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精選16篇)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1
一、教材解讀:
本文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二、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4、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5、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6、理解文中的古訓、俗語,積累關于禮貌的名言警句,嘗試自己寫名言。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30、談禮貌
2、學習“貌”,指名組詞
3、指名說說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提醒學生注意:“嫌、盾、訓、遜”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闭n文中讀“jiao”
2、說說下列詞語意思
古訓 矛盾 咳嗽 粗暴 糾紛
安慰 情操 修養 文雅
3、指名分段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
2、學生交流
3、齊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指導
2、學生用鋼筆描紅生字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1)由讀第1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些什么?
。2)學生交流,師板書: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點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禮,粗暴,出言不遜”
。4)師小結:從對古訓的解釋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禮,就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言語。(板書:態度、言語、彬彬有禮)
。5)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訓,目的是要引出一個什么話題,找找課文中哪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板書:使用禮貌語言,優良傳統)
(6)想想這一自然段該用什么語氣讀?(莊重的語氣)
(7)齊讀第1自然段
2、學習第2—4自然段
師:同學們,從學習第1自然段中知道禮貌待人包括了態度有禮貌和說話有禮貌兩個方面,現在看第2—4自然段寫的三個例子中,哪些語句是寫人的態度,哪些語句是寫人的語言的。
(1)學生自讀,圍繞要求同桌討論。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個例子:(牛皋問路岳飛問路)
根據生交流,師板書:馬上施禮“呔,爺問你”
下馬施禮“請問”
B、師:作者用哪句話來概括了這兩種情況的?請大聲齊讀:出示句子:“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板書:人心暖討人嫌)
C、小結并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牛皋表現,用否定語氣;岳飛表現,用贊美的語氣)
D、齊讀第2自然段
繼續交流(第2個例子)
A、師根據學生交流,后板書:連忙抬起腳“對不起”
微笑著說“沒關系”
B、齊讀最后一句板書:避免糾紛 架起橋梁
C、指導朗讀:(讀出平和、高興的語氣)
D、齊讀第3自然段
交流第3個例子。A、學生交流,師板書:文雅和氣寬容 安慰,不能怪你溝通心靈反映情操和修養B、指導朗讀C、齊讀第4自然段
3)練習(出示填空題)
4)可見要寫禮貌待人,就要把具體的態度和語言結合起來寫,這樣才能寫得生動感人。
。5)小結:課文2—4自然段分別舉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偉人的三個事例來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這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3、學習第五自然段(1)指名讀,想想每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2)理解“交往”(3)齊讀第2句話(理解“恰當地”、“和諧”)
。4)這一自然段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5)指導朗讀
(6)齊讀第5自然段(7)小結,板書:關系更和諧,生活更美好
【板書
20、談禮貌
神態
故事 動作
語言
說理 貼切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3、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中三個生動的事例,從中明白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教學難點:
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1、說禮貌用語。
2、說說課文主要內容,板書(論點: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傳統)
。ǘ⿲W習三個事例
1、默讀2—4自然段
。1)思考:這三個故事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能簡單說說故事的情景嗎?
(2)同桌相互交流,反饋。
(3)根據回答,學習不同的故事。
2、學習第一個故事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牛皋不懂禮貌、岳飛很懂禮貌?
。2)課件出示句子:(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品詞“吼,呔,老頭兒,爺”,突出牛皋的態度粗暴,出言不遜,用無禮的語氣感情朗讀句子。
(3)引出句子(他先離鐙下馬,然后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品詞“下馬,施禮,請問”,突出岳飛的彬彬有禮,用和氣的語氣感情朗讀句子。(滲透通過品詞析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學習方法)
。4)老人家對待不同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學生快速瀏覽第2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用不同的語氣朗讀兩個帶著不同情感的句子。(總體指導一些朗讀技巧:隨著內容的變化而改變朗讀語氣,讀出你的理解與感悟)
。5)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什么道理?結合回答,出示句子(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指導學生理解俗語的含義,進行禮貌教育(當自己有求于人時講禮貌容易獲得幫助,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個懂禮貌的孩子)。
。6)寫法指導:在這個故事中通過什么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神態、動作、語言)
。7)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3、學習第二個故事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劃出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
。2)指名說,出示句子(女青年回過頭來看了看,小朋友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臟了!保⿵倪@你覺得小女孩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詞看出?品詞“對不起,您”。讀出她的彬彬有禮。
(3)出示(女青年微笑著說:“沒關系!保拔⑿χ,“沒關系”證明女青年是個什么樣的人?這里是通過什么來描寫人物的?(神態、語言),讀出她的寬容。
。4)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什么教育?引出(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進行思想教育。
。5)從今往后,如果你在無意中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時,你會怎么做?同桌交流。
。6)齊讀第三自然段。
4、學習第三個故事
。1)默讀第四自然段,思考:周總理是個什么樣的人?
。2)指名回答,提問:你從哪里看出?
(3)出示句子(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自己讀一讀,你從哪個詞看出周總理很懂禮貌?(三個“您”)
。4)比較句子:小朋友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臟了!
周總理安慰他說:“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兩句中的您都表示對他人的尊稱,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有區別嗎?)
(5)讀出周總理的尊重長者,平易近人。
(6)從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課件: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理解“文雅,和氣”結合學生在生活中的表現加以理解與教育。板書刮臉(偉人)寬容 提高修養
。7)結合學生的回答問:以后當別人無意中傷害你時,你會怎么做?
5、表演課本劇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幾個懂禮貌的人物,知道了禮貌待人有很多好處,你們覺得這三個故事有趣嗎?想演一演課本劇嗎?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表演前說清規則,提醒:要注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看哪一組同學演得?
。2)小組練習后,音樂伴奏,學生表演三組,評出冠軍組,給予獎勵。
(三)寫法指導
1、同學們演得真棒!再默讀一遍2—4自然段,想想:這三個自然段在寫作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1)指名回答,教師點撥,啟發學生可以用這種方法寫自己的文章。
。2)如果調換一下故事與說理的位置(舉例),你們說好不好?為什么?
。3)教師小結:可見,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要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合適的事例,再根據這個事例進行恰當的說理,才能使人信服。否則,將會語無倫次,表達不清。
2、孩子們,既然禮貌待人的好處那么多,那么重要,從今以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1)同桌交流,回答。板書(結論:學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
。2)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學生齊讀。
(3)本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首尾呼應)介紹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式,指導他們在寫說理性文章時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及“總—分—總”的寫法。
(四)拓展教學
拓展延伸:世界上禮貌待人的例子太多了,除了書上的這三個事例,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你能向同學說一說嗎?
。1)學習小組交流,建議采用2—4自然段的寫法簡單說說。
(2)反饋交流結果,學生互評,教師點撥。
。3)把你剛才所舉的例子按先舉事例后說理的寫作方法寫下來。(課后完成)
(五)交流收獲
1、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禮貌待人,(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 )。
。2)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 ),減少( )矛盾。
。3)學會禮貌待人,( )使用( ),就能使( ),( )更加美好。
(4)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 ),而且反映出( )
(5)從上面這些句子中,你讀懂了什么?
。┱n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學習《談禮貌》這一課,希望大家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是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希望那些曾經不懂禮貌的同學知錯就改,以后做個彬彬有禮,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希望每個同學在生活中多用禮貌用語,時時刻刻做到以禮待人。從而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快樂起來!你們能做到老師提出的三個希望嗎?
。ㄆ撸┎贾米鳂I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第三題,寫下剛才你說的禮貌待人的事例。
3、完成《同步練習與測評》。
板書設計:
19 談禮貌
話題: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傳統
。1)問路(古人) 和氣 得到幫助
例證
。2)踩裙(今人) 道歉 減少矛盾
。3)刮臉(偉人) 寬容 提高修養
結論:學會禮貌待人,恰當使用禮貌語言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3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二、教具準備:
投影、錄音
三、教學過程:
。ㄒ唬⿲虢翌}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一個人是否講禮貌,往往能反映出這個人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禮貌的課文。
2、板書課題:談禮貌 齊讀。 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什么地方要講禮貌?禮貌對我們來說有何意義?……)
。ǘ┏踝x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 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讀讀生字表上的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它讀流利。
2、檢查:
(1)讀新詞語: 禮貌 矛盾 咳嗽 思想 情操 粗暴 糾紛 安慰 文化 修養
。2)朗讀下列古訓或俗話: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3)挑選自己認為讀得的段落,當眾讀一讀,師生評點,隨機糾正讀錯的字音,指導讀通句子,讀好人物對話。
。ㄈ┲笇鴮懮
1、學生自讀生字,說說哪些字不易寫好,哪些地方書寫時應注意。
2、范寫下列生字,邊寫邊講述注意點: 貌、嫌、咳、嗽、鬼
。ㄋ模┚x感悟,遷移運用
精讀第一自然段。
1、自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道理?
