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教學設計(精選5篇)
《小手》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胖、喜”等13個生字。會寫“看、著”2個字。
2、正確地朗讀課文。初步知道全家人都喜歡這雙小手的原因。
3、知道要尊敬長輩,有為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行動。
二、教學重、難點
認識13個生字,會寫2個字。朗讀課文。
通過學文,知道關愛長輩。
三、教學過程
(一) 謎語激情,導入新課
師:老師看到有幾個“小精靈”坐得很好!一聽到上課鈴聲就坐得好好的孩子一定是老師的好朋友。老師要把一個有趣的謎語送給他: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知道是什么嗎?
生:手 師:是嗎?(扳書:手)請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手伸出來,看看是什么樣?你的小手會做什么呢?
師:老師這里有一雙蘭蘭畫的手,看看是什么樣的呀?(揭題:胖乎乎的小手)誰能記住第一個字“胖”?
蘭蘭這雙胖乎乎的小手,他們全家人都很喜歡,為什么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孩子們拿起書選擇你們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吧!老師有讀書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圈出的生字多讀幾遍。②把句子讀通順,數一數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并用鉛筆標出課文的自然段。
2、孩子們昨天回去都預習了課文,那現在讓我們大聲叫出每個自然段中藏著的那些生字吧!(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采用多種方法認讀,如小老師教讀,男女生賽讀,開火車讀等)
3、去拼音認讀生字,然后說說你認識哪些生字?重點說說“張、貼、喜”等字的記字方法。
a、給“喜”組個詞,用“喜歡”說個句子
b、教室里有墻嗎?(有)有幾面墻?
c、看一看哪些詞能用加一加的方法的方法記住
d、替字和我們這里的一個生字意思相近(幫)
4、課堂活動:生字寶寶見你們那么可愛,想帶你們去參加智慧樹節目。你們想去嗎?那我們就一起去參加吧。(出示智慧樹,貼上生字卡片)讓小朋友們再一次認讀生字。抽生上來,取下認識的一個生字,組一個詞語,領讀,其他學生跟讀。
5、你們喜歡在班上交朋友嗎?這些生字在課文中也結交了很多朋友,看看你們能不能和它們交上朋友呢?
(課件出示:胖乎乎 喜歡 張貼 剛才 拖鞋 幫忙 變成 事情 墻上 代替 等于 拿拖鞋 洗手絹 撓癢癢)
6、詞語朋友說認識你們真高興,可是它們該回到句子媽媽的懷抱中去了!我們也一起去看看句子媽媽什么樣子吧!誰愿意來讀第一個句子呢?(注意替、給、拿三個字,激勵孩子,層層遞進,讀好每個句子)
課件出示: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
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
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
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
7、剛才孩子們讀得很賣勁,那有沒有信心讀好整篇文章呢?精神拿出來,我們分組比賽讀。
(三)寫生字
1、這胖乎乎的小手做過這么多事真能干呀!聽,旁邊有兩個生字寶寶也開始夸獎蘭蘭了,咱們一起去認識認識這兩個生字寶寶吧!
2、大聲叫出生字寶寶的名字(kàn zhe),著是個多音字有幾種讀音(zhe zhuó zháo)
3、觀察兩個字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半包圍結構,都有目字,手目——看,羊目——著)
4、對比記字形。
5、觀察字形,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6、教師范寫并書空,同時給生字擴詞。
7、學生書寫并展示和評價。
四、板書設計
6、胖乎乎的小手
手目——看
羊目——著
《小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胖、喜”等13個生字。會寫“看、著”等六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成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難點:爭著讓你自己也擁有讓全家人喜愛的小手。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了解全家人的手能做什么。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認識課文中的13個生字。
2、懂得從小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舉動。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教學難點:學習生字。
課前準備:生字小卡片,每個學生一份,本課掛圖。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小胖手的畫片,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學生伸出自己的雙手,觀察自己的手的特點,互相說一說。
3、板書課題:胖乎乎的小手。
爸爸、媽媽和姥姥看了云云畫的小胖手,你們猜都說了些什么。
二、朗讀感悟
1、言語鼓勵,激發情趣。
2、自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教師巡視摸底,找到學生讀書中存在的問題。
3、重點領讀課文,正音。
注:較難讀的句子及字詞
第一段: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喜歡
第二段:您(nín)為什么只貼這一張呢?一張、剛下班、墻上
第三、四、五段:爸爸、媽媽、姥姥說的話。注意自然停頓。
這胖乎乎的小手 / 替我拿過拖鞋呀!拖鞋、替、幫
第六段:蘭蘭明白了 // 全家人 / 為什么都喜歡這張畫。
4、分段檢查朗讀情況。
誰能把第一段讀得正確流利,誰就站起來讀。(二~六段類推)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創設情境。
(1)這張畫是誰畫的?(貼蘭蘭的剪圖)
(2)下面老師表演一個動作,看誰能從課文中找到寫這個動作的句子讀讀。(表演爸爸的動作,讓學生讀:“爸爸……貼在了墻上。”)
(3)看到爸爸這樣,蘭蘭是怎么說的呢?誰來讀讀蘭蘭的話?
