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精選12篇)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1
這篇課文從旅鼠驚人的繁殖能力連想到人類毫無限制的繁衍將會帶來可怕的后果,從而警示人類關注人口問題,關注生態平衡問題。內容前顯,但帶給人們的思索是深刻的,教學思路設計如下:
1、 圖片導入,閱讀課文,解決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2、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帶給人們的啟示。
3、 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法(記敘文與說明文的雜交體)。
4、 講述自然界還有那些奇異現象,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欲望。
5、 課堂練筆:把你這堂課的收獲、感想寫下來,注意推敲詞句。
教學目標
1、 概括北極旅鼠三大奧秘。
2、 多角度領會本文給人的啟示。
3、 領會、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記敘文、說明文的雜交體)。
4、 培養學深熱愛科學,用于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5、 課堂練筆。
教學重點:
1、概括旅鼠三大之謎。
2、多角度領會本文給人的啟示。
教學難點:
領會、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訪旅鼠圖片)這種生活在北極草原上的小動物,有許多難解的謎團,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絞盡腦汁卻始終解不開他們的奧秘。今天學習這篇文章,相信同學們也會產生探索旅鼠之謎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把握全文基本內容。
1、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本文寫了旅鼠的三大之謎。這些內容集中在課文的那幾個段落?7至17段,這三大之謎是通過丹尼斯和“我”的對話表現出來的,現在我們分角色朗讀這幾個段落。朗讀時要注意旅鼠之謎的句子。
2、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旅鼠三大奧秘,要求語言要準確、見解。三大奧秘(1)繁殖能力驚人,一對旅鼠一年就有約百萬只后代。 (2)能控制繁殖,一旦過多,就停食或改變毛色,吸引天敵。 (3)周期性死亡大遷移,匯成數百萬的隊伍,葬身大海。
三、討論、探究
1、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 作者寫作本文只是向人們介紹旅鼠的奧秘嗎?你認為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什?警示人類,關注人口問題。美國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來寫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萬或每年7000萬人的速度增長著、完全有理由擔心,如果地球人口繼續像現在這樣,美國35年就增長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將增加10萬倍,到公元3550年人類機體的總質量就會等于地球的質量;到公元7000年,人類的質量就會等于已知宇宙的質量!看來很明顯,如果不加以控制,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
(2) 想一想,說一說在本文的學習中你還有哪些啟示?
1、A、 自然界本身就有調節劑制,一旦被破壞,會相新的平衡轉化。B、 人類也不應該毫無節制的繁衍下去。C、 從位夢華、丹尼斯身上我們看到了為科學獻身的精神。D、探索奧秘要有創新思維,敢于吃苦的精神。E、 大自然還有許多未解之謎,有待于人類去研究。
2、 把思考的結果拿到小組交流、討論。
3、 找代表發言。
四、領會、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
我們再來探討一個問題:我們學過的文章,大致都有分類,以你所掌握的文體知識,你覺得這是篇什么文體的文章?并說說你的理由。
(1) 記敘文。理由:通篇都是對話形式,又急需的六要素:時間--有一天。地點--巴羅附近的愛斯基摩人村落遺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件的起因--我捉了一只旅鼠。經果--“我”聽丹尼斯講述旅鼠的種種奧秘。結果--丹尼斯就旅鼠行為發表自己的感想。
(2) 說明文。理由:全篇講的都是旅鼠的知識,還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這就是這篇文章的特殊之處,作者采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兼有記敘文和說明文的特點,因此,本文的文體是:記敘文和說明文的雜交體,它的優點是既給人以知識又使人讀來饒有興趣。五、拓展,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旅鼠的奧秘,科學家研究了幾個世紀,至今也未解開謎團。大自然神秘莫測,盡管人類一天也沒有停止對大自然的探索,但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你還能說出一些人類為破解的自然之謎嗎?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旅鼠的三大奧秘。
2.學習作者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的寫作手法。
3.理解并掌握本文運用的幾種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學生自己探究課文解答旅鼠之謎,培養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①查閱有關作者生平的資料。
②搜集有關旅鼠以及其它動物奇異現象的資料。
③分角色朗讀課文。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一、導入新課
大自然有許許多多奇怪的現象,有的已經被人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有的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在北極生活著一種被人們稱之為旅鼠的老鼠,每對一年竟能繁殖后代967118只!一旦旅鼠多了,它的毛色就會發生變化,灰黑色變成鮮艷的橘紅色,好像是在吸引天敵的注意;如果死不成,他們就會聚成幾百萬只的大軍,浩浩蕩蕩直奔大海,集體自殺。這些行為究竟是為了什么?科學家們絞盡腦汁,研究了好幾個世紀,至今也沒有解開這個謎團。今天,我們就與位夢華先生一起走進旅鼠世界,詳細了解旅鼠的奧秘!(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①畫出生字詞,運用工具書并結合課文注釋理解具體語言環境中的詞語含義。
②思考并概括旅鼠有哪些奧秘?
2.質疑交流
①詞語重點:神秘莫測媲美膨脹滑稽道聽途說繁衍
②作者簡介:
位夢華: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極考查,1991年六月位夢華獨闖北極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主要著作有《奇異的大陸──南極州》《北極的呼喚》等。
③旅鼠的奧秘:北極旅鼠繁殖能力超強;旅鼠超出一定數量,它的毛色由灰黑色變成鮮艷的橘紅色,以吸引天敵;如果死不成,幾百萬只旅鼠直奔大海,集體自殺。
3.探討:旅鼠的奇特行為給對人類有何啟示?
