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精選20篇)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發布時間:2023-02-06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精選20篇)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

  北師大小學數學五上《分數》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通過學生參與具體操作活動,體驗數學思考的教程與樂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學過程 :

  復習與引入:

  出示:

  師:請用一個數分別來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

  生:1/2, 1/2,1/4

  師:請你說一說1/2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整體的1/2

  師:分數3/4表示什么意思

  師:這個整體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表示一堆物體.

  師:這是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這兩個1/2相等嗎

  生:相等(板書:1/2=1/2)

  二,取珠子,比多少

  1.取1/2

  師::這有兩個盒子ab裝有一些珠子,請兩個同學上來各取出每個盒子珠子的1/2

  生1:從a盒子中取出了3個

  生2:從b盒子中取出了4個

  師:同樣是取了1/2,為什么會不一樣呢

  (同桌互相議論)

  生3:ab兩個盒子中的珠子的數量不一樣多,所以拿出的1/2不一樣多

  師:猜一猜,哪個盒子中的珠子數量多一些 為什么

  生4:b盒子多一些,因為取出來的多一些,總體也就多一些

  師:每個盒子各有多少個 怎么知道的

  生5:a盒子有6個,b盒子有8個.a盒有2個3,,b盒有2個4.

  師小結:都取了1/2,但由于對應的整體不一樣多,所以取出來的數量不一樣.如果要使取出的一樣多,要怎么放珠子

  生6:各放入8個

  生7:各放入6個

  師:也就是放各自對應的整體相同.

  2.練習:

  李老師和小明各看了一本書的1/3,(老師拿一本厚書,小明拿一本薄書)誰看得多 為什么

  如果李老師與小明看的書交換,還是各看了1/3,誰看得多 為什么

  3.比大小,放珠子

  師:我們知道,1/4小于3/4

  師:這有兩個盒子ab,要求從a盒中取出1/4,從b盒中取出3/4,要求a盒取出來的珠子數大于b盒取出來的珠子數.兩個盒子該怎么放珠子

  學生討論

  一組同學商量,到前臺操作展示過程

  同桌甲:從a盒中放入12個,從b盒中放入4個

  同桌乙:從a盒中放入16個,從b盒中放入4個

  生:我發現a盒中放入的珠子要比b盒中的多才行.

  師:這要求從a盒中取出1/4,從b盒中取出3/4,要求a盒取出來的珠子數等于b盒取出來的珠子數.兩個盒子該怎么放珠子

  學生討論操作

  生:我發現只要a盒中放入的珠子是b盒中的3倍,就相等

  師:這是為什么

  生:因為b盒中取的份數是a盒的3倍

  三,分析與討論

  師:1/4小于3/4,這是我們以前都知道的知識,而今天我們發現a盒的1/4有可能等于可大于b盒的3/4,到底1/4與3/4之間有什么大小關系

  生1:不能比

  生2:1/4小于3/4

  學生爭辯明確:要比大小,必須在整體相同的情況下,分數1/4/小于3/4默認是相同的單位1.

  四.練習:

  1.p34畫一畫:

  一個圖形的1/4是 ,這個圖形什么

  2.填空:

  一筐蘋果的1/5是1個蘋果,這筐蘋果共個

  一筐蘋果的1/6是1個蘋果,這筐蘋果的2/6是個

  一筐蘋果的1/2是2個蘋果,這筐蘋果的1/4是個

  一堆蘋果的2/5是400千克,這堆蘋果共千克.

  3,p35:小明捐了零花錢的1/4,小芳捐了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一定比小明多嗎 為什么 (分別討論)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的主要內容

  《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34~36頁《分數的再認識》。

  2.教材編寫特點

  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看書”“捐款”“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二、學習目標

  1.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新世紀版)數學五年級上冊p34—35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并能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發展學生數感,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具準備:2個分別裝有8枝鉛筆的文具盒,1個裝有6枝鉛筆的文具盒。一把鉛筆;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格子紙,畫有16個小圓、8朵花的圖紙。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復習導入。

  1、師板書“1/2”

  問:同學們,這是什么數?

  生:分數(師板書:分數)

  師:你能讀出這個數嗎?

  生:二分之一。

  師:你能說說這個數表示的具體意義嗎?

  生1:我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占整個圓片的1/2。

  生2:我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兩份,涂色1份,涂色部分是長方形的1/2。

  生3:我把一堆桃子平均分成兩份,拿走1份,拿走的部分是這一堆桃子的1/2。

  …………

  (師板書:整體 部分)

  2、師:這些都是三年級學過的知識,現在我們明白了“1/2”的意義嗎?剛才這位同學說把一堆桃子平均份成兩份,拿出1份就是這堆桃子的“1/2”,說得真好,大家看,我這兒沒有桃子,就用我手中的這把鉛筆代替桃子,請你上來演示一下拿出“1/2”的過程可以嗎?

  生上臺活動演示。

  【評析:直截了當的導入,學生自主舉例說分數的意義,通過互相交流啟發,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找準新的知識增長點,為后續學習作鋪墊!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師: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想不想對分數作進一步的探究呢?(再認識)

  1、活動一:拿一拿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師出示兩個文具盒。

  師:這文具里裝有鉛筆,你們知道有多少枝嗎?

  生搖頭:不知道。

  師笑:老師也不知道。我們請兩位男生拿出每個盒里鉛筆總數的1/2。誰愿意上來?

  兩男生活動,各拿出了4枝鉛筆。(師板書:4)

  師:我這兒還有一個文具盒,我想請一位女生上來也拿出盒中鉛筆總數的1/2,誰想上來?

  一女生上講臺。

  師:(面向全班同學)問:剛才兩位男同學拿出的1/2是4枝,你們猜猜看,這位同學會拿出多少枝呢?會不會還是4枝?

  生1:應該還是4枝。

  生2:我想也有可能是3枝,也有可能是5枝。

  生3:不好猜,因為我不知道這盒鉛筆的總數是多少。

 。ㄟ@時這位女生上臺拿出了3枝。 )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1:男生拿出鉛筆總數的1/2都是4枝。

  師口述:他們拿的都是4枝,說明他們拿出來的是一樣多。(板書:相同)

  生2:男生拿出鉛筆總的1/2比女生拿的多。

  師口述:男生拿出的鉛筆比女生多,說明他們拿出來的不是一樣多。(板書:不同)

  師:你們真是善于發現的好孩子,現在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引導學生設疑:都是拿出鉛筆總數的1/2,為什么有的拿出的一樣多,有的拿出的卻不一樣多呢?

  想一想,再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后,全班匯報交流。

  生1:兩個男生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應該是一樣多。所以他們倆拿出的1/2也一樣多。

  生2:女生文具盒中的鉛筆總與男生的鉛筆總不一樣多,所以他們拿出的1/2就不一樣多,。

  師:你們能猜出男生盒中有多少枝鉛筆嗎?

  生:8枝。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為鉛筆總的1/2是4枝,也就是把鉛筆總數平均分成2份后,每份是4枝。所以鉛筆總數是4×2=8(枝)。

  師:你們同意這位同學說的嗎?

  生:同意。

  師:都同意?我們來看看他推測得可正確。(驗證:讓兩男生打開文具盒,展示文具盒中的鉛筆。)

  師:這位同學說得真好,他能根據拿的過程,非常準確地推測出文具盒里有多少鉛筆。真了不起。那女生手中的文具盒里會有多少枝鉛筆呢?

  生(異口同聲):6枝。

  女生拿出文具盒中的6枝鉛筆高高舉起。

 。◣煱鍟8、6)

  師引導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相同,它所表示出來的具體數量也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它所表現出來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S機板書:相同,不同)

  【評析:教師創設拿鉛筆的情境,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前提下,學生自己探索并發現了分數的特點,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更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理解】

  2、活動二:看一看。

  師:下面,我想給同學們介紹兩位小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們嗎?

 。ㄕn件展示:小軍和小明看書的情境圖)師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捕捉有用的數學信息。

  師:他們倆看的是同樣的書嗎?(不是)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想一想:他們倆都看了手中書的1/3,看的頁數會一樣多嗎?(不一樣多)

  師:為什么呢?

  生:他們兩個人的書厚度不一樣,小明的書厚些,小軍的書要薄得多。

  師:那誰會看得多些呢?

  生:小明看得多些,因為他的書厚。

  師:說得真好。同樣都看了整體的1/3,對應整體大,它所表示出來的具體數量就大,對應的整體小,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小。

  師:我有一個假設。如果小明看了50頁,小軍看了5頁,你們知道小明的書有多少頁嗎?小軍呢?

  生:小明的書共有150頁。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為小明讀了這本書的1/3是50頁,把全書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50頁,所以3份就是150頁。

  師:同學們同意他的說法嗎?(同意)。你真是一個肯動腦筋的孩子。那你們知道小軍的書共有多少頁嗎?(15頁)。

  師:這也就是說,都看了整本書的1/3,看得越多,說明1/3所對應的整體就越多。

  師:(走到剛才贊賞的那位同學面前,同她握手。)“剛才,你的表現十分精彩”(轉向全班同學)“你們能不能用一個分數來表示她呢?”

  生1:我們班共有23人,她是其中的一位,我想用1/23來表示她。

  生2:她是我們小組的一員,我們小組有6位同學,我想用1/6來表示她。

  生3:我用1/2來表示她,因為我們班有兩位大組長,她是其中的一位。

  生4:我想用1/12來表示她,我班共有12位女生,她是其中一位。

  生5:我用1/4來表示她,我班今天有4個人穿了黃色上衣,她是其中的一位。

  …………

  師:同樣一個人,怎么能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

  引導生小結:同一個具體的數量,它所在的整體不同,表示它們的分數也就不同。

  【評析:利用身邊的資源巧妙引導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的情緒高漲,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思維得到極至發展,讓學生從另一角度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理解沒!

  3、活動三:圈一圈,畫一畫。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課前發給同學們的圖紙,我們來動手圈出圓的1/4,花的3/4。

  生動手圈,師巡視,生交流匯報(投影展示)。

  生1:我把16個圓形平均分成4份,圈出其中的1份。

  生2:我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圈出其中的3份。

  評價。

  師:剛才同學們在圈一圈環節表現得非常好,現在我們拿出課前發給同學們的方格紙來動手畫一畫。(展示,交流,評價)

  三、知識應用,加深體驗。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大屏幕上問題(課件展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給四川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了幫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園,小明捐獻了自己的零花錢的1/4,小芳捐獻了自己的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說明理由!

