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設計(通用19篇)
《散步》教學設計 篇1
一、定位本課的教學,要實現如下目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味文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性美和語言美,并學習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學生自主誦讀、體驗、感悟、評價本文的主題思想,并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等活動,獲得選材和語言表達的技巧;促成學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倫理意識的形成,進而獲得有意的生命啟迪。另外,根據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當今學生只知索取愛,不知奉獻愛,“孝道”的傳統道德意識普遍薄弱的現狀,特擬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樹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道德觀。
二、切入
激活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1、播放《;丶铱纯础犯枨
2、師講述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學生體驗家庭親情:尊老愛幼。
4、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散步》的作者)的溫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兒孝”的氛圍吧。
三、探究
誦讀設疑:整體把握課文,揣摩寫作特色。
學生概括讀了課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題、選材、語言等。1、喚起社會“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2、以小見大的選材特點;3、對稱整飭的語言美……)
跳讀理解:“我”這個人怎么樣;妻子性情怎么樣;母親性情怎樣;兒子性情怎么樣(“我”:孝,妻子:順,母親:慈,兒子:聽話)
品讀探討:
1、合作探究:
探討《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寫的詩意美和語言美:
⑴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
。ㄎ闹兴娜说男郧椋骸拔摇保盒㈨樕屏迹P愛母親:勸母親散步、又熬過一冬、委屈兒子、背母親;妻子:溫柔賢惠:在外面,總聽我的;兒子:聽話:天真活潑,聰明伶俐;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改變主意)。他們真誠善良,溫和、謙讓、體貼,是真善美的典范。)
⑵文章有哪幾處景物描寫?這樣的景物描寫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商帲旱谝惶幨菍δ戏匠醮禾镆暗拿鑼懀骸靶戮G”、“嫩芽”、“冬水”……,第二處是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菜花、桑樹、魚塘……,這些景物蘊涵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給人的感受是詩意般的美。)
、俏恼碌恼Z言美是怎樣表現出來的?試作分析。
。ㄒ皇乔槿ぐ喝唬骸八F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靶〖一锿蝗淮蠼衅饋恚骸懊嬉彩菋寢尯蛢鹤,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边@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二是含義豐富:“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僅供參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拔摇北衬赣H,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其實,我們還可以讀出儒家傳統文化在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講究家庭生活以孝為先,信奉天下為公。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這種文化價值取向也正是東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對稱整飭:“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這些句子語意對舉與反襯,于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韻味無窮。)
探究文章選材特點:作者獨具匠心,聚焦祖孫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喚起人們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傳統道德。(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和補充。教師也參與其中,或引導或補充,與學生平等對話。
教師小結:我們從《散步》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語言美,也學到了以小見大的選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讀了莫懷戚的這篇短文,你的心靈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樣的觸動呢?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記得唐代詩人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關愛,而我們又回報給父母了多少呢?疼愛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則不容易做到。學了本課,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為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讓我們交流一下。
細讀感悟:
1、組合作交流:
、拍阏J為怎樣才能做一個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⑵你的父母給予了你千般的愛,萬般的寵,那么你做過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悄憧吹交蚵牭竭^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任铱h電視臺要采訪我們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學生,如果你被采訪,你想說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質疑和補充。評選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課外閱讀“古今孝道”故事。
2、兩周后召開“我最孝”班會。
3、月底召開“古今之孝”故事會(吳孟代親供蚊噬、黃庭堅為母洗溺器、陳毅為母洗內褲……)。
4、閱讀課外書:讀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5、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播放滿文軍《懂你》的歌曲,以結束本課。
五、反思
【附】
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東高宛縣的人。東漢末年,藩鎮割據,盜賊四起,董永看到山東不太平,就帶著年邁的父親,到湖北德安避難。沒過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請醫吃藥毫無效果,離開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極,而且自己為避難漂泊之身,哪里有錢買棺埋葬父親呢?無計可施。當地有位姓裴的富翁,聞而憐之,就借錢給他,讓他買棺安葬了父親。于是,董永賣身為奴,進了裴家。(這個情節是正史上記載的,根據當時的社會,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辦事。辦完事回來的路上,遇到一個豐姿美貌的少婦,上前與他攀談。少婦說:“你沒有娶妻,還是一個光棍;我是個被丈夫離棄的少婦。看能否給你做妻子?”董永是個老實人,在當時社會來講是個忠仆。他回答這位少婦說:“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專,須稟告主人”。少婦笑說:“癡郎,你怎么這樣的怕主人?既是這樣,我與你一同前去見你的主人”。董永乃帶著這個少婦,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們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讓他們在一百天內,織出三百匹絹布贖身,做自由的農人。從此天起,這個少婦日夜紡織絹布,快速異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將三百匹絹布交給裴翁,裴翁無話可說,按照他自己說的諾言,退給了董永的賣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農人。
董永方得脫離奴藉,少婦忽然向董永告別,說她馬上要走了。董永哭著說:“你為我贖身的恩德,我還沒有來得及報答,你怎么就拋下我走呢?”少婦答道:“你我夫妻一場,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銀河旁的織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緣滿,當回去向天帝繳旨”。少婦說完便不見了。現在湖北省的孝感,原來叫德安,即是因為董永的孝心感動了天,所以改名為孝感。民間原始講的這樣情節,與后來《天仙配》中的情節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話傳說。《天仙配》其實是按照這個原始神話傳說,夸張成為”老槐樹開口做媒“的神話。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這本古書中的一孝,中國人都知道這個故事,代代以此激勵為人要講孝道。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看過中國的《天仙配》,這是我國有名的以孝為主題的戲劇題材傳說。這本《重編二十四孝》,我們應該讀讀,古為今有嘛!
《散步》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
1.品味文章語言表達上“舉輕若重”的特點。以詞語的選用與句式結構兩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
教學難點 :
小組活動時,尋找典型詞句,體會“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表達作用。
教學方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構新的學習。學習策略有: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 學習
1.回憶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一起散步會發生些什么事情?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散步》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高審美情趣。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尊老愛幼,珍愛生命的情感。
3、體會文章用人物性格來表現文章主題的寫作思路。
二、教學重點: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來的一條家庭道德準則: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照顧老的一頭。
2、理解文章是如何圍繞主題思想來寫的。
三、教學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
1、成語故事:(注意聯系前面的幾個成語) 兩袖清風,畫龍點睛, 5’
2、導入 :從課題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隨隨便便的走走,是一種休閑的方式。那么在莫懷戚的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呢,且看課文第125頁的文章。 1’
3、快速地默讀文章,思考問題。 7+2’
現在請同學們仔細的閱讀課文,把你認為比較重要的,或者比較有特點的句子劃起來,并且通過這個題目想一想:作者在散步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表現了什么主題?
提問,回答:
(1)初春的時候,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四個人,在田野里散步。
【體現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等記敘文的幾個要素!
(2)主題:尊老愛幼。
4、再仔細的閱讀文章,想一想“尊老愛幼”的這個主題作者是通過哪些細節表現出來的?(要找出具體的字和詞。) 4+6’
師注意:同學回答之后,主要讓學生來回答這些細節與主題有什么聯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師只做適當的指導。
歸納:正因為有這個主題的存在,人物的性格都要服務于這一個中心。而是不是他所有的性格都可以服務于這個中心呢?不是的。因此,作者只選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性格來寫,選取最能表現文章主題的那一部分性格來寫。這也是我們作文中要學習的一個重點之一。撇開作文不說,就這一部分的性格也都可以讓我們來
過渡:這些性格只是他們眾多性格當中的一個方面,為什么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性格都不寫,而只寫這個性格呢?因為要圍繞文章的主題,要讓人物的性格服務于主題。但是就這一部分的性格,我們每個人也都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感受,F在,我們不妨把這種感受說出來,在你們每個四人小組中談談:你在這些人物中,最欣賞哪一位,為什么?
