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精選17篇)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1
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3、聯系生活,組織學生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感受最深、記憶深刻的片段。
4、自編一首詩或兒歌寫在老師已準備好的卡片上,作為賀卡送給媽媽。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體會偉大的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練筆歌頌母親,激發情感,訓練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投影片,帶花邊的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
一、導入
1、同學們,聽著熟悉的歌曲,我們的心中涌動著一股暖流。每一個人,無論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親。歌頌母親是永恒的話題。我們以前就學過有關歌頌母親的課文,還記的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一次抱母親》。請大家齊讀課題。
。ㄔO計思路:通過歌曲激情,通過談話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課文營造了一種和諧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緒,為進入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母親生病住院,護士要換床單,母親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可作者沒想到母親這么輕,差點摔倒。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輕聲朗讀第2-3自然段,找出描寫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后的心情的語句。
二、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ㄒ唬w悟難過
1、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找畫描寫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后的心情的語句。
2、學生交流。師投影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很難過!保◣煱鍟半y過”)
3、激疑:兒子和母親生活了幾十年,竟然不了解母親,是因為他的心中沒有母親?是這樣的嗎?
。ㄔO計思路:引導學生再次進入課文,深入了解母親的形象)
4、學生交流。體會兒子的難過與母愛的偉大。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嶺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偉大。
指名學生朗讀欣賞令自己最感動的句子。
5、師總結指導說話:讀到這里,我們已經被母親的堅強而感動了,現在了解了兒子為什么會感到難受了嗎?生自由交談自己的感受。
。ㄔO計思路:通過對學生的追問,感悟,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深入思考,引導學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確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
。ǘ└卸髂赣H
1、激疑:母親雖然瘦弱,但卻表現的如此堅強,不能不讓人感嘆母愛的力量。這力量實在是太偉大了,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就不用說那親生體驗的兒子了。
。1)回顧課文,兒子開始抱母親只是為了方便護士換床單,可是,等床單換好以后,為什么還要突發奇想,要抱著母親入睡呢?
。2)齊讀第二處抱母親的句子。體會兒子難過、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愛是偉大無私的,它不僅感動了作者,也讓護士感動了,引讀:護士
也動情地說:————。但是,母親呢?
。4)投影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從中你體會到什么?生自由交談。
2、激情:母親是堅強的,母親又是偉大的,她寧愿自己吃苦,也不讓我們苦著
累著。而我卻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承受著那
么重的擔子。如今,母親病了,病得不輕,連轉身下床都很吃力。對此,我的
心中充滿了深深地內疚。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地想對她說——(師板書“愧疚))
師:望著母親瘦小的臉,讓我們深情地對母親說一聲……
。ㄖ该f兩次)
3、師:所以我就突發奇想,要抱著母親入睡。于是,在我們的眼前就出現了先前的那一幕……
(1)師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內容
我決定抱一抱母親,就像母親無數次抱我一樣,為了讓母親入睡,護士不忍
離去,就在邊上看著。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
流下來。(教師配樂深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2)母親的淚水是母親因為病痛而流下的嗎?這是怎樣的淚水?
。ㄔO計思路:引導學生入情如境,發表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的感情積淀,讓學生從各自的理解所進行的角度進行論說,在分享中豐富自己的想法)
(3)師:小時候,母親從無數次的抱過我,而這僅僅是我第一次抱母親,卻給了母親無比的激動和幸福,這是幸福的淚水,這是激動的淚水,讓我們再讀一讀,讓我們這個畫面留住,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里。生齊讀。
4、自由表達,加深體驗
。1)激疑:如果你是旁邊的護士,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你會對兒子說些什么?又會對母親說什么?
(設計思路:讓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對于子女偉大而無私的愛心,感受兒子動人的孝順之情,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
(2)帶著這樣的情感再讀一讀本段。
三、聯系生活,表達情感、總結課文
1、這節課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無私博大的母愛。此時此刻,你們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親。朝夕相處之中,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呀!我們難道不想送點禮物給媽媽嗎?現在請同學們來編寫一首詩或者兒歌或一句話寫在卡片上,送給媽媽。(板書無私博大)
2、生練寫展示結果
3、請大家把這份心意卡,輕輕地放在她的床頭,她一定會非常感動的。請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愿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安康。
。ㄔO計思路:發揮語文學習的情感功能,讓學生懂的孝順的美德,學會做人)
四、作業
1、課外閱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賢士都用優美樸實的語言歌頌母愛,贊美母親,課后大家可以找幾篇相關的文章來讀一讀。
2、小練筆: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有關和母親相處的文章。
板書設計:
13 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
愧疚
愛
無私
博大
說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哄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圍繞“奉獻愛”這一主題,就本課而言,能通過閱讀感受到課文中母親一生無私奉獻的高大形象、體會兒子得知母親“竟然這么輕”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護士“又很小心地把邊邊角角拉平”這個細節動作里所傳遞的關愛與敬意,就是學生通過學習全文后應收獲的知識點。本單元另外三篇課文是《永遠的白衣戰士》《“番茄太陽”》《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別闡述了對社會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弱小者的疼愛,本文則從回報母愛的角度記錄了“烏鴉反哺”的感人體驗。歌頌了人間真情,教育學生要關愛母親,懂得回報。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單元編排意圖及本課特點,我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并積累重點詞語;
2、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加深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并學會向母親表達愛。
教學重點: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和重點句子,體會母親的艱辛、感悟母愛的偉大。
教學難點:加深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聯系學生實際,激發學生報答母愛的渴望。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說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進城務工子女或是留守兒童,家長平時忙于生計,和孩子的交流溝通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對父愛、母愛的認識不知不覺變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而本篇課文恰恰是幫助孩子反思母愛、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缎抡n標》明確指出:語文的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讀悟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即讀悟教學法: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反復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在本文的朗讀方式上,采用個別讀,分角色讀和全班齊讀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讀中悟情。
