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音樂《跳動的音符》教案(精選2篇)
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音樂《跳動的音符》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學唱歌曲《音樂小屋》
一、導學鋪墊,激發興趣
(一)小音樂家們入場
音樂教室里,多媒體播放著《音樂小屋》的范唱,在輕快活潑的歌曲聲中,孩子們做著律動快樂地走進教室。
(二)小音樂家練習曲
1234|5—|555|555|5432|1—|223|1—||
小花貓在唱,喵喵喵喵喵喵。小花狗在唱,汪汪汪汪。
(三)歡迎小音樂家們
師:“同學們剛剛進教室的樣子可真神氣,個個都像一個小小音樂家,歡迎你們來到我們可愛的音樂小屋。”
二、感受了解,學習歌曲
(一)聆聽感受,初識歌曲
1、歌曲范唱,提出問題
師:“今天老師帶給大家一個小禮物,請你們閉上眼睛。”(大屏幕上出現圖片及歌曲《音樂小屋》范唱)
2、復聽歌曲,提出問題
師:“老師帶給大家的是一首好聽的歌曲,那么這首歌曲帶小朋友們去了一個什么地方?那里都有什么?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再來欣賞。(再次播放歌曲范唱。)誰能說一說?”
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生1:去了音樂小屋。生2:那里有門,有窗。生3:還有快樂。
師:“這幾位同學聽得多認真呀!”
師:“我們有音樂小屋,其他小朋友們也有屬于自己的音樂小屋,他們在那里舞蹈、歌唱,那么他們的心情是快樂的,他們的生活是幸福的。”
3、用自己的方式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旋律
師:“這首歌曲這么好聽,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方式為這首歌曲伴奏?比如說用你身體的某些部位?如果你能成功地為這首歌曲伴奏,老師還會帶給你另外一個驚喜!”生1:做出拍手的樣子。生2:做拍手跺腳的樣子。生3:用拍手拍肩的形式。
師:“同學們的伴奏方法都很新穎。”
4、根據歌曲的強弱規律以組為單位選擇更加合適的伴奏形式為歌曲伴奏
師:“現在老師要問大家一個小問題,這首歌曲你感覺是幾拍子的?它的強弱規律是怎樣的?”生:“二拍子,它的強弱規律強--弱。”
師:“那么我們遵循二拍子的強弱規律為歌曲伴奏,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適當的音樂形式表現歌曲的節奏特點。”
(二)解決難點,學唱歌曲
1、懸念引入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成功地完成了老師教給大家的任務,那么老師就要履行自己的諾言給大家另外一個驚喜,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神秘的地方,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出發吧!”(播放課件:《音樂小屋》)
師:“瞧!這是什么小屋?”生:“音樂小屋。”
2、重點,難點節奏練習
師:“這個音樂小屋就是老師帶給大家的驚喜。老師本來想帶同學們到這個音樂小屋中去玩玩,可誰知,一個小淘氣攔住了我們的去路,它給我們出了一個小難題,只有答對了才能進去。他是誰?它又出了怎樣的難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課件上的小貓咪:“我這里有一條節奏,請小朋友們將它打出來!”
(.X|X.0||)
師:“原來是這樣,讓老師來幫助大家一塊兒來解決這個小難題!這個紅顏色的音符中間這個小點點就叫做附點,有了這個小東西,前面的音符就要拖得長一點,后面的音符就要短一點。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學生們跟隨我整齊地拍打著節奏。)
師:“節奏打完了,看他還說些什么!”
3、唱出音高
小貓咪:“請小朋友們將這些音符上的音高唱出來。”
師:“這可難不倒我們,誰來試一試!一定要注意這個淘氣的小附點呀!”(同學們輕松地唱出了每個音符上的音高:fs.f|m.0||)(如圖)
師:“現在它該滿意了吧!”(點開聲音按鈕,小貓咪:“請進吧!”(課件出現了一位小仙女,她用溫和的語氣介紹自己)
4、重、難點旋律練習
課件上的小仙女:“小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音樂小屋,我是音樂小屋的主人,我的名字叫do-re-mi,音樂小屋里面有一個寶盒,盒子里面有我送給小朋友們的禮物,小朋友們想要拿到他就得解決我給大家出的小難題。”
小仙女:“這里有幾片樹葉,請小朋友們把葉子上面的音全部唱出來!”(如圖)
師:“原來是這樣,好,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音。”
師:“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這幾片葉子有大有小?這是因為大葉子上面的音要唱得長一些,小葉子上面的音要唱得短一些。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師:“我們已經唱會了這條旋律,聽聽小仙女說什么。”小仙女:“請你們去打開那個寶盒吧!”(寶盒被打開了,課件上出現了一首歌曲的譜子)
5、出示歌譜
師:“原來小仙女送給我們的是一首歌曲,同學們有沒有覺得這首歌曲有一些熟悉?”
