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精選13篇)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1
目標要求:
1、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
教學重點:
1、聯想和想象的作用,聯想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教學方法:
以誦讀法為主。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調動聯想和想像,不斷加深對詩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詩人凝望著星斗滿天的夜空,有感于宮女的幽怨,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現代詩人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創作出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讀,初步感知詩歌。
1、 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感知詩歌內容。
2、指導朗讀的節奏和重音,師生齊讀。
三、誦讀,理解詩歌大意。
1、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第一、二節。
⑴“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表明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⑵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節詩中的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
⑶詩人又是怎樣寫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節詩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⑷詩人描繪想象之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緒? ——天上的生活繁華富庶,美好幸福,令人無比向往。
2、學生自由討論詩歌第三、四節。
⑴這兩節詩又寫了什么內容? ——運用想像,描寫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請用優美的散文語言描繪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們獲得了自由,能夠騎著牛兒,淌過不甚寬廣的天河,時時來往,天天相見。白天,他們男耕女織,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夜幕降臨,他們手提燈籠,閑游天街賞景購物,生活過得美滿幸福。
3、誦讀全詩,再現詩人聯想、想象的過程。
四、品讀,理解作者感情。
1、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何不同? ——在詩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為阻隔牛郎織女的障礙,他們自由來往,無拘無束,過著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
2、本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穿插介紹寫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全國展開,許多志士仁人為此熱血沸騰,以為黑暗的中國從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運動的一過,中國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時,詩人郭沫若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現狀,他一度的興奮激動變為了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執著地尋求光明與理想。凝望星空,他寫下了這首詩。 ——表現了詩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讀,背誦全篇詩歌。
1、師生配樂朗讀全詩,再現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生結合音樂背誦全篇詩歌。
六、課堂小結。
詩人巧妙運用聯想和想象,從地上聯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布置作業:
1、聯想想像訓練。
⑴深秋時節,落葉飄零。看到紛紛墜下的落葉,你會聯想到什么?走在鋪滿落葉的鄉間小路上,你又會想些什么?
⑵一根小小的蠟燭,卻能劃破無邊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蠟燭,我就會聯想到 , 想到他(們)。
2、推薦朗讀郭沫若的詩歌。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聯想
街燈(明)→(閃)明星 光明 明星(現)→(點)街燈 自由
想象
街市(美麗)→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淺淺)→牛郎織女(來往) 美好
流星(燈籠)→牛郎織女(閑游)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體會這首詩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2.使學生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這首詩寫于1921年。當時,“五四”運動已過,正值北洋軍閥混戰時期。詩人從日本回到祖國,強烈不滿黑暗現實,但并未絕望,仍然執著追求光明和理想。這是創作這首詩的社會現實和詩人思想感情的基礎,也是詩篇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閱讀“預習提示”第二、三段,教師并作扼要補充,為學生提供深入體會詩篇的前提條件。 聯想和想象,特別是想象,是詩歌創作重要的表達手段,也是這首詩突出的寫作特點。
引導學生把理解聯想和想象之間的關系,特別是把體會想象描寫的表現力量,統一于分析詩篇的過程當中。 這是一首現代格律詩,雙數行隔行押韻,每節換韻,節奏感較強,適于朗讀。引導學生進行朗讀。 這首詩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比喻聯想描寫燈星的表現力量;馳騁想象描寫天街的表現力量
教學過程:
1.由開學學的《繁星》引出即將教學的新詩《天上的街市》(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情況,讓同學們談談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情況,教師做適當補充;請學生看注釋,理解詩句,提出不理解的詞句,教師答疑。
3.請學生簡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情況。 這首詩寫于1921年10月24日。這時“五四”運動已經過去,北洋軍閥連年混戰,中國社會一片黑暗,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郭沫若在“五四”運動爆發時正在日本留學。當時,“五四”革命洶涌澎湃的浪潮曾激起身居異國的詩人深切熾熱的愛國之情。他在1920年初寫的《爐中煤》中,把祖國比作年青的女郎,以爐中煤自比,抒發了為祖國奮發獻身的熾熱感情。
1921年,詩人回到祖國,面對著一片黑暗的社會現實,先前對祖國的美好憧憬陡然破滅,陷于苦悶失望;但并未絕望,仍然執著追求光明和理想。《天上的街市》就產生于這樣的年代,表達這種思想感情。
4.指定學生二人朗讀這首詩。 要求讀音正確,讀出節奏。教師指導斷句。
5.引導學生分析第一節。
(1)第一節是寫實還是想象? 寫實。
(2)在寫實當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運用了比喻修辭方法。既把“街燈”比作“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燈”。
(3)這樣運用比喻修辭方法,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路?創造出了什么樣的境界? 這樣運用比喻修辭方法,體現了作者聯想的思路。“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作者看到“遠遠的街燈明了”,聯想到地面“明了”的“街燈”像是天上“閃著無數的明星”。聯想到街燈像明星,自然會仰望星空,自然地引出“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作者仰望天上“現了”的“明星”,又聯想到它們像是地面“點著無數的街燈”。這樣街燈與明星相互比喻,回環往復地展開聯想(板書:相互比喻 回環往復)。地面街燈和天上明星互相輝映,創造出了一種光亮閃爍、深遠優美的境界(板書:燈星輝映 深遠優美)。
(4)“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這兩句在原詩中都沒有“是”字,為什么在編入教材時加上了“是”字?次句中的“點”字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兩句都在“好像”后面加上一個“是”字,就湊足了音節,構成了舒緩的節奏,更抒發出作者贊美街燈和明星的感情。 次句中的“點”字,很有表現力量。既是“點”著燈,也就有點燈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一個世界。“點著無數的街燈”,既渲染出一派神秘奇麗的色彩,又為以后各節描寫作好了鋪墊。
6.引導學生分析第二節。
(1)第二節是寫實還是想象? 想象。
(2)怎樣由寫實進到想象? 是由上節寫實中的聯想進到想象的。由聯想天上的明星“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進而想象出天上的街市。
(3)這一節怎樣逐步馳騁想象(板書:馳騁想象)?想象出了什么樣的天上的街市?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這一節分兩層馳騁想象。“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寫街市。句首冠以“我想”,表明了下面寫的都是作者的主觀想象,如把“我想”改為“在”字,就成了寫實的文字了。用“縹緲”修飾“空中”,從隱隱約約當中表現出天空的高遠深邃;用“美麗”形容“街市”,總寫出街市的美好;“定然”一詞,語氣肯定;從而表現出詩人想象在那高遠深邃天空中必有美好的街市(板書:天街美好)。“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寫街市上的物品。用“陳列”修飾“一些物品”,表明店鋪中物品相當多,擺布很得當;用“世上沒有”修飾“珍奇”突出了珍貴奇異物品世上絕無;“定然”一詞,語氣肯定;從而表現出詩人想象在那天上街市的店鋪中必有世上絕無的珍貴奇異物品。(板書:物品珍奇)兩層馳騁想象,由寫街到寫物,連接緊密,逐步展現,表現出詩人飛翔想象羽翼,神游天上街市,表達了詩人想象天上必有一個遠勝人間美好世界的堅定信念(板書:遠勝人間)。