  師:想一想,小組交流(師巡視,生小組討論)

  生1:不確定。

  師:“不確定”是什么意思?

  生:因為他們整體沒有明確地說出來,整體不確定,那么捐的錢數也就不能確定了。

  師追問:能舉例說明嗎?

  生1:假如小明有8元錢,平均分成4份,捐了其中的1份就是2元,假如小芳有8元錢,也平均分成4份,捐出其中的3份就是6元錢,那么小明捐的錢就比小芳少。

  生2:如果小芳有4元錢,她捐了3份,就是3元錢,如果小明有24元錢,僅管小明只捐了1份,但他捐了6元錢。那么小明捐的錢就比小芳多。

  師:他們說得太精彩了!生1的例子是他們零花錢一樣多,因為小芳捐的份數多,所以捐的錢就多。而生2的舉的例子更有意思,他認為如果他們的零花錢不一樣多,小明的零花錢比小芳多,盡管捐的份量少,但還是比小芳多。這里的“盡管”一詞用得精彩,說明他對“不確定”是很有認識的。那么他們有沒有可能捐一樣多呢?

  生:有

  師:能不能也舉個例子?(生思考約1分鐘后舉手要求發言)

  生:假如小芳零花錢有4元,她捐了1/4,就是捐了3元。假如小明有12元,把它平均分成4份,捐出的1份,正好也是3元,他們捐款數就是一樣多。

  師:你說得太好了。

  (生也興奮的鼓起掌來)

  【評析:利用課本的習題并加以改造,既鞏固新課知識,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數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再認識”,你有什么新的認識?

  生: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出的具體數量就不同。

  生2:如果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部分量就不同。

  師:說得非常好!和同學們在一起學習真高興,下課。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標準不同,分數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2、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重點就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過程:

  活動導入

  現在大家猜個謎語:母子兩邊分…… (學生回答:分數)

  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分數 (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2、復習導入,出示圖形:

  提出復習要求:仔細觀察這3個圖形,說出這3個圖中陰影部分是什么分數,它們各表示什么?

 。1)圖1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兩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2分之1來表示。

 。2)圖2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3分之1來表示。

  (3)圖3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4分之1來表示。

 。ㄍㄟ^讓學生說分數,認分數,說分數含義的過程,了解學生以有知識的起點。)

  3、他們的回答都非常準確,說明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的很扎實,老師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學習效果,有信心嗎?

  二、活動引入新課學習

  1、老師這兒有三份圓片,你們能從每一份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

  提出觀察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你們發現了什么現象?能提出問題嗎?

 。ㄔ谶@里要強調各自是把誰平均分了,學生分別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 學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數不一樣?

 。2)為什么三個同學拿的數目不同?

  2、小組合作活動

  提出活動要求:為什么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圓片的1/2,拿出的片數卻不一樣多呢?

  請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為什么會是不一樣的,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1)學生借助學具獨立操作

 。2)小組交流

  (3)學生代表匯報

  師總結:同學們都認為每份的總片數不一樣,所以三個同學拿出圓片的片數不同。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驗證:現在請剛才的3位同學把所有的圓片拿出來,告訴同學們你們各自的數分別是多少,它們的1/2又是多少?這時要乘熱打鐵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是整體“一”。并舉例說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鉛筆,一個蘋果等, 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單位1或整體1 。(通過組織學生交流,在比較中初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體會整體不一樣多,所以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強調平均分 ,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3、總結歸納

 。1)原來分數還有一個奇妙的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2)學生總結:(能表達出以下內容就可以)一份圓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圓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可以是一些物體,可以是一個計數單位 ,學生沒學過 把多個物體看作“1”這部分應有所強調 ,這里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來理解單位一或整體一 。這里要讓學生明確分數不像以前學的數那樣很多情況下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是兩個數間的關系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么語言

  四、理解應用

  1、為了表揚同學們對剛才所學知識的態度和效果,老師給班級讀書角買了2本書。出示掛圖:

  師:淘氣和笑笑都看了這本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匯報:因為的書厚薄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1”不同,分數表示的量也不同。)

  2、閱讀教材34頁的“畫一畫”

  畫出每個圖形的4分之1 ,并在小組內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做?(學生總結)

  提問:為什么4個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個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W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個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

  生B:我把1個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只不過這個一份小一些。

  五、鞏固練習

  1、指導閱讀:書上第35頁第1題,用分數表示涂色的部分。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簡單復習分數的意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說出1~2個圖形所表示的“整體”與“部分”的意義。)

  2、學生獨立在書中完成教材第35頁第2題。(老師巡視檢查)

  3、出示教材第36頁第5題,在交流中請學生說說理由。(本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學生數感。如果學生遇到理解困難,可以借助事先準備的圖形和小棒在組內演示解決,最后由學生代表匯報演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4、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完成36頁第6題

  思考:今天你學會了什么?(通過練習,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5、總結匯報: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于整體的大小。分數即表示一種關系又表示具體數量 , 分數只有帶上單位才是一個具體的數 (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樂趣)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于整體的大小。

  12片 1/2 6片 8片 1/2 4片 6片 1/2 3片 結合線段,數形結合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5

  師:在課前每個同學都拿到一些圓片。你能把你全部圓片的二分之一拿出來嗎?

  生:能。

  師:把你全部圓片的二分之一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學生拿出來,舉給大家看。

  師:你拿幾個?是怎么樣拿的?

  生1:我拿3個,我有六個圓片,六個圓片的二分之一是6÷2=3個,所以我拿出3個。

  生2:我拿2個,二分之一就是圓片平均分成兩份拿其中的一份,我一共有4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2個。

  生3:我拿2個,因為二分之一就是所有物體的一半,我有4個圓片,一半就是2個。

  生4:我拿2個,我一共有4個圓片,它的二分之一就是2個。

  生5:我拿3個,因為我有六個圓片,它的二分之一就是3個。

  師:看到這種情況,你有什么疑問呢?

  生1:我覺得二分之一應該是一樣的,為什么大家拿出來的二分之一有的是2個有的是3個呢?

  生2:為什么我們拿出來的二分之一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

  師:是啊,為什么呢?我們今天就來進一步認識分數,解決你心中的疑問。(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師:剛才同學問了:“為什么二分之一是一樣的,我們拿出來的數量卻不同呢?”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覺得是因為總數的數量不一樣。

  師:能說的具體點嗎?

  生:總數就是原來有的人拿了6個圓片有的人拿了4個圓片,說明他們本身拿到的圓片總數就不同,所以拿出來的二分之一也不相同。

  師:還有想說的嗎?

  生:二分之一就是一個物品它的一半,他們原來拿到的圓片有的是4個有的是6個,他們拿的時候都是把自己的圓片平均分成2份,拿其中的一份。所以有的是2個有的是3個,就不一樣了。

  師:恩,她們兩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你又是怎么想的呢?說給小組的其他同學聽一聽。

  學生小組內說一說,教師巡視。

  師:大家討論交流以后,誰能把自己的想法說的更具體更明確呢?

  生1:有的人是拿到6個圓片,有的人拿到4個圓片,二分之一是拿出總數的一半,所以有的人拿出來的是3個,有的人拿出來的是2個。

  生2:總數的數量不同它的二分之一就不同。

  師:說的真精辟!誰還能舉例說明?

  生:比如說可以把6個圓片看作一個大蘋果,4個圓片看作一個小蘋果,用刀把這兩個蘋果都切一半出來,當然是不一樣多的了!

  師:大家覺得他這樣比喻,有沒有道理?

  生齊答:有道理!

  師:那為什么有的同學拿出來的二分之一是一樣的呢?

  生1:因為他們原來的圓片就是一樣多的,比如:我和我同桌,我們兩個拿到的圓片都是4個,拿出的二分之一也都是2個,一樣多。

  生2:老師,如果原來圓片一樣多,拿出來的就一樣多,原來圓片不一樣多,拿出來的就不一樣多。比如:我和我同桌,我原來拿到6個圓片,她原來拿到4個圓片,我拿出來的二分之一就是3個,她拿出來的二分之一就是2個,是不一樣多的。

  師:師:哦~~,是因為大家原來拿到的圓片不一樣多,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就不一樣多了。如果原來的拿到的圓片一樣多拿出的二分之一就一樣多了。大家都來數一數自己的圓片,看看是不是這樣?

  學生數自己的圓片,檢驗結論是否正確。

  師:原來有4個圓片的同學請舉手。你們拿出的二分之一是幾個?

  生齊答:2個。

  師:原來有6個圓片的同學舉手,你們拿出的二分之一是幾個?

  生齊答:3個。

  師:都是這樣嗎?

  生:是的!

  師生一起總結:從剛才的結果我們就可以發現:每個人拿的二分之一,都是把自己的所有圓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自己全部圓片的二分之一,由于分數二分之一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圓片的總數不一樣多),所以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師:今天我們再一次認識了分數,你能不能利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來判斷一下這兩個小朋友看的頁數一樣多嗎?

 。ㄕn件出示教材p34說一說的情境圖。)

  生1:我覺得他們看的不一樣多,因為黃衣服的孩子看的書比較厚,紅衣服的孩子看的書比較薄,所以它們的三分之一就不一樣多。

  生2:我覺得黃衣服的孩子看的比較多,因為他的書厚一些,就象我們剛才說的圓片一樣,6個圓片的二分之一比4個圓片的二分之一多,現在這兩個孩子看的分數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書薄厚不一樣,所以書厚的這個孩子應該看的比較多一些。

  師:他們說的你聽懂了嗎?你是怎么想的呢?和同桌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交流。)

 。ǔ鍪緝蓷l線段,第一條線段比第二條線段短一些,如圖:)

  師:兩只小螞蟻分別走了這兩條線段的四分之一,你覺得它們走的路程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么?

  生1:兩只螞蟻都走四分之一,可是第一條線段比第二條線段短,所以兩只螞蟻走的不一樣長。

  生2:在這里四分之一指的是分別把每一條線段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墒沁@兩條線段的長度不一樣,所以它們的四分之一也不一樣,兩只螞蟻走的長度就是不一樣的。

  生3:兩只螞蟻都走四分之一,可是這個四分之一對應的整體不同,就是兩條線段的總長度不同,所以兩只螞蟻走的這個四分之一也不相同。

  師:那么根據兩條線段的長度,你能判斷出哪只螞蟻走的長嗎?

