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線段》教學設計(通用8篇)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篇1
二年級甲班 黃桂穎
。ǖ谑埽11月2日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五冊48-49頁及練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認識線段,會判斷線段;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會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度,會按要求的長度畫線段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用直觀、描述方式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具:
課件、直尺或三角板、各種直的,彎的實物。
學具:
直尺、各種直的,彎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認識線段,度量線段。
1.觀察,總結線段特征
。1)請小朋友把你們帶來的東西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哪些東西是直的?把它們放在一起
。2)請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這些直的東西中,除了直以外,你還有什么發現?(都有兩頭,可以摸得到)
。3)如果我們把盒子邊的一頭看作一點,另一頭看作一點,從一點到另一點直直的,就是線段,桌子上的什么東西可以看成線段?(注意講“邊”)請觀察你周圍還有那些物體上有線段?學生說一說、評一評。其實在我們教室中的黑板邊、桌子邊、書邊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4)剛才我們從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線段,那關于線段,你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提問,質疑)
。5)誰會把線段從它們身上搬下來?試一試,學生動手在紙上畫
展示學生的作品,你覺得誰畫的是線段?為什么?
小結:大家說得不錯!象這樣直直的,有兩個端點的平面圖形就是線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線段):瞧,這些都是線段。這是線段的端點,它表示不能再繼續延長。
2.練習鞏固
。1) 數一數,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條線段?
學生打手勢表示,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3號為什么只有2條線段?4號有3條線段,怎么看?)
3.度量線段長度
。1)我們已經認識了線段,并且也會判斷了,那么線段可以量出長度嗎?
。2)線段有兩個端點,長度固定,所以線段的長度可以量出來。
。3)說說量線段的方法?請你用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量出書上的線段的長度。
。4)訂正答案。
二.畫線段.
1.嘗試畫線段
。1)現在請你畫一條長為3厘米的線段,你能畫嗎?試一試。(書上有畫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
。2)展示,訂正畫的結果。(怎樣判斷畫的對嗎?○1是不是線段?○2線段是不是3厘米長)
2.示范講解:因為線段的長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鉛筆緊挨尺子有刻度的一邊,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兩邊點上端點。
3.再次畫線段:你能用這種方法畫一條7厘米的線段嗎?巡視指導。
三.鞏固反饋。
1.基礎練習:
。1)練習一的7題(說明理由)
。2)練習一的8題
(3)練習一的10題:
估一估,哪一條線段長?怎么驗證?(用尺子量)分析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認識呢?同樣長的線段我們會覺得豎著放的比較長,那是視覺的誤差,小朋友在生活中要注意這個問題。要得到正確的答案,還是得量一量,比一比。
2.全班在作業本上畫:
(1)畫出長5厘米的線段;
。2)畫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線段;
。3)畫出比5厘米長4厘米的線段;
四.擴展練習:在每兩個點間畫線段。(試一試)
思考:3個點能畫幾條線段?
4個點能畫幾條線段?
5個點能畫幾條線段?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關于線段你了解了什么?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線段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我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歸納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建構,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片斷一”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捌瑪喽弊寣W生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片斷三”引導學生觀察直尺、課本、黑板等物體的邊,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線段的感受。“片斷四”鼓勵學生尋找、利用身邊的工具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整個過程教師始終是以學生發展為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一,創設了讓學生主動觀察和動手操作的數學活動,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思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調動了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了求知欲。
第二,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捌瑪嗳焙汀捌瑪嗨摹背姓J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方式學習。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成為主體,教師必須大膽放權: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索;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方向,讓他自己去前進;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創造。這樣的教學過程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把學生的最大潛能釋放出來。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既抽象又實際,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引導學生觀察直尺、課本、黑板等物體的邊,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線段的感受。鼓勵學生尋找、利用身邊的工具畫線段,通過折紙的方式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在講解想想做做第4題時交給學生按照點的順序來畫從而在做第5題時不會有遺漏。然而由于課上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很多,學生很興奮,在講解時沒能使得所有學生都看著老師就講解,從而降低了課堂的效率,以后我會加強課堂教學的管理。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篇2
認識線段
溫師附小 王麗君
教學目標 :
(一)使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知道它的特征。
。ǘ┦箤W生能辨認線段,初步學會畫線段。
。ㄈ┡囵B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空間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準備:
人手一根毛線、一張長方形紙、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想認識它嗎?它的名字就叫“線段”。
。ò鍟n題:認識線段)
。ǘ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覺得線段是怎樣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彎曲的……)
2、能不能想辦法變出一條線段?
