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遠航》教學設計(精選21篇)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思路說明:
本課敘事性強,氣勢恢宏、視野開闊、容易讓學生產生興趣,激發民族自豪感,教學目標是流利地朗讀全文,并在此基礎上,領悟教學重難點,文章以第一次遠航的經過為主要內容,理清脈絡,做到熟讀復述,這是本文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歷史意義。
一、 “以情導入”,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望
鄭和是一個世界聞名的航海家,更是一個民族英雄。針對學生喜愛英雄、崇拜英雄的特點,創設自由自在的氛圍,精心設計導語,敘述英雄的故事,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望,引導學生自主解題,帶著問題朗讀感知課文,有助于學生快速抓住課文內容。
二、緊扣結尾,感悟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文本交流
本文結尾處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點明了鄭和遠航的意義和影響。教學可以以此為突破點理解課文相關內容,引導學生細讀感悟,加深理解。
賈志敏老師說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讀”,這就要求教師要伴著學生學海泛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感悟語言,體驗閱讀的快樂。
三、想中感悟,在復述中領略閱讀的升華
第三、四、五自然段,既有人物刻畫,又有壯觀場面描寫,還有故事,在文本閱讀中滲透練習要求,在熟讀鞏固的基礎上,抓住重點文意,大膽拓展,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 由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你們知道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是誰? 對,是哥倫布,而早在明代,我國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書“鄭和”,他是怎樣去那么遙遠的地方的,讀課題----“鄭和遠航”,此次航海歷時久遠,幾乎耗盡鄭和畢生的時間,遠航給中華文化歷史留下了燦爛奪目的一筆,生讀課題——“鄭和遠航”
(設計意圖:讀題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對課題的意思進行了初步的解析)
二、 了解歷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
書上這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評價,交流,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與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1)指名讀句子。教師圈劃“大”、“長”、“廣”、“ 頂峰”。
。2)“頂峰”是什么意思。(山的最高點)
。3)鄭和遠航達到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說明了什么?(地位高,獨一無二)
(4)指導朗讀,讀出夸贊的語氣。
(設計意圖:這一句揭示了鄭和遠航的巨大歷史意義,激發學生對鄭和遠航一事的強烈好奇心。本課抓住這一句進行以點到面的分析。學生也能夠根據規模、時間、范圍三方面有序地學習。)
3、解讀“規模大”
。1)、導語:為什么說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呢?我們首先學習體會到鄭和遠航的“規模大”,請大家默讀課文,從哪里體會到鄭和遠航規模很大?請把它劃出來。
。2)、交流: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
。3)用筆圈出這段話中的數字。
。4)學生說體會。(可體現出“寶船”的大。)
。5)點撥: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要點:a、這些船大,雄偉壯觀,最大的長148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讓我們想象一下,以我們所在的這幢教學樓來作比,寶船大概有這么大:兩個五層樓疊起來的高,五幢教學樓連起來那么長,十座教學樓那么寬。包船真的是非常雄偉壯觀啊。)
b、船上有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 (理解“羅盤”)
c、船上載著瓷器、絲綢和茶葉等。
。6)點撥:船如此裝備齊全、華麗雄偉,又如此多,可見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加以具體說明的?(列數字)朗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抓住數字仔細體會,把握寶船的特征。)
(7)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把句中的數字讀好,突出寶船氣勢的雄偉。)
。8)除了船多,你還從哪看出這次遠航的規模很大?
。S行的人多:上面載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9)你們看,連明朝的皇帝也參與了,足見它規模之大啊!如此規模的“寶船”隊將揚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時鄭和的樣子了嗎?(學生想象練說。)
(10)是呀,鄭和就這樣意氣風發地指揮船隊“揚帆啟航”了。(板書:揚帆啟航)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自主讀文、想象練說,抓關鍵句、重點詞體會感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規模之大。)
4、解讀“時間長”、“范圍廣”
。1)、導語:從哪里體會到鄭和遠航時間很長、范圍很廣?
(2)、交流出示: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率領船隊出洋七次,前后到過三十多個國家。最后一次遠航,鄭和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鬢發全白了。這次航行,一直到達非洲東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
。3)、自由讀一讀這句話,說一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4)、師小結:鄭和遠航規模大、時間長、范圍廣,從風華正茂到白發蒼蒼,從中國太倉到非洲東岸,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航海事業,他把中國的古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為一位頑強探索的偉大航海家。
。5)、指導朗讀。
5、解讀“友好交往”
。1)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那么他都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板書:友好交往)請大家閱讀文章第四自然段,然后用簡潔的話來說一說。
。2)指名交流(互贈禮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個個驚嘆不已。”再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友好交往。)
(4)小結:鄭和所率領的船隊是和平的使者,是本著與別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友好往來而去的,絕無侵略擴張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出示“鄭和出使,促進了……友好往來。”)齊讀。
。ㄔO計意圖:鄭和遠航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誼之旅,必須讓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悟,在想象中體會,在對比中領會。)
6、解讀“戰勝風險”
。1)鄭和遠航是一帆風順的嗎?看看鄭和在第一次航海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鄭和又是如何克服的?
。2)交流(風浪,海盜)
出示“在大海上,……化險為夷。”
。3)男同學讀第一句到第三句。
男同學你們體會到了什么?(風浪的兇險)
。4)自己再讀讀,說說哪些詞語表現了風浪非常的兇險?(“脫僵的野馬”、“咆哮”、“呼嘯”)
。5)請大家留心“撲”這個字,為什么要用“撲”,你們能體會到什么?
。6)除了險惡的風浪,還有什么其它的危險?(還有海盜的襲擊)
(7)請男同學再來讀讀這幾句話,要把驚心動魂的場面表現出來。
。8)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的表現又是如何呢?請女同學讀第四句。女同學你們體會到了什么?(鄭和從容鎮定、不怕困難、勇于探索、富有智慧……)
補充資料:鄭和第四次遠航在印度洋里遇到了颶風的襲擊,船員們被掀得東倒西歪,船有的斷桿,有的漏水,有的被打散,船員們都很恐懼、絕望,但鄭和沉著鎮定,鼓勵船員和士兵不要畏懼、退縮,終于度過了危機。
。9)有這樣鎮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領導者,還懼怕什么?讓風浪來得更猛烈些吧!
(設計意圖:鄭和下西洋的艱難是本課教學重點,此處,通過補充資料,學生大膽展開想象,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在航海過程中風浪之險惡,對體會鄭和的智勇雙全和鄭和勇于探索的航海精神提高感性認識。)
。10) 過渡:鄭和還遇到了什么困難?鄭和又是怎樣克服的?
、俳涣鳎河龅胶1I,鄭和用得當的辦法制服、俘虜了海盜。
、谀銖闹杏煮w會到什么?(鄭和不怕艱險,機智勇敢……)
(11)小結:在漫漫的航途上,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將中國的美名順利地傳播到了亞非各國。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齊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開闊了眼界。”
(12)、總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確確實實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讓我們整齊而響亮地齊讀最后一段。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聯系下文朗讀,從中再次感受他強烈的人格魅力,以至對他產生強烈地欽佩之情,也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子孫而驕傲、自豪。)
三、依據標題,指導熟讀復述。
1、鄭和遠航一共有七次,而課文重點描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讓我們再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歷史性的一幕吧!
2、請大家默讀課文,在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前,分別標上小標題:“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風險”。根據板書的小標題,試著用自己的話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3、同桌互說,指名說,評價。
。ㄔO計意圖:引領學生第一次遠航的經過,不僅回過了歷史,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課外拓展,升華學生情感。
1、我們似乎也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出示航海路線圖,在眾多的歡呼聲中“揚帆啟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往”,一次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我們還感受到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作為炎黃子孫,此時此刻,面對著身著袍衣,手握圖卷,神情堅毅,目光堅定,眺望遠方的鄭和。你想說什么呢?請同學們記下你們洶涌澎湃的情感。(播放音樂)
(設計意圖:學到這里,學生已對鄭和產生了濃烈地崇敬之情,此時播放音樂,感情會得到升華,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下,思緒就會滾滾而來。)
2、小結:說得多好啊!鄭和遠航讓中國名揚海外,如今的我們,應努力學習,學習這種開拓進取,勇于探究的精神,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讓我們再一次齊讀課題——鄭和遠航。
(設計意圖:最后再次朗讀課題,凸顯文章的中心,將學生的情感升華與迸發。)
五、作業
搜集資料,向別人介紹鄭和的事跡,介紹他的遠航壯舉。
五、板書
揚帆啟航
鄭和遠航 友好交往
戰勝風險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2
《鄭和遠航》是一篇寓人文性與思想性于一體的文章。本設計確立了“以文本為本,緊扣說些訓練”的理念。憑借語言載體,讀寫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引領學生親近文本,走近鄭和,走進鄭和遠航這一偉大事件,讓課堂充滿濃烈的語文味。感知鄭和的勇往直前、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追求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鄭和“啟航”時的雄姿英發。
2、以學定教,憑借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通過情境、討論、朗讀、補白等多角度的閱讀感悟,引領學生走近鄭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初步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2、能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初步了解鄭和遠航的經過,感受鄭和遠航時“啟航”的雄姿英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學習
出示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你們猜一猜這個圖片講述了哪一歷史大事件?(指名學生說一說。)
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曾評論道:“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學完課文,相信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課題 鄭和 遠航 簡介鄭和的生平
3、討論交流自己對課題的理解
(1)本篇課文寫鄭和什么時候遠航?從哪兒出發?經過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鄭和帶了哪些人、哪些物去遠航的?
。3)遠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
。4)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和影響?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理清脈絡。
1、默讀全文,找出生字新詞,憑借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學生自主活動,掃除閱讀障礙。
理解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停頓正確
3、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4、朗讀思考曾提出的相關問題
5、指名按自然段讀文,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一段(1—5)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
。1)揚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戰勝兇險
第二段(6—7)簡要介紹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與影響。
三、緊扣結尾,品讀感悟,情文相生。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間交流。
。4)交流閱讀收獲。
。5)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7、精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來,用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或詞語。
。2)四小組討論交流:場面之壯觀,規模之宏大。
。3)指導朗讀,齊讀這兩個自然段。
(4)場面的壯觀,規模的宏大,都是鄭和出場的背景。鄭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用o圈出來。指名回答后讀第三自然段。
。5)此時,人們眼中的鄭和是怎樣的?請用四個字的詞語來概括。體會“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高舉令旗,大聲喊道:‘啟航’”的內涵。人們對鄭和寄予了怎樣的希望?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6)體會“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7)指導讀圖:圖上的兩個人,誰是鄭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會怎么說?
