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初冬教學設計(精選3篇)
二年級上冊初冬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初冬》這篇課文短小、圖文并茂,以“霧中、霧后”為序,文脈清晰。以其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出山村初冬早晨的美景。尤其文章是以時間為序,每層又以空間順序清楚明了,是引導學生了解冬天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載體。
二、設計理念
以讀促思,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脈絡來感受霧中和霧后小山村不同的景致特征。由自由讀文——同桌互相賽讀——分段讀文——借助畫面進行情境觀察,激發學生讀文的欲望。依據低年級兒童語言特點,巧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把語言訓練和形象思維緊密地結合起來,以語言訓練為基本點,自讀、自悟、有感情地表達文本、背誦課文,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美感,又使學生內化了語言,學會運用語言。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文中的10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感悟文本,培養理解詞句的能力。
情感目標:知道初冬季節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點,從而更加熱愛自然。
四、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詞句,從而進行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五、教學準備:課件
六、教學流程:
(一)導入
1、談話:寒來暑往、斗轉星移、四季在變換更迭著。那么在你心中四季中哪個季節更美呢?每個季節給我們帶來的感受是不同的,一提到冬季(板書:冬)你的眼前會浮現出哪些畫面呢?但《初冬》一課會讓你感受到別樣的風采。
2、板書課題。17初冬
3、齊讀課題,追問初冬指什么時候?
4、舉義反三:初春、初秋、太陽剛剛升起——初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檢查學生對本課難讀的詞的掌握情況。
3、同桌互相賽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4、指名分段讀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細讀課文,感悟文本。
1、讀中品味霧中的美景。
看畫面感知霧——形象的說一說霧——有感情地讀一讀,——填補文中空白背一背
2、對比霧后的變化,欣賞美景。
3抓關鍵詞、關鍵句進行說寫訓練。
(1)柿子樹上掛著許多大柿子,像一個一個的紅燈籠。
(2)柿子樹上有大柿子。
師:比一比哪種表達效果更好一些?
師:誰來試一試將將黃葉寫得更生動些?
樹林里積了一層厚厚的黃葉,像__________。請同學們在書中寫一寫。
師:你還能仿照這句話說一說嗎?
樹林里落了厚厚的一層黃葉,只有松樹、柏樹不怕冷,還是那么綠。
師:同學們想象一下樹林里哪些樹葉落了?
但只有松樹、柏樹不怕冷,還是那么綠。你想對“松樹、柏樹”說點什么?
(句子表達步步推進,由淺入深地進行仿寫指導,層層鋪墊,為學生思維的表達訓練扎實有效地推進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從而達到內化語言和積累語言這一目標。)
(四)、配樂朗讀,欣賞文本。
二年級上冊初冬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析:
《初冬》一課選自語文教科版第三冊,是一篇寫景的課文。這篇課文篇幅短小,圖文并茂,描寫了一幅我國南方田園初冬早晨的美麗景色。課文以“霧中”“霧后”為序,文脈清晰,語言優美。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比較,知道霧中和霧散后景物有什么不同,在想象和體會的基礎上朗讀文本,感受初冬的景色特點,從而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初冬的霧大和霧美。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7課《初冬》,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初冬)“初”是這篇課文中既需要會認,又需要會寫的生字。觀察一下,它是(手勢引導學生說出:左右結構),左半部分是(衣字旁),有半部分是(刀字)。“初字”最初的意思是:裁剪衣服的第一刀。會認了我們來試著寫兩個。注意“衣字旁”和“衣”字的不同。
2.齊讀課題。“冬”是冬天,那“初冬”是什么意思呢?
(冬天剛剛開始的意思。)
這樣說來,春天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說那是(初春);夏天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說那是(初夏);秋天剛剛開始的時候就應該是(初秋)。
二、讀文感悟,品詞析句。
初冬時節,在作者的家鄉那個美麗的小山村,會有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輕輕打開書到131頁。
(一)聽老師說要求: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遇到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理解的詞句,就在旁邊畫上一個“?”。聽懂了嗎?(找一名同學重復讀書要求)聽懂了、記住了就一定能做好。開始吧。
(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
把你自己不能解決掉的“問號“提出來,大家一起幫你解決。
(生匯報,師生共同梳理、解決問題。將可遺留在后面進行解決的問題指導學生做好標注。)
(二)同學們真會讀書,不但能發現問題,還能把問題提出來,你們太了不起了!你們的優秀表現吸引了兩只即將去南方過冬的小燕子,這不,臨行前還有任務要交給你們,想知道是什么樣的任務嗎?看課后習題……
快速讀課文,看看那些自然段描寫的是下霧時的景象,那些自然段描寫的是霧散后的景象。用//把兩部分分開。
(三)讓我們一起到文字中去欣賞作者家鄉初冬時節美麗的早晨吧。
1.學習第1自然段:
(1)誰想讀一讀第1自然段。(指多名學生朗讀)
(2)你覺得他們誰讀出來的霧大呢?怎樣讀才能讀出霧的大呢?
