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精選23篇)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
之二
教育新時空
一、復習
1、指名背誦第1段
2、回憶第一段的寫作順序。
二、細讀2-3段
1、同學們在預習課文時,就已經發現課文第2、3 段跟第一段的寫法是一樣的。
2、同學們想怎樣來學習這兩段呢?
①我們先自己讀,把課文讀懂,讀熟,背會。
②相互討論,交流學習收獲和不懂的問題。
③好的句式會學習運用。
3、我覺得用這樣的方法學習這兩段很好,大家開始學吧。
4、學生自學。
5、師生討論(第2段)
①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這句話是什么句?
板書:熱鬧
②怎樣讀這一句才能把作者表達的意思顯示出來?
③圍繞“熱鬧”,作者從幾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的?
板書:
船多 農副產品多
人多 做買賣的多
④這四個方面的描寫,作者是不是平均用力?
(有詳有略)
⑤看到這么多的農副產品,你的心情怎樣?能把這樣心情讀出來嗎?
⑥出示:
沉睡著的水鄉小鎮,被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了。
a、這是個什么句?改成“把”字句怎么講!
b、你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c、多么有意思的小鎮,它像人一樣醒來了,朗讀時,要輕快活潑,讀出小鎮由恬靜轉入熱鬧的變化來。
d、練讀、指名讀。
⑦這一節中,有沒有發現哪些詞句寫得很有情趣?怎樣朗讀呢?
6、這段寫得真好,你們看,圍繞“熱鬧”有略寫有詳寫,有擬人有比喻,能不能把它背下來?
第3段。
1、誰來說說這一段學會了什么?板書:緊張
2、小鎮上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你聽了,感覺怎樣?文中哪個詞語告訴我們聽了很悅耳很舒服?
3、小鎮上的人們加快了生活的節奏,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請一邊看文中插圖,一邊朗讀這一段,進一步感知小鎮早晨的緊張。
4、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三、回讀第4段
1、課文第三段分別寫了小鎮早晨的“恬靜”、“熱鬧”、“緊張”,最后作者飽滿深情地發出了這樣的贊嘆:
2、齊讀
3、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四、總結課文
1、有感表地朗讀全文
2、課文寫了小鎮早晨的恬靜、熱鬧、緊張、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板書:熱愛家鄉
五、作業 。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碧綠的( ) 悄悄地( ) 熱鬧的( ) 靜靜地( ) 和諧的( )
2、背誦課文
3、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集貿市場,商場或工廠,按先概括,后具體的敘述方法,抓住某一特點寫一段話。
板書:
恬靜
小鎮的早晨 熱鬧 多美啊
緊張
熱愛家鄉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
1、了解江南水鄉小鎮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鎮的發展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2、繼續學習用重點句概括段的主要內容。
3、學會生字新詞。
4、有語氣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段。
教學重點:
用重點句概括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
課文中難理解的句子。
教學時間:3課時。
板書設計 :
安靜
小鎮的早晨 {熱鬧 多美啊
忙碌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你們去過江南水鄉嗎?一定想欣賞江南水鄉的美景吧?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那里看一看。
二、范讀課文,指導預習。
要求:1.讀課文,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詞義。
3.讀課文,想想小鎮的早晨有什么特點?
三.分組預習,提出問題,邊讀邊議。
四.檢查效果,重點指導。
1.強調“漾”,“暇”的字形和“樸”,“著”的讀音。
2.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五.帶著問題讀課文。
六.默寫字詞。
七.布置作業 :
1、抄寫并聽寫字詞。
2、熟讀課文,繼續預習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講讀課文,概括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引入,板書課題。提問: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默讀課文,想:小鎮的早晨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回答)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自由讀文,進行討論:
第2,3,4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答問題,深入分析:
第2段:
(1)讀后回答,板書:安靜。談體會(重點指導第7句)
(2)比較句子。投影:
讀下面兩句話,說說你喜歡哪一句?
①不時有一只小船從半月形的橋洞中鉆出來,從河上漂過。
②不時有一只小船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從河上輕輕漂過。
(1)讀讀本段中你喜歡的句子,試著背下來。
(2)小鎮的早晨是安靜的,誰能把這種感受帶到第2自然段中來,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
(3)過渡:
第3段:
(1)讀后回答,板書:熱鬧。談體會(結合自己喜歡的句子談)
(2)投影出示句子,重點指導體會:
那剛從地里撥下來的小白菜、油菜,還帶著晶瑩的露珠,鮮嫩嫩的;那剛
從河里捕來的大魚小蝦,又蹦又跳,水靈靈的。還有雪白的小羊、長毛兔、大
鵝……真叫人目不暇接。
①你喜歡這句話嗎?兩人一組說說為什么。
②指名讀,思考:你從哪兒體會出東西特別多?
③什么叫“應接不暇”?
④除了這些土特產外,還有別的嗎?從哪看出?
⑤這句話怎樣體現熱鬧的特點?讀出感受。
(3)你還喜歡哪些句子?讀讀,體會。
(4)指名讀第3段,帶著我們的體會把這種熱鬧的場面讀出來。
(5)過渡。
第4段:
(1)。讀后回答,板書:忙碌。談體會。
(2)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解答。
(3)誰能想象出小鎮的將來是怎樣的?
3.帶著對小鎮美好的祝愿齊讀第5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
1.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背誦第3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復習鞏固,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
一、聽寫字詞。
二、填寫詞語,使句子更具體。
(1)。的河邊停滿了的小船。
(2)。小船從的橋洞中地鉆出。
(3)。學生背著的書包地去上學。
三、照樣子寫句子。注意轉折關系。
例:這兒盛產蠶繭,但過去一尺絲綢一根絲線都要從外地買來。
1.這項工作很難做,但。
2.,但。
四、檢查背誦第2自然段。
五、布置作業 :
1.完成《語訓》中的練習。
2.默寫第2自然段。
課后小結: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3
之三
執教:溧陽市社渚中心小學 吳漢平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自學課文,了解小鎮的早晨恬靜、熱鬧、緊張的特點。
2、養成自能讀書的良好習慣,在讀中學會體會作者對小鎮的喜愛之情。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在讀書中體會作者對小鎮的喜愛之情。
2、理解小鎮早晨的恬靜。
教學難點 :
1、小鎮的早晨為什么既是恬靜的又是熱鬧的。
2、小鎮的早晨是緊張的為什么還是美的。
教學過程 :
一、揭題、導入 新課:
二、自學課文:
1、學生按下列要求自學課文:
(1)你讀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想一想再讀。
(2)讀完后有什么不懂的,和同學討論。
2、小組討論:通過讀書、討論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3、大組討論,匯報學習情況。質疑。
4、你又讀懂了什么?
三、引導學習:
1、你讀懂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進行以下三塊教學。
2、學習課文第一段:
個別讀,引導評價,重點句指導讀,錄像入境,美讀。
體會小鎮早晨的“恬靜”。
3、自由讀,看一看小鎮到底怎么熱鬧?
想象:假如你是這個小鎮上的人,現在你在干什么?
情境表演:熱鬧。
齊讀課文第二段。
4、自由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能弄懂什么?
匯報學習結果:你讀懂了什么?
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人,他們分別去干什么了?
小結:他們這么緊張就是為了小鎮早晨的恬靜、小鎮早晨的熱鬧繁榮,更是為了小鎮的將來更加美麗。
指導朗讀。
5、說話:因為小鎮的早晨是______的、_____的、_____的,所以我們說小鎮的早晨真呀!
讀好這句話。
四、本文小結:
你能想象一下小鎮的未來嗎?
將來你會為我們的小鎮作些什么呢?
五、課堂檢測:
(一)、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課文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寫出了小鎮的。
(二)、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話讀一讀或寫出我們這個小鎮美麗的景象。
板書設計 :
恬靜
小鎮的早晨 熱鬧 多美呀
緊張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在指定的詞語中正確使用“的”“得”“地”
2.會用“價廉物美”、“吸引”各寫一個句子;能給句子加上頓號,并能說出頓號的作用。
3.能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閱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第1、2自然段。
4.感受蠶鄉小鎮在改革開放春風沐浴下欣欣向榮的氣氛。
教學重點
能用看課題推想課文的方法閱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能給指定的詞語正確使用“的”、“得”、“地”。
(2)背誦1、2自然段。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14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運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討論學習第1、2自然段,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4.理解蠶鄉小鎮恬靜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
1.揭題,齊讀課題。
2.讀題后,讓學生說說,讀了課題,你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師歸納問題:課文寫了小鎮早晨哪幾方面的特點?
二、初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①課文寫了小鎮早晨哪幾方面的特點?劃出三個概括小鎮早晨特點的句子。完成練習題一。
2.自學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完成練習題二。
3.不懂的地方打“?”。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新詞。
2.把你認為最難寫的字書空一遍。
3.檢查練習題。
四、討論學習1、2自然段。
(一)第1自然段。
1.自由讀。讀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隨機討論解決。
著重理解“驚醒”和“喚醒”的意思。完成練習題三。
3.朗讀訓練。自由試讀→說說怎么讀→個別讀→齊讀。
4.引背。
(二)第2自然段。
過渡語:被悠閑的搖櫓聲喚醒的小鎮早晨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打投影)師用飽滿深情的語言描述小鎮恬靜的情景。
1.觀賞小鎮早晨的迷人風光,談感受。
2.根據學生發言,品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這段話在寫作方法上,有什么特點?
(2)回憶閱讀總分段式方法(投影:①先找出哪一句話是總起句,主要講什么。②是從哪個方面作具體說明的?),自學。
(3)交流討論:
a.在自學過程中你讀懂了哪些問題?
b.在自學過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c.你認為哪些詞句值得與大家共同品味。
在學生品析朗讀中相機引導,重點理解。
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著片片銀鱗;河水凈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沿街的河邊停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船,一只緊挨著一只。一些油光發亮的烏篷船翹起尖尖的船頭,顯得格外醒目。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座落在小鎮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準備背誦。
(5)師生合作,一邊再次觀賞小鎮早晨恬靜的風光,一邊介紹。
五、小結。
1、學生小結學法。
2、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下節課,我們還將用同樣的閱讀方法繼續學習課文,領略小鎮早晨熱鬧、緊張的情景。
六、作業:
抄寫生字各兩遍。
板書設計:
小鎮的早晨
《小鎮的早晨》練習題
一、讀課文,填空。
課文寫了小鎮的早晨____、________和____這三方面的特點。
二、看意思寫詞語。
1.光亮而透明。 ( )
2.價錢便宜物品美好。( )
三、選詞填空。
1.媽媽用親切的聲音( )我,免得我上學遲到。
2.一聲響雷,把我從睡夢中( )。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5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小鎮的早晨》,鎮——請讀準翹舌音、前鼻音(學生跟讀,正音)
師:小鎮,去過嗎?(學生搖頭)是的,老師也沒去過。可是我想那地方就像插圖上畫的那樣。小小的,農民們上這兒來買東西、賣東西的地方。大家看課文中的插圖。
(設計意圖:
對于比較難解釋的、與孩子的生活并不接近的詞語,教師充分運用教材上的插圖進行處理,很好。如果按字典上的概念化的詞條來解釋詞語,將會讓學生更加不明白。)
師:同學們聽老師讀第一段,聽完了說說小鎮是怎么醒來的。
(教師聲情并茂地背誦第一段課文,加上必要的手勢,并按要求處理重音)
“城市的早晨,是汽車短促的喇叭聲驚醒的;蠶鄉小鎮,四周河道縱橫,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的。”
怎么醒來的?
