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精選13篇)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能在閱讀中質疑、解疑,發表見解,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 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2、對“牢”、“亡”、“亡羊補牢”意思的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課前了解寓言或讀寓言故事。
教學方法:研究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第9課《寓言二則》。我們大家都聽過寓言故事,這篇課文一共有兩個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則”。今天,我們先學習第一則寓言:板書: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2、學習之前老師檢查一下預習情況。
。1)認讀詞語
。2)說說寓言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解題,質疑
1、“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理解“亡”“ 牢”。
2、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3、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老師根據學生的問題板書(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怎樣補?結果怎樣?)
過渡:今天我們將圍繞你們提出的問題學習寓言。學習寓言是有方法的。
1、讀懂故事。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2、體會寓意。
3、聯系實際談談感想。
過渡:要想讀懂故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學起:(與剛才的問題相對應)
板書: 起因 為什么丟
經過 丟了幾次 怎樣補
結果 ?
二、 分段理解寓言。
。ㄒ唬、讀寓言,讀準字音,讀通寓言。自讀、同桌讀、指名讀四、默讀寓言故事,找出丟羊的原因,用“——”線畫出。
生匯報 讀句子 用自己的話說說丟羊的原因。
。ǘG了羊后,有人為他著急,是誰?(生:街坊)
1、他們有一段對話,用“~~~”畫出街坊的話,用“——”畫出養羊人的話。(課件出示)
2、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街坊是個怎樣的人?練習讀好 學生回答 自己練習讀 指名讀 分角色讀
過渡:唉,這個養羊人真是當局者迷呀,對于人家的勸告,竟然不當回事。后果怎樣呢?走進第四自然段。
3、讀第四自然段,讀完說說結果怎樣
。w會兩個“又”字)羊人當時的心情怎樣?
想象當時養羊人會怎樣說怎樣做?演一演(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他后悔的樣子)
4、用書中的一個詞概括(后悔),于是他怎么做的,體會他為什么這樣做。練讀句子。
5、結果怎么樣了?學生齊答。
師:亡羊補牢是成語,就是從我們所學習的這個寓言故事中來的,它還有下半句(學生試說 課件出示)
三、提示寓意,總結擴展
1.故事學完了,你想對養羊人說些什么?(不要光指責還看他有什么值得欣賞的)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現象發生過,你是怎樣解決的?
四、講會故事
五、總結學法。
板書設計:
9、寓言兩則
起因 為什么丟
經過 丟了幾次 怎樣補
結果 ?
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許多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談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質疑,結合學生提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文,理解語言文字。又抓住重點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生更喜歡擅長表演的學生加上動作后講的故事。本課給學生教會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談生活中類似的例子時,學生的話題面有些窄,如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體會身邊這樣的事,會對理解寓意有幫助的。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2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生生討論、師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然后,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2.訓練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學過寓言嗎?(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這兩個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是我們二年級下學期學過的兩則寓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動畫片吧。(播放動畫片)大家剛剛看了有趣的動畫片,這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亡羊補牢]齊讀課題--《亡羊補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師:相信同學們都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么在字詞學習上,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學生匯報自己預習所得,交流字的讀音,寫法。)
老師這里也有幾個詞語,相信大家肯定會讀,誰愿意來讀給其他同學聽。
寓言羊圈勸告街坊窟窿結結實實叼走后悔
。ㄒ晃煌瑢W讀,別的同學聽,讀對,出示正確的拼音,讀錯,糾正。最后齊讀詞語。)
2.整體感知
老師相信這些詞語同學們肯定都會讀了,那這些詞語回到了課文,你還認識它們嗎?讓我們來讀一讀課文。思考一個問題,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請五位同學讀課文,適時糾正讀音。重點解決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讀輕聲③叼的最后一筆。
3.語言訓練:
師: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亡羊補牢》講了一件什么事?
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后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ㄌ崾,第一次丟羊---第二次丟羊---最后---
表揚能用簡潔語言概括的同學,對說得比較詳細的同學要加以引導)
[師適機板書:第一次不補第二次修補]
三、讀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們已經知道養羊人一共丟了兩次羊,那讓我們回到課文去仔細讀讀文章,尋找他丟羊的原因。
請大家默讀1-3自然段。說說第一次丟羊后,養羊人的表現。(出示課文1-3自然段,同學默讀)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讀出了什么?(養羊人毫不在乎)
養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丟了一只羊,他當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卻著急了。他勸告他說---
。ㄚs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你能來當一當這個好心的鄰居嗎,來勸一勸這個養羊人。
。ㄕ垘讉同學讀,指導朗讀。分角色讀對話,注意語氣。)
2.養羊人的滿不在乎,以致后來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學習課文4.5自然段,去那里尋找答案。
女生齊讀4.5兩段,說說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鉆進去,又丟了一只羊)
3.為什么狼有第二次機會鉆進羊圈?
(養羊人不聽勸告,不修補羊圈,狼才會再次進來。)最后。他后悔了,聽了鄰居的勸告,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4.養羊人還會丟第三次羊嗎?
不會,他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討論:現在補牢遲嗎?
[不遲,因為他的羊以后再也沒丟過。]
5.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故事我們學完了,那誰可以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思。羊丟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損失后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后再受損失。亡,丟;牢,羊圈。
通過養羊人這個故事,你們知道了一個什么道理?
(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給予提綱,講述故事
1.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講給別人聽呢?老師給大家一些幫助,自己先練習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只
……
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2.請幾位同學講述故事。
五、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同步閱讀》中的《古代寓言兩則》。
2.抄寫課文兩遍,并背誦課文。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3
一、揭題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題目叫“亡羊補牢”。誰來讀。
2、請給“亡”組詞,“死亡、滅亡”,請給“牢”組詞!氨O牢、坐牢”。
師:那“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讀了故事你就會明白的。
二、初讀解題。
1、自由地去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下面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來讀讀課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讀著,讀著,你們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嗎?