8、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揚帆啟航”的情景。
四、總結,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完成習字冊。
2、搜集和閱讀有關鄭和的資料。
五、板書設計:
鄭
和
遠航(規模之大 時間之長 范圍之廣)
揚帆啟航 人多 人山人海
。▽毚 船大 雄偉壯觀
船隊 浩浩蕩蕩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3
一.直入課題,反饋質疑。 今天讓我們學習第 11 課,齊讀課題——《鄭和遠航》(板書) 。 1.交流反饋預習表 字詞反饋:讀音錯誤、錯字、別字、書寫。出示易錯字,師范寫。 2.出示詞語。 碼頭 范圍 派遣 贈送 桅桿 炫耀 撕裂 驚嘆不已 鬢發 魁梧 珊瑚 化險為夷
扶老攜幼
嚴陣以待
。ㄗ杂勺x,指名讀,齊讀) 3.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起因—經過—結果) 4.提取問題: “鄭和遠航”既稱之為“遠航”有多遠?(非洲東岸)出示鄭和航 海圖,行程足足十萬余里,海洋環境變幻莫測,險象環生,風暴、暗礁、迷失方 向都可能造成船毀人亡。這么遠的航程,即使現代航船也實屬不易,鄭和又是怎 樣做到這一點的?鄭和遠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從課文中畫出相關的 句子,在旁邊做一下批注。 二.交流解疑。 1.學生自由發言,師適時總結。 預設: a.設備先進: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工欲善其事,必先 ( 利其器”先進的裝備是必不可少的) b.規模宏大: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 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吭诖a頭邊。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 又叫“寶船” 。每艘寶船長 148 米,寬 60 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 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 “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 “他們面對那些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寶船,個個驚嘆不已。 ” 出示鄭和船隊圖片,文中怎么描寫的? 出示: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 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 這些大船又叫 “寶 船” 。每艘寶船長 148 米,寬 60 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 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 數字是冷冰冰的,但是把數字放文章語句中,你又有什么感受?(規模、氣勢) 齊讀。讀出這種感受。 (鄭和出發前做了充分的準備) c.領導出色:鄭和鎮定自若,聰明機智。 (風浪之險、海盜之險) d.和平友好:鄭和到各國都做了什么?人們有何反應?這和遠航成功有什么必 然聯系呢? 總結:正是這些原因,才使鄭和的船隊無往不勝,鄭和也出色地完成了遠航的使 命,把中國人的友誼灑向了亞非各國,正如文章最后所說: “鄭和遠航,規模之 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 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
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 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 洋的故事。(齊讀) ” 三.抓點提升 鄭和是一名出色的領導者, 也是整個船隊的靈魂, 文章卻很少正面描寫鄭和, 課文是怎樣塑造鄭和這個形象的呢? 1.師出示句子: “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耧L呼嘯著,海水像 脫韁的野馬, 奔騰咆哮。 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面對如此險境, 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 ” 自由讀,問:把“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 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這幾句去掉好不好?為什么? (風浪越大,越能襯托出鄭和鎮定自若)環境描寫,襯托人物品質,刻畫人物性 格。 2.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出示: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 “狂風為我們吶喊! 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 ”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 筑起一道人墻。
—— 《大江保衛戰》 我走進總理的辦公室。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 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椅,一盞臺燈,如此而已?偫硪娏 我,指著寫字臺上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說: “我今晚上要批這些文件。你 們送來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覺,到時候叫你。 ” ——《一夜的工作》 找出環境描寫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襯托出人物什么樣的品質?
3.再次回到課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 出示: “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 要把船只撕裂。 ” 指名讀 (音樂起) “狂風怒吼,巨浪翻騰,海水在肆意的炫耀著他的威力! ”讀 “浪花似猛獸一般,仿佛要把世間的一切吞噬! ”再讀 “滔天的巨浪,大船在顫抖,人們的心也在顫抖! ”齊讀 面對此情此景, 如果你是船員中的一員, 你是什么心情?鄭和是怎么做的?出示: “鄭和總是鎮定自若” “總是”這個詞說明了什么?僅僅是第一次遠航就如此 兇險,鄭和卻做了幾次? 出示:從 1405 年到 1433 年的 28 年間,鄭和率領船隊出洋七次,前后到過三十 多個國家。 最后一次遠航, 鄭和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 鬢發全白了。 這次航行, 一直到達非洲東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 歷經七次的披荊斬棘,28 年的晝夜星馳,9 萬里風雨行程,鄭和用中國人的 智慧和頑強探索的精神,譜寫了世界航海史最華麗的篇章! 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 “鄭和遠航,示威海外,為中國超前軼后之奇舉。 ” 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曾經這樣評價: “鄭和之后,再無鄭和。 ” 在 1998 年的國際海洋年,鄭和被尊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航海探險家之一。 這不僅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讓我們牢牢記住這 個中國人的名字——鄭和。牢牢的記住這段不朽歷史——鄭和遠航。 四.拓展延伸
鄭和遠航后不幾年, 明朝皇帝突然停止了出使西洋, 不再允許任何海外貿易, 關閉了一切通商口岸。中國失去了經濟和軍事發展的最佳時機。這其中又有什么 原因呢? 推薦《1421:中國發現新世界》 《明朝那些事兒》 ,將本節課的收獲寫在預習 表收獲欄里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4
課時目標:
1、初步理解文中幾個重要的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絡,讀懂課文1—3小節內容。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充分感受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壯觀、宏大場面,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點:教學重點: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鄭和準備揚帆啟航時的宏大場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1405年,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年。明朝皇帝派出的使者率領27800多人,兩百多船只,把中國的文明禮儀和各種珍貴的禮物帶給了世界。世界因此知道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這位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使者就是——
2、這節課就讓我們越過時空界限,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生); 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鄭和遠航(生)。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你對鄭和和鄭和遠航有了哪些了解呢?誰來說說?(指名說)
2、檢查生字詞
。1)出示:碼頭 派遣 瓷器 抱拳 贈送 撕裂 范圍
。2)說說你還有哪一個詞語讀不準?指導讀
。3)指導書寫,重點指導“遣”、“范”、“撕”。
。4)區別組詞:拳( ) 遺( ) 增( ) 范( )
券( ) 遣( ) 贈( ) 泛( )
。5)出示四字詞,練讀
雄偉壯觀 浩浩蕩蕩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嚴陣以待 化險為夷
請同學們聯系課文內容選擇其中的一兩個詞說一句話。
2、理清課文條理
(1)通過預習,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嗎?
(2)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哪幾小節寫的?
。3)默讀課文一到五小節,根據小標題: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給第一大段分層。
(4)課文1到5小節重點描寫了鄭和遠航的經過,那么剩下的兩小節又分別寫了什么呢?
三、學習新課
1、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指名讀)
。ㄒ唬、規模大
1、稱之為頂峰,那是因為它是規模最大的,時間最長的,范圍最廣的。鄭和遠航,究竟規模多大,時間多長,范圍多廣呢?就讓我們來到1405年7月11日,來到蘇州府劉家河碼頭先去看看當年“揚帆遠航”的場面吧。ù蜷_書本)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1—3自然段,圈畫出表示規模大的詞句,讀一讀。
2、交流。(指名說)
相機出示: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
相機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
(1)同學們,這就是書上提及的“寶船”,(出示圖片)多么雄偉壯觀!你知道為什么稱它們為“寶船”嗎?
大:這些寶船長約148米,寬60米。我們的教室長約8米,寬約6米,有我們這樣的18間教室連起來長,十間教室并排著寬,大不大?
高:寶船不僅大,還很(高)!有十幾層樓房那么高。同學們,我們的這棟大樓有三層,也就是說這些寶船的高度最少是我們這棟大樓的三倍多!
駕駛的人多:是啊,這些寶船需要兩三百人駕駛,也說明了寶船的大。
乘坐的人多:可以乘做一千多人
設備先進: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
。2)像這樣的寶船有多少艘?(62艘)一艘就這么大,六十二艘寶船,多龐大的船隊啊!
。3)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隨行!他們分工明確:(出示其他船只圖片)有作戰的戰船,有負責裝載糧食的糧船,有運輸淡水的水船……總共二百多艘,組成了一支規模宏大的船隊。(看圖)
。4) 誰來讀讀這雄偉壯觀的場面?(指名讀)
(5)透過這些寶船,透過這支船隊,大明朝的雄厚實力清晰可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感到十分——(驕傲)。讓我們驕傲地來介紹這只船隊!(齊讀第二節)
還從哪里看出遠航規模宏大?
相機出示: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4、600多年前的中國就有如此規模宏大的船隊,真是讓人嘆服啊!讓我們再次驕傲地說——(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5、帶領這樣規模宏大的船隊出使西洋的就是鄭和。
出示句子: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令旗,大聲喊道:“啟航!”
。ㄖ该x)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他的樣子?(高大、神氣、身材魁梧、威風凜凜)
u 這么威風凜凜的鄭和,誰能把他讀出來!(指名讀)
。ǘ⿻r間長
。1) 過渡:就這樣,鄭和率領著這支規模宏大的船隊揚帆啟航,開始了第一次遠航。(板書:規模之大)這樣的遠航共有幾次?七次遠航時間到底有多長呢?快速瀏覽文章。
(2) 指名交流。
(3) 歷時28年,多達7次,這么長時間,(板書:時間之長)這么多次遠航,在整個世界航海史上是前無古人的!
(4)最后一次遠航,(出示資料)。
(三)范圍廣
范圍廣又從哪里看出來呢?(板書:范圍之廣)看地圖,這就是鄭和所到之處,范圍之廣也是史無前例的。
(四)、升華感情
七次遠航,鄭和從意氣風發的壯年變成了一個鬢發全白的老人。雖然在最后一次遠航的歸途中,鄭和病故他鄉,退下了歷史的舞臺。但是,他為航海事業所做的貢獻功在千秋,永遠不會被磨滅。同學們,此時此刻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一起來讀第六自然段!