生:是木船的搖櫓聲驚醒的!
師:聽下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生:什么叫“櫓”?
“搖櫓聲”是怎么樣的?
小鎮的早晨怎么是搖櫓聲喚醒的?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有誰能幫助他們?
生:我知道。櫓大概就是槳,搖櫓聲怎么樣我不知道,我沒聽到過。
生:小鎮旁邊河道縱橫,就有許多船,所以它的早晨是搖櫓聲喚醒的。
師:說得真好!搖櫓聲大概“吱呀、吱呀”這么慢慢地叫:
“醒來啦!起床啦!”(教師形象地慢慢地叫著,同學們都笑了。)
(設計意圖:
搖櫓聲對城市孩子來說是陌生的,教師形象地擬聲又聯系“喚醒”,讓孩子進入作者描寫的情景,并為小鎮早晨的恬靜作一鋪墊。)
師:請同學們讀讀第一段的后半句話,把小鎮是怎么醒來的輕輕地告訴大家。(孩子們有表情地讀)那么,前半句好像沒什么用,我們把它去掉,行嗎?
生:那不行的,好像是對比。
師:哪兒是對比呀?你能讀讀第一段,告訴大家嗎?
生:短促的喇叭聲和悠閑的搖櫓聲是對比。
生:驚醒和喚醒是對比。
師:說得好極了,驚醒是一下子被嚇醒了,喚醒呢,是輕輕地被叫醒的。
這么一對比呀,更讓我們感覺到小鎮的早晨是——(學生自然地接上來說“是恬靜的”)
(設計意圖:
這個教學環節完全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孩子體會對比的作用。不是簡單地灌輸一種修辭方法,而是讓孩子真正體味到小鎮早晨的恬靜。)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6
如何上讓孩子喜歡的語文課?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我。上學期的一段時間課上得比較沉悶,不經意間,孩子們對語文課的感嘆傳來,那段時間覺得特羞愧,特失敗,常常對學生有一種負罪感,我該如何改進我的課堂?
新學期,新開始,我開始嘗試著立足課文,運用各種形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先愛上語文,再愛上語文課!在《小鎮的早晨》第一課時教學中,生字詞過關,句子讀通順,整體感知小鎮的三個特點,滲透總分總結構方式,孩子們的投入度很大。于是,在今天的第二課時教學中,除了教師語言的錘煉,我還嘗試著運用一些新方法:看圖感知,自選音樂配樂讀,自己當導演拍片。孩子們興趣很大,都能夠解讀課文,從書上找到詞語、句子作為理由。
但是,上課下來,熱鬧之后,留給我的思考也很多。處理安靜這個段,沒能體現多形式的朗讀指導,應該更多讓學生去讀,去悟!處理熱鬧這一段,設疑問導演,從路不寬,到人很多,再到賣的蔬菜,文本用得還不錯。不過,吆喝這個環節就沒有更好地立足文本,如果先用書上資源,那么多小動物啊,蔬菜啊,土特產啊,盡量說,用形容詞說,再吆喝,扣文本就會更緊密了。
前面的路還很長,繼續加油吧我!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7
作者:潘湘云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37
轉換角色,感性體驗——《小鎮的早晨》教學一得
宜陵中心小學 潘湘云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9課《小鎮的早晨》一文通過對小鎮早晨景物和人們活動情景的描寫,展現了一幅寧靜優美又熱鬧緊張的生活畫卷。第二段描寫了小鎮的居民和附近的農民、漁民趕早市的熱鬧情景,現將我這一段的教學實錄回顧如下:
師:時間悄悄地過去,天已大亮,新的一天已開始了,小鎮上的居民都起來了。周圍鄉村趕早市的農民、漁民到了小鎮上,各種小攤也擺出來了,這其中有我,有你,有他。這時的小鎮是怎樣的呢?各自讀書。
生:(各自讀書)
師:你是怎么去的?
生:我是搖著船去的。
師:對,水鄉的農民、漁民上集鎮搖船最方便。木船的櫓聲是怎樣的,誰能學一學?
師:沒聽過?老師來學一學——“欸——吱——,欸——吱——”。我搖的船寬寬的,你搖的船——?
生:窄窄的。
師:我搖的船頭平平的,你搖的船——?
生:尾巴翹翹。
師:我搖的船頭尖尖的,你搖的船——?
生:我搖的船頭方方的。
師:所以,這時侯河埠頭停著的船——
生:各式各樣。
師:親眼看到了這么多情景,心中裝了這么多感受,那么課文中有關句子該怎么讀?
(教師指名朗讀)
師:我去賣青菜,你去干什么?
生:我去賣萵筍、韭菜、芹菜。
師:你的菜質量如何?從哪里可以看出?
生:我賣的菜很新鮮,是剛從地里摘來的,你看,它們葉子上還有露水呢。
師:真是一個懂行的菜農。(轉向其他同學)那你們去干什么?
生:我去賣魚、賣蝦。我的魚蝦是野生的,還活蹦亂跳呢。你當心別被濺濕褲腳。
生:我去賣雞賣鴨,我賣的草雞草鴨是我家自己養的。
師:喲,真是草雞草鴨嗎?跟養殖場成群喂養的有什么區別呀?
生:啊!那些什么三黃雞、肉雞可不能比了,呆頭呆腦象得了瘟病。你看我的雞、鴨,羽毛發亮,關 在籠子里還不安份,多有活力啊!
師:作者經歷的情況同學們都經歷過,甚至比作者還豐富,課文中的一些話好象就是你們寫的。那這些介紹農副產品的話該怎么讀?
(學生饒有興味地放聲朗讀,教師再指名讀)
師:哦,這邊熱氣騰騰,小攤子邊坐了好些人,你在干什么?
生:我賣粽子。
師:你的粽子味道肯定很好,但你不吆喝人家不知道啊!
生:又糯又香的粽子,赤豆粽、咸肉粽任你挑啰!
生:快來買珍珠瑪瑙翡翠帶啊!
師:怎么市場上有珠寶賣啊?
生:不是的,我粽子里的糯米又白又亮,還夾著紅紅的赤豆,用碧綠的蘆葉包裹,不是珍珠瑪瑙翡翠 帶嗎?
師:啊,說得真妙!聽你這么一吆喝,你的粽子吃來味道肯定更美!快,我買上十個,讓家人一起嘗嘗。
生:快來嘗餛飩嘍,自己手工裹的,皮薄餡鼓,真鮮美啊!
生:快來嘗呀,又白又嫩的豆腐花賽過瓊漿羅!
生:這里還有小籠包子啊!一咬一包鮮湯啊!
生:大包子啦賣大包子啦!豆沙包、菜包、肉包子應有盡有啊!
生:糯米糕、芝麻糰,又香又糯啊!老太太可別買,當心粘掉牙啊!
師:這位老板,你的爐火真旺。
生:我還嫌它不旺,你看我的顧客這么多,我可急死了!
師:這位掌柜的,你怎么老是笑嘻嘻的?
生:顧客就是上帝,做生意只有熱情才能吸引客人。
師:是呀,大街上有賣有買,人來人往,真熱鬧啊!課文第二段寫的就是這樣的情景,大家再一起讀一讀。
(學生興味盎然地又朗讀課文)
[自我感悟]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認為,人類認識事物有兩種根本不同的方法。一種是圍著對象轉,名為知性或理性;另一種是進入事物的內部,被稱為感性或直覺。理性的認識方法是一種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它將認識對象分離為各種要素,借助對要素的認識來達到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以往的閱讀教學,總是把文章分成幾段,把每一段分成幾句話,把每個句子分解成幾個詞,在對詞語進行理解的基礎上,由詞及句、由句及段,再由段及篇地分析文章的意義,這就是使用理性的認識方法。由于這是一種分拆和組合的分析方法,所以它永遠不會激起讀者的情感。而感性的認識方法卻是主客一體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種有關“行為”與“體驗”的認識方法。認識者通過努力把自己置于對象內部,與對象融為一體,并隨著對象一起搏動、生成,獲得對對象的完整認識或體驗。
盧梭說:“在達到理智年齡以前,孩子們不能接受觀念,而只能接受形象。”為什么我們在以往的教學習慣地使用理性或知性分析的方式,習慣冷漠地舉起解剖刀肢解課文?這也囿于我們對“人”尤其是兒童的本性認識有偏差。我們認為,人是一種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是從事著感性的對象化活動的人,是有意識、有情感的。由于人是在實踐中自我生成的,因而,人的生成方式必然也是感性,或者說感性的對象化活動應當是人的最基本的生成方式,是人之生成的基礎性活動。而處于發展階段的兒童更是以感性的活動來知覺、體驗世界的,所以,我們更應該順應兒童身心發展的這個特點,用感性的體驗性的活動方式去認識理性的知識,把外在的學習要求、任務與學生的生成活動方式結合起來,使教學活動成為學生“自己”的活動。
如何讓教學內容變得對于學生有意義,不只是動用學生理性的心理成份,使學習不只是發生在“頸部以上”,而是整個人都參與到學習中去?如何讓學生進入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生活情景?在備課中我苦苦思索,一時找不到一個好的辦法。“……路不寬,人很多,沿街擺了各種農副產品。萵筍、菲菜、芹菜還帶著晶瑩的露珠;盆里的魚蝦……”讀著讀著,我頭腦中忽然跳出一個念頭:“你去賣什么?”對,就讓學生充作課文中的人,轉換角色,站在去小鎮集市賣農副產品、擺攤賣早點的農民、漁民,小攤主的角度來學習。所以教學中我以“轉換角色,假想趕集”為主線,師生共同進行一種體驗學習。
由于學生生活中有上街買菜、到小攤上買點心小吃的經歷,“時間悄悄地過去,天已大亮,新的一天已開始了,小鎮上的居民都起來了。周圍鄉村趕早市的農民、漁民到了小鎮上,各種小攤也擺出來了,這其中有我,有你,有他” ——教師創設情景的話一渲染,“我搖的船寬寬的,你搖的船——?”“我去賣青菜,你去干什么?”——教師入境換位一示范,有游戲天份,有著趨向運動和活動天性,喜歡做參與者,不喜歡做旁觀者的兒童,情緒迅即被激發,他們主動地調動起積累在頭腦中的已有經驗。這種經驗是自己親歷的,帶有形象、色彩、語言、情緒等感性形式,豐富而活躍,各具個性特色。根據課文的學習內容,學生對自己的這些經驗主動的進行建構與創造,把自身置于課文語言文字營造的情境、氛圍中,與對象融為一體。課文已不是一堆無生命的文字符號組合,也不是毫無關聯的認識對象,本身就是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片斷。無須教師扣住一個詞一個句問個“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對于文中“帶著晶瑩的露珠”“又蹦又跳”“火苗舔著的大鍋”等處精彩描寫,教師無須窮扣死究,只須自身穿插其中來幾個挑逗性的故意曲問,已充作文中主體的“農民”“漁民”“攤主”一個個都會主動向你炫耀、解說。課文內容就是寫自己的事,是自己寫的,真正達到“物我同一”“文我合一”。
這種“轉換角色,主動體驗”的學習過程,還是師生張揚自己的智慧勞動和創造力的過程,教材成了這種“張揚”的憑借。無須教師再出什么仿寫練習,學生的心已隨著作者、課文一起搏動,生成。情意濃郁的課堂,為學生的想象力提供安全、自由的港灣。隨教師的引導,學生情不自禁地補充課文的內容,別出心裁地夸耀自己賣的“農副產品”和“點心”。這時回憶生活,調動經驗,凸現特征,挑揀詞匯,受情感推動,學生智慧活動仿佛加入了催化劑,創造力仿佛插上了翅膀,變得異常豐富活躍。
轉換角色,充分運用感性的認識方式,注重體驗,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又符合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點。這樣的課堂打通了課堂教學和生活的聯系,充滿了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活力。課后學生大呼“有勁”,教師也覺得課上得輕松、順暢。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不僅以理智,而且以感覺、知覺、想象、情感、直覺等全身心整體地參與學習,落實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各方面的目標。課堂生活的整體性的實現,才使學生發展的全面性有了可能。
作者 江蘇省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學 潘湘云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8
民、漁民上集鎮搖船最方便。木船的櫓聲是怎樣的,誰能學一學?
