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數的奇偶性》教案(精選18篇)

《數的奇偶性》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08

《數的奇偶性》教案(精選18篇)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

  數的奇偶性(第八課時)

  教學內容:數的奇偶性

  教學目標: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在活動中體驗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發現奇偶性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什么是奇數?什么是偶數?

  2、判斷下面的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并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45    48  234    564  98  109

  二、新知

  活動1:利用數的奇偶性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利用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規律,教師適當進行“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

  試一試:

  本題是讓學生應用上述活動中解決問題的策略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最后的結果是:翻動10次,杯口朝上;翻動19次,杯口朝下。解決問題后,讓學生以“硬幣”為題材,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開展游戲活動。

  活動

  2、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讓學生觀觀察下面兩組數,各有什么特點?

 。1)80  12  20  6  18  34  16  52                            (2)11  21  37  87  101  25  3  49 

  試一試 

  偶數加偶數   奇數加奇數   偶數加奇數  

  判斷:讓學生交流判斷的思路

  三、總結

  例子:                    結論:

  12 + 34 = 48                    偶數+偶數=偶數

  11 + 37 =48                    奇數+奇數=偶數

  12 + 11 =23                    奇數+偶數=奇數

  四、作業布置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組合作研究出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 奇數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變化過程,在活動重視學生體驗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小游戲使學生體會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數學規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實踐報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本單元最后一個專題活動——數的奇偶性,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過整數的認識,整數的四則運算,在本單元中又認識了倍數和因數,能被2、3、5整除數的特征,奇數和偶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這一單元的概念較多,前后聯系又很緊密,自然會影響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這一專題探究活動顯得十分重要,它既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與方法的機會,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實現互補互助,提高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能在探究活動中觀察、研究、討論、驗證,滲透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試探—驗證”,在這一訓練過程中反復強調數字檢驗的重要性,做到大膽猜想,科學論證,使通過活動大多數小組通過集體的努力,得出“偶數+偶數=偶數”的結論。

  四、教學設計

 、鍎撛O問題情景,引入教學

  師:我們前面研究了自然數的特性,認識了奇數和偶數。(出示:1,2,409,89,24,362,10389)在這些數中,哪些是奇數哪些是偶數?

  師:你是怎么判斷的?

  師:下面,我們共同做一個關于奇數和偶數的游戲。(板書:奇數和偶數,并出示圓盤指針)。

  師:游戲規則是這樣的,轉動指針,停轉后指針指幾,就從下一格起數幾個格,數到哪一格,就得到哪一格的獎品(教師邊說邊演示)。

  師:誰想第一個來試一試?

  師:在游戲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剛才這幾位同學得到的都是糖,為什么得不到學習用品呢?

  師:問題提的真好,有思考價值。為什么他們拿到的獎品都是糖,得不到有實用價值的獎品?真有意思,研究完今天的問題你們就知道了。

 。ㄔ谡n題前補充板書:有趣的)

  師:下面,我們就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研究有關奇數和偶數在計算中存在的規律。

  ㈡ 參與實踐活動,歸納規律

  師:請每個小組都拿出實驗報告單(學生拿出課前的實驗報告單,見如下)。

  師:觀察加法算式中的數,你發現什么?

  師:從圖中任意取兩個數相加,你又發現什么?

  師:如果任意寫出兩個偶數相加,那么是否能驗證你們發現的規律。

  師:剛才,我們通過舉例、觀察討論、驗證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偶數+偶數=偶數。在研究中你們還想研究什么問題或聯想到了什么?

  生:奇數+奇數有沒有規律?奇數+偶數呢?

  師:請同學們大膽地推想一下,然后再舉例驗證。

  師:現在你們知道自己為什么得不到有價值的學習用品了嗎?

  生:因為糖所在的位置都是偶數,第一次轉后指針如果指2,從3開始再數2格是4,偶數+偶數=偶數。第一次轉后指針如果只3,從4開始再數3格是6,奇數+奇數=偶數。偶數位置上只有糖,所以我們得不到學習用品。

  師:通過研究討論我們都得到什么結論?

 。▽W生歸納,教師板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 奇數)

 、 解釋與應用。

  師:我們運用研究、猜想、驗證的方法得到關于奇數和偶數在計算中的規律,下面我們再來試一試。

  1、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29+15 368+134262+1025 11387+13110389+2004

  2、試一試,填一填。

  你發現了什么?在空格內填上適當的數

  方格中共有( )個數。這些數中奇數多還是偶數多?

 、缧〗Y

  師: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希望同學們做一個生活中的細心觀察者,發現并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

  五、教學反思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課時創設一種學生探索的氛圍,以激發興趣,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根據小學生對實物、色彩、游戲更感興趣的特點。我設計了游戲活動引入教學。在學生試一試時,教師先問:“你想得到什么?”幾個學生試過之后,同學們的學習情緒逐步高漲。這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疑問,教師抓住學生好奇的時機,既充分肯定學生的提問,表揚他們問題提的好,有思考價值,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又提出“為什么他們拿到的獎品都是糖,而得不到有實用價值的獎品呢?”的問題,這一提問適時地把學生引入今天要探究的問題。

  2、重視學生活動,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

  教師提供探究問題的情境,目的是促進學生形成探究的意識,因此,當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時,我及時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研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觀察、研究、討論、驗證。因為人的思維是不能代替的,所以,學生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才能形成與發展。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數的奇偶性

  教學目標:1、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看,這些數哪些是奇數,哪些是偶數

  1、2、3、4、5、10、11、20、21、30、31、100 、101

  同學們認識了什么叫奇數,什么叫偶數,這節課就讓我們進一步去探索發現數的奇偶性的規律。(板書:數的奇偶性)

  二、探索新知

 。ㄒ唬┬〈瑪[渡

  1、出示情境圖,介紹小河的南北岸。這里有一條小船,在小河兩岸來回擺渡。你知道什么叫擺渡嗎?(從南岸到北岸或從北岸到南岸叫一次擺渡,一個來回是2次擺渡。)

  2、這條小船最初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回南岸,不斷往返。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么?仔細想一想,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這題,將你的思路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3、實物投影學生的解題思路并讓學生講解。

  4、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嗎?教師提示:當擺渡是( )次時,船在( )岸,當擺渡是( )次時,船在( )岸。

  5、引導:列表和畫圖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

  6、大家都發現了小船最終在南岸還是北岸,是與小船擺渡是奇數次還是偶數次有關,那么,如果小船來回擺渡100次呢?10001次呢?怎樣判斷?如果小船從北岸出發呢?

 。ǘ┓

  1、利用上面的發現,請大家觀察并思考: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一次,杯口朝下。翻動兩次,杯口朝上。 (教師演示)翻動10次呢?翻動100次?10005次呢?

  2、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

  3、匯報發現;當翻動奇數次時,杯口朝上;當翻動偶數次時,回到原樣,杯口朝下。

  4、你能舉出和數的奇偶性有關的例子嗎?(開窗、開燈等例子)

  三、體會奇偶性在計算中的作用

  1、活動2,學生獨立完成“試一試”。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板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

  3、再讓學生舉例驗證。

  4、獨立完成“試一試”第7小題,學生匯報結果并說明理由。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數的奇偶性

  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

  課后反思:

  本課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畫示意圖法和列表法來找規律。再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有關數的奇偶性的例子,學生參與熱情高漲,理解較透徹。另外,對于奇偶性在計算中的作用,通過讓學生大量舉例證明,很有說服力。從作業反饋來看,絕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本課的重要內容,但個別學生在解釋“為什么此時燈是開著的”這類題時,表達不清,語句不通,解釋用語太生活化,所以教師在平日教學中要規范數學用語,給學生做好示范。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發現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3、在活動中培養等毛生的觀察、推理和歸納能力。

  4、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規律,感受數學內在的魅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數字卡片,盒子,獎品。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提問或列舉等形式,復習奇、偶數的意義。)

  活動1:數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ㄒ唬┘と。

  清早,笑笑第一個走進了教室,像往常一樣把門打開后就去開燈,結果燈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語地說了聲“停電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會兒,同學們陸陸續續來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線有些暗,都下意識地伸手去按電燈開關,卻都像笑笑一樣無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個同學按過開關后,“開關”是打開的還是關閉了?

