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1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2、思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蘊含的道理。

  3、說說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4、說說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二、展示學習成果(20-30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注。

  ②小組內交流自己朗讀中所獲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并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再次讀課文,說說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各小組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展示,如聯系自己的實際。)

  2、各小組討論交流讀過課文后,你想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3、匯報書信的格式和寫法(要求點出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同學常出現錯誤的地方)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如果張國強同學的這封信是寫給你的,那么你會想些什么呢?你會怎樣看待這些問題呢?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5分鐘)

  聯系生活實際或者聯系自己,是否也見過或自己存在過像張國強同學這樣的困擾呢?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給你最想要傾訴的人寫一封信,要求格式要正確,還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難點:書信格式的掌握。

  教學準備:課件及信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前一段時間,我們收到了江陰包老師和五(6)班同學寄給我們的短信。大家由此感到,寫信是一種很不錯的交流方式。

  2、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所以他寫了一封信給著名作家柯巖。沒想到,柯巖阿姨給他回了親筆信。你們想知道這兩封信的具體內容嗎?

  二、指導自學

  1、學生自主閱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思考:張國強同學遇到了什么麻煩?

  2、討論: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阿姨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她給張國強的回信。

  3、學生默讀,適當批注:柯巖阿姨建議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4、指名匯報,指導朗讀。

  5、結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本意和引申義的理解,重點感悟最后一個自然段。

  6、拓展延伸:張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三、學習書信格式

  1、以兩封信為例,歸納書信的格式。

  2、投影真實信件,強調注意事項,板書關鍵詞:

  稱呼

  正文

  結尾

  署名

  日期

  四、布置作業

  閱讀園地七的寫信內容,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問題,思考該怎樣給她寫回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讀8個生字,以及“冒昧、疏遠、采訪、寂寞、分析、飄飄然、行只影單、和睦相處、患難與共、受益匪淺、年少氣盛、年逾古稀”等詞語。

  2、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3、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課前準備

  調查本班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根據實際問題搜集辯論資料。

  教學過程

  結合生活,理解課題

  1、教師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引出課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2、學生體會,模仿舉例,理解課題。

  自讀課文,學習字詞,感知內容

  1、學生輕聲試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讀生字詞:柯巖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誡受益匪淺年逾古稀

  1、  再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紹了什么事。

  深讀課文,質疑歸納

  1、讀讀議議。

  a、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問題?你對這些問題有什么看法和體會。

  b、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開想象,合情推理。

  2、讀讀悟悟。

  a.朗讀課文。

  b.感悟柯老師信中語氣的特點:真誠、耐心。

  3、讀讀想想。

  a、自己歸納書信的格式,發現去信與回信的異同。

  b.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課后延伸,拓展訓練

  辯論會:結合本班主要問題由師生共同商定論題,自由組成正反方,展開辯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4

  【設計理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別于其他傳統課文,它由小學生張國強和大作家柯巖的信構成,形式新穎活潑,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這篇課文屬于略讀課文,因此本人在設計和對學生實施指導時,充分地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自讀和指導的重點放在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中。在學生自讀理解的同時,引導、提示學生掌握書信的基本格式。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自讀課文。通過自讀,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學會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書信的格式。

  4、認識課文中的7個生字。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柯巖的資料(包括多媒體的圖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給少年兒童的書信。查字、詞典并結合課文說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和簡介柯巖

  1、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寫過信嗎?給誰寫信?為什么寫(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交流。沒寫過信的同學,可讓其說說“你或者父母收到過別人的信嗎?信中都說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封書信,一封問一封回。

  (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3、簡介柯巖:

  (如果是多媒體或圖片資料,教師應進行播放)。

  師: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了相關的資料,大家拿出來看看(學生出示資料)。

  柯巖,當代著名詩人,作家,已出版專著50余部,最著名的詩歌有《周總理,您在哪里》。

  (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可以說得更豐富一些。)

  4、說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長(老師或者學生出示它們各自的長度),但尺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了(出示比尺長的物體)。寸雖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東西相比,它又顯得長了(學生或老師出示比寸短的東西)。

  (設計意圖: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書信導入,能使學生對課文產生一種親近感。通過展示課前準備的資料,既是對辛勤勞動了的同學的一個肯定和對大多數學生的激發,又幫助學生認識了柯巖,為深入自學作了一些鋪墊。)

  二、自讀自悟

  1、出示導讀提示:

  師:同學們,這是由兩封書信組成的略讀課文,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讀懂這篇課文,并有所收獲。自讀的時候,下列問題或要求也許對同學們會有所幫助:

  ⑴ 張國強同學為什么要給柯巖老師寫信?信中他敘述了哪些苦惱?