師:沒聽過?老師來學一學——“欸——吱——,欸——吱——”。我搖的船寬寬的,你搖的船——?
生:窄窄的。
師:我搖的船頭平平的,你搖的船——?
生:尾巴翹翹。
師:我搖的船頭尖尖的,你搖的船——?
生:我搖的船頭方方的。
師:所以,這時侯河埠頭停著的船——
生:各式各樣。
師:親眼看到了這么多情景,心中裝了這么多感受,那么課文中有關句子該怎么讀?
(教師指名朗讀)
師:我去賣青菜,你去干什么?
生:我去賣萵筍、韭菜、芹菜。
師:你的菜質量如何?從哪里可以看出?
生:我賣的菜很新鮮,是剛從地里摘來的,你看,它們葉子上還有露水呢。
師:真是一個懂行的菜農。(轉向其他同學)那你們去干什么?
生:我去賣魚、賣蝦。我的魚蝦是野生的,還活蹦亂跳呢。你當心別被濺濕褲腳。
生:我去賣雞賣鴨,我賣的草雞草鴨是我家自己養的。
師:喲,真是草雞草鴨嗎?跟養殖場成群喂養的有什么區別呀?
生:啊!那些什么三黃雞、肉雞可不能比了,呆頭呆腦象得了瘟病。你看我的雞、鴨,羽毛發亮,關 在籠子里還不安份,多有活力啊!
師:作者經歷的情況同學們都經歷過,甚至比作者還豐富,課文中的一些話好象就是你們寫的。那這些介紹農副產品的話該怎么讀?
(學生饒有興味地放聲朗讀,教師再指名讀)
師:哦,這邊熱氣騰騰,小攤子邊坐了好些人,你在干什么?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9
師:現在我們學習第五句了,老師覺得你們自己肯定會學得很好,就像剛才一樣把表示恬靜的詞找出來,像老師一樣寫在小黑板上,待會兒你來當老師,你來向大家介紹為什么選這個詞。
生:(饒有興趣的開始劃劃、圈圈,教師巡視作個別輔導,并把小黑板發給舉手的孩子。)
師:可以了嗎?誰先上來?(不少孩子拿著黑板上來了。)
生:我找到的詞是:“悄悄鉆”,悄悄鉆當然就是恬靜。
生:我找到的同是:“輕輕飄”,輕輕飄也是很靜的。
生:我找的就是“飄”,輕了才能飄。
生:我找到的是“一葉葉”,像樹葉…樣,一葉葉的小舟,很輕很輕。
師:說得真好,如果是一艘艘的大輪船那就不會恬靜了。
生:我找到的是“小舟”。因為大船就不會恬靜了。
師:還有嗎?
生:我找到的是“遙遙相對”。
師:誰和誰“遙遙相對”?
生:座落在小鎮上的兩座拱形石橋。
師:是的,這邊一座橋,那邊也有——座橋,兩座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靜靜地守在小鎮的兩頭,看起來就格外的恬靜。是嗎?(學生笑著回答“是的”)
師:你們真了不起,把恬靜的詞都找出來了,下邊你們幫我一個忙,你們讀,我來畫,你們可要慢慢讀,要不我來不及畫的。你們讀得好,我就會畫得好,我們開始吧!
生:(慢慢地誦讀)兩座拱形橋遙遙相對,座落在小鎮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又在河廣輕輕飄過。
師:(在學生的朗誦中完成小橋、小舟的簡筆畫)是這樣嗎?
我畫得可以嗎?(學生點頭稱贊)那么,看著我畫的圖,大伙兒試著背背看。
生:(背誦第5句)
師:你們這么快都記住了,真不簡單。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0
之一
北京市東交民巷小學 吳詠梅
教學目標 :
1、了解江南水鄉小鎮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鎮的發展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2、繼續學習用重點句概括段的主要內容。
3、學會生字新詞。
4、有語氣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段。
教學重點:
用重點句概括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
課文中難理解的句子。
教學時間:3課時。
板書設計 :
安靜
小鎮的早晨 {熱鬧 多美啊
忙碌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你們去過江南水鄉嗎?一定想欣賞江南水鄉的美景吧?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那里看一看。
二、范讀課文,指導預習。
要求:1.讀課文,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詞義。
3.讀課文,想想小鎮的早晨有什么特點?
三.分組預習,提出問題,邊讀邊議。
四.檢查效果,重點指導。
1.強調“漾”,“暇”的字形和“樸”,“著”的讀音。
2.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五.帶著問題讀課文。
六.默寫字詞。
七.布置作業 :
1、抄寫并聽寫字詞。
2、熟讀課文,繼續預習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講讀課文,概括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引入,板書課題。提問: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默讀課文,想:小鎮的早晨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回答)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自由讀文,進行討論:
第2,3,4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答問題,深入分析:
第2段:
(1)讀后回答,板書:安靜。談體會(重點指導第7句)
(2)比較句子。投影:
讀下面兩句話,說說你喜歡哪一句?
①不時有一只小船從半月形的橋洞中鉆出來,從河上漂過。
②不時有一只小船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從河上輕輕漂過。
(1)讀讀本段中你喜歡的句子,試著背下來。
(2)小鎮的早晨是安靜的,誰能把這種感受帶到第2自然段中來,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
(3)過渡:
第3段:
(1)讀后回答,板書:熱鬧。談體會(結合自己喜歡的句子談)
(2)投影出示句子,重點指導體會:
那剛從地里撥下來的小白菜、油菜,還帶著晶瑩的露珠,鮮嫩嫩的;那剛
從河里捕來的大魚小蝦,又蹦又跳,水靈靈的。還有雪白的小羊、長毛兔、大
鵝……真叫人目不暇接。
①你喜歡這句話嗎?兩人一組說說為什么。
②指名讀,思考:你從哪兒體會出東西特別多?
③什么叫“應接不暇”?
④除了這些土特產外,還有別的嗎?從哪看出?
⑤這句話怎樣體現熱鬧的特點?讀出感受。
(3)你還喜歡哪些句子?讀讀,體會。
(4)指名讀第3段,帶著我們的體會把這種熱鬧的場面讀出來。
(5)過渡。
第4段:
(1)。讀后回答,板書:忙碌。談體會。
(2)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解答。
(3)誰能想象出小鎮的將來是怎樣的?
3.帶著對小鎮美好的祝愿齊讀第5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
1.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背誦第3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復習鞏固,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
一、聽寫字詞。
二、填寫詞語,使句子更具體。
(1)。的河邊停滿了的小船。
(2)。小船從的橋洞中地鉆出。
(3)。學生背著的書包地去上學。
三、照樣子寫句子。注意轉折關系。
例:這兒盛產蠶繭,但過去一尺絲綢一根絲線都要從外地買來。
1.這項工作很難做,但。
2.,但。
四、檢查背誦第2自然段。
五、布置作業 :
1.完成《語訓》中的練習。
2.默寫第2自然段。
課后小結: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1
作者:宗陽春 發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168
教學目的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弄清課文層次,概括段意。
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新詞,弄清層次。
教具 1、生字、詞語、長句投影片,2、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教的過程 學的過程 備注
一、設疑激趣,導入 新課。
1、 板書:小鎮的早晨
2、 看看課題
3、 出示句式:小鎮的早晨是————。然后說一說。(帶著問題,自學課文)
二、自學課文
1、 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詞,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2)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字詞意思。
(3)標上小節號,想想每節講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A 出示生字詞投影片
(一)恬靜 波光粼粼 農副產品 誘人 淳樸 摩托聲
(二)搖擼 河埠頭 旋渦 萵筍 韭菜 籠子 豆漿 餛飩
(三)恬靜 節奏 地平線 碧綠 悠閑 交響樂 熱氣騰騰
B 說說詞語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悠閑:閑適自得。 淳樸:樸素誠實。和諧:配合得適當、勻稱。 交響樂:比喻街道上交織在一起的各種聲音。恬靜:恬適安靜。 清澈:清凈而明澈。波光粼粼:本文指湖面在陽光的映照下,泛起魚鱗似的波紋。
(2)檢查課文朗讀。
(3)理清層次,了解各自然段意思。說說課文中“小鎮的早晨是——的”教師板書: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熱鬧、緊張}多美啊!第一層:(1—3小節)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熱鬧、緊張的。第二層:(4)總寫小鎮的早晨多美啊!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2)指導粼:左下右是“ ”不是“牛”,右邊是“ ”寫時應該靠攏。
四、布置作業 :
齊讀(1)借題思考:在你的記憶或想象中,一些小鎮的早晨是怎樣的景象?
(2)課文中的小鎮是什么樣呢?按要求自學,同桌可商量討論問題。自由讀、指名領讀齊讀學生提出,討論解決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并適當評議。
(1)齊讀
(2)課文從哪幾方面來寫小鎮早晨的?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課文抓住小鎮早晨的特點,從“恬靜”“熱鬧”“緊張”三方面寫出了小鎮的美麗。說說哪些筆畫要注意的?
課堂練習:描紅、臨寫生字。1、 熟讀課文2、抄寫課后詞語2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小鎮的早晨是什么樣的?
二、細讀課文
1、自由選擇一段朗讀,思考:這一段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圍繞這句話寫了哪些內容,你體會到了什么?2、交流第一節。(不定)
(1)學習第一節A中心句: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B從哪里可以看出恬靜呢?C朗讀師生對讀D交流總結 學法A找中心句B讀句子體會
3、交流第二節A中心句: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B“熱鬧”表現在哪些方面?C體會用詞用句的精當。D熟讀成誦出示填空題,幫助學生背誦。
4、第三節方法同上。
5、教學第五節小鎮的早晨美在哪里?
