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通用12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體會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作出的貢獻,懂得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3、練習縮寫課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廣闊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王愿堅,當代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創作了許多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被列入100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閃閃的紅星》,他是劇本的編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
2、怎樣把課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閱讀第二段,想一想,這段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講的: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把這一段分成三層。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怎樣把這一段分成三層。
(4)請三名同學分三層朗讀課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內容
1、指導理解第一層。
(1)指名朗讀率一層。
(2)通過杳字典理解下列詞語:挺進、豫皖蘇、圍殲戰。
(3)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層的內容。(在圍殲戰開始前,“我”在交通溝里找到了突擊連,來到了郝副營長身邊。這是一位年輕的戰斗英雄,他在激戰之前心情是那樣的平靜,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中的插圖,看得那樣入神,火柴劃了一根又一根。他從插圖中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和情景,想到了未來,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看書,該多好啊!”)
(4)激戰馬上就要開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勝利以后,勞動人民將有可能為建設祖國,為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為地主資本家賣命,他們的子女將有可能在舒適的環境中讀書學習,而不再像父輩那樣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力......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郝副營長高尚豐富的內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名學生把這一層再朗讀一遍。
2、指導理解第二、三層。
(1)指名朗讀。
(2)指導理解下列詞語:后續部隊、千鈞一發、整編師。
(3)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層的內容。(突擊連沖進守敵圍墻后,后續部隊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這樣,突擊隊孤軍深入,得不到增援,圍殲戰有可能失敗,情況非常危急。人們望著黑 的圍 ,萬分焦急。就在這緊要關頭,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高高舉起,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他自己則因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犧牲了。人們懷著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遺體。)
(4)課文中說“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有什么體會?(表現了先烈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無私奉獻精神。)
(5)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名學生把“戰斗打響后”和“戰斗勝利后”這兩層再朗讀一遍。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第二段。
2、預習課文的其它部分。
板書設計 5 燈光
勾起回憶 | 戰斗開始前
| 回憶往事 | 戰斗打響
照應開頭 | 戰斗結束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朗讀上一堂課學的課文。
2、作者是怎樣想起這段往事的?我們來學習第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指導理解下列詞語:漫步、清明節、(漫步是沒有目的的悠閑地走。清明節是節氣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間習慣在這天掃墓。這個時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憶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勾起對往事的回憶。這三個字是連接現實和往事的一根鏈條,因為英勇犧牲的郝副營長也說過:“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名學生再朗讀課文的這一部分。
三、學習結尾部分
1、學生通過查字典,弄清“璀璨”“華燈”的意思。
2、“我”怎么會想起郝副營長這位親愛的戰友?(一是見到前璀璨的華燈,因為郝副營長生前也曾經憧憬過這美麗的燈光;二是聽見游人發出的“多好啊”的贊嘆,因為郝副營長生前也曾經這樣贊嘆過。)
3、教師小結:這個結尾部分和開頭都寫的是現在,相互照應。“我”在廣場璀璨的華燈下回憶往事,包含著不忘不過去,應該把先烈的精神發揚光大的意思。
四、練習朗讀全文
五、布置作業
1、準備聽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準備縮寫第二段。
板書設計
廣場 燈光 一聲贊嘆 幸福生活
| | | |
| | | 多好啊 |
| | | |
陣地 火光 憧憬未來 生命換取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照耀 漫步 挺進 微弱 雙膝 漆黑 憧憬 千鈞一發 豫皖蘇
二、指導作縮寫練習
1、指導讀“思考 練習”第六題,明確練習要求。
2、默讀第二段,想一想,縮寫這一段,哪幾點必須寫清楚。
3、討論交流。(縮寫這一段,必須寫清楚五點:一是時間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戰斗的任務;三是戰斗前郝副營長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戰斗中郝副營長的表現;五是郝副營長的犧牲。)
三、學生做縮寫練習,教師檢查了解縮寫情況。
四、請兩三個學生讀自己寫的內容,師生酌情評議。
五、布置作業:預習下一課《月光曲》。
板書設計
縮寫 一寫清時間 二交待戰斗任務
三戰前營長怎么做 四營長的表現
五營長犧牲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燈光》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回憶了解放戰爭時期以郝副營長為代表的戰士為革命勝利英勇獻身的一段往事。全文開頭和結尾寫的是現在,中間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開頭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繼而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結尾照應開頭。文章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又表達了不忘過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全文構思精巧,結構緊湊,文脈相通,含義深刻。尤其是文題“燈光”的含義,值得體味與琢磨。首先,“燈光”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文章從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由他人的贊嘆引發回憶;郝副營長在沒有燈光的黑夜里劃火柴充當燈光看書,書中畫的正是孩子在燈光下讀書的情景;戰斗打響后,郝副營長點燃手中的書本,像明燈一樣幫助戰士們找到了突破口,他也因此暴露位置而犧牲;最后又從回憶轉回到現實,回到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其次,燈光特別是電燈,是新時代新生活的象征,“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正是郝副營長這樣的革命先烈憧憬并為之奮斗的新生活的縮影。我們的祖國,正是由郝副營長這樣千千萬萬、數不勝數的精神之光、人性之光的匯聚,才最終燃亮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之光,迎來了偉大祖國的光明前程。
作為本單元《革命歲月》這一主題下的最后一篇文章,課文后面還安排了“閱讀鏈接”——四篇閱讀材料。四篇閱讀材料圍繞革命文化主題展開,體裁豐富,有小說、散文,還有歌詞。從內容來看,這四篇閱讀材料是對單元主題的進一步延伸和補充。
二、學情分析
通過對前面幾篇革命題材的文章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情感積淀。但《燈光》一文寫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學生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搜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材料,讓學生適當了解相關背景。革命傳統教育不是簡單的政治灌輸和道德說教,我們應該將革命傳統教育自然融入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情感,從而受到啟迪和感染。