布置作業:
1.進一步體會前兩節,完成課后練習就前兩節詩句提出的問題。
2.試著背誦課文,體會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聯想 想象描寫牛郎織女的表現力量;推陳出新的寄寓理想。
教學過程:
1.由上節課分析的天上的街市引到本節課分析天上的人物。
2.引導學生分析第三、四節
(1)第三節怎樣由上節寫天上的街市,進到寫天上的人物?由上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聯想到天河,聯想到民間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進而更展想象,描寫想象中的牛郎織女(板書:更展想象 牛郎織女)。
(2)第三節怎樣合情合理地寫出想象的牛郎織女? 先依據星象來寫天河。“你看,那淺淺的天河”,仰望上去,淡淡的天河確是“淺淺的”;詩句在“你看”后面加上一個逗號,表示停頓,也是在引起讀者注意天河是“淺淺的”。既然天河是“淺淺的”、那“不甚寬廣”的推斷也就具有了合理性;“定然是”,語氣十分肯定,充分強調了這種推斷。有了這天河是“淺淺的”、“不甚寬廣”的鋪墊,“那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的想象,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3)第三、四節想象、描寫出了牛郎織女什么樣的生活情景?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來往”一詞,表現出天河不能隔離這一對恩愛夫妻,牛郎騎著牛兒蹚過淺淺的天河去見織女,夫妻朝朝相會,夕夕團圓。“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此刻”,賦予想象的情景以具體的時間,好像詩人都要看見他倆一樣了。“閑游”,表現出牛郎織女耕織之暇在天街悠閑游觀的情景。牛郎織女獲得了解放,獲得了自由,生活美滿幸福(板書:解放自由 美滿幸福)。“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由“流星”聯想到“燈籠”,說“流星”是牛郎織女提著的“燈籠”,想象奇妙。用“朵”形容“流星”,直接表現出“流星”的美麗,間接表現出“燈籠”的美麗。詩句在“不信”后面加上一個逗號,表示停頓,引起讀者注意“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恍如和讀者面談,情趣盎然。
(4)引導學生體會這首詩運用民間故事,推陳出新。 詩中寫的牛郎織女是我國流傳很廣的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原來說的是真 誠相愛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活活拆散,夫妻被天河隔離,每年只能靠著鵲橋相會一次,是個悲劇。詩人為什么寫成他們夫妻生活美滿?這樣運用民間故事體現了什么精神? 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對這個民間故事進行了大膽的改造,把牛郎織女的悲劇愛情故事,改造成為他們夫妻掙脫了王母娘娘的專制統治,獲得了解放,過著自由幸福的美滿生活。這理想化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情景,體現了詩人對光明和理想的執著追求,也引導讀者憧憬那自由幸福的生活境界。 詩人這樣想象出牛郎織女美滿幸福的生活情景,既源于民間故事,又體現了推陳出新的精神。從牛郎織女命運的質的變化當中,寄寓著詩人的理想(板書:推陳出新 寄寓理想),借寫天上人物的生活情景 ,表達世間生活的理想,希望人民能夠過上那解放自由、美滿幸福的生活。
3.引導學生體會這首詩的社會意義。 這首詩寫于1921年末那社會一片黑暗、人民苦難深重的年代。詩人為什么著力想象、描寫天上街市的美好,天上人物的幸福?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中心意思? 詩人不滿當時黑暗社會現實,執著追求光明和想理,才想象、描寫出美好的天上街市和幸福的天上人物。這天上美好幸福情景是世間黑暗現實的反彈,構成強烈的對比,表達了憎惡黑暗現實、追求光明幸福的熾熱感情。它能夠引導讀者向往自由幸福的理想生活,激發讀者和黑暗現實進行斗爭的熱情。這也正是這首詩的社會意義。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課后練習三列出的對這首詩中心意思的三種理解,第三種理解是正確的。第一種理解沒有體會到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不滿,是片面的。第二種理解沒有體會到詩人積極追求的思想感情,也是錯誤的。
4.先指定學生二人朗讀,再讓學生齊聲朗讀這首詩。
要求讀出節奏韻律,讀出感情。
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3
目標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中聯想與想象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與想象能力。
3、體會詩人的內心感受,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歌中聯想與想象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與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入
在黑板上畫一行點,要由大到小。問學生:“看到這些點,你能想到什么?”(學生暢所欲言)你們的想象很豐富。看來,你們已經具備了做詩人一個條件。浪漫的詩人往往會借助種種想象來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詩人郭沫若寫得一首極富想象力的詩:《天上的街市》。(板書課題和作者)
2、作者簡介。
先讓學生說,然后老師補充。(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縣人,我國的文學家、歷史學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學方面有詩集《女神》、話劇《屈原》等。)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
2、點一學生朗讀,其他同學和老師一起點評,從而明確重音、停頓以及字的讀音。
3、學生齊讀。
4、師配樂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天上的街市有什么?(聽讀完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物品——珍奇(物) 天河——牛郎織女(人)
三、深入研讀
賞析第二——四節
1、分析主旨,體會情感
(1)你覺得是人所描寫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樣的?那里的人生活得怎樣?(學生回答,老師引導、補充,最后明確:天上的街市是美麗的,人們的生活是自由的、富有的、幸福的。)
(2)你知道牛郎織女的傳說嗎?(讓學生講傳說中的故事,學生講不到的地方老師補充)
(3)作者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改動?(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體會詩人的寫作意圖:天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描繪,表現了詩人舊時代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 如果學生需要,可適當介紹寫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這兩年中,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已過,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詩人陷入了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這個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這首《天上的街市》。
(4)品讀詩 根據詩中所表達的感情,處理好抑揚頓挫的節奏,努力讀出自己的理解,達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請同學們忘情的放聲朗讀這首詩。(學生自由朗讀,然后點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價,再讓學生朗讀,如果有必要,老師可范讀)
2、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你覺得這三節中哪些詞用的好?好在哪里?(先學生自己找,在書上勾畫、批注,然后小組討論,最后進行集體賞析)(啟發學生用換詞去詞的方法體會這個詞在這里的特殊含義或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賞析以下幾個詞:
①用“陳列”修飾“一些物品”,表明店鋪中物品相當多,擺布很得當;
②用“世上沒有”修飾“珍奇”突出了珍貴奇異物品世上絕無。
③這里詩人連用幾個“定然”,似表達一種絕對肯定的語氣,而其實是他在不斷地想要說服自己天上的街市是存在的,他希望是這樣的,但殘酷的現實又使他難以相信,于是他只能靠喋喋不休的反復強調來證明。而這證明恰恰暴露了詩人內心的不堅定。含蓄地表達出一種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不滿情緒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淺淺的”“不甚”“來往”“閑游”“提著燈籠在走” 表現出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溫馨。)
(2)再有感情把這三節朗讀一遍
(3)試著背誦這三節。
賞析第一節
1、作者是怎樣想到天上的街市的?(學生回答)
2、賞析“明、閃、現、點”的準確和美感
3、朗讀這一節,指導學生讀出看到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時的喜悅心情。
4、背誦這一節。
分析寫法
1、聯想 詩人由無數的街燈到無數的明星,明星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這一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似事物的過程,叫做聯想。
2、詩人又由明星想到美麗的天上的街市,天上的街市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這一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不存在的新形象的過程,叫做想象。 四、拓展延伸 艾青曾經說過,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象。下面我們來做一個聯想和想象訓練: (課后第二題:仿照示例,發揮你的想象和聯想,續寫下邊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1. 牽牛花開放了,„„