5、討論:你在這些人物中最欣賞哪一位,為什么? 5+7’
師注意:盡量引導學生說出理由,在適當時候,由老師或學生提出反駁,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腳,能否堅持住觀點。
如有出現辯論的情況,則在第二、三輪打住。
我:孝順。
母親:善解人意。
妻子:體貼。
兒子:懂事。
6、聯系生活: 7’
不管你喜歡文章中的哪一個人物,總之,這個家庭,這三代人都是我們為之羨慕的,因為他們很和睦,很溫馨,因為他們在出現分歧的時候,彼此之間都有著一顆尊老愛幼的心,一顆相互理解的新。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假如這樣的分歧也同樣出現在你的家里,我們不妨來想一想:當你晚上吃完飯,全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的時候,爺爺奶奶要看戲劇,父親要看新聞,母親要看連續劇,而你要看動畫片,此時,如果遙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聽你的,你該怎么辦?
提問最多不超過五位同學。
歸納:說明一個家庭的道德準則:上有老,下有小,當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照顧老的一頭,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因為他們已經辛苦了一輩子了,不容易。畢竟“孝順第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加祝賀語。)
7、作業 : 1’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寫一寫,我理想中的溫馨的家庭,作為這周的周記。字數不少于500字。
板書:
散步
莫懷戚
初春,一家人,田野,散步
我:孝順。
母親:善解人意.
妻子:體貼。
兒子:懂事。
2003年12月4日定。
《散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及重點]
1、學習散文訴朗讀的停頓,訓練朗讀
2、通過關鍵語句理解、體會人物的形象美
[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上次考試小作文要求大家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反映父愛,但大家感到沒有材料可寫,其實寫文章不一定就是寫轟轟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筆下,小事也能寫出大意境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懷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書課題--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學新課
。ㄒ唬、明確教學目標 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正音:熬 分歧 一霎時 領袖 拆散 各得其所 波光粼粼
齊讀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 散步的人是誰?季節?地點?
我們一家人 初春 田野上
2. 散步中發生的分歧是什么?
3. 決定走小路的原因是什么?
4. 同學復述
明確:\\\"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里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5.這篇課文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明確:①通過散步寫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有哪些?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
(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
\\\"我母親老了\\\"--\\\"他總是聽我的。\\\"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②本文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請找出來:
表現互敬互愛的細節有:
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當然的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的尊敬。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
6.你是怎樣理解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此處作者用了一個類比,在嚴重關頭,民族領袖往往決定這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的發展。家庭中也是這樣。我作為家庭的主腦,在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時,必須處理得當,這是一種責任,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責任重大。
7.怎樣理解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
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說明我和妻子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8.三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景物的描寫。找出來體會作用。
提示: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同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是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
三、總結梳理,回扣目標
這篇文章通過運用抓住“散步”這個聚焦點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三代之間深沉的愛”這一主題。
四、拓展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下面這篇文章,共同欣賞此文。
《散步》教學設計 篇5
散步
教學目標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內容: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內容
、贆z查生字詞。
②自由朗讀課文。出示問題: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明確:“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里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就是“分歧”。
三、精讀課文
、倌赣H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
、谙胍幌朐谏⒉竭^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
、邸拔摇睘槭裁锤械截熑蔚闹卮?
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痹谶@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④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感,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c.分別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我:孝順,善良
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后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妻子:很賢良,是位慈愛的媽媽和孝順的兒媳。對丈夫溫順有理,對婆婆尊敬有加,對兒子關懷倍至。在她身上也滲透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⑥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四、質疑品味:
A、劃出自己最難理解的句子,提出問題,在課本的空白處寫出。
B、找出你感受最深,覺得最值得體味的句子,讀出來,并說說你的感受。
可能出現的句子:
“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明: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暗示“生命”的活力。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明:包含著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這樣的人生哲理。
小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文章只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但卻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小事情表現大主題——以小見大)所以同學們對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五、聯系生活:
不管你喜歡文章中的哪一個人物,總之,這個家庭,這三代人都是我們為之羨慕的,因為他們很和睦,很溫馨,因為他們在出現分歧的時候,彼此之間都有著一顆尊老愛幼的心,一顆相互理解的新。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假如這樣的分歧也同樣出現在你的家里,我們不妨來想一想:當你晚上吃完飯,全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的時候,爺爺奶奶要看戲劇,父親要看新聞,母親要看連續劇,而你要看動畫片,此時,如果遙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聽你的,你該怎么辦?
歸納:說明一個家庭的道德準則:上有老,下有小,當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照顧老的一頭,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因為他們已經辛苦了一輩子了,不容易。畢竟“孝順第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六、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七、作業 :1、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單單是深夜里母親親手為你沖的一杯牛奶;親情應該是孩子柔嫩的小手為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它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遞上椅子時的體貼。親情不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也是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責備。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來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家的溫馨與和睦靠大家,家的親情建設我們也應盡一份義務;丶乙院螅埻瑢W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用周記得形式記錄下來
《散步》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
1、感知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頌揚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嗎?當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時候,父母是怎樣做的?還記得你當時的心理感受嗎?(2—3名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散步》,看看一個既是兒子又是父親的中年人,在與一家人散步時,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想的。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字詞:信服 嫩芽 霎時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朗讀課文。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各自練讀。
(2)讓2—4名學生示范朗讀課文片段。師生共同評價。
3、整體感受。
。1)用圈點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先寫散步的理由——“我”勸母親;再鋪寫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寫發生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兒子;最后寫路不好走——“我”背母親,妻背兒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于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結合課文說說“我”這個人怎么樣?妻子、母親、兒子的性情又怎么樣?
明確:“我”誠懇、孝敬;妻子賢良、溫順;母親老邁、順從而又有涵養;兒子聽話、懂事。
2、作者為什么把“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描寫得那么鄭重其事呢?
明確:在一個家庭中,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3、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1)后來發生了分歧——表現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2)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表現出一個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3)我決定委屈兒子——體現出一個中年人在處理家庭事務時應把握的基本原則;(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同第2問)
4、從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確:共兩處。一是第四小節描寫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顯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機。二是第七小節描寫了“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和“水波粼粼的魚塘”,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生命的珍愛。
四、質疑問難
針對文章中出現的問題,先由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散步》與《三代》,看看哪個故事更能感動你?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業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給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當時的情景寫下來嗎?不妨也用《散步》作題目。
【本教案設計思路】
本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學生就容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并能“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聯系實際自然就會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雋永、意蘊豐富,因而須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學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散步》教學設計 篇7
教學過程 及要點:
一、 預習設計:
1、 朗讀課文,自己查字典,解決字的讀音,找出一兩個課下注釋中沒有,你又不理解的字詞,準備課上交流。
2、 準備好字詞積累本、字典、詞典。
3、 閱讀課文,思考、討論下列語句的含義:
(1) 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
(2)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3)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他的時日還長。
。4)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腦袋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5) 但我和妻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二、 學習新課:
(一) 課:這節課我們學習《散步》這篇文章,在學習本文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體會本文與《金黃的大斗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 同桌之間交流字詞整理情況,教師巡回指導。要求學生將自己和同桌找出的字詞都通過查字、詞典,根據語言環境,準確無誤地注音、注釋。
。ㄈ 師范讀課文,學生在下面小聲或不出聲跟讀,體會讀音、重音、語調、語速,看有無不恰當的地方,標記下來。(讀后師生共同討論、訂正。學生說出自己的讀法以后,對有道理的要充分肯定,認為沒有道理的,歸為“一種認識”一類,一般不宜直接否定;學生說出想法后,讓其讀給大家聽)
。ㄋ模 討論、品味重要語句:
1、 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
要點:表現了兒子對母親的關心。
2、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要點:因為我從小很聽話,母子感情很深,所以母親現在很信任我。
3、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他的時日還長。
要點:愛幼尊老。
4、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要點:表現了母親對孫子的愛,犧牲自己的意愿,滿足孫子的意愿。
5、 但是,我和妻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界。
要點:人到中年,肩負承前啟后的責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ㄎ澹⿴燒R讀課文,體會文中感情,思考:和《金黃的大斗笠》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是什么?