此外,為了更好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體會,我還要采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法:一是情境教學法:使用圖畫來展示情境、用音樂來渲染情境、用語言來描述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語文。二是聯想感悟法:在文中幾處較難理解的地方,讓學生通過想象來理解母親的艱辛。如理解“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這句話,引導學生聯想到自己的母親。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讓學生在腦海中呈現出豐富的視像,將文本語言扎根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
說學法:
《課標》提出:學生當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天天面對母親,卻不一定感受到母愛,也不一定體會到母親的辛苦,這就是我班學生的現狀,更讓人失望的是,根據平日觀察及家訪了解,有一位同學甚至對母親懷有排斥反感的態度!罢Z文以情作譜,以愛作詞!弊鳛檎Z文教師不能只栽樹不育林;只教書,不育人。因此,我選用“朗讀—體驗—感悟—實踐”這種學法,即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加深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和體驗,并從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點滴行動回報自己的母親。也許一節課不能改變什么,不能使學生對母親的認識上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學生能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感悟到“我要關心我的母親,我要回報我的母親”有這樣一種朦朧的思想意識也就達到目的了。
說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是:導入新課、初步感知課文、讀悟理解課文、升華總結課文、作業安排,鞏固所學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母親》。讓學生說說這首歌里歌唱的是誰?并提出: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贊美媽媽,你會說什么?如果讓你抱一抱媽媽,你會有什么感覺?老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回答進行提問,師生交流抱母親的不同感受。進而引入新課并板書課題:第一次抱母親
【設計意圖】新課教學之初,用音樂作為師生對話、交流的背景,創設溫馨的情境氛圍,學生能夠較快地進入教學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談談抱母親的感受,迅速地喚起學生心目中母親的美好形象,同時也為引出課題做好鋪墊,為學習本文鋪設感情基礎。
二、初步感知課文
首先是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出不會或者不懂的字詞,并提醒學生:眼到、心到、手到。學生讀、圈畫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讀生字詞,初步交流釋疑解惑。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情況出示預設的生字詞進行檢測。學生輪讀生字詞,指導寫“摔”和“瘦”字,并認識“疚”字的讀音。
接著是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學生是否能把句子讀通讀順,并讓學生相互評價。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圍繞著課題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讀后交流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點撥和提示。
三、讀悟理解課文
《課標》中關于第二學段閱讀教學有以下明確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讀悟理解課文環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課重點句——“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為例。 在反復閱讀教材時我發現文中出現了三次“沒想到”,這三個“沒想到”正對應著重點句中的“竟然”。它們對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是有幫助的。于是用三個“沒想到”貫穿整節課的教學。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學生能夠很快找到“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出示這個句子,再問:“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可以理解為“居然,沒想到”。教師再引導:“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文中找出句子來說明。”
于是會找到這樣三個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B、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我說:“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
C、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讓學生反復讀這三個句子,通過朗讀把作者的當時心情表達出來,既訓練了朗讀,又促進了理解。接下來,借助情境圖,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外延;
夏天,烈日炎炎,母親汗流浹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親頂著寒風,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長的日日月月,母親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此時,設計這樣一個情景:我們四年級同學平均體重是40斤,如果請你背一個同學從校門口上三樓到教室,你感覺會是怎樣?課文中母親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相當于兩個半同學的重量啊,再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緊接著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母親肩上挑的僅僅是那100多斤重的東西嗎?母親的肩頭還承受著什么?”
我們家上有老,下有小,爺爺奶奶生病了,母親( )。為了讓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吃得飽,上得起學,母親( )。我們長大了,要出遠門了,母親( )。
這時老師引導朗讀:母親,一個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這副最沉重的擔子,這份艱辛,等到母親病倒了,病得不輕了,兒子才真正體會得到,愧對母親呀!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回憶。學生感情齊讀句子:在我的記憶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緊接著,在理解母親說的話“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這番話的意思時,出示幾幅情境圖,如:清晨、中午、生病、學習等時候,引導學生聯想自己的母親,這樣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自然縮短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最后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親能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并不是母親的力大無窮,而是母親對我們的關心,對我們的愛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
四、升華總結課文
在《燭光里的媽媽》的音樂聲中,用朗讀帶領學生走進“作者抱母親入睡”這一情景,啟發學生理解這淚水背后的含義,學生體會到這是幸福的淚水,感動的淚水,高興的淚水……通過“無數次”和“第一次”的比較,讓學生認識到母親給予我們的太多,而我們給予母親的太少,學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詩:《游子吟》,并板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最后通過朗讀,讓那種濃濃母子之情充溢在學生心中。
五、作業安排,鞏固所學。
1、讀一讀、寫一寫課后練習2、3。
2、積累文中你認為優美的詞句或語段,或者搜集有關贊美母愛的文章讀一讀。
3、學唱一首給母親的歌;
4、為媽媽做一件事,并將它記敘下來……
在本課重難點的處理上——
本課的重點是: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和重點句子,體會母親的艱辛、感悟母愛的偉大。
因此教授重點時,我預備刪減瑣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維度不高的提問,緊緊抓住課后思考題:“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這一核心問題展開閱讀理解,以求達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第一課時,請學生交流初讀課題時產生的想法,提煉出“作者為什么抱母親?”和“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是什么感受?”這兩個有價值的問題,接下來的自讀自悟活動中理清課文條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愛的無私和博大”。
本課的難點:加深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聯系學生實際,激發學生報答母愛的渴望。
為了突破難點,第二課時著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母親說的話“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以及思考“母親流下的是怎樣的淚水?”從而達到整體感悟,情感升華。
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節課的板書按照教學思路,通過 “輕、重”這兩個字,即母親身體之輕和肩上擔負的責任之重形成鮮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勞母親的形象,感悟母愛;通過孟郊的一句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學生懂得回報母親,感恩母親。因此我用關鍵詞和主旨句來設計了板書。