2. 籠中的小鸚鵡,„„
3. 月光照在地上,„„
4. 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4
《天上的街市》說課稿
作者:廈門市同安第二中學 蔡佳境
一、 說教材———教材分析
整體把握 《天上的街市》是詩人郭沫若1921年創作的一首現代格律詩。詩人由現實中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街燈,進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麗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過著幸福生活的牛郎織女。通過對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了詩人舊時代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因此,這首詩使那個時代的讀者很自然的通過對比認識現實的黑暗,激起對理想的向往并為之而奮斗。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仍然有新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語文常識 1、 了解作者作品:郭沫若、詩集《女神》、話劇《屈原》2、 了解現代詩、新格律詩、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體裁有關知識。
基礎知識 1、注意下邊字詞的讀音和寫法——隔、甚、縹緲、陳列、定然、珍奇、寬廣、閑游。2、初步培養煉字、煉句、精心構思與藝術概括能力。
文學積累 誦讀涵詠,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積極動腦思考,踴躍舉手發言的良好學習習慣。2、 培養學生想象、聯想、創新能力。3、 學習朗讀,初步培養詩歌朗讀欣賞能力。
心理目標 1、 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克服膽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2、 及時肯定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成就感、認同感。3、 帶領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操。
德育目標 情感滲透:領會本詩在優美的意境中蘊涵的深刻道理,明確今日幸福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人人都應自覺愛護我們生活的家園,保護環境、美化生活,建設祖國。
教學重點 1、 聯想與想象、創新能力的指導訓練。2、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歌創造的美好意境。3、 理解詩中作者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培養聯想和想象、創新的能力,體會這首詩聯想與想象的表達作用。因為詩是一種特別富有想象與聯想的藝術,“精鶩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于須臾,攬四海于一瞬”,沒有想象與聯想,就沒有詩歌;沒有創新,就沒有詩的生命力。
二、 說教法——教學方法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使學生主體真正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本課可以嘗試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以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說 明
計算機 多媒體 輔助教 學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于優化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馬克思曾指出:“勞動者利用物的機械的、物理的和化學的屬性,以便把這些物當作發揮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這樣,自然物本身就成為他的活的器官。”魯迅也曾經預言:“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的。”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有歌有舞有詩有畫,輕松活潑的學習詩歌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項基本要求。新大綱規定: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多媒體計算機的運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實現這個重要目標。
誦讀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詩歌的教學尤其注重朗讀。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了解學生實際朗讀水平,有效地指導朗讀,在停頓、輕重、長短、升降、節奏、韻律、情緒等的處理上著重指導強調。朗讀可由教師表情范讀、學生集體朗讀、個別朗讀、小組朗讀、分男女朗讀等,形式靈活多樣。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體會詩中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美的意境,凝練的語言,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從而理解詩的內在思想意義。本文為現代詩,語言樸素易懂,更適合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掌握。
啟發式教學法 由于本詩為新詩,語言通俗易懂,初中生在已有的語文知識基礎上要讀懂本詩并不難,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重點突破本課教學重點——聯想和想象、創新思維能力的指導與培養。為此,教師可采取“設計問題——啟發想象與聯想——討論、回答”的教學環節,以啟發法、引導法貫穿全課。特別是在啟發、聯想的方法指導上,在學生學法指導上更應以啟發為主。教師應真正落實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發揮出來。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實用主義教學過程(www.letgol.com)理論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啟發地位,才能真正達到教學效率的最優化。
讀寫結合法 列寧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辨證途徑。”因此,感知、理解、實踐是人類認識活動的規律,也是語文教學過程(www.letgol.com)中學生認識活動的規律。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培養、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過這一方法,以課堂口頭作文訓練或課外練筆的形式,實現教學目標。本課練習的設計要求學生大膽展開想象聯想的翅膀,勇于創新,把詩歌改寫成記敘文,盡量發揮自己的創意,寫出不避荒誕離奇的想象文章來。
多種方法的綜合,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鍛煉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躍了課堂氣氛,優化了課堂教學。
三、 說學法——學法指導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學 法 說 明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注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對這樣通俗易懂的現代格律詩,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詩歌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黎世法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誦讀品味法 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涵詠朗讀品味,讀出詩歌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聯想、想象、體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嘗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悅。我國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學理論以及徐錦熙的三段教程論都特別重視學生的發展性創造實踐,日本東京文理大學的垣內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論也極力推崇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足見,創造性學習法是有其較強科學性的。
四、說程序——教學過程(www.letgol.com)(本課可安排1課時)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導 入 觀看vcd歌曲《小星星》,師生齊歌唱。 通過看、聽、師生共同歌唱,放松學生緊張心理,激發學生興趣,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引入新課 教師介紹作者郭沫若,明確本詩為新詩,現代格律詩,介紹本詩創作背景。 讓學生了解有關文學常識,明確本文文體特點,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初讀課文(粗讀) 1、 閉上眼睛,聽錄音,在頭腦中展開聯想想象。2、 根據學生實際,初步指導朗讀,適當正音正字。 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引入學習重點——指導聯想、想象作準備。