(文字資料:美國科普作家、未來學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來寫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萬或每年7000萬人的速度增長著……完全有理由擔心,如果地球人口繼續像現在這樣,每過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將增加10萬倍;到公元3550年,人類機體的總質量就會等于地球的質量;到公元7000年,人類的質量就會等于已知宇宙的質量!看來很明顯,如果不加以控制,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
啟示:(1)自然界本身具有調節作用,一旦打破生態平衡,就出現向新的平衡轉化的趨勢;
(2)從自然界的調節中人類應當覺悟:人類也應注意自我調節,以求和諧發展;
(3)科研過程要不斷調整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只有創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才能解開大自然之謎。)
三、賞讀分析
1.分角色朗讀課文,說說自己獲得了哪些知識?
簡要回顧本文內容。
2.作者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準確說明旅鼠的這些奧秘?請舉例說明。
學生快速瀏覽后,列提綱回答。
教師總結: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知識巧妙的介紹給大家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合課文中的例子加以分析。
教師先將本文的概括介紹投影顯示,學生在對比中明確:
① 作者運用記敘的方式,采取對話描寫的方法,生動形象的介紹科學知識;
②科學的內容與文學的形式相結合;
③寓知識于敘事之中,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總結科學小品文的寫法特點。
①作者運用靈活的方式,采取多種描寫的方法,生動形象的介紹科學知識;
②科學的內容與文學的形式相結合;
③寓知識于敘事之中,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通俗易懂。
四、積累拓展
1.請用二、三百字將本文介紹的知識概括出來,然后小組交流,選出兩名代表在班內交流并評價。
2.除了旅鼠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動植物的奇特行為,請將課下搜集的相關知識講給同組同學聽。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及其查閱的資料,全班交流,注重找出動植物的奇異表現及原因。
五、課下作業
運用本文的寫法,將你最感興趣的一種動植物的奇異行為寫成一篇科學小品文。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3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自然界中的奇異現象,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好奇心;
2. 了解課文“用敘述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的獨特寫法;
3. 引導學生從旅鼠的行為上反思人口問題以及其所帶來的一系列其它問題。
二、 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重點:
了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秘 ,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好奇心。
全文通過“我”和丹尼斯的對話,主要圍繞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秘展開,使人們對其有了全面的認識。學習本文,應全面了解這三大奧秘。全文一共有二十八個自然段,集中交代旅鼠奧秘的從第七段到十七段。主要分析這一部分,概括三大奧秘。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用敘述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的獨特寫法。
文章內容淺顯易懂,但是文本體裁比較特殊,滿足了記敘文的六要素,又穿插著說明文的列數字的方法,通篇都是兩個人圍繞著旅鼠展開的對話。學生比較難定位文章的體裁。
四、教學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準備:PPT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預習:1、重點字詞的音形義;2、歸納旅鼠的幾大奧秘)
問:同學們都預習過《旅鼠之謎》了,先來看看大家重點字詞掌握得怎么樣?
PPT:一、請讀準下列紅字的字音。
媲美 挑釁 迷惘 嚙齒
徘徊 逃竄 滑稽 歧途
二、解釋下列詞語。
1、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互相配合。
2、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見識淺。
師:鼠目寸光是比喻眼光短,見識淺。那大家了解的跟老鼠有關的成語還有哪些?
生:鼠目寸光、賊眉鼠眼、無名鼠輩、抱頭鼠竄、膽小如鼠、過街老鼠……
【由學生較為熟悉的老鼠導入,另外通過學生對“鼠”字成語的回憶,增加一定的課外積累】
(二)、整體感知文章
師:看來大家對老鼠還是比較熟悉的,那么對于旅鼠同學們有什么了解?我來提三個簡單的問題。
(學生之前對《旅鼠之謎》有預習,在預習基礎上應該能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資料)
問題一:旅鼠生活在哪里?
預想:巴羅附近的愛斯基摩人村落遺址。(一部分學生可能因為課文第一句提到“我”在此抓到一只旅鼠而錯誤地直接回答)
引導:這只是“我”抓到一只旅鼠的地址,而不是旅鼠生活的地理位置。(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在文中或者題目下的方框中找到答案:這種生活在北極草原上的小動物)
師明確:旅鼠生活在北極草原上。
問題二:旅鼠的外形怎么樣?
預想:課文第四段“除了顏色深一點,與田鼠沒什么明顯的區別。黑色的絨毛,尖尖的嘴巴”(一部分學生可能會注意到后面的毛色變化,提出來就補充上去,沒有提出來教師到后面分析第二大奧秘時再補充)。
問題三:旅鼠主要以什么為食?
預想:課文十九段“旅鼠是一種嚙齒類動物,主要以草根、草莖和苔蘚之類的植物為食”(細心的學生能在預習時留意到,學生沒有注意的需要教師指出)
師:剛才我們通過三個簡單的問題對北極旅鼠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旅鼠之謎》這篇文章,更多地來了解旅鼠。看到題目,大家會好奇什么?
生:旅鼠有什么“謎”?
師給出明確任務,PPT呈現: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回答下面問題:
1.旅鼠有幾個奧秘?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旅鼠的這幾個奧秘,并在文中劃出相對應的語句。
預想:由文中丹尼斯的“這還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奧秘”、“這就是旅鼠的第二大難解之謎”、“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奧秘”,學生應該能準確回答第一個問題。重點分析第二個問題(學生小組輪流回答)。
師:這三句應該大部分同學都能找出來,大家要學會找出標志性的語句,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學法指導)。
師:旅鼠有三大奧秘,我們先來看它的第一大奧秘,旅鼠的第一大奧秘是什么?請你概括。
生:繁殖得很快。
師:從哪里可以看出?在文中找出依據。
預想一:第七段到十三段(只要回答出主要的第七段、第十一段即可)
預想二:具體的語句“是繁殖能力的動物之一……幼崽即可成熟,并且開始生育”“從3月份的2只,到8月底9月初就會變成1647086只的龐大隊伍!就是由于氣候、疾病和天敵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還有82萬只!”“在如此廣闊的北極草原上,有時候,它們的密度竟能達到每公頃有250只之多!”
