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精選14篇)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0個。
2、積累詞語8個,句子2句。
3、能正確、熟練地朗讀課文。
4、懂得只愛聽奉承話,就會上當的道理。知道要正確認識自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出示課題,齊讀。
2、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3、 學習“狐貍”。你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一下你知道狐貍的哪些知識?
二、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1、 聽課文錄音:聽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 交流討論。
3、 出示句子:他抬起頭,看見烏鴉嘴里叼著一片肉,饞得直流口水。(輕聲自讀,指名讀,齊讀)
4、 學習生字:叼、饞
5、 自由讀課文第3節,小組討論:
狐貍一共稱贊了烏鴉幾次?每次是怎么說的?有什么不同?
烏鴉又是怎樣對待狐貍的話的?每次有什么變化?結果怎樣?
6、 出示詞語:骨碌、瞥一眼、差遠了、嗓子、享受
7、 學習生字
8、 分角色朗讀第3節。
9、 讀4、5小節,學習生字“哇、溜“。
三、復習鞏固,游戲激趣。
1、 抽讀生字。
2、 區分生字:碌——綠;哇——娃;溜——留(并用這些生字組詞)
四、齊讀課文,拓展訓練。
1、 讀全文。
2、 分角色演一演。
3、 說說: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課后作業
做個小作家:小朋友,你們想知道烏鴉和狐貍后來會有什么發展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小作家,把故事繼續寫下去。(小組討論,續編故事)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2
【教材簡析】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講一只狡猾的狐貍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
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前三段講烏鴉和狐貍是近鄰,烏鴉給孩子找到一片肉,狐貍想吃烏鴉叼著的肉。第四至第八段具體講狐貍騙取烏鴉那片肉的經過。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中狐貍的3次施計和烏鴉的3次反應是教學的重點;對寓意的理解是難點。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一)談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狐貍的本性是什么嗎?(狡猾)你們見過烏鴉嗎?它和黃鸝、孔雀、百靈鳥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嗎?(不漂亮)它的叫聲好聽嗎?(不好聽)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關于狐貍和烏鴉的故事,那么這個故事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學了這一課之后大家就知道了。
(二)板書:狐貍和烏鴉。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
1.把帶生字的詞語圈出來讀兩遍。
2.在自然段的前面標出序號。
3.邊讀邊思考:狐貍是怎樣把烏鴉叼的肉騙到手的。
4.看看課文插圖畫的是哪一自然段的內容。
三、檢查學習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卡片,用指名讀或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
2.檢查“一”字的讀音。出示卡片:一天、一眼、一片、一看、一張。
3.提問: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然后請8名同學分自然段讀課文,注意糾正字音,讀好長句子的停頓。
小結:大家在這節課學習得很認真,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相信大家會更積極主動。
作業:讀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一、各自小聲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課文
(一)學習一至三自然段。
讓學生一邊看插圖,一邊聽第一自然段的錄音,提問:你通過聽和看知道了什么?(烏鴉住在樹上的窩里,狐貍住在樹下的洞里,它們是鄰居,互相比較了解。)同時利用插圖認識“窩”和“洞”。
導言:這兩個鄰居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來看下面的課文。
指名讀二、三自然段,要求邊聽邊想:狐貍和烏鴉的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烏鴉找到一片肉,心情怎樣?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狐貍看到烏鴉叼著肉怎樣了?它心理會想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大家齊讀:
很高興還可以怎樣說(特別高興、十分高興、很得意。)從哪兒看出烏鴉很得意?(它叼著肉站在樹枝上,正在顯示自己。)
烏鴉正得意,被誰看見了?(狐貍)。狐貍看見肉后怎樣了?(饞得直流口水),直流是什么意思?(不停地流)這說明狐貍饞到了極點,想馬上把肉吃到嘴。
(二)學習四至八自然段。
導言:狐貍饞成這樣,會怎樣做呢?下面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四、五、六、七自然段。
提問:開始狐貍是怎樣做的?(它想了想)“想了想”是指狐貍在干什么?(在暗暗打主意)你知道它在想什么?(我得想個辦法,讓烏鴉張嘴把肉掉下來。)接著它又是怎樣做的呢?(它向烏鴉說了三次話。)讓學生畫出狐貍說的話和烏鴉聽后有什么反應的句子。
理解重點詞句。
提問:狐貍第一次對烏鴉說了什么?說話時表情怎樣?狐貍為什么要笑著對烏鴉說話,為什么要用“您”“親愛的”這些詞?(表示親近、友好,想得到烏鴉的好感。)這時烏鴉有什么反映?(不作聲)它為什么不作聲?(因為嘴里叼著肉,不便回答。)
提問:看見烏鴉不作聲,狐貍又說了些什么?它問候烏鴉孩子的目的是什么?(通過關心烏鴉的孩子討好烏鴉)這回烏鴉又有什么反應?(看了一眼還是不作聲)“看了狐貍一眼”說明什么(說明烏鴉有些動心了。)
提問:狐貍看到烏鴉有些動心了,接著又說了什么?說這些話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奉承、吹捧烏鴉,讓它更加得意,好張嘴唱歌。)烏鴉聽了狐貍的話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張嘴唱歌,肉被狐貍叼走了。)
小結:狐貍不用向烏鴉要,也不用搶,而是通過親近、討好和吹捧,把烏鴉嘴里的肉騙到手,說明狐貍怎么樣?(狡猾)愛吸奉承話的烏鴉怎樣了?(上當了)
第三課時
一、分組讀課文
二、指名讀全文
三、指導朗讀
1.讀狐貍說的三次話。
第一次說的話要用友好、尊敬、問候的語氣讀。
第二次說的話要用親近、關切的語氣讀。
第三次說的話要讀出贊美和請求的語氣。
2.讀烏鴉發出的聲音“哇……”時,聲音要適當放低、拉長。
四、討論
《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別有用心的人做壞事,總愛采取狡猾的欺騙手段,花言巧語,奉承討好,如果只喜歡聽別人的奉承話,就會上當受騙。)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后練習
1.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記住生字的字形。
2.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的書寫。
肉:共六畫,筆順是冂、內、肉。
掉:右上是“上”,不是“十”。
窩:不要寫成寶蓋兒。
羽:兩個“習”要寫窄些。
3.每個生字寫兩遍。
4.指導完成課后第二、三題。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知識與技能: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培養朗讀能力。
2.引導學生學會本課10個一類生字,掌握5個二類字字形與字義,不用書寫。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分層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2.聯系實際教育學生踏踏實實做人,不貪慕虛榮。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難點:
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指導朗讀。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狐貍嗎?誰來說說狐貍的樣子?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狐貍,(出示課件)小朋友,你們來看,這就是大家都認識的——狐貍。狐貍是一種小動物,所以狐貍兩個字都是——反犬旁。(板書:狐貍)“貍”這個字單獨讀,讀第二聲,但在這個詞里它讀輕聲,誰會?大家一起讀。
2、另一個主人公大家看,這是一只——烏鴉,(出示課件)(板書:烏鴉)烏鴉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那烏鴉好看嗎?
