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三字經(節選)》教案(通用5篇)

《三字經(節選)》教案

發布時間:2023-02-06

《三字經(節選)》教案(通用5篇)

三字經(節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老師介紹、自學、同桌討論等學習形式,豐富對《三字經》21—26節的了解,學習古代名人圣賢刻苦學習的精神。

  2、朗讀、背誦《三字經》21—26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其中《三字經》就是中國古代流傳最為廣泛的讀本之一,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而且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背誦。

  2、這幾天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字經》下篇1—20節,先分小組來背一下。(學生背誦)

  3、這部分《三字經》講述了歷史朝代的更替演變,你從中了解了哪些歷史知識呢?(學生匯報交流)

  二、新課

  1、《三字經》從21節開始講述歷名人圣賢的故事。今天我們學習21—26節,相信同學們的收獲會更大。

  2、先請大家把書翻到104頁,再對照拼音,把這些內容讀正確,讀流利。

  3、自讀,指名讀,正音。

  4、先看21節,這里的“仲尼”指的就是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學問很大,被人們尊稱為“圣人”,他還有三千個弟子呢!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受人們敬仰的大教育家,他曾經拜一個7歲的孩子做老師呢,這個孩子的名字就叫“項橐”,這就叫“師項橐”。同學們想不想聽聽這段有趣的故事呢?(老師講故事) 課題研討教案

  5、古代的圣賢都如此勤學好問,我們普通人更應該勤奮學習。

  6、指名讀“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齊讀。

  7、22節中講的“趙中令”是指一個名叫“趙普”的人,宋太祖趙匡胤做皇帝時他擔任中書令,身居宰相高位。關于“趙中令” 趙普勤奮學習的事,我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介紹一下。

  8、齊讀“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9、下面4節中還講了很多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因為內容比較多,所以我們分小組來學習。第一組學習23節,第二組學習24節,第三組學習25節,第四組學習26節。你先讀讀《三字經》,再讀讀下面的文字說明,想一想你學習的這一節內容中講了哪些感人的故事?用筆圈出人物的名字,用橫線畫出感人的事情。

  10、學生對照資料自學。

  11、指名交流,同時朗讀相關內容。

  三、總結深化

  1、看來我們今天的收獲真的很多很多,不僅認識了許多古代名人,而且了解了他們勤奮學習的感人故事,誰能帶著對這些人的敬意來朗讀《三字經》。(指名讀,齊讀)

  2、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勤奮學習的老師和同學,我們不僅要向古代名人圣賢學習,更要向身邊的人學習。

《三字經(節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老師介紹、自學、同桌討論等學習形式,豐富對《三字經》21—26節內涵的了解,學習古代名人圣賢刻苦學習的精神。

  2、朗讀、背誦《三字經》21—26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其中《三字經》就是中國古代流傳最為廣泛的讀本之一,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而且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背誦。

  2、這幾天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字經》下篇1—20節,先分小組來背一下。(學生背誦)

  3、這部分《三字經》講述了歷史朝代的更替演變,你從中了解了哪些歷史知識呢?(學生匯報交流)

  二、新課

  1、《三字經》從21節開始講述歷名人圣賢的故事。今天我們學習21—26節,相信同學們的收獲會更大。

  2、先請大家把書翻到104頁,再對照拼音,把這些內容讀正確,讀流利。

  3、自讀,指名讀,正音。

  4、先看21節,這里的“仲尼”指的就是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學問很大,被人們尊稱為“圣人”,他還有三千個弟子呢!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受人們敬仰的大教育家,他曾經拜一個7歲的孩子做老師呢,這個孩子的名字就叫“項橐”,這就叫“師項橐”。同學們想不想聽聽這段有趣的故事呢?(老師講故事) 課題研討教案