  生1:因為第一條線段比第二條線段短一些,兩只螞蟻分別走它們的四分之一,所以我認為第二只螞蟻走的長一些。

  生2:兩只螞蟻都走了線段的四分之一,線段本身越長它的四分之一也就越長,所以第二只螞蟻走的長,第一只螞蟻走的短。

  師:大家說的非常好,如果讓你動手畫會怎么樣呢?

 。ㄕn件出示p34畫一畫的題目:“一個圖形的是□,畫出這個圖形!保

  師:你能看懂題目嗎?你是怎么想的?

  生1:是讓我們畫出一個正方形的有多大。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2:我認為是有4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圖形,它的四分之一才是一個小正方形呢。

  生3:我覺得一個圖形的四分之一是一個小正方形,也就是說這個圖形的一小塊是小正方形,讓我們畫出整個圖形。

  師:聽懂了嗎?會畫嗎?請動手畫一畫。

 。▽W生動手畫,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展示學生作品,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師:請看這個作品,你覺得畫的對嗎?

  生:我覺得對,因為它有四個小正方形組成,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個小正方形,所以是對的。

  師:其他同學呢?

  生齊答:畫對了!

  師:這兩個呢?

  生:對!

  師:我們請作者介紹一下想法,怎么樣?

  (在同學們熱烈的期待中,請上作者)

  生1:我覺得只要是4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圖形就可以,既然可以橫著排一排,也可以上面排一個下面排三個,這樣和起來也是四個小正方形,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個小正方形。

  生2:我和他的想法差不多,既然可以象他們那樣排列,我覺得我這樣排列也很好看。

  一名學生搶著發言:老師,我覺得我畫的也很好看,而且里面有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

  師:是嗎?請你拿上來給大家看看。

  他帶著自己的作品上來,展示給大家看

  他介紹:我畫的這個圖形的四分之一也是一個小正方形,就是畫斜線的這個,沒畫斜線的三個就是這個圖形的四分之三。

  師:大家覺得這個同學畫的怎么樣?

  學生紛紛說:非常好!很有創意!

  在大家的一致認同下他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師:你還有其他不同的畫法嗎?

  展示幾個不同畫法,大家一起判斷對錯。

  對于最后一種方法,大家看法不一,有的認為對有的認為錯。

  師:請大家找出理由來支持你的看法。

  生1:我認為是錯的,因為她畫的不是一個圖形,是四個小正方形。

  生2:我認為是對的,因為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個小正方形。

  生3:我認為是錯的,雖然它的四分之一是一個小正方形,可是它不是一個圖形。

  生4:我認為是對的,我們可以把這四個小正方形看成一個整體,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個小正方形了。

  師:大家的理由都很充分,我們一起聽聽它的作者怎么說,好嗎?

  學生睜大眼睛看著這個作品的作者走上來。

  這個學生解釋說:我是受練一練第一題那12個小圓組成一個大圓的啟發,我覺得可以把四個小正方形看成一個整體,這樣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個小正方形了。

  師:其實這樣想是對的,這說明我們今天對分數的再認識已經很有深度了,不過它不符合今天我們做的這個題目,大家覺得呢?

  學生都表示贊同。

  師:現在大家都能畫出一個圖形,那么你能用分數表示出涂色部分的面積嗎?

  生:當然能了!

  師:請打開書35頁,練一練第一題在書上填寫出來,比一比誰填的又對又快!

  (學生填寫,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填的?

  生1:第一個是六分之四,第二個是八分之五,第三個是十二分之九,第四個是四分之一,第五個是六分之三,第六個是二分之一。

  師: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2:我覺得第六個還可以寫成八分之四。我是這樣想的里面的小圓涂色部分是4塊,外面的大圓涂色部分是4塊,把它們結合起來看,正好就是把兩個圓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有4份,就可以用分數八分之四來表示了。

  生3:我的第五個是用二分之一表示的,因為一共是六個三角形,三個涂色的三個沒涂色的,各占一半,所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師:誰能說說第三個是怎么填的?

  生:我填的是十二分之九。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把十二個小圓看成一個整體,涂色的有9個小圓,所以就是十二分之九。

  師:看一看第二題,你會畫嗎?

  生:(齊答)會!

  師:請你畫在自己書上。

 。▽W生畫圖,教師巡視)

  展示學生作品,大家觀察是否正確,并請兩位學生說一說畫法,

  生1:我畫出最下面的一行三個小三角形表示四分之三,畫出左邊的五個小正方形表示八分之五,畫出上面的兩行小圓圈表示三分之二。

  生2:我畫出左邊的三個小三角表示四分之三,畫出上面四個加下面一個小正方形表示八分之五,畫出右邊的兩豎行小圓圈表示三分之二。

  師:最后一個三分之二為什么要畫6個小圓圈呢?

  生1:因為我們可以把這九個小圓圈看成一個整體,它的三分之二是6個圓圈。

  生2:我們可以一行一行的看,一共是三行,所以三分之二就是兩行,兩行正好就是六個圓圈。

  師:我們看到這幾個同學畫的都不一樣,你們卻都說是對的,為什么?

  生搶答:雖然他們畫的形狀不一樣,但是他們畫出來的數量是一樣的,第一個圖都是畫的三個小三角形,第二個圖畫的都是五個小正方形,第三個圖都是畫的六個小圓圈。

  師:哦~~ 原來是這樣啊!下面請看第三題,分別畫出下面圖形的二分之一,能畫出來嗎?

  生:能!

  師:看誰畫的又對又快,開始吧。

 。▽W生在書上畫一畫,教師巡視)

  展示學生作品,全體學生反饋不同畫法后,師問:你覺得這些圖形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樣嗎?

  生:(齊答)不一樣!

  師:為什么?

  生1:因為這些圖形的大小不同,所以它們的二分之一不一樣大。

  生2:因為它們的二分之一是把他們本身平均分成兩份,它們本身就不一樣大,所以分成的二分之一也不一樣大。

  師:恩,大家覺得他們說的有道理嗎?

  生:(齊答)有道理!

  師: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請看(課件出示p35練一練的第四題)請自己讀一遍題目。

  (學生讀題)

  師: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生1:我認為小芳捐的錢不一定比小明的多,如果小明的錢很多,小芳的錢很少的話,也許小明比小芳捐的還多呢。

  生2:我可以舉例子說明,比如:小明有100元錢,他捐四分之一就是25元,小芳只有10元錢,她捐四分之三才是7.5元,這時候小芳就比小明捐的少了。

  生3:這里沒有說清他們原來誰的錢多誰的錢少,所以我覺得不能確定,如果小明原來的錢比小芳的錢多很多的話,小明就可能比小芳捐的多,如果小明原來的錢比小芳的錢只多一點或者還要少一點,他捐的錢就可能比小芳捐的少了。

  師:大家分析的很有道理!如果以后遇到需要你幫助的人或者事,你會怎么樣做呢?

  生紛紛搶答:捐錢!給他衣服!給他捐書!

  師:大家都是有愛心的孩子,這樣非常好!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生:在原來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認為四分之三一定比四分之一多,可是今天我們發現不是這樣的,比如剛才那道題,如果小明的錢比小芳的錢多很多,那么他捐的四分之一就可能比小芳捐的四分之三還多。

  生2:我認為總數不同,分數就不同。

  師:她說的很對,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它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不同,你們覺得是不是這樣呢?

  生:是的。

  師:今天回去以后把35頁的“你知道嗎?”讀一讀,感受一下分數的悠久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好不好?

  新世紀版五年級<分數的再認識>課堂實錄 來自第一范文網。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

  教學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學學情:

  對于分數而言,學生是在三年級下冊教材“分一分(一)” 中,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在“分一分(二)”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這里的“再認識”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里學習的分數知識與原來學習的分數知識是有區別的:一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標準”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也不同;二是結合具體的情景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由于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里學習的分數意義范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斗謹档脑僬J識》是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次,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加之多媒體課件的恰當介入,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目的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靈活、扎實地掌握知識,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著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教學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復習導入。

  導入:同學們,聽指令做動作,知道嗎?準備好了沒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學坐正。下面聽問題回答,準備好了沒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男生人數占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誰能像老師這樣來提問?通過這樣的師生互動的方式來復習分數,從而來導入新課,這樣加深我們對分數的認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活動一:拿一拿。

  首先讓學生拿出自己所帶筆的1/2,讓同學之間看看,指名說說你是怎樣拿的。然后老師問:為什么都是拿了所帶筆的1/2卻支數不一樣呢?同桌說一說。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分數的相對性。

  設計意圖:通過拿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分數的相對性。同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題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分數有更深的了解。

  活動二:涂一涂。

  老師將準備好的兩根紙條請兩名同學比賽涂它們的1/3,看誰涂得快?為什么快?猜猜看?接著露出兩根紙條的1/3,將其它的部分藏起來,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你還想說什么?師小結:看來都是紙條的1/3,但是兩根紙條的長度不一樣,所以它們的1/3也不一樣。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本書的1/3不同,我把教材進行了小小的處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說一說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到:1/3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任何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三、運用新知,鞏固拓展。

  活動三:猜一猜。

  師:我拿出了我全部書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書?把你的想法在紙上畫一畫,與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師巡視,指名把不同的畫法畫在黑板上。然后師問: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指名針對黑板上的圖談談自己的想法。師:我拿出了我全部書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書?我拿出了我全部書的1/4呢?用同樣的方法學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這時的活動難度加大了,是讓學生知道了部分,讓學生猜整體是多少,在畫一畫,猜一猜,說一說中進一步理解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分數的相對性。

  四、練習反饋,發展能力。

  1.畫一畫。

  給出一個圖形1/4小正方形,讓學生畫,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既可。教師巡視,指名把不同的畫法畫在黑板上,然后再看書中小明、小林和小偉的畫法,看來這樣的圖形的畫法有很多種。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理解,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涂一涂。(練一練第2題重點體現涂法的多樣性。)

  3、辯一辯

  為幫助四川汶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利用層層深入的鞏固練習,引導學生對分數進行充分的再認識,通過1題的練習,在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理解時,進行逆向思維練習,提高學生從部分到整體的意識,又有助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第2題通過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第3題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分數整體與部分的辨證關系:同一數量所對應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分數也不同;分數不同,整體不同,所對應的數量無法比較。在練習時,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

  五、知識延伸,激發愛國。

  你知道嗎?