3、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狐貍和烏鴉這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板書(和)齊讀課題——狐貍和烏鴉
二、自學課文,初步感知
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讀書提示: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長句子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注意課文中“一”字在詞語中的讀音。)
教師桌間巡視,傾聽學生讀書,查看“三個一”讀書習慣,對精力不集中或者唱讀、頓讀的孩子加以指導。
三、匯報交流,檢查反饋。
1. 檢查“一”字的讀法。出示小黑板。(出示詞語:一棵樹 一開口 看了一眼)第一排詞語中的“一”字要念——第四聲,一起讀。
2、第二排詞語也有“一”,這里的“一”要讀——第二聲,看清楚,一起讀。小黑板出示:一片肉 一溜煙 (什么意思) 眼珠一轉 開火車讀兩組詞語。
3、同學們學得真棒!讀書時這些詞語你讀準了嗎?出示課件生字詞語,先帶拼音讀,后去拼音讀。(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
4. 同學們讀得真好,那我們現在來開火車讀一讀課文,其他人在他們讀的時候給每小節加上序號。
四、再讀課文,指導朗讀。
1.同學們,下面我們來聽聽錄音講故事。聽的時候注意老師的要求。(出示課件)畫出狐貍見到肉時的樣子和他所說的話。
2.聽完了故事,咱們就一起到故事發生的大樹林里去看一看。誰來把課文的第一小節讀給大家聽?(出示第一小節課文)
3.聽了她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烏鴉叼著一塊肉,狐貍口水流了下來)
4.狐貍看到烏鴉叼著一塊肉,會想些什么呢?出示生字“叼”,讓學生表演 “叼”的樣子。(將“叼”的生字卡片放在黑板上) 瞧,狐貍饞得直流口水呢!(小黑板出示:直流口水)是什么意思?指名說。這只狐貍可真饞!出示:饞。從“饞”字哪里可以看出口水啊?(“饞”字的這兩點就像狐貍流下的口水。)
5.誰能把它讀好呢?(出示句子:它來到一棵大樹下„„直流口水)真饞呀,一起來讀讀,齊!
6.過渡:老師在同學們說的故事中了解到,這是狐貍看見烏鴉嘴里有片肉,它特別想吃,為了得到烏鴉嘴里的這片肉,(將“肉”的生字卡片放在黑板上)狐貍想了什么辦法呢?
7.剛才同學們聽錄音已經畫出了狐貍說的話,我請同學分別讀一讀,注意狐貍每次說話時的表情和說話的內容。
8.出示課件,第一次說話內容,說說他的表情,這是狐貍的真心話嗎?注意狐貍的語氣,假裝的尊敬、問候。(強調“眼珠一轉”)烏鴉的表現呢? 一招不行,狐貍又使出第二招。出示第二次說話內容,這次狐貍又問候誰?他的表情怎樣,理解“賠著笑臉”。烏鴉的表現呢?(“看了一眼”) 第三次狐貍吹捧烏鴉的羽毛和嗓子,你們想一想符合實際情況嗎?(要采用夸張的語氣讀。)(出示課件)狐貍的表現:搖搖尾巴。
9.指名讓學生連讀,比賽讀,讀出狐貍的假惺惺,欺騙。
10. 狐貍的計謀得逞了嗎?我們下節課再學習。(出示課件)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1.課文我們先學到這,課文中的詞語我們再來讀讀。(生詞去拼音讀)
2.我們先來學習前五個生字,出示生字“棵 叼 肉 轉 珠”
3.生字中,哪個字在書寫時需要我們注意呢?
4.“轉”的第七筆是什么,練習筆順。
5.在田字格內示范指導2個字的書寫。
6.學生描紅,書寫,教師巡視。
7.教師展示學生作業,并做評價。
課堂總結: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一起學會了什么?(生先說,師后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狐貍和烏鴉》這個故事的前半部分,課下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狐貍得到那塊肉了嗎?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學完以后,我們將請同學們扮演狐貍和烏鴉來表演這個故事,請大家認真準備哦! 《狐貍和烏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反復的讀課文,體會課文蘊涵的寓意——喜歡聽信奉承話,會使自己吃虧受騙。
2、培養學生朗讀能力,能有聲有色的朗讀課文。
3、開闊學生思維,激發想象創新意識,能續編故事——《狐貍和烏鴉新傳》(如果有時間)
課前準備:
課件、頭飾 活動過程
一、復習字詞,回顧梗概。
1、卡片抽讀認學過的詞語。
2、提問回答課文主要內容。
二、再讀課文 ,直奔重點。
1、狐貍得到那塊肉了嗎?那幾段是寫狐貍行騙烏鴉的? (課件出示:)
2、反饋交流:你找到了嗎?(4——7段) 三、感情朗讀, 把握語言。
過渡:小朋友,你們想的和我不謀而合。烏鴉的肉是怎樣落到狐貍的嘴里,肯定是大家關心的焦點,也是扣人心弦的地方。那么,就讓我們先讀懂課文,進入角色吧!在這幾段課文中,我們看到狐貍用花言巧語向烏鴉發起了進攻,狐貍的這些話是表演課本劇必不可少的,同時因為有了烏鴉的反應,狐貍才會有下一個計策,故事情節才會得以發展,烏鴉的反應也是必不可少的。
1、我們先來看看,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說了什么?使烏鴉崩潰了防線,最后丟失了口中的一塊肉?請大家無聲地讀課文,找一找,用“——”劃下來,再有聲地讀一讀狐貍的這些話。(生讀,師引導、點撥)
2、剛才我看到同學們都讀得有滋有味的,誰來說說狐貍說了幾次話?(三次)誰把狐貍的話讀一讀。 (課件出示:狐貍的三次話)
3、那么狐貍說的三次話,語氣、想法、表情一樣嗎?(不一樣)我們在表演課本劇時也要有所區分,老師還是建議小朋友再專心投入的讀讀狐貍說的三句話,在表演課本劇時,才能說得有聲有色!要是你認為讀得有感情、有表情了,就讀給你的同桌或小組成員聽!小朋友聽明白了嗎?好,現在開始!(學生自由地深入文本,體會狐貍的所作所為,并用朗讀有感情的表達。教師巡視、傾聽、引導,好的表揚,不夠的指導)
4、反饋交流:誰愿意展示一下,讀一句試試。行嗎? 根據學生讀的,課件鏈接出現句子和相應的畫面。 句子一:狐貍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
⑴、指名讀。請你談談,你為什么這樣讀?(我想親切一點讀,烏鴉就會說話了,那他的肉就會掉下來了)老師剛才說了要有表情,你再來一次!(意在引導學生要“笑著”讀)
⑵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說說你又為什么這樣讀?(師問:狐貍,你說的那么親切,你在想什么呀?噢、原來是這樣,你是嘴饞想肉哪!真的不錯,你已經讀懂了狐貍的心思啦!)
⑶大家想讀嗎?我們一起讀。
第一次烏鴉反應:
(1)你們讀的那樣親切,我要動心啦,看看課文中烏鴉,他動心了嗎?
(2) 請大家找出課文中的句子。(出示: 烏鴉不做聲)
(3)你猜他為什么不動心啊?(哦,原來是這樣,有道理,老師明白啦,謝謝你告訴我!)
過渡:看來狐貍說的不好,呵呵„„不過,狐貍有招數呢,瞧他又開始說話拉,誰來讀還有兩句。 出示句子二: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⑴、指名讀。(誰來評價一下)。你來試試(指名讀)
⑵、小朋友,你們也一定想展示以下自己的朗讀吧?那就站起來讀讀(自由讀)
師問:狐貍們,你在想什么呢?