(4)老師讀爸爸的話。(最佳爸爸)
指導朗讀:
(張貼媽媽剪圖)這是誰呀?看看媽媽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的?(笑)那誰能笑著讀讀媽媽的話?(最佳媽媽)
(讀媽媽的話時,要覺著自己就是“媽媽”)
看看,是誰從廚房里出來了?(姥姥)(張貼姥姥剪圖)再看看姥姥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的?(笑)誰能笑著把姥姥的話讀讀?(最佳姥姥)
(讀姥姥的話時,要覺著自己就是姥姥,這叫進入角色。)
指導說話:
現在蘭蘭明白全家人為什么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了嗎?那誰能說說為什么喜歡?(因為蘭蘭的小手幫爸爸媽媽姥姥做了很多事情)
表演讀:
(1)小組內表演:1號演蘭蘭。2 號演爸爸。3 號演媽媽。4號演姥姥。5號做導演,讀其他的話。
(2)全班挑選人和老師一起表演。(先小組推薦一個最好的參加評比)
(3)師生同臺表演。
表演完畢,趁勢解決“小泡泡”——“角色(爸爸)”詢問:蘭蘭,等你長大了,準備幫我們做哪些事呢?
三、完成課后作業:
1、老師站了一節課,現在站累了,誰能幫老師做一件事?先說說。(我幫老師搬椅子)
2、我們每人都有一雙手,請小組內互相討論一下,回家后準備幫爸爸媽媽做哪些事?
3、除了父母、老師,我們還有很多同學和朋友,誰打算幫大家做點事?做什么事?(我幫大家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認讀本課生字詞,學寫“畫、看、著、笑、會、興”6個字。
教學重點:識字。
教學難點:指導寫字。
教學準備:小黑板,書寫本課6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認字
1、出示生字詞(投影片)
胖乎乎 喜歡 剛下班 一張 拖鞋 變成 事情 墻上 貼 替 幫 等
二、激發情感:上節課同學們課文讀得好,表演的也好。我想,課文中的生字大家一定都認識了!是嗎?!看看,這些就是我們這一課要求認識的生字詞。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如果個別讀不準或者還沒大有把握的字,可以找同學請教,也可以到課文中把它發現找到,看看拼音再讀讀。生字后面的數字代表這個字在哪一段。
三、鞏固練習
1、齊讀一遍。
2、單音詞組詞練習:這幾個詞孤單單的,誰能個他們找個朋友或幾個朋友,組成詞語或者一句話?
