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通用16篇)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1
教材解讀:
《理想的風箏》是新入選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憶了兒時一位失去左腿的劉教師給我們上課、和我們一起放風箏的情景,熱情地歌頌了他高尚的師德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眼”。身有殘疾的劉老師不僅放飛自己的理想,也放飛著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同時他也在指引著學生放飛遠大的理想和純真的感情。風箏在這里顯然是個象征,具有多重的隱喻:“知識的風箏”—他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情感的風箏”—他的表現使我們酸澀、激動;“生命的風箏”—他生命的強壯,精神的豐富和樂觀令我們欽佩……啊,我們就像這風箏一樣,在劉老師的精心呵護下,飛上了藍天!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劉老師之間的關系。
4、學習作者列舉事例、邊敘邊議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運用各方面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
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總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生生字詞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舉了哪幾個事例描寫劉老師的形象;初步感受劉老師的良好品質及他對工作、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2、學習描寫春天的句子,并進行積累;學習描寫劉老師外貌的句子,明白劉老師是個慈祥、忠厚的殘疾人。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激發閱讀期待
1、又是一年春來到,春風吹紅了桃花,吹綠了柳枝。想乘著這股春風出去放風箏嗎?在放風箏時的心理感受。
2、質疑:理想的風箏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板書:理想的風箏)
二、檢查預習,順情引導
1、請學生帶著疑問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幾部分?怎么分?并記錄下自己的疑問。
課文主要寫“我”回憶李老師心酸執教,春天放風箏的情景,表達了對老師深深的懷念之情。
課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來,“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劉老師放上天空的風箏。
第二部分:(4——9)回憶劉老師的為人和他放風箏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寫“我”對分別近30年的劉老師的懷念之情。
3、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和文章脈絡。看第二部分中,回憶了對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根據學生回答,引導概括出三件事:笑談腿疾、上課板書、喜放風箏
三、走進文本,享受春景
1、課文主要回憶劉老師的為人及他放風箏的情景,可開頭卻描寫了什么?(春景)
作者為什么要寫春景呢?
指名讀第2自然段
2、看到這么美的春天,你會感受怎么樣?(舒服、舒暢、心境愉快)
3、課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話是描寫春天時人們的心情很舒暢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當春天吹綠了……浮上心頭。”特別是哪個詞語更表現出了人們的心情很愉快?(。
4、原來,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樹木,還在于藍天上的一只只美麗的風箏,還在于人們的舒暢心情。作者看到風箏,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劉老師,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風箏。
5、再次讀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為喜歡春景才寫這些春景的嗎?
小結:作者從景寫到風箏,寫到想起劉老師,過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認識主角
1、從景到人,從看到的景象聯想到并開始回憶自己喜歡的人物,這也是一種寫作方法,以后同學們寫作時也可以使用這樣的方法。
2、寫人物時,一般喜歡先描寫人物的什么?(外貌)
3、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劉老師的外貌吧。
4、課文中又是如何描寫他的呢?
5、從這幾句話中,讀出了一位怎樣的劉老師?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師生情,受到劉老師人格魅力的影響和熏陶,熱愛生活、勇敢地面對生活。
2、學習通過幾件事寫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組
2、指名讀讀這些詞語,看看這些詞語中哪一組會讓你想到劉老師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細節,感受人物
出示自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讀第4——9自然段,劉老師的哪些細節撥動了你的心弦?講它們畫出來,讀一讀,想一想,從中讀出一位怎樣的老師?
。ㄒ唬┬φ勍燃
。ǘ┬D板書
。ㄈ┫卜棚L箏
三、品味心聲,深化情感
1、可是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憶,因為作者已近30年沒有見到劉老師了。
2、這段飽含深情的文字中你們聽出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哪些情感?(板書 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風箏成為作者心中最美的風景……、
四、提升感悟,放飛情感
1、漫長的30年,劉老師又在哪里呢?
出示:“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無窮的省略號。
3、續寫
五、總結延伸,拓展積累
1、交流收集的資料,介紹作者
2、從劉老師等強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讀名言
4、總結
生活中雖然有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難、挫折,但是,只要我們有一顆永遠愛生活的年輕的心,只要我們頑強地面對生活,微笑著不斷追求,藍藍的天空一樣屬于你,燦爛的明天一定屬于你。
板書設計
22 理想的風箏
笑談腿疾 樂觀、開朗、風趣
旋轉板書 愛崗敬業 身殘志堅
喜放風箏 熱愛生活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系,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系的,選取了兩方面的事例來寫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
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放一次風箏
。▽嵨铮╋L箏一只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手拿風箏,問:“這是什么?”(板書:風箏),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放飛過風箏,
那么你在放風箏時的心里感受是怎樣的?請說一說。
2、師小結:聽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們都覺得風箏挺好玩,然而作者對風箏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風箏就是理想的象征(板書:14*
理想的風箏)。為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品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匯報。(同學之間互作補充、評價,師作適當點撥)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里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制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贊嘆,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挑選你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師作適當的補充。)
五、課后延伸。
1、(必做題)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2、(選做題)以“我最____的人”為題寫一篇短文,并試著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
板書設計:
理想的風箏
身殘志堅
熱愛工作
熱愛生活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3
一、學習目標:
1. 朗讀課文,學習生字“箏”“翩”熟知課文的內容。
2. 學習“放飛風箏”這一特寫鏡頭,感悟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3. 理解重點語句,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作者是怎樣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學重點:
抓住文本特點,通過放飛風箏這一特寫鏡頭的學習,感悟體會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三、教學難點:
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談話導入。
介紹作者蘇叔陽,回憶他的心靈獨白。
2.板書課題,指導生字“箏”的讀音和寫法。
【設計意圖:貼近學生生活的談話,引發學生情感,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規范的“箏”字,感受漢字的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把握特點,理清文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特點。
2.梳理文章脈絡,理清課文中講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引導概括四件事 (師相機板書):
笑談殘腿、上歷史課、傾聽發言、放飛風箏
3.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提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出示單元訓練重點,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依據單元訓練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文本特點,明確學習任務,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體會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導入,出示自學提示。(課件出示)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3. 抓典型事例中的重點語句,品詞析句,梳理“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點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卻決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舉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這時候,他最幸福,笑聲朗朗,指著天上的風箏,同看風箏的同學們說笑!
