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精選11篇)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讀、背、誦本詩。
2、 聯系上下文、聯系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3、 初步感知本詩的構詩與表達特點。
【教學重難點】
詩句1-2行表達的內容與表現的情感。(難點)
詩句3-4行表現的情感
【設計理念】
充分地研讀教材、把握教材,抓準教學的重難點,并在教學設計時將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踏實訓練,與小學高年段的閱讀要求貫徹到教學中,始終實在地引導學生學習、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情感的體驗是必然的催化劑和目的。
【教學過程】
一、 明題,知背景,營造學習氛圍。
以前我們學的詩多是唐宋時期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距今僅一百多年,清代龔自珍的一首詩。仔細看老師寫課題,請書空一起寫。
板書:己亥雜詩(師述:己,雜的字形)
指名讀課題,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解釋詩題。
師述: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法,本詩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這一年龔自珍辭官南下,一路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成315首日記體組詩。因為都寫于己亥年,所以將這315首詩都稱為——(讀課題)《己亥雜詩》。
這一年,正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這首詩——師配樂范讀。
【設計意圖】由于本詩所表現的時代與學生相距太遠,而且平時缺少此積累。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并通過示范的朗讀,創設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二、 讀好詩句,自學質疑,整體把握詩的大意與情感。
1、自由讀詩,(1)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地讀順詩句。(2)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聯系課前收集的資料,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看看通過自學,能讀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記號,一會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設計意圖】 從讀順詩句到借助注釋與工具書,以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給與六年級學生自學自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是后面交流、匯報、質疑的基礎。
2、 指名讀,評讀,練讀。(糾正字音與停頓)
3、 匯報交流。
學生自由交流,相機解決以下內容:
A. 九州生氣恃風雷:
“生氣”真的是指的中國“發脾氣”嗎?在這里用“生機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這種說法更符合前文“九州”這樣的語言環境。
B. 萬馬齊喑究可哀:萬馬啞了畢竟讓人覺得悲哀。
C.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擻”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個年代“拘”著什么“格”嗎? (清朝的死板、單一、陳舊的八股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用“四書五經”禁錮人們的思想)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陳舊的制度,選拔任用各個方面的人才。
【設計意圖】 這一過程讓學生們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夠初步理解該詩內容,獲得成功的喜悅,也是學生自學能力培養,進行學習能力實踐的機會。
引導交流的時候,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指導,不在自學能學懂的地方花費時間,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 初步理解詩意能幫我們更好地讀書。讀全詩說說這首詩大概講了什么?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文本內容,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一步。教學過程中不著痕跡地滲透這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梳理歸納:通過自學,大家初步明白了詩句的意思,也都覺得對“萬馬齊喑”“風雷”這些詞的理解有些模糊。我們就從這第一句開始,深入讀書,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直接引入教學重難點的學習,將有限學習時間用在教學關鍵點的刀刃上。
三、 情感入手,體會詩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體會情感,讀好詩句。
(一)、 教學第一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讀一讀,透過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
(第二行詩)“萬馬齊喑”
A、結合注釋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
B、 一提到“萬馬”你想到的是什么詞?(萬馬奔騰、萬馬齊鳴)那是何等熱鬧、壯觀!而這“萬馬齊喑”呢?看到這個詞語你眼前出現的是怎樣的場面?
讀這個詞
C、這里龔自珍真說的是大清朝的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從哪里讀出來的?
聯系上文“九州”知道說的是“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
D、這“舉國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樣的死氣沉沉呢?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說說。 (出示課件)
(1)(圖片1)英法聯軍打到家門口的時候,皇帝居然帶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 讀“萬馬齊喑”!
(2)(圖片2)這是大清朝的官員們。面對趾高氣揚的列強,大氣都不敢出。只顧得貪污腐敗,剝削欺壓人民! (圖片3) 這是當年外國人拍攝中國煙民做成的明信片,東亞病夫的形象世界流傳。 “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啊!
