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通用13篇)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2個字,理解“澄澈、困窘、天賦”三個詞語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掌握大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么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師出示一些關于胚胎發育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生自由回答)師:“這叫做胚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這么小小的一個胚胎發育形成的。人胚胎發展的規律現在對你們來說還比較難懂,但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究竟他真的發現了什么,又是怎么發現的呢?今天我們來看一下他童年的發現!保ò鍟n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學習生字。
指名讀詞語,正音。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賦(fù)、豈(qǐ)止、絞(jiǎo)盡腦汁(zhī)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賦(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帶問題默讀課文,找出“我”的“發現”是什么,畫出相關句子。
生匯報: “我”的“發現”集中在第十三段
三、循果查因,理解“發現”的過程
1.師:“作者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結果呢?是誰告訴他的呢,還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2.仔細閱讀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畫出“發現”過程的相關信息并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總結出“發現”的流程圖。(10分鐘)
。ㄔ谛〗M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做必要的指導并維持課堂紀律和注意時間的把握)
3.推選小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一個清晰的過程
① 我做夢總回夢到自己在飛翔,而且發現其他同學也一樣,于是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借助課文中優美的句子,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是否有過同樣或類似的經歷,大膽想象)
、 我們一起請教老師,請老師回答我們的問題
(“為什么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么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會是鳥?”通過這些一連串的句子讓學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 老師的回答沒有完全揭開“我”心中的謎,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于是通過抓魚等的活動進行探究。
④ 通過自我思考,終于找到的答案。
流程圖: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從圖中的信息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這一偉大的“發現”源于對事物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引導學生平時要大膽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舉例科學家的例子說明這個道理。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 老師解答問題 勇于發現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 思考問題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胚”、“豈”、“癡”、“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時代求知若渴、尋根探究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么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在人長大或變老后,常常會回鄉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 舒爾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那么,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三、就下面三個問題中感興趣的問題與同伴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俄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之所以有個發現,一是敢于提問,二是反復思考,三是大膽想象。結合體會,有感情地朗讀第3——13自然段。
2、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俄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1)結合作者的故事,談對這一句話的理解。
。2)結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談談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選擇覺得有趣的段落讀一讀
先自己練讀,再讀給同伴聽。
六、說說自己是否也有過有趣的發現。
七、總結
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候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正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第二課時
一、比一比,再組詞。
{鉤( ) 構( )
{防( ) 妨( )
{競( ) 竟( )
{嬰( ) 櫻( )
{遙( ) 搖( )
{軀( ) 驅( )
二、把下面的歇后語補充完整,補充的成語在課本中找。
唐憎念佛——
傻子堆積木———
孫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寫近義詞。
奇妙—— ( ) 妨礙—— ( ) 禍患——( ) 情不自禁——( ) 絞盡腦汁—— ( ) 隨心所欲——( )
四、縮句。
1、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人的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
——————————————————
2、我在九歲的時候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
3、我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某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兩個句子合成一個句子。
1、老師同意。 / 汪波小組組織這次班會。
——————————————————
2、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 / 他不小心。
——————————————————
3、同學們歡迎潘晴。 / 潘晴給大家講故事。
——————————————————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能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迷戀、隨心所欲、運轉自如、絞盡腦汁、一本正經、不懷好意”等詞語。能用比較的方法,體會“幾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運用。
2、學習抓住文章主線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3、引導學生交流生活中的發現,在訓練表達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身邊事物發現與探索的興趣,并懂得只有在不斷的探索中才會有新的發現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文章主線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老師
多媒體課件。
學生
1、 讀課文,并理解下列詞語:迷戀、隨心所欲、運轉自如、絞盡腦汁、不懷好意。
2、 查找資料(任選其一):a有關人類起源的資料b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興趣
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們在不知不覺地成長著,我們的小腦袋中會有奇思妙想,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我們也會不懈地探索那些有趣的疑問……前蘇聯有一位叫費奧多羅夫的天文學家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寫了一篇文章——《童年的發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齊讀課題)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說明
從課題入手,學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問題,然后確定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如:“我”的發現是什么?是怎么發現的?即明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
二、初讀課文 理清脈絡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
提出問題——請教問題——發現規律——得到證實
2、聯系課文第1、2節,理解“幾乎”,并說說“我”探究了一個什么問題?
