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案(精選19篇)
《草》教案 篇1
《草》教案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理清情節,從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寫的方法,學習如何通過文學語言展現人格魅力
學習過程:
導語:翻開歷史的畫卷,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和戰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環境,標題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讀到的富有頑強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滾著晶瑩露珠的草,而是爭奪紅軍戰士生命展現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 整體感知悟精神
1、 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 用簡要的語言概述這篇課文主要內容。
二、 抓住線索理情節
戰士誤食野草 班長摸黑報告——撇開毒草忙救人 引出擔架設懸念——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顧安危嘗毒草——平易近人議吃草 啟迪戰士悟真理
三、 揣摩妙點品人物
1、 跳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高潮部分對周副主席的神態和動作的描寫。
2、 分角色演讀,在跳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高潮部分,并能通過一定神態和動作來體現人物的精神風貌。(要求:小組成員自選認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確保每一個人都擔當一定的角色,組長注意調控。)
教師點撥: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親自嘗有毒野草時的一系列動作和神態,以體現主席的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高度關注戰士生命的高尚品質。
3、 評析人物:同學們可以用一個或長或短的句子來說說你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認識。
教師點撥:周副主席有著關愛戰士勝過關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著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英雄氣概。
3、師生共同小結:從情節入手,剖析小說的人物,可以感受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四、 比較閱讀顯能力
比較閱讀《七根火柴》思考:
1、 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誰?
2、 假如讓你來圍繞這篇小說的情節設計一次活動,你準備如何安排?寫出你的方案。(可以以歷史博物館的解說員的身份介紹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導演和演員的形式從人物入手理清情節)
3、 閱讀同一位作家的兩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可以從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 作業設計
選擇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過富有個性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草》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
1、體會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的表達作用。
2、理解課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2、難點:理清課文的線索。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王愿堅,山東省諸城縣相州鎮人。當代作家。創作《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說。
2、關于“草地”
課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為阿尼瑪卿山、岷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澤。為四川省主要牧業基地。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這里。
二、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注意讀出課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
三、閱讀課文,理清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第一部分(1—5)故事的開端:紅軍過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戰士因誤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長楊光摸黑尋找部分向上級報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發展:楊光找到一支紅軍小隊伍,懇求醫生前往救人,而醫生也有緊急任務在身,于是楊光攔住路口不讓醫生走,一時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和高潮:楊光的舉動驚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詢問戰士中毒的原因,仔細觀察并親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處理意見。
第四部分(37—結尾)故事的結局:楊光和其他戰士聆聽周副主席評說吃草的意義,從中獲得巨大力量,立即執行命令。
四、探究
課文中有些話看起來平淡無奇,仔細想想又覺得余味無窮。閱讀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樣的感受?
1、(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2、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士的那顆偉大的心。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第一句中兩個“就會”強調了青年一代繼承并發揚革命傳統的必要性,強調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對于壯大隊伍、克敵制勝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個“偉大”指周副主席是“全軍都敬愛的人”;后一個“偉大”,指周副主席關愛紅軍戰士生命和健康、唯獨沒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以及善于引導、啟迪紅軍戰士的高超領導藝術。
五、小結
全文以“草”為線索安排故事情節:紅軍戰士誤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嘗毒草——周副主席議吃草、紅軍戰士悟真理。這樣寫,結構緊湊,脈絡分明,有力地刻畫了人物形象,表現了小說的中心意思。
六、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一。
第二教時
一、 復習舊課
二、 繼續學習課文
1、思考:楊光發現擔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動怎樣?把描寫楊光心理活動的詞圈出來。周副主席嘗毒草時的動作和神態如何?把描寫周副主席動作、神態的詞圈出來。細細品味作者用詞的精妙。
學生小組使用,討論交流:
先是“立時驚住”,接著感到“惶惑”;面對周副主席的招手,楊光又深感“不安”;當眼見周副主席病得十分嚴重時,楊光“大吃一驚”,“覺得心頭像刀在絞”,這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形象而細膩地描繪了二班長楊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復雜的感情變化過程,最后聚焦到對周副主席病體的關切和憂慮,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對周副主席的愛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細觀察有毒野菜時的神態:“仰起了頭,眼里浮上了異常的嚴肅的神情”,詳細詢問有毒野菜長在哪里和它的味道,這些都為緊接著周副主席嘗有毒野菜的情節加大了蓄勢的力度。
周副主席親自嘗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動作一系列描寫周副主席嘗有毒野菜的動作和神態的詞:“舉起”“看了看”“放進”“咬下了一點”“干裂的嘴唇閉住了,濃密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吐掉了殘渣”“還給楊光”,這些詞語和句子,充分表現了作為紅軍革命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對紅軍戰士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業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和非凡氣度。
接下來寫周副主席“非常明確”的命令,以及對年輕衛生員驚叫的回答和示意,進一步表現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質和偉人氣度。
2、思考:
課文以“草”為題目,有什么含義?
課文以“草”為題目,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說的線索,還以此引發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一語雙關,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們繼承了當年紅軍長征的革命傳統,用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去創造更美的生活。
三、 拓展練習
從課文提供的材料想開去,以“說吃草”為話題,談一點或幾點自己的看法,
與同學交流?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考慮:
1、憶苦思甜,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
2、從周副主席嘗毒草、議毒草,學習他的高尚人格、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閃光的辯證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學方面的有關知識,學會識別無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護自己,戰勝困難。
4、今天,人們已解決了溫飽問題,過上了小康生活,開始以吃野菜這時尚,這是物質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的表現,體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
5、魯迅先生曾說:“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是血!庇职炎约寒斪鍪侨嗣翊蟊姷摹叭孀优!。從牛感受魯迅先生倡導的奉獻精神。
四、 小結
這篇小說描述了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紅軍戰士因誤
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險情,他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不僅仔細辨識毒草,而且親口咀嚼毒草,果斷作出英明決策,引導紅軍戰士正確對待困難,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五、 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五愿堅的作品。
《草》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教師手拿一棵小草提問:這是什么?你們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你對什么季節的草最感興趣?為什么呢?(學生可結合查找資料。)
2.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古詩《草》,看看詩中寫了小草的什么特點?
二、范讀課文,學生領會。
聽準讀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師是怎么讀的,注意停頓和重音。
三、自讀課文,指導朗讀,初步感知課文。
1.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
2.指名讀(1)注意兩個“一”的讀法,前一個“一”讀yí,后一個“一”讀y@(2)注意糾正錯音。(3)注意讀出節奏。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知詩的意境。
先出現生長著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再出現草葉枯黃的秋景,在烈烈勁風中,野火燎原。
最后,展現春回大地,小草鉆出灰燼,一派勃勃生機的畫面。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
歲:年。
盡:完。
生:生長。
榮:茂盛。
4.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詩句。
提問: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呢,
議答: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燒不掉的,所以來年春天,草還會重新長出來,從而體會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為什么要寫草呢?
議答:白居易贊賞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告訴人們要學習草頑強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學生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內交流。
3.指導書寫。
原:半包圍結構,“廠”字里面是“白”,“小”上下結構。
歲:上下結構,由“山”“夕”上下構成。
火:獨體字,注意筆順。
吹:左右結構。
又:獨體字,兩筆寫成。
《草》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體會人物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感謝和贊美之情,知道為何要感謝以及感謝的原因。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性,感知自然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學習小河與青草謙虛謹慎、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種美德,并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強烈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分角色朗讀,理解人物對話,理解文章寓意。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一個童話故事《小河與青草》(生齊讀課題)。今天青草娃娃想請我們小朋友去小河邊做客,你們想去嗎?不過,青草娃娃要考考我們小朋友呢,它說,只有讀好了這些生字寶寶,才能帶我們去。誰有本領來讀?