  ⑵ 柯巖老師是怎樣幫助張國強分析原因的?柯巖老師在回信中還敘述了一些自己親身經歷的事,這有什么作用?

  ⑶ 你明白了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來作題目的原因了嗎?

  ⑷ 你還有哪些新的發現或者問題(請簡要地寫在書中的空白處)。

  2、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學生自讀的時候要給足時間,同時老師要參與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設計意圖:這篇略讀課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重點在于讓學生讀懂信的內容。但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問題的引導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師與同學一道設計了一些引導題,而且有些引導題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問題⑷),這樣,有利于滿足不同的學生。)

  三、交流討論

  可先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再全班進行。交流中,老師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導:

  1、交流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

  交流時,要讀(讀有關的原文)和說(說自己的理解)結合,問題⑷是最能體現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啟迪和挖掘,但又要區別對待。

  2、這封信對你有幫助嗎?你妒嫉過別人嗎?別人妒嫉過你嗎?通過學習柯巖老師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讓學生交流,要盡可能的說得具體一點。

  3、通過學習這兩封信,看看書信在格式和語言上有什么要求?

  (學生討論后,教師可作適當歸納。)

  ⑴ 格式:

  ① 稱呼(頂格寫,后面加冒號,怎樣稱呼,依人而定,稱呼下面加問候語)。

  ② 正文(將要敘述的事情和說的話寫清楚,格式按常規的行為格式)。

  ③ 結語(單獨一行并空兩格寫上祝語,內容因人而定)。

  ④ 寫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兩行寫)。

  ⑵ 語言方面:

  相當于與收信人進行面對面的說話,一般用你或者“您”,寫給很多人的要用“你們”或“您們”。語言親切與否,根據收信人和要敘述的事情決定。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中“交流討論”的內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點是交流對柯巖老師的回信的理解與收獲。通過這個環節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幫助學生認識書信的格式。)

  四、質疑拓展

  1、質疑解惑: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⑴ 出示冰心的《寄小讀者》或《再寄小讀者》,魯迅的《給顏黎民的信》(具體的內容略)。讓學生讀一讀內容,看一看格式。

  ⑵ 練筆:

  張國強收到并閱讀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以后,對他會有什么啟發?他會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張國強,圍繞上述問題仔細想一想,然后給柯巖老師寫封回信匯報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疑惑在不同的學生中是永遠存在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安排這樣一個環節。通過質疑不僅能幫助“疑”者,而且還能使大多數學生得到啟迪。給柯巖老師再寫封回信,既能促使學生再深入地讀原文,又有益于學生實踐書信的格式。)

  【板書設計】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討教:作文獲獎──嫉妒、寂寞

  從自身找原因

  回復: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書信格式:1、稱呼

  2、正文

  3、結尾

  4、署名和日期

  (設計意圖:簡單明了,同時,通過老師一筆一畫的書寫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美觀及其書寫規律。)

  【特別建議】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其訓練目的在于鞏固學生已經形成或者本單元獲得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因此,我們也可以說,略讀課文是課內檢驗或者鞏固學生自主讀書能力的重要憑借。所以,作為語文老師要敢于放手。針對這篇自讀課文,在實施上設計者特別建議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明確本單元或者近幾個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什么,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閱讀的方法,這樣有利于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和訓練。二是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去讀去思考。當然,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導是不可少的。學生課內讀書提倡有目標的自主性,反對無目標的自由化,無目標的“自主”不僅不能達到訓練目標,還容易使學生養成漂浮的讀書習慣。教師在閱讀中的科學、合理的提示是閱讀的方向而不是閱讀的圈子。三是要進行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要做到四個適度:交流的內容適度,教師的指導適度,學習小組的形成適度,不同的學生目標的達成要適度。四是要注意拓展。在這個設計中,安排了讀《再寄小讀者》(或《寄小讀者》)和《給顏黎民的信》以及幫張國強寫封回信。這樣安排,意在拓展學生的視野,因此不要作過多、過高的要求。最后一點建議是:因為書信中張國強遇到的事情在學生生活中較為普遍,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與收獲,以趨起到一定的啟迪和教育作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8課(需1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學情分析】