1、 指導思想:讓學生討論,暢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2、 要點:
。1) 相同點:都是寫家庭生活的。
(2) 不同點:a、人員不同《金》寫的是兒童《散》重寫成人;
b、 情緒不同《金》活潑《散》深沉。這一點比較難理解,老師可作引導,從作詞、描寫對象、內容等方面。指導學生列下表:
課文 用詞 人物關系 感情色彩 其他
三、 作業 :
1、 查字典,給下列詞語注音:
散步 很累 咕咕 分岐 一霎時 粼粼
2、 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 有人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句話很幽默,你覺得對嗎?為什么?
。2) 找出文中寫景的語段,抄在下面,并說說其作用。
《散步》教學設計 篇8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一、朗讀
朗讀能力包括接到文稿立即朗讀的能力,這一次要試試這種能力。
二、跳讀四遍
第一遍注意“我”這個人怎么樣。
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么樣。
第三遍注意母親性情怎么樣。
第四遍注意兒子性情怎么樣。
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無形的。例如,“我”說“走大路”,委屈了兒子,沒有寫兒子的反應,應該加以想像,也沒有寫妻子的反應,也應該加以想像。
三、談談整體感受
既要展開,又要聚焦,聚焦于“我”的孝敬上面。
四、研討
研討方法:質疑;提問;合作探究。
1、這篇短文為什么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引導法:先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再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
引導法:抓關鍵因素;學習從個別提升到一般的抽象。
3、為什么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么鄭重其事?
五、語言學習
1、用圈點法圈出精美的句子。
2、揣摩對稱的美。
六、語言運用
1、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點點頭。
2、一切都取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得其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粼粼。
七、比較閱讀
《散步》與《三代》。
《散步》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一、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課文表達的濃濃的親情
二、欣賞、品讀課文,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內容、學生狀況分析及課前準備
教學重點:學會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親情之美,生活之美。
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含輔助教學手段)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設計一
情境激趣導入 以歌曲《讓愛住我家》激趣,仿寫句子“愛是_______________”
導入 二
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2、說出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最終是如何解決的?(也可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
三, 精段賞析 四人學習小組分角色完成下列活動讀一讀,再次熟悉解決矛盾的過程;想一想,仔細揣摩各人的心理活動;勸一勸,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
四, 品讀語言 試一試將最能體現親情的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把這份情讀出來嗎?
五, 感知生活真情告白,口語表達訓練。
六, 展遷移觀看圖片,合理想象,加入事件,完成200字的小作文。
七, 美文推薦
八總結
《散步》教學設計 篇10
案例
重慶市第二十四中學 許俊霞
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難點: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一、 導入 :5
1、 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親情圖片和歌詞。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2、 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干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1、 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如果學生發現課文朗讀與課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題,留給學生.)勾畫文中最能表現濃濃親情的細節、詞語、句子。
2、 自由閱讀全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品讀,也可以默讀。把文中表現出濃濃親情的地方多讀幾遍。
3、 小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讓你最感動的有哪些細節、詞語、句子。這些地方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親情共賞。
。1)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引導:母親為什么不愿意出來?而“我”為什么又堅持要母親出來?母親為什么又答應了兒子,試想如果“我”依從母親,把母親一個人放在家里,老人會怎樣?
分析:這句話說明了“我”關心母親,對母親的身體健康提出積極的建議,而不是順水推舟。母親因為相信兒子,尊重兒子的意見,所以順從。我如果只帶著妻子、兒子出來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丟在家里,會讓老人很孤獨、寂寞。最后一句說明 “我”和母親關系和諧,表現了母子之間親昵的感情。而且這種和諧的母子之情是在幾十年以前就開始了。
。2)他兒子說的話很可愛。他說:“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彼X得這是他一個很大的發現,這句話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可愛。分析:兒子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極富童趣。孩子這一天真的新發現洋溢著一家人充滿溫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3)、“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引導:為什么一家人都會聽“我”的?這里面包含著哪幾種親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家人都信任他。這里面包含著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引導: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說明我很照顧母親,很孝順。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興趣,說明母親對孫子很理解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藹。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感,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5)、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引導:一個“背”字體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之間關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溫馨的親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引導:為什么母親和兒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同學暢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別摔著。特別是母親年老體弱經不起摔,非得穩穩當當的不可。B、為了讓母親和兒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所以走得慢慢的。C、為了讓母親和兒子盡情的欣賞春天的美景。D、表現“我”對母親的孝心和旗子對兒子的愛心。如果走得很快,顯得不耐煩。不能體現濃濃親情。E、如果全社會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樣具有孝心和愛心,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老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ㄗⅲ好恳惶帉W生分析以后都進行朗讀的簡要指導,通過學生試讀、老師范讀、集體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親情美。)
總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選擇道路時有了分歧,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卻有一雙慧眼,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文中處處流露著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溫馨的親情圖,是一首歡快的親情曲,是一篇美妙的親情詩。
讓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熱鬧感人感動的親情。
三、聯系生活,談論親情8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他不僅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只是時光的流水把許都寶貴的記憶帶走了,我們匆匆的步履把我們曾經擁有的瞬間感動沖淡了,淡如水,淡如煙,淡得我們都懷疑自己是否還擁有那份愛,懷疑我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濃濃的親情?墒,這份是永恒的。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用善良的心去體會。
學生準備1分鐘。
老師也有故事要講。2
3、 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寫下來,以后的語文課大家交流。
《散步》教學設計 篇11
干國祥
信息:
威望: 0
魅力:
經驗:
現金: 12462 瑞文幣
存款: 沒開戶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在線: 292 時 03 分 04 秒
總發貼數: 739 篇
注冊日期: 2003/09/21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郵件 復制 引用 回復
------------------------------------------------------------
干國祥設計
【設計總理念】
一、讓學生自己發現寫作的話題
我的寫作教學原則之一是鼓勵學生自己負責選題寫作。
原則之二是必須在解決“寫什么”,“為什么寫”的基礎上才指導學生進行“怎樣寫”的技巧學習。在我看來,作文的范文不僅提供給學生寫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教給學生怎樣發現生活中的寫作話題。
最好的學生作文不是關于火星或者其他未來世界的描寫,而是有意義的家庭情景和個人經歷。許多學生之所以覺得沒東西可寫,是因為他們認為寫作的話題應該是非同尋常的。
二、濃縮教學內容,明確學習目標
語文教材不是知識的講解形式,而是知識的使用形式。教師應濃縮教學內容,把“蘊藏于課文中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提煉出來”,把學生必須學習而又可能學習的內容教給學生。對這篇課文而言,這個必要的知識與能力就是“以小見大”的作文方法。
為了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教師的啟發(提問)要努力促使學生的思維覆蓋全篇課文,做到“全局性啟發”。以提高教學效率,濃縮教學內容,用較少的教學時間,取得較多的教學效果。
三、盡可能地教出課文原有的“美”來,盡可能把課文交給學生來“讀”
愛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當做正文,把書籍當做注解;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
基于對教師“主導”地位的反思,我嘗試在教學中把“點菜”的權力還給學生——即教學不一定根據教師的計劃來推進教學,教師將努力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來設計課堂教學,努力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優化課堂結構,充分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但作為單元作文的范文,應該說它與單元重點(記敘的詳略)聯系得不很緊密,因為此文無論怎樣分析,都不能把“詳略”看成是本文的特點或特色。本文的主要特點應該是“以小見大”,是通過一件生活小事來反映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想和一種傳統的美德。因此,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與重點,應依據范文,擬為“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和家庭題材的作文寫作”。
文章的立意比較深遠,據作者的自述,這篇文章寫作的起點是“孝”,但由于“孝”已經寫不多少新意,所以把文章的著眼點放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據此,這篇文章就有了一個由故事層面與哲學層面組成的多層次的中心。在學習時雖然不必講這些術語,但應該理解這一點。
文章的另一個特點是巧妙的結構和優美的語句,這是學生作文“技法”方面的范本,在教學時應注意進行點拔。
【教學目標 】
1、發現(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寫作的素材;
2、學習《散步》一文,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
3、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4、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細節,感受課文;
難點:在學習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講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里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教學過程 設計】
一、課前談話: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教師盡可能不著痕跡地同學生交談,以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家庭題材作文的寫作。在談話中,教師可以從以下等方面設問:
你們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幾個人?你們一家人都喜歡些什么?有沒有你們都喜歡的事?