 。ǘ┳灾魈骄,發現規律。

  1、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匯報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舉出開、關的情況

  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

  讓學生數數,直觀地發現第11個人按過開關后,開關是打開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個同學或第60個同學進去,用列舉的方法判斷“開關”的開、關情況還方便嗎?你還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匯報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啟發學生總結規律并作答:當人數是1、3、5、7……的時候,開關處于開啟狀態,而當人數是2、4、6、8……的時候,開關處于關閉狀態。即,進來的是奇數個同學時,開關被打開;進來的是偶數個同學時,開關被關閉。因為47是奇數,開關被打開;108是偶數,開關被關閉。

 。ㄈ╈柟虘。

  1、看書學習并解決小船的靠岸問題。

  2、解決杯子上下翻轉,杯口的朝向問題。

  3、舉例說說數的奇偶性還能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ㄋ模┗顒有〗Y。

  當一個事物只有兩種(運動或變化)狀態時,運動奇數次后,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反,運動偶數次時,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同。

  活動2:探索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一)有獎游戲。

  1、出示分別裝有奇數卡片和偶數卡片的兩個盒子。宣布游戲規則:從自己喜歡的盒子里任意抽取兩張卡片,如果卡片上兩個數的和為奇數,你就可以領取一份獎品。

  2、游戲開始。部分學生按規則抽取卡片,并將卡片上兩個數相加的算式及得數寫在黑板上。上來的同學無一人獲獎。

  3、引發思考。

  師:是你們運氣不好,還是其中隱藏著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繼續抽下去,你們有獲獎的可能嗎?

  4、發現規律。

  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發現其中的“秘密”:兩個奇數相加和是偶數;兩個偶數相加和也是偶數。如此抽取卡片,永遠無法獲獎。

  5、舉例驗證。

  6、修改游戲規則。

  (1)師:現在同學們已經發現了不能獲獎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戲規則,保證你們能夠獲獎呢?

 。ㄐ乱巹t:在兩個盒子里各抽出一張卡片,兩張卡片上數的和是奇數可獲獎。)

  (2)請學生按修改后的規則試抽幾次,并發獎以資鼓勵。

 。3)舉例驗證:奇數+偶數=奇數

  (二)總結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

 。ㄈ⿷靡幝山鉀Q問題。

  1、不計算,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顆糖(全部)分給兩個小朋友,能否使每個小朋友都分到偶數顆糖?奇數顆呢?結果是什么?

  全課小結:說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4到第15頁

  教學目標:

  1、 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 經歷探索奇偶性變化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發現并掌握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

  難點:使學生應用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具學具:

  抽獎箱,轉盤

  教學過程:

  一、 復習,進而引出新課課題

  師:同學們,上課前先做個游戲,大家都知道我們班一共有8個小組,現在聽好老師的口令開始做游戲,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好,偶數組的同學請舉起左手。

  生:……

  師:奇數組的同學請舉起你的右手。

  生:……

  師:看來大家對奇數和偶數已經掌握,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有沒有信心?

  生:有

  師:大家信心十足,就讓我們進入本節探索的內容:數的奇偶性(板書)。

  二、 開展活動,總結規律

  活動1:數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今天早上上課前,有位同學讓我幫幫忙,大家幫他解決好不好?他遇到什么難題呢?請看屏幕(播放投影)。

  師:他遇到的難題是:有一天晚上,小明開燈做作業,本來拉一次開關,燈就應該亮的,但是他連拉7次開關,燈都沒有亮,后來才知道是停電了,你知道來電的時候燈是亮著還是不亮呢?(提示開始時燈是關閉的)

  師:大家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一下。(師巡視)

  師:好,現在,我們找同學說一下他是怎么想的?

  生:用文字列舉出開、關的情況: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

  生:我是用畫圖法(黑板上展示)

  開的

  次數

  1

  2

  3

  4

  5

  6

  7

  開關

  情況

  開

  關

  開

  關

  開

  關

  開

  師:好,現在大家思考一下,發現有什么規律?(前后4個人討論一下)。(教師巡視)

  師:哪位同學來說一下

  生:奇數次時,開關處于開狀態;偶數次時,開關處于關閉狀態。(老師板書)

  師:同意他的觀點嗎?現在問拉47次和108次,開關處于什么狀態?

  生:47次處于開的狀態,108次,開關處于關閉狀態。

  師:同學們真棒,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幫助別人解決實際問題。ɡ蠋熖嵝:千萬別連續開關燈,這樣既浪費又危險!能不能做到?)

  活動2:生動化的活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師:同學們,還想玩游戲嗎?

  生:想

  師:好的,拿出杯子,聽老師要求:(投影)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翻動2次杯口朝上,那翻動10次,杯口朝什么方向?翻動19次,杯口朝什么方向?(片刻后)

  師:哪位同學來說一下

  生;10次,杯口朝上,19次,杯口朝下

  師:能總結規律嗎?

  生:偶數次時,杯口朝上;偶數次時,杯口朝下

  師:通過這2個例子,我們一起總結一下規律:變化偶數次時,與開始狀態相同;變化奇數次時,與開始狀態相反。(板書)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

  活動3:探索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師:大家真棒,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為了鼓勵大家,老師給你們帶來了2個抽獎箱,可不是隨便抽的哦,聽老師的規則,(投影)裝有奇數和偶數2個箱子,你可以從自己喜歡的盒子里任意抽取2張,如果2個卡片上的2個數的和是奇數,你就可以上來轉轉盤,轉盤停在哪,那的獎品就是你的哦!

  師:有哪位同學愿意來?(上來5個人,沒有一個人有轉轉盤的機會)

  師:是他們的運氣不好嗎?還是這里面隱藏著秘密??想一想,如果繼續抽下去,有轉轉盤的機會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

  生: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板書)。

  師:現在大家發現了原因,你能不能修改一下游戲規則,保證能有轉轉盤的機會呢?

  生:在2個盒子里各抽取1張,2張卡片的數字之和是奇數

  師:是這樣的嗎?找同學驗證一下

  師:還真是,奇數+偶數=奇數(板書)。

  三、 實踐、練習

  師:同學們真優秀,還敢挑戰嗎?

  生:敢

  師:真棒,請打開課本第15頁,做一下填空題

  四、 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數的奇偶性解決實際問題,遇到其它問題能解決嗎?掌握好規律,就能。老師希望大家能多動腦筋,利用所學知識去發現、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問題。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6

  一、說教材

  《數的奇偶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教材在學習了數的特征的基礎上,安排了多個數學活動,讓學生探索和理解數的奇偶性,嘗試運用“列表”和“畫示意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規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二、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進行小組合作和交流時,大多數學生能較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絕大部分學生愿意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內和全班范圍內交流的學習方式來提升自己對問題的認識。

  三、說教法:

  為適應數學學科“實踐與應用”的需求,根據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節課我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教學策略,扶放結合,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探究和發現,使他們能自主的總結規律、解決問題。

  四、說學法:

  1、 通過動手操作,運用列表法和畫圖法發現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

  2、運用觀察、猜測、驗證方法得出結論,探索加法中奇偶的變化的過程,在過程中發現規律。

  五、說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際操作,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數的奇偶性規律,并運用其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經歷探索加減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六、說重、難點:

  1、掌握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2、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七、說流程:

 。ㄒ唬、舊知回顧:

  1、什么是奇數?什么是偶數?