重點難點突破 1、 教師啟發聯想、想象,指導訓練方法。明確: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如由明亮的街燈聯想到無數的明星。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如天上街市的美麗屬于想象,由街市再想到人,想象牛郎織女怎樣過著自由幸福的生活,更是進一步的想象。2、學生思考,完成聯想、想象創新思維訓練題目。聯想:①木質——皮球②天空——茶③月亮——鋼筆想象:①剛開的牽牛花像—②籠中的小鸚鵡像—③月光照在地上像— 教師主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及時鼓勵、肯定學生,以實現本課教學的各項目標。
再讀課文(精讀) 1、 指導精讀,揣摩字句:“閃著”、“點著”、“來往”、“閑游”等。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爭取熟讀成誦。3、 討論:①詩中哪些句子是寫實的?它們起什么作用? ②詩中哪些句子是寫想象的?它們起了什么作用? ③詩中的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命運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1、 初步欣賞感受詩歌煉字煉句的藝術。2、以讀促學,增進對詩歌內容的理解。3、 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
知識遷移能力強化 1、 改寫課文,把本詩改寫成記敘文(可作口頭作文或課外練筆)。2、 嘗試自己創作新詩(現代詩)。 進一步培養學生想象、聯想、創新能力,激發學生愛好文學的興趣。
總結課文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教學內容,由學生總結歸納,教師適當補充強調。 讓學生再次明確本課重點、難點,學有所得。
布置作業 1、 整理筆記2、 背誦全詩。3、 課外練筆(見上)。 強化重點,溫故知新。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5
湖北省秭歸縣茅坪初中 吳云
教學角度:
1、以語用行為之一的“讀”為聚會的主要行為,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形成對如何學習詩歌的個性認知。
2、借讀之機用圈點勾劃做旁批,通過有針對性的“讀”以獲取有用的信息。
3、培養學生想象與聯想的能力,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形成對人生理想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
一、檢查預習情況
1、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詞
2、請學生朗讀此詩,并做點評。
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讀詩?(讀出停頓、重音、感情等)
二、聽錄音范讀
1、放第一遍錄音,請學生用“/”標出停頓之處。
2、放第二遍錄音,請學生用“.”標出應重讀之處。
3、生生聽讀,查找自己所標與同伴之異同,并就不同之處相互討論,形成一致意見。
4、聽學生范讀,全班核對所標停頓、重音;師生就不同之處進行研討,達成一致。全班齊讀此詩。
三、析內容,品詩美
1、學生默讀全詩,找出詩中所寫景物,并用“△”標出。
2、師生就景物進行逐節分析,析詩所用想象與聯想之寫法和詩各節之間的內在聯系。
3、就詩中所引民間傳說進行研討
①說牛郎織女故事之原型(點學生講此故事)
②問題:在詩中,作者將故事做了哪些改變?(小組討論)
③問題:師生就改變內容進行對比分析,探討作者做此改變之動機是什么。
④問題:所改故事之結局一定會實現嗎?作者在詩中用哪些詞向大家表明?
⑤問題:作者借詩抒了什么樣的情懷?我們在讀詩時,應如何讀出這種情懷?
⑥學生自由讀,要求讀出詩情。
⑦教師配樂范讀(所選音樂為《梁祝》)。然后學生再讀,直至能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
用自己的話,將本詩改寫成一篇散文。
注:此教學方案為我在為全縣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七年級語文新教材培訓的教師所上示范課(2004年8月5日)所采用的方案,方案之設計較為具體地體現了語文交際圈教學理論關于如何在課堂展開聚會的理念,圍繞以問題為話題如何進行師生課堂聚會,本設計提供了一個較為可行的范例。從聚會效果來看,學生與教師同為語文交際者之平等對話特色顯現較為明顯,互動效果好。
作者郵箱: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6
教學目標
一、領悟詩情,理解詩意。
二、學習理解聯想和想像在詩中的作用。
三、學習理解詩歌的節奏和押韻常識。
四、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激發學生詩情,鼓勵學生寫詩。
課時安排
共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講《天上的街市》,第二課時講《靜夜》,第三課時講相關的詩歌常識和作業評講。
第一課時
天上的街市
教學要點
一、閱讀并整體把握理解詩歌。
二、進一步討論理解詩情、詩意,討論中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三、學習理解聯想和想像及其在詩中的作用。
四、學習理解重點詞語在詩中的表達作用。
五、激發學生詩情,鼓勵學生寫詩。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從剛學過古典詩詞入手,導入新的現代詩歌單元。然后開門見山,直接引入課題。板書“天上的街市”。
問:天上有街市嗎?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作者在詩中寫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聽課文朗讀錄音,然后再讓學生齊讀一遍。如有讀錯的,及時進行糾正。
三、整體把握,提問討論。
1、作者寫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兒?
(讓學生發言討論,初步理解詩中描寫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間傳說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與詩中一樣嗎?
(讓學生發言談牛郎織女的故事的主要情節,突出悲劇的結局。)
3、作者為什么把天上寫得這么美?為什么要把民間的悲劇故事改成詩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為什么要寫“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導學生追問詩人的內心世界,引出對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即理解詩歌一定要了解詩人的思想和.寫作的背景。)
四、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樂山人。著名詩人、作家、學者。(讓學生看注釋,掌握要點。)他的詩歌的代表作是詩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詩集,寫于1919年至1920年,詩集中充滿了“五四”時期的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時代精神,充滿了愛國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激情。
《星空》寫于1921年至1922年,當時是五四運動后,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的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但五四時期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的失望和悲愁情緒,但也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課兩首詩都是選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寫于1921年10月24日,當時中國雖然已經受過“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戰斗洗禮,但仍處于軍閥混戰、列強掠奪、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郭沫若在其著名詩篇《鳳凰涅槃》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展示已準備好的字幅)
鳳凰鳥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燒死,臨死之前,鳳凰鳥唱著歌,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鐵! 你膿血污穢著的屠場呀!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7
目標要求:
1、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
教學重點:
1、聯想和想象的作用,聯想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教學方法:
以誦讀法為主。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調動聯想和想像,不斷加深對詩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激發學習興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詩人凝望著星斗滿天的夜空,有感于宮女的幽怨,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現代詩人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創作出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讀,初步感知詩歌。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感知詩歌內容。
2、指導朗讀的節奏和重音,師生齊讀。
三、誦讀,理解詩歌大意。
1、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第一、二節。
⑴“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表明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⑵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節詩中的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
⑶詩人又是怎樣寫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節詩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⑷詩人描繪想象之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緒?