看電視——幾臺電視機?不爭不搶嗎?服從誰?意見真的統一嗎?哪一部片子給你們的印象較深?大家對劇中的人物評價完全一致嗎?
逛商店——什么商店?幾個人?什么柜臺?只看不買嗎?買些什么?
看書——各看些什么書?誰先看?誰向誰介紹?有時一本好書不會搶嗎?對書中的人物觀點大家意見一致嗎?有沒有發生過爭執?你現在你們爭執的根本原因(深層原因)是什么?
下棋等——誰先喜歡的?其他人又是怎么喜歡上的?
【設計意圖:既然是寫作指導課,那么這堂課的重點與中心就不應該是《散步》一文,因為課文無非是用以指導寫作的“例子”而已,課堂的重點與中心就應該是“寫作”的指導,而“寫什么”,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課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先“隱藏”意圖,與學生“聊天”,既減輕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又有意無意間讓學生發現許多自己身上身邊的寫作題材。
因為關于選題,我學到的最好的一點是設法讓每個學生都發現他自己身上的有意義的話題。
前幾年,當我說“你們來寫什么”時,我并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向學生傳遞了錯誤的信息,現在我知道應該說:“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細細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學生都有好的話題,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去發掘這些話題。而家庭生活是寫作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庫,因為所有的學生都帶各自豐富的家庭故事來到學校。
因此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豐富性。】
二、轉入范文的學習:導入 范文《散步》
教師作轉語:我曾拿這個問題問過一個師范學院的老師,他的答案是《散步》,而且他還拿出了一篇文章,來證明他所說的話。這實在是一篇情真意切,優美感人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這位教師是怎樣把家庭中的一件小事寫得興味盎然,引人入勝的。[板書]
三、整體感知范文——朗讀指導
1.要學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讀,這既是一種對好文章的品嘗,也是一種理解得對不對的證明。而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快還是沉重等等。這篇課文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參:(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該怎樣把握?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①“我”是個中年男子。③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設計意圖:閱讀感知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如果能讀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學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以讀代講或多讀精講的效果絕不應低估,“熟讀成誦”“背熟記牢”應該大力提倡。
如果說真有什么最優化的語文教學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練地閱讀文本,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所以,拿到課文的第一步,是朗讀!
四、以問解文,分析范文的語言、結構和內涵
問題一:要你說說,你看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結合多媒體進行推進。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那么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問題二:文中說“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边@是不是小題大作了呢?
參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親和兒子發生爭執時必須處理得當,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感情,這是一種使命。作為一個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既要愛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問題三:文章最后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是不是也太夸張了呢?
參考——“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處理以上大問題時,有可能隨意地出現以下小問題:
文章一開頭就開門見山,寫我們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筆頭一轉,卻寫母親本不愿出來,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母親為什么不愿出來?為什么又出來了呢?從中可以看出兒子對母親怎樣?母親對兒子怎樣?
母親聽話和兒子聽話有什么不同?
交代散步的原因。
老了,走遠了會累
兒子勸她該出來走走
兒子孝順關心母親,母親也很聽話
小時侯我聽話出于依賴和尊敬,母親聽話出于信任和尊重。
“我決定委屈兒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見?
“我決定委屈兒子”并非不愛兒子。只是拿母親和兒子比較來看,母親年事已高,在世時日已短,今后像這樣的“散步”很難說還有幾回了!拔摇笔中⒕茨赣H,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母親的愿望,這種孝心是難能可貴的。
最后,我打算怎么辦?
為什么?
"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隱含了一層什么意思?
最后走大路了嗎?為什么?
這反映了母親什么樣的情感?
哪一個動作表現了母親的這種感情?
委屈兒子。
大路方便老人,為了照顧母親,我打算走大路。
母親年老體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沒有母親改變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興趣,母親愛孫子,想讓孫子高興
對晚輩關心愛護,對孫子真心喜愛
摸摸
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二人背得吃力嗎?
那么,為什么我們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呢?
不,因為母親兒子都很輕。
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的責任,母親和兒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碼,在每位兒子眼中,母親便是全部,在每位父親眼中,兒子同樣是生命中最重的
另:散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的描寫。找出來,看看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
【設計意圖:問題是思維的發動機,要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必須既要教師用問題加以引導,又要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這里雖然設計了一些框架性的問題,卻沒有具體的一步一步的推進程式,因為過程不應該是完全被設計、被預料的。】
五、依據范文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以“小”見“大”
教師提示:這篇散文寫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作者有沒有面面俱到,把生活中各種事情都拿來寫呢?作者是怎樣做的?
[或者:教師設問: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呢?(初春全家人散步的事。)本文正是通過散步這樣的小事,表現了祖孫三代人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進而贊美了敬老愛幼這種人類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用的是以小見大的手法。]
結論:“以小見大”的寫作技巧
什么是“小”?請指出反映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細節?
s: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思考后決定走大路(對母親的尊敬);母親改變主意,(母親喜愛孫子)這些細節描寫,細致而傳神,表現了一家人互相理解體諒的情感
全篇只寫了“散步”一事,但讀來饒有興味,除了真情動人外,再一個原因就是敘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入題寫“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兒子走在后面”,“散步”已經起步,本該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這里起了一個波瀾:“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愛母之心決定走大路時,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決定發展,母親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這兩處波瀾不僅使記敘擺脫了平鋪直敘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對母親的摯愛,母親對孫子的親情。
什么是“大”?(課文短短八百字,卻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內涵的三個層面清晰可辨,耐人尋味。)
故事層面:親情。
文章的基本線條是:“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人一塊散步→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我”母親依從了“我”兒子的→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從而寫出了一家人之間的互相愛護、尊重、體貼和理解。
寓意層面:使命感。
《散步》以第一人稱敘述,與其說為了真實親切,不如說為了強化主體意識,實現使命感。文中的“我”,一個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當“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時,覺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里通過特寫鏡頭的定格描寫,強化了中間一代人的主體意識,強化了使命感。
哲理層面:生生不息。
當我們從生命與時空的意義上來審視三代人的“散步”時,卻應該說,這里還隱含著“生生不息”的哲學道理。尤其是兒子的一個“偉大”發現: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是生命的延續與發展,具有哲學的色彩。
【設計意圖: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是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它的基礎是對文本的學習,因此,它放在對文章的閱讀賞析之后。而且由于在課堂之始已著力于“小”(故事、細節、情節)的指導,此處就著力于對“大”的理解!