說明
借助全文的線索整體進入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明確“我”所提出的疑問,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三、再讀課文,了解探究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對人體起源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怎么變化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集體探討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第1節)
“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保S機理解 “似乎”)
說明
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優美的語句,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體會“我”在夢中飛行的快樂。同時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啟發他們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補充。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第2—9節)
“為什么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么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會是鳥呢?”
說明
讓學生想一想,這些問題之間有什么關系,明白后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從一個又一個的追問中,感受到“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當時的情景,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讀出人物的一次次提問的語氣,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3)“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第10-11節)
我絞盡腦汁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終于想出了眉目:“這就跟……正好九個月!保S機理解“絞盡腦汁”)
說明
理解“絞盡腦汁”使學生能夠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執著探索的精神。
四、抓住“發現”, 精讀深究
1、學習第11節,明白“發現”的具體內容
。1)指名讀第11節,理解“眉目”,劃出“眉目”的具體內容。
(2)交流所劃的句子,想想童年的發現究竟是什么?
。3)引讀相關句子,了解“我”是如何進行推算的。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F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倮斫饩渥右馑,并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纳镒詈唵蔚膯渭毎_始,我將每一百萬年折合成一個月,從細胞變成小魚,大概經過一百萬年,這是胚胎在母體中的第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經過一萬年,這是胚胎在母體中的第二個月,以此類推,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這就是我的發現。)
、诼撓嫡卧,反復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
。ǜ裢飧吲d、得意……)
說明
引導學生將前后幾句連起來理解,抓住“絞盡腦汁”、“想啊想啊”、“嘿”等詞語體會這發現的來之不易,從而更能體會到發現后的興奮之情,才會發出“竟如此簡單明了”的感慨。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學習第12節,明白“我”的發現哪些得到了證實。
(1)聽了生物老師的講課,我為什么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里絲毫沒有惡意。)
。2)“我”的發現與達爾文的理論有哪些異同之處?(可結合課文和課前搜集到的有關人的起源的資料談一談)
說明
關于人的起源進化論的知識,“我”作為一個兒童只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有限的知識去推論、去思索,得出的結論難免幼稚、簡單化、絕對化,那位低年級的老師為了讓9歲的學生聽懂,對這個問題作了通俗化的解釋,有些話就不十分精確了。而這位生物老師引用的達爾文的話是比較縝密的、科學的,學生通過比較應該可以感受到。
3、學習13節,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1)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2)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話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3)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說明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边@句話一語雙關,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經歷和科學家的故事從兩個角度去理解: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為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與紀念。
五、聯系課文內容,感悟人物形象
從“我”探究“人究竟是怎么來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并帶著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1、“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2、“我”是一個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強、執著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六、概括主要內容 總結課文
1、根據板書,把課文的內容說給大家聽一聽。
說明
要求學生思維縝密,條理清晰地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定難度,在表達時讓學生借助板書進行概括,可以使他們在邏輯上更有條理,表達更準確。
2、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說明
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體會,如:“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際的幻想”、“發現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創造”、 “我們也要對身邊的事物有探索和發現的興趣”“因為作者敢于提問、留心觀察、反復思考、大膽想像才有了這樣的一個發現”……
3、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交流。
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 夢里飛行
童年的發現 請教問題 追問探究
胚胎發育的規律 發現規律 折合推算
得到證實 達爾文的觀點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4
二 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2. 情感態度價值觀: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學方法
導學法。質疑探究法、體驗法。
教學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
2.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方法
導學法。質疑探究法、體驗法。
教學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發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學習生字,注意“澄”字的發音。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復朗讀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并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二次備課
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1)“我”發現了什么?