重點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拐,還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彼K于氣喘吁吁地抓住線拐,臉上飄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談體會,隨文識字“翩”。
。2)師相機引導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
。3)指導朗讀,體會兩個“最幸!痹诓煌榫诚滤磉_的思想感情。
。4)師相機引導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讀重點句、關注課題、感情朗讀······
4.師生共讀,升華情感。
【設計意圖:依托文本,對教材內容作適當取舍,通過品詞析句,在對劉老師這個人物特點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滲透“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
。ㄋ模┻w移練習,加深感悟。
根據課堂生成,抓住課文最后一段,進行補白練習。
課件出示:劉老師,我深深地想念您…….
【設計意圖: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理解感悟,更要讓學生從閱讀中學會表達!
(五)回歸總結,布置作業。
1.總結學法,提出下節課學習要求。
2.布置作業。
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畫出讓你感動的句段并做批注。
、扑鸭嘘P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關理想的名言警句。
【設計意圖:將課內向課外延伸,進一步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運用第一課時梳理的閱讀方法,自學其他三件事,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課題和課文內容的聯系。
3.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ㄒ唬┗仡櫿n文,確定目標。
1. 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劇作家蘇叔陽的世界,跟他的劉老師一起去放飛——生讀課題《理想的風箏》。
2.課文主要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學生回顧并板書)
笑談腿疾 上歷史課 傾聽發言 放飛風箏
3.回憶上節課梳理的學習方法
通過“重點句、典型事例、課題、朗讀”等方法體會文章的情感。
。ǘ┢肺都毠潱惺苋宋。
1.抓住重點語句,運用上節課梳理的學習方法,深入感受劉老師的精神品質,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出示自讀要求:默讀課文,思考:在“笑談腿疾、上歷史課、傾聽發言” 這幾件事中哪些細節描寫撥動了你的心弦?表現了劉老師怎樣的特點?運用上節課的方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所得。
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4.全班交流
。A設一)品悟外貌
、艑W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其貌不揚、有殘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茙熛鄼C引導
(預設二)品悟“談腿疾”
、艑W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幽默風趣、堅強樂觀、豁達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茙熛鄼C引導。
、侵笇Ю首x。
、茸プ懽髡吒惺艿年P鍵句品讀。
。A設三)品悟“上歷史課”“傾聽發言”
、艑W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愛祖國、愛學生、熱愛工作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茙熛鄼C引導
(三)突破難點,理解課題
1.師:劉老師用心放飛的僅僅是風箏嗎?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復引讀課題。
3.補充了解作者坎坷經歷,加深對文中人物的感受。
。ㄋ模w會景物描寫的精妙
文中除了講這幾件事,還有一段景物描寫,你能把它找出來嗎?自由讀讀,想想文字描繪的畫面,說說你的感受。(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師引導學生了解景物的襯托作用。
。ㄎ澹┛偨Y全文,感情升華(播放音樂)
師引讀生接讀讀2、3、10、11、12自然段。
六、教學結束:
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寫寫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師。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4
本文以一個學生的語氣,刻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和執著的追求。
文章開篇就描寫了春天萬物復蘇、細柳舒展、鳥語花香、藍天“彩蝶”的美麗情境,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作者蘇叔陽在仰望蒼穹、風箏翩翩的景象中回憶起了30年前的那位殘疾的劉老師,學生的感情之弦瞬時把美麗的風箏和殘疾的劉老師系在一起。
而后,作者回憶了劉老師的外貌以及他“笑談腿殘”的故事。從中,學生初次感受到了劉老師的風趣、幽默以及他的樂觀與豁達。而從“劉老師艱難地為孩子們上課板書”的環節中,學生又進一步地認識了這位堅強不屈、盡心盡職的殘疾老師。
文章的第七自然段又很巧妙地出現了一段景色描寫,又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又是美麗的春天,這似乎與文章的開頭遙相呼應,值得去細細品讀和感悟其中深刻的內涵。
至于后文中描寫劉老師做風箏、放風箏、追風箏的情景,更是牽動著每一位同學的心。至此,劉老師的樂觀豁達、自強不息、與困難和挫折頑強抗爭的精神一覽無遺。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5
【教學過程】
一、猜題中揣意
1.填空:(板書“風箏”,齊讀)說說有些什么樣的風箏?(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題:(把課題補充完整)課題給予的是“理想”一詞,請大家猜測一下,課文會賦予風箏什么含義呢?
【設計意圖】題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而又常常被學生忽略,猜一猜,揣摩一下,可感知題目的精心,也為學文作好鋪墊。學生在習作上的通病是不會精心取題,不懂得含蓄地將題目與文章的主題融合,所以平時的閱讀教學應充分關注這一點,適時利用教材的優勢順勢引導。
二、瀏覽中明構
1.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再看看內容與我們的猜測相同嗎?