六、讀寫結合,進行仿寫練習
[這一步未必進行,有必要則行之;無必要則刪之。]
仿寫練習一:
依照句子“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在路平坦;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寫一句話,要出“一家人”的一個分歧點或矛盾產生的焦點所在。
有時候,( )個人也會——
后來發生了——
仿寫練習二:
依照句子“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不多了!睂懸欢卧诩彝コ蓡T產生意見分歧或矛盾時,“我”的心理活動(請注意,你可能不是決定者,所以不能簡單地模仿)。
仿寫練習三:
我說:“走大路!钡悄赣H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彼难垭S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是水波粼粼的魚塘。
七、由一到多,從“多篇”中悟得“一法”
[這一步也是機動,有時間行之,時間不足放到下一課時進行。]
閱讀學生習作《散步》,體會換一角度對家庭生活題材的把握方法,進一步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并且體會文章詳略的處理方法。
教師指導:
1、 莫懷戚的《散步》是從一個中年人的角度來寫的,沈愚的《散步》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寫的,由于角度的不同,兩篇文章在敘述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2、 由于“我”的角色由一家之主轉換成需要教育幫助的“孩子”,沈愚的《散步》在詳略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它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
八、小結:
1、 大家要相信一點:好作文就是從平常的生活中來;許多細小的事,只要你能用真情去體味,用匠心去構思,就能寫成非常感人的文章(結合適應性考試的近滿分作文)。
2、 對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寫記敘文,“以小見大”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好方法。小處要能見細,即要有細節;大處要落實,即不能刻意夸大。
3、 這樣的好文章很難得,大家要爭取把它背出來。這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如果說作文的技法是建筑的設計和建筑技術,那么好文章的朗讀背誦就雖對材料的積累——沒有大理石、花崗巖、好的木材鋼筋,我們怎么能建造出美麗的高摟呢?
九、作業 :
1、仿寫;
2、觀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許多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
【設計意圖:真正的作文寫作是第二課時的重點任務,所以,這時的作業 主要是為下一堂課作鋪墊。】
【板書設計 】
用多媒體演示,詳見多媒體。
2002年4月29日星期一
但書人間真與善,管他湮沒與流傳(我的博客)
------------------------------------------------------------
編輯 2004/03/17 05:09pm IP: 219.144.85.215
鐵皮鼓 頭銜: 論壇版主
信息:
威望: 0
魅力:
經驗:
現金: 12462 瑞文幣
存款: 沒開戶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在線: 292 時 03 分 04 秒
總發貼數: 739 篇
注冊日期: 2003/09/21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郵件 復制 引用 回復
------------------------------------------------------------
相關附件: (共 39424 字節)
有一個表似乎沒有傳上去。
但書人間真與善,管他湮沒與流傳(我的博客)
------------------------------------------------------------
編輯 刪除 2004/03/17 05:11pm IP: 219.144.85.215
巴蜀來風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經驗:
現金: 2424 瑞文幣
存款: 沒開戶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四川
在線: 39 時 04 分 13 秒
總發貼數: 109 篇
注冊日期: 2004/03/03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復制 引用 回復
------------------------------------------------------------
以前也教過這篇文章,我當時重在學生親情的感悟和理解上,現在能讓學生動情的東西太少了,在牛奶加面包中長大的孩子對親情的認識近似于一片荒漠,所以我把這方面作為了教學的重點,干老師的設計更有深度,值得學習。
------------------------------------------------------------
編輯 刪除 2004/03/17 09:47pm IP: 220.166.73.197
東風谷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經驗:
現金: 1559 瑞文幣
存款: 1010 瑞文幣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廣東
在線: 17 時 23 分 17 秒
總發貼數: 156 篇
注冊日期: 2003/10/2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郵件 復制 引用 回復
------------------------------------------------------------
于老師的的確是好方法,謝謝你了。撚脙烧n時吧?
衷心祝愿大家好,開心每一天!
東風勁吹,暖意洋洋。
------------------------------------------------------------
編輯 刪除 2004/04/19 08:45pm IP: 218.15.197.99
悠然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經驗:
現金: 1176 瑞文幣
存款: 沒開戶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在線: 06 時 37 分 20 秒
總發貼數: 2 篇
注冊日期: 2003/10/27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郵件 復制 引用 回復
------------------------------------------------------------
是的,方法很好,我準備模仿上一節公開課。可是,哪位同仁有這篇課文的朗讀?愿能得到各位前輩的幫助。謝謝!
------------------------------------------------------------
編輯 刪除 2004/05/08 01:13pm IP: 222.84.33.38
《散步》教學設計 篇12
授課人程靜
教學目標 一、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課文表達的濃濃的親情
二、欣賞、品讀課文,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內容、學生狀況分析及課前準備
教學重點:學會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親情之美,生活之美。
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含輔助教學手段)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設計一
情境激趣導入 以歌曲《讓愛住我家》激趣,仿寫句子“愛是_______________”
導入 二
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2、說出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最終是如何解決的?(也可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
三,精段賞析 四人學習小組分角色完成下列活動讀一讀,再次熟悉解決矛盾的過程;想一想,仔細揣摩各人的心理活動;勸一勸,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
四,品讀語言 試一試將最能體現親情的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把這份情讀出來嗎?
五,感知生活真情告白,口語表達訓練。
六,展遷移觀看圖片,合理想象,加入事件,完成200字的小作文。
七,美文推薦
八總結
教學反思
《散步》教學設計 篇13
《散步》教案
福建省仙游縣山立學校語文組 鄭建亭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領會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2、教學難點 :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
一、由全班背誦孟郊的《游子吟》導入 新課。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這些來到山立學校求學的“游子”該怎樣“報春暉”、報答母親的深恩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莫懷戚筆下的這一家人是怎樣做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二、檢查學生語詞積累情況。
。1)聽寫詞語。分歧 霎時 委屈
(2)根據詞語意思寫詞語。
、 形容水的明凈。
、诿恳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三、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一遍課文,學生給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語氣、語調、重音、感情。
明確本文朗讀的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
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3、選一個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點評。
四、默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以“《散步》這篇課文寫了這么一件事:”開頭寫一段話。要求:①交待完整時間、地點、人物;②用上“分歧、霎時、委屈”三個詞語。③字數在150字左右。
2、學生交流、評價,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ㄊ纠骸渡⒉健愤@篇課文寫了這么一件事:“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里到田野去散步。后來發生了母親、兒子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霎時,我深感到責任重大。我決定委屈兒子,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子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五、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品味語言。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要求用圈點法畫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并想一想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以“我喜歡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句子,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
示例:①我喜歡第(4)段“這南方……起著水泡!边@個句子,因為這個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氣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
、谖蚁矚g第(5)段“我和母親……走在后面!边@個句子,因為這個句子具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畚蚁矚g第(2)段“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一樣!币驗檫@個句子寫出出了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ㄒ唬⿲懢暗木渥樱哼有第(7)段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
。ǘ┍憩F互敬互愛的句子: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赣H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體現了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ㄈ⿲ΨQ的句式: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和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競幼小,自然也輕。
(它們具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六、全班朗讀、重點研讀最后一段。
全班朗讀最后一段話,說說你對“我蹲下來……就是整個世界”這一段話的理解。
提示:可分三步進行,先理解其字面意義,接著引導學生明確這個句子是個比喻句,弄清本體和喻體,最后自然引入對深層意義的理解。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從更深一層看,“整個世界”有意夸大了身上背的重量,意思是說我們中年人的責任重大。既要老一代,又要扶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只要我們人人盡到這個責任,社會就能不斷延續和發展。因此這段話體現了作者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七、談談你讀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想?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讓我們一起珍愛親情,珍愛生命!