3、去掉其他字,只留生字,進行猜字游戲。
(1)有個字中有兩個口字。(喜、墻)
(2)有一個字左邊是個提土旁——墻
(3)有個字有兩個土字——鞋
(4)月亮出來一半了,射箭的弓拉長了,兩個大丈夫跑到太陽上面了,一條毛巾藏到耳朵下面了。(胖、張、替、幫)
3、認讀生字練習:全體同學把卡片擺放好,老師指小黑板上的生字,學生趕快從卡片中找到生字并舉起來。
四、寫字
1、范寫“著”字并講解:關鍵是要把“羊”的尾巴靠左,給下面的目字流出空來。“看”字和“著”一樣。
2、生仿影“看、著”二字。
3、范寫“笑”字。讓學生觀察。
4、范寫“會”字,讓學生觀察。
5、學生練習
五、擴展閱讀
1、出示短文,學生試讀,注意文中那些又大又黑的字。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讀
六、實踐活動
用剪貼、繪畫或拓印手印的形式作一幅畫,并寫上一句話:我有
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我幫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6 胖乎乎的小手
爸爸 拿拖鞋
手 幫 媽媽 洗手絹
(尊老愛幼 ) 奶奶 撓癢癢
教學后記: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找出蘭蘭為家里人做了哪些事情,再說說蘭蘭是個怎樣的孩子。再通過細讀了解了蘭蘭是個關心長輩的孩子,并從中受到自己從小愛勞動、關心家人的啟發。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體會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同時在朗讀課文的同時學會本課的生字。學生的識字方法很多,例如有個學生說:在止血貼的盒子上認識“貼”字,還有個學生說:把龍崗的“崗”字去掉“山”換上“力刀旁”就是“剛”。學生的識字能力不斷提高。
《小手》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依據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
二、設計思想
這篇課文,充滿了家庭的溫馨親情,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且篇幅短小、內容淺顯,學生不難理解。但要使學生悟出課文蘊含的道理(熱愛勞動、關心長輩、幫助別人、服務社會),并指導自己的行動則有相當的難度。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這堂課是按照“以情激趣”、“以讀悟情”、“拓展延伸”、“明理導行”的教學思路來設計的:
1、以猜謎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累,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后,揭示課題,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無聲的課本語言轉化為聲情并茂、形象直觀的動畫,調動學生情感,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趣融為一體,使學生初步感悟課文內容。
3、抓住課文的重點句,在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前提下,采用多種形式讀,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朗讀中感悟家庭的溫馨親情;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借助拼音學習生字后,再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形式認記生字,有利于鞏固識字效果。
4、設計延伸拓展環節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從課文中走出來,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在述說與比較中感悟課文的道理,指導自己的行動,從而在情感上真正接納這份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認識本課的十三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學生自讀、自悟與合作學習相結合,懂得文中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行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課文,自讀自悟,懂得文蘊含的道理。
五、教學準備
cai課件、人物貼圖、手指娃娃
六、教學過程
一、兒歌猜謎,激情導入
(老師揮手向學生問好,學生揮手向老師問好。)
多可愛的孩子啊!看到你們這一雙雙熱情揮動的小手,老師覺得今天能和你們一起合作學習真快樂。
1、師念謎語學生猜:“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2、(課件出示“手”揮動的畫面)師:看,它在向你們打招呼呢!畫外音:小朋友,你們好!我要給你們講一個“胖乎乎的小手”的故事。
二、動畫欣賞,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制作的動畫。
2、故事中有哪些人?請告訴大家。(教師相機貼人物圖片)
3、這些人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小朋友輕輕地把書打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看看拼音、問問同學、問問老師。
4、自讀課文后,全班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三、指導朗讀,感悟文意
1、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想讀給誰聽就讀給誰聽。
2、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在尊重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文意。
(1)重點指導朗讀第2、第6自然段。采用老師范讀,學生評價,指名讀,學生評價等多種形式進行指導。
a、我只畫了自己的小手啊!(重讀“小手”)
b、我有那么多畫,你為什么只貼這一張呢?(重讀“那么多”、“這一張”,讀出疑問的語氣)
c、等我長大了,小手變成了大手,它會幫你們做更多的事情。(重讀“大手”、“更多”,讀出高興、自豪的語氣)
(2)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有表情、帶動作讀3、4、5自然段,重點指導讀好爸爸、媽媽、姥姥夸獎蘭蘭的話。
