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長》教案(精選3篇)
《我在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會認6個字,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悟詩歌內容,知道在成長的過程中應奮發向上、積極進取,能正確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建議]
一、關于朗讀感悟:
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詩中描繪的畫面會像連環畫一樣展現在孩子面前,充滿趣味。
1、初讀課文。
揭示課題后,可以讓學生猜一猜:詩中會寫些什么?然后讓他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大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時,要讓他們明確要求,借助拼音將字音讀準,將句子讀通順。并且注意詩是分節的,節與節之間應有適當的停頓。
這首詩較長,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安排范讀,解除一些讀書有困難的學生的畏難情緒。
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后,讓他們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可以“我和字寶寶交朋友”為題,讓他們匯報自己好的識字記字方法。“數”是多音字,在本課讀“shù”;“或”要讓學生讀準字音,它在本課中是連詞,表示選擇,教師可以再舉例讓學生明白它的意思;“瞅”有許多同義詞,可以鼓勵孩子們說一說。學習“超”時,可以讓學生進行組詞練習,聽到喜歡的詞可以記在積累本上。
2、精讀課文。
可以抓住第一節的內容引發學生的思考,“我在長,一直長,時時刻刻都在長”。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時時刻刻”這個詞的理解,再說出幾個這樣的詞(AABB),然后默讀課文,思考:從哪兒看出“我”時時刻刻都在長?除了課文中所列舉的,在什么時候你也在長?學生匯報過程中,指導他們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可以領讀,開火車一人一句讀,男女生對讀等,要注意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
詩歌的五、六兩節不能忽視:
第五節說“我和我爸爸,站在大橋上,爸爸不長,可我在長”。這一節就像一幅畫一樣,通過對站在大橋上父親和孩子的對比,寫出了成長中孩子的勃勃生氣,他們像拔節的植物那樣充滿朝氣、活力,充滿希望、力量。
第六節像整首詩的一個插曲,它寫出了成長中會遇到的問題:“給我的分數,不怎么樣,差點兒沒哭一場。”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我”遇到什么問題了?你遇到過差點兒讓你哭一場的事情嗎?你怎樣解決的?在學生交流過后,來看看“我”是怎樣面對的:“可我還是照樣長。”一個“可”字寫出了“我”遇到困難的態度:積極進取。這樣寒暑交替,終有一天我們會“超過了媽媽,長得又高又壯”。
詩歌蘊涵的思想是豐富的,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關于寫字指導。
本課要求會寫的8個字中,“床”“差”是會認字,所以,寫之前先讓學生認讀,讀準字音,記憶字形,再指導書寫。
“論”的右半部分不是“倉”。寫“影”時,要注意右邊三撇的起、收筆位置,教師要重點指導、示范。在寫“道”時,可以讓學生先回憶上一課“造”的寫法,借鑒經驗。
三、關于實踐活動。
把這首詩讀給父母聽。
《我在長》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人的生長規律。無論你在哪,無論什么時間,在什么情況下,人是不會受外界的干擾,自由地生長的。
2.學會生字詞,掌握一類字。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人的生長規律。無論你在哪,無論什么時間,在什么情況下,人是不會受外界的干擾,自由地生長的。
教學難點:
生字字形、字義。
教學方法:啟發、談話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1.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2. 自由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說說本兒歌有幾小節(7節)、自學生字詞。
3. 示范讀課文、讓學生分小節,指名讀。
4. 小組討論,自選喜歡的段落學習。
5. 匯報:
第一小節 自己的身體不論是坐在凳子上,還是邁進課堂,都在生長。
說說“——”破折號的用法。
第二小節 自己的身體不管是瞧著玻璃窗,還是坐在電影院,不論白天黑夜都在長。
第三小節 身體在勞動中成長。
第四小節 身體在學習中成長。
第五小節 身體在大橋上長,爸爸不長,為什么?