  2、下面的數哪些是奇數?哪些是偶數?(課件出示)

  16 51 430 592 98 105

  3、判斷: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在此處設計導語:在我們研究的自然數中,可以把它們按奇偶性分為奇數和偶數兩類,我們還可以用這些數的奇偶性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上一節數學活動課,繼續探究一下有關“數的奇偶性”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景,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在南方的水鄉,有很多地方的交通工具是船,有很多人以擺渡為生,請看王伯伯的船,最初小船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向南岸,不斷往返。船擺渡11次后,船停在南岸還是北岸?

  (1)探究小船所在的位置:

  師: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分析。(生口答)

  師:請同學們選出其中一種分析方法,把分析過程寫在草稿紙上。

  小組交流,匯報。

  擺渡次數 船所在的位置

  1 北岸

  2 南岸

  3 北岸

  4 南岸

  。。。 。。。

  得出結論:奇數次停在北岸,偶數次停在南岸。

  提示:如果最初小船在北岸呢?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奇數次與初始位置相對,偶數次與初始位置相同。

  出示問題:小船擺渡100次以后,停在哪里?為什么?

  師小結并進行學法指導,剛剛同學們用列表法和畫圖法(板書)對小船的位置進行了探究,這兩種分析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經常會用到,你發現了嗎?運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把一些繁瑣的問題簡單化和直觀化。

  鞏固訓練:

  試一試:探究杯口的方向:

  師:把杯子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后杯子口朝下,翻動2次后杯口朝上。翻動10次后,杯口朝___。請同學們分析一下吧。那翻動19次呢?

  生自主探究,匯報交流。

  發散思維訓練:

  師:自然數奇偶性很有趣吧?那么剛剛我們利用杯子玩了個小游戲,你還能利用數的奇偶性的這一特點給同學們設計個小游戲嗎?

  生回答。

  師小結:是的,我們可以利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那么請同學繼續觀察和探究:看看老師出示的數有什么特點。

  (2)探究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

  引導學生觀察圓形和正方形里面的數有什么特點?(問:你發現什么?)

 。 ) ( )

  出示研究一:

  猜測:從圓中任意取出兩個數相加,和是什么數?

  驗證:任意寫出兩個偶數,它們的和是偶數。(學生舉例)師板書

  結論:偶數+偶數=偶數(學生總結)師板書

 。ㄒ来螌懗鲇^察--猜測---驗證—結論的探究方法)。

  師生小結探究方法。

  學生自主探究方塊中的奇數加奇數有什么規律。一個奇數加一個偶數有什么規律。

  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并匯報發現的奇偶數規律。

  (奇數+奇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

 。ㄈ┻\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數學書p15第(7)題。

  2、皮皮和牛牛在練習打球呢,皮皮先來,打一次后到牛牛那,打第二次到皮皮這,那打到第20次時球在哪邊?

  3、15個蘋果兩個小朋友分,若每個小朋友都分得奇數,能分嗎?為什么?

  4、有三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每次翻轉2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杯口全部朝下,為什么?

  5、小明的爸爸是1路公共汽車的司機。每天早上六點準時從牧羊場發車開往二馬路,1個小時后又從二馬路開往牧羊場。這樣來回往返。 請問中午11:30小明要給爸爸送飯,應送到哪兒呢?

 。ㄋ模┱n堂小結:(1)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2)你用什么方法掌握了知識?

 。3)學了這節課,你還想研究奇偶數的什么規律?

  (五)拓展作業:

  1、今天我們探究的是加法中奇偶性的變化,那么減法中呢?乘除法中呢?數的奇偶性是如何變化的呢?請同學們課下繼續探究,好嗎?

  2、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數(“偶數”個)

  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數(“奇數”個)

  八、說板書:

  在板書中反映出本課的兩個主要知識點以及相應的學習方法:一是運用畫圖和列表法,通過擺渡活動得出的結論:初始位置 與奇數次相對,與偶數次相同。二是運用觀察、猜測、驗證探究出的奇數和偶數在加法中的變化結論。具體如下:

  數的奇偶性

  畫圖法 列表法 初始位置 與奇數次相對

  與偶數次相同

  觀察

  猜測

  驗證

  結論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7

  一、教材與學生

  1、教材

  《數的奇偶性》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數的奇數和偶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因為這個知識才剛剛從中學數學,或小學奧數系列進入教材學生不熟悉,,教師也陌生,我就想,能否讓學生親身體會一下奧數并不神秘,同時能在快樂中去學有價值、有難度的數學。

  2、學生

  五年級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思考、分析、交流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但基礎的差異,環境的不同,后天開發的不等,故我在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的同時,準備放開手腳,讓學生去動手探索。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中自然認識奇數和偶數;掌握數加減的奇偶性;

  2.運用設疑--猜想---驗證—運用的教學模式,培養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思考、學習,增長數學興趣和增強學習的內驅力。

  三、教法和學法

  主要是自主探究與開放式教學相結合.

  1、讓學生自主探索規律,并全程參與。

  我想,什么也不能代替學生的親身體驗。這里我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我感冒了。不想說,也不想動,就說:孩子們,今天講臺就交給你們了,我就是一個擦黑板工。同學們笑了,盡管我講的是租船和租車的復雜問題,但孩子們講的頭頭是道,寫的一絲不茍。為什么不在適當的時候把課堂還給學生呢?!

  2、大膽開放,拋棄束縛。

  我的教學不想拘泥于一點,不想修建一個房屋讓孩子們在里面玩,在思維的國度,應該是平等的,自由的。這難道不是北大的思想嗎?開放式教學不是我們北大附中的精髓嗎?

  因此我打破了教材的局限,設計了一個嶄新的思路——

  四、教學設計和思路

  (一)游戲導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戲一:6只小鴨子、5只蝴蝶找伴

  2、游戲二:轉輪盤

  (1)講要求:指針停在幾上就再走幾步;

  (2)獨白:a請他們全班去吃飯,地方嗎

  b學生開心極了,當聽到是東方餃子王………一片贊嘆

  c結果: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有的指責我—騙人

  (我—我怎么騙人了?)

  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如果游戲一是感知數的奇偶,開始了微笑,那么游戲二就徹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笑聲中,嘆息聲中,在失敗中開始了思索,在思索中尋找答案。

 。ù藭r學生議論紛紛,正是引出偶數、奇數的最佳時機)

  3、 板書課題,加以破題,加以過渡。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1、為什么沒有人中獎呢?(學生猜想,教師板書)

  2、真的是這樣嗎?(教師加以驗證)

  (我在驗證的同時,表揚學生達到了一年級水平,二年級的高度,三年級的容量,學生在笑聲中體驗了愉悅,在開心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能力)

  (而在我展現了驗證的過程后,開始表揚自己,這個人多帥,多聰明,像不像我------,哈哈不服氣,你來呀!?)

  (三)大膽猜想,細心求證

  1、獨立來寫(寫出了加法,又寫出了減法,我提示—有沒有乘除呢?)

  2、小組合作驗證糾偏

  3、小組展示(滿滿的一黑板,加減乘除都有.而且欲罷不能,我就在表揚學生的基礎上,圈出我們今天應該掌握的加法的奇偶性.)

  (四)坡度練習,層層加深

  1、填空

  2、判斷(這些內容,由淺入深,由難及易,層層推進)

  3、填表(著重講解了這一道題—因為它是例題,我把填表作為要點,學會觀察與思考,從而得到規律.)

  4、動手(有動腦的,動口的,這里的翻杯子就是動手了.)

  五、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1、說說我們這節課探索了什么?你發現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說的?

  2、思考題--那如果是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這節課,我以設疑—猜想—驗證—運用為骨架,以激發的興趣為血脈,加上開放的翅膀,我想是不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在飛翔?