出示生字: 1、指名讀 2、齊讀 3、做小老師領讀
小朋友們真棒,青草娃娃正式向你們發出邀請:“歡迎小朋友們來小河邊做客!”
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先請小朋友來讀一下第一小節。出示句子:“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
2、來到小河邊,你都看到了什么嗎?
3、哪一個詞寫出了小草的多?(點紅長滿了)范讀,指讀
4、小河彎彎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誰能美美的讀一讀。
過渡:有一天,小河與小草說起了悄悄話,它們說的可高興了,你們想知道它們說了什么嗎?讀讀課文就知道。
。ㄒ唬⿲W習2——5自然段
1、學習二三自然段
小草說了什么?誰來讀讀小草的話?出示句子:小草對小河
說……
小草覺得小河的水怎么樣?(真清啊,板書:清)
老師讀了小草的話,好像看到小河里的水草翩翩起舞。你讀了
以后,好像看到什么了?(小魚 小蝦 鵝卵石)
看來小河的水真得很清,到底清的怎么樣呢?這里哪句話告訴
我們了。(點紅,一眼能看到底)
這么清澈的小河,誰來夸夸它?把小河的水讀得最清!
小河聽了小草的夸獎,有沒有得意驕傲呢?我們來看一下小河
說了什么?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小河是怎么說的?(板書感謝)為什么要感謝小草?突出“緊
緊抱住”做動作
師: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是用這樣細小的根須緊緊抱住河
岸的泥土,不讓泥
溜到小河里去。
如果河岸的小草都被拔光了,小河會怎樣呢?(變成渾濁的泥土)
師:小草的功勞可真大呀!請你來做小河感謝一下小草吧。
分角色朗讀
1、學習四五自然段
過渡:小河與青草又說話了,你們想聽嗎?師范讀。
小河夸小草長得怎么樣?出示句子:“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
人喜愛。”
小草長得很綠?文中哪個詞告訴我們了?誰來讀讀這個詞語?
像這樣表示顏色的詞語還有很多很多。如:烏黑烏黑,火紅火
紅,雪白雪白
比較句子: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你長得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自由讀讀兩個句子。
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歡聽哪一句?
你喜愛這樣碧綠碧綠的小草嗎?讀出你的喜愛來。
聽到小河的贊美,小草驕傲了嗎?它是怎么說的?出示句子
小草為什么要感謝小河?指導讀好充足的水分。就像天冷了,
爸爸媽媽給你們穿足夠多的衣服,想多少就有多少一樣,小草也要喝足夠多的水分才能長得這么好。誰來讀讀這個詞組?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水分,小草會怎樣呢?(干
枯)
小河的功勞也不小呀,真得應該好好謝謝它,誰來謝謝小河?
句式訓練:小草長得碧綠碧綠的,是因為小河( )。
1、分角色朗讀三——五自然段
。ㄒ唬⿲W習第六自然段
1、為什么小河會這么清,小草會這么綠,現在小朋友們明白了嗎?
2、正是因為小河與青草誰也不驕傲,誰也離不開誰,互相感謝,互相幫助。所以小河的水流得更歡了,小草也長得更綠了。
3、齊讀
三、總結
小河與小草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互相幫助,互相依靠,誰也離
不開誰,我們小朋友之間也要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美好。
板書設計:
小河與青草
感謝
小河————青草
清 綠
教案背景:
《小河與青草》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如今,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問題。如何指導低年級兒童去感受課文,讓“體驗”充盈教學課堂,尤其是對文中的情感因素有著各自不同的體驗呢?
教材分析:
《小河與青草》是蘇教版實驗教材語文第一冊中課文第13課。本課是一則寓言,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課文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小河邊長滿了青草。第二至五自然段講小河與青草的對話。第六自然段講河水流得更歡了,小草長得更綠了。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描繪了小河與青草的樣子。本課的訓練重點是熟讀課文和認識生字。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為主線,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教學反思:
《小河與青草》一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是統一的,因此,在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一致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小河為什么要感謝小草?”、“小草為什么要感謝小河?”我采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親身感受“小草怎么就能抱住泥土”,“渾濁的泥水是什么樣子的”,“干枯的小草是什么樣子的”,了解知識的同時,體會小河與小草相互依存的關系,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讀中,學生通過讀書,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
教學中,我將課文進行了重組,首先學習小河與小草互相夸獎的話,在讀好這兩句話之后,再學習“小河與小草為什么要互相贊美對方呢?”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比較容易接受,而且重組后流程設計更適合學生學習的心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
《草》教案 篇5
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件
2、一杯清水
3、抱著泥土的小草
4、“碧綠碧綠”、“清澈見底”的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一個童話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請個別小朋友讀
齊讀
二、學習第一小節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畫,你們想不想看? 注意了。ò存I,屏幕出示書上插圖)這幅圖美不美?你們喜歡它嗎?喜歡它的什么?
師:課文中的第一小節就是寫的圖上的景色,我們來看一看,書上是怎么說的,誰來讀一讀?
請一到兩名小朋友讀,教師評價
齊讀
三、學習第二、三小節
1、師:小河與青草非常有趣,它們還會說話呢!它們說了些什么?請小朋友自由讀第二、三小節。
學生自由讀
師:它們說了什么?我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草說的話,一個小朋友讀小河說的話。
請兩名小朋友分角色朗讀
師:還有誰想讀?請你和你的同桌分角色自由朗讀一下,一個當小草,一個當小河,看看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學生自由分角色朗讀
師:現在老師再來請兩位小朋友來讀一讀。
請兩名小朋友分角色朗讀
2、師:章老師也聽到小河的贊美聲了,所以我忍不住到小河邊舀了一杯水來,(出示一杯清水)小朋友看,這水怎么樣?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嗎?
師:猜一猜你還能看到什么?說明這水非常清。
師:書上有一句話是說小河的水很清,請你把它找出來,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確。(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師:請小朋友一起把這句話讀一下。
齊讀
師:河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老師教小朋友一個新詞,和這句話的意思一樣。(出示卡片:清澈見底)請小朋友一起拼一下。
學生齊讀拼音
師:“清澈見底”是什么意思?請小朋友再讀一讀書上的這句話。
齊讀
3、師:那小河的水為什么這么清?(學生回答)請小朋友在書上找一找答案,再用筆和直尺在這句話下面畫橫線。
師:誰能告訴我答案?
請個別小朋友回答
屏幕出示
師:“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這句話的意思你懂嗎?
請個別小朋友回答、講解
點擊,出示“緊緊抱住”的著重號
師:老師給同學們看一樣東西,(出示小草抱著泥土的實物)上面綠色的是什么?下面的呢?你看,我把小草拎起來,為什么泥土不掉下來呢?(學生回答)書上是怎么說的?(齊讀)
4、實驗展示“渾濁”
師:小河里的水真清啊,要是小河邊的泥土不把泥土緊緊抱住,泥土就會一點一點掉進河里,(在剛才的清水里慢慢放如泥土,攪拌)河水就會怎么樣了?(學生回答)書上是用哪一個詞語說河水變得很臟的?(生回答)清清的河水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師:小河的水之所以這樣清,是因為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了,(板書:抱。┈F在,你懂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齊讀二、三小節
四、學習四、五小節
師:后來,小河與小草又說話了,你們想聽嗎?
教師范讀
師:小河夸小草長得怎么樣?
生回答
屏幕出示句子:你長的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請個別學生讀這句話
師:這句話中有一個詞語,小朋友看,(出示卡片:碧綠碧綠)誰會讀?