第六小節 不管成績好壞,身體都在長。
第七小節 不管冬天、夏天身體都在長。
6. 用書中的一句話概括本課講的是什么?把這句話劃出來.
7. 說說你喜歡哪小節?為什么?
8. 結合詩歌和你的生活,說說你是在哪些方面不斷成長的。
9. 朗讀、背誦課文。
10. 學習一類詞,劃出生字詞;自學生字。
11. 重點指導影、道、院、經擴詞;數多音字,練習查字典;“讀”:說說讀有幾種方法。
12. 指導書寫: tian an man piao
《我在長》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成長的變化,感受成長的快樂。
2、知道長大既是身體的變化,也是心靈的成長。
教學重難點:
1、 感受自己的成長不光是外形的變化,內在也有變化。
2、 自己的成長凝結著父母的愛。
教學準備:
1、 學生請家長講述《愛的故事》。
2、 學生收集自己各個年齡段的相片以及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趣事。
3、 學生收集自己3-5歲時穿過的衣服,用過的物品,玩過的玩具。
4、 在父母的幫助下,填寫課本39頁中的表格。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報課前的小調查、小搜集的情況
1、同學們,愛的尋訪,真心的收藏,你的成長足跡清晰可見。請來“愛的小屋”交流交流。
2、投影出示:小腳印、小衣服、小帽子、小奶瓶、學步車……
(1)這些東西你熟悉嗎?在哪見過?何時用過?
(2)展示自己課前搜集來的有關小物品。
二、活動:尋找成長的足跡。
1、分四人小組活動,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證明你長大的足跡呢?記下你觀察到的結果。
2、各小組活動:
比比看看活動:
(1)學生取出自己帶來的小腳印圖或相冊中出生時印有腳印圖,與現在的腳比你發現了什么?
(2)用帶來的小衣服與身上的衣服比,穿一穿發現了什么?用自己的話敘述一下。
(3)小帽子與現在的頭比,戴一戴有什么感覺?
(4)小奶瓶,以前每次吃多少牛奶,而現在是以吃飯為主了。
師述:套不上了,穿不進了,戴不著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5)實物演示:收集自己出生是的身高體重,學生分別上臺介紹當時的體重,身高。
師述:你們長大了,那你們剛出生時和現在比又有什么變化呢?(檢查書39頁完成情況) 板書:個子長高了
師述:除了個子長高了,腳長長了,頭長大了,還有什么可以說,想想:比如說小時候不會說話現在會說話了,小時候不會識字,現在已經會看故事書了,還有......
生回答:
(6)師小結:我們不光是外形有了變化,隨著歲月的增多,我們年齡也增長了,視野也開闊了,知識也豐富了,懂得的道理更多了,請大家說一說,你們現在都會干什么了?
生回答:
板書:能力增強了
學會懂事了
知識豐富了
(7)師述:剛才大家講的真好,我都感動了,從你們的變化中,你們發現了什么?(生答:我們長大了)板書課題:我們在長大
三、幸福的回憶活動:
1、師述:我們的成長無不凝聚著親愛父母的偉大無私的愛和辛勤的付出,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尊敬的客人---------的媽媽,請大家傾聽這位媽媽的真情講述,大家歡迎。
2、學生討論、交流聽了這位媽媽的講述后的感受。
3、師述:我們的父母為我們付出的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下面請大家把自己成長的相片拿出來,給你的同學講述你成長的過程中,你父母關愛你的小故事
4、學生相互交流,請同學上臺講講自己的成長小故事。
5、總結。寫下你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悄悄話。
總結:孩子們,這節課,共同感受了爸爸媽媽給我們無私的愛,體會到他們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的艱辛。我們在愛中成長,也要學會去愛我們的家人,在這里,老師有一份特殊的禮物送給你們,請聽歌曲《讓愛住我家》,讓愛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
板書設計:我在長大:
個子長高了
能力增強了
學會懂事了
知識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