  當時課上完了,似乎又沒有完!

  我想說:一節沒有上完的課,才是令人回味的課!就像我的說課不完美,但殘缺是一種另類的美!謝謝!!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結果,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并在活動中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掌握數的奇偶性特征。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一次性紙杯、硬幣、課件等。

  教學過程環節設計:

  一、創設情境,產生認知沖突。

  師:同學們,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擺渡為生的船夫,想請我代他向同學們提一個問題,不知同學們是否愿意幫這位船夫解決一下呢?

 。ㄔ敢猓

  課件出示情境圖和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分組活動,動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構數學模型。

  1、活動一:

  討論:船夫將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

  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式探究。小組匯報時,展示表格或示意圖,全班交流。

  2、活動二:

  一個紙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翻動2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9次呢?100次呢?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匯報結果。

  師:同學們,如果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怎樣的問題?試著回答這些問題,并用硬幣操作驗證自己的結論。

  3、活動三:

  討論: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與結果的奇偶性。

  課件出示填有偶數的圖形,奇數的正方形。

  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結果,再舉例驗證)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煱鍟海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加法中加數與和的奇偶性特點。培養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再實踐驗證的數學習慣,發展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注重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數學學習課堂,讓學生經歷數學模型建構的全過程。

  三、運用模型,解決問題。

  1、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46786+25787:

  6007+8997: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個杯子怎么辦?

  ……(學生小組合作)

  完成后,匯報反饋。

  3、數學游戲。

  規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以 a點為起點,連續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歸你。

  誰想上來參加?

  ……(學生玩游戲。)

  這樣玩下去,能獲得獎品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采用層層推進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從生活實際中尋找數學問題,能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1、說說我們這節課探索了什么?你發現了什么?

  2、如果將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板書設計:

  數 的 奇 偶 性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9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發現學習數學是生活的需要,學習數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身邊的問題。所以在上《數的奇偶性》一課時,我覺得,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成了這節課關鍵。在這一點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學生能夠感覺得到的情景——旅游,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一定去過筆架山吧!今年夏天,老師也去了一次筆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沒了天橋,我只好坐船上山了,這些船從北岸到筆架山,在從筆架山回到北岸,不斷往返,老師選了一條船,買了往返船票(邊說邊在黑板上畫簡圖),老師在回來時,想正好到達山下時,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擺渡10次后,還是11次后,我趕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

  這個問題情境,不僅展現了本節課知識,而且接近學生的生活。同時讓學生感到提出的問題也是生活的需要,這個情境中的事物,學生也很熟悉,覺得很有意思,很親近,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興致盎然的主動投入到思考當中來。

  這個情境的創設,也正是找準了知識的切入點,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到數學,同時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這個數學問題,使學生在“做數學”中體驗到可以應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加以升華——引導學生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去發現規律。

  在這部分的練習中,我設計了兩個練習,一個是翻硬幣練習。另一個是教室關燈問題,這些練習,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是很有情趣的,學生很用以接受,樂于思考。

  在這節課的第二個知識點——數的奇偶變化規律中,我設計了一個有獎游戲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游戲中發現問題,去探討問題,從而發現規律。游戲是這樣的:

  師:同學們玩過有獎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有獎游戲,游戲規則是:擲色子,擲到幾,就從轉盤上的數下一格向前走幾,走到有獎的格子獎品就歸你了 。

  學生在游戲幾次后就會發現這個游戲是不能贏得,是個騙局,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就會很自然的在學生頭腦中產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了問題,再引導學生去研究這個問題,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的數學思維習慣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高,學生感受到思考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信心在增強。

  在應用數學中,我還是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素材,設計了這樣個練習:

  小華買了一支鉛筆,兩塊橡皮,付了兩角錢,售貨員阿姨找給他3角錢,小華知道橡皮、鉛筆單價都是整角,而且鉛筆是4角錢一支,他馬上對售貨員說:“阿姨,你把賬算錯了。”你知道,小華怎么這么快就知道了嗎?

  這節課,我重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生活,學習數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課上學生的反應很好,課后幾位老師又逐一加以點評,在設計上給與了肯定,自己也進行了反思,感到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最主要的是應該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處理好課堂生成的隨機情境,加強對學生及時準確恰當的評價。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學習,不斷地鉆研,使自己的教學上個新臺階。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0

  設 計 者:楊羽 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大南二校

  指導教師:孫湘文 沈陽市教育研究室

  殷 杰 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小學教研室

  童 琳 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大南二校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主要內容:

  五年級數的奇偶性(活動2)研究加減法中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2.教材編寫特點: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第一單元最后一個專題活動——數的奇偶性(活動2)。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過數的認識及四則運算。在本單元中又認識了倍數和因數,學習了 2、3、5的倍數的特征等。通過數的奇偶性(活動1)的學習,了解到奇數和偶數在自然數序列中的排列規律。在此基礎上,數的奇偶性(活動2)的內容,主要探索加、減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由于這一單元的概念較多,前后聯系又很緊密,知識的抽象與嚴謹性十分鮮明。因此在單元最后,安排這一專題探究活動顯得十分重要,它既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培養學生養成科學的研究態度和學習方法,拉近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學“活”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的樂趣。

  3.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

  公理化與結構思想。

  4.我的思考

  本節課主要教學數的奇偶性(活動2)的內容,通過教學,在知識方面主要引導學生研究加減運算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在數學方法的提升方面,通過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猜測 —方法驗證—實踐應用”這一研究過程,滲透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探究能力。這節課主要采取學生自主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展示思維過程與方法的平臺。

  本節課的內容,相對于學生的認知能力來講,難點并不在于在運算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的掌握,而在于探索規律的過程中,貫穿于全程的數學思想的滲透與方法的運用。

  能夠通過本節課教學,引導學生能夠有目的地、主動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從紛繁的生活現象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并通過巧妙的論證,從而建構出規律性的知識內容,并再次在實踐中檢驗規律這是學習過程,使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才是衡量教師數學能力和數學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學生本堂課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

  因此,本堂課對知識點的呈現方式,是以學生猜測和驗證后的結論為主,著力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探究,是用什么方法發現并驗證規律的,我們又應該怎樣運用規律等一系列問題。歸結起來,還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而本節課的知識點,就可以更概括的、鞏固和清晰的知識表象,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得到了更動態的納入。同時在以后新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行為,也將會朝著更有利的方向發展。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包括知識技能,也包括方法)

  我班大多數學生對數學饒有興趣,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但不夠全面仔細,有一定的分析交流能力,但在歸納能力上比較欠缺。小組合作和交流時,大多數學生能較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也愿意傾聽別人的發言,并逐漸學會了怎樣傾聽別人的發言,課堂關注程度較好。

  數學思想正在逐步建立,在思考問題時,能夠先考慮到根據問題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并依據已有經驗和能力,選用恰當的方法。

  學生對已有掌握比較扎實,尤其是對基礎知識,概念、法則理解比較準確,頭腦中的認知體系比較完整。大部分同學的語言比較精煉,善于運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素養在不斷提高中。

  2.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該內容的經驗

  通過上節課對數的奇偶性(活動1)的學習,學生經歷了運用列表法、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的探究過程,發現了當一個事物只具有兩種狀態時,運動奇數次后,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反,運動偶數次時,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同的規律。并對生活中常見的“坐次問題”“翻杯子”“擲硬幣”等有趣的數學現象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節課對于學生來說,是在舊知識上進行的衍生,是在加減運算中數的奇偶性規律的進一步探究

  3.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

  在驗證猜想過程中,方法的抽取。

  高度概括總結出來的規律,使之可以更凝練的方式納入學生的知識體系。

  4.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學法分析

  我班大多數學生喜歡提問題。當一個問題提出后,積極的思維活動隨之也開始了。如它是怎么發現的?怎么證明它的結論是對的?它的公式是什么?使用它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我能否用其他辦法推出?……為了解開自己內心疑團而進行的學習是最令他們感興趣的。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能帶給大多數學生以成功的喜悅。