請個別學生讀
師:如果我去掉其中一個“碧綠”,(屏幕出示:你長的碧綠的,真讓人喜愛。┠阍僮x讀看,你覺得哪句話好聽?為什么?
師:為什么小草長得碧綠碧綠的呢?
生回答
師:哦,原來是因為小河給了它充足的水分。(板書:水分)
全班同學分角色朗讀四、五小節
五、學習第六小節
師小結:小草緊緊抱住小河邊的泥土,小河才會這么清,小河給了小草充足的水分,小草才會長得這么綠,他們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他們生活在一起,真開心,真高興啊!小朋友們高興嗎?請小朋友們拿好書,高興地讀一下課文的最后一小節。
六、積累、運用
師:現在再請小朋友們看課題,老師想請小朋友在小河前面加一個詞語(板書,在小河前畫一條橫線)可以寫什么?怎樣的小河?
學生說,教師板書
師:那如果我要在青草前面也加一個詞語呢,可以寫什么?
齊讀,完整地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一遍,把我們剛才體會到的朗讀出來。
七、拓展
師:小河與青草是一對好朋友,大自然中,象這樣的好朋友可多啦,他們互相幫助,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你們知道有哪些這樣的好朋友嗎?
請你們今天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討論,明天課上我們一起來交流,好嗎?
板書:
抱住
( )小河與青草
水分 清澈見底
碧綠碧綠
《草》教案 篇6
編寫者
第 3 教時
教 學
內 容1、常見的小草。2、比較大樹和小草。3、整理相同和不同。
設 計
理 念
引入小草,擴大學生的認識視野。關注一個個的小生命。小草與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提醒孩子,對小小的生命也要關注、也要愛護。
課 時
教 學
目 標1、意識到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2、明確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3、知道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4、會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5、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
資源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修改意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一、認識常見的小草1.師生交流:在校園里不僅有高大的樹木,還有低矮的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的哪些地方?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認識?提供認識的方法及資料。二、觀察記錄狗尾草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布。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3.小組學生活動:觀察狗尾草,我們用簡圖把它的樣子畫下來。上臺描述互相補充:這是我們觀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莖葉果實大致畫下來即可。)4.組間活動:比較不同的草,找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啟發引導:從植物器官及生存環境、生長年限、生長變化規律等方面比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態,各有差異,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很多共同特征,說說你對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雖小,但也十分可愛,我們應當呵護它們。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1.引導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比較完成對比表格:樟樹狗尾草莖顏色軟硬粗細質地葉顏色形狀軟硬大小氣味果實顏色形狀大小多少3.交流匯報: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像樟樹莖一樣的莖叫木質莖,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莖。(讓學生在匯報中能使用這些詞語即可,不要求對概念進行背誦,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較匯報內容:總結大樹和小草的不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非交叉位置中。2.全班討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交叉框內。(這是教學重點)大樹 小草3.總結:從以上唯恩圖的表達內容中我知道了樹和草的共同點有根莖葉,有的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基本形態結構相同);都長在土壤中,需要陽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環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還知道了樹和草的壽命不同,樹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們的具體結構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圖的作用是梳理學生的觀察比較結果,形成比較明確的概念,并顯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比較相同點就是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植物生命體的特征,從而指向本單元的核心概念。對概念內涵的梳理還得從學生實際出發。)
板書設計
大樹 小草
課后記錄
《草》教案 篇7
教學目標: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3、品味詞句,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強烈愿望
教學重點:品位詞句,朗讀課文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對策:抓重點詞句、品位、領悟
教學準備:掛圖、投影片、詞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河與青草》,生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掛圖:圖上有些什么呢?圖上的小河和小草是什么樣的?小草長在哪兒呢?(指導看圖,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
。1)指名讀句子
。2)小河邊的小草多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指名回答。指名讀好“長滿”
。3)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多美呀,誰能把這句話的美讀出來?(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過渡:小河里的水真清啊,小河邊的草真綠啊,為什么呢?小朋友想知道嗎?
。ǘ⿲W習二、三自然段
1、學生自由輕讀二、三小節,想想小河和青草都說了什么?
2、指名交流,說說小草對小河說了什么?
3、出示第二小節:
(1)聰明的小朋友一定都知道這是小草在贊美小河呢?誰來學學?(指名讀)
。2)思考:小草在贊美小河的什么呢?(指名回答)圈劃“真清”,小草在贊美小河的清澈呢,誰再來贊美一下小河(指名讀、齊讀) 板書:清
。3)有感情齊讀第二小節
過渡:聽了小草的贊美,小河驕傲了嗎?
。4)出示第三小節:
指名讀并思考:從哪里知道了小河沒有驕傲呢?指名回答 板書:感謝
。5)為什么小河沒有驕傲?指名回答
。6)“緊緊抱住”讀出什么?動作演“緊緊”,指名讀好“緊緊抱住”
。7)“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是什么意思?
演示,幫助理解“渾濁”
(8)師述: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這樣緊緊地抱住河岸的泥土,你說小草不值得小河的感謝嗎?
。9)請大家用感謝的語氣齊讀第三節
(10)說話訓練:如果你是小河里游泳的孩子,你準備怎樣感謝小草?(自由說、指名說)
過渡:小河里的水清清的,小河邊的草綠綠的,小朋友們,想聽聽小河對小草的贊美嗎?
(三)學習四、五小節
1、指名兩人讀四、五小節
2、理解第四節
。1)出示: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你長得碧綠,真讓人喜愛!
a指名讀
b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歡聽哪一句?為什么?
c讀好“碧綠碧綠”,再讀好句子 板書:綠
。2)聽到這么美的贊嘆,小草驕傲了嗎?
3、朗讀第五節
。1)同桌互讀,討論:小草為什么要感謝小河? 板書:感謝
。2)你能把它讀好嗎?(自由讀)指名讀、同桌讀、齊讀
4、分角色讀4、5節
。ㄋ模⿲W習第六小節
1、小河為什么這么清,小草為什么這么綠,你明白了嗎?
2、說話:因為它們和睦相處,相互付出,所以小河與青草最后會怎樣呢?
3、出示第6小節
師:和睦相處的日子多幸福啊,讓我們一起美美的把最后一節讀一讀。
(五)做游戲
學生上臺表演,一個學生演小草,一個學生演小河。
三、練習說話
指圖:小河慢慢向前流,流過樹林、流過田野、流過山嶺,小河與大樹、小河與莊稼、小河與麥穗會說些什么?