八、課堂練習。
比較閱讀《散步》與課后“研討與練習”所附《三代》,談談你認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⒖迹簝善恼轮黝}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散步》說的是孝順第一,通過“我”的成功地處理散步過程中走哪條路的分歧,來表現中年人敬老愛幼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三代》說的是一位陌生的先生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的事。
九、小結:
。1)從本文內容上小結。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痹竿瑢W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自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么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同時要知道我們現階段的責任那就是勤奮學習,這就是對“三春暉”——母愛的最好的報答。
。2)從學習重點上小結。
我們主要感知內容和品味語言兩個方面來學習《散步》這篇課文。
十一、作業 :
1、課后研討與練習一。
2、閱讀課文,根據課文擬三道題目,并加以解答。
《散步》教學設計 篇14
鐘吾中學
一、教材分析:
《散步》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23課,是一篇課內自讀課文。
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它象一首動人心弦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反映了我國文明家庭建設的可喜成就。
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劃。為此,通過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著重解決如下兩個問題:①、抓關鍵語句感悟濃濃的親情。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時,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和口頭表達能力,基于此,在教學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做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探索者。
三、設計理念: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己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或全班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教師走下講臺與學生交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四、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重點:1、抓關鍵語句感悟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五、學習過程:
。ㄒ唬 :
(播放短片〈〈媽媽洗腳〉〉)
生觀看后談感受。
師:家,是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暖,因為有了濃濃的情而美好。本節課,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初讀課文:
1、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生聽讀并思考:
、、劃出你認為在讀音、字形和字義上需要注意的詞語,提交到班上交流。
、凇⒄埬阌煤啙嵉恼Z言概述散步的過程。
2、共同交流:
①、提交字詞。學生提出,指派一生記,投影出示。
、、指生概述內容。
3、談一談聽讀后的感受。
。ㄈ、合作探究:
1、生自由朗讀課文:
①、大聲朗讀課文,劃出最能表現濃濃親情的詞語、句子,并把你的感受記下來。
、、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感受,同時,提出你的疑問,小組內合作探究。
2、師巡視指導,參與交流,注意歸納整和學生有價值的問題。
3、全班交流:
、佟⒔涣鞲惺埽
學情分析:學生能很快找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也能說出自己的感受,但不一定能有感情地朗讀相關的語段。
點撥策略:進行必要的朗讀指導,在“讀中悟,悟中讀,讀后思”。
、、學生先自由談感受。②、小組內互讀,相互指出朗讀的優點和不足。③、指生朗讀,評價,并討論如何有感情地朗讀。(能歸納出語速、語氣、重音和感情投入等方面即可。)師指導學生朗讀。④、指生再讀,可配上音樂。
4、學生質疑:
關于本課,你還有不懂的問題嗎?可以提出來,全班討論解決。
學情分析: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①、如何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意義?②、題目能否換?③、文中寫景句子的作用?……
點撥策略:先由本組同學發表意見,其他組同學補充,再指生讀(可配
樂)或自由讀。
5、再讀體會:
師:這是用580字凝成的一首動人心弦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體會這種深深的愛和濃濃的親情。
生自由朗讀課文
。ㄋ模、暢談親情:
師: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親情無處不在,它不僅在莫懷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每一個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觀察。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家庭中的親情故事。
指3~~4名學生講述。
。ㄎ澹、親情作業 ;
師:同學們講的這些親情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不過,老師覺得親情不應該只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也需要我們的努力;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單單是深夜里母親為你沖的一杯牛奶,親情更應該是父親勞累時孩子關心的話語,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遞上椅子的體貼;親情不單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時間的領會,不僅僅是我們現在的聲情并茂的述說,它更應該落實在行動上。①、回家后,請同學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看看電視散步……②、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反映寫下來,以后的語文課大家交流。
師:我們對親情有說不完的故事,將不完的細節。其實,生活中親情無處不在,生活的細枝末節無不體現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用心靈感受親情,珍愛親情,讓愛永住我們的心中,讓愛永住我們的家庭。
(播放MTV《讓愛住我家》)
結束全課!
《散步》教學設計 篇15
散 步
教學目標 :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謙讓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2、難點: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散文優美的語言。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品讀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在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年度評選中,一個不平凡的普通人走上了頒獎臺,他的名字叫田世國,他在年過花甲的母親身患尿毒癥痛不欲生的關鍵時刻,瞞著母親獻出了自己的一個腎臟,使生命垂危的母親重獲新生,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卻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田世國的義舉,是對“親情”二字的最好詮釋,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感人至深的心靈沖擊,他的行為感動了中國!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篇以“親情”為主題的敘事散文,題目是《散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的預習。
2、學生配樂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 散步的人物有:母親、我、妻子、兒子
⑵ 散步的地點是:田野
、 散步的季節是:初春
、 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4、根據以上要點,請你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明確:本文講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時節到田野散步,路上發生了“分歧”,最后他們用親情和愛,解決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5、整體感知,回答問題。
⑴ 散步時的“分歧”是如何產生的?
⑵ “分歧”最終是如何解決的?
三、再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老師要來考考大家。
1、請你給這個家庭及家庭中的四個成員分別加一個修飾語(概括人物的品質和性格),并說出這樣加的依據。
。ㄐ⒕大w貼、關心母親)的“我”
(愛護小輩、信任兒子)的母親
。ɑ顫娐斆、非常懂事)的妻子
。厝豳t惠、愛護兒子)的兒子
2、教師:本文無論寫誰,作者在字里行間都表達一種永恒的情感——親情。
教師:通過對四個人物的描寫,這個“親情”又滲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親之間、妻子和兒子之間——母子情)
。ā拔摇焙推拮又g——夫妻情)
。赣H和兒子之間——祖孫情)
是“愛”這條紐帶把他們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3、從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相親相愛、理解謙讓、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
四、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散步在緩緩的進行著,作者的筆尖蘸滿了情感,親情在字里行間不經意的流淌著。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作者寫來卻那樣細膩、那樣深刻,文章語言優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請找出你最欣賞的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并作簡要賞析。(四人小組合作探究,一名學生擔任組長,做好記錄)
。1)用得準確的詞。如“熬” “鋪” “慢慢地”“穩穩地”等
。2)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以初春的生機來渲染生命的可貴與散步的愉快氛圍)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襯托母親在選擇小路后的愉快心情)
。3)對稱的句式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ㄗ饔茫赫Z言精美,兩兩對稱,整齊和諧,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教師小結:文章的語言優美,耐人尋味,我們以后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習這樣的語言,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要的只是一份樸實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五、深讀課文,領悟道理
教師:賞析了文章精美的語言,讓我們一同來回味,文章中最感人的畫面在哪里?(朗讀),其中,哪一句話富含哲理?是文章的主旨句?
1、體會“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
明確: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我”和妻子是家的主心骨,上面有風燭殘年的母親,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照顧和關心,表現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悟出了一個怎樣的道理?
明確:要尊老愛幼,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六、拓展延伸
1、是!親情是甘泉,滋潤我們枯干的心靈;幸福的家是港灣,為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讓我們來看一組親情圖片,在這一幅幅普通的鏡頭背后一定有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請把你聽到的、看到的或親身經歷的“親情”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2、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吹絼e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也撥動了感情的弦,有千言萬語想對知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寫在賀卡上送給你的親人。(要有真情實感)
例:嚴愛如山,伴著兒女們成長;父情似水,永遠在心里流淌。謝謝有這么一天,讓我說愛你——爸爸媽媽。
不老的爸爸,你是我的長青樹;幸福的爸爸,你是我甜蜜的思念;快樂的爸爸,你是我看不完的開心辭典!