說課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以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為引子,喚起作者及人們對愛的思考:長輩對子女付出多少愛,孩子又給予多少關心,從而激發了作者再次抱母親入睡這樣一種感恩的行為。所以說,這是一篇愛的反思性的文學作品,它引發了所有讀者對于愛的反思;谶@樣的思考,我談兩點體會;
一、 找準切入點。
我認為,每一篇課文都存在一個窗口,可以讓讀者由此進入文本的深處,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作用。在設計時,我扣住“難過”“慚愧”這兩個表示作者抱母親時內心感受的詞語引發探究:“我”為什么難過?為什么愧疚?進而探究母親的“力大無窮”,一指母親肩上的重擔,二指生活的重擔。對 “翻山越嶺”這個詞再三斟酌,感悟母親的艱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認真解讀文本后,我認為文章的作者不僅僅是因為感受到了母親的艱辛而感動,更重要的是他為自己的不知道而愧疚、難過。試上時,我發現,孩子記憶中父母的關愛幾乎都是自己生病了的事,因為太過深刻,可這畢竟是偶發事件。事實上,父母的關愛更多的則在平時的點滴。所以,在課堂最后,我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關愛是我們根本沒在意,甚至都不知道?喚起學生記憶中那些被遺忘的事情,讓他們意識到,我們現在應當每天及時發現愛、回報愛,這些是為了將來在父母老去的時候能少一點難過、少一點愧疚。這樣“大問題大空間”的設計,相信學生的回答就不僅是泛泛而談,而是真正落到實處。
二、 彰顯語文味。
語文課就是朗讀、感悟、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寫一手好字,說一段好話,寫一篇好文。首先是朗讀能力的訓練,好的朗讀就是說話,文章就是作者內心想說的話,我們的朗讀就是在替作者說生活中的話。課堂上,我分幾個層次引導學生朗讀:特別是在朗讀我記憶中的母親那一段的時候,先是在理解“肩上的重擔”時,讀出重,接著在感受了母親“生活的重擔”后讀出艱辛,最后在讀完母親那句“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之后再讀那段話,讀出母親的無私,而作為兒女,卻應該是時刻刻銘記在心。通過這樣有坡度的朗讀,帶領孩子們逐步走進文本深處,走進我和母親的內心,并且融合自己的獨特體驗再表現出來。其實是感悟與對話,好的對話應該是學生與課文、與作者由內而外的互動,教師是智慧的點撥,點燃喚醒學生,觸發學生的想象,讓他們有話說,想表達,會表達。比如在最后回憶父母的恩情時,我把說話的時間留給孩子,適當點撥“此刻,當你回憶起這些,你的心情如何?”“父母對你如此呵護,可你卻…”,讓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并且大膽表達出來。
其實這堂課最初的設計并非如此,為了尋求亮點,我最初在翻山越嶺這個“翻”字上做了點文章,因為“翻”在說文解字中,左邊的“番”是多次反復的意思,而右邊的“羽”是鳥兒的翅膀,“翻”字的意思是鳥兒多次拍打翅膀飛翔。課堂上我用鳥來比喻母親,雙翼的重擔凸顯母親翻山越嶺的艱辛。但是課上下來發現,孩子們印象最深的變成了這只鳥兒,語文失去了它的本真,所以最終只選擇了它“反復、多次”這一層面的意思。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朗讀訓練還應該落實得更扎實些,時間關系,還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批評指正。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2
看拼音寫詞語。
bó zi shuāi dǎo fān shān yuè lǐnɡ shòu xiǎo kuì jiù
。 )( ) ( ) ( )( )
zé ɡuài bì shānɡ lún liú tū fā qí xiǎnɡ lì dā wú qiónɡ
( )( )( ) ( ) ( )
組詞。
脖( ) 率( ) 閉( ) 翻( )
勃( ) 摔( ) 閑( ) 番( )
把下面的句子換種說法,意思不變。
1.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2.母親這樣操勞,你怎么還不能理解她的心意?
3.母親的嘮叨中難道沒有包含著濃濃的愛?
四、造句。
1.輪流……
2.翻山越嶺……
五、成語天地。
學了第11課《永遠的白衣戰士》后,請你用八個成語來形容葉欣
六、三字經。
尊敬長輩篇:
2.你還能寫出幾句嗎?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3
一、研究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尋求教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張揚個性,讓課堂噴涌真情”是教學追求的目標!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閱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
閱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化的效果。接下來,我通過抓重點語段,反復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
文章其實最感動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顆對母親感恩的心在震撼著我們。所以在處理最后一段時,我讓學生深情地朗讀,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著感受。在學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實踐——情愫,讓學生表白內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明確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讀準多音字“背”在文中的音。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六個生字,注意把“仰、翻、疚、瘦”寫規范、寫端正。
3.用近義詞或反義詞的方法理解“仰面、愧疚、瘦小、責怪、翻山越嶺”的意思!
4.初步了解作者于何時何地“第一次”抱母親?
第二課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能夠聯系上下文,談談對“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
3.聯系生活,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四、確定教學難點 感悟母親的偉大、無私,懂得要回報母愛!
五、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課前閉上眼睛欣賞歌曲《媽媽懷里的歌》,抒發心中感受,用充滿“愛”的眼睛尋找母親“愛我”的生活點滴!
。ㄒ唬┮魄閷耄北贾攸c
1.談話導入:總以為抱母親是很平常的事,可是“我”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你還記得文中的“我”是怎樣地抱母親的嗎?
2.請把書打開,快速地讀一讀,找出相關的語句!
(二)品讀“我”第一次怎樣抱母親的,感悟作者心靈
1.鏡頭一: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1)指名讀!
。2)通過他的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體會作者的小心、周到。
(3)通過這句話,你還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親的唐突)
。4)是啊,第一次抱母親就差點仰面摔倒,為什么呢?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ㄕn件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我為什么感到難過、愧疚呢?
(5)走進文本,讀懂母親
過渡:作者筆下所描繪的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
★默讀全文,畫出對于“母親”感受最深的語句,思考: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母親!
★學生默讀圈畫!
★交流!
學生口頭完成填空,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說出理由!
重點品讀§2: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點撥: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母親的“艱辛”?讀了這段話,你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什么畫面?能將心中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2.鏡頭二:母親、護士和我的對話
指名練讀對話,思考:你從這段對話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導讀好對話,要像平時說話那么自然。
3.鏡頭三: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就將她輕輕地搖動。護士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
過渡:我知道,傾盡所有華美的辭藻贊美母親,都顯得是那樣的蒼白,我只能夠怎么做?
引讀§5
思考:你能感受到此刻“我”抱母親的心情嗎?從“無數次”你體會到了什么?當我們將這兩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你最想說什么?
。ㄈ┣楦猩A,聆聽母親心曲
過渡:第一次抱母親,“我”難過、愧疚,“母親”又是什么感受呢?
1.課件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這一“笑”中,你能體會到母親的心嗎?
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有人說: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靈。我要說比天空更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
2.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眼角流下來……
想像填空:這是________的眼淚,因為 。
3.拓展寫話,情感升華!
(音樂起)師描述:這淚,是欣慰的、激動的、高興的、又苦又甜的!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們,如今,作者僅僅“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高興、那么甜。這不再平凡的省略號該濃縮了何等深厚、濃烈的母子情呀!請拿起手中的筆,男生圍繞話題“媽媽,您受苦了!”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女生圍繞“孩子,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寫下母親的心里話!。1)學生練寫,師巡視!