——天上的生活繁華富庶,美好幸福,令人無比向往。
2、學生自由討論詩歌第三、四節。
⑴這兩節詩又寫了什么內容?
——運用想像,描寫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請用優美的散文語言描繪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們獲得了自由,能夠騎著牛兒,淌過不甚寬廣的天河,時時來往,天天相見。白天,他們男耕女織,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夜幕降臨,他們手提燈籠,閑游天街賞景購物,生活過得美滿幸福。
3、誦讀全詩,再現詩人聯想、想象的過程。
四、品讀,理解作者感情。
1、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何不同?
——在詩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為阻隔牛郎織女的障礙,他們自由來往,無拘無束,過著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
2、本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穿插介紹寫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全國展開,許多志士仁人為此熱血沸騰,以為黑暗的中國從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運動的高潮一過,中國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時,詩人郭沫若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現狀,他一度的興奮激動變為了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執著地尋求光明與理想。凝望星空,他寫下了這首詩。
——表現了詩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讀,背誦全篇詩歌。
1、師生配樂朗讀全詩,再現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生結合音樂背誦全篇詩歌。
六、課堂小結。
詩人巧妙運用聯想和想象,從地上聯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業 。
1、聯想想像訓練。
⑴深秋時節,落葉飄零。看到紛紛墜下的落葉,你會聯想到什么?走在鋪滿落葉的鄉間小路上,你又會想些什么?
⑵一根小小的蠟燭,卻能劃破無邊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蠟燭,我就會聯想到 ,想到他(們) 。
2、推薦朗讀郭沫若的詩歌。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聯想 街燈(明)→(閃)明星
光明
明星(現)→(點)街燈
自由
想象 街市(美麗)→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淺淺)→牛郎織女(來往)
美好
流星(燈籠)→牛郎織女(閑游)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8
劃開暗夜的理想之光(楊宗國)
20年代初期,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他們豢養的各派軍閥窒息著。詩人在苦悶中彷徨。他不滿現實,熱烈地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浪漫氣息濃郁的《天上的街市》。</PGN0262A.TXT/PGN>
天上是引人欣羨的。詩人用“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暗示了那里的美好、富足。淡淡的點染,已經使詩人為之不平的人世黯然失色。讀者諳熟的人間街市,處處都烙下統治者丑惡的印記。一面是荒淫,一面是赤貧;既有寄生的傲慢闊佬和妖艷女人,趾高氣揚的外國巡捕,又有躑躅的乞丐和拉客的娼妓……人間街市是剝削階級罪惡的溫床,穢行的櫥窗。詩人理想中的天上街市,如炫目的光束,劃開了現實的濃重夜色。
更令人神往的,是太空中牛郎織女幸福美滿的生活。3、4詩節,引讀者去想像兩幅使人心醉的圖畫。一幅是牛郎織女騎著牛兒蹚過淺淺天河自由來往的“騎牛圖”;一幅是他們提著燈籠在天街的“閑游圖”。前一幅圖畫或者有天河濺起的清冽水花,但整個氛圍靜謐安寧;后一幅圖畫則多少有些熙熙攘攘了。兩幅圖畫,都傳出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情調,透露了詩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對神話人物的選擇。牛郎是神話傳說中惟一的勞動人民變作的神,詩人把他置于理想生活的中心地位,體現了關心勞動人民命運的進步思想。二是對神話的改造。傳說中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并不美妙,天界統治者王母娘娘用玉簪劃下的銀河將他倆分隔開,每年只有一次在七夕的鵲橋上相會。詩人按照理想的邏輯,把不可逾越的天河變為“淺淺的”“不甚寬廣”,把造成不幸的障礙化作美好生活的陪襯,為古老神話賦予新意,給詩中幻境著上一層更加迷人的色彩。
“詩人轉動著眼睛,眼睛里帶著精妙的瘋狂,從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他的想像為從來沒人知道的東西構成形體,他筆下又描出它們的狀貌,使虛無杳渺的東西有了確切的寄寓和名目。”(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第五幕一場)在我國傳統詩歌中,想像豐富、精騖八極、心游萬仞之作并不鮮見;借幻想的光明以指斥現實的黑暗已成一切積極浪漫主義詩</PGN0262B.TXT/PGN>人的共同筆法。但是,那些作品和本詩有著質的不同。屈原的《離騷》,糅合了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種種自然現象,境界飄渺迷離,場面宏偉壯麗,達于想像的極境,有力地表現了詩人堅持理想和斗爭不懈的峻潔人格。但詩人不啻神游中每感失望,篇末望見故鄉、回到現實時更抒發了令他哽咽的悲憤:“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李白夢游天姥山,以仙人出游景象為高潮,傾注暢朗飽滿的詩情于斑斕壯麗的詩境。但瞬息之間,即被無情的現實掃蕩一空:“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無可奈何地慨然長嘆。蘇軾神往“天上宮闕”“瓊樓玉宇”,“欲乘風歸去”,又憂慮“高處不勝寒”,只好在地上“起舞弄清影”,以求“何似在人間”的自慰。凡此種種都程度不同地給人以鼓舞或陶冶,但他們又都受時代限制,看不見實現各自理想的可能,因而給想像投下陰影。五四時代崛起的大詩人郭沫若,已經看見十月革命放射的人類希望之光,深信:“最終的勝利總在吾曹!至高的理想只在農勞!”(郭沫若《巨炮之教訓》)他筆下的幻景分明已帶有革命浪漫主義的全新色彩,真切、新美、了無陰翳,更能有力地鞭撻現實,引人向上。正如聞一多評價《女神》時所說:“若講新詩,郭沫若君的詩才配稱新呢,不獨藝術上他的作品與舊詩詞相去最遠,最要緊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時代的精神——20世紀時代的精神。”(聞一多《女神之時代精神》)</PGN0263A.TXT/PGN>
本詩的巨大藝術魅力,除上述立新意、辟新境外,還在于結構精巧渾成、匠心卓異。街燈與星星都遠遠地在夜色中放明,視覺感受極相近似,詩人由此落筆,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進而放縱想像于星空,十分自然;第2節用輕巧的筆觸略加點染,幻想出天上世界美妙而朦朧的背景;第3節推出人物,想像更為具體、真切;第4節寫到流星,這一飛馳蒼穹的光點,使全詩境界頓顯活躍。詩人像是采用了我國繪畫中層層皴染的傳統技法,使畫面越來越清晰,幻景越來越動人。結尾一句“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給讀者一幅歷歷可見的牛郎織女游樂圖。詩收束了,但星際人物出游的景象還在繼續,顯得余韻悠然。
語言平易、親切。“好像”“我想”“你看”……如同對最親近的朋友娓娓而談,在不知不覺中牽動著讀者的視線和思緒,使之和詩人一起去仰首星空,觀賞奇景,馳騁想像。
至于章法的精美,詩句的勻稱,音律的和諧悠揚,讀來更不難體味。
(選自《中國現代詩歌名作賞析》,《名作欣賞》編輯部1985年6月)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9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單元共五課九篇文章:有童話《皇帝的新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話《女媧造人》;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寓言四則》。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像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過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聯想、想像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丑惡,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試圖加強朗讀指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通過探究調動學生想像思維。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詩歌欣賞詩歌的興趣。
2、知識能力目標
品位詩歌語言,理解詩中所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體會詩中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提高誦讀能力。
3、過程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內容;
調動已有知識和經驗,選取適當的角度,品位詩歌語言,感受詩人的情懷。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品位語言,感悟詩情;聯想和想象的訓練。
教學難點
結合詩歌的時代背景,領會詩人的創作意圖。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激發想象。
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啟發想象,導入新課
1、(出示星空畫面)
師: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你獨自站在窗前,抬頭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面對繁星點點,你會想到些什么呢?