  分數的產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萊茵德紙草書”中就有關于分數的記載。我國使用分數的時間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里,就有許多有關分數及其應用的記載。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閱讀中了解分數的來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節課我不僅注重了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注意了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經歷猜測、驗證、總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暢談收獲,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對分數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學以致用。

  七、作業布置,課外學習。

  在布置作業時,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習題,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7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基本上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理念。有以下幾個成功之處:

  1、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網友的建議下,在多次試講后,我選擇了一個看似“簡單”其實最有效的導入方法,直接呈現分數“1/2”, 開門見山,一下子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點,學生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學習中來。同時很自然地過渡到新知的學習過程中。

  2、目標定位準確,落實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緊扣“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它所表示的具體量就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它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不同”這一目標,創設具體情境和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深刻理解分數“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從整個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對分數的理解程度比我想象的要深刻。特別是在最后的“知識應用”環節中,我讓學生們舉例說明“小明和小芳捐款會不會同樣多”時,課堂上立時寂靜下來,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忖:這難度是否拔得太高了?沒想到,約1分鐘后,學生的小手陸續舉了起來,解說的思路非常清晰,讓我激動不已:還課堂于學生,放手讓他們去想,引導他們跳一跳去摘果子,他們會給你一個驚喜!正所謂:你給他一個支點,他們會翹起整個地球。

  3、注重課堂資源的利用。在活動二的“說一說”中,我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設計——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那支“被削過了的鉛筆”,而讓學生用分數來表示其中一位同學時,由于是自己熟悉的情境,大家感到很親切,興致非常高,他們結合同組,同班,同位,同性別等提出了各種分數,課堂也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當然,這節課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活動二”的歸納小結時,我急于總結,放手不夠,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解說,忽略了學生張口說的愿望。如果這時交給他們一段真正有價值的時間,盡量讓他們開口說,哪怕說得不夠好,我相信在激烈的思維碰撞中會對本節課的知識認識得更深刻。

  經過對本節課的探索和研究,如何體現“觀念新,基礎實,思維活”,是每個老師在教學中都要思考的問題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8

  一、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 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

  二、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難點:充分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

  三、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暸f知,導入新課

  1、 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你能舉出一些分數嗎?說說它們分別表示什么意義?

  2、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再認識》。

 。ǘ﹦撛O情境,學習新知

  活動一:分筆游戲,體會單位一

  1、 分筆活動,找4名同學拿著自己的筆來到講臺。(筆數是2的倍數:4、4、6、8)

  2、 請你們4名同學拿出自己筆的1/2,看誰拿的又快又準。

  3、 另找4名同學檢查。

  4、 同學們自己說說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 師提問:他們都是拿出全部筆的1/2,可是拿出來的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每位同學的總數不一樣)

  6、 師總結:最初每位同學筆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們的1/2也不同。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二:教材P34說一說。

  1、 帶著新的認識,我們來判斷兩個小朋友看的書一樣多嗎?

  2、 小剛和小明都看了各自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3、 師總結:因為書的薄厚不同,也就是總頁數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4、 在什么情況下,他們讀的一樣多呢?(整體相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5、 請同學們再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王興國吃了一個蘋果的3/4 ,李曉陽也吃了一個蘋果的3/4。王興國說:“我倆吃的一樣多”。李曉陽說:“我吃得比你多。” 他們誰說得對呢?

 。ㄈ╈柟叹毩

  1、 教材P34畫一畫。

  2、 教材P35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在練習中,針對錯誤比較多的,進行集體講解,少的則個別講解)

  四、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整體相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五、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采取以小游戲為開篇來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在教學和練習中我重點強調了“平均分”和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系。學生在練習時,也能體會到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嘯捐款”一題。但在練一練第一題寫分數時出現錯誤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書中沒有平均分,而是要畫一條輔助線和旋轉圖形。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教材及學情分析:

  在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學習分數的再認識。教材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在不同的整體下,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是不一樣的,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分數的再認識,不但為本單元的后續知識墊定基礎,同時是下學期學習分數應用題的必備知識。

  由于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里學習的分數意義范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體會在不同的整體下,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是不一樣的。

  設計理念:

  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借助直觀活動展開充分交流,并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深刻、靈活、扎實地掌握知識。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著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題卡;學生準備偶數只鉛筆。

  教學流程:

  一.課前交流,回顧舊知

  1、師:(板書“分數”)同學們,你認識分數嗎?能給大家講一講你了解的有關分數的知識嗎?

  引導學生復習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等。

  2、出示8個氣球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1/4的含義,并在圖片上圈出所代表的部分。補充提問:在這里把誰看作了整體“1”?平均分成了幾份?一份是幾個氣球?3/4表示幾個氣球呢?

  師:看來同學們對分數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地認識和理解分數。

  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活動一:拿鉛筆

  師:大家都準備了一些鉛筆。如果想拿出你全部鉛筆的1/2,你會怎么做?

  預設:生1:我可以先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準備用鉛筆的總支數除以2,看看得幾就拿出幾支。

  師:下面就請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拿出你全部鉛筆的1/2。(學生拿鉛筆)把你拿出的鉛筆數告訴給小組內的同學。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現象,有什么疑問?

  (大家拿出的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為什么呢?)

  師:大家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支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一個小組的討論。

  全班交流,明確:因為鉛筆的總支數不同,也就是整體不同,所以雖然拿出的都是全部鉛筆的1/2,但是拿出的鉛筆數量不一定相同。

  活動二:說一說

 。ㄕn件出示圖文型情境圖:兩個小孩各拿一本書并有對話,小林:我看了這本書的1/3,小明說:我也看了一本書的1/3。圖中的問題是:他們看的頁數一樣多嗎?)

  師:根據圖中的有關信息,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你的觀點是什么,告訴你的同桌。

  學生匯報:如果兩本書頁數相同,那么是一樣多的。如果兩本書的頁數不同,那么看的頁數就是不一樣多的。

  師小結:如果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的話,那么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

  活動三:辯一辯 (課件出示文字型情境問題:為幫助青海玉樹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用假設、舉例等方法分析這一問題,體會分數的相對性。

  活動四:畫一畫

  師:(出示一個正方形)同學們,這個正方形是一個圖形的1/4,請你猜一猜這是一個怎樣的圖形?把你想到的圖形畫下來好嗎?

  請不同畫法的學生為大家展示。

  師:你是怎樣判斷出這個圖形是由4個正方形組成的?

  引導學生充分交流,體會分數的從部分到整體。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活動一:填一填,涂一涂

  教材35頁:1題(用分數表示各圖中涂色部分)、2題(在圖中用顏色表示對應分數)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交流,重點說一說思考過程。

  第1小題中圖6需要旋轉,把內圓和外圓組合起來看,用分數4/8或1/2表示。教師利用學具演示組合過程。

  活動二:分數游戲

  師:請九位同學站起來;請9位同學中的1/3坐下;請剩下同學中的1/3坐下。

  師:兩次坐下的同學一樣多嗎?為什么?(雖然兩次坐下的同學數都是“整體”的1/3,但因為兩次的“整體”不同,所以坐下的人數也不相同。)

  五.總結收獲,積累知識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分數的再認識,這里的“再認識”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里學習的分數知識與原來學習的分數知識是有區別的:一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也不同;二是結合具體的情景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分數的再認識,不但為本單元的后續知識墊定基礎,同時本節課還是下學期學習分數應用題的必備知識。

  本節教材中安排了“分圓珠筆”“說一說”“畫一畫”多個情境活動,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知識的第一課時。三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已經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整個四年級沒有分數知識。時隔一年,五年級學生是第二次接觸分數。

  由于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里學習的分數意義范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上,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通過創設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借助直觀活動展開充分交流,并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目的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靈活、扎實地掌握知識,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著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過程:

 。ㄒ唬┠阒绬?

  同學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上這節課,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D片一)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同學們,看完這個短片之后,你想說點什么?我們現在二分之一是怎么寫的?四分之一呢?你知道1/2表示什么嗎?早在兩年前的三年級,我們就對分數進行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來再一次的認識分數。(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二)活動一:拿鉛筆

  1、拿鉛筆:

  我們進行一場小小的比賽,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文具袋,請聽清比賽規則,我請大家分別拿出每盒鉛筆總枝數的1/2。

  師:大家想一想應該怎么拿?

 。ㄎ覝蕚浒讶裤U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ㄎ覝蕚溆勉U筆的總支數除以2,看看得幾就拿出幾支。)

  也就是把全部鉛筆數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嗎?你能猜一猜每個小組拿出的鉛筆支數可能會怎樣的呢?……

  比賽開始,看哪個小組動作最快!

  小組匯報,匯報你們小組是怎么拿的?拿出了幾枝鉛筆?

  板書:

  1組 2

  2組 4

  3組 3

  4組 1

  5組 4

  2、提出問題:

  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想提什么問題呢?

 。ù蠹夷贸龅闹涤械囊粯佣,有的不一樣多,為什么呢?)

  師:他們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1/2,可是拿出來的鉛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

  3、猜測:

  想一想,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學生交流后全班反饋。

  (我認為每組的鉛筆總數不一樣多。2組的和5組的是一樣的。)

  師:現在大家都認為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不一樣。

  是不是這樣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來看一看:

  4、驗證:

  師:現在每組的代表把所有的鉛筆都拿出來,告訴大家每個盒子里鉛筆的總支數到底是多少支?

  組1: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4支,全部鉛筆的1/2是2支。

  組2: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8支,全部鉛筆的1/2是4支。

  組3: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6支,全部鉛筆的1/2是3支。

  ……

  板書:

  整體 部分

  1組 4 2

  2組 8 4

  3組 6 拿出它的1/2 3

  4組 2 1

  5組 4 4

  補充:假設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或者說什么在變?而什么沒有變呢?)

  5、小結:

  原來是盒子里的鉛筆總數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是把這盒鉛筆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2。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多),所以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師: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是)

  (三)活動二:說一說

  帶著新的認識,我們來判斷兩個小朋友看的書一樣多嗎?

