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你在哪里教案(通用3篇)
周總理你在哪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周總理與人民心連心,為革命為人民鞠躬盡瘁的豐功偉績
2.學習朗誦技巧,體會億萬人民無限懷念周總理的深厚感情
3.欣賞本詩巧妙的構思:詢問—呼喚尋找—回答
4.欣賞本詩擬人、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巧妙的構思;懷念周總理的深厚感情
教學難點:高山、大海、森林、大地形象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語:(投影總理頭像,放音樂)大家知道嗎?中國的1976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1976年7月6日,朱德總司令溘然逝去;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永遠的離我們而去。三位偉人的去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使全國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陰影之中。山河含淚,草木肅然,日月同悲。特別是周總理的去世,聯合國總部破格降半旗致哀。這在聯合國是前所未有的,其他國家元首逝世,沒有人能得到這樣的待遇,許多國家的外交官為此忿忿不平,并向聯合國總部提出質疑。當面回答質問的是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他只講了一分鐘,便讓所有激憤的外交官啞口無言,心悅誠服,接著,還報以熱烈的掌聲。他是這樣回答的:“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降半旗,這個決定是我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是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富多得不計其數,但是她的總理周恩來沒有一分錢的存款;二是中國有十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總理周恩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要是能夠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的時候聯合國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钡拇_,周總理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輝照人的形象,贏得海內外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今天就讓我們懷著深情,再次緬懷周總理的豐功偉績,一起欣賞女詩人柯巖的抒情詩《周總理,你在哪里》。
二.放錄音,同學們感受本詩的感情基調,并用筆標出每小節的語調變化明確:本詩是懷念詩,故感情基調應是深沉緩慢。以第一小節為例,其語調是:↗↘↗↘
三.提問:周總理,到底在哪里?用詩中一句話概括明確:周總理,永遠居住在人們心里(周總理雖然與世長辭,就連他的骨灰也撒在了茫茫的大海,但他的偉大形象如昆侖巍峨挺立,他的革命精神似長江奔流不息,人民永遠不會把他忘記)
四.同學們一起朗讀首尾兩小節:
詢問——回答
復備欄
1.訂正:①“呵”的讀音a.he:一氣呵成
b.a:里(ya)呵紅(na)呵②“——”的用法
a.—你的人民(表解釋)b.周—總—理(表聲音延長)
c.—在這里,在這里(表回音,應減弱)
2.首尾兩節通過問與答抒發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抒發了億萬人民對周總理的敬愛,懷念之情。
五.(既然答案只有一句話,可為什么中間又寫了那么多小節呢?它們表達了什么內容)學生齊讀第二部分
提問:
1.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出哪些畫面?——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廣場(放圖片)
2.這些事物又可以聯系到周總理的哪些動人場面?——革命一生、關心農業、關心工業、關心國防、日理萬機(放圖片)(的確,周總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工業、農業、國防各行各業都有他的豐功偉績,大事、小事、外事、內事,事事操勞,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運)
3.體現出周總理的什么精神?(——鞠躬盡瘁為人民)
小結:第二部分采用呼喚—尋找的形式,表現出周總理的偉大精神,所以本詩的構思和主題分別是:詢問—呼喚尋找—回答;周總理鞠躬盡瘁為人民,人民
周總理你在哪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周總理與人民心連心,為革命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崇高品質。
2.學習朗誦技巧,體會億萬人民無限懷念周總理的深厚感情。
3.欣賞本詩巧妙的構思:詢問—呼喚尋找—回答。
4.學習本詩擬人、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
重點難點:學習朗誦技巧,體會億萬人民無限懷念周總理的深厚感情教學方法:反復誦讀:理清思路體會欣賞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投影總理頭像)
大家知道嗎?中國的1976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1976年7月6日,朱德總司令溘然逝去;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永遠的離我們而去。三位偉人的去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使全國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陰影之中。山河含淚,草木肅然,日月同悲……
特別是周總理的去世,聯合國總部破格降半旗致哀。這在聯合國是前所未有的,其他國家元首逝世,沒有人能得到這樣的待遇,許多國家的外交官為此忿忿不平,并向聯合國總部提出質疑。當面回答質問的是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他只講了一分鐘,便讓所有激憤的外交官啞口無言,心悅誠服,接著,還報以熱烈的掌聲。他是這樣回答的:“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降半旗,這個決定是我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是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富多得不計其數,但是她的總理周恩來沒有一分錢的存款;二是中國有十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總理周恩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要是能夠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的時候聯合國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钡拇_,周總理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輝照人的形象,贏得海內外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今天就讓我們懷著深情,再次緬懷周總理的豐功偉績,一起欣賞女詩人柯巖的抒情詩《周總理,你在哪里》。
二.個性展示
放錄音,同學們感受本詩的感情基調,并用筆標出每小節的語調變化、節奏重音。(投影明確)
三.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各個段落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思考:這首詩歌的結構線索是什么?這首詩歌的感情線索是什么?這首詩歌表現了總理什么精神呢?