  5、古代的圣賢都如此勤學好問,我們普通人更應該勤奮學習。

  6、指名讀“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齊讀。

  7、22節中講的“趙中令”是指一個名叫“趙普”的人,宋太祖趙匡胤做皇帝時他擔任中書令,身居宰相高位。關于“趙中令” 趙普勤奮學習的事,我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介紹一下。

  8、齊讀“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9、下面4節中還講了很多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因為內容比較多,所以我們分小組來學習。第一組學習23節,第二組學習24節,第三組學習25節,第四組學習26節。你先讀讀《三字經》,再讀讀下面的文字說明,想一想你學習的這一節內容中講了哪些感人的故事?用筆圈出人物的名字,用橫線畫出感人的事情。

  10、學生對照資料自學。

  11、指名交流,同時朗讀相關內容。

  三、總結深化

  1、看來我們今天的收獲真的很多很多,不僅認識了許多古代名人,而且了解了他們勤奮學習的感人故事,誰能帶著對這些人的敬意來朗讀《三字經》。(指名讀,齊讀)

  2、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勤奮學習的老師和同學,我們不僅要向古代名人圣賢學習,更要向身邊的人學習。

《三字經(節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有韻味地朗讀、背誦課文1-5行。

  2、看柱石,說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歷屆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結合實際說出對我們的啟發意義。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孟母三遷圖、相關事例錄像、圖片、重點處文字文稿等)

  2、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三字經》的有關資料;了解課本中《孟母三遷》、《五子登科》 等古人教子事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知出處 解題意 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了解《三字經》的相關知識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18課《三字經》 板書:18《三字經》 (齊讀) 師:通過課前預習,你對《三字經》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說) 《三字經》:我國舊時的啟蒙教材,相傳為南宋學者王應麟所著,全 書1140個字,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均用三個字為一節的韻文寫成,讀來瑯瑯上口,教材選取了開頭的120個字,分成10行。板書:(節選)

  2、情景導入。

  師:《三字經》既是古時候的啟蒙教材,就讓我們想象一下那時候的私塾老先 生是怎樣教學生讀的呢?

  投影:圖片(老先生教學生圖) 文字(人之處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指名讀——帶全班演示一下 想一想:老先生這樣讀有什么好處?

  小結:

  1、讓我們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味美。

  2、有利于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師:結合你剛才悟到的特點,再來讀讀前兩行文字 指名讀-評價-再指名讀-范讀-齊讀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古文,三字為一韻,讀來瑯瑯上口,但離學生生活實際甚遠,與現代文讀法差別很大,初次接觸,學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該怎樣朗讀,為拉近課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先讓學生了解《三字經》的相關知識,認識這是古時候的啟蒙教材,在邊觀察私塾先生圖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須,一手拿書教學生誦讀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發學生聯系生活中已有的經驗想象、體會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情景,達到參與學習的目的。)

  二、讀詩文 曉詩意 感悟語言

  1、讀準字音

  師:這篇文章的多音字較多,為讓大家讀得更準確,我們先來讀讀這些文字 投影:竇燕山 擇鄰處 教知道 教五子 弟于長 非所宜 跟老師一起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導誦讀全文

  師:把這些文字送入課文,便體會讀法,便練習 學生展示:每人一行―老師糾錯―學生跟讀 (設計意圖:文中多音字、易讀錯字很多,學生除度,會手足無措,設計老師范讀的目的是給學生正確的導向,降低朗讀的難度, 使學生有興趣探究學習,并為規范朗讀打下基礎)

  3、逐字、句,翻譯理解

  師:針對古文,要想知道他講述的道理和文章的內容,就要把他翻譯過來,請同學們想一想,翻譯古文有哪些方法? 板書:看注釋 查字典 問老師 同學交流 上網查找 師:請你們運用、選擇其中的一些方法, 自己翻譯1-5行文字 自譯后,合同桌交流,互相說一說每一行文字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劃上?號。 全班匯報交流 要求:先讀-再譯-其他同學認真聽,提出不懂問題-同學、老師解答。 一行: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指名翻譯-同學提問-解答-相機出示

  投影:習相遠

  A、學習、伏羲、練習

  B、受環境影響

  C、習慣、習性

  D、姓 習禮儀

  師:這是老師在古漢語詞典中查到的解釋,請你判斷一下, 在“習相遠“中應該選哪一種解釋,為什么? 在“習禮儀“中應該選哪一種解釋,為什么?