2、自讀,交流。(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 板書: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齊讀。
3、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語句來說一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4、誰能用課文中的有關詞語,分別說說“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把這個道理記在腦子里。
精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課文用三個小故事來進一步說明講禮貌的好處。請同學們先把寫故事的語句用括號圈出來,再自由選擇一個故事讀一讀,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讀好。誰能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就說明他已經讀懂了。 練讀,交流讀,評點 板書:故事說理
2、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第一個故事后面的一句話。 出示: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聯系故事內容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討論、交流、評點) 完成如下板書:神態、動作、語言
3、如果我們把這三段話交換一下位置再讀一讀,你有什么想說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寫故事的語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說理的句子。 再讀第二、三個故事后面的話,再結合故事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討論、交流、適時評點) 板書:貼切 小結:可見,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要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合適的事例,再根據這個事例進行恰當的說理,才能使人信服。 4、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讀一讀,學生討論、交流。
(五)完成課后練習
1、指名讀題。
2、明確要求:根據剛才我們學到的方法,怎樣才能把事例說好?
。1)先定內容,內容要與講禮貌有關。
。2)說的時候要緊緊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 說好處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緊密結合事例的內容來談。)
3、練習說話。(準備、交流、評點)
4、齊讀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教學結束:
布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中練習。
2、抄寫課后習題3的詞語。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4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能禮待人,使用禮貌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讓學生懂得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主要板書計劃:
不失色 態度彬彬有禮 關
禮 古訓 君子 不失口 說話使用禮貌語言 系
馬上吼道“呔,爺問你”討人嫌 更
貌 ① 和
下馬施禮 “請問” 人心暖 諧
待 連忙抬腳 “對不起”
② 生
人 優良傳統 微笑著說“沒關系” 活
文雅和氣 寬容 更
③ 安慰 “不能怪你” 美
溝通心靈 反映情操和修養 好
作業 設計、安排:
課內:1、組詞
2、補完詞語
3、造句
課外: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段落。
一、揭示課題
1、板書:30、談禮貌
2、學習“貌”,指名組詞
3、指名說說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提醒學生注意:“嫌、盾、訓、遜”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校”課文中讀“jiao”
2、說說下列詞語意思
古訓矛盾咳嗽粗暴糾紛
安慰情操修養文雅
3、指名分段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
2、學生交流
3、齊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指導
2、學生用鋼筆描紅生字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語言材料,懂得禮貌待人的好處。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1)由讀第1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些什么?
。2)學生交流,師板書: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點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禮,粗暴,出言不遜”
。4)師小結:從對古訓的解釋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禮,就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言語。(板書:態度、言語、彬彬有禮)
。5)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訓,目的是要引出一個什么話題,找找課文中哪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板書:使用禮貌語言,優良傳統)
(6)想想這一自然段該用什么語氣讀?(莊重的語氣)
。7)齊讀第1自然段
2、學習第2—4自然段
師:同學們,從學習第1自然段中知道禮貌待人包括了態度有禮貌和說話有禮貌兩個方面,現在看第2—4自然段寫的三個例子中,哪些語句是寫人的態度,哪些語句是寫人的語言的。
(1)學生自讀,圍繞要求同桌討論。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個例子:(牛皋問路岳飛問路)
根據生交流,師板書:馬上施禮“呔,爺問你”
下馬施禮“請問”
B、師:作者用哪句話來概括了這兩種情況的?請大聲齊讀:出示句子:“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板書:人心暖討人嫌)
C、小結并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牛皋表現,用否定語氣;岳飛表現,用贊美的語氣)
D、齊讀第2自然段
繼續交流(第2個例子)
A、師根據學生交流,后板書:連忙抬起腳“對不起”
微笑著說“沒關系”
B、齊讀最后一句板書:避免糾紛
架起橋梁
C、指導朗讀:(讀出平和、高興的語氣)
D、齊讀第3自然段
交流第3個例子。
A、學生交流,師板書:文雅和氣寬容
安慰,不能怪你
溝通心靈反映情操和修養
B、指導朗讀
C、齊讀第4自然段
。3)練習(出示填空題)
牛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飛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青年___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__________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見要寫禮貌待人,就要把具體的態度和語言結合起來寫,這樣才能寫得生動感人。
。5)小結:課文2—4自然段分別舉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偉人的三個事例來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這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想想每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2)理解“交往”
。3)齊讀第2句話(理解“恰當地”、“和諧”)
(4)這一自然段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導朗讀
。6)齊讀第5自然段
。7)小結,板書:關系更和諧,生活更美好
三、作業
1、課后練習4
2、熟讀課文,搜集生活中禮貌待人的事例。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說說句子的意思。
2、從生活中選擇一個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說說課后練習4中的句子的意思。
2、齊讀課文
二、總結課文
三、說話練習
1、交流上堂課布置的作業
從生活中選擇一個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2、練習
(1)先同桌二人互相講講
。2)指名上臺講
。3)表揚優秀生
四、作業
課后同學間相互講講禮貌待人的事例。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5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做手勢讓學生坐下。
師:剛才老師和同學們問候的有沒有禮貌?
生生:沒禮貌。
師:滿意嗎。
生:不滿意。
師:為什么。
生:因為我們說老師好,而老師卻什么也不說。
師:那么我們再來互相問候一次。
師:同學們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同學們請坐(做請坐的手勢)。
師:這次老師有禮貌嗎?。
生:有禮貌。
生:滿意嗎。
生:很滿意,老師還做了個彬彬有禮的動作。
師:我們都知道有禮貌的重要,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談禮貌》。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師:一起來讀讀吧。
生: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3、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結構特點。
師:達到這節課的目標有沒有有信心。
生:有。
師:大聲點。
生:有。
師:學習目標中第三點,是感知說理性的文章,我們在四年級上學期曾經學過一篇文章《說勤奮》,《說勤奮》這篇文章和《談禮貌》這篇文章表達方法是一樣的。
師:我們先來復習一下《說勤奮》,課文開頭先推出道理:
生: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勤奮)澆灌出來的。
師:然后舉例論證:
生:司馬光“警枕”自勉。
生:童第周勤能補拙。
師:最后歸納總結:
生: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
師:溫故而知新。完成《談禮貌》這篇課文的練習。
提出道理:
舉例論證:
歸納總結:
師:請同學們自行閱讀課文,完成黑板上可練習 做好的請舉手。
師:提出道理:
生:禮貌待人,使用用禮貌用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師:舉例論證:
生:岳飛、牛皋問路 。
生:小學生道歉。
生:周總理慰民。
師:歸納總結:
生: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師:課文第一自然段推出的道理,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是那句?
生: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師:請同學們用文中的語句說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生: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
師: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舉例論證,課文用了三個故事,他們分別是:
生:岳飛、牛皋問路。
生:小學生道。
生:周總理慰民。
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故事 請同學們自主朗讀第一個故事,注意要把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讀好。
師:誰來為大家讀一讀。
生:讀。
師:讀得怎么樣?
生:讀出了牛皋的無禮傲慢。
生:讀出了岳飛的彬彬有禮。
師:牛皋、岳飛同向一位老者問路,結果完全不同。
生:牛皋問路,老者罵他是個冒失鬼。
生:岳飛問路,老者耐心地給他指路。
師:這個故事生動有趣,可以排一個課本劇,接下來,老師考考同學們導演、扮演能力,自由組合,表演岳飛、牛皋問路, 注意(神態、動作、語氣)。
生:自由組合,表演岳飛、牛皋問路。
師:哪一個小組上來表演 請同學們做評委,評價一下他們的表演。
師:(小組上臺表演)
生:“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兒去?”