  本課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教學理念】

  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見解。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一個信封。)

  1、提問:

  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2、談話:

  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

  二、指導閱讀

  1、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

  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2、討論:

  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

  (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3、自讀回信,思考: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注,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朗讀課文,感悟柯老師信中的語氣特點:真誠、耐心。

  三、總結延伸

  1、自己歸納書信的格式,發現去信與回信的異同。

  2、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3、辯論會:

  結合本班實際,自由組成正反方,展開辯論。

  【板書設計】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正視自己

  善于溝通

  【相關作業】

  1、給自己的親友寫一封信,注意書信格式。

  2、結合自身實際,寫一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讀后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1、查找資料,了解書信的書寫格式。 

  2、了解柯巖其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平時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談話、電話、收發信息,還有書信。)是啊,書信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讓我們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以書信的形式進行交流的例文,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那就讓我們走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意

  1、自由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再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解課文寫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來寫的?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作“尺短寸長”。尺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紅眼病:在課文里指看到張國強取得好成績非常羨慕而忌妒。

  碰釘子:比喻遭到拒絕或受到斥責。

  摔跟頭: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3、了解課文寫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來寫的?

  4、指名介紹作者柯巖。

  三、采用自學的方式學習兩份書信

  自己小聲讀課文,用鉛筆劃出以下兩個問題:

  1、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2、在回信中柯巖老師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四、學習思考并討論

  小組內討論交流:

  1、張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

  2、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3、從柯巖老師的回信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五、學習書信格式

  1、讀了這兩封書信,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從兩方面談: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后學會了與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2、重點學習書信格式。

  (1)結合文后的提示,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指導書信的寫法) 

  稱呼:第一行,頂格,后面加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開頭空兩格,先寫問候的話。

  結尾: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此致”、“祝你”等話,應緊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之類的話另起一行頂格寫。

  署名: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寫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寫。

  (2)出示放大的書信進行指導。

  3、學習信封的格式。

  六、作業布置

  同學之間互通書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溝通、消除誤會等。請你給自己的朋友或同學寫一封信,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7

  預設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預設重難點:

  1、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2、學習書信的格式、寫法。

  教學課時:1課時

  預設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如果你想和家人、親戚、朋友或同學溝通想法、分享快樂、傾訴煩惱,你會用哪些方式?(面談、通電話、發電子郵件、書信……)

  2、從古至今,書信都是人們之間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書信的內容包羅萬丈,除了分享快樂、傾訴煩惱,還有請求幫助的、匯報情況的等等。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28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里就有兩封信,請大家看看這兩封信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二、自由閱讀,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閱讀課文,看兩封信主要講了什么。

  2、學生簡單概括書信內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師:對于張國強提出的問題,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經有過這種感覺嗎?你是怎樣做的?

  2、柯巖老師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覺得有道理嗎?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況說一說。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討論交流,了解書信好處

  1、猜一猜:這么多可以和柯巖老師傾訴煩惱的方式,張國強為什么選擇寫信而不選擇打電話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寫信好友那些好處呢?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

  a、有的地區還沒有先進的通訊設備,可以用書信與外溝通。

  b、不好意思說出來的話,可以用書信表達。

  c、有時候見字如見人,書信讓人有溫暖的感覺。

  d、……  五、觀察發現,認識書信格式

  1、自由觀察兩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發現。

  2、教師小結邊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書:

  (1)稱呼。(把對說信任的稱呼寫在第一行,頂格。后面加上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2)正文。(正文的開頭空兩格,通常是先寫問候的話。如果說的事多,就應該分段些,寫完一件再寫一件。每段起行空兩格,轉行頂格。)

  (3)結尾。(正文完了,結尾應該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應該緊接正文之后,或單獨占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工作順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頂格寫。)

  (4)署名。(結尾寫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寫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寫。)

  六、鞏固練習,緊記書信格式

  1、出示練習,讓學生根據內容改成書信的格式。

  練習內容:今天,小明寫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請哥哥收到信后馬上回家。

  2、學生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3、指名在黑板寫,全班校正。

  七、作業:寫信

  溫馨提示:

  1、先確定要寫給誰。

  2、考慮清楚要說些什么內容。

  3、注意書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8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二、教學時間

  1課時。

  三、教學準備

  1.放大的書信(便于講解格式)。

  2.了解柯巖其人。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個信封)提問: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談話: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課件出示張國強的信)

  2.師范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生邊聽邊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煩心事了?(課件出示)

  3.討論: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二)、指導閱讀

  1、自學感悟:(課件出示)

  用喜歡的方式自讀柯巖老師的回信,思考:

  (1)、柯巖老師幫張國強分析出了什么?