四、小結
28年間,鄭和船隊航行了10萬多公里。這在當時是無人能及的。(出示資料學生自讀)他開創了航海事業的先鋒。此時此刻,我們不得不再次驕傲地說:(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板書
揚帆啟航 (1-3)
10、鄭和遠航 第一次遠航(詳寫) 友好交往 ( 4 )
戰勝兇險 ( 5 )
其余六次遠航(略寫)
規模之大 時間之長 范圍之廣 頂峰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活經驗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補充板書: 鄭和遠航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鄭和是什么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二、自主學習 獲取經驗
請同學們借助教材完成學習單上學習內容。 1、讀準詞語。
1 瓷器 險境 沿途 滿載 珊瑚威脅 炫耀 俘虜 兇險 撕裂 鬢發 率領 浩浩蕩蕩 規模宏大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奔騰咆哮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狂風呼嘯 波峰浪谷 脫韁的野馬
2、借助工具書或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派遣 太監 魁梧 雙手抱拳 扶老攜幼瓷器 脫韁 撕裂 3、把課文讀通讀順,遇到難讀的句子或者長句多讀幾遍。
4、默讀全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哪些地方讀不懂,做上記號。 三、小組合作 交流經驗 小組內交流,分享讀書收獲。
四、教師指導 完善經驗
1、出示生字詞,開火車朗讀,糾正讀音。識記字型。 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3、梳理脈絡 。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兩段,可以怎么分? 1.反饋: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2.默讀第1—5自然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成三個層次。 3.組織反饋。
2
五、實踐應用 深化經驗 1.組詞。
遣( )器( )梧( 遺( )囂( )悟(
2、填上合適的詞語。
。 )地?浚 )地撲向 ) 撕( ) ) 嘶( )
( )地出發 ( )的身體 ( )的儀器 ( 六、自主構建 內化經驗 在學習單上寫出這節課收獲。 )的態度
3
11、鄭和遠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感受鄭和等人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活經驗 1、聽寫詞語。
派遣 太監 魁梧 雙手抱拳 扶老攜幼瓷器 脫韁 撕裂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二、自主學習 獲取經驗
出示課堂學習紙,借助教材完成下列問題: 1.自學第1-3自然段,思考: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2)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2.自學第4、5自然段。
思考: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3.略讀第6、7自然段思考體會:
4 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對鄭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遠航?
三、小組合作 交流經驗
1、小組內交流,分享讀書收獲。 2、仔細聆聽組員的回答。 四、教師指導 完善經驗
1.交流:(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2)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指導朗讀。 出示投影片:
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a.練讀,體會應該讀出什么語氣。b.反饋,談談讀后體會c.角色表演。(指導學生通過表演感受鄭和的威武雄健)
2.交流: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組織學生反饋交流) (2)指導朗讀。
、 指導學生在書中畫出體現各國人民友好態度的詞語。 ② 練讀第4自然段在讀中體會文字中流露出來友好之情。 ③ 哪些詞句表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出示投影片:
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了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
5 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學生反饋,及時指導,評價。
④ 面對危難,鄭和有什么表現?(組織講論,反饋)
讀著課文,想象著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你難道不想贊一贊鄭和嗎?(學生各持己見)
3.讀這兩個自然段,你對鄭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指導學生感受鄭和頑強探索的精神和滿腔熱情赤子之心) 4.交流: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遠航?(幫助學生了解詳略得當的寫法)5.鄭和遠航有什么重大意義?(組織學生反饋、交流。)
五.實踐應用 深化經驗 出示課堂學習紙。
1.從 年至 年的28年間,鄭和率領船隊共出洋次。在本文中,作者詳寫了第 次出洋,課文是按 、 、 的順序敘述的。
六.自主構建 內化經驗
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后感,互相交流。 板書:
揚帆起航 第一次遠航 友好交流 10 鄭和遠航 (詳寫) 戰勝兇險 其余六次遠航 (略寫)
6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984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南通市躍龍橋小學 李春寶
設計理念
課上以疑導學,激發興趣,再以趣激情;課后以情促趣,引導學生課外學習,拓展深化。通過“讀”與“說”的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學生的自主參與創造有利條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激趣質疑
過渡,出示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一段描述。(有關說明鄭和遠航意義的文字)
1、讀了這段簡潔的描述,關于鄭和遠航,你最想具體了解些什么呢?(教師相機幫助總結)
2、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什么?然后帶著這個問題好好讀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三、匯報交流第一個問題
(一)規模之大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啟發學習“寶船”這部分
。撓瞪顚嶋H,讓學生體會到寶船“特別雄偉壯觀”并讀好)
3、引讀總結
在鄭和的船隊中,這樣的寶船就有60多艘,再加上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整個船隊共有船只200多艘,隨行人員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等,共兩萬七千多人,船隊規模真是宏大呀!
(二)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過渡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師生適當地補充介紹一些資料。
2、出示“航海圖”,幫助理解“范圍之大”,并為后文理解“戰勝更多兇險”作鋪墊。
3、齊讀第6小節
四、匯報交流第二問題
過渡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啟發幫助
。1)“風浪險惡”
體驗、感悟、誦讀
。2)鄭和的船隊是怎樣戰勝了海盜的襲擊?
。3)想象遠航中的其它兇險和困難
追問“這些兇險,鄭和事先考慮到了嗎?
五、匯報交流第三個問題
過渡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
2、齊讀第4小節
六、總結課文
1、總結
2、齊讀第7小節
3、面對鄭和雕像,你想要跟他說了什么呢?
七、布置作業
1、以鄭和身份寫一篇 《航海日志》
2、推薦書目
《鄭和下西洋》
《鄭和――聯結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航海家》
《與鄭和相遇海上》
板書:
達到頂峰
26、鄭和遠航 頑強探索 民族的驕傲
促進交流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7
一、教案背景
教學對象:五年級小學生
學科:小學語文
課時:第1課時
二、教學課題: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教材 第11課 鄭和遠航
三、教材分析:
《鄭和遠航》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四、學生課前準備:
一、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 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 自學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四、 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課題
教養方面: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展開想象,從而能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3、能正確完成課后第二、三題。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方面:
1、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良好精神品質。
2、激發學生勇于探索世界奧秘的熱情。
發展方面: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方法
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網上瀏覽法:從網上獲取大量的相關知識,為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條件。
2、成功激勵法:在學生獲得學習成功后,引導其他學生評議、激勵。
3、朗讀指導法:學生任意選擇課文段落朗讀,通過練習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合作學習法:利用對話窗口,引導學生質疑,釋疑,開展合作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抓住趣味點,引入新課題:
1.請問同學們:你知道哪些世界著名的航海家?百度搜索:
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pn=61
其中1492年發現新大陸---美洲的航海家是誰?從亞洲的中國出發,遠航到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的航海家又是誰?
2.引入課題: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寫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家的。
板書課題:11、鄭和遠航。
3.啟發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5.補充介紹鄭和的資料:(投影顯示)
鄭和,本姓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歲時,鄭和入宮做太監,后提拔為內官監,賜姓鄭。鄭和體貌豐偉,聰明好學,機敏善辯。他入宮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為“三寶太監”。 1405年鄭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當時的西洋是指現在的文萊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帶。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鄭和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一千多噸,船隊總人數達二萬多人。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解除障礙點,順暢閱讀:
。ㄒ唬┥衷~
1.出示生字新詞:
派遣 魁梧 健步 浩浩蕩蕩
贈送 絲綢 瓷器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a、指名讀,相機正音。
b、這些詞語,你能在課文中理解它們嗎?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交流。
2. 將上述詞語放入三個方框中。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把這些詞放在三個方框中,分成這三類呢?試試為每一類有關的內容加個小標題。(揚帆遠航 友好交往 戰勝兇險)
(二)朗讀課文,指名讀、小組讀和齊讀相結合。
1.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鄭和遠航,如萬里無云,鎮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順清脈絡
。ㄒ唬┠x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ǘ┰僮x課文,思考: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四、精選課文段落,品讀感悟真諦:
1.自由讀1-3自然段,你從哪里體會到這是一次規模宏大的遠航?在書上圈圈畫畫。
2.交流:(人多、分工明確、“寶船”)
出示:“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又叫“寶船”。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船大:引導從數字體會寶船的大(與學校操場相比較,想象寶船的“雄偉壯觀”,通過朗讀讀出)
先進:配備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寶船上裝載著絲綢、瓷器、鐵制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業品、茶葉、貨幣、歷法、衡器、書籍、藥材等等珍貴物品。)
組織嚴密、配套科學:(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吭诖a頭邊。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觀看一些船隊的圖片:百度搜索
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pn=61
3.此時的鄭和,站在指揮船上,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讀第三小節,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鄭和?用成語來形容。
4.鄭和的決心、信心、勇氣都凝聚在了兩個字上——“啟航”!誰來讀出鄭和的雄心壯志!
5.讓我們超越時空的界限,回到當時,和鄭和一起揚帆起航。ㄓ^看啟航的視頻)
百度搜索:
你的心情怎樣?好,拿起書,把你的感情全投入到朗讀中去吧!齊讀第三小節。
五、精心設計練習題,檢測完善
完成《配套練習冊》相關題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2.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預習導航:
1.熟讀課文。2.收集鄭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鄭和遠航》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了解了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鄭和遠航。
3.鄭和遠航雖然已經過去了600多年,但是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課文第七自然段給予了鄭和遠航以高度評價。(出示第七自然段)一起讀一讀。
你也來當個小小評論家,說說鄭和遠航是一次( )的遠航。
二、細讀研討,走進課本:
(一)總結“友好交往”,感受中國魅力:
1.剛才同學們還說到,這是一次“友好之旅”,友好在哪兒呢?默讀第四小節,看看又哪些畫面,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他們會說些什么?
2.交流:你看到了哪個畫面,有感情的讀一讀。
歡迎:如果你是各國君臣,你會怎樣歡迎鄭和的船隊?
驚嘆:如果你是當地的老百姓,你會怎樣贊嘆鄭和的船隊?