2.明確內容。文章是寫什么的?(寫人)寫人的文章卻以物為題,以前也學過這樣的課文,有什么特點?(物與人之間一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3.瀏覽課文。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事來表現,文章寫了哪幾件事?
、鸥爬ㄊ吕盒φ勍燃;板書;放風箏。
、茪w納分段:前兩件事可歸在一起,同為劉老師的“工作”部分,“放風箏”為他的“生活”部分。(對應段落分段)作者在選材的時候既關注了劉老師的工作,又關注了他的生活,你們有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
整體感知文章結構與內容,明確選材時既關注工作,又關注生活,更能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形象和內心世界。對比學生習作情況時的選材單薄,從篇章的布局結構上有一個較好的指導作用。
三、賞景中循路
1.賞景?纯次恼率窃鯓右鰟⒗蠋煹摹#ㄗx1~3自然段)(明確不屬開門見山,而是由景引出,娓娓道來)
2.循路。(出示三個擬人句)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特點?⑵這三個擬人句能不能調換?(明確作者思路清晰,由春景帶出風箏,然后由風箏引出人物,自然含蓄,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3.仿說。你的一個好朋友在秋天的季節離開了你,你想起他,可以怎么寫?
【設計意圖】
一個典型的觸景生情、見物思人式的開頭,在賞景中及時抓住練筆的機會,明確思路后創設情景讓學生仿說,為最后練筆作了指導和鋪墊。教學的資源一旦被發現要及時充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用足文本,真正體現“用教材”。
四、悟情中得法
1.學習“笑談腿疾”。
⑴介紹人物。(出示相關句子,指名讀)讀著作者的介紹,你心頭涌起的是怎樣一種情緒?(深深惋惜其不幸)
、企w會內心。然而劉老師本人卻是這樣說的——(齊讀劉老師的話)從中你聽出了什么?
文中的“只是”兩字可用“致使”,為何劉老師用“只是”?(從一份寬容中感受到人物的樂觀、開朗、自信)
⑶“酸澀”勾連內外。字面理解:這里有一句“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何謂“酸澀”?
勾連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曾經心里泛起過酸澀?(啟發拍畢業照時復雜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的體會)那么文中的同學們又為何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呢?(為劉老師的不幸惋惜,同時被他的開朗、樂觀而感染,內心十分復雜)
、刃〗Y提升。僅有描寫劉老師的語言和外貌的片段可以說“泛起酸澀的感情”嗎?(明確作者選材的精心,只有將兩個片段放在一起,才能這樣說)
填空:劉老師雖然( ),但是( )。
【設計意圖】
一段文字分兩塊學習,最后由“酸澀”勾連起來,既悟得人物的精神和師生的情誼,又習得了寫作的方法。學生在構段方面也常缺乏新意的,如何剪裁加工材料是寫好文章的一大技巧,在這里巧妙地引導學生抓住“酸澀”一詞悟得作者的寫作技巧。
2.學習“板書”。
過渡:就是這樣一位殘疾的老師,作者沒有寫他怎樣上課、怎樣輔導學生,卻選取了“板書”這樣一個細節,從中你又能體會到什么呢?
⑴默讀。圈畫批注。
⑵交流。(在劉老師分解的動作中體會精神)
填空:劉老師的這一轉,是的一轉,也是( )的一轉。
、求w會。是什么力量使劉老師能夠堅強地面對這一切?文中同學們的心頭又涌起了什么樣的感情呢?
【設計意圖】
關于劉老師的兩件小事,運用兩次精當的填空練習,抓一個細節,人物的精神得以凸顯,同時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五、回扣中練筆
1.總結。劉老師的這根圓木棍,撐起的何止是他殘疾的左腿,撐起的何止是他強壯的身軀,撐起的更是他那一份——對工作的熱愛。兩件小事中,劉老師的形象逐漸清晰高大起來,此時,你看到的是怎樣一位老師?填空:一位( )的老師
2.回扣。此時再回過頭來看一下文章的開頭,你能從中讀到劉老師的影子嗎?或者還能讀到一些其他什么呢?(人物的影子和師生的情誼流露在字里行間,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開頭啊)
3.練筆。(二選一)作業一:模仿課文的開頭,續寫一個片斷,可以寫你的朋友、親人或老師;作業二:以“我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為結尾寫一個片斷。
【設計理念】
感悟人物精神風貌后再次閱讀開頭,有了新的深刻的認識,明了文章在敘述時的精妙,并趁熱打鐵,練筆提高寫作水平。
“課文表達了什么和怎樣表達的,是同一個事物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是一只飛翔的小鳥不可或缺的‘雙翼’!保ǜ吡稚Z)因此閱讀教學要將兩者有機融合,還 要把理解與把握課文表達了什么和課文如何表情達意的相融合,注意提倡用心去體會課文是如何表達實體與過程的。整堂課將情與法有機地融合,既關注文章寫了什 么,又關注了表達的方法,隨學隨練,讀寫真正結合,保證了閱讀教學的質量。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6
設計理念:
此課堂教學是曉院附小“先學后教,提升教學品質的研究”專題下的系列研究課之一。該課題旨在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結合高年段學生的特點及教材的特點,文章中學生能讀懂的情節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旨在引導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內心活動,揣摩文章中景物描寫的作用,讀懂文章的內涵。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文中的心理描寫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難點:
揣摩文章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一、一、復習引入
1、讀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理想的風箏)
又是一年春來到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得無數的人仰望天穹。
每逢這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
課文寫了劉老師哪幾件事情?
。ò鍟盒φ勍燃
旋轉板書
放飛風箏)
二、講讀課文
(1) 笑談腿疾
只是有一次,他在講女媧造人的傳說時,笑著對我們說:“……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變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媧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教室里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1、誰給我們讀讀劉老師說的話?