文章的前后照應,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認知基礎。但是對于了解“燈光”與“火光”的關系,以及它們與課題的聯系,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展開
自讀,對關鍵詞句進行批注,理清關系,感受革命先烈熱愛祖國、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
文章后面的閱讀鏈接內容豐富,對于一些學生來說,有些難度,我們要引導學生明確要求,并根據要求自主閱讀。在自讀中關注整體,了解每篇閱讀材料中的主人公及事件,把握主要內容,再運用之前學過的閱讀方法,體會每篇閱讀材料的含義和情感。
三、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中“燈光”與“火光”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與課題之間的關系。
2.讀閱讀鏈接,借助查找資料等方法把握內容,并關注場景和細節描寫,體會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中“燈光”與“火光”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與課題之間的關系。
2.讀閱讀鏈接,借助查找資料等方法把握內容,并關注場景和細節描寫,體會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1 課時。
【A A 案】 教學思路說明:教學設計一側重于根據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展開學習活動。緊緊圍繞“燈光”,通過“概括發現——明確提示——聚焦研讀——拓展閱讀”的思路進行設計。在交流作者資料、了解故事背景、理清敘述順序后,根據課文的閱讀提示,兩次聚焦“燈光”與“火光”,理解不同燈光之間的關系及與課題之間的聯系,再進行鏈接閱讀,進一步體會革命情懷。整個過程基于學生的閱讀起點,循序漸進,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扶放有致。這也是略讀課文教學應有的體現。
【教學過程】
(一)直面“燈光”,了解故事背景
1.導入:今天我們跟隨當代著名作家王愿堅,去了解一個關于“燈光”的故事。(板書課題)
2.朗讀第三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1)讀準并理解“豫皖蘇平原”“圍殲戰”等詞的意思。
(2)學生交流故事發生的背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短時間內明確學習內容,省時高效。同時了解故事背景,可以迅速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概括“燈光”,理清課文脈絡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到“燈光”和“火光”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交流反饋。
預設:天安門前璀璨的燈光——郝副營長書上的插圖燈光——戰場上微弱的火光。
3.提問:課文圍繞“燈光”和“火光”寫了一件什么事情?(板書:引起回憶 回憶往事 懷念戰友)
【設計意圖】本文以“燈光”為線索結構成文,脈絡清晰。引導學生依據課文的這一特點概括主要內容,既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使學生的理解更為具象,也為后面的深度品讀做準備。
(三)聚焦“燈光”,感悟深意
1.學生根據閱讀提示,發現作者是怎樣寫“燈光”和“火光”的,并試想幾處燈光之間的聯系。
2.反饋交流,研讀“燈光”。
書上插圖中的燈光 ◇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1)引導學生關注“注視”“沉思”等動詞,感受郝副營長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2)引導學生抓住“多好啊”,體會郝副營長美好的內心——關心孩子,憧憬未來。
(3)小結:書上插圖中的燈光,代表了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戰場上微弱的火光 ◇突然,黑暗里出現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這火光雖然微弱,對于尋找突破口的部隊來說已經足夠亮了,戰士們靠著這微弱的火光沖進了圍墻。圍墻里響起了一片喊殺聲。
◇后來才知道,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劃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已,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
(1)小組討論:這火光雖然是微弱的,但我覺得這是( )之光。(簡單闡述理由。)
(2)反饋交流。
預設 1:這是英雄之光,因為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他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預設 2:這是勝利之光,因為正是郝副營長的這種壯舉,才使戰斗取得了勝利。
預設 3:這是生命之光,因為郝副營長為革命獻身的精神,將會鼓舞我們珍惜生活,好好學習。
(3)相機指導朗讀,感受郝副營長為了理想英勇獻身的精神。
3.思考討論,明晰聯系。
(1)聯系上下文,思考:課文中,天安門前璀璨的燈光,郝副營長書上插圖中的燈光和戰場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
(2)反饋交流,相機板書。
預設 1:故事是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引發的,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寓意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現實生活的美好。
預設 2:書上插圖中的燈光是指郝副營長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這樣他才毅然點燃了書籍,出現了戰場上微弱的火光,這更可以看出美好現實是革命先烈在戰火中用生命鑄就的。
(3)借助板書,體會幾處燈光與課題之間的聯系。
【設計意圖】“燈光”與“火光”的兩次聚焦,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有助于學生理解不同燈光之間的關系及與課題的聯系,從而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四)聯系“閱讀鏈接”,體會革命情懷 1.鏈接閱讀《毛主席在花山》《獄中聯歡》。
(1)學生默讀文章,注意文中的場景和細節描寫。
(2)交流文中的場景和細節描寫,談談從中體會到的感情。
2.鏈接閱讀第二、三個材料。
(1)學生默讀材料,想想又體會到了怎樣的革命情懷。
(2)反饋交流。
(3)建議在課外查找資料,進一步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
3.小結:從《燈光》一文,再到閱讀鏈接中的材料,我們仿佛從中看到了革命者的英姿,體會到了革命者的偉大情懷! 【設計意圖】聯系“閱讀鏈接”,作適度的拓展,既可以進一步開展閱讀實踐,又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升華情感,這本身也是一種培養語文素養的過程。
【板書設計】
教學思路說明:
教學設計二側重于根據預學學情,選擇班會活動推進學習。
按照“預學反饋——課本劇表演《燈光》——朗讀競賽——歌曲欣賞”的思路開展主題班會展示。利用班會活動的形式展開學習,突出關鍵問題的解決。通過小組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匯報、課本劇表演、朗讀競賽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在充分自主的活動中對比深化主題,引導學生朗讀閱讀鏈接,交流自己的發現,引發學生的結構化認知,使原本陌生化的題材更立體、全面地展現在面前。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殲滅、憧憬、千鈞一發”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順序。
3、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感悟革命先烈為理想而獻身的無私和偉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學習課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幾個“多好啊!”體會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抓住主要線索,讀懂課文的閱讀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1、大家對“燈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戶都燈火輝煌,大家都覺得燈光沒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就是《燈光》。(板書課題:燈光)我們來看一看,本文圍繞燈光講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難讀的詞語做個標記。
(1)交流難讀或難懂的詞語。
(豫皖蘇平原、圍殲戰、胸墻、憧憬、黑魆魆、千鈞一發、璀璨)
(2)尋找帶有“燈”或“燈光”的句子,在課本上畫出來。
學生勾畫,同桌輪讀。
3、讀完以后,用精煉的語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門廣場上的千萬盞燈,讓我想起了親愛的戰友——郝副營長。他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課文表達順序:通過初步閱讀,你發現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余寫的都是往事。這篇課文運用了倒敘的寫法,有首尾呼應的特點。)
二、細讀課文,認知文本
1、面對燈光,文中的人們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多好啊!”)(板書:燈光多好啊)
2、快讀課文,小組探究:【課件2】
