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毽子》教案(精選3篇)
《做毽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毽子的有關知識,學會制作毽子的方法。學習毽子簡單的踢法,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于探究,鍛煉學生的膽量。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發現問題與探究問題的興趣,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在玩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會制作毽子的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將鍵羽固定在鍵托上
教學準備:
不同材料做成的毽子、羽毛、塑料布、塑料繩、毛線、彈力線、墊圈、螺絲帽、酒瓶蓋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謎語:一物生來真輕巧,身長羽毛不是鳥。沒有翅膀腳邊飛,落地沒腳難起跳。(打一體育用品)
2、學生猜謎,說出理由。
3、教師展示毽子,并出示視頻資料(花毽表演),學生觀看后,提出問題:看完這么精彩的表演,你有什么感受?
4、踢毽子好玩嗎,想不想玩一玩、踢一踢自己做的毽子?(想)板書課題。
從學生最喜歡的猜謎語和看視頻活動入手,讓大家在玩中進入今天的課堂。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獲得“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更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毽子的踢法,引起玩毽子、做毽子的欲望。
(二)認識毽子,探究制作毽子的材料。
1、引言:要想做好一個鍵子,我們先來認識它。從桌洞里拿出毽子,仔細觀察你們小組的毽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學生觀察,小組匯報。
3、教師小結,了解毽子的組成。
4、學生猜想制作鍵羽和鍵托的材料,教師相機展示不同材料做成的毽子。
在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以制作毽子,可學生見到的一般都是羽毛鍵。通過這一環節的探究,學生的思路打開了,生活即課堂,制作毽子的材料隨處可見,激起了做毽子的興趣,培養學生樂于觀察、樂于探究的能力
(三)小組合作,探究毽子的做法。
1、引言:探究完做毽子所需要的材料,下一步我們該來探究它的做法。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或途徑學會做毽子?
2、學生交流方法,教師引導用拆一拆的方法來探究。
3、小組合作,探究毽子做法,教師指導幫助。
4、全班交流。
A、交流羽毛鍵的做法。
(1)學生到前面來邊講解邊示范羽毛鍵的做法。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應注意的地方。
師:你覺得我們在扎鍵羽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學生說出應注意將鍵羽對整齊再扎,扎的緊一些)
(2)教師示范用布條穿過墊圈的過程。
B、交流塑絲鍵的做法。
(1)學生到前面來邊講解邊示范羽毛鍵的做法。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應注意的地方。
(2)教師引導:在生活中,我們見到的塑料繩都是一根一根的,怎樣才能讓它變成細絲狀?(學生說出自己的辦法)教師示范用針將塑料繩挑成細絲狀。
5、引導學生說出什么樣的材料可以用制作羽毛鍵的方法制作,什么樣的材料可以用制作塑絲鍵的方法制作,讓學生明確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毽子。
6、小結做毽子的步驟,教師相機板書。
7、小結學做毽子的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利用認真觀察、動手拆一拆的方法學會了做毽子,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希望同學們在以后遇到困難的時候,善于觀察,善于動腦,動手做做看,你一定會有自己的發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主動獲取新知,主動獲取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做毽子的方法,而且能從中學會解決困難的方法,培養了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勇于探究的興趣。
(四)小組合作,制作毽子。
1、引言:學會了做毽子的方法,我們下一步該干什么?(做毽子)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制作毽子,比一比,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哪一個小組做的花樣多,哪一個小組做的既美觀又實用?
2、教師出示制作當中應注意的問題
3、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評價,試踢。
充分發揮小組的力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
(五)學踢毽子,感受快樂。
1、教師示范毽子常見的幾種踢法。
2、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玩自己制作的毽子。
(六)拓展延伸
1、引言:看到同學們開心的樣子,老師也替你們高興。踢毽子是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到今天已發展成了一項新興體育運動——毽球。1984年,國家體委將毽球列入全國比賽項目,每年都要舉行毽球比賽。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段精彩的毽球比賽。
2、教師播放視頻。
(七)小結收獲,布置作業。
1、引言:短短的四十分鐘馬上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在這一節課中,你都學到了些什么?
2、學生暢談自己的收獲。
3、小結:時間是有限的,可探究卻是無止境的,課下我們繼續探究:(出示課件)
a、課下嘗試用中間沒有孔的鐵片或硬幣做一個毽子。
b、用自己做好的毽子在班內舉行踢毽子比賽,并想一想毽子的好踢不好踢與什么有關。
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走出課堂,繼續探究,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
《做毽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了解作者小時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驟。體會那個時代孩童的生活樂趣和純真的情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
4.德育目標: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意識,團結協作,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做毽子的方法,從中體會到自己動手做毽子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工具和材料:雞毛、包裝袋兩米、墊圈、線、索線、布條、剪刀等
2.準備幾種不同類型的毽子
3.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毽子的故事或相關資料
4.課件讓學生玩一玩踢毽子
教學思路: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課間愛做什么游戲,大家既然這么愛踢毽子,想不想親自動手做一個呀?讓我們快快進入今天的“快樂讀書屋”吧!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做毽子的步驟。
2.小組內互讀,有疑問的地方標在書上。
3.結合實物,理解課文。
(1)出示插圖和毽子,引導學生通過讀、議、畫的方式,明確毽子是如何做出來的,什么樣的毽子既美觀又好踢。
(2)學生自由匯報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師生共同解決。
4.拓展延伸。
你還會做什么游戲用具,從中有什么感受?
5.檢查識字。
“黏”是多音字:zhān,粘貼;niān,同“黏”。
6、推薦作業。
(1)、說一說做沙包的過程。
(2)、課間進行踢毽子比賽,共同感受活動的樂趣。
《做毽子》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課間愛做什么游戲?大家既然那么愛踢鍵子,你想不想親自動手做一個呀?讓我們快快進入今天的快樂讀書屋吧!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同時標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容易讀錯的詞語,檢查讀音。
3、教師詢問在讀的過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學生討論解決。
4、同桌分自然段互讀課文,要求互相正音,對方讀得不流利的地方,請他再讀一遍。
三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
邊讀邊畫,看看從文中你讀懂了什么?
交流、匯報
四、細讀品析。
1、讀文:思考以下的問題:
(1)做毽子的過程可分成哪幾步?需要使用哪些材料?在書中畫出來。
(2)做毽子時關鍵是什么?要選擇什么樣的雞毛?為什么?
學生匯報
指導理解詞語:鵝毛管飄逸
2、從文中你看出孩子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3、小組內互讀,有疑問的地方標在書上
4、小組討論交流、釋疑
五、小結
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延伸
你還會有什么游戲工具,從中有什么感受?
七、學習本課生字
注意:粘是多音字。
八.總結
你學會了哪些知識?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