三、背誦課文反饋
四、作業 :
五、寫作特點:
1、全文先分后總,每段內又“由總到分”的順序來敘述的。層次清楚,結構嚴謹。
2、篇幅短小,語言淺顯、流暢。在敘述中自然流露出對小鎮的贊美之情。
六、實踐活動參觀南郊早晨的農貿市場、街道、商店、工廠等,并按“先概述,后具體”的敘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點,作口頭介紹。
聽寫詞語。自讀課文,歸納。學生根據問題回答通過描寫“小河”、“小橋”、“小船”、“太陽”、“晨練”的“老人”等句子加以體會。自由練讀,指名讀。按以上方法自學課文朗讀體會讀一讀,說說好在哪里?齊讀第五節聯系上下文說說根據板書的提示背誦挑幾句或一節指名背1、背誦課文2、圍繞“課外活動時,校園真熱鬧啊”這一句中心句,把“熱鬧”寫具體。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2
合作探究 自主發展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浙江省岱山縣實驗學校 (小學部) 徐飛
《小鎮的早晨》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蠶鄉小鎮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2——4自然段都是總分段式。即便于學生運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閱讀,又可供學生仿寫練習。課文不長,但文質兼美,詞語豐富,富有感情,教學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使學生領悟課文意韻,喚起學生對課文的審美體驗。
我在本課設計時,將“合作—探究”法引入教學,注意體現以下教學思想:1、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朗讀課文。2、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使學生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做到敢于補充修正他人的意見,向別人學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質疑問難。
注意集體學習與小組合作、個別自學有機組合。4、落實語文基本功的訓練,促進學生素質自主發展。
教學目標 :
1、運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閱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2自然段。
2、感受蠶鄉小鎮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下欣欣向榮的氣氛。3、培養學生質疑問難、合作探究、敢于創新的語文能力。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第2段。
教學難點 :
通過自讀自悟,體會小鎮早晨的恬靜、熱鬧、緊張的特點。
教學準備:錄音帶、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齊讀。質疑:讀了課題,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2、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1)、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2)、四人小組交流:a、檢查課文讀通情況。b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3)、師生交流:你們解決了什么問題?還想弄懂什么問題?
(4)、梳理學生的問題。
二、自讀自悟,體會感情
1、過渡:被悠閑的搖櫓聲喚醒的小鎮的早晨是怎樣一番情景呢?下面就讓我們乘上烏蓬船,去感受水鄉小鎮早晨那獨有的恬靜。
2、課件欣賞。
3、帶著歸納整理的問題,默讀這一段,想想作者從哪幾方面把小鎮的早晨的恬靜寫具體?
4、再輕聲讀這一段,作者怎樣把恬靜寫具體的?你認為哪些詞句寫得好?圈圈劃劃,寫上簡單的批注,并有感情的讀一讀。
5、集體交流重點句
(1)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著片片銀鱗;河水靜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
(2)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的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型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又在河上請輕輕飄過。
6、配樂展開想象讀這一段,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7、引導背誦。
(1)小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筑屋,古色古香,呈現出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這么美的畫面,我們給它配上解說詞好嗎?那得先背好解說詞。
(2)你想用什么辦法背誦?
(3)用你喜歡的方法背誦。自由練背,指名看課件解說。
三、合作研讀,開拓思維
1、剛才,我們在河邊細細領略了小鎮早晨恬靜的景象,如果我們到街邊去看看,又會見那兒是熱鬧的,更是緊張的。
2、用同樣的方法四人小組討論探究第三、四自然段。
(1)研讀一:作者怎樣把小鎮早晨的熱鬧和緊張寫具體的?你認為哪些詞句寫得好?
(2)研讀二:怎樣讀出小鎮早晨的熱鬧和緊張?
四、組際交流,培養能力
(1)這段話從人多和沿街擺滿各種土特產作買賣的場面來描寫小鎮早晨的熱鬧的。
(2)“您會不由自主地隨著擁擠的人流向前走去”,“擁擠的人流”已經說明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前面加上“不由自主”,說明擁擠的人群使你走路也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這是熱鬧情景的寫照。
(3)“沿街擺滿”以及“……”說明土特產琳瑯滿目,這也是熱鬧的寫照。
(4)有感情地讀你最喜歡的句子。
五、延伸課外,拓展創新
1、除了課文所描繪的江南小鎮,你還知道我國還有哪些水鄉小鎮?請收集有關資料。
2、收集的資料可以編寫成小報或畫水鄉風景圖等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3
杭州勝利小學 虞大明
第一課時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叫(課件出示課題)
課前預習過課文嗎?
生:預習過了。
師:能說說你是怎么預習的嗎?
生:給生字擴詞。
生:讀課文。
生:給課文分段。
……
師:那好。下課!
生(驚訝):啊????
師:是的,下課,你看,同學們課文會讀了,生字詞都認識了,還擴詞了呢,課文分好段了,連課后習題都解決了呀。咱們上課還能干什么呢?下課!
生:啊?
師:怎么?還要上嗎?
生:上!
師:好了,剛才跟同學們開玩笑了。
通過預習,我相信同學們一定知道了這篇課文有些字是比較難讀或難寫的。我想請同學們來當當小老師。
現在請你拿出筆,把這些字在書上作好記號。
生準備。
師:小老師們,可以交流了嗎?(可以)
生:我覺得“剖魚”的“剖”比較難讀。
師:這樣就是小老師了嗎?想想平時老師是怎么教的?
生:下面我領讀,“剖”,“剖魚”的“剖”
其他學生跟讀,該生就沒下文了。
師:你不抽查一下嗎?
生(笑):請你來讀。(指名讀)
師:他讀對了嗎?你不評價一下嗎?
生:你讀得很對!
師:好!繼續,還有誰也愿意當當小老師的?
(就這樣,學生陸續提出了“營”、“鋪”、“銹”等字)
師:通過預習,你覺得什么字比較難寫的,你有什么辦法提醒大家嗎?
生:我覺得“物廉價美”的“廉”比較難寫。
師:是啊,這個字比較難寫,現在請同學們睜大眼睛,盯牢這個字,虞老師數到“五”再放開。一、……五。好,閉眼,你的眼前能浮現這個字嗎?
生:能!
師:能浮現就說明記住了。還有什么字難記嗎?
生繼續提出“式”、“漿”,師生一起分析,識記。
師:現在請同學們把這些生字詞抄寫幾遍,抄幾遍能做到聽寫無誤,那就抄幾遍。
生抄寫生字詞。
師:現在我說聽寫,同學們能寫出來嗎?(能)能,那就不聽寫了,相信同學們!
師:剛才我聽到同學們在預習時有疑問,現在就來聽聽有什么疑問。
生1:搖櫓聲是怎么樣的?
生2:是“嘎吱,嘎吱”地。
生3:不對,應該再慢一些。
師:好,那你來模仿一下。
生3:嘎~~~~~吱~~~~~~~~~~,嘎~~~~~~~~~~吱~~~~~~~~~~
師:虞老師這兒也有一個片子,可以幫助你理解搖櫓聲呢。
課件出示。
生:噫?是虞老師呢!
師:呵呵,現在才看出來哪。這是虞老師親自拍的一個片子。現在同學們能再模仿一下搖櫓聲嗎?
生模仿。
師:通過看了片子,聽了同學們的模仿,我們仿佛進入了水鄉。
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描寫水鄉一個小鎮的早晨的呢。
那么課文描寫了小鎮的早晨的幾個特點呢?
生:三個。
師:哪三個?
生:恬靜、熱鬧、緊張。(師板書)
師:你們怎么這么快就知道了?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我從書上第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看出來的。
師:好!我們把這三個句子劃出來。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
師:這節課還剩下一點時間,我們來研究一下“小鎮的早晨”為什么是恬靜的。
虞老師為了上這一節課,特地根據這個特點拍攝了一段錄像。請同學們看看。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看清這段錄像。請同學們先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后,師課件出示。
師:這個片子,虞老師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拍成的。可是我還是覺得有點傷心,同學們看了這個片子后一點反應也沒有。
生笑,鼓掌!
師:對了,這就是對我勞動成果的肯定。鼓掌,同學們都會吧?當別人付出了勞動時,我們就應給予鼓勵。
現在請同學們對照課文,對虞老師的這個片子美言幾句。
生讀課文。
生4:虞老師,我有一點意見。
師:哦,有意見?這是美言嗎?
生4:我先提一點意見。
師:哦,一點,那就是美言了是吧?好吧,你先提吧
生4:我覺得你沒有把“淡淡的霞光”拍出來。
師:哦,是的。這個確實沒有拍出來,不過也不能怪虞老師,那天是個陰天呢。
生5:虞老師,我也有意見呢。
生:我也有,我也有。
師:好,那我們就先來說說缺點吧。
生:課文中說小船是從橋洞中悄悄鉆出來的,又在河上輕輕飄過。可你的片子中的小船卻是用力劃過的,而且速度比較快。
師:你們認為“悄悄”“輕輕”很重要嗎?為什么?
生:因為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如果不是“悄悄”“輕輕”那就不恬靜了。
師:有道理,那咱們就來讀讀這個句子,注意這兩個同學們認為很重要的詞。
生讀。
生:課文講小船是“一只緊挨著一只”,可你這兒卻只有兩只。
師:“一只”緊挨“一只”,可不就是兩只嗎?
生:不是的。
師:你還可以從哪兒也能看出不是的?
生:各式各樣。
師:有這個詞嗎?都找到了嗎?啊呀,你看虞老師都粗心哪。“各式各樣”的,不光說明數量多,還說明——(樣子也很多)
同學們也一定注意到了,虞老師這個片子中不僅只有兩只船,而且樣子也單一,就是烏蓬船啊!
這個也不能怪虞老師,虞老師找遍了所有地方,就找到這么兩只烏蓬船,那特意把它們緊挨在一起呢。
生:課文中有兩座石橋,你這兒沒有。
師:沒有嗎?這可不能冤枉好人哪。咱們再來看一看。
課件出示。細看,有兩座。
師:這我就有些不明白了,寫石橋跟“恬靜”有什么關系嗎?
生:有關系,因為這個石橋上沒有人,說明人們都還在睡覺,所以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
下課鈴響。
師:啊呀,虞老師辛辛苦苦拍了一個上午的片子想不到還存在這么多問題,不過現在已經下課了,就請同學們先休息一下,還有什么意見,下課時跟我個別交流一下。
第二課時
師:剛才課間有很多小朋友圍著虞老師,提了很多意見,有個同學說書上的“河水凈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是啊,這個句子寫得多美啊,請同學們把這個句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咱們班確實有一批非常非常優秀、了不起的同學,給這個片子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見:沒音樂!
我當時拍這個片子時,是這樣想的:既然是恬靜的,靜得一點兒聲音也沒有,那就還是不要音樂的好。
可是咱們同學有意見,說是加一點音樂,可以更加襯托出小鎮的恬靜。
嘿,還真有道理,所以現在咱們就給它配上一點音樂。
虞老師這兒有四段音樂,請同學們選擇。邊聽邊讀讀,感受一下,哪一段最適合,如果你認為這段不錯了,那就請舉手。
放音樂,生讀書。
第二段音樂,開頭較舒緩,但后面顯得比凄涼。可不少學生還是舉手了,于是老師即興朗誦
了一段凄涼的文章(具體是哪一段,我記不清,不好意思)
學生一聽,真的,不行!于是陸續放下了手,繼續聽。
聽完后討論交流,認為第一和四段比較適合。
配樂朗讀。
師:好,現在就根據你們的意見,咱們來給這個片子加上音樂。請同學們隨著這個畫面,讀讀第二自然段。如果你們讀得太快了,那么畫面還在繼續。如果你們讀得太慢了,那么你們還在讀時,畫面已經結束了。所以請你注意讀的速度。
需要練習一下嗎?