。2)是怎么發現的?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胚、豈、癡、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2、課文的難點是幾個對學生來說較難理解的句子。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自讀自悟。
學生讀讀閱讀提示,再按閱讀提示讀課文,然后,圍繞重點、難點讀讀議議。
1、“我”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
通過讀議,讓學生明白,“我”童年之所以會有這個發現,主要是因為:第一,敢于提問;第二,反復思考;第三,大膽想象。
2.課文中的兩個比較難以理解的句子,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講講自己的看法。
(1) “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本來,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里絲毫沒有惡意。那么,為什么老師會以為“我”不懷好意呢?從課文中看,這位老師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講的又是“人的發育和進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婚姻和性,可能這位老師對這類問題非常敏感,所以講課時是“一本正經板著面孔”。“一本正經板著面孔”,顯然是要用這種表情控制學生不許胡思亂想,事實上也達到了這個目的,“教室里安靜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聲”。可就在這時,“我”笑出了聲音,所以老師認為我“不懷好意”。
(2)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為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與紀念。
二、學生質疑
三、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好詞好句。
板書設計:
16、童年的發現
起因: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
經過:胎兒再現了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結果:面臨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 善于觀察,大膽發現 -----
【教學反思】
拿到這篇課文,認真地讀了三遍,還沒有一點教學的思路,我的興趣點集中在“進化論”和“胚胎發育規律”上,總是想著:小時候關于飛行的夢是不是真的與人類進化過程中“鳥”有關?母腹中的胎兒怎樣再現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于是我上網查找了胎兒發育過程的相關資料,閱讀了進化論的相關內容。
再次閱讀課文,作者童年天真可愛,愛尋根究底的形象躍然紙上,我發現課文的語言是那么幽默,那么富有童趣。那么,孩子們的閱讀理解過程會是怎樣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學生閱讀課文,他們覺得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時又和我一樣,對“胚胎發育規律、進化論”等問題充滿了好疑惑與好奇。于是我思考,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怎樣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樣把課文的理解與語言的感悟融為一體?
最后,我確定了“橫切蛋糕”的方法,按照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以“發現”為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提問,主動探究,養成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同時,通過課外知識的補充閱讀,滿足學生興趣,初步了解進化論的相關知識。第二課時以“形象”感悟為線索,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的語言,體會費奧多羅夫童年天真可愛的形象,享受童年發現的快樂。<br>由于教學時“以學路定教路”,滿足了學生的興趣,遵循了學生閱讀的規律,所以,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通過逐段的初讀情況檢查,不僅使學生較快地讀通了課文,理解了字詞和課文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學得扎實到位。
2、通過教師示范與點撥,學生較好地學會了抓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性格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
3、通過對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賞了課文的語言特色,通過模仿課文說自己童年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地做到了語言文字訓練與情感熏陶的和諧共振。
4、重視課外知識的補充閱讀,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胚、豈、癡、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我”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2、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自制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錄像,引入新課
1、觀看人“發育和進化”的錄像帶。
2、這是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發現的生物進化的過程。然而,一個九歲的孩子居然也有生物進化的發現,你相信嗎?不信,請讀課文《童年的發現》。(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出示課件:讀書要求。
。1)同學們,請再讀讀“預習提示”,看能否完成預習要求。
。2)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問題?
。3)你們覺得這一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生自由讀課文,師巡回。學生可以討論。
三、細讀課文,把握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1、學生自由選擇以上問題回答。
2、教師相機,點撥重點問題。
。1)本文的主要內容。
出示課件:作者在九歲時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后來在聽老師講達爾文的進化論時,由此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在課堂上情不自禁笑出了聲,被老師誤解,當場受到懲罰。從而是作者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一切重大發現,有時可能面臨著受到驅趕和迫害的危險。表現出作者是一個認真研究科學、追求真理的人。
。2)請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出示課件:世界上一切重大發現,有時可能面臨著受到驅趕和迫害的危險。四、拓展延伸
你自己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說出來跟同學交流。
五、理清文章層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以讀為主,分析各段意思,教師適時板書。
六、課堂練習
1、讀讀下列詞語所在的句子,并說說詞語的意思!懊詰佟㈦S心所欲、癡迷、不懷好意”。
2、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
出示課件:情不自( ) 隨心所( ) 一本正( )
絞( )腦汁 ( )來覆去 ( )不作聲
七、作業設計
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讀后感。
板書設計:
16*、童年的發現
(1-2節)發現規律
。3-11節)激發思維
。12-13節)無比高興
(14-19節)當眾受罰
“一切發明起源于問題”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的要求: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理解發現過程,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意思,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理解發現過程,體會句子含義,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準備:收集科學家發明創造遭受磨難的故事;達爾文的進化論知識。
教學方法:問題解答法與自主研讀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師:童年是一首詩,童年是一首歌,童年里珍藏著每一個人五彩斑斕的夢想,童年里包蘊著每一個人多姿多彩的追求。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自己可歌可頌的精彩故事。都有自己可圈可點的難忘回憶。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童年的發現是——
生:胚胎發育的規律。
師:本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費奧多羅夫的童年,緊緊圍繞課后的兩個問題: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板書“?”)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板書“?”)深入解讀文本,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含義,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朗讀3----13節,思考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
師:作者是這樣發現這個規律的?