  (2)、你從回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導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注,學習一些讀書法。

  2.匯報交流:(課件出示)

  我從中悟出了什么?

  (1)、我學著發現人家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

  (2)、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那么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己的短處,不斷發現與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地進步,越來越奮發樂觀。

  (三)、學習書信格式

  (課件出示)

  1、學習書信格式。

  結合文后的提示,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出示]放大的書信進行指導)

  2、怎樣寫信:(課件出示)

  師結合幻燈,總結寫法。

  稱呼:第一行,頂格,后面加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開頭空兩格,先寫問候的話。

  結尾: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此致”、“祝你”等話,應緊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之類的話另起一行頂格寫。

  署名: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寫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寫。

  (四)、拓展活動

  給遠在外地的父母、親戚、朋友寫一封信,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發思考

  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封信——齊讀課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看著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說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閱讀提示,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說說這兩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處。

  3、讀第一封信,說說張國強同學碰到了什么煩惱的事?他認為引發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3、讀第二封信,說說柯巖的回信中哪幾段話對國強幫助最大。

  4、指名朗讀6、7兩段話,說說柯巖是怎樣幫國強找到朋友與他疏遠的原因的。劃出能幫助國強解決煩惱的句子。

  5、讀句子,談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談過話,給我講過‘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說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話。”

  “我學著發現人家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

  “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么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己的短處,不斷發現與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地進步,越來越奮發樂觀。”

  6、討論:當自己取得些榮譽,朋友和你疏遠時,該如何處理?

  7、將柯巖的回信中對你有幫助的句子背下來,或寫下來做為勉勵自己的話。

  三、聯系實際,明白道理

  1、讀了這兩封信,從國強的事與柯巖小時候的經歷中,你又有什么收獲?

  2、出示句子:

  《楚辭.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齊讀,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你還從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嗎?

  四、了解信的格式,學習寫回信。

  1、讀課后的泡泡,說說有什么發現。

  2、自己去讀信,再去尋找寫信在格式上還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做上記號。

  3、全班交流,并歸納出信的一般格式。說說回信在寫法上要注意什么?

  4、拓展閱讀

  馬老師:

  您好!我是一名中學生,有個難題想請教您。

  我有個好朋友,我們親如姐妹。可是,最近我們因為一點小事分手了。我知道這回鬧別扭是我的錯,也知道應該向她道歉。可是,我就是沒有勇氣面對她。不跟她道歉和好,我們都感到很別扭,特別是我,心里總是很難受,有愧于人的感覺真不是滋味。幾次想對她開口,又欲言又止,怕說得不是時候不是地方,怕……您說我該怎么辦?

  敬祝

  身體健康

  李萍

  9月10日

  5、嘗試著給李萍寫回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

  推薦上完了這篇課文后之后,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學時,建議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么”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柯巖在回信勸告國強時是非常真誠、耐心的,這樣才可能令國強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推想: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暢所欲言,還要注意傾聽,相機指導,形成互動。

  還應根據文后的提示,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從課文中發現的書信的格式、寫法。

  2.對要求認讀的詞語,應讓學生多讀幾遍,并結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課題富有哲理,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舉例的方法說說自己的理解。

  4.課后,可以建議學生之間互通書信,內容可以是互相溝通、消除誤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對成長中遇到問題的一些看法,在實踐中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10

  設計理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是由兩封書信組成,一封是張國強寫給柯巖老師的信,另一封是柯巖老師的回信。學習這篇課文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流。寫回信的書面訓練跟這篇課文整合設計在一堂課中,其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提高課堂效率,達到讀和寫、積累和運用的真正結合;另一點就是為學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長中的問題提供一次真正的機會。

  教學目標:

  1、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2、學習回信的格式、寫法。

  3、在寫回信的過程中感受成長: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就是與他人共同成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平時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談話、電話、收發信息,還有書信。)是啊,書信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以書信的形式進行交流的例文,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二、學習提示:

  自己小聲讀課文,用鉛筆劃出

  1、來信中主要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2、在回信中柯巖老師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三、學習思考并討論

  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

  四、對比著兩封書信,你又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對比來信和回信的寫法及格式)

  五、給王虹寫回信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時候很多人也像張國強一樣遇到一些煩惱常常不知怎樣解決,這里知心姐姐給我們轉來了王虹的一封來信讓我們幫助她跟王虹寫封回信,我們能做到嗎?

