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精選11篇)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1
【導學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有關知識,明確新聞特寫的一些特點。
2.認真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而生動的語言。(重點)
3.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生齊讀導學目標,圈點關鍵詞,做到對學習任務心中有數。
學法指導一:
【動詞的作用】
動詞的作用可以表達為:準確生動地+描繪了……過程(……技巧)+顯示了/寫出了……性格(形象)+表現了……心情(品質/精神/感情)
學法指導二:
【文章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鋪墊、前后照應、直接、間接描寫、欲揚先抑等。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對有著“跳水皇后”之美稱的郭晶晶,這位美女我們大家是再也熟悉不過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上跳水比賽中奪得金牌的女運動員又是誰呢?今天就讓我們揭開這神秘的面紗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優雅(yǎ)掠過(lüè)翹首(qiáo)屏息(bǐng)
一剎那(chà)慷慨(kǎi)哧地(chī)悄然(qiǎo)
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
翹首:抬起頭來。
屏息:暫時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輕盈:形容女子動作、姿態輕柔優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內心的,不是假裝的。
如夢初醒: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3.背景介紹
《“飛天”凌空》是一篇新聞特寫,發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寫。僅540多字的特寫。記者別具匠心地選用了百余個動詞,堪稱精當運用動詞的新聞經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生在昨天一樣,現場動態感十足,是那樣的真切感人,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新聞,而且還具有美學價值,因此作品被評為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聽課文錄音。學生思考: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
【交流點撥】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事。課文抓住呂偉跳水動作來細致刻畫的。
2.學生再讀課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順序來記敘的?能不能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交流點撥】本文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
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準備跳水。
第二部分(2-4):細致刻畫呂偉起跳、騰空、入水的跳水動作。
第三部分(5-8):寫了觀眾的反應和贊嘆以及現場的氣氛。
步驟三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記者用詩畫般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奪魁的精彩瞬間,字里行間,盈溢著動態美,請同學們認真讀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動詞的精妙。
【交流點撥】1.第二段中“輕舒雙臂”“輕輕一蹬”“向空中飛去”對呂偉起跳、飛天的動作進行細致的刻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輕柔,優美,舒展,充滿了動態美。
學法指導三:
【常用的修辭手法】
比喻、借代、夸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起興等。2.第三段中“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進碧波”對呂偉轉體,入水的動作進行了近鏡頭的特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高難、驚險、完美,震撼人心。
步驟四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1.認真通讀課文,小組合作探討:本文采用了什么寫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點撥】開頭起筆不凡,采用了動靜結合,對比烘托的寫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再用“飄浮的白云、掠過的飛鳥、翹首的觀眾”這些動感的環境加以烘托,動靜相宜,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的起跳作了一個巧妙的鋪墊。文中還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對呂偉起跳前的沉靜自若及起跳、騰空、入水一系列動作的慢鏡頭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寫。而對記者的贊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游泳場的氣氛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這樣結合起來寫,更有力地烘托了呂偉跳水動作的出色完美,技藝精湛,精彩絕倫。
2.課文除了運用側面描寫,對比烘托的寫法外,還善于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嗎?
【交流點撥】運用的有比喻,如“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呂偉跳水的動作比作“旋風”“流星”,表現了呂偉空中轉體三周的動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無可挑剔。
運用的有擬人。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此句把時間擬人化了,賦予了人的情感,說“時間”特別慷慨,把“時間”寫得有情有意。從而展現了呂偉跳水動作既快又瀟灑。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這篇新聞特寫,善于捕捉瞬間,落筆集中,突出一點,在一秒七的時間里,記者層次鮮明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相宜,側面烘托,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不僅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寫,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們細細品鑒。
怎樣寫好現場短新聞?
用“五官”采寫是寫作現場短新聞的基礎,作者深入到現場后,不能像個木偶,必須充分發揮“五官”的作用去觀察現場。
眼:要像一部攝像機。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動,細節乃至現場的景物攝下來。
耳:要像一部錄音機。要把主要人物的話原汁原味錄下來,其他人物有意義的話錄下來。
鼻:要成為“新聞鼻”。要嗅一嗅現場空氣的氣味是否正常,盡可能感受是什么氣味。
口:要成為“新聞嘴”。要張開嘴伸出舌頭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懶。要注意感受現場的冷暖,對有關東西要掂一掂,感受輕重,對有關路程,邁開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遠。
五官感受的東西越多,寫出來的稿子就越生動,否則就是一杯白開水。
【附:板書設計】
“飛天”
凌空“飛天”前——沉靜自若,風度優雅
“飛天”時——凌空翔舞,從容不迫,自天而降
“飛天”后——沸騰,如夢初醒,驚訝不已對比
烘托
側面描寫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有關知識,明確新聞特寫的一些特點。
2.認真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而生動的語言。
3.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優美而生動的語言。
【難點】
區別新聞特寫與消息的異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優雅(yǎ)掠過(lüè)翹首(qiáo)屏息(bǐng)
一剎那(chà)慷慨(kǎi)哧地(chī)悄然(qiǎo)
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
翹首:抬起頭來。
屏息:暫時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輕盈:形容女子動作、姿態輕柔優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內心的,不是假裝的。
如夢初醒: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3.背景介紹
《“飛天”凌空》是一篇新聞特寫,發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寫。僅540多字的特寫。記者別具匠心地選用了百余個動詞,堪稱精當運用動詞的新聞經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生在昨天一樣,現場動態感十足,是那樣的真切感人,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新聞,而且還具有美學價值,因此作品被評為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聽課文錄音。學生思考: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
【交流點撥】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事。課文抓住呂偉跳水動作來細致刻畫的。
2.學生再讀課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順序來記敘的?能不能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交流點撥】本文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
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準備跳水。
第二部分(2-4):細致刻畫呂偉起跳、騰空、入水的跳水動作。
第三部分(5-8):寫了觀眾的反應和贊嘆以及現場的氣氛。
第二課時
步驟三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記者用詩畫般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奪魁的精彩瞬間,字里行間,盈溢著動態美,請同學們認真讀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動詞的精妙。
【交流點撥】1.第二段中“輕舒雙臂”“輕輕一蹬”“向空中飛去”對呂偉起跳、飛天的動作進行細致的刻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輕柔,優美,舒展,充滿了動態美。
步驟四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1.認真通讀課文,小組合作探討:本文采用了什么寫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點撥】開頭起筆不凡,采用了動靜結合,對比烘托的寫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再用“飄浮的白云、掠過的飛鳥、翹首的觀眾”這些動感的環境加以烘托,動靜相宜,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的起跳作了一個巧妙的鋪墊。文中還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對呂偉起跳前的沉靜自若及起跳、騰空、入水一系列動作的慢鏡頭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寫。而對記者的贊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游泳場的氣氛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這樣結合起來寫,更有力地烘托了呂偉跳水動作的出色完美,技藝精湛,精彩絕倫。
2.課文除了運用側面描寫,對比烘托的寫法外,還善于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嗎?
