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教案(精選20篇)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中的科學家朗志萬說話的目的。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人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揭題、了解單元主題
1、昨天大家已經預習了第四單元和13課,打開書,讀讀第四單元的導讀,看看給我們了什么提示?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13課《動手做做看》。
2、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邊寫邊指導)“做”字是左中右結構,寫的時候注意“縮橫伸豎”, “反文旁”的“橫”和“撇”不要寫成一筆,寫成一筆就成“折文”了,大家一定要用心哦!我們再來寫“做”。
3、誰想教大家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認識生字
1、你在預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做了哪些事?
。ㄉ鹤x書、分析字形、一字開花即擴詞、查資料、標自然段等)
同學們真會預習,太了不起了!
2、我們二一班同學還掌握了很多識字方法,大家在預習時都自學了生字,你愿意把預習成果展示一下嗎?(課件:出示生字)
誰愿意當小老師教大家讀這些生字? (開火車讀)
齊讀詞語
三、學習課文
1、整體感知
這些生字大家都認識了,那我們來讀讀課文吧。
聽老師讀課文,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先和你旁邊的小伙伴說說吧
指名說,其他同學補充
2、理解課文
這個故事里都有誰呀?(相機貼圖)
這個可愛的小女孩伊琳娜怎么這么不高興啊,是誰惹她生氣了?
哦,原來都是由朗志萬提出的一個奇怪的問題引起的,什么問題呢?趕快讀讀第一段,用波浪線輕輕地畫出這個奇怪的問題吧 。
(學生讀,畫)
朗志萬是誰?(課件)
誰來學學朗志萬,問這個奇怪的問題呢?學生來讀(讀后學生之間評價)
為什么說這是個奇怪的問題?
結合學習“漫”
做動作:在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放入石頭,水漫出來。
瞧!你看到了什么?(水滿了,從杯子里流出來。)
還可以說什么漫出來?
“漫”和“灑”“流”一樣嗎?
你聽了這個問題是怎么想的?
書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呢?同桌讀,指名讀,
伊琳娜又是怎么想的?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從這里你看出了什么?板書:愛動腦
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輕信別人的話,她有主見,不盲從,愛動腦。
板書:不盲從
可能你們也會像伊琳娜那樣產生疑問,接著她是怎么做的呢?我們跟著她來看看吧。ㄗx第四段)
生:她回到家里問媽媽。
伊琳娜不懂就問。(板書:不懂就問)
你還有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嗎?(問老師,查資料,查字典……)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可真多!你們真愛動腦,也很會學習。
媽媽告訴她答案了嗎?(沒有)而是鼓勵她――動手做做看
。ㄗx句子: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你能給這個句子換個說法,而不改變句子的意思嗎?
媽媽這樣說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這個媽媽不告訴孩子答案,而是讓孩子動手做做看,這種做法多有意義啊!
你們知道伊琳娜的媽媽是誰嗎?她就是居里夫人(課件)
小結:居里夫人真是一位懂得教育孩子的媽媽,她不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動手做做看,自己在實踐中找到答案,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伊琳娜聽了媽媽的話以后,動手做了嗎?讀讀課文吧
。ǹ凑n件:伊琳娜做實驗的動畫)
實驗結果是什么?
練讀: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現在,你想說點什么?(看圖)
瞧~伊琳娜多么生氣呀!
她是怎么做的?(生讀第6段)
誰來學著生氣的樣子讀讀伊琳娜說的話?
生練讀:“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你認為朗志萬是在哄騙小朋友嗎?從哪看出來的?
生自讀第7段
一般我們在什么時候使用“哄騙”這個詞?
朗志萬真的哄騙小朋友了嗎?(沒有) 他為什么這樣做?
練讀: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從他的話里聽懂了什么?
她還生氣嗎?板書:把伊琳娜生氣的圖片換成伊琳娜笑的圖片
她會對朗志萬說些什么? (學生練說)
你從朗志萬的做法里知道了什么?
小結:朗志萬先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追問為什么,就是想讓孩子們動腦筋,發現問題,再自己動手做做,找到答案。他對孩子們的培養這么用心,想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去嘗試。這多么讓人敬重啊!
正是由于朗志萬的培養和媽媽的鼓勵引導,讓伊琳娜從小養成了“愛動腦,不盲從,動手做”的好習慣。伊琳娜長大以后,在1939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她就像一朵美麗的花兒在科學界綻放。(完成板書)
你們想認識這個可愛的女孩嗎?(課件)
讓我們再來齊讀一遍課題,好嗎?
我們要像伊琳娜一樣多動腦,多動手。
四、作業套餐(任選)
1、閱讀《小馬過河》,把讀后的感受說給爸爸媽媽或小朋友聽。
2、動手做做看:杯子里裝滿水,在上面放上一張紙,然后把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灑出來呢?
3、你能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嗎?細心觀察,親自實踐,有禮貌地指出來吧。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伊琳娜情緒變化的語句,感受故事的情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13課《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兩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么呢?生2-3人提問匯報后,那就讓我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吧,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視情況請學生標自然段及圈生字),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匯報,師點評
三、品讀課文,重點分析
1、師:課文中主要有兩個人物,都是誰呢?
生匯報,師引導并板書朗志萬、伊琳娜(出示每個名字后都齊讀兩遍,加深印象)
2、師: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的什么問題?請在書中找出相應句子劃出來。
生匯報,師指導讀流利完整。
3、師: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
生各抒已見,師回歸課文,是呀,這幾個小朋友跟你們的想法差不多,可是有個小朋友不是這樣想的,讓我們繼續讀課文4-5自然段。
生匯報,師點評,指導朗讀。
4、大家看課文6-7自然段,我們分角色讀伊琳娜與朗志萬的對話,誰愿意讀伊琳娜?好,由女生讀伊琳娜,男生讀朗志萬,老師讀旁白,引導有感情朗讀,可讀2-3遍,或男女生交換角色讀。
5、第7自然段“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伊琳娜聽懂了什么?同桌間交流一下。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別人的話。對待別人說的話或提出的問題,不光要動腦筋想一想,而且還要動手做一做。)
生匯報,師點評。
6、大家理解得很對,發言也很精彩,這篇課文除了朗志萬和伊琳娜之外,還有哪幾個人物?
好,讓我們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請一小組匯報,師可讀“媽媽”,其余眾生讀旁白。
四、認字識字,鞏固記憶
課文讀得這樣好,生字一定都認識了。誰愿意接受老師的考查?都愿意,好啊!下面請大家讀卡片上的生字,看誰讀的快又準。師出示字卡識字,分別為:1、雙列火車讀;2、小老師領讀;3、指名讀字并組詞。
五、拓展延伸
1.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我們如何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呢?
生匯報。
2、今天從伊琳娜動手做實驗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啟發?請大家把想到的話寫在61頁下角。
指名2-3人匯報
師總結:知道伊琳娜的媽媽是誰嗎?她就是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伊琳娜在媽媽的鼓勵和自己的努力下,最終也獲得了諾貝爾獎,讓我們一起從現在做起,勤思考,多動腦,爭取更大的進步!
六、作業
七、板書
13.動手做做看
朗志萬 伊琳娜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且讓學生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中的科學家朗志萬說話的目的。
教學難點: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動手是個好習慣。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一個玻璃杯,一條魚,一把尺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問題導入
一把尺子放進裝滿水的杯子里,從杯子的外面看,尺子和尺子上的數字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呢?
二、讀課文,小組討論: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并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
。1)課文中哪部分寫了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想法。
三、 細讀課文,整體感悟
1、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奇怪的問題是什么? “滿”與“漫”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能稱之為科學家?
2、當科學家提出這個問題之后,(課件出示)課文中的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3、他們都相信了,那伊琳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媽媽怎樣說、你如何理解媽媽說的話?(投影出示這句話)
、拧Q詞理解“光”。
、啤≈笇Ю首x: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鼓勵性的)
5、 師生合作讀。
6、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線畫出來。
四、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1、(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2、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3、請同學們再讀第五段。體會驚訝的語氣。
4、找到伊琳娜做完實驗后對朗志萬說的話,小聲自讀,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
5、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教師要及時表揚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五、總結課文,升華課文
1、想想當伊琳娜去質問朗志萬的時候,他為什么哈哈大笑?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聽了他的話,伊琳娜還會生氣嗎?為什么笑了?可能說什么。
3、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4、看課件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看看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大家再來看我們課前的問題,你知道怎樣做了嗎?
6、 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边@句話嗎?
7、學了“動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發?
在本節課將要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的一句話:實踐出真知。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抓住描寫伊琳娜情緒變化的語句,感受故事的情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圖片、實驗器材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們人類都有兩件寶知道是什么嗎?學生自由發言:雙手和大腦。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2.圖片演示:(出示兩張圖片:
1.小女孩撅著嘴巴生氣的樣子
2.小女孩面帶微笑的樣子。
問題:這個小女孩怎么了?她就是伊琳娜,她為什么生氣?又為什么笑了呢?學完課文《動手做做看》你就明白了。)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生用自己喜愛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并借助拼音,工具書等方式讀準字音。
2.檢查初學情況:a出示生字卡片,讀出你已認識的字,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b.出示詞語卡片:認讀詞語。
3.師生總結識字方法:
。1)換偏旁識字:慢——漫màn篇——騙piàn
(2)偏旁歸類識字:哎ài哄hǒnɡ喝hē
。3)聯系學生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lǎnɡ”
(4)編字迷識字:士兵的心——志zhì
。5)比較識字:題——提tí
4.讀課文:指名讀(檢查生掌握情況)——小組練習讀——師生評議。
5.寫字指導:
。1)學寫“哄、喝、提、題”4個字,仔細觀察:你覺得應該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來是這樣”的發現問題游戲,如:范寫“哄、喝”兩個字時說:要想把口字旁寫得好看,口字旁得寫得高一點,小一點,哦,原來是這樣啊!”……
。3)學生臨寫:同桌或小組合作、探究,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在全班交流
附:
板書設計:
13動手做做看
哄喝題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檢查生字,新詞。
2.指名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發現問題
1.引導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如:a.伊琳娜為什么開始很生氣,后來又笑了?b.朗志萬為什么要“哄騙”小朋友們?朗志萬真的是“哄騙”嗎?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讓學生帶著自己發現的問題,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試著解決問題。
2.把沒有解決的問題在組內交流,互相補充糾正。
四、全班交流,歸納學法,指導朗讀
1.解決“伊琳娜為什么生氣又為什么笑了?