  請打開課本,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問題?同桌商量一下該怎樣給她寫回信。

  六、自己根據口語交際的情況,寫回信。

  七、交流回信三封。

  教學反思:本來設計的時候是打算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還有寫作教學整合在一起來完成教學目標的,但是總覺得哪一點都只是蜻蜓點水般的沒深入進去就匆匆而過了,感覺自己的課堂總是失敗多于成功遺憾多多。想想姜校長說的話再想想自己,倍感自己的落伍,的確,對于我們現代人不進步就是落后了。光想這堂課是不夠的,我應該從我的很多課去思考:多了條條少了“潤物細無聲”的銜接,各個環節的過渡語言備課時一定要充分;學生的學情總是過高地估計,只是自己的課堂學生的反映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再加上老師的駕馭能力的限制,使得學生有不知所措的時候。自我鍛造已迫在眉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重難點:

  1.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2.學習書信的格式、寫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如果你想和家人、親戚、朋友或同學溝通想法、分享快樂、傾訴煩惱,你會用哪些方式?(面談、通電話、發電子郵件、書信……)

  2.從古至今,書信都是人們之間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書信的內容包羅萬丈,除了分享快樂、傾訴煩惱,還有請求幫助的、匯報情況的等等。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28課《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里就有兩封信,請大家看看這兩封信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板書: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二、自由閱讀,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閱讀課文,看兩封信主要講了什么。

  2.學生簡單概括書信內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師:對于張國強提出的問題,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經有過這種感覺嗎?你是怎樣做的?

  2.師:柯巖老師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覺得有道理嗎?

  生:有道理。

  師:我們看到這句中,有兩個丈量單位進行比較,誰跟誰比?

  生:尺和寸比。

  師:尺和寸有什么關系?

  生:1尺=10寸。

  師:一尺和一寸比,誰長?

  生:尺長。

  師:那又為什么這里說是尺有所短呢?

  學生思考。

  師:尺有所短,那是一尺在跟誰比啊?

  生:跟一米比。跟一丈比,就顯得短了。

  師:很好,相信你們也同時明白了寸有所長是怎么回事了。

  生:那是把一寸和一厘米、一毫米在比了。

  師:對極了。

  師:明明是尺和寸在比長短,柯巖怎么把這句話送給張國強,她的目的又是什么?

  生:柯巖想告訴張國強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自己的短處,那么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找課文句子讀)

  師: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個道理嗎?

  生:我的學習成績比好,但是體育成績不如他。

  其他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回答。

  師:你覺得你可以去學習班上那位同學的長處?

  生:寫字、朗讀、跑步、……

  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句話太有道理了。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句名言吧。(引讀:讓我們一起記住“尺有所短……”)

  四、討論交流,了解書信好處

  1.猜一猜:這么多可以和柯巖老師傾訴煩惱的方式,張國強為什么選擇寫信而不選擇打電話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寫信給好友有哪些好處呢?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

  a、有的地區還沒有先進的通訊設備,可以用書信與外溝通。

  b、不好意思說出來的話,可以用書信表達。

  c、有時候見字如見人,書信讓人有溫暖的感覺。

  d、……

  五、觀察發現,認識書信格式

  1.自由觀察兩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發現。

  2.教師邊小結邊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書:

  (1)稱呼。

  把對說信任的稱呼寫在第一行,頂格。后面加上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2)正文。

  正文的開頭空兩格,通常是先寫問候的話。如果說的事多,就應該分段些,寫完一件再寫一件。每段起行空兩格,轉行頂格。

  (3)結尾。

  正文完了,結尾應該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應該緊接正文之后,或單獨占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工作順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頂格寫。