生:他每天晚上都要做夢,夢見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飛翔,于是他就約了幾個和他做同一樣夢的同學去請教老師,老師告訴他們,夢里飛行,說明他們在長身體。之所以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是因為我們的細胞回想起了遠古時代,那個時侯人還是飛鳥。老師還告訴他們,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老師的話激發了他的想象力,他如癡如醉的觀察,絞盡腦汁的思考,終于想出了胚胎發育的規律。)
師:能不能抓住要點,用簡潔的話告訴大家?
生:我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問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觀察思考,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
師:能用自己的語言,抓住文章的要點簡潔的回答問題,非常不錯。同學們讀書就應該這樣讀:會讀書的人既能把詳細的內容概括化,也能把概括的內容具體化,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讀書方法,今后讀書時,試著用一用,這對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非常有用。
師:“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這個問題弄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老師相機擦去第一個問號)
師:很好,現在請同學們按分好的四人學習小組,合作閱讀3—19節,思考:你從這一部分內容中讀懂了些什么?發現了些什么?你可以抓住一個詞語去體會;也可以圍繞一個句子去理解;可以發現標點符號的巧妙用法;還可以發現組段方式的新奇美妙;不管你采用什么方式去讀書,只要有收獲都可以,明白嗎?
生:明白。(學生合作閱讀,拿筆在書上圈點勾畫,寫自己的讀書收獲,交流讀書收獲,遇到不懂得地方問同學,查資料,存留在課堂上集體解答或老師講解)
師:誰能把你剛才的讀書收獲說出來大家分享?
生:我發現作者描寫自己夢中飛翔這一節非常有趣。我想給大家美美的讀一讀。
師:真能干,好吧!同學們邊聽邊想,你從中知道了些什么?
生:聽了同學的朗讀,我認為飛行的感覺真爽,讓人舒心愜意,留念忘返;夢中飛行真是易如反掌,只要你想到哪里,你就會飛到哪里,飽覽那里的無限風光;
生:我感覺到夢中飛行的花樣真是精彩紛呈,可以輕輕躍起,可以著地滑翔,可以長久盤旋,可以雙臂舒展,可以雙腿動彈,那簡直是隨心所欲;
生:我從“雙腳一點,輕輕躍起”這兩個詞仿佛看出他非常輕松的離開地面向空中飛去,只有在月球上才會這樣,讓人感覺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幫助他。這里的“點”和“躍”字用得特別好,很傳神;
生:我從“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這句話讓我仿佛看到他一會兒上天,一會兒下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讓人感到非常自由。這些詞用得精妙絕倫,讓人心曠神怡。
生:我發現這段話是按總分順序來寫的。“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行”是一個總起句,后面具體寫我夢中怎樣飛行的。
師:體會得真好,收獲真多!把書捧起來,讓我們一起輕聲地把這一節讀一讀吧,別把美夢驚醒了。 生:齊讀第二節。
師:還有什么發現嗎?
生:我發現課文里的人物對話非常有趣,我想請我的同桌一起,把這部分內容讀給大家欣賞欣賞。
師:挺有自信,大家歡迎他們!
師:聽后,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認為她讀得很美,讓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過我想如果把我們去問老師的語言加進去朗讀,就更完美了。
師:你真不錯!你打算加些什么內容呢?
生:我想加“尊敬的老師,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們,你能不能幫我們解答一下呢?”等問話,請我的好朋友一起再把這部分內容讀給大家欣賞欣賞。
師:創造性的朗讀,很好,這,就是讀書的收獲。掌聲有請!
生:創造性的朗讀。
師: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我認為作者是一位渴求知識的人。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他發現自己在夢里老做飛行之類的夢,于是他就約了幾個和他做同樣夢的同學去請教老師,說明他求知若渴;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善于提問,敢于提問的人。
師: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當老師的講解讓他們不太理解的時候,他接連提了三個問題: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人怎么會是鳥呢?人究竟是怎么來的呢?知道的》
師:真會讀書,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善于探索的人。
師:有自己的見解,說說你的理由。
生:為了弄清楚人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他想得著了迷,抓來一條魚他也要翻來覆去的看個究竟,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什么;
師:太有才了,讀書就應該這么讀,從課文里歸納出來,然后又回到課文里去。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很富有想象力的人。
師:何以見得?
生:因為他從畫地圖聯想到了人的變化過程,并且把每個階段分了時間折合成月正好是九個月,他是這么想象的:“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正好九個月”。他的這種奇思妙想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師:非常不錯!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風趣幽默,非常樂觀的人。
師:理由呢?