、倌阏f,哦,“亡”是丟失的意思,因為被狼叨走了,養羊人的羊丟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說,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對,街坊說的修羊圈就是補牢。
、勰恰巴鲅蜓a牢”連起來就是丟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三、精讀
1、那養羊人共丟失了只羊?(對兩只),請你找出句子讀一讀。
2、你讀,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第一句這句話里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個多音字,還有一種讀音是圈quān,圓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讀好輕聲,齊讀。
全班一齊讀這兩句話。
3、讀著讀著,你知道了什么?
→你說。對呀,羊丟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個窟窿→這該死的窟窿讓他丟失了兩只羊,太可惜了,誰來讀。
4、養羊人丟了第一只羊,又丟了第二只羊,其中還有別的原因嗎?
→你說,對他不聽街坊的勸告!鷰煛敖址弧本褪侵刚l?(鄰居)
→下面就請同桌同學一人當街坊,一人當養羊人來演一演,說一說,開始練習。
→展示表演讀:
→看了他們的表演,你們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1:這位街坊在勸別人,讓人感覺到他的真誠。
生2:街坊的勸說讓人感到他非常擔心
誰再來當當街坊勸一勸。
→養羊人表演得怎樣?
→生1:→養羊人在說這句話時感受到無所謂,滿不在乎的
→誰再來說一說
→“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說……你說,對,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哪兩位孩子還愿意來表演。
5、養羊人不聽街坊的勸告,不修羊圈,結果養羊人丟失了兩只羊后,他心里可能怎么想,怎么做呢?展開你們的想象
→生1:如果我丟失第一只羊后馬上修羊圈,就不會丟失第二只羊了。
→生2:如果我聽從街坊的勸告,馬上改正,那就好了。
→生3:現在我已經丟了兩只羊,第三只羊可不能再丟了,現在得馬上去修補羊圈。
四、學習最后一段
1、對,養羊人就是這樣想,這樣做的,出示最后一段。
自由得讀→個別讀
→讀中點撥,此時的他非常后悔,后悔的句子誰還想讀?
→老師也想讀(故意去掉“趕快”。)
→生:不能去掉,因為修羊圈的事不能再拖延了。
→生2:加上趕快說明他不想再丟羊了。
→生3:加上“趕快”說明他想馬上改正自己的錯誤。
→是呀,你看(看圖)養羊人拿著錘子正在認認真真的修羊圈呢。
引讀,從此,……。
→我們齊讀最后一段。
五、明理
1、小朋友,而對正在修羊圈的養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話想對他說?
生1:老大爺,如果你肯接受別人的意見,你就不會丟第二只羊。
生2:大伯,知錯能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生3:你做錯事能及時補救,我向你學習。
2、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你說,你說。
是呀,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師:作業本散了,應該馬上訂好,及時補救。
六、復述故事
師:養羊人因為接受街坊的勸告,羊再也沒有丟過,這一天,他送一只羊給街坊,向他道謝。街坊問,你為什么送羊給我?養羊人就把“亡羊補牢”的事告訴了街坊,如果你就是養羊人,該怎么告訴“街坊”這件事?先自由準備一下。
七、書寫生字
1、哪個字特別難寫,需要老師幫助的?
哦,“窟窿”,這兩個字都是“六”,特別要注意的是,“窿”,“生”上“一”。師范寫。
2、生寫。
八、拓展
小朋友,我們祖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像這樣的故事很多,我們來看圖說出寓言故事的題目吧,這是畫蛇添足、坐井觀天、掩耳盜鈴,課后希望你們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節課,我們要舉行一個寓言故事交玲玲的畫流會。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復習并二次指導重點生字。
2、復述課文把握人物說話的語氣、動作。
3、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講故事時把握人物說話的語氣。
2、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回憶字義,通過擴充題目講述故事梗概
1、回憶課題,聽寫并進行書寫二次指導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讀了一篇成語,還記得它的名字嗎?(亡羊補牢)。題目中有我們上節課學過的三個生字呢,你能正確地寫好它們嗎?好,拿起筆,默念寫字姿勢,開始寫。(展示學生書寫,并進行二次指導)
反饋:他寫得對不對?回想上節課學寫這三個字的要求,你看他哪個字寫得?
“補”左右結構的字要些緊湊,注意哪筆呢?(豎的位置)
那么,把你寫得不滿意的字在右邊的田字格中再工工整整地寫一遍,爭取這次寫好。同學們認認真真地寫,老師在黑板上也認真地寫下這則成語的名字。
2、回憶重點字義,初步講述故事
過渡語: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你還記得這兩個字的意思嗎?
亡:丟失;牢:羊圈
3、擴充題目講故事,激發閱讀期待
上節課我們還學習了一個簡單概括文意的方法—擴充題目法,你能用上這種方法概括亡羊補牢這個成語嗎?誰來試試?
有一個人丟了一只羊,后來他聽了別人的勸把羊圈補好了,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評:你幫助大家簡單回憶了這則成語故事,擴充題目這種方法多有用啊,希望今后的學習中你能用上。
讀完這個故事,你們喜歡嗎?想講講嗎?講給別人聽也是書后的一個要求,打開書,先讀一讀,再試著講一講。
預設一:他把整個故事怎么發生的、后來怎么樣了和結果怎么樣講得清清楚楚,他還有哪兒吸引你嗎?到底怎樣講才能讓別人特別特別喜歡聽呢?把人物說的話講特別有必要。那么,故事中都有誰說了什么話,打開書找到畫下來,再讀讀。
評:講得很流暢,說明課下你預習得很充分。
預設二:他把鄰居對養羊人的勸告講出來了,你們覺得還應該講出什么?這可對情節的發展很重要。
【設計意圖】:通過檢查上節課重點生詞,引導學生從字詞入手進一步熟悉文本,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同時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脈絡,為品讀文本作好鋪墊。
二、通過感悟語言、心理和動作,講故事
。ㄒ唬┓答伻宋飳υ
誰來說說你畫了哪些對話?