生:“冒失鬼”
生:“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去了?”
生:他往前面的路去了。
師:他們表演的怎么樣?誰來說說。
生:扮演岳飛的有禮貌。
生:扮演牛皋的沒有做動作。
生:扮演老者的臺詞變了。
師:跟下來,讓他們再表演一次,還是換一組。還是換一組。
師:如果換一組,要吸取他們的經驗,表演得要更好。
師:他們表演得怎么樣?
生:動作語言語氣等方面都比較到位,很好。
師: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生: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師:說說“禮到人心暖 無禮討人嫌”的意思。
生:禮貌待人會使人心得到溫暖,沒有禮貌會遭到別人的嫌棄。
師:大家一起讀讀這意思。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6
《談禮貌》一文是一篇議論文。盡管學生對議論文接觸較少,但這篇課文語言淺近,層次清楚,事例典型,說服力強。學生在閱讀時不會有多大的閱讀障礙,大多地方可以通過自讀自悟而明白道理。
一、初讀:強調學生自主閱讀。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到歸納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進而劃分層次,歸納主要內容。然后通過檢查的形式,去發現學生自學的情況,及時進行協調,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精讀:從扶到放,學會方法。課文有三個典型事例,扶持學生理解第一個事例,放手學習其它兩個事例。教學第一個事例時,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故事中有哪幾個人物,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通過抓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進而體會到,牛皋“出言不遜”,而岳飛“彬彬有禮”,兩個人、兩種態度、兩種結果,從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作者通過舉例還得出結論——“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讓學生從事例中感悟到了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其它兩個事例,明白了“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和“寬容的語言,不但能溝通人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另外,通過角色朗讀讓學生深入人物的語言神態,進一步感悟文章的內涵。
三、遷移:進行恰當的練習。文章結尾這樣寫道:“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怎樣“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有這樣一道練習:填空:與人相見說“您好”,問人姓氏說“貴姓”,問人住址說“府上”,向人詢問說“ ”,請人解答說“ ”,求人辦事說“ ”,麻煩別人說“ ”,求人指點說“ ”,得人幫助說“ ”,社人健康說“ ”……通過練習讓學生學恰當地練習了常用的禮貌用語。最后,進行說話寫話的訓練:選擇一個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先說說再寫下來。由于時間關系,學生沒有盡興地進行交流。最后留作課外的練習。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7
教學目標:
1、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感受課文中人物形象,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憑借語言材料,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美好。讓學生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3.引導學生多途徑獲取有關文明禮貌的廣博知識,走向社會,宣傳文明禮儀常識,促進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追“禮”溯源,“談”字入題。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古文字,看看怎么寫——師板書小篆“ ”。有認識的嗎?
2.師講解:左邊的 表示神圣,右邊上面代表酒,下面代表高腳器皿。連起來表示神圣地將酒倒進高腳盤子里。這是古人用來祭祀神靈,祈求幸福的,F在一般表示尊敬的語言或動作。這就是禮貌的“禮”字——板書“禮”。
3.(板全:禮貌)你知道哪些禮貌用語?
。▽W生說:請問、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等)
4.哦,都知道啊,那我們就(板全課題)一起來——談禮貌。讀課題。
二、暢談禮貌內容,
1.如果讓你來談禮貌,你會談關于禮貌的什么呢?
2.生交流:(禮貌的種類、起源、趣聞、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名人軼事,關于禮貌的生活小事,禮貌的故事、好處等等。)
三、讀課文,說內容。
1.看來同學們都是談話高手,那作者是怎樣談的呢?請大家打開書到108頁,自由、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大家讀得很投入。你發現作者談了哪些方面的內容了嗎?
生1:文章談到了禮貌的古訓格言。
生2:禮貌的故事。
生3:談到了禮貌待人的好處。
四、談古訓,明觀點。
1.理解古訓。
作者和我們談禮貌用上了古訓,列舉了事例,還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剛才有同學提到了古訓,請剛才那位同學給大家讀一下(出示古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張貼古訓: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指名讀。(2到3人回答)
3.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誰來談談。(出示: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訓,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
4.理解“君子”“失色”“失口”的意思。
此處的“君子”就是——有道德的人;失色就是——態度粗暴,失口就是——出言不遜。
5.連起來讀讀它的意思。
6.由此可見——(引讀: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三、讀故事,提煉故事。
1.誰來讀讀與禮貌有關的三個故事。
2.指名讀2—4節。每讀完一節就引導學生說說主要內容。
。ㄤ亯|:讀熟課文,能說出每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聚焦故事,說事明理。
。ㄟ^渡: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故事。)
故事一:
1.請大家輕聲地讀讀第二小節,讀后想想:牛皋與岳飛的問路有什么不同呢?
2.反饋。
生1:他們問路的動作(行為)不同。
師:你能具體說說嗎?。如果學生沒能將表示動作的詞語說出來,教師引導:關于動作方面,還有補充嗎?
生1:牛皋是在馬上“吼道”,岳飛是“離鐙下馬、上前施禮”。
生2:語氣不同。牛皋用的是“呔,老頭兒、爺”等稱呼詞,一點也不講禮貌;岳飛用的是“請問、老丈”等表示尊稱的詞。(如果學生沒能將表示語氣的詞全找出來,教師引導:關于語言,還有要補充的嗎?)
師啟發引導:像牛皋這樣的表現就叫——態度粗暴(出言不遜)。
(如果學生說不出結果不同,教師這樣引導:他們的語氣、行為不同,結果呢?)
生3:結果不同。(老人沒給牛皋指路,還罵他是冒失鬼;老人看到岳飛彬彬有禮的,就耐心地給他指路了。)
3.(順著結果的不同),這就叫——“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齊讀)
正所謂——(師說)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4.現在你能說說誰是君子嗎?
學生說到岳飛彬彬有禮時,我說:英國藝術家溫特說過“彬彬有禮是高貴品格中最美麗的花朵”。
5.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個小故事。齊讀第二節。
故事二:
1.第二個故事,我想請你們推薦班上最擅長朗讀的一位同學來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想象當時的畫面。
2.會讀書的同學能透過文字讀出人物的內心。我相信當你們再次細細品讀時,會不知不覺走進女青年豐富的內心世界。
3.想象補白。
女青年回過頭來看了看,心想: ,小朋友連忙抬起腳說:“對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臟了。”女青年想: ,便微笑著說:“沒關系。”于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避免了。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理答:禮貌就是不小心傷害別人后的真誠道歉;禮貌能增進理解,化解矛盾;禮貌還是對不起之后的沒關系;禮貌就是體諒他人、理解他人。
。▽W生的想象如果說不到“禮貌”上,教師一定追問,引導學生說到“禮貌”這一關鍵點上。)
4.對于女青年和小朋友,你認為誰是君子呢?
生1:女青年是君子。她的裙子被踩臟了,沒有發火,小朋友道歉后還微笑著說對不起。
師評:微笑、謙讓是君子的名片。
生2:女青年裙子被踩臟后沒有“失色于人、失口于人”。
師: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君子的道德修養。
生3:小朋友也是君子。他能真誠地向人道歉。
師:真誠是君子的美德,是化解矛盾的金鑰匙。
生4:我認為他們都是君子。女青年謙讓、沉穩,沒有失色于人、失口于人,小朋友及時真誠地道歉。
師:他們都是謙謙君子,有道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5.看來,禮貌待人實在是太重要了,引讀——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故事三:
1.讓我們聚焦第三個故事。請大家默讀第四小節,讀完之后,說說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
2.同桌交流。(先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3.指名交流。(學生會說:我很受感動或我感到太不可思議了。師追問:為什么會深受感動或哪里讓你沒想到呢?)
出示總理的話:
周總理安慰他說:“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
生1:周總理受到傷害,不但沒生氣,反而安慰朱師傅,看出他很寬容。
。ǜ鶕䦟W生的發言,師引導:還有哪些同學也關注了這句話?如果學生語氣詞關注的不全面,教師這樣引導:句子中還有什么詞也讓你有自己的感受?如果學生沒關注到語氣詞,教師也這樣引導:句子中還有什么詞也讓你有自己的感受?)