生:因為在六年級的一節生物課上,當老師的講解與他的發現一樣時,他高興得情不自禁的笑出了聲,當老師把他叫出去站在走廊上時,他還在想幸虧老師沒有容他解釋。。。。。。笑塌房子。他把自己的發現與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等量齊觀,想了一個自我安穩的理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都站在教室外了,他還有那樣的想法,說明他樂觀,幽默。
師:分析得不錯,第二個問題——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知道了嗎?
生:知道了!(老師相機擦去第二個問號)
師:誰能把這個問題總結起來說一說?
生:我認為作者是一位渴求知識,敢于提問,非常善于探索,很富有想象力的人。
生:我認為作者不僅是一位渴求知識,敢于提問,善于探索的人,而且是一位很富有想象力,風趣幽默,樂觀向上的人。
生:我認為課文最后一句話非常有意思。我想請同學們跟著我一起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生:齊讀句子“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師:老師也認為這是課文里的點睛之句,需要我們好好地體會體會它的意思。
師: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你打算用哪種方法來理解?
生:我想采用“先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再疏通句子的意思”這種方法理解句意。
師:很好,重點詞語突破法。你怎么理解的?
生:我覺得這個句子中“驅逐”和“迫害”兩個詞語比較難理解,我在預習時查閱了詞典,“驅逐”的意思是:趕走。“迫害”的意思是:壓迫使受害。因此,這個句子我的理解是: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候還會受到被趕走和被壓迫甚至犧牲生命的危險。
師:可以這么理解,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我采用的是“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師:不錯,聯系內容理解法。怎么講?
生: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通過翻來覆去的觀察,絞盡腦汁的思考,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結果當我暗自竊喜時卻被老師誤認為不懷好意,我被趕出了教室,站在了走廊上。
師:挺好的,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我采用的是舉個例子的方法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師:可以,實例理解法,你準備舉哪個例子呢?
生:我舉的是哥白尼的例子。16世紀,波蘭杰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根據30年的天文觀察和推算,認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在每時每刻地環繞太陽運轉。但那時歐洲的封建教會不支持這樣的觀點,誰提出這個觀點,就會遭到教會審判異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臨死前,才把自己關于“太陽中心說”的著作發表。)
生:我也想到了這樣一個例子。意大利的科學家布魯諾,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他指出宇宙中有許許多多像太陽系一樣的星系,而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由于熱情傳播這一新天文學說,他被教會推到審判異端的宗教法庭,在監禁7年后被活活燒死!
生:我也收集了這方面的資料:伽利略也有這樣的遭遇。17世紀,意大利的天文學家伽利略,非常贊同哥白尼的觀點,他尋找方法,給這種觀點以科學的證實。但是他還是遭到了教會的譴責。宗教法庭把他傳去,不斷地審訊他,折磨他,讓他跪下宣誓放棄自己的觀點。但是當伽利略站起來后,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后來,伽利略被監禁在家中,不許外出。)
師:這就是“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遇到的驅逐和迫害。
師:哦!你還想補充嗎?請說吧!
生:我認為這個句子有一語雙關的作用:一方面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中的某些真實情況,像哥白尼等科學家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另一方面是我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誰讓我有這樣的發現呢?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為奇了。
生:這句話也說明我對老師的做法有點不滿
生:這句話是說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會有風險,但是我們要敢于冒風險,勇于面對各種風險。
師:同學們的理解都非常到位,方法也特別值得好。讓我們帶著對發明發現者的無比崇敬愛戴之情齊讀這句話吧!
生:學生齊讀句子
師:是呀,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候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每個人都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發現。你能把你童年發現的快樂講出來讓我們一起分享嗎?
生:我發現要下雨了,天氣很悶熱時,魚兒都要爭先恐后的浮到水面上來吸氣。
師:觀察中的發現。
生:有一次,我在小區的花壇邊玩耍,偶然中發現了一只蚯蚓,我用瓦片把蚯蚓斷成了兩節,我細細的觀察被我弄斷的蚯蚓,發現它的一頭又長出了一點紅紅的東西,我發現蚯蚓的再生能力真強。
師:玩耍中的發現。
生:我發現了炎熱的夏天對著太陽往空中噴一口水,會出現小小的彩虹;
生:我發現了寫好作文的秘訣是多讀,多看,多練筆;師:寫作中的發現。
生:我發現第二單元的課文內容都是寫的關于童年的事情。
師:讀書中的發現。
生:我發現這篇課文的第一節有開門見山,點明題目的作用。
......