生嘗試。
師(出示準備好的毛線):把毛線拉得直就出現一條線段。
請一生上來摸一摸。演示:這直的一段叫線段。
3、同桌合作:一個拉,另一個指出這條線段在哪里。
請兩生演示。
一生想辦法拉出線段,另一生指出: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線段。
演示,問:垂下來的這一段是不是線段?為什么?
4、小結:線段是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2)認識端點
1、兩頭粘上去的叫做線段的什么?(端點)(師把毛線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條線段有幾個端點?(兩個)(板書:有兩個端點)
(3)總結概念
現在,小朋友認識線段了嗎?線段是怎樣的?
讓生記線段: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把線段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4)找線段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物體的邊都是線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生:課桌邊、黑板邊……(讓生用手感知)
。5)折線段
1、指出白紙中哪些邊是線段?
2、在白紙中折出一條線段。(折痕)
3、再折比剛才短一點的線段。
4、在這張紙中折出最長的線段。(擺擂臺,讓擂主說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結
通過剛才的拉、折、指,你認識線段了嗎?
。7)畫線段
1、生自由畫在白紙上,然后反饋評價。
2、指定條件畫。
A、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說說你是怎樣畫的?(師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3厘米長1厘米的線段。
反饋:要求非常準確。(進行認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結:線段有長有短。(板書)
(三)鞏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線段?(小黑板出示)
2、數一數,下面的圖形是有幾條線段組成的。
3、過任意兩點,能連起幾條線段?
3點能連幾條線段?
4點呢,每兩點連起來,共有幾條線段?(生思考,動筆畫。)
4點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較:看看哪條線段長?
演示:一樣長。(生活中經常用到這樣的數學知識。如:穿豎條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橫條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 總結
這節課,小朋友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
認識線段
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有長有短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初步認識線段,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先由學生實際操作拉毛線團,得知線段的表象,再通過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這幾個環節,抽象概括出線段。整個過程由具體直觀到抽象,并由易到難逐層進行,創設開放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1)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2)體現學生是發現者和研究者;(3)關注學生的差異面;(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當然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準備的毛線團太新,不夠形象,學生沒開始拉就已經是一條線段了;老師說的話太多,容易使內容瑣碎造成學生思路不完整;在畫線段時還不夠規范,特別是畫指定長度的線段,最好利用多媒體手段,這樣學生才能看得清楚。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8~49頁內容。
教材分析:
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比較低,所以教材在編排上十分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要求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逐步形成認識,建立相關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建立線段的表象,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體直的邊看成線段。
2、使學生能根據對線段的初步認識,從一組圖形中辨認出線段,會數圖形里線段的條數,并會畫線段。
3、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通過操作能折、畫出線段。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過線段的特征來判斷個圖形的線段和線段數量。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師:老師讓你們猜一個(課件出示謎面):“一條條,一根根,編制衣物少不了,有時直來有時彎,縫縫補補要用著!
學生指名回答:毛線
師: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從毛線中去學習一些數學的知識和本領。
二、動手操作,初步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
教師出示毛線: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毛線的形狀是怎么樣的?(學生觀察,得出毛線的形狀是彎彎的、彎曲的。)
提問:你有什么好辦法能使彎曲的毛線變直嗎?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毛線拉直并上臺演示。
。ú僮鳎篈 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 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 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師:你們知道嗎?你們的一個小動作揭示了一個奇妙的數學知識: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課件出示文字)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認識線段)。
2、初步感知線段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現在誰愿意上臺來指一指哪兒可以看成線段。提問:線段是怎么樣的? 小結并板書:線段是直直的。
豎著拉,斜著拉,這樣能把兩手之間的一段看成線段嗎?
小結:不管怎么拉它們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線段。
3、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課件出示圖片:兩手捏住毛線的兩端,叫做線段的“端點”。
提問:線段有幾個端點?