《草》教案 篇8
課 題
14、吃蟲草
授課時間
5/18三(4)三(3)三(1) 5/19三(2)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吃蟲草的自然知識,并選用多種方法來表現吃蟲草捕蟲的情景。 2、通過欣賞、觀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蟲草捕蟲的經過。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了解吃蟲草的知識,能用所學的方法來表現吃蟲的情景。畫面表達清晰,具有情趣性。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彩紙、彩筆、橡皮泥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入新課
新 授
布置作業
展示作品
1、提問“天熱了,蚊子蒼蠅各種各樣的蟲子都來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 2、你用什么方法驅趕這些討厭的蟲子。 3、有沒有完全無污染,綠色環保的方法呢? 4、有一種神奇的“草”“板書”能幫我們的忙,大家信不信,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樣幫忙的? 5、播放錄像,“這些植物就是吃蟲(課題)草” 6、你看到幾種吃蟲草,他們的捕蟲器是怎樣的呢? 7、老師示范畫幾種吃蟲草(邊畫邊歸納) 8、“老師這里有兩個道具誰愿意上來表演吃蟲的過程呢?” 9、吃蟲草有很厲害的捕蟲器,可是他不能像動物一樣自由行動,卻能捕到很多蟲子,你猜猜這是怎么回事?它們是靠什么吸引蟲子的?是靠香味、顏色、好吃的蜜汁……? 9、出示圖片“仔細看看捕蟲草的外型有什么特點,能吸引蟲子” 總結:色彩鮮艷,造型優美芳香氣味。 10、“原來這些捕蟲草更是美麗的花朵,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環境” 11、自然界的捕蟲草很多,都各有本領強大的捕蟲器你能培育出自己的新奇有趣的捕蟲器嗎? 12、小組討論一下你想花哪種捕蟲器,可以用手勢演示,也可以用草圖畫給大家看。 13、想看看小畫家筆下的吃蟲草什么樣的嗎?有沒有比自然界的更美呢。更神奇呢?出示學生作品。 14、總結:在繪畫中可以有創意的添加吃蟲草的花紋,大膽運用各種顏色,可別忘了畫上小小的犧牲者,蟲子。最后讓我們也畫出新奇有趣的捕蟲草作品。組織學生作業。巡視輔導展示作品,談談優缺點。 跟著老師的提問回憶生活中常識回答聽老師講述觀看吃蟲草,捕蟲的視頻;卮穑翰断壊、瓶子草、毛氈苔、豬籠草用道具和老師一起模擬捉蟲過程。猜想,交流討論結果。觀看各種捕蟲草細致的圖片,觀察它們的色彩和造型。小組開展討論,交流討論結果。欣賞學生作品繪畫創作點評作業 學習思考問題,由問題引發學習興趣,拓寬思路。激發好奇心直觀了解吃蟲草,引起興趣,技法創作熱情。訓練形象思維能力。具體形象的了解和體會不重啟的捕蟲過程,強化形象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了解吃蟲草捕蟲器的特點,為繪畫表現做鋪墊。激發創作欲望。鼓勵學生放手大膽表現,張揚個性。 板書: 14、吃蟲草
課題14、吃蟲草
學情
分析孩子們對奇異少見的東西天生有興趣,通過對吃蟲草的了解培養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了解吃蟲草的類別和特點,學習用多種方法表現吃蟲草。培養大膽設計、繪畫、制作的能力。
教材
分析本課向學生介紹了自然界中奇妙的植物——吃蟲草,教學內容生動有趣。通過吃蟲草這種植物,了解自然界的美妙。教材中提供了部分吃蟲草的圖片和學生作品,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吃蟲草的特點,引起好奇,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1、了解有關吃蟲草的自然知識,并選用多種方法來表現吃蟲草捕蟲的情景。2、通過欣賞、觀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蟲草捕蟲的經過。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時
安排
《草》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會寫,會認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喚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并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5個生字,在四字格中正確書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小草、泥土、透明玻璃杯、頭飾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課題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第13課,齊讀課題
二、動畫欣賞,感知課文第一自然段
1.過渡: 現在讓我們來到小河邊,聽一聽小河與小草之間的故事(大屏幕播放朗讀動畫)。
2.導入:小朋友們看得真認真,聽得真仔細。
。1)(ppt出示小河圖)看,這是一條什么樣的小河?(彎彎的)
老師把錄象里這條彎彎的小河請到黑板上來。(師畫小河)
。2)河兩岸的青草長得怎么樣?(長滿了)你能讓這些青草長滿小河邊么?
請學生到黑板前將青草的貼圖貼在小河邊。
3.(ppt出示第一自然段)彎彎的小河配上青青的小草,真漂亮。誰能用美美的語氣讀一讀?
4.指名讀,齊讀。
讀得真好,小河和青草也笑著表揚我們呢!
二、緊扣詞語,精讀感悟,演讀深化
。ㄒ唬┚o扣“更歡”
1.(ppt出示小河笑圖)再看這時的小河是什么樣的?(快樂,高興,歡快……)
。╬pt出示“……你的水真清啊……”)誰能幫小草夸夸這條小河?
2.指名讀,男女分讀
你覺得什么樣的小河是清清的,你見過清清的小河么?
。1)(ppt出示清水圖):你看見了什么樣的小河?你站在小河邊能看到什么?(指名說說自己的感覺)
(2)對了,站在河邊一眼就能看見水底的魚兒和石頭。
。╬pt出示詞語:清澈見底)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詞語:清澈見底。就是形容河水很清,一眼能看到底。這個詞在我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用上。
齊讀。
3.為什么小河水這么清呢?
。╬pt出示“這要感謝你呀……渾濁的泥水了”) 指名回答
是的,小草是用他細小的根須緊緊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老師緊緊抱住了這棵小草(師抱學生)你剛才被老師抱有什么感覺?
如果沒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這條小河會怎么樣呢?
(做實驗)這就是從這條小河里舀出來的水,看這水怎么樣?這是小河邊的泥土,沒有了小草的保護,泥土就會一點一點地掉到小河里去,看,河水會變(渾濁)了。對,失去小草保護的河水就變渾濁了。
誰能幫小河感謝一下小草。
指名讀
4.說話練習
(出示ppt“因為小草將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說
。╬pt出示“這要感謝你呀……渾濁的泥水了”)你能讀出感謝的語氣么?
5.指導分角色朗讀表演。
6.小草真是保護環境的小能手,他保護了小河的的清澈,不僅小河要感謝他,我們人類也要感謝小草,如果你是愛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你怎么感謝小草呢?
。ǘ┚o扣“更綠”
。ㄟ^度)聽了小朋友的夸獎小草也長得更綠了。
1.(ppt出示“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你來夸夸
2.比較句子
、倌汩L的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谀汩L的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學生自己練讀,問:讀這兩個句子進行比較,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第一句,第一句夸贊小草是碧綠碧綠的,有兩個碧綠,感覺到小河對小草是由衷的喜愛)師評:碧綠的意思是很綠,碧綠碧綠的意思是不但很綠,而且綠的惹人喜愛。
3.碧綠碧綠的小草,你們喜歡嗎?(喜歡)
如果你是小河,你能美美的稱贊小草嗎?
自由練讀、指名讀,兩個小組比賽朗讀
4.過渡:小草為什么會這么綠?
(ppt出示)(學生回答)如不能回答,讓小草來告訴我們吧。
5.。≡瓉硇〔萦指兄x小河給了小草足夠的水分。如果小河不給他水分它會怎么樣?(它會干枯)出示干枯的小草,學生體會小河的重要性。如果現在你是一株干枯的小草,你最想說什么呢?你還想說什么?
(三)、深化認識,學習第六自然段
1.過渡:通過這兩次對話,它們今后的生活會怎么樣呢?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問:為什么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也長得更綠了?