互贈禮品:觀圖,中國的絲綢、瓷器
百度搜索:
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
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
3.補充材料:鄭和和西方航海探險家比較有本質的不同。西方航海探險家他們所到之處就是掠奪、燒殺、欺詐、領土擴張,以達·伽馬為例,1502年他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沒有武裝的船,達·伽馬下令搶光船上的財物,船上700多人全被燒死,西方的不少航海家都有殘忍搶劫的記錄。
4.小結:鄭和遠航的目的是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友好之旅。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學會將段落分層次.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作用.
4,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
1,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2,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學難點
1,正確理解鄭和的出身.
2,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及價值.
四,教學準備
1,引導學生了解鄭和的生平及其他航海家事跡.
2,制作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揭題導入
2,檢查自學效果.
3,理清課文條理.
一,揭題質疑,激趣導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要走近一個在南京生活,從南京出航,在南京任職,最終又在南京逝世的偉大歷史人物.(板書:鄭和)
2,誰來向我們大家介紹你所知道的鄭和.(引導學生簡介)
注意:介紹鄭和時,復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3,4句即可,一定要說自己理解的資料,不能邊看材料邊說
(正確引導學生理解他是太監:說明他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他沒有像一般的太監一樣在宮廷內結黨弄權,而是肩負民族大義,高揚和平風帆踏波遠行,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有才有學,有勇有謀,官居四品.)
3,小結: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明朝的這位著名航海家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87年,比麥哲倫早了114年呢!28年里,鄭和率領船隊遠航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板書:遠航)
4,思考:這篇課文是如何向我們介紹鄭和遠航的壯舉,重點又介紹了哪次遠航的經過呢
二,初讀課文
1,聽課件范讀課文,圍繞上述問題,引導學生作簡要交流.
過渡:看來,通過預習和初讀,同學們對課文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下面老師來檢查你們預習生詞的情況.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詞語.
派遣 太監 魁梧 抱拳 桅桿 珊瑚
脫韁 撕裂 威脅 身材 瓷器 贈送
(2)指導學習,重點指導學生書寫:遣 撕 瓷
(3)小結:這一課這么難寫的字同學們都能掌握得很好,看來你們很會學習,老師發現這一課不僅字難寫,成語也挺多的,我們來看一看.
人山人海 浩浩蕩蕩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波峰浪谷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4)自由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體會帶點字在成語中,成語在文章中的意思,難讀的句子,長句子要反復練讀.
(5)匯報讀難讀的句子,長句,帶有成語的句子.
(6)出示下一屏成語:這些成語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是與課文緊密聯系但我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請自由地讀讀,根據課文內容猜猜它們的意思,并試著給它們分分類.(學生自由讀成語并分類,朗讀.)
過渡:你能根據上下文來理解這些詞語嗎
3,整體感知,理清思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哪幾個小節詳細地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內容 (第1~5自然段)(找得很準)根據"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鄭和第一次遠航分為可以分為三層,請迅速用一道豎線標出來.
(2)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又介紹了什么呢 (作者還簡略地寫了鄭和其他幾次下西洋的情況以及他遠航的意義和貢獻)
4,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奇跡.書上有一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的評價,你能找到嗎 (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切入點】
三,布置作業,存疑留韻
1,抄詞
2,讀課文一遍,熟悉課文內容,想象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與我過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一,選準切入點
1,復習成語,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我國明代偉大航海家鄭和,知道了他曾帶領船隊先后七次出使西洋,這篇課文(指課題)重點介紹了他第一次航海的經過,與此有關的這些成語還記得嗎 (讀一讀)
(2)請你根據這三個小標題將這些成語分類.
△ 過渡: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因為他創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跡.書上有一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的評價,你能找到嗎 (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切入點】
二,夯實訓練點
1,學習1-3自然段 (看中感悟)
(1)讓我們回到那六百年前"永樂盛世"的1405年吧,看看中國航海史上的第一次遠航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看錄像.想說什么
(2)讀悟"規模之大"(氣勢非凡,雄偉壯觀,浩浩蕩蕩等)
a.文中的描寫更精彩,請你默讀課文1-3自然段,想一想從哪兒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規模宏大"呢 用波浪線畫出有關語句.
b.分析有關語句,談感受.(人山人海,雄偉壯觀,浩浩蕩蕩,人多,船大,船多……)
c.介紹寶船:知道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嗎
(①這些船大,最大的長150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針,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③船上滿載著貨物,其中有名揚海外的瓷器,絲綢和茶葉.)
e.用例舉數字的說明方法看出規模宏大.
(3)鄭和每次遠航,規模都是如此龐大,當時,其規模之龐大,組織之嚴密,裝備之精良,氣勢之旺盛,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聯合起來都"無與匹敵".所以說——(齊讀)"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 過渡:就這樣,鄭和帶著他的船隊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浩浩蕩蕩地揚帆起航了.【板書:揚帆啟航】
2,學習第4自然段 (說中感悟)
(1)他們每到一個國家,與別人的交往都是那么地——"友好".【板書:友好交往】
(2)請你小聲讀讀第四自然段,思考:與哪些人進行了友好交往 并畫出那些能體現出這種"友好交往"的地方.(同座位再交流.)
(3)學生讀文后教師指名回答,并進行口頭表達訓練.
a,鄭和對君主說的話(注意語氣和態度要友好親切,以及外交禮節)鄭和把國書遞交給國王,國王 ;鄭和把禮品贈送給君臣,他們 .
b,當地人們參觀寶船時驚嘆不已,會些說什么
(小結:鄭和帶領的船隊表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范和博愛)
適當補充一兩個小故事.
(4)鄭和率領的船隊與這么多國家建立了友好的關系,不僅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所以說——(看屏幕讀):"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 過渡:然而,這次航行也不只是彩旗和歡呼,歡迎與贊嘆,途中也充滿了兇險.[板書:兇險]
3,學習第5自然段 (讀中感悟)
(1)從哪兒看出征途之兇險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2)請生讀表現海上風險浪惡的句子.如履平地→變幻無常→海沸山搖.(配樂感受朗讀)
(3)狂風之大,海浪之猛,面對如此險境,鄭和又是怎樣做的呢 (出示一組詞語)他的大智大勇的品格顯示了他過人的膽略和智慧.
(4)除了狂風巨浪,他們第一次遠航還遇到了什么困難 這種驚心動魂的場面你能表現出來嗎 (據歷史記載,當時鄭和在南海上遇到5000多人的海盜襲擊.可是鄭和帶領船員們把他們全部都消滅了,而且把海盜頭子抓到了船上.)
(5)正是因為鄭和在面臨一次又一次險境時鎮定自若,指揮船員嚴陣以待,激勵兵士們奮勇向前,才能戰勝兇險,一次次化險為夷.[板書:戰勝]他的大智大勇的品格,顯示了他過人的膽略和智慧. (出示:鎮定自若 奮勇向前 嚴陣以待 化險為夷)
(6)所以說——(出示"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齊讀.
△ 過渡:我們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在眾多歡呼聲中"揚帆啟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4,學習第6,7自然段 (想中感悟)
(1)歸納寫作方法:鄭和七次出使西洋,本文為什么只具體寫其中一次,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呢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讓我們來看看課文的第六自然段是如何介紹的 填空,說說這些具體數字說明什么
(3)小結:鄭和遠航,意義非凡,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最后一小節,感受英雄的偉大壯舉!
(4)怪不得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不僅如此,人們還用寫詩的方式來紀念鄭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小短詩,記住這位偉大的航海家吧!"天記得你,海記得你;山唱著你,海唱著你.七下西洋美名揚,六百春秋長流芳!"(配樂)
三,激活遷移點 (寫中感悟)
1,小練筆:去過鄭和公園嗎 南京的鄭和公園就是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而建造的,園內五谷樹和西府海棠就是鄭和從西洋移植過來的植物.學了這篇課文再去參觀鄭和公園,你肯定有許多感慨.面對鄭和爺爺的石塑,你想對他說什么呢
2,寫完交流,評析.
3,課外閱讀有關介紹鄭和的書籍.
四,結束語:
課文學習完了,讓我一起來記住這個世界上偉大航海家的名字,那就是——鄭和!記住這次偉大的航行——鄭和遠航!
板書
10,鄭和遠航
揚帆啟航
友好交往
戰勝兇險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9
一、 教材簡介:
課文主要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二、 目標預設:
1、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作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三、重點、難點:
1、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進一步感受鄭和遠航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2、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四、設計理念: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是學生主體地位彰顯的課堂,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要學會自主探究。本教學根據課文的特點,采用錄象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進入文本,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充分領略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五、設計思路: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創設情境 → 提出問題
↓ ↓
點撥指導 → 自主探究
↓ ↓
點評疏理 → 交流匯報
↓ ↓
設計應用 → 訓練實踐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3、 通過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及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初步了解鄭和及其下西洋的事情,認識到鄭和遠航的重大意義
第二課時
。ㄒ唬 復習導入、啟發質疑
1、 讀新詞:
派遣 身材魁梧 健步 抱拳 浩浩蕩蕩
贈送 扶老攜幼 瓷器 珊瑚 驚嘆不已
呼嘯 奔騰咆哮 撕咧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2、 這些新詞每組都描繪了鄭和第一次遠航中的一個場景,誰能用小標題來概括一下?(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3、 大家想不想親眼見識一下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呢?(播放鄭和遠航的錄象片段)
4、 引導質疑:這節課,你最想知道有關鄭和第一次遠航的什么問題?(學生自由質疑)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這一教學環節采取復習導入,激發質疑,整理歸納出有代表性的問題,化“編者的思路”為“學生的思路”,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自主選擇、認真研讀
1、默讀課文:
默讀課文第一段,然后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認真研讀,并寫出自己的體會。
2、集體交流:
a“揚帆啟航”
。1) 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整個場面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雄偉壯觀)
(2) 你從文中哪些語句感受到了揚帆啟航時的壯觀場面?
a蘇州府劉家河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
。ㄗプ“人山人海”“無數”體會場面的壯觀,并隨時指導朗讀。)
b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
(抓住具體的數字體會大船的雄偉壯觀,并聯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寶船”,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c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浩浩蕩蕩”是什么意思?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3) 在這部分中,鄭和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出示: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起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齊讀,抓住關鍵詞體會交流(威武雄健)
啟發想象,指導朗讀:
大家想想,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什么?(船隊)這是一支怎么樣的船隊?帶領這樣一只船隊遠航,鄭和內心會怎么想呢?再讀,讀出鄭和的威武雄健。
映入眼簾的還有什么?(送行的群眾,宏大的場面)這么宏大的場面,這么多的送行人,讓鄭和感受到了什么,他又會怎么想?再讀,讀出威武雄健。
面對茫茫的大海,面對未知的前途此時此刻,鄭和又會想到什么呢?(吉兇未卜)這影響了鄭和遠航的決心了嗎?是呀,你看,他——,你聽,他——,
就這一句話,你讀出了什么?(威武、自信、決心、莊嚴)
全班齊讀
b“友好交往”
出示: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自學本課生字,準確理解“派遣”“撕裂”等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感悟到詳略合宜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過程與方法
1、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鄭 和遠航的歷史意義,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
2、利用專題學習網站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
鄭和及其遠航的歷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養運用現代
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問題意識,訓練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從而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鄭和第一遠航的宏大場面。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教學準備:映示相關文字的課件;有關鄭和遠航的情景教學視頻。
教學建議:2課時
第1課時(略)
教學過程:
一、由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上節課我們跨越時空界限,認識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
二、緊扣結尾,引導細讀感悟。
1、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書上作者給了鄭和遠航以高度評價,你找到了嗎?