1、“趕快把羊圈修好吧!”
“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評:這是他第一次丟羊的時候說的話。
2、“他后悔極了,說:“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評:那這是他第二丟羊的時候說的話。你們畫對了嗎?(ppt:反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讀---找----標,使學生深入故事,鎖定人物對話,同時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二)引導學生讀好人物對話
過渡:下面我們就研究研究怎么把這些對話講好。
1、讀好第一次丟羊的對話
。1)讀好鄰居說的話
咱們先來看看第一次鄰居說的話,他說了什么?
出示:趕快把羊圈修好吧!
①鄰居會怎樣對他說呢?(很著急)
追問:從這句話的哪里看出鄰居很著急的?(趕快)
、谟姓Z氣朗讀
加入你自己的想象趕快來勸勸他(生讀)。你再勸勸?(生讀)評讀。
。2)過渡:鄰居這么著急,可養羊人呢?
出示: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你覺得他當時怎么想的呀?(生想象)所以他才“滿不在乎”地說:?(生齊讀)
板書:滿不在乎
人物說話的語氣可以從文中的提示語看出來,要是能把養羊人說話時候的態度講出來故事會更吸引人。你能給大家講講他是怎么說的嗎?
你覺得他講得怎樣?你能再講講嗎?
評:他這么講確實讓人感到他一點兒也不在意。
。3)完整講好第一次丟羊后的對話
你看,這個人第一次丟羊了之后,鄰居這樣勸他……(齊讀)養羊人這樣說……(齊讀)
和你的同桌倆個人演一演這兩個人第一次丟羊后的對話,再互換角色演一演。
你覺得他們演的怎么樣?給他們提些建議吧?
評:老師從你的表情中就看出了養羊人的不屑一顧,如果講給別人聽,你也可以邊模仿邊講。
【設計意圖】:學生只有真正的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讀出感情,表演讀是學生“喜聞樂動”的好形式,又是潛移默化理解詞句意思的好途徑。通過演讀,情境再現,學生對各種對象的表現有了真切的感受;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讀的技巧,不但可以保持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促進感悟,達到積累內化的目的。
2、講好第二次丟羊的話
過渡:第二次他的羊又丟了,這次養羊人還是滿不在乎嗎?他是怎么說的?
出示: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1)讀一讀,從哪兒感受到后悔極了?它連用了兩個“不”字,是說養羊人不該聽勸嗎?該不該聽鄰居的勸呢?
。2)比較句子體會態度
過渡:既然表示應該聽勸,那這句話這樣說好不好?
預設:不好,因為不如第一句語氣重。
養羊人的話中連用了兩個不字,他的內心多么后悔啊,后悔到極點了,所以是后悔極了(板書:后悔極了),所以書上這樣寫,我們管這種形式的句子叫雙重否定句。
加入想象自己先試著講講,要講出養羊人后悔莫及的樣子,誰愿意給大家講講?
過渡:我聽出你可真后悔,看來養羊人第一次就應該把羊圈修好。
(3)變換句式進行練習
出示:養羊人第一次應該把羊圈修好。
你能不能把這句話也按照課文的樣子改寫成雙重否定句呢?自己先試試。
評:你們也用上了雙重否定表達了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如果養羊人能夠在第一次就聽鄰居的話,就不會這么后悔了。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語言,體會雙重否定句的表達效果,同時跟進練習,強化學生在口頭和書面中遷移、運用。
(三)對比講述,體會成語用法
1、創設講故事情境:故事講到這兒,回憶一下,當他第一次丟了羊是怎么說的?你來講講。第二次又是怎么說的,你來講講。
過渡:養羊人這兩次說的話和他的態度,比一比,你認為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評:如果能把養羊人兩次丟羊后截然不同的語氣和態度講出來就更好了。
2、體會用法:養羊人在第二次丟羊后改正了他的錯誤,犯了錯誤及時改正,這就叫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四)講清亡羊后的做法
過渡:他到底是怎么改正自己的錯誤的呢?在文中找一找。
出示:他立刻找來許多木條,把羊圈修好了。
板書:修好羊圈
你能不能把立刻換一個詞,放在句子里讀一讀?(馬上、立即,趕快)
評:這些詞都能表示養羊人這次改正錯誤很迅速,他果真明白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道理。
(五)總結方法講故事
小結:通過同學們的探討,要把故事講得生動,吸引人,除了敘述清故事怎么發生,怎樣發展,結果如何,還要講清楚發展過程中重要情節和人物說的話,除此之外老師還有個小建議:如果適當加入一些肢體語言,聽眾們會更加喜歡你講的故事。
那么,就請你看著圖,先練習給你的同桌講講,一會兒再給大家講講。(配圖)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總結方法,運用方法,既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理解故事主題
過渡:成語就是通過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亡羊補牢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出示: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通過學習這篇成語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嗎?(主題方面和說話方面)
【設計意圖】:感悟成語主題,反饋課堂收獲。
四、看圖猜成語,激發講故事欲望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你們還愿意給大家講更多成語故事嗎?老師知道同學們也搜集了不少成語故事,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幾個,不過得需要你們猜一猜(看圖猜成語)
你們知道的可真不少,打開閱讀單,自己讀讀吧!
小結:下節課我們召開故事會,把你讀到的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今天的講故事方法要用上哦!
【設計意圖】:適當課外拓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下節課故事會提前做好準備,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五、作業:
1、把《亡羊補牢》這則成語故事講給父母聽。
2、任選一則成語故事,準備參加成語故事會。
【設計意圖】:鞏固講故事方法,老師已經在課堂進行過一次指導,有家長的關注與幫助,相信孩子們能做得更好!