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么?
3、交流,教師實時指導點撥。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
說這話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來北京,也許是時過幾年又來北京,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由衷贊美。
(2)第二次是戰斗打響前,郝副營長借著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上讀書。
“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此時,他也許想到勝利以后,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也許觸景生情,暗暗下決心,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板書: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我”交談時說的話。
出示:【課件3】
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下學習。”
4、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斗中郝副營長怎么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板書:燈光多好啊生命換取)
三、聚焦“燈光”,理解課文
1、學到這,能說說文章為什么以燈光為題呢?
(燈光給人帶來光明和溫暖,這也是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引導:如果只想到這一層,遠遠不夠。我們的學習應由表及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默讀課文,再想想這個問題。
2、學生默讀。教師引導:文中還有一處特殊的“燈光”,你發現到了嗎?
(郝副營長在黑暗中點燃書本,照亮后續部隊前進的道路。)
3、讓我們靜下心來讀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這特殊的“燈光”
(1)“千鈞一發”是什么意思?請聯系文中語句介紹當時的情況。
(2)“燈光”對戰友意味著什么?(生的希望,戰斗的勝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郝副營長清楚會有這樣的后果嗎?這樣做是為了誰?請聯系上文對郝副營長的描寫,靜靜地思考。
“燈光”對郝副營長意味著什么?(為了全國解放,為了讓后代過上安寧生活而犧牲自己。)
4、再現“燈光”。
(1)教師范讀。請大家在腦海中再現這一感人的畫面。
(2)郝副營長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和安樂,讓我們滿懷敬意來讀這特殊的“燈光”。
(3)根據剛才的想象,寫寫郝副營長當時的心情、動作、神情,讓英雄的形象刻畫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題
1、最后的告別
【課件4】今天,我們來到了埋葬郝副營長的沙柳叢里。站在英雄的墓前,回憶他生前的夢想,你想說些什么呢?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今天能在明亮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不會忘記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一定不辜負你們的殷切希望,為了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立志成才。)
2、主題深化
【課件5】這“燈光”會熄滅嗎?請發表你的看法。
(這“燈光”其實象征著英雄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因此不會熄滅,必將永遠閃耀在人們的心中。)
3、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涌現出無數像郝副營長這樣的英雄人物。正是他們默默地燃燒自己,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同學們可以利用網絡讀一讀英雄們的故事。
4、無論過去多少時間,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不要忘記那些革命先烈。
板書內容
燈光(多好啊)幸福生活
火光(多好啊)生命換取
《燈光》教學反思
《燈光》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接觸這篇課文,我就陷入了沉思,因為現在的學生對于戰爭年代的苦難歲月知之甚少,如何帶領學生走入課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夠為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價。因此,在教學時能否找到突破口為學生理解課文作鋪墊是取得本課教學成功的關鍵。
首先,抓題眼,初識英雄形象
教學時,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后,我就緊緊抓住課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課文為什么以燈光為題?課文哪幾處寫到了燈光,以此引起學生的思考,打開學生的思路。圍繞寫到燈光的句子,根據學生的發現,老師做順勢引導,幫助學生逐層理解,漸漸深入,一邊讀,一邊理解。通過課文的進一步學習,學生了解到,郝副營長因書中看到孩子在燈光下看書而憧憬未來,郝副營長為了后續部隊找到突破口,點燃書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犧牲,但卻贏得了圍殲戰的勝利。學生初步感受到郝副營長關心下一代和不怕犧牲的品質。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緊緊抓住課文中三次出現的“多好啊”這一線索。讓學生再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分別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把相關語句畫出來,深入思考,他們在說話時,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僅僅是指在燈光下看書嗎?讓學生從中體會思考,說出自己的理解和見解,與同學交流。
細讀三處“多好啊”,學生明白,這里“多好啊”不僅僅指孩子能在燈光下學習,而是郝副營長憧憬戰爭取得勝利后,孩子們有更優越的學習環境,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祖國能繁榮富強。正是對未來的這種美好憧憬,郝副營長才會在后續部隊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機關頭,冒著生命危險,點燃書本,為后續部隊找到前進的方向才取得戰斗勝利的勇氣。此時,郝副營長的英雄形象已在學生心中樹立。
最后,比今昔,銘記英雄事跡
學到這里,我突然把學生的思緒從戰爭年代拉回現實,讓學生說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戰爭年代有什么不同?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此時,戰爭年代的苦難歲月學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現在的優越生活學生更是親身體驗,因此課堂氣氛以非常活躍。此時,我順勢讓學生思考,學生感受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靠千千萬萬像郝副營長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最后,我以我們要牢記這些革命先烈,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后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報效祖國結束本堂課。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付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3.體會本文的開頭和結尾相互照應的關系,并感受作者這樣寫的深意。
【教學重點】
理解郝副營長廣闊的胸懷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教學難點】
抓住主要線索去讀懂課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燈光,我們都非常熟悉,平時并不特別注意它。然而,我們今天要學的《燈光》一課,卻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二、介紹作者
王愿堅:(1929年-1991年),男,中國電影編劇、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參加八路軍。1956年至1966年,參加回憶錄《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
主要作品有《黨費》、《糧食的故事》、《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媽媽》等。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難讀的字,注意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詞
照耀 豫皖蘇平原 圍殲 黑魆魆 電鈕 千鈞一發 璀璨
(2)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天安門廣場上的千萬盞燈,讓我想起了親愛的戰友——郝副營長。他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五、品讀釋疑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段落是寫現在,哪些段落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余寫的都是往事。引導學生悟文章寫作順序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板書倒敘)
2.引起我回憶往事的原因是什么?