。1)學生找出相關段落
(2)指導朗讀:注意段落中反問的語氣
2.解決“郎志萬為什么要‘哄騙’小朋友?朗志萬真的是在“哄騙”小朋友嗎?
。1)理解“哄騙”。區別生活中的“惡意哄騙”與“善意哄騙”
。2)指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讀句子,體會“光”在句中的意思,反復讀句子,注意要用鼓勵的語氣來讀
(3)師生評議朗讀情況
五、實踐活動:加深理解
1.按課文中的描寫和伊琳娜共同做實驗驗證猜疑。
2.學生談談自己實驗后的感受
六、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她可能會說些什么?請你自由想像。伊琳娜可能說的話并寫下來。
2.讀下面的句子,你覺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請選擇。
。1)科學家講的話,我們都應該盡可能地去試一試。
。2)我們要懷疑科學家的話。
。3)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態度和思維方式。
。4)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時,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3.你在生活中聽到或發現過老師,家長說或做的不對的地方嗎?你是怎樣做的?有何感受”如《小馬過河》的故事……
實驗作業:從課外書中搜集科學家說過的一些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么指導意義。
板書設計:
13動手做做看
媽媽:不能光想動手做做看
朗志萬:科學家有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
伊琳娜:找放進笑
(新邱區西部小學 曾桂玲)
教學案例二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ㄐ∨笥,老師的話你們相信嗎?那我說:天一冷,你們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出來了,(動手寫自己的名字)為什么你們不信老師的話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初讀感知
1.默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
。2)借助拼音識字(不認識的字請課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幫忙)。
2.合作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畫出不明白的地方,找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1)課件展示。朗志萬和伊琳娜的畫像,板書:朗志萬、伊琳娜
(2)再讀課文。思考:“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做看?
精讀感悟
1.匯報讀書情況。(“動手做做看”是伊琳娜的媽媽和科學家朗志萬給我們提出的建議,因為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做了,才能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的答案。)
2.演示激趣,了解課文。
。1)課件展示。(伊琳娜生氣和微笑兩幅頭像,帶著“伊琳娜為什么生氣和“為什么又笑了”兩個問題,自主讀書思考。)
(2)指名讀,并評議。(著重抓住重點語句進行理解、朗讀)
a.指導b.注意、語氣、停頓、重音
(3)范讀、練讀(同桌互相聽,讀)
。4)匯報。
。5)分角色朗讀,演一演。
以知導行
1.假如你是伊琳娜,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么辦?怎么說?寫下來。
2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事嗎?怎么辦的?
3.送大家一句名言:“實踐出真知”——毛澤東(齊讀并背誦)
課外延伸
比一比,看誰是最細心觀察的孩子。(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
板書設計:
13動手做做看
郎志萬高興伊琳娜
水不會漫出來生氣水會漫出來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講一講你發現的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
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識字
。1)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互相檢查
。3)說一說記字方法,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1)出示詞語卡片:(朗志萬,伊琳娜、漫出來,魚鱗、哄騙、哎)
(2)出示生字卡片:(另志題提漫朗哄喝騙)
。3)歸納總結、交流識字方法
換偏旁識字:慢——漫篇——騙
偏旁歸類識字:哎哄喝
聯系學生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
編字謎識字:士兵的心——志
比較識字:題——提
。4)游戲識字:(開火車讀、齊讀)
3.重點指導書寫
出示會寫字卡片:(另提哄志漫喝題朗騙)
。1)讀一讀(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2)讀音“提”和“題”同音“志”是翹舌音。
。3)同偏旁:哄、喝是口字旁,口字旁就在左半格偏上一些。
(4)結構,上下結構:“另、志”半包圍結構“題”,其余都是左右結構。
。5)指導書寫:(找出需要老師幫助指導的字:如:題喝、朗、騙)
、僦攸c指導學生提出的字,其余的字略寫。
②在書上臨寫。(仿寫)
4.讀字組詞
朗讀課文(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在識記字詞的基礎上,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再認生字)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教學重點: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課前準備:課件、小黑板、魚缸、金魚
教學過程:
一、初讀設疑,激發興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3課,請小朋友們齊讀課題:《動手做做看》
2、“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呢?請小朋友們帶著這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板書:誰 為什么
3、學生讀后交流。隨機板書:朗志萬
4、談話: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們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又提了一個怎樣的問題呢?請小朋友們自讀課文,并勾畫出朗志萬提的問題。
5、朗讀朗志萬提的問題?
6、小結:不僅找得準確,而且讀得流利,聲音也響亮,真不錯!那有沒有小朋友能回答這個問題呢?學生輪流說。
7、文中也有兩位小朋友,他們是怎么說的呢?請小朋友們找到他們說的話,同桌分角色讀一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分讀。)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1、小朋友們的想法都不一樣,百說不如一做,我們來做做實驗再看看結果吧!
2、把一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再當場裝滿水,讓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小朋友觀察實驗結果。
3、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結果是——
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1、文中小朋友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小朋友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后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用什么語氣讀?
2、指名說,并讀一讀。
3、朗志萬真的是哄騙小朋友嗎?他是怎么說的?
4、學生讀課文,并說一說。
四、質疑過渡,深化認識
1、“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這句話你贊同嗎?為什么?
2、學生說想法。
五、聯系生活,以知導行
1、生活中,有許多人都對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看法,這時候,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小組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
3、小結明理: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聽到別人表達自己意見時,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判斷,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要動手做做看,把心中的問號變成經過實踐解決問題后的大大的感嘆號!
六、靜思名言,深化認識
在本節課將結束的時候,老師送要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名言:“實踐出真知。”(板書,齊讀名言)
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七、課外延伸,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這節課就要結束了,可我們的實踐活動卻永遠不會結束。老師這里有三個結論:
出示:
1、大自然中,鳥非常多,是不會滅絕的。
2、魚是靠尾巴在水里游動的。
3、一個10斤重的鐵球和一個3斤重的鐵球從同一高度落下,同時到達地面。
這三個結論到底對不對呢?請小朋友們課后個人或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個去探究。老師相信你們會成功的!
板書:
13.動手做做看
朗志萬 提問題
伊琳娜 做實驗
要親自動手做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媒體資源:動畫課件《動手做做看:生字學習》,視頻《動手做做看》(范讀),視頻《小馬過河》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1、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么辦的?
。ㄉ杂砂l言)板書:動手做做看
2、就課題提問。
、磐ㄟ^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他們之間的不同學生可能會說年齡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樣的人才能叫科學家?
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生字新詞。
2、找出小朗志萬說的話,做上記號。
3、看視頻《動手做做看》,聽課文范讀并正音。
三、學習生字。
1、抽讀:
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
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后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3、識字游戲:
a、將生字卡片發到守紀律的學生的手,師問:誰是。生答:我是。
b、開火車讀。
4、生互相交換識字經驗。
換偏旁識字:慢—漫 篇—騙
偏旁歸類識字:哎、哄
利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琳、娜
聯系學生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 謎語:士兵的心(志)
5、認讀新詞:
伊琳娜 志氣 問題 提問 提水 浪漫 朗讀 哄騙 起哄 喝水 騙人
6、寫字指導。重點指導:“朗、喝、騙”字。
喝、哄:口要寫得高、小一點。
朗:左邊不是良。
提、題:兩個是的區別。
此教學過程可結合動畫課件《動手做做看:生字學習》輔助進行。
四、學生練習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認讀詞語
2、板畫“杯子”和“金魚”,板書:水漫出來了
二、朗讀感悟。
1、“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做看。
2、結合交流以上問題,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僮x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诜磸妥x句子,用它隨時提醒自己。
3、圍繞“哄騙”引發爭辯
、僖亮漳壬鷼獾刎煿掷手救f“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
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的小朋友呢?”
a、用恰當的語氣讀這句話。
b、結合上下文理解“哄騙”。
c、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谠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三、學習感悟朗志萬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1、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式。
2、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四、總結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么?你想對伊琳娜說些什么?
五、實踐活動。
1、看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看后的感受告訴他人。
2、發現他人的過失,有禮貌的指出來。
六、作業布置
搜集科學家的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么的生活與學習有什么指導意義。
反思:
《動手做做看》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告訴小朋友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出來,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會。伊琳娜動手一做發現科學家的話是錯的。朗志萬告訴她——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我主要是從“用心品讀,讀中感悟”和“動手操作,做中體會”兩方面來突破教學重、難點的。
一、用心品讀,讀中感悟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并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如:朗志萬提問問題的奇怪語氣,媽媽的語氣是鼓勵的,伊琳娜先是生氣,又變得高興。有個人讀,教師范讀,學生試讀,男女生賽讀,分角色朗讀,學生能體會到不同人物的情感。這樣,學生不會脫離文本,能牢牢地把握住整篇文章來思考問題。
二、動手操作,做中體會
要讓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不是很難,但是要讓學生通過課文體會動手操作的樂趣,明白“動手做做看“的實際意義,就一定要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所以在課堂上,我讓他們隨著伊琳娜把一條小魚放進了裝滿水的杯子,驗證了誰真的會漫出來,快要結束課時,拋給學生一個問題“一個裝滿石子的杯子,還能裝進別的東西嗎?”再一次讓學生動手操作,進一步加深了對“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
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效果還不錯,但也有不足,如在教學過程中有些環節沒有深入,走過場:“漫”字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說說“平時還見過什么東西漫出來?”;“不能光想,要動手做做看!”沒有讀出媽媽當時那種語重心長,鼓勵。這些細節處都要注意。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7
課前透視
課文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和鼓勵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于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我們要敢于向權威挑戰,不迷信,不盲從,勇于實踐。文章情節簡單,但卻富于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教師要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讀書探究的欲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對于這一生活細節,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本,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從而積淀成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緒變化的確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動手實驗進一步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抓住描寫伊林娜情緒變化的語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識記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圖片、實驗器材。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緒變化的確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教學難點:抓住伊林娜的情緒變化的確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切入舉偶
1、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們人類都有兩件寶貝,知道是什么嗎?(雙手和大腦)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2、圖片導入。出示兩張圖片:這個小女孩怎么了?(一個是撅著嘴巴生氣的樣子,另一個是面帶微笑的樣子)這個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為什么生氣?又為什么笑了呢?學完課文《動手做做看》你就會明白了。
【疑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正是課文的疑點,以此為切入口,利于突破重點,激發探究讀文的興趣!