師:同學們透亮的雙眼真會發現,這些就是你們創造、研究的開始,孩子們行動起來!駕著童年的發現這艘充滿創想的航船認真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將來造福社會,造福人類吧!
師:最后,讓我們一起走進
開心練習。
一、句子加工廠。
1.我們的童年難道不是一首充滿幸福和歡樂的歌嗎?
改成陳述句:
2.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改成“被”字句:
3.老師對同學們說:“夢里飛行,說明你們是在長身體呀。”
改成轉述句:
4.同學們聽說我三年前就發現了進化論,還不笑塌房頂!
改成肯定句:—————————————————。
5.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
用“只要……就……”造句———————————。
二、根據課文內容,判斷對錯,對的畫“√”,錯的畫“”。
1.“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
2.“我”的發現始起于一本科幻書。( )
3.按照達爾文的觀點,母腹中胎兒再現了人的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 )
4.老師在上生物課時,講人的起源問題,逗得“我”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
5.“我”被轟出教室,“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我理由,世界上的重大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
6.作者的發現,是從實驗中得到的。( )
三、整理排列錯亂的句子,把序號寫在括號里。
。 )牛頓見了,覺得很奇怪,他想:“這個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
。 )“那一定是因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語地說:“可是為什么蘋果只向地上落下,而沒有向天上飛去呢?也不向左或右邊拋開呢?”
( )牛頓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家。
。 )牛頓發現了這個問題,便專心研究。后來,終于發現了蘋果向下落的秘密是因為地球有引力。
( )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忽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落在他的身邊。
四、點擊課文。
不過,被轟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1.“驅逐”是指 ;
“迫害”是指 。
2.破折號的作用是 。
3.請舉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
十、練筆新時空。
童年是人生記憶中最完美的一頁,其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的、好笑的事。小朋友,你在童年時是否也有什么發現呢?拿起你的筆寫一寫吧。
—————————————————————————————————————————————————————————————————————————
板書設計:童年的發現
胚 胎 發 育 的 規 律
。 ?
觀察 思考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8
一、導入
你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學生甲:我發現蝸牛爬行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延線。
學生乙: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
學生丙:我發現了彩虹。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全文。思考:童年時“我”發現了什么?
(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禍患:災難。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絞盡腦汁:費思慮,費腦筋。
眉目:事情的頭緒。
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阻礙。
困窘:為難。
驅逐:趕走。
3.按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罰。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問過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觀察,思考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三、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胚”、“豈”、“癡”、“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時代求知若渴、尋根探究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么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人長大或變老后,常常會回鄉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那么,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三、就下面三個問題中感興趣的問題與同伴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俄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之所以有個發現,一是敢于提問,二是反復思考,三是大膽想象。結合體會,有感情地朗讀第3——13自然段。
2、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俄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1)結合作者的故事,談對這一句話的理解。
(2)結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談談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選擇覺得有趣的段落讀一讀
先自己練讀,再讀給同伴聽。
六、說說自己是否也有過有趣的發現。
七、總結
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候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正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 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提出問題:老師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學聊天,他們告訴我,小時候他們發現過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同學說,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有同學說,我發現下雨過后天空會有彩虹;有同學說,我發現了云在天上不會掉下來。同學們,你們曾經發現過什么?
2、是呀!我們的童年曾有過多少的發現啊!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他是怎樣發現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析賞課文
1下面,我們一起齊讀一遍課文,仔細的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出示課件)
2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第一段(1—2):講“我”九歲的時候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第二段(3-13)介紹“我”發現這一規律的具體經過。
第三段(14-19)講述“我”因此受到的懲罰,以及“我”由此產生的感受。
3讀了課文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并帶著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A“我”是一個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B“我”是一個執著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C“我”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孩子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4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么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著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三聯系生活,總結交流
1、總結:生活中并不缺少美麗,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給自己這樣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們的生活是那么的豐富多彩,我們的學習是那么的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能有新的發現!