【交流點撥】運用的有比喻,如“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呂偉跳水的動作比作“旋風”“流星”,表現了呂偉空中轉體三周的動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無可挑剔。
運用的有擬人。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此句把時間擬人化了,賦予了人的情感,說“時間”特別慷慨,把“時間”寫得有情有意。從而展現了呂偉跳水動作既快又瀟灑。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這篇新聞特寫,善于捕捉瞬間,落筆集中,突出一點,在一秒七的時間里,記者層次鮮明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相宜,側面烘托,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不僅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寫,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們細細品鑒。
怎樣寫好現場短新聞?
用“五官”采寫是寫作現場短新聞的基礎,作者深入到現場后,不能像個木偶,必須充分發揮“五官”的作用去觀察現場。
眼:要像一部攝像機。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動,細節乃至現場的景物攝下來。
耳:要像一部錄音機。要把主要人物的話原汁原味錄下來,其他人物有意義的話錄下來。
鼻:要成為“新聞鼻”。要嗅一嗅現場空氣的氣味是否正常,盡可能感受是什么氣味。
口:要成為“新聞嘴”。要張開嘴伸出舌頭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懶。要注意感受現場的冷暖,對有關東西要掂一掂,感受輕重,對有關路程,邁開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遠。
五官感受的東西越多,寫出來的稿子就越生動,否則就是一杯白開水。
【附:板書設計】
“飛天”
凌空“飛天”前——沉靜自若,風度優雅
“飛天”時——凌空翔舞,從容不迫,自天而降
“飛天”后——沸騰,如夢初醒,驚訝不已對比
烘托側面描寫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相關知識,明確特寫的一些特點。
2、認真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而生動的語言。
3、感受運動員努力拼搏的精神,熱愛祖國,為國爭光。
預習案
【使用說明和學法指導】
1、反復朗讀,在讀中感知、品味、體會。
2、細讀課文,揣摩新聞特寫的一些常用寫法,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知識鏈接】
一、新聞特寫的定義:
新聞特寫是截取新聞事實的橫斷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義的某個空間和時間,通過一個片斷、一個場面、一個鏡頭、對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報道的一種有現場感的生動活潑的新聞體裁。是以描寫為主要表現手段,截取新聞事實中某個最能反映其特點或本質的片段、剖面或細節。做形象化的再現與放大的一種新聞體裁。
二、新聞特寫的特點:
。1)落筆集中,突出一點(2)濃淡相宜,真切再現(3)幽默風趣,耐人尋味
三、寫作背景: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九屆亞運會上,中國運動會呂偉奪得女子10米高臺跳水賽冠軍。本文記者目睹了呂偉在1.7秒的時間跨度里奪冠的精彩瞬間,并對此作了熱情洋溢的報道。
四、標題解說:
飛天,佛教壁畫或時刻中在空中飛舞的神。而課文標題則比喻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奪冠的精彩瞬間如仙女般優美絕倫,新穎、醒目,引人注目。
五、預習檢測
1、重點字積累
凌空(líng)掠過(lüa)翹首(qiáo)輕盈(yíng)....
悄然(qiǎo)由zhōng(衷)剎那(chà)酷似(kù)瀟灑(xiāo)....繃直(bēng)眼花繚亂(liáo)屏息斂聲(bǐng)2、詞語解釋...(1)悄然:形容寂靜無聲。
。2)輕盈:形容身材苗條,動作輕快。(3)瀟灑:(神情、舉止、風貌等)自然大方。(4)翹首:抬起頭來。
(5)眼花繚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
。6)從容不迫: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7)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六、整體感知
1、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
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事。
2.再讀課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順序來記敘的?請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順序:本文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
第一部分:(1-4)記者利用特寫鏡頭,細致刻畫呂偉跳水奪冠精彩瞬間。第二部分:(5-8)寫了外國記者、觀眾等對呂偉精彩跳水動作的贊賞。七、我的疑惑:
課文抓住呂偉跳水動作來細致刻畫的。
探究案
一、品味語言
1、品讀課文二三四段語言的精妙。(提示:可從詞語運用、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角度進行賞析)
例:詞語運用:
第二段中“輕舒雙臂”“輕輕一蹬”“向空中飛去”(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輕柔、優美、舒展,充滿了動態美。)
第二段中“被空氣托住”(猶如定格空中,表現出呂偉身材修長、美妙、輕盈的特點,為下文精彩表現埋伏筆。)
第三段中“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哧”地插進碧波(鏡頭似地特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高難、驚險、完美、震撼人心。┬揶o:“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比喻,將呂偉跳水速度比作“旋風”“流星”,生動形象地描寫出跳水速度之快,動作之嫻熟。)表現手法:“她站在飛鳥掠過她的身旁!保▌屿o結合,對比襯托以漂浮的白云、飛鳥掠過的動態,與呂偉“沉靜自若”的靜態形成對比,襯托出她“沉靜自若,風度優雅”的特點。
2、聯想:從跳水的畫面聯想到敦煌壁畫“飛天”。顯示她身姿飄逸,開啟想象,將讀者引入一個優美意境。)
二、寫法分析
1、第五段寫外國記者的贊嘆和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有什么作用?
外國記者的贊嘆、觀眾震耳欲聾的的掌聲、歡呼聲,表達了他們對呂偉精彩表演的由衷贊賞,從側面襯托了呂偉跳水動作的精彩。
2、最后一段引用一個印度觀眾的話有什么作用?
一個印度觀眾的話,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這是側面描寫,深化了文章主題。
3、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寫方式?有什么效果?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1-4段,正面描寫(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描寫出呂偉整個跳水動作完美、精彩、令人難忘。5-8段,側面描寫,通過記者、觀眾的反映,襯托出呂偉跳水動作的完美。同時將特寫推向高潮,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
小結:這是一篇人物特寫,全文500多字,巧妙記敘了中國跳水冠軍呂偉奪冠時的精彩表現,體現出中國運動健兒拼搏、奮進的愛國精神。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法特點,學習其寫作技巧。
2.了解課文內容,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文中體現的運動之美。
3.理清課文的新聞要素,比較新聞特寫與消息的異同,理解新聞特寫的新聞價值。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對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飛天”和“凌空”是什么意思嗎?
預設“飛天”指佛教壁畫或石刻中在空中飛舞的神。“凌空”指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師: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被作者比喻成“飛天”仙女的運動員。同學們看看課文標題,猜猜她是誰?
預設中國跳水女運動員呂偉。
師:呂偉10歲開始練習跳水,14歲進入國家隊,16歲拿下亞運會金牌。許多媒體都將“跳水皇后”的稱號送給了她。在當時有許多關于呂偉的新聞報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中國一代“跳水皇后”的“飛天”之美。
(板書:“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
【設計意圖】由“飛天”的含義引入課文,補充交代呂偉的相關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對新聞特寫特點的探究做鋪墊。
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了解新聞特寫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9補白部分“什么是新聞特寫”,了解新聞特寫的相關知識。
新聞特寫,是指采用類似于特寫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寫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截取新聞事件中有價值、最生動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從而鮮明再現典型人物、事件、場景的一種新聞題材。
新聞特寫兼有新聞和文學的特點,但由于其強調新聞性、時效性和真實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訊體裁。簡要和迅速地報道新聞事實,是新聞特寫和消息的共同點所在。二者的差異在于,新聞特寫主要描繪新聞事件中的片段。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本文體裁的特點,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2.朗讀課文,積累字詞
。ㄒ姟稜钤笳n堂》本課“字詞清單”欄目)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讀記、書寫、記憶,夯實詞語基礎。
3.扣住體裁特點提煉信息
設問1: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意在培養學生提煉信息,扣住新聞特寫的特點來回答問題的能力。(學生舉手回答)
預設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印度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故事。課文著重抓住呂偉跳水的瞬間(1.7秒)來細致刻畫的。
設問2:呂偉跳水動作連貫流暢,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卻解說得十分清楚,這里是怎么做到的?