(3)(圖片4)百姓流離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經,工不能作,哀號遍野的豈止十萬百萬千萬啊! 這是當時官府的施粥場景,有這樣一個母親,因為貧病,兒剛死在懷中,可憐的母親還在心中悲叫著:“兒且勿死,為娘今日趁一粥”,還“掩懷拭淚不敢哭”……
看到這一切,用一個詞說說你此刻的情緒:(悲哀、憤恨……)這萬千情緒同樣也翻滾在龔自珍的腦海,他選擇了最能表達他此刻情緒的一個字:“哀”
大家讀讀這行詩。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朗讀背誦并默寫《己亥雜詩》。
(2)聯系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3)初步感知本詩的表達特點。
2、過程與方法
讀好詩句,整體把握,誦讀賞析,領悟情感,拓展延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課題
課前活動:現在還沒有上課,我們先來做做小游戲,放松放松!第一關,看圖猜古詩。會背的一起來背背。你們真厲害,張口就來。我們走進第二關,妙語生花用古詩。哇,你們不僅會背,還能活學活用呢。最后一關,只言片語猜古詩。請你猜猜下面的文字說的是哪位詩人?是白居易呢,還是龔自珍呢?哇,這都能猜對,看來你們課外讀了不少詩呢。好了,咱們放松的差不多了,準備好上課了嗎?好,上課!
1、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龔自珍寫的詩《己亥雜詩》。仔細看老師寫課題,請書空一起寫。己字可千萬不要出頭。雜字的最后兩筆是點,而不是撇和捺。(板書:己亥雜詩)
2、誰來讀讀課題。3、我們一起來讀讀。
二、釋詩題
①讀了課題你們知道詩題的意思嗎?誰來說一說?
師述: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這一年龔自珍辭官南下,一路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成315首日記體組詩。因為都寫于己亥年,所以將這315首詩都稱為——(讀課題)《己亥雜詩》。
②1839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840年,中國發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嗎?(學生根據課前的搜集匯報:鴉片戰爭。)
③小結:這一年,正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這首詩。
三、讀詩韻
1、下面我們走進古詩,請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下面誰愿意來展示你的朗讀?
師:你讀得字正腔圓。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種讀古詩方法:四聲讀法,一聲二聲可以讀得長而輕;三聲四聲讀得短而重。咱們來看第一句,“九”是第三聲?所以讀得短而重,“州”是第一聲?讀的時候就要長而輕,注意老師的手勢,我手沒有收,你就不能停,我來示范讀第一句。第二行,你們來,注意,我的手勢不停,你們也不能停。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方法要學以致用,請你們自己練習。誰愿意來第一個來試,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著我的手勢來,你不僅是勇者,你還是智者,一學就會。
小結:同學們自學能力真強,一學完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合作讀。
4、師生合作讀。
4、全班讀。
四、釋詩意
同學們讀得可真投入啊!詩,咱們已經讀準音,讀出節奏了。那么詩的意思你讀懂了嗎?請你借助下面的注釋來理解詩意,開始吧!
學生小組自由交流,解決以下內容:
(1)九州生氣恃風雷:
1、你讀懂了哪里?哪怕一個詞也行。你是怎么讀懂的?板書:九州生氣(我看了下面的注釋)嗯,借助注釋是我們理解古詩的常用方法。
2、“請你連下來說說。(風雷:①師解:唉,普通的暴風雷電能讓祖國生機勃勃嗎?一場暴風雷雨之后,大地會怎么樣?暴風雷電來臨之前,世界是什么樣的?(黑沉沉的,死氣沉沉的。)那也就是說,中國想要生機勃勃,就要靠一場如暴風雷雨般的——改革(板書:改革)②你真厲害,課處的知識真豐富。普通的風雷當然不能讓中國生機勃勃,所以這里的風雷是指暴風雷雨般的變革)。
(2)萬馬齊喑究可哀:
①為什么需要“暴風雷雨般的變格”呢?也許第二行會告訴你答案。
②這一行你又讀懂了哪一個詞語?(板書:萬馬齊喑)
③正是因為社會政治毫無生氣,讓人覺得可悲,所以要變革!