四、整合提升:
1、本詩在修辭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排比:增強了文章氣勢。
反復:強調、深化了感情
擬人:①以雄壯的事物襯托總理偉大的形象,他與天地共存,日月同在。
、谒鼈兪侵芸偫砀锩簧囊娮C人③寄托了億萬人民對總理的懷念
。ㄉ焦然匾簦蓾囮,海浪聲聲,廣場回音)
2、本詩的主題構思。
詩人以一種“詢問—呼喚—尋找—應答”的獨特的構思表達了對總理的思念之情。運用擬人、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加強了感情的抒發,歌頌了總理與人民心連心,為革命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人民對周總理的無比崇敬和懷念之情。
五、檢測反饋:
1、學生朗讀全詩(帶引號的由女生讀,首尾齊讀,其他由男同學讀)
2、比賽詩朗誦
3、總結歸納評比結果。
周總理你在哪里教案 篇3
學習目標1、預習,解讀古詩大意。
2、反復誦讀,讀出意境、意蘊。
3、背誦古詩二首及《周總理,你在哪里》的佳段。
課前準備1、查閱關于常建、杜甫、柯巖的文字資料。
2、查閱周恩來生平資料,收集周恩來故事一則。
一閱讀詩歌小常識
詩歌的美感首先來自于音律(包括節奏和韻律)。音樂性是詩歌與生俱來的品性,當詩歌的節奏、韻律與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協調一致,詩中輕松,歡快、沉滯、急促,昂揚,舒緩等節奏的韻律變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緒者的起伏波動的變化,表現的其實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節律。
讓我們用朗讀的方式來捕捉三首小詩的音律及其深蘊其中的情感變化。
二自讀小詩,把握韻律與節奏
1、自由朗讀古詩二首,劃分意義節奏,再反復朗誦。
2、聽朗讀找出韻腳。
3小組內對讀兩詩,感受兩首詩歌的音韻美!
三、美讀兩詩,體悟意蘊與情感
1、小組合作用現代漢語翻譯兩詩。
2、合作交流質疑探究:
①為什么“萬簌此俱寂,但余種馨音”?
②“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怎么回事?