(學生討論作答)
預設呂偉完成跳水動作只是瞬間的事,想要解說清楚十分困難,所以,作者采用了動作分解的方法,把完整連貫的跳水動作分解為起跳、騰空、入水三個部分,逐一刻畫,猶如慢鏡頭回放,精彩地再現了跳水的全過程,讓讀者仿佛親眼看見一般。
三、探究寫法,美點尋蹤
1.分析寫作手法之美
師:本文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效果?
。▽W生通讀課文,小組合作探討)
預設本文開頭起筆不凡,采用了動靜結合、對比烘托的寫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再用“飄浮的白云”“掠過的飛鳥”“翹首的觀眾”這些動態的物象加以烘托,動靜相宜,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的起跳做了一個巧妙的鋪墊。
師補充:文中還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對呂偉起跳前的沉靜自若及起跳、騰空、入水一系列動作的慢鏡頭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寫,而對大家的贊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游泳場的氣氛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這樣結合起來寫,更有力地烘托了呂偉跳水動作的完美,技藝精湛,精彩絕倫。
師:課文除了運用側面描寫、對比烘托的寫法外,還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嗎?
預設(1)比喻。如“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呂偉跳水的動作比作“旋風”“流星”,形象地說明了呂偉空中轉體三周的動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無可挑剔。
。2)擬人。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此句把時間擬人化了,賦予時間以人的情感,說時間“特別慷慨”,把時間寫得有情有義,從而寫出了呂偉的跳水動作完成得既快又瀟灑。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在品味美詞佳句的同時,感受動作描寫、正側面描寫、修辭手法在文中的巧妙運用。
2.品味語言特點之美
師: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預設本文作為一篇新聞作品,語言很準確,這也是新聞語言的重要特點。作者不僅準確使用“舒”“蹬”“飛”“托”“插”等動詞表現跳水動作,還以“猶如”“似乎”等詞語,時時提醒讀者注意文中的“慢鏡頭”只是一種描寫。這樣就區分了客觀事實與主觀感受,體現了寫新聞“報道事實”的本質屬性。
本文在修辭手法的使用方面也很值得學習。例如,以“飛天”這個極富動感的靜態形象來比喻呂偉起跳時的身姿,既表現其優美,又體現了“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的動作特點。又如,以“輕盈的、筆直的箭”比喻呂偉入水時的身體姿態,既呼應了前文的“修長美妙”,又表現出她身體打開得很充分,并引出了下文對她精彩入水的描寫。
作者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四字短語,增強了文章語言的概括力,體現了新聞“盡量簡潔”的語言特點。同時,這些四字短語又使文章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和典雅的美感,可謂以美寫美,相得益彰。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直觀感受新聞特寫中語言的感染力,使學生對其“美”有更深的認識。
四、拓展延伸,體會價值
以下是1982年呂偉亞運會奪冠的一則消息:
課件出示:
中國運動員呂偉亞運會奪冠
新華社新德里11月24日電 11月24日,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在10米跳臺跳水比賽中,技壓群芳,一舉奪魁。
新德里跳水運動館,10米跳臺跳水比賽進入白熱化狀態。八名各國選手按照次序登臺比賽。4輪比賽過后,中國姑娘呂偉以微弱優勢排在第一。第五輪比賽,選手們紛紛上了難度。呂偉在最后一輪選擇的動作是“5136”,這是跳水比賽中難度系數的動作。只見她登上高臺,靜靜站立。起跳,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身體打開,筆直地入水,壓住了水花。對于這完美的表現,裁判給了9.5分的高分。憑借著這一跳,呂偉獲得第xx屆亞運會女子單人10米跳臺冠軍。
師:請仔細閱讀上面的消息,說說這則消息與本篇新聞特寫的異同。
。▽W生討論作答)
預設同:這則消息和課文寫的都是同一事件——呂偉奪冠,都具有真實、簡要、迅速的特點。
異:這則消息側重寫呂偉奪冠的經過,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語言準確精練。而課文側重描寫呂偉最后一跳之美,表達方式主要是描寫,語言生動形象。
師補充:由此可見,消息和特寫的共同點是簡要而迅速地報道新聞事實。不同點是消息往往簡要地報道新聞事件的全過程,而特寫主要抓住新聞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開。
師:與這篇消息相比,你認為新聞特寫有哪些獨特的傳播價值?
。▽W生交流討論,師小結)
預設一般說來,消息是要報道某一新聞事件的整體情況,并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事實。新聞特寫則描寫最典型、最有表現力的瞬間或片段,將其拉長、放大、定格,從而形成一個焦點,將整個新聞事件折射出來,這樣的寫法細致入微且現場感強,為消息(甚至通訊)所不及。同時,由于新聞特寫呈現的事實是真切細致的,而越真切細致的事實往往越能打動讀者,因此,新聞特寫往往能賦予新聞事實以溫度,使讀者深受感染。
從新聞受眾的角度來看,他們對新聞報道的需求有不同的層次,對一些重大的或引人注目的新聞事件,他們往往不滿足于了解“發生了什么”,還想進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甚至想現場目擊“具體情況如何”。在文字新聞中,新聞特寫是最能滿足這種需求的,它能與消息、通訊互相配合,使新聞報道更有層次,更加豐滿、立體。
師小結:這篇新聞特寫,善于捕捉瞬間,落筆集中,突出一點,在1.7秒的時間里,作者層次鮮明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相宜,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結合,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不僅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寫,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們細細品鑒。
【設計意圖】讓學生真正掌握消息和新聞特寫各自的文體特點,并認識到新聞特寫獨特的傳播價值。此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領悟本文所表現的新聞特寫的重要特征,通篇以表現“具體情況如何”為主,重點而具體地描繪一個精彩的跳水動作,呈現出真切、細致的事實,賦予新聞事實以溫度,從而打動讀者。
五、布置作業,學以致用
通過多媒體展示學校運動會上運動健兒的精彩照片,要求學生運用從本文中學到的寫作方法,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新聞特寫。
。蹖W生自由完成習作(略)]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模擬寫作,讀寫結合,不僅可以加深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寫出有“新聞味”的作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有關知識,明確新聞特寫的一些特點。
2.認真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而生動的語言。
3.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優美而生動的語言。
【難點】
區別新聞特寫與消息的異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優雅(yǎ)掠過(lüè)翹首(qiáo)屏息(bǐng)
一剎那(chà)慷慨(kǎi)哧地(chī)悄然(qiǎo)
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
翹首:抬起頭來。
屏息:暫時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輕盈:形容女子動作、姿態輕柔優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內心的,不是假裝的。
如夢初醒: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3.背景介紹
《“飛天”凌空》是一篇新聞特寫,發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寫。僅540多字的特寫。記者別具匠心地選用了百余個動詞,堪稱精當運用動詞的新聞經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生在昨天一樣,現場動態感十足,是那樣的真切感人,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新聞,而且還具有美學價值,因此作品被評為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聽課文錄音。學生思考: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
【交流點撥】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事。課文抓住呂偉跳水動作來細致刻畫的。
2.學生再讀課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順序來記敘的?能不能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交流點撥】本文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
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準備跳水。
第二部分(2-4):細致刻畫呂偉起跳、騰空、入水的跳水動作。
第三部分(5-8):寫了觀眾的反應和贊嘆以及現場的氣氛。
第二課時
步驟三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記者用詩畫般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奪魁的精彩瞬間,字里行間,盈溢著動態美,請同學們認真讀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動詞的精妙。
【交流點撥】1.第二段中“輕舒雙臂”“輕輕一蹬”“向空中飛去”對呂偉起跳、飛天的動作進行細致的刻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輕柔,優美,舒展,充滿了動態美。
步驟四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1.認真通讀課文,小組合作探討:本文采用了什么寫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點撥】開頭起筆不凡,采用了動靜結合,對比烘托的寫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再用“飄浮的白云、掠過的飛鳥、翹首的觀眾”這些動感的環境加以烘托,動靜相宜,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的起跳作了一個巧妙的鋪墊。文中還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對呂偉起跳前的沉靜自若及起跳、騰空、入水一系列動作的慢鏡頭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寫。而對記者的贊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游泳場的氣氛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這樣結合起來寫,更有力地烘托了呂偉跳水動作的出色完美,技藝精湛,精彩絕倫。
2.課文除了運用側面描寫,對比烘托的寫法外,還善于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嗎?