小結并板書:有2個端點。
請學生上臺指一指毛線的兩個端點在什么地方?
4、認識線段的示意圖(課件出示),建構線段模型。(介紹線段的兩個端點可以用兩條小豎線表示)
5、小結特征: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線段的樣子,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認線段)。
師:你們說得真好!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線段,現在請大家來當小判官:你能判斷下面的哪些圖形是線段嗎?
交流: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是線段或者不是線段?引導學生從線段的兩個基本特征來說明。
二、進一步感知線段的特征
1、到生活中找線段。
師:我們身邊的物體也有很多線段,比如數學書的這一條邊可以看成一條線段(演示)你知道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里嗎?請小朋友們也拿起自己的數學書,找一找它的哪條邊可以也看成線段? 這條線段的端點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
師:孩子們真了不起,擁有一雙會觀察的小眼睛。
2、到圖形中找線段
師:其實很多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也都是有線段圍成的。下面我們進行一個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歡的圖形的線段分別是哪幾條
小結:我們發現每個圖形的一條邊就是一條線段,并且它是幾邊形就有幾條線段,雖然這些圖形中線段的兩個端點沒標出來,但我們要知道它們是存在的。
3、折線段
談話:小朋友喜歡玩折紙游戲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吧。贸稣n前準備的長方形紙,對折,打開)
啟發:現在同學們的紙上都有了一條折痕。想一想。這條折痕也能看成一條線段嗎?為什么?
提問:下面請大家拿出第二張長方形紙片,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一些的折痕嗎? 提問:拿出第三張長方形紙,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短一些的折痕嗎?
師提問:從這三次折線段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線段是有長有短的(板書)。
三、學習畫線段
談話:小朋友們認識了線段,還找到了線段,折出了線段,還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條線段?那我們畫線段用什么工具?
指出:通常,我們可以沿著直尺的邊來畫線段。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畫:畫線段時,左手按住直尺,使它不能移動,再用筆貼緊直尺的一邊畫,畫出的線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彎曲,再在線段的兩端畫上端點(即兩條小豎線)
展示幾個學生的作品,進行評講
提問:你還能用其他工具來畫線段嗎?
四、聯系實際,拓展認識
談話: 下面我們來玩個連一連的闖關游戲。準備好了嗎
1、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按要求畫一畫
學生畫好后,提問:連接這兩點還能不能畫出不同的線段嗎?
指出:連接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齊讀)
2、想想做做第4題
師:好,第1關小朋友們知道了連接兩點可以畫1條線段第二關開始啦,這兒有3個點,猜一猜,連接每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小結:有3個點,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一共可以畫3條線段,畫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題
師:真不錯,第2關闖關成功,如果有4個點呢?第三關來了
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又能畫幾條線段呢?
小結:按題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畫6條線段
4、最后一關來了,有5個點,
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又能畫幾條線段呢?畫出的是什么圖形?
小結:按題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畫10條線段,并連成一個五角星。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線段,你能說說線段有什么特點嗎?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46~4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線段的條數并會畫線段。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毛線、直尺或其他可畫線段的工具、長方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都比賽過立定跳遠吧!幾人站在一排,一起跳,誰跳得距離遠誰贏,對吧?
2.投影演示:今天啊,森林里舉行動物運動會,烏龜、小兔和青蛙比賽立定跳遠呢!從起點開始,三個小動物同時跳一下,就出現了三條線,誰第一,誰最后?
3.揭題:這些線可大有學問了,在數學上有個專用的名字叫“線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嗎?(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二、認識線段::
1.帶領學生觀察桌面上的一根毛線(彎曲狀)問:這根線是什么形狀的?
2.猜測:捏住毛線的兩頭拉緊,線的形狀有什么變化呢?
觀察思考:從哪兒到哪兒是直的。
3.課件演示:一段毛線上一點到另一點從彎曲到直的變化過程。
4.明確兩手之間的這部分形狀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
。ò鍟壕段)
5.組織比較:這樣拉出來的線與原來的那根線有什么不同?
6.導思:用一手捏住線的一頭能得到線段嗎?