生各自練讀,齊讀,讀得快了點。師范讀。
師:小鎮的早晨除了顯得恬靜,還很熱鬧呢。
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做做導演,去拍攝熱鬧的場景。
小組合作,先研究一下劇本,再討論一下需要選擇怎么樣的場景。
小組討論學習,師參與各組的討論。
師:好,現在各小組基本上都已經討論出來了。先來看看,你們準備選擇一條什么樣的馬路。
生:我們準備選擇一條很窄的馬路。
師:哦,你們的根據是什么?
生:因為書上說:“路不寬”
生:還有還有,書上還說人群很擁擠。
師:好,一條不寬的馬路。那路邊小攤準備擺些什么呢?
指名多人講。
師:請多少群眾演員?
生:五百。
師:啊?這么多啊?你要知道,現在請群眾演員也要花很多錢的呢,還是少請一點吧,五個,怎么樣?
生:不行不行,因為書上說:人很多,人流是擁擠的。
師:你說呢?(問另一學生)
生:我要請一千。
師:嗬,越來越多了嘛,看來你很贊成他的說法呀。
生:是的。
師:那臺詞呢?準備怎么設計?
那些小販們,會怎么叫賣他的東西呢?
現在都來賣賣自己的東西。
(指名):你是賣什么的?
生:我是賣青菜的。
師:好,賣青菜,你準備怎么吸引顧客呢?
生叫賣,但聲音不夠放開。師示范,(精彩極了,生鼓掌!)
生再叫賣,這回好多了。
再指名多人叫賣。
師:導演們,你們想,路邊小攤的攤主們,都是這樣你喊了,再我喊的嗎?
生:不是的,一齊喊。
師:好,那咱們也一起來喊一喊。
生各自叫賣,體會熱鬧。
師:做導演好玩嗎?做演員更好玩吧?
請把我們的劇本給讀熟了。
生各自練讀,齊讀。
下課鈴響。
師:由于時間關系,小鎮的“緊張”就請你們的語文老師帶著你們去體會了。下課。
(完)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4
之三
吳海芳
小橋、流水、人家,是江南所特有的,讓不少人羨慕不已、讓不少人向往心儀!款款走來。靜坐于小橋流水人家中,綿長的情調,幽遠的詩韻,不經意間便浮上心頭。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江南小鎮的早晨,你覺的小鎮的早晨怎樣?
江南是我們的家鄉,生活在這詩夢般的小鎮上,怎能不讓我們有別樣的情懷?(邊出示圖片邊過渡)你最喜歡小鎮早晨的什么特點,請同學們翻開書,找出來,讀一讀?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
再細細地讀讀你找出的這一段話,找出你喜歡的句子。
你讀懂了什么?或者你還有哪里不懂的?做好記號(出示)
交流體會品位,感受小鎮早晨的美
(一)第一自然段的學習
1、指名讀
出示一些句子
思考:⑴想想這一段寫出小鎮早晨的什么特點,劃出總起句。
⑵結合插圖想想,課文通過哪些景物來表現小鎮早晨這一特點,用“△△”標出。
2、交流討論得出:恬靜:河水、小船
結合理解“恬靜”
交流喜歡的句子
3、重點研讀“河水”和“小船”的句子,用標出表現小鎮早晨恬靜的詞語,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交流,指導朗讀,(用上插圖)
(1)穿鎮而過的小河猶如一條碧綠的玉帶。
(你感覺怎樣:)
(2)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你見過這樣的嗎,你想說什么?)
(3)小河上橫跨……搖過
(在這樣清澈的如玉帶般的河面上不時有小船從……,你感覺怎樣?)
5、感情朗讀:讓我們邊讀邊想象小河、石橋、小船組成的圖畫,感受一下小鎮早晨的恬靜美麗吧!(自由讀,齊讀,試背)
6、歸納閱讀步驟:
(1)找出總起句,想想小鎮早晨有什么特點;
(2)想想課文抓住哪些景物寫小鎮早晨的特點;
(3)讀有關詞句,體會課文怎樣具體體現小鎮早晨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老師從你們的讀中,的確感受到了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這恬靜中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一種美。
我們在作者的筆下,似乎看到了小鎮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凈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閑的烏篷船,現在,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中,向大家介紹這恬靜的小鎮。
(二)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被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的早晨又是怎樣的?
(區分)喚醒驚醒
a.一聲驚叫聲把我從睡夢中。
b.清晨,媽媽用親切的聲音我。免得我上學遲到。
哪些句子你能體會到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自讀找出后小組交流
出示一些佳句
(三)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小鎮的早晨又是緊張的,
學生自讀后向大家介紹小鎮早晨的緊張,體會緊張之美
(四)練習
把“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小鎮的早晨是緊張的。”合并成一句話
小結導入 最后一小節。練讀最后一小節。
小橋流水,很多個夜晚,幽幽的湖水伴我入夢,盈盈笑意中仿佛一段娓娓婉約的古老故事,就在青石板鋪成的街頭向我走來。是啊,我愛我的小鎮,那么,你呢?生活在這樣的小鎮,你想說些什么?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5
《小鎮的早晨》教后反思
本節課我緊緊抓住小鎮早晨的“恬靜”、“熱鬧”、“緊張”這三個方面讀悟出小鎮的美麗。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安排三遷移的訓練。在教學時,模糊了課時概念,交流了小鎮早晨的三個美。始終以“美”在哪兒貫穿全文。讓學生整體地感知,體會小鎮的美麗。但是,讀為什么這樣讀?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比如小鎮木船悠閑的搖櫓聲、腳步聲、摩托車聲,以及盆里的魚蝦蹦跳的情形都可以讓學生具體地感知,具體地指導。另外,小鎮的熱鬧,還熱鬧在哪些方面可以向外拓展。本節課更大的遺憾在小鎮的緊張只是匆匆感知,以讀代講了,其實小鎮早晨的美并不只表現在小鎮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小鎮早晨人民的精神美。人民的緊張其實就是小鎮人民生活的充實,精神蓬勃向上的集中體現。在這里,要向學生滲透得更多。這是本節課最大的敗筆啊。
《小鎮的早晨》教學反思
【1】如何上讓孩子喜歡的語文課?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我。上學期的一段時間課上得比較沉悶,不經意間,孩子們對語文課的感嘆傳來,那段時間覺得特羞愧,特失敗,常常對學生有一種負罪感,我該如何改進我的課堂?
新學期,新開始,我開始嘗試著立足課文,運用各種形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先愛上語文,再愛上語文課!在《小鎮的早晨》第一課時教學中,生字詞過關,句子讀通順,整體感知小鎮的三個特點,滲透總分總結構方式,孩子們的投入度很大。于是,在今天的第二課時教學中,除了教師語言的錘煉,我還嘗試著運用一些新方法:看圖感知,自選音樂配樂讀,自己當導演拍片。孩子們興趣很大,都能夠解讀課文,從書上找到詞語、句子作為理由。
但是,上課下來,熱鬧之后,留給我的思考也很多。處理安靜這個段,沒能體現多形式的朗讀指導,應該更多讓學生去讀,去悟!處理熱鬧這一段,設疑問導演,從路不寬,到人很多,再到賣的蔬菜,文本用得還不錯。不過,吆喝這個環節就沒有更好地立足文本,如果先用書上資源,那么多小動物啊,蔬菜啊,土特產啊,盡量說,用形容詞說,再吆喝,扣文本就會更緊密了。
前面的路還很長,繼續加油吧我!
【2】《小鎮的早晨》一課,以散文的體裁,清麗的文字把人、景、物融為一體,描繪了江南水鄉小鎮的早晨恬靜、熱鬧和緊張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較為成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以讀為本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立足于這一精神,在進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時,我作了一些嘗試,力圖體現開放的、創造的、個性的課堂教學特色。在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自然段,說說最喜歡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這樣讓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語言,嘗試品味、學會欣賞,說出自己有所發現的話。從學生的發現,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們所擁有的潛力比目前的教育體制所能啟發他們的要多得多”。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說創造的話。學語言,用語言,不但激活了學生思維,展示了學生個性,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層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獲得了具體體現。
二、自主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皮亞杰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
意象活動教育就不能成功。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回憶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想想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這一過程在教學時還注重不同層次的學生,一般先由基礎較差一些的學生解決課文中的共性問題,并積極引導尖子生對個性問題進行探討,以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這一參與過程既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聽說能力、判斷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學生自學后,有個學生提出:“我不明白急匆匆的腳步聲、自行車的丁零聲、摩托車的突突聲明明是噪音,課文中為什么說是歡快和諧的交響樂呢?”這個問題提得很有價值,我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剛才學生提出的問題。過了一會兒,顧熠盛說:“在作者眼中,這并不是噪音,因為這是人們上班、上學而發出的聲音,這聲音意味著小鎮欣欣向榮,在作者心中,這聲音就是歡快和諧的交響樂,這聲音代表著希望、代表著生機、代表著人們對發達的企盼!”多好啊,一個四年級的學生能講出如此到位的話語來。
最后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想想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強化了閱讀總分段式的方法,為仿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更加深深地感悟到:教育教學無論怎么改,都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學中要大膽放手,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這樣才能使學生各盡其才,各顯風采。
【3】《小鎮的早晨》是一篇條理清晰,文筆優美的文章。課文按照景物幾個方面的特點,描寫了蠶鄉小鎮早晨的恬靜,繼而熱鬧,緊張的情景,反映了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課文詞語豐富,富有感情,描寫的景色優美、生動,適合于通過朗讀體會的氣氛,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本單元的要求是看課題推想內容,上課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在上學路上看到什么景象?然后揭示課題后,讓學生說說“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猜想課文會寫些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言。接著讓學生自學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聽課文朗讀錄音和自學課文讓學生說出: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又是熱鬧的、更是緊張的。這樣既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認識,又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在教學第1自然段時,主要讓學生通過讀、模仿、比較、體會出城市早晨與小鎮的區別,感受到小鎮的那份“恬靜”。但是要理解“恬靜”,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主要是安排時間,讓學生充分地朗讀、體會。讀出“靜”和“美”。但遺憾的是我重視了集體朗讀,忽視了非常重要的 “個別”朗讀,這大概是新教師的一個弱點,臨場發揮不佳、盡管心里想一定要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但一到面對有經驗的老師坐在那里聽課,還是有那么一點慌,在這個方面一定多加努力,讓學生有充分的朗讀時間,從讀中得到美的熏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小鎮的“恬靜”,“熱鬧”和緊張。
在課文快結束時,有同學提出寫小鎮早晨的緊張時,為什么要寫無關緊要的“工廠數量多”?真的無關緊要嗎?我讓學生展開討論。最后有同學提出,前面寫了急匆匆去上班的姑娘,接下去寫了這么多工廠,表示這些姑娘去工廠上班,也是寫出了“緊張”。同學們通過議論,進一步感受到了小鎮早晨的“緊張”。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6
《小鎮的早晨》片斷賞析
師:你能很快的完成這個作業嗎?請快速地讀課文里的二、三、四段。
教師出示“小鎮的早晨是( )、( )、( )。”
生:(讀書,完成填空)
師:這么快就完成了,你們有什么竅門?
