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以及混合運算》教案(精選3篇)
《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以及混合運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連續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連加、連減式題。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1.口算:10 以內的加減法。
全班學生開火車口算。
2.看圖列式計算。【演示課件“加減法含義”】
有幾只小雞在吃米?又走來幾只小雞?求一共有幾只小雞?怎樣列式計算?
出示
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就要把吃米的3只小雞和又走來的2只小雞含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雞在吃米,走了幾只?求還剩幾只?怎樣列式計算?
出示
為什么要用減法?(要求還剩幾只,就要從整體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雞,所以用減法計算。)
同學們對于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要應用它進一步學習新知識。
二、指導探索
1.教學連加
(1)理解連加的意義【分步演示課件“連加”】
有幾只小雞在吃蟲子?走來幾只?一共是幾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走來1只,現在一共是幾只?你是怎么算的?(5加1等于6)
如果把這幅圖連起來看,應該怎樣敘述它的意思呢?(引導學生敘述題意:有3只小雞在吃蟲子,走來2只小雞,又走來了一只小雞,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雞?)
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樣的嗎?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老師板書
教師范讀算式:3加2再加1等于幾。
學生齊讀算式。
說明:在一個算式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相加叫連加。(板書:連加)
連加的算式怎樣計算呢?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2)研究算法
能直接算出結果嗎?結合這道題的意思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出:先算 再算 。
板書
學生自己敘述 的計算過程。
(3)練習:(出示“做一做”中的第一道題)
學生擺學具并列式計算。
訂正時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
2.教學連減
(1)理解連減的意義
一共有幾顆星星?剪去了幾顆?還剩幾顆?你是怎么想的?(8減3等于5)又剪去了幾顆?現在還剩幾顆?你是怎么算的?(5減1等于4)
如果把這幅圖連起來看,就是有8顆五角星,先剪去了3顆,又剪去了1顆,求還剩幾顆?
誰能自己再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在學生獨立敘述的基礎上指名敘述圖意。)
要求還剩幾顆?怎樣列式?
板書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這樣的算式叫什么算式嗎?(板書:連減)誰會讀這個算式?
(2)研究算法
結合題意,互相說一說怎樣計算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理論上歸納出:先算 ,再算。
板書
學生練習說 的計算過程。
(3)練習。(出示“做一做”的第二題)
學生擺學具并列式計算。
訂正時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
三、鞏固練習
1.看算式擺學具
出示: □ □
讓學生用學具擺出這兩道題,要求邊擺邊敘述題意。
2.獨立完成練習十二的第1題和第7題。
《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以及混合運算》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能夠正確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計算。
2、讓學生經歷算法多樣化的過程,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計算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在學習探索中積極合作與交流的精神,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連加連減的算法。
教學重點:
連加連減的算理。
教具準備:
掛圖、小方塊、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創設情境,發現信息
漂亮的花果山上,調皮的小猴子還在跳水嬉戲,今天又來了一群可愛的小兔子。
引導:仔細看(出示掛圖),把畫面從上到下觀察完整,你發現了哪些跟小兔子有關的數學信息?
預設:原來有4只小白兔,先來了3只小黑兔,又來了2只小灰兔。
2、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引導: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一共有幾只小兔子?
引導:“一共有幾只小兔子?”是什么意思?
(如不能回答動態演示兔子變化過程,引導“第三幅圖中的兔子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
預設:把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合起來。
引導:合起來用什么法來計算?誰來試一試?
預設:4+3+2= 追問: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較
引導:4+3+2等于多少呢?咱們借助學具來擺一擺。如果一個方塊表示1只小兔,小白兔用幾個方塊表示?小黑兔呢?小灰兔呢?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理解算理)
(1)小組合作
同位邊擺邊說一說你的想法。
(2)展示交流
引導:誰上投影儀上來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邊擺邊說。我是一個一個的數的。4+3+2=9 預設2:我是算出來的。先算4+3=7,7+2=9 追問:劃橫線的7 是哪來的呢?
預設:4+3的得數。
引導:誰聽明白這位同學的想法了?你能向他這樣說一說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嗎?
多找幾位同學說。
同位互說。
師引導齊說,師板書。4+3+2=9 7 (3)小結
引導:請觀察今天學的算式跟前面學過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像這樣把3個或3個以上的數加在一起的運算就叫“連加”。
誰能說說連加的算式怎么計算?
三、溝通聯系,促進發展
引導:你能像說小兔子的信息那樣,用一句話把跟小猴子有關的信息說給大家聽嗎?
預設:原來有5只小猴子,第一次跳下來1只,第二次跳下來2只。
引導: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預設:還剩幾只猴子?
引導:“還剩幾只猴子”是什么意思?
預設:從5里面減掉跳下來的就是還剩的。
引導:你能列個算式嗎?