  小結:

  古文中,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不同,我們就該象這樣“刨根問底”,逐字去理解。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知道古文翻譯應先看注釋,初知大意,再根據大意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辨別其中某一個字的意思,明確相同的字,由于語言環境的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促學生思考。) 二行:茍不教 性乃遷 教知道 貴以專 指名譯-其他同學提出問題-相機理解 茍:如果 乃:就 遷:變化 道:方法、規律 貴:可貴 以:認為、以為 專:專心致志 持之以恒 三行:西孟母 擇鄰處 字不學 斷機杼 理解“擇鄰處” 相機投影:《孟母三遷》圖片 音樂 (學生或老師講故事) 師:孟母一次又一次帶著孟子搬家,選擇好的鄰居而定居下來,這是為什么? (教育孟子專心學習) 理解“斷機杼”

  師:想象,織機上的梭子斷了,就不能再繼續織布了,這塊不就成了一塊廢材料, 孟母又問什么要這樣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小結:“孟母擇鄰、斷機杼”這兩個事例,驗證了上一行文字中的那三個字所蘊含 的道理呢? 板書:貴以專 請你把2、3兩行文字帶著你的理解再來讀一讀 四行、竇燕山 有一方 教五子 名俱揚 相機理解:燕山是人的名字嗎?(地名) 義方:教子中好的方法。 揚:傳播

  小結:

  無論孟母還是竇禹均,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選擇了很好、很適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這又是在講那三個字的含義? 板書:有義方 五行: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生譯-師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引導體會:家長的過錯(實際上是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還要 選擇好的方法。) 老師的怠惰:(實際上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懶、漫不經心、 不負責任。)

  小節:這句話講了為人父母、老師的一種責任 板書:師長的責任 教育 嚴格 指名串講前五行的意思。 (設計意圖:針對2-5行文字,采用了以學生譯-提問-師生互答-講故事助理解的方法進行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課堂是師生交流、生生互動的過程,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方法,學會質疑,學會解疑,深入文字,獲悉答案。)

  三、誦詩文 悟詩情 拓展提升

  1、引導誦、背前五行文字 出示投影:前五行文字 指名帶著你的體會誦讀 背誦:自由練習 三個字中去掉其中兩個,同桌練習背誦 每行各剩開頭一個字,指名背 一齊配樂背誦。

  2、積累、應用 師:這節課,我們不但領會了古人的思想和事理,還做到了背誦,但在生活中,我們的父母畢竟不是孟母、竇禹均,老師也不同于孔子那樣的大教育家,對于他們責任重的“貴以專、有義方”教育嚴格中的“度”把我不一定很好,于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許多學生不理解的事例,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邊看邊思考:站在同齡人、朋友的位置上,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放錄像:事例

  A、教師嚴格要求,讓我學會了游泳

  B、我迷戀電腦,媽媽嚴加控制

  C、考試成績不理想,爸爸嚴厲批評 學生在音樂聲中思考 指名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要求,用上今天學到的事例和道理)

  師:我替他們謝謝你們!