六、板書設計
15、亡羊補牢
滿不在乎—后悔極了—修好羊圈
【設計意圖】:板書是一篇文章濃縮了的精華,是直觀的教學方法,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5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魯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通過一個牧羊人兩次丟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這則寓言內容較短,清潔簡明有趣,寓意深刻。
依據課程改革的要求和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為主,抓住重點字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進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方法的特點,,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等詞語
2.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寓言內容,結合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寓言故事。
由于剛上三年級的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在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就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未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將采取以下教學法:
1.直觀法:運用課間播放寓言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津津有味的觀看中了解寓言內容。
2.比較法:把文中幾個關鍵的具有特殊句式和語氣的`句子與幾個普通的句子相比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寓意。
3.合作學習法:為突破哦這只重難點,我將采用直觀法,比較法來引導學生自學,合作討論,交流寓意。
4、“以讀代講法”:新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課文有幾句寓意深刻的句子,教學這一部分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引導學生自學、討論合作、交流寓意。
教學過程:將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圖文結合,理解內容---反復朗讀,悟出道理---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一、自學釋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從疑問開始。首先用多媒體出示課題“亡羊補牢”,看到課題你想問些什么問題?再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由于亡羊補牢是一篇古代寓言,題目是文言,學生不太理解,可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明白“亡”“牢”的意思,從而初步了解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二、讀課文認知生字,檢查生字。
三、直觀感受,理解寓言內容。
在這里我采用直觀教學法。1.電腦課件播放“亡羊補牢”的動畫,解說詞既是寓言內容。由于小學生還是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所以有趣的動畫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寓言內容。
2.小組用自己的話講講這篇寓言故事,讓學生整體感知這篇寓言。
四、反復朗讀,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寓意。
寓言的道理是蘊涵在故事的字里行間的。因此要緊扣故事內容,讓學生在反復的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用“---”劃出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聽了街坊鄰居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第二次丟羊后他是怎樣想的,并說說兩次的結果分別是什么?學生通過對比就會發現,這兩次丟羊他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直接導致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一是不聽勸告結果繼續丟羊,一是接受勸告結果不丟羊。養羊人這前后兩次不同態度的對比正是理解本篇寓言寓意的關鍵。
2.重點句子理解。 因此,在這里我設計了對比法,通過兩個不同句式的對比說一下那一個更好,為什么?進一步理解寓意,體會兩次態度的差別。
第一組句子對比: “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讓學生把它變成肯定句“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試讀一下這兩個句子,哪一個語氣更強些?(反問)為什么要用反問句?(更能突出養羊人根本沒想后果執迷不悟。)指導學生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并插入小討論,如果你是養羊人你回怎樣做?
第二組句子對比:出示“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與“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個別讀,范讀,齊讀。指導學生讀出“后悔。知錯”的語氣。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劃出有關的詞語。( “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知道讀出重音。討論:養羊人現在才后悔,現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3.分角色朗讀。注意讀出鄰居對養羊人的關心,和養羊人的兩次不同態度。
4.小組合作學習,歸納寓意。寓意是本課的難點,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環境,引導學生自學討論。在遇到學生單獨解決問題比較困難時,小組合作比較有效。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基本可以突破重難點。
5.朗讀課文并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先小組討論發表意見,然后老師總結。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的越快,錯誤造成的惡果就越小,F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五、指導復述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想。
新課表要求我們“要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我要學生根據這節課的語文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口頭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六、作業:
1.熟讀本則寓言
2.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3.搜集其他寓言,準備下節課交流。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6
一、說教材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六冊《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就清晰了,教學與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來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語,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本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寓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意義深遠。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在賞析語言中讓學生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在理解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位目標。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設計:
。ㄒ唬、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則寓言?蠢蠋煂懻n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ǘ⒗斫忸}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質疑,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這樣做,為學生學習指明了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ㄈ、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ǘ┙址粍窀,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孩子都具有表現欲,在課堂上分角色朗讀,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因此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在這環節中,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既能鍛煉了膽量,又能訓練觀察力。】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七、拓展補充
1、“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原來出自于一個八字成語,后面還有四個字,你們知道嗎?
出示: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他還有另外兩種說法,你們想知道嗎?
出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ㄗx讀記記)
2、這句成語出自哪里你知道嗎?
。ê喗椤稇饑摺罚稇饑摺肥菓饑鴷r代歷史資料的整理,書中所記載的時代,上至戰國初期,下至秦朝統一六國,反映了當時政治、社會各個層面的生活面貌。
3、你想知道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嗎?(出示故事)
4、積累抄寫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7
一、教材簡析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戰國策》 。講的是一位養羊人 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告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 第二天他又丟了羊, 才后悔沒有聽從街坊的勸告, 于是趕快動手把窟 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二、教學目標
1、會認 4個生字, 學寫 8個字。 正確讀寫 “亡羊補牢、 羊圈、 窟窿、叼走、街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學習 讀懂寓言的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故事內容,體會寓意,引導學生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看圖片猜故事的游戲, 好不好? (坐井觀
天、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2、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點呢?對,這些都是寓言故事,這些短小的 故事都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寓言兩則。齊讀 課題, 這節課, 我們一起學習第一則寓言, 伸出手跟老師板書課題 《亡 羊補牢》 。 (注意補是衣補旁,左邊最后兩筆是撇點 ) (齊讀。 )
4、理解題目。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這里指羊圈。
你是怎么知道這兩個字的意思的? (查字典和聯系課文都是理 解詞語的好方法。 )
這兩字個的意思都清楚了, 誰能完整的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 思?
養羊人丟失了羊, 把羊圈補好了。 這也是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大家讀寓言故事,知道了題目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板書:讀 題目 知內容)
(二)檢查字詞
咱們在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相信字詞你一定能讀準確。
1、字詞學習
(1)第一行,誰來試一試?