。2)反饋。
看到母親悄然而落的兩行淚水,兒子心疼地說……母親欣慰地說……
看到母親潸然淚下,兒子鼻子一酸,說……母親感動地答道……
。ㄋ模┘で樾〗Y、課外延伸
1.課后作業:母愛如康乃馨——熱情而真誠,那至真至純的馨香伴我們一生一世!走出今天的課堂,我們的感恩行動才剛剛開始,你準備給自己留下什么特別的家庭作業呢?
2.讓我們再次感受第一次抱著母親入睡的經歷,將“感恩”二字銘記心間吧!
師生齊讀§5: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眼角流下來……
教學后記:
把準“語言訓練”與“人文熏陶”的律動脈
建構“扎實”、“高效”與“靈動”的語文課堂
講課之前,我在內心用虔誠的目光將年少時一直認為嚴厲有加、溫柔少許的母親深情地凝望,竟發現母親對我的愛是如大海般深沉、似大山般高遠,有了這深沉的愛才造就了如今善良、寬容、明理的我,有了這高遠的愛才造就了如今坦蕩、堅強、智慧的我,深沉、高遠的“愛”怎會輕易寫在臉上、掛在嘴邊?我用心祈禱:媽媽,愿您健康長壽!!!
執教《第一次抱母親》這一課時,我以為這樣的一篇情感型課文一定會“觸及學生心靈”,我的心靈作好了“感動”的準備,誰料課堂上出現了這樣的一番景象:我情真意切,學生卻神色木然,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樣子……講完課,我不禁沉思:是現在的孩子不知“感動”嗎?不是!單純是因學生的年齡背景、知識經驗積累無法領會作者成年人豐富的心理感受嗎?也不是!課堂上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一座理解的橋梁,教者要在學生和作者之間搭建一座過渡的橋,找準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精神熏陶的結合點,課堂就不會因沒有情感而顯得平淡乏味了。
專家指出:理想的語文課堂應顯現著生命的靈動,教研室沙主任在《談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和對策》之中提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關鍵的是要“把語文課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為只有語文課觸動著學生的心靈,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沉浸于學習語文的氛圍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統一起來。
怎樣把準“工具”與“人文”的律動脈,使兩者相得益彰呢?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就能巧妙地把握“說”或“寫”的切入點,將人文性落實在工具性上!洞L》也是一篇情感型課文,這篇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去甚遠,學生很難領悟到其中的情感內涵,很難激起學習的內驅力,很難與文章的情感內涵產生共鳴,然而教者卻在最末十分鐘設計了這樣一個寫話訓練:從“船長,你為什么不和我們一起回家?”“我不是不想回家!”兩個話題中選擇一個寫一段話,想象輪船沉沒時,海水漸漸吞沒可敬的船長的時刻,已經得救的人們可能會呼喚些什么,一個手勢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的哈爾威船長內心或許在想些什么?孩子們說:“船長,您為什么不和我們一起回家?你為了這一次事故就放棄自己的生命,值得嗎?您的妻兒、您的老母親正等著你回家呢!”“我不是不想回家,朋友!我多么想見他們呀!可是,我怎么能夠離開‘諾曼底’呢?‘諾曼底’也是我的家!船長是我的職責,‘船在人在,船毀人亡’,我怎能棄之不顧呢!所以,再見了朋友!”……圍繞一個“家”字,深深觸及學生心靈,圍繞一個“家”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自然“情動而辭發”,圍繞所選擇的話題動情地訴說著,情至深處竟為之動容,怎不令聽者感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其獨具匠心怎不叫人拍案叫絕?毫無疑問,這個忠于職守的英雄形象定能有血有肉地刻在學生心上!
《船長》一課教者把準本文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精神熏陶的律動脈——家,使得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了言語智慧,得到了人文精神滋養,整個訓練過程展示得自然妥帖,極富藝術性,這樣的訓練才扎實有效,這樣的課才富有“語文味”,才能上到孩子們的心里去。竊以為《第一次抱母親》的魅力就在于那一份濃濃的赤子情懷,重點應該就“難過”、“愧疚”,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談感受,教師應用自身真切的情感去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經歷去激發學生回憶經歷,這才是可取方法,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體會,從而內化課文的語言,并用流暢真情的語言表白自己的心聲,與作者的情感成為零距離的親密接觸,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難過之情及愧疚之意。因為只有學生身邊鮮活的人與事,才能夠調動他們的情感儲備,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門,讓傾訴成為他們課堂的需要,只有架好這座橋梁,學生才能順理成章地體會作者的感恩一“抱”為何使得母親悄然落“淚”。緊緊抓住這一情感的主線進行讀說寫訓練,目標是否更為明了,語言訓練與人文熏陶是否更為自然、實在?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構建高效、靈動的語文課堂,需要教師的大智慧,讓我們“三思”而“進課堂”吧!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4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挑戰。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我出示這個句子后引導“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現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段文字,這是本節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造了奇跡。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多么溫馨的一幕,“第一次”?“無數次”?兩個數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著……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感受并沒有我預想的深刻。也許是由于我的教學手段,也許由于學生的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在我記憶中,……。年復一年……。”一段,僅僅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實踐下來學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過語言創設場景:“清晨……深夜……寒風中……烈日下……風雨中……”引導學生想象表達,或許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得這段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另外,當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背景畫面時,如果配以恰當的解說,使立體的畫面變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許更能激發學生聯系自身生活,觸景生情,想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最后的拓展環節——在心意卡上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語,送給媽媽。相信學生肯定會有許多感人的話語躍然于紙上!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5
作者:康雪銀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52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作者:康雪銀
一、教材分析: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現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初讀了課文,你們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誰第一次抱母親? (板書:兒子 母親)
二、細讀課文2、3段,體會我的心情,感悟母愛的無私
抱母親,簡單的一個動作,卻讓我的心情猶如平靜的湖面扔下了石子,變得不平靜了,我的感受怎樣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1—3自然段,劃出我的心情的句子。
。1)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2) 我愧疚地望著母親瘦小的臉。
☆這兩句話中,哪些詞語直接寫出了我的心情?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呢?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1—3自然段,勾畫出有關的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
1、第一段:學生自由談感受,引導認識:
母親很輕,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我沒有想到,以至于抱母親時差點仰面摔倒。我不了解母親,不關心母親,——“我心里很難過”。
2、第二段:學生自由談感受。
出示這段話: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齊讀。
品讀感受:
☆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理解“年復一年”
出示圖片,引讀: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母親是……(教師讀)
北風呼嘯,冰天雪地,母親還是……
在我成長的日日月月,母親總是……
讀到這里,你明白我心里為什么很難過了嗎?