(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勾起對往事的回憶。這三個字是連接現實和往事的一根鏈條,因為英勇犧牲的郝副營長也說過:“多好啊!” )
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在哪里,各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當時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么?(完成表格)
3.交流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三次。
第一次前的清明節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說這話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來北京,也許是時過幾年又來北京,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由衷贊美。
方法指導:這是一個倒敘的寫法,所謂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邊,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的一種寫法。能夠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第二次是戰斗打響前,郝副營長借著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此時,他也許想到勝利以后,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也許觸景生情,暗暗下決心,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
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我”交談時說的話,“多好啊”是他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
下學習。”)
六、合作交流,質疑并解答
1.圍繞標題燈光,作者在文中多次進行了描寫,找出文中寫“燈光”的句子,在小組內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并解答,想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筑,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第二句: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第三句: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第四句: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第五句: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開頭和結尾都提到天安門前的燈光,有什么深意?
(燈光象征幸福安樂的生活,課文以《燈光》為題,突出了革命烈士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贊揚了他們為理想而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七、課堂小結
《燈光》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之人。
本課推薦閱讀《生死攸關的燭光》《倔強的小紅軍》。
八、當堂檢測
九、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現在
( 多好啊)
燈光 往事 (倒敘) 幸福生活
來之不易
現在
課后反思
《燈光》是一篇閱讀課文。教學本課,我注意對學生進行“展開豐富的想象”的運用訓練。課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憶戰爭年代的一樁往事,是全文重點,我指導學生以“燈光”為線索分小組討論:
1、在戰斗間隙,郝副營長為什么借著微弱的亮光,在注視著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
2、課文哪些地方是寫具體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聯想?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深刻理解郝副營長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課時代背景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因此,在課堂上,我用了很多時間去講解當時的環境,這與閱讀課文的教學思想相違背。我應該在課前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資料,讓他們學會收集資料,為第二單元的讀寫例話“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作準備。在這節課中,我努力的嘗試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主動的去探索課文中蘊含的內容、意境、思想。傳統教學中,教學的備課、上課關注的并不是學生的學習狀態,經常以成人的心態去看待學生的想法和情感。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上課時總是把自己的教案像背臺詞一樣,全然不顧學生接受與不接受。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發揮小組的合作性,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有足夠的時間讀書、思考、說話。從課堂效果看,學生真正領會到了革命先烈們無私的奉獻精神,激發出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細膩的感受。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教師提問:①你見過什么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么地方?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系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清課文脈絡。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2.讀課文,通過填空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
(1)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墻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后續部隊在黑暗里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向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三個“多好啊”的句子,加以體會。
(1)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引起“我”的回憶。)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郝副營長看了書中插圖后,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
(3)課文第七自然段。(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導朗讀(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
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
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感情朗讀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勵我們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思路,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營長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燈光下學習時所想到的寫下來。
【教學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學策略】
燈光,我們都非常熟悉,平時并不特別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對燈光有著特殊的感受,因為在他的經歷中,圍繞著燈光,發生過一個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課時我們主要要讓學生認真體會課文中幾次出現的“多好啊!”明確各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從而體會郝副營長這一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引出“燈光”之題目:
提問: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初步學習了《燈光》這篇課文,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繼續深入學習這篇課文。板書《燈光》。
二、細讀課文,理解“燈光”之內容:
師:上一節課,同學們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畫出了課文的思維導圖,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傳閱思維導圖,挑選出優秀作品參加班級的展示。
生:小組范圍內傳閱思維導圖,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準備參加班級的展示。
師:請一名學生展講思維導圖。
(生展講,老師記分,其余學生評價,質疑和補充。)
生1:我想評價一下他畫的思維導圖:思路清晰,線條流暢,我很喜歡他寫的心得體會,把本課的中心都羅列出來了。
師:你的評價很精準,說明你看得仔細,聽得認真。
生2:我要質疑:請問,課文開頭和結尾描寫天安門前的燈光是為了什么?