7.指出:這兩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線的兩頭就是線段的“兩個端點”。
(板書:有兩個端點)
8.跟教師一起斜拉、豎拉毛線,發現只要是直直的,都是線段。
9.說一說:通過操作研究你們發現:線段有什么特點?(板書: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10.認識多媒體出示線段示意圖,說明線段可以用示意圖“ ”表示。
11.指名說說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線段?
12.明確:如直尺、黑板、課本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13.兩人小組交流: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作線段?
14.判斷下面哪些是線段?(“想想做做”第1題)
三、畫線段:
1.啟發:我們以前研究過桌面的形狀,知道是用長方形表示的,那么我們手中的線段在紙上怎么表示呢?
追問:為什么要用尺?除了尺,還能借助什么?
3.要求學生嘗試表示。
4.師生一起探索出三種順序不同的畫法:點線點法、線點點法、點點線法。
四、鞏固練習: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線段,線段的用途可大啦!不信,讓我們一起去“智慧宮”里去闖三關吧!每闖過一關就可以給自己加一顆“智慧星”
1.第一關──數線段。(“想想做做”第2題)
2.第二關──折線段。
3.第三關──連線段。(“想想做做”第3.4.5題)
4、小結認識:從“智慧宮”里走出來,你對線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5、激勵探索:生活中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只要大家勤動腦,勤動手,一定會有更新的發現。
6.這里有五個點,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出什么圖形?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59~6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線段的過程,認識線段的特征,了解線段是有長短的,學會正確畫線段,體會兩點間只能畫一條直線。
2、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建立線段的表象,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體直的邊看成線段。
3、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來自生活實際;能積極參與觀察、交流等活動。
【教學重點】
線段的特征:直的,有兩個端點。
【教學難點】
建立線段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師:老師讓你們猜一個(課件出示謎面):“一條條,一根根,編制衣物少不了,有時直來有時彎,縫縫補補要用著!弊寣W生讀
學生指名回答:毛線
師: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從毛線中去學習一些數學的知識和本領。
二、動手操作,初步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
師:現在請拿出你準備好的毛線,輕輕放在桌上,觀察你的毛線,形狀是怎么樣的?(自己不要出示毛線)
學生觀察
師:毛線是什么形狀的?
學:像毛毛蟲……
學:毛線是彎彎曲曲的。
。▽W生會說毛線像動物或者其他圖形,老師需要總結)
師提問:大家都說的非常棒,你們的毛線有各種形狀,但總的來說都是——彎的。怎樣才能把毛線變直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想好的以坐姿告訴老師!
。ㄗ寣W生動手操作把毛線拉直并上臺演示)
請兩位學生上臺展示,并讓一位學生說說:你是怎么做到的?
老師展示:如果這條毛線這樣呢(將線放松),它還是直的嗎?
學:不是。
師:所以,讓繩子變直可以像剛剛這位同學這樣,將線拉緊!
請第二位同學分享你是怎樣做到毛線變直的。
將第二位學生的毛線請到黑板上,用兩個吸鐵石粘住端點。
師:你們知道嗎,你們的一個小動作揭示了一個奇妙的數學知識:捏緊兩端,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指著黑板上的毛線),這就是線段。ò鍟壕段)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認識)。
。2)感知線段——直的、兩個端點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請問,線段是怎么樣的?
小結:線段是直的(板書)。
師:現在兩手拉緊的這條線是直的,數學中將這兩端的點(指吸鐵石或者圖釘)叫做端點(在兩端板書“端點”),想一想,線段有幾個端點?
學:兩個。
師:觀察地真仔細。
再請一位學生回答,給予正面回應:回答地非常棒!
(板書:兩個端點)
師:現在誰能完整地說一說線段的特點?
學:直的、兩個端點。
師:誰還想說一說?
學:直的、兩個端點。
師:同學們都回答地非常好,我們一起說一說線段的特點好嗎?
齊說:直的、兩個端點
(3)抽象出線段——畫線段
師:黑板上是毛線表示的線段,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圖形表示出來(黑板上畫線段)它是直的,先畫一條直直的線(教師畫直的線),再用兩條小豎線表示兩個端點(教師在兩端畫兩條小豎線)。這樣的圖形就是線段(在線段上板書:線段)
問:老師剛才是用什么表示線段的兩個端點?