小組討論學生自由說。
3.小結:因為它們互相幫助、互相感謝、和睦相處,所以,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也長得更綠了。他們生活在一起很開心。
三、拓展
大自然中,象這樣的好朋友可多啦!他們生活在一起相互幫助,相互依靠,誰也離不開誰,你們知道有哪些這樣的好朋友嗎? 生說
四、指導寫字
1.認讀生字:住、分、干
2.記憶字形,說說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寫,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指導書寫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注意寫字姿勢
《草》教案 篇10
教學
內容
13、小河與青草
擬 2 課時
累 計
第95 課時
第 1 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會寫本課9個生字及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重點
難點
重點:學會寫本課9個生字及生字組成的詞語。
難點: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
簡要
過程
及重
、難
點的
突破
一、 初讀指導
1、 自由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做到“五不”
(2) 用“----”畫出要求會寫的字,用“~~~”畫出會認的字。
。3)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二、 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詞(預先寫在小黑板上)
2、 指名分節讀課文。
三、 指導寫字。
1、 認讀生字:青、邊、對、能、到、住、得、分、干。
。ǘ嘁糇郑
2、 指導寫字。
青:上下結構。第四筆橫較長,第五筆是豎。
對:左右結構,左窄短,右寬長,第二筆變為點。
3、學生描紅仿寫。
實施修改意見
天天練:我來露一手
感情背誦《懷素寫字》第二小節
“青”是上下結構的字。
《草》教案 篇11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師:那是1200多年以前的一個春天,在古都長安城郊,年僅16歲的白居易送他的一位友人到一個邊遠的地方。到了城外,只見楊柳依依,青草茵茵。就在揖手作別之際,這位朋友想到了孤身一人要到一個如此偏遠的地方,不禁流露出悲觀的情緒。此時,白居易指著滿山遍野的青草說:“去年秋冬時節我們經過這里時,只見一場野火過后,滿目灰燼?墒悄憧,春風吹來,小草萌生,到處又都是綠油油的一片了。賢弟呀,小草的生命力尚能如此頑強,又何況人呢?!這正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他的這位朋友聽了白居易的這首詩后,心情愉快地上路了。這位友人為什么先前心情不好,聽了白居易的這首詩后馬上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了呢?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深深的打動了他?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學習。
。ㄗ杂勺x)
。ń處煂Ρ菊n的生字“枯”、“榮”進行正音)
。ㄖ该麑W生讀)
。ń處煼蹲x,然后指導學生按詩歌的音步朗讀)
(教師引導學生對詩歌逐句地進行學習和理解。以下著重提示教者是如何引導學生依據字理進行識字析詞的,一些教學過程略。)
離離原上草——
“離離”與下面的“萋萋”意同,都是表示草茂盛之貌,而用在“送別”和“離別”這一特定的情境里,又使人不禁產生“離別了,離別了”的聲聲送別和告別的情境之中。“離”的現代義與表示草茂盛的古義相去甚遠,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教師從字的音義上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和識記:
師:“離離”讀音lí lí,下面老師念幾個表示顏色的字,你們聽聽哪個字詞的讀音最接近“離離”。“離離——紅紅”(學生搖頭),“離離——藍藍”(學生搖頭),“離離——紫紫”(學生搖頭),“離離——綠綠”(學生點頭)。是啊,讀到“離離”就可以聯想到近音詞“綠綠”。
(教師板畫茂盛的草葉)
師:我們先看這蔥綠濃密的草葉,然后再看“離”的字形。“離”字的筆畫很多,而且很不規整,一些筆畫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看到這樣的筆畫又可以使我們聯想到(指示板畫的茂盛的草葉圖)——
生:(有所感悟地)仿佛看到茂盛的小草枝葉相互交錯在一起。
師:讀到“離離”的讀音就聯想到——
生:小草“綠綠”的顏色。
師:看到“離”字很多筆畫交叉的字形就聯想到——
生:小草茂密的葉子。
師:所以,“離離原上草”就是指原野上的草長得——
生:綠綠的,又多又密。
師: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小草長得——
生:非常茂盛。
一歲一枯榮——
枯——形聲字,木形古聲,原指樹木枝葉的枯萎,所以用“木”表義。本課引申指草葉的干枯、枯萎。一些學生靈活識記為“古”老的樹“木”容易干枯,教師認可他們獨特和富有創造性的記憶方法。
榮——古文字的“艸”寫如“艸”,像兩棵草形;“冖”古文字如“⌒”形,像隆起的山嶺形;“木”的古文字就像枝條伸展的樹木形。把“榮”的幾個部件分別析解后,再引導學生把它們組合起來想象其形義:春天來了,山坡(“⌒”)上小草(“艸”)萌發了,樹“木”也抽枝發芽,逐漸地枝繁葉茂了。“榮”在課文里是特指小草長得很茂盛。
。榱俗寣W生進一步地理解“榮”“枯”的詞義,教師讓同學們做“榮枯”漢字操,教師發令——“榮”,只見同學們高揚雙手,作小草茂盛生長的樣子,一聲—— “枯”,只見同學們雙手下垂,東倒西歪,作小草枯萎的情狀。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小草從榮到枯、由盛及衰的變化過程,教師又作了如是口述:“春天來了,春風輕輕地吹拂,小草慢慢地長出地面來了。長啊,長啊,陽春三月,小草越長越高,越長越茂密。夏天來了,小草長得更茂盛了!秋天來了,一行行大雁往南飛,一片片樹葉落下地面,小草也慢慢地變黃了。冬天來了,北風吹,雪花飄,小草也干枯倒伏下去了。”學生以手為小草,伴隨著教師描述的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而作由“榮”到“枯”的形態演變。)
野火燒不盡——
野——古文字上林下土,表示郊外。教者依據現字形引導學生靈活析解:“野”中的“里”拆分為“田、土”,有田有土的地方會是哪呢?以此引導學生理解其野外的意思,“野火”也就是野外自然引燃或人們用火不慎引起的火。
盡——“盡”的繁體為“盡”,原義為壇罐(皿)里的食物吃完了,手(彐)持涮把正在清洗壇罐,F“盡”為簡化字,教師先把字上下顛倒,想象就像一個敞開口子的大筐(畫簡筆畫),上面的兩點(゛)就像果子之類的東西往里裝;而后把該字再倒置為“盡”(畫簡筆畫),筐里面的東西會怎樣呢?自然就會撒掉完了。所以,“盡”就是完全、全部的意思。“野火燒不盡”就是野火燒不完的意思了。
。ń處煯嫵龌馃孛婵莶莸暮喒P畫)
師:大火燒啊,燒啊,不就把地面上的草都燒盡了嗎,為什么又說燒不盡?
生:地下還有小草的根呢!
春風吹又生——
生——“生”是象形字,為了使學生形象識記,教師用紙張擋住“生”字的上部露出下面的“土”,然后在“土”上畫出上部的古文字形體“屮”(一棵草形),分解這兩個部件后,學生就會自己把它們組合為:小草(屮)從泥“土”中生長出來了的意思。
師:是啊,野火是燒不盡的,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春風一吹——小草(指示“屮”)就從泥土(指示“土”)里 ——
生齊: 生長出來了!
師:從這個“生”字的字形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小草從泥土中生長出來的樣子。
師:從這個“生”字的字形你們還感悟到了什么?