6、板書揭示課題
師:“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音樂小屋》。”(如圖)
7、隨旋律誦讀歌詞,感受旋律美
8、輕聲填詞,嘗試表現美
9、循序漸進學唱歌曲,劃出旋律線
10、采用不同方式鞏固教學:師生接龍;男女生分組唱
結合歌曲,自學尋找問題
師:“同學們在唱歌的過程中有沒有新的發現不懂的問題?生:“有一個大于號,不太明白。”
11、講解表情記號
師:是的,第一個小音符和其他的音符有些不同。難為同學見過它?誰知道?生:“這可不是大于號,在音樂里面,它叫做重音記號,有了它的出現,這個音就要唱得重一些。”
師:“你懂得真多一定學過器樂吧!這個是重音記號,要比別的音唱得重一些,但是不要喊唱!試一試吧!
(三)情感處理,唱好歌曲
1、啟發學生發掘歌曲情感
師:“在進入音樂小屋的過程中,在音樂小屋里面,你有什么收獲?感受到了什么?你怎樣來表現你此時的心情?”
2、教師范唱加休止符與無休止符的樂句進行比較
師:在第二個叮咚后面有一個休止符,它是幾分休止符?”生:“四分休止符。”
師:“在這首歌曲里面有好幾個休止符,請同學們一一地把他們找到,并且要特別地留心他們。接下來,老師想將這首歌唱給同學們聽,請同學們認真地聽,想想為什么要加休止符?”生:是歌曲更歡快。
三、體驗創造,演繹歌曲
師:“剛剛,我們去了小仙女的音樂小屋,那么在我們的音樂小屋里面都有些什么?下面就讓我們在音樂小屋里舉行一場快樂的音樂party吧!我們將在這個音樂party上唱歌,還要用我們自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一定會為音樂小屋增添新的色彩。
(一)介紹個別學生自制的打擊樂器
請看老師的這件打擊樂器,它的作者是誰?請你上來,你準備怎樣來使用你制作的這件打擊樂器為音樂小屋這首歌曲伴奏?
(二)學生分別展示自己的打擊樂器及演奏方法
(三)分配表演,進行評價
孩子們邊演唱歌曲邊用自己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七、課堂小結
我們在音樂小屋里度過了一節愉快的音樂課、我們在音樂小屋中收獲了知識和快樂,就在這個音樂party即將結束的時候讓我們踏著歌聲走出音樂教室回憶音樂小屋帶給我們的收獲與快樂吧!”(生做律動,快樂地走出音樂教室。)
聆聽樂曲《單簧管波爾卡》
一、聽賞導入:
1.播放樂曲《閑聊波爾卡》片段,隨樂參與體態律動。
2.播放樂曲《鐵匠波爾卡》片段,隨樂參與畫圖譜。活動:總結音樂情緒,揭示樂曲名稱。師:從這些樂曲的名稱你發現了什么?生:。。。。。課件總結:波爾卡的基本音樂情緒:歡快地、活潑的、有趣地、詼諧幽默地。
二、介紹“波爾卡”。
師:你們知道音樂名《波爾卡》中,“波爾卡”是什么嗎?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生:。。。。。師小結:波爾卡最初是歐洲的一種舞蹈形式。這種舞蹈是19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輕快活潑的男女對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會以圓圈的隊形進行表演。而這種舞蹈的音樂也被稱為稱為“波爾卡”。后來有很多偉大的音樂家,喜歡這種活潑歡快的音樂風格,用“波爾卡”這種音樂體裁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
三、聽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師:聽過這么多好聽的波爾卡音樂片段之后,我們該怎樣記住一首好聽的波爾卡音樂呢?接下來,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聆聽老師最喜歡的一首《波爾卡》樂曲,學習完之后,也許你會掌握好聽賞音樂的好方法。
1.初聽全曲。帶問題聆聽:你能記住音樂中的某一個片段嗎?生:。。。。。
2.聽第一主題旋律。
①隨樂律動。
②隨樂選擇不同的方式參與律動。
③師生隨樂參與律動接龍。