生: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每一段的總啟句,找到恬靜的、熱鬧的、緊張的。
師:你們真能干,真會學習。
(設計意圖:
讓孩子完成這個填空作業,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發現總啟句,找到重點詞,這是一種學法的指導,但是,這種鼓勵學生在自行研究的基礎上完成,更能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愉悅。同時,設計這項難度不高的作業,讓全體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
《小鎮的早晨》片斷賞析
師:請繼續學習課文的第三、四兩句。說說寫的是什么?并且把這個詞寫在課文旁邊。
生:(默讀后,均在課文旁邊寫上“船”)
師:誰能告訴大家哪些詞說明船很多。
生:(一邊劃,一邊舉手。急于發言。)
師:不著急,劃到一個不稀奇,比誰找得多。
生:(在老師的激勵下,又埋頭讀句子。)
師:現在可以說了,找到三個的舉手。(紛紛舉手)
生:找到了“各式各樣”,“一只緊挨一只”,還有一個是“停滿”。
師:是停還是滿?
生:(集體回答)是“滿”。
師:嗯,學得真不錯。你們真會學習。來,你們這個小組的同學就當作是船吧,快,你們一只緊挨一只。(孩子紛紛靠攏)同學們,瞧各式各樣的船,一只緊挨一只,你們覺得格外醒目的是什么船。
生:(笑著指著穿黑衣服的小男孩兒說)烏篷船。
師:烏篷船?哦,他剛好穿著黑衣服。行,我們就把他當作烏篷船吧。你們說說為什么它格外醒目。
生:它是油光發亮的,它是翹起尖尖的船頭的。
師:對呀,我們來把三、四兩句讀一下。讀出有趣!
生:(有趣地朗讀。)
師:老師不明白了,這么多的船怎么能說恬靜呢?
生:(思考,一下子被老師問住了。)
師:其實,這兩句話中有一個詞告訴我們“恬靜”,聰明的孩子肯定會發現的。仔細找。把它圈出來。
生:(一下子又進入了課文的研究中,不一會兒舉起了手)
師:哪個詞?(孩子們紛紛說“停”)
對呀,這么多船如果都在開,肯定很熱鬧,現在都停住,所以就顯得格外的靜。
(設計意圖:
教師一直以平等的身份,引導孩子自己去研究課文,讓他們在不斷的發現中,體驗成功,因為教師的指向明確,梯度不高,學生稍做努力就可以達到。這樣的設計讓全體學生都能進入學習。在一次次的達成中,不斷增強學習情趣。特別是中間插進“一只緊挨一只”的直觀游戲,讓孩子進入興奮,那么接下來的說話練習和課文朗讀顯得更有情趣。)
《小鎮的早晨》片斷賞析
師:現在我們學習第五句了,老師覺得你們自己肯定會學得很好,就像剛才一樣把表示恬靜的詞找出來,像老師一樣寫在小黑板上,待會兒你來當老師,你來向大家介紹為什么選這個詞。
生:(饒有興趣的開始劃劃、圈圈,教師巡視作個別輔導,并把小黑板發給舉手的孩子。)
師:可以了嗎?誰先上來?(不少孩子拿著黑板上來了。)
生:我找到的詞是:“悄悄鉆”,悄悄鉆當然就是恬靜。
生:我找到的同是:“輕輕飄”,輕輕飄也是很靜的。
生:我找的就是“飄”,輕了才能飄。
生:我找到的是“一葉葉”,像樹葉…樣,一葉葉的小舟,很輕很輕。
師:說得真好,如果是一艘艘的大輪船那就不會恬靜了。
生:我找到的是“小舟”。因為大船就不會恬靜了。
師:還有嗎?
生:我找到的是“遙遙相對”。
師:誰和誰“遙遙相對”?
生:座落在小鎮上的兩座拱形石橋。
師:是的,這邊一座橋,那邊也有——座橋,兩座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靜靜地守在小鎮的兩頭,看起來就格外的恬靜。是嗎?(學生笑著回答“是的”)
師:你們真了不起,把恬靜的詞都找出來了,下邊你們幫我一個忙,你們讀,我來畫,你們可要慢慢讀,要不我來不及畫的。你們讀得好,我就會畫得好,我們開始吧!
生:(慢慢地誦讀)兩座拱形橋遙遙相對,座落在小鎮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又在河廣輕輕飄過。
師:(在學生的朗誦中完成小橋、小舟的簡筆畫)是這樣嗎?
我畫得可以嗎?(學生點頭稱贊)那么,看著我畫的圖,大伙兒試著背背看。
生:(背誦第5句)
師:你們這么快都記住了,真不簡單。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7
之二
山東省博興試驗區博興縣第一小學 孫清華
教材分析:
《小鎮的早晨》一課,以散文的體裁、清麗的文字把人、景、物融為一體,描繪了江南水鄉小鎮的早晨安靜、熱鬧,忙碌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小鎮新貌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了解江南水鄉小鎮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鎮的發展與變化,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繼續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細細品讀。
3、認識并理解生字詞,借助一些詞句幫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幻燈片、課文伴奏帶(建議選擇鋼琴曲或絲竹樂)
教學過程 :
一、聯系生活實際自然走入教材。
導入 :同學們早晨幾點到學校?每天上學的路上,都能聽到些什么聲音?看到些什么景象?
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
總結:這些都是我們北方小縣城早晨特有的景象。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到另外一個不同的地方去看一看、聽一聽,一起去領略一下江南水鄉小鎮的早晨。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小鎮的早晨》。看了課題,你猜這篇課文會寫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師這就帶大家去,滿足你的愿望。
(設計意圖:江南水鄉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所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自然走入教材,既構成對比,又創設了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范讀課文,聽讀識字,初步領略課文內容。
1、放伴奏帶,范讀課文。
2、你覺得小鎮怎么樣?有什么特點?學生談聽讀后的感受。
3、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那就讀一讀吧!你們覺得怎么讀好呢?給自己提提要求。(自己解決生字詞的讀音、互相交流對難點的理解)表揚讀書習慣好的同學,樹立榜樣。
4、教師巡視,隨時指導學生的讀書習慣。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5、出示學生朗讀中遇到困難的詞語,鼓勵學生教一教,讀一讀。掌握扎實。
6、通過讀書,大家不僅學會了許多生字詞,還了解到小鎮的早晨是安靜的、又是熱鬧的,還是忙碌的。接下來就讓我們隨著木船的櫓聲,走進小鎮安靜的早晨,去聽一聽,看一看。
(設計意圖:課文篇幅長,學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讀通課文,教師的范讀既創設了優美的情景,便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又能使學生在聽讀時識字,可謂事半功倍。在鼓勵學生自己讀一讀,進一步鞏固生字詞,體悟課文內容和韻味。)
三、重點品讀第二自然段,教給學法。
1、重點指導第二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仔細讀讀這一段,想想從哪兒能體會到小鎮的早晨是安靜的。
為什么從這句話中你就能體會到小鎮早晨安靜的特點?
有哪些詞語來體現這個安靜的特點?你還能說出表達安靜這個意思的詞語嗎?怎樣讀才能把小鎮早晨的安靜表達出來?怎樣能讀好?
說一說。(輕聲讀)指名讀,評一評再讀。聽老師讀一讀,談體會。再自己試一試。齊讀有關句子。
配樂讀
2、回顧學法,加以總結。讀一讀課文,畫一畫重點詞語,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課文中的2-4自然段形式相同,所以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在品讀中滲透學習方法的教育,然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后兩個自然段,是這一類型的課文較好的教學方式。)
四、自主選擇,小組合作學習3、4自然段。
1、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我們就可以自己試著學習后面的兩個自然段,深入了解小鎮的早晨是怎樣熱鬧和忙碌的了。同學們可以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先自己讀一讀,標一標,畫一畫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互相讀一讀,評一評。
2、小組合作學習第三段、第四段。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注意隨時樹立榜樣,教給合作方法。
3、展示合作成果。說一說,讀一讀。注意關鍵詞句的理解和訓練。
(設計意圖: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要學以致用,學生在自主、合作的過程中既深入理解了課文,又進一步鞏固了這種學習的方法,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四、總結,合作讀全文,升華對課文的領悟。
同學們剛才游覽了小鎮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凈得透明的小河,熱鬧的街市,忙碌的人群,都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多美的小鎮的早晨!我們合作來表達對小鎮的贊美之情吧。女生讀第二自然段,男生讀第三自然段。教師讀每段的第一句話。
(設計意圖:美妙的音樂,能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教材,進入情景,在抒發自己情感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業 。
1、抄一抄,寫一寫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積累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的詞匯。
2、讀一讀,背一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8
之四
吳海芳
教學目的
1、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水鄉小鎮的意境美,增強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在讀背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語言材料。
教具 課文精彩段落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小鎮的早晨是什么樣的?
二、細讀課文
1、自由選擇一段朗讀,思考:這一段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圍繞這句話寫了哪些內容,你體會到了什么?
2、交流第一節。(不定)
(1)學習第一節 A 中心句: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
B 從哪里可以看出恬靜呢?
C 朗讀師生對讀
D 交流總結學法
A找中心句B讀句子體會
3、交流第二節 A中心句: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
B“熱鬧”表現在哪些方面?
C體會用詞用句的精當。
D熟讀成誦出示填空題,幫助學生背誦。
4、第三節方法同上。
5、教學第五節小鎮的早晨美在哪里?
三、背誦課文反饋
四、作業 :
五、寫作特點:
1、全文先分后總,每段內又“由總到分”的順序來敘述的。層次清楚,結構嚴謹。
2、篇幅短小,語言淺顯、流暢。在敘述中自然流露出對小鎮的贊美之情。
六、實踐活動參觀南郊早晨的農貿市場、街道、商店、工廠等,并按“先概述,后具體”的敘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點,作口頭介紹。
聽寫詞語。自讀課文,歸納。
學生根據問題回答通過描寫“小河”、“小橋”、“小船”、“太陽”、“晨練”的“老人”等句子加以體會。
自由練讀,指名讀。
按以上方法自學課文朗讀體會讀一讀,說說好在哪里?
齊讀第五節聯系上下文說說根據板書的提示背誦挑幾句或一節指名背
1、背誦課文
2、圍繞“課外活動時,校園真熱鬧啊”這一句中心句,把“熱鬧”寫具體。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目標:
1、運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閱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2自然段。
2、感受蠶鄉小鎮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下欣欣向榮的氣氛。3、培養學生質疑問難、合作探究、敢于創新的語文能力。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第2段。
教學難點:
通過自讀自悟,體會小鎮早晨的恬靜、熱鬧、緊張的特點。
教學準備: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江南水鄉的小鎮,領略了江南小鎮特有的小橋、劉水、人家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再次去江南小鎮走一走、看一看,去細細品味——(師引讀)《小鎮的早晨》。
二、品文悟境
(一)整體感知美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小鎮的早晨是怎樣的?
2、★課件出示:小鎮的早晨多美呀!