  圖片二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師:小剛和小明都看了各自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匯報:由于不知道他們的書的厚度,所以會有三種情況。這里的1/3是把誰平均分成三份?

  圖片三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現在你覺得誰看的多呢?

  (四)活動三:畫一畫

  同學們表現得真出色,老師獎勵給大家一幅精美的圖案,(出示一張圖片,用白紙遮著,白紙中間打開一個孔,露出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是老師這幅圖案的 1/4,那你能猜測出老師這幅完整的圖案嗎?請大家打開練習本,試著畫一畫!瑢W們的想像力真豐富,畫得也不錯,誰愿意把自己畫得圖案展示給大家看?

  同學們都很有創意。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圖形雖然形狀都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個正方形組成的。大家想知道老師的這幅圖案是什么樣的嗎?

  (五)鞏固練習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你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利用剛才學習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填一填:用分數表示各圖中涂色部分。

  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在組織學生交流。(圖1是把一個正六邊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圖2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沒有分開,用分數表示的時候要注意;圖3是12個小圓圈組成的一個整體,藍色部分占整體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圖6則是需要旋轉,把內圓和外圓組合起來看,用分數4/8或1/2表示。)

  2、涂一涂:在圖中用顏色表示對應分數。

  讓學生獨立涂一涂,并說想法,讓學生體會涂法的多樣性。

  3、想一想:分別畫出下列各圖的1/2,他們的大小一樣嗎?

  學生畫一畫,并說一說畫法,體現畫法的多樣性,用展示臺展示學生作品。然后判斷這些圖形的大小一樣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4、辯一辯:

  為幫助四川汶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六)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小結本課知識。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1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二、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三、教材簡析

  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水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ㄒ唬┝私馄瘘c,引入新課

  1、師:你們認識分數嗎?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學生說出幾個分數,教師隨機板書)

  2、師:關于1/2 你已經知道什么?

  3、小結。(揭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4、師: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課前發給大家畫有幾副圖的那張紙,請你在圖上用顏色表示出對應的分數。表示好后在小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3

  4

  5

  8

  1

  2

  1

  2

  1

  2

  全班交流、質疑。

  5、課件選擇其中表示1/2 的圖進行討論。

  師:在表示1/2 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它們是怎么分的?分的對象相同嗎?)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這樣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對象不同,有的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6、教師追問:這里是把誰看作整體“1”?一份是幾個?這個整體“1”還可以指哪些呢?

 。ǘ﹦撛O情境,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活動一:拿水筆

  1、創設情境,請學生分別拿出三盒水筆的1/2(其中有2盒水筆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師:這里有三盒水筆,你能從每一盒水筆中分別拿出1/2嗎?

  教師請三位學生到講臺前,并問臺上學生:你們準備怎么拿呢?

  生:我準備把全部水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講臺前的三位學生打開水筆盒,認真地數著。

  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我發現他們拿的支數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生:會不會數錯了。

  師:數錯了?這也有可能,你能上來幫助數一數嗎?教師沒有馬上作出評價。

  這位學生上來把三盒水筆數了一下,判斷三位同學拿的都是對的。

  師:看來,沒有數錯。我們再來看前面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筆的1/2,拿出的水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生:水筆的總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也就是整體“1”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

  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水筆都拿出來,并告訴全班同學總支數是多少,1/2是多少支,驗證剛才的結果。

  師:你有什么發現?

  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出示意圖。并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卻不一樣。

  活動二:說一說

  小明 小軍

  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

  2、比較、討論:“都是一本書的1/3 ,但表示的頁數不一樣多,為什么?”怎么樣的情況下,兩本書的1/3是一樣的?

  師:通過剛才拿水筆的游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同步板書)

  (三)鞏固延伸,反饋分析

  1、看圖說數:

 。1)藍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要使藍圓個數占整體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換一換、減一減)

  (2)綠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學生說出4/12和1/3 后(課件隨機整理整齊),提問:為什么都是4個,卻可以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3)紅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學生說出3/12和1/4后(課件隨機整理整齊),提問:為什么都是3個,卻可以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師與學生共同小結: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2、游戲:請1個同學站起來,請學生先后說出這位同學占大組人數、小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全?側藬档膸追种畮住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

  生:因為總數一直在變化。因為整體“1”是不同的,所以分數也就不同。

  3、估一估:一個整體的2/3 是 ,這個整體會是下列圖中的哪一個?

  (1) (2) (3)

  請學生在本子上寫出結果,并準備說說思考過程。

  4、辯一辯:

  在學校舉行的捐款獻愛心活動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5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2/5。小芳捐的錢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四)全課總結。

  師:分數再認識,再認識了什么?

  總結:分數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部分相同,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用來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五)課堂作業

  課后反思:《分數的意義》曾被作為許多名師、特級教師公開教學的內容,也有許多成功的課例,對于這樣一節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課,在抓住教學內容本質——讓學生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力求設計的創意,以新穎的教學視角讓學生易于理解分數的意義,這是我在本課設計中思索的問題。北師大版這一內容教材編排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在本節課教學流程的預設中,我力求尊重教材的基礎上稍作了修改,重點體現在練習設計上運用有效的教學題材深化滲透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使學生對部分與整體的相對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而清晰理解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2

  內容:分數的再認識

  課時: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教學難點:體會在不同整體下,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樣。

  教學關鍵: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運用分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今天老師有幸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同學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學過了分數,掌握了一些簡單得分數知識,今天我們就進一步認識分數。

  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復習:出示:(5分鐘)師:誰能說說這個數的各部分名稱。

  師:怎樣讀,讀作:(二分之一)

  師: 表示意義是什么?

  2)、老師這里有這些數,誰能幫老師讀一讀。 , , , 讓學生讀認。

  師:像 , , , ……都是什么數?(分數)

  師出示圖形:

  讓學生用分數表示上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二、創設情境,理解分數的相對性。

  1、 拿一拿:(10分鐘)

  教師準備三盒糖果(數量不要告訴學生)

  師: 我這里有三盒糖果,老師想從每一盒糖果中取出它的 ,誰愿意幫幫老師這個忙呢?

  請三位學生到臺上拿糖果。其他同學注意觀察.

  師:你準備怎么拿呢?

  生1:

  生2:

  生3:

  師:其他同學發現了什么?生:他們拿出的塊數不一樣。讓三名學生回位。

  師:他們三個都是拿出全部的 嗎? 拿出糖果的塊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生:三盒糖塊總數不一樣。

  生:數錯了。

  師:他們分的到底對不對呢?再請三位同學上臺分一分,驗證一下, 注意觀察每盒的 是多少塊? (4塊、3塊、4塊)把所有的糖果都拿出來數一數告訴大家總塊數是多少(一盒有8塊, 一盒有6塊.另一盒有8塊)。

  師:前后三名學生分得一樣嗎?

  師:現在你知道每盒糖的 不一樣多的原因嗎?

  生:是總塊數不一樣,

  師:一盒糖的 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糖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但由于盒子里糖塊總數不一樣多,所以取出的 的數量會怎樣?

  生:也一定不一樣多。

  強調: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塊數不一樣多),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2、說一說: (10分鐘)

  出示教科書的情境圖:(一本書厚,一本書薄)

  . 師:讓兩名同學各拿一本書.左邊的同學看了第一本書的 ;右邊的同學看了第二本書的 ;他們看的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

  生1:因為書的厚薄不一樣,總頁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因此它們的 就不一樣。

  師:雖然它們都把整本書平均分成三份看,都看了其中的一份,但它們的整本書頁數同不同?也就是說什么不同?

  生:看得頁數不同,整體也不同。

  師:請同學們再考慮一個問題。

  明明喝了一瓶水的 ,楠楠也喝了一瓶水的 。明明說:“我倆喝的一樣多”。楠楠說:“我喝得比你多。” 它們誰說得對呢?

  生2:如果瓶的大小一樣,他倆喝得就一樣多。如果大小不一樣,誰瓶大,誰喝得就多。(整體不同,同一分數大小就不同。)

  師:為幫助印度洋海嘯受災地區災民,小明捐獻了零花錢的 ,小芳捐獻了零花錢的 ,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師:讓學生填數、觀察,小組合作體會這些分數之間的關系,你們有什么發現?

  一個分數它得分母表示把“整體”平均分成得份數,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數。進一步強調單位“1”即整體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部分相同。

  提問:“1”里面有幾個 ,有幾個 ,有幾個 ,有幾個 ,有幾個 ,……

  3、畫一畫:(8分鐘)

  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師:小黑板出示題目

  1、一個圖形的 是邊長1cm的□,畫出這個圖形。

  a、請同學們先在練習本上畫一畫,教師巡視。

  b、展示學生的各種畫法,由學生自己來評價。

  c、 還有其他畫法嗎?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2、分別畫出個圖形的 ,他們的大小一樣嗎?

  三、練一練:第35頁:(5分鐘)

  第1題,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交流:選兩題說思考過程。。

  第2題:涂色。試問:個 是 ,2個 是,5個 是, 里有個 。

  四、總結:(1分鐘)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再一次認識了分數,誰能告訴大家你這節課收獲到了什么?

  與分數有關的內容就可以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師: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祝大家數學越學越好。

  五、作業:(1分鐘)p36、5、6、題

  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 分數 具體

  書 一本書厚 頁數多

  一本書薄 頁數少

  一瓶水 大瓶 水多

  小瓶 水少

  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3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反思

  反思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發展數感

  建構主義的學生觀認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

  2、關注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較大的學習空間。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關鍵問題是要給學生多大的探究空間?我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作為根本出發點,設計具有較大探究問題的空間,如“你發現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等,學生們結合直觀圖的觀察,逐步發現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可以在一個單位“1”中表示,并且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不能只在一個單位“1”中表示,而且大于1,分子和分母同樣大時,分數等于1。為最終概括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定義作鋪墊。

  整個過程教師沒有包辦代替,硬性規定,而是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而且,還改變了“問→答”這種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方式,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發現。在此過程中,教師只起到了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時,也使課堂教學做到了不僅關注實現知識技能領域目標,更加關注實現發展性領域目標。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34—36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

  課件,任意大小的圓一個。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鉛筆”“說一說”“畫一畫”等多個情境活動,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分數,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借助直觀展開充分交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加之多媒體課件的恰當介入,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目的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從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靈活、扎實地掌握知識,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在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形成智慧,著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學生分析

  對于分數而言,學生是在三年級下冊教材“分一分(一)”中,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在“分一分(二)”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這里的“再認識”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這里學習的分數知識與原來學習的分數知識是有區別的:一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會“標準”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也不同;二是結合具體的情景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由于學生是在三年級學習的分數初步知識相隔時間較長,加之這里學習的分數意義范疇的拓展概念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充分的感知。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三年級時學習的分數嗎?通過學習你對分數有哪些認識?誰能給老師說出幾個分數?