第二次烏鴉的反應:
(1)你們想的,烏鴉知道嗎?為什么呀?(出示:烏鴉看了狐貍一眼,還是不做聲。)
(2) 烏鴉“看了一眼”。你從烏鴉的眼睛中看到了什么?
(3) 這時,烏鴉是怎么想的? 過渡:唉,烏鴉啊,我替你擔心呀!這不狐貍又開始說話拉! 出示句子三: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
⑴、我看,大家都很想展示。不如,找一個聽課的老師或者是自己的好朋友,讀給他聽一聽,讓他給你評判一下。
⑵、小朋友真的很投入呀。誰愿意和朋友一起上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請一組上來,讀——評——讀——評。
⑶你們讀得真好呀,簡直是搭檔!難怪烏鴉得意呢,難怪烏鴉唱歌了呢!
⑷獎勵:你們兩個小朋友合作的很好,老師這兒有“合作星”,就獎勵給你們吧!
⑸可是老師仔細看了圖片,發現烏鴉的羽毛是漆黑漆黑的,不好看呀!不過他唱歌怎樣,我不知道,誰來告訴我呀!歌也不好聽,狐貍是怎么回事?(引導學生體會,狐貍就是要找到聽的話,騙取烏鴉嘴里的肉。他說的都是花言巧語!)
烏鴉第三次反應:
(1)這時,平時常被人們批評的烏鴉聽了這些贊美自己的動聽的話,會得意地想什么?
(2)你看她還得意忘形了呢!(出示: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得意極了,就唱起歌來,“哇————”她剛一張嘴,肉就掉下來了)
(3)糊涂的烏鴉呀,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找來的肉落入了狐貍的嘴里,看到狐貍叼著肉鉆進洞里。他一定有很多想法吧?現在,他站在樹上想什么呢?你現在就是站在樹上的“烏鴉”了。你現在在想什么呀?和其他的“烏鴉”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小組討論)
⑺反饋交流:狐貍痛恨的僅僅是狡猾成性的狐貍嗎?她更加痛恨誰?(唉,真不應該呀,狐貍說的都是騙人的話,我怎么就這樣輕易相信了呢?好好的肉被狐貍騙走嘍。下次一定要好好想想別人的話是不是真心的!)
⑼獎勵:這只烏鴉想得深刻。老師獎勵小朋友一個“智慧星”。
四、匯合表演, 把握體會。
1、剛才我們已經把握了這重頭戲的“語言”部分,現在如果加上動作、表情,效果一定會更好!老師建議在四人小組內先試著表演這一部分的課本劇。兩人念旁白也就是平時說的提示語,一人演烏鴉,一人演狐貍。(教師巡回引導、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2、哪個小組上臺來表演? (好:這么好的表演,再配上這么有感染力的旁白,真是錦上添花。 哇,老師發現了一位未來的表演家! 初次上來表演有些緊張,沒關系,多練幾遍,肯定能行! 可能你沒有把的水平發揮出來,相信下次你肯定行!)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要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二年級上冊《烏鴉和狐貍》。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取了烏鴉嘴里叼著的一片肉。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狐貍騙肉的過程,形象地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烏鴉和狐貍》這篇寓言故事的內容,學生在沒上學之前就通過看連環畫、動畫片以及聽家長講述,了解得差不多了。甚至有些孩子能繪聲繪色地講這個故事。只是對課文的寓意講不清楚。針對以上情況,我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五、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借助圖片,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集中識字,指導寫字。
(四)品讀課文,了解寓意。
六、設計意圖
本課教學重點就是通過品讀狐貍跟烏鴉說的三次話,來體會狐貍善于說奉承話,烏鴉愛聽奉承話,才使得狐貍從烏鴉嘴里騙去了肉,從而揭示出“愛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以狐貍說的三次話為線索,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揭示寓意。主要方法如下:
1.讀。抓住提示語,引導學生讀出狐貍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貍“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2.畫。引導學生讀456自然段時,邊讀邊把狐貍說的話用橫線畫出來,烏鴉說的話用浪線畫出來。
3.比。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聽一聽烏鴉的叫聲。引導學生體會狐貍的用心。
4.析。通過狐貍對烏鴉所說三次話的對比,分析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說得對不對,從而弄清烏鴉是怎么上當受騙的。
5.演。通過讓學生帶著頭飾朗讀課文,創設情境,激發讀文興趣,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進一步體會這篇寓言故事語言的精妙。
以上就是我對即將講授內容的初步設計,在授課過程中也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還請各位評委和老師批評指正。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過的閱讀方法繼續嘗試自己讀懂課文,明白我們不能只愛聽好話。要了解自己的缺點,正確認識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
2、認讀課文。逐句輪讀,把課文讀通。
二、復習并新授
1、《小鷹學飛》一課,我們是怎么讀懂課文的?借助課題。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這一課。
2、分析課題:
(1)讀懂狐貍
(2)讀懂烏鴉
印象中的狐貍印象中的烏鴉
3、自讀課文。
4、交流反饋
梳理課文的幾個要點:
1、你從哪里讀出了狐貍的狡猾?學生談。
從學生的發言中小結出“語言表現”,導讀第一次語言后,引出“動作表現”。
狡猾的動作表現,語言表現。(詭計多端,不可信任。)
第一次語言:親愛的烏鴉,您好嗎?——板“問好”。它是真心要問好嗎?加上動作表現再讀。引出“動作表現”。這個主意有沒有成功地幫狐貍把烏鴉嘴里的肉搞下來?
第二次語言: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一招不成,又出一招,板“孩子”。是真心問候烏鴉太太的孩子們嗎?討好。有沒有動作表現?加上動作再讀。
第三次語言: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第二招又沒有成,第三招是非成不可了,狐貍這樣想,所以第三次它又說了什么樣的話?板“贊美”。
2、第三次說的話應該怎么樣讀才能把狐貍的心思讀出來?
師:你讀得真好,如果加上討好的動作就更好了。狐貍這次動作更顯親熱了,指名再聲情并茂地試讀。
3、狐貍為什么要說這些話?(學生談)——正如我們小朋友讀出來的一樣,這真是一只狡猾的狐貍啊。
這次狐貍的話說得太好聽了,把這只烏鴉夸贊得心花怒放啊。
4、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烏鴉?
5、從這件事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引導從狐貍身上得到啟示和從烏鴉身上得到啟示這兩個方面說。
l師全課小結(略)
三、布置作業。
1、這個故事真有趣,你會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嗎?
2、課堂中練習練習。要求:開頭要交待清楚,老師引述第一小節。其他敘述根據板書,最好聲情并茂動作表演。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本著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用教材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個觀點實施教學。期望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既鞏固本單元的主要學習方法,又讓學生在運用方法學懂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理解一些重點的字詞,學會朗讀,理清課文內容。但是實際操作時,由于沒有很好地預設學生的生成并將各種應付的策略“成竹在胸”,所以駕馭課堂就顯得有點勉強。課堂效益的產出欠優。懇請各位老師多多批評指正,本人一定虛心接受。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6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刻舟求劍”這個成語的含義,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背誦課文。
4.寫話練習。用一段話寫出在學雷鋒活動中做的一件事。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
2.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教學難點寫話練習。
教學準備投影片一張、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初學生字,認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講:第八課講的是古時候稱象的故事,你們還喜歡學故事嗎?請大家一起來學習。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的音讀準。(2)新詞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不懂的地方記下來。(3)標出小段。
三、認讀生字,解答疑難(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學生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寶劍掉到哪里去了?