師:第七段“也許只有細菌分裂才能和它們相媲美”用了什么手法?
生:作比較。將旅鼠繁殖的速度與細菌分裂的速度作比較。
師:第十一段把一對旅鼠一年之中能繁衍多少后代寫得很具體,這是為什么?
師:數字寫得很具體中有很多的數字,從說明方法來說是——
生:列數字。作用: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
師:十一段除了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還有一個特點是什么?
預想一:學生能看出第一代第二代是詳寫,后面略寫。
預想二:學生看不出,教師引導,第一代第二代跟后面的相比寫得比較詳細,描寫詳略得當。
師:第十一段舉了一對旅鼠一年能繁殖多少后代的例子,用列數字的方法一代一代推算下來,前面一二兩代詳細寫,后面簡略寫,詳略得當,具有科學性、可信度,使讀者也能感受到旅鼠驚人的繁殖能力。
(三)、探討這篇文章的體裁:
師:好了,整篇文章我們已經分析完了,下面我們從整體上看一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么?
預想一:一部分學生會覺得這是一篇記敘文,另外有學生會認為是說明文,進行逐步討論分析。
師:有些同學認為是記敘文,那請問記敘文的六個要素是什么?
生: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師:那我們一起來找找是不是這些要素都有。
PPT: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時間:有一天;
地點:巴羅附近的愛斯基摩人村落遺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經過:“我”聽丹尼斯講述旅鼠的種種奧秘;
結果: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為的奇特發表他的感想。
(四)、學生舉例自然界其它的奇異現象、未解之謎,老師簡單補充。
師:旅鼠之謎只是神奇的自然界的其中的一個未解之謎,自然界還有很多其它的謎團。同學們知道的有哪些?
教師根據時間情況,簡略介紹。
(五)、總結
大自然的奧秘無窮無盡,“引無數英雄盡折腰”。人類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人類探索大自然未知領域的探索史和奮斗史。
提出一個又一個疑問是不可怕的,因為,只有先提出疑問,才會有后來的解答疑問的辦法,這是認識事物的基本規律。正如愛因斯坦說過的話:“我們所經歷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真正的藝術和科學的起源。”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我們學過的文章,大致都有分類,以你所掌握的文體知識,你覺得這篇文章是什么文體的文章?
(1)記敘文。
理由:通篇都是對話形式,又有記敘的六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經過-- 結果--
(2)說明文
理由:全篇講的是旅鼠的知識,還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如果我們把丹尼斯的話抽出來,本文就是一篇說明文。這是這篇文章的特殊之處,用記敘文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兼有記敘文和說明文的特點。
因此,本文文體是:記敘文和說明文的雜交體,它的優點是既給人以知識又使人讀來饒有興趣。--通篇寓知識于敘事之中,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讓人既長知識又有興味。
學生再讀課文:
思考:1)旅鼠的三大奧秘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排列的?2)我們的心理描寫和發問的句子有哪些?起到什么作用?3)對話的詳略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這樣安排? 小結:講究波瀾,講究高潮,而且講究結局的趣味性和雋永所以讀來很有趣味。
(二)拓展延伸:
A、盡管人類一天也沒有停止對大自然的探索,但是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你還能說出一些人類未破解的自然之謎的嗎?
B、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篇關于自然之謎的探索文章。
C、本文有許多成語,請將文章中這些成語連綴起來,寫一篇文章。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抓住文章標題,激發閱讀興趣;通過概括旅鼠的三大奧秘,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抓住文章主旨句(全文最后一句)把握文章主題;
3、抓住文章敘事情節的波瀾,體會文章趣味性和知識性融為一體的特點。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任務:預習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預習課文:
1、注意下列詞語:徘徊 幼崽 龐大 盛老鼠 膨脹 挑釁 禿鷹 迷惘 收斂 涉水 覆沒 眺望 滑稽 歧途 嚙齒 遷徙
2、解釋下列詞語:一無所獲 急中生智 小心翼翼 神秘莫測 迷惘 千方百計 浩浩蕩蕩 前赴后繼 毫無懼色 全軍覆沒 不可思議 另有他圖 難以置信 鼠目寸光 急不可耐 道聽途說
3、本文題目為“旅鼠之謎”,北極旅鼠有三大奧秘,請找出來:
第一大奧秘:繁殖能力驚人,為動物世界之最,一對旅鼠一年就有幾百萬后代。
第二大奧秘:旅鼠的繁殖能力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過多,就有種種奇怪的自殺行為,或停止進食,或在天敵面前主動挑釁,或改變毛色,吸引天敵。
第三大奧秘:死亡大遷移,數百萬旅鼠匯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二)、旅鼠奇怪的行為給我們一個啟示。
人類也不應該毫無節制的繁衍下去。
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什么?僅僅只是向人們介紹旅鼠嗎?從本文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篇末寫丹尼斯說的話:
“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引用資料 “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萬,每年7000萬的速度增長著……完全有理由擔心,如果地球人口繼續像現在這樣,每隔35年就增長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將增加10萬倍,到公元3550年人類機體的總質量就會等于地球的質量,到公元7000年,人類的質量就會等于宇宙的質量。”
文章還給我們哪些啟示? 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A、自然界本身就有調節機制,一旦被破壞,就會向新的平衡轉化。
B、從作者和丹尼斯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C、探索奧秘要吃苦,創新精神。
D、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E、科學研究過程要不斷調整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
2、理解本文“運用記敘的框架,借助對話來介紹科學知識”的特點。
3、了解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寫法上的不同。
4、了解旅鼠的三大奧秘,認識自然的神奇力量。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預習,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尊重自然、研究自然、熱愛自然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2、懂得人類也要注意調節,以求和諧發展的道理。
教學重點
1、體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寫法上的不同。
2、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體把握旅鼠的三大奧秘。
3、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研究自然。
教學難點
1、運用記敘的要素構建記敘的框架。
2、運用對話來介紹科學知識的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北極那一片神秘的地方,有一奇觀叫“旅鼠死亡大遷移“。數百萬只旅鼠匯集起來,直奔大海,跳進大海。旅鼠為什么有這種行為,科學家研究了好幾個世紀,至今還沒能解開這個謎。《旅鼠之謎》詳細地為我們講述了旅鼠的一個個奧秘。(板書課題)
二、課文賞析
1、指導學生自讀課文,尤其注意以下詞語:媲美、挑釁、鼠目寸光。
(1)自讀第一遍,對課文內容有初步了解。
(2)自讀第二遍,勾畫要點。
2、運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歸納旅鼠的幾大奧秘。
教師板書要點,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的神奇。
3、指導學生三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記敘要素。
提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指生根據提示復述課文,師生共同評價。
4、課文說:“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討論一下,這樣說對不對?