師:寬容是一種美德。你來讀好這句話。生感情讀。
生2:總理自己身居高位卻稱呼身邊的師傅為“您”,而且一直用了三個“您”,看出他是一個文雅之人,很有修養。
師:文雅、和氣是一種文化素養,是一種思想情操。我們一起來讀讀總理的話語。
4.(我們就這樣說著說著就說出了我們的共同心聲,也說到了作者的心坎里。)由此可見——(引讀: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5.受到傷害依然心懷他人,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啊!讀了總理的話,你對“君子”這個詞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師:“君子”就像總理這樣文雅、和氣、寬容;“君子”就是“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五、生成觀點、豐富“禮貌”。
1.三個故事,從古到今,有來自歷史故事的,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有源自偉人故事的。從他們的故事中,你們一定體會到了禮貌待人的好處。
生:
生:
2.你們說的意思與作者的主要觀點不謀而合啊。(點擊出示)齊讀觀點。)
。ò鍟汉椭C 美好)
3.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觀點的理解嗎?
(鋪墊:準備一到兩個看到過的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與禮貌有關的故事。)
4.寫下對禮貌的理解。
禮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就存在于我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中。
難怪有人在讀過這篇文章后說——(禮貌是躬身行禮的問路;禮貌架起了人與人理解的橋梁),通過今天的交談,你對禮貌又有怎樣的認識呢?就讓我們拿起筆寫寫吧!
句式:禮貌是躬身行禮的問路;
禮貌架起了人與人理解的橋梁;
禮貌 ;
禮貌 ;
……
。ǘY貌是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禮貌架起人們理解的橋梁;禮貌溝通了人們的心靈;禮貌能反映人的情操和文化修養;禮貌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禮貌使社會生活更加美好。禮貌是道德人生的開始;禮貌是創建文明社會的天使。)
3.連句成詩。
。ń處熝惨,在好的同學旁邊打上五角星,匯報時次第朗讀。)
六、拓展應用,建構禮貌課程。
1.搜集與禮貌有關的圖片、兒歌、故事、禮儀教育短片。
2.向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宣傳自己所知道的文明禮貌知識。
3.“道德講堂”進社區宣講活動。
具體內容:文明禮儀圖片文字展覽;兒歌故事連播;禮儀教育短片展播。
實踐反思:
在此次“道德講堂”進社區宣講活動中,孩子們的熱情高漲:他們紛紛上網查閱古今中外文明禮儀小故事,尋找相關圖片。最讓人感動的是有些孩子為了取得較好的宣講效果,別出心裁地將有關禮儀常識、道德格言創編成朗朗上口的兒童,擅長講故事的同學則將一些經典的故事錄制成光盤,家長在電視臺的孩子借助家長資源找來了一些文明禮儀的教育短片。
一切準備就緒時,我們聯系了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利用休息日,和孩子一起組成“道德講堂”宣講團。他們樂此不疲地將準備好的資源帶入社區,進行現場宣講。
整整一天的時間,孩子們非但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充實。正如一位同學在活動感言中所說:“平時我們的課堂在學校,主要由老師帶領我們學習關于文明禮儀的文章。今天我們自己成了文明禮儀的宣講者,真是過癮!特別是當看到我們的活動吸引了大批男女老少時,我們有一種成就感。我們將文明禮儀帶入了社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每個人都能成為文明禮儀的典范。”
還有些同學從創建和諧家園的角度談出了自己的收獲:“此次宣講意義重大,我們小學生也能為創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了。但愿我們此次的‘道德講堂’宣講活動,能為常州創建全國衛生文明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活動雖然結束了,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久遠綿長的。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極強的學科,學語文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地與人交流!墩劧Y貌》能在課堂上呈現的也許只有一課時,但由教材延伸出去的“禮貌課程”的開發與利用也許會影響學生的生命成長。我們在設計“禮貌課程”時,沒有囿于教材,而是將課程的視野引向學生的經驗世界、生活世界,試圖開發出以學生為主角,以學生的潛能為“二度開發”文化課程。不僅將視野停留在課堂,更引向學生鮮活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并與全市上下轟轟烈烈開展的“創建全國衛生文明城市”結合起來,開發出兒童化的“道德講堂”,從而將未成年人道德建設嵌入學生的生命。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8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讓學生懂得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資源
預習作業設計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通句子,讀順課文,理清段落。
3、搜集有關禮貌方面的小故事。
學 程 設 計
導 航 策 略
調整反思
揭示課題
學習“貌”,理解禮貌一詞。
說說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
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
1、提醒學生注意:“古訓、出言不遜、無禮討人嫌、矛盾”是前鼻音;“咳嗽”是平舌音,讀輕聲;“師傅”讀輕聲;“校場”文中讀“jiao”,說說“出言不遜、校場”的意思。
2、挑選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一兩句或一段,當眾讀一讀,師生評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語句來說一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2、誰能用這句中的有關詞語,分別說說“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四、精讀探究,理解道理
1、學習第2—4自然段(問路、乘車、理發)
2、總結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圍繞要求各小組選擇探究話題。
3、交流匯報
4、小結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一個人是否講禮貌,往往能反映出這個人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禮貌的課文。(板書:貌)
2、學習“貌”,(長相、外表,指言語動作。)指名組詞(外貌、面貌、相貌、風貌、容貌、全貌、原貌、禮貌;成語:以貌取人、相貌堂堂、貌合神離),理解“禮貌”(指人的言語、動作謙遜恭敬。)今天單講“禮貌”,談禮貌,補充板書:19 談禮貌。
3、指名說說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
。1)中文禮貌用語;
。2)用英語說說“請”“對不起”……
4、學生圍繞課題質疑:(什么地方要講禮貌?禮貌對我們來說有何意義……)
二、檢查預習
1、提醒學生注意:“古訓、出言不遜、無禮討人嫌、矛盾”是前鼻音;“咳嗽”是平舌音,讀輕聲;“師傅”讀輕聲;“校場”文中讀“jiao”,說說“出言不遜、校場”的意思。
2、挑選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一兩句或一段,當眾讀一讀,師生評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時間2分鐘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2、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齊讀。
3、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語句來說一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4、誰能用這句中的有關詞語,分別說說“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彬彬有禮,粗暴,出言不遜”)
5、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把這個道理記在腦子里。(莊重的語氣)
四、精讀探究,理解道理
。ㄒ唬⿲W習第2—4自然段
師: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舉了三個例子,我們試著用二個字來概括一下每個例子:
。▎柭贰⒊塑、理發)
同學們,從學習第1自然段中知道禮貌待人包括了態度有禮貌和說話有禮貌兩個方面,現在看第2自然段寫的故事中,哪些語句是寫人的態度(——),哪些語句是寫人的語言的(~~~~)。哪些是說明道理的語句(------)。
1、學習第一個例子:問路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學生動筆根據要求圈畫。
師生交流匯報
牛皋問路: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
岳飛問路:下馬施禮:“請問老丈------”
。2)、這兩人問路的結果如何?(------看樣子還是有禮貌好辦事呀!)
。3)、課堂表演《問路》
。4)、作者用哪句話來概括了這兩種情況的?