叼走 勸告 后悔 羊圈
注意圈的讀音。齊讀這一行。
(2)第二行,可是有點難了。誰想試試?
街坊 窟窿 結結實實(實在這里讀作二聲的)
理解“街坊”意思?什么叫街坊?住在一條街上的人,也就是我們所 說的鄰居。
(4)指導“窟窿”大家看這個詞,你發現了什么?(穴寶蓋) 出示:這就是古代的穴字,多像兩塊石頭拱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洞啊, 穴也是洞的意思,所以跟洞有關的字大多帶有穴字頭。
這兩個字在書寫的時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字形特點:蓋得住漏的出,注意隆中間的小短橫不能漏了)
下面把窟窿這個詞在你的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寫一遍。
(三) 、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結合預習卡: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養羊人丟羊的呢?幾次丟 失羊?
2、作者為什么會兩次丟羊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 先請大家自由朗 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 (一)學習第一次丟羊
過渡:“窟窿”這個詞不但難寫,它還給養羊人帶來了很大的麻 煩呢。誰來說說它帶來了哪些麻煩?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課件展示: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 叼走了)
此時, 這個人丟失羊, 心情是什么樣的?誰來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 讀。
(二)研讀第二次丟羊
養羊人為什么又第二次丟羊呢?請大家默讀 3-5段, 畫出有關句子。
1、指名讀。此時,街坊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來勸他,從哪里知道的? 師:哪個詞看出他著急? (趕快)
師:街坊應該用什么語氣勸說呢?現在我就是養羊人,你來勸勸我。 (二個孩子)
一起來勸勸我吧。 (齊讀)
(出示 PPT :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2、師: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羊人怎樣想的呢?誰來做養 羊人?
(出示 PPT :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此時, 養羊人是一種怎樣的態度或語氣來說的呢? (誰能試著填一填) 出示:他 說:“羊已經丟了, 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無所謂, 毫不在乎)
3、分角色朗讀。街坊著急,他無所謂。下面同位倆合作練習讀一讀。 師:哪位同桌來展示一下呢?
總結方法:大家看體會這人物的心情和語氣。就能讀好人物的對話。
4、所以,結果是:所以,第二天早上 (出示:他去放羊,發現 羊又少了一只。 )
5、這是養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句子中讀出來的?兩個又
6、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這句話中有兩個“又”字,我覺得 有點啰嗦,去掉可以嗎?
自己讀讀看。
指名說。 (兩個又字看出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再次丟失了羊,為 他很惋惜。 )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惋惜再來讀。
(三) 理解寓意。 養羊人有沒有改正自己的錯誤呢?他是怎么做的? 我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讀。 (PPT )他很 后悔 ,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 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的結結實實的。
(抓住,后悔,趕快體會他及時改正錯誤的做法)
(1)他很 后悔 ,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
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對比句子,體會原句的好處。 (原句更能體會他決心徹底改掉自己的 錯誤。帶著這樣的體會再來讀。從趕快一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要 及時改正錯誤。 )
再讀這段話。
2、理解寓意。ppt 出示課文插圖:
同學們想一想: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 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 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師總結:是啊,有了錯誤及時改正,就不算晚。正如這個故事的出處 《三國志,戰國策》中記錄的出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請大家 記錄在書上。 這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板書:明寓意。 (四)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寓言
師: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類似亡羊補牢的事,你能舉個例子嗎,可 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
生: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師:犯錯不怕, 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 還不晚,所以,人們經常說,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
你看,我們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更深入地理解了寓言。板書:聯系生活 師總結:和學生一起理順學習寓言的方法:
(五)復述故事:
1、同學們,寓言故事讀明白內容,明白寓意還不行,我們還要能講述 下來。 你試著根據老師的提示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嗎?自己先練一練。 看著提示能講下來,可以是我們的講故事小能手。
2、沒有了提示,如果能講出來,那就可以稱為“故事大王了”你們能 行嗎?
3、同位互相試一試。
誰能來講。
為什么沒有了提示, 你們也這么快就講下來嗎?因為你們抓住故事的 的一些重點詞句, 按照故事發生的過程就很快講述下來這也是我們學 習講故事的好方法。
(七) 、布置作業
1、把這則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閱讀其他寓言故事,班會上與大家交流。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9
這次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20課《寓言兩則》之一《亡羊補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六冊《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就清晰了,教學與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來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語,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本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寓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意義深遠。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在賞析語言中讓學生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在理解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位目標。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則寓言?蠢蠋煂懻n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ǘ、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質疑,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這樣做,為學生學習指明了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ㄈ、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
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ㄒ唬┭蛉ζ屏藗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ǘ┙址粍窀,他不聽。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復習并二次指導重點生字。
2、復述課文把握人物說話的語氣、動作。
3、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講故事時把握人物說話的語氣。
2、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回憶字義,通過擴充題目講述故事梗概
1、回憶課題,聽寫并進行書寫二次指導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讀了一篇成語,還記得它的名字嗎?(亡羊補牢)。題目中有我們上節課學過的三個生字呢,你能正確地寫好它們嗎?好,拿起筆,默念寫字姿勢,開始寫。(展示學生書寫,并進行二次指導)
反饋:他寫得對不對?回想上節課學寫這三個字的要求,你看他哪個字寫得?
“補”左右結構的字要些緊湊,注意哪筆呢?(豎的位置)
那么,把你寫得不滿意的字在右邊的田字格中再工工整整地寫一遍,爭取這次寫好。同學們認認真真地寫,老師在黑板上也認真地寫下這則成語的名字。
2、回憶重點字義,初步講述故事
過渡語: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你還記得這兩個字的意思嗎?
亡:丟失;牢:羊圈
3、擴充題目講故事,激發閱讀期待
上節課我們還學習了一個簡單概括文意的方法—擴充題目法,你能用上這種方法概括亡羊補牢這個成語嗎?誰來試試?