☆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引導感受:
我能挑得動,母親不讓我挑;我能挑得動,沒有幫母親挑,沒有替母親分擔重擔,——“我的心里很難過!
看著病重的母親,我僅僅是難過嗎?
☆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引導感受:
理解重擔的雙層意思。
指導朗讀這段話。(指名讀,齊讀)
3、第三段:
出示:
☆ 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引導感受:
母親說話時的表情是怎樣的?透過“笑了笑”,你又體會到什么?
病重的母親對自己的付出覺得微不足道,很坦然,歷盡千辛萬苦卻無怨無悔。——“我的心里很難過!
三、細讀課文4、5段,體悟我的做法,感受濃濃的親情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萬番感慨,一齊涌上心頭。于是,我突發奇想,說:“……”(引讀)
請同學們靜靜地看這個溫馨感人的一幕,用心體驗這濃濃的親情。
出示:圖片 (配樂)
教師范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深情地讀一讀,讓這個畫面永遠地留住,留在我們的腦海里。(配樂齊讀)
師:此時此刻,你的心情一定不平靜,一定有許多話想說。請拿出筆,把你最想說的寫下來。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
兒時,我們無數次被母親抱,在母愛的沐浴中長大;而今,第一次把母親抱在懷里,給了母親第一次愛的回報。(板書:愛)
同學們,讓我們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再次感受這人間最真摯、最純美的真情吧。ㄅ錁罚
四、板書設計
13 第一次抱母親
愛
第一次 無數次
“我” 母親
難過 瘦小
愧疚 操心
五、教學反思
到目前為止,我讀過好多篇關于寫母親的文章,我覺得這一篇是最美的,有著心在流血的感覺。對于億萬人來說,真的如此抱母親恐怕了了無幾。我想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震撼也在此。
怎么教這課呢?我一遍遍地讀,用心去想,想自己的母親,想父母親的母親。我想這篇文章引導學生“讀”起來,通過讀去體會我對母親的愛以及母親對我的愛那是最好不過的了。當然這里面還有一種讀我們不能忘記,就是把課文中三個人的話語拿出來一個個讀,那感覺又不一樣。但上完這課后,我覺得我讓學生讀的還不夠,自己讀的也不夠,沒能夠把學生的感情完全調動起來。希望以后能有所提高。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659
《第一次抱母親》——情感的激發,智慧的迸發
板書:母親 (生讀詞,沒有太多的感情)
師:同學們,當你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為我日夜操勞的母親。
生:我想到了曾經寫過的一篇關于母親的文章。
生:我想到了和媽媽以前發生過的一次矛盾。
生:我想到了媽媽對我的百般關愛和呵護。
。ㄟ有學生想發言,情緒有點激動)
師:是的,這是一個溫馨的詞,看到它就讓我們想起自己親愛的媽媽。那該怎樣讀好它呢?
生:深情的。
師:很好,請你深情地讀一讀。
生:母親(深情地讀)
師:誰也能像他這樣深情地讀一讀。
生:母親(很深情的)
師:讓我們一起懷著對母親濃濃愛意,深情的來讀一讀“母親”這個詞。
生:母親(齊讀,很深情的)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你媽媽生病的時候,你是怎么照顧她的?你都為她做了些什么?
生:我為媽媽去藥店買藥,并給她吃藥。
師:你真是一個大孝子。
師:我為媽媽煮飯,講笑話給她聽。
生:我為媽媽買了掌機,給她解悶。
生:我給媽媽倒水。
(學生發言很積極)
師:看來,同學們都十分關心自己的媽媽,在媽媽生病期間都能主動照顧她。我們今天所學文章的作者也在母親生病時細心照顧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抱了一回母親,然后作者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題目叫“第一次抱母親”。(把課題寫完整)
生:第一次抱母親(齊讀課題)
師:看了這個課題,你心中在想什么?
生:小孩子抱不動母親的呀,課題怎么是“抱母親”呢?
師:老師告訴你,作者是一位成年男子,他應該抱得動母親。
生:通常都是母親抱兒女,怎么反過來兒女去抱母親呢?
師:你們想不想聽聽這個故事?了解一下作者究竟為什么要抱母親?
生:(齊聲答)想。
師:下面就請你們靜心聽老師朗讀課文。
。◣熒钋槔首x課文,讀后發問)
師:聽完故事,你的內心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很感人。
師:你是一位感情細膩的孩子。
生:我覺得這位母親雖然只有80多斤,但要手里拉著作者,背上背著妹妹,肩上還要挑著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生活很辛苦。
師:你聽得非常認真,感受很深。
生:我覺得這位母親很偉大。
師:是的,用“偉大”贊揚這位母親再合適不過了。
生:我覺得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師:你的感受最深。老師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那就請你們帶著這種感受自己來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生:自由朗讀課文。
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教學的開始,我從“母親”一詞入手,讓學生暢談讀到這個詞后自己所聯想到的。因為母親是學生生活中最親密的人,從學生熟悉的詞語,激起學生內心的漣漪。接著追問“在母親生病期間,你是怎樣照顧她的?”喚起學生對往事的回憶,營造了濃郁的親情氛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感,為情感遷移、學習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課堂上的“情”是需要老師去營造的,是要靠老師去培養的,是要老師去激發的。一旦學生入情入境,課堂上就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轉載自邑學教師博客
;isbest=1&page=3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并在正確把握文章情感基調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重難點 :
重點:借助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喚起學生對母親的崇敬與關愛 。
難點:小學生的認知與文本之間存在差距,因而,努力將文章中的母親與自己的母親產生關聯,從而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產生共鳴,喚起他們的真情實感 。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感受,觸發情感
1..談話導入,齊讀課題。
母親,一個偉大的名字;母愛,一個永恒的話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3課,來了解母親。(齊讀課題)
2..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談談你讀了課文后的感受嗎?