2.提問:這個人的寶劍是怎么掉進江里的?讀課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讀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語氣讀讀。
過渡:那個人是怎么做的呢?他為什么這樣做?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①一點兒不著急。②在船舷上刻記號。③他想記住掉劍的地方,撈上寶劍?)
4.指導看插圖,說清圖意。
5.小聲讀3~4段,思考:當有人問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問:“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為什么要問?每句話是什么意思”應該怎么讀,誰來讀讀看?
(2)教師示范。學生練讀,指名讀。第一句要讀出著急的語氣。兩句話既要讀出不理解的語氣,而且還要讀出不贊同的口氣。
(3)理解詞語“不慌不忙”的意思。他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語氣讀讀那個人的話。
(5)提問:按照那個人說的辦法,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展開討論)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掛圖)讓學生看明白:船一移動,船的位置就變了,在船上的記號的位置也跟著變了,那個人只記住劍從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劍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從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撈到劍。
五、揭示課題,析字悟意
1.讓同學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六、總結談話,啟發聯想
1.分組討論。
①那個人等船靠岸后撈到劍了嗎?
②他沒撈到劍會說什么?
③別人可能又會說什么?
2.提問
①你認為那個人錯在哪里?
②學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教學內容:學習本課7個生字,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二、自學生字,要求重點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體學習,掌握字形,弄懂字義
1.檢查個人學習情況。
(1)指定認讀。
(2)開展競賽認讀。
2.開展互教法。(學生自由領生字,教給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寶”,“玉”字上面加個“宀”頭。寶劍:古時候指稀有珍貴,所以是“宀”頭。
“撈”,“勞”字加個“扌”旁,“撈”東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師幫助分析重點字形。(筆畫多和易錯的)
劍:右邊是“臉”的左半部,最后一筆橫變成提,右邊是“刂”旁。
“急”,上下結構,上面是,中間是彐,下面是“心”底。因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號”,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注意最后一筆不要穿過橫。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邊是“忄”旁,右邊分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頭,中間是“忙”的右半邊,下邊是。要寫緊湊些,可與熟字“流”區別異同點。
4.擴詞練習,豐富詞匯。
5.邊講邊理解詞語:
“寶劍”:原指稀有珍貴的劍,后來泛指一般的劍。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著,不著急。
四、鞏固復習生字詞
1.看音寫詞語。
2.猜字謎。
3.抄寫生字。
五、作業
1.寫生字。
2.練習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教學內容:(1)指導背誦課文。
(2)寫話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導背誦課文
1.教給背誦方法。
(1)根據內容,想聯系。
(2)參看插圖,抓事態。
(3)讀完一段,練習一段。
(4)反復練習,記得牢。
2.可采用多種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齊背、領背等)
二、寫話練習
1.讀寫話要求。
2.回憶在學雷鋒活動中參加了什么活動,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師講明寫作要點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話寫出來。
三、作業:把寫出的一段話讀給家長聽。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講一則寓言故事,我們不僅要學會,還要會講。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寫法)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你們是如何預習的?通過預習你讀懂了什么?
相機板書:巴望
焦急
激動
傷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們都讀了不少寓言故事,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誰愿意接受挑戰?愿意接受挑戰的請起立。
(出示課件-猜猜看)
三、讀課文,講故事
1、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便是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動聽的聲音把課文讀一遍,要做到正確、流利。一會兒站到前邊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2、為了展示最佳的讀書效果,我們再將課文聽一遍。善于聆聽也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出示課件邊看邊聽)
3、同桌互相講故事。
4、再以第一人稱小組中改編故事
四、配音講故事
1、選出農夫、農婦和他們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課件:揠苗助長動畫)自我介紹
3、配音講故事
4、小結。
問農夫:當時你為什么會想到拔苗的辦法?現在后悔嗎?說說你的想法。現在你最想對觀眾們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問農婦: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該如何處理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氣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講他的這件蠢事。他真是一個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樣子,你該怎么開導他?
問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開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現在你知道了嗎?你還愛你的爸爸嗎?你知道你爸爸為什么會犯錯誤嗎?
五、總結
1、同學們,你們從這位農夫身上應該吸取什么教訓呢?(出示課件-總結的話)
2、我們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了事物的自身規律,讓我們都做一個聰明的人,做一個善于觀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業
《揠苗助長》新編(說說自己做過的一件蠢事)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4、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涵,懂得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
5、引導幼兒從多種角度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及大膽表述的能力。
6、培養幼兒機智靈活,遇事能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在大森林里,住著一對鄰居,是誰呢?看!
(出示烏鴉、狐貍的圖片及文字)你覺得狐貍是一只怎樣的動物?
那么烏鴉又是一只怎樣的動物呢?和狐貍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賞故事
1、欣賞第一段故事
師:烏鴉為什么這么開心?
狐貍看見烏鴉嘴里的肉,饞得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它心里會想些什么呢?那它會怎么做呢?
2、欣賞第二段故事。
狐貍是怎么做的?它對烏鴉說了什么?
狐貍騙了幾次都沒成功,它會放棄嗎?它會想什么更好聽的話來騙烏鴉呢?
3、欣賞最后一段故事
狐貍這次騙到肉沒有?它是怎么做的?
三、猜測故事結尾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心里一得意,唱起歌來,嘴里的肉掉了下來,結果會怎么樣?