請大聲齊讀:(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說說意思。
。5)、小結并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牛皋表現,用否定語氣;岳飛表現,用贊美的語氣)齊讀第2自然段。
。6)總結學法:
a、體會人物的態度和語言;
b、了解事情的經過和結果;
c、明白故事要說明的道理。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文章所說明的道理。
2、搜集有關禮貌的“名言、俗語、成語”
3、搜集生活中禮貌待人的事例。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9
教學過程: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理解課文,讓學生懂得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難點: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一、直接導入
1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說理的文章——19、《談禮貌》。
2齊讀課題
二、精讀感悟,遷移運用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 1、我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幾千年前古人就有講禮貌的古訓,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讀讀第一自然段,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來嗎?(生答)
2、這句古訓是什么意思呢?(生從文中找出,并交流、說一說意思)(課件出示)理解“君子”“色”的意思。
過渡:這一自然段先引出古訓,目的是為了引出作者談的話題。板書:話題
這個話題是什么呢?板書:禮貌待人 優良傳統
3、師: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4、想一想這一節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莊重的嚴肅的語氣讀。)
5、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把這個道理記在腦子里。
。ǘ⿲W習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作者提出了話題之后,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文中例舉了三個事例,來說明講禮貌的好處。板書:例證 哪三個事例還記得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問路 踩裙 刮臉
2、課件出示這段話: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2---4自然段,并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復述出來。在復述時要注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氣等,看誰能復述的有聲有色,并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有什么收獲。(可以用書上的話回答)
3、學生自學準備
4、交流,課件出示:我感興趣的是第 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 ,我們從中明白了 道理,下面我給大家復述。
a、生交流第一個例子:(牛皋問路岳飛問路) 牛皋怎么問路的?結果怎么樣?指導朗讀,理解“呔”。
岳飛怎么問路的?結果如何?指導朗讀 理解“離鐙”。
師:作者用哪句話來概括了這兩種情況的?請大聲齊讀:出示句子:“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板書:人心暖討人嫌)結合這個例子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小結齊讀第2自然段
b、繼續交流(第2個例子)
請兩位女生分角色讀一讀兩人的對話。
是的,是兩人禮貌的言語、舉止才避免了一場糾紛的發生。所以——(出示引讀)
隨機板書:(架起理解橋梁)
c、繼續交流(第3個例子)
周總理是怎么說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詞讓你體會了這些?“您”等。
的確文雅、寬容的語言,體現了總理的高尚的個人情操。引讀———(板書:體現個人情操、修養)
(三)小結
課文2—4自然段分別舉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偉人的三個事例來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這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回過頭來看這三個故事。
。3)練習(出示填空題) 岳飛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青年______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__________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可見要寫禮貌待人,就要把具體的態度和語言結合起來寫,這樣才能寫得生動感人。這三個故事足以讓你感受到講禮貌的好處了嗎?
(四)拓展
指名交流在我們身邊發生的講禮貌的小事。
指名交流課前搜集的古今中外名人講禮貌的故事。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講禮貌有什么作用呢?作者得出什么結論?板書:結論
自己讀讀,交流。
板書(學會禮貌待人 使用禮貌用語)
感情朗讀這一段。
。┛偨Y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了證實這一觀點,文章舉了三個典型的例子,說明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交流收獲,自悟自得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取得了哪些收獲?
四、作業
1、選擇一個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先說說,寫下來。
2、搜集有關講禮貌的名言及故事,課后同學間交流。
附板書:
19談禮貌
話題 禮貌待人 優良傳統
問路 人心暖討人嫌
例證 踩裙 架起理解橋梁
刮臉 反映個人修養
結論 學會禮貌待人 使用禮貌用語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10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語言淺顯易懂,層次清晰明了,用了三個具體的事例來闡述禮貌的重要性。葉圣陶說:“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利用這個“例子”教給學生什么呢?
上課時,我緊緊圍繞課題,引導學生質疑,篩選出了兩個有價值的問題:作者是如何“談”禮貌的?對于“禮貌”,課文會給我們什么新的認識?
抓住這兩個問題,開啟了精讀課文之旅。
讓學生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出三個故事的大意。首先走進第一個故事,讓學生讀牛皋的話,并說說從牛皋的話中讀出了什么?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感悟到了牛皋的粗俗魯莽和傲慢無禮。再讀岳飛的話,并讓學生上臺表演“離鐙下馬”和“上前施禮”,體會岳飛的彬彬有禮。從兩個正反事例的比較中,學生體會到了“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的道理。讓學生說說對這句俗語的理解時,由于有了事例的鋪墊,學生說得頭頭是道。
對于第二個故事“小學生踩了女青年的裙子主動道歉”的事例,授課中的點撥,只是用兩個問題做導引,你讀出了一個什么的樣的小學生?對于女青年,你想對她說什么?在學生的作答中,體會出了小學生的禮貌待人和女青年的寬容。對于第三個故事,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到了周總理哪些可貴的品質?有的學生用了課文中的“文雅、和氣、寬容”回答,有的學生用了平時積累的語言來總結。
教學的最后,我讓學生齊讀首尾段,說說自己明白了什么。學生說出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那么,文章呼應的內容是什么呢?經過探究,找出了“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十個字來。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情感的目標,在體會寫作方法時水到渠成達成。
作者是如何“談”禮貌的呢?這個“談”字,就涉及到寫作內容和構段方式的層面了。引領學生說出三個事例的排列順序,以及第一個事例中正反例子的巧妙運用,再說說這三個事例能否調換順序。在分析文本的巧妙安排材料的過程中,本篇課文是說理的方法,也就是作者是如何“談”禮貌的問題,迎刃而解了。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3、憑借語言材料,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和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引導學生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從小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引“禮貌”。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談禮貌》這篇文章,現在老師就來看看同學們上節課的學習效果怎樣。
出示:彬彬有禮 糾紛 寬容
出言不遜 師傅 和諧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指名讀,齊讀。
2、說說古訓“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3、師: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管是態度上還是言語上都應該禮貌待人。因為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引說: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板書: 禮貌待人 使用禮貌語言
4、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談禮貌”。板書課題:談禮貌
二、精讀課文品“禮貌”
(一)自讀課文,整體入手。
1、為了講清禮貌待人的好處,課文舉了三個事例,下面就請大家根據自學要求學習文章第2~4自然段,感受三個禮貌小故事。
出示: 自學要求: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2至4自然段,概括每一自然段講了一件什么事。
(2)、用括號標出每個自然段中直接寫故事內容的句子。每個故事各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用橫線劃出相關句子。
生自學,師巡視。
2、文章寫了哪三個事例,誰來告訴我?
。ǘ┚x三個事例。
1、你們想先來談談哪個事例?(生示意談“周總理理發”的事)
。1)、指名讀“理發”這一故事的內容。
。2)、提問:周總理理發時怎么了?周總理怎么做的?
(3)、周總理怎么安慰朱師傅的?(指導朗讀,讀出周總理安慰朱師傅的語氣)
。4)、周總理為什么要安慰朱師傅?理解“深感不安”。
(5)、在這件事中,周總理表現出了他的(引說:文雅、和氣、寬容)。
齊讀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
2、面對別人的無心之過,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用他的文雅和氣寬容,展現了他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也為我們做好了表率。還有誰想談談哪個事例?(生示意“乘車”事例)
。1)、誰愿意來讀一讀這個事例?指名讀。
。2)、讀了這個事例,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從哪看出了小男孩的禮貌?哪看出了女青年的寬容?
指導朗讀。
。3)、作者想通過這個事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齊讀該自然段最后一句。
。4)、圈劃句中“理解”一詞,結合這一例子,談談對“理解”一詞的理解。在這件事中,誰理解了誰?一方為什么能得到另一方的理解?
生自由發言。
。5)、聯系實際,當我們遇到像小男孩一樣不小心冒犯了別人時,或像女青年那樣受到了別人的無心冒犯時,我們該怎么做?
生自由發言,齊讀最后一句。
3、剛才的這件事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極為普通的一件事,讓我們把時間快速倒流,來到南宋時代,看看那里發生了件什么小事?
(1)、指名讀“問路”這一故事。讀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
根據學生回答,讓學生讀出描寫牛皋、岳飛的語句。 指導有感情讀。
。2)、同樣是將軍,同樣是問路,為何結果卻截然不同?
生自由發言。
。3)、這正是那句俗語:(引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誰能結合這個事例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俗語的?
。ㄈ┲笇Я曌鳌
1、為了告訴大家禮貌待人的好處,作者舉了三個事例,(板書:舉例)現在老師想問問大家,這三個事例能不能刪掉一個?為什么?