5、引導學生體會運用對話來介紹科學知識的表達效果。(從方式、談話內容、與心理活動的結合、詳略等方面進行探究)
學生自由討論后可得出如下答案:
(1)利用對話的方式使文章通俗、親切。
(2)對話內容言之有序。
(3)用心理活動和疑問,推進談話深入。
(4)對話詳略得當。
6、引導學生從本文與一般說明文的不同去歸納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
聯系課文學習的感性體驗歸納:
課文寓知識與敘事之中,講究故事的波瀾起伏,追求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課文介紹旅鼠的奧秘,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
三、拓展練習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動物也有一些奇異的現象,請根據你的觀察和了解,寫一段文字,說明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四、本課小結
本文是一篇“運用記敘的框架,借助對話來介紹科學知識”的科學小品,主要談了北極旅鼠身上的三大奧秘。由此我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這句話的深意。旅鼠保持種群數量的方式也給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五、布置作業:基礎訓練一、二、三、四、五、六。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7
一、 教學設計說明
1、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提醒人類已漸漸與自然疏離,地球上出現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本課《旅鼠之謎》就深刻反映了人類的無限制繁衍所帶來的問題。課文雖是自讀課,但帶給人們的反思卻是深刻的。本文內容淺顯,極易理解,但本著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閱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2、整體思路
(1)輕松的話題導入 。
(2)在分角色朗讀課文后,解決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3)通過追問,分析課文其次部分。
(4)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文章帶給人們的啟示。
(5)分析本文與其它說明文的區別。
(6)講述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奇異的現象。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習欲望。
二、 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極有趣味的說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說明文。文章敘述“我”與丹尼斯的交談,“我”時而懷疑,時而“驚訝”,時而“迷惘”,時而猜測,進而疑惑,最后還有一出滑稽戲,結句卻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亦莊亦諧。采用這種方式講旅鼠之謎,具有藝術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又解人疑惑,發人深思。本文的重點,不是在給人們講述故事,而是在于引發人們對一些問題的深入的思考。
2、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此文十分感興趣,這是個極好的切入點,并且課文也十分淺顯,因此,對于教材的理解問題應該不大。但學生的見識短淺,思路狹窄,因此,還是應該簡單的查找資料,開闊視野。另外,本文對人類的啟示是個難點,學生想的也許不夠全面和深刻,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比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寫法上的不同。
(2)整體感知旅鼠的三大奧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文章給人類帶來的啟示。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習欲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旅鼠的三大奧秘。
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對人類的啟示。
1、重點擬定原因及怎樣落實。
(1)全文圍繞旅鼠的三大奧秘展開,后“我”進行追問,使人們對旅鼠有了全面的認識。文章內容生動、有趣。學習本文,應全面了解旅鼠的三大奧秘。在讀書中落實這一問題。全文共二十八個段落,集中交待旅鼠奧秘的應從第七段到第十七段。精讀這一部分,對抓住全文主要內容很有幫助。文章以對話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分角色朗讀會更適合本文,學生也會更感興趣。朗讀后,圈點勾畫把握內容要點。
(2)難點設置的原因及怎樣突破
文章內容雖淺顯,但給人們的啟示卻是極其深刻的。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想通過本文引發人們的思考。而這一點也恰恰是學生難于把握的。因此確立為難點。如果說一個人的智慧是小智慧,那么眾人的智慧就應該是大智慧。因此,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們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并吸收他人的智慧,這樣看問題就會更深入一些。因此,在朗讀完課文之后,我采取讓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教學難點 ,并且在適當的時機教師加以點撥,相信學生會對這一問題有所認識的。
五、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
1、選擇哪些媒體?何時用?怎樣用?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開始時,展示學生的自讀情況一覽表。后播放收集到的旅鼠的圖片。研究啟示時,利用多媒體把應深入思考的問題和補充的材料投影其上。
2、如何教?如何學?