總希望快樂將你圍繞;總盼望幸福把你擁抱;總期望健康與你同在;總奢望能為你做的更多。祝福你——我最親最愛的爸爸媽媽。
六、教師布置作業 并小結。
1、作業 :完成親情賀卡,把這份厚重的、特殊的禮物送給你的父母。
2、小結:
親愛的同學們:
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
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有感而發,根據這篇文章的內容擬了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把這副對聯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祝大家家庭美滿,和家幸福!最后就讓我們在這首《相親相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散步》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設想:
當代作家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精美雋永,玲瓏剔透、蘊籍豐富的親情散文。文章篇幅不長,寫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家人一起散步,卻于小小的一次散步中折射出親情人性的亮麗之光;于輕描淡寫之中顯出蘊籍含蓄雋永的詩意;于娓娓道來里展示曉暢素雅的美的語言;蛟S是久居繁華的燈紅酒綠的都市,很少看到全家老小一同散步的情形,或許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也很少看見全家老小外出時和諧相處的情形。因此,每每看到這篇散文,總覺得有些東西觸動我的心靈,總會引起我們的向往和思考,就算看百遍也不厭倦,仍有常讀常新的感覺……
于是,面向七年級的學生教學《散步》,首先是朗讀,帶著學生美美地讀,進入散文中描繪的優美情境,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然后是概括故事情節,欣賞人情美;難點在于探究美,即探究美的根源——家庭和諧幸福的秘訣,學會創造美。
教學目標:
一、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學會通過語音、語調、語速、重音的變化表達情感;
二、 概括文章內容,品味欣賞精美雋永語言;
三、 體會親情之美,培養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散步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出來散步,卻并不多見。你和全家人一同散步過么?能否說說全家人一同散步的故事?(幾個人一起?在哪散步?開心么?)
鼓勵學生大膽、主動的表達。
師:聽了大家剛才說的的散步故事,在孩子們看來確實很有意思。那么,在成年人看來,散步是否也很有意思呢?讓我們一起同當代作家莫懷戚一起散步去!
二、誦讀
。ㄒ唬 自由讀。
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注意把握好停頓、重音、語速、語調。
(二) 分角色讀。
數名學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讀1-8段。讀完后師生共同評價字音、停頓、語調等是否恰當地表達了情感。
。ㄈ 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可以了解到:
1一家人有哪幾個?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散步?
明確:一家四口。母親、我、妻子、兒子。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時怎樣的心情?說說你是從那些文字感受到的。
明確:一家人散步很高興,從“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以及描繪春景生機勃勃的景象可以感受到一家人高興的心情。一家人去散步心情很愉快。從文中的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等可以體會到。
景物描寫如: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
細節描寫如: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忽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蔽覀兌夹α。
可見一家人和諧相處,在春意盎然的田野散步,其樂融融。
三、解讀
。ㄒ唬 讀分歧
1一家人在一起,總會有一些矛盾、分歧!拔摇币患宜目谝矔。這次散步有什么分歧?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 分歧的解決由誰決定?為什么?
明確:分歧的解決由我決定,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3分歧最終怎樣解決的?為什么采取這樣的辦法?
明確:最后,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但母親又改變主意了,說走小路。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母親改變主意,是因為關愛孫子,寧愿委屈自己也要讓孫子開心。
4 通過這個分歧的解決,你發現這一家四口人各有怎樣的特點?
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沉著果斷
妻子——賢惠
母親——慈愛,疼愛孫子,信賴兒子
孩子——乖巧、聰明活潑
。ǘ 鮮花送給誰
我們常把鮮花送給最可敬的人。這里只有一束鮮花,如果是你,你會把這束鮮花送給這家人里的哪一個?你送鮮花給他時,能否說出送她鮮花的理由?
學生討論交流。
師集中學生的意見。一般學生都集中在把鮮花送給母親或“我”。因此教師適時把學生分為兩組。
有哪些同學要把鮮花送給母親?請你來說說送母親鮮花的理由。
有哪些同學要把鮮花送給“我”?請你來說說送“我”鮮花的理由。
歸納學生的理由:
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寧愿委屈自己,順從孫子的心愿;母親能聽從而子的勸告來散步等,可見母親很善良,無私,關愛家人。而且培養出了這樣懂事、負責任的兒子——“我”,所以把鮮花送給母親。
“我”作為一家之主,能帶著一家人出來散步,能正確決策,選擇母親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處,就主動蹲下來,背起母親,可見“我”既是一位嚴格的父親,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團結妻子一同承擔了贍養老人、撫養教育孩子的重大責任。所以鮮花應當送給“我”。
其實,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處——能顧全大局,能理解、信賴、支持丈夫(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能和丈夫齊心協力,共同承擔贍養老人、撫養教育孩子的重大責任,卻是一位賢妻。
四、美讀
(一)不知大家是否發現,這一家四口如此和睦相處的秘訣是什么?他們雖然年齡不同,身體狀況不同,有過矛盾、分歧,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正是這個共同點使分歧順利解決,你能否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個共同點?
明確:這個共同點就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懷有對家人真誠的——關愛。
(二)你從哪些文字體會到他們之間真誠的關愛?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文字,說說你的體會。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如:第三段“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品析:
兩個“太遲”,看似重復、啰嗦,其實是有用意的,正因為春天來得太遲,才會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才會有春來后的慶幸“我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個“又”字,包含了欣喜;一個“熬”字,只有在“煎熬”“熬藥”中用到,一般是指在漫長的痛苦中掙扎才用“熬”字,可見母親在冬天多么難受,終于盼到春天了,又多么欣喜!看似平常的一段話,其實蘊含了兒子對母親、對老年人很真摯很深沉的關愛之情。因此這四句話,前兩句讀春天太遲讀得較為沉重、緩慢,最后兩句讀出春天來了,母親熬過來了的欣喜,要讀得輕快、昂揚。
(三) 齊讀最后一段,邊讀邊想像、思考:
1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睘槭裁础拔液推拮佣际锹,穩穩地,走得很仔細”?
明確:我和妻子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都是盡力想讓背上的母親、兒子更穩當、更舒適。
2 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問題分解:
(1)“我”背上的是誰?妻子背上的是誰?僅指這兩個人么的軀體么?
明確:我背上的是母親,妻子背上的是兒子。不只是兩個人的軀體,而是說我和妻子承擔了贍養老人、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
。2)為何說這兩樣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贍養老人、撫養教育孩子就是中年人的神圣使命。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幸福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對于一個中年人來說,他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家,贍養好自己的老人,撫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就是中年人的整個世界。這一點就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也就是中國人做得最好。有培根的名言為證: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
五、拓展延伸
我們通過這一篇《散步》,感受到家庭之美,親情之美,同時,也感受到中年人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感,使命感。作為中學生的你,是否感受到你肩上的責任?
《散步》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領悟文章的主旨。
2.掌握課文巧妙的構思及以小見大的寫法,挖掘生活中可供寫作的素材。
3.學會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閱讀,了解作者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感情的方法。
2.學習并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f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2. 理解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8
重點:品味細節,感受課文。
難點:在學習中理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里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視頻導入
感恩的心視頻導入
一個女孩用回到山區做教師的方式來回報那些資助她上學的無名的人們,這是一種感恩的表現!笆苋说嗡鳟斠杂咳鄨蟆边@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為先”其實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給了我們生命的我們的父母。
我們今天帶著一份感恩的心走進著名大學教授莫懷戚先生的家庭,看在看這個普通的家庭里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
二、聽文入境
1、從課文的字里行間,你知道這個家庭發生怎樣的一件小事,從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知道這個家庭老中幼三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在散步的路線上發生了分歧,最后是和諧的解決了,表現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從這件小事你又看到了一個這是一個溫馨、和諧 的家庭。
二、讀文生情
1、請每組推選出一位最有實力的同學進行朗誦之星的評選。
要求:1、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2、語速:中速但有變化(4節歡快,8節舒緩)3、重音:需要特別強調的地方、感情深沉的地方讀出重音4、語調:平穩,不宜過高或過低。
2、真情有約
主持人:同學們,東臺臺“真情有約”欄目又和您見面了。我是主持人沈榮,我們的口號是:用眼睛發現愛,用心靈感受愛,用真情表達愛。
今天的主題是:親情無價,現場請來的嘉賓是重慶師范大學教授、著名作家莫懷戚一家,他們一家在一個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發生了一件雖然平常但卻感人的事情,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一家。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莫先生工作那么繁忙,怎么想起來要和一家人出去散步的呢?