師:你真是一個大膽質疑的孩子,誰能解答這個問題?
生3:我覺得是看到天安門前璀璨的燈光,路人才會說“多好啊”,才會引起作者的回憶。
生4:現在我們能夠在明亮的燈光底下學習了,而且還有這么璀璨的燈光,郝副營長的愿望實現了。
師:這種寫法就是首尾呼應,其實我在平時的習作也經常用到這種方法。
生5:我還有一個問題:文章幾次寫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誰能幫我解答?
師: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
生6:“多好啊”出現了3次。第一次: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看到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引起“我”的回憶。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郝副營長看了書中插圖后,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憧憬著自己也能用上電燈。第三次:課文第七自然段。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師:你真是我們班同學學習的榜樣,回答問題具體全面。
師小結:剛才老師聽到了你們精彩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看到了你們思維的碰撞,你們太厲害了。
三、品讀體會,感悟“燈光”之內涵:
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對燈光這篇課文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接下來我們繼續研讀。
教師質疑:結合課文體會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么會留下這樣的印象?
學法指導:
1、學生自己讀課文,把想法寫在學習單上;
2、組長組織組員在小組內討論;
3、班級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誦展示畫出的句子。
(2)談談自己的體會。
交流過程:
1、①展示的小組學生朗讀:
這會兒,他正倚著交通溝的胸墻坐著,一手夾著自制的煙卷,拿著火柴盒,一手輕輕地劃著火柴。他并沒有點煙,卻借著微弱的亮光看擺在雙膝上的一本破舊的書。
②師:同學們,老師發現你們組的學生一個個都是朗讀高手,讀得如此投入。通過讀你還能了解什么?(我們知道了這是動作描寫,可以看出他熱愛讀書)(板書:熱愛讀書)
③帶著感受集體讀一讀這段話。(重點理解郝副營長對讀書的熱愛)
2、?出示,學生齊讀。
“聽說一按電鈕,那玩意兒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②再來讀讀這句話,感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孩子的熱愛。(板書:熱愛生活、熱愛孩子)
3、生讀: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劃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后續部隊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
生1:這句話是動作描寫,可以看出郝副營長不怕犧牲的精神。(板書:不怕犧牲)
師:你真了不起,不僅說出了描寫方法,而且說出了人物的品質。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交流展示我們知道了一位熱愛讀書,熱愛生活,熱愛孩子,不怕犧牲的郝副營長。正是因為有像郝副營長這樣的英雄,我們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寫內心,提升“燈光”之境界:
教師激趣:為了勝利,為了新中國,為了無數的同胞,為了孩子們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繼英勇就義。
無論過去多少時間,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不要忘記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能在電燈下學習。如今,我們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看到這燈光,你會想到什么呢?請你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吧。
1、學生構思,動筆,教師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指名展示。
3、學生評價。
五、作業超市,延伸“燈光”之外延:
1、講一講:把本課的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2、演一演: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組織下表演本篇課文;
3、寫一寫:把自己知道的關于燈光的故事寫下來。
(任選一題完成)
六、板書設計:
燈光
熱愛讀書
郝副營長熱愛生活
熱愛孩子
英勇善戰
不怕犧牲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7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現,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先烈不怕犧牲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二、教學重難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三、課時劃分
一課時
四、教學設計
(-)揭題,練說
1、板書課題。
2、練說。教師提問:①你見過什么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么地方?
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二)理文,練說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填空)
(1)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墻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后續部隊在黑暗里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看一看______。
3、讀課文,弄清文中三個“多好啊”間的關系
課文三次出現“多好啊!”這句話,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來,標上序號,然后讀一讀上下文,找出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過小組交流、集體匯報的形式,幫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第一次說這話是對*廣場“燈光”的贊嘆,是引起我回憶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說這話的是郝副營長,他看了書中插圖后,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第三次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練讀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自由感情朗讀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1、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2、練筆:寫讀后感
附:板書設計
看--燈
事物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8
一、板書課題,感受“燈光”的含義
(一)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當寫到“燈光”二字,你會想到哪些?