師:你們知道烏鴉為什么會上當?狐貍又為什么能騙到肉?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寓意。
四、看動畫,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五、續編故事內容
活動反思:
總結前兩次的經驗,這次的活動準備的更加充分。借助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突破幼兒學習的難點。孩子的學習欲望較高,都愿意邊聽故事邊看動畫片,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之中。同時我還通過讓幼兒學說動物對話,學做動作來理解故事寓意,孩子們都能主動去學說對白,學做動作。但是教師小結寓意這一活動最好放在欣賞完動畫之后,這樣更有利于幼兒的理解與小結。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8
《狐貍和烏鴉》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則寓言,講一只狡猾的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課文分8個自然段,前3個自然段分別是說烏鴉和狐貍是近鄰,烏鴉給孩子找到一片肉,狐貍想吃烏鴉叼著的肉;4至7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具體講狐貍為了騙到肉,對烏鴉說奉承話,使烏鴉最終上當受騙的經過;第8自然段講狐貍的騙局得逞。
教學本課,除了要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會8個生字及新詞外,重點是以找準并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為指導思想,用擴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抓重點詞句和朗讀訓練的方法,達到強化語言和思維訓練的目的,使學生不但能理解課文內容,而且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我的教學設計是:
一、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在《教師教學用書》里規定三個課時完成,而且建議第一課時借助漢語拼音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課時,講讀課文,重點講解烏鴉受騙上當的經過;第三課時,總結課文內容,指導朗讀,記憶字形,完成作業 。這樣安排教學內容不夠科學和嚴謹,第一課時松,第二課時容量相對較大。而我把講讀課文安排在第一課時。導課后首先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這一工具自讀課文,對故事有一個整體感知,并標出自然段序號,然后抓住烏鴉“叼”肉和狐貍“叼”走肉的兩個“叼”字,重點讓學生理解烏鴉受騙上當的原因和經過,再利用一節半課的時間完成其他教學任務。剩下半課時,可以從《自讀課本》中選一篇與本文結構、思想內容、語言特點相似的一篇文章來指導學生閱讀,以達到深化教學,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習慣的目的。
根據教學目標 和教材特點,適當加大安排各課時的教學內容,使每一節課不但訓練目的清楚,而且訓練的密度大,必然能提高教學效率。
二、根據低年級閱讀教學特點,突出重點,強化詞句訓練。
加大課堂教學容量,就必須突出教材的重點。本課在低年級閱讀課文中篇幅比較長,共有8個自然段,而且這篇課文故事性比較強,如果不抓住重點進行教學,采用“平推式”,由課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到課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提一些瑣碎的、缺少思維價值的問題,既浪費了寶貴的訓練時間,又使學生失去了發展思維、鍛煉思維,從閱讀當中來學習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的機會。
那么,如何摒棄故事情節平推式的提問講解呢?那就必須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針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特點,強化詞句訓練,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在理解的過程中受到文字訓練。
《狐貍和烏鴉》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和經過,即4至7自然段,在教學中應抓住重點詞和句子,讓學生深入理解。
如:第4自然段,狐貍第一次對烏鴉說的話,“狐貍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是狐貍裝出一副笑臉,向烏鴉表示問候,在這句話中,“笑著”、“您”、“親愛的”這幾個詞是重點詞語。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些詞句的含義,我又設計了一句話:“狐貍想了想,就對烏鴉說:‘你好,烏鴉’。”用小黑板將這句話寫出來,讓學生讀讀,思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哪一句更好?為什么?”通過讀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到狐貍是假裝笑臉,對烏鴉表示親熱,實際上是想騙到那片肉。這樣講解,就抓住了課文的重點,教學就有深度,學生學會了如何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句,對課文的認識也必然深刻。
三、抓住課文語言描寫生動和擬人化的特點,強化朗讀訓練、說話訓練和思維訓練。
在《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以“讀講法”為主,從初讀到精讀、熟讀,把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第一步,初讀課文時,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己反復讀,并要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大體了解課文內容即可,而不要求一上來就讓學生讀出感情。
第二步,在理解課文內容時,要通過讀,理解詞句的意思。如:文章的第6自然段,寫狐貍對烏鴉極力吹捧、奉承。我先讓學生讀讀狐貍說的話,問學生:“狐貍共說了幾句話?”再讀第一句話,問:“第一句話是什么意思?”“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然后讓學生讀讀第二句話,理解意思后再讓學生讀。接著問:“烏鴉的羽毛漂亮嗎?誰聽過烏鴉的叫聲,請站起來學一學?”通過讀、思、議,讓學生認識到烏鴉的羽毛不漂亮,叫聲不好聽,這是狐貍對烏鴉說的好聽的話,奉承的話,目的是想讓烏鴉張開嘴,把肉騙到手;對狐貍說的第三句話也是先讀,理解,再讀。總之,對整個這段話的理解,就是先讀讀,再理解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讀。
第三步,在總結全文時,也要朗讀。要讀全文,通過讀全文,讓學生整體地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這樣體現了閱讀教學由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教學原則,而且恰當地回讀,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深刻領會。我認為這樣教,才是扎扎實實的朗讀訓練,才能使學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學生受到真正的語言文字訓練,并在訓練中學會讀書的方法,提高自讀能力,特別是培養其自學能力。
另外,這篇課文是則寓言,采用的是擬人化的寫法,學生喜歡讀,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說話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通過對狐貍的語言分析,可以看出狐貍心里的想法:想方設法騙取烏鴉嘴里的肉;通過對烏鴉行為的分析,可以看出烏鴉心里的想法:愿聽好話,虛榮心強。所以,我多次設計了“狐貍、烏鴉是怎么想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尋找想象思維的訓練點。如:“狐貍看到烏鴉嘴里叼著一片肉,饞得直流口水,心里會怎么想的?”“烏鴉聽到狐貍問候它的孩子,會怎么想?”“烏鴉聽到狐貍贊美它的羽毛漂亮,唱歌動聽,它是怎么想的?”等,并啟發學生在豐富想象的基礎上大膽地說。我認為這樣設計教學,強化了讀的訓練。而且在訓練中注意了訓練的層次性和廣泛性。另外采用啟發學生豐富想象,大膽說話的方法,使學生人人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足夠的量的訓練。這樣,學生經歷了一個對課文由不會到會,由不能到能的過程,因此就達到了發展語言與智力,培養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教學目標 。
四、充分體現小學語文學科特點、性質,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文道統一。
引導學生理解、體會課文說明的道理是本文重要的思想教育目標。按照小學語文“文道統一”這一性質、特點,我采用了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先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入手,再按自然段循序導讀。注意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抓住了狐貍的三次話和烏鴉的不同表現,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加深認識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經不住奉承,受騙上當的緣故。最后再設計問題:“你讀了這個故事,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到這一步,學生就會很自然地、很準確地說出他們的思想體會,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狐貍和烏鴉》一課除對以上四個主要方面教學設計外,我還在導課時,設計用簡筆畫的方法,滲透了狐貍和烏鴉的鄰居關系;初步學習了“窩”和“洞”兩個生字。這樣教,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心理和年齡特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在本節課的最后,我還設計了一個環節:“學了課文,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對本課的教學設計“抓住重點,強化訓練”是我的教學指導思想,省時、高效地完成本文的所有教學任務是我的教學目標 。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能發揮想象,以《肉被騙走以后》為題編一個故事。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新詞(賠著笑臉得意一溜煙)的意思。
3.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復述課文。
2.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3.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錄音磁帶,貼圖,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題質疑
1.謎語一:尖尖嘴,細細腿,狡猾多疑,拖條大尾巴。(貼圖片并板書:狐貍)謎語二:身穿黑衣裳,唱歌哇哇叫。(貼圖并板書:烏鴉)
2.今天一起學習《狐貍和烏鴉》。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感知,讀準讀通
1.師范讀課文。(輔助多媒體課件)
2.生自讀感知,要求:
(1)標好自然段。
(2)用“-----”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并記住字音。
(3)讀通課文,做到不多字,不漏字。
三、精讀理解,讀中感悟
1.讀通讀準第一自然段,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隨機演示,讀好“叼著”、“饞得直流口水”)
2.找出狐貍說的三句話。
3.學習第一句。
(1)讀----狐貍“眼珠一轉”,究竟想了些什么?(通過師生共同交流,揣摩狐貍假裝“尊敬”、“問候”的心理)指導朗讀。
(2)說----烏鴉有什么反應?為什么沒有回答?它可能怎么想?
4.學習第二句。
(1)讀----學生自己小聲讀,然后指名讀,圍繞“為什么賠著笑臉”進行交流。通過反復朗讀和比較,從而體會狐貍假裝“親切”、“關愛”的心理。
(2)想----烏鴉有什么反應?與上次有什么不同?(認識到烏鴉對狐貍產生了好感,有些放松警惕)
5.學習第三句。
(1)讀----學生自由朗讀。
(2)看、聽----多媒體出示烏鴉和麻雀的幻燈片,通過比較知道麻雀的羽毛很一般,不好看,而烏鴉的羽毛還趕不上麻雀。播放烏鴉的叫聲聽聽是否好聽。從而抓住“差遠了”、誰都愛聽“兩個詞引導學生理解狐貍奉承烏鴉的羽毛好看和嗓音好聽,目的是想騙烏鴉開口,好得到那片肉。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評價,引導學生讀好狐貍的第三句話。
(3)想----烏鴉有什么反應?通過烏鴉“哇-----”這個象聲詞,知道烏鴉聽了狐貍說它羽毛漂亮、嗓音好聽時,一下子得意忘形,上了狐貍的當。這是烏鴉愛聽奉承話的結果。
6.讀第六自然段。(隨機理解讀好“一溜煙”)
7.感悟明理;分角色朗讀。交流;學習了這個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獲或想法?