3.復聽全曲。師:當你聽到第一主題旋律出現時,請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動,聽到不熟悉的旋律時,請你隨樂點點頭。
4.聽第2、3主題旋律。
①當你聽到長音或者舒展的音樂時候,請你和老師一塊用一個舒展而優美的動作來表示。
②當你聽到長音或者舒展的音樂時候,請你自己用一個舒展而優美的動作來表現音樂。再聽第2、
③隨琴哼唱第三主題旋律。
5.復聽主題1旋律。師:這段音樂與剛剛聽到的哪一段音樂相同?請你用動作參與體驗。生:。。。。。。
6.再聽全曲。
①隨圖譜畫一畫。師:看同學們表現得這么帶勁,動作做得這么好,老師也想來表現一下,請你跟著老師畫一畫音樂圖譜。
②請一學生隨音樂在黑板上指揮音樂圖譜,其余學生參與體態律動。
7.打擊樂器參與隨樂演奏。(三角鐵、鈴鼓、響板)師:小樂器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當中,請大家拿出你的樂器,看看它有幾種演奏方式?老師播放音樂,請你嘗試即興隨樂敲一敲。活動:師指導每組小樂器的演奏方式。
①、隨音樂即興演奏:生評價:你覺得剛才我們演奏的效果怎樣?師評價:我們應當和諧的參與演奏,要仔細聆聽音樂,要隨音樂進行演奏,力度要稍微弱一點。
②、組建小樂隊:活動:老師當指揮,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進行短音、長音的演奏。學生隨指揮的手勢參與演奏。
四、介紹樂曲名。
1.師:如果要你給這首好聽的音樂取個名,你會取什么名?課件:波爾卡生:。。。。。
2.師揭示曲名,介紹演奏樂器。(單簧管)波爾卡,因為這首音樂非常歡快好聽,人們又取名為《歡樂波爾卡》。單簧管又叫黑管,是西洋木管組的一種樂器。
3.模仿演奏姿勢參與表現。活動:播放音樂主題1旋律,學生隨樂參與演奏姿勢的模仿。
五、拓展與延伸:
師生隨樂曲參與集體舞表現全曲。
六、結束: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歡快好聽的音樂波爾卡,這都是作曲家根據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音樂元素創作出來的。由此,我們也明白了,音樂其實離我們一點也不遙遠,就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與學習中去盡情的享受音樂的美妙吧!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1、教師彈琴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好!生:你好!你好!張老師你好!
2、教師彈奏音樂
發聲練習
-wu.lu.-lu.wu.lu-.lu.wu.-lu.-lu-
3、復習敲打樂曲《小星星》
師:好!同學們,我們來復習一下上節課我們用酒瓶琴學打的《小星星》,誰來敲打?
生:學生敲打
二、問答式導入、師生問答互動
1、說說自己認識的民族樂器
師:好!同學們敲打的很好!這是我們自己做的樂曲‘酒瓶琴’。我來問同學們,咱們中國的民族樂器很多,誰能給我們講一下你了解認識幾件樂器?生1:有笛子,生2:葫蘆絲,生3:二胡
師: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很多,除了剛才同學們講到的,像古箏、琵琶、嗩吶、簫等等,好多好多的。今天呀我帶來了一件樂器,
2、辨別“簫”和“笛子”【教師出示民族吹管樂器簫實物】
師:誰知道這是件什么樂器?生1:笛子,生2:簫
師:好!簫、回答對了。
師:有的學生說是簫,有的學生說是笛子、不好辨認,【教師出示笛、簫實物】
師:笛是橫著吹、簫是豎著吹。
三、滲透民族傳統音樂
1、教師現場演奏簫
師:我來吹一下你們聽一聽、它的音色是什么樣的、【教師用簫示范吹奏古曲《春江花月夜》片段】怎么樣?生:好聽!
師:它的音色是什么樣的?生:是低沉的。
2、教師現場演奏笛子
師:好!下面同學們再聽笛子【教師用笛子示范吹奏民樂曲《喜洋洋》】生:真好聽!
師:笛子的音色是怎樣的?生:明亮、快捷
師:好!明亮快捷,回答的很好!