學:兩個端點用兩條小豎線表示。
師:現在大家認識線段了嗎?你能閉上眼,在頭腦中畫一條線段,記得住它是什么樣的嗎?試試看!
師:老師在大屏幕上畫一條線段,請大家仔細觀察。
。4)辨認線段——想想做做第1題
師:睜開雙眼,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線段,可是老師遇到了一個困難,你能當當小判官,幫老師判斷下面的哪些圖形是線段嗎?
請兩位同學說說。
學:第二個和第四個是線段。
師:你是怎么判斷的?
學:他們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師:回答地真不錯,誰還想說一說。
學:……
師:回答地好不好?
學:好。
師:掌聲送給他。
三、聯系實際,進一步感知線段
。1)到生活中找線段
師:小朋友們已經明白了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在生活中,我們能找到線段嗎?大家看老師手里的紙盒(邊說邊指),紙盒的這條邊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所以它是——線段(齊聲),那這個紙盒上還有線段嗎?你來幫我指一指?
。ㄕ垖W生上臺指給大家看)
師:指的非常仔細,紙盒的每一個面都有四條線段。小朋友們有沒有善于發現線段的眼睛,找一找生活中的線段呢?想一想,找到了和同桌說一說。
請學生回答,(學生可以下位指)并提問:你是怎么判斷的?(復習線段的特點)
總結:像直尺的邊、課本的邊、門的邊等等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邊說邊指邊和端點),所以都可以看成線段。
(2)到圖形中找線段
師:小朋友們找到了生活中的線段,可是你們能不能指出圖形中的線段呢?接下來要考考大家的眼力(眼力大比拼),看大屏幕,誰能在快速數出圖形中的線段的數目。
。ǔ鍪尽跋胂胱鲎觥钡2題)
師:數一數每個圖形各由幾條線段圍成,填在括號里。
請四位學生回答,說說線段的數目,為什么是線段?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
生:每條邊都是線段,有幾條邊就有幾條線段。
總結:我們發現每個圖形的一條邊就是一條線段,并且它是幾邊形就有幾條線段。
四、感知線段長短,畫線段
(1)認識線段長短
師:小朋友們,我們現在認識了線段,能在生活中和學過的圖形中找到線段,接下來還有更有趣的折紙游戲,你們想玩嗎?
學:想!
師:將三張紙片放在桌子左上角備用。拿出第一張紙片,對折,打開,現在同學們的紙上都有了一條折痕。仔細觀察,這條折痕也能看成一條線段嗎?為什么?
學:可以,因為它是直的,而且有兩個端點。
師:大家同不同意?
學:同意!
師:掌聲送給他!現在將第一張紙片放在桌子右上角,再拿出左邊第二張長方形紙片,你能折出比第一張的線段長一些的折痕嗎?試一試!
。弥约禾崆皽蕚浜玫募埰屨壅_的學生折,再讓這位同學分享她的折法)
。ㄗ约旱募埰ハ鄬Ρ龋
師:現在將第二章紙片放到右上角,拿出第三張紙片,你能不能折出比第一次線段短一些的折痕呢?再試試看。
(拿著自己提前準備好的紙片讓折正確的學生折,再讓這位同學分享她的折法)
提問:拿出自己三次折出的紙片,對比折痕,你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三張紙片放到黑板上)?讓學生對著黑板上的紙片說一說。
學:有的線段長,有的線段短。
......
師:小朋友們觀察地非常認真,我們發現,用紙片折出的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線段,比較發現,有的線段長,有的線段短,也就是說,線段是有長短的(板書)。
師:現在看一看,你還能完整地說一說線段有哪些特點嗎?
學:直的、有兩個端點、線段是有長短的。
師:回答地非常棒!
(2)學生畫線段
師:小朋友們認識了線段,還找到了線段,折出了線段,那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條線段?畫線段之前我們要準備哪些工具?
學:直尺,鉛筆,橡皮。
師:很好,先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給大家看。
請一位學生上黑板畫,畫完后
師:畫的真仔細,你能說一說是怎樣畫的嗎?(用學生的語言)
學:……
師:畫的過程中,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跟同學們說一說?