莫先生:為了讓母親出去散散心,為了一家人出去欣賞春天的美景。
主持人:聽說你們在散步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事情?莫太太,你能說說嗎。
莫太太:發生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組合作,試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撰寫一段訪談錄。
小結:分歧的產生緣于愛,分歧的解決更凝聚了愛。這是溫馨而沉重的家庭責任,這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這是天地間最感動人心的和諧之美。其實,和諧并不僅體現在家庭生活中,和諧也是全社會、全人類的理想和追求。
同學們,還記得奧運會的開幕式嗎?開幕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一個漢字:“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個精彩的設計,感受一下和諧的無窮魅力。
視頻欣賞
一個和字,凝聚了中華民族悠久醇厚的文明精髓,它是億萬家庭和睦生活的寫照,它是中國社會和諧發展的強音,它是世界人民對和平安定的渴望。
用眼睛發現愛,用心靈感受愛,用真情表達愛。親愛的觀眾,我們今天的真情有約欄目到此就要結束了,感謝大家的參與。
三、品文悟理
好的文章、好的語言,不僅要讀,還要有所得。同學們,拿出你的語文積累本,把你認為精彩的、你喜愛的語言積累下來,并思考它好在哪兒,作點賞析。
1、生活細節顯示“人情美”。
友情提示:細節是指人物細微的舉止行動或細微的情節。它具有典型意義,如果運用恰當,會耐人尋味。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母親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賞析:這兩處細節描寫,反映了兩代人的具體心態,具體表現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愛,感情十分融洽的氣氛,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賞析:這個背母親的細微動作,不只有尊老的含義,也體現出了“我”具有的一種使命感。
2、景物描寫展示“畫面美”。
友情提醒:所謂景物描寫就是環境描寫中的自然環境描寫。散文中景物描寫作用就是為所歌詠的對象的特征服務的。其作用。一般可以從以下六種情況判斷:1、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氣氛;3、是否設置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題;6、是否推動情節的發展。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賞析:作者從遠到近分別描寫了“新綠”“ 嫩芽”“冬水”這些顯示出新春旺盛生命力的景物。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為散步提供了一個十分優美的環境,為后面兒子覺得走小路有意思做了鋪墊,同時也為全文奠下一個禮贊生命的感情基調。
“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
賞析:這是描寫母親所見到的小路遠處景物,照應了上文兒子所說的“小路有意思”。同時又流露出對生活的酷愛,以此為背景襯托出一家人的和睦、溫馨,其樂融融。景美、情美相得益彰。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
賞析:文章結尾再次強調這一段景物描寫,進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輕描淡寫”感受“語言美”。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賞析:該句結構大致相同,內容相關、句式對稱,語句形式整齊、連貫,富有形式美和音韻美。
4、敘事起伏體現“結構美”。
1、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母親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
3、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賞析:文中寫散步,本該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卻起了一個波瀾:“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愛母之心,決定走大路時,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決定發展,母親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兩處波瀾不僅使記敘擺脫了平鋪直敘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對母親的摯愛,母親對孫子的親情。
5、深層感悟品味“意境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賞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大詞小用,其實表達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支永不停熄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四、拓展抒情
孟子:老吾老、幼吾幼
“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
。喔
親情流淌
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我是在北斗星光引航下的一片孤舟。
家是________ _______, 我是________ _______。
感受生活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傳達著深切的關愛。它不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請你描述溫馨的生活瞬間!
課后寄語: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孩子,
一只遞給老人;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朝陽,
一只遞給晚霞;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早春,
一只遞給晚秋;
如果愛是左右手
就該一只遞給未來,
一只遞給歷史。
《散步》教學設計 篇18
散步莫懷戚
執教 白洋中學 趙華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品味積累文章精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材簡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作者在選材上頗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有傳統在新的時代的得到了發揚光大。結合實際生活 ,體會身邊的親情,培養尊老愛幼的人文素養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
教學過程 :
一、 激情導入
二、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用一句話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能換個角度為本文再擬一個題目,并說說理由嗎?
三、 品味探究
(一) 朗讀鋪墊
1、指名學生范讀
2、學生自主評價,總結朗讀要領。
3、學生相互挑戰讀
4、教師范讀片段,學生評價。
(二) 學法指引
、 教師示范,提問題,學生解答
、 教師引導學法 “問題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賹W生分組探究學習
、谌嗉w交流
交流引導的重點:
A、理解主題,感悟親情
B、感悟積累精美語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讀文章《三代》,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覺得自己應該怎樣做到尊老愛幼。
2、說說你知道的關于尊老愛幼的故事、成語、諺語、俗語、歌曲、詩歌、美文。
五、小結:談談本節課學習的收獲
《散步》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目的]
1、在閱讀中體會祖孫三代之間互敬到互愛的思想感情。
2、抓住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轉變。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及內容]
一、 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孫子發現爺爺總是用木頭碗吃飯,便問爸爸:“爸爸,媽媽為什么給爺爺用木頭碗?”爸爸說:“木頭碗摔不碎呀!”小孩子一聽高興的說:“等我長大了也給你們用木頭碗!边@一家祖孫三代是什么關系?而《散步》一文中祖孫三代又是什么關系?閱讀是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這里運用對比的方法,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有正確的愛憎感,同時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學會從整體上領悟文章,避免了問題過多,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掃除障礙
1標出自然段
2查字典解決字詞的音形義
訓練方法
1、 輕聲朗讀課文,勾畫出不熟悉的字詞。
2、 投影出生字詞:分歧 粼粼 熬 拆散 嫩芽
3、 找一個中等的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評點,老師矯正錯誤。
三、 閱讀理解
“讀”
1、 跟著錄音讀
2、 自由大聲朗讀
3、 學生動手動腦,抓住自己認為重要精彩的段落默讀、點評、質疑。
4、 信息反饋,矯正錯誤。
、僮プ 拔摇边@一點領會語氣、語調(年齡 家中的地位 我的責任心)
、诶谜Z言描寫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判〖一锏恼Z言:活潑、可愛
、啤拔摇钡恼Z言:沉穩、溫和
、悄棠痰恼Z言:和藹、親切
“理解”(提出質疑、各抒己見)
1、本篇文章寫了什么中心思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怎么寫的?
提示: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寫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2—7)寫散步環境情趣、表現美滿、化解分歧,體現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8)寫合理解決分歧,散步愉快進行。
3、 得怎樣?
細節描寫
舉例:
①我說:“走大路”(敬老)
②(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愛幼)
、畚液推拮佣际锹姆穩的(尊老愛幼)
結構特色
提問:
、傥,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把我去掉行不行?
、2、3、4段和第六段是什么關系?
提示:
、佟拔摇辈荒苋サ,表明我對這一家人的責任感和處于中心位置。
②2、3段寫母親年老為下文寫“走大路”埋下伏筆。第4段為下文寫“走小路”埋下伏筆。
四、 擴展聯想
選擇下列的一個題目討論回答。
1、 由《散步》想到的。
2、 我的家庭。
3、 兩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