對話平臺
二、自讀
1、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組內交流識字收獲:在小組內講一講自己會認的字,讀字音,再組詞,并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3、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的?
【識字教學應該以游戲和活動為主。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采用小組交流匯報的形式,達到資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自主識字的效率!
讀思
1、指名檢查讀文,師生共同評議。
2、默讀課文,畫出伊林娜情緒變化的句子,引導學生質疑。
。ń處熓崂韱栴}:伊林娜的為什么生氣?又為什么笑了?)
3、以小組為單位讀書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順著伊琳娜情緒波動的原因探究讀文,不僅能較好地朗讀課文,更有利于使學生感悟到伊琳娜是親手實驗后才發現了科學家的話是不對的,更便于學生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三、交流
伊林娜的為什么生氣?
1、小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組內其他成員補充。
2、伊琳娜生氣地責怪朗志萬“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1)“哄騙”是什么意思?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2)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3)練習讀這句話,教師進行指導,注意反問的語氣。
3、指名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僮x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诜磸妥x句子,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4、指導朗讀:小朋友說的話要用肯定、想當然的語氣。媽媽說的話要用鼓勵的語氣來讀
四、實驗
1、按照課文中的描寫,和伊琳娜共同做實驗驗證猜疑。
2、學生談談自己實驗后的感受。
【親自動手實驗,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伊林娜生氣的原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做做看,積極參與實踐的意識!
五、寫字
學習寫“哄、喝、提、題”四個字。
1、學生仔細觀察:你覺得應該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來是這樣”的發現問題的游戲。教師可以先做發現示范:示范書寫“哄、喝”兩個字,然后自言自語:“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寫好看,口字旁得寫得高一點,小一點。哦,原來是這樣!”“提、題”是左右結構,“題”是半包圍結構,“題”字中“是”的“小腳丫”伸得好長。
3、學生臨寫一遍,然后請學生同桌或小組合作、探究,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在全班交流
【用情境式的游戲指導書寫,更利于激發學生書寫的興趣,使他們體驗到書寫和發現的樂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動手實驗進一步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抓住描寫伊林娜情緒變化的語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實驗進一步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一、復習
1、開火車檢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讀1——6自然段。
二、讀文
默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為什么笑了?
三、交流
1、指名讀朗志萬的話,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2、讀讀下面的句子,你覺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1)科學家講的話,我們都應該盡可能地去試一試。
(2)我們要懷疑科學家講的話。
。3)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時,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4)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態度和思維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聽了朗志萬的話,你會說些什么呢?
【此環節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教師可以當記者進行采訪,同時建議學生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四、朗讀
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示范讀——分組練習讀——競賽讀
2、伊林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么?你想對她說什么?
五、拓展
1、從課外書或網上搜集科學家說過的一些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么指導意義。
2、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再把自己讀后的感受說給小朋友或爸爸媽媽聽。
3、你能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嗎?細心觀察,親自實踐,有禮貌地指出來。
【從課內走向課外,在各種語文活動中強化學生不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寫字
1、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相機指導。
2、班級交流展示,對于寫得好得同學獎勵一面小紅旗。
板書設計: 13.動手做做看
為
變?——!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8
榮成市實驗小學 二 年級 語文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13、動手做做看
課時
2課時
設計人
教學目標 設計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教學方法 設計 1、創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2、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樂于實踐。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初讀設疑,激發興趣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個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并讀一讀。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形式,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觀察中得出結論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四、質疑過渡,深化認識
現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師板書)
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從讀書、質疑、實驗、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出正確的認識! 1、獨立閱讀,讀通課文。讀書是學生的個體行為,放手讓學生自由地讀課文,按各自的方法、習慣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針對這篇課文文字簡明,富有童趣的特點,學生把課文讀通順,一般不會有阻力。但有的語句要讓學生多讀幾次。如課文開始科學家朗志萬的提問,句子較長,是對一種事物產生兩種不同現象的質疑。朗讀這句話,要注意停頓。自悟能力、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朗讀時,除了掌握好節奏,還可以帶點玄妙的語氣,為的是提起小朋友的好奇心。 2、默讀,要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要逐步提高默讀速度。
3、在獨立閱讀、感知感悟的基礎上,鼓勵并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讀與評。鼓勵學生主動朗讀給同學聽。這是自我表現的機會,力爭讀出個性、讀出風格。讀后認真聽取同學的意見。同學之間自由開展讀、聽、評活動,是鍛煉和提高朗讀、聽讀和評價能力的有效方法。
(2)讀出疑問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標志。學生自由讀文時,要多讀多想,敢于質疑。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質疑。如,文中科學家提的問題。 一、故事引入 二、探究問題,學習生字
1、提出疑問:可是,有位叫朗志萬(板書并隨即學習生字“朗、志”)的法國科學家卻提出了這么一個奇怪的問題:(出示)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1)這個問題很長,誰能把這么長的問題讀清楚?結合學習“漫”
。2)如果當時你在場,聽了這個問題,會怎么想呢?(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了解孩子們的想法,為下一步教學做準備 (3)想不想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學家的問題的?(引導讀書,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
。4)反饋,引導深入理解:出示: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五、靜思名言,深化認識
在本節課將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名言:“實踐出真知。”(師出示名言)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生:齊讀名言,背誦名言。 4、表達方法的領悟。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再放進其他東西,水就會漫出來,這是司空見慣的生活小事?墒墙涍^科學家朗志萬的設計提問,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一個道理,使小朋友受到教育,增長見識。這篇課文的表達方法,文章的思路,要讓學生在讀書、討論等語文實踐中有所領悟。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此不必做知識性的講解。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里問媽媽。
、傧胍幌,當時,他們三個人說話的語氣,然后讀一讀。
、趨R報朗讀,并結合“鱗”“伊琳娜”四個生字的教學。 (5)學習媽媽的話,理解其中的含義
出示: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僮x好媽媽的話②說說對媽媽話的理解。想一想,媽媽為什么要這么說?
。6)了解伊琳娜的實驗結果和教授這樣問的目的
、僮x第五節,尤其讀好“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一句結合學習“哎”字 ②讀好伊琳娜生氣時說的話,體會她當時的心情。結合學習“哄騙”一詞
、圩x讀科學家的話,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2、復習鞏固生字,練習復述故事 三、小結提升
談談老師與同學們學了這一課的收獲。
四、練習書寫
1、看田字格,說說自己難以寫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個字寫一個,教師巡回檢查,抓住典型講評。 板書設計
朗志萬 伊琳娜
漫 魚鱗
哎呀
哄騙
課后反思
為了讓學生能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設計了此環節,“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什么困難或疑問?你是怎么做的?”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當遇到不會做的數學題時,自己會先思考,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向家長和老師請教。而大部分學生都稱自己以前害怕困難,懶于思考,但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明白了產生疑問時要多動手做做看,一定要想辦法弄明白。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收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收到啟發。
教學難點: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提、題、哄、騙”四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收到啟發。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年級的時候,我們讀過這么一首兒歌,還記得嗎?(師領頭背誦: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勞動,大腦會思考。……)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雙手和大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于動手動腦的故事。(板題:動手做做看)
二、初讀認字
1、自由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想辦法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知道嗎?
課件出示詞語,生字有顏色:朗志萬伊琳娜
外國人的名字不大好讀,我們來讀兩遍。
朗,擴詞法認字。(朗,那些詞里出現過?晴朗朗讀)
伊琳娜名字里的三個字都不太好認,動動腦筋,誰有好辦法記住它們。
3、課文中還出現了這些生字,誰來當小老師領著讀一讀:
漫出魚鱗哎呀哄騙(帶拼音讀,去拼音再讀)
4、課文中還有兩個字長得特別像,看誰的小眼睛最會觀察,找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題-提)
★結構不一樣:題——半包圍提——左右
題,問題,題目,題字,都可以在頁面上書寫,它的部首是頁,寫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先寫是,捺要長,長得可以載起里面的頁字旁。
提,提問、提水、提出,表示動作,是提手旁。
★意義不一樣:題問題題目提表示動作提問提出提水
請在田字格上寫一寫。每個字寫兩次。
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填字游戲:
.“提”與“題”辨析。
、偬羁
。1)小明(提)著一桶水;
。2)小紅在做數學(題);
(3)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三、朗讀感悟
。ㄒ唬┢婀值膯栴}
1、朗志萬像小朋友提出的是什么奇怪的問題呢?快速看書本,把這個問題用“一”畫出來。
(課件出示句子,指名讀)
漫
什么叫“漫出來”?
“漫”點擊變大。水過滿,往外流,叫漫。一起讀!我們學過的字中有些字跟“漫”字的字形、字音都特別像,你想到那些字了?(對比教學:慢、饅)
朗志萬提出的奇怪的問題是:——學生讀。
2、是真的嘛?
“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真的是這樣嗎?
快速瀏覽課文,為你的觀點找出相關的句子。
預設:
生讀第五自然段。
伊琳娜親手做了實驗,發現了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她的心情會怎樣?
高興,為什么?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驚訝,科學家居然說錯了。你就是那個驚訝得目瞪口呆的伊琳娜了。來讀——
生氣,生什么氣?請你生氣地讀——
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示句子)
。ǘ┦“哄騙”嗎?