3、出示課題,學生試吹
師:今天呀、我們就以簫做主題展開。教師播放課件“簫”圖片
師:下面請哪位同學來試吹一下,生:學生試吹笛、簫。
師:好!有問題,剛才前面幾位同學沒吹響、而后面的一個同學吹響了、為什么?誰來告訴我?生:方法不對
師:對了!主要原因是方法的問題。吹笛、簫不但要有正確的方法,還需要細心和耐心。
4、介紹“簫”
師:同學們!笛、簫是同族同源、都是源于遠古時期的古哨,新石器時代開始竹制,在漢代時期簫稱之為“羌笛”,羌笛原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肅一帶的羌族人民的樂器。唐代以前笛、簫不分,至唐代后笛簫概念基本分開、橫吹為笛、豎吹為簫。中國的民族樂器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希望同學們都喜歡我們的民族樂器。
5、音樂故事《冼星海與簫》
師:接下來我給同學們講一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與簫的故事:偉大的人們音樂家冼星海、從小跟著外祖父居住在江邊的大堤下面,到了晚上的時候、隨著微風會傳來一陣陣美妙的聲音。每到這時小星海就問外祖父;這是什么聲音?那是什么歌?這時外祖父發現幼小的小星海很喜歡音樂,于是就用竹子給小星海做了一支短簫,跟著外祖父學吹簫,小星海得到了這支短簫愛不釋手,很快就學吹會了好多小曲和民謠。后來冼星海帶著外祖父為他做的那支短簫遠渡重洋去了外國學習音樂,學成后又帶著那支短簫回到祖國,直至后來成為了我國偉大的人民音樂家。
6、說說自己的感受
師:同學們通過冼星海的學吹簫的故事,你們有什么感想?生:冼星海很堅定。
師:對!冼星海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立志堅定學音樂當音樂家,經過不斷的努力實現了理想。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有自己的遠大理想,而現在就要為自己理想而努力了。
四、教唱歌曲《簫》
1、新歌學習導入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簫的歷史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與簫的故事。接下來我為你們還帶來了一首有關簫的歌曲、歌名就叫《簫》同學們喜歡不喜歡?生:喜歡!教師播放課件歌曲《簫》。
2、聆聽歌曲
師:好聽不好聽?生:好聽!
3、按節奏讀歌詞、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來看歌詞:“一根紫竹直苗苗,送給寶寶做管簫,簫兒對準口,口兒對準簫,簫中吹出時新調,小寶寶,吁底吁底學會了。生:(1)、引導學生按節奏讀歌詞
(2)、教師用琴彈奏歌曲旋律,學生按節奏讀歌詞
(3)、教師引導學生學唱歌曲
4、處理重難點部分;教師范唱并引導學生練唱
師:同學們在演唱中,要注意一字一音、一字兩音、和一字多音的正確唱法。教師播放課件歌曲《簫》學生模唱。
五、復習歌曲
師:好!同學們演唱的很好,接下來我們復習一下上節課我們學過的歌曲《打花巴掌》、我們要邊唱邊舞噢!教師播放課件歌曲《打花巴掌》生:邊唱邊舞
六、教師小結
師:好!同學們這節課上的很好、了解認識了很多我國民族樂器,下去以后回到家里上網查找了解更多的我國民族民間樂器,希望同學們都喜歡我們自己的民族樂器好不好!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l、音樂聲中進入教室,師生問好;
2、律動;
為復習歌曲做準備,幫助學生感受3/4拍節奏。
二、復習歌曲《音樂是好朋友》
1、鋼琴伴唱。
2、師生討論如何唱出歌曲的情緒。
3、歌舞表演唱。(學生自由組:唱歌組、伴舞組、伴奏組)
三、聽賞《三只小豬》
師:“音樂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幾位好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出示課件:三只小豬)你們喜歡他們嗎?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樣生活的?”(播放動畫片段《三只小豬》)(說明:以故事貫穿整首樂曲,激發學生興趣,輕松自如的掌握旋律。)
師提問:你們喜歡影片中的哪只小豬?為什么?生:我喜歡老三,因為它勤勞聰明。(我又讓他隨音樂演演小豬蓋房的情景)
師:有沒有喜歡其他小豬的?生:我喜歡老大,他會吹笛跳舞。(我聽了特高興,讓班里喜歡老大的同學一起表演吹笛的動作,按照從個體到全體的教學理念,使全班同學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師:我們都知道了三只小豬可愛、善良,那么誰知道接下去發生了什么事情?生:講故事。
師:這真是一個動聽的故事,小豬們齊心協力戰勝了大灰狼,讓我們聽聽歌聲中是怎樣唱的?(完整欣賞樂曲)
師問:音樂中哪一句唱出了小豬們的勇敢?生: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出示媒體文字“誰會害怕那大灰狼”,師范唱。
給學生旋律,讓學生用勇敢的聲音演唱。
師:同學們唱得真好,在這段音樂中有一句重復了很多次,我們一起聽聽,當你聽到重復的那句時用小豬的動作表示出來。(學生輕松掌握主題樂句)(進一步掌握主題樂句,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美德。要求:跟上音樂的節奏,做自己喜愛的動作。)
四、拓展表演
師:小朋友,如果你是可愛的小豬,在森林里遇到了大灰狼會怎么辦呢?