(學生根據畫面自由想象,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
2、師:夜空是神秘的,是親切的,給人以無窮的遐想。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就對浩瀚飄渺的夜空情有獨鐘。他不僅用眼睛去眺望夜空,而且還用心靈去感受夜空,他以大膽的想象、奇特的構思,融天上地下為一體,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天上的街市》。詩中描畫了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了自己美好的理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品位探究,體會詩情
有人說,詩歌是文字跳動的音符,而欣賞詩歌就是將這一個個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華彩樂章。
(課件展示欣賞詩歌的四個步驟)
第一樂章:朗讀感知——感受詩歌音樂美
1、(課件展示配畫配樂的詩朗誦)
教師引導:要求學生邊聽邊看,體會本詩的感情基調。
提問:詩中表現的是怎樣一種情緒?
2、學生活動:帶著自己的理解,集體朗讀全詩。
第二樂章:研讀體會——感受詩歌語言美
1、教師引導:
a、幫學生確立研讀本詩的三個角度:精當的用詞、詩句的含義、聯想與想象的運用。
b、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了解討論情況并給予指導。
2、學生活動:
a、根據教師提供的三個角度,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讀品位詩歌的精妙之處,印象深刻的地方可做記號,寫體會。
b、小組內交流心得體會,包括疑難問題。
c、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研讀成果。
第三樂章:聯想想象——感受詩歌圖畫美
1、教師引導:(詩歌畫面回放)
美麗的語言,會把人帶進美妙的意境,讓我們再回顧一下詩中的畫面,靜思片刻,用最細膩的筆觸描繪你心中的“天上的街市”。(可依詩歌想象,也可自由想象)
2、學生活動:
根據詩情畫意,聯想與想象自己心中的“天上的街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可寫,可畫,可唱,可演,并向全班同學展示。
第四樂章:吟誦品位——表現詩歌內涵美
1、教師引導:經歷了詩歌欣賞的三個階段,相信大家對這首詩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對其中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你能飽含深情的朗誦這首詩嗎?
2、學生活動:配樂朗誦,自由結組,明細分工,共同完成整首詩的朗誦。
3、集體吟誦,與前面的集體朗誦做比較。
(三)延伸拓展
用同樣的方法自學郭沫若的另外一首詩《靜夜》,下節課交流自學成果。
(四)結束語
(五)作業
朗誦并背誦《天上的街市》。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10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
2、理解詩中表現的思想感情。
3、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聯想和想象的作用,聯想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三、課時: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聽過牛郎織女的傳說嗎?那位同學來給大家講講。(請學生講牛郎織女的傳說。)在傳說中牛郎織女生活得很凄慘,很不幸。但是,在我國有一位詩人,它通過自己的想象創作了一首詩歌,在他筆下,牛郎織女過著另一種生活。這位詩人就是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而他創作的這首詩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天上的街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一起來品味詩中美妙的意境。
(二)朗讀詩歌,初步感知:
1、全班齊讀詩歌。
2、指導學生給詩歌第一小節劃分節奏和重音。
3、學生嘗試獨立劃分后三節的節奏和重音,課件展示正確劃法,學生對照改錯。
4、請學生嘗試有感情配樂朗讀詩歌,并請學生評價。
5、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讀詩歌。
(三)研讀賞析:
1、詩人有遠遠的街燈一次想到了什么?
2、天上的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從那些語句中能看出來?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4、詩歌表達了詩人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感情,但是詩人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感呢?(引入背景介紹)
1919年5月4日,發生“五四運動”。仁人志士熱血沸騰,認為黑暗的中國從此有了新希望,但“五四運動”高潮一過,中國又陷入黑暗中。此時,詩人郭沫若從日本回國,目睹現狀,他一度興奮激動變為苦悶感傷,但他并為失望,依然執著追求,他凝望星空,寫下了這首詩。
(四)問題探究:
1、在這首的第一小節,詩人為什么會由街燈想到明星?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
2、詩歌的后三小節運用了什么手法?前后兩種手法有何不同?