3..過渡:相信學了課文后,你的感動會感染大家,給每個人帶來心靈的震撼。
二、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ㄒ唬┭}入文,初感母子情
1..課題是“第一次抱母親”,文中有兩處直接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把他們畫出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a “我左手托住的脖子……差點仰面摔倒。”b“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我將她輕輕搖動。”
2..過渡:短短幾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愛,這其中又包含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仔細品讀。
。ǘw重比較,體會“我”的難過
1.默讀課文第一節,思考兩個問題:a、一開始“我”為什么要抱母親?b、透過“我”抱母親的動作,你能看出“我”當時是怎么想的嗎?
2.是啊,在這種情況下,母親確實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這個做兒子的當然義不容辭了。我們來交流第二個問題。
3.“我”以為母親有多重?可實際呢?
這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母親連89斤也沒有了。咱們同學體重超過80斤的請舉手。
4.母親的體重竟然跟十歲的小學生差不多!這使我心里很難過,“我”為什么難過?
(三)回憶生活,感受母愛無畏
1.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我”為什么連母親的體重也看不準呢?
2.出示:“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一個字,一句話,往往就是一幅鮮活的畫面。學習語文,要善于把文字想象成畫面,自由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象,你能看到什么?你能聽到什么?
。1)你看到山了嗎,什么樣的山?山路呢?你看到擔子里面是什么嗎?
(2)這擔子有多重?母親肩上的擔子只有100多斤嗎?
。3)你看到妹妹了嗎?(深情描述)她哭著喊著:“媽媽,我餓!”母親會怎么說?
。4)此時母親多想“飛”回家為女兒做頓雖不豐盛,卻很可口的飯菜呀!可是,“我”拉著媽媽的手,使勁往后拖,邊哭邊說:“媽媽。我累了,走不動了!”母親怎么說?
(5)剛才,我們看到了堅強的母親,慈愛的母親。再來讀這段話,告訴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動你的心?
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母親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呢?(母愛)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還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這又是為什么呢?(還是母愛)
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親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事作為兒子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
3.現在,當你了解了母親肩上的重擔,當你知道承受這么重的擔子的母親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讀懂了作者此時心中的難過和愧疚。來,捧起書, 把這份感動讀出來 。
4.母親身上的擔子太重了,請問:文中那么重的擔子僅僅是指母親肩上的扁擔嗎?
。ㄋ模┳プ柧,體悟母愛無私
1.這擔子太重太重了!可“我”卻認為母親身強力壯,力大無窮。這讓我愧疚萬分!連護士也動情地說——引讀
2.可母親怎么說? 母親這話什么意思?為什么?
。ㄎ澹┞撓瞪,產生情感體驗
1.母親的偉大不僅僅在于慈愛與堅強,更重要的是,她們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連提都不讓提,更別說什么匯報了。這就是母愛的偉大,這就是偉大的母親!
2.你,想到你母親了嗎?打開記憶的閘門,回憶自己的生活。說說吧,你媽媽是怎樣愛你的?
。“抱母入睡”,體驗母子情
1.仔細看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
2.默讀課文,體會我是怎樣抱母親的?
3.兒子抱母親,這一幕多感人呀,能把它讀好嗎?指名讀第五節。
4.我們都看到了母親眼中的淚水,母親為什么流淚呢,母親流的是什么樣的淚?此時,我的心中是怎樣的感受?
5.圈畫“第一次”、“無數次”比較體會;兒子第一次抱母親就讓她這么激動,欣慰,我們把這個無數次和第一次擺在一起,就會發現我們的第一次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讓我們再來讀讀文章的最后一節,讀出母親的欣慰,讀出母親的激動。
三、真情告白,深化情感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現在,我也是一位母親,“養兒才知報母恩”哪!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要把一首詩送給她,送給全天下的母親!(配樂朗誦《母愛》)
2.此刻,你有哪些事要為母親做?你有什么話要對母親說呢?拿起筆,把它寫下來,別忘了在開頭深情地喊一聲::“媽媽!”(歌曲《燭光里的媽媽》響起,學生動筆抒寫心中的情懷)
3.回家后,把你寫的話讀給你的媽媽聽。
板書設計: 第一次 抱母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親 無數次 抱我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3
聽課隨筆《第一次抱母親》
今天和雪柳、念海一起去聽了夢回三國的《第一次抱母親》,主要的目的是看看教者對文本的把握,從課堂教學來看,教者比較準確的把握了文本,但同時也引起了思考,就是如何去整合,流暢的實施自己的教學的問題。
下面是聽課的時候想到的一些問題,思路不太清晰,隨便寫寫:
1,形式和文本。
我們要把握文本,現在大家在上課的時候都注意到了要讓學生“讀”,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的形式很多,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采用什么樣的形式才最符合這一段的文本呢?我想,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2、你和您。
那天wjh老師在執教《月光啟蒙》的時候,強調學生要用“您”來稱呼母親,而不要用“你”,我持保留意見。 是否對母親尊重,倒不在于用“你”還是“您”,而且 ,如果按照習慣的話,我想如果稱為“您”的時候,大概反而之間的關系出了問題,而要強調“尊敬”。個人覺得還是在書面語的時候說“您”,口語的時候沒有必要來出來說,遵照習慣吧。
3、談談自己的感受,你打算怎樣做?