生回答。(三個事例各具代表性,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2、現在再請大家看看這三個事例,作者在寫這三個事例時,都是先寫(故事)再寫(道理),那么,以后,我們在寫到說理性的文章時,我們也可采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
三、回歸中心悟“禮貌”。
1、從這三個事例中,我們知道,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偉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引說:禮貌待人,學會使用禮貌語言)
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說禮貌待人的重要意義。 板書:更加和諧 更加美好
四、聯系生活寫“禮貌”
談了這么長時間的禮貌,對于禮貌的好處和意義,我想同學們一定都深有感觸,F在請大家想想,在我們身邊有哪些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同桌交流交流再寫下來,寫的時候,學著使用上課前搜集到的關于禮貌的名言,以及這篇文章使用的先舉例后講道理的表達方式。
生交流寫話。(課后練筆)
板書設計:
19、談禮貌
禮貌待人 使用禮貌語言
舉 例
更加和諧 更加美好
教學反思:
《談禮貌》這是篇說理性的文章,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重點應該是讓他們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明白禮貌待人的意義,并落實到自己的行動,另外就是讓他們初識議論文,初步掌握這類文章的表達方式。圍繞這兩個重點,在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特別是三個事例最后揭示的三句道理,再結合課文中的具體事例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如在第一個事例中,我重點圍繞“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這句俗語,讓學生在反復讀了這個故事后,結合這個事例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受,從而讓學生在接受了思想教育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圍繞重點句子來整體感悟段落,乃至整體感悟文章的能力。同樣,在教學第二個事例時,我又重點抓住“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一句中的“理解”這個詞,結合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臟后的例子,讓學生說說對“理解”這個詞的理解,讓學生說說在這件事中,女青年理解了小男孩的什么以及小男孩為什么能得到女青年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明白女青年不但沒有責怪小男孩踩臟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禮相待,這是小男孩主動地道謙,使用禮貌用語的結果。
但在這課的教學中,我只想到了整體感悟對學生今后讀書的重要,卻忽視了細節處理,忽視了對文本的深入研究。這篇文章是一篇說理文,告訴我們“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樣一個道理。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課文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第一個事例來自小說《說岳全傳》,用牛皋和岳飛問路時的不同的態度和語言,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例子來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的事,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第三個例子來自一個偉人小故事,用周總理安慰理發師的事,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也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這三個事例的選取非常合適,它們各有側重,代表著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人對待禮貌的態度,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不僅僅是這樣,這三個事例的選取還分別側重了這三方面: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該采取什么態度、當我們有了錯時我們該怎樣做、面對別人的無心之過我們又該如何對待。而我,盡管教學中也結合事例交待了這三方面,但仍缺少一個整合,缺少一個歸納,缺少一個讓學生立體、縱觀看課文的機會。議論文“事例的典型化”在學生心里沒有留下多少痕跡。
在這節課中,圍繞著三個事例,我和學生們對禮貌談了不少,讓學生說說有禮貌者怎么有禮貌,沒有禮貌者又是如何沒有禮貌的,以及從他們的故事我們又該怎么做。在教學中,我抓住文章的語言特色,通過有感情朗讀讓學生感性認識“有禮貌”“沒禮貌”,因為有感情地朗讀是語文課很重要的一個特點。而且我們也要通過朗讀,把文本語言內化為學生的語言,把書本的言語落實到言語交際中去,讓學生在體悟文本的思想的同時實現“人文與工具的統一”。但失誤的是,我讓學生讀了、感悟了描寫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卻沒能夠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之關鍵詞,讓學生在這些關鍵詞的朗讀中、對比中去品讀,去感悟。
名言俗語積累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很好地體現了語文的特點,它的好處自不必言說。但這節課,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卻因自己沒把握好時間而沒能與學生交流成。小練筆是對文本的一個拓展,是學生思維的延續。光明白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還不夠,我們還得學著文章的表達方式,寫一寫生活中的禮貌事件,這不論從對學生的習作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是著眼于禮貌教育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樣因為自己沒把握好時間,對整節課缺少整體規劃,課前沒備足課而沒能在課堂上落實。
經過這節課,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新課程需要的是能有著豐富的知識、全新的教育理念、積極的教育實踐的高素質教師,作為一名在新課改下的青年教師,我想我們惟有學習,惟有鉆研!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12
《談禮貌》教后記
今天教學《談禮貌》,我從中國是“文明禮儀之邦”引入,在學生默讀課文前提問學生:“這篇課文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文中有5句話直接告訴我們了,是哪5 句話?”學生交流之后出示:(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3)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4)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5)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學生齊讀后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光講道理好不好,然后引入對三個事例的學習。
學習完三個事例后,我拋出一個問題:能反映人們之間講禮貌的故事很多,可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這三個故事呢?(這三個故事分別是歷史故事、身邊的小事、名人故事,作者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合適的事例,再根據所擺事實進行恰當的說理,使人更加相信你所說的道理。故事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反思:這一節課,我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感受說理文,不僅要講道理,還要列舉事例,事例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這樣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3、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和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精讀感悟,遷移運用。
。1)精讀第一自然段。
自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道理?
自讀,交流。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板書: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齊讀。
。3)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語句來說一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4)誰能用課文中的有關詞語,分別說說“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把這個道理記在腦子里。
二、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用三個小故事來進一步說明講禮貌的好處。請同學們先把寫故事的語句用括號圈出來,再自由選擇一個故事讀一讀,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讀好。誰能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就說明他已經讀懂了。
2、交流第一個故事
指名朗讀(分角色)
點評牛皋、岳飛兩個人物形象
我們再來看看第一個故事后面的一句話。
出示: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請同學們聯系故事內容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板書:故事 說理
3、請同學們再讀第二、三個故事后面的話,再結合故事內
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法:a抓重點詞語感受人物形象
b讀懂故事說明的道理
完成如下板書:神態、動作、語言
4、如果我們把這三段話交換一下位置再讀一讀,你人什么想說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寫故事的語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說理的句子,讀一讀,學生討論、交流。
板書:貼切
5、小結:可見,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要從不同的角度,選擇合適的事例,再根據這個事例進行恰當的說理,才能使人信服。
三、齊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交流)
四、交流收獲,自悟自得。
口語交際 與媽媽聊天
內容圍繞“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取得了哪些收獲?”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14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主旨明朗,語言淺近,結構嚴謹。面對這樣一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該如何處理,才能把這一篇思想性很強的文章上出語文的味道來呢?經過反復的研讀,我找到了教學的方向。
一、讓文體知識穿行在問題情境中
蔣軍晶老師曾說過,一堂課的教學主線清晰點,主要問題精簡點,否則學生的精力和智慧就會在不斷的環節轉換和問題切換中消耗掉了。所以我在教學伊始,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三個問題:談什么?怎么談?為什么談?學生在對這三個問題答案的尋尋覓覓過程中,既可根據這個提示很迅速的將課文劃分成了三個段落,體會到本文的層次清楚,結構嚴謹的特點;又可以通過這三個問題初步認識議論文,從感性上了解有關議論文的知識:論點、論據、論證過程。此舉可謂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二、讓理解道理貫穿在故事對白中
本文作者精心選取了三個事例:當自己有求于別人時,無意中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時,別人無意中傷害了自己的時候。這三個事例從不同側面來說明問題,再加上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大人又有小孩,既有偉人又有普通人,所以說服力特別強。所以我在教學時,就緊緊抓住這三個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讓理解道理貫穿在故事對白中。
例如:在理解“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一句時,我先讓學生結合第三個故事說說“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指的是哪一句(周總理安慰的話),再說說朱師傅聽了以后心情有了什么變化,來理解“溝通了人們的心靈”,最后讓學生結合周總理說的話來體會他是個怎樣的人,理解“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于是講道理就不再是講空洞的道理,讀故事也不再僅僅是讀有趣的故事,二者在相互印證中讓語文課上成了“讀書”課,讀中理解,體會中再讀。
三、讓禮貌待人滲透到學生心靈中
“禮貌”一詞在課文中出現在五句里,共八次,就象樂曲中的悠揚旋律貫穿始終,縈繞在人們的心田。所以,我想,何不讓“禮貌”一詞也貫穿在我的教學始終,成為我教學的主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學生的心間里回蕩。所以,我在學生初讀課文時,就讓他們讀讀古訓、俗語“禮到人心暖,無力討人嫌”;在回答三個問題、劃分段落時,也讓他們找找課文中同時出現兩個“禮貌”的句子,讀一讀;在理解三個事例時,也讓學生反復讀那些含有“禮貌待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到了最后,仍是不舍,還是讓學生又配樂再次回顧讀這五句。努力讓“禮”成為這堂課的種子,讓“讀”促成它生長,長在學生的心里。
在教學最終,由于倉促,沒有讓學生結合板書再次回顧全文的主要內容,讓板書成了擺設,實為一大遺憾。在教學第一個故事時,只讓學生扮角色有感情讀,沒有盡興讓學生上臺演一演,實為第二大遺憾。
讓教學從容,學有所得,“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 希望在反思中不斷前進。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15
【教學內容】
《談禮貌》是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本文是一篇蘊涵著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說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傳統的古訓自然引出觀點、然后例舉了古人、普通人以及偉人正反三個以禮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它是一篇說理性文章,結構嚴謹,說理明確,易于把握。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養成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性。
2、懂得禮貌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方法】教師“先扶后放",授生以法;學生自學、合作,積極參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生問好,引出“禮貌”(板書)。教寫強調“貌”字的寫法。說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板書)禮貌的課文。
2、齊讀:談禮貌 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F在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課文,要想讓人聽了你的朗讀覺得舒服,最起碼的就是將課文讀得正確、通順。
①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陔y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它讀流利;讀通課文。
2、檢查:
。1)讀新詞語:
禮貌古訓 矛盾 咳嗽 思想 情操 討人嫌 彬彬有禮
出言不遜 粗暴 糾紛安慰文化 修養 文雅 師傅 和諧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可借助提示:本文圍繞( )例舉了( ),告訴我們( )。來把握全文。)
2、再讀三個事例,給三個事例各取一個小標題。交流匯報。
3、通讀全文。
四、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1。
第二課時
一、直接引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圍繞“禮貌”列舉了三個典型事例,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談論"禮貌",請同學們看著老師書寫課題.(板書課題:談禮貌)
二、解讀古訓,明白觀點
1、中國有句古訓,(出示齊讀)
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請朗讀第一自然段(書的第一自然段有解釋,會讀書的學生肯定作了圈畫和批注)
(2)這句話出自《禮記》,原文是(出示)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
師讀,解大意。(孔子說:“君子在眾人面前,不能舉止失體統,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儀表足以使人感到威嚴,言語足以使人信服。”)
(4)討論:什么是君子?可以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用書上話來說。
師小結:舉止、態度、言語都要講究禮貌,方能成為君子.