2、交流感受
3、不知你留意沒有,在感受到劉老師的幽默風趣后,每個學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
4、聽老師這么說自己腿斷的經歷,同學們心中會怎么想?
。2)旋轉板書
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而他每次一轉,就引起同學們一陣激動的心跳。
1、 請每位同學小聲讀讀。
2、 交流感受。
3、 你能想象一下,劉老師是怎樣旋轉的嗎?
4、教室里的同學們和大家有著同樣的感受,此時此刻,如果你就在劉老師的教室里,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劉老師的一言一行都震撼著同學們的心,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得無數的人仰望天穹。
人們的身心也(一齊蘇醒),劉老師便放起了他親手制作的風箏。
(3) 放飛風箏
他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最簡單的“瓦片兒”,也有長達丈余的蜈蚣,而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風箏。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視著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著他的臉。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
1、誰給大家念念?
2、交流感受
★ 連轉身寫個字都很困難,卻能做出各種各樣的風箏,這心靈手巧的背后是什么?(對生活的熱愛)
★“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就是說他(一定要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他是在(制造歡樂)。
3、放飛風箏的時候,作者常常看到劉老師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他的笑容是因為——
4、他仰望白云,注視著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注視著風箏,劉老師也許會想——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繩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于,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我想,那時候他一定覺得幸福而充實,因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1、每位同學放開聲音讀讀。
2、交流感受
★ “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繩端”中體會到了什么?
3 這里“得意”寫出了劉老師——
4、我們一起讀讀這一段描寫,你覺得此刻的劉老師像什么?
出示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得無數的人仰望天穹。
這哪里是在寫春天的景物,分明就是在寫人,就是寫劉老師在舒展腰身,在吹奏生命之歌,在同白云戲耍。
四、回顧課題,理解“理想的風箏”
1、現在,你能回答嗎?課題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
2、如果讓你在劉老師的風箏上寫一句話,你會寫什么?
。▽W生練筆)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7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引導、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疑點
結尾句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 新課,組織學生自讀及討論,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布置作業 。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課文。
2.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
3.課下閱讀相關篇目。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板書:14 理想的風箏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再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匯報。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里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制作的風箏!敖^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贊嘆,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通讀全文,或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一篇讀后感。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8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ǘ┠芰τ柧汓c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引導、點撥。
。ǘ⿲W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難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ǘ┮牲c
結尾句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處熁顒釉O計
導入 新課,組織學生自讀及討論,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布置作業 。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課文。
2.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
3.課下閱讀相關篇目。
五、教學步驟
。ㄒ唬⿲ 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板書:14 理想的風箏
。ǘ┱w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ㄈ┰僮x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匯報。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ㄒ驗閯⒗蠋煇鄯棚L箏,春天里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制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贊嘆,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通讀全文,或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
。ㄎ澹┎贾米鳂I
1.熟讀課文。
2.寫一篇讀后感。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9
一、教材說明:感悟用智慧與心靈寫就的篇章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起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云端。
逢到這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起他放飛天空的風箏……”
三十多年過去了,此情此景依然留在作者心中。讀完這篇文章,我也被文中的劉老師所深深的感動!独硐氲娘L箏》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作者以學生的語氣,用樸實的語言描寫了一位殘疾老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祖國、愛學生,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會、學習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學習文中運用各方面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境界的表達方法。
為很好地落實上述編者意圖,針對閱讀課文的特點,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為:①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5個生字,了解課文主要內容;②過程和方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自主發現課文的敘述順序及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③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了解課文通過哪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課教學之重點,而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則是教學之難點。
二、教法學法:實踐自主互動平等對話的生命課堂
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理想的風箏》一課,感情豐富細膩,文字簡潔明快,易于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略讀課文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三、學程預設:分享精彩人生,叩響學生靈魂深處的感動
(一)故事導入,激qing鋪墊.
課前老師介紹聾啞舞蹈演員邰麗華的事跡,并展示《雀之靈》、《千手觀音》等舞臺劇照,適時配以音樂渲染情境。教師用充滿激qing的語調導入:邰麗華用走出常人的毅力,實現了生命的價值。有一位年過半百的特殊的教師,用自己的行動締造出生命的尊嚴,演繹出一首完美的生命之歌,讓我們一起去分享這份堅定執著的生命歷程。教師相機揭題板書:理想的風箏
情景的渲染,感情的鋪墊,更容易讓學生從生活世界走向文本世界,滋生出對學習內容的期待,揭題板書水到渠成。
。ǘz查預習,順情引導。
課前,已經要求學生讀熟課文,此時老師通過言語誘發:看到一張張充滿自信的笑臉,可以肯定,你們一定進行了認真預習,F在誰能為大家介紹主人公的特殊之處呢?
了解了主人公的身份,教師又順勢拋出這一問題:這篇文章又是通過哪些事情來表現這位特殊的劉老師的呢?這一環節,是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的反饋,也是對下一環節學習的自然導入,在學生匯報交流時相機引導學生讀出文中有關句子,考察學生生字詞掌握情況,讓學生明確本文寫的是一位左腿殘疾的老師,作者是從課上上課和課下放風箏兩個方面來寫的。幫助他們把握課文的主體內容,從感情上對劉老師有個初步印象。
(三)自主探究,感悟人格魅力
1、自讀自悟,點滴傾吐。
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自己的老師,他的記憶中深烙上了老師的印象,;我們眼中看到的是一位身殘志堅的老師,心中激蕩的又是怎樣的感情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到作者的文章中,去捕捉劉老師的生活鏡頭,去感悟劉老師的人格魅力。
在學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讀書之后,將個人的體悟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體現“導”的價值,跟隨學生的發現去牽引指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引領學生傾吐胸臆,穿插合作朗讀體會朗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并適時板書:課上慷慨陳詞,跳躍旋轉,和藹可親;課下放風箏:稚氣純樸,生氣勃勃、頑強樂觀。不知不覺中走進劉老師的精神世界。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用心感悟,用情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凈的底色。
2、厲練語言,真情告白
教師創設情境:在同學們的點滴傾吐中,平易近人的劉老師正拄著他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奔走、跳躍、旋轉,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對劉老師說些什么呢?