(二)生1:我會想到光明、溫暖。
生2:幸福、安寧。
生3:家的溫馨,因為我一回家看到家里亮著燈,我知道感到特別溫馨。
(三)師:這些“燈光”都跟幸福、美好、安寧的生活聯系在一起。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題為“燈光”的課文,相信你讀后一定會對“燈光”有新的認識。
二、整體把握、提綱契領
(一)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讀中教師插話點評。
(設計意圖:引導通讀全文,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由學生回答中的不同處引出本文的敘述順序——倒敘。
(三)讀文后交流:讀完課文,你有哪些發現?或者有哪些疑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悟文章寫作方面的特色。(倒敘、前后照應。)
生1:為什么以“燈光”為課題,它在寫“燈光”的什么?
師(在“燈光”后打上一個“?”):你能圍繞課題為幾個為什么,這就是高年級學生所學到的“文題”閱讀法。再讀課文,相信讀完后,這個問號一定可以擦去。
生2:發現本文中有好幾處寫到“好多啊!”
生3:我也發現了這一點。
師:看來這個“多好啊!”值得我們好好研讀。它在文中反復出現,它就像是樂曲中的主旋律一樣,它也是文章的什么?
生:文眼。老師以前說過的。
三、精讀往事部分內容
(一)抓住了“文眼”閱讀,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就讓我們一起循著“多好啊!”走進那戰火紛飛的歲月。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多好啊”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板書:“多好啊”!)
(二)生匯報,圍線“多好啊!”品讀句子。
第一處: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
師點撥:什么多好啊?(板書:“ 多好啊!”)
生:*廣場的燈多好啊!
師:他贊美的是“*廣場的燈多么好啊!”,其實他也在贊美什么多好啊?
生: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板書:贊嘆)
第二處:“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
師;郝副營長是說什么多好啊!”
生:能在電燈下看書多好啊!
師:請觀察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神情,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專注、聚精會神、羨慕)
師:同學們,那是郝副營長對那個孩子的羨慕呀。
第三處: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看書,該多好啊!
師:此時,郝副營長又是說什么多好啊!
生:能讓孩子們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師:是呀,從這話中我們聽出了他對美好生活的——
生接:憧憬。 (板書:憧憬)
(三)品讀描寫“燈光”的句子,悟表達方面
師:這么多的“多好啊!”都跟一個詞有關,那是什么?
生:燈光。
師:請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
1.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筑,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
3.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4.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5.在*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師:第五個句子讓老師覺得特別耳熟。
生:因為它和第1個句子一樣,都是講*前的燈光,這是前后照應的寫法。
師:前后照應,讓讀者聽出了“*廣場的燈光”給作者王愿堅帶來的那種無法忘卻的記憶。
生1:還有一句,那就是“黑暗里出現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
生2:那是寫“火光”,不是“燈光”。
師:也許它不是“燈光”,但它跟“燈光”卻有著不可緊密的聯系,那是什么聯系?
生3:沒有“火光”,就不可能有“燈光”。
師:是啊,正是那一閃又一閃的火光,那微弱的火光構成了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一切璀璨的“燈光”,構成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安寧的生活。
四、拓展話題,讀寫結合
(一)在這星火光中,在華燈照耀的今天,我們似乎還能看到郝副營長那張年輕的臉,還能見到李大釗那張什么的臉?(平靜而慈祥的臉)還能見到誰的臉?
(設計理念:從“火光”引伸開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跡來談)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能在電燈下學習。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以“燈光”為話題寫一寫,把你內心涌動的情感化為文字表現出來,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段話……
(三)師對照板書總結全文:今天,當我們再一次回到“燈光”,說到“多好啊!”,不會忘記今天的“燈光”中有著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動,還有著無限的“懷念”。相信現在可以擦去“燈光”后的問號了,那么就把這點點“火光”與“燈光”一起融入我們的朗讀中吧,再次讀課題。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體會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作出的貢獻,懂得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3、練習縮寫課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廣闊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王愿堅,當代著名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創作了許多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被列入100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閃閃的紅星》,他是劇本的編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
2、怎樣把課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閱讀第二段,想一想,這段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講的: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把這一段分成三層。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怎樣把這一段分成三層。
(4)請三名同學分三層朗讀課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內容。
1、指導理解第一層。
(1)指名朗讀率一層。
(2)通過杳字典理解下列詞語:挺進、豫皖蘇、圍殲戰。
(3)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層的內容。(在圍殲戰開始前,“我”在交通溝里找到了突擊連,來到了郝副營長身邊。這是一位年輕的戰斗英雄,他在激戰之前心情是那樣的平靜,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中的插圖,看得那樣入神,火柴劃了一根又一根。他從插圖中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和情景,想到了未來,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看書,該多好啊!”)