(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該怎么“改革”呢?三四兩行也許會告訴你答案。
②“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們組合起來呢?(板書:不拘一格)
小結:對于我們不知道的詞語,我們可以把他們拆開來解釋。這也是了解詞語意思的一種方法。
四、悟詩情
(一)、我們大體了解了詩意,從詩意中我們知道了社會政治毫無生氣,這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祖國的大街上看看吧。
(1)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猶自高唱《玉樹后庭花》 讀——,在清朝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難怪龔自珍說要“改革”了。讀——
(2)這是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妓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熏金迷,他們忘乎所以,只圖貪圖宴樂于西湖。讀——清朝的官員又何嘗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說要“改革”了。讀——
(3)這是當年外國人拍攝中國煙民做成的明信片,東亞病夫的形象世界流傳。連林則徐在上表朝庭的奏書中也這樣寫道:“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啊!這要的局面還不要“改革”嗎?再不,就來不及了。讀——
(4)百姓流離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經,工不能作,哀號遍野的豈止十萬百萬千萬啊!這是當時官府的施粥場景,有這樣一個母親,因為貧病,兒剛死在懷中,可憐的母親還在心中悲叫著:“兒且勿死,為娘今日趁一粥”,掩懷拭淚不敢哭”而與此形成顯明對比的卻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改革,讀——
②看到這一切,用一個詞說說你此刻的情緒:(悲哀、憤恨……)這萬千情緒也同樣在龔自珍的腦海翻滾,他選擇了最能表達他此刻情緒的一個字:“哀”,大家讀讀這行詩。
③正因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著一場大的風雷變革來喚醒這九州的生氣啊!
④他希望的“九州生氣”是怎樣的?(板書:九州生氣)用平時積累的詞語說說。(國泰民安、生機勃勃、安居樂業……)
小結:盼望著九州生氣,可偏偏生活在這樣萬馬齊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來在讀這兩行詩。
匯報詩的第二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應該怎樣“變革呢”?
他勸誰?怎樣勸?(多名學生匯報交流:用自己的話和表演來勸說)誰來勸勸?(讀古詩)
小結:
1、一個人的勸告是不夠的,第一組來人同學來勸。
2、再多點人吧?請第二組的同學加進來勸!
3、我們都加入這勸告的行列吧。讀——
師:他就是這樣一遍遍的勸,因為——,因為只有改革才能讓——。所以讓我們再大聲地勸勸天公,勸勸皇帝,勸勸達官貴人吧,讀——
5、全班讀全詩
6、詩已經在同學們的嘴里,心里,讓我們把背出來吧。
五、誦全詩,明情感
1、詩已經在你們的心里了,那么龔自珍在這首詩里表達了怎樣的愿望,你一定會有更深切的感受。學生交流匯報。所以,想改變萬馬齊喑的社會政治,讓九州充滿生氣,就要改革,就要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
2、拓展延伸
龔自珍的已亥雜詩還有很多首,下面我們來看看第5首。
拓展:PPT出示《己亥雜詩》第5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作業:龔自珍還寫了很多這樣的詩,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找來讀讀。
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變革
萬馬齊喑——————九州生氣
不拘一格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悟作者情感,體會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3、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一十五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三、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四、朗讀這首詩
五、對詩句的理解:
①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③④兩句: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余力的懷抱。
六、理解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
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賞析
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
本意雖然是辭官,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八、小結全文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完成課后練習。
十、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龔自珍
一二句寫浩蕩離愁,黯淡宦情 以“落紅”自喻
三四句寫不甘退伏,憧憬未來 寄予愛國情懷
夕陽西下→ 吟鞭東指→ 落花自比
浩蕩離愁→ 輕松愉快→ 有所作為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4
己亥雜詩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了解作者
1.朗讀《己亥雜詩》。
2.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己亥雜詩》選自《龔自珍全集》,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寫于己亥年。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五十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此選其一。
二、古詩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結: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朗讀并背誦詩歌。
三、小結
朗讀古詩要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合理,讀出作品的感情和氣勢。背誦古詩應當從整體上來把握作品,應當在明確作品的內容,理清作品結構及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反復地誦讀,細心地體會作品的精妙之處。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四、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一二句寫浩蕩離愁,黯淡宦情以“落紅”自現