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和研討氛圍。對于本文,我采用朗讀、點撥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同時,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通過師生互動交流,來認識課文引發的深入的思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并能針對群體中的共同任務,積極參與,樂于探究,相互討論補充,增強合作意識。
六、教學過程 設計
1、導入
2、讓學生為課文設計一個總體問題。
3、欣賞旅鼠圖片。
4、讀課文,對問題進行解答。
5、對課文的其他部分進行簡單的分析。
6、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對人類的啟示。
7、分析本文與其它說明文的區別。
8、講述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奇異的現象。
9、總結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雜交文體的文章。為什么這么說呢,從全文看,有完整的記敘要素,是記敘文。而內容上主要是介紹科學知識的。因而是一篇“運用記敘的框架,借助對話來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課文主要談了北極旅鼠身上的幾大奧秘,北極旅鼠和一般的老鼠外形上沒有多大差別,“但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它的第一大奧秘是繁殖能力強。第二大奧秘是一旦繁殖過多,就會千方百計吸引天敵的注意,主動通過天敵控制種群數量。第三大奧秘是死亡大遷移,浩浩蕩蕩,無所畏懼。到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無從知道,或許是自然正用一只無形的手控制著這一切,這就揭示出自然的奧妙無窮。由此我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義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種群數量的方式也給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學習這篇文章,一要引導學生比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二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求知欲和探究學習的欲望。三要與其他課文相參照,把各部分內容串聯起來作全面深入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激發學生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樹立環保意識。這既是本單元訓練目標的體現,又是新課標精神的體現。本文是一篇自讀課,安排一課時
根據本單元目標和本文內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了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秘
2.體味本文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獨特寫法
3.學會仔細地觀察,深入地思考,生動地描摹,得體地表達。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熱愛自然,探究自然無盡的奧秘。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與課文內容,我又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1.概括旅鼠的三大奧秘,整體把握文意。
2.領會文章給我們的啟示。
3.把“理解文章主旨”作為本課的第三個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多媒體展示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引導法等。
據新課標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2.學習方法上,指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組學習為主,要求他們課前查閱資料并整理、預習課文,同時教給他們跳讀、勾畫、批注、分析與思考等方法,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為初二的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要不斷地訓練。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解讀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三、教學設想根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課文內容,我的教學設想是:以課文內容為載體,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培養他們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引導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使他們具備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又能使他們關注社會問題,探索自然奧秘,加強學科間的聯系與思考,激發想像,發展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概括;言說;啟迪)
(一)、激趣導課
我想可以由旅鼠的故鄉——北極入手,讓學生根據預先查找的資料說說北極,說說旅鼠,說說大自然的未解之謎,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好奇心。
(二)、整體感知
1、學習本文,我認為首先要抓住題目了解旅鼠到底有哪些難解之迷,可以讓學生歸納旅鼠的幾大奧秘:
它的第一大奧秘是繁殖能力強。雖然是哺乳動物卻有和細菌相似的繁殖能力。在分析這個奧秘時可以思考:作者為了說明旅鼠的繁殖能力,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好處是什么?從而讓學生明確:作者用一系列數字說明旅鼠繁殖能力極強,這些數字準確說明了旅鼠繁殖數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奧秘。而且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條理十分清楚,有詳有略,每一處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第二大奧秘是能夠根據條件控制繁殖。一旦繁殖過多,就會千方百計吸引天敵的注意,主動通過天敵控制種群數量。第三大奧秘是死亡大遷移,周期性的進行“死亡大變遷”。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2、接著可以討論旅鼠的幾大奧秘的原因。這個問題課文沒有明確回答,設置這個問題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導他們了解旅鼠是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旅鼠有這種本能。從而也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
三、探究思考
主要探究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內容,二是寫法。
內容上重要設置兩個問題:
1、旅鼠的奇特行為給我們人類什么啟示?
2、“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討論一下,這樣說對不對?為什么?(中國馬寅初在建國初期的憂患,美國阿西摩夫在1972年的預見。
為什么設置這兩個問題呢,一是對文章進一步的深入分析,文章并不僅僅在寫旅鼠,而且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給我們不同的啟示。
二是人口問題,是全球第一號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師:美國科普作家、未來學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來寫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萬或每年7000萬人的速度增長著……完全有理由擔心,到公元XX年,全球人口將超過60億……如果地球人口繼續像現在這樣每過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將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類機體的總質量就會等于地球的質量……到公元70XX年,人類的質量就會等于已知宇宙的質量!……看來很明顯,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
3、了解寫法。因為這篇課文的寫法很特殊,應該了解一下。
可以先問學生本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情?先用記敘的要素來衡量。記敘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見是地地道道的記敘文體。可是這篇記敘文很特殊,它所敘述的故事跟一般記敘文敘述生活故事不一樣,講的全是關于旅鼠的知識。這篇“記敘文”還有一個特點,通篇幾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對話,而且丹尼斯的話大段大段的,講的都是旅鼠的奧秘,用了許多說明性的語言。這樣看來,說這篇文章是“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生動有趣地介紹知識的科學小品”是不錯的。從文體上可以說,是說明文和記敘文雜交品種,或者叫做跨文體的文體。可見,介紹知識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應該努力創新,應該考慮怎樣講效果更好,怎樣才能吸引讀者,讓人喜歡。
四、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自然界的哪些動物有奇特的現象?
2、“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對此,你怎么看的?