  (4)署名。

  結尾寫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5)日期。

  日期可以寫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寫。

  六、鞏固練習,緊記書信格式。

  1.出示練習,讓學生根據內容改成書信的格式。

  練習內容:今天,小明寫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請哥哥收到信后馬上回家。

  2.學生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3.指名在黑板寫,全班校正。

  七、作業:寫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12

  【設計理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別于其他傳統課文,它由小學生張國強和大作家柯巖的信構成,形式新穎活潑,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這篇課文屬于略讀課文,因此本人在設計和對學生實施指導時,充分地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自讀和指導的重點放在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中。在學生自讀理解的同時,引導、提示學生掌握書信的基本格式。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自讀課文。通過自讀,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學會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書信的格式。

  4、認識課文中的7個生字。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柯巖的資料(包括多媒體的圖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給少年兒童的書信。查字、詞典并結合課文說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和簡介柯巖

  1、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寫過信嗎?給誰寫信?為什么寫(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交流。沒寫過信的同學,可讓其說說“你或者父母收到過別人的信嗎?信中都說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封書信,一封問一封回。

  (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3、簡介柯巖:

  (如果是多媒體或圖片資料,教師應進行播放)。

  師: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了相關的資料,大家拿出來看看(學生出示資料)。

  柯巖,當代詩人,作家,已出版專著50余部,最的詩歌有《周總理,您在哪里》。

  (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可以說得更豐富一些。)

  4、說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長(老師或者學生出示它們各自的長度),但尺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了(出示比尺長的物體)。寸雖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東西相比,它又顯得長了(學生或老師出示比寸短的東西)。

  (設計意圖: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書信導入,能使學生對課文產生一種親近感。通過展示課前準備的資料,既是對辛勤勞動了的同學的一個肯定和對大多數學生的激發,又幫助學生認識了柯巖,為深入自學作了一些鋪墊。)

  二、自讀自悟

  1、出示導讀提示:

  師:同學們,這是由兩封書信組成的略讀課文,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讀懂這篇課文,并有所收獲。自讀的時候,下列問題或要求也許對同學們會有所幫助:

  ⑴張國強同學為什么要給柯巖老師寫信?信中他敘述了哪些苦惱?

  ⑵柯巖老師是怎樣幫助張國強分析原因的?柯巖老師在回信中還敘述了一些自己親身經歷的事,這有什么作用?

  ⑶你明白了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來作題目的原因了嗎?

  ⑷你還有哪些新的發現或者問題(請簡要地寫在書中的空白處)。

  2、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學生自讀的時候要給足時間,同時老師要參與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設計意圖:這篇略讀課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重點在于讓學生讀懂信的內容。但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問題的引導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師與同學一道設計了一些引導題,而且有些引導題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問題⑷),這樣,有利于滿足不同的學生。)

  三、交流討論

  可先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再全班進行。交流中,老師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導:

  1、交流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

  交流時,要讀(讀有關的原文)和說(說自己的理解)結合,問題⑷是最能體現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啟迪和挖掘,但又要區別對待。

  2、這封信對你有幫助嗎?你妒嫉過別人嗎?別人妒嫉過你嗎?通過學習柯巖老師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讓學生交流,要盡可能的說得具體一點。

  3、通過學習這兩封信,看看書信在格式和語言上有什么要求?

  (學生討論后,教師可作適當歸納。)

  ⑴格式:

  ①稱呼(頂格寫,后面加冒號,怎樣稱呼,依人而定,稱呼下面加問候語)。

  ②正文(將要敘述的事情和說的話寫清楚,格式按常規的行為格式)。

  ③結語(單獨一行并空兩格寫上祝語,內容因人而定)。

  ④寫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兩行寫)。

  ⑵語言方面:

  相當于與收信人進行面對面的說話,一般用你或者“您”,寫給很多人的要用“你們”或“您們”。語言親切與否,根據收信人和要敘述的事情決定。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中“交流討論”的內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點是交流對柯巖老師的回信的理解與收獲。通過這個環節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幫助學生認識書信的格式。)

  四、質疑拓展

  1、質疑解惑: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⑴出示冰心的《寄小讀者》或《再寄小讀者》,魯迅的《給顏黎民的信》(具體的內容略)。讓學生讀一讀內容,看一看格式。

  ⑵練筆:

  張國強收到并閱讀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以后,對他會有什么啟發?他會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張國強,圍繞上述問題仔細想一想,然后給柯巖老師寫封回信匯報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疑惑在不同的學生中是永遠存在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安排這樣一個環節。通過質疑不僅能幫助“疑”者,而且還能使大多數學生得到啟迪。給柯巖老師再寫封回信,既能促使學生再深入地讀原文,又有益于學生實踐書信的格式。)