生:小草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
。榱俗屚瑢W們完整地感悟詩意,教師提示桌面就是地面,小手表示小草,春天來時小手慢慢地從桌下伸出,越長越高,夏天來了,長得更加的繁榮茂盛了;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小草枯黃了,野火燒來了,學生扮的“小草”被燒得只剩下草根了,同學們紛紛地躲藏到桌子下,還有一兩個同學坐著不動,老師幽默地說:“喲,這兩棵草干嘛燒不死呀?!再放一把火,燒啊!燒!”這時這兩個同學也蜷縮到桌子下,聽課的老師們頓時笑聲一片。老師這時又打著節奏問道“草根草根你在哪里?”躲藏在桌下的同學們應和著老師的問話答道:“草根草根我在地里!”全場再次爆發笑聲。“為什么你們燒不死呀?”老師問道,“因為我們的草根在地里,野火是燒不死我們的!”老師有問道:“野火燒不死你們,說明你們的生命力怎樣呀?”“我們的生命力很頑強!”學生答道。“是呀,來年春天,小草又會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了,小草的生命力真頑強呀!”這時桌下的同學們又伸展雙手,“小草們”又生長了起來。至此,詩句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思想同學們已基本理解和感悟。)
。ɡ首x以上四句。簡要講述“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四句的意思。然后通過下面接續式的提問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師:表現小草四季變化的詩句是——
生齊: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師:表現小草生命力頑強的詩句是——
生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描寫小草漫山遍野,無邊無際的詩句是——
生齊: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師:表達詩人送別朋友深厚感情的詩句是——
生齊: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師:前面我們講到白居易送別朋友時,他的朋友曾經一度悲觀,聽了白居易吟誦這首詩后,他就振作起來了。大家再想想,這首詩中特別是哪兩句使得他的朋友格外的感動和振奮,增強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生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真是“英雄所見略同”!白居易16歲時寫了這首詩,幾年后,已是20多歲小伙子的白居易來到了長安城應考,經人介紹,前去拜見一位很有學問的姓顧名況的大官人。這位顧大官人聽說他的名字叫“白居易”時開玩笑說道:“現在長安城米價上漲,想要‘白白’‘居住’可不‘容易’喲!”當這位顧大官人聽了白居易誦讀完這首詩,特別是聽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時,不禁連聲贊嘆“好詩!好詩!”。這時老師引導同學們想象,顧大官人看到白居易寫得這樣好的詩時又會說些什么呢?先后兩位同學站起來說道:“白居易呀白居易,你寫得如此好的詩,想要在長安城里‘白白’‘居住’也就是很‘容易’的了!”老師聽后打趣地說:“是呀,當年顧大官人就是這樣說的!”為了進一步第感受詩句的內涵,老師又引發道:“不但古人喜歡這兩句詩,就是今天的人們也是非常喜歡這兩句詩,大家看過趙本山扮演老太太演唱的《小草》嗎?會唱的都唱出來——”于是,師生一起唱歌曲《小草》“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ㄗ寣W生熟讀全詩,有感情地重點誦讀這兩句詩。)
熟讀詩句
1.自由熟讀。
2.背誦讀(教師擦去板書的詩句,學生看版畫背誦,而后再擦去版畫背誦)。
3.學生依據教師提示的意境誦讀。
師:表現小草生命力頑強的詩句是——
生齊: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表達詩人送別朋友深厚感情的詩句是——
生齊: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
4.對對子接續讀
師:(出句)野火燒不盡,
生:(對句)春風吹又生。
師:(出句)遠芳侵古道,
生:(對句)晴翠接荒城。
…………
5.完整地感情誦讀。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是白居易送給他的朋友的。我們馬上就要下課,黃老師也要返回廣西了,我們就要分別了,大家愿意送送黃老師嗎?
生:愿意!愿意。
師:怎樣表達這種送別的感情呢?就借用今天學習的兩句詩來表達送別的感情吧。哪兩句?
生:(略加討論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師:黃老師不是“王孫”呀,能不能改動一下?
生:又送老師去,萋萋滿別情。
師:(把手揚起,聲音響亮地)同學們再見!
生:(模仿老師的手勢和聲音)黃老師再見!
師:(聲音由強漸弱,似漸行漸遠地)同學們再見!
生:(聲音相應變。S老師再見!
師:(聲音纖細漸無,舉手長勞勞,表示分離已遠,人影依稀)同學們再見……
生:(聲音漸無,張口無聲地)黃老師再見……
《草》教案 篇12
教育格言
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課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圍才能引領學生進入語文的自由王國。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師教學古詩《草》,進入復習階段。
師:小朋友,回到家里,誰愿意把新學的古詩《草》背給媽媽聽?(找一名學生到前面來)好,現在我當你媽媽,你背給我聽好嗎?想想回到家里該怎么說?
生:媽媽,我今天學習一首古詩,背給你聽聽好嗎?
師:好。(生背誦)我的女兒真能,老師剛教完就會背了。
師:誰愿意回家背給哥哥聽?(找一名學生到前面來)現在我當你哥哥,你該怎么說?
生:哥哥,我背首古詩給你聽聽好嗎?
師:哪一首?(生答《草》)弟弟,這首詩我也學過。他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
生:哥哥,你記錯了,是白居易寫的。
師:反正都有個“白”字。(眾笑)我先背給你聽聽: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風吹又生。
師:還是弟弟記性好,謝謝你。(眾笑)誰愿意背給奶奶聽?(指一生到前面)現在,我當你奶奶,你奶奶沒有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詩給您聽好嗎?
師:好。背什么古詩?(生答背《草》)
師:草?那么多花兒不寫,為什么寫草?
生:因為草有一種頑強的精神,野火把它的葉子燒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長出了新芽。
師: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不懂?
生:這句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師:還有什么“一歲一窟窿”?(眾笑)
生:不是!是“一歲一枯榮”?,就是葉子黃了,干枯了;榮,就是茂盛。
師:后面兩句我聽懂了?窗硨O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奶奶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哪有錢上學呀?(眾笑)
[記者感悟]
這個教學片段受到了華東師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稱贊,已經成為于老師教學中的經典片段。筆者認為這一教學環節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師匠心獨運,一會兒變成媽媽,一會兒變成哥哥,一會兒又變成奶奶,把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教學環節通過角色換演繹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過耳朵有點聾的奶奶,巧妙地引導學生準確說出了詩意,強化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肯定能夠在學生心靈深處留下鮮明的印記?梢姡槿おq如教學的潤滑劑,它讓課堂變得生機盎然,讓學習成為愉快的享受。
《草》教案 篇13
【教學設想】
《草》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古詩兩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寫的一首送別詩,課文選的是前四句。低年級兒童對古詩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采取“以讀帶譯”的教法,即先讀通、讀熟、讀懂、讀好譯文,然后再讀讀通、讀熟、讀懂、讀好古詩。在講解古詩時,一是通過古今詩歌對照解詞、析句、翻譯;二是畫詩為畫,使詩句內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誦讀、吟唱。這樣學生就能領悟內容 ,體會詩情。
【教學目標】 1、利用字理知識學習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達到熟讀成誦。
【教具準備】
vcd、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運用“四讀”(讀通、讀懂、讀熟、讀好)方法學習現代文
《草》:原野上長滿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野火無法把它們燒完,一到春天又生長起來了。
“讀通、讀懂、讀熟、讀好”具體體現了“感知、領悟、積累、應用”這一習得語言的規律,顯示了它的科學性。
二、借助現代文學習古詩
1、揭示課題讀古詩:
剛才同學們認真地學習了《草》。接下來我們學習一首內容相同的古詩《草》。 板書:草
、拧∵@首詩的作者是白居易。這首詩的產生還有一個故事呢!傳說白居易16歲那年,他帶著自己的一篇詩稿去拜見大名人顧況。顧況一看白居易這個名字,就開玩笑說:“長安的大米很貴啊,‘居’在這里不‘易’!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筆,在墻上“唰唰唰”就寫起來,當寫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兩句時,顧況拍著手說:“好好好!有這樣的才能,你在長安居住就容易了。”后來,在顧況的指導下,經過自己努力,成為了著名的詩人。
⑵ 課文《草》是選取這首詩前四句,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佟人讀; 、凇⊥雷x; 、邸≈该x; 、堋z查讀。
⑶ 要求學生把:離離、原、歲、枯、榮、盡等“字眼”,在現代譯文《草》中找出對應的詞語,用“o”標出。
2、析詞、解詞、翻譯:
⑴ 全景板畫,從詞悟句:
在講“離離原上草”一句時,教師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勾畫出一幅簡單的草原圖。教師說:“誰能看圖說說,原野上的草長得怎樣?”由此引導學生理解“離離”的意思 。 。ú莺苊⒌臉幼樱 這時老師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離離原上草”的意思說一說。
⑵ 連續板畫,顯示變化:
講到“一歲一枯榮”一句時,先引導理解: 歲:出生9年,就是9歲。 榮:山上有草有木,與“枯”是反義詞。 每年有四個季節,接著教師連續畫“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圖。 發芽──茂盛──變黃──干枯。 師:“誰能說說這四幅圖的意思?一年中有哪兩次最明顯的變化?” 老師又讓學生把詞語“榮”、“枯”貼到對應的圖畫下。最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一歲一枯榮”的意思。
學生們能根據黑板上的畫,說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變化,較好地理解了這句詩的意思。
、恰「奶戆瀹,尋根求源:
講到“野火燒不盡”一句時,先學習: “燒”與“繞”、“澆”的區別。 “盡”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過來,里面沒有水了,所以“盡”意思是“完”。 接著教師在黑板上改添圖畫,使學生領會“燒不盡”的是草根。 師: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黃,野火一燒,燒了個清光,但為什么又說“燒不盡”呢? 。ㄟ呏v邊將草改成黃色,畫上熊熊大火燒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圖地上的草) 生:因為地下的草根沒有燒掉。 教師根據學生的話,畫出地下的草根。
、取≈该瀹,引發聯想:
教師讓幾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第4句詩的意思,學生根據“春風吹又生”的詩意,畫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師又讓學生說說他畫的意思。
由于將難懂的詩句化為形象的簡圖,低年級學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讀成誦,背誦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誦《草》,講解詩句意思。
積累古詩重運用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指導背誦。背誦的目的在于積累,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
《草》教案 篇14
(一)談話導入 。
同學們咱們學過幾首古詩?你能背給大家聽嗎?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詩,題目是“草”,(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
。ǘ┏踝x課文,掃清障礙。
1.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認讀生字卡片,掃清字音障礙。
3.再讀課文,質疑。
(三)學習古詩,理解意思。
同學們在哪兒見到過草?(路旁、校園、公園、草原)小草不像花朵那樣鮮艷多彩,它是極為平凡的,甚至于我們都不去注意它。詩人要寫小草什么呢?