五、領悟創作
1、以“我是旅鼠”的身份來自我介紹。
2、“……之謎”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9
《旅鼠之謎》教學設計
西安市唐華四棉中學 孟雪
一、 教學設計說明
1、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提醒人類已漸漸與自然疏離,地球上出現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本課《旅鼠之謎》就深刻反映了人類的無限制繁衍所帶來的問題。課文雖是自讀課,但帶給人們的反思卻是深刻的。本文內容淺顯,極易理解,但本著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閱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2、整體思路
(1)輕松的話題導入 。
(2)在分角色朗讀課文后,解決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3)通過追問,分析課文其次部分。
(4)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文章帶給人們的啟示。
(5)分析本文與其它說明文的區別。
(6)講述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奇異的現象。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習欲望。
二、 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極有趣味的說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說明文。文章敘述“我”與丹尼斯的交談,“我”時而懷疑,時而“驚訝”,時而“迷惘”,時而猜測,進而疑惑,最后還有一出滑稽戲,結句卻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亦莊亦諧。采用這種方式講旅鼠之謎,具有藝術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又解人疑惑,發人深思。本文的重點,不是在給人們講述故事,而是在于引發人們對一些問題的深入的思考。
2、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此文十分感興趣,這是個極好的切入點,并且課文也十分淺顯,因此,對于教材的理解問題應該不大。但學生的見識短淺,思路狹窄,因此,還是應該簡單的查找資料,開闊視野。另外,本文對人類的啟示是個難點,學生想的也許不夠全面和深刻,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比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寫法上的不同。
(2)整體感知旅鼠的三大奧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文章給人類帶來的啟示。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習欲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旅鼠的三大奧秘。
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對人類的啟示。
1、重點擬定原因及怎樣落實。
(1)全文圍繞旅鼠的三大奧秘展開,后“我”進行追問,使人們對旅鼠有了全面的認識。文章內容生動、有趣。學習本文,應全面了解旅鼠的三大奧秘。在讀書中落實這一問題。全文共二十八個段落,集中交待旅鼠奧秘的應從第七段到第十七段。精讀這一部分,對抓住全文主要內容很有幫助。文章以對話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分角色朗讀會更適合本文,學生也會更感興趣。朗讀后,圈點勾畫把握內容要點。
(2)難點設置的原因及怎樣突破
文章內容雖淺顯,但給人們的啟示卻是極其深刻的。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想通過本文引發人們的思考。而這一點也恰恰是學生難于把握的。因此確立為難點。如果說一個人的智慧是小智慧,那么眾人的智慧就應該是大智慧。因此,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們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并吸收他人的智慧,這樣看問題就會更深入一些。因此,在朗讀完課文之后,我采取讓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教學難點 ,并且在適當的時機教師加以點撥,相信學生會對這一問題有所認識的。
五、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
1、選擇哪些媒體?何時用?怎樣用?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開始時,展示學生的自讀情況一覽表。后播放收集到的旅鼠的圖片。研究啟示時,利用多媒體把應深入思考的問題和補充的材料投影其上。
2、如何教?如何學?
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和研討氛圍。對于本文,我采用朗讀、點撥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同時,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通過師生互動交流,來認識課文引發的深入的思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并能針對群體中的共同任務,積極參與,樂于探究,相互討論補充,增強合作意識。
六、教學過程 設計
1、導入
2、讓學生為課文設計一個總體問題。
3、欣賞旅鼠圖片。
4、讀課文,對問題進行解答。
5、對課文的其他部分進行簡單的分析。
6、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對人類的啟示。
7、分析本文與其它說明文的區別。
8、講述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奇異的現象。
9、總結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10
《旅鼠之謎》
北極旅鼠是北極分布最廣的食草動物,在這小小動物身上呈現出的造化和神秘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旅鼠的奧秘同樣也讓科學家們絞盡腦汁。你讀完此文后一定也會對北極旅鼠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腦海中產生許多猜測……
關于作者
位夢華可謂是個經歷奇特的人。他去過6次北極,一次南極,跑過大半個中國和小半個世界。他和因紐特人一起獵過鯨,親自招待南極企鵝參觀自己的住所。在他的辦公室里,有長達5米的巨大的鯨須,還有可以當剁菜板的鯨魚脊椎骨化石。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學習本文,了解課文內容,找出生字、生詞,并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釋。
一、給加紅的字注音
媲美( ) 挑釁( ) 篤信( ) 嚙齒( ) 迷惘( )
二、解釋下列詞語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狹小,見識短淺。
近義詞:目光如豆
反義詞:高瞻遠矚
吵吵嚷嚷:亂哄哄的爭吵。
前赴后繼: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緊跟上來。
近義詞:前仆后繼
反義詞:畏縮不前
相輔相承:輔,幫助,補充。相互補充,相互促成。指互相依賴對方而存在,缺一不可。
近義詞:相得益彰
三、積累
媲美 挑釁 篤信 嚙齒 迷惘 鼠目寸光 吵吵嚷嚷 前赴后繼 相輔相承
四、思考
1、熟讀課文,歸納北極旅鼠的幾大奧秘。
(1)旅鼠的超強繁殖之謎 (2)旅鼠的自我暴露之謎 (3)旅鼠的死亡大遷移之謎
2、閱讀本文,從文中摘出旅鼠投海規律的句子。
"……它們最終的目的都是奔向大海。例如,瑞典和挪威中部的旅鼠是往西奔向大西洋,而挪威北部的旅鼠則是往北奔向巴比倫海。奇怪的是,還沒有發現哪個地方的旅鼠是往南遷移的……"
3、文中最后一句"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是什么意思?
作者以北極旅鼠大量而迅速地繁殖和投海自殺的怪誕行為給人類提出警示:要從北極旅鼠身上映射到人類繁衍問題,說明了計劃生育的重要性--這是一個種族生存與繁衍的自然規律與法則,人類也不例外。
4、本文在文體上有什么特色?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文章有關明確的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本文主要是采用了"我"與丹尼斯對話的方式來講旅鼠的奧秘。從內容上看,本文又是一篇生動有趣的介紹知識的科學小品。
5、旅鼠的奧秘之間有什么聯系?
旅鼠的奧秘主要有三點,第一個奧秘是前提,三大旅鼠一個比較一個更神秘莫測。
五、問題探索。
1、同學們學習完本文后,有哪些啟示?
課外拓展
一、位夢華簡介
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質學院攻讀地球物理勘探專業,1967年畢業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從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預報的探索與研究。1981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進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極,從此與南極結下不解之緣,1983年回國后利用業余時間,埋頭于南極的綜合研究。1991年他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1992年回國后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北極的各種情況,而且上書黨中央、國務院,建議盡快開展北極考察,1993年再次深入北極為中國北極考察作好前期準備。他任中國首次遠征北極點科學考察隊隊長。他的主要著作有《奇異的大陸--南極洲》、 《南極政治與法律》、《南極之夢》、《美國隨想與南極夢說》、《南極屬于誰》、《冰雪世界的資源》、《北極的呼喚》等,由他主編的叢書《神奇的北極》獲第六屆冰心兒童圖書獎大獎(1996)和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1997年)。
二、培養孩子的"全球意識"--訪科普作家位夢華
位夢華是位傳奇人物。他以科學家的身份,曾經七次遠征北極、親赴南極考察。作為第一位和北極愛斯基摩人交朋友的現代中國人,他把北極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十幾年來,位教授出版了30多本綜合介紹南北極的專著,并多次獲獎。他的科普作品《兩極科學歷險》叢書,剛剛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作為2002年的新年禮物與讀者見面。
忙忙碌碌的大科學家為青少年寫起科普讀物來,這又是為什么呢?