  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愿意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內和全班范圍內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師生、生生有效的對話,激發思維的碰撞,通過關注別人的發言,來提升自己對問題的認識。

  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和學習內容的不同,如公式,圖形,規律,概念的學習,選擇恰當的學法。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總結出加、減法運算中,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了解奇偶性不同的兩個數相加、減,結果為奇數,奇偶性相同的兩個數相加減,結果為偶數。

  學生主動經歷探索加減法中數的奇偶變化過程,在活動中體驗探究方法,提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分析、討論、歸納、應用,以自主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在加減法運算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通過多樣練習,感受數的奇偶性在學生學習中的應用。

  通過數學小游戲,體會數的奇偶性在生活各個領域比較廣泛的應用,從而激發對數學的熱愛之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通過探究,體會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數學規律,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減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增強了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通過陳述自己的觀點和傾聽他人的觀點,學會如何進行有效的交流。

  四、教學活動

  

  活動內容 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含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分配 活動一: 活動導入 初步建模 1、提出任務: 最近我校周邊的許多小商販為了招攬生意,紛紛搞起了購物摸獎活動。規定凡是在他們那購物的同學,都可以得到一次摸獎的機會。而且獎品還很豐厚。許多同學紛紛慕名而去?墒菐滋煜聛,沒有一個同學中獎。這里面一定隱藏著什么秘密。今天老師把問題帶到課堂上來,我們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2、組織活動:摸彩獎現場重現。 規定:抽獎同學分別從粉色盒和綠色盒里各抽一個球,然后把它們相加算出結果,找到轉盤中相應的數字,打開就知道中不中獎了。 (教具:兩個不同顏色的抽獎盒,轉盤) 3、學生摸球,猜測揭秘。 粉盒里裝的都是偶數,綠色盒里裝的都是奇數。奇數+偶數=奇數。而轉盤上奇數都不中獎。 4、提出問題:偶數+奇數是不是等于奇數? 5、獨立驗證:學生匯報 6、提出研究方向: 上節課,我們通過研究,知道了自然數是按照奇偶相間的規律排列的,這節課,我們還發現在運算中,也存在著數的奇偶特性。今天我們就來繼續深入地研究“數的奇偶性!保ò鍟ǔ鍪菊n題:數的奇偶性)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紛繁的生活現象中,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經歷“猜想—驗證—形成規律”的初步過程,體會數學規律發現與形成的科學方法,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 8分

  活動二: 運用模型 深入探究 1、提出研究的問題。

  “數的奇偶性”研究的范圍很廣,我們還可以研究哪些問題? (學生提出要研究的問題,教師板書) 2、學生提出猜想。

  對提出的要研究的問題進行猜想。 3、組織驗證:

  上面這些只是我們一個初步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確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利用研究表格在小組里分工合作進行驗證。動筆之前要想清楚,要運用什么方法怎么進行驗證。

  4、學生自主驗證,小組交流。

  5、組織全班交流,形成規律。

 。▽W生把板書補充完整)

  6、方法提煉。

  現在我們一共探索出七條規律,你有什么好辦法把它們記下來?(學生提出方法)

  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會提出有意義的問題。 通過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猜測—方法驗證—實踐應用”這一研究過程,滲透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探究能力。 采取學生自主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展示思維過程與方法的平臺。 方法的有效訓練,有利于學生歸納能力的提升。 20分

  活動三:拓展延伸 解決問題

  練習一:在課的一開始,同學們都沒能抽中獎品,現在老師有個想法,我們來重新做一次,這次要求每個抽獎的同學都能中獎。

 。ㄍ瑢W提出方案)

  誰能夠不改變這張圖的中獎分布規律,不改變盒子里裝的數字,重新設置抽獎方式,保證抽獎人一定中獎。

 。▽W生說抽獎方式,老師驗證。)

  設計意圖:貼近生活,通過游戲再設計,鞏固新知,激發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練習二:學習了數的奇數性,對提高我們計算的準確性很有幫助。

 。1)判斷算式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23+689=813   

  6001-498=5502   

  34.21+17.26=52.47

 。▽W生說清依據和判斷思路)

 。2)判斷結果的奇偶性,并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1002+18

  1002+18+70

  1002+18+70+104

  1002+18+70+104+32

  你有什么發現?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207-13-11-43-25-49

  你有什么發現?

 。▽W生自主判斷,發現規律并用簡練的數學語言歸納)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尋找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習“有用的數學”在新知識基礎上,衍生出的知識,使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發展。思維的嚴謹性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練習三:淘氣跟笑笑要同學們幫忙分蘋果

 。1)15個蘋果兩人分完,笑笑要奇數個,淘氣也要奇數個,行嗎?

  (2)要有多少個蘋果才能同時滿足他們的要求?

  (3)老師也來參加分蘋果,我們三人都分奇數個,可以嗎?(學生發散思維,提出不同思路)

  設計意圖:貼近生活,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練習四:小華在買東西的時候也遇到了問題,請看看是什么問題?

  小華買了四支水性筆,付了五元錢,售貨員阿姨找給他的都是硬幣,小華發現在找回的硬幣中除了一元的,還有一枚一角的.他知道水性筆的價錢是整角,于是他馬上對售貨員說:“阿姨,你把賬算錯了。”你知道,小華怎么這么快就知道了嗎?(學生自主思考,回答)

  數學游戲:還有許多有趣的數學游戲也是關于數的奇偶性的相關知識的。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翻杯子的游戲。

  1、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一次,杯口朝下。翻動兩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00次?105次?

  (學生回顧舊知,總結規律)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學生獨立思考)

  3、那如果是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W生運用類推,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興趣,開拓學生視野。

  動四: 聯系生活展望發展

  數的奇偶性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一定的應用。一般我們認為,如果一個事物只有兩種狀態時,如是上與下,正與反,開與關,通與斷……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可以聯系數的奇偶性來考慮。 拓展學生視野,將課堂數學延伸到更廣泛的領域,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知的興趣。 1分

  五、教學效果評價

  

  以課堂觀察、課下訪談為主要手段,綜合評價、反思本堂課的教學效果。

  1、課堂觀察:本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漲,學習態度非常積極。在揭秘摸獎秘密的環節中,大部分同學能夠克服以前存在的觀察不認真的毛病,注意到抽獎盒中數學之和與中獎轉盤中獎品分布之間的關系,并能充分利用老師精心布置的“抽獎記錄表”,進行有根據的猜測,體現了學生學習方法的進步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學生能夠能簡練的語言陳述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很多同學都能自覺地將聽到的比較好的思路記錄在自己的驗證卡上,做到了取長補短,互相促進,體現了學生不僅愿意傾聽,更學會了如何傾聽。而這樣的小組合作,拋卻了形式上的熱鬧,更關注的是學生間思維的激烈碰撞,使學生真正沉浸到研究的樂趣之中。

  在全班交流的環節里,學生不再局限于講給老師聽,而是真正面對全體同學,講給同學聽。傾聽的同學也能積極參與到與發言同學的交流中來。動態的提問,評價自己組的方法,評價別的小組的思路,綜合評價幾個小組的思路,換個角度說別人的思路等,這些在生生、師生平等交流中有效的思維碰撞,使課堂充滿了生成的美麗。

  本節課實踐應用環節,考查了學生對本堂課知識的駕馭能力。從生活中提煉的數學問題,引發了學生極大的積極性,分蘋果,買文具,翻杯子等,許多貼近生活的問題,學生都能自覺地運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做到了學以致用。 2、課下訪談:課下,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印制成調查問卷,請同學填寫。

 。1)本堂課你最喜歡哪個環節?為什么?