。ǔ鍪疽亮漳鹊脑挘耗趺纯梢蕴岢鲞@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哄騙
點擊詞語變大。
什么叫“哄騙”?(用假話或手段騙人)你被哄騙過嗎?(指名三人答)
師范寫“哄騙”。哄,通常是用語言去哄,哄,是口字旁,要把口字旁寫好看啊,要把它寫得高一點,小一點。
“騙”是左右結構,馬字變偏旁時橫要變成提,右邊是個扁字,戶字頭撇不要太長,右下角是橫豎豎,不要多一橫了。
被哄騙后的心情,請你讀一讀。
科學家朗志萬真的是在哄騙小朋友嗎?
“是”還是“不是”,為什么這么說?請快速瀏覽課文,為你的觀點找找理由。
學生發表意見,老師隨機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假設一:“是哄騙”
假設二:“不是哄騙”
★因為朗志萬是讓小朋友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原來,朗志萬是用一個錯誤的答案,提醒小朋友們,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對的,要尋找答案就得——動手做做看。朗志萬的話是一種善意的哄騙。
他目的就是讓小朋友懂得——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懂得這個道理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
伊琳娜自己動手實踐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但并不是所有小朋友都這么想,這么做了,故事中另外兩位小朋友怎么說的?
一個小朋友說——
另一個小朋友說——
事實證明他們對嗎?為什么他們說出來錯誤的答案呢?
。ㄓ龅絾栴}要多思考,動手實踐,才能了解知道事情的真相。板書:思考實踐)
正如科學家朗志萬所說的——齊讀朗志萬的話。
課文里說過類似的話的還有誰呀?
★“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光”能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嗎?(總,只)
遇到問題,只是想,不夠,還要——動手做做看!
是媽媽不動嗎?知道伊琳娜的媽媽是誰嗎?
居里夫人: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世界著名科學家,先后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四、說話拓展(名言拓展)
。ú幻,要實踐,這樣的道理,不僅科學家朗志萬這樣說,居里夫人這樣說,古今中外許多名人也說過這樣的話。)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1、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2、耳聞之不如目見之。——劉向
只有忠實于事實,才能忠實于真理。——周恩來
《動手做做看》這課是在3月25日桂城與羅村片骨干教師教學研究專場上的一個公開課。準備過程比較倉促,周五下午通知,周六日重感冒在暈乎在度過,周四公開。選課時翻遍了教材,最喜歡的一課《丑小鴨》已經上過,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好按教學進度選了這課。試教后發覺這課要上出味道實在難,教材過于淺顯,生字不多、語言不優美、道理顯而易見。上課那天道是沒什么壓力,跟平常在教室里上的每一節課一樣。如果再上,我會再作以下改動:
一、寫字訓練課堂落實?紤]到公開課讓學生寫會造成課堂氣氛過于沉悶的原因,最終沒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寫字訓練,黨主任的評課中毫不客氣地指出這硬傷。確實如此,課堂上寫印象深刻,事半功倍。
二、語言可以更精簡。試教時還會注意到這點,到真正上課時完全沒有了緊張反倒顯得隨意,過于羅嗦了。另外,普通話還得加強訓練。
過程比較辛苦,不過,還是感激這個機會,讓我重拾了年輕時的感覺。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0
一、導入
1、你們平常在家都自己動手做過什么嗎?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于動手的課文。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師范讀課文。生給課文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2、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么呢?請七個小朋友分別把這篇課文讀一遍,其他同學思考:朗志萬提的什么問題?
3、這些同學讀得真不錯,讓我們向他們學習,請全班同學把這篇課文一起讀一遍,好不好?(全班齊讀課文。)
4、誰來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5、小朋友聽后是怎么回答的呢?請你找到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6、其中有一個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話,可又不知道該怎么辦?她是誰呢?(伊琳娜)
請女同學把第四自然段讀一讀。
并請一生讀媽媽的話。板書“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線畫出來。
三、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1、那結果到底是怎么樣的呢?百說不如一做,讓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果,怎么樣?
2、(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3、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結果是——水溢出來了!
4、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5、請同學們再讀第五段。體會驚訝的語氣。
四、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1、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后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生氣,覺得自己受了騙)
2、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3、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樣理解這句話的。
4、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愿意嗎?(分角色朗讀。)
5、說說寫寫: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五、拓展實踐,深入探究
1、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那其他人說的話是否都是對的呢?
生自由發表對論斷的看法。
2、伊琳娜長大后會是個怎樣的人呢?回家查找資料。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1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
《動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通過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學家朗萬志的引導啟發下,動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學家講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動手做做看."在孩子讀完課問題目后,我讓孩子帶著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動手做做看是誰說的?課文講了哪些人?你喜歡誰?為什么?”孩子們讀開了,有孩子邊讀邊和同桌談論著。三五分鐘后很多孩子舉手了,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大多數孩子說出“動手做做看”是朗志萬說的,個別孩子說是媽媽說的。我讓孩子們在書上找答案,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重要學習朗志萬的話。他為什么這樣說?你讀懂了什么?讓孩子自己再讀全文,在四人小組中議論交流。這篇課文講了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還要動手做做看。第二個道理是:科學家的話,不一定全是對的。課堂上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教學:
。ㄒ唬⑶榫硨,設身體驗
課堂上,教師相對于學生而言可算作一種知識權威。學生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有著相類似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著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利于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下一步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和感情朗讀打好基礎。
。ǘ、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師由權威搖身變為學生的學習伙伴,笑問:“剛才老師提的問題,你們不覺得熟悉么?在哪見過?”在學生恍然大悟間,教學戲劇性的進入第二程序。學生此時學習習興趣倍增,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正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第二程序是全課的重點部分,教學的三維目標要在這里實施體現,教學重、難點也要在這一程序中解決。諸多目標若想做到“剪不斷,理不亂”,就得像蜘蛛結網那樣——圍繞一個中心,有序地連線,恰當的打結,將教學的過程組成有機整體。基于此,我確立了“邏輯推進,各個擊破”的教學策略。將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大環節中,如:第一大環節(1——5自然段)圍繞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從幾個小朋友不同的表現著手。第二大環節(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為切入點。如此,每個環節都圍繞課文內容這個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并恰當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讀等手段,隨著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并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ㄈ⒔巧首x,深化感悟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依據上述理念,這一程序中,我讓學生進入角色,再次感受、體驗,將領悟內化,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時啟用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鞏固教學重點,落實能力目標。
(四)、總結評價,回味升華
這一程序設計旨在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回味教學難點。并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ㄎ澹、布置作業,積累延伸
最后一環節,我布置學生在課外書或網上收集名人名言,將學習活動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習空間,鍛煉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
今天,我給學生上了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新課《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告訴小朋友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出來,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會。伊琳娜動手一做發現科學家的話是錯的。朗志萬告訴她——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要用心聽,用心想,懂得動手實踐的道理,并感受到動手做的樂趣,明白動手做的意義,喚起學生勇于實踐的意識。
我把整個教學分成四步走;
一、了解“哄騙”故事,同步進行生字教學
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自由地說說被“哄騙”的經歷和感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然后初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朗志萬”和“伊琳娜”,并且同步進行識字教學,引導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見到過這些生字,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達到輕松識記本課生字的教學目的。然后再結合課文插圖,觀察伊琳娜當時的表情,引出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得不一樣,水漫出來了。”相機理解“漫出”的意思,教學“漫”字,將識字和看圖結合起來,視覺性強,“漫”字的意思一目了然。
二、對比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的反應。
在這一環節,我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于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
三、動手操作、做中體會。
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不是很難,但要讓學生通過課文體會動手操作的樂趣,明白“動手做做看” 的實際意義,就一定要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課上,我先準備了兩條金魚和一個杯子。在讀完伊琳娜的疑惑后,帶領學生和我一起操作朗志萬的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的過程,并說說看到實驗結果時的心情。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很快就體會到了伊琳娜的心情,明白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四、感悟“哄騙”真相,突破教學難點。
在引導學生懂得道理時,我緊抓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圍繞這兩句話,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用心思考。理解科學家朗志萬說話的目的,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動手是個好習慣”,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一環節,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讀中思、思中悟、悟中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這堂課的教學,總體感覺學生思維還是比較活躍,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基本上達成了
我的三個教學目標。第一,學生比較輕松地認識了本課的10個生字;第二,絕大部分學生能把課文讀得很流利、有感情,能讀好帶有質問語氣的句子;第三,讀懂了課文內容,并從中受到了啟發,有自己動手嘗試的意識。
