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通用17篇)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情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大家曾學過不少古詩,那就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背誦下來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三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詩人
1、三首古詩的作者分別是誰?哪個朝代的?(板書作者和朝代)
2、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你對其中兩位詩人的了解。
三、學習《長歌行》。
1、教師導入:我們曾經學過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個同學能為我們背一背呢?(指名背)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2、(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3、學習向導:(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學習向導”)
(1)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3)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求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4)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4、給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導”進行學習。
5、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多媒體可見——全屏顯示動畫版的課文插圖)出示《長歌行》動畫插圖,教師配樂朗誦,學生看、聽、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按照“學習向導”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導”)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節。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4)教師參與環節:同學們設計的匯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出示多媒體課件——練一練)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6、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7、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8、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9、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0、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古詩。
2、搜集有關勸誡后人勤奮好學的詩句。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葵”,掌握字形、字音、字意。
2、學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入情入境,理解詩人勸誡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激情創境,引入詩題。
(1)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古詩就像一朵獨具馨香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課題)
(2)這首詩的作者是哪位詩人?什么朝代的?
(3)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你對詩人的了解(課件出示)
二、初讀詩文,感知韻律。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邊讀邊展開想象。
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指名朗讀,大家評價。
3、課件出示詩,齊讀。
4、教師范讀全詩,讓學生體會詩的韻律。
三、自讀詩文,感悟意境。
1、這首詩最能表達作者感受的是哪一句?誰能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直奔中心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領略出詩的主題)
2、出示“自學向導”,小組合作學習。
(設計目的: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按以往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向導”引路,讓學生自學自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自學交流,理解詩意。)
學習向導:
(1)讀一讀,你覺得應該怎樣讀這首詩?
(2)結合上下文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假如請你為這首詩畫幅畫,你會畫些什么?
(4)選擇你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3、給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導”進行自學。
4、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5、交流反饋,相機指導。并抓住重點進行考察。(課件出示“練一練”)
(1)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2)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太陽一出來露水就干了?
(3)詩人為什么害怕秋天?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4)根據詩意,應該用不同的語氣朗讀。說一說應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6、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再朗讀一下詩歌。
(突出詩歌教學的特點,以讀為主,以讀代講。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在讀中體會、領悟詩意。)
四、研讀詩文,想象意境。
1、和詩文對話。
(1)詩人由“園中葵”時光的易逝,告訴我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
聽!春天的凌晨,菜園里“葵”和“露珠”妹妹在說著悄悄話,它們會說些什么呢?(課件創設情境)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替它們說出心里話。
①小組討論,和文本對話。
②集體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③還可任選兩種事物,進行對話。
(2)如果你是“朝露”,此時你會想些什么?
2、和詩人對話。
詩人還看到了哪些景物?由此產生了哪些聯想?用了什么作比喻,說明怎樣的道理?
(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拓展學生思維,深入領會詩的意境。)
3、此時此刻,我們大家一定有不少感想,請大家暢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升華中心。
1、時光易逝,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名人志士,都用詩句表達這一共同的心聲,你知道的有哪些?
2、學生展示自己課外搜集的關于珍惜時間的詩句。
(一方面多角度感受時間的寶貴;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注意平時的積累。)
3、課件出示朱熹的《偶成》
總結: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寫道:“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古人說“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希望我們大家從今以后: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
六、唱詩
過渡:樂府詩是可以和著音律唱的,請同學們把這首詩配上你熟悉的音律唱一唱,再一次領略詩歌的意境。
1、學生自由試著唱詩。
2、請小組為大家表演唱詩。
3、放《青青河邊草》配樂,師生齊唱。
(此環節以唱的方式,增強古詩教學的趣味性,體現學科間的整合。)
總結:同學們的歌聲感染了我,老師也想放聲唱一曲。“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再開”(唱)可是有一樣東西卻是一去不復返――時間,讓我們牢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古訓,從小珍惜時間勤奮學習。
1、比一比。看誰讀的有感情。
2、畫一畫。展示自己根據詩意畫的畫。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朗讀詩歌,讀出感情。
教學重點:
1、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思想感情。
2、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今天我們學習漢代樂府民歌—《長歌行》(板書課題),“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現在我們來學習這首漢代民歌。
二、朗讀古詩。
1、借助注音,朗讀詩歌。
2、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教師要提示朗讀時應注意詩句的停頓和、重音和節奏。
三、小組討論、嘗試理解。
1、在預習的基礎上,根據書上的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詞意。
2、大家把自己解釋的詩句意思拿出來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小組里互相評價。
3、從中選出較好的在班上交流。
四、班上交流,師生評價。
1、由小組推薦較好的同學在班上交流,每一詩句二至三位同學發言。
2、發言后同學互相評價,指出優缺點。
3、教師相機進行評價,要切中要點。
五、師出示整理后詩句的解釋。(略)
六、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歸納總結。
1、這首詩最重要的是哪一句詩句?
(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先指名幾位學生說一說。
(2)師歸納總結:
這首詩通過露珠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說明了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告訴我們應該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悲傷嘆息!