2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體會,如:“發現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創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際的幻想”“我們也要培養大膽創新、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
四布置作業
1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2收集同學間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11
這幾天,陸續地聽了老師們的很多節課,使我受益匪淺!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老師們的每一節課都沒有花架子,就是在實實在在地落實教學重點,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這讓我這個這幾年一直受外面還在不停地翻著花樣上語文課熏陶的語文教師,感觸良多,我覺得我們一實驗的孩子們太幸福了:他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候,他們的未來應該是充滿希望的!不多說了,下面我來說說我上的這節語文課。
一、教材分析:
我上的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標實驗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童年的發現》。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雙臂、天賦、妨礙、豈止、癡迷、厘米、羞愧、幸虧、驅逐、迫害、隨心所欲、運轉自如、厘米、絞盡腦汁”等詞語。讀讀記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二、設計理念:
根據這篇課文的具體內容,結合我們班學生的具體特點,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著重有以下三方面的想法:
1、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最近陸續地聽了一些老師的課,心中就在想:哎呀,這個地方上得好,是讓學生自己說出來的,這個地方處理得好,這些問題是由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我們老師的課堂上真正地實現了由老師領著學轉變為學生自己想要學,我想這也就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自主性的一個明顯體現吧!因此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我的這篇教案中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地想要去學習。為此,我在教案中設計了讓學生根據板書自己提問,并通過默讀自己到文中找尋答案的環節。
2、語文學習的快樂性。我做教師的一個最大愿望就是能讓我的學生像我一樣天天快樂,每一天都擁有一個好的心情。這不僅是在課間的班級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怎么能讓我的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學會每篇課文中應該學會的內容。因此在我的教案中我設計了復習導入的開心辭典闖關環節,設計了趙本山的小品環節,設計我作為一個小組組長的自我吹噓環節等等,試圖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語文的環境,總之目的就是讓我的學生能夠開心快樂!
3、閱讀教學的研究性。我的這個想法來源于前幾天在魁星博客上看到了張宏主任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在聽完宋慧穎老師的草原一課之后的隨想,其中有一段是關于學生在小組討論或自我學習之后該如何進行匯報交流的詳細闡述,看了以后給我的觸動挺大,再結合我們班的實際情況。我們班是本學期新組建的班級,學生生源來自四面八方,大家的學習習慣各不相同,尤其是一到小組合作時更是無所適從,不是大家關于組內如何討論意見不一,各不相讓,就是不知該如何匯報。為此,我就想應該對學生們進行一下關于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統一指導。由此,我也想到了閱讀教學中能不能定期地利用一些適合的課文進行一些主題性研究呢?例如本課中的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包括詳細指導到組內該如何進行討論,討論后又該如何進行匯報;再例如講讀課文的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該怎樣進行朗讀感悟,包括朗讀到底有哪幾種形式,分別該怎樣地表現,讀完并感悟之后,該如何向老師和同學進行匯報,是按順序匯報還是抓重點詞語匯報,抓重點詞語匯報又該分幾步等等問題的指導,那么我想堅持著這樣做下去的話,那么我們的學生是不是就會具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呢?這還只是一個思考,我自己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我只是想試一試。
最后,我想說說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我覺得這節課學生讀的不夠,導致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學生之所以讀的不夠是因為時間不夠了,時間不夠了的原因就像嚴華主任所講的那樣,教學設計的容量多了,又想讓學生好好分析人物的特點,又想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貪多了所以就沒嚼爛。其實這點在備課時,我也曾琢磨過,按理說這課挺好講的,老師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發現規律”這部分內容,然后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后面兩個內容,有放有收,以我對我學生的了解,學生學習一定會相當輕松,課堂氣氛也一定會相當熱鬧,但我又總覺得小組學習這個部分是個心病,所以猶豫來猶豫去,最后,還是張宏主任的一段話給了我進行這節可以說是我自己的一堂實驗課的勇氣,那就是,還是他在聽完宋慧穎老師的課后寫的那篇隨想里的結尾一段話,他是這樣說的:我想,學生的訓練有素中的這個“素”,就是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素養,它恰恰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最終目標啊。它來自于我們平時的每節課堂的每個施教時機。作為“平實”的課堂,相對于“課堂氣氛”“環環相扣”“走完教案”這些堂皇的標準先放一放,把我們執教的重心放低一些,再低一些,讓它最大限度地貼近我們的教學對象,我們應該不管有沒有人聽課,不管還有什么重要的環節,要好好抓住一個個這樣的訓練機會,針對我們的教學目標,使出全身力氣,才能最終收獲教學的果實呀。我想這段話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12
一、填空
。 )不自( ) 默( )( )聲
。 )盡腦( ) 隨( )所( )
二、把下面每組詞中,不是一類的詞用“______”劃出。
1.小學 中學 大學 學校
2.杏花 雪花 荷花 菊花
3.小稻 小麥 糧食 玉米
4.沙發 茶幾 衣柜 家具
三、修改病句。
1.我的家鄉是山東人。
2.麥子已經成熟了,真是豐收在望。
3.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改進了自己的缺點。
四、排列下列這段話,把序號寫在括號里。
。 )牛頓見了,覺得很奇怪,他想:“這個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
。 )“那一定是因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語地說:“可是為什么蘋果只向地上落下,而沒有向天上飛去呢?也不向左或右邊拋開呢?”
