豐富,藝術表達各有特色。...

  •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故宮博物院(精選2篇)

    教學目標:一、學習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二、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三、學習方位詞。...

  •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17課《中國石拱橋》課文原文及教案(精選13篇)

    課文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話里說,雨后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出現得比較早。...

  • 八年級上冊語文《三峽》教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了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2.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3.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4.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

  • 八年級上冊語文《橋之美》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2、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3、與中國石拱橋比較,感受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4、學習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松桃| 称多县| 汶上县| 聂荣县| 莱芜市| 措美县| 芷江| 县级市| 星座| 辽阳县| 杭锦旗| 永康市| 丰原市| 保定市| 汶上县| 绩溪县| 修武县| 武穴市| 湛江市| 三台县| 余庆县| 汶川县| 萨嘎县| 吉林省| 信丰县| 延长县| 静海县| 中西区| 犍为县| 格尔木市| 平舆县| 石泉县| 黄龙县| 武宣县| 岑巩县| 浦县| 威海市| 山阴县| 福海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