一個小朋友說:“我用石頭砸死它”。
師:真好!有節奏的示范:我用石頭砸死它
動作加模擬聲音
我想每個小朋友肯定都有對付大灰狼的辦法,分小組討論一下,然后像老師那樣把它讀出來(生討論)
交流表演l、石頭;2、大火;3、大水;4、手槍,四組連起來朗讀+擬聲動作+主題句,(此時課堂氣氛高漲,學生很容易掌握節奏的學習和主題樂句的鞏固)
五、總結下課
今天我們欣賞了有趣的歌曲《三只小豬》他們那樣可愛,勇敢,我們也要學習它們團結互助的精神,這樣再大的困難都能戰勝了。下面讓我們隨著音樂做一只可愛的小豬,喜歡老大的請你吹起小笛(師示范),喜歡老二的可以拉起小提琴,喜歡老三的也可以蓋新房,你們也可以演演森林的小草小花,選個地方做幾個美麗的造型。
師:放音樂,和學生一起表演,學生在音樂中做著各自的動作造型走出教室。
教學
反思
一、在學唱歌曲《音樂小屋》時,有幾句難點句的演唱,需要我們用打擊樂器為歌詞伴奏,使節奏更明朗。但是,用什么樂器比較適合呢?于是,我在手上隨意系了一個小鈴鐺,到用時,輕輕一拍,節奏、音樂就像高山流水一樣自然流淌出來了。發出的聲音既清脆,又響亮,當然,為我這堂課錦上添花。
二、《三只小豬》的教材強調學生在音樂中的體驗,這包括形象體驗、肢體體驗、情感體驗等多方面,而作為欣賞課,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過程與結果其實就是聆聽時的體驗、聆聽后的感悟。其教學目標都圍繞“聽”展開,如何聽、聽的結果如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把握好重點,確保以音樂為主線,用聽、唱、演等形式開展,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一年級學生音樂表演技能積累較少,能力有限,同時也缺少創編表演經驗,還不能在短時間內創編出一個比較完整節目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因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引導學生欣賞學習表演,鼓勵學生創設情境表演,并進行層次的設計,讓學生由易到難。
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音樂《跳動的音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音樂小屋》是一首兒童歌曲,2/4拍。這首風趣的歌曲,輕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構成起伏的旋律,和著舒展的節奏,給人一種柔和的感受。描繪了“叮咚”作響的玩具小屋給人們的快樂,抒發了熱愛音樂的孩子們的愉快心情。
《簫》是一首山東漢族民歌。歌曲為2/4拍,五聲徵調式。全曲共有九個樂句,樂句長短不一,旋律起伏跌宕、優美動聽,節奏以八分音符為主,平穩流暢。簫也稱洞簫,本是我國一種古老的吹管樂器,民間常用一根竹管做成,管身開六或七個按孔,一端有吹口,豎吹。歌中描述了用紫竹做簫及“簫兒對正口,口兒對正簫”的吹簫過程,其中“吁底吁底”四字采用得形象生動,襯托出小朋友學會吹簫的興奮心情和歡樂場面。
《單簧管波爾卡》是一首以波蘭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的器樂曲,這首經波蘭作曲家、單簧管演奏家羅修斯卡改編成的樂曲一直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后來,樂曲又被改編成各種樂器獨奏曲和合奏曲。“波爾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間的一種二拍子的快速的圓圈舞。全曲輕松活潑、情趣詼諧、旋律流暢、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
學情分析
本課以“跳動的音符”為題,通過聽、唱、讀拍、認讀等教學方法,把枯燥的音樂知識及音樂基本技能,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學習實踐活動中掌握。
教學目標
1.能用活潑有彈性的聲音演唱《音樂小屋》,從“跳動的音符”中獲得音樂學習的快樂。
2.能用連貫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簫》,并背唱歌曲。
3.對比聆聽作品《單簧管波爾卡》和《三只小豬》,感受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及樂器音色特點,能用簡單的線條和圖形表現音樂。