四、延伸拓展,創新學習
1.讓學生戴頭飾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表演課文內容,也可以自己一個人講述這個故事。
2.評議交流,引導學生說出哪些地方演得好(講得好),還可以怎么改進。
3.續編故事:“烏鴉嘴里的一片肉被狐貍騙走以后烏鴉又會怎么想。怎么做呢?”(想象、續編、評議)
五、自主學習,分析字形
1.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2.看筆順表自學生字,描紅課本上的生字。
3.說說怎么記住生字的。
4.交流書寫注意點。(如:“差”字是羊字頭,寫時第六筆豎改為撇;“肉”字書寫時在田字格中擺放要居中。)
5.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尊重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審美經驗、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采用自主、探究性學習,能促進學生精神的喚醒和潛能的發展,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且富有情趣。根據本文特點,本課教學充分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在指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朗讀訓練中,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讓學生自主讀書,去想象,去表演,去評價,感受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進而達到感悟課文的內涵,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根據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讀書時常有多字、漏字的現象,提出三個預習要求,富有針對性,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掌握識字方法。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能夠把多媒體教學引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我們老師夢寐以求的。但有些課件制作起來還不是很熟練,需要花較多的時間,有哪位老師精通制作課件的,請多多指教。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狐貍和烏鴉》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狡猾的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課文第四至第八段講狐貍騙取肉的經過是重點,理解狡猾的狐貍為得到烏鴉叼著的肉,連施三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另外,課文結尾直截了當地寫狐貍叼起肉回到了洞里,這實際就是留給教者和學者的一個自由馳騁的天地,根據文章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就要進行巧妙引導,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整體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語感,陶冶情操,自主發展,應是閱讀教學的根本。
2、營造開放的語文教學環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張揚個性,啟迪思維,激發創造潛能。
三、設計思路和特點。
1、注意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就必須立足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成為一個獨特的自我。在設計本教學案例時,牢牢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做、去演,引導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去表現自我。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2、注意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這是學生發展的根本后勁。語文課堂不應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應充滿鮮活生命力,因為學生作為活生生的個體,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識底子、自己的生活積累,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會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邊性和復雜性。加之新課程標準減少了知識點,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所以,預設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也要納入很多彈性靈活的成分。本教學設計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里,讓學生學習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給師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激發靈感、即興創造、超越預設目標的空間。通過想像當時情景,深入理解角色思想,體會不同的情感;通過表演故事,續編故事,放飛學生的思想,任他們在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里振翅翱翔,盡顯風采。
3、注意以讀為主的訓練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以讀為主是本教學設計所體現的又一要點。堅持以“讀”為主線,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并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默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語感,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教學目標。
1、抓住狐貍說的三次話,體會狐貍是怎樣騙到肉的,烏鴉是怎樣上當的,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2、在理解寓言的基礎上,能對寓言或寓言中感興趣的人物談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于與人交流。
五、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狐貍和烏鴉頭飾。
2、搜集有關狐貍和烏鴉的信息資料。
六、教學設計流程。
(一)故事導入,揭題激趣。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然后再輔以多媒體課件,老師用富有感情的語氣講述故事(課文內容)。
聽完故事后,問:你聽懂了些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問嗎?引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故事和直觀、形象的課件演示創設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識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展開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課伊始,趣已生。同時,從學生的自由質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饋,便于適時調整已定的教學流程,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宗旨。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喜歡的地方要帶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
(教學提示:自讀時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高聲讀、小聲讀、默讀、與同伴齊讀等都可以。)
設計意圖: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閱讀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
2、了解初讀效果。通過認讀生字卡片和指名讀、師生評讀、集體誦讀等多種形式了解自讀效果。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中,主要在于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三)研讀重點,探究感悟。
(教學提示:本環節,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以狐貍說的三次話為線索,抓住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1、學生自由讀4至8自然段并劃出狐貍說的話。
2、指名一個學生當“狐貍”,把三句話讀給大家聽。
(教學提示:這一教學環節中,只要求學生把三句話讀出來,而對怎樣讀沒有做具體的要求,因此,學生在讀時對語調的把握比較平淡。這里,老師要相機發問:“狐貍這樣說,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促使學生深入研讀狐貍所說的三句話。)
設計意圖:“狐貍這樣說,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卻可以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學生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自然會去仔細琢磨狐貍說三句話時的不同心理,從而將學習活動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3、研讀第一句話。
多媒體打出:“您好,親愛的烏鴉!”
(1)讀——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幫助理解:
a、應該怎樣讀狐貍的話?找出書上的提示。(學生在書中勾劃出:想了想、笑著。)
b、狐貍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為什么要笑著說?
(教學提示一: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狐貍的動作、神態來探究其心理;教學提示二:引導學生能讀出語味,讀出狐貍在問候時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語氣,讀出狐貍“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2)想——烏鴉有什么反應?為什么不做聲,它可能怎么想?(教學提示: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能說多少就讓學生說多少。)
4、研讀第二句話。
多媒體打出:“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1)讀——讓學生自己先小聲讀讀,看看怎樣讀效果比較好。(教學提示: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和比較,體會到要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讀音應略高于第一次。)
(2)想——烏鴉有什么反應?你怎么看出烏鴉有點動心了?(教學提示:要提醒學生抓烏鴉的動作“看了狐貍一眼”來進行合理想像。)
5、研讀第三句話。
多媒體打出:“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
(1)讀——先小組讀議,然后讓學生扮演狐貍和烏鴉分角色讀。
(2)想——烏鴉此時的反應怎樣?(教學提示:引導理解“得意極了”。)狐貍叼起肉回到洞里后,烏鴉會想些什么?
(3)教師演示課件:比較麻雀和烏鴉的羽毛,聽一聽烏鴉的叫聲。(教學提示:引導體會狐貍的用心。)
(4)小組交流評議。
(5)匯報。
(教學提示:小組讀議和交流評議時要讓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試著讀一讀、說一說,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想法,然后推選比較好的在全班讀一讀、說一說。)
設計意圖:在讀中想,在讀中悟,是本節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研讀重點內容時通過指讀、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同時,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演,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四)表演遷移,開發潛能。
1、學生自主推薦,自己找合作伙伴帶頭飾表演。可以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自由想像,并加入一些動作、表情。
2、評議。引導學生說說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給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協作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
(五)總結明理,擴展延伸。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狐貍和烏鴉》教學設計十五
教材說明:
本文通過講述一只狡猾的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的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
2、朗讀課義,能照老師的樣子,讀出狐貍說話的語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抬導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狐貍說的三次話及烏鴉受騙上當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大森林里,住著這樣一對鄰居:一只長丑,叫聲難聽,但喜歡聽奉承話的烏鴉。一只好吃懶做,而又狡猾的狐貍。這一天,在它們之間發生了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讓我們未看一看…
板書課題 5 狐貍和烏鴉
二、學習課文:
第一段:
①指名讀,思考:狐貍和烏鴉往在哪?
烏鴉:住在 大樹上面的窩里。
孤貍:住在 大樹底下的洞里。
②指導朗讀:這一段要用敘述的語氣。
第二段:
①齊讀,思考:這“段上要寫了準,干什么,結果怎么樣?