三四句寫不甘退伏,憧憬未來寄予愛國情懷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5
1.朗讀《己亥雜詩》。
2.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己亥雜詩》選自《龔自珍全集》,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寫于己亥年。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五十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此選其一。
3.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結: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5.朗讀并背誦詩歌。
四、小結
朗讀古詩要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合理,讀出作品的感情和氣勢。背誦古詩應當從整體上來把握作品,應當在明確作品的內容,理清作品結構及作者思路的基礎上,反復地誦讀,細心地體會作品的精妙之處。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五、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三。
六、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一二句寫浩蕩離愁,黯淡宦情 以“落紅”自現
三四句寫不甘退伏,憧憬未來 寄予愛國情懷
作者郵箱: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6
古詩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是個難點,難就難在教師不知道怎樣教。許多老師覺得字詞句難懂一些的作品還好教,她們在講授時可以字詞句的釋義為主,或者逐字逐句進行串講。但是對那些情景渾然一體、字詞句又淺顯易懂的詩作就覺得無從下手了。有的老師覺得這樣的詩沒什么好教的,上課時讓學生們讀兩遍就得了。結果使學生對學習古詩不感興趣,古詩教學收效甚微。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認真的解讀了新課標,從中悟出了一些方法并把它付諸于我的這節詩歌教學上,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在本首古詩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以閱讀記誦為主和整體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則。在具體方法上包括:以學生的自主誦讀為主,淡化教師的講解;重視學生對作品的誦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使課內誦讀與課外誦讀相結合;對教材進行適度拓展;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力和語言感覺力結合了起來;從作品意象入手體驗作品的情感意蘊;創設情境,運用感性化的教學手段,如:PPT演示、圖片、聲音,范讀、讀一讀等方式,進行渲染意境。
教學之后,我還反思到了自己在上所有古詩存在的一點共同缺陷,那就是對學生課外誦讀的培養不夠。因為學習古詩,課外閱讀記誦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通過課外誦讀不斷的積累可以提高對古詩的理解感悟能力,可以豐富對古典文化的修養,亦可以使心靈得到陶冶凈化。因此,我們教師應該特別關注學生課外閱讀記誦古詩的情況,對誦讀過程和結果進行科學的檢測與評價。檢測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最好采用寓教于樂的形式。比如通過游戲展開競賽,比一比誰背的古詩多,誰讀得好。在課堂上也應該經常性地誦讀學過的古詩作品,溫故知新。教師在評價學生的表現時,應正確對待其個體差異。對記誦能力強的學生及時表揚,對能力稍差的學生加以鼓勵,培養呵護孩子們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是指導學生對作品進行默讀重視不夠,這節課上我給學生的默讀時間有點少了,因為默讀是體驗作品情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改善,多學、多思、多請教、多觀看專家們的講座,在反思中不斷的完善自己,爭取在教學上有新的飛躍。
古詩的教學在小學階段是讓人頭疼的,而《己亥雜詩》更是一首讓學生感覺乏味枯燥的政治詩,一首創景抒情詩——通過創設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沒有課外積累的鋪墊,沒有充分的誦讀,要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順暢地完成教學是絕對不可能的。彭麗霞老師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
1、教案完整豐富,設計條理清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能充分把握文本特點,合理運用教學資源,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3、重視教法的設計,淡化教師的講解,以學生不同層次的誦讀為主線,關注了學生的個體感悟。
建議:
1、要充分利用課堂的生成資源來巧妙推動學習的進程,如“匯報交流”就可以與“體會詩意、詩情”融合在一起,教學就水到渠成了;
2、雖然這首詩是一首很難理解的政治詩,但也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獨立思考的'深度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設計上可否考慮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一點可以從向凡宇老師的教案中得到很好的借鑒;
3、板書尚需精心設計。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7
教學本首詩時,我首先表揚了預習做得較好的學生,敷衍了事的也讓組長當即扣了10分。接下來我宣布:“今天我們將請兩個小組全過程展示學習古詩的過程,從介紹詩人、作詩背景到讀詩、解讀詩的含義,再到體會是表達的思想感情、多音字的組詞板書等環節都要有條不紊地體現出來。其他組則認真傾聽,可以給予補充。展示好的小組每人加10分,認真聽的小組每人加5分;反之則扣分。下面先給你們幾分鐘準備,做分工合作的協調。”任務明確后,各小組立即開始了積極地準備。我也是下位巡視,只見每組的組長都在分工分任務,誰讀誰講都很那么一回事。對個別組我進行了指導。
最后,我請舉手人數最多的小組展示。其實每個組都想展示呢。我不得不說明以后請沒有展示的組展示。結果是這節課只展示了一個組,整個環節全都到位。之后請其他組補充糾正。同學們關注了“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教”讀音。在大家有爭議的之后,我給了結論,讀第一聲。還有就是對第一行詩“秦時明月漢時關”的理解,我也給了說明,是說“明月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邊關還是秦漢時的邊關 ”,并且引導學生想象這些是沒有變的,但變了的是什么?是人。“對這批戰士戰死了,又換了另一批戰士。所以說“萬里長征人為還”呀!還有就是對“不教”的理解是“不讓,不允許”的意思。