(引導學生關注“白茫茫”并可適時出示大霧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白茫茫”,實現以看促讀。)
2.學習第2、3、7自然段:
(1)指名讀一讀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發現什么不同了嗎?
①引導學生了解由遠及近的寫作方法。
②引導學生去發現“看”和“望”的不同。
(2)這是下霧時的景象,霧散了以后又會是什么樣的呢?到后面去找一找對應的部分先自由讀一讀。再指名讀。
(前后對比朗讀,感受景象的不同。可讓學生帶著動作來讀課文,激發學生讀文興趣且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望”字用詞的準確。)
3.學習第4、6自然段:
(1)師生對比讀:誰來讀一讀這段話。(指名一生朗讀后出示句子:太陽升起來,發出淡淡的光,一點兒也不耀眼。師讀)我覺得這樣寫就很好。你們覺得呢?說說你的想法。
①引導學生通過“慢慢地”一詞體會太陽升起的過程,可帶著動作讀一讀,加深體會
②引導學生感受比喻句的妙用——使事物更加生動,形象。
(2)課文中不止這一處用到了“慢慢地”,快去找一找還那里有這個詞,去掉了好不好?為什么?
(3)看來很多事情過程很重要,你能用“慢慢地”說一說我們身邊的人或者事嗎?
(4)到后面找一找描寫霧散后的太陽的句子,讀一讀,感受一下有什么不一樣。(對比朗讀,體會“發出”和“射出”的不同)
4.學習第5自然段:
在這樣一幅美麗的畫卷中,不光有物,還應該有人。讀一讀第5個自然段,看看人們都在忙些什么呢?勞動中的人才是最美的風景。
5.學習8、9自然段
下霧時,遠處的景物望不見,近處的景物也看不清,霧散了以后可就不一樣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霧散了以后可以看到哪些下霧時看不見的美景吧。
(1)感受“掛”字用詞的精妙。
(2)進一步感受比喻句的好處。
三、判官斷案,鞏固理解。
現在請你們來當小法官,判斷一下這些句子是對是錯。用手勢來告訴老師你的判斷。
①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霧。
②農民們正在園子里忙著種白菜。
③霧慢慢地散了,太陽發出光芒來。
④柿子樹上掛著許多大柿子,像一個紅燈籠。
把這些正確的句子連起來說成一段話,前面加上“初冬時節”。它就成了一首小詩了。
四、指導背誦
小燕子交給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大半,我們得把自己看到的美景講給它聽才算圓滿完成任務。可是小燕子要等到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才回來,還有那么久,所以我們得把這美麗的景象畫到自己心里,印到自己的腦袋里。
二年級上冊初冬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一、在語言環境中認識“初”、“模糊”、“射”、“層”、“芒”、“茫”、“霧”“莊稼”等11個生字。通過比較,體會六個疊詞和三個比喻句的作用。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
3、通過學生比較初冬霧中、霧后的不同景象,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有層次、多形式的引導學生讀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初冬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初識立冬,揭示課題:
每年的11月7日或者8日是立冬,從這天開始就意味著冬天這個季節到來了。冬季剛開始的這些日子,就是初冬。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課文,共同欣賞初冬的畫面!齊讀課題。
書寫指導“初”字
二、配樂初讀,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全文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和著音樂)
3、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三、走進情境精讀感悟
過渡:課文給我們描繪了初冬早晨,小鄉村的兩幅畫面,一幅是----下霧時的景象,另一幅是霧散后的景象。(板書,指導“霧”字)
(一)想象霧中畫面,體會景物特點
我們先來看看,下霧時的初冬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課件出示:1-5自然段)
a,指名讀1-5自然段,其他學生透過朗讀想象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引生入境,感受畫面
清晨,你睡醒了,睜開眼,向窗外看去,滿眼白色,于是,決定出去走走。推開門,哇!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你走在林間小路上,看到了——
c,學生入境感受畫面
生:遠處的塔、小山都望不見了,近處的——
d,圖片1處理“白茫茫的大霧”,大霧還可以說成“濃霧”,霧小的時候可以說成“薄霧”
圖片2處理“一層紗”,“一層”是數量詞,還可以說一層——?把詞語送回句子中,再讀感受霧中的朦朧美。
e,初冬早晨的太陽,比以往出現的晚一些,(出示句子,生接讀)
(幻燈片出示:第四自然段),
1、透過這句話,你眼前看到了?聯系生活實際,指導理解“耀眼”一詞,認識“耀”字
2、想象畫面讀,感受霧中太陽的特點
3、圖文對比讀,體會太陽升起的樣子。
4、處理疊詞
(圖片直觀講解,動作演示)
a,詞卡處理慢慢,認識疊詞:
像這樣,把一個字或是一個詞語重復使用,就是疊詞。這樣的重復呀,就像唱歌時一樣,(手勢加入)不僅讓我們知道到了他表達的意思,又感覺很美。再讀!