2、學生交流,指名回答:
(1)出示最后一小節,大家一起讀!
。2)鄭和一共進行了7次遠航,但課文有沒有每一次都寫?對,課文只具體的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這是寫作文的一種技巧,叫做——詳略得當(學生),雖然只具體的寫了一次,但從這一次遠航中,我們同樣能夠感受到鄭和遠航的偉大意義。今天,我們就著重學習鄭和的第一次遠航。在學習的過程中,你也來做個評論家,說說鄭和遠航是一次( )的遠航。
二、學習規模大。
。1)讓我們來到1405年7月11日的蘇州府劉家港碼頭,請同學快速的讀1—3自然段,試著填空,并說說你的理由。
。2)交流:
預設1:“蘇州” ……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隨行的有水手……,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
送行的人山人海,隨行的人也是數不勝數,而且各類人才都有,可見規模不是一般的宏大。
你能把人山人海的感覺讀出來嗎?
預設2“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師紅顯數字,渲染寶船的大。)
讓我們來想象一下,以我們所在的這幢教學樓來作比,寶船大概有這么大:三個教學樓疊起來的高,五個教學樓連起來那么長,六座教學樓那么寬!我們全校所有老師和同學都可以乘坐在這一艘寶船上!寶船的雄偉壯觀由此可見一斑!
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把句中的數字讀好,突出寶船氣勢的雄偉。)
預設3:六十多艘這樣的寶船,多龐大的航海隊伍!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船只隨行嗎?(學生:有。)他們的分工還很明確(出示其他船只圖片)有——(引導學生說)“負責裝載糧食的糧船”,有——“運輸淡水的水船”,有——“拴馬匹的戰船”……總共——“兩百多艘”。難怪課文第三自然段中說這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3)俗話說“大海航行靠舵手”,此時鄭和是什么樣子的,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學生想象練說。)
通過你的朗讀表現鄭和的威武雄健。
。4)是呀,鄭和就這樣意氣風發地指揮船隊“揚帆啟航”了。(板書:揚帆啟航)
過渡:大家的第一感覺是這是依次規模宏大的遠航,這還是一次怎樣的遠航?
三、學習友好交往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交流
預設:出示“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個個驚嘆不已。”再讀,請你們談談是如何友好交往的?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相機理解感悟“扶老攜幼”“爭相觀看”。)
(3)小結:鄭和每到一個地方,就與當地群眾互贈禮物,商品交易,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難怪作者說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我們這部分叫做——友好交往。(出示:友好交往的圖片)
四、學習戰勝兇險:
。1)出示:第五自然段,這次航行是怎樣的航行?
。2)想想航行中船隊都遇到了哪些兇險?
。3)交流(風浪,海盜)
a、風浪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鄭和是怎樣與風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一次次化險為夷。”
你們體會到了什么?(風浪的險惡)你們體會到了什么?(鄭和的智勇雙全)
有這樣鎮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領導者,還懼怕什么?讓風浪來得更猛烈些吧!齊讀這段話。
b、海盜
。4) 面對海盜的襲擊,鄭和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這就叫“智擒海盜”。
。5) 小結:在漫漫的航途上,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戰勝了兇險(板書:戰勝兇險)將中國的美名順利地傳播到了亞非各國。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齊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
3、總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確確實實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讓我們整齊而響亮地齊讀最后一段
五、依據標題,指導熟讀復述。
1、鄭和遠航一共有七次,而課文重點描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分別是:“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試著根據小標題來熟讀課文,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可以通過抓關鍵詞語,想象畫面的方法幫助復述。
3、指名復述自己認為熟悉的一個小標題的內容,師生評價。
4、課后,大家可以把鄭和遠航的故事講給朋友、家人聽。
5、總結: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航海英雄——鄭和;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光輝的歷史——鄭和遠航
板書設計:11、鄭和遠航
規模大 時間長 范圍廣
揚帆啟航 (詳) 友好交往 戰勝兇險
。裕┢溆嗔芜h航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1
鄭和遠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執教:陵口中心校 束東華
教學目標:
1、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分層、概括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況,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鄭重和遠航》這篇課文,知道了鄭和共有幾次遠航?(7次)而課文重點寫了幾次遠航?(第一次)你們能不能想象一下,鄭和第一次遠航會是什么樣的呢?
指名學生說說。
師:鄭和第一次遠航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二、默讀第1—5自然段,按要求分層。
多媒體出示分層提示: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寫鄭和第一次遠航的部分分為三層。
學生默讀,分層。
組織交流。
師:下面就讓我們與鄭和一起“揚帆起航”。
三、學習“揚帆起航”部分。
1、自讀1—3自然段,畫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把自己的讀書體會、感受在書中注一注、寫一寫,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反饋。
、佼敃r場面的壯觀。引導學生找出有關語句,進一步感悟并練習朗讀;
、跒槭裁唇小皩毚?投影寶船圖,體會寶船的“雄偉壯觀”,練習感情朗讀。
③鄭和威武雄健,充滿自信。
師:這是一個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該怎么通過讀來體現?
指導學生練習感情朗讀。
師:寶船起航了,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四、學習“友好交往”部分。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第四自然段。畫出體現各國人民友好態度的詞語加以體會;概括鄭和率領的船隊與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2、多媒體出示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路線圖,簡單介紹一下第一次遠航所到的國家,具體感受遠航的“遠”。
3、交流自學情況。
邊概括,邊找出有關語句,抓住重點詞體會船隊與各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練習感情朗讀,要求讀出與各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4、選最感興趣的一項內容表演。
分小組活動,選最感興趣的一項內容,分角色,加上動作、對話來表演,表現出當時友好熱情的場面。
小組表演、評議。
師:船隊在航行中,與各國人民開展了友好交往,同時也充滿了艱險。鄭和遇到了哪些危險,又是怎樣克服的呢?
五、學習“戰勝兇險”部分。
1、自學第5自然段,思考問題,找出有關語句練習感情朗讀。
2、交流、反饋。
、汆嵑吐暑I的船隊遇到了哪些兇險?
師:這驚心動魄的場面,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指導學生練習朗讀有關語句。
、卩嵑褪窃鯓討饎龠@些兇險的?
師:讀著課文,想象著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你難道不想贊一贊鄭和嗎?
六、作業:
收集、閱讀有關鄭和遠航的資料。
板書:
26 鄭和遠航
揚帆起航
拜見國王 觀看寶船
第一次 友好交往
交換特產 互贈禮物
戰勝兇險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鄭和“啟航”時的雄姿英發。
2、以學定教,憑借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通過情境、討論、朗讀、補白等多角度的閱讀感悟,引領學生走近鄭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初步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2、能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初步了解鄭和遠航的經過,感受鄭和遠航時“啟航”的雄姿英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學習
出示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你們猜一猜這個圖片講述了哪一歷史大事件?(指名學生說一說。)
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曾評論道:“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學完課文,相信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課題 鄭和 遠航 簡介鄭和的生平
3、討論交流自己對課題的理解
。1)本篇課文寫鄭和什么時候遠航?從哪兒出發?經過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鄭和帶了哪些人、哪些物去遠航的?
。3)遠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
。4)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和影響?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理清脈絡。
1、默讀全文,找出生字新詞,憑借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學生自主活動,掃除閱讀障礙。
理解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停頓正確
3、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4、朗讀思考曾提出的相關問題
5、指名按自然段讀文,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一段(1—5)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
(1)揚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戰勝兇險
第二段(6—7)簡要介紹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與影響。
三、緊扣結尾,品讀感悟,情文相生。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間交流。
。4)交流閱讀收獲。
(5)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7、精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來,用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或詞語。
。2)四小組討論交流:場面之壯觀,規模之宏大。
。3)指導朗讀,齊讀這兩個自然段。
。4)場面的壯觀,規模的宏大,都是鄭和出場的背景。鄭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用o圈出來。指名回答后讀第三自然段。
。5)此時,人們眼中的鄭和是怎樣的?請用四個字的詞語來概括。體會“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高舉令旗,大聲喊道:‘啟航’”的內涵。人們對鄭和寄予了怎樣的希望?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6)體會“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7)指導讀圖:圖上的兩個人,誰是鄭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會怎么說?
8、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揚帆啟航”的情景。
四、總結,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完成習字冊。
2、搜集和閱讀有關鄭和的資料。
五、板書設計:
鄭
和
遠航(規模之大 時間之長 范圍之廣)
揚帆啟航 人多 人山人海
。▽毚 船大 雄偉壯觀
船隊 浩浩蕩蕩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3
一、 激情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
2、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一起來認識明朝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他的名字叫——鄭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它的名稱叫——鄭和遠航。
二、感受人物形象(配樂)
1、今天,老師還為同學們帶來了鄭和35歲時第一次遠航時的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鄭和的神情。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他呢? (學生暢談)
出示:神采奕奕、胸有成竹、儀表堂堂、氣宇不凡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真了不起,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有的詞語你們已經說到了,有的還沒有說,來,一起來看看吧!