這一情境的設置,將讓學生一吐為快。可以肯定,學生有了課文文字的依托,有了心靈的震撼,傾吐的將是劉老師的人格魅力,心中放飛的將是理想的風箏。課題“理想的風箏”的含義在此不講自明,本課教學難點也將迎刃而解。
3、有情賞讀,砥礪人格
導語:同學們,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走進了劉老師,感悟到他的人格魅力,和作者產生了共鳴,就讓我們把心中的感受讀出來吧!你想讀什么地方就讀什么地方,想怎樣讀就怎樣讀!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耙郧閹ёx”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象、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坝星橘p讀”旨在引領學生回讀原文,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學生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地讀課文,帶著自己的情感去體驗作品,與書本上的文字“激qing交流”,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將通過有“情”朗讀在學生的腦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ㄋ模┦崂砣,情感升華
1、質疑激思,自主發現。
此處,教師安排一個質疑環節:“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到這,同學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在學生的質疑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導疏理,把問題指向學習寫作方法的切入點:課文開頭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情景?為什么看到這種情景,作者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劉老師和他的風箏?作者為什么要選取對工作和對生活兩方面的事件來表現劉老師的精神貌?它們之間有何聯系?在小組合作探究之后,學生便會發現:表面上看,劉老師是個愛放風箏、性格開朗的人,深入的想一想,又不僅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殘疾灰心喪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個健康者更有活力。將工作與生活結合起來,才能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完美地凸現人物的人格魅力;也能理解到“一切景語皆情語”這種借物抒情的表達方法。
2、詩文薦賞,升華情感。
課巳近尾聲,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散文詩《理想的風箏》,和著曼妙的音樂,與學生一起低呤淺唱:“天,瓦藍,瓦藍,理想的風箏隨風飄蕩,每一個風箏都寄托著一個夢想,飛向理想的天堂……”。有了這樣的氛圍,有了這樣的基調,孩子們就能充實地,自主地,舒展地,幸福地生活在課堂上,此時的課堂一定是一個智慧飛揚,情韻生輝的和諧境界。
結束語:
“一個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所示追求,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作為劉老師的學生,作者是幸福的,同樣,我也愿意把這種幸福傳遞給我的學生。教學的進程其實就是師生共同分享精神財富的過程,在分享中,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樂,交流的愉悅,成長的幸福。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10
《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刻畫了他樂觀助人、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閱讀提示指出:閱讀本篇課文,可以用給自己提問題的方法幫助思考。我一直認同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應該傳授掌握知識的方法,從而提高被教育者終生學習的能力。于是,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運用給自己提問的方法,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為了使教學的每個環節落到實處,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以《理想的風箏》為例,教給學生——給自己提問,自學課文的讀書方法,因此,我率先詳細示范了如何根據句子提問思考;接著以閱讀提示為例,讓學生明白如何根據段落提問;最后啟發學生如何根據篇章體溫
二、讓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首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開篇就讓學生大聲朗讀,做到讀準確讀流暢。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問邊思考,一節課,光是朗讀課文便占了五分之二的時間。難怪有老師課后對我說:“開始看你這樣讓學生讀書,都不知道你后面還有什么內容可以講了!
其次,對于學生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這節課開書朗讀,我下位巡視檢查,發現很多同學讀過一遍課文之后,卻并不認識“貯”這個字,針對這種讀書走過場的現象,我并未因為這是一堂教研課而姑息,而是當即指出問題,并要求同學們回過頭借助工具書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嚴肅指出這樣讀書的危害。
另外,重視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一種新的讀書方法。那么學生方法掌握如何?為此本節課我設計了一個最重要、也是我個人認為最成功的教學環節:師生、生生間的相互提問。這其中有個人提問個人答;有個人提問好友答;有小組提問小組答;有老師提問學生答等。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一可及時了解同學們對課文了解情況;二可學生是否學會提問學習;三可培養學生大膽提問、勇于發表個人見解的優秀品質;四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五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將這一環節落到實處,乃至最后無法完成自己預設的教學任務。這我就不得不談談本次教學的失誤:
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足。仔細讀讀這篇課文,就不難發現,這篇文章篇幅很長,意蘊深刻,作為一個小學生,他們是很難理解成人世界的種種作為,而我,在這里又恰恰犯了本本主義教條主義之大忌,不僅沒有給學生減輕負擔,反而將一種新的讀書方法滲透進來,其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3.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4.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思考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的疑問。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
3.班上匯報。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
1.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閱讀《積累·運用四》中的《風箏》一文。
附: 板書設計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12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四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0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劉老師熱愛生活、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他熱愛學生、執著追求理想的精神。
3.學習通過幾件事寫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劉老師對學生的熱愛,對生活樂觀積極的態度。
2.學習通過幾件事寫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寫有自學思考題的小黑板。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題。
殘疾人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正常人的幫助;但殘疾人也是上個堅變的解體,他們用正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生存、生活著。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樣~個人。(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課文。
思考:課文講的是誰的什么事?