(五)拓展延伸:
仿照例子,發揮想象和聯想,續寫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這首詩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要以此加強朗讀指導。同時適當介紹聯想和想象,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象在詩歌藝術中的作用。在這節課開始的時候,我首先和學生回憶了蒲松林的《山市》,讓學生開始展開聯想,然后我便引出了這堂課要學的課文——《天上的街市》。接下來為學生配樂范讀詩歌,然后指導學生劃分詩歌節奏,找出重音。繼而讓學生齊讀然后學習小組比賽朗讀,然后自讀,我從旁指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合作讀、自由讀、錄音讀、配樂讀、評點讀等讓學生感悟,學生“美文美讀法”簡單賞析詩歌,讓學生根據詩歌內容談自己的見解。學生在這種自讀自悟中學會了如何讀詩,并讀出了詩中蘊含的情感。之后讓學生用之前學習的復述牛郎織女故事,旨在讓學生比較民間故事中悲劇結局和詩中的幸福結局,體會了作者的感情時穿插介紹了文章的背景,使學生對情感的體會更為深入。最后總結時回顧了“聯想”和“想像”的手法并進行了練習,充分培養了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作業則讓學生把練習仿寫句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創造性的理解。所以,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必然是廣泛而深刻的。
在這一節課教學設計上,我重視學生誦讀,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語感,通過朗讀加深體驗與領悟,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聯想、想像的訓練,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在課上,我鼓勵學生嘗試活學活用,用在《散步》學習的“美文美讀法”進行賞析:“我覺得美,美在 ”。語文學習小組中,A組B組C組的幾位同學同學分別能流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且都能在說的過程中,體會詩歌的句式美,情感美。
我還注意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但對話并不是讓學生自發的討論,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經驗、情感去鉆研詩歌,進行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老師參與其中,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做到感情融匯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時,教師的感情和思想也參與到學生的情感和思想之中,分享學生的收獲。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以后每一次教學都要注意在課前對學生有足夠了解,在設計時更多考慮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個最優的教案,在上課時自己要全身心投入,有情況要及時調整,力爭在課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11
目標要求:
1、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
教學重點:
1、聯想和想象的作用,聯想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教學方法:
以誦讀法為主。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調動聯想和想像,不斷加深對詩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詩人凝望著星斗滿天的夜空,有感于宮女的幽怨,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現代詩人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創作出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讀,初步感知詩歌。
1、 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感知詩歌內容。
2、指導朗讀的節奏和重音,師生齊讀。
三、誦讀,理解詩歌大意。
1、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第一、二節。
⑴“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表明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⑵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節詩中的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
⑶詩人又是怎樣寫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節詩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⑷詩人描繪想象之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緒? ——天上的生活繁華富庶,美好幸福,令人無比向往。
2、學生自由討論詩歌第三、四節。
⑴這兩節詩又寫了什么內容? ——運用想像,描寫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請用優美的散文語言描繪牛郎織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們獲得了自由,能夠騎著牛兒,淌過不甚寬廣的天河,時時來往,天天相見。白天,他們男耕女織,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夜幕降臨,他們手提燈籠,閑游天街賞景購物,生活過得美滿幸福。
3、誦讀全詩,再現詩人聯想、想象的過程。
四、品讀,理解作者感情。
1、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何不同? ——在詩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為阻隔牛郎織女的障礙,他們自由來往,無拘無束,過著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
2、本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穿插介紹寫作背景。 ——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全國展開,許多志士仁人為此熱血沸騰,以為黑暗的中國從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運動的一過,中國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時,詩人郭沫若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現狀,他一度的興奮激動變為了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執著地尋求光明與理想。凝望星空,他寫下了這首詩。 ——表現了詩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讀,背誦全篇詩歌。
1、師生配樂朗讀全詩,再現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生結合音樂背誦全篇詩歌。
六、課堂小結。
詩人巧妙運用聯想和想象,從地上聯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布置作業:
1、聯想想像訓練。
⑴深秋時節,落葉飄零。看到紛紛墜下的落葉,你會聯想到什么?走在鋪滿落葉的鄉間小路上,你又會想些什么?
⑵一根小小的蠟燭,卻能劃破無邊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蠟燭,我就會聯想到 , 想到他(們)。
2、推薦朗讀郭沫若的詩歌。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聯想
街燈(明)→(閃)明星 光明 明星(現)→(點)街燈 自由
想象
街市(美麗)→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淺淺)→牛郎織女(來往) 美好
流星(燈籠)→牛郎織女(閑游)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12
課前板書:奇思妙想
師:浩瀚的蒼穹曾經引起我們古老的祖先多少聯想,無窮的宇宙曾經帶給我們睿智的先人多少想像,今天就讓我們插上聯想和想像的翅膀,一起走進“奇思妙想”的世界。
師:首先請同學們回憶出記憶的長河里的與天空有關系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的名字來。
生:牛郎織女
生:后羿射日
生:夸父逐日
生:嫦娥奔月
師:奔月的嫦娥在天上幸福嗎?
生:不!
師:是啊,在嫦娥的世界里,天空是寂寞的,寒冷的,唐代詩人李商隱寫過這樣的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但是,在我國現代新詩的開創詩人郭沫若的詩篇《天上的街市》里,天上的景象卻不是這樣的,今天,我們將學習這首小詩。(板書課題)
師:誰給我們介紹一下郭沫若先生呢?
生:他是四川樂山人,是魯迅后的又一個文學巨匠。《星空》收集了他30多首詩,其中就有我們今天學的《天上的街市》
師:那么,同學們知道詩人郭沫若的代表作品,也是新詩發展史上的第一部詩集的名字嗎?
生:(齊答)《女神》!
師:很好,如果我們想知道大詩人的另一部新詩集《女神》是如何開了一代詩風的話。就請同學們課后找來看看。
現在,請同學們閉起雙眼,跟著老師一起登臨天上的街市。(教師范讀全詩)
師:詩歌是藝術,朗讀詩歌同樣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在朗讀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體會這首詩呈現出來的恬靜、明麗、清新的畫面,美好、恬靜、自在是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我們朗誦時應該注意節奏不宜太強,聲音不宜太響,速度不宜太快,可以輕松、柔和、舒緩一點。現在哪位同學能為我們試一試呢?
(請一名同學朗讀)
師:好極了。
現在,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再一次誦讀這首詩。(師生齊讀全詩)
師:這首詩中一定有很多的句子深深地打動了你的心,你能把它讀出來,并說說他是如何使你深受感動的嗎?
生:我喜歡“我想那縹渺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因為“縹渺”這個詞寫出了天空的特點,“定然”則讓我感覺到這是肯定的,不容懷疑的。
師:那么你能為我們解釋一下“縹渺”這個詞語的意思嗎?
生:“縹渺”就是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師:說得好極了。還有其他的喜歡內容嗎?
生:我喜歡“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寫出了燈光與星光輝映的美景。
生:我喜歡“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世上沒有的珍奇”給人以無邊的遐想。
生:我也喜歡“遠遠的”這一段,句式整齊,相互比喻。
生:我喜歡“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它們提著燈籠在走”,好像是在和我們對話,感覺特別親切。
生:我也喜歡這一句,因為在這里,詩人巧妙地把天上的流星比喻成是提著燈籠為牛郎織女引路的人。新穎而又奇特。
……………
師:這的確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小詩,它是如此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天上真的有街市嗎?當然沒有。這是詩人從現實街燈的人間世界,聯想到宇宙星空的天上街市。一切想象都要有生活做基礎或者做投影的,詩人想象中的世界,實際上是他“心造”的人間樂園。聯想與想像是詩歌不可或缺的雙翼,失去聯想與想像的詩歌是沒有生命的。同學們能把詩歌當中的聯想的詩句找出來嗎?(板書:聯想與想像)
生: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師:從這一段詩句中,我們能發現聯想有什么特點呢?
