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上的空罐頭》教案(通用3篇)
《草地上的空罐頭》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草地上的空罐頭》講述的是一個關于環保的故事。故事中通過四種小動物對待空罐頭的不同態度,深入淺出地讓幼兒明白“愛護環境,應從我做起的道理”。特別是最后一幅圖:當空罐頭被兩只小烏龜撿去后,變廢為寶,做成了一艘小船去旅行了,是這個故事中最經典的一幅,它提醒了幼兒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的東西都能夠做到廢物利用。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篇很好的關于環保的語言教材。
二、說目標
1、能夠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清楚講述畫面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本次教學的重點)
2、讓幼兒從故事中接受和體驗到環保意識,從小學會愛護環境,并做到廢物利用。(這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三、說學動準備:教學掛圖四幅,幼兒人手一套圖片,空罐頭做成的手式藝品(若干個)
四、說教法
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注意不穩定性,主要采用以下四種教法:A、興趣激勵法;B、語言提示法;C、直觀教學法;D、視聽結合法等多教學方式進行,以此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說學動程序:
第一環節:作品展示,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罐頭制成的手工藝品,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東西,大家想看嗎?(說明:興趣是孩子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創設了一種寬松的氛圍,在活動室的展臺上擺放了不同類型的空罐子做成的手工藝品。如:這個罐頭小博士、這個坦克大炮,還有這架航天小飛機等,來吸引幼兒對空罐子的注意和興趣。)
2、通過提問導入下一環節:“你們知道嗎,這些漂亮的東西都是什么東西做出來的呢?”對,是空罐頭。老師能把這些空罐頭做成許多好看、好玩的東西。那么小動物們能把空罐頭做成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看看。”讓幼兒帶著好奇和疑問進入下一環節。
第二環節:出示掛圖,大膽想象畫面內容。
出示圖一:呀!發生了什么事?空罐子砸到了誰呀?它疼嗎?你從哪看出來?我們來學學小豬被砸后的感覺。(教師可提示幼兒從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去表現)
出示圖三:空罐子又被誰看到了?它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它這樣做對嗎?
出示圖四:最后空罐頭被誰看到了?它們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它們這樣做對嗎?
(這個環節通過教師一系列開放性的提問,大大開闊了幼兒的思路引導幼兒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都表達出來。這也正符合了《綱要》所反映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案的環境)
第三環節:完整欣賞做事,動手操作小圖片。設計這一環節,是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通過視、聽、操作三者結合,讓幼兒更好的理解畫面內容,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并在此基礎上,請幼兒找好朋友,兩相互對說,充分為幼兒提供相互交往,交談的機會和條件,這也是完成此次教學重點“讓幼兒大膽清楚地講述畫面內容”的關鍵所在。
另外,在幼兒欣賞故事的基礎上,教師還可提出疑問:如果是你看見了草地上的空罐頭,你會怎么做?從而讓幼兒明白“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道理”在幼兒的暢所欲言中完成了此教學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制作“我用空罐頭做什么?”
這一環節是此次教學活到的延伸。像罐頭這類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的隨意丟棄又會造成成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在此次活動中我讓幼兒進行大膽的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到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的提高。本次活動的延伸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直接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使幼兒對廢舊物品的利用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草地上的空罐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用“空罐頭”進行變廢為寶。
2、知道廢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增強環保意識。
相關領域:藝術
適用對象:中班幼兒
教學方法:討論、操作
活動準備:
大圖書、白紙(圓形、長方形、橢圓形)印有罐頭圖樣若干、4開卡紙6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本大圖書,圖書的名字叫《草地上的空罐頭》,我們一起來看。
1、幼兒聽故事《草地上的空罐頭》。
2、提問:1)小動物看到空罐頭時是怎么做的呢?
2)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二、幼兒操作,讓空罐頭變廢為寶。
1、師:空罐頭不再是廢物時,看起來真漂亮呀!
如果你有一個空罐頭,你會把它變成什么呢?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集中:你將空罐頭變成了什么?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幼兒介紹,并個別示范。(空罐頭直放,豎放)
師:空罐頭變成這么多東西,它可高興了。如果把它斜放,可以變成什么呢?
師:現在,空罐頭更高興了,它高興得心都要飛出來了。
3、這里有許多罐頭,它們也想請小朋友變一變呢。
等一會兒請小朋友選一個你喜歡的罐頭,想想可以把它變成什么,然后在紙上畫一畫,還可以添畫一些背景。畫好了,貼到大卡紙上。
4、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設計并添畫。
三、活動評價。
1、師:哇,小朋友真能干!把空罐頭變出這么多東西。我們來看看這是什么?誰變的?來介紹一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2、師:想不到,平時我們扔垃圾箱的東西,竟然能變出這么神奇的東西。以后我們可以把牛奶盒、空罐頭、瓶子收集起來,變成好多好玩的有趣的東西。
3、我們一起來把剛才畫的訂成一本大圖書。大圖書做好了,我們等會兒再仔仔細細看吧!
附:故事《草地上的空罐頭》
有一片可愛的草地,長著綠綠的草,還有一些小野花。
可是有一天,突然有個空飲料罐頭大模大樣地躺在綠草地上,怎么看都不順眼。猴子說:“這么好的草地,弄得不像樣子了!這是什么人干的,真不愛干凈。”猴子撿起罐頭狠狠地扔了出去——
罐頭“咕嚕咕嚕”滾開了,滾到了兔子家門口。兔子飛起一腳,“去你的!”
罐頭滾呀滾,掉到了一條小河里。河邊有一對烏龜兄弟。烏龜哥哥對烏龜弟弟說:“瞧,河里漂來個好東西。”烏龜弟弟說:“不,這是廢物,和我一樣。”烏龜弟弟的腿受傷了,哪都不能去。烏龜哥哥把罐頭撈到岸邊,讓弟弟坐在罐頭上面。它們向著大江、向著大海去旅行了。
當這紅色的空罐頭不再是廢物的時候,看起來還是挺漂亮的。
《草地上的空罐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大膽想象,清楚講述圖片內容,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培養認真傾聽與大膽講述的習慣。3、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
二、活動準備:
大掛圖4套,幼兒兩人一張小圖片,空罐頭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空罐頭引入,激發幼兒興趣。師:小朋友,(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你們看這是什么?今天老師還帶來一組圖片講的就是關于這個空罐頭的。
(二)、幼兒自由觀察、講述圖片。指導語:請你們看看圖上有誰?在干什么?
1、幼兒自由觀察、講述。
2、交流:你看到圖上有誰?在干什么?
(三)、逐幅觀察,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大膽想象。
1、欣賞圖(1)引導幼兒想象:小猴為什么扔空罐頭?
2、欣賞圖(2)重點引導幼兒用表情、動作等表現小豬,(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啟發幼兒想像:小豬被砸到后會怎樣?
3、欣賞圖(3)提問:小兔看到空罐頭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欣賞圖(4)提問:小烏龜把空罐頭當成什么?
四、幼兒結合小圖片,自由結伴講述。
五、完整講述。
六、組織幼兒討論:
1、小動物誰做得比較好,誰不好?為什么?
2、如果大家都亂扔空罐頭會怎樣?如果你看到空罐頭,你會怎么做?
思品教育:不能亂扔垃圾。
七、延伸活動:“有趣的空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