(4)激戰馬上就要開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勝利以后,勞動人民將有可能為建設祖國,為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為地主資本家賣命,他們的子女將有可能在舒適的環境中讀書學習,而不再像父輩那樣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力......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郝副營長高尚豐富的內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名學生把這一層再朗讀一遍。
2、指導理解第二、三層。
(1)指名朗讀。
(2)指導理解下列詞語:后續部隊、千鈞一發、整編師。
(3)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層的內容。(突擊連沖進守敵圍墻后,后續部隊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這樣,突擊隊孤軍深入,得不到增援,圍殲戰有可能失敗,情況非常危急。人們望著黑 的圍 ,萬分焦急。就在這緊要關頭,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高高舉起,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他自己則因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犧牲了。人們懷著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遺體。)
(4)課文中說“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有什么體會?(表現了先烈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無私奉獻精神。)
(5)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名學生把“戰斗打響后”和“戰斗勝利后”這兩層再朗讀一遍。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第二段。
2、預習課文的其它部分。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燈光》是一篇凝聚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的文章。該文通過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說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提醒我們要建設好前輩們用鮮血和生命創建的偉大祖國。
學情分析
文中所寫的戰爭年代與學生所處的和平環境相去甚遠,學生知之甚少,可能無法體驗當時的處境,因此,課前要引導學生收集查找有關資料,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多感悟。
教學目標
1. 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作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 了解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3. 學習本課生字詞。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體會革命前輩的崇高品質。
教學準備
教師:作者簡介,文章拓展資料。
學生:預習課文,查找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審題入手,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初讀課文,回答問題:
1. 課文為什么以燈光為課題?
2. 《燈光》引起了作者一件什么事的回憶?
3. 課文幾次寫到燈光?是怎樣寫的?
二、 圍繞燈光,深切領悟;引導想象,豐富內容
1. 在描寫天安門前璀璨的燈光時,賦予燈光以感情色彩。
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著周圍的雄偉建筑,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賦予了燈光強烈的感情色彩,含義深刻,耐人尋味。
讓學生理解這燈光起到兩層意義:①以天安門廣場的燈光觸動作者往事的回憶;②從動人的往事中對比廣場燈光讓學生思考:這燈光為什么令我感到光明和溫暖?通過朗讀思考,使學生認識到,作者漫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天安門廣場,在這和平、安詳的環境里,看到祖國的建設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心頭感到十分溫暖。這種感情、感覺是有情激發的想象,包含著對人的精神、價值的評贊這光明和溫暖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
2. 課文第二大段是作者由景生情,追憶戰爭年代的一件往事,這是課文的重點,也是全文的中心,這里可圍繞燈光這一線索提問,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展開想象,豐富任務的內涵:
① 郝副營長在戰斗的間隙,為什么借火柴的亮光,深情地注視書上一幅插圖?他在默默地沉思什么?對未來憧憬些什么?
② 體會郝副營長說的話:聽說一按電鈕那玩意兒就亮了,很亮很亮,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通過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生體會多好啊!的含義,深切體會一個革命先輩寬廣的胸懷和崇高的內心世界,使人物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強烈。
3. 在后續部隊和突擊隊失去聯系的危急時刻,戰士們靠什么取得了戰斗的勝利?郝副營長為什么用火柴點燃了那本心愛的書,他當時怎樣想的?他為什么那樣做?體現了他什么精神?
4. 理解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三、 提煉中心,悟情明理
1. 郝副營長的美好愿望是什么?現在有沒有實現?是怎樣實現的?
2. 如果你看到天安門前的燈光及萬家燈火時會想到什么?
啟示學生:從此你看到都市的夜景,璀璨的燈光時,坐在明亮的燈光下讀書寫字的時候會想起什么?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中光明、溫暖的含義。讓學生認識到靠千千萬萬郝副營長這樣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今天不僅要緬懷先烈,并要以實際行動告慰先烈,一定刻苦學習,珍惜今天的學習生活。
四、 拓展延伸
搜集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新中國的故事,召開踏著先烈足跡的故事會。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關心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學習生字詞。
3、有感情讀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郝副營長廣闊的胸懷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詞,簡介作者
燈光,我們都非常熟悉,平時并不特別注意它。然而,我們今天要學的《燈光》一課,卻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堅,當代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后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
二、 生讀題,再讀學習提示:看看學習這篇課文,要我們解決哪些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別是誰在什么情況下說的?3.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出示課件,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對以下詞語的理解:挺進、豫皖蘇、圍殲戰、突擊連、
憧憬、千鈞一發、璀璨、交通溝、胸墻。
2、學生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說一說。再抽生說。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余寫的都是往事。引導學生悟文章寫作方面的特色。(倒敘、前后照應)
2.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么?
3.交流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三次。第一次是清明節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說這話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來北京,也許是時過幾年又來北京,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由衷贊美。
第二次是戰斗打響前,郝副營長借著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上讀書。“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此時,他也許想到勝利以后,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也許觸景生情,暗暗下決心,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我”交談時說的話,“多好啊”是他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
“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下學習。”
3.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斗中郝副營長怎么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再次深入理解課文
五、找找文中寫“燈光”的句子,想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筑,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第二句: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第三句: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第四句: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第五句:在*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個句子。
六、拓展話題,讀寫結合
(一)在這星火光中,在華燈照耀的今天,我們似乎還能看到郝副營長那張年輕的臉,還能見到李大釗那張什么的臉?(平靜而慈祥的臉)還能見到誰的臉?