【交流點撥】運用的有比喻,如“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呂偉跳水的動作比作“旋風”“流星”,表現了呂偉空中轉體三周的動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無可挑剔。
運用的有擬人。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此句把時間擬人化了,賦予了人的情感,說“時間”特別慷慨,把“時間”寫得有情有意。從而展現了呂偉跳水動作既快又瀟灑。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這篇新聞特寫,善于捕捉瞬間,落筆集中,突出一點,在一秒七的時間里,記者層次鮮明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相宜,側面烘托,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不僅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寫,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們細細品鑒。
怎樣寫好現場短新聞?
用“五官”采寫是寫作現場短新聞的基礎,作者深入到現場后,不能像個木偶,必須充分發揮“五官”的作用去觀察現場。
眼:要像一部攝像機。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動,細節乃至現場的景物攝下來。
耳:要像一部錄音機。要把主要人物的話原汁原味錄下來,其他人物有意義的話錄下來。
鼻:要成為“新聞鼻”。要嗅一嗅現場空氣的氣味是否正常,盡可能感受是什么氣味。
口:要成為“新聞嘴”。要張開嘴伸出舌頭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懶。要注意感受現場的冷暖,對有關東西要掂一掂,感受輕重,對有關路程,邁開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遠。
五官感受的東西越多,寫出來的稿子就越生動,否則就是一杯白開水。
【附:板書設計】
“飛天”
凌空“飛天”前——沉靜自若,風度優雅
“飛天”時——凌空翔舞,從容不迫,自天而降
“飛天”后——沸騰,如夢初醒,驚訝不已對比
烘托側面描寫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6
一、學情分析
1.十三四歲的學生剛從學習任務相對較輕的漫長的暑假回到學校,即使有人關注新聞,也是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視覺畫面較強的媒體獲取,報刊、時事雜志已淡出當今中學生的生活,即使有人關注,他的閱讀目的和閱讀期待也與選入教材的新聞編者和教者目的和期待相差甚遠。
2.夯實基礎,這個環節對初二的學生很有必要:字詞的音、形、義;人物特寫的文體知識.
3.語文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對字、詞、句、篇、章的分析、理解、運用,都需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來實現。
4.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習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育模式,從而實現學生學有所獲,獲得知識、獲得能力、獲得下一次學習的主觀期待。二、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生字詞及短語,理解文章重要詞句的含義。
2.掌握新聞特寫的有關知識,明確人物特寫的常用寫法。(教學重點)3.認真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而生動的語言。(教學重點及難點)4.深入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三、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這是最基本的教學法,講述文體知識,講解文本切入,講讀重點語段,講演文本*,因此,可以說,不管哪種教學法,大多伴之以講授法。
[擬用于文體知識、學生經過討論和點撥之后,仍無法理透的文本內容。]2.談論法(即問答法):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以此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擬用于教學過程中,對重難點的突破]
3.課堂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主要疑難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通常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進行討論或辯論,讓學生思維發生碰撞,累積多人的智慧,生成答案,實現教學目標。在這樣的教學環節中,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擬用于教學過程中,對重難點的突破]
4.練習法:學練結合,力爭學以致用。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課前(預習檢測)、課中(當堂達標)和課后(教學反饋)練習,學生運用相應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所學知識。
[擬用于基礎知識檢測、句子的賞析及簡單的(人物)特寫練習。]5.讀書指導法: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將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切換到書本中,對當今一線教師來說,可謂迫在眉睫的。學生掌握知識,固然有賴于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
[擬用于拓展延伸時,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四、教學過程及內容要點
1.導入新課:
1982年11月24,印度新德里游泳館,八千多名現場觀眾及億萬電視機前的觀眾,一齊將目光聚焦在十米高臺跳水比賽中,期待運動員們在這場優雅與力量結合的競賽里嶄露頭角。中國女運動員呂偉不負眾望,用她優美的身姿、扎實的功底、完美的技巧博得全場喝彩,問鼎亞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飛天”凌空》,走進曾經為國增光的亞運冠軍呂偉。
2.整體感知(1)預習檢測。
。2)快速瀏覽課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討論并歸納:中國跳水女運動員呂偉在第九屆亞運會上,以9.5分的高分獲得10米高臺跳水冠軍。
(3)聯系人物傳記相關知識,理清文章結構。第一部分:(1)呂偉站在10米高臺,準備跳水。
第二部分:(2-4)細致刻畫呂偉起跳、騰空、入水的跳水動作。第三部分:(5-8)寫了觀眾的反映和贊嘆以及現場的氣氛。3.問題探究
(1)呂偉完美的一跳,如此短暫的1.7秒,作者如何實現讓讀者體會到比電視畫面更有視覺沖擊的效果?