預設:5—1—2=
追問: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1是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2又是什么意思呢?
引導:5-1-2等于多少呢?自己像剛才那樣通過擺學具看一看。
(1)小組合作
同位邊擺邊說一說你的想法。
(2)展示交流
引導:誰來說說你的想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請邊擺邊說。
預設:先算5-1=4;再算4-2=2 追問:4是怎么來的?
師生共結:5-1-2= 4 你能給類似這樣的算式起個名字嗎?
(3)總結
仔細觀察連加連減這兩道題,他們的運算順序有什么共同點?
四、聯系實際,靈活應用
1、P54 1 P55 2 2、你能講一個連加的數學故事嗎?
例如:我有3只鉛筆,媽媽又給我買了2只,爸爸又給我買了4只,一共有多少只?
2、你能講一個連減的數學故事嗎?
例如:我原來有10塊糖,給了弟弟3塊,又給了哥哥4塊,還剩幾塊?
五、感悟收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哪些知識?你學的高興嗎?你還學到了什么?
《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以及混合運算》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學習有關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計算。
2、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的算法。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初步感知連加連減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連加連減,理解多樣化的計算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
教學難點:
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
學習有關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師:放假時,你們喜歡和爸爸媽媽去外游玩嗎?有一位叫小明的小朋友,去鄉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圖片:小明)
一大早,小明的媽媽就帶著他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了。來,我們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來算一算吧!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師:小明看到路旁的小雞正在吃米。你說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嗎?
生:原來有5只小雞,又來了2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5+2=7
生:原來有5只小雞,又來了1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雞?7+1=8
師:不一會兒,他們來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雞呢,小明可是個懂事的孩子,連忙跑過去幫奶奶喂雞。引出例1。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1) 理解情境
師:看,有幾只小雞在吃米?(演示5只小雞在吃米)然后來了幾只?(演示來了2只)最后來了幾只?(演示來了1只)
師:你能將喂雞的過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并提出數學問題嗎?(如果說不好,可重復演示課件)
生:小明在喂5只小雞,跑來了2只小雞,又跑來1只小雞,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雞?
師:口才不錯,你說得真完整。
(2) 列式
師: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小朋友們會列式計算嗎?
5+2+1=8
(3) 理解列式的意義
師:真聰明。我們來讀讀這個式了。
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三部分)
師:原來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還可以直接把5、2、1三個數加起來。
師:這樣三個數或三個以上的數加在一起叫做連加。(板書)
小結:剛才的5+2=7相當于5+2+1的第幾步?(第一步)
7+1=8相當于8+2+1的第幾步?(第二步)
看來今天我們學習的算式更加簡單,更加直接。
(4) 探究計算方法。
師:這個式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齊)先算5+2=7,再算7+1=8(師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板書演示“搭橋”法,即在5+2的下面畫橫線并在線下寫出得數7)
師:1與誰相加?(7)
(5) 練一練。師:請看圖,會一邊擺一邊說圖意嗎?(一個學生上來演示。)生:先擺4根小棒,再擺3根小棒,最后擺1根小棒。現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列式:4+3+1=8
師:然后打開數學書72頁,填一填。
1與誰相加?怎樣得到的?
小結: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先算出前兩個數的得數后,再加上第三個數。也就是說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板書:從左往右)
學生齊說計算方法。
三、突破難點,鞏固練習
(1) 演示情境
看,小雞們吃飽了。(演示小雞跑走圖)
(2) 合作探究
師:看了這幅圖,你會編個數學問題來考考大家嗎?(同桌交流,再回答)
師:要求還剩下多少只小雞,怎樣列式更簡單呢?(板書:8-2-3 )
師:這個算式就叫做(生:連減)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連加、連減)
師:這道題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8-2=6,6-3=3
師:3從哪里減(6),6是什么?(8-2的結果)(師同時板書演示“搭橋”法)
小結:連減的計算方法:先把前兩個數相減,得出小得數后再減去第二個數。
(3) 練一練
師:什么意思?誰上來擺一擺?說一說
生:原來有10個三角形,先拿走3個,再拿走5個,還剩多少個?
師:我們也來擺一擺,說一說。
小結:喂完小雞后,小明也認識了今天的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從左往右)
書第73頁第2題,第74頁第5題同桌說圖意,先不做。匯報,再做。
小明真是個好孩子,媽媽買三種食品給他吃,請你幫小明想一想,算一算,小組合作,先說題意,再說算式。(連加)誰來試一試?
生說師在黑板上擺:我買了……一共多少元?
媽媽沒空,給了10元錢給小明,記得剩下的錢要還給媽媽。誰來試一試?(連減)
生說師在黑板上擺:我用10元買了……還剩多少元?
小組合作,匯報。
四、總結
今天小明去了奶奶家,收獲多嗎?你也說說學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