這就是一位率領著一支龐大艦隊的航海家,這就是那位信心滿懷的航海家。(出示:第三小節)同學們,你能讀出他的英雄氣概嗎?自己練一練
2、指名讀
a、 這么威風的鄭和,誰來把它讀出來。
b、 鄭和的身材真魁梧呀!誰能把鄭和的號召傳得更遠一些嗎?(這樣的號召,我想不僅中國的人民能聽到,連全世界的人民都能聽到。
c、 同學們,如果能加上一些動作就更好了,大家一起來。
三、感受航海之最
1、 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奇跡,書上有一句話給鄭和遠航以高度的評價。請看,(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a、 頂峰是什么意思,那為什么說鄭和遠航是達了當時航海事業的最高峰那是因為——引讀。
2、 質疑:究竟是多大的規模,多長的時間,多廣的范圍能稱得上到達了“頂峰”呢?(出示問題)
請大家獨立閱讀全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個問題,讀完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①學生讀文 ②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
a、 時間之長
① 指名交流(1405~1433 長達28年,七次,三十多個國家)
師:這么長時間的遠航,在整個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出海七次,一共到了三十多個國家。
鄭和最后一次遠航,已經60多歲了,鬢發全白了,就在這次歸途中,鄭和以身殉職,病逝于古里,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是否和老師一樣的心情,沉痛而又敬重,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讀讀這一小節。(出示第六小節)
b、 范圍之廣:
鄭和遠航前后一共到過30多個國家,30多個國家該是一個多大的范圍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鄭和從蘇州劉家河出發,首先到達占城,然后往南到達 爪哇、蘇門答臘,再往西到達古里,前3次到達古里就返回了。后四次則橫渡印度洋,到達了阿拉伯及非洲東海岸的木骨都束等國家。)(配樂解說)
鄭和遠航歷經28年,率領艦隊航行了10萬多里。幾乎跨越了半個地球。這些在當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比世界航海家哥倫布還早80多年。他開創了航海事業的先鋒。此時此刻,我門不得不再次驕傲的說: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c、我們已經了解了鄭和遠航的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那么它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呢?請同學們自讀1~3小節。找一找,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船隊的規模之大?
1、“.隨行————27000多人。“
老師告訴你們。我們國際部從小學到高中共計約( 2700人 )。27000多人就是它的( 10 )倍。
2、“每艘寶船————那么高“
前幾天,老師請季鈺姍測量了一下我們教師的長與寬。請季鈺姍來告訴大家這所教室的長與寬。(寬7米,長9米)150米就是相當于9個教室這么寬。
3、“穿上有9根 ————23百人駕駛“
4、“60多艘——
同學們,這就是寶船。多么雄偉壯觀呀。透過這些寶船,大明王朝的雄厚實力,依然清晰可見。讓我們驕傲的來 介紹一下這支船隊。(齊讀第二小節)
5.600年前的明朝就具有如此規模的船隊。真讓人嘆服呀!讓我們再次驕傲的說:(出于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激趣導入
1、這節課,我們將要走近一位偉大的航海家,他千帆競隊的船隊成為西洋永不磨滅的風采,他就是——(板書:鄭和)
2、誰來向我們大家介紹你所知道的鄭和。(引導學生簡介)
注意:介紹鄭和時,復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3、4句即可,一定要說自己理解的資料,不能邊看材料邊說。
。ㄕ_引導學生理解他是太監:說明他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他肩負民族大義,高揚和平風帆踏波遠行,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有才有學,有勇有謀,官居四品。)
3、小結: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明朝的這位著名航海家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87年,比麥哲倫早了114年呢!28年里,鄭和率領船隊遠航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板書:遠航)
4、思考:這篇課文是如何向我們介紹鄭和遠航的壯舉,重點又介紹了哪次遠航的經過呢?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圍繞上述問題,引導學生作簡要交流。
過渡:看來,通過預習和初讀,同學們對課文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下面老師來檢查你們預習生詞的情況。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詞語。
派遣 太監 魁梧 抱拳 桅桿 珊瑚
脫韁 撕裂 威脅 身材 瓷器 贈送
。2)指導學習,重點指導學生書寫:遣 撕 瓷
。3)小結:這一課這么難寫的字同學們都能掌握得很好,看來你們很會學習,老師發現這一課不僅字難寫,成語也挺多的,我們來看一看。
人山人海 浩浩蕩蕩 雄偉壯觀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友好交往 名揚海外 狂風呼嘯
波峰浪谷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4)自由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體會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難讀的句子、長句子要反復練讀。
。5)匯報讀難讀的句子、長句、帶有成語的句子。
(6)出示下一屏成語:這些成語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是與課文緊密聯系但我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請自由地讀讀,根據課文內容猜猜它們的意思,并試著給它們分分類。(學生自由讀成語并分類、朗讀。)
過渡:你能根據上下文來理解這些詞語嗎?
3、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哪幾個小節詳細地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內容?(第1~5自然段)(找得很準)根據“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鄭和第一次遠航分為可以分為三層,請迅速用一道豎線標出來。
(2)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又介紹了什么呢?(作者還簡略地寫了鄭和其他幾次下西洋的情況以及他遠航的意義和貢獻)
4、鄭和遠航是發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奇跡。書上有一小節給鄭和遠航以高度的評價,你能找到嗎?(出示第七小節)
三、布置作業,存疑留韻
1、抄詞
2、讀課文一遍,熟悉課文內容,想象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與我過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重大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鄭和遠航》,先回顧一下上節課學習的詞語。指名讀。
人山人海 雄偉壯觀 浩浩蕩蕩
友好交往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狂風呼嘯 嚴陣以待 化險為夷
評價:能不能通過朗讀,表達出詞語的意思。
評價:因為有了體會,這些詞語讀的可真好。
2、能不能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的梗概?
二、品讀詞句,體會中心。
過渡:鄭和遠航雖然已經過去600多年,可是直到今天,有關國家還依然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文中有一小節對鄭和遠航作出了高度的評價?請你打開書找一找(最后一小節)
小聲讀第7小節,思考:你從這一小節中讀懂出了什么?
生:鄭和遠航,規模之大……
師:頂峰你是怎么理解?鄭和遠航的哪些方面達到了頂峰?
生: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
師:它指的是誰?(鄭和遠航)也是對鄭和遠航的評價。
生: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
師:這是對鄭和出使意義的評價。
生:直到現在,有關國家……
師:這是對鄭和遠航,鄭和出使總的評價。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過程]
一、溫故探新,喚起回憶。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什么?
2.這節課讓我們繼續穿過悠悠的時光隧道,去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生接答:鄭和),去了解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生讀課題:鄭和遠航),相信你會收獲得更多。
二、緊扣中心,潛心會文。
1.師引:600多年前,鄭和遠航這一創舉是史無前例、無人可比的。即使在今天,也是舉世矚目的壯舉。書中對他的航海作出了高度的評價,請快速瀏覽全文,找到這一句。▽W生自讀)
*在指名交流的基礎上媒體出示中心句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引導生齊讀這句話。
*引問:什么是頂峰?(山的最高點)從這個詞你讀明白了什么?(鄭和遠航獨一無二) 2.過渡:課文哪些地方告訴我們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和“范圍之廣”
呢?讓我們走入課文,讀讀劃劃,然后進行交流。
3.學生自讀自悟,師巡視點拔。
4.讀書交流活動,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組織、引導和點拔。為方便備課,按序書寫。
。1)學生體會“規模之大”。
*預設①媒體顯示句子:“蘇州府劉家港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師引問:透過“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這兩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耳中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想象描繪,體會場面的壯觀熱烈)
*預設②媒體顯示句子:“隨行的有水手、翻譯……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引:這里寫出了什么?(人數多、準備充分)
*預設③媒體顯示句子,數字均為紅色:“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先進的儀器。”引導生齊讀這些紅色的數字,想象:我們的這幢教學樓長58米,寬10米,寶船約有兩幢教學樓這么長,六座教學樓并排在一起那么寬,你感受到了什么,用哪個詞來形容?(雄偉壯觀、氣勢非凡……)再媒體出示圖片直觀感受,情感激揚:這可是在600百多前的明朝呀,你有什么感受?(自豪)然后引導感情朗讀:誰來自豪地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個別讀,再齊讀。再引導:除了這些寶船,還有什么?引生回答后師接引:難怪課文第三自然段中說這船隊像——生讀“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師引:足見它規模之大。。ò鍟阂幠4螅┤绱艘幠5“寶船”隊將揚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時鄭和的樣子了嗎?(學生想象練說。)師引:是呀,鄭和就這樣意氣風發地指揮船隊“揚帆啟航”了。(板書:揚帆啟航)
。2)學生體會“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過渡:那鄭和遠航的時間多久呢?誰接著交流?
*預設④媒體出示第六自然段。引問:這么長時間,這么多的遠航,發生在600多年的中國明代,你有什么感受?(板書:時間久)朗讀引導:真是史無前例,令人贊嘆!讓我們贊嘆地讀讀這節!
*預設⑤再讀這節,除了時間久,你還能讀出遠航的什么?(相機板書:范圍之廣)師引:鄭和究竟到了哪些地方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媒體,介紹鄭的的航海路線及所到的國家。朗讀引導:看了這些,你心中升起一股什么情?(敬佩)讓我們懷著敬佩之情來讀這節!
*預設⑥師引:最后一次遠航,鄭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職,病逝于印度的古里,再也沒有回到祖國!讓我們帶著懷念之情再讀這節!