總之,我只是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對學生說不清楚的部分進行補充說明,大部分問題還是孩子們自己解決的。所以,這節課因為相信,因為放手,學生學得積極投入,都參入到了學習的過程中,也收獲了很多,也得到了整理資料、團結合作等方面的鍛煉。因此學得開心,我也教的輕松!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8
平時我們學習的古詩多是唐宋時期的,年代較為久遠,而這首《己亥雜詩》出自清代龔自珍之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那么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是什么呢?補充介紹了詩的寫作背景,讓學生對整首詩所要表達的感情有一定的領悟,在此基礎上走進古詩,從誦讀到結合注釋理解詩意,學生學習比較輕松,但在感受詩句背后蘊含的深刻含義時存在一定的困難。
講解時我從第二行詩出發,理解“萬馬齊喑”,感受當時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補充資料,明確當時的君、臣、民是怎樣的狀態,人民所處的是怎樣水深火熱的局面,感悟作者此時的心情,體會詩中的“哀”。
在充分感受了當時中國所處的局勢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詩中后一句詩,只有“重抖擻”“降人才”才能改變現狀,讓九州恢復生氣,為感悟詩中思想感情做好鋪墊。本課在設計時,我搜集了很多資料,為本詩的背景補充做足準備,也在情感激發上想了很多辦法,但課堂中仍然存在問題,回答問題不積極,可能是我的提問方式不夠新穎,總之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需要好好反思,找到更好的處理策略。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及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3、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重點: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難點: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一年,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大的清帝國行將沒落;這一年,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一年,力主改革時弊的龔自珍憤然辭官南下,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在了315首日記體組詩——《己亥雜詩》中;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農歷己亥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龔自珍寫于己亥年的雜詩當中的一首。
二、呈現目標
三、解題
《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一十五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四、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五、朗讀全詩
1.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并背誦。
六、理解詩句
①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③④兩句: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
七、理解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
八、小結全文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完成練習冊。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朗讀背誦并默寫《己亥雜詩》。
2、聯系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3、初步感知本詩的表達特點。
過程與方法
讀好詩句,整體把握,誦讀賞析,領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PPT課件
設計理念:
充分地研讀教材、把握教材,抓準教學的重難點,并在教學設計時將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踏實訓練,與小學高年段的閱讀要求貫徹到教學中,在學生自學自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我適當的點化引導學生學習、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情感的體驗是必然的催化劑和目的。
教學過程:
一、以錯字板書激趣,營造學習氛圍
1、以前我們學的詩多是唐宋時期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距今僅一百多年,清代龔自珍的一首詩。
2、板書:已亥雜詩(把“己”寫成“已”)
3、指名讀課題,學生發現錯誤書寫并指正(請學生講解并總結“己”和“已”的區別和怎樣記住它們的字形。)
4、全班齊讀課題,解釋詩題
①讀了課題你們知道詩題的意思嗎?誰來說一說?(課前學生已經通過查字典和翻閱工具書,明白“己和亥”兩字的意思,學生自己匯報: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詩題就是1839年。然后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和查閱資料了解到這首詩是龔自珍在辭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見所思所想記錄成 315首日記體組詩。)
②在1840年,你們知道中國發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嗎?(學生根據課前的搜集匯報:鴉片戰爭。)
③小結:這一年,正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我們要學的這首詩,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簡介龔自珍
學生把自己課前查閱并收集到的龔自珍資料在班上以小組形式進行匯報展示。【設計意圖】雖然本詩所表現的時代與學生相距太遠,平時缺少此積累。但為了不低估學生的潛力,我還是采用以學生課前搜集和預習匯報為主,教師補充為輔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細心的習慣,以錯字板書激趣,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走進文本。
二、初讀全詩,整體把握
完成“自主學習”部分
1、自由讀詩:①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地讀順詩句。
2、看看通過自學,能讀懂什么?