有一個人丟了一只羊,后來他聽了別人的勸把羊圈補好了,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評:你幫助大家簡單回憶了這則成語故事,擴充題目這種方法多有用啊,希望今后的學習中你能用上。
讀完這個故事,你們喜歡嗎?想講講嗎?講給別人聽也是書后的一個要求,打開書,先讀一讀,再試著講一講。
預設一:他把整個故事怎么發生的、后來怎么樣了和結果怎么樣講得清清楚楚,他還有哪兒吸引你嗎?到底怎樣講才能讓別人特別特別喜歡聽呢?把人物說的話講特別有必要。那么,故事中都有誰說了什么話,打開書找到畫下來,再讀讀。
評:講得很流暢,說明課下你預習得很充分。
預設二:他把鄰居對養羊人的勸告講出來了,你們覺得還應該講出什么?這可對情節的發展很重要。
【設計意圖】:通過檢查上節課重點生詞,引導學生從字詞入手進一步熟悉文本,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同時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脈絡,為品讀文本作好鋪墊。
二、通過感悟語言、心理和動作,講故事
(一)反饋人物對話
誰來說說你畫了哪些對話?
1、“趕快把羊圈修好吧!”
“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2、“他后悔極了,說:“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讀---找----標,使學生深入故事,鎖定人物對話,同時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ǘ┮龑W生讀好人物對話
過渡:下面我們就研究研究怎么把這些對話講好。
1、讀好第一次丟羊的對話
(1)讀好鄰居說的話
咱們先來看看第一次鄰居說的話,他說了什么?
出示:趕快把羊圈修好吧!
①鄰居會怎樣對他說呢?(很著急)
追問:從這句話的哪里看出鄰居很著急的?(趕快)
、谟姓Z氣朗讀
加入你自己的想象趕快來勸勸他(生讀)。你再勸勸?(生讀)評讀。
(2)過渡:鄰居這么著急,可養羊人呢?
出示: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你覺得他當時怎么想的呀?(生想象)所以他才“滿不在乎”地說:?(生齊讀)
板書:滿不在乎
人物說話的語氣可以從文中的提示語看出來,要是能把養羊人說話時候的態度講出來故事會更吸引人。你能給大家講講他是怎么說的嗎?
你覺得他講得怎樣?你能再講講嗎?
。3)完整講好第一次丟羊后的對話
你看,這個人第一次丟羊了之后,鄰居這樣勸他……(齊讀)養羊人這樣說……(齊讀)
和你的同桌倆個人演一演這兩個人第一次丟羊后的對話,再互換角色演一演。
你覺得他們演的怎么樣?給他們提些建議吧?
評:老師從你的表情中就看出了養羊人的不屑一顧,如果講給別人聽,你也可以邊模仿邊講。
【設計意圖】:學生只有真正的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讀出感情,表演讀是學生“喜聞樂動”的好形式,又是潛移默化理解詞句意思的好途徑。通過演讀,情境再現,學生對各種對象的表現有了真切的感受;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讀的技巧,不但可以保持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促進感悟,達到積累內化的目的。
2、講好第二次丟羊的話
過渡:第二次他的羊又丟了,這次養羊人還是滿不在乎嗎?他是怎么說的?
出示: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1)讀一讀,從哪兒感受到后悔極了?它連用了兩個“不”字,是說養羊人不該聽勸嗎?該不該聽鄰居的勸呢?
。2)比較句子體會態度
過渡:既然表示應該聽勸,那這句話這樣說好不好?
預設:不好,因為不如第一句語氣重。
養羊人的話中連用了兩個不字,他的內心多么后悔啊,后悔到極點了,所以是后悔極了(板書:后悔極了),所以書上這樣寫,我們管這種形式的句子叫雙重否定句。
加入想象自己先試著講講,要講出養羊人后悔莫及的樣子,誰愿意給大家講講?
過渡:我聽出你可真后悔,看來養羊人第一次就應該把羊圈修好。
。3)變換句式進行練習
出示:養羊人第一次應該把羊圈修好。
你能不能把這句話也按照課文的樣子改寫成雙重否定句呢?自己先試試。
評:你們也用上了雙重否定表達了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如果養羊人能夠在第一次就聽鄰居的話,就不會這么后悔了。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語言,體會雙重否定句的表達效果,同時跟進練習,強化學生在口頭和書面中遷移、運用。
(三)對比講述,體會成語用法
1、創設講故事情境:故事講到這兒,回憶一下,當他第一次丟了羊是怎么說的?你來講講。第二次又是怎么說的,你來講講。
過渡:養羊人這兩次說的話和他的態度,比一比,你認為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評:如果能把養羊人兩次丟羊后截然不同的語氣和態度講出來就更好了。
2、體會用法:養羊人在第二次丟羊后改正了他的錯誤,犯了錯誤及時改正,這就叫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ㄋ模┲v清亡羊后的做法
過渡:他到底是怎么改正自己的錯誤的呢?在文中找一找。
出示:他立刻找來許多木條,把羊圈修好了。
板書:修好羊圈
你能不能把立刻換一個詞,放在句子里讀一讀?(馬上、立即,趕快)
評:這些詞都能表示養羊人這次改正錯誤很迅速,他果真明白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道理。
(五)總結方法講故事
小結:通過同學們的探討,要把故事講得生動,吸引人,除了敘述清故事怎么發生,怎樣發展,結果如何,還要講清楚發展過程中重要情節和人物說的話,除此之外老師還有個小建議:如果適當加入一些肢體語言,聽眾們會更加喜歡你講的故事。
那么,就請你看著圖,先練習給你的同桌講講,一會兒再給大家講講。(配圖)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偨Y方法,運用方法,既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理解故事主題
過渡:成語就是通過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亡羊補牢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出示: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通過學習這篇成語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嗎?(主題方面和說話方面)
【設計意圖】:感悟成語主題,反饋課堂收獲。
四、看圖猜成語,激發講故事欲望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你們還愿意給大家講更多成語故事嗎?老師知道同學們也搜集了不少成語故事,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幾個,不過得需要你們猜一猜(看圖猜成語)
你們知道的可真不少,打開閱讀單,自己讀讀吧!