3、小組內共同美讀兩詩,說說兩詩創設的意境及表達的情感。
4、反復誦讀,背出兩詩。
四、自讀《周總理,你在哪里》把握音律,感受意蘊
1、小聲誦讀全詩,劃節奏,找韻腳。
2、集體朗讀全詩,讀出作者的情感思路。
3、老師范讀全詩,聽出詩歌音律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4、詩歌不僅是音律的再現,更是語言的鉆石,情感的中軸。試抓住詩中的關鍵句、段,從語方與情感兩個角度,舉例鑒賞。
5、選擇其中的佳段,在全班朗讀背誦。
五、小組討論比較《古詩二首》與《周總理,你在哪里》的異同
六、課后學習
1、課后尋找唐詩七律一首,宋詞一首,反復吟詠,與三首小詩作音律與情感表達作比較。
2、背誦自選小詩詞。
教(學)后感:
詩歌的美感首先來自于音律(包括節奏和韻律)。音樂性是詩歌與生俱來的品性,當詩歌的節奏、韻律與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協調一致,詩中輕松,歡快、沉滯、急促,昂揚,舒緩等節奏的韻律變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緒者的起伏波動的變化,表現的其實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節律。
讓我們用朗讀的方式來捕捉三首小詩的音律及其深蘊其中的情感變化。
二自讀小詩,把握韻律與節奏
1、自由朗讀古詩二首,劃分意義節奏,再反復朗誦。
參考: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2、教師范讀,學生打出韻腳。
《題破山寺后禪院》:林、深、心、音。
《登岳陽樓》,浮、流。
3、與同桌對讀兩詩,感受兩首詩歌的音韻美!
三、美讀兩詩,體悟意蘊與情感
1、用現代漢語翻譯兩詩。
朝陽照耀著高高的樹林。曲折的小路道向幽深之處,后禪院花掩映,又濃又深。忽見山巒滴翠,光彩悅目,翩飛的群島十分歡欣,清清的潭水倒映著山影,人的心靈也變得空明純潔,仿佛大自然的一切聲響都消失了,只聽到悠揚不盡的鐘馨之音。
2、質疑:
、贋槭裁础叭f簌此俱寂,但余種馨音”?
參考:表面看來,“萬簌此俱寂”與“但余種馨音”似手是矛盾,其實不然。假如周圍一片喧囂,人們也就不會在意鐘馨的裊裊余音。詩人在這里是以靜寫動,以動襯靜。結合常建的生平經歷,他高才而無位,后來隱居山林,寄情山水。本詩正是他向徑佛門清靜的心理的寫照。在此他性情如飛鳥,向往自由;心境如山水,萬事皆空,縈繞耳際的品有那靜寂之外的裊裊鐘馨音。這樣的寫法更好地展示了作者幽隱的追求,情、韻、味十足。
、凇皡浅䱷|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怎么回事?
此兩句既是實寫,又是虛寫。從樓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國東南之地從中分為兩半;水天相連,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動。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無比壯闊而又生動。望著這樣壯麗的景色,再聯系自己的身也,自然只有“憑車干涕泗流”了。
3、美讀兩詩,說說兩詩創設的意境及表達的情感。
參考:《題破山寺后禪院》意境清幽,表達了作者隱居山林,寄情山水的內心興趣。《登岳陽樓》意境闊大,表達了作者思鄉心切,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
4、反復誦讀,背出兩詩。
5、小結:兩首詩場以五言絕句的形式明快的節奏及清晰的音律來承我不同的情結變化。在詩中,音律不僅僅只是形式,它同時是“有情感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它是作者表情達意的載體。
四、自讀《周總理,你在哪里》把握音律,感受意蘊
1、小聲誦讀全詩,劃節奏,校韻腳。
2、集體朗讀全詩,讀出作者的情感思路。
3、老師范讀全詩,聽出詩歌音律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4、詩歌不僅是音律的再現,更是語言的鉆石,情感的中軸。試抓住詩中的關鍵句、段,從語方與情感兩個角度,舉例鑒賞。
5、選擇其中的佳段,朗讀背誦。
五、比較《古詩二首》與《周總理,你在哪里》的異同
1、小組討論、比較
①從音律(形式)看:《古詩二首》都用五絕,節奏鮮明看律和諧!吨芸偨洠阍谀睦铩愤x用現代詩的形式,一唱三嘆,重章復沓,韻味無窮。
、趶那楦猩峡矗骸豆旁姸住方杈笆闱椋⑶橛诰,手法含蓄。《周總經,你在哪里》則情感宣泄如洪水噴發不可阻擋,表情達意露而不夸飾。
③不同的情感需要有不同的音律(形式)來承載。就像鮮花需要花瓶,石子需要花盤一樣,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