小結:同學們自學能力真強,自主學習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設計意圖】從讀順詩句到借助注釋與工具書,以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給六年級學生自學自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是后面交流、匯報。
完成:“師生誦讀部分”
1、指名讀,齊讀,練讀。(糾正字音與停頓)
2、師配樂范讀。
同學們都讀得這么投入,我也被你們的朗誦感染了,我也想讀一讀。
3、學生再配樂讀整首詩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個性解讀的時間和情境,在學生讀上癮的基礎上,我用羨慕的語氣求得我示范配樂朗誦的機會,讓學生在傾聽比較中更激發想讀的欲望。
借助工具書理解詩句的意思,匯報交流
學生小組自由交流,解決以下內容
(1)九州生氣恃風雷
“生氣”真的是指的中國“發脾氣”嗎?在這里用“生機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這種說法更符合前文“九州”這樣的語言環境。
(2)萬馬齊喑究可哀:萬馬啞了畢竟讓人覺得悲哀。
(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擻”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個年代“拘”著什么“格”嗎?(清朝的死板、單一、陳舊的八股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用“四書五經”禁錮人們的思想)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陳舊的制度,選拔任用各個方面的人才。
【設計意圖】這一過程讓學生們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夠初步理解該詩內容,獲得成功的喜悅,也是學生自學能力培養,進行學習能力實踐的機會。引導交流的時候,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指導,不在自學能學懂的地方花費時間,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步理解詩意能幫我們更好地讀書。讀全詩說說這首詩大概講了什么?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文本內容,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一步。教學過程中不著痕跡地滲透這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梳理歸納:通過自學,大家初步明白了詩句的意思,也都覺得對“萬馬齊喑”“風雷”這些詞的理解有些模糊。我們就從這第一句開始,深入讀書,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直接引入教學重難點的學習,將有限學習時間用在教學關鍵點的刀刃上。
三、深入詩意,理解詩情
初讀時,我們大體了解了詩意,現在我們再讀全詩,透過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
1、學生細細地讀詩,自己想象畫面
2、小組匯報交流,討論想象到的畫面
小結:剛才聽了每個小組的發言,老師被你們陶醉了,同學們真會讀詩,通過自己的朗讀,想象到了這么多生動的畫面,了不起!
如:
匯報全詩之后,細學第一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A、一提到“萬馬”你想到的是什么詞?(萬馬奔騰、萬馬齊鳴)那是何等熱鬧、壯觀!而這“萬馬齊喑”呢?看到這個詞語你眼前出現的是怎樣的場面?
B、這里龔自珍真說的是大清朝的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從哪里讀出來的?
聯系上文“九州”知道說的是“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
C、這“舉國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樣的死氣沉沉呢?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說說。
學生交流匯報之后,教師隨機補充
(1)(ppt圖片1)英法聯軍打到家門口的時候,皇帝居然帶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讀“萬馬齊喑”!
(2)(ppt圖片2)這是大清朝的官員們。面對趾高氣揚的列強,大氣都不敢出。只顧得貪污腐敗,剝削欺壓人民!(ppt圖片3)這是當年外國人拍攝中國煙民做成的明信片,東亞病夫的形象世界流傳。“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啊!