小結:下節課我們召開故事會,把你讀到的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今天的講故事方法要用上哦!
【設計意圖】:適當課外拓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下節課故事會提前做好準備,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五、作業:
1、把《亡羊補牢》這則成語故事講給父母聽。
2、任選一則成語故事,準備參加成語故事會。
【設計意圖】:鞏固講故事方法,老師已經在課堂進行過一次指導,有家長的關注與幫助,相信孩子們能做得更好!
六、板書設計
15、亡羊補牢
滿不在乎—后悔極了—修好羊圈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讀課文中的4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窟窿”“叼”等字。
2、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補牢”“勸告”等詞語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初步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ㄒ唬├斫狻霸⒀浴钡囊馑
1、可以說說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說說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
(二)揭題解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亡羊補牢》。
2、你知道每個字的意思了嗎?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導理解題意。
二、初讀感知
1、自學課文:讀準字音,想想課文哪些句子寫“亡羊”,哪些句子寫“補牢”?
2、交流:課文講那個牧羊人丟了幾次羊?
找出第一次發現丟羊和丟羊原因的句子。板書:發現
指導:讀準多音字“圈”,范寫“窿”提示第11筆,“叼”的最后一筆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發現又丟羊和丟羊原因的句子。板書:發現
再次書寫“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補牢”的句子
三、體會寓意
。ㄒ唬、抓“勸”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丟了羊,鄰居曾經怎樣勸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勸”和“說”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勸”指發現別人的問題,讓別人改正)
3、練讀對話。如果說第一次丟羊是個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圖說話,看到牧羊人使勁地修補羊圈,這回街坊們在說什么?
5、小結:牧羊人不聽勸告,繼續丟羊,聽了勸告,不再丟羊?梢,做錯了事聽聽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是多么重要。
。ǘ、抓“勸”展開,理解寓意
1、教師用白話講《戰國策》莊辛勸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補牢》的故事最早來源于古時候的一個“勸告”故事。戰國的時候,有個叫莊辛的大臣發現楚王整天不理朝政,東游西蕩的。莊辛很擔心,對楚王說: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楚國必將滅亡。楚王不聽,結果5個月以后,秦國兵打進來了,楚王嚇得沒了辦法,連忙請莊辛出主意,莊辛說了很多話,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2、理解“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钡囊馑
聽了故事,你說楚王丟羊了嗎?那么莊辛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實指?——有了錯誤“補牢”呢?——及時補救。未為遲也——還不算遲。
楚王聽了莊辛的話,立即改正了錯誤,終于是使楚國免遭了這次災難。
。ㄈ㈨槨皠瘛被貧w,學講故事
1、一個小小故事的改變了楚王,改變了楚國的命運,可見這個故事多么有意義,你們愿意把它講下來嗎?
2、你想把這個故事講給誰聽,為什么?(講給有缺點必須改正的人聽,講給自己聽,多想想自己的缺點,爭取改正。)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2、講故事
教學設想與反思: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學習寓言的一個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對故事內容的學習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從而給學生一些做人的啟示。因此,教學中必須考慮寓言的特點以及學習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題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內容,因此本課教學從解題入手梳理課文,從而避免了在內容上打轉,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習字、讀文,拓展運用,這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課教學,以“勸”為切入口,通過學生自身的學習,深切的感悟,將學習文本與追本溯源,學習語言與生活運用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故事所告訴我們道理,并自覺地將它運用到生活中,最終根植于自己的心靈世界。
35分鐘來來去匆匆,還應留出時間讓學生又動筆寫字的事件。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12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 板書:寓言
師:大家知道什么叫寓言?
生:通過一件事表達一件事。
師:應該說是,通過一件事表達一個道理,寓:寄托,言:道理。你們都了解哪些寓言?
生:濫竽充數……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寓言是——《亡羊補牢》。 板書:亡羊補牢
師: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生:亡是死亡的意思。
師:是這樣嗎?大家拿出字典查“亡”的意思。(學生查字典)
生反饋
生:失去的意思。
師:翻開書像周老師一樣寫在旁邊。(學生在書頭批注)板書:失去
師:寫好翻開字典查“牢”。
生反饋
生:養牲畜的圈。 師板書:養牲畜的圈
師:也像老師一樣寫在旁邊。(學生在書頭批注)
師:這兩個字的意思搞清楚了,想必“亡羊補牢”的意思也明白了吧?
生:有個人的羊被狼吃了,后來那個人把羊圈補好了,羊就再也沒有丟過了。
師:你是根據上下文的內容來理解的,這是一種理解詞語意思的很好的方法。誰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失去了羊,再把羊圈補好。
師:你這是——逐字理解得出的。還有什么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生:上網。
生:詢問大人。
師:這些都是好辦法,看來大家已掌握了不少學習的方法,大大表揚。我們一起讀課題——亡羊補牢(學生齊讀一遍課題)
師:那么課文哪些語句是寫“亡羊”的?哪些又是寫“補牢”?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學生自由讀課文2-3分鐘)
師:潛心會文,靜思默想,也是很好的讀書方法。
師:先來說說哪些語句是寫“亡羊”的?
生反饋:
生:(1)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那只羊叼走了。(2)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3)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師:你真厲害,幾乎把課文中寫了“亡羊”的句子都找出來了。
師:這句話很難讀,你讀對了,很了不起。(師出示小黑板: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師:我們來一起讀這幾個詞——圈、窟窿。(齊讀、指名2人讀“窟窿”一詞)
識記字形
師:窟窿“穴”字頭。表示洞,再寫“隆”的時候,往往下面部分很容易寫錯。
師范寫“隆”
師:翻開田字格描一個。
學習“叼”
師用小棒指“叼”,生齊讀一遍。
師:寫“叼”時要注意哪里?
