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教學設計(通用3篇)
《隕石》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這是一首現代詩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隕石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對神奇的自然奇觀的好奇,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愛和向往。
【教學目標】: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5個生字,會組詞,會運用,并流利的在課文中朗讀。2.運用正確的寫字姿勢,正確規范的書寫課文中的10個生字,并能熟練運用。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歌,了解隕石的有關知識,體會“我們”探索宇宙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3分鐘)
1、師板書 “天外來客”:同學們,說起天外來客,你們想到的是什么?
2、師小結:在整個宇宙中,除了我們生存的地球,還有許許多多的星球,人類在不斷的探索著宇宙的奧秘。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認識一名天外來客——隕石。3、出示教學目標
二、引導自學: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同桌互測生字。
三、再讀課文,交流釋疑
1、自讀課文,出示討論內容:隕石告訴我們哪些事情?為什么我們稱它為“天外來客”?分小組交流學習,質疑問難。
2、你從哪一句話中讀懂的?找出文中的句子。3、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4、指導朗讀,你發現這首詩是怎樣押韻的嗎?介紹有關詩歌押韻的知識。
5、學生質疑。6、同學們展示收集到的有關隕石的知識。
四、延伸拓展: 查找有關隕石的資料。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秘密。宇宙太大了,還有許多奧秘等著你們去探索。希望你們好好學習,熱愛科學,勇于探索,將來為人類探索出一個又一個關于宇宙、關于另一個星球的秘密。
六、課堂檢測:
1、照樣子,加一加,再組詞。
由 宙(宇宙) 油(加油) 宗 — ( ) —( )
垂 — ( ) —( ) 黑 — ( ) —( )
2、把自己編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設計】 天外來客---隕石
航行在宇宙
星星 穿過大氣層會發光
含鐵和鎳
落到地上變石頭
《隕石》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隕”等30個生字;會寫“隕”等30個生字。
2、讀懂課文,獨立回答課后問題。
3、了解有關隕石的資料,對隕石有深入的認識。
4、有感情地背誦。
重點:在朗讀中感悟,理解文中所講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隕石的知識。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詞。
2、通過多種形成的朗讀,在朗讀、討論、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講的知識,體會我們的愿望。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學生收集到的隕石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奧秘,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同學們看,這就是來自天外的客人——隕石(板書課題:天外來客——隕石)
學生一起讀課題,讀了課題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識?
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
這些問題,課文中給我們做了介紹,讓我們一起去讀課文,讀時劃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用學過的方法先解決。
1、解決學生不認識的生字、詞。
2、分組讀文檢測。
3、看看,通過剛才的讀文,你都了解了什么?(學生針對剛才課前提的問題,有目的性的進行回答。)在里,引導學生讀好課文。
4、你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分小組合作學生,小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隕石曾經是星星,它有自己的軌道,能夠發光,它含有豐富的物質,落到地面上以后,它就熄滅了,變成了堅硬的石頭,安靜地沉睡著,使同學們在學習、談論的過程激發起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三、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讀給同桌聽,再次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受,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通過多種形成的朗讀,在朗讀、討論、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講的知識,體會我們的愿望。
導學過程:
一、繼續學習課文: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天外來客——隕石》
同學們想不想讀一讀課文呢?
學生讀文。
二、交流資料,拓展知識:
1、對于隕石,你都了解什么?
把你了解到的知識或者有關信息,介紹給同學們聽。
2、同學交流資料。擴展課外知識。
進一步加深對隕石的了解。
三、結合“語文天地”中的練習進行詞語擴充。
1、給“石”加個偏旁,可以成為新的字,試一試。
2、用“石”能組成多少個成語呀?