2、那么,作者引用古訓想表明什么觀點?(板書:禮貌待人優良傳統)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研讀事例,懂得道理
過渡:作者圍繞自己的觀點,列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相機板書:問路 乘車 理發)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朗朗的讀書聲.下面,我請同學朗讀第一個故事,其他同學拿好書,注意傾聽.
1、精讀故事一:
(1)指名讀,師生評,再指名讀
(2) 現在讓我們來評一評牛皋和岳飛問路時各是什么表現?從哪些詞語和句子可以看出?(指導抓住人物神態、語言、動作體會,教學生在文中作批注)請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3)這兩人態度不同,問路的結果怎樣?
(4)作者用哪句話來總結這兩種情況的?
(5)理解: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6)四人一小組先組內練習,再分角色朗讀.
(7)小結學法:(出示)
學習指導:
a、抓住人物的態度、語言和動作等體會人物特點;有感情地朗讀。
b、了解事情的經過和結果。
c、明白故事要說明的道理
圈畫和作批注
2、按照上面的學法,自學第二、三個小故事.
師巡視指導:一要讀好書,二要動筆墨、作批注.
(表揚批注做得好的同學)也可以互相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出示)
過渡:許多同學很會學習,既能繪聲繪色地讀書,又作了認真的批注.下面你可以朗讀,可以評評人物的性格特點,也可以說說故事道理,
先交流第二個故事:乘車
(1)有感情朗讀
(2)評價:女青年和小學生的表現,說說從哪些詞語和句子體會到?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指名。出示最后一句。齊讀
(4)同桌分角色練讀。指名分角色讀。
(5)不禮貌又會怎樣?老師指名一生配合。再讀最后一句。
再交流第三個故事: 理發
(1)朗讀。
(2)周總理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周總理的話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抓住三個"您"體會)師范讀周總理的話。
(3)朱師傅內心怎樣?(由深感不安到深受感動,心理描寫)
(4)這個故事說明什么道理?指名說。出示最后一句,齊讀。
四、回歸全文,感知寫法
1、學了這三個故事,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之處?(相同:談的都是禮貌待人 不同:舉出的人物有古人、今人、偉人)
(1)過渡: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意義重大啊!作者是怎樣作總結的(出示:齊讀最后一段)
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2、師結合板書講述:這篇課文結構嚴謹,作者開頭提出---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后舉出三個實例,證明了談禮貌的重要,最后總結觀點,像這樣講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叫說理文,也叫作議論文。(板書:擺事實 講道理)
3、我們之前學過這樣的文章嗎?(《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
五、拓展延伸,實踐禮貌
過渡:其實,古今中外都流傳著許多關于禮貌的名言和經典故事,老師收集了一些,送給同學們:
1、出示,生自由地朗讀
與禮貌有關的名句
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 《三字經》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洛克(英國哲學家)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
---赫爾岑(俄國哲學家、作家)
彬彬有禮是高貴的品格中最美麗的花朵。 ---溫特(英國畫家)
程門立雪 孔融讓梨 舉案齊眉交流
4、我們每天都在交往,自然也會發生一些矛盾和糾紛,你們有沒有遇見過?(話題:①雙方以禮相待的。②碰到不講理的人時怎么辦?③我們以禮相待了,對方卻惡語相向,又該怎么辦?學生說------(指導:把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結合起來說,這樣才能生動感人。)請同學們用學到的知識去勸勸他------
六、課堂總結
過渡:是啊,禮貌其實很簡單,這兒還有一首小詩,作為這節課的總結.(出示生讀)
禮貌其實很簡單
禮貌其實很簡單,
禮貌是相遇時, 彼此的問好。
禮貌是馬路上, 你遵守交通規則。
禮貌是課堂上 , 你樂于傾聽。
禮貌是別人失敗時, 你給予鼓勵。
禮貌是有人掉了東西,你幫助他撿起來。
禮貌是說到做到, 你交給老師整潔的作業。
禮貌通過你的一言一行來表現,
禮貌在一個個細節中得以彰顯,
它是這樣簡單,
就在你我他的不經意間……
七、作業設置(選擇你善長的一種)
1、善積累的你---摘抄你喜歡的有關禮貌的格言,名句,小故事等。
2、善寫作的你---選一個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寫下來。
3、善創新的你---創作一句有關禮貌的格言。
【板書設計】 談禮貌
問路
禮貌待人 和諧
乘車
優良傳統 美好
理發
(擺事實 講道理)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蘊涵著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說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古訓引出自己所要闡明的觀點,然后分別列舉了三個典型的古人、普通人和偉人,以禮相待的小事例。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與人交往時,以禮待人,恰當的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本文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處理很到位,重點說說第二課時。
第二節課主要圍繞本課的重難點展開教學:通過理解文本,讓孩子明白禮貌待人的意義,并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先扶后放”,授生以法,讓學生學會自學與合作,加大了參與度。整堂課我都在引導學生讀好書、寫好批注、說好話、做好人。學生理解文本并不難,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揣摩人物特點,便很快明白了故事表明的道理。難得是讓“禮貌”深入孩子的內心,深切的感受到禮貌待人的重要。圍繞這一難點,備課時安排了三個環節:匯報“我想讀,我想評,我想說”拓寬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聯系實際說說身邊的事,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交流積累與禮貌有關的名言、故事。以此來深化并踐行主題。但美中不足的是:
1、自身語言不夠凝練。
2、個別教學環節設計不夠簡練。
3、學生的參與度是輻射到全部了,尤其是后進生(這是評課時,聽張老師說,她班的“高手”和真正意義上的高手都被提問到了,尤其是“高手”課堂積極地表現是以前所沒有的。這我才知道的)但時間上就沒有把握好。
今后還應多磨教材,教學設計多走幾遍,積極地請教同年級同學科的老師,多交流,及時修改,以便取長補短!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談禮貌》 篇16
一、導航臺
課文主要內容及全文思路導讀
課文通過三個生動的事例說明,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以禮相待,這樣才能使人與人之間減少矛盾,和睦相處,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第1自然段點明題旨。先以中國的古訓為引子,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
第2至4自然段用三個事例,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第5自然段發出呼吁,指出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
二、精品屋
課文精彩片斷欣賞
《說岳全傳》上有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老人不但沒給他指路,反而生氣地罵他是個"冒失鬼"。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離鐙下馬,然后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岳飛很有禮貌,便耐心地給他指路。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欣賞:
議論性的文章一般都要用一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一段就選用了《說岳全傳》里的一個小故事,生動而又令人信服地說明了做人有禮貌才受歡迎的道理。故事很小,但很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讀了故事,牛皋的莽撞、無禮,岳飛的誠懇、彬彬有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金手指
表達方法提示
說明觀點:選擇合適的事例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文,告訴我們"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樣一個道理。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課文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第一個事例來自小說《說岳全傳》,用牛皋和岳飛問路時的不同的態度和語言,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例子來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的事,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第三個例子來自一個偉人小故事,用周總理安慰理發師的事,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這三個事例的選取非常合適,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每個事例又和隨后的議論相應,有助于作者借助它們說明自己的觀點。試想想,如果用"周總理安慰理發師"這樣一個事例來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這個道理,用"小朋友踩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這個事例來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用"牛皋、岳飛問路"這個故事來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這都是不太合適、不夠準確的。
所以,我們在寫說理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取合適的事例說明觀點。
四、益智園
創新與實踐
1、中國向來被稱作禮儀之邦,你知道哪些名人講禮貌的故事?搜集一下,講給大家聽。
2、有關禮貌的名言很多,請摘錄幾條寫在下面:
3、課文中的三個事例選取恰當,也適于表演,可以幾個同學一起排練一下。
附課后練習4提示:
五、萬花筒
相關資料
1、講禮貌的日本人
徐徹
跟日本人接觸,第一感覺是他們很講禮貌。在國內的一些國際學術會議上,會經常看到一些日本學者,他們都是衣冠楚楚,彬彬有禮。此次到日本,對日本人的講禮貌,有了更深的了解。講一些小事:
我們代表團到旅游勝地橫濱參觀,我想到銀行換點日元。不懂日語,我求地陪張璇女士幫忙。她對此地很熟,領我左拐右拐,找到一家富士銀行。進得門來,首先看到的是如辦公桌般高的出納平臺,平臺上間以隔板,顧客間可互不干擾。顧客一方設有轉椅。我們落座,那位接待我們的青年男職員卻站著。我深感詫異。他以極謙恭的態度聽完張璇女士說明來意,接過美元,迅速計算。然后,一路小跑,去取日元。臉上呈現出焦急的表情,似乎很怕耽誤我們的寶貴時間。他意在用最短的時間,以最佳的服務,完成這筆交易。
我讓他換1100美元。當他快算完時,我突然想起,其中有200美元是替別人換的,應該由他分割清楚。我很抱歉,著急地把此意告訴張璇,她馬上用流利的日語轉告這位男士。他立刻明白過來,沒有絲毫的不快,其表情倒好像是他作錯了什么。又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計算,將日元分割成兩部分,并耐心地一筆一筆地交代清楚。我們說謝謝,再見。他邊說謝謝,邊深深鞠躬告別。我始終忘不了他那一路輕快的小跑和一臉焦急的表情。我問張璇:"他們都這樣謙恭嗎?"張璇答道:"差不多。"他的禮貌的服務,充滿了對人的尊重。
以上是銀行職員,就是一般路人,也是很有禮貌的。我們在參觀完嵐山周恩來詩碑后,忘情地隨意游逛,不覺迷了路。這一帶是一家一戶的別墅區,沒有行人。翻譯劉敬向一位站在梯子上正在剪枝的庭院工匠問路。這位身著制服的工匠并不急忙答話,而是從梯子上爬下來,很認真地聽,很謙恭地答。給我的感覺,這位工匠是很有修養的。我問劉敬,他為什么這么文明知禮。劉敬說,他居日有年,日本人幾乎人人是這樣,沒有碰到問路而不停下認真答話的。我又追問一句,沒有例外?他看了看我,又仔細想想,然后說,起碼我是沒有碰到過。劉敬是北京大學東語系日語專業畢業的,年已60了,他說的話應該是可信的。
聯想前幾天,我們在東京走錯了路,劉敬問一位日本中年女士。不料,她也說不準。但她沒有一走了之,而是馬上轉身問停車在路旁的一位司機,司機又同她一起走過來,找到劉敬回答問題。他們知道我們是中國人,顯得非常友好。經他們的指點,我們很快找到了車站。一般的日本人,一般的情況下,他們表現的都是很有禮貌的。
不僅問路,據我觀察,在公共場所,日本人也是很注意自身形象的。在東京,我們要起早到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去布展。早晨,地鐵車站十分擁擠,大廳里到處是匆匆趕車的人,不見一個邁四方步者。東京地鐵人的步態真是一大景觀。步伐飛快,快而不亂,充滿韻律。這說明他們時間觀念極強。乘務員都整齊劃一地著制服,戴制帽,扎領帶,穿皮鞋。一望而知,他們是責任者。等車人一律站排,一排一排的,人雖眾多,卻絲毫不亂。車一停,人們魚貫前行,先下后上。我注意到即使有個別加楔者,人們也是諒解的,想必是有急事。車廂內人挨人,如沙丁魚罐頭,呼吸皆感困難,但無講話者,無亂顧者;蜷]目養神,或低頭讀書,或靜立默思。只能聽到話筒里柔婉的語音,或機車輕微的低吟。每個人都注意自己的言行,整個集體自然就是和諧的。他們的表現是有禮貌的,有修養的。
當然,我去日本是來去匆匆,走馬觀花,未免看法浮淺。但我想,這些東西是假裝不出來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國民素質的體現。國民素質的高低,在公共場所的表現是一個重要尺度。
我相信,禮儀之邦的中國會培養出講禮貌的中國人的。其實,重禮儀本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什么時候丟掉的呢?
2、本禮貌用語有哪些類別?有哪些最常用的禮貌用語?
按基本禮貌用語使用的場合,可以分為稱呼語言、問候語言、致謝語言、拜托語言、慰問語言、贊賞語言、謝過語言、同情語言、掛念語言、祝福語言、理解語言、迎送語言、祝賀語言、征詢用語、應答用語、道歉用語、婉言推托用語等;按禮貌用語的內涵,可以分為敬語、謙語、雅語等。最常用的禮貌用語是"您好"(問候用語),"謝謝"(致謝用語),"對不起"、"請原諒"(謝過用語)。
3、名人名言選
有禮貌不一定總是智慧的標志,可是不禮貌總使人懷疑其愚蠢。
--蘭道兒(英國作家)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的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洛克(英國哲學家)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
--赫爾岑(俄國哲學家、作家)
彬彬有禮是高貴的品格中最美麗的花朵。
--溫特(英國畫家)
守時是最大的禮貌。
--路易十四(法國國王)
禮貌是一種回收有禮貌的尊重的愿望。
--拉羅什夫科(法國作家)
4、《說岳全傳》
全稱《精忠演義說本岳王全傳》,俗稱"岳傳"講史小說。清代錢彩作。共80回。其中故事有史實也有虛構,反映了當時人民反抗金兵的斗爭,揭露了統治階級妥協退讓和賣國求榮的罪行。小說中岳飛的忠貞,牛皋的爽直,張邦昌和秦檜等的卑鄙,都寫得相當成功。
練習8答案提示
1、讀一讀。
提示:
一次,老師叫用"最"字造句,
我說:“我最愛媽媽!
媽媽告訴我:
"最該愛的是祖國,
祖國是我們所有人的媽媽。"
2、多音字組詞。
提示:
zhuan (傳記) chang(場合)
傳場
chuan(宣傳)chang (場院)
ying(應該)xing(興旺)
應興
ying(應付)xing(興趣)
3、照樣子,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提示:
。ㄕ湎В⿻r間尋找(失物)
(完成)任務愛護(公物)
。ㄩ_展)活動觀賞(菊花)
。ǚ怄i)消息貯藏(食品)
4、讀一讀,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提示:
(1)他不但通過了這次考試,還取得了很高的分數。
(2)老人不但原諒了他,而且還把他摘下的李子全部塞進了他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