a、爸爸說:“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拿嘉賓拖鞋啊!”(重讀“拖鞋”,語氣上揚,讀出爸爸自豪幸福的心情。)
b、媽媽說:“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洗過手絹啊!”(重讀“手絹”,笑著讀,讀出媽媽高興的心情。)
c、姥姥說:“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重讀“癢癢”,讀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
四、配音朗讀,深化體驗
1、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和學習伙伴一起分配角色,練習給課件出示的動畫片配音。
2、教師參與、指導,挑選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上臺配音朗讀。學生評價。老師頒發“金手指”獎。
3、全班活動。學生愿意給誰配音就站起來給誰配音,并可以帶上表情、動作。
五、鞏固識字
1、看到同學們精彩的表演,生字娃娃全都趕來湊熱鬧了。(課件出示十三個帶拼音的生字)你們還認識它們嗎?會讀的讀給你的學習伙伴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幫忙。
2、猜猜老師說的是哪個字?“月亮露出半邊臉”(胖),“十粒豆豆人口中”(喜),“把弓拉長”(張)。
3、猜字謎是幫助認記生字的好辦法,你們還有其他方法嗎?(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方法認記生字)
4、現在生字娃娃又藏到詞寶寶里面去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開火車讀)
六、拓展延伸
1、你喜歡蘭蘭的小手嗎?你的小手為家人做過什么呢?請同學們隨著音樂做做動作來告訴大家。
2、蘭蘭的小手變成大手,會幫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3、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手的作用可真大啊!(課件出示一組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悟“手”的作用)
4、我們這雙手,既可以為自己、家人做事,更可以幫助別人,服務社會。學了這篇課文,你們一定有許多話要說,下課以后,跟你的小伙伴或者跟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去交流一下吧!
七、教學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寫的是家人都很喜歡蘭蘭畫的一幅畫。從爸爸、媽媽、姥姥說的三句話中,可以看出,蘭蘭是一個勤勞、孝敬長輩的好孩子。這篇課文的內容很簡單,很形象,所以學習理解并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蘭蘭勤勞、孝敬長輩的好品質。現在“小皇帝”、“小公主”比較多,這種品質正是他們所缺少的。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手”為線索,圍繞“蘭蘭的小手能做很多事情”設計教學環節。教學中,以“猜手”導入課題,引導學生去發現蘭蘭是個勤勞、孝順的好孩子。明理的目的在于導行,最后,我又將學生的思緒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小手現在能做什么?將來又能做什么?整個過程注重學生的參與性,有說有寫,有讀有演,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自讀、自悟,明白文中蘊含的道理。另外,在教學中,我并沒有逐段地分析,避免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而是讓學生充分地讀,以讀代析,讀中品味,讀中感知,不斷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并使課文蘊含的人文精神轉化為引導學生良好行為養成的動力。
《小手》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胖、喜”等13個生字,會寫“看、著”等6個字;學習新偏旁“刂”。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成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舉動。
【教學重點】
1、認字和朗讀課文。
2、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活動激趣,揭題引文
1、看手:
請小朋友們都伸出自己的小手,看看誰的手是胖乎乎的?
2、畫手:
⑴ 請胖乎乎小手的學生上臺,把手壓在黑板上用粉筆畫出輪廓。
教師找出一雙胖乎乎的小手:
讓學生說說樣子,引出課題。
⑵ 學習“胖”字: 讓學生把小手直接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不必畫出。這樣不僅圖像清晰,而且既節約時間,又更科學。
電腦動畫:一個胖乎乎的女孩走出,走到正中逐漸演變為“胖”字。
本做法引用“胖”的字理:“月”為形旁,表示肉;“半”為聲旁,含有從中間分開的意思。“胖”的本義是從脊中分開用來祭祀的牲畜的肉,即肉半子,引申為肥大。
3、提問:
大家都有胖乎乎的小手,誰用自己的小手幫助家長做過事?
4、夸手:
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最能做什么?
5、過渡:
蘭蘭也有一雙胖乎乎的小手,他們全家人都喜歡,為什么呢?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蘭蘭用自己那胖乎乎的小手為誰做過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簡單說說:
蘭蘭用自己那胖乎乎的小手為誰做過什么事?
2、教師范讀或領讀。
3、采用自由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指導學生練讀,讀到字音正確為止。
提醒學生注意不要用手“指讀”。
⑴ 借助拼音讀全文,標上自然段的標號:
后鼻音特別多,如:
“胖、張、剛、墻、上、明、房、幫、癢、興、等、成、更、情”,指導學生讀準。
① 教師多領讀幾遍,發現讀得不準的,再進行重點指導。
② 利用電腦課件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易讀錯的字音:
課件出示全文注音,后鼻音的字閃爍,鼠標移動到該字,則自動連接到讀音,讓學生自主跟讀。
⑵ 讀完全文后:
說說讀懂了什么?