石
石
石
石
《隕石》教學設計 篇3
篇一
教學目標
1、運用科普文的閱讀方法學習課文,了解隕石的知識,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
2、了解課文說明的嚴謹和文句的生動,理解“異乎尋!、“貌不驚人”、“目瞪口呆”、“天然史書”、等詞語的意思。
重點與難點
重點:能運用科普文的閱讀方法讀書,了解常州隕石的有關知識,了解課文的定法。
難點:了解課文的寫法,激發學生探求科學奧秘的熱情。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運用科普文的閱讀方法,讀懂第1、2自然段,了解常州隕石的外形和來歷。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回顧學法。
科普說明文學習有哪兩個基本學習要求?
。ㄕ莆照n文的知識要點,了解課文的寫法。)
科普說明文一般該怎樣閱讀?
(學習生字詞——梳理介紹的知識要點——了解介紹知識點的說明方法。)
2、自學,初知大意。
。1)自學生字詞,讀準生字字音,比較組詞:
暮——墓——幕——慕遨——傲——熬
聯系上下文了解下列詞的大意:
異乎尋常貌不驚人目瞪口呆天然史書
。2)課文介紹的隕石是哪兒的?怎么來的?有什么用處?
3、閱讀,了解1、2自然段。
課文的旁注有什么作用?
根據第1自然段旁注閱讀填表。
人們為什么對這塊石頭那么感興趣?稱它為異乎尋常的石頭?根據第2自然段旁注閱讀填表。
隕石墜落許家,人們為什么目瞪口呆?
根據填表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隕石的來歷。
4、鞏固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填空:
隕石的外形很特別,一是 ,二是 。
隕石墜落時,天空傳來 的響聲,發出 , 的工夫,它劃著 的線,墜落到地上,鉆入一個 的洞。洞里有 的亮光,還有 的熱氣。它是 送給我們的禮物。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隕石的科學研究價值,激發探求自然奧秘的熱情。
2、了解課文嚴謹和形象的說明特點。
。ǘ┙虒W過程
1、復習回顧。
課文介紹了什么?
說說這塊隕石的外形特點和來歷。
2、閱讀課文第3自然段。
自由閱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游人們常圍在落星亭周圍,對這些石頭津津有味地談論?人們會談論些什么?
(2)為什么它墜落時會有奪目的火光和巨響,會砸出1米多深的洞,還有一股熱氣?
(3)為什么說隕石是送上門來天然史書?這塊隕石是什么類別的隕石?
獨立讀劃——同桌互議——全班交流講評。
3、研究寫法。
這篇《隕石》的寫法和《意想不到的災難》有什么不同?
(敘述來歷是生動具體的敘事而不是簡略的概述;從來歷到隕石的研究價值之間是用設問句作過渡,自然而吸引讀者。)
嚴謹:時間、地點準確,價值科學說明。
生動:隕石外形介紹形象,開頭吸引讀者,設問句點明異乎尋常石頭的地位——宇宙禮物,并引出下文;隕石來歷介紹具體形象。
4、小結。
課文旁注有什么作用?讀了后有什么問題,有什么想法?
5、延伸作業。
。1)摘錄課文的設問句、擬人句。
。2)根據課文內容,用“異乎尋常、貌不驚人、目瞪口呆、天然史書”說一段話。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自學生字新詞。理解“異乎尋常、貌不驚人、不速之客、天然史書”等詞語的意思。
2、在默讀中了解隕石的來歷,了解隕石的知識,激發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
3、熟讀課文第三小節,復述隕石形成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一起學習第18課 隕石
2、板書課題,齊讀。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隕石的圖片,自由讀第一節:找一找文中是用什么詞語來介紹它的?(“異乎尋!被颉懊膊惑@人”)板書:異乎尋常 貌不驚人
2、出示句子:
(1)它質地堅硬,灰白相間,石面布滿溝痕,有規律地呈斜線狀分布。
。2)因為,它不是一般的石頭,它是隕石,是宇宙送給我們的禮物。
哪一句寫了它“異乎尋常”?(“貌不驚人”)
3、出示書上原句:“亭旁有一塊異乎尋常的石頭,它質地堅硬,灰白相間,石面布滿溝痕,有規律地呈斜線狀分布!