b,文中這樣的疊詞有好多處呢?你找到了嗎?
白茫茫模模糊糊淡淡的慢慢地厚厚的一個一個
(引導體會疊詞的作用:淡淡的光表示光線特別的淡,厚厚的紅葉表示落葉特別的厚。)
c,互動體會疊詞的應用
瞧,疊詞的用處可真大,平時我們可不能小瞧它!其實,我們的教室里就有很多疊詞,相信嗎?(互動:叫一個小朋友----她的頭發長長的;她的眉毛彎彎的;她的笑容甜甜的;哈哈,她走起路來呀像小貓,輕輕地;她跑起來呀像一陣風,快快地)
5、形成畫面再回霧中
多形式、多層次讀,使學生達到背誦的效果。
a,師生合作讀
b,想象畫面填空讀
c,喜歡哪處景物,自由讀,再交流匯報
d,送字寶寶回家
e,看著畫面嘗試背誦讀
(二)對比教學霧后景象感受絢麗美
過渡4:霧慢慢散了,太陽射出光芒來。(出示圖片,認讀射字)
1、拓詞:射箭,做射箭的動作,通過身體的傾斜,記住字形,想象體會“光芒”與“箭”的相似點,對“芒”字形成感知。
2、銜接:真神奇,一樣的景物,不同的時候,樣子也是不同的。
(幻燈片出示下霧時、霧散后的對比讀)
(引讀)下霧時,遠處的塔、小山都望不見了。霧散后,指,生接——遠處的塔、小山都望得見了。
3、(直接出示幻燈片:8、9自然段)小結學法,自學8、9自然段
4、匯報交流
a,朗讀中體會修飾詞的作用,讀時適當突出
b,對比讀霧中和霧后的田野、樹林景象,透過文字體會朦朧美和絢麗美
c,畫面對比讀,感受不同的時間段,相同事物的不同變化,再次直觀感受朦朧美和絢麗美(小結板書)
(音樂響起:讀)
d,小結:生活中要善于發現
四、拓展視野,延伸閱讀
1、風景欣賞
孩子們,我們的祖國很大很大,瞧,這就是我們的家鄉——黑龍江,越往南啊,氣溫就越高,所以呢,即使都是冬天,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景象。有的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有的溫暖如秋,有的嬌艷如夏。正如每年的1月底、2月初的時候,我們的家鄉還是雪壓枝頭、飛花一尺,而大片的油菜花已經在遙遠的云南悄悄綻放。(幻燈片出示圖片)
2、美文賞析-----《初冬的早晨》
用學到的閱讀方法,邊讀邊想象初冬早晨的畫面,感受身邊的初冬景象。
小河的薄薄的冰層下面,
小魚在河底靜靜地游著。
那青綠色的小草,
突然變成了深黃色,
當然它們已經枯萎了。
楊樹的葉子被風一吹,
紛紛飄下來
就像一位禿頂的老人。
野菊花孤零零地開著。
在冷風中搖擺著,
顯得那么堅強。
初冬早晨的美,
是一種寧靜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