  課 堂 環 節 摸獎揭秘 驗證猜想 全班交流 實踐應用 喜歡某環節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百分率 70% 50% 60% 70%

  70%的同學表示,喜歡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兩個環節,摸獎發現問題的導入環節和將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環節。普遍認為這兩個環節與生活聯系緊密,同學可以通過思考,自主發現問題和運用規律解決問題,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60%的同學喜歡小組討論和匯報環節。認為這個環節給學生很自由的空間,學生感到在很平等的氣氛中交流,自己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通過課堂交流,自己有了展示思想和才能的舞臺。并且通過傾聽別人的發言可以使自己的思路更開擴。

  項 目

  學到知識

  學會方法

  增長能力

  解決問題

  占全班同學的百分率

  70%

  80%

  80%

  70%

  這堂課你最大的進步是什么?

 。3)你覺得這堂課你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有40%的同學沒有填寫,40%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思路仍然不夠開闊,聽了別的組同學匯報,使自己的視野開闊了。以后要努力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開拓思路。

  30%的同學認為,大部分數學知, 識與生活的聯系都很緊密,在學習每一課前,如果能象學語文課文一樣,先做好充分的預習,尤其是要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生活中的數學,那么自己的學習會更有效了。

  3.我的反思:

  通過課上觀察和課下訪談,我對本堂課教學效果有了客觀的認識。

  由于課的預設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特點,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切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因此本節課學習興趣十分高漲,學生積極參與的程度很高。體現了課堂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學生間思維的有效碰撞,使本堂課充滿了研究的氣氛。學生的思維在高度運轉中,激碰出思維的火花,生成的美麗層出不窮。

  學生會傾聽,能夠從交流中取長補短。多樣靈活的生生、師生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夠在四十分鐘內始終保持最佳。

  在規律的探究過程中,數學的思想方法貫穿于始終。通過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猜測—方法驗證—實踐應用”這一研究過程,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了切實的提升。本節課的知識點,就可以更概括的、鞏固和清晰的知識表象,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得到了更動態的納入。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1

  一、說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14-15頁《數的奇偶性》。《數的奇偶性》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數的奇數和偶數的基礎上進行的。

  教材安排了幾個不同的數學活動和游戲讓學生體會數的奇偶變化規律,引發學生的思考,讓他們在探究規律的活動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運用這些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本課主要設計了兩個活動:

  活動一:通過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數的奇偶性規律,會利用數的奇偶性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主要是讓學生發現小船開始狀態在南岸,“奇數次在北岸,偶數次在南岸”的規律。(我將教材改為學生翻手掌,得出規律)對學生進行列表、畫圖等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

  活動二:主要是運用上面的奇偶規律探索數學計算中的奇偶變化規律。通過經歷嘗試列式計算—初步得出結論—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過程,探索奇數、偶數相加的規律,提高學生推理能力。

  二、說學生分析

  五級學生已經有了一些探索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總結規律的經驗,思維比較活躍。他們能隨時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有效的解決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時地總結自己的方法,在運用中積累經驗。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極強,渴望發現規律。通過前側,我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所學知識,我通過下面的教學,可以讓大部分學生掌握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形成認識,實現學習目標。

  三、說學習目標

  1、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計算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在學習“數的奇偶性”的活動中,能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發現加減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下面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來做游戲——翻手掌),大家玩過了嗎?其實在翻手掌中也有許多數學知識,你留心了嗎?今天老師就看誰細心觀察,在翻手掌中獲得數學規律,大家有信心嗎?

  二、探索新知

 。ㄒ唬、 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活動一:師生互動,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發現規律(翻手掌)

  1、讓全體學生做游戲(翻手掌)

  課件出示游戲規則:所有學生手心向下,然后依次手心向上還是向下,再把手心向下,這樣來回翻。

  2、思考你翻5次后,手心向下還是向上?

  學生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要解決翻100次后你的手心向下還是向上?該怎么辦?1000次、9999次怎么辦呢?

 。1)獨立思考

 。2)集體匯報交流

 。3)老師進行解決問題方法的指導:列表或畫圖。

  4、通過解決這些問題,觀察板書,你有什么發現?

  翻奇數次后,手心朝 。

  翻偶數次后,手心朝 。

  5、學以致用:翻100次、1000次、9999次,手心向上還是向下?

  6思考:只要確定第幾次的位置,就能確定所有奇數次的位置?也就能確定所有偶數次的位置?

  7、思考:有人說手心翻了999次后,手心向下,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8、同桌問一問:手心翻了次后,手心向,為什么?

  活動二:擴展延伸、鞏固所學

  1、原來利用數的奇偶性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問題。

 。1)請同學用手里的杯子,完成第14頁的試一試 (課件出示: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翻動2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后,杯口朝 ,翻動19次后杯口朝 。嘗試說說理由)

  a、獨立思考

  b、集體交流,指名說說自己的想法

  (2)體會奇偶數的相對性

  改變杯子開始狀態杯口朝下,看有什么規律

  質疑 :為什么剛才奇數次杯口朝下,現在奇數次的杯口確向上呢?

  小結:因為每次的起點不一樣。所以的奇數次位置也會發生改變。但我們只要記住第一次的位置,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2、結合生活實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根據你的生活經驗,你能舉出和今天學習的類似的例子嗎?

  (二)自主探究奇偶性在計算中的作用

  1、出示下面的數,讓學生判斷圈里、方框框里的數各是什么數?

  1、11、21、49、21、25、37、3、101、87

  2、12、18、20、6、34、80、16、52

  偶數 奇數

  2、探究奇偶性的規律:

 。1)你們從圓中任意選兩個數相加或相減,我就能判斷它們的和或差是奇數還是偶數?(不信或信)

  想知道老師這么快說出來的奧秘嗎?

 。2)讓學生從正方形中任選2個數相加或相減,看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3)再寫幾組兩個偶數相加減的算式,進行驗證.

  (4)得出結論:當兩數都是偶數時,加減后的結果一定是偶數。

  (5)如果從圓中任選兩個數他們的和或差是奇數還是偶數?嘗試驗證并得出結論。

  當兩數都是偶數時,加減后的結果一定是偶數

  (6)如果要使兩個數他們的和或差是奇數,該怎么辦?

  個別學生可能說:我想從圓中任選一個數再從正方形中任選一個數,他們的和是奇數。

  讓學生嘗試驗證并得出結論當兩數一個是偶數、一個是奇數時,加減后的結果一定是奇數

  3、總結: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能用一句話概括嗎?

 。1)、對于確定的兩個數,無論加法還是減法,運算后的奇偶性是一樣的。

  (2)、當兩數的奇偶性相同時,加減后的結果一定是偶數;當兩數的奇偶性不同時,加減后的結果一定是奇數。

  4、考考你:完成數學書上15頁第(7)題: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287-163 357-168 1024-268 1024-267

  思考:你是怎樣判斷的?

  5、你敢來挑戰嗎?

  2+4+6+8+10……+998+1000

  2+4+6+8+10……+998+1000+1

  同學們學得很好,掌握了這些規律,我們就可以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小秘密。

  三、實踐應用,解決問題

  1、小 小 編 輯

  你能從我們天天翻看的數學書里發現有關數的奇偶性的問題嗎?

  a、獨立思考。

  b、集體交流。

  打開和閉合書分別對應著翻的次數;奇數頁在正面,偶數頁在背面……

  2、開關的秘密

  一天晚上,淘氣在家做作業時停電了,(此開關為一開一關)淘氣按了12次開關,等到來電時,燈亮著還是不亮?假若按了201次開關呢?

 。1)獨立思考,同桌討論。

  (2)集體交流。

  四、暢談收獲

  你學到了什么?