思路解析:此問即帶領學生探究作者的寫作技巧。本文的寫作技巧:
、儆玫谌朔Q敘事,作者既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現在讀者面前,能自由靈活地還原新聞事實。
、诼涔P集中,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穿插自如,以靜反襯動。好像欣賞一組色彩絢麗、氣韻流動的速寫畫,更像觀看一場慢速放映的形象活脫、聲情并茂的立體電影,是一種美的藝術享受。
③運用比喻、擬人、對照等多種修辭手段,文字清新優美,增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動性,調動了讀者豐富的想象力。
答案示例:
①作者以一個觀眾的身份,冷靜地以第三人稱方式敘事,看似不帶主觀感*彩,自由靈活地還原新聞事實。
、凇5136”這個跳水動作,是觀眾關注的焦點,也是作者落筆的焦點。作者將這個瞬間完成的動作分解成“起跳、騰空和入水”等一連串特寫鏡頭、慢鏡頭,描摹出呂偉精彩剎那的具體形象,讓讀者產生了比看電視還要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典型的特寫形態。
③行文中動靜穿插自如,以靜反襯動(如開篇以白云、飛鳥之動襯托呂偉的沉著冷靜、起跳時“襯著藍天白云”等)畫面感非常強,讓讀者有較強的視覺感。
、堋翱崴乒捅诋嬛辛杩障栉璧摹w天’”、“動作疾如流星”、“筆直地像輕盈的箭”、“幾股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驚”等句使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2)認真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而生動的語言。①她站在十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
品析:“她”是跳水冠軍呂偉,作者對她非常熟悉,但是用“她”而不用“呂偉”作主語,這樣更客觀,作者對此新聞事實的客觀描述,更直白,更真實,更具有說服力;其次,用“她”敘述可以更好的展開文章的敘述,使文章娓娓道來,不做作,不矯情。另外,“沉靜自若,風度優雅”是對“她”進行神態和肖像描寫,中國運動員平日刻苦訓練,奮力拼搏,賽場上胸有成竹的形象得以精當地刻畫。
②白云似在她的頭頂飄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
品析:下句寫八千名觀眾“屏息斂聲”,這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反映,而作
為中國記者,在中國運動員參賽時,他們是緊張的,他們將視線從運動員身上游離開去,不是聚焦,而是掃視:白云漂浮、飛鳥掠過。以白云、飛鳥之動襯托了“她”的沉靜;以中國觀眾的緊張反襯了“她”的從容。
、圯p舒雙臂,向上舉起,只見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
品析:“輕”“高”“輕輕”三個形容詞;“舒”“舉”“蹬”“飛”四個動詞將運動員的起跳逐一描寫,猶如慢鏡頭回放。而且,行文中,首次出現了運動員的姓名,看來,中國記者終于以觀眾的身份在欣賞運動員的“表演”。觀眾的反映,是運動員精彩表現的折射。
、芤凰查g,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中托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
品析:“她”的身體是修長美妙的,作者將它比作“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這是“她”騰空時優美的動作帶給作者的獨特感受。“飛天“凌空,這個神來之筆,容易開啟讀者聯想的閘門,并把他們引進美的意境。
⑤她已經又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驚。
品析:“筆直地像輕盈的箭”運用比喻、“哧”運用擬聲詞、“四面水花悄然不驚”則是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的描繪了“她”入水時優美、利落的身軀。如此完美的表現,作者再次更改了對“她”的稱謂------“仙女”。好似氣泡也不只是對“她”被動的接納,而是張開臂膀主動地擁抱。作者對“她”由衷的贊美之情蘊含在了字里行間。
⑥他說:“了不起,你們中國的人才太多了!
品析:借印度觀眾之發聲,側面烘托中國運動員水平之高!傲瞬黄稹保@個短句放在前面,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倒裝句,除了是作者的客觀描述以外,更是作者借觀眾之口,傳達出作為中國人抑制不住的自豪之情
4.教師小結
這篇人物傳記記述了中國運動員呂偉在第九屆亞運會上,以9.5分的高分獲得女子10米高臺跳水冠軍,文章落筆集中,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穿插自如,以靜反襯動。讓讀者如同欣賞速寫畫,如同觀看立體電影。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調動了讀者豐富的想象力,讓讀者如身臨其境般地領略了亞運冠軍的風采。
5.課時作業
1.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贂簳r抑制呼吸,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懼而寂靜無聲。②(神情舉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巯駝倧膲糁行褋。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艽蠓剑涣邌。
、菪稳菖觿幼、姿態輕柔優美。
解題思路:此題屬基礎知識積累,但詞語理解也需要分析。如②④可采用近反義詞法;①、⑤是形容詞。
參考答案:屏息瀟灑如夢初醒慷慨輕盈2.下列句子的表達方式判斷正確的一項A白云似在她的頭頂飄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描寫)
B那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中托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比喻)
C“了不起,你們中國的人才太多了!(抒情)D這位年方16的中國姑娘,贏得了金牌。(敘述)
解題思路:辨清表達方式的種類及辨析各類表達方式的特征是正確解答此題的關鍵。
參考答案:B(比喻是修辭手法,不屬于表達方式。)
3.判斷下列短語的結構類型,并從中選出三個及以上短語連綴成一個不低于100字的片段。
、購娜莶黄娶陲L度優雅③震耳欲聾④凌空翔舞⑤瀟灑自如⑥特別慷慨
解題思路:1、短語類型判斷重在抓住詞語與詞語之間的關系,對照如下:詞語之間是并列關系,則是并列短語;是修飾關系,則是偏正短語;是支配關系,
則是動賓短語;是補充關系,則是后補短語;是陳述關系,則是主謂短語。2、選擇短語寫片段則需先確立短語的描述對象.
參考答案:①并列短語②主謂短語③后補短語④偏正短語⑤并列短語⑥偏正短語
片段參考答案:他挑起一邊的眉毛,將煙含在了唇上,瞟眼一看,她依然從容不迫地側身站在一旁,沒有動靜,也不打招呼,他眸光沉沉地落在她身上,盯著她一身長裙襯得她風度優雅,他很快收回視線,兩條長腿快速移動著,倒有一種別樣的瀟灑自如。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作特點。
2.把握新聞特寫語言文學性與客觀性有機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法特點。
2.指導學生熟悉新聞特寫語言的特點及運用技巧,為學生寫出“新聞味”的作品奠基。
教學難點:
品味學習本篇新聞特寫語言之真實美與動人美的有機結合,在客觀敘述和少量修飾語中體會作者的態度和觀點。
教學創意:
改寫對比了解特寫,小組探究補白領悟,拓展演練以學助寫,比較閱讀落實特寫。
教學流程:
一、補全消息,溫故知新
(一)下面這則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的消息的結構和特點,將標題和#教案# 導語補充完整。
(中國運動員呂偉亞運會奪冠)
新華社新德里11月24日電 11月24日,(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在10米跳臺跳水比賽中,技壓群芳,一舉奪魁。)新德里跳水運動館,10米跳臺跳水比賽進入白熱化狀態。八名各國選手按照次序登臺比賽。4輪比賽過后,中國姑娘呂偉以微弱優勢排在第一。第五輪比賽,選手們紛紛上了難度。呂偉這最后一輪選擇的動作是“5136”,這是跳水比賽中難度系數的動作。只見她登上高臺,靜靜站立。起跳,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身體打開,筆直地入水,壓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現,裁判給了9.5分的高分。憑借著這一跳,呂偉獲得第xx屆亞運會10米跳臺跳水賽金牌。
(二)呂偉11歲開始練習跳水,14歲進入國家隊,15歲獲得全國少年冠軍,16歲拿下亞運會金牌,許多專業媒體都將“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稱號送給了她。在當時有關呂偉的眾多新聞報道中,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飛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學習它作為新聞體裁的獨特之處。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一來對前面消息的學習進行訓練夯實,二來補充交代了相關背景,激發學生興趣,三來為后面對新聞特寫特點的探究做鋪墊。)
二、文題切入,批注美點
(一)聚焦文題聊“飛天”
“飛天”是佛教壁畫或石刻中在空中飛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聳立在空中,這一標題用比喻的修辭,把運動員呂偉高臺跳水比作飛天凌空,我們能讀到哪些信息呢?