4.認識音樂力度記號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運用強弱變化來表現。能根據指定音即興編一編、唱一唱。
5.能認讀“do、re、mi、fa”在二線譜上的字母譜。
教學重點:通過聆聽和演唱,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能夠用活潑有彈性和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認識音樂力度記號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運用強弱變化來表現。
教學方法:講授法、實踐法、聽賞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動物頭飾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復習第六課歌曲。
二、表演《音樂小屋》
1.師范唱發聲練習,導入學唱。
2.請生模唱練習,注意用“輕盈、跳躍”的方法演唱。
3.完整地聆聽歌曲錄音,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旋律。
3.教師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緒。提示:《音樂小屋》唱出了什么?讓學生邊聽錄音邊拍手。
4.再次范唱,請學生跟著輕輕哼唱。
5.師生接龍,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6.再聽錄音,輕聲填詞,教師教唱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
提示:帶著什么樣的情感演唱這首歌?哪個地方應唱得弱,哪個地方應唱得強一些?使演唱歌曲更有表現力。
7.分小組為演唱歌曲加入打擊樂,看哪一組為歌曲的伴奏效果。由學生和老師評價。
三、聆聽單簧管獨奏《單簧管波爾卡》
1.完整地聆聽全曲。提問:這首樂曲的演奏和本冊哪首樂曲的音色相同?模仿演奏動作跟音樂做一做。
2.師簡介波爾卡--歐洲民間的一種舞蹈,樂曲歡快、流暢。
3.復聽樂曲,請生邊聽邊用動作,表現相同和不同的音樂。
4.再次聆聽樂曲,邊聽邊用圖形譜的方式表示音樂,將自己的感受用圖形或線條畫出來。
5.繼續聆聽全曲,請生用簡要的語言說說各段音樂的特點。
6.小結。
唱一唱:用輕盈、跳躍的聲音唱唱歌曲《音樂小屋》。
板書設計:單簧管波爾卡舞蹈
第2課時
一、復習演唱《音樂小屋》。
二、聆聽管弦樂《三只小豬》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快樂、活潑、詼諧的情緒。
2,復聽,了解樂曲描述的故事情節,想象三只小豬的可愛形象。
3.隨音樂帶著感情用“la”模唱主題旋律,設計自己喜歡的動作隨主題表演,加強對音樂主題的記憶。
4.再次聆聽,聽到不同的主題變化時,用不同的動來表現。
5.為主題旋律,編配兒歌讀讀、唱唱。
三、情景編創表演
1.分小組、分場地設計情景。
2.分角色設計動作。
3.小組內表演。
4.個別展示、評價。
四、編創與活動
1.師簡介力度記號強-f弱-p。
2.結合歌曲《音樂小屋》的前兩句,用不同的力度對比演唱,感受力度的變化。
3.找尋身邊的物品,使其發聲,表現強弱的不同。
第3課時
一、復習演唱《音樂小屋》。
二、學唱歌曲《簫》
1.聆聽范唱,簡單了解民族樂器-簫。
2.復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緒。
3.聆聽歌曲旋律,辨別旋律中相同和基本相同的部分。
4.教師范唱,請生小聲哼唱。
5.跟著老師的琴聲模唱歌曲。
6.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注意每一句之間的連貫、舒展。
7.跟琴輕唱,隨機反饋指導。
8.跟伴奏用優美、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
9.清唱歌曲,師隨機糾錯指導演唱。
10.分小組編創動作,在象聲詞“吁底吁底”處,有節奏地模仿吹簫動作,邊唱邊表演。
三、編創與活動--認一認,編一編,唱一唱
1.師范唱旋律,請學生認讀。
2.跟著老師的琴視唱旋律。
3.師在鋼琴上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彈奏出“d、r、m、s、l”這五個音,請生仔細聆聽。
4.分小組,分別以d、r、m、s、l開頭,編創旋律。
5.分別展示創編旋律,并板書到黑板上,共同唱一唱。并一一評價,選出優秀的進行表揚鼓勵。
背唱:課下背唱歌曲《簫》
板書設計:d、r、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