(設計理念:從“火光”引伸開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跡來談)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讓我們能在電燈下學習。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以“燈光”為話題寫一寫,把你內心涌動的情感化為文字表現出來,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段話……
(三)師對照板書總結全文:今天,當我們再一次回到“燈光”,說到“多好啊!”,不會忘記今天的“燈光”中有著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動,還有著無限的“懷念”。相信現在可以擦去“燈光”后的問號了,那么就把這點點“火光”與“燈光”一起融入我們的朗讀中吧,再次讀課題。
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案 篇12
教學要求:
1、能按課后練習中的問題和文中的重點語句,有目的地邊讀邊思考,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方式。
2、結合語言環境,運用比較的方法,理解課文中部分詞句在表達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義。
3、積累課后習題中指定掌握的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6節——9節。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人物言行、神態等描寫的分析,幫助學生體會郝副營長為了幸福的明天,寧愿犧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質。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及課文中心之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課文: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自學課后習題,抄寫詞語,家默。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師述:每當晚霞漸漸隱褪,帶走最后一抹陽光時,意味著夜幕已悄然降臨了。每逢此時,人們有的在燈光下歡聚一堂,敘說親情;有的在燈光下愉快地作一次書中散步;還有的則徜徉于五彩繽紛的霓虹燈下的人流中,盡情地享受著休閑時光……燈光是人們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徜徉——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十三課《燈光》中講述了一個在解放戰爭時期,郝副營長憧憬燈光并為之獻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課題,齊讀
二、檢查預習朗讀
三、觀察插圖,理解課文2-5節
1.請同學看插圖,默讀課文,找到文中描寫插圖的相應內容。
2.指名讀文:
生:大約一切準備……憧憬里去了。
3.自由朗讀,圖文對照,請你談談你看懂了讀懂了什么?
師抓要點,有機點撥。
(郝副營長正深情地憧憬著)
“憧憬”是什么意思?他憧憬什么?為什么郝副營長對燈光的憧憬是深情的?
(“憧憬”是向往的意思。他向往著未來美好的生活,希望革命勝利后,大家都能用上電燈,孩子們能在明亮的`電燈下學習。)
4.文中哪些地方要讀出深情的語氣?自讀,指名讀。
5.引讀,第二節中的第1、2句向我們交代了郝副營長是——(著名……經驗),他今晚的戰斗任務是——(由他……道路)
6.齊讀第2-5節,注意讀出深情的語氣。
四、默讀訓練,理解課文6-10節
1.過渡:郝副營長美好的憧憬實現了嗎?快速默讀第6-10節,哪一節中直接告訴了我們?
2.齊讀第10節。
3.師述,這位年輕的戰斗英雄,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祖國下一代能擁有良好的學習條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自己卻沒來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電燈,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4.默讀回答問題:
郝副營長從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獻出22歲的年輕生命而未見成電燈,這期間發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組自學課文
出示:默讀回答問題。
(1)突擊連的任務是什么?
(2)戰斗打響后,后續部隊為什么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
(3)郝副營長是怎樣犧牲的?
出示:答題的方法與步驟。
(1)理解題意
(2)找出內容
(3)摘取要點
(4)組句答題
5.交流自學情況:
第一題:突擊連的任務就是突破守軍的圍墻,為大部隊打開前進的道路。
第二題:戰斗打響后,因為突破口沉寂了,后續部隊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與突擊連失去了聯系。
第三題: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郝副營長高舉起用火柴點燃了的書,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敵人被殲滅,他卻因暴露而犧牲。
6.師述:是啊,我們年輕的戰斗英雄的壯舉令人欽佩不已。他用壯烈地犧牲換來了圍殲戰的勝利,自始至終沒有考慮個人的安危。他認為自己為革命的勝利而犧牲是毫無遺憾的。
7.選擇文章的中心
出示小黑板,選擇文章中心,并說明理由:
①歌頌了他熱愛生活的好品質。(舍主取次)
②刻畫了他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為大部隊燃書照明自己犧牲的感人事跡。(主要內容)
③歌頌了他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孩子們能有一個幸福的明天而不惜獻身的崇高品質。(√)
8.指導朗讀第6-8節
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跡令人敬仰,現在老師和同學們-起配合有感情地朗讀第六至八節。
(1)以記者的視角出發。
第6節:
半小時以后,記者剛回到——(團指揮部……打響了),他看到了——(三發……天空),又聽到了——(震天……爆炸聲),知道——(圍墻……突破口)。正在這時,記者突然發現——(突破口沉寂了),原來是(后續……聯系)。
第7節:
在這危急的時刻,記者和整個團指揮所有的人都——(焦急……望著),突然,記者看到——(黑暗……過去)。他又聽到(突破口……喊殺聲)。
第8節:后來記者才知道——(在這……打中了)。
(2)從郝副營長的視角出發。
第6節:
半個小時以后,戰斗打響了,郝副營長帶領部隊沖出了交通溝。隨著——(三發……突破口)。正在這時,郝副營長突然發現——(后續……聯系)。
第7節:
在這危急的時刻,郝副營長所處的那片黑暗里——(騰起……喊殺聲)。
第8節:
原來是他突然想起了口袋里的書,便——(劃著……的路)。也因為這光亮,他——(暴露……打中了)。
五、總結
郝副營長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獻出了年輕而又寶貫的生命,卻沒來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燈光,這是多么令人遺憾啊。可他為革命勝利,不惜壯烈犧牲而又感到毫無遺憾,表現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每當夜幕降臨,我們都能在燈下學習生活,又怎能忘記那些諸如本文主人公那樣的英雄們,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為之發憤圖強!
六、完成課后題3,背誦6-9節
板書設計: 13、燈光
深情地 憧憬
壯烈地 犧牲
舍生忘死
毫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