  五、實踐作業的布置

  判斷結果的奇偶性,并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207-13-11-43-25-49

  板書設計:

  數的奇偶性

  列表法 畫圖法

  上面

  五、說課后反思

  我的感受是:

  1、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課時創設一種學生探索的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根據學生對游戲更感興趣的特點。我設計了翻手掌的游戲活動,從課堂的效果看學生非常感興趣爭先恐后躍躍欲試,但在翻100次后,學生試過幾十次之后,停下了,同學們的學習情緒逐步高漲,要急于發現規律。這時學教師適時抓住學生好奇的時機,提出“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呢?”的問題,這一提問適時地把學生引入到探究的問題中。

  2、重視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用“經歷嘗試列式計算—初步得出結論—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解決奇數、偶數相加減的規律,提高學生推理能力。

  3、本節課,教材上僅有兩個活動和兩個“試一試”,練習幾乎沒有,兩個活動的探索過程也非常簡單,學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課前,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將“翻杯子游戲”和“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進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練習,使內容更加豐滿,但是練習的典型性、層次性仍然不夠,還需要改進。

  4、對于數的奇偶性的運用的舉例有些不恰當。我應該利用課堂中生成的資源靈活練習。

  5、數學課上的板書必須要能詮釋重點,疏通難點。我的板書太簡單了。

  6、我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的情感,用我的態度影響學生的態度,讓學生在樂中玩,玩中思,充分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

  7、對學生適時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反思這堂課,我覺得應及時審視自己的教學,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在練習題的設計中,可以利用課堂中生成的資源靈活練習,而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要求教師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資源。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處理好課堂隨機生成的隨機情境,加強對學生及時準確恰當的評價。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和偶數 ,了解奇偶性的規律。

  2、探索并掌握數的奇偶性,并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探索并理解數的奇偶性

  教學難點 :

  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

  一、游戲導入  ,感受奇偶性

  1、游戲:換座位

  首先將全班45個學生分成6組,人數分別為5、6、7、8、9、10。我們大家來做個換位置的游戲:要求是只能在本組內交換,而且每人只能與任意一個人交換一次座位。

  (游戲后學生發現6人、8人、10人一組的均能按要求換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組的卻有一人無法跟別人換座位)

  2、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學生能很直觀的找出原因,并說清這是由于6、8、10恰好是雙數,都是2的倍數;而5、7、9是單數,不是2的倍數。

  (此時學生議論紛紛,正是引出偶數、奇數的最佳時機)

  3、小結:交換位置時兩兩交換,剛好都能換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偶數;而有人不能與別人換位置,像5、7、9……不時的倍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奇數。

  學生相互舉例說說怎樣的數是奇數,怎樣的數是偶數。

  二、猜想驗證, 認識奇偶性

  1、設置懸念、激發思維

  現在我們繼續來考慮六組人數: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組合起來能夠剛好換完?那些不能?

  2、學生猜想、操作驗證

  學生獨立猜想,小組內匯報交流,然后統一意見進行驗證(要求:驗證時多選擇幾組進行證明)。

  匯報成果:

  奇數﹢奇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奇數+奇數+……+奇數=奇數

  奇數個

  偶數+偶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個

  奇數+偶數=奇數      奇數-偶數=奇數      偶數+偶數+……+偶數=偶數

  你能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W生的舉例可以引導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

  3、深化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2+4+6+8+……+98+100這么多偶數相加的和是偶數還是奇數?為什么?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我們已經知道了奇偶數的一些特性,現在要用這些特性解決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問題。

  1、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一次,杯口朝下。翻動兩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00次?105次?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奇數次朝下,偶數次朝上。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個杯子怎么辦?(學生:小組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

  反饋:有一小部分學生說能,但是上臺展示,要么違反規則,要么無法進行下去。

  引導感受:如果我們分析一下每次翻轉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數的奇偶性,就會發現問題的所在。

  學生動手操作,嘗試發現

  交流:一開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數;第一次翻轉后,杯口朝上的變為1只,仍是奇數;再繼續翻轉,因為只能翻轉兩只杯子,即只有兩只杯子改變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數仍是奇數。由此可知:無論翻轉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數永遠是奇數,不可能是偶數。也就是說,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學生再次操作,感受過程,體驗結論。

  3、游戲。

  規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

  得到一個點數,以A點為起點,

  連續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

  一格的獎品就歸你。誰想上來

  參加?

  學生躍躍欲試……如果繼

  續玩下去有中獎的可能嗎?誰

  不想參加呢?為什么?

  生:骰子始終在偶數區內,不管擲的是幾,加起來總是偶數,不可能得到獎品。

  是呀,這是老師在街上看到的一個騙局,他就是利用了數的奇偶性專門騙小孩子上當,現在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自由說。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1、說說我們這節課探索了什么?你發現了什么?

  2、那如果是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請同學們課后去嘗試探索這個命題,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結果,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并在活動中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掌握數的奇偶性特征。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一次性紙杯、硬幣、課件等。

  教學過程環節設計:

  一、創設情境,產生認知沖突。

  師:同學們,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擺渡為生的船夫,想請我代他向同學們提一個問題,不知同學們是否愿意幫這位船夫解決一下呢?

  (愿意)

  課件出示情境圖和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分組活動,動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構數學模型。

  1、活動一:

  討論:船夫將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

  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式探究。小組匯報時,展示表格或示意圖,全班交流。

  2、活動二:

  一個紙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翻動2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9次呢?100次呢?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匯報結果。

  師:同學們,如果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怎樣的問題?試著回答這些問題,并用硬幣操作驗證自己的結論。

  3、活動三:

  討論: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與結果的奇偶性。

  課件出示填有偶數的圖形,奇數的正方形。

  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結果,再舉例驗證)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煱鍟海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加法中加數與和的奇偶性特點。培養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再實踐驗證的數學習慣,發展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注重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數學學習課堂,讓學生經歷數學模型建構的全過程。

  三、運用模型,解決問題。

  1、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46786+25787:

  6007+8997: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個杯子怎么辦?

  ……(學生小組合作)

  完成后,匯報反饋。

  3、數學游戲。

  規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以 A點為起點,連續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歸你。

  誰想上來參加?

  ……(學生玩游戲。)

  這樣玩下去,能獲得獎品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采用層層推進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從生活實際中尋找數學問題,能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1、說說我們這節課探索了什么?你發現了什么?

  2、如果將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板書設計:

  數 的 奇 偶 性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17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組合作研究出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 奇數。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變化過程,在活動重視學生體驗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小游戲使學生體會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數學規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通過實踐報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從生活中的擺渡問題,發現數的奇偶性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數的奇偶性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杯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自然數包含有奇數和偶數,一個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這一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數的奇偶性。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示圖(右圖)

  小船最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

  再從北岸駛回南岸,不斷往返。

  1、⑴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么?

 、朴腥苏f擺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2、請任說一個擺渡的次數,學生回答在南岸還是北岸?

  3、請學生畫示意圖和列表并觀察。

  4、想:擺渡的次數與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擺渡奇數次后,船在     岸。

  擺渡偶數次后,船在     岸。

  試一試

  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反動2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后,杯口朝   ,反動19次后杯口朝    。

  1、想一想:翻動的次數與杯口的朝向有什么關系?

  翻動奇數次后,杯口朝      。

  翻動偶數次后,杯口朝      。

  2、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活動二:

  圓中的數有什么特點?正方形中的數有什么特點?