第一、二個目標,我在第二課時便進行了檢測,我比較滿意。至于第三個目標,我是根據學生第二天交上來的日記,得到了反饋信息。孩子們回家動手做了很多有趣的實驗。有的孩子把冰和糖放進同樣多的熱水里,得出“冰比糖融化得更快”的結論;有的孩子發現了把一張紙蓋住一個裝了水的杯子,然后把杯子倒著拿,水不會流出來”的秘密;有的孩子在四百毫升的水里取出一百毫升水,讓它結成冰后,再放回原來的杯子里,發現了“水的體積并沒有發生變化”;有的孩子用磁鐵做了試驗;還有的孩子用牙膏做了試驗……批改著學生們的日記,讓我收獲了一點小小的成就感,孩子們課后愿意動手去做一做,是對我莫大的鼓勵。由此,我更加明白了“教材只是一個引子”,通過教學,教給孩子什么知識,提高孩子什么意識,培養孩子什么能力,這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多思考和關注的。
當然這節課的教學也還存在許多不足以及留有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比如在最后一個環節,當想象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時會對朗志萬說些什么時,指名四五孩子想象說話后,我原定是要結合第三單元的單元導讀進行小結,可是卻忘了,臨時要孩子們當場寫話,結果時間又很倉促,感覺是草草收兵;其次是關于實驗環節的設置,我把這一環節安排在課中,一是要孩子們明白“動手做做看”的實際意義;二是考慮用實驗調節孩子們的學習情趣,因為小學生在每節課的前二十分鐘是注意力比較集中的,因此我想在課中插入一個實驗的環節,即可以加深孩子們對課文故事意義的領會,又可以讓孩子們的思維和注意力有一個調整,以便以更好地狀態進入下半節課的學習。但這個實驗的環節到底是放在課前,還是課中,亦或是放在課后讓孩子們回家去做,這一個問題還值得我進一步思考。
總之,提高語文教學素養,培養語文教學機智,是我在今后工作中不斷努力的方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不斷進步,做得更好。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2
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于質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于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么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然后緊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于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啊!我們天天喊著“尊重學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啊!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3
【說教材】
一、教材出處、內容、地位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篇閱讀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朗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結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為什么。目的是讓孩子們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學家真正的目的。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于創造”!秳邮肿鲎隹础肥潜窘M單元的首篇課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生動教材。
二、《新課標》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
1、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句,積累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等。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及第一課時目標完成情況,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中受到啟發。
⑵ 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興趣。
2、能力目標:
⑴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能比較認真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行為。
3、情感目標:
、拧「惺軇邮肿龅臉啡,認識動手做的意義。
⑵ 喚起學生善于思考、注重實踐、不迷信權威的意識。
確立教學重點: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科學家的真正目的,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說教法、學法】
基于上述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結合新課標理念與學生心理及認知特點。我采用了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中去體驗、思考、領悟,并啟動師評、自評、學生互評等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說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設身體驗
2、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3、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4、總結評價,回味升華
5、布置作業,積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設身體驗
《動手做做看》既是課題,又是文章主題,我便順水推舟如下導入:“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13課《動手做做看》,請大家先來動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如此直截了當,一語雙關,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呼應課題。
接著,我以“偷梁換柱”之法,將文中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的問題拿來考學生,創設一個師生問答的教學情境。課堂上,教師相對于學生而言可算作一種知識權威。學生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有著相類似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著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利于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下一步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和感情朗讀打好基礎。
二、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師由權威搖身變為學生的學習伙伴,笑問:“剛才老師提的問題,你們不覺得熟悉么?在哪見過?”在學生恍然大悟間,教學戲劇性的進入第二程序。學生此時學習習興趣倍增,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正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第二程序是全課的重點部分,教學的三維目標要在這里實施體現,教學重、難點也要在這一程序中解決。諸多目標若想做到“剪不斷,理還亂”,就得像蜘蛛結網那樣──圍繞一個中心,有序地連線,恰當的打結,將教學的過程組成有機整體;诖,我確立了“邏輯推進,各個擊破”的教學策略。將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大環節中,如:第一大環節(1~5自然段)圍繞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從幾個小朋友不同的表現著手。第二大環節(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為切入點。如此,每個環節都圍繞課文內容這個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并恰當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讀等手段,隨著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并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三、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依據上述理念,這一程序中,我讓學生進入角色,再次感受、體驗,將領悟內化,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時啟用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鞏固教學重點,落實能力目標。
四、總結評價,回味升華
這一程序設計旨在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回味教學難點。并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五、布置作業,積累延伸
最后一環節,我布置學生在課外書或網上收集名人名言,將學習活動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習空間,鍛煉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說板書】
本課板書在設計上力求簡潔、直觀、條理清晰。既概括本課要點,又便于學生理解記憶,進而輔助教序,提高學習效率。
13、動手做做看
朗志萬 伊琳娜
? 想、做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4
師生問好
生:(坐下)
師:同學們多有精神哪!還記得嗎?昨天我們預習了第四單元和13課,請小朋友們看看導讀,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給了我們些什么學習提示呢?打開書,自己讀讀導讀吧
生:自由讀
生:這個單元的導讀給我們的提示是動手和動腦
師:哦,這些課文的內容都和動手、動腦有關。你一下子就抓住了這個單元的主題內容,真不愧是我們班的小博士啊。
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13、動手做做看》。下面,請把你的右手食指高高舉起,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13、動手做做看》。
。◣熒鷷鴮懻n題)
師:(邊板書邊說)這個“做”字是左中右結構,我們在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橫”縮短,把“豎”拉長;還有“反文旁”寫的時候第二筆“橫”和第三筆“撇”一定要分開,要不然就寫成“折文旁”了,大家要用心哦!再跟著老師寫一遍“做”。
師:誰愿意教大家讀課題?
生:(領讀)
生:(齊讀)
師:昨天,你在預習13課的時候,都做了哪些事?
生:我在預習的時候,讀課文讀了5遍,才把課文讀熟。
生:我預習的時候,給要認識的生字都組了詞語
師:就是我們經常做的“一字開花”游戲。
生:我預習時,把生字的字形分析了一下
生:我還查了資料,結果什么也沒有查到
師:沒有關系,不一定每課都能查到資料的,你很棒的。
生:我在預習時,還看了愛因斯坦的故事
生:我在預習時,看了阿基米德的故事
師:真了不起!你們都喜歡科學家的故事嗎?
生:(齊)是
生:我還標了小節序號
生:我在課文中做了批注
師:你們真會預習啊!想不想展示一下你的預習成果。
生:齊說想
(課件:生字)這寫生字你都會讀嗎?都會組詞嗎?
生紛紛舉手
師:那我找一組同學來開火車讀吧
(生開火車讀字并組詞,每人教一個生字)
朗:朗讀、朗誦、晴朗
志:同志、志氣、志向、志同道合
漫:浪漫、漫畫、漫長、漫山遍野
鱗:魚鱗、鱗片、遍體鱗傷
伊:伊朗、伊始、
琳:伊琳娜、琳瑯滿目
娜:伊琳娜、安娜
唉:哎呀、哎喲
哄:哄騙、亂哄哄
騙:騙子、騙人
師:你想夸夸他們嗎?
生:王冉,你的聲音響亮多了
生:你們這兩組同學吐字清晰
師:你的“吐字清晰”這個詞用的真好,那我們在讀書、讀詞、句子的時候就應該向這兩組同學學習,吐字清晰,讀音準確。那么,我們一起來讀讀老師給你的這些詞語吧!
。ㄕn件:詞語)
生:(齊讀詞語兩遍)晴朗 、哄騙 、哎呀、朗讀 、 魚鱗 、志向、
浪漫、欺騙、漫畫
師:大家預習得可真認真哪!生字我們都認識了,你想看看課文嗎?請大家打開書,聽老師讀課文,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呀?
。ǚ蹲x課文)
生:老師,你讀得很有感情。
師:謝謝你的夸獎。
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先和你的小伙伴說說
生:(和旁邊的小伙伴交流)
師:誰給大家說說?
生:這篇課文講了朗志萬提了應該奇怪的問題,伊琳娜做了實驗,她發現這個問題是錯誤的。
生:我來補充一下,伊琳娜通過實驗,知道了這個問題是錯誤的,伊琳娜還知道了朗志萬為什么要提這個錯誤的問題。
師:你們真會概括。在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人?
生:有伊琳娜、朗志萬、伊琳娜的媽媽
師:(貼出三人頭像圖片)
師:(指伊琳娜生氣的圖片)咦~大家看,這個小女孩挺可愛的呀,可是今天她怎么這么不高興?是誰惹她生氣了?
生:是朗志萬,因為朗志萬提了一個錯誤的問題。
師:原來是朗志萬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讓我們可愛的伊琳娜這么生氣,是什么問題呢?快看看第一段,用波浪線輕輕地畫出這個奇怪的問題吧,再讀一下
生:畫、讀
師:朗志萬是誰?
生:朗志萬是法國的科學家
師:你想見見他的樣子嗎?
(課件)
師:這就是朗志萬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照片,朗志萬是法國物理學家,他還來過中國呢,是中國物理學會第一名名譽會員呢!
師:誰來學學朗志萬,問問這個奇怪的問題?
生:讀
師:你讀得真好,在模仿老師的語氣,你的模仿力真強!
師:為什么說這是個奇怪的問題呢?
生:因為一個杯子裝滿了水,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出來,可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多奇怪呀。
師:哦,關鍵就是“漫”,看老師做的動作哦!看誰看得仔細。
。◣煟耗闷鹨粋裝滿水的杯子,往杯子里放入煮熟的雞蛋,“嘩”水漫出來,灑在地上)
生:啊~
師:什么現象?
生:(齊說)水漫出來了
師:杯子里水滿了,雞蛋放進去,水就會流出來,這就是“漫”。
你還見過什么漫出來?
生:喝飲料的時候,把飲料倒到杯子里,杯子滿了,飲料就會漫出來
生:喝牛奶的時候,杯子滿了,牛奶漫出來
師:這兩位同學都特別留心觀察生活,真好。
師:“漫”和“流”、“灑”一樣嗎?
生:流就是水管里的水從水管里流出來
生:血在血管里流
師:灑呢?誰灑過水?請舉手。怎么灑水的?做做灑水的動作
生:做灑水動作
師:水滿了,往外流,就是漫。它和流、灑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又學了一個新的字。
師:誰還想當當朗志萬,問這個奇怪的問題?
生:讀
另一個學生:挑戰讀
生:(評)左笑陽,我請你坐下,因為你的語氣沒有讀好
師:什么語氣?
生:句子后面有個問號
師:疑問的語氣,還要讀出什么語氣?
生:奇怪的語氣,我來挑戰你,柳長青(讀)
生:趙子棋,我請你坐下,你的聲音不響亮
生:我有不同意見,柳長青,請你坐下,因為趙子棋的“漫”讀的比你好
師:你聽得真認真,請趙子棋同學領著大家一起來問這個奇怪的問題
生:齊讀
師:同學們的學習能力真強,趙子棋剛教大家“漫”讀重一些,大家就學會了
師:你聽了這個奇怪的問題,是怎么想的?
生:這么有名的科學家,怎么提了一個錯誤的問題呢?
師:你怎么知道這個問題是錯誤的呢?
生:我預習時,做了實驗
師:你很會學習,有問題時,會自己動手找答案。
生:這個科學家是不是假的呀?
師:你為什么這么想?