生:右邊不是“習”,少了個點。
師:誰來讀整個句子?(指名1生讀)
師:誰再讀讀,讀得更好。(指名1生讀,生讀“圈”quān)
師糾正:是的,這個字一般情況下讀quan,比如圓圈,圍成一圈,在這里讀juàn。
齊讀juàn——剛才讀錯的學生重讀一遍——男女生輪讀1遍。
師讀: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那只羊叼走了。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發現又少了一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這就是“亡羊”。
板書:發現 又發現
師:哪些是寫“補牢”的句子?
生反饋: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師:什么叫結結實實? 板書:結結實實
生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師:課文中有幅插圖,就是寫那個人把牢補得結結實實的。看看這幅圖,哪個是養羊的人?用自己的語言把圖的意思表達出來。
。ㄖ该1人反饋)
師:能不能說得具體些,旁邊站的是街坊鄰居,他們會說些什么?
生:……..
生:你真活該……
師:這個鄰居也太兇了。(學生笑)
生:現在羊丟了,你吃虧了吧?
師:吃虧了,當然吃虧了,已經丟了一只羊了。
師:那么這個養羊的人又會說些什么?
生:……
生:……
師:是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找出課文描寫鄰居好言相勸的句子,同桌扮演角色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
反饋:一組同桌扮演
師:這街坊就是指什么?請問鄰居,養羊人丟了羊,你替他感到——?(口語交際)
生:我替他難受,著急。
師:聽你剛才的朗讀就明白你很著急。
師:請問牧羊人,你當初覺得怎樣。
生:丟了就丟了唄。(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眾學生笑)
再請學生分角色讀
第二組同桌扮演分角色讀(學生興致很高)
師:女士優先,你先選角色。
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師引讀:因為他不聽勸告,所以第二天早上—— 生接讀: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師:如果養羊人繼續不聽勸告,結果會怎么樣?
生:羊可能就沒了。
師:損失慘重。幸好那個人補上羊圈。(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師:現在誰能把這個故事連起來說一說,可以用黑板上的詞語說。(指名2人說)
師評價:你說得很具體,還用上了“結結實實”。
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組織,非常了不起,祝賀你。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出自何處?我給你們講個故事: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師:這個故事實際上不是講羊真的丟了才補牢,它想告訴我們的是?
生:“亡羊”就是失去了一樣東西。
師: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做錯了更要去彌補。
師板書:發現問題 及時補救。
師:是啊,發現問題,及時補救,還來得及,所以原句就是“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板書: 而 未為遲也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類似“亡羊補牢”的事嗎?可以是自己身上發生的,也可以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
指名說
生1:一個朋友養了一只小白鼠,因為小白鼠做錯事,朋友決定一個月不給它飯吃。我勸朋友給它飯吃,朋友不聽了。過了幾天,朋友終于給它喂食了,小白鼠這才沒有餓死。
師評價:你做了“亡羊補牢”的街坊。這個故事應該講“亡鼠補食”。(生笑)
指名另1生說
生2:一開始我不認真學習,結果考試考得不好,后來努力學習,考試成績有了進步。
師:第一祝賀你取得好成績,第二個祝賀你能夠把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說明你已真正掌握了。
再次指名說
生3(略)
師:總結
板書: 亡羊補牢
失去 養牲畜的圈
發現 又發現 趕快
結結實實
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下冊《亡羊補牢》教案 篇13
一:導課;學習“寓”字。
1、導課:今天我們學習21課《寓言兩則》。
2、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讀課題。
3、學習“寓”字,容易寫錯的地方。
4、什么叫寓言?我們學過的寓言有哪些?
5、我們今天學的《寓言兩則》,是哪兩則?
這節課我們學習“亡羊補牢”,和老師一起書寫。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解釋題目。
1、課前我讓大家查了字典,“亡”和“牢”各是什么意思?
2、學生交流后出示課件,讓學生讀意思。
3、“亡”和“牢”在字典中都有三種解釋,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4、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亡和牢”在文中的意思。
5、檢查讀課文情況,相關學習生字。
課件:(1)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讀;學習多音字“圈”;識記“窟窿”,注意“窿”的讀音輕聲;叼的最后一筆。
(2)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
學習生字“悔”;“街坊”的讀音,給街坊換個詞;讀這個句子。
6、“亡”和“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7、“亡羊補牢”從字面上講是什么意思?(羊丟失了,修補羊圈)。
過渡:課文是怎么給我們講述這個故事的呢?
三、品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共有幾句話?
2、第一句短短的幾個字,寫出了主人公是干什么的;第二句寫發生了什么事?第三句寫原因。指導朗讀這一段。滲透寓言的語言特點:簡練。
3、街坊發現了是怎么做的?指導朗讀,讀出著急的心情。
4、養羊的人是什么態度?他怎么回答的?讀出莫不關心的樣子。
5、分角色朗讀2、3段。
6、養羊的人的想法對嗎?讀第四段,突出“又”字。
7、這一次養羊的人是怎么想的?讀第五段第一句。用上“如果----就”換一種表達的方法。
8、他是怎么做的?結果呢?朗讀二、三句。
四、觀圖,講故事。
1、書上的插圖,有誰和誰,他們分別在干什么?
2、觀察街坊的表情,其中一個給另外兩個講這個故事。
3、他是怎么講的?指名將這個故事。
五、明白道理。
通過學習《亡羊補牢》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òl現錯誤,及時改正。)
六、拓展。
生活當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
七、作業:
1、閱讀一則喜歡的寓言。
2、寫《亡羊補牢》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