1.理解第一行詩句。
。1)出示掛圖。
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從哪句詩中知道的?(離離原上草)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長得怎么樣?引導學生說出“茂盛”一詞。“離離”就是草長得很茂盛。
。4)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草原上的草長得非常茂盛)
2.理解第二行詩句。
。1)“一歲一枯榮”,誰能用“歲”說一句話。
。ㄎ医衲昶邭q了!
“七歲”,也就是從出生到現在已七年了。一歲就是一年。
。2)一年當中,草有哪些變化呢?引導學生說出:春天小草發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變黃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請兩三位同學說,通過比較確認誰說得好。(一年當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3.理解第三行詩句。
(1)“野火燒不盡”的盡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查字典,選擇“完”的解釋。
。2)“盡”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燒,用不了多長時間肯定會把草燒得干干凈凈,為什么說燒不盡呢?看書上插圖,同桌討論。得出:因為地下的草根沒燒著。
(3)請同學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燒掉的。因為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燒不到的。
4.理解第四行詩句。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長)
(2)試說這一句的意思。
。ù猴L一吹,野草又會重新生長。)
5.朗讀全詩說詩的意思。
(四)小結
1.從古詩中我們看到了,兇猛的野火把小草燒得干干凈凈,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鋪滿草原。你覺得小草怎么樣?(引導說出小草生命力頑強)
2.用贊美小草的語氣背這首詩。
。ㄎ澹╈柟叹毩暋
1.填寫詩句,寫出加粗字的意思。
離離原上草,__________。( )
野火燒不盡,__________。( )
2.填空練習“離離”是形容( )茂盛的樣子!耙粴q一枯榮”中;前面的“一”指( )的意思,后面的“一”是( )的意思。
3.照樣子把詩句寫在( )里。
例:原野上的草長得很茂盛。(離離原上草。)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節又茂盛地生長起來。( )
春風一吹,野草又會重新生長。( )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燒掉。( )
《草》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教師手拿一棵小草提問:這是什么?你們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你對什么季節的草最感興趣?為什么呢?(學生可結合查找資料。)
2.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古詩《草》,看看詩中寫了小草的什么特點?
二、范讀課文,學生領會。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
2.指名讀(1)注意兩個“一”的讀法,前一個“一”讀yí,后一個“一”讀yì。(2)注意糾正錯音。(3)注意讀出節奏。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知詩的意境。
先出現生長著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再出現草葉枯黃的秋景,在烈烈勁風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現春回大地,小草鉆出灰燼,一派勃勃生機的畫面。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
歲:年。
盡:完。
生:生長。
榮:茂盛。
4.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詩句。
提問: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呢,
議答: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燒不掉的,所以來年春天,草還會重新長出來,從而體會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為什么要寫草呢?
議答:白居易贊賞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告訴人們要學習草頑強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學生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內交流。
3.指導書寫。
《草》教案 篇16
師:《草》這一首古詩講的是什么事物?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生:這首古詩講的是草。我是從題目看出來的。
師:好!從題目里能看出文章的意思,題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那么,你知道詩里寫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嗎?
生:一個接著一個說,是高原上的草、是平原上的草、是原野上的草、是原來的草、……
師:同學們都大膽發言,很好!好多同學都說的不錯,是高原上的草、平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但是有個同學說是“原來的草”。對嗎?
生:(紛紛回答)不對!不對!……
師:為什么不對呢?
。▽W生面面相覷,教師稍作停頓。)
師:咱們問的是“什么地方的草”,高原呀、平原呀、原野呀,說的都是“地方”而“原來”是地方嗎?比如說“我原來上幼兒園”。這里的“原來”是表示什么呢?
生:過去。
師:對,過去!斑^去”是表示時間的,不是表示地方的。這句詩寫的是原野上的草。大家想一想,在廣闊的原野上,那么一大片草,長得綠油油,非常茂盛。那樣的情景該多美啊!
(稍頓,把學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
師:那么,詩句中“離離”是什么意思呢?
生:茂盛。(旺盛、非常茂盛。)
師:好!說的都很好,F在誰能把“一歲一枯榮”的意思講一講?同桌、前后桌的同學可以圍在一起議一議。
。▽W生討論)
師:好!誰能先用“歲”字說個句子?
生:過了新年后,我長了一歲。
生:我爸爸今年30多歲了……
師:對。“長了一歲”就是過了一年!皻q”在這里就是“年”的意思。接著看,“枯榮”是什么意思呢?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嗎?
生:四個。
師:對。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在春天的時候,草長得怎么樣呢?
生:非常茂盛。
師:對!皹s”就是“茂盛”的意思!翱荨庇质鞘裁匆馑寄?大家想一想,在北風呼呼、大雪飄飄的冬天,草是什么樣子呢?
生:黃黃的,干干的。
生:都快要干死了。
師:說得好。“枯”就是“干枯”“死去”的意思。那么,“一歲一枯榮”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一歲一枯榮”就是一年枯死一次,茂盛一次。
生: “一歲一枯榮”就是每一年都要茂盛一次,又要枯死一次。
師:說得真好。那么,在下面的句子里,“野火燒不盡”的“盡”是什么意思?“燒不盡”是說草的哪一部分沒有燒盡呢?
生:是說草的根部沒有燒盡。
生:是說草的根部沒有燒完。
師:好。再看最后一句“春風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生:春風吹,小草又生出來了。
生:春天來了,春風溫和地吹著,小草又生長出來了,更茂盛了。
師:說得很好。現在咱們看一段錄像?赐赇浵,誰能把全詩的大意說一說?