學:……
說完老師用學生的語言再在黑板上示范一遍。
師:通常,我們可以沿著直尺的邊來畫線段(邊畫邊說明畫的方法),畫線段時,左手固定住直尺,沿著直尺的邊畫線段,兩端要畫兩條小豎線表示端點。
現在拿出一張紙片,在紙片上畫出一條工整的線段。
五、總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學:線段。
師:對啦,線段,關于線段,你收獲了哪些知識呢,誰愿意說一說?
學:線段是直的、兩個端點、線段有長短。
師:回答地非常棒,還有其他的收獲嗎?
學:生活中有很多線段…….畫線段要注意什么……
師:看來啊,這節課同學們的收獲還不少,看大家表現這么棒,老師要獎勵你們玩一個闖關游戲,大家想玩嗎?
學:想!
六、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師:“連一連”闖關游戲,游戲一共有三關,大家有沒有信心闖關成功?準備好了嗎?
先看第一關(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給大家30秒的時間,開始!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畫線段的方式。
學生畫好后,提問:還能畫出不一樣的線段嗎?
讓學生試著畫一畫。
師:連接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學:一條。
師:對,連接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大家一起讀一遍:連接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
好,第一關小朋友們知道了連接兩點可以畫一條線段,現在開始第二關,老師又給了你們一個點,現在有三個點,連接每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怎樣畫呢?我想請同學上臺給我們指一指怎樣畫,思考一下(請學生上臺指一指怎樣畫)。
師:大家覺得這位同學指的正不正確?掌聲送給他。
。績牲c之間畫一條線段,就要每兩個點都要連接成一條線段)
你們試著畫一畫
學生畫線段,教師巡視。
請學生回答畫了幾條線段。
師:畫了幾條線段?三條線段圍成了什么圖形?畫成了三角形。
大家表現真不錯,第二關闖關成功,如果有四個點呢?第三關來了,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開始。ń處熝惨,將黑色卡紙發給學生完成)
師:同學們,思考一下,“每兩點之間”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
師:根據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你畫了幾條線段呢?
學:四條。
學:五條。
學:六條。
師:大部分小朋友畫了四條線段。請小朋友觀察黑板上這幾位同學的畫法,觀察,他們還有哪兩點沒有連接成線段呢?說說你的想法。
說明:要在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凡是兩點間就要連接成線段。那怎樣可以不遺漏呢?可以按順序,每次從一點開始連接其他三點,這樣可以畫出6條線段(示范按順序畫出6條)。
。ㄋ膫點沒講完的話,留下懸念,四個點之間可以畫幾條線段,五個點、六個點、七個點呢……你能發現什么規律,課下想一想)
五、全課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線段有什么特點?你好有什么收獲或體會?
課后反思:
這節課主要存在以下一點可以改進的地方:
1、語言做到精煉,不冗贅
2、線段的呈現可以做一個動圖,更生動
3、課堂上定力不夠,處理課堂情況能力弱,需要加強學習練習
4、課堂常規還需要強調學習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篇6
1、認識線段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8~4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
特征,會數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尋找生活中的線段,數線段。
教學準備
一段線、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認識線段
1、感受線段的“直”
請同學拿出一根線,把它隨意擺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樣子?如果用手捏住線的兩端,向兩邊一拉,這條線會變得怎樣?(教師演示后學生猜)
學生自己動手拉直曲線。
提問:這樣拉出來的和原來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書:直的)
談話: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線段)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認識線段(板書課題)
請小朋友再捏住線的兩端拉緊現在我們手上拿的 是一條。。。(線段)
手捏住的兩端就叫線段的兩個端點(板書)
兩端之間的這段線是。。。(直的)
小結:所以線段必須要有兩個端點,并且兩端之間的線是直的。
3、線段可以這樣 表示(老師板書 : )
提問:誰來指一指這條線段的端點?有幾個端點。
4、小結線段的特點
二、實際應用
1、其實平常學習、生活中經?梢钥吹骄段:?
你能說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線段?同桌說一說然后交流。
完成 想想做做(1)
2、完成 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條邊,它們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圖形?
。2)拿出長方形紙,摸一摸互相說一說有幾條線段圍城?然后交流。
。3)數一數下面每個圖形是有幾條線段圍成?(略)
學生相互數一數,指出端點在哪?