這樣的說話練習容易造成語錄式的語言,如何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如何讓他們有話說?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動動腦子。
4、關于課文。
我想,課文的脈絡似乎是這樣的“愧疚”——“感動”(心動)——“行動”。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感受母愛,付出甚多,求之甚少。 要引導學生去回報母愛,不一定是金錢、房產, 只要用心去做就是了,也不一定要“常回家看看!痹趺醋龆夹,只要心里有就可以了。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0
于永正老師談《第一次抱母親》于永正老師談《第一次抱母親》 今天下午,在我們學校開展了“解讀名師,感悟成功”的名師研修班的活動。作為主持人,我特意請于老師談一談在西安上的《第一次抱母親》。 一、“讀書至少十來遍!” 于老師沒有馬上解讀文本,而是聲情并茂地讀了一遍課文,聽著聽著,眼淚就從我的臉頰滑落下來。就像于老師自己說的“我的普通話不好,但是大家都為我鼓掌!钡拇_,常常聽于老師讀課文,常常會感動。也許源于他對于生活獨到的理解,也許是他對文本獨特的感受力吧! 談到鉆研教材,于老師說他從來不先看教學參考書。而是一遍一遍地讀,一直讀到自己滿意,讀到文章就像自己寫的,就像寫自己的事。 二、讀透字面,了解內涵。 1、抓住 “重擔”進行教學。 師: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的東西嗎?你對這個重擔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親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擔子,還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養大! 煟盒列量嗫囵B大,不僅是養育兒女啊,還有什么? 生:還有各種各樣復雜的家務勞動! 煟菏前。瑸榱思彝ィ瑸榱松,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們長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就是我們長大了,已經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務勞動,或者是背重的東西,母親還是叫我們放下,她自己來干! 煟海ㄞD向另一名同學)你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母親很關心我們,雖然我們可以干活了,但是母親還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師:說得多好!這就是重擔的含意。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育兒女的艱辛,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說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對兒女的照料。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母親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說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同學們,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前面這句話,翻山越嶺,母親僅僅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這個翻山越嶺你現在是怎么體會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養育自己的兒女! 煟菏前。芽赡苋サ,就是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所走過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親付出多少啊,當我們這樣理解翻山越嶺的時候,當我們這樣理解重擔的時候,我相信你們能把第二段讀得更好,讀得更有情。把書立起來,一起輕聲地把第二段讀一讀。母親竟然這么輕……開始! ∩海ㄐ÷曌x第二段)2、“無數次”和“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 師:想一想,母親眼角上流出來的淚水,是什么樣的淚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親眼角流出來的淚水是幸福的?是激動的?還是別的?你是怎么想的?說說看! ∩何矣X得母親流的淚水是欣慰的! 煟盒牢康臏I水。僅僅是欣慰嗎?還有嗎? 生:我覺得母親流出來的淚水是高興的,幸福的。 師:幸福的,高興的,欣慰的。還有嗎? 生:我覺得母親流的淚水是感動的! 煟焊袆拥摹_有嗎?是苦的嗎? 生:我覺得母親流下來的淚水是激動的! 煟杭拥摹S诶蠋熯有一點兒體會補充一下,(此時還有學生舉手)哦,你說。 生:我覺得母親流下來的淚水是安祥的! 煟簱Q一個詞兒--欣慰的。 生:我覺得母親流的淚水是甜的! 煟菏翘鸬。但是,我給你加一點兒我的體會,我覺得是又苦又甜的,走過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現在是甜的了。同意嗎?(生齊答:同意。)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又苦又甜的淚水。但是,同學們看黑板,(邊說邊板書:無數次)當我們回憶一下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們,當我們把這兩個詞(師邊講邊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無數次圈起來并用線連起來)放在一起的時候,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時候母親對我們抱過無數次,當我們把這兩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說些什么?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可是我們小時候母親是無數次抱我們,這兩個詞放在一起,難道你就不想對作者、對自己說句話嗎?說說你最想說的一句話! ∩耗赣H的愛是無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報! 煟耗赣H的愛是無私的,不需要回報。還有什么要說的? 生:作者應該多奉獻少索取。 師:不光是作者,我們每一個人對父母都要多奉獻少索取。 生:母愛是最偉大的! 煟鹤顐ゴ蟮模顭o私的。還有什么要說的?請講! ∩耗赣H的胸懷是最寬闊的。 師:最寬廣的。你想知道于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什么話嗎?你們學過孟郊的一首詩嗎?《游子吟》學過沒有?(生齊答:學過。)你知道于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的是詩中的哪一句話? 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煟赫坡。(全班同學鼓掌)是的,此時此刻我最想說的話就是她說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我們對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難以報達父母對我們的恩澤,記住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煟耗贸龉P,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咱們一起寫。(生在書上寫,師在黑板上寫。寫完以后,師又將末尾的句號改為嘆號。)同學們坐好。此時此刻我第一句話要說的是這一句詩,我第二段話要說的,想不想知道?(師拿出一個筆記本)想不想聽于老師讀第二段話?(生齊答:想。)謝謝大家。(師讀自己寫的讀后感。)《第一次抱母親》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動別人。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雖然去世了,但是別人的年邁的父母還健在,我要像愛我的父母那樣去愛我周圍的老人,我要像關愛我的孩子那樣去關愛我的每一位學生。 三、不放過文章中閃光的地方。 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護士把舊床單拿走,鋪上新床單,又很小心地把邊邊角角拉平,然后回頭吩咐我:把大媽放上去吧,輕一點。于老師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從護士的動作,從護士的話當中,她把床邊的邊邊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訴我,把母親放上去,輕一點兒。從護士的動作,從護士的話語當中,你們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為別人做些什么?” 于老師說:“這些閃光的地方不要放過,但是一句話就夠了!” 搞完活動,我細細品味于老師的話,感到受益匪淺。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10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親》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發現母親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強壯,這才感受到瘦弱的母親承擔著全家生活的重擔是多么不易。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與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課文內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母親的辛勞以及“我”難過、愧疚的心理。
3.通過“我”抱母親的場景,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就是借助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喚起學生對母親的崇敬與關愛。
【教學難點】:將文章中母親與自己的母親產生關聯,從使學生正鎮走進文本,產生共鳴,喚起他們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強調“抱”的特殊。
1.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一起讀!(第一次抱母親)課題中有三個詞語,“第一次”、“抱”、“母親”,你想強調哪個詞語呢?
(第一次:是呀,作者從來沒有抱過母親,這第一次,意義非同尋常!母親:聽得出,你對母親懷著深深的愛意。突出這個“抱”呢:)
生讀
2.你們看,一個課題,只要用心體會,就能讀出這么多的感覺和韻味。
二、讀作者,感悟“抱” 愧疚。
師:這一“抱”,到底抱出了什么?請同學們順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
生:難過、愧疚 (教師板書)
什么叫“愧疚”。
生:感覺對不起的意思。
師:帶這我們的情感讀這兩個詞。
指名多人讀
師:這么多的 “難過”、“愧疚”構成了作者許多個“沒想到”。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1—3自然段,找出作者“我沒想到”的句子,細細體會。
品讀:“沒想到”的句子
師:是我沒想到的是:
生:我左手攬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攬住母親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使勁、輕輕”體會抱的小心翼翼,卻大吃一驚。
生:吃驚,關心不夠 。
師:是我竟然沒想到的是:
生: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難過,對母親不了解
師:如果把老師的提示語“竟然”加到句子中去,應怎么加?