七、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預習后兩首古詩。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4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之三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讀三首古詩,學會三個生字。
2.了解《長歌行》大意,感受詩人的真摯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教師演示《古詩三首》誦讀動畫,導入 新課。
二、學生初讀課文
1.讀通三首古詩,學會三個生字。
2.對照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標出不懂的地方。
3.小組內簡單交流。
三、學習《長歌行》
1.導入 新課。
“行”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我們曾經學過哪首詩?(背誦《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學一篇這樣的詩歌叫《長歌行》。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
2.交流自學結果。
(l)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2)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相機點撥,指導學生解決。
重點解決:這首詩表面上是在寫景色,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什么?這首詩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背誦《長歌行》。
附板書:
長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七步詩》和《出塞》,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的真摯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默寫《出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背誦《長歌行》。
2.“三國”以后,魏國的第一個皇帝是曹丕,他有個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總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的話就殺他的頭。曹植又氣又恨,輕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絕唱,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七步詩》。
3.教師演示誦讀動畫。
二、交流自學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1.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2.試著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3.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三、歸納學生問題,集體討論
曹植寫這首詩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師引導: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曹植的這首詩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比喻意義。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聯系前邊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真正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反復朗讀,體會感情
1.錄音范讀。
2.學生練習朗讀。
五、練習背誦
六、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5.體會詩的意境。
(l)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亂不斷發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英勇善戰,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默寫《出塞》。
2.向別人講述《七步詩》的有關故事。
附:板書設計
出 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教案點評:
教師從故事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5
教學目標:
1、認讀8個生字詞,會寫7個字,學習一個多音字。
2、讀古詩,感知詩歌的韻律,初步了解時間的重要性。
3、通過理解詩意,觀察圖畫,培養學生理解、想象的能力。
4、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認讀生字詞,學習一個多音字。
2、理解詩意,并從中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手段: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指導閱讀
教學方法:
講讀、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質疑揭題
1、出示謎語:看不見,摸不著,跑著快,又沒腳,一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今買不到。
2、學生猜出后,老師借機板書:時間。
3、質疑:你們知道時間是什么嗎?你們聽過有關時間的故事嗎?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珍惜時間的詩,板書課題:長歌行。
5、認讀生字歌,學習多音字長。
二、圖文結合,自瀆課文
1、選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瀆課文。(根據自己選擇看圖和讀課文的順序)
2、提示:
(1)看圖,要仔細觀察圖中畫的是什么地方?他們在干什么?
(2)讀文,可以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
(3)圖文結合,理解詩句的意思。
3、選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瀆課文。
(1)誰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把這些字讀一讀。
(2)誰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把這些詞讀一讀。
(3)誰愿意來把整首詩讀一讀。
4、放錄音,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詩歌的節奏及韻律特點。
5、你們也想讀一讀嗎?(要求讀出詩歌的節奏及韻律來。)
三、再讀詩歌,理解詩意。
1、訓練按下面的節奏讀。
長歌行
百川/到東海,
何詩/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2、小結激趣:詩歌讀得太好了。能說說它的意思嗎?想說說嗎?好!讀P28頁的小短文,再來說吧!
3、自瀆小短文。
4、試著說詩意。(要求不要過高)
(1)在小組里試著說一說。
(2)質疑問題: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3)試著逐句說出詩的意思。
四、鞏固字詞,指導寫字
1、在書里畫出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長、川、何、復、歸、努、徒、傷、悲。
2、抽讀卡片。
3、指導寫字。
(1)觀察字型:歌左右結構,左寬右窄;海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川獨體字。
(2)觀察如何寫漂亮這些字。
(3)板演,評價。
五、布置作業:背誦詩歌。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6
學習目標:認知目標:會讀會寫生字葵字。
情意目標:體會古詩中告訴我們的惜時的道理,激發努力學習做事的情感。技能目標:體會詩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讀詩。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一、引入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古詩。(板書古詩兩字)同學們,看到古詩一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學過的古詩,就讓其背誦;或想起學詩的方法,引導學生補充,教師板書;或問本節學哪首詩,板書課題——長歌行。
師:是呀,古詩語言凝練,有許多千古流傳的名句,告訴我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沒有提到,這里引出我們今天又要學習古詩了,還記得學古詩的方法嗎?說自己學詩的方法,師適時板書學詩要點)二、學習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生:讀課文。(教師關注讀的不好的學生)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他們讀得怎樣?(指名幾個學生讀,大家評價)師:詩中還出現了一個我覺得不好寫,不好記的生字。誰來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錯?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讀通)師:能把詩句讀通了,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詩讀得更好,還得理解詩的意思。請同學們默讀,或根據注釋,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說不懂的字句。師:請你和同桌議議這些字句的意思。
師:這首詩寫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讀懂)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請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生:討論交流。師: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詩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復的時間。我們能通過讀讀出這種感受嗎?老師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可以嗎?(指名有感情讀詩)(悟情)同學們,你發現了這首詩和我們學過的其它古詩的區別了嗎?對,這是漢代的樂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這些樂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千古流傳。你們想聽聽嗎?配樂唱。
三、總結師: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生: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根據情況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選擇你喜歡的背誦)(延伸)師:同學們的收獲不少,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明白了道理,你想把這首詩送給誰?為什么?師總結:是呀,燕子去了,會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希望我們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背誦詩歌。
2、反復品讀古詩,品析詩歌借物喻人的藝術手法,理解全詩主旨。
3、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相關鏈接】
“樂府” 作為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武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后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
行,古詩的一種體裁。歌行體的特點是格式節奏上沒有嚴格要求,也不講究平仄,字數五七
言為主,可參差不齊,可變韻。第六單元將學習杜甫的《兵車行》。
【寫作背景】
東漢后期,人們開始重新審視人的本來價值。許多人生問題,成為人們探討的目標。同時,人們也再度感慨人生短促。在對待人生的這一問題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以《西門行》為代表的及時行樂的消極態度;一種是以《長歌行》為代表的奮發有為、有所建樹的積極態度。
【自主探究】
一、了解感知
1、大聲朗讀兩遍詩歌,注意字音和節奏。
2、聽讀錄音,聽準字音和節奏,并把節奏劃在書上。
3、默讀詩歌,結合注釋和背景資料,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所展現的畫面。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葵: 晞:
翻譯: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布德澤:
翻譯: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秋節: 焜黃:
翻譯: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翻譯: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徒傷悲:
翻譯:
二、深入學習
1、詩中前四句借物喻人,描繪了一幅什么圖景,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五六句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由此你聯想到了什么?