三、畫線段(想想做做 3、4、5)
1、剛才認識了線段,你能畫出一條線段嗎?學生自由畫。然后交流,
2、歸納幾種畫法。
3、給你兩點能畫出一條什么?(兩個點能連成一條線段)
4、三個點連成幾條線段,畫出什么圖形?
5、4個點呢?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他有什么特點?
還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線段
線段 : 直的
2個端點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篇7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學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覺地認識了它。陌生是因為線段作為幾何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學生的感性認識遠遠超過了理性認識,要以純數學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難度,要有一定的空間觀念才行。
因此在備課前我先研讀教材,發現教材首先通過學生對自然放置的線和拉直后的線進行比較、觀察來初步認識線段,感受“線段是直的”,并用圖表示線段,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表象特征。再通過觀察直尺、黑板、課本的邊線以及用紙折出的折痕都可以看成是線段,而且要求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有長有短”。讓學生用直尺畫線段,既豐富了學生對線段的感知,又加深了對線段的認識。想想做做主要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練習形式,幫助學生鞏固線段的特征。第1題讓學生根據線段的特征判斷是否是線段,突出作為圖形,線段是直的,而且有兩個端點。第2題讓學生數出常見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滲透“多邊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钡3題讓學生用直尺把兩點連成一條線段,使學生初步體會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第4、5題讓學生利用三個點或四個點,連接其中的每兩點分別畫一條線段,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畫線段的方法,體會線段與有關多邊形的內在聯系。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就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概括總結來認識線段。我在設計時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教學目標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首先讓學生觀察放在桌上的毛線,然后讓學生把手中的毛線拉直,用拉直的毛線和沒拉的毛線作比較,讓學生理解線段是直的。通過讓學生摸摸拉直的毛線的兩頭,讓學生知道線段有兩個端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鍛煉了比較概括的能力。
這一環節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初步感受線段的特征,但我覺得不是所有的知識點必須讓學生去自主探究,有些知識點還是要直接與學生說明的,比如說線段的兩端叫端點,端點這一概念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必須通過“灌輸”讓學生知道什么叫端點,并在下面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滲入,使學生很好掌握。
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練習形式,具有開放性,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識,通過讓學生數線段、折線段、畫線段、連線段等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加強對線段特征的認識。
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
(1)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
。2)體現學生是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3)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
當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
如我讓學生找生活中的線段的時候,學生局限于找教室中的線段,這時候如果能用多媒體輔助一下,學生的視野會更開闊;讓學生畫線段時沒有規范化,導致在作業中出現畫得線段不是很“美觀”。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真切的體會到教態不夠規范、自身教學語言不凝練,教育機智不成熟。
第一:教態不夠規范。在課堂中教師的肢體語言很重要,我記得聽老教師說過教師在課堂上實際上就是在表演,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應該有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這樣就能讓他們在輕松自然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而不是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機器。
第二:教學語言不凝練。主要體現在不會引導學生,不會順著學生的發言就勢引導。還有就是環節和環節之間的銜接不是很巧妙,我覺得有點“唐突”,從一個環節到另一個環節的過渡比較生硬。我們知道,課堂上每一位學生的回答不可能都是自己預設的答案,面對出乎意料的答案如何巧妙地引導,在有些地方我發現是很牽強地拉回主題。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充分發表觀點和意見的機會,引導學生參與交流活動,但也不宜過頻繁地換學生。另外要讓學生相互評價,讓學生做做小老師,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教育機智不成熟。我想對于教師來說,教育機智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也并非天生的,而是教師在學習教育理論、總結教育經驗、努力參加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教師綜合運用各種教育能力達到了成熟地步的表現,是教師掌握了高超的教育藝術的表現,這點感觸非常深。
總的來說,這節課有成功也有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認真備課,努力鉆研教材,在一點一滴中積累經驗,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在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多下功夫,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相信自己會有更大的進步。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篇8
主講:于x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8~49頁內容。
【教材分析】
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比較低,所以教材在編排上十分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要求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逐步形成認識,建立相關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建立線段的表象,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體直的邊看成線段。
2.使學生能根據對線段的初步認識,從一組圖形中辨認出線段,會數圖形里線段的條數,并會畫線段。
3.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通過操作能折、畫出線段。
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過線段的特征來判斷個圖形的線段和線段數量。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師:老師讓你們猜一個(課件出示謎面):“一條條,一根根,編制衣物少不了,有時直來有時彎,縫縫補補要用著。”
學生指名回答:毛線
師: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從毛線中去學習一些數學的知識和本領。
二、動手操作,初步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
教師出示毛線: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毛線的形狀是怎么樣的?(學生觀察,得出毛線的形狀是彎彎的、彎曲的。)
提問:你有什么好辦法能使彎曲的毛線變直嗎?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毛線拉直并上臺演示。
。ú僮鳎篴 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 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 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師:你們知道嗎?你們的一個小動作揭示了一個奇妙的數學知識: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課件出示文字)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認識線段)。
。2)初步感知線段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現在誰愿意上臺來指一指哪兒可以看成線段。提問:線段是怎么樣的?