明確:呂偉跳水如仙女般優美絕倫,也表達了作者對其動作的感嘆和贊美。
(二)自讀課文尋美點
自讀課文,小組內分享交流能具體表現呂偉跳水如“飛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組展示品美點
小組推舉代表品讀、賞讀描寫細膩精彩的美文佳句。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節以文題為切入點,在優美語句中直觀感受當時現場,感受新聞特寫中語言的文學藝術感染力。教師引導學生在美美讀美文佳句同時,從文學角度,引導他們感受語言文字慢鏡頭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動作描寫、修辭手法、修飾的形容詞,正側面描寫的結合等等。)
三、提煉補白,對比學習
這篇僅540多字的新聞特寫,30年后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生一樣,現場感十足,這篇特寫被評為當年好新聞“一等獎”。相比我們補全的那則消息,這則新聞特寫有何獨特之處?請閱讀課文關于《什么是新聞特寫》的補白,提煉重點信息,以《“飛天”凌空》為例來說明。
明確:新聞特寫兼有新聞和文學的特點,著重描寫精彩的瞬間。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補白闡釋精準但抽象,同一新聞內容不同新聞體裁的表現,即消息和新聞特寫的對比歸納更加直觀,二者結合能讓學生更快更好掌握新聞特寫的特點。此環節也是對學生提煉整合、對比歸納等綜合語文能力的訓練。教師在此環節要引導學生領悟到本文作為新聞特寫的重要特征,即對“何人”“何地”“何事”等新聞要素一筆帶過,集筆力于具體描繪一個精彩的跳水動作,通篇以表現“如何”為主。)
四、反芻美點,探究語言
這則新聞特寫的文學味兒我們之前已經感受到品析過,那么作為新聞作品,如何體現新聞語言客觀真實的特點,達到細膩動人與客觀真實的有機融合呢?
明確:客觀展示跳水動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動詞準確形象;“猶如”“似乎”等詞的使用區分了客觀事實和主觀感受;四字詞語的大量使用體現新聞語言簡潔的特點。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個環節的美點反芻是在了解了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后,讓學生從新聞語言角度來進行探究發現,避免學生將新聞特寫等同于文學作品,也為最后練筆環節做鋪墊。)
五、視頻拓展,精彩再現
時光逆轉,讓我們一起穿越到20__年雅典奧運會的賽場上,就在那一天,劉翔,這位21歲的中國人,以12秒91的成績獲得了110米欄奧運會冠軍,而我們就是在場的優秀通訊員,我們將用我們的筆將時間定格,將那驚心動魄的12秒91定格為永恒的瞬間。下面,就讓我們進入到那天的賽場,請仔細觀察感受,將下面這則新聞特寫省略號部分補全。
“紅色閃電”橫空出世
——劉翔百米跨欄奪冠記
距離比賽開始10分鐘,劉翔靜靜地坐在起跑線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欄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終點線;身旁,是七個如狼似虎的強悍對手。其中的有法國人“一條狼”多庫里,美國奧運亞軍特拉梅爾,古巴的奧運冠軍加西亞,以及拉脫維亞名將奧里加斯。
……
最后一欄后,劉翔已經遙遙。紅色的劉翔,黃色的面孔,高喊著撞向勝利之線!
12秒91!全場人驚呆了。剎那間,全場爆發出震耳的歡呼聲……
劉翔賽后恢復了平靜和往日的謙虛:“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沒有想到自己能跑出這么好的成績。我把這塊金牌歸功于祖國和人民。”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劉翔跨欄奪冠的新聞價值很高,奪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學生去觀察并模仿著來進行新聞特寫,并且視頻的觀看能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補全新聞特寫的方式減少了寫作時間,降低了寫作難度,將新聞特寫語言的訓練落到實處。)
六、比較閱讀,歸納總結
通過兩篇新聞特寫的閱讀,請同學們歸納總結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獨特之處。
明確:著力描寫最有價值的精彩瞬間;兼具新聞和文學的特點;不是只盯著瞬間“特寫”,其所存在的環境也要涉及。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同類新聞特寫的比較閱讀能從感性層面加深對這一體裁特點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新聞特寫的有關知識,明確新聞特寫的一些特點,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明確《飛天凌空》的結構內容,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文中旗下的運動之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朗讀,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文中旗下的運動之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體會文章中優美而生動的語言。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側面描寫、對比烘托寫法的運用。
難點:
1.了解新聞特寫的相關知識。
2.能夠區別消息與特寫,學習新聞特寫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十米跳臺運動員,你像一只輕捷的雛燕,架起嬌健的翅膀凌空一躍,在藍色的水池上方畫出美麗的曲線,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飛舞的“飛天”,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今天我們就走進這篇特寫,一睹“飛天”女將呂偉的風采。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思考: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
明確:
。1)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事。
(2)課文抓住呂偉跳水動作來細致刻畫的。
2.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記敘的?試著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來源:第一范文網]明確:
。1)本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
。2)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準備跳水。
第二部分(2~4):細致刻畫呂偉起跳、騰空、入水的跳水動作。
第三部分(5~8):寫了觀眾的反應和贊嘆以及現場的氣氛。
三、感受語言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用詩畫般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奪魁的精彩瞬間,字里行間,洋溢著動態美,請同學們認真讀2~4段,品味動詞的精妙之處。
明確:第二段中“輕舒雙臂”“輕輕一蹬”“向空中飛去”對呂偉起跳、飛天的動作進行細致的刻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輕柔、優美、舒展,充滿了動態美。第三段中“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進碧波”對呂偉轉體、入水的動作進行了近鏡頭的特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高難、驚險、完美,震撼人心。
四、感受描寫的魅力
課文除了運用側面描寫,對比烘托的寫法外,還善于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嗎?
明確: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托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跳水運動姑娘呂偉如仙女般優美絕倫的身姿,不僅增加了特寫的文采,而且是動作更加可視可感。
“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此句運用擬人修辭手法,把時間擬人化了,賦予了人的情感,說“時間”特別慷慨,把“時間”寫得有情有意。從而展現了呂偉跳水動作既快又瀟灑。
五、小結
1、主題:
這篇新聞特寫,善于捕捉瞬間,落筆集中,突出一點,在1.7秒的時間里,層次鮮明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結合,側面烘托,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不僅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寫,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們細細品鑒。
2、寫作特點
(1)落筆集中,突出一點。
。2)文字清新優美。
。3)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穿插自如。
開頭起筆不凡,采用了動靜結合,對比烘托的寫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再用“飄浮的白云、掠過的飛鳥、翹首的觀眾”這些動感的環境加以烘托,動靜結合,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的起跳作了一個巧妙的鋪墊。文中還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對呂偉起跳前的沉靜自若及起跳、騰空、入水一系列動作的慢鏡頭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寫。而對大家的贊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游泳場的氣氛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這樣結合起來寫,
六、拓展延伸
怎樣寫好現場短新聞?