  【板書設計】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討教:作文獲獎──嫉妒、寂寞

  從自身找原因

  回復: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書信格式:1、稱呼

  2、正文

  3、結尾

  4、署名和日期

  (設計意圖:簡單明了,同時,通過老師一筆一畫的書寫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美觀及其書寫規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學情分析】

  本課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教學理念】

  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見解。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一個信封。)

  1、提問:

  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2、談話:

  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

  二、指導閱讀

  1、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

  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2、討論:

  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

  (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3、自讀回信,思考: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注,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朗讀課文,感悟柯老師信中的語氣特點:真誠、耐心。

  三、總結延伸

  1、自己歸納書信的格式,發現去信與回信的異同。

  2、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3、辯論會:

  結合本班實際,自由組成正反方,展開辯論。

  【板書設計】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正視自己

  善于溝通

  【相關作業】

  1、給自己的親友寫一封信,注意書信格式。

  2、結合自身實際,寫一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讀后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篇14

  一、巧填同音字

  1、nǎo

  頭( )  煩( )  大( )  苦( )

  2、yú

  ( )快  ( )樹  ( )是  年( )古稀

  3、mò

  寂( )  沙( )  ( )名奇妙  ( )( )無聞

  二、給下面加粗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怪:① 覺得奇怪;  ② 物體形狀怪異;  ③ 很、非常。

  1、石林的石頭奇形怪狀。(  )

  2、老師表揚李強,李強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

  3、你總是大驚小怪的。(  )

  緣:① 因由;  ② 過去宿命論者指人與人的遇合或結成關系的原因;

  ③ 沿,順著;  ④ 邊;  ⑤ 因為。

  1、“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是(  )。

  2、“無緣無故”的“緣”是(  )。

  3、“緣分”的“緣”是(  )。

  4、“邊緣”的“緣”是(  )。

  三、改寫句子

  烏云遮住了太陽。

  改寫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寫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寫成反問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⑴ 柯巖老師信中語氣的特點是:        、        。

  ⑵ 寫信的格式很重要。開頭寫      ,要     寫。稱呼后面要加     。正文     寫,每段開頭空  格,信末祝福語      寫。最后寫     和     。名字寫在       ,日期寫在       。

  五、閱讀課文片段,并作答)

  青年時代因為寫出了一點作品,也曾飄飄然過。那時候媽媽還在,雖已身患重病,還是不時地告誡我:不要忘記小時候班主任的教導呀!可惜那時候年少氣盛,也并未真正入耳。直到以后不斷碰釘子,摔跟頭……又在生活中親眼看到許多比自己優秀千百倍的人,這才慢慢理解了這些話的深意。

  1、說說加粗字在文中的含義:(6分)

  飄飄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碰釘子,摔跟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媽媽的告誡“我”當時理解嗎?為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通用9篇)

    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1.認識7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二、教學時間1課時。三、教學準備1.放大的書信(便于講解格式)。2.了解柯巖其人。...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1、認讀8個生字,以及“冒昧、疏遠、采訪、寂寞、分析、飄飄然、行只影單、和睦相處、患難與共、受益匪淺、年少氣盛、年逾古稀”等詞語。2、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預設目標:1、認識7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1、認識7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學習書信的格式。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別于其他傳統課文,它由小學生張國強和大作家柯巖的信構成,形式新穎活潑,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這篇課文屬于略讀課文,因此本人在設計和對學生實施指導時,充分地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準備:1、查找資料,了解書信的書寫格式。2、了解柯巖其人。...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8課(需1課時)。【教材分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 《花鐘》教案(精選19篇)

    教學目標:1.通過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2.知道有哪些花開放的時間不同以及時間不同的原因。3.能結合生活實際或者收集的資料說一說對花更多的了解。4.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興趣。...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集县| 龙州县| 东海县| 尤溪县| 阿巴嘎旗| 田林县| 绥化市| 洪湖市| 新河县| 新密市| 自贡市| 鄢陵县| 石嘴山市| 湖南省| 清新县| 凤冈县| 灵台县| 二连浩特市| 巫山县| 阳高县| 德惠市| 明溪县| 祁门县| 宜城市| 乐清市| 来安县| 崇阳县| 珠海市| 芜湖市| 桐城市| 密云县| 昌吉市| 和平区| 水城县| 靖西县| 肥城市| 砀山县| 北辰区| 察雅县| 曲松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