5.小結:同學們,當我們再次來讀這句話時,相信,此刻的你心中感受一定更深了!媒體出示開頭的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引生朗讀體會。
三、品味意義,感受形象。
1.過渡:鄭和的七次遠航到底有什么意義呢?引生回答。(相機板書:友好往來,頑強探索。)
2.師引:鄭和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那么他都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請看!音像圖播放第四自然段文字,引生具體感受友好交往情景。
(1)預設⑦認真讀讀第四節,哪些詞語突出地表現了鄭和船隊的受歡迎?請學生圈圈畫畫再進行交流,相機理解“扶老攜幼”“驚嘆不已”的詞語意思。
(2)朗讀小結:師引:鄭和下西洋確實——出示句子讓生接讀“促進了我國與……友好住來……下西洋的故事。”
3.師引:鄭和的遠航是一帆風順的嗎?引生回答,相機板書:兇險。
。1)引生默讀第五節,遇到哪些風險?用“——”劃出寫風險的句子。
。2)指名交流,預設⑧哪些詞表現了風浪的險惡?生活中你看到過嗎?你能讀出這種險惡嗎?指一生讀,引導:聽了他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會想起哪些詞?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員,你會怎么樣?鄭和呢?引生回答,什么叫 “化險為夷”?從中看出什么來?引導生感受鄭和的膽識與才干。
預設⑨從對抗海盜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鄭和的什么?(機智、勇敢、善于用兵)
(3)師動情小結:是的,在漫漫的航途中,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然而鄭和沒有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智慧的頭腦,戰勝了兇險。(板書:戰勝)它表現了——引生齊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師動情總結: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鄭和遠航說明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探索精神,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架起了與亞非許多國家的友誼橋梁,也正因為如此,它被載入了史冊,流傳不息。
2.媒體出示鄭和圖象,引:面對這位歷史英雄,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3.讓我們自豪地來讀讀課文的第七節,體會鄭和遠航的非凡意義和影響。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6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03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蘇教版)
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補充板書:26 鄭和遠航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ㄠ嵑褪鞘裁礃拥娜?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找答案。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反饋交流,了解課文內容。
3.逐段指名朗讀
(同學之間相互評議)
4 自學生字,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學生自由組合,展開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習。
(2)反饋學習體會。
5. 練讀詞語。(出示投影片)
指名讀,小組讀,抽讀。
6這篇課文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你讀書時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7.反饋理解詞語的情況。
8.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課文也讀得通順、流利了,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和鄭和一起經歷一次遠航。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自讀課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兩段,可以怎么分?
1.反饋: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2.默讀第1—5自然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成三個層次。
3.組織反饋。
二、精讀課文
1.自學第1-3自然段,思考: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2)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饋,交流。
、谥笇Ю首x。
出示投影片:
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起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a.練讀,體會應該讀出什么語氣。
b.角色表演。
2.自學第4、5自然段。
(1)分組討論:
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導朗讀。
、倬氉x第4自然段,在讀中體會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詞語表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讀一讀。
③面對危難,鄭和有什么表現?
④組織討論,反饋。
三、略讀第6、7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體會:
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對鄭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遠航?
3.鄭和遠航有什么重要意義?
4.組織學生反饋、交流。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的主要內容
2.你能試著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嗎?
3.分小組反饋,交流。
4.總結:我們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在眾多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我們還感受到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為此而感到驕傲。
五、作業
1.完成習字冊上的練習。
2.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后感,互相交流。
板書
揚帆起航
第一次遠航 友好交流
26 鄭和遠航 (詳寫) 戰勝兇險
其余六次遠航 (略寫)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7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77
《鄭和遠航》課堂實錄
作者:薛寒冰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36
東安中心小學 薛寒冰
學習要求:
1.利用專題學習網站,瀏覽資料,拓寬視野,對鄭和遠航的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培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2.憑借語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向鄭和學習,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情懷。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問題意識,訓練創新能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重點:
1.利用網絡自主查尋,拓寬視野,進一步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情懷。
教學難點:
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學習準備:網絡環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指著板書說),你知道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課文告訴我們鄭和曾7次下西洋,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師:對,鄭和曾7次下西洋。
生:課文告訴我們鄭和在航行途中充滿了兇險。
師:對,鄭和在航行途中充滿了兇險。(板書:航行)
生:課文告訴我們鄭和到達許多國家,并與他們友好交往。
師:對啊。(板書:到達)
生:課文告訴我們鄭和遠航意義重大。
師:對,(但不要板書)
2.生:課文告訴我們揚帆啟航的場面,非常雄偉、壯觀。(板書:啟航)
a師:那揚帆啟航什么地方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我覺得14XX年7月11日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時,蘇州府劉家河碼頭邊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
師:這說明鄭和第一次遠航舉國上下,君臣老百姓都非常重視鄭和的第一次遠航。
生:寶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寶船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可乘坐一千多人,船上還配備著航海羅盤等先進儀器。
師:好的,寶船說明了我國當時造船業已經很發達了。
b師:還有嗎?
生:我覺得鄭和對自己的遠航充滿了信心,他大聲喊道:“起航”,就說明他對自己出使西洋充滿了信心。
師:是的,鄭和的話鏗鏘有力,我們相信他不會辜負全國人民對他的希望。
二、過渡:
1.同學們說的真不錯,在14XX年7月11日,600多年前的一天,(板書:600多年前)當時的船、人們、歡送場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應板書:寶船、人、場景)
鄭和率領船隊浩浩蕩蕩出發后,到達各個國家是怎樣和各國進行友好交往的,航行途中遇到了哪些兇險?鄭和又是怎樣克服的.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鄭和,借助“鄭和遠航專題學習網站”,選擇一個方面,借助網上的圖片、視頻、文字等信息,并認真品讀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學習。好不好?
生:好。
2.投影出示學習提示。(投影可以一直打開,內容放在任務欄里)
學習提示:選擇“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一個方面,借助網站進行學習。
(1)和同學交流,你發現了什么?
(2)品讀課文,你又發現了什么?
(3)鄭和遠航什么地方最讓你感動?為什么?
三、學生網上自主學習。
四、交流:
(一)師:你選擇的是什么?
1.(1)生:我選擇的是友好交往這部分內容。
師:跟他說得一樣的同學舉手。
師:說說為什么選擇友好交往這一方面進行學習呢?
生:因為友好交往能夠反映鄭和是一個和平使者。
師:從哪里可以體現呢?
生:(友好交往 5 第2頁)我從網上了解到,鄭和船隊到達木古都時,國王親自去歡迎,鄭和承上明成祖的信后,向國王和王妃贈送了絲織品、陶器和茶葉。國王也送給明朝皇帝一只珍貴的動物,叫做“麒麟”,也就是非洲長頸鹿。我覺得鄭和向國王贈送絲織品,國王也把他們國家珍貴的麒麟送給明皇朝?梢钥闯鲟嵑褪桥c各國國君友好交往,促進了兩國之間的友誼。
師:鄭和和木古都等國家互贈禮品,友好往來,增加了兩國之間的友誼,促進了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
(2)師:還有誰來說嗎?
生:(友好交往:3第一頁)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等早就名揚海外,深受百姓青睞,他們用香料、珊瑚來跟中國交換。我看到的珊瑚真是太漂亮了,當時中國人看了肯定和我一樣喜歡,請老師轉播一下,讓同學們都欣賞一下。
師:好的,剛才幾位同學都說到了鄭和與外國互贈禮品,心情愉快,同時也表明這些國家都愿意和中國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
(3)老百姓聽說明朝使者船隊來了,而且使者的態度友好,都扶老攜幼,爭相觀看,看到雄偉壯觀的寶船,個個驚嘆不己。
師:對,當時中國的寶船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令觀看寶船的老百姓驚訝.不斷感嘆。
(4)生: 中國的特產豐富,態度友好,值得外國商人信任,因此,商人也都愿意跟中國人做生意.
師:說的真好,外國商人都十分愿意跟中國人做生意。(板書:商人)
(5)生:我從資料中看到,兩只出使西洋的船隊截然不同,
(揭密遠航——航行之迷——兩支不同的船隊)我從網上了解到,達伽馬船隊是一只海盜船隊,而鄭和船隊確實是一只和平貿易的船隊。達伽馬率領船隊下西洋時,沿途燒、殺、搶、掠奪,無惡不作,屠殺大量居民,掠奪許多財寶,野蠻殘殺的行為,與近一百年前的鄭和船隊彬彬有禮——和平貿易——平等交換相比,多么不相稱,真是天壤之別。可以看出,鄭和船隊的友好實在令人感動!