用“五官”采寫是寫作現場短新聞的基礎,作者深入到現場后,不能像個木偶,必須充分發揮“五官”的作用去觀察現場。
眼:要像一部攝像機。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動、細節乃至現場的景物攝下來。
耳:要像一部錄音機。要把主要人物的話原汁原味錄下來,其他人物有意義的話錄下來。
鼻:要成為“新聞鼻”。要嗅一嗅現場空氣的氣味是否正常,盡可能感受是什么氣味。
口:要成為“新聞嘴”。要張開嘴伸出舌頭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懶。要注意感受現場的冷暖,對有關東西要掂一掂,感受輕重,對有關路程,邁開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遠。
五官感受的東西越多,寫出來的稿子就越生動,否則就是一杯白開水
七、課堂練習
1、作者對呂偉跳水瞬間的描寫,突出了呂偉“奪冠一跳”的什么特點?
明確:突出了高、險、難、美的特點,描寫得準確貼切、優美傳神。
2、文章結尾寫外國觀眾的稱贊,有什么作用?
明確:側面描寫,將整個特寫推向高 潮,也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
八、作業
上網搜集一些人物特寫,閱讀體會新聞特寫的寫法特點。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9
【導學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有關知識,明確新聞特寫的一些特點。
2.認真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而生動的語言。(重點)
3.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生齊讀導學目標,圈點關鍵詞,做到對學習任務心中有數。
學法指導一:
【動詞的作用】
動詞的作用可以表達為:準確生動地+描繪了……過程(……技巧)+顯示了/寫出了……性格(形象)+表現了……心情(品質/精神/感情)
學法指導二:
【文章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鋪墊、前后照應、直接、間接描寫、欲揚先抑等。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對有著“跳水皇后”之美稱的郭晶晶,這位美女我們大家是再也熟悉不過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上跳水比賽中奪得金牌的女運動員又是誰呢?今天就讓我們揭開這神秘的面紗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優雅(yǎ)掠過(lüè)翹首(qiáo)屏息(bǐng)
一剎那(chà)慷慨(kǎi)哧地(chī)悄然(qiǎo)
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
翹首:抬起頭來。
屏息:暫時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輕盈:形容女子動作、姿態輕柔優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內心的,不是假裝的。
如夢初醒: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3.背景介紹
《“飛天”凌空》是一篇新聞特寫,發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寫。僅540多字的特寫。記者別具匠心地選用了百余個動詞,堪稱精當運用動詞的新聞經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生在昨天一樣,現場動態感十足,是那樣的真切感人,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新聞,而且還具有美學價值,因此作品被評為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聽課文錄音。學生思考: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
【交流點撥】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事。課文抓住呂偉跳水動作來細致刻畫的。
2.學生再讀課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順序來記敘的?能不能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
【交流點撥】本文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
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準備跳水。
第二部分(2-4):細致刻畫呂偉起跳、騰空、入水的跳水動作。
第三部分(5-8):寫了觀眾的反應和贊嘆以及現場的氣氛。
步驟三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記者用詩畫般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奪魁的精彩瞬間,字里行間,盈溢著動態美,請同學們認真讀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動詞的精妙。
【交流點撥】1.第二段中“輕舒雙臂”“輕輕一蹬”“向空中飛去”對呂偉起跳、飛天的動作進行細致的刻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輕柔,優美,舒展,充滿了動態美。
學法指導三:
【常用的修辭手法】
比喻、借代、夸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起興等。2.第三段中“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進碧波”對呂偉轉體,入水的動作進行了近鏡頭的特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高難、驚險、完美,震撼人心。
步驟四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1.認真通讀課文,小組合作探討:本文采用了什么寫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點撥】開頭起筆不凡,采用了動靜結合,對比烘托的寫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再用“飄浮的白云、掠過的飛鳥、翹首的觀眾”這些動感的環境加以烘托,動靜相宜,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的起跳作了一個巧妙的鋪墊。文中還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對呂偉起跳前的沉靜自若及起跳、騰空、入水一系列動作的慢鏡頭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寫。而對記者的贊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游泳場的氣氛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這樣結合起來寫,更有力地烘托了呂偉跳水動作的出色完美,技藝精湛,精彩絕倫。
2.課文除了運用側面描寫,對比烘托的寫法外,還善于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嗎?
【交流點撥】運用的有比喻,如“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呂偉跳水的動作比作“旋風”“流星”,表現了呂偉空中轉體三周的動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無可挑剔。
運用的有擬人。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此句把時間擬人化了,賦予了人的情感,說“時間”特別慷慨,把“時間”寫得有情有意。從而展現了呂偉跳水動作既快又瀟灑。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這篇新聞特寫,善于捕捉瞬間,落筆集中,突出一點,在一秒七的時間里,記者層次鮮明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相宜,側面烘托,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不僅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寫,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們細細品鑒。
怎樣寫好現場短新聞?
用“五官”采寫是寫作現場短新聞的基礎,作者深入到現場后,不能像個木偶,必須充分發揮“五官”的作用去觀察現場。
眼:要像一部攝像機。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動,細節乃至現場的景物攝下來。
耳:要像一部錄音機。要把主要人物的話原汁原味錄下來,其他人物有意義的話錄下來。
鼻:要成為“新聞鼻”。要嗅一嗅現場空氣的氣味是否正常,盡可能感受是什么氣味。
口:要成為“新聞嘴”。要張開嘴伸出舌頭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懶。要注意感受現場的冷暖,對有關東西要掂一掂,感受輕重,對有關路程,邁開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遠。
五官感受的東西越多,寫出來的稿子就越生動,否則就是一杯白開水。
【附:板書設計】
“飛天”
凌空“飛天”前——沉靜自若,風度優雅
“飛天”時——凌空翔舞,從容不迫,自天而降
“飛天”后——沸騰,如夢初醒,驚訝不已對比
烘托
側面描寫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了解新聞特寫的相關知識,明確特寫的一些特點。
2、認真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而生動的語言。
3、感受運動員努力拼搏的精神,熱愛祖國,為國爭光。
預習案
【使用說明和學法指導】
1、反復朗讀,在讀中感知、品味、體會。
2、細讀課文,揣摩新聞特寫的一些常用寫法,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知識鏈接】
一、新聞特寫的定義:
新聞特寫是截取新聞事實的橫斷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義的某個空間和時間,通過一個片斷、一個場面、一個鏡頭、對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報道的一種有現場感的生動活潑的新聞體裁。是以描寫為主要表現手段,截取新聞事實中某個最能反映其特點或本質的片段、剖面或細節。做形象化的再現與放大的一種新聞體裁。
二、新聞特寫的特點:
(1)落筆集中,突出一點(2)濃淡相宜,真切再現(3)幽默風趣,耐人尋味
三、寫作背景: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九屆亞運會上,中國運動會呂偉奪得女子10米高臺跳水賽冠軍。本文記者目睹了呂偉在1.7秒的時間跨度里奪冠的精彩瞬間,并對此作了熱情洋溢的報道。
四、標題解說:
飛天,佛教壁畫或時刻中在空中飛舞的神。而課文標題則比喻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奪冠的精彩瞬間如仙女般優美絕倫,新穎、醒目,引人注目。
五、預習檢測
1、重點字積累
凌空(líng)掠過(lüa)翹首(qiáo)輕盈(yíng)....