⑶ 補充句子,讀句子:
爸爸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媽媽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喜歡蘭蘭的小手,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蘭蘭明白了,大家喜歡她的畫,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學生直接在電腦里打出答案,并調出別人的答案進行討論交流。
三、逐段細讀,認識生字
1、聽老師范讀,勾劃生字。
2、拼讀帶拼音的生字,朗讀帶生字的句子,在讀中發現容易讀錯的字。
3、出示帶音節的生字卡片或小黑板指導認讀。
4、去掉音節認讀:
可以用開火車、找朋友等游戲幫助記憶。
此部分教學內容在課件里體現并進行練習。課件里去掉音節,顯然比傳統的卡片重做或擦去小黑板中字上的拼音更加簡便,也使學生更樂于學習。
5、出示字卡:
說說自己會認哪些字,并向大家介紹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提示:
⑴ 換偏旁(換一換):
“站──貼” “蛙──鞋” “伴──胖”
“詩──等” “清──精──情”
課件提供以上偏旁及部件,讓學生自主調換,根據學生調換的結果出示相應的圖片輔助理解。
⑵ 看偏旁想字意:
喜──“口” 墻──“土” 拖──“扌” 幫──“巾”
⑶ 韻語:
“心青情,弓長張,十粒豆豆入口喜,半個月亮就是胖”。
此部分可采取文字與動畫相結合的方式輔助理解。讓文字動起來,理解韻語。
⑷ 擴詞熟記生字:
張( )( )( ) 替( )( )( )
鞋( )( )( ) 變( )( )( )
⑸ 在文中找出生字,連詞、連句讀:
從課件的文中點擊生字后,與該字相關的詞、句將自動變色、出現下劃線,讓學生練讀。
四、朗讀指導,感悟文意
1、朗讀第2、6自然段,想想疑問句、感嘆句該怎樣讀:
蘭蘭是小朋友,說話的語氣天真活潑,有禮貌。
句一:我只是畫了自己的小手呀!(重讀“小手”)
句二:我有那么多畫,您為什么只貼這一張呢?(重讀“那么多”、“這一張”)
句三:等我長大了,小手變成了大手,它會幫你們做更多的事情!(重讀“大手”、“更多”)
2、創設情境,指導分角色朗讀:
⑴ 出示課文插圖,聯系課文說話:
“全家”指哪些人?
“這張畫”指哪張畫?
他們為什么喜歡這張畫?
誰來扮演爸爸、媽媽、奶奶,讀讀他們的話。
⑵ 指導分角色朗讀:
爸爸、媽媽、姥姥是長輩,語氣要和藹可親,說話時滿懷關愛和夸獎。
爸爸:“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重讀“拖鞋”;語調上揚)
媽媽:“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呀!”(重讀“手絹”;笑著讀)
奶奶:“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呀!”(重讀“癢癢”;夸獎的語氣)
⑶ 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一人讀一角色):
讀蘭蘭的話時,要覺得自己就是“蘭蘭”。
讀爸爸的話時,要覺得自己就是“爸爸”。
讀媽媽的話時,要覺得自己就是“媽媽”。
讀姥姥的話時,要覺得自己就是“姥姥”(進入角色)。
⑷ 老師敘述,請學生表演。
⑸ 大組分角色,朗讀全文:
注意讀好感嘆句、疑問句。
五、說話訓練,把想說的話在電腦中打出來
1、請用上“因為……所以……”:
說說全家人為什么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
2、再用上“因為……所以……”:
說說全家人為什么喜歡蘭蘭的小手。
六、發散思維,擴展想象
1、出示文末學習伙伴的提示,想一想:
蘭蘭長大以后,會幫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2、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
你的小手,長大以后會幫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3、出示課后“說說做做”,練習說話:
我替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給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幫老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為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電腦里打出答案,并調出別人的答案進行討論交流。
七、寫字
本課上下結構的字較多,指導寫字時,結合第5課學習的上下結構的書寫知識,要求學生先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再描紅和臨寫:
1、課件將要寫的字:“看、著、畫、笑、興、會”在田字格中逐部件出示,指導觀察,加強感官印象。
2、半包圍結構的字“畫”,具有鮮明的書寫特點:
“畫”字下面的兇字框不能寫得太高,要讓被包圍的部分多露少包。
八、課外活動