。 )牛頓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家。
。 )牛頓發現了這個問題,便專心研究。后來,終于發現了蘋果向下落的秘密是因為地球有引力。
( )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忽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落在他的身邊。
五、組詞。
梢( ) 妨( ) 構( )
稍( ) 防( ) 溝( )
迷( ) 某( ) 胞( )
謎( ) 謀( ) 抱( )
六、讀句子,將帶顏色字的近義詞寫在括號里。
1.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行。( )
2.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 )
3.我們萬分驚訝。( )
4.我的發現竟是如此簡單明了。( )
5.我的臉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漲得通紅。( )
七、下面一段話中有四處不符合實際的地方,用橫線標出來并寫出錯誤的原因。
暑假里的一天,陽光燦爛,我和媽媽乘長途汽車到郊區奶奶家去。我從車窗向外望去,只見近處的田野跟著汽車飛速向前。路邊的柳樹已經抽出了新芽,梅花競相開放。遠處的天空中,一彎彩虹鮮艷奪目。景色真是美極了。
八、火眼金睛——找出廣告語中故意用錯的字并改正
百衣百順(服裝廣告)
牙口無炎(藥品廣告)
騎樂無窮(摩托車廣告)
領鮮一步(冰箱廣告)
自己寫出一則這樣的廣告:
答案:
一、(情)不自(禁);(絞)盡腦(汁);默(不)(作)聲;隨(心)所(欲)
二、1、學校 2、雪花 3、糧食 4、家具
三、1、我的家鄉是山東。2、麥子已經成熟了,真是個大豐收。3、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改正了自己的缺點。
四、3 4 1 5 2
五、發梢、稍微;妨礙、防止;構造、溝通;迷戀、謎語;某些、陰謀;胞兄、擁抱
六、1.開始 2.依戀 3.驚奇 4.明白 5.慚愧
七、1.田野應后退 2.春天柳樹才抽新芽 3.梅花在冬天開放 4.晴天沒有彩虹
八、衣——依;炎——言;騎——其;鮮——先;
油好往來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范文 篇13
之二
佚名
教學目標 :
1.通過作者發現胚胎的發育過程,體會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給童年帶來的快樂。
3.了解課文“童真童趣”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被老師罰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課文是怎么做到“真實反映童趣”的。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大家邊聽范讀,邊想一想“我”為什么那么癡迷于幻想?
2.大家來讀一讀你了解的情況。
3.打開書,預習生字。
二、學生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寫出不認識的字。
凋 縷 芳 吁 耍 訓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颼 撩 梳
衰 絹 僑 眷
2.指名給這些字加上拼音。
3.讓學生讀拼音節。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詞語。
1.再讀課文,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查字典理解其它詞語。
4.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讀讀這些詞語。
四、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難讀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學習,克服困難。
3.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并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讀難句。
。1)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這跟畫地圖差不多”到這一段的結尾。這一推理語句,要讀出氣勢來,“折”字要重讀。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語速稍快,應讀得活潑,突出“驅逐”、“迫害”等詞語。
5.再練練難句的朗讀。
五、作業 :抄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自學。
讓學生默讀全文,思考:
1.課文圍繞梅花發現哪幾件事?
2.判斷: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一件事。( )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三件事。(√)
3.小組討論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夢,老師告訴我人是由小魚進化來的。
。2)我得出結論,人如何由小魚進行成人的。
。3)在生物課上被老師罰出教室。
二、深入重點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
2.從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從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組輪流讀一遍,討論。
。2)發言。
(3)打出投影:仔細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出什么含義來?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边@里的驅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師的處罰嗎?
4.自由讀第三件事,你體會出什么?
5.通過你的朗讀,讀出這份天真來。
6.指名讀這一部分,強調有感情地讀。
三.作業
熟讀這篇課文。
板書設計 :
童年的發現
夢中飛行――>人的進化
地理課上――>胚胎發育
生物課上――>驅逐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