 。ㄗ杂烧f出已知分數)

  師:誰能給老師說說,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師:同學們對分數的知識掌握的真不錯。可是,老師還是想檢驗大家一下,不知同學們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檢驗呢?

 。ㄔ敢猓

  師: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圓紙片,折出它的1/2。

 。▌邮终奂垼

  師:誰愿意將你折的展示給大家看呢?

 。▋擅糜胁煌笮A片的同學展示)

  師:請同學們認真對比觀察,他們都正確的折出了自己圖形的1/2,可為什么同樣是1/2,折后圖形的大小卻不一樣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分數的再認識》。(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回顧對分數的初步認識,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起點。從折出圓片的1/2,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復習鞏固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初步感知整體不同,同一個分數所對應數量也不同,從實際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對再認識分數的探索欲望。

  二、創設情境,深化理解

  活動一:拿水筆

  師:這兒有三盒水筆,你們能從每一盒水筆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

 。ㄕ埲麑W生到講臺前)

  師:你們準備怎么拿呢?

  生:我準備把全部水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邮帜,并將拿到的水筆展示給大家看)

  師: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生:他們三人拿出的枝數不一樣。

  師:為什么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筆的1/2,拿出的枝數卻不一樣多呢?請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都認為每盒的總枝數不一樣,所以三個同學拿出水筆的枝數不同。是不是這樣呢?現在請3位同學把盒子里所有的水筆拿出來,告訴同學們你們各自水筆的總枝數分別是多少,它們的1/2又是多少?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筆是6支,全部水筆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筆是8支,全部水筆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筆是8支,全部水筆的1/2是4枝。

  師板書:

  6支 1/2 3支

  8支 1/2 4支

  8支 1/2 4支

  師:我們把水筆的總支數叫整體,將取出的1/2叫部分。(補充板書)

  師:水筆的總支數不一樣多,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它所對應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不一樣;水筆的總支數一樣多,也就是整體“1”一樣,它所對應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一樣。

  師:假設共有10枝水筆,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

 。w回答)

  小結:總支數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數相同;總支數不同,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數卻不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討論---初步得出結論---驗證---總結歸納結論”的一個體驗數學的過程,從中體會整體不同,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數量也不同。

  活動二:說一說

  師:帶著對分數新的認識,我們來判斷兩個小朋友看的書一樣多嗎?為什么?(出示課件)

 。▽W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匯報:如果是同樣的書,書的厚薄相同,也就是總頁數相同,兩人看的頁數就一樣多;如果書的厚薄不同,也就是總頁數不同,兩人看的頁數就不一樣多。(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師:(演示課件)現在你覺得誰看的多呢?為什么?這里的1/3是把誰平均分成三份?

  師:通過剛才拿水筆的游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分數相同,整體不同(相同),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同(相同)。

  設計意圖:運用剛剛得出的結論來判斷,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體會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游戲:請1名同學站起來,說一說自己占小組人數、大組人數、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

  三、鞏固練習,反饋分析

  畫一畫:國慶閱兵式上,群眾演員在天an門廣場排出了各種不同的方陣,現在這個正方形是其中一個方陣的四分之一,你能猜測出這個方陣的完整形狀嗎?請大家打開練習本,試著畫一畫。

 。òl揮想象,獨立創作,板演到黑板)

  ……同學們的想像力真豐富,畫得也不錯?磥硐麓卧儆写笮偷谋硌,導演一定要來參考咱們的意見呀!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圖形雖然形狀都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個正方形組成的。

  選一選:根據一根圓木的1/3,判斷這根圓木。根據一個圓的1/4,判斷這個圓的3/4。(課件示題)

  填一填:用分數表示各圖中涂色部分。(課件示題,指名回答)

  辯一辯:為幫助四川汶川地震災民重建家園,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利用層層深入的鞏固練習,引導學生對分數進行充分的再認識,通過畫一畫、選一選的練習,在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理解時,進行逆向思維練習,提高學生從部分到整體的意識,又有助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填一填通過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辯一辯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分數整體與部分的辨證關系:同一數量所對應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分數也不同;分數不同,整體不同,所對應的數量無法比較。在練習時,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

  你知道嗎?

  分數的產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萊茵德紙草書”中就有關于分數的記載.我國使用分數的時間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里,就有許多有關分數及其應用的記載。

  四、全課總結

  師:分數再認識,再認識了什么?(總結本課)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北師版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分數表示下圖中的陰影部分,并說出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教材35頁第1題)學生獨立填后交流

  2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回憶已學過的相關知識,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為新課教學做準備!

  二理解分數的意義

  1 活動一 拿一拿

  出示三個盒子分別裝有8、6、8支粉筆。

  師:這里有三盒粉筆,你能不能從每一盒中分別拿出整體的 。

  請三名學生到前面拿粉筆。

  師:請先說說你打算怎么拿?

  師: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他們拿的支數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

  師:猜一下,會是什么原因?

  生:可能數錯了吧!

  讓學生數一數,證實數對了。

  師:沒數錯,為什么呢?

  生:可能三盒的粉筆總數不一樣多。

  師:請三位同學告訴大家每個盒子里粉筆到底是多少支?

  師生小結

  2活動二 說一說

  出示兩本書

  師:這兩本書怎樣

  生:一厚一薄

  師:兩位一人拿一本。左邊的同學看了第一本書的1/3,右邊同學看了第二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為什么?

  生:因為書的厚薄不同,也就是總頁數不同,因此他們看得頁數的1/3就不一樣多。

  師:什么樣的情況下,兩本書的1/3是一樣的?

  小結。

  3活動三 想一想

  師:把6支、9支、12支花分別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得到的花可以怎樣表示?

  師:你又有什么發現?

  師生小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整體”不同相同的分數表示的大小不同通過想一想的活動,拓展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三練習反饋

  1出示34頁題目

  學生獨立畫后,交流展示

  2完成教材p35練一練中的題目

  第2題

  學生獨立涂后并說想法

  第3題

  學生畫后在說畫法。再判斷這些圖形的大小一樣嗎?

  第4題

  結合“捐零花錢”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的相對性

  【設計意圖:練習的層次安排比較分明,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對分數進行充分的再認識。】

  四你知道嗎

  學生閱讀,感受分數的歷史悠久和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不同 同一分數 表示具體數量不同

  厚 多

  書 1/3

  薄 少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34頁《分數的再認識》,進一步認識“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艑W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⑵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⑴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

  ⑵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能解釋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一個整體,以及 “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同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不同;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相同,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相同。

  教材及學情分析:

  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通過創設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分數所表示的數量也就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 “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看書”“捐款”“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點明主題、熟悉整體

  師:數學數學,顧名思義,就是數的學問,那今天我們一起再進一步認識一種數,以前我們就認識它,請大家在我的描述中快速搶答:它分上下部分,中間有一條橫線隔著……

  師:太簡單了大家都心急了,對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分數,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分數的再認識,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預習并且完成兩道題,好現在來看看你們的完成情況吧(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書p35、1、2

  師:看來大家對分數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嘛,把一個圖形或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我們可以用分數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在表示分數的時候,我們總會把一個圖形或者一些物品看作一個整體。既然大家都有表現,就讓我也表現一下吧!那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二、創設情境,感知關系

 、惫适录とぃl懸念

  師:大家都知道“西游記”的故事吧。在唐僧師徒取經的過程中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教師邊講。邊演示動畫,見課件)

  有一天,師徒四人都覺得餓了,唐僧就讓三個徒弟分別去摘些果子來充饑。這師兄弟三人毫不怠慢,立刻駕云而去。不一會兒就都回來了。唐僧特別高興,說:“你們把各自摘到的全部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來吧,其余的就算獎賞你們的啦!結果孫悟空拿出了4個桃子,沙和尚拿出了4個鴨梨,豬八戒拿出了3個蘋果。唐僧不高興了,認為豬八戒準又多吃多占偷偷留了一部分自己吃。豬八戒大喊冤枉,孫悟空和沙和尚也一起作證說這次真的是冤枉了豬八戒。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們能幫助豬八戒解釋清楚嗎?

  2、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艓煟赫埻瑢W們根據告訴我們的數學信息說一說二分之一所對應的整體分別是什么?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分別是多少個?

 、品謩e用圓圈代表蘋果、三角形代表桃子、長方形代表鴨梨,在小組內帶著以下 3個問題擺一擺,議一議。(教師板書貼好對應的圖形)

  ①想一想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分別是怎樣拿的?

 、谒麄兏髯缘墓涌倐數是多少?

 、蹜撛鯓诱f才能幫助豬八戒說清楚,讓唐僧心服口服?

  3、集體交流匯報討論結果并展示

  師:請三位同學上來分別扮演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

  師:你們把你們在小組內擺的結果貼在黑板上,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和你們組擺的一不一樣?

  師:為什么同樣拿出二分之一,豬八戒蘋果的總數是6個?

  生1:因為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具體數量是3個,平均分成了兩份,一份是3個兩份就是6個。

  師:豬八戒和你的思路一樣嗎?你覺得×同學作你的代言人你放心嗎?

  豬八戒:一樣,非常放心。

  師:呵呵我也這樣認為,那就握握手吧!

  師:孫悟空桃子的總數為什么是8個?

  生2:因為告訴我們桃子的二分之一是4個也就是總數的一半,所以就是8個。

  師:我覺得他回答得很完整孫悟空你覺得呢?

  孫悟空:說得非常好。

  師:既然這樣和你的代言人擁抱一下吧!

  師:那最后我們再來看看沙河尚的梨子的總數為什么也是8個?

  生3:把全部的梨看作一個整體,它的二分之一是4個,所以它的整體就應該是8個。

  師:沙河尚你覺得他回答得怎么樣?

  沙河尚:非常好,和我想的差不多。

  師:這么有默契和你的代言人擊掌吧!