生:我也做實驗了,知道這個問題是錯誤的
師:(指大屏幕)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問題,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放進金魚,水卻不會漫出來,為什么呀?
生:不可能,因為一個小石子放進水里,水就會漫,更何況金魚比石子大多了,金魚放進去,水一定會漫出來。
師:你拿金魚和石子的大小做比較,真愛動腦
生:我同意丁子涵的意見,我看過阿基米德有關浮力的故事,我知道一個東西放進水里,水會漫,漫出來的水和東西的大小是一樣的,科學家朗志萬應該知道這個道理呀!
師:濮恒真不愧是我們班的小書蟲啊,你讀的書真多。剛才老師看到大家的表情了,都呆了,聽不懂,沒有關系的,下課以后,我們請濮恒給我們講講這個故事,好嗎?
生:(齊)好
師:書上的小朋友聽了這個問題,是怎么想的?同位之間讀讀
一組同位讀
另一組挑戰讀
生:劉延君,我請你們倆坐下,因為殷孟良讀錯一個字――“為”
師:板書 “為”這個字應該怎么讀?
師:板書“因為”
生:(齊讀)“因為”兩遍
師:伊琳娜是不是和這兩個小朋友想的一樣呢?她怎么想?
生: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又想不出道理來。”
師:你從這句話里知道了什么?
生:伊琳娜愛動腦筋
師:(板書“愛動腦”)伊琳娜不像其它兩個小朋友那樣輕信別人,她有主見;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像伊琳娜一樣動腦筋,不要盲目地隨從別人,“不盲從”(板書:不盲從)
師:伊琳娜有了問題,她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往下看
生:讀句子“她回到家里問媽媽。”
師:她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回到家里問媽媽。(板書:不懂就問)
你在遇到問題時,有其它解決問題的辦法嗎?
生:查資料、問同學、問老師
生:問家長
師:這些人都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呢?我們可以問我們的“小老師”――
生:字典
師:大家解決問題的辦法真不少。那伊琳娜的媽媽告訴她答案了嗎?
生:沒有
師:媽媽是怎么說的?
。ㄕn件: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生:齊讀句子
師:你知道媽媽說的這句話數碼意思嗎?你能給這句話換個說法嗎?
生:不能光靠腦子想,不動手,永遠不知道答案
生:不能光想,一定要動手做做看
生:只靠腦子想,是不行的,還要動手做一做
師: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媽媽想讓孩子學會動腦、動手
生:媽媽想,我要是把答案告訴孩子,孩子就不會動手自己找答案了
師:這位媽媽不告訴孩子答案,而是讓孩子自己動手找答案,這種做法多有意義啊!你們想認識這位偉大的母親嗎?
。ㄕn件)
生:哇~
師:這就是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聽說過她,居里夫人是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師:伊琳娜有沒有動手做一做?讀第五段,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生自由讀
師:我們來看看伊琳娜做的實驗
。ㄕn件:實驗動畫)
師:你看到了什么結果?
生: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另一個學生挑戰讀
一生帶領大家齊讀
師:如果你是伊琳娜,這時候,你想說點什么?
生:哎呀,我受騙了吧
師:瞧~(看板書圖片)伊琳娜多么生氣呀!誰能學著伊琳娜生氣的樣子讀讀她質問朗志萬的話?
生:讀“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另一個學生挑戰讀
一生評并挑戰讀
又一生:我請王芙蓉坐下,你讀得沒有連文靜讀的生氣。我來挑戰你,連文靜。“哼!你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她讀的和書上不一樣,誰聽出來了?
生:她加了一個“哼!”
師:還有嗎?
生:丁子涵,你讀錯了,你把“您”讀成了“你”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丁子涵:(低頭)我太生氣了,就讀成了“你”
師:哦!所以就不尊重別人了,但作為一個老師,又是個科學家,我們應該尊重他,對不對?你還是應該用“您”的,伊琳娜多么有禮貌啊。但是老師很欣賞你,你敢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非常好!我們給她鼓鼓掌吧!
生鼓掌
師:你認為朗志萬是在哄騙小朋友嗎?從哪看出來的?
生自由讀第七段
師:你什么時候聽別人說過“哄騙”這個詞?
生:我媽媽在買東西的時候,媽媽說“你的這個東西真的這么好嗎?可別哄騙我啊。”
生:媽媽對我說“別和不認識的人說話,他們光哄騙你。”
師:朗志萬真的哄騙小朋友了嗎?
生:(齊)沒有
師:他為什么這樣做?
(課件: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生:讀“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一生挑戰讀
生:齊讀
師:伊琳娜聽懂了嗎?她聽懂了什么?
生:伊琳娜知道了朗志萬沒有哄騙小朋友;
生:伊琳娜知道了,科學家的話也有不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還生氣嗎?
生:不生氣,她高興地笑了
師:(把板書中伊琳娜的圖片換成笑的)伊琳娜會笑著對朗志萬說些什么?
生:先生,對不起,我誤會您了
生:謝謝您,讓我知道了科學家的話也有不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生:謝謝您讓我知道了凡事要多動腦,多動手的道理。
師:你從朗志萬的做法里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生:我知道了朗志萬沒有哄騙小朋友
生:我知道了朗志萬這樣做是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師:朗志萬先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追問為什么,就是想讓孩子們動腦筋,發現問題,再自己動手實踐,找到答案。他對孩子們的培養這么用心,這多么讓人敬重!
師:正是由于朗志萬的培養和媽媽的鼓勵引導,讓伊琳娜從小養成了“愛動腦,不盲從,動手做”的好習慣。伊琳娜長大以后,在1939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她就像一朵美麗的花兒在科學界綻放。(邊說邊完成板書)
師:你們想認識這個像花朵一樣美麗的女孩嗎?
生:齊說“想”
。ㄕn件)
師:這就是伊琳娜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照片,伊琳娜原名“伊倫•居里”,
法國物理學家,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兒。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榮獲諾貝爾獎 。(第二幅照片)這是她和媽媽居里夫人一起在做實驗。
生:哇~
師:讓我們再來齊讀一遍課題,好嗎?
生齊讀課題
師:下面,我們完整地讀一遍課文。
(哨聲響,下課了)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下節課再分角色讀課文,下面看看老師設計的作業吧
(課件:作業套餐)
師讀作業套餐
。1、閱讀《小馬過河》,把讀后的感受說給爸爸媽媽或小朋友聽。
2、動手做做看:杯子里裝滿水,在上面放上一張紙,然后把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灑出來呢?
3、你能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嗎?細心觀察,親自實踐,有禮貌地指出來吧。)
下課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5
《動手做做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還問孩子們為什么,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進行教學時,我開頭設計了兩個問題: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呢?再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去學課文,由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學習課文就特別投入,效果也較好。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也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而后在引導學生懂得道理時,我緊抓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圍繞這兩句話,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學習時,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等手段,隨著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并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在閱讀對話時,為學生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并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總體來說,在教學時,我比較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學內容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課堂的壁壘,把課內與課外,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個人學與集體學結合起來,把封閉的課堂教學變為開放的教學。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把金魚放到裝滿水的杯子里,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來”,從而讓語文教學活動化,實踐化。
但在教學時,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問學生一些問題時,學生并沒有像我所預設的那樣回答,我在引導他們時,顯得有所牽強,課堂上還沒能實現收放自如。還有,在時間安排上,出現了前緊后松的狀況?磥,以后還要加強隨機應變的能力,多聽課,多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動手是個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教學難點: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動手是個好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的手平時用來干嘛的?
2、那腦袋呢?
3、非常好,所以手和腦是我們的兩件寶,還記得這首歌嗎?我們一起讀讀看。
4、下面,讓我們活動活動大腦,做個思維體操好嗎?(演示)如果把這只杯子裝滿水,在上面放上一張紙,然后把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灑出來呢?有的孩子是猜想的,有的還動手試驗過的,有的用了“可能”“也許”這樣的詞,顯得很謹慎。我覺得咱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相信這節課你們一定能讓這顆智慧之樹掛滿紅紅的智慧果,有信心嗎?今天我們要讀的故事就與動手做實驗有關。(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讀詩,讓學生懂得手和腦的重要性,加上一個小小的實驗,引起學生的興趣,沒上課就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找找課文主要是講誰和誰的故事。
2、一起大聲地跟他們打打招呼。(加上拼音),現在再來一次。(去掉拼音)
3、同桌再讀課文。要求:邊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做上標記,多讀幾遍。
4、(出示我能認一認)誰先來挑戰?你們自己先練習一下吧?
生:自己自由讀。
5、你能當小老師教教同學們嗎?小老師讀一次,你們跟著讀兩次。
6、同桌互相檢查,看誰讀得準?
7、不要拼音,男同學和女同學來比賽一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課文,讓他們能自己更好地讀通課文,讀熟課文,還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喜歡表現自己的特點,通過小老師的形式,讓學生教會學生,充分體現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
三、學寫生字啊
1、(出示我會填我會寫)誰來填?
2、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三點水的漫呢?
3、怎么樣寫呢?哪些地方該提醒同學們的呢?
4、下面看老師寫一次。你們在練習紙上寫兩個。
5、請看第二題。誰來填?
6、下面我們練習寫“提”和“題”這兩個字,比較一下這兩個字,你能發現什么?書寫的時候“是”字的寫法有什么不同呢?
7、下面看老師寫字,注意觀察我是怎么運筆和安排的。請你們各寫兩遍。
8、請看下面的六個生字寶寶,你覺得哪個字的哪一筆該提醒小朋友的呢?(同桌互相說)
9、請你們在練習紙上寫一寫。注意坐姿和握筆的姿勢。(教師巡查)
10、集體評價。
[設計意圖:在寫字時先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得出它們的特點,發現它們相同和不同之處,再讓學生深入討論,認為哪一筆難寫、哪一筆放在田字格的什么地方,學生教學生、學生提醒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樣對這個字他們會記得更快更牢。]
四、小結。
朗志萬和伊琳娜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我們回去好好地讀課文,下節課繼續學習吧。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為下一節課埋下伏筆。]
五、作業。
今天你們學習了哪篇課文,讀懂了什么?有三什么收獲?請把你們今天學習的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把你的收獲告訴他們。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手法,鼓勵學生把學會的知識告訴父母,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板書:
13、動手做做看
朗志萬 伊琳娜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誰和誰的故事呢?