小結并板書:線段是直直的。
豎著拉,斜著拉,這樣能把兩手之間的一段看成線段嗎?
小結:不管怎么拉它們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線段。
。3)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課件出示圖片:兩手捏住毛線的兩端,叫做線段的“端點”。
提問:線段有幾個端點?
小結并板書:有2個端點。
請學生上臺指一指毛線的兩個端點在什么地方?
(4)認識線段的示意圖(課件出示),建構線段模型。(介紹線段的兩個端點可以用兩條小豎線表示)
。5)小結特征: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線段的樣子,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認線段)。
師:你們說得真好!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線段,現在請大家來當小判官:你能判斷下面的哪些圖形是線段嗎?
交流: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是線段或者不是線段?引導學生從線段的兩個基本特征來說明。
二、進一步感知線段的特征
。1)到生活中找線段。
師:我們身邊的物體也有很多線段,比如數學書的這一條邊可以看成一條線段(演示)你知道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里嗎?請小朋友們也拿起自己的數學書,找一找它的哪條邊可以也看成線段? 這條線段的端點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
師:孩子們真了不起,擁有一雙會觀察的小眼睛。
。2)到圖形中找線段
師:其實很多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也都是有線段圍成的。下面我們進行一個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歡的圖形的線段分別是哪幾條
小結:我們發現每個圖形的一條邊就是一條線段,并且它是幾邊形就有幾條線段,雖然這些圖形中線段的兩個端點沒標出來,但我們要知道它們是存在的。
。3)折線段
談話:小朋友喜歡玩折紙游戲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吧。贸稣n前準備的長方形紙,對折,打開)
啟發:現在同學們的紙上都有了一條折痕。想一想。這條折痕也能看成一條線段嗎?為什么?
提問:下面請大家拿出第二張長方形紙片,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一些的折痕嗎?
提問:拿出第三張長方形紙,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短一些的折痕嗎?
師提問:從這三次折線段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線段是有長有短的(板書)。
三、學習畫線段
談話:小朋友們認識了線段,還找到了線段,折出了線段,還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條線段?那我們畫線段用什么工具?
指出:通常,我們可以沿著直尺的邊來畫線段。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畫:畫線段時,左手按住直尺,使它不能移動,再用筆貼緊直尺的一邊畫,畫出的線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彎曲,再在線段的兩端畫上端點(即兩條小豎線)
展示幾個學生的作品,進行評講
提問:你還能用其他工具來畫線段嗎?
四、聯系實際,拓展認識
談話: 下面我們來玩個連一連的闖關游戲。準備好了嗎
1、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按要求畫一畫
學生畫好后,提問:連接這兩點還能不能畫出不同的線段嗎?
指出:連接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齊讀)
2、想想做做第4題
師:好,第1關小朋友們知道了連接兩點可以畫1條線段第二關開始啦,這兒有3個點,猜一猜,連接每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小結:有3個點,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一共可以畫3條線段,畫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題
師:真不錯,第2關闖關成功,如果有4個點呢?第三關來了
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又能畫幾條線段呢?
小結:按題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畫6條線段
4、最后一關來了,有5個點,
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又能畫幾條線段呢?畫出的是什么圖形?
小結:按題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畫10條線段,并連成一個五角星。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線段,你能說說線段有什么特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