。1)指出不合理處。
。2)做做小編輯,將不合理處改正,交流。
4、齊讀第一節。
三、 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ㄒ唬⿲W習第二、三節
1、既然這塊隕石是宇宙送給我們的禮物,你們想不想知道宇宙是怎么把它送給我們的?默讀第二節,試著完成填空。
隕石墜落的時間:( )
隕石墜落的地點:( )
隕石墜落的情況:
城內外的居民聽到一聲( )。抬頭一看,一顆大星星發出
。 )。眨眼的功夫又聽見( ),這顆燃燒著的流星
( ),( ),落到了常州附近宜興縣一個姓許的人家的院子里。
2、指名交流。
3、那么隕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輕聲讀第三節。
4、出示課件,根據畫面內容復述隕石的形成過程。
5、這塊隕石忽然從天而降,將許家老小嚇得目瞪口呆。遠近幾十里的人都聚到許家,圍著他們問長問短。請大家根據他們聽到的、看到的情景想像一下他們可能會問些什么。
出示:
遠近幾十里的人都聚到許家,圍著他們問長問短。有的( ),有的( ),還有的( )。
6、指名交流。
7、男女生分別讀第二、三節。
。ǘ⿲W習第四小節
1、原來這塊隕石是來自地球之外的客人,用文中的一個詞也就是“不速之客”。(板書:不速之客)
2、課文的最后一句話這樣寫到:不速之客——隕石,真是自己送上門來的“天然史書”啊!
“史書”是指記載歷史的書籍,是人工編纂的。為什么說隕石是一本送上門來的“天然史書”呢?快速瀏覽第四節,思考一下。
板書:天然史書
(因為隕石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通過對隕石體內放射性物質的測定,我們可以推算出隕石的年齡、它形成后的經歷,它具有史書的價值,又是自然而成的,所以說它是自己送上門來的“天然史書”。)
3、齊讀句子。
四、 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師:一塊貌不驚人的石頭,竟然擁有這么多的秘密。其實在浩瀚的宇宙中還有許多不解之謎等待著我們去揭開。今天課后就請大家去收集一些有關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資料,好嗎?
板書設計:
異乎尋常 不速之客
隕石
貌不驚人 天然史書
1.學生根據課題來質疑、提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提問后,全班同學迅速在第一小節中捕捉答案。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質疑問題,捕捉信息的能力。如周曦萌同學問:“隕石是什么形狀的?”林志豪同學問:“什么叫隕石,它和普通的石頭之間有什么區別?”這些問題都是第一小節中的內容,學生可以去快速閱讀,捕捉到信息。
2.當講到隕石是宇宙中飛來之物時,及時引入流星,讓學生觀看流星雨的視頻,有的學生在驚呼的同時,還舉起手來雙手合并,做出許愿的樣子,看來他們心中都有美好的愿望,并想借此來許下美好的心愿。
3.背景音樂引入課堂,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讀。朗讀要求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而這一情境需要教師的創設,同時也需要學生的體悟。而作為教師,我們應努力創設條件,用我們的語言、我們準備的工具等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而背景音樂則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本堂課播放流星雨的時候的背景音樂,我讓學生在這一音樂背景下朗讀第一小節,學生朗讀非常有感情;在講述隕石墜落時的故事,學生在這樣的音樂背景下,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有感情朗讀文章。也許他們并不能完全做到,但他們有這個聲音作背景,好像要努力表現自己的朗讀功底一樣,極力地展現自己的朗讀能力。
課堂上教師全心投入教學,學生聚精會神聽講,認真思考,積極回答,這種感覺真得很好。有人說,“做教師真沒勁”,我想那是因為他還沒有真正地置身其中,去體會教學的樂趣,去享受師生共同進步的美好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