指名讀,齊讀。
3、(邊板書邊提要求)小鎮的早晨真美呀,那為什么會讓我們感到這么美呢?打開課本,默讀全文,找找課文中的哪幾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
4、★課件出示: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
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
小鎮的早晨是緊張的。
5、這幾句話中告訴了我們小鎮的早晨有哪幾個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恬靜
熱鬧
緊張
6、過渡:現在,就讓我們先去欣賞一下小鎮那恬靜的風光吧。
(二)感受“恬靜美”
1、請同學們輕輕打開課本,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想想作者圍繞著“恬靜”具體寫了哪些景物呢?用筆把這些景物圈出來。(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交流并點擊變色(小河、石橋、小船、太陽、老人)
2、再讀課文,這些景物中哪些地方讓你最能感受到小鎮早晨的恬靜。
★課件出示:穿鎮而過的小河猶如一條碧綠的玉帶。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
“一條碧綠的玉帶”十分柔美,讀好這句。
“清澈透明”看到了河里的什么?讀好這個詞。
“波光粼粼”這個詞又讓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微風吹來,河里的水在輕輕地搖動,一閃一閃的,非常美麗!)
師述:小河是碧綠的,是清澈的,是透明的。小河是清秀的,是純潔的,是清清亮亮的。看到這樣美的小河,讓人拋去了一切雜念,心清如水。能讀出這種感受嗎?誰來試試看?(指名讀、齊讀)
★課件出示:小河上橫跨著一座小石橋,下面是個高高的半月形橋洞,不時有小船從橋洞中悄悄地搖過。
把“悄悄地”這個詞去掉,行嗎?(小鎮早起的人生怕驚醒了還在休息的人。)
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悄悄地”,可別把人吵醒了。
齊讀。
★課件出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輝灑在小鎮的樓房頂上,河邊的綠樹上......
提問:省略號說明了什么?
太陽金色的光輝只灑在小鎮的樓房頂上,河邊的綠樹上嗎,還會灑在哪里呢?
誰再來讀。
整個小鎮都沐浴在金色的光輝之中,樓房頂上,綠樹上,河面上,小橋上,人們的身上,這光輝給小鎮帶來了光明,給小鎮帶來溫暖,給人們帶來了愜意。(齊讀)
★課件出示:在美麗的晨景中,早起的老人在沿河的樹林里伴著朝陽晨練。
“伴著朝陽”多么愜意啊!
3、小河、石橋、小船、太陽、早起的老人構成了一幅多么美麗的圖畫呀!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進這恬靜的小鎮的早晨?(指名讀)
4、這種美,是天然的清新的美,是從心靈深處涌起的溫情的美,這就叫恬靜,這樣美好的早晨,我們再次用心地品讀,你的心會柔柔的,軟軟的,甜甜的。(師引讀,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第一小節)
5、過渡: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她還在甜美的夢中。那她是怎么醒來的呢?
(三)感受“熱鬧美”
1、★課件出示:沉睡著的水鄉小鎮,被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了。
你能讀出這份悠閑嗎?
2、隨著這悠閑的搖櫓聲,小鎮從睡夢中慢慢醒來,小鎮漸漸變得——(熱鬧)。
3、在這樣的場景中拍攝一段錄像,再配上我們的朗讀,就是一部非常棒的介紹江南小鎮的風光解說片,同學們,想不想拍這部解說片啊?
4、布置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課件出示:請你以導演的身份參加討論。
討論內容:場景、群眾演員、道具、臺詞。
友情提示:討論的過程中多問一個為什么。
5、交流。
同學們,現在你們都是導演了,我是你們的助手。請問開拍前我都需要準備些什么?
(1)蔬菜瓜果要新鮮,雞鴨魚蝦要鮮活。
★課件出示:萵筍、韭菜、芹菜還帶著晶瑩的露珠;盆里的魚蝦又蹦又跳,濺出許多水花;籠子里的雞鴨時而伸長脖子叫著,時而望著往來的行人......
(2)要有許多的群眾演員。
★課件出示:路不寬,人很多。
(3)對演員有什么要求?
★課件出示:賣粽子、豆漿、餛飩的小攤子已是熱氣騰騰了,火苗舔著的大鍋飄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主人用淳樸熱情的微笑迎來了第一批顧客。
6、剛才開拍前所做的準備,讓你有一種怎樣的感覺呢?(熱鬧、歡騰)課文中哪一句話寫出了你們的感受?
★課件出示: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歡騰的旋渦之中。
(1)“旋渦”是什么?什么樣子的?(作手勢理解)
(2)大街上沒有水,作者置身于哪些事物組成的旋渦之中了?
7、這一切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小鎮的早晨多讓人欣喜呀。讓我們把小鎮早晨這熱鬧的時刻牢牢記住。(引讀:走在大街上……)
(四)感受“緊張美”
1、過渡: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小鎮的早晨還是緊張的,快看。
多媒體課件播放錄像。
2、從剛才的錄像中,你看到了什么?課文中是怎么描寫這種緊張的。默讀課文,自己圈畫相關詞語句子。
★課件出示:去學校讀書的孩子們,去工廠上班的姑娘、小伙子們,去鎮外湖上捕魚的漁民們,都急匆匆地走著。
(急匆匆)
他們為什么會這么匆忙呢?誰來把這句話讀一下。
(大家都很忙,都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都在抓緊時間,生怕耽誤了工作。“急匆匆”寫出大家都很匆忙。)
★課件出示:腳步聲、自行車的“丁零聲”、摩托車的“突突”聲,交織成歡快和諧的交響樂……
從”歡快和諧的交響樂”中你體會到什么?(小鎮的人們加快了生活節奏,雖然忙,但一點都不亂。)
你還體會到什么了嗎?(歡樂)為什么?(同時經過他們辛勤的工作,小鎮將會建設得更加美好,所以大家是高興的)
誰能把歡快和諧的情緒讀出來的?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我們一起來把這段話讀一下。
三、總結升華
1、今天我們又一次零距離走進了小鎮的早晨,感受到了小鎮的恬靜、熱鬧和緊張,我們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
★課件出示:小鎮的早晨多美啊!
2、這么美的小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寫得有條理的呢?
3、(先從三個方面寫小鎮早晨的特點,最后概括小鎮的早晨多美啊!這是先分后總的寫法;在分別寫小鎮早晨三個特點時又是先總寫它的特點,再圍繞這個特點具體寫,這是先總后分的寫法)
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寫法,這樣我們可以把文章寫得更有條理,更有層次感。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20
一、說教材
《小鎮的早晨》是蘇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作者依循由“分”到“總”的結構方式,抓住小鎮早晨“恬靜”、“熱鬧”、“緊張”這三方面的特征寫出了它的美麗。課文篇幅短小,結構清晰,語言淺顯、流暢。
依據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指導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語言材料,領悟敘述方法”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并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小鎮的早晨多美啊!”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學習由“分”到“總”的敘述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憑借文中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水鄉小鎮的意境美,增強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程序
針對這篇課文內容簡單、結構清晰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分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滲透由 “分”到“總”的敘述方法。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小鎮早晨“恬靜”、“熱鬧”、“緊張”的特點;感受水鄉小鎮的意境美,增強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下面,著重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共分五個環節進行。
(一)復習導入
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小鎮的早晨是_______的。”這一句式說一說。這樣,既復習了舊課,又為學習新課作了鋪墊。
(二)導學第二自然段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分成三步教學:
1、充分誦讀,找出特點。我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寫出了小鎮早晨的什么特點,在學生充分讀之后,引導學生畫出總起句,初步感知小鎮早晨“恬靜”的特點。
2、再讀課文,體會課文語言文字中流露的小鎮早晨“恬靜”的特點。學習時,指導學生用“△△”標出文中是通過哪些景物來表現小鎮早晨這一特點的。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教師再相機啟發、誘導。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恬靜”。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配樂朗讀的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為自身的感悟,并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三)總結學法
學習完第一自然段后,引導學生回憶剛才學習的過程,總結學法:①畫總起句,找出特點;②抓住事物,體會特點;③展開想象,讀出特點。
(四)運用學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鑒于本文的特點,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充分放手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在自學的基礎上交流討論,引導學生讀中悟、悟中讀。
(五)總結全文,感情升華
課堂教學要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在研讀了前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出示了“小鎮的早晨_________啊!”這一句式,旨在引導學生把讀完課文后的感受表達出來。最后點明主題,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三、說教法、學法
(一)“教是為學服務的”。一節課選擇了較為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由導學到大膽放手自學的方法。教育學告訴我們,利用知識的類比進行訓練,在此過程中扶放結合,讓學生遷移運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師導學第一自然段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學二、三兩個自然段應該是水到渠成的。
2、以讀代講法。《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語文教學強調感悟,而讀書則是感悟的前提,課文接觸得越多,讀的實踐越多,自然感悟越深,體驗越深,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再者,本文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更適合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二)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僅僅在于使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由“學會”變成“會學”,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將來不再需要教”。因此,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根據教材特點,我指導學生采用了“讀、思、劃、想(想象)”的方法進行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嘗試以下學法:
1、自主學習法。鼓勵學生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自然段,但“放手”并不等于“放羊”,教師在學生自學前、自學時不斷提醒、點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2、讀悟法。新《課標》在“前言”的“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中明確指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有所感悟和體會。
四、說教后感
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下,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時刻激勵自己用教學去實踐新課程的理念,提升課堂教學的品位。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來自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洗禮。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21
教學要求:
1、重點了解江南水鄉小鎮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鎮的發展變化,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繼續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本文的生動優美的句子可引導學生畫出來,細細品讀并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難點:繼續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本文的生動優美的句子可引導學生畫出來,細細品讀并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有句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春天是美好的,早晨的時光更要珍惜。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讀課題《小鎮的早晨》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師小結:這篇文章寫了小鎮早晨的哪些景色和特點呢?
二、自學課文
1、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
(1)、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想一想:(出示幻燈)
課文寫了小鎮的早晨是( )的、( )的、( )的。
2、檢查反饋:指名說,齊讀。
3、你喜歡小鎮早晨的什么特點,請你讀一讀吧!
指名讀,喜歡這一特點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請同學一起讀。
過渡語:同學們讀得真不錯,現在,讓我們坐上小船出發,來到江南的蠶鄉小鎮,去感受一下,小鎮的早晨是怎么醒來的?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小鎮的早晨是怎么醒來的?(是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的
2、在細細地讀讀這段話,你讀懂了什么?或者你還有哪里不懂的?
3、匯報學習情況:
(1) 我明白了“河道縱橫”的意思:用手勢比一比。
(2) 我明白了城市的早晨是汽車短促的喇叭聲驚醒的。是說----
你能模仿這種聲音嗎?老師請男同學來當汽車司機,發出的喇叭聲。悠閑的搖櫓聲嗎?這樣的喇叭聲短促嗎?那應該是怎樣的?又短又快,課文中用了一個詞是“短促”。
你能模仿悠閑的搖櫓聲嗎?老師請女同學來當船夫發出悠閑的搖櫓聲。給人感覺悠閑嗎?聽了這種聲音心情是很舒服,很愉快的,這種舒服與愉快能從臉上表現出來嗎?
(自由自在,輕輕地,很自然。)
(3) 聽了這兩種聲音,你認為課文中“驚醒” 與“喚醒”這兩個詞能互相換一換嗎?形成了對比。
說得好極了。那短促的喇叭聲,在夜里一響,人們會一下子被嚇醒的,那悠閑的搖櫓聲飄進你的夢鄉。你會慢慢被叫醒的。
4、指導朗讀。
能把你學懂的讀出來嗎?