1、以《我有一雙巧巧手》為題,用剪貼、繪畫或拓印手印的形式制作一幅美術作品,并配上一句話(可以從自己 填好的“說說做做”中任選一句)。
水平高的同學可以在電腦中制作出以此為主題的作品。
2、回家用你的小手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
注意觀察家里人的表情、言語和動作,回到班級進行交流,并把當時的情景畫出來。
3、分組自編自演課本劇:
自由組合,編排課本劇。
【教學后記】
這篇富有童趣的短文充滿了家庭的溫馨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生活實際,教學中,重點在于認字和朗讀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特色】
1、通過實物投影儀、電腦課件等輔助課堂教學,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佳的環境,讓學生更樂于學習。
2、實驗班學生能自己在電腦中打字,把思維、說話、習作三項內容合而為一,保證了思維的流暢性、語言的連貫性,有利于今后的習作教學。
3、在網絡環境下,學生能從電腦中調出別人的答案進行交流,促進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的信息量也數倍增加。
《小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利用多種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字的識記、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和詞語幻燈片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今天精神可真飽滿。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來也走進了課堂和咱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那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真熱情!那就伸出你們熱情的小手歡迎他們吧!
準備好上課了嗎?上課——
2、剛才小朋友們用自己熱情的掌聲歡迎家長們的到來,我們的小手除了能鼓掌,還能做什么呢?(說完整的話,2、3人)
3、真能干,有一個小姑娘叫蘭蘭,她的小手能做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六課,齊讀課題。
3、“胖”是個生字,誰當小老師帶大家讀一讀?你有好辦法記住它嗎?噢,你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小朋友的小手胖乎乎的,多可愛呀,咱們再來讀讀課題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輕輕地打開書24頁,動作又快又輕的是,聽老師朗讀課文,注意邊聽邊思考。(讀完,聽得真專注。)
交流:蘭蘭的這雙胖乎乎的小手都幫誰做過什么事呢?(拿拖鞋、洗手絹、撓癢癢。)(指導把話說完整。)“說話可真完整,聲音也很洪亮,夸夸!”
2、下面請你學著老師的樣子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后再把生字多讀幾遍。開始吧!
3、(拍手坐好)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6個自然段)誰愿意露一手?(指名分段讀)
4、其他小朋友書書拿起來,認真——看,仔細——聽,當好小評委,一起幫他們讀課題。
讀完評議。隨著課文的進一步學習,相信大家會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5、輕輕地把語文書平放下來,看,老師把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請到了大屏幕上,自己先讀一讀吧。
(出示帶拼音詞語)
喜歡 這張畫 剛才 貼在 墻上 代替
拖鞋 幫助 等待 變成 事情
(1)自由讀。
(2)誰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讀第一行?這一行哪個字音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當小老師帶大家讀一讀這個詞)。
第二行?
第三行?那個字需要大家提醒?帶大家讀一讀這個詞。
(3)男女生輪流讀。(一個詞讀兩遍,男生先讀。)
6、讀得真整齊!現在老師去掉拼音小帽你還認識嗎?(出示沒有拼音的詞語)
喜歡 這張畫 剛才 貼在 墻上 代替
拖鞋 幫助 等待 變成 事情
(1)那我可要考考你,我的火車就要開!(單層:順序;雙層:從后往前讀。)
7、小火車順利到站了!瞧,這些生字寶寶可調皮了,都從詞語里跑出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讀給合作小伙伴聽一聽。
想讀的小朋友坐直,和老師一起拍手讀。(師示范:字兩遍,拍兩下)
8、字音讀準了,相信小朋友一定有好方法記住它們。首先請你們觀察大屏幕,哪種結構的字最多?(左右結構)按順序找找左右結構的字都有哪些?