生:我竟然沒想到我媽這么輕。
生:感到難過、意外。
師:是我壓根兒沒想到的是:
生: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一直,那么”體會內心的愧疚與自責。
師:此刻的我可謂百感交集,引讀三個沒想到:
三、讀母愛,體會“抱”的分量。
師:同學們,讀要會生疑,老師也反復的讀過這句話,每讀一次,老師都提出同樣的問題:母親僅有八十多斤的身體,為什么能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出示:“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師:同學們,會讀書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在這段話中,有兩個“擔子”你能說說是什么意思嗎?
生:第一個“擔子”指肩上挑的重擔。
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母親就是用她那80多斤重的身體,去承受了那么重的擔子。同學們,母親承受的重擔僅僅是肩上100多斤的東西嗎?她擔子里面挑起的還是什么?
生:家庭的重擔。
生:對子女的牽掛。
生:生活的壓力。
生:子女學業的負擔。
……
師:這就是我那艱辛而堅強的母親!看得見的擔子,看不見的擔子,母親都用她只有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著!而我卻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我——(愧疚)!
生讀
師: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前面這句話,“翻山越嶺”,母親僅僅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這個“翻山越嶺”你現在是怎么體會的?
生: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所走過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師:就是這位母親,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挑起了照料兒女的重擔,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走過了許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親肩上承受的不僅僅100多斤重的東西,實際上母親她撐起的是整個家啊!我想這也是課題“抱”所蘊涵的意思吧!引讀:
師:在崎嶇的山路上,母親——
生:(讀)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
師:在泥濘的道路上,母親——
生:(讀)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
師:在驕陽似火的晌午——
生:(讀)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
師:在寒風凜冽的黃昏——
生:(讀)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
師:就這樣“總是”,就這樣春夏秋冬,“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后
生:(齊讀)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師:是什么力量支撐母親用那么柔弱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生活擔子呢?(指著黑板)
生:愛。
師:這就是母親 “抱” 的付出,也是愛的力量。
四、讀感恩,交融“抱”的情感。
師:多么無私的母親!多么可敬的母親,如果說剛才的這一“抱”僅僅是為了換床單,那么現在才是真正的第一次抱母親,讓我們和文中的我一起好好抱抱這位母親吧。
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邊聽老師朗讀,邊看插圖,一起體會一下那溫馨的場面吧!
師:同學們,能讀好這溫馨的場面嗎?指名讀
師:這是( )的一抱
生:深情
生:感人
生:感激
師:從小到大,母親無數次抱過自己的子女,用柔弱的肩頭承受那么艱辛的生活擔子,卻無怨無悔。而作者只抱了母親一次,母親卻感動地落淚了。這是什么樣的淚水?
生: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讀句子)
生:是激動的淚水(讀句子)
生:是幸福的淚水(讀句子)
……
播放歌曲《母親》
同學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媽,我以后不在淘氣了,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你的乖孩子。
生:媽,我以后不亂花錢了,做一個節約型的好孩子。
……
師:聽得出來,你們是一群聽話的孩子,是一群孝敬的孩子,是一群懂得感恩的孩子,
帶著你們的情感再讀這段話。
五、讀自己,升華“抱”的內涵。
師:“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育兒女的艱辛,“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對兒女的照料。“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母親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說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學了課文,老師給自己布置了一條作業:下班以后,我要給媽媽打個電話,讓她保重身體,家務活不要勉強自己,有困難要告訴我……同學們,如果讓你來布置家庭作業,你會怎么設計?
生:我要給媽媽做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好好慰勞媽媽。
生:我想給媽媽洗一次腳,讓母親洗去一天的疲憊。
……
同學們,你們深情的話語就是對“抱”最好的解釋,讓我們再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附板書】:
第一次抱母親
輕 難過 愧疚
抱
重 崇敬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11
作者:山西省晉中市榆次逸夫小學 田永強 轉貼自:山西省晉中市榆次逸夫小學 點擊數:118
XX年四月課堂閱讀教學大賽《第一次抱母親》課堂實錄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逸夫小學 田永強
師:我們一起學習13,一起看,也可以一起寫課題
師:我突然發現母親很輕,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把描寫心情的句子找出來。再讀一讀。
生:讀
師:誰來讀?
生:竟然這么輕,
師:你怎么找的這么快,師讀書。還有,你來讀
生:瘦小的臉[師愧疚]
師:好好把兩個句子讀一讀。
生:讀。
生:我想問,與母親生活幾十年,為什么出乎預料?
生:這么輕為什么難過呢?
生:我為什么愧疚,愧疚什么呢?
師:讀讀第二自然段,你自己去感受感受吧
生:讀第二自然段[齊讀]在我的記憶中,背上背著妹妹,手里牽著我,翻山越嶺……
師:你這樣一起讀,不覺得別,自己讀自己的。他讓你想到了許多,自個讀自個的,做個標記。
生:學生自己讀,自己做標記了。
師:在好好讀一讀,把這個詞好好讀,看看有什么新的啟發。
師:誰來說一說。
生:我找到關鍵詞,懂事
師:最關鍵的是,
生:一百多斤的,不是用力氣,是用愛挑擔子
師:把帶有一百多斤的那個句子讀給我們聽聽
生:讀
師:這一段哪句打動了你
生:在我記憶中,總是手里拉著我,背著妹妹,挑一百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感動了我
生:不僅承認身體上的擔子,還有家庭的擔子
生:不是一一般的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都能過去
師:讓我們看到了母親的翻山越嶺。讀讀第一二自然段。接著交流還有什么詞與句子。
生:這樣年復一年讓我們長大
生:總是手里拉著我
師:課文為還有一個總是,你發現嗎
生:放下來,讓她來挑^
師:你說我們長大,母親年齡也大了,想想只有八十多斤,挑著重擔是什么感覺?
生:很累,
生:年紀有些東西,很艱難的。激動的沒有看見。
師:還想繼續交流。
生:
師:想到這些擔子以后,再讀每一句話
師:聽聽!音樂起來。
生:不愿意讓自己的兒女受苦。
。]有記到最后,不夠完整)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12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的課文。這類課文往往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為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素質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因為這類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甚遠,要學生入情入境,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看似平實卻扣人心弦的感人文章,但當我真正開始備課的時候,我深深地感覺到這并不是一篇容易上好的課文。
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中的“抱”字,先讓學生找能解答“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對這句話的閱讀理解是教學的關鍵,由此我抓住這句話中的“輕”展開教學,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能感受到母親輕的句子。于是找出了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在學生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再次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學生就有了更深的體會,然后抓住“竟然”理解我心里為什么很難過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能找到相映的句子“我”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一