悄然(qiǎo)由zhōng(衷)剎那(chà)酷似(kù)瀟灑(xiāo)....繃直(bēng)眼花繚亂(liáo)屏息斂聲(bǐng)2、詞語解釋...(1)悄然:形容寂靜無聲。
(2)輕盈:形容身材苗條,動作輕快。(3)瀟灑:(神情、舉止、風貌等)自然大方。(4)翹首:抬起頭來。
(5)眼花繚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
(6)從容不迫: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7)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六、整體感知
1、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
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事。
2.再讀課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順序來記敘的?請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順序:本文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
第一部分:(1-4)記者利用特寫鏡頭,細致刻畫呂偉跳水奪冠精彩瞬間。第二部分:(5-8)寫了外國記者、觀眾等對呂偉精彩跳水動作的贊賞。七、我的疑惑:
課文抓住呂偉跳水動作來細致刻畫的。
探究案
一、品味語言
1、品讀課文二三四段語言的精妙。(提示:可從詞語運用、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角度進行賞析)
例:詞語運用:
第二段中“輕舒雙臂”“輕輕一蹬”“向空中飛去”(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輕柔、優美、舒展,充滿了動態美。)
第二段中“被空氣托住”(猶如定格空中,表現出呂偉身材修長、美妙、輕盈的特點,為下文精彩表現埋伏筆。)
第三段中“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哧”地插進碧波(鏡頭似地特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高難、驚險、完美、震撼人心!)修辭:“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比喻,將呂偉跳水速度比作“旋風”“流星”,生動形象地描寫出跳水速度之快,動作之嫻熟。)表現手法:“她站在飛鳥掠過她的身旁。”(動靜結合,對比襯托以漂浮的白云、飛鳥掠過的動態,與呂偉“沉靜自若”的靜態形成對比,襯托出她“沉靜自若,風度優雅”的特點。
2、聯想:從跳水的畫面聯想到敦煌壁畫“飛天”。顯示她身姿飄逸,開啟想象,將讀者引入一個優美意境。)
二、寫法分析
1、第五段寫外國記者的贊嘆和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有什么作用?
外國記者的贊嘆、觀眾震耳欲聾的的掌聲、歡呼聲,表達了他們對呂偉精彩表演的由衷贊賞,從側面襯托了呂偉跳水動作的精彩。
2、最后一段引用一個印度觀眾的話有什么作用?
一個印度觀眾的話,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這是側面描寫,深化了文章主題。
3、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寫方式?有什么效果?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1-4段,正面描寫(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描寫出呂偉整個跳水動作完美、精彩、令人難忘。5-8段,側面描寫,通過記者、觀眾的反映,襯托出呂偉跳水動作的完美。同時將特寫推向高潮,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
小結:這是一篇人物特寫,全文500多字,巧妙記敘了中國跳水冠軍呂偉奪冠時的精彩表現,體現出中國運動健兒拼搏、奮進的愛國精神。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飛天”凌空》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帕私庑侣勌貙懙奶攸c,理清課文的新聞要素。(重點)
、颇芨鶕谋緦懽鞅尘,把特寫改寫成消息,訓練學生概括能力。(重點)
⑶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文章之美。(難點)
。ǘ┙虒W過程
、艑耄赫f說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
、茷g覽,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以閱讀新聞的方式瀏覽全文。
師:這也是一篇新聞報道,大家看看與我們前面兩課所學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預設:篇幅長,標題具有文學性,沒有電頭,沒有#教案# 導語,新聞六要素不齊全,描寫性文字多。
師:請同學們瀏覽課后第九頁的補白。
明確什么是新聞特寫,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兼有文學和新聞的特點。
明確這個知識點后,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刻下 注釋,即寫作背景: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xx屆亞運會中,中國運動員呂偉獲得女子10米跳臺跳水比賽冠軍。
教師補充資料: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xx屆亞運會中,中國運動員呂偉一較大的優勢獲得女子10米跳臺跳水比賽冠軍。她的奪冠成績為511.17分,亞軍14.55分,季軍更多達78.12分。呂偉十江蘇揚州人,16歲拿下亞運會金牌,許多專業媒體都將“跳水皇后”“跳水女皇”這樣的稱號送給了她。
⑶改寫,訓練能力
師:請大家根據課下 注釋及老師提供的資料,結合本篇報道,把這篇新聞特寫改寫成一則消息,要求符合消息特點。
預設:
我跳水姑娘呂偉奪魁1982年11月25日電中國運動員呂偉在昨天的女子10米跳臺跳水比賽中贏得金牌。呂偉今年16歲,揚州姑娘,昨天在女子跳臺跳水比賽中贏得冠軍。她奪冠的成績為511.17分,亞軍14.55分,季軍更多達78.12分。呂偉贏得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稱號。
學生寫,小組評,教師指導。
⑷精讀,欣賞美點
讓學生以“美”字開頭,談談這篇特寫美在哪里。
、倜涝跇祟}。“飛天”原指敦煌壁畫中凌空飛舞的壁畫,這里用了比喻修辭,寫出了呂偉美如飛天,靜中有動。
、诿涝诋嬅妗1疚拿枥L了四個畫面,準備——起跳——騰空——入水。每一個畫面都生動逼真,如在眼前。
、勖涝谡Z言。文章大量使用四字短語,增強了語言概括力,讀起來節奏感強,富有典雅的美感。
教師趁機引導積累:
沉靜自若風度優雅翹首而望屏息斂聲疾如流星震耳欲聾瀟灑自如從容不迫眼花繚亂自天而降悄然不驚驚訝不已如夢初醒
、苊涝谛揶o。
“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拖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飛舞的飛天!边@句話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起騰空的呂偉比喻成飛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呂偉身姿的優美。
“動作疾如流星”比喻修辭,寫出了動作之快。
“她已經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既寫出了身體的輕盈,又寫出了速度。
“四面水花悄然不驚”,擬人修辭,生動寫出了呂偉跳水技術高超。
⑤美在準確。
“輕舒雙臂,向上舉起,只見呂偉輕輕一蹬,就像空中飛去!薄笆/舉/蹬/飛”準確寫出了起跳時的一連串動作。
⑥美在環境。
“白云似在她的頭頂飄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將呂偉置身于美好的環境中,也突出了人物的美好形象。
、呙涝趥葘。
“這是在卡多拉游泳場的8000名觀眾一齊翹首而望,屏聲斂息的一剎那。”
“‘妙!妙極了’廣站在我們旁邊的一名外國人跳了起來!”
“整個游泳場都沸騰了。如夢初醒的觀眾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來向他們喜愛的運動員表達澎湃的激情!
“當一個印度觀眾了解到這兩個姑娘是中國跳水集訓隊中最年輕的新秀時,驚訝不已。他說:‘了不起,你們中國的人才太多了!’”
“讓幾位裁判亮出了9.5分。”
“四面水花悄然不驚”
這些描寫都從側面對呂偉作了烘托。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邊讀邊說,邊說邊讀。深入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