。ǚ棚@示詩意的課件:原野上小草非常茂盛。冬天來了,一片枯黃。野火熊熊,好像把草都燒光了。但是,春天來了,小草又茂盛地長起來了。)
生:原野上的草非常茂盛。每年都要枯黃、茂盛一次。野火燒不完草根。春天,小草又茂盛起來了。
師:你看,原野上的小草是多么堅強。∧敲创蟮囊盎鹨矡槐M它,春風一吹,它又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了,F在,同學們把全詩讀幾遍,爭取很快背下來。
。▽W生朗讀)
師:我們做一個表演:一個同學扮爺爺,一個同學扮小孫孫。孫孫放學回到家,給爺爺講這首古詩。
孫:爺爺,我背首古詩給您聽好嗎?
爺:好!背什么古詩?
孫:背《草》。今天上午我們剛學的。
爺:那么多的花兒不寫,干嗎寫草哇?
孫:(一愣)嗯,因為……因為小草很頑強,野火把它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它又長出了新的芽!
爺:噢──我明白了。背吧!
爺: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不懂?
孫:離離”就是很茂盛的樣子。這句詩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爺:還有什么“一歲一窟窿”?(眾笑)
孫: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荩褪歉煽;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爺:哈!你看俺孫孫多有本事,小小年紀就會背唐詩,還會講意思呢!
師:這兩個同學表演得特別好,大家用掌聲鼓勵。
(同學們熱烈鼓掌)
《草》教案 篇17
在一年級教學《春曉》時,我僅作單純地分析講解,然后提問,讓學生再回答,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接著反復練習背誦。這樣的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著,使勁地記著,至于審美情趣的陶冶,詩的意境的體會就做不到了。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新課標”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時正努力地用新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那這首古詩的教學,我如何嘗試用新理念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呢?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里面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課堂上當老師剛讀出《草》時,好多同學就齊聲背出了后面的詩句,這時我就問:“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呢?”同學們馬上活躍起來,提出很多問題:那個人干嗎寫這首詩? 他寫的是什么意思? 寫這首詩的人是什么時候的人?“離離”是什么意思?草燒沒了怎么會長?等雖然學生很小已經會念這首《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著無窮無盡的問題。
在前面教學中,老師作單純地分析講解后,讓學生再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結果很多學生說不好甚至說不出來。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怎樣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古詩的意思,并且會說呢?我為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了合作精神。并且,學生發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參中指出,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草》教案 篇18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有關王愿堅的文學常識和寫作背景。
2、 識記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詞及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3、 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走進課本
1、作者簡介:王愿堅(1929—1991),山東省諸城縣相州鎮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等。
2、了解本文寫作背景。
3、字詞積累:(找出重點字詞與易讀錯的字)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學法指導:自主學習,養成查資料的好習慣)
朗讀小說最基本的要求是準確、流暢,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語氣、停頓、節奏、重音,并通過這些方面的變化表現人物和情節。當然,讀出情感的另一個重要前提是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我們可以借助于表情、動作和聲音的設計。
1、請同學們用你的理解把文章所表達的情感表現出來。(1) 讀對話,準確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語氣。(如“人群和擔架都停下來……僵住了”。)
(2) 讀語言,表現人物的神態、語氣。(如“吃草。嗯,說得好……吃得勝利了”。)
(3) 讀描寫,讀出情感,讀出節奏。(如“楊光不安地走過去……敬禮也忘了”。)
2、 默讀全文,說一說,這篇小說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活動二:(學法指導:品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動的字與句子,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讓我感動的句子是
讓我感動的理由是
活動三:(學法指導:擴大閱讀,追求個人感悟,創作并大膽地把它說出來,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1、小組競賽,讀書后第一題
2、學完這篇文章,你對草有怎樣的理解,寫一寫。
三、小組合作總結
學法指導:體會最深的是什么?還有哪些遺憾)
四、當堂訓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①蔫巴( ) ②蒜苗( ) ③背陰( )
、芫`開( ) ⑤瘦弱 ( ) ⑥火燎( )
2.句中有錯別字的是( )
A.靠著警衛員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擔架上半坐起來。
B.他費了好大勁,才把身軀往擔駕邊上移開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還是怎的,他倚在警衛員的肩頭,仰起了頭,眼里浮上了異常的嚴肅的神情。
D.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士的那顆偉大的心。
3.解釋下邊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一位藏族同志指著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地,說:“就在這里,在奶粉廠旁邊,我們要建一
座糖廠,這里是最甜的地方。”
五、鞏固、拓展延伸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 理清課文的線索。
2、體會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的表達作用。
3、學習周總理的高尚人格。 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
教學重點:
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學難點: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的表達作用。
知識鏈接:
1、小說的定義: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2、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
3、小說的特點:細致地刻畫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具體生動的環境描寫;
4、 小說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原形的一些特征加以綜合而成。因此,比現實中原形更為典型。包括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 、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5、小說的情節:(序幕、)開端、發展、結局、(尾聲)
6、小說的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7、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渲染氣氛
8、小說的分類:長篇、中篇、短篇(特殊類型-微型小說)
9、學習閱讀小說的方法:讀情節——析人物——揭根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活動一:(自學書后2、3題,小組合作討論)
活動二:(學法指導:品讀課文,找出找出精彩的語句進行賞析)
二、學會賞析重點或精彩語句
1、(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兩個“就會”強調了什么?
2、周副主席又舉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進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閉住了,濃密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
3、我認為其他精彩的語句有
三、小組合作總結
四、當堂訓練
1、你一定有課外讀書筆記本吧!請你為它寫一副對聯式的自勉語。現已擬出上聯:“天天閱讀樂趣多多”,請續寫下聯。
2、讀下面的一段文字,談談從中獲得的啟示,不少于兩點
(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3、古代詩歌中,有很多贊美草的詩句。請你寫出其中完整的兩句。
五、鞏固、拓展延伸
見《練習冊》
《草》教案 篇19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理清情節,從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寫的方法,學習如何通過文學語言展現人格魅力
學習過程:
導語 :翻開歷史的畫卷,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和戰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環境,標題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讀到的富有頑強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滾著晶瑩露珠的草,而是爭奪紅軍戰士生命展現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 整體感知悟精神
1、 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 用簡要的語言概述這篇課文主要內容。
二、 抓住線索理情節
戰士誤食野草 班長摸黑報告——撇開毒草忙救人 引出擔架設懸念——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顧安危嘗毒草——平易近人議吃草 啟迪戰士悟真理
三、 揣摩妙點品人物
1、 跳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高潮部分對周副主席的神態和動作的描寫。
2、 分角色演讀,在跳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高潮部分,并能通過一定神態和動作來體現人物的精神風貌。(要求:小組成員自選認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確保每一個人都擔當一定的角色,組長注意調控。)
教師點撥: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親自嘗有毒野草時的一系列動作和神態,以體現主席的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高度關注戰士生命的高尚品質。
3、 評析人物:同學們可以用一個或長或短的句子來說說你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認識。
教師點撥:周副主席有著關愛戰士勝過關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著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英雄氣概。
3、師生共同小結:從情節入手,剖析小說的人物,可以感受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四、 比較閱讀顯能力
比較閱讀《七根火柴》思考:
1、 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誰?
2、 假如讓你來圍繞這篇小說的情節設計一次活動,你準備如何安排?寫出你的方案。(可以以歷史博物館的解說員的身份介紹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導演和演員的形式從人物入手理清情節)
3、 閱讀同一位作家的兩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可以從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 作業 設計
選擇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過富有個性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