  圓中的數都是偶數,正方形中的數都是奇數

  試一試:(投影)

  三、鞏固練習(投影出示習題)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

  1、課本第17頁“試一試”的題目。

  2、優化作業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5

  《數的奇偶性》教學反思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課時創設一種學生探索的氛圍,以激發興趣,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根據小學生對實物、色彩、游戲更感興趣的特點。我設計了游戲活動引入教學。在學生試一試時,教師先問:“你想得到什么?”幾個學生試過之后,同學們的學習情緒逐步高漲。這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疑問,教師抓住學生好奇的時機,既充分肯定學生的提問,表揚他們問題提的好,有思考價值,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又提出“為什么他們拿到的獎品都是糖,而得不到有實用價值的獎品呢?”的問題,這一提問適時地把學生引入今天要探究的問題。

  2、重視學生活動,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

  教師提供探究問題的情境,目的是促進學生形成探究的意識,因此,當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時,我及時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研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觀察、研究、討論、驗證。因為人的思維是不能代替的,所以,學生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才能形成與發展。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6

  1.數形結合,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模型。

  數形結合就是用圖形與數聯系起來,通過圖形,促進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機結合,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讓學生用多種感覺器官充分感知,在形成表象的基礎上進行想象、聯想。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理解數學概念,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2.實踐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索規律。

  在新課標理念下,依據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求,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實踐能力。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刺激,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讓每個學生依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索,去發現,去再創造。例如:在探索前,通過學生剪一剪、拼一拼、補一補等活動,觀察能否拼成長方形的手段來認識這一特性,避免數與數抽象枯燥的比較。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創設一些機會,讓學生全面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自主、平等、開放地去探索,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在做中學,做中發現創造。

  3.聯系生活,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7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發現學習數學是生活的需要,學習數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身邊的問題。所以在上《數的奇偶性》一課時,我覺得,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成了這節課關鍵。在這一點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學生能夠感覺得到的情景——旅游。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一定去過筆架山吧!今年夏天,老師也去了一次筆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沒了天橋,我只好坐船上山了,這些船從北岸到筆架山,在從筆架山回到北岸,不斷往返,老師選了一條船,買了往返船票(邊說邊在黑板上畫簡圖),老師在回來時,想正好到達山下時,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擺渡10次后,還是11次后,我趕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

  這個問題情境,不僅展現了本節課知識,而且接近學生的生活。同時讓學生感到提出的問題也是生活的需要,這個情境中的事物,學生也很熟悉,覺得很有意思,很親近,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興致盎然的主動投入到思考當中來。

  這個情境的創設,也正是找準了知識的切入點,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到數學,同時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這個數學問題,使學生在“做數學”中體驗到可以應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加以升華——引導學生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去發現規律。

  在這部分的練習中,我設計了兩個練習,一個是翻硬幣練習。另一個是教室關燈問題,這些練習,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是很有情趣的,學生很用以接受,樂于思考。

  在這節課的第二個知識點——數的奇偶變化規律中,我設計了一個有獎游戲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游戲中發現問題,去探討問題,從而發現規律。游戲是這樣的:

  師:同學們玩過有獎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有獎游戲,游戲規則是:擲色子,擲到幾,就從轉盤上的數下一格向前走幾,走到有獎的格子獎品就歸你了。

  學生在游戲幾次后就會發現這個游戲是不能贏得,是個*,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就會很自然的在學生頭腦中產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了問題,再引導學生去研究這個問題,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的數學思維習慣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高,學生感受到思考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信心在增強。

  在應用數學中,我還是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素材,設計了這樣個練習:

  小華買了一支鉛筆,兩塊橡皮,付了兩角錢,售貨員阿姨找給他3角錢,小華知道橡皮、鉛筆單價都是整角,而且鉛筆是4角錢一支,他馬上對售貨員說:“阿姨,你把賬算錯了!蹦阒,小華怎么這么快就知道了嗎?

  這節課,我重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生活,學習數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課上學生的反應很好,課后幾位老師又逐一加以點評,在設計上給與了肯定,自己也進行了反思,感到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最主要的是應該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處理好課堂生成的隨機情境,加強對學生及時準確恰當的評價。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學習,不斷地鉆研,使自己的教學上個新臺階。

《數的奇偶性》教案 篇18

  “數的奇偶性”一節內容,我的設計思路是:多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要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探索方法;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和趣味性。為此,我的教學目標定格為: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和偶數,了解奇偶性的規律。2、探索并掌握數的奇偶性,并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課后,教研組組織了所有老師評課。老師們各抒己見,既肯定了我的教學風格,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非淺。我也及時的自省,在不同層面上進行了思考。

  1、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不能沒有目的性的為了游戲而游戲,應該在游戲中給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啟發。本節課,我一共設計了兩兩結對入座的游戲、翻杯子游戲、“開心樂”等三個游戲,都是結合了教學內容而安排的,第一個游戲重在感受數的奇偶性,第二個游戲重在應用數的奇偶性,第三個游戲重在解釋數的奇偶性,游戲的重心最后都落到了“數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預想的效果。

  2、現行的教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間,課前的準備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容量。本節課,教材上僅有兩個活動和兩個“試一試”,練習幾乎沒有,兩個活動的探索過程也非常簡單,學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課前,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將“翻杯子游戲”和“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進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練習,使內容更加豐滿,但是練習的典型性、層次性仍然不夠,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3、新課后的應用新知,不能單純的是例題的改版,還應該有所變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這樣才能讓學生靈活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這節課中,我所設計的練習就過于程式化,沒有跳出固有的“圈”,順向思維練得多,逆向思維練得少,學生很難推陳出新。

  4、數學課上的板書必須要能詮釋重點,疏通難點。我在這堂課上的板書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后者。“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是本節課的重點,我特意將探索結果板書羅列了出來;探索的過程,是一個不完全歸納的思維過程,本是難點,但我沒有把算式板書出來,就有點“空對空”的感覺了。

  以上僅是我現有的一點感觸,我想,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和學生的不斷磨合,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等著我去解決,我會以的狀態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戰。

《數的奇偶性》教案(精選18篇) 相關內容:
  • 《認識小數》教案(通用14篇)

    題:認識小數 本課初備課時共6課時,本課第1 課時個人復備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在分數的基礎上認識小數,知道什么是小數,小數的意義,學會分數、小數的互化。 2、培養學生的理解空間想象能力。 3、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 《門前的小樹死了》教案(通用3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正確認讀本課13個生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作者情感的變化。3.培養學生留心身邊事物,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 《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通用22篇)

    【教學目標】1、學生能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發現和應用“加偏旁”的識字方法,鞏固識字,積累詞匯。2、通過口語交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聽說能力。...

  • 《虎門銷煙》教學設計(通用19篇)

    之三作者:語文教研組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 《溝通》教案(通用3篇)

    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學會溝通的方法,知道溝通的重要性。2、通過活動,掌握溝通的原則。3、通過活動,能夠用溝通的原則來指導自己的交往。活動重點:通過“聽”“問”“看”“說”這些活動,掌握溝通的方法和原則。...

  • 《瀑布》教案(精選22篇)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感覺瀑布雄偉壯麗的畫而,獲得美的熏陶,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朗讀詩歌的節奏,韻律理解重點詩句表達的意思.背誦課文.3,幫助學生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4,本...

  • 《1-5的認識》教案(精選19篇)

    教學目標:1.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億以上的數。2.在探究億以上數的讀寫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類比遷移能力。3.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良好情感。...

  • 《生物與環境》教案(精選5篇)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1、種子發芽實驗(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罗定市| 安乡县| 丹棱县| 道真| 金秀| 蒲江县| 横峰县| 油尖旺区| 赣榆县| 兴义市| 泗洪县| 遵义县| 台安县| 雷山县| 平罗县| 饶河县| 上蔡县| 华池县| 定兴县| 汤原县| 当涂县| 徐汇区| 新泰市| 海口市| 图木舒克市| 沅陵县| 宜章县| 临湘市| 三穗县| 涪陵区| 隆德县| 青铜峡市| 航空| 汽车| 凤翔县| 秀山| 海南省| 宁化县| 芦溪县|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