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設計閱讀教案 文章三讀法你得知道(通用3篇)
怎么設計閱讀教案 文章三讀法你得知道 篇1
“初讀”
主要是弄清楚文章寫什么。讓學生把文章“讀通”,著重點是整體感知,通過“析題目、抓要素”,從整體著眼,緊扣文題與文章內容的聯系,根據文章的體裁特點,抓住諸如時、地、人等要素,用簡法中的語句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弄清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脈胳。
“品讀”
主要是弄清楚怎樣寫,要求學生把文章“讀懂”,著重點是整體分析,從整體著眼,緊扣文題與文章內容的聯系,體會文章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巧妙。
“賞讀”
就是弄清楚文章為什么這么寫,這一步要求學生“讀深”、“讀熟”著重點是整體領悟,領悟作者的寫作目的,找出貫穿全文的“紅線”,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從欣賞的角度看文章寫得好不好,為什么好,領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進而消化吸收。
怎么設計閱讀教案 文章三讀法你得知道 篇2
一讀知本體:即通讀全文,這一步的主要目的讓學生大體了解文章說的是什么?教師在讀前可根據不同文章提出不同的問題。著重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如寫人的記敘文,則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想:誰?發生了什么事?如果是幾個人物要分清誰主、誰次,想想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果是說明文,則可按文章說的是事物哪幾個方面的特征,讓學生弄清文章介紹了事物幾個方面的特征;如果是游記參觀一類的文章,則可側重讓學生弄清游覽了哪幾個地方,或著重介紹了哪幾種景物。這一步如果不是文章太長,一氣呵成,以求獲得對全文完整的印象。
二讀釋疑難。讀書不能以一知半解為滿足,而應進一步閱讀,把書“讀進去”,達到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把握文章主旨所在。這一步宜采用分段讀,讓學生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及本段的生字、新詞,如果不是難度太大,讓學生自己提出并解決,詞語的解釋,應聯系課文上下文理解,對于難度較大的詞語,教師可創設情境以求達到讓學生獲得語境頓悟的效果,對難度較大的段教師要巧妙加以引導,做到“點”而不“破”,讓學生從讀中去悟。經過這一步閱讀,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教師則著重從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入手,指導學生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中心等,這一步有的并不是讀一遍就能達到目的,可根據文章難易,確定讀的次數,直至學生能正確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讀識精妙、學技巧。這是在理解了文章內容之后,再“跳”出來,立足內容看形式,為品味學習文章的表達方式而進行的閱讀。搞好這一步閱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學生從讀中領悟出遣詞造句的精妙,體會語感,品味語氣,悟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更加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效果,這一步要求教師讓學生能讀出感情,讀出氣氛。當然,這一步還要抓住文章寫作的技巧,以文章為范例,讓學生弄清這一技巧的運用要注意些什么。
怎么設計閱讀教案 文章三讀法你得知道 篇3
一讀--讀懂短文的主要內容。
請注意要想讀懂短文的主要內容,需要認真地讀、用心地讀,不能只是用嘴讀,要用心讀、用腦讀。當然,這種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也不是做一道兩道閱讀分析題就能練出來的,這需要經過長期、大量的訓練才能形成。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遇到短文分析題,我經常這樣做,先讓學生認真讀,讀后用問題啟發學生:“短文主要內容是什么?”或是“誰能告訴我短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或是“這是一篇寫什么的文章?”通過這樣的啟發,引領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讀--在讀懂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再讀短文,提煉出文章的中心。
在學生初步讀懂短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我會接著追問學生“這篇短文是在講一個什么問題呢?”、“作者究竟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或是“短文講了這樣一件事是想說明什么呢?”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談感受的形式提煉出短文中心。比如,可以這樣啟發“由短文中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想要說的嗎?”在這樣的追問下,在這樣的啟發引導下,學生自發地、有針對性地去再讀文章,自然不難提煉出短文的中心。通過這一讀二讀學生對短文有了深入透徹的理解,之后再去做短文下設題目就沒有什么太大的難度了。
再讀--由題返讀,聯系上下文做好短文分析題。
在前兩遍潛心研讀的基礎上,第三步可以開始做題了。做題時,一要認真審題,二要緊密聯系上下文,融會貫通地去理解,再次反復讀短文中相關的句子、段落。這就避免了常見的那種斷章取義、隨心所欲地胡做一氣的現象,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短文分析題的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