  師:比較蘋果與桃子,同樣取各自的全部的果子的1/2,1/2所表示的具體數量相同嗎?他們各自的總個數相同嗎?

  師:那么我們可以怎樣概括呢?(手指板書引導學生歸納出結論)

  師:誰還能完整的說一下你們的結論。

  生4:桃子和蘋果的數量不一樣,所以1/2表示的數量也就不一樣

  師:你想說明什么?

  生5:豬八戒摘的少,拿出來的就少了。

  師:呵呵,是不是這樣呀!你覺得唐僧能接受這種說法嗎?(教師演示課件)

  三、觀察比較、抽象認識

  1、抽象認識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不同

  師:觀察桃子和蘋果的總數量,你能說一說為什么同是1/2表示,為什么桃子的1/2表示的具體數量多,而蘋果的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少呢?

  生1:蘋果總數比桃子的總數少,所以蘋果的1/2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少。

  生2:桃子和鴨梨總數都是8個,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一樣多。

  師:誰能完整地說說

  生3:蘋果比桃子總個數少,所以蘋果的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少;鴨梨和蘋果總個數一樣多,所以它們的1/2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一樣多。

  師:說的真明白呀!我都聽懂了,其他同學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那么通過剛才的一番比較,你們認為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與同一個分數表示的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1: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數量越多,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就越多。

  生2: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數量越少,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就越少。

  師:表示的什么就少?

  生2:數量

  師:這是通過比較誰看出來的?

  生:蘋果和桃子

  師:比較鴨梨和蘋果呢?

  生: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一樣多,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一樣多。

  師:嗯,這樣是不是就全面了?誰能完整地復述一下?多

  生: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越多,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就越多,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越少,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就越少,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一樣多,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一樣多。

  師:通過比較我們知道: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不同;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相同,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相同。

  教師板書以上結論

  師:注意我們談的是“同一個”分數。

  師:通過這個例子大家看分數所對應的什么很重要?

  生:分數所對應的整體

  師:因此我們在理解一個分數的時候首先要弄清楚什么?

  生:分數所對應的整體

  四、創設情景、鞏固認知

 。1)比一比:拿出紙條折出它的1/2,同桌再比一比,說一說同樣是1/2,紙條大小、長短一樣嗎?為什么?如果折出它的3/4呢?

 。2)教材p34說一說,教師利用課件出示

  師:請同學們同位之間說一說“淘氣和小明看的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

  學生按要求練習

  師:誰能說一說

  生1:因為淘氣的書厚,所以淘氣看得多;小明的書薄,所以他看的少。

  師:淘氣的書厚說明什么?

  生1:書厚,頁數就多呀

  師:嗯,你要是這樣說明了就更有數學的味道了,愿意再試試嗎?

  生1:淘氣的書厚,也就是頁數多,所以他看得多;小明的書薄,頁數少,所以他看得就少。

  師:數學味道的確濃了,誰還有補充?

  生2,應該說明淘氣和小明都看了1/3

  師:她提的意見有道理嗎?

  生1:有道理

  師:你能再修改自己的結論嗎?

  生1沉默

  師稍待:誰能幫助他?

  生3:淘氣和小明都看了自己圖書的1/3,淘氣的書厚,頁數多,所以淘氣看多;小明的書薄,頁數少,所以小明看得少?

  生4:淘氣和小明都看了自己圖書的1/3,是一樣的,但是淘氣書的頁數比小明的多,所以小明看得少,不,淘氣看得多。

  師:哦!……呵呵,還想著和問題一樣呢,不錯!誰說的更簡練。

  生:(指生3)

  師:(指生3)用了數學上常用的比較句“誰比誰多”來表達準確、簡練的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很好!還要表揚(指生2)她的補充也是非常關鍵的。這些都說明我們同學真的明白了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同一個分數表示的數量不同”的道理。

  師:根據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的多少,我們應該能判斷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多少。

  師:你們觀察真仔細,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實質!下面我再給個機會給大家檢驗一下自己學得怎么樣?要不要?好請看題

 、平處熇谜n件出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取出一個自己準備的小的基本圖形,一個圖形的十二分之一是你所準備的基本圖形,擺出這個圖形(進一步理解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相同,同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相同)

  教師引導學生審題,

  師:你所準備的小圖形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生:十二分之一

  師:十二分之一所對應的整體是什么?

  生:一個圖形(12個準備的小圖形)

  師:小組合作拼出這個圖形,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有以下幾種情況:(時間的關系沒有展示全面)

  師:我們同學想了這樣多,真的太有創意了。我們來看看這些圖形的形狀雖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是什么呢?

  生:都是由12個小圖形組成的

  師:為什么都是由12個準備的小圖形組成的呢?

  生1:題里說了一個圖形的十二分之一是一個準備的小圖形

  師:那么這個圖形一定就是……

  生:4個準備的小圖形

  師:哦!原來是這樣,看起來每個圖形的1/4是一個準備的小圖形

  ,那么這些圖形就一定是……

  生:4個準備的小圖形

  師:也就是說: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相同,同一個分數表示的數量怎么樣?

  生:也相同

  師:再有我們還可以根據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來求出分數所對應的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

 。3)師:成功是一座山峰,雙手插在衣袋里的人永遠無法攀登!想成為成功的人那就趕緊行動吧,解決書上35頁第3題的問題吧

  (4)師:你們的想法與眾不同,看得出你們一定是一群肯動腦筋的孩子,那好我,我們來繼續開動腦筋做選擇吧:

  一個長方形面積的4/5和一個正方形面積的4/5相等,這個長方形和這個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是( )

  ①長方形的面積大 ②正方形的面積大

 、蹆蓚圖形的面積一樣大④不能比較

  一個長方形面積比一個正方形面積大,這個長方形的4/5和這個正方形面積的4/5比較( )

 、匍L方形的面積大 ②正方形的面積大

  ③兩個圖形的面積一樣大④不能比較

  (5)既然大家都有所收獲那我們就談一個輕松的話題:前天過中秋節你吃月餅了嗎?能一次吃下月餅的四分之一的同學請站起來,我不信覺得你們吹牛,一定能吃那好好如果給你這個月餅能,呵呵呆了吧,那你應該怎樣才不會讓人鉆你說話的空子呢

  五、全課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有哪些新的認識?我們今天的討論很熱烈,參與的人數也多,說得很有質量,沒想到這節課我們有這么多的收獲,看來學好數學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更精彩。

  六、知識拓展

  課后思考:分析幫助印度洋海嘯受災地區的災民,小明捐獻了零花錢的1/4,小芳捐獻了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請說明理由。如果他們捐得一樣多,他們各自各有多少零花錢?如果小明捐得多他有多少零花錢?如果小芳捐得多她有多少零花錢?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7

  《分數的再認識》一課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2、 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3、 進一步認識單位“1”中“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數量不同,同一個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相同;單位“1”數量相同,同一個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教學過程

  一、 課件出示幾個被平均分的圖形,學生根據圖意填分數。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c評:在本環節當中,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語言表達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出現學生心里知道,卻不會表達的現象是需要教師警惕的。那只是學生“知道”了,而不是 “理解”了。只有達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概念中相同的意思,才能說明學生真正掌握了。同時,訓練語言表達也是學生的思維走向成熟和提升的必要手段。語言是思維的體現。)

  二、 問題:有一截線段,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怎樣用分數表示?

 。ū经h節的設計有些突兀,也可能是教師臨時想到的一點。課堂固然有生成的東西,但仍需要教師對每一個環節的認真推敲和選擇。哪些要點可以利用其他的形式體現?或者問題的設置怎樣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學生的思考?)

  三、 出示水果圖,讓學生理解整體“1”既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

 。ū经h節的設置是讓學生逐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并解答,是比較好的設計。使學生經歷了從形象到抽象的過程,深刻體會整體“1”所涵蓋的內容。不過,蘇教版教材是把整體“1”叫做單位“1”,在這里不這么說,不知教材這樣安排的用意所在。我的理解是可能是學生對于理解“整體”這個詞語比較輕松,而理解 “單位”這個概念比較難。但是,在今后把“整體”改不改叫做“單位”,這個我沒有看教材。不過,我想,這也是一個階梯性的問題。給學生搭建適當的梯子,可能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 出示故事《豬八戒摘蘋果》。請同學們當評委,看看到底是豬八戒偷懶還是師傅冤枉了他。

  (本環節的設置有些不妥。如果能在開課之初設置,既能使學生對本課內容產生興趣,也能設置懸念,使學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積極思考。在本環節中還設置了小組討論,真的需要討論嗎?不用為了“合作”而合作。)

  五、 問題:整體“1”與分數有什么關系?

  (這個問題讓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什么關系?應該換種說法:整體“1”引起相同的分數發生怎樣的變化?)

  六、 經過學生討論,得出:整體 “1”數量不同,同一個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相同。

 。ǹ傇u:本課在教師看來并不難,實際在教學當中,由于所用的策略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效果。這位老師的課堂的設置有思維含量,是在引導學生自己一步步理解和掌握整體“1 ”的含義,教師所做的角色只是參與者和引導者。這在本節課中的體現很好。而在另一位老師的課堂上本課的教學就顯得輕松一些。也是導致最后學生有些亂的原因。學生以為自己都知道的東西,還需要學嗎?但是輕松并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因為我們要問的是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的思維與走出課堂的思維是不是有所提升?輕松的課堂也許是“簡單”課堂的代名詞。我們在教學中教育理念的不同,導致了教學設計流程與問題設計的明顯不同。淺表層的學習肯定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要時時警惕不能讓學生陷入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答案的淺薄中去。數學語言的正確表述是一種高級語言的運用,只有在學生經過學習之后,能夠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或者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說學生真正掌握了知識。一定要“思考”。)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8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二、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三、教學重、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ㄒ唬┝私馄瘘c,引入新課

  1、你們認識分數嗎?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學生說出幾個分數,教師隨機板書)

  2、關于1/2 你已經知道什么?

  3、小結。(揭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4、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課前發給大家畫有幾副圖的那張紙,請你在圖上用顏色表示出對應的分數。表示好后在小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全班交流、質疑。

  5、選擇其中表示1/2 的圖進行討論。

  在表示1/2 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它們是怎么分的?分的對象相同嗎?)