師:從兩個船隊下西洋對比中,更能看出鄭和船隊是本著與外國友好交往而出海航行的。同學們,讓我們再看看課文內容,品味一下課文內容,體會一下鄭和與各個國家的友好交往。我請一位同學來讀。
2.出示:課文第四小節(word)
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給國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們贈送禮品,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各國君臣看見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沒有絲毫炫耀武力、威脅別人的意思,都表示熱烈歡迎;老百姓聽說明朝的船隊來了,也都扶老攜幼,爭相到海邊觀看,他們面對那些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寶船,個個驚嘆不已。當時中國的絲綢、瓷器早就名揚海外,沿途的百姓聽說船隊滿載這些產品,都很高興,紛紛用香料、珊瑚、珠寶等去換取中國的土特產品。各地的商人十分樂意同中國人做生意。很多人還向中國客人贈送禮物,以表達友好的感情。
我們讀的時候要讀出,友好的感情來,拜見國王要讀出使者的友好親切,觀看寶船要讀出老百姓的驚嘆不已,百姓交換特產商人做生意要讀出彼此的高興,來,我們一起再讀一遍,感受鄭和和各個國家的友好交往!懊康揭粋國家”預備開始。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頁左側)
進入第一范文首頁>>>>>>www.letgol.com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8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29
在自主中實現自悟——聽《鄭和遠航》有感
5月9日參加了崇川區的“紫瑯之春”教研活動,下面談一談聽了躍龍橋小學李春寶老師執教的《鄭和遠航》的感受。
首先可以說李老師的文本關過得好,對文本的定位把握準確,教學重點突出,這篇文章就是在表明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課始,李老師出示了一段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描述鄭和遠航意義的文字,這段文字用得非常妙,達到了“牽一發動全身”的效果,圍繞這段文字設計的三個問題引起全文,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自讀、自學、自悟、自我升華,目標明確而集中。
接下來,李老師安排的自讀自學是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的基礎上獨立閱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過程,“無論何時何地放棄了讀就放棄了一切!倍@堂課,李老師的讀為本,引導學生潛心讀書。這堂課中的讀有三個特點:一是讀的目的性明確,有初讀,有研讀,有深讀;二是讀的時間充裕,“時間是學生最大的資源,空間是學生發展最大的舞臺”,李老師在讓學生圍繞三個問題自讀自學時,沒有怕冷場,而是留足了讀的時間,讓學生讀通、讀懂、讀透;三是讀的層次感強,在理解海面上“風浪險惡”這一部分內容時,李老師先讓學生各自讀,初步感知內容,然后再出示海浪沖天的畫面,讓學生入情入境,讀出感情,最后又通過師生互讀互比互評,進一步體會出古代人民頑強探索的民族精神,學生也正是在這反復朗讀中感受課文,或領悟主旨,或品位意韻,或體會情感,享受語文學科獨特的魅力。但是有關讀還想說一句的是李老師在讀“風浪險惡”這部分時底氣可以再足些,再充滿自信些,應該給學生做個好樣,用不著那么羞澀而謙虛地說一句“老師讀得沒你們好”。
最后還想提一提的是李老師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出示了鄭和氣宇軒昂的雕像圖,并配上凝重的音樂,又一次讓體現我國古代人民頑強探索精神的鄭和走進了學生的心田。“面對鄭和的雕像,你想跟他說些什么呢?”這是讓學生再次深入體悟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實現思想碰撞、精神對話的過程,是作為一種運用知識、提高能力、求得發展的感悟和提升的過程。李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既統領全文又升華感悟的問題,是可圈可點的。但遺憾的是學生在回答時僅是蜻蜓點水,教者也沒有繼續引導,就簡單收場了。從最后一問學生的作答中,似乎讓聽者感到教學效果被打折了。
一堂課難免掛一漏十,感謝李老師提供了這一課例,因為在他的這堂課的教學中,讓聽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讀、自學實現學生自我感悟、自我升華,這也是語文教學發展到今天的正確方向吧。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且查找和收集有關鄭和遠航的資料;
教師——制作3個小標題詞卡
一、交流預習情況,滲透方法指導
1、揭示課題:同學們,眼看五月份就要過去了,馬上將迎來同學們最喜歡的節日,是什么節?接下來七月一日是什么節?七月十一日也是一個節,你知道是什么節嗎?不知道沒關系,老師也是不久前才通過上網得知的,七月十一日是中國航海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明朝的一位航海家而專門設置的節日,你知道這位航海家是誰嗎?(板書:鄭和)同時也為了紀念一個光輝燦爛的歷史事件,這就是《鄭和遠航》。
2、課文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會讀了嗎?除了讀課文,你還做了哪些預習工作?(查找不懂詞語的意思;根據課題和內容提出疑問;查找跟課文相關的資料)
3、原來預習可以有這么多好方法,請你選擇一種跟大家交流一下預習成果。
4、通過交流看得出來,我們班的同學有著良好的預習習慣。俗話說得好,好習慣能夠成就大未來,希望大家能把良好的預習習慣繼續保持下去。
[設計理念:上課伊始先讓學生交流預習成果,不僅兼顧了學生的學習起點問題,又進行了預習方法的指導和預習習慣的培養,即為課文的學習掃除了部分字詞方面的閱讀障礙,收集、處理了與課文相關的信息,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默寫關鍵詞語,整體感知課文
1、既然同學們預習得這么充分,字詞掌握得一定不錯。假如老師要你默寫課文中的一些詞語,你有信心試一試嗎?
默寫:雄偉壯觀、浩浩蕩蕩,扶老攜幼、驚嘆不已,嚴陣以待、化險為夷。
。1)對照課文自己批改并糾正。
。2)根據黑板上的錯誤重點記憶字形。
。3)用找近反義詞的方法理解部分詞語意思:老師發現有個詞很特別,是“扶老攜幼”,你仔細看看,特別在哪里?“攜”是什么意思?還有一個詞和“扶老攜幼”一樣,也有一些特別,你找找是哪個詞?(“化險為夷”)特別在哪里?“夷”是什么意思?
2、這些詞語同學們會默了,也弄懂了,課文真的讀正確、讀流利了嗎?課文比較長,而且相當難讀,這樣吧,先同桌一起讀,注意互相糾正發錯的字音。
[設計理念: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試著默寫課后練習出現的關鍵詞語,這樣的“以默代寫”比直接抄寫的效果好得多。而且此處教學不僅僅停留在記憶字形的層面上,還利用詞語本身的特點巧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真正把詞語教學落到了實處。]
三、理清文章脈絡,感悟寫作特色
1、通過讀書,同學們又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F在你能聯系課文內容,任意選用黑板上的詞語說話嗎?可以只選一個詞語說,假如能選兩個就更好了!
選擇一兩個詞語說話不算難,如果能選擇兩個以上詞語說話就有難度了,試著說說看。
2、指導分段:
。1)我們知道課文中介紹鄭和遠航共有七次,你發現我們剛才說的這段話其實介紹了什么?對照書上看一看從哪里到哪里是寫鄭和第一次遠航經過的?
(2)你看看剩下的6、7小節告訴了我們什么?
(3)我們就此可以把課文分為幾段?在書上用“//”做上記號。
3、領悟寫作特色:
你發現課文在寫鄭和七次遠航時寫法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有詳有略”是這篇課文一個非常明顯的寫作特色。
4、指導分層:
。1)我們再來看,課文詳細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這經過不是一下子寫成的,分了幾層意思來寫?這樣三層意思,我們可以用三個小標題來表示,分別是: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2)根據小標題看看哪組詞寫了這層意思,你能把他們一一對應地排列在一起嗎?(排好后男女生合作讀)
。3)對照書上找一找,課文第一段中哪些小節分別寫了以上三層意思?在書上用“/”做上記號。
5、這三層意思寫得非常具體生動,但是要讀流利很不容易。老師想請同學來讀一讀,你可以從三層意思中選擇一層讀,最好能告訴大家選擇的理由。
[設計理念:劃分段落、理清層次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以上教學先利用幾個詞語進行說話練習,說成的這段話其實就是對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簡述,這樣利用幾個關鍵詞語的先合后分進行分段分層,使得教學難點在不知不覺中迎刃而解。最后讓學生選讀其中一層,滲透了自己對這部分內容的初步理解。以上教學過程,有關語文工具性的落實不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而是大大方方、磊落坦蕩,并且顯得靈活巧妙、水到渠成,使人真正感覺到是“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20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鄭和遠航》。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鄭和遠航》是一篇寓人文性、頭腦性為一體的課文,細致先容了鄭和第一次下泰西遠航的環境,并點明白鄭和七次遠航的龐大意義,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堅強的探索精力和精彩的帆海技能。全文可以分為兩段。第一至五自然段為第一部門,重要寫鄭和率船隊第一次飛行的環境。第六至七自然段為第二部門,重要寫鄭和從14XX年到1433年曾七次遠航,為促進我國和亞非國度的友愛來往作出了孝敬。在寫作特色上,做到了點面聯合、詳略恰當。鄭和統共七次出使泰西,要是全部寫下來勢必顯得拖拉,本文重點寫了第一次遠航的環境,對別的作了歸納綜合闡明。如許,既突出了重點,又節流了翰墨。
二、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明白由生字構成的詞語。
2、能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三、教學重點:鄭和第一次遠航。
四、教學難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說教法、學法】
由于學生對歷史比較疏遠,知識積累不夠。在教學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體,引領學生親近課文,走近鄭和,走進歷史,努力追求著學生語文素養、人文素質的雙贏。我以《鄭和遠航》最后一個自然段為基點:先立足文本,抓住重點,然后超越文本,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最后再回歸文本,深入理解鄭和遠航的意義。這堂課的出發點是教材,回歸點也是教材,超越文本是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課上以疑導學,激發興趣,再以趣激情;課后以情促趣,引導學生課外學習,拓展深化。通過“讀”、“演”、“說”、“寫”的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學生的自主參與創造有利條件。
【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課上反饋:
1、自學生字詞。(人家要請你聽寫的喲!)
2、查字典,寫出帶點字的意思,并說一說詞語的意思。
驚嘆不已扶老攜幼嚴陣以待化險為夷
3、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組內分好工展示時朗讀)
4、搜集有關鄭和的資料。(其他組補充哦!)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課文寫了鄭和率領船隊幾次遠航?其中最詳細的寫了哪一次?為什么不將每次都寫詳細呢?
2、課文1—5自然段分別寫了哪些場面?你最喜歡哪些內容?為什么?把你喜歡的感情讀出來。
三、當堂訓練、檢測反饋:
完成下面習題。
(1)、看拼音,寫生詞。(規范、美觀喲!)
mǎtóucíqìzèngsòngsīliè
kuíwúbàoquánfànwéipàiqiǎn
2、選擇正確的漢字填在括號里。
遣遺:忘派
拳券:頭證
3、填字,并解釋所填字的意思
扶老幼驚不已
嚴陣以化險為
四、填空
1、本文寫了鄭和帶領船隊次放洋遠航,此中寫得最細致的是第次,別的次一筆帶過。
2.本文是按、的內容次序來敘述第一次遠航顛末的
四、背工目的、總結提拔:
說說本節課的勞績
五、課后作業、拓展延伸: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篇21
佚名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補充板書:26 鄭和遠航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ㄠ嵑褪鞘裁礃拥娜?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找答案。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反饋交流,了解課文內容。
3.逐段指名朗讀
。ㄍ瑢W之間相互評議)
4 自學生字,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學生自由組合,展開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習。
(2)反饋學習體會。
5.練讀詞語。(出示投影片)
指名讀,小組讀,抽讀。
6.這篇課文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你讀書時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7.反饋理解詞語的情況。
8.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課文也讀得通順、流利了,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和鄭和一起經歷一次遠航。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自讀課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兩段,可以怎么分?
1.反饋: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2.默讀第1—5自然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成三個層次。
3.組織反饋。
二、精讀課文
1.自學第1-3自然段,思考: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2)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饋,交流。
②指導朗讀。
出示投影片:
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起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a.練讀,體會應該讀出什么語氣。
b.角色表演。
2.自學第4、5自然段。
。1)分組討論:
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導朗讀。
、倬氉x第4自然段,在讀中體會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詞語表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讀一讀。
、勖鎸ξky,鄭和有什么表現?
④組織討論,反饋。
三、略讀第6、7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體會:
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對鄭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遠航?
3.鄭和遠航有什么重要意義?
4.組織學生反饋、交流。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的主要內容
2.你能試著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嗎?
3.分小組反饋,交流。
4.總結:我們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在眾多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我們還感受到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為此而感到驕傲。
五、作業
1.完成習字冊上的練習。
2.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后感,互相交流。
板書
揚帆起航
第一次遠航 友好交流
26 鄭和遠航 (詳寫) 戰勝兇險
其余六次遠航
。詫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