生:就是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
生:這兩個事物之間還要有聯系。
師:說得對極了。讓我們請女同學集體誦讀這一節詩,大家注意體會作者是從哪里出發進行想像聯想的?
生:詩人是抓住街燈聯想明星,又抓住明星聯想街燈,連用兩個“好像是”就把地上的街燈和天空的繁星連接起來了。
師:總結的很好。同學們,你們也能夠運用這樣的比喻造這樣的聯想的句子嗎?
生:能!
(學生各自準備,教師巡視)
師:準備好了嗎?
生:夜空中彎彎的月亮,好像一艘兩頭尖尖的小船;停泊在岸邊的小船,好像夜空中彎彎的月亮。
師:這是多么美麗的聯想啊!
生:花園里的花兒開了,好像是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教室里的孩子笑了,好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
師:啊,那就讓我們綻開五十張燦爛的笑臉,盛開五十朵鮮艷的花兒吧!
生:天上一閃一閃的星星,好像是地上孩子們眨動的眼睛;孩子們好奇的眼睛,好像是滿天閃爍的星星。
師:這是從朱自清先生的《春》那里化用來的句子呀,多美!
生:東方升起的那輪火紅的太陽,是正在升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正是照耀世界東方的旭日。
師:妙啊!
生:與我們朝夕相處的辛勤的老師,是一支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紅燭;在暗夜里給你光明、給你溫暖的紅燭,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
師:謝謝你的贊美,我還要繼續努力。
生:隔開祖國親人和臺灣同胞的海峽,就好像那條劃開有情人的銀河啊;隔開牛郎織女的迢迢銀河啊,就好像讓骨肉不能相聚的中國臺灣海峽。
師:是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四韻》給你的靈感嗎?
生:是的。
師:同學們,聯想讓我們品嘗到了在兩個相似的、或者有某種共同點的事物之間進行溝通的樂趣,那么豐富的想像則會讓我們展開飛翔的翅膀。
首先,請同學們先來看看詩人的想像吧!
“我想,那縹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我想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師生齊讀)
師:聰明的你們,能夠想像得出,牛郎織女還會做些什么呢?
生:我想牛郎織女還會帶著他們的孩子游戲,孩子們歡樂的笑聲,會蕩漾在銀河兩岸。
生:我想,我會到牛郎織女的家中做客,他們熱情招待我這來自牛郎的故鄉的朋友,請我吃天上的月餅,然后和我依依惜別。
生:我想,牛郎織女正在天街閑游的時候,忽然下起了小雨,他們會帶著他們的孩子在桂花樹下躲雨,嫦娥姐姐會用甜美的桂花來款待他們。
生:我想,牛郎也會思念地上的家鄉,那時候織女就會與牛郎攜手回到人間。看見人們的幸福生活,他們又會流連忘返。
………………
師:是啊,在詩人的美好想像中,牛郎織女過著美滿幸福的,自由自在的天堂生活,同學們應該注意到了,詩人這里對天上生活的描繪與這個民間故事是有所不同的。詩人為什么會作這樣的想像呢?
生:因為那時候的詩人希望大家都能夠過上這樣的幸福生活。
師:這樣的幸福生活在詩人所處的那個時代,只是一個期待實現的夢想,這個夢想描繪了詩人理想中美好幸福的生活,表現了詩人向往光明,追求自由幸福的熱情。(小結)詩人的意圖是明顯的:天上的街市比人間美好,這也從側面流露出他對人間現實的不滿。我們現在可以看出:他以天上的美好光明,反襯人間的丑惡黑暗;他以天上的恬靜富饒,反襯出人間的污濁貧窮;他以天上的自由幸福,反襯出人間的冷酷痛苦。而現在,我們的生活與詩人當年的想像一樣。那就讓我們在音樂的陪伴下,再一次重溫詩人的這份夢想,再一次品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師生齊讀全詩)
長春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天上的街市》 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重點:1、理解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學習本文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
3、體會本文語言的樸素、節奏的和諧。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知道古代牛郎織女的故事嗎?(指名學生概述這故事)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很好,深深相愛著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劃出的天河相隔著,只有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才能鵲橋相會一次。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學們一定希望牛郎織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騎著牛兒來往吧!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憑借自己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把這種美好愿望寫進了自己美麗而迷人的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 作者簡介
見課下注釋①
三、 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統治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四、 熟悉詩歌,指導朗讀。(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運用電腦課件或透影片,把天上街市的美麗境境界再現出來,力求把學生導入神話般的迷人的境界中去,共同朗讀,共同欣賞。)
1、 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明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
2、 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
明確: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3、 放錄音。聽完錄音后,再請學生根據錄音的印象試讀。老師再明確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劃分。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象/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象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五、 分析、解讀全詩。
(一)、先出示聯想、想象的定義。(透影)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兩事物之間或具有因果關系或具有相似關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二)、講解第一節詩。
(1)、詩人遠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詩人仰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明確:詩人遠望街燈若隱若現,和天上閃閃爍爍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產生聯想。
接著詩人又仰望蒼穹,看到那閃爍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聯想起遠處若隱若現的街燈。
(2)、這節詩中有兩處運用了聯想,找同學來說說。
明確:街燈聯想到明星。
明星聯想到街燈。
(3)、在第一節詩中運用了哪些動詞?這些動詞用得如何?請仔細揣摩。
明確:寫街燈用了“明”和“點”;寫明星用了“閃”和“現”。因為街燈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點”;而星星本來就存在,只是隨著天色的昏暗而逐漸看清,所以用“現”。街燈亮后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卻是不停地閃爍,所以用“閃”。
(三)、講解二、三、四節詩。
(1)、一個“想”字總領第二、三、四節詩,詩人想到了什么?
明確:(美麗的)街市 (珍奇的)物品 (淺淺的)天河
牛郎織女(騎著牛兒來往、閑游)
(2)、請同學分辨這是聯想還是想象。
明確:課文第二、三、四節詩運用了想象。
(3)、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織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緒?(請結合時代背景理解)
明確: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 全詩齊讀這首詩。、
七、 試著背誦這首詩。
八、 布置作業。完成課后練習四:背誦并用毛筆正楷字抄寫。
九、 板書設計:
《天上的街市》
聯想:街燈 明——閃 明星
明星 現——點 街燈
想象:街市(美麗的) 物品(珍奇的) 天河(淺淺的)
牛郎織女 來往 閑游
表達了詩人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