  3、總結學法

  師:愉快的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顧一下,我們是則養學習這幾行文字的

  歸納板書:讀 譯 解 誦 背 用

  作業:

  請同學們用今天這種學習古文的方法,課下自己學習課文的6-10行文字, 準備下節課交流。

  (設計意圖: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又一次感悟, 對語言文字韻味的深層品味。背誦意在積累,兩環節同時又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再次回顧,結合錄像)

《三字經(節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三字經》把中華傳統美德、道德規范和文明修養熔為一爐,其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可讀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本課所節選的內容是常識知識,古人用簡短精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分別是什么。教學過程中完成本課的識字教學任務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多朗讀、背誦,在反復的吟誦中體會《三字經》語言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別是什么。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或識字教學課件。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黍”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釀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結著累累果實而下垂的樣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釀酒的意思。黍即黃米。

  “菽”豆類的總稱。

  “稷”古代稱一種糧食作物,有的書說是黍一類的作物,有的說是谷子,古代以稷為百谷之長,因此帝王奉祀為谷神。

  “豕”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豬。它是人類最早飼養的家畜之一。甲骨文的“豕”字,長嘴短腳,肚腹肥圓,尾下垂,正是豬的形象描繪。不過在古代,“豕”和“豬”是略有區別的:“豕”指大豬,而“豬”指小豬。

  古文的“曰”字,像口中加一橫或一曲畫之形,表示從口里發出聲音,即說話的意思。“曰”的本義為說、道,引申為叫、叫做,又引申為“為、是”,含有判斷之義。

  “咸”字從戌從口。從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種長柄大斧,口為人口,在這里表示人頭。大斧砍人頭,所以咸的本義為殺戮。《說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釋作皆、都、悉、盡之義,這其實也是咸字本義“殺盡”的引申。

  “赤”古文的“赤”字,由大、火會意,其本義即指大火。火焰赤紅,故又引申指紅色。《說文解字》:“赤,南方色也。從大從火。”按照古代五行學說,南方屬火,其色為赤,故許慎解釋為“南方色”。此外,“赤”字還有空凈,赤裸等義。

  2.朗讀指導

  本文節選自《三字經》,顧名思義,每句三字,屬兒歌節奏,因此朗朗上口。讀課文時,適宜打著節拍來讀,可以用手、用腳打著拍子讀(稱為“手舞足蹈”法);也可以同桌互相拍手讀……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以節奏和速度為重點,讀得歡快、有力。

  3.活動提示

  (1)“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這一活動的安排是對課文的鞏固和再現。讓學生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總結出“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別是什么。教師可以把學習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一背、寫一寫。

  (2)“猜一猜,講一講。”這是一次小型的綜合學習活動。學生在前幾冊的學習中,對“字理識字”這種識字的方法并不陌生,看圖猜字這一活動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歡,同時又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根據猜出來的字編寫一個小故事。圖中的漢字分別是:井、炙、獵、射、涉。

  4.課時安排:1課時。

  相關資料

  建議讓學生背誦《三字經》全文。

《三字經(節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三字經》把中華傳統美德、道德規范和文明修養熔為一爐,其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可讀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本課所節選的內容是常識知識,古人用簡短精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分別是什么。教學過程中完成本課的識字教學任務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多朗讀、背誦,在反復的吟誦中體會《三字經》語言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別是什么。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或識字教學課件。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黍”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釀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結著累累果實而下垂的樣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釀酒的意思。黍即黃米。

  “菽”豆類的總稱。

  “稷”古代稱一種糧食作物,有的書說是黍一類的作物,有的說是谷子,古代以稷為百谷之長,因此帝王奉祀為谷神。

  “豕”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豬。它是人類最早飼養的家畜之一。甲骨文的“豕”字,長嘴短腳,肚腹肥圓,尾下垂,正是豬的形象描繪。不過在古代,“豕”和“豬”是略有區別的:“豕”指大豬,而“豬”指小豬。

  古文的“曰”字,像口中加一橫或一曲畫之形,表示從口里發出聲音,即說話的意思。“曰”的本義為說、道,引申為叫、叫做,又引申為“為、是”,含有判斷之義。

  “咸”字從戌從口。從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種長柄大斧,口為人口,在這里表示人頭。大斧砍人頭,所以咸的本義為殺戮。《說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釋作皆、都、悉、盡之義,這其實也是咸字本義“殺盡”的引申。