三、學生自讀課文。
1.學生試著自己提出問題。
2.根據學生所提問題,教師大體歸納出以下問題:(出示小黑板。)
(1)課文講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二者有什么關系?
。3)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3.學生再讀課文,并思考上面的問題。
4.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1)課文主要講了劉老師的兩件事:一是劉老師上課,講他上謀生動而富有激情,體現他對祖國深深的愛;講他循循善誘,熱愛學生。二是劉老師課下放風箏,講他在放風箏時表現出像孩子一樣的歡快和稚氣,體現了他對生活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并通過風箏向上,在藍天飛翔的特點,含蓄地說明了劉老師對生活、對理想的美好追求。
。2)課上講課,課下放風箏都體現了劉老師雖然是個殘疾人,但是對生活充滿了愛,對理想有不懈的追求。
。3)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滿蓬勃生機的,是戰勝嚴寒后到來的。劉老師恰似春天,不因自己殘疾而灰心喪志,時時與年老殘疾做著頑強的斗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唱出了一支生命之歌。
四、學生讀寫“我”的感受的句子,讀后談感受。
可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談咸。
1.課題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
2.你從劉老師身上學到了什么?
五、課堂小練習。
用一兩件事來描述一個人,在寫事的過程中可以寫人物的外貌。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劉老師是一個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深厚感情。
2、了解課文通過幾件具體事例,細致描述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及作者感受等表達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學生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冬去春又來,又是一年春柳綠。看,藍天上那一架架風箏在同白云嬉戲,引動許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這個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風箏。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劉老師,繼續學習22課《理想的風箏》。
二.交待學習任務:
復習:上節課,我們了解到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身殘志堅;樂觀幽默。
這節課進一步體會劉老師究竟是個怎樣的人?這理想的風箏又是什么?
板書:22 理想的風箏?
劉老師
?
三、學習第三件事(表現劉老師熱愛、關心學生,與學生心心相。
出示:輕聲朗讀5—6,抓住劉老師言行神態去體會他是個怎樣的人?
“極好”(講課的老師,聽課的學生)(男.女.分讀)
關心學生:
。1)他便靜靜……微仰著頭……細細的聽……
(學生讀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談體會或句子,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2)他就吃了一驚的瞪大眼睛,關切……細聲“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補助點頭。
。3)課文從兩個角度寫了劉老師對同學的提問。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學,面對老師的鼓勵與關愛,內心會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過你的讀使我們更深切的看見這可敬的劉老師。
。4)喜歡哪種情況就讀哪種情況。
。5)投影:(老師邊說邊投影)
①這情景,已經過了將近三十年,今天……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你們讀讀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受呢?)
、谔顚懀
(提問同學的、關心同學的)情景,已經過了將近三十年,今天……想起來,(關心鼓勵同學的樣子)依舊那么清晰、親切。
過渡:劉老師的課及對學生的態度,雖然事隔三十年,卻使我已經……親切(生齊讀)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四、學習第四件事
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想:作者主要回憶了那兩個情景?
把打動你的情景讀讀,想想這情景為什么打動你。
(1)放風箏
(2)故意撒手……(對命運的抗爭,對困難的挑戰,他覺得自豪、幸福.
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態度、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過渡:劉老師放風箏的情景時我深深感動!
五、處理11、12自然段:
1、想想應該怎樣讀,為什么?
2、結合全文想:這理想的風箏是什么?
。ㄓ米约旱难孕腥ソ逃腥疚覀,要向他那樣對失業、生活有追求)。
3、為我們放飛一架架理想的風箏的劉老師又是怎樣一個人?
。ㄉ須堉緢、樂觀向上、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六、總結
我們認識了一位可愛、可敬的劉老師。讓我們也和作者一樣帶著對劉老師無限的愛戴與思念。其讀最后一段。
結尾:
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但我堅信我的劉老師他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柱,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向人們展示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講課 熱愛工作
聽講
22、理想的風箏
放風箏
熱愛生活
追拐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14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五
作者:北京市朝陽區勁松第四小學 劉煜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64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五
北京市朝陽區勁松第四小學 劉煜
一、教學要求:
知識傳授:學習文章生字新詞;了解課文通過幾件具體事例,細致描述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及作者感受等表達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能力培養:通過本文教學培養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能力(理想的風箏的含義);感情朗讀能力。
價值觀滲透: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劉老師是一個樂觀、堅強、愛國、平等待人、對工作、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與追求的好老師,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深情厚誼。
二、教學重點
1、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
、拧〗處熇镒匀或v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頭都飄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⑵ 我考入歷史系,和劉老師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
⑶ 這情景,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來,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
、取∵@情景使我深深感動。一個年過五十身有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潑的少年又該怎么樣呢?
、伞∷媚请p寫了無數個粉筆字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那些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滑翔。”的含義,重點體會“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
三、教學難點
1、理解文章第5自然段,介紹老師講課時的情境是現象,愛國才是本質。也正是這中對祖國深深的熱愛,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影響了我們每一位學生。
2、理解“理想的風箏”是什么?
3、理解“他用那雙寫了無數個粉筆字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那些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滑翔。”的含義,重點體會“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是什么?