(3)(ppt圖片4)百姓流離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經,工不能作,哀號遍野的豈止十萬百萬千萬啊!這是當時官府的施粥場景,有這樣一個母親,因為貧病,兒剛死在懷中,可憐的母親還在心中悲叫著:“兒且勿死,為娘今日趁一粥”,還“掩懷拭淚不敢哭”……
看到這一切,用一個詞說說你此刻的情緒:(悲哀、憤恨……)這萬千情緒同樣也翻滾在龔自珍的腦海,他選擇了最能表達他此刻情緒的一個字:“哀”
大家讀讀這行詩。
【設計意圖】此詩中的“萬馬齊喑”既是全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又是關鍵點。這個意象所表達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氣恃風雷”的原因,也是下文 “我勸天公重抖擻”的基礎,抓住這個詞,就是抓住了教學的重點。突破這個難點采用了多種方法,使得文本的內涵豐富起來。同時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時代,感受與激發情感。教學時不僅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實到位,而且生發了學生情感的震蕩與共鳴。抓住語言訓練的關鍵點、內容理解的重點、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扎實的、有層次地語言訓練。
正因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著一場大的變革的風雷來喚醒這九州的生氣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氣”是怎樣的?(板書:九州生氣)用平時積累的詞語說說。(國泰民安、生機勃勃、安居樂業……)
2、剛才同學們說到“風雷”是巨大的社會變革,你希望這風雷滌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風雷一般強大、一般迅疾的變革啊!這滿心期盼你能讀出來嗎?(讀第一行詩)讀!讓這場變革來得更快些!讀!讓這場變革來的更猛烈些吧!讀!
小結:盼望著九州生氣,可偏偏生活在這樣萬馬齊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來在讀這兩行詩。
同學們與龔自珍一樣有著深切的悲憤,滿懷的激昂啊!放聲讀吧!
匯報詩的第二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讀讀后一句。他勸誰?勸什么?怎樣勸?(多名學生匯報交流:用自己的話和表演來勸說)
小結:1、這首詩寫下后不到一年,英國的大炮首先轟開了國門,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硝煙讓這個本已貧困的國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讀!
2、距離這首詩不過三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陸續簽訂了19個不平等的條約。讀
3、甲午海戰敗了,百日維新敗了,八國聯軍侵華,國家危急了啊!再讀!
讀全詩:師生共同誦讀:師讀第一句,生讀第二句。
【設計意圖】
1、學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讀體會感情。教學環節簡明,符合情境情感的發展需要。
2、從詞的解釋理解到詩文前兩行的誦讀、理解、感悟、體會……再到全詩兩句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學過程既是是聯系上下文學習方法的訓練,也是處理教材第二個層次整體觀念的體現。
四、誦全詩,明情感,感悟寫作方法
1、將整首詩完整的讀讀,龔自珍在這首詩里表達了怎樣的愿望,你一定會有更深切的感受。學生交流匯報,
①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這首詩通過描寫當時社會政治死氣沉沉的狀況,表達了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
②帶著這樣的期盼,誰能來誦誦這首詩?全班誦讀。
2、感悟寫作方法
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作者通過創造了“萬馬”“風雷”“天公”這樣浩大的意象來表達。這樣“創景抒情”的表達方法與我們常見的“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既相通又相異,也表現出龔自珍極高的藝術成就。課下大家還可以再去讀讀龔自珍其他的詩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設計意圖】回到全詩的整體,帶領學生整理和內化學習的內容,回顧課始時候的質疑,同時是對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反饋。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拓展:PPT出示《己亥雜詩》第5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龔自珍的詩,使學生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通過對比更加深了學生對本首詩歌創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業:誦讀默寫。
3、課外搜集一些有關愛國的詩歌或語句,抄寫在作業本上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搜集愛國的詩歌和語句,也是為了愛國的情感的進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養。
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變革
萬馬齊喑——————九州生氣
不拘一格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篇11
己 亥 雜 詩 作者:龔自珍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其五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其五 200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