  “赤”古文的“赤”字,由大、火會意,其本義即指大火。火焰赤紅,故又引申指紅色。《說文解字》:“赤,南方色也。從大從火。”按照古代五行學說,南方屬火,其色為赤,故許慎解釋為“南方色”。此外,“赤”字還有空凈,赤裸等義。

  2.朗讀指導

  本文節選自《三字經》,顧名思義,每句三字,屬兒歌節奏,因此朗朗上口。讀課文時,適宜打著節拍來讀,可以用手、用腳打著拍子讀(稱為“手舞足蹈”法);也可以同桌互相拍手讀……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以節奏和速度為重點,讀得歡快、有力。

  3.活動提示

  (1)“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這一活動的安排是對課文的鞏固和再現。讓學生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總結出“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別是什么。教師可以把學習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一背、寫一寫。

  (2)“猜一猜,講一講。”這是一次小型的綜合學習活動。學生在前幾冊的學習中,對“字理識字”這種識字的方法并不陌生,看圖猜字這一活動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歡,同時又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根據猜出來的字編寫一個小故事。圖中的漢字分別是:井、炙、獵、射、涉。

  4.課時安排:1課時。

  相關資料

  建議讓學生背誦《三字經》全文。

《三字經(節選)》教案(通用5篇) 相關內容:
  • 《涼州詞》教案(精選18篇)

    一、導入由描寫黃河的詩句導入。二、學習古詩1、讀古詩師:首先我們來朗讀古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準節奏”。生:齊讀古詩。師:這一遍,同學們能把字音讀準,但是對于詩的韻律和節奏還把握得不好,現在請自由朗讀,待會兒,愿意讀的同...

  •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通用18篇)

    教學目標:1,自學認識本課6個生字.2,從描寫父親的神態,動作和語言的詞句中體會父親的勤勞和對土地的熱愛.3,在自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以我口讀我感,以我口表我心.教學重難點在理解本課內容的基礎上體會父親對勞動,對土地的熱愛.課時安排:一課...

  •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教學設計(精選21篇)

    一、教學目標:1、 學會生字,讀寫詞語;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的關系,感悟計算機飛速發展的趨勢。二、教學重點: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的關系。...

  •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案(精選18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 學會認讀1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3 積累、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如吸引立即(二)能力目標1 通過讀課文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2通過引導,培養學生探疑、解疑的能力3 通過匯報交流培...

  • 《田忌賽 馬》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掃興、挖苦、夸耀、譏諷、輕蔑、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詞語的意思。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二)能力訓練點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分析、綜合的能力。...

  • 《答謝中書書》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背誦課文。2、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3、體驗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教學重難點:感知景物描寫方法,體驗歸隱情趣。教學準備:幻燈機,錄音機,練習卡片。...

  • 《心聲》教學設計(精選19篇)

    [課標要求]1、理解“心聲”的含義。2、理清情節,把握內容。3、探究小說的主題。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5、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理解文章心理描寫的特點。[學法點悟]1、列提綱,有助于把握情節。2、結合情節分析討論,有助于把握主題。...

  •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教案(精選6篇)

    教學目標: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會用列舉法,分解質因數,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會求是互質數或有倍數關系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在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大膽質疑的習慣.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從我們學校到中山公園可乘坐a...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平市| 博湖县| 西吉县| 萝北县| 毕节市| 三原县| 四川省| 焉耆| 虞城县| 睢宁县| 扎鲁特旗| 九江市| 陇南市| 南漳县| 潜山县| 陆河县| 林西县| 明水县| 堆龙德庆县| 黄冈市| 阿尔山市| 武宁县| 新沂市| 桑日县| 虎林市| 镇宁| 五寨县| 巴楚县| 沂水县| 逊克县| 玉龙| 大埔区| 察隅县| 山丹县| 泸水县| 清新县| 潜江市| 商丘市| 抚顺县| 文化| 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