四、教學用具
電腦課件
五、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講授第1~6自然段
第二課時──教授第7~12自然段
六、資料
1、蘇書陽:當代著名作家,出版有話劇《丹心譜》《左鄰右舍》、電影文學作品《夕照街》《春雨瀟瀟》長篇小說《故土》。
2、《理想的風箏》原文結尾:
不見劉老師已經近30年了,倘若他還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許,這時候又會糊風箏,教給自己的孫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藝品送上天。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被斷腿釘到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我希望劉老師不至于此,可以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表現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但是,倘若不幸他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不,他不會的。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了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不清幻夢的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翱翔。
劉老師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第1~6自然段,體會劉老師的樂觀、堅強、愛國、愛生的情感。
2、了解課文通過幾件具體事例,細致描述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及作者感受等表達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學生自己喜愛的段落。
二、教學重點
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
1、教師里自然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頭都飄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2、我考入歷史系,和劉老師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
3、這情景,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來,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第5自然段,介紹老師講課時的情境是現象,愛國才是本質。也正是這中對祖國深深的熱愛,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影響了我們每一位學生。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1-3)
1、范讀第1、2自然段,你有怎樣的感受?
2、要點:可以想象風箏在藍天上競翔的美景。
春天的到來也使生命得以延續。
3、根據提示試讀試背。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春之歌)。藍天上,一架架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空),讓自己的心也飛上云端。
4、指名背誦
5、導語:每逢這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風箏。
二、學習第2段第一層:
1、 自讀第4自然段,重點讀讀描寫劉老師外貌的句子。
2、填空練習,劉老師哪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短發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卻從膝蓋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圓木拐杖支撐。
要點:忠厚、慈祥、殘疾、令人同情
3、導語:這條腿何時,為什么截去,我們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利用一個玩笑解釋了這一切。
4、出示投影,邊讀邊完成練習,并通過朗讀把你想說明的表達出來。
“教師里自然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頭都飄起一股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5、出示練習:
笑聲-―――酸澀-―――更尊敬
。 風 趣 )(理解 同情) (堅強、樂觀)
不自卑
要點:
酸澀:酸,悲痛、傷心。澀,心理不好受。
心酸、難受。
由“笑”而“酸澀”充滿著理解和同情,而“尊敬”反襯出劉老師的堅強、樂觀、風趣,與學生親密無間。
6、導語:此時我們的心情是復雜的,怎樣朗讀來表達這種情感呢?
三、學習第二層:
1、導語: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
2、出示學習思路、解釋
3、朗讀、再想象劉老師哪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要點(投影)
4、他在講授歷史時,有時喜、有時悲,本質都是對祖國深情的熱愛。
5、指名朗讀,表現出這種深情。
四、學習第三層:
1、導語:課堂上的情景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來,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
2、自讀了解課堂上的情景。
3、導語:劉老師上課時的態度不同。
4、對比朗讀,其余同學對比著聽劉老師對待不同學生的態度,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a“我記得清楚極了,倘若同學回答得正確、深刻,他便靜靜地立在教師一側,微仰著頭,瞇起眼睛,細細地聽,仿佛在回味一首美妙的樂曲。然后,又好像從沉醉中醒來,長舒一口氣,滿意地在記分冊上寫下分數,親切、大聲地說:‘好!五分!’”
b“倘若有的同學回答得不好,他就吃驚地瞪大眼睛,關切地瞧著同學,一邊細聲說:‘別緊張,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邊不住地點頭,好像那每一次點頭都飛學生一次啟發。這時候,他比被考試的學生還要緊張。”
5、要點:對人平等、無限的關愛、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輕視、不歧視、民主。
6、分組朗讀,再體會。
五、學習:
1、檢測:
這情景,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來,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
“這情景”指什么?為什么依舊那么清晰、親切?
2、自讀1-6節,小節劉老師有什么特點?
要點:堅強、樂觀、愛國、平等待人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15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整篇文章結構嚴謹,善于用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之間的聯系,使這兩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輝,互為例證,共同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
學情分析
因課文較長,又是略讀課文,教學時不宜過細。教學前應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通過預習,解決文中生字詞。課上根據“閱讀提示”自學,小組交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從感性上對劉老師是個什么樣的人有個初步的印象。
設計理念
一.教法:自學引導。
二.學法: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三.認知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2.認識本課5個生字。
重點:了解課文通過哪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
難點: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系,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系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質疑。
1.導言:“風箏”同學們并不陌生,放風箏是許多同學的愛好。今天我們學習“理想的風箏”一課(板書),你有什么疑問嗎?
2.質疑:如,理想的風箏是什么樣?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
二.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學生帶著疑問聽讀思考。
三.學生談聽讀后的感想,就讀前疑問談談各自理解。
教師相機介紹作家蘇叔陽的一些情況,使學生知道,作者曾遭受過不公正待遇和絕癥的折磨,因而對劉老師了解更深,對劉老師的尊敬、懷念更濃、更重。
四.指導自學,合作探究。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閱讀提示”,自學探究。
(1) 本課“閱讀提示”中例舉了哪些給自己提出的問題?這些“自問”有什么特點?
(2) 鼓勵學生學習“閱讀提示”的方法,通過給自己提問題,思考解答學習課文。
3.默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掌握文章內容重點。
課文的重點部分寫的什么內容?(劉老師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這兩件事。)
五.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學習課文主體部分。
1.自瀆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從不同方面自問。
如:(1)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寫了什么事,每件事寫了幾層意思?
(2)作者寫人物用了哪些表達方法?為什么要這樣寫?作者熱愛、尊敬、懷念了劉老師什么?
(3)作者為什么不寫劉老師左腿殘疾的原因?
(4)怎樣理解課題?