見到位夢華時,他一五一十地講了寫科普書的緣由。"我是研究地球物理的,原先的研究領域是預測地震。到南北極去也是很偶然的機遇,讓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也讓我和許多愛斯基摩人建立了友誼。作為訪問學者,我在美國進修了一段時間,接觸了各行各業的人。我一直在想,美國人與中國人有什么區別?交談后我發現,美國人想的東西多,想的面更寬,更廣。一位美國教授曾經問我:'你們中國人為什么不去南極(1982年時,我國還沒有到南極考察,1985年首次前往)?'并且接著說:'我們美國人,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要去。
具有強烈民族感和國家觀念的位夢華,被美國教授的話深深地刺激了。他從那時起,就決定要通過寫科普著作,在中國的孩子們身上,樹立起全球意識和全球觀念。光有民族感情還不夠,還要把整個世界納入自己的視野,無論是繁華大都市,還是偏遠、荒涼如南北極,我們的心要到,思想要到,雙腳也要到。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世界是中國的世界。
位夢華新出版的《兩極科學歷險》叢書,包括《南極童話;北極童話》、《極晝故事;極夜故事》和《南極歷險;北極歷險》共三冊。書中所述,都是他的親身經歷和實地感受。為了拍攝海豹的照片,他的腦袋差點兒被愛斯基摩人的槍彈打開花,類似的驚險經歷,只要到過極地的人才能擁有。有意思的是,他曾在北極的小屋里,用了幾個月時間撰寫了關于北極的故事。而我們最應該記住的,還是他要在孩子們和國民中普?地球意識"的苦心孤詣。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雜交文體的文章。為什么這么說呢,從全文看,有完整的記敘要素,是記敘文。而內容上主要是介紹科學知識的。因而是一篇“運用記敘的框架,借助對話來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課文主要談了北極旅鼠身上的幾大奧秘,北極旅鼠和一般的老鼠外形上沒有多大差別,“但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它的第一大奧秘是繁殖能力強。第二大奧秘是一旦繁殖過多,就會千方百計吸引天敵的注意,主動通過天敵控制種群數量。第三大奧秘是死亡大遷移,浩浩蕩蕩,無所畏懼。到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無從知道,或許是自然正用一只無形的手控制著這一切,這就揭示出自然的奧妙無窮。由此我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義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種群數量的方式也給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學習這篇文章,一要引導學生比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二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求知欲和探究學習的欲望。三要與其他課文相參照,把各部分內容串聯起來作全面深入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激發學生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樹立環保意識。這既是本單元訓練目標的體現,又是新課標精神的體現。本文是一篇自讀課,安排一課時
根據本單元目標和本文內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了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秘
2.體味本文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獨特寫法
3.學會仔細地觀察,深入地思考,生動地描摹,得體地表達。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熱愛自然,探究自然無盡的奧秘。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與課文內容,我又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1.概括旅鼠的三大奧秘,整體把握文意。
2.領會文章給我們的啟示。
3.把“理解文章主旨”作為本課的第三個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多媒體展示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引導法等。
2.學習方法上,指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組學習為主,要求他們課前查閱資料并整理、預習課文,同時教給他們跳讀、勾畫、批注、分析與思考等方法,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為初二的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要不斷地訓練。
四、教學過程:(概括;言說;啟迪)
(一)、激趣導課
我想可以由旅鼠的故鄉——北極入手,讓學生根據預先查找的資料說說北極,說說旅鼠,說說大自然的未解之謎,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好奇心。
(二)、整體感知
1、學習本文,我認為首先要抓住題目了解旅鼠到底有哪些難解之迷,可以讓學生歸納旅鼠的幾大奧秘:
它的第一大奧秘是繁殖能力強。雖然是哺乳動物卻有和細菌相似的繁殖能力。在分析這個奧秘時可以思考:作者為了說明旅鼠的繁殖能力,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好處是什么?從而讓學生明確:作者用一系列數字說明旅鼠繁殖能力極強,這些數字準確說明了旅鼠繁殖數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奧秘。而且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條理十分清楚,有詳有略,每一處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第二大奧秘是能夠根據條件控制繁殖。一旦繁殖過多,就會千方百計吸引天敵的注意,主動通過天敵控制種群數量。第三大奧秘是死亡大遷移,周期性的進行“死亡大變遷”。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2、接著可以討論旅鼠的幾大奧秘的原因。這個問題課文沒有明確回答,設置這個問題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導他們了解旅鼠是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旅鼠有這種本能。從而也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
三、探究思考
主要探究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內容,二是寫法。
內容上重要設置兩個問題:
1、旅鼠的奇特行為給我們人類什么啟示?