  6、教師追問:這里是把誰看作整體“1”?一份是幾個?這個整體“1”還可以指哪些呢?

  (二)創設情境,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活動一:拿水筆

  1、創設情境,請學生分別拿出三盒水筆的1/2(其中有2盒水筆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這里有三盒水筆,你能從每一盒水筆中分別拿出1/2嗎?

  教師請三位學生到講臺前,并問臺上學生:你們準備怎么拿呢?

  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講臺前的三位學生打開水筆盒,認真地數著。

  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我們再來看前面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筆的1/2,拿出的水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水筆都拿出來,并告訴全班同學總支數是多少,1/2是多少支,驗證剛才的結果。

  你有什么發現?并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卻不一樣。

  活動二:說一說

  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

  2、比較、討論:“都是一本書的1/3 ,但表示的頁數不一樣多,為什么?”怎么樣的情況下,兩本書的1/3是一樣的?

  通過剛才拿水筆的游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同步板書)

 。ㄈ╈柟萄由,反饋分析

  1、看圖說數:

 。1)藍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要使藍圓個數占整體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換一換、減一減)

 。2)綠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學生說出4/12和1/3 后(課件隨機整理整齊),提問:為什么都是4個,卻可以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3)紅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學生說出3/12和1/4后(課件隨機整理整齊),提問:為什么都是3個,卻可以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師與學生共同小結: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2、游戲:請1個同學站起來,請學生先后說出這位同學占大組人數、小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全?側藬档膸追种畮。

  請同學們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

  3、估一估:一個整體的2/3 是 ,這個整體會是下列圖中的哪一個?

  請學生在本子上寫出結果,并準備說說思考過程。

  4、辯一辯:在學校舉行的捐款獻愛心活動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1/5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錢總數的2/5。小芳捐的錢比小明捐的多嗎?請說明理由。

 。ㄋ模┤n總結。

  師:分數再認識,再認識了什么?

  總結:分數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部分相同,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用來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ㄎ澹┱n堂作業

  本課練一練

  教學反思:

  本節課為了體現“分數的相對性”這一重要理念,我把數學知識融于生活,給學生創設了幾個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整節課環節清晰,重點突出,現反思如下: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我創設了“拿彩筆”、“看書”的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就不一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

  2、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討論解決問題。如在“拿彩筆”的活動中,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出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討論解決,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合作開拓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3、借助學具擺一擺,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不足的是:1、缺少生生之間的互動,例如:學生回答完選擇題后,應該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是怎么想的,讓其他同學好好聽一下,評一評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好。

  2、還是不敢大膽放手沒有把課堂交給學生,沒有讓學生進行總結,總是怕學生說不到位耽誤時間,影響自己的教學流程今后還得加強。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19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九冊〈分數的再認識〉

 。34~36頁)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知識儲備上進行深入和拓展,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二、說教法

  “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被谝陨侠砟,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過程,自主思考,總結規律,自我反思,質疑評價是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法,真正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感悟數學學習的生命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顒右

  課前每個學生準備不同數量的圓片,叫學生拿出你全部圓片的1/2。你拿了幾個?是怎么拿的?通過怎么拿圓片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復習要把圓片平均分,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幾個,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根據學生拿出的個數不同,由學生揭出問題,進行本課的設疑,“為什么拿出的1/2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從而入新課。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通過拿鉛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分數的相對性。分兩次拿鉛筆,

  首先叫全班學生拿出同樣總數6支的1/2是幾支?這個活動的目的有2個。一是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知道是把整體6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3支,6支是整體,3枝是部分,二是讓學生感悟整體相同拿出的1/2的數出是相同的。

  然后叫三個學生到講臺前拿鉛筆。從拿出的鉛筆數結果,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三人拿出來的不一樣多?經過討論交流,然后臺上同學拿出鉛筆總數進行驗證,原來是鉛筆總數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學生思考得出結論?倲挡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接下來是利用對分數的新認識,判斷兩個小朋友誰看的頁數多,笑笑一次能吃完一塊蛋糕的1/4嗎?

  這部分其實是“總數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總數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的知識點內容的教學,通過學生兩次數操作發現,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形成逐漸抽象的認識,體驗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結合這個知識點,及時的練習,必要的鞏固和強化,能有效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 篇20

  學生情況分析

  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材分析

  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看書”“捐款”“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標準不同,分數表示的意義也不同。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1、導言

  今天很高興又和大家一起來上數學課。數學數學,顧名思義,就是數的學問,所以在我們新學期的第一單元就接觸了很多的數,比如: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而今天將要學習的數,對我們來說也不陌生。請大家在我的描述中進行快速搶答:母子分兩邊……

 。▽W生回答:分數)

  今天我們就要再認識分數

  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2、舊知識了解 出示:( 課件 )

  提出復習要求:仔細觀察這3個圓,說出這3個圓中陰影部分是什么分數,它們各表示什么?

 。1)圖1表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了兩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2分之1來表示。

 。2)圖2表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3分之1來表示。

 。3)圖3表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4分之1來表示。

 。ㄍㄟ^讓學生說分數,認分數,說分數含義的過程,了解學生以有知識的起點。)

  3、他們的回答都非常準確,老師要分發鉛筆給他們,以示獎勵。誰能幫幫我嗎?

 。蕚鋬珊袛盗坎煌你U筆,一盒8枝,另一盒6枝,請兩位同學來分。)

  二、活動引入新課學習

  1、老師這兒有兩盒鉛筆,你們能從每一盒鉛筆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

  提出觀察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你們發現了什么現象?能提出問題嗎?

  (學生分別拿出的是4枝和3枝。)(學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枝數不一樣?

 。2)為什么一個同學拿4枝,另一個同學拿了3枝?

  2、小組合作活動

  提出活動要求:為什么他們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枝數卻不一樣多呢?

  請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1)學生借助學具獨立操作

 。2)小組交流

 。3)學生代表匯報

  師總結:同學們都認為每盒的總枝數不一樣,所以兩個同學拿出鉛筆的枝數不同。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驗證:現在請剛才的2位同學把盒子里所有的鉛筆拿出來,告訴同學們你們各自的總枝數分別是多少,它們的1/2又是多少?

  生a: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8支,全部鉛筆的1/2是4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6支,全部鉛筆的1/2是3枝。

  過度(師:事實證明同學們的想法是對的了。)

 。ㄍㄟ^組織學生交流,在比較中初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體會整體不一樣多,所以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3、總結歸納

  (1)原來分數還有一個奇妙的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2)學生總結:(能表達出以下內容就可以)

  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每盒的總枝數不一樣),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

  板書:由于相同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四、理解應用

  1、為了表揚同學們對剛才所學知識的態度和效果,老師給班級讀書角買了2本書。

 。娔X出示《小學數學常識大全》和《小學數學經典題庫》兩本書的封面。)

  師:淘氣和笑笑都看了這本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

 。▽W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匯報:因為的書厚薄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

 。ㄕw“1”不同,分數表示的量也不同。)

  2、閱讀教材34頁的“畫一畫”

  畫出每個圖形的4分之1 ,并在小組內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W生總結)

  板書:相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3、提問:為什么4個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個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W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個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

  生b:我把1個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只不過這個一份小一些。

  五、鞏固練習

  1、指導閱讀:書上第35頁第1題,用分數表示涂色的部分。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說出1~2個圖形所表示的“整體”與“部分”的意義。)

  2、學生兒獨立在書中完成教材第35頁第2題。

 。ɡ蠋熝惨暀z查)

  3、出示教材第36頁第5題,在交流中請學生說說理由。

 。ū绢}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學生數感。如果學生遇到理解困難, 可以借助事先準備的圖形和小棒在組內演示解決,最后由學生代表匯報演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4、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完成36頁第6題

  思考: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通過練習,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5、總結匯報:

  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于整體的大小。

  a: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b:相同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這一切都取決于整體的大小,如果整體大,相應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大;如果整體小,相應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小。

  (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樂趣)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于整體的大小。

  a: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b:相同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c: 如果整體大,相應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大;

  如果整體小,相應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小。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精選20篇) 相關內容:
  • 《筍芽兒》教學設計(精選19篇)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孩子們,上課之前,我們來放松一下,咱們一起唱一首歌吧!《小雨沙沙》會唱嗎?好,大家唱起來!師:孩子們,現在心情是不是很輕松?那讓我們帶著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走進課堂。...

  • 《比一比》教案(精選18篇)

    課題:比一比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羊、牛、小、少4個字。認識1個筆畫 和1個偏旁少。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 《賬單》教學設計(精選8篇)

    教學目標:1、學習默讀,學習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3、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讀懂課文。重點: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一、目標與要求1.通曉文章大意并背誦全文。2.了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3.理解作者借游記寄托的思想感情。教與導設計①學法指導這篇課文內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詞不大好認,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過文字關,理解各個字同、各個...

  • 《筍芽兒》教案(精選18篇)

    教學目的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沉睡、撒嬌、央求、滋潤、阻攔、阻礙、愛撫等詞語。積累句子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能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節選)》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學會8個一類生字,10個二類生字。2、了解古詩的大概內容,熟讀背誦古詩。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情感。3、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 《荷蘭的花》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 聯系上下文,在語言環境中理解“炙熱、秀姿天成、心馳神往”的意思,積累描寫郁金香形狀與顏色的好詞佳句。2、 繼續學習通過提問來理解句意的方法;通過變換句式的練習,體會使用反問句可以使句子所表達的語氣更加強烈,感...

  • 《賬單》教案(精選5篇)

    一、課前導入: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同學們共同上一節語文課,雖然和大家素不相識,但是老師卻能感覺到每一個孩子都那么聰明、懂事、可愛,和大家認識一下行嗎?我姓張,大家叫我張老師,是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我很高興認識同學們,好了,我...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武穴市| 许昌县| 三台县| 柳林县| 湖州市| 金门县| 庆云县| 诸城市| 孝昌县| 全椒县| 云霄县| 孙吴县| 东海县| 开原市| 玉田县| 泾川县| 若尔盖县| 百色市| 奉新县| 太仆寺旗| 图木舒克市| 印江| 大化| 云龙县| 洛川县| 阆中市| 通许县| 海门市| 石嘴山市| 甘泉县| 建始县| 湖北省| 盐津县| 延津县| 滦南县| 合山市| 衡阳县| 梅河口市| 东港市| 横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