2.按照“自問”自學探究,討論交流。
(1) 指導方法:先找出有關句段;再讀那些句段(反復地讀,邊讀邊品味);思考并說說對“自問”的理解。
(2) 點撥、指導,通過群體評議,歸納總結。
作者寫人物的表達方法:選材是最能表現人物的典型事例;具體細致地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我”在其中,作者寫自己的心情、想法。
這樣寫人,一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對工作和生活強烈熱愛、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質更鮮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寫,通過襯托更強化了劉老師的美德和形象。
a 寫“我”的心理活動“后來我考入歷史系,和劉老師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進一步說明了劉老師的課講得好,對學生的發展、成長影響至深。這也是在暗點文題——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升起了理想的風箏。
b 劉老師的身教,給學生深刻地影響,使作者在心靈里升起了理想的風箏,要像劉老師那樣身殘志堅、樂觀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讀、品讀。
七.作業 :
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本課后的一些收獲。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理想的風箏》教案范文 篇16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2、《理想的風箏》。(讀題)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寫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談腿疾、寫板書、放風箏)
2、真是個好記性的孩子!上節課我們從談腿疾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劉老師的樂觀幽默。就是這樣一位笑對人生、積極向上的劉老師30多年來,一直行走在作者的記憶深處。他在文中這樣寫道(出示):“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保ㄖ该x,質疑)
3、同學們,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能夠為作者放飛理想的風箏呢?文中有許多地方描寫生動細膩,默讀課文5—9自然段,看看有哪些細節打動了你?也許是劉老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神態、一句話,有感受的地方,別忘了批注。
二、精讀感悟
生默讀,批注,師巡視。
交流,相機點撥:
(一)“寫板書”部分
師:同學們剛才在書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跡,F在,誰來說說文中寫板書部分哪一細節描寫打動了你?
生:“逢到要板書的時候……再轉向講臺。”(出示)
1、師: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哪些詞句觸動你的心靈?
。ㄉ勼w會:艱難、堅強等)
2、師:同學們,面對這樣的劉老師,你心中涌起的是怎樣的情感?
師:看來劉老師已走進了你的心里,那就請你帶著這種情感讀句子。
3、師:孩子,你的朗讀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劉老師寫板書的情景。
你看,上課了,講著講著劉老師要寫板書了(指讀——“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
你看,他講到慷慨激昂時又要寫板書了(指讀——
就這樣,每逢要寫板書時,劉老師總是用(齊讀——
師: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引讀——“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保
師:同學們,一天好幾個小時的站立,無數次的跳躍旋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劉老師靠著一根圓木棍撐地,你說支撐起他的僅僅是這根圓木棍嗎?(不是)那是什么?(是劉老師的堅強;是他對工作的熱愛等)
4、師:看來這圓木棍已和劉老師融為一體了。它撐起的是劉老師生命的頑強和對工作的熱愛。所以——(引讀:他每轉一次……激動的心跳。)
5、小結:我知道劉老師的一舉一動已觸動了你們的心靈,也觸動了郭老師的心,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腦海里。
師:正是劉老師的這份勇敢、頑強的信念,激勵著我笑對命運。多少年來他一直——(齊讀“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保
。ǘ胺棚L箏”部分
師:同學們,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誰來說說這當中又有哪些細節打動了你?
生:“有一次,他故意撒脫手……得意和滿足的神氣”
1、你從中感受到什么?(自信、放風箏的快樂、追線端的艱難等)
請大家再仔細讀讀這幾句話想想哪些地方還寫出了老師放風箏時的不容易?(生交流)
2、同學們,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飛跑。劉老師立刻——(指名讀:他笑著……線端)紙燕帶動線繩跑得好快,一個四肢健全的人要追上它尚且不易,可我們那年過半百又有腿疾的劉老師還是——(指名讀:他笑著……線端)在這奮力追趕當中,劉老師可能——(指名說)可能——還可能——同學們不由得沖過去想伸出手去,他卻喊著——(指名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不用任何人的幫忙,劉老師終于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
3、同學們,劉老師緊緊抓住線繩,同時也抓住了什么?面對這樣的劉老師你想說什么?那就請你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指名讀)
4、的確,劉老師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一次又一次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讓我們齊聲朗讀,記住這感人的一幕吧!(齊讀)
5、瞧,風箏抖著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劉老師仰望白云,(引讀)注視著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少年。
解詞“漾”:本指液體過滿而溢出,在這怎么理解?
6、小結: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劉老師的堅強與樂觀,在作者的心中從小播下了理想的種子,時時影響著他。
7、(出示作者照片及資料:)1993年不幸身患腎癌,1994年4月切除左腎,20__年癌細胞轉移到肺部,又切除了一葉左肺,后又發現脾臟內有一塊腫瘤……面對癌魔的一次次挑戰,他也曾極度絕望,死神似乎要把他拽入永遠的黑暗。又是一年春天,蘇叔陽躺在病床上,他又想起了親愛的劉老師,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說)抗癌14年來,蘇叔陽幾次三番從癌魔的指間飛過,依舊笑對人生,依舊筆耕不輟,寫作300多萬字,出書7本,創造了人類戰勝病魔的奇跡。他說“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燭火還在燒著,我就會走,哪怕是爬行,也還在這路上掙扎!
可見,劉老師對作者的影響是一生的,蘇叔陽就是劉老師放飛祖國藍天的一只理想的風箏。同學們,師恩難忘!多少年了作者仍感激恩師,因此他在文中寫道:“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齊讀)
三、升華情感
不見劉老師已經30年了!作者對劉老師的思念綿綿不絕,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出示: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同學們,劉老師的言傳身教,一舉一動給學生深遠的影響。他放起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也讓我們的心飽脹著濃濃的敬意與感動。最后讓我們一起在音樂聲中再次奏響這永恒的思念之歌(配樂)朗讀: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