2. 這一節課我們接著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3. 首先我先來考考你們,上節課我們所學的生字寶寶你還記得嗎?
4. 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5. 哦不錯哦,下面拿出練習卡做一做第二第三題,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過關了。
6. 同桌交換,互相改分,全對的舉手,嘩真的不錯哦。
7.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課文發生的故事,翻開課本58頁。
[設計意圖:通過兩道練習,既能訓練學生,又能檢查學生對上節課所學生字的掌握程度。]
二、 學習課文
1、 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朗志萬提出了一個什么奇怪的問題?用直線畫出來。
2、 找到了嗎?誰來告訴我。
3、 你找的跟這個同學一樣的請舉手。
4、 不錯哦,都找對了,那誰能讀好這一句話呢?
5、 請你來。他讀得怎么樣?請你來一次。
6、 誰來評價一下,全班同學練讀。
7、 當朗志萬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別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8、 誰來說:
9、 自己先練讀一下這兩句話。
10.誰來讀讀?他讀得怎么樣?
11.同桌分角色朗讀一下這兩句話。
12.聽了這兩個小朋友說,伊琳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樣,全班一齊讀讀四、五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
13.伊琳娜是怎么想的?
14.她又怎么做的?
15.結果怎樣啦?
16.水漫出來了,結果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此時此刻,伊琳娜的心情怎樣?課文是用哪個詞說的。
17.我們怎樣讀好這個詞?
18.她做的跟朗志萬說的不一樣,她是怎樣做的?
19.伊琳娜怎么問朗志萬的。
20.現在你就是伊琳娜,我是朗志萬,你怎么跟我說?
9、誰再讀讀看,一齊讀讀。
21.朗志萬聽了,有什么反映?
22.思考:
。1)伊琳娜為什么生氣?
(2)聽了朗志萬的話,她為什么又笑了?
23.她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24.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
林老師讀傍白、女同學讀伊琳娜、男同學讀朗志萬
25.如果你是伊琳娜,你聽了朗志萬的話,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1)同桌間互相說說 (2)把你想到的寫在練習卡上 (3)讀給同學聽聽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讀,讓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課文,學生讀學生評價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不但訓練學生朗讀的水平,還能訓練學生的膽量和說話的能力]
三.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呀!希望你們記住這句話。
[設計意圖:簡單明了的兩句話作總結,讓學生回顧朗志萬所說的這句話,能加深學生的記憶。]
板書
13、動 手 做 做 看
朗志萬 伊琳娜
? 想,做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7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初讀課文,認識10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正確地朗讀課文,抓住伊琳娜的情緒變化的語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通過動手做實驗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你知道哪些科學家?
2、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法國科學家,他叫朗志萬。教學“朗、志”,給“朗、志”組詞,出示圖片用“朗志萬 法國 科學家”說一句話。
3、出示伊琳娜圖片,再來認識一個女孩 “伊琳娜”。教學“伊”,給“伊”組詞。
教學“琳娜”,有什么特點?(形聲字,左中右結構)。指出“琳”讀前鼻音。
4、在他們兩人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學完課文13課 《動手做做看》 你就會明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賹W生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好對話。
、跇顺稣n文的小節。
2、檢查反饋
學生分節讀課文。
、。├手救f向伊琳娜提了哪個問題呢?請一生來讀第一節。出示這個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請別的小朋友也來提提這個問題。
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奇怪的問題。
、ⅲ┟鎸@個奇怪的問題,小朋友們有哪些不同反應?
請一生讀2、3節,請一生讀4、5節,請一生讀6、7節。
、#c評學生朗讀
三、探究學文
1、對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小朋友們有什么反應呢?
學生交流,指導朗讀。
2、伊琳娜怎么想?她又是怎么做?
學生交流。媽媽怎么說?指導讀好媽媽的話。
出示伊琳娜怎么做的句子。抽生讀、齊讀。
3、讓我們也來動手做做看。怎么做呢?
第一步:杯子里裝滿水;第二步,把金魚放進去。
請學生上臺做實驗。要一邊說,一邊做。大家仔細看,水有沒有漫出來呢?
4、看到這個結果,伊琳娜非常----(驚訝),讓,我們用驚訝的語氣讀這個句子。
出示句子“哎呀,和郎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指導朗讀
5、拓展說話,出示句子:伊琳娜非常生氣,她想:( )。
第二天,她就去找朗志萬,誰能來讀一讀伊琳娜的話。齊讀伊琳娜的話。
6、你覺得朗志萬是不是在哄騙小孩呢?出示朗志萬的話,讀一讀。同桌分角色讀6、7節。
7、拓展說話,出示句子: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她對朗志萬說:( )。
8、小結:現在,你們明白朗志萬提這個問題的目的嗎?(預設:他就是想通過這個問題告訴我們,平時要動手做做看。不輕信、不盲從科學家。)
伊琳娜就是居里夫人的女兒。我們小朋友也要學習伊琳娜,遇到事情都要動手做一做。
四、鞏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抽生讀 開火車讀 齊讀
2、給哄、騙組詞
五、寫字
1、哄、騙:分析字形、結構特點。
2、師板寫“騙”。
3、學生書寫。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朗讀深化。
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小組練習讀----競賽讀。
2、伊琳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么,你想對她說什么?
三、拓展
1、從課外書或網上收集科學家說過的一些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么指導意義。
2、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再把自己讀后的感受說給小朋友或爸爸媽媽聽。
四、寫字
反思:上好這堂課,簡單理理自己的思路,有以下幾點:
一、感覺今天同學們學習狀態比較好,因為后天學校安排同學們去春游,心中不免擔心,可能會有個別同學分心,會坐不住?磥,我的擔心是多慮的,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比較好,不僅都靜下心來,專心聽講,還積極開動腦筋,舉手發言。
二、感覺今天上課比較順。從談話揭題,到隨文識字,到探究學文,直至完成寫字教學,師生配合比較默契,達成預設教學目標。
三、在本課中,識字教學比較扎實。能聯系學生舊知,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識字。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文本,結合低年級學生實際,安排了幾次比較有效的說話練習。
四、在教學中還是有些遺憾。如在引導學生讀、說朗志萬提的問題時,忽視了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奇怪”在哪里?要是能落實“奇怪”,可能效果會更好。
探究關注點:課堂教學高效性,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的探究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8
一、說教材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文章記敘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首先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為什么?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些孩子中只有伊麗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真知,明白了科學家真正的目的。
《動手做做看》是第四單元的首篇課文,是一篇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好教材。要求學生在平時的活動中要留心身邊的事物,從小事做起,利用身邊的材料經常自已動手做做看讓其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造。
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中受到啟發。
2、能力目標:通過自由讀了解大致內容;通過朗讀認識“動手做”的意義。
3、情感目標:感受動手做的樂趣,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學家真正的目的,并從中受到啟發。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茖W合理地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讓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二年級的學生天真可愛,已具備了獨立認知能力和簡單質疑的習慣。結合新課改理念和學生心理認知的特點,我采取了讓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讀書探究的積極性。根據小學生喜歡想象的特點,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畫兩幅表現伊麗娜不同情緒的圖像,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不但要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課堂上我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結合上下文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想、劃、讀、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保護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探究欲望,讓學生在思考質疑、交流過程中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讓他們不但學懂這篇課文,而且知道今后應怎么做。從而使學生的讀、思、說和寫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創設情境,設身體驗
上課一開始,我創設一個給科學家朗志萬通超時空電話的情境,這樣不但強烈地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愿望,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科學家提給小朋友的問題,繼而針對問題讓同學們各抒己見,由此創設了一個師生問答的教學情境。另外同學們的年齡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的小朋友也有著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有利于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下一步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打下基礎。
(二)整體感知,體味情趣
1、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講了哪兩個人物?理清文章脈絡。
2、生生互動,交流初讀收獲,粗略地體味情趣。
3、質疑問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再讀課文給學生創造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思考,進而形成自已的見解。對學生出現的困惑不直接針對某個學生進行解疑,而是把問題拋給全班學生,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在合作交流中碰撞思維的火花,這樣不僅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促進了學生思維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品讀感悟,深化主題
新課標提倡學生自讀自悟,但學生理解不到位的老師要適時點撥。為了實施體現教學的三維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我將教學過程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個大部分中,第一部分圍繞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從幾個小朋友不同的表現著手,第二部分抓住伊麗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為切入點。以課文內容為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讀,主動探究,朗讀感悟。并運用討論交流評價等手段隨著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難點,突破重點。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充分地讀是感悟的基礎,在此我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伊麗娜為什么生氣了?伊麗娜為什么又笑了”?明確伊麗娜情緒波動的原因。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與文本對話,鼓勵他們在空白處寫出自已的體會,同時引導學生練讀科學家的話,了解科學家這樣做的用意,讓學生懂得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善于質疑,凡事注重實踐,不迷信權威。
。ㄋ模┳x寫結合,積累延伸
在學生讀文感悟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把讀、思、說、寫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讀中思,想好說,說好寫,培養學生良好的說寫習慣,同時,我布置學生在課外收集名人名言,將學習活動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習空間,鍛煉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五、板書
板書是一種形象的無聲的書面語言,是教師指導學生學路的縮影,依據本課的教學思路,我設計如下板書。
不會 金魚圖
朗志萬------
漫出 水杯圖
鼓勵 (伊琳娜生氣頭像)
(伊琳娜頭像) 13.動手做做看
。ㄒ亮漳雀吲d頭像)
(金魚放入杯中,水漫出圖)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深深地認識到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卡片、圖片、古箏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1、同學們,你們遇到問題是怎么辦的?
(生自由發言)板書:動手做做看
2、就課題提問。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隨即學生字)。
教師個案:
1、直接揭題。
2、設疑:
、磐ㄟ^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
他們之間的不同學生可能會說年齡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身份的不同。
、剖裁礃拥娜瞬拍芙锌茖W家?