2、“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討論一下,這樣說對不對?為什么?(中國馬寅初在建國初期的憂患,美國阿西摩夫在1972年的預見。
為什么設置這兩個問題呢,一是對文章進一步的深入分析,文章并不僅僅在寫旅鼠,而且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給我們不同的啟示。
二是人口問題,是全球第一號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師:美國科普作家、未來學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來寫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萬或每年7000萬人的速度增長著……完全有理由擔心,到公元2019年,全球人口將超過60億……如果地球人口繼續像現在這樣每過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將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類機體的總質量就會等于地球的質量……到公元702019年,人類的質量就會等于已知宇宙的質量!……看來很明顯,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
3、了解寫法。因為這篇課文的寫法很特殊,應該了解一下。
可以先問學生本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情?先用記敘的要素來衡量。記敘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見是地地道道的記敘文體。可是這篇記敘文很特殊,它所敘述的故事跟一般記敘文敘述生活故事不一樣,講的全是關于旅鼠的知識。這篇“記敘文”還有一個特點,通篇幾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對話,而且丹尼斯的話大段大段的,講的都是旅鼠的奧秘,用了許多說明性的語言。這樣看來,說這篇文章是“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生動有趣地介紹知識的科學小品”是不錯的。從文體上可以說,是說明文和記敘文雜交品種,或者叫做跨文體的文體。可見,介紹知識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應該努力創新,應該考慮怎樣講效果更好,怎樣才能吸引讀者,讓人喜歡。
四、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自然界的哪些動物有奇特的現象?
2、“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對此,你怎么看的?
五、領悟創作
1、以“我是旅鼠”的身份來自我介紹。
2、“……之謎”
八年級下冊語文《旅鼠之謎》教案 篇12
(一)重點與難點:
1. 閱讀課文,歸納北極旅鼠有幾大奧秘。
2. 作者寫作意圖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如果人類也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這句話?
(二)文章體裁:記敘文或說明文
(三)文章內容:
本文題為“旅鼠之迷”,北極旅鼠有三大奧秘,“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
旅鼠第一大奧秘是,繁殖能力驚人,為動物世界之最。一對旅鼠,一年就有近百萬后代。
旅鼠第二大奧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過多,就有種種奇怪的自殺行為,或停止進食,或在天敵面前主動挑釁,或改變毛色,吸引天敵。
旅鼠第三大奧秘是,死亡大遷移,數百萬旅鼠匯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奇特的行為給我們一個啟示:人類也不應該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
(四)如果把丹尼斯講述旅鼠三大奧秘的話篩選出來,連接起來,也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說明文。本文敘述“我”與丹尼斯的交談,“我”,時而懷疑,時而“驚訝”,時而“迷惘”,時而猜測,時而疑惑,最后還有一出滑稽戲,結句卻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亦莊亦諧,采用這種方式講旅鼠之謎,具有藝術的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又解人疑惑,發人深思。
三. 重點難點突破
1. 從課文中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篇末寫丹尼斯說的話:“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問題,是全球第一號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我們還可以從課文中得到這樣一些啟示。
第一,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科學研究當然不能沒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狹隘。對于旅鼠,自有一批動物學家和動物行為專家懷著極大的興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們離開繁華的城市和溫馨的家庭,來到邊遠極地,醉心于觀察和研究。
第二,科學研究過程要不斷調整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研究的失敗,說明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需要調整,只有創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才能解開大自然之謎。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調節機制,一旦打破生態平衡,就出現向新的平衡轉化的新趨勢。
第四,從自然界的調節中人類應該覺悟,人類也要注意自我調節,以求和諧發展。
2. 這是一篇很別致的科學小品,它的寫法能不能叫做“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作者為什么采用這種寫法?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
(先用記敘的要素來衡量。記敘的要素應該具備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局。)
時間:“有一天”;
地點:“巴羅附近的愛斯基摩人村落遺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馬洛拉斯先生;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經過:“我”聽丹尼斯講述旅鼠的種種奧秘;
結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為的奇特發表他的感想。
記敘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見是地地道道的記敘文體。可是這篇記敘文很特殊,它所敘述的故事跟一般記敘文敘述生活故事不一樣,講的全是關于旅鼠的知識。
這篇“記敘文”還有一個特點,通篇幾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對話,而且丹尼斯的話大段大段的,講的都是旅鼠的奧秘。這樣看來,說這篇文章是“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生動有趣地介紹知識的科學小品”是不錯的。從文體上可以說,是說明文和記敘文雜交品種,或者叫做跨文體的文體。
可見,介紹知識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應該努力創新,應該考慮怎樣講效果更好,怎樣才能吸引讀者,讓人喜歡。
3. 一對旅鼠一年的繁殖數量很不容易說明白,作者是怎樣說清楚的?
一對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孫,作者一代一代說下來,總體上看,是詳細說明,詳說之中,也有詳有略。第二代詳說,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詳說,其他幾胎就不再一一詳說。就是一、二兩胎,仔細比較,詳細的程度也有差別。第四代,詳說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說總數。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說總數,最后是祖孫八代的總數。可見,作者的寫法是逐步展開,有詳有略。第幾代第幾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讓人覺得煩而不亂。
4. 讀整篇課文,真像讀有趣的故事一樣,叫人越讀越起勁,本文在謀篇布局上有什么特點?
敘事文學講究波瀾,講究高潮,仔細揣摩課文的謀篇布局,可以發現,這篇科學小品也進究波瀾,講究高潮,而且講究結局的有趣和雋永,所以我們會越讀越有興趣。
旅鼠的三大奧秘言之有序,超強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兩大奧秘雖然至今還是一團謎,但總與繁殖有關。三大奧秘一個比一個更神秘莫測,第二大奧秘、第三大奧秘都是自殺行為,但是第三大奧秘比第二大奧秘更神秘。所以這樣的總體結構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說對話的詳略,丹尼斯講述前兩個奧秘之后,寫“我”的反應都比較少,對于第一大奧秘,我由懷疑而計算,由驚訝而感嘆,對于第二大奧秘,“我卻怎么也笑不出來,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氣氛與前不同,行文顯出波瀾。講了第三大奧秘之后,寫了反復的談論,“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問,談興前所未有,如同敘事文學作品的高潮,一問一答之間,實際上也是反復制造懸念,反復解開懸念,最后卻又是“一大難解之謎”,讓讀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發人深思的感慨和讓人始而驚嚇繼而發笑的舉止,又莊又諧。通篇寓知識于敘事之中,知識性與趣味性結合,讓人既長知識又有興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