3、如何理解“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一句,作者用流水比喻什么?
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你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了哪些收獲?
三、遷移運用
請再寫出一句勸勉人們珍惜時光的名句。:
【相關知識】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短歌行》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早晨的露水轉眼就消失了,逝去的年華苦于太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孔子在河岸上看著浩浩蕩蕩、洶涌向前的河水說:時間就像這奔流的河水一樣,不論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讀會寫生字葵字。
情意目標:體會古詩中告訴我們的惜時的道理,激發努力學習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標:體會詩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讀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古詩。(板書古詩兩字)同學們,看到古詩一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學過的古詩,就讓其背誦;或想起學詩的方法,引導學生補充,教師板書;或問本節學哪首詩,板書課題——長歌行。 師:是呀,古詩語言凝練,有許多千古流傳的名句,告訴我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沒有提到,這里引出我們今天又要學習古詩了,還記得學古詩的方法嗎?說自己學詩的方法,師適時板書學詩要點)
二、學習 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讀 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生:讀課文。(教師關注讀的不好的學生)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他們讀得怎樣? (指名幾個學生讀,大家評價) 師:詩中還出現了一個我覺得不好寫,不好記的生字。誰來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錯?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讀通) 師:能把詩句讀通了,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詩讀得更好,還得理解詩的意思。請同學們默讀,或根據注釋,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說不懂的字句。 師:請你和同桌議議這些字句的意思。 師:這首詩寫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讀懂) 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請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生: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詩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復的時間。我們能通過讀讀出這種感受嗎?老師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可以嗎? (指名有感情讀詩)(悟情) 同學們,你發現了這首詩和我們學過的其它古詩的區別了嗎?對,這是漢代的樂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這些樂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千古流傳。你們想聽聽嗎? 配樂唱。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 (根據情況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選擇你喜歡的背誦)(延伸) 師:同學們的收獲不少,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明白了道理,你想把這首詩送給誰?為什么? 師總結:是呀,燕子去了,會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希望我們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呀。
《長歌行》課堂教學實錄
創新課設計《長歌行》課堂實錄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一、問題的提出
本題目是在品味《長歌行》所表現的意境基礎上,運用吟詩、畫詩、唱詩、改詩、舞詩、演詩等形式,進行創編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探討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從藝術的角度表現這首詩的情感。
二、要求
1、揣摩《長歌行》的情感,有感情地吟誦,探討在聲調上的表現力,可以集體或個人各種形式吟誦。
2、根據《長歌行》的意境充分發揮想象力作畫,可以是單幅,也可以畫成多幅。
3、選用熟知的樂曲為《長歌行》配樂,演唱這首詩。
4、根據《長歌行》的意境充分發揮想象力,改寫成記敘文、童話等其他體裁文章。
5、編排舞蹈動作,表現《長歌行》的意境。
6、將自己的理解、感悟融入表演中,進行《長歌行》的表演。
7、確定活動的組織形式,每小組幾人,再按任務分派任務,每組完成1-6項的數項內容,也可共同創編所有作品。分組創編,再合成。
課堂實錄:
一、導入,揭示活動主題。
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祖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古詩就是我國文化領域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廣為傳誦的詩篇——《長歌行》。
多種形式朗讀這首古詩
師:先人常常為詩配畫表現詩的意境,今天,老師想讓大家用更多,更新穎的表現形式來表現這首詩,你們有信心做好嗎?
生:有(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各個神情激動)
師: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今天這節課的任務。(分發任務條,小組了解有哪些任務,交流)這些形式中有我們做過的,也有沒有做過的演詩、唱詩,你們要開動腦筋好好準備呦!最后展示之后,老師要為各組打分,評選出明日的“希望之星”。有問題嗎?
生:沒有!
二、學生小組活動
小組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決定選擇幾種表現形式來準備展示。小組同學討論用什么曲調來演唱這首詩,由誰來進行表演編排等等,開始了積極地排練。教師做巡回指導,并參與學生的活動。
三、活動展示
師:剛才老師看到了大家都在積極地準備,相信大家的展示一定很精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生:是的,老師我們組先來展示。(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要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
師:這一組的同學都在舉手,讓她們先來吧!
生:同學們,我們學習古詩總是老套路,今天我們進行了改革。這里有歌有舞,真是一片詩情畫意,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學生用黃梅戲的曲調來唱這首詩,也別有一番風味。
表演的情境是古人好友三人一起吟詩,發現露珠易逝等自然現象,對出這首《長歌行》。
吟詩的同學模仿古人吟詩的樣子,踱步吟詩,深深理解詩中的含義,不禁長嘆一聲。
師:你覺得剛才的同學表現得怎么樣啊?
生:老師,我覺得剛才他們模仿詩人吟詩的樣子很好,就像我在電視里看到的古人吟詩一樣呢!
生:是啊,老師,他們吟的是挺好的,但是我還覺得他們改用黃梅戲的曲調演唱這首詩,想法很好啊。我只想到了用流行歌曲的曲調來唱,他們比我想得好。
師:確實都是很棒的,老師迫不及待地想欣賞其他組同學的展示呢!