有學問的科學家跟伊琳娜會發生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畫生字新詞。
2、找出小朗志萬說的話,做上記號。
三、學習生字。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后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3、識字游戲:
A、將生字卡片發到守紀律的學生的手,師問:誰是。生答:我是x,。
B、開火車讀。
4、生互相交換識字經驗。
換偏旁識字:慢—漫篇—騙
偏旁歸類識字:哎、哄
利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琳、娜
聯系學生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謎語:士兵的心(志)
5、認讀新詞:
伊琳娜志氣問題提問提水浪漫朗讀哄騙起哄喝水騙人哄騙
6、寫字指導。
喝、哄:口要寫得高、小一點。
朗:左邊不是良。
提、題:兩個是的區別。
教師個案:
1、自學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生字和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⑴說說你幫同桌糾正了哪個音。
板書這些生字,學生齊讀生字。
、谱R字游戲:①師說生字偏旁,學生猜字;學生說偏旁學生猜字。
、谛⊥瞄_門游戲。
、钦J讀生字詞語。
4、寫字指導:
重點指導:“朗、喝、騙”字。
5、初步感知課文。
⑴課文講了朗志萬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萬的話:一個杯子裝滿……這是為什么?
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
教師可做以下引導:別的東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會漫出來?
用句式“除了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其他東西,水都會”
、悄銓@個問題有什么疑問嗎?
四、生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教師個案:
1、認讀詞語
2、板畫“杯子”和“金魚”,板書:水漫出來了
二、朗讀感悟。
1、“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動手做做看。
2、結合交流以上問題,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僮x句子,體會“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诜磸妥x句子,用它隨時提醒自己。
3、圍繞“哄騙”引發爭辯
、僖亮漳壬鷼獾刎煿掷手救f“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
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的小朋友呢?”
A、用恰當的語氣讀這句話。
B、結合上下文理解“哄騙”。
C、你能否換一種語氣說這句話?
、谠趯W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別對待。
教師個案:
1、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2、書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學生讀有關句子,從他們的話里你知道這幾個小朋友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
板書:同意
3、你對他們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樣想的?
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他們”指的是誰?代進去讀一讀。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萬的觀點嗎?板書: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會有什么想法?
從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樣的品質?
(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輕信盲從)
5、遇到問題,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資料、請教等等都是學習的好方法。
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自己動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動手做實驗中發現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魚,讓學生上臺做實驗。
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7、互動:
此時此刻的伊琳娜會怎么想、老師當記者來采訪。
8、朗讀伊琳娜說的話:
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理解“哄騙”,多種形式讀。
9、朗志萬真的是哄騙嗎?說說自己的理由。
為什么他會笑?你從他的話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為什么聽了他的話高興地笑了?她會對朗志萬說些什么?
教學名言:實踐出真理!
三、朗志萬的話,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1、我們要學習科學家的科學的態度和思維方式。
2、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教師個案:
三、總結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學習嗎?為什么?你想對伊琳娜說些什么?
四、實踐活動。
1、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讀后的感受告訴他人。
2、發現他人的過失,有禮貌的指出來。
教師個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書設計 : 動手做做看
為
變?——!
教師個案:
金魚圖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萬水杯圖
水不會漫出來伊琳娜(不同意)水漫出來了
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作業 布置:搜集科學家的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么的生活與學習有何指導意義。
課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們老師上課提一些導向性的問題:“這張圖美嗎?”學生肯定會迎合你回答:“美——”!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以及提倡學生質疑問難。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于質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教師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的培養定位上,顯然過于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么區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比缓缶o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光的品質——那就是敢于向權威質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明創造的關鍵!也是現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質!我們天天喊著“尊重學生”,我們可以瀟灑地把課堂對學生拱手相讓,可以允許學生自選作業 ……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們老師對教材沒有深層的處理,使我們的學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養的機會!
《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20
教學理念: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第四單元。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于創造”!秳邮肿鲎隹础肥潜窘M單元的首篇課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課文。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
、拧≌J讀10個生字。
⑵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自由讀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⑵ 鼓勵學生用自己已有的識字方法去自主識字。
⑶ 通過朗讀和實驗認識“動手做做看”的意義。
、取⊥ㄟ^課外作業鼓勵學生動手做做看。
3、情感與態度:
、拧「惺軇邮肿鲎隹吹臉啡ぃJ識動手做做的意義。
、啤酒鸩幻孕艡嗤⒉惠p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讀10個生字。學習“朗”、“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動手做做看”的意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
2、做實驗的用具。
課時安排 共兩節課,上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兒歌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不知道同學們是否還記得一年級學的一首兒歌: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大腦能思考(生答)。
2、這首兒歌告訴我們,平時碰到什么問題,都要動腦筋思考,有時,還必須動手做做看。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3課《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兒歌創造情境,導入課文,一可以讓學生興趣盎然,使學生有“閱讀期待”;二可以很自然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中去。
二、初讀課文,認識新字
1、自由讀,要求:
⑴ 圈出不認識的字。
、啤顺鲎匀欢。
2、識記生字:
、拧W生當小老師帶讀拼音。
、啤〗處熞龑W生識記生字。
比如: 朗:可聯系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組詞,如:朗讀。
志:士+心;蚓幾种i。
漫:換偏旁:慢──漫。
鱗:為什么會是魚字旁。
伊、琳、娜:是形聲字;蜃黾臃ㄗR記。
哎:為什么有口。
哄:做加法,口+共。
騙:馬+扁。
⑶ 學生齊讀帶拼音的生字。
、取∽兡g:請學生閉上眼睛,老師拿出沒有拼音的字卡讓學生說說有什么變化。再問學生少了拼音朋友,還認識這些字嗎?緊接著讓學生開火車讀字。
、伞⑸謱殞毸腿胝n文中,讓學生齊聲讀課文,看能否讀通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題,而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所以在教本課生字時,我注重去啟發學生自己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另外,通過小老師帶讀、齊讀、開火車讀、將生字送入課文中讀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識記生字。
三、默讀全文,小組討論問題
1、貼出伊琳娜生氣、高興的頭像,問學生伊琳娜為什么生氣?為什么高興?
2、學生默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尋找答案。
3、學生分組交流答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默課,并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與交流的廣闊空間,便于發揮各自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又利于培養學生傾聽他人意見和積極合作的好習慣。
四、解決問題,深入了解課文
1、點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教師相機點拔。
2、根據學生的回答學習1、4、5段。
⑴ 第一段:
、佟∧亩螌懥死手救f提這個問題?
、凇W生齊讀第一段。
、邸±斫狻奥钡囊馑。
、堋“鍟
↓
朗志萬→→ 水杯圖
、荨±蠋熢诤诎宓奶镒指裰兄笇鴮憽袄省薄爸尽倍。然后讓學生練寫。
、啤〉谖宥危
、佟∧亩螌懥艘亮漳葎邮肿鰧嶒?
、凇∧猩x第5段。
、邸≡囼灲Y果怎樣?
、堋鯓幼x“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荨≌娴暮屠手救f說的不一樣嗎?讓我們也做一下實驗吧。◣熌贸鲆槐瓭M水,讓學生把金魚放入杯中,學生觀察結果。)
設計意圖:設計一個小實驗,既可以讓學生松弛一下精神,提高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動手做做看的意義。
、蕖∽约簞邮肿隽撕,再來讀“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讀出驚訝、奇怪、吃驚的語氣)[板書:貼金魚放入水杯,水漫出來了圖]
⑶ 第四段:
① 伊琳娜小朋友是不是一回家就動手做了?她是在誰的鼓勵下動手做的?
、凇∨x第4段,理解媽媽說的話“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光”是什么意思,應怎樣讀媽媽說的話。(指導讀出鼓勵的語氣)
3、點學生回答伊琳娜為什么又笑了?
⑴ 理解朗志萬說的話。
⑵ 伊琳娜生氣時對朗志萬說了一句什么話?應該怎么讀?
⑶ 指導分角色讀6~7段(伊琳娜的話讀出生氣的語氣,朗志萬的話讀出鼓勵、高興的語氣。)
、取≌n內拓展: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后,可能會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后,創設情境,把自己當成伊琳娜,把老師當成朗志萬,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在分析重點詞語時,多次指導學生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注重在語言環境中積累詞語。例“光、哄、騙”等。
五、再次有感情朗讀,感受動手做做看的意義
1、老師牽引學生分角色讀文中的對話,用語言再現當時的情形。
2、學生再次齊讀課文,感受動手做做看的意義。
。ㄒ晻r間相機而行,可老師參與其中,老師讀一段,學生輪流讀其他段落。)
設計意圖:在本次的教學中,除指導重點詞、句、段的朗讀外。我還注重課文全文的朗讀,由自由讀→全班齊讀→默讀思考→分角色讀→老師和學生輪讀,通過反復的讀,讓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的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使課文中蘊涵的科學精神,人文境界等感染學生,并在讀的形式上避免單一,讓學生不會感覺枯燥無味。
六、課外延伸:
1、動手做做看:
、拧“岩粔K海綿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杯子里,水會漫出來嗎?
⑵ 一個10斤重的鐵球,一個5斤重的鐵球,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拋下,誰先落地?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外,自己去切身體會動手做做看的意義。
2、快樂閱讀《小馬過河》。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是閱讀能力的運用,因此,我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和本篇課文類似的注重實踐的文章《小馬過河》,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七、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不會 金魚圖
朗志萬 →→→
鼓 漫出 水杯圖
勵
。ㄒ亮漳壬鷼忸^像)
。ㄒ亮漳阮^像) 13、動 手 做 做 看
。ㄒ亮漳雀吲d頭像)
。ń痿~放入杯中,水漫出圖)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要求,好的板書設計要簡潔、新穎、體現課文宗旨。所以,我在設計板書時,突出了文章的重難點,而且圖文并茂,既很好的歸納了全文,又讓學生覺得新奇、有趣,更有興趣參與到學習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