(烏鴉給它的孩找到一片肉,非常高興,〕
②請你在課文中找一找烏鴉為孩了找食的動詞:
飛 找 叼 站
想一想,飛已這兒個次能個能顛倒?為例么?
③烏鴉只找到一片肉,可它為什么高興呢?
(它非常辛苦地哺育它自己的孩子,盡管只是一小片肉,也是它辛苦找來的.,所以很高興。)
④指導朗讀:這一段要讀快一些,讀出高興勁兒來。
第三段:
想一想: 當烏鴉找到食物時,狐貍也出來找食,她看見了什么?它心縱會怎么想呢;
詣名讀,思考:狐貍那么想吃到那片肉,干脆人跟烏鴉要,行不行?(鳥鴉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一定不給)
那狐貍去硬搶烏鴉嘴里的肉,行不行?
(樹高,狐貍不會爬樹,烏鴉又不會給,就搶不到肉了。)
那么,狐貍要想得到肉,烏鴉又不會給,想去搶又夠不著,
它會怎么辦呢?
(想辦法騙到手。)
第四——七段:
狐貍既不能去向烏鴉要,又不能去硬搶,可它又很想吃那片肉,于是它想出了個辦法——讓烏鴉開口說話?這樣,那片肉就會……那狐貍到底是怎樣把肉片到手的呢?
自由讀,思考: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說了些什么?用“~~”畫出來。
每一次烏鴉怎么表現的?用“…”畫出來。
集體討論:
第一次——狐貍的話是隨口說的嗎,你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想了想”——狐貍在暗暗打主意(怎么才能得到肉〕
狐貍這么熱情的和烏鴉打招呼,目的是什么
狐貍這么熱情的和烏鴉打招呼,目的是什么?
假惺惺地表示親熱、討好,用假裝尊敬地問候語氣。
烏鴉這時什么表現?說明什么?
“不作聲”頭腦清醒,保持警惕。
第二次——狐貍看到烏鴉不作聲,又說明了什么?它真的關心烏鴉的孩子嗎?
那它為什么要這樣問候呢:
關心烏鴉的孩子,是為了討好烏鴉,讓它放松警惕開口說話。
想一想,狐貍的話該怎么讀?
要用親近、關心的語氣和感情來讀。
烏鴉的反應與第一次一樣嗎?為什么會有變化?
聽到狐貍問候色的孩子,覺得挺順耳,心里有所動,覺得狐貍
還不算壞,但又怕張嘴掉了肉。還是不作聲。
第三次——狐貍看到烏鴉看了它一眼,心里怎樣想?
知道烏鴉喜歡聽奉承話,心想:有門兒,還得好好夸夸它。
狐觀夸烏鴉“羽毛漂亮,嗓子好”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事實并非如此,狐貍是故意奉承,就是想讓烏鴉開口,好得到那片肉。
想一想,狐貍這次的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讀出贊美的語氣,再說麻雀的話是要用瞧不起、奚落的語氣。
烏鴉還從來沒有聽到過有誰如此稱贊它,這時它有什么反應?
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結果怎樣?
心里一高興,真的唱起歌來,結果,肉掉下來,狐貍叼走了。
想一想,烏鴉的叫聲怎么讀?
“哇……”的一聲,聲音適當放低,拉長。
聽老師范讀后練習,再分角色朗讀。
小結課文內容: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letgol.com
1、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烏鴉為什么會上狐貍的當?
烏鴉明明知道狐貍假意問候它,討好它,是為了得到它嘴里的肉如果它飛回窩就不會丟掉那片肉,但它還想聽狐貍的奉承話,所以上了當。
2、你學完這個故事,從中明白了什么?
知道……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所以平時個能光愛聽別人的好話和夸獎。
課后練習:
1、造旬:
一……就……
教學方法:先在課文中找出聯詞。
想一想什么時候用這個關聯詞?
自己練習說一句話,再寫下來。
2、按課文內容填空:
烏鴉( )給他的孩子找東西吃,它找到( ),( )回來,( )窩旁邊的樹枝上,心里( )。狐貍抬起頭看見烏鴉嘴里的肉,饞得( )。笑著說:“( 〕。”它見烏鴉不作盧,又說:“( )。”接著又說:“( )。”
3、給句子加標點符號,再有語氣地讀一讀:
烏鴉的嗓子好嗎
烏鴉的嗓子不好
親愛的烏鴉您唱幾句吧
4、讀一讀,寫一寫:
烏鴉 做窩 狐貍 底下 山洞 一片肉
旁邊 一直 羽毛 漂亮 句子 差不多
板書設計 狐貍 和 烏鴉
第一次 您好,親愛的烏鴉! 不作聲
第二次 您的孩子好嗎? 看了一眼,還是不作聲
第三次 羽毛真漂齋嗓子真好 得意極了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letgol.com 本文轉載自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2
以讀為本 發展個性——《狐貍和烏鴉》一文教學設計
作者:安慶市大觀區集賢路小學 余莉麗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8
以讀為本 發展個性——《狐貍和烏鴉》一文教學設計
安慶市大觀區集賢路小學 余莉麗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三冊11課《狐貍和烏鴉》是一個頗有意義的趣味小故事。我在教學此文時,堅持以讀為本,通過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入了解課文,通過每個學生獨特的感悟,從而達到個性化學習。
一、自讀課文,闡明個性見解
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文開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引子:一走上講臺,我就笑著說:“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學生們一聽可來勁了,一個個精神抖擻大叫喜歡。一看學生來了興趣,我忙提出要求,要他們認真地看,并想一想大概說的是什么。栩栩如生的媒體畫面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學生們親眼目睹了生動的一幕幕。
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可是錄像沒有配音,不知狐貍說了些什么話騙烏鴉,所以在他們的頭腦里有了一個懸念。然后,我要求他們大聲讀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學生興趣盎然,帶著疑問,一個個讀得很認真。
讀后,我讓他們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有的學生說狐貍真是個壞東西,兩次都沒騙到烏鴉,還要騙第三次,太壞了。有的學生說烏鴉太笨了,怎么不用腦子。馬上有學生反駁說你難道從來沒受過騙嗎?