(課件:學生說一個字一個字變紅。)
(出示結構分類的幻燈片)
左右結構:
那這些左右結構的字你都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
張:記字形。“你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
課文里說的是一張什么?(畫),(課件出示)還能說一張什么?“一張”表示的是數量,“張”這個字還可以表示人的姓,咱們班都有哪些姓張的小朋友?請你們起立讀一讀第一個句子,(1)他是張叔叔。這里的張表示的就是姓。
再看下一句:
(2)這家商店開張了。
“開張”在這里什么意思?開業。你真聰明!
還有一句話呢,一起讀:
(3)小朋友上課不能東張西望。
“東張西望”就是東看看西看看,你根據老師說的能判斷出“張”是什么意思嗎?小朋友上課時可不能這樣做,要專心。今天上課就非常專心。
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達的意思不同,小朋友在讀書時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還有哪個字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記憶?
剛:加一加。組詞。
貼:(提示:換一換)組詞。
墻:你知道為什么是提土旁嗎?過去的墻在堆砌得時候要用到土。
拖、鞋:文中給“ ”組的什么詞?(拖鞋)“ ”也是個生字,我們來讀讀這個詞。
你還知道什么鞋?
課文中說,蘭蘭這雙胖乎乎的小手幫爸爸拿(拖鞋),多能干呀!你幫爸爸拿過拖鞋嗎?那爸爸對你說什么?我猜你爸爸心里一定了開了花。
情:加一加,忄加青就是情;如果把“忄”換掉,還可以變成哪個字?
學生講到哪個字出示哪個字卡。
請——晴——精——清——睛
(齊讀。)
上下結構:
1、左右結構的字咱們都記住了,這些字可著急了,它們是什么結構的?請你和同桌交流一下怎么記住它們的,再給他們找找朋友,開始把!
替、幫、等、變。
2、你們記住這些字了嗎?老師不考你們怎么記住的,請你給它們組組詞。
個別說。
(1)、變:
課件演示,老師給這個字施加點魔法,小朋友可要仔細看喲。(把字變大)這就是“變”。
(2)、給“替”組詞,在這些字里哪個字的意思和它很相近,你能找到嗎?(反之,幫如此。)
你能把句子補充完整嗎?
課件出示:我替爸爸 。
我幫媽媽 。
(如果回答的都是拖地掃地等,就告訴學生:
小朋友真懂事,不過,掃地、拖地并不僅僅是爸爸媽媽的事,其實也是我們的事,我們是家庭的一員,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是應該的。希望我們小朋友都能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等”:組詞。
3、還剩最后一個字了,是什么?喜
(1)這是個上中下結構的字。
(2)、文中給“喜”組的詞是什么?你喜歡什么?(提示:誰?干什么?吃什么?)
(3)、“喜”還能組什么詞?
喜羊羊。什么意思?哦,原來你說的是他呀!(課件出示圖。)我知道大家都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這部動畫片,就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會唱的小朋友一起唱,不會唱的跟著音樂拍手或做動作。)
(4)、小朋友,你們高興嗎?老師這有一個詞語可以形容你們現在的心情,這就是“喜洋洋。”出示字卡。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三點水的洋,這個詞是表示人高興的心情,而這個“喜羊羊”是這只小羊的名字。你們要注意區分。
4、生字都學會了,讓我們來做個游戲吧!——打氣球!看,每個氣球上還有分數呢。不過要想得到分得要先讀出里面的詞,誰敢來試試?(指名兩人,各打一個“九分!”后面一起來。)
多少分?恭喜大家!
6、細心的小朋友一定會發現,生活當中很多地方都有咱們今天學過的字,不信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找一找吧。讀詞,哪個字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找字。
看來生活中處處都能識字,只要我們小朋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認識更多的字,學會更多的知識。
課前老師也布置大家收集了一些食品包裝袋,并從上面認更多的字,帶來了嗎?誰來展示給大家看一看?說說你從上面認識了哪些字,大家跟他一起說一遍。(一人;一組)
還有這么多同學想說,那就帶著你收集的包裝袋去說給大家聽吧,可以是你的好朋友,也可以是來聽你上課的家長,開始吧!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不僅讀了課文,還學習了生字,度過了愉快而有意義的一節課,課下請小朋友把課文讀熟,明天我們再接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