(1) 指名讀 3 個,評一評。齊讀 練背讀。出示填空。
( )的早晨是( )聲( )的。
指名背3個,齊背。
5 、小結:出示單元提示。1主要寫了什么。
2 其它詞語有什么作用。
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了小鎮的早晨,是多么恬靜啊!小鎮還在什么地方向我們展示它的恬靜呢?讓我們來學習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劃出。板書-
(2)、寫了哪些景物,用○圈出。 板書○
2、檢查自學情況。
(1) 這段話是圍繞“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來寫的。這句話在這段中是什么句?這樣的段式叫什么段式?
(2) 板書:霞光、拱形石橋、小船、小河。
3、小組討論。
同學們,你最喜歡這里的哪一句?按照單元的提示,細細地讀讀,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與同學討論交流一番。
4、學習反饋,體會情境。
你最喜歡哪句話,這句話主要寫什么。你學懂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
a 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著片片銀鱗;河水凈的得透明,猶如一
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
(1) 這句話主要寫了什么?(河水穿過小鎮。)
(2) 你從哪些詞看出恬靜的美?你為什么選這些詞? 抓住“凈、透明、帶子、淡淡的、碧綠”結合插圖來理解恬靜。
a淡淡的寫出了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萬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層薄紗。多美啊!
b 河水銀鱗,使你想到什么?它本來指魚身上的長滿的小小的會發光的薄片,在這里我們作者說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閃爍著一片一片的閃光的鱗片,多美啊!
c多干凈的河水,透過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想象說話)
d條凈得透明的河水,一眼望去,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這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寫的一句話,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現在,你就在小鎮的河邊,你會怎么說?(看圖)
(真靜啊! 真美啊!)
e輕輕地”說明了河水流動時是多么的平靜啊!靜得仿佛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3) 指導朗讀。指名讀,看圖讀,背讀,齊讀。
b 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1)、這句話主要寫了什么?(小舟在河上飄。)
(2)你讀懂了什么?
遙遙相對的石橋,(看圖)它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靜靜地坐落在小鎮的兩頭。多靜啊!這半圓形的橋洞使我們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一葉葉,悄悄,輕輕,飄,都寫出了小舟的輕巧與恬靜。
(3)、 指導朗讀。指名讀,學生評。背讀,。
多靜的石橋,多輕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讀得多靜啊!想把它記住嗎?
c 沿街的河邊停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船,一只緊挨著一只。
(1)、 這句話主要寫了什么?
(2)、 哪些詞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樣、一只緊挨著一只)
(3) 看圖:讀這句話。
在這么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么船?(烏篷船)
一些油光發亮的物品烏篷船,翹起尖尖的船頭,顯得格外醒目。
指名說,你們覺得烏篷船怎么樣? 油光發亮寫出顏色,翹起尖尖的船頭寫出了形狀(非常有趣)。你喜歡這些烏篷船嗎?你能讀讀嗎?
朗讀指導,指名讀,看圖讀,背讀,齊讀
(4) 這么多的船,怎么會給人恬靜的感覺呢?好好讀讀想想,哪個詞寫出了小船也是靜的?(停)
三、小結。
1、同學們剛才游覽了小鎮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凈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閑的烏篷船,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現在,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中,向大家介紹這恬靜的小鎮。
2、播放音樂,齊讀。多恬靜的小鎮,多美的小鎮,想把這樣美的景色記在心中嗎?試著背一背。指名背,試背。
3、小結學法。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用這個方法學習三四這兩個總分段式。它們是如何緊張與熱鬧的?
四、布置作業。
1、摘抄一、二自然段中,你喜歡的句子。
2、課堂作業本1、2。
板書設計:
小鎮的早晨
霞光 (淡淡的) 恬靜 小河(靜靜)
石拱橋(遙遙相對) 熱鬧 小船(輕輕 悄悄)
緊張
教學后記:
文章的語句寫得很美,但許多語言描繪出來的美不是三年級孩子能馬上體味得到的。這怎么辦呢?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理解語句外,我充分發揮了插圖的作用,讓學生結合圖畫來體味到小鎮的安靜、熱鬧、忙碌之美。在朗讀時啟發學生邊讀邊閉上眼睛想象美景,這樣就能達到讓美在學生心理扎根的效果。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22
小橋、流水、人家,是江南所特有的,讓不少人羨慕不已、讓不少人向往心儀!款款走來。靜坐于小橋流水人家中,綿長的情調,幽遠的詩韻,不經意間便浮上心頭。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江南小鎮的早晨,你覺的小鎮的早晨怎樣?
江南是我們的家鄉,生活在這詩夢般的小鎮上,怎能不讓我們有別樣的情懷?(邊出示圖片邊過渡)你最喜歡小鎮早晨的什么特點,請同學們翻開書,找出來,讀一讀?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
再細細地讀讀你找出的這一段話,找出你喜歡的句子。
你讀懂了什么?或者你還有哪里不懂的?做好記號(出示)
交流體會品位,感受小鎮早晨的美
(一)第一自然段的學習
1、指名讀
出示一些句子
思考:⑴想想這一段寫出小鎮早晨的什么特點,劃出總起句。
⑵結合插圖想想,課文通過哪些景物來表現小鎮早晨這一特點,用“△△”標出。
2、交流討論得出:恬靜:河水、小船
結合理解“恬靜”
交流喜歡的句子
3、重點研讀“河水”和“小船”的句子,用標出表現小鎮早晨恬靜的詞語,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交流,指導朗讀,(用上插圖)
(1)穿鎮而過的小河猶如一條碧綠的玉帶。
(你感覺怎樣:)
(2)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你見過這樣的嗎,你想說什么?)
(3)小河上橫跨……搖過
(在這樣清澈的如玉帶般的河面上不時有小船從……,你感覺怎樣?)
5、感情朗讀:讓我們邊讀邊想象小河、石橋、小船組成的圖畫,感受一下小鎮早晨的恬靜美麗吧!(自由讀,齊讀,試背)
6、歸納閱讀步驟:
(1)找出總起句,想想小鎮早晨有什么特點;
(2)想想課文抓住哪些景物寫小鎮早晨的特點;
(3)讀有關詞句,體會課文怎樣具體體現小鎮早晨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老師從你們的讀中,的確感受到了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這恬靜中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一種美。
我們在作者的筆下,似乎看到了小鎮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凈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閑的烏篷船,現在,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中,向大家介紹這恬靜的小鎮。
(二)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被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的早晨又是怎樣的?
(區分)喚醒驚醒
a.一聲驚叫聲把我從睡夢中。
b.清晨,媽媽用親切的聲音我。免得我上學遲到。
哪些句子你能體會到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自讀找出后小組交流
出示一些佳句
(三)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小鎮的早晨又是緊張的,
學生自讀后向大家介紹小鎮早晨的緊張,體會緊張之美
(四)練習
把“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小鎮的早晨是緊張的。”合并成一句話
小結導入最后一小節。練讀最后一小節。
小橋流水,很多個夜晚,幽幽的湖水伴我入夢,盈盈笑意中仿佛一段娓娓婉約的古老故事,就在青石板鋪成的街頭向我走來。是啊,我愛我的小鎮,那么,你呢?生活在這樣的小鎮,你想說些什么?
《小鎮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23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江南水鄉的小鎮,領略了那兒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再次去江南小鎮走一走、看一看,去細細品味——(師引讀)《小鎮的早晨》。
二、品文悟境
(一)整體感知美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小鎮的早晨是怎樣的?
2、出示:小鎮的早晨多美呀!
指名讀,齊讀。
3、(邊板書邊提要求)小鎮的早晨真美呀,那為什么會讓我們感到這么美呢?打開課本,默讀全文,找找課文中的哪幾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
4、出示:小鎮的早晨是安靜的。
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
小鎮的早晨是緊張的。
(二)品讀感受“安靜美”
1、默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這段話描寫了小鎮早晨的什么特點?找出能體現小鎮早晨特點的詞句,做上標記,體會體會。
2、教師發現大家書上都留下了思考的痕跡,快把你的讀書收獲和觀點說一說。
3、同學們交流得真熱烈!我們一起說一說吧!(全班交流)
這段話描寫了小鎮早晨安靜的特點。
a、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閃爍著一片片銀鱗。
淡淡的霞光像銀鱗一樣的河面,多靜,多美!誰來讀一讀。
b、河水清得透明,靜靜地和街道并行穿過小鎮。
河面靜,只有銀鱗閃爍,河水靜,悄無聲息地流進小鎮,誰愿做這條靜靜的美麗的小河,試著讀讀這兩句話。
指名讀,同桌互讀。
c、不時有一只小船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輕輕蕩漾。
表演讀、師生接讀。
4、“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心再讀第二自然段,找找還從哪些詞句體會到小鎮早晨安靜的?
5、交流:停泊的船群、靜靜的石橋。
小結:這段話按一定順序描寫了小鎮早晨安靜的特點,如果我們學習交流時按順序會更好!
淡淡的霞光,清澈的小河,停泊的船群,靜靜的石橋,輕巧的小船,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又像一首清新的小詩,安靜的小鎮早晨多美呀!
讓我們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再次向大家介紹這安靜的美麗的小鎮的早晨,不僅要讀出聲,更要讀出情來!
(三)自主學習“熱鬧美”、“忙碌美”
1、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自學三、四段。
2、小組內交流交流,互相補充、共同提高。
3、展示學習成果。
a、第三自然段寫出了小鎮早晨熱鬧的特點。
交流:人多,理解“不由自主”
物多。讓我們隨著擁擠的人流一起到小鎮的街上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不止這么多,文中還用了省略號,說明還有很多,你的眼睛全看清楚了嗎?太多了,眼睛都看不過來了,就是“目不暇接”,在生活中有過“目不暇接”的感受嗎?
蔬菜的新鮮,尤其是鮮活的大魚、小蝦,又蹦又跳的小羊、長毛兔、大鵝不停地叫喚,更讓感覺熱鬧。
小結:那擁擠的人流,那琳瑯滿目的物品,那聲聲高昂的叫賣,那淳樸熱情的微笑,又讓我們感受到熱鬧的小鎮早晨的多美!
b、那怎樣能讀出小鎮早晨的熱鬧呢?(歡快、高興、大聲點)
c、那讓我們用歡快的語氣由衷地贊美這熱鬧、繁榮的景象吧!齊讀第三自然段。
d、展示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成果。
第四自然段寫出了小鎮早晨忙碌的特點
學生、婦女、個體戶、農家姑娘
e、怎樣能讀出“忙碌”?
指名讀。
小結:小鎮人民忙碌、朝氣蓬勃的身影更讓人們感受到小鎮的早晨是多么美!
(四)小鎮人民雖然忙碌著,但是他們快樂著,因為他們的忙碌使得小鎮不斷在變化,在前進,小鎮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小結:貧窮落后的小鎮已成為過去,如今這里興旺發達繁榮昌盛,將來人們會用智慧和勤苦把小鎮建設得更加美好!
四、總結:今天,我們隨著作者伴著晨曦,游覽了早晨的桃源小鎮,感受到了它的安靜、熱鬧與忙碌,欣賞了這番背景后,你想說些什么呢?
讓我們一起由衷的贊美:啊,多美的小鎮的早晨!
五、小練筆:
按照“先總后分”的敘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點,進行了一次小練筆《校園的早晨》。
板書設計:
安靜
小鎮的早晨 { 熱鬧 多美啊
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