二、精讀課文,發表個性總結
理清了課文的主要脈絡,就要抓住課文重點,狐貍和烏鴉的三次對話讓學生進一步感悟課文、吃透課文。
首先,我緊緊圍繞課后問題提問:狐貍對烏鴉一共說了幾次話,每次怎么說的?然后讓學生細細品讀這部分,用波浪號在文中標出三次說話的內容。先讓學生體會,練習感情朗讀,接著指名讀,找學生分別分角色讀,讓別的學生評議讀書情況。通過學生的自我評議,學生終于弄清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表現狐貍的假意阿諛,這樣,學生在抑揚頓挫的感情朗讀中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中不同角色的理解。讀完之后,我給學生戴上頭飾,讓他們來演一演這個故事。通過精彩的表演,在學生們開心的大笑中,徹底認識了狐貍欺詐的真實面目,從而對課文內涵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三、延伸課文,拓展個性想象
學習課文是“入乎其內”的過程,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再現文中事物形象以達到情感共鳴和哲理啟迪,本身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應鼓勵學生深思多問,發表見解。學完了這一課,我還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續編這個故事。
最后,我讓學生閱讀這些創造性的作品,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延伸性地進一步學習了課文。
以讀為本,發展學生的個性,不僅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需要。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7
評《狐貍和烏鴉》
《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故事淺顯而寓意深刻,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感悟。俞老師在教學《狐貍和烏鴉》時,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思考,教學效果比較明顯。
一、抓對話,談感悟。在把握狐貍和烏鴉特點的基礎時,俞老師著重圍繞狐貍和烏鴉的三次對話,引導學生反復閱讀,細細品味,讓學生從狐貍說話的稱謂、語氣、內容等方面相互交流,深入探討,再分角色朗讀,在比較中品讀,在品讀中有所感悟,形成見解。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效地調動了學生情感的參與,使他們的內心感悟更趨多元化。
二、抓“人物”,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圍繞故事中狐貍和烏鴉這兩個特定的“人物”,引導學生學習:(1)狐貍騙肉的過程、騙肉后的表現分別是怎樣的?(2)烏鴉是怎樣上當受騙的?(3)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有什么啟發?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引導中不僅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正確處理好教學內容中折射的價值取向,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letgol.com
當然,沒有真正完美 的一堂課,我覺得俞老師的課還有以下兩點提出來商榷的:
一|啟發想像 主動探究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制,而想象是無限的。”《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的結尾含蓄深刻,為學生思維的拓展留有廣闊的空間。教學中,建議俞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獨特感受,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大膽想象,有理有據地延伸課文。可以設計了一道口語訓練題:《烏鴉被騙之后……》,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既拓展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時空,學生的想像力會淋漓盡致地發揮了。
二、教師語言要兒童化
這篇課文是一個童話故事,應該是非常有趣的。教師如果在整堂課中用兒童化的語言把他們帶入文本中,我想孩子的激情會更加高。教師生動的語言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把他們帶入一個美好的情境中。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每個教師都要入情入境,這樣的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上只是我粗淺的看法,還請個位批評指正。
by: 金玉珍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letgol.com 本文轉載自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狐貍和烏鴉》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
2、朗讀課義,能照老師的樣子,讀出狐貍說話的語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抬導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狐貍說的三次話及烏鴉受騙上當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大森林里,住著這樣一對鄰居:一只長丑,叫聲難聽,但喜歡聽奉承話的烏鴉。一只好吃懶做,而又狡猾的狐貍。這一天,在它們之間發生了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讓我們未看一看…
板書課題 5 狐貍和烏鴉
二、學習課文:
第一段:
①指名讀,思考:狐貍和烏鴉往在哪?
烏鴉:住在 大樹上面的窩里。
孤貍:住在 大樹底下的洞里。
②指導朗讀:這一段要用敘述的語氣。
第二段:
①齊讀,思考:這“段上要寫了準,干什么,結果怎么樣?
(烏鴉給它的孩找到一片肉,非常高興,〕
②請你在課文中找一找烏鴉為孩了找食的動詞:
飛 找 叼 站
想一想,飛已這兒個次能個能顛倒?為例么?
③烏鴉只找到一片肉,可它為什么高興呢?
(它非常辛苦地哺育它自己的孩子,盡管只是一小片肉,也是它辛苦找來的。,所以很高興。)
④指導朗讀:這一段要讀快一些,讀出高興勁兒來。
第三段:
想一想: 當烏鴉找到食物時,狐貍也出來找食,她看見了什么?它心縱會怎么想呢;
詣名讀,思考:狐貍那么想吃到那片肉,干脆人跟烏鴉要,行不行?(鳥鴉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一定不給)
那狐貍去硬搶烏鴉嘴里的肉,行不行?
(樹高,狐貍不會爬樹,烏鴉又不會給,就搶不到肉了。)
那么,狐貍要想得到肉,烏鴉又不會給,想去搶又夠不著,
它會怎么辦呢?
(想辦法騙到手。)
第四——七段:
狐貍既不能去向烏鴉要,又不能去硬搶,可它又很想吃那片肉,于是它想出了個辦法——讓烏鴉開口說話?這樣,那片肉就會……那狐貍到底是怎樣把肉片到手的呢?
自由讀,思考: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說了些什么?用“~~”畫出來。
每一次烏鴉怎么表現的?用“…”畫出來。
集體討論:
第一次——狐貍的話是隨口說的嗎,你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想了想”——狐貍在暗暗打主意(怎么才能得到肉〕
狐貍這么熱情的和烏鴉打招呼,目的是什么
狐貍這么熱情的和烏鴉打招呼,目的是什么?
假惺惺地表示親熱、討好,用假裝尊敬地問候語氣。
烏鴉這時什么表現?說明什么?
“不作聲”頭腦清醒,保持警惕。
第二次——狐貍看到烏鴉不作聲,又說明了什么?它真的關心烏鴉的孩子嗎?
那它為什么要這樣問候呢:
關心烏鴉的孩子,是為了討好烏鴉,讓它放松警惕開口說話。
想一想,狐貍的話該怎么讀?
要用親近、關心的語氣和感情來讀。
烏鴉的反應與第一次一樣嗎?為什么會有變化?
聽到狐貍問候色的孩子,覺得挺順耳,心里有所動,覺得狐貍
還不算壞,但又怕張嘴掉了肉。還是不作聲。
第三次——狐貍看到烏鴉看了它一眼,心里怎樣想?
知道烏鴉喜歡聽奉承話,心想:有門兒,還得好好夸夸它。
狐觀夸烏鴉“羽毛漂亮,嗓子好”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事實并非如此,狐貍是故意奉承,就是想讓烏鴉開口,好得到那片肉。
想一想,狐貍這次的'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讀出贊美的語氣,再說麻雀的話是要用瞧不起、奚落的語氣。
烏鴉還從來沒有聽到過有誰如此稱贊它,這時它有什么反應?
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結果怎樣?
心里一高興,真的唱起歌來,結果,肉掉下來,狐貍叼走了。
想一想,烏鴉的叫聲怎么讀?
“哇……”的一聲,聲音適當放低,拉長。
聽老師范讀后練習,再分角色朗讀。
小結課文內容:
1、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烏鴉為什么會上狐貍的當?
烏鴉明明知道狐貍假意問候它,討好它,是為了得到它嘴里的肉如果它飛回窩就不會丟掉那片肉,但它還想聽狐貍的奉承話,所以上了當。
2、你學完這個故事,從中明白了什么?
知道……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所以平時個能光愛聽別人的好話和夸獎。
課后練習:
1、造旬:
一……就……
教學方法:先在課文中找出聯詞。
想一想什么時候用這個關聯詞?
自己練習說一句話,再寫下來。
2、按課文內容填空:
烏鴉( )給他的孩子找東西吃,它找到( ),( )回來,( )窩旁邊的樹枝上,心里( )。狐貍抬起頭看見烏鴉嘴里的肉,饞得( )。笑著說:“( 〕。”它見烏鴉不作盧,又說:“( )。”接著又說:“( )。”
3、給句子加標點符號,再有語氣地讀一讀:
烏鴉的嗓子好嗎
烏鴉的嗓子不好
親愛的烏鴉您唱幾句吧
4、讀一讀,寫一寫:
烏鴉 做窩 狐貍 底下 山洞 一片肉
旁邊 一直 羽毛 漂亮 句子 差不多
板書設計 狐貍 和 烏鴉
第一次 您好,親愛的烏鴉! 不作聲
第二次 您的孩子好嗎? 看了一眼,還是不作聲
第三次 羽毛真漂齋嗓子真好 得意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