生:我用線條勾勒出了這首詩的意境,選擇的是用四幅圖,第一幅展現了朝露易逝,第二幅表現的是樹木到了秋天就枯萎了,第三幅表現的是百川歸海,第四幅是詩人看到、想到這些容易流逝的事物,不禁深有感觸。在顏色搭配上我才用灰色調,這樣更能將詩人那種對時間易逝,要好好地珍惜光陰的心情表達出來。
同學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充分肯定了這組同學的繪畫。
師:這一組同學真是表現得不錯,同學的掌聲就是最好的證明。
第二組展示:第二組選擇的是他們認為最好的一項——唱詩作為展示的內容。他們選用的是《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調,獲得了成功,而且站好了隊形,分為了男女兩個聲部進行演唱。
第三組有四個小組進行了綜合匯編,他們表演組的同學的表演迎來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將詩改為了課本劇:一個小男孩不好好學習,整天玩玩樂樂荒廢了學業,幾十年過去了,小男孩長大了,可是他一事無成,不禁感慨萬千。他突然患上了絕癥,在臨死之前教育子女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不要像他一般后悔莫及。雖然他沒有說完,但是子女們為他補充上了最后一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四、總結、評價
師:看到大家的表演,我真是很激動。大家真是各個有才華。張笑這一組同學不僅會唱,還會跳,不僅會吟,還會演,讓我們為他們送上一顆“明日之星”。第二組同學的展示內容經過他們的精心準備,也同樣精彩,也讓我們為他們送上一顆“明日之星”。表演組的同學表演得真是太好了,他們用更新的形式演繹這首詩,讓我們送他們每一個同學一顆“希望之星”。
師給各組打分
師:今天,我們用很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詮釋著這首《長歌行》,每一位同學的才華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其實,我們不必墨守成規,不必循規蹈矩,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擁有這種創新精神,永遠跳動著智慧的火花,托起明天的太陽。
《長歌行》賞析
漢樂府《長歌行》賞析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后,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葵:古代的一種蔬菜。 晞:曬干。 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 焜黃:枯黃。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 百川:無數條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后,曬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方式
指導法、講授法
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情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大家曾學過不少古詩,那就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背誦下來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詩人
1、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板書作者和朝代)
2、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了解。
三、學習《長歌行》
1、教師導入:我們曾經學過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個同學能為我們背一背呢?(指名背)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3、學習要求:
(1)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3)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求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4)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4、給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要求”進行學習。
5、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學生看書中插圖,邊看、邊聽、邊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按照“學習要求”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節。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4)教師參與環節:同學們設計的匯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四、鞏固練習
1.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2.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3.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4.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5.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6.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7.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古詩。
2、搜集有關勸誡后人勤奮好學的詩句。
板書設計:
6-1長歌行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8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長歌行(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力圖引導學生自學自悟,進而提高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
3.教學內容分析: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戒詩。這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自然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表現力強,表達了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為心聲”的詩歌創作特點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詩意極濃,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4.教學目標: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5.教學難點分析: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6.教學課時:1課時
7.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情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大家曾學過不少古詩,那就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背誦下來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詩人
1、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板書作者和朝代)
2、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了解。
三、學習《長歌行》。
1、教師導入:我們曾經學過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個同學能為我們背一背呢?(指名背)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2、(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3、學習向導:(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學習向導”)
(1)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3)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求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4)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4、給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導”進行學習。
5、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多媒體可見——全屏顯示動畫版的課文插圖)出示《長歌行》動畫插圖,教師配樂朗誦,學生看、聽、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按照“學習向導”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導”)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節。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4)教師參與環節:同學們設計的匯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出示多媒體課件——練一練)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6、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7、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8、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9、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0、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8.課堂練習:背誦古詩。
9.作業安排:搜集有關勸誡后人勤奮好學的詩句。
10.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多媒體課件。
11. 自我問答:《長歌行》這首漢樂府民歌,文字清新優美,內容貼近學生,能給人以啟迪,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對照文后注釋譯文不成問題,因而教者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調動了主體的積極主動性。這首詩詩眼也很明顯,但教者并未以一問一答式簡單下結論,而是先以“圈出詩中美好的事物,說說理由”帶領學生以審美的眼光去讀詩,去感受“朝露”“陽春萬物”“百川”“少壯”的意象美。接著拋出“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再次誦讀探究,與詩文對話,與詩人對話,詩中描繪的景物與各自的生活積累重合了,學生與詩人、與詩文便產生了共鳴,認識到朝露易逝、花草終將枯萎、百川歸海不復返,也領悟到美好的時光易逝,無奈嘆息也是留不住它們的足跡,只有及早把握,發奮努力,才能讓美永恒,而這正是這首詩所蘊含的哲理美。生生、師生對話之后,學生的體會更加深刻,再次的誦讀,使情感得以升華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標:
1、認讀8個生字詞,會寫7個字,學習一個多音字。
2、讀古詩,感知詩歌的韻律,初步了解時間的重要性。
3、通過理解詩意,觀察圖畫,培養學生理解、想象的能力。
4、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認讀生字詞,學習一個多音字。
2、理解詩意,并從中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生字卡片、指導閱讀
教學方法:講讀、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質疑揭題
1、出示謎語:看不見,摸不著,跑著快,又沒腳,一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今買不到。
2、學生猜出后,老師借機板書:時間。
3、質疑:你們知道時間是什么嗎?你們聽過有關時間的故事嗎?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珍惜時間的詩,板書課題:長歌行。
5、認讀生字“歌”,學習多音字“長”。
二、圖文結合,自瀆課文
1、選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瀆課文。(根據自己選擇看圖和讀課文的順序)
2、提示:
(1)看圖,要仔細觀察圖中畫的是什么地方?他們在干什么?
(2)讀文,可以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
(3)圖文結合,理解詩句的意思。
3、選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瀆課文。
(1)誰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把這些字讀一讀。
(2)誰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把這些詞讀一讀。
(3)誰愿意來把整首詩讀一讀。
4、放錄音,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詩歌的節奏及韻律特點。
5、你們也想讀一讀嗎?(要求讀出詩歌的節奏及韻律來。)
三、再讀詩歌,理解詩意。
1、訓練按下面的節奏讀。
長歌行
百川/到東海,
何詩/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2、小結激趣:詩歌讀得太好了。能說說它的意思嗎?想說說嗎?好!讀p28頁的小短文,再來說吧!
3、自瀆小短文。
4、試著說詩意。(要求不要過高)
(1)在小組里試著說一說。
(2)質疑問題: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3)試著逐句說出詩的意思。
四、鞏固字詞,指導寫字
1、在書里畫出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長、川、何、復、歸、努、徒、傷、悲。
2、抽讀卡片。
3、指導寫字。
(1)觀察字型:“歌”左右結構,左寬右窄;“海”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川”獨體字。
(2)觀察如何寫漂亮這些字。
(3)板演,評價。
五、布置作業: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寫字,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節課的內容
1、認讀生字卡片。
2、背會詩歌。
3、對字條。
(1)請把相對應的字條連一連。
百川到東海 ①什么時候才能再回來呢?
時間也是這樣一去不回啊!
何時復西歸?②條條江河向東奔去,流入大海。
少壯不努力,③如果年青的時候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④到老年時,再傷心后悔也來不及了。
(2)詩與詩意結合起來讀一讀,認真感悟。
(3)同桌互相說詩句,對詩意。
二、指導背誦,及時反饋
1、教師看圖,抓住重點詞語指導背誦。
2、學生自由背誦。
3、抽查學生背詩、指出優缺點。
三、說說學了《長歌行》,你明白了什么或者想說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四、鞏固字詞,指導寫字。
1、抽讀字卡,然后小組討論: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的?分析字型、組詞、偏旁或取偏旁記、看拼音記。
2、交流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悲”字的“心”字底。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歌行》,大家都知道時間就像流水,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做生活的有心人。
練習設計:
一、認讀下面的詞語。
復習 歸來 努力 悲傷 回歸
歌聲 山川 大海 傷心 如何
二、給下面的多音字組詞。
shao( ) zhang( )
長 少
shao( ) chang( )
三、回家找一句有關珍惜時間的話寫下來。
板書設計:
長歌行
百川/到東海,
何詩/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8個生字,能夠熟讀這首詩,并理解這首詩的意思。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知道時間是寶貴的,一去不復返的,要珍惜時間。
教學重難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正確流利的朗讀這首詩。
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采用多種讀的方法讀熟古詩。
2、分組合作學習生字,一人讀其他人聽并正音。
教學策略:
1、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并采用靈活多樣的檢測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多層面的朗讀,使學生在互動互評中感悟詩歌的語言,理解詩歌。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錄音機、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看水彩得對,(有關時間的謎語)。由此引入新課。
2、導課,板書課題:《長歌行》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自己解決生字。
2、放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生字的讀音。
3、學生在讀課文。(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4、同桌互讀,并交流認字情況。
5、指名讀課文,大家評議。
6、教師檢查認字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讀后把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2)讀生字,并組成詞語。
(3)做猜字游戲。
三、圖文對照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觀察圖畫。
2、小組討論:途中的一老一少在看什么?他們可能說些什么?
3、小組匯報討論情況。
4、師生總結:時間像流水,一去不復返,我們要珍惜時間。
四、課堂小結:說說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長歌行
川 何 復 歸 努 徒 傷 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會讀會寫本課7個生字,能用字組詞,能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
讓學生珍惜時間,并能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名句激勵自己。
教學重點難點:
會寫本課的生字,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措施:
1、教師正確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重點的指導生字的寫法。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策略:
1、采用學生自己讀背,小組互查互評背誦課文,理解課文。
2、采用學生自己試寫,小組交流,教師點撥等學習方式教學生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并口頭組詞、擴詞。
2、指名讀課文,(中、差生)
二、朗讀背誦練習。
1、讓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2、老師指導朗讀古詩。
3、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4、讓學生背誦課文。(可分小組進行比賽,看誰背得快)
三、學寫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讀,齊讀。
2、讓學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
3、小組討論生字的筆順。
4、師指導“川”,中間豎要寫直。
5、學生書寫練習,師巡視指導。
6、小組內展示自己寫的字,并相互評價。
四、課堂小結:說說這節課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長歌行
歌 川 海 努力 傷悲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內容:
學習古詩《長歌行》
教學目標: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生字“葵”、“衰”,新詞“華葉衰”、“待日晞”、“布德澤”。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具:flash教具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1、播放歌曲《長歌行》,激發學生興趣。
2、板書課題: 長歌行 (漢)樂府民歌查閱并出示相關資料: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這些樂章、歌辭后來統稱為“樂府詩”或“樂府”。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它們多出自于下層人民群眾之口,反映了當時某些社會矛盾,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同時,其風格直樸率真,不事雕琢,頗具獨特的審美意趣。
二、學習古詩
1、老師范讀,學生自讀。 要求:把古詩讀正確,讀準確。
2、學習生字新詞。出示:長歌行漢樂府民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注意指導以下字詞:葵:冬葵、冬寒菜,古代的一種蔬菜。衰:從強到弱,在文中衰敗,枯萎的意思。華:同“花”。花和葉子都變黃了,然后衰敗凋謝了。待日晞:很快要被太陽曬干。布德澤:給予恩澤,恩惠。
3、出示:學習向導:⑴朗讀法:朗讀全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讀出重音節奏。⑵繪畫法:從詩中圈出美好的詩詞并作畫,照圖解說。⑶領悟法:對自己感興趣的詞或詩句做深入研究,仔細體會。
4、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多媒體可見——全屏顯示動畫版的課文插圖)出示《長歌行》動畫插圖,教師配樂朗誦,學生看、聽、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按照“學習向導”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導”)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節。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5、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6、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詩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復的時間。我們能通過朗讀讀出這種感受嗎?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
7、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8、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9、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0、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11、讓學生回憶一下學習古詩的方法。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詞把古詩讀正確,讀準確。結合注釋,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三、總結
1、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老師引導學生說一說,想一想。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出示:《滿江紅》(宋)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莫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同學們的收獲很多。你想把這首詩送給誰?為什么?
3、出示:作業: 抄寫并背誦古詩。找勸學勤學的詞句詩篇積累。設計成勸誡人們及早努力的公益廣告建議在我們的校園里能掛上這首詩。
附:板書設計 漢樂府 長歌行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12
作者:明新小學 陳圣棉
教學目標 :
1、學習生字新詞。
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朗讀詩歌,讀出感情。
教學重點:
1、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思想感情。
2、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今天我們學習漢代樂府民歌—《長歌行》(板書課題),“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現在我們來學習這首漢代民歌。
二、朗讀古詩。
1、借助注音,朗讀詩歌。
2、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教師要提示朗讀時應注意詩句的停頓和、重音和節奏。
三、小組討論、嘗試理解。
1、在預習的基礎上,根據書上的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詞意。
2、大家把自己解釋的詩句意思拿出來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小組里互相評價。
3、從中選出較好的在班上交流。
四、班上交流,師生評價。
1、由小組推薦較好的同學在班上交流,每一詩句二至三位同學發言。
2、發言后同學互相評價,指出優缺點。
3、教師相機進行評價,要切中要點。
五、師出示整理后詩句的解釋。(略)
六、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歸納總結。
1、這首詩最重要的是哪一句詩句?
(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先指名幾位學生說一說。
(2)師歸納總結:
這首詩通過露珠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說明了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告訴我們應該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悲傷嘆息!
七、布置作業 :
1、背誦這首詩。
2、預習后兩首古詩。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時間的寶貴。
2、認識9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教學準備:
生字卡、投影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前幾天老師布置小朋友回家收集關于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現在大家將收集的句子大聲讀出來。
2、生展示句子并大聲朗讀。
3、師: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時間,并能用好寶貴的一分一秒。今天我們學習這首古詩,詩人也正是告訴小朋友要學會珍惜時間。
4、板書課題。
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
5、齊讀課題。(提醒學生注意長和樂都是多音字。)
二、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1、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十個字,但在這五十個字里初次和大家見面的生字可不少,而且有幾個是老師平時也很少見到的。大家自己先讀一讀,找找哪些生字最難讀準。
2、投影出示生字,請學生正音。
指名讀、學生帶讀、開火車讀。
重點強調朝(多音字)字的讀音和衰字念古音。
3、投影出示詩中的詞語,請學生認讀。
園中葵德澤光輝傷悲
4、學生自由讀全詩,師巡視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5、那么多的生字娃娃全被你們讀準了,真不錯!現在大家再看看大屏幕上的生字,找找看哪些字你在什么地方曾經見過。
提醒學生德字在《品德與生活》一書的封面見過。
華字在許多招牌中、電視廣告中見過。
6、選擇自己見或者聽到過的字組詞。
葵(向日葵)華(中華)復(復習)
悲(悲傷)輝(光輝)澤(光澤)
7、說說你分別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會認字的字形。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識字。)
交流識字方法:
德:用順口溜幫助記憶(雙立人,一條心,十四歲,當標兵)
葵:用字謎幫助記憶(頭戴小草帽,雙辮左右翹;臉兒仰向天,朝著太陽笑。)
澤:比較記憶(日照水面現光澤,把手伸出在選擇。)
復:會意字,人們(表示上面的人字頭)每天(指中間的日字)抬腳(指下面的折文兒)走出耕作,日落又用腳走回來休息。
8、慧眼大考驗。
為了考考同學們的眼力,老師把這些生字的上邊或下邊,左邊或右邊分別蒙住了一小部分,你們能猜出來嗎?
指名讓學生猜。
三、朗讀全詩,讀通讀順。
1、自由練讀古詩。
2、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3、師生合作朗讀。
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你們歡迎嗎?
4、生生合作朗讀。
我們合作得真愉快!下面請同桌一起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合作讀一讀這首詩。
5、齊讀全詩。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投影出示6個要求會寫字,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字的間架結構,說說哪些字最容易寫錯,哪些字最難寫。
2、學生交流,老師適時重點指導。
華:筆畫雖少,但要安排好上下兩部分的位置,使比例適中。
德:右邊筆畫較多,左松右緊。
努:下面的力字要字得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3、生自由練習書寫。
4、反饋糾正,集體評議。
5、學生在寫字本上寫兩個。
6、展示作業。
尋找自己的書法小老師,向他請教。
第二課時
一、理解古詩意思。
1、請讀一讀全詩,有哪些詞比較難理解?
投影出示:
葵指一種蔬菜。
華葉草木。
衰枯萎。
2、理解第一、二句。
我們來做一個我說你猜的游戲,老師先用一段話來說出一句詩的意思,你們邊聽邊看畫面,猜猜老師說的是哪幾句詩,找到后大聲讀出來。
師描述:你看,那園中的蔬菜一顆顆長得綠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著太陽來曬干,春天的陽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這世間的生命,這一草一木。也正是無私的太陽讓世界有了如此美麗的光輝。大家猜猜老師描述的是哪一句?
如果你是這位詩人,面對這眼前的一切,你將懷著怎樣的心情讀這兩句呢?
生自由讀。
指名讀,學生點評。
3、理解第三、四句。
師:詩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隨著時間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這草木都會枯黃,花兒也會枯萎。就像河流總會向東流到大海里,而從來不會向西又回到它們的起點一樣。猜猜這是哪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猜
你準備用怎樣的心情讀這兩句?為什么?
指名讀。師生評議。
4、理解最后一句。
二、體會古詩感情。
1、師:時間從詩人身邊一天天過去,看著花兒即將枯萎,春天也將過去,詩人多想留住這美好的時間,可時間能回頭嗎?
2、你有沒有特別想抓住時間的時候呢?
老師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體驗來談,如:學生們總是覺得快樂的時間過得特別快、如果昨天的沒完成的事不及時完成,今天來做又會耽誤更多的時間
3、是呀,時間總是無情而又不等人的。大家和詩人想到一塊去了,一個人只有好好利用時間,珍惜時間,這樣就不會因為小時候不努力而等到長大了再來白白地傷心了!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的最后一句。
4、現在請大家說說你此時心中的感受。你準備怎樣珍惜時間呢?
三、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大家剛才在理解中讀出了自己的感受,現在我們再做一個看圖找詩句的游戲。
2、課件播放畫面:春天百花盛開、陽光燦爛;秋天草木枯萎,河水向東奔騰;一個小小孩在家中埋頭苦讀的畫面。請你為每一個畫面配上相應的詩句朗誦。
3、你讀大家評。
挑選自己喜歡的詩句讀出自己的體會到的感情,其他同學點評他讀得好不好。
指名讀,集體評議。
4、古詩學到這兒,你們能背誦了嗎?請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著背一背。你可以搖頭晃腦地背,也可以像詩人一樣踱著方步邊走邊背,甚至可以一邊做動作一邊背。
5、學生自由背誦,師巡視并參與學生活動。
6、學生展示背誦情況。
四、作業。
從你課前準備的名人名言中挑選一句自己最喜歡的工工整整地抄下來,送給你的朋友。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14
《長歌行》是一首漢樂府民歌,講的是時間如流水,要珍惜時間,努力上進。其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家喻戶曉的名句,是許多人少年立志的座右銘。結合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初讀感知韻律
這里首先安排學生將詩文讀三遍,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礎上,讀出節奏,感知古詩詞的韻味。第三遍要美美的讀,讀出詩人的情感。
2、品讀體會情感
通過學生對文本的初步感知,再次有感情的讀文。同桌互相聽讀,互相檢測,通過讀揪出讓你最有感觸地句子,找到詩的中心句,提煉出詩的主題。
3、精讀想象意境
通過學生的自讀、自學、自悟、相互交流,感受詩的意境,力求學生與文本、詩人三者情感的統一,使學生對文本的內化得到升華。
4、小組交流話題:讀了古詩你知道了些什么?小組長負責自己組的組員的發言情況,并挑選金牌發言人。
5、全班交流以上話題:請各組金牌發言人發言。
6、提升學習拓展
給學生時間空間,讓他們把課外搜集的其他有關珍惜時間的詩句諺語警句或故事展示出來,并在全體同學面前讀一讀,背一背。這不僅能讓學生從多角度感受時間的寶貴,更懂得了從小就要珍惜時間。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15
作者:樂余中心小學 陳海瑛
教材分析:
《七步詩》作者曹植。“七步詩”指走七步時間內做成的詩。曹植的兄長曹丕,取代東漢稱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學。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出就殺頭。曹植聰明過人,在七步內做了這首詩,曹丕沒能得逞。
《長歌行》出自漢樂府,“長歌行”的“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這首詩用季節的變換作比喻,說明一年里哺育萬物生長的最好季節是春天,而人的一生當中最寶貴的時光是年輕力壯的時候。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說明時間一去不復返,勸導人們從小要努力學習,不要虛度年華。
《出塞》作者王昌齡。唐朝初期,在陰山南面的地區,民族之間的戰爭不斷。這首詩歌頌漢將李廣,嘆息朝廷用人不當,駐守將領無能。詩中的景物描寫寄托了詩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關心。
教學目的:
1、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熟練背誦,默寫《出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學習《七步詩》
1、范讀課文。
2、解題:七步詩是在走七步路時間以內做成的詩,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這個很短的時間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就殺頭,于是,曹植就作出了這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
3、自學這首詩。
(1)自讀課文。
(2)看注釋理解詩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指導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1)煮豆持作羹:煮豆用來作羹。
(2)漉菽以為汁: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3)萁在釜下燃:豆秸在鍋下燃燒。
(4)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鍋中哭泣。
(5)本是同根生: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條根上。
(6)相煎何太急:你為什么燒起猛火來煎熬我?你這么急迫地殘害我是為什么呀?
5、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長曹丕,作者通過這首詩表達對曹丕兄弟殘殺的不滿,揭露了封建社會的腐朽本質。
二、學習《長歌行》
1、用上面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
(1)青青園中葵:園子里綠綠的蒲葵樹。
(2)朝露待日唏:早晨沾上了露水,等到太陽出來時就曬干了。
(3)陽春布德澤:溫暖的陽光為大地送來恩澤。
(4)萬物生光輝:花草樹木都打起了精神。
(5)常恐秋節至:就怕秋天快要到來。
(6)昆黃華葉衰:密密的樹葉會變得枯黃,花兒會凋謝。
(7)百川東到海:眾多河流向東流入大海。
(8)何時復西歸:它們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西邊去呢?
(9)少壯不努力:年輕時不抓緊時間努力學習。
(10)老大徒傷悲:老了只能白白地傷心。
2、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要說明什么問題?
(1)用季節的變換作比喻說明一年里哺育萬物生長的最好季節是春天;人的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年輕力壯的時候。
(2)用江河不能向西流作比喻,說明時間一去不再復返,勸導人們要珍惜時間,趁著年輕努力學習。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學習《出塞》
1、用上堂課的學習方法,先進行自學。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秦時明月漢時關:明月和關塞與秦漢時沒有什么不同。
(2)萬里長征人未還:出征的將士們沒有回來。
(3)這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連年戰爭的痛恨和不滿,對出征的將士們的同情、懷念。)
(4)但使龍城飛將在:假如現在飛將軍李廣還在世。
(5)不教胡馬度陰山:絕不會讓敵人的兵馬越過陰山。
(6)這兩句詩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飛將軍李廣的贊頌和對朝廷用人不當、駐守將領無能的嘆息。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對人民的關心。)
3、你還讀過哪些描述邊塞軍旅生活的古詩?
涼州詞(王翰)從軍行(王昌齡)軍行(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青海長云暗雪山,騮馬新跨白玉鞍,
欲飲琵琶馬上催。孤城遙望玉門關。戰罷沙場月色寒。
醉臥沙場君莫笑,黃沙百戰穿金甲,城頭鐵鼓聲猶震,
古來征戰幾人回。不破樓蘭終不還。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指導朗讀
☆朗讀要根據每首詩所表達的意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七步詩》暗喻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兄弟相殘的腐朽本質。要讀出作者的無奈與不滿。
2、《長歌行》前面的寫景是為了抒發后面奉勸人們珍惜大好時光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前四句寫出春天的美好,五六句筆鋒一轉,寫出秋天的凄涼。后四句借前邊的比喻讓人們認識到時間的可貴,年少努力的重要。
3、《出塞》這首詩的景物描寫,寄托了詩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從詩人的贊頌與嘆息中,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和人民的關心。
三、學習本課生字
1、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效果。
四、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三首古詩。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16
教學內容:
學習古詩《長歌行》
教學目標: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生字“葵”、“衰”,新詞“華葉衰”、“待日晞”、“布德澤”。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具:
flash教具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1、播放歌曲《長歌行》,激發學生興趣。
2、板書課題: 長歌行 (漢)樂府民歌查閱并出示相關資料: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這些樂章、歌辭后來統稱為“樂府詩”或“樂府”。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它們多出自于下層人民群眾之口,反映了當時某些社會矛盾,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同時,其風格直樸率真,不事雕琢,頗具獨特的審美意趣。
二、學習古詩
1、老師范讀,學生自讀。 要求:把古詩讀正確,讀準確。
2、學習生字新詞
3、出示:學習向導:
⑴朗讀法:朗讀全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讀出重音節奏。
⑵繪畫法:從詩中圈出美好的詩詞并作畫,照圖解說。
⑶領悟法:對自己感興趣的詞或詩句做深入研究,仔細體會。
4、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多媒體可見全屏顯示動畫版的課文插圖)出示《長歌行》動畫插圖,教師配樂朗誦,學生看、聽、思考,這首詩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按照“學習向導”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導”)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節。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5、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6、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詩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復的時間。我們能通過朗讀讀出這種感受嗎?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
7、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8、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9、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0、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11、讓學生回憶一下學習古詩的方法。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詞把古詩讀正確,讀準確。結合注釋,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三、總結
1、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老師引導學生說一說,想一想。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出示:《滿江紅》(宋)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莫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同學們的收獲很多。你想把這首詩送給誰?為什么?
3、出示:作業: 抄寫并背誦古詩。找勸學勤學的詞句詩篇積累。設計成勸誡人們及早努力的公益廣告建議在我們的校園里能掛上這首詩。
滬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歌行》教案范文 篇17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本詩中的過渡句和前后四句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同學們,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象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的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所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大家曾學過不少古詩,那就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背誦下來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新形式的詩——《長歌行》(板書)
(根據學生以往所學,在學習新課前引導學生記憶搜索,回憶以往所學,并且是自己喜歡的古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為進一步學習古代詩歌奠定了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解題,介紹詩歌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也有叫“歌”或者“行”的有長歌行、短歌行等
2、自由讀這首詩歌,邊讀邊展開想象。
學生先自由讀詩、想象,注意讀準字音——指名讀 (讀是古詩教學的核心環節。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滲透自主識字的方法,并把教與學的主要活動放在學生的讀上,鼓勵學生試讀、互讀,真正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三、理解詩意
1、這首詩描寫怎樣的一種情感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請大家根據學習向導自學古詩。
學習向導
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小組展開交流
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找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不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2、給足自學時間,小組合作時要真正體現互動。
3、學生根據學習向導匯報自學情況,匯報形式不限。
(這一環節教學側重在學生自學及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生課前的預習及所查找的資料、工具書,在這環節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學生年齡特點,自己理解這首詩歌不是很難,但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有難度。因此設計小組合作目的幫助理解能力差的學生,使他們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考考你
同學們匯報的都很好!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解釋加橫詞,說出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怎樣的思想感情?
(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戒詩)
五、借助課件,指導朗讀
1、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邊讀邊體會詩的意境。
2、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畫出重音和停頓。
3、指名配樂朗讀
六、總結
1、詩中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3、這是一首勸戒詩,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勸戒人勤奮好珍惜時間的詩句、格言等?談一談自己的感想體會。 學生自由匯報,談感想
七、作業
背誦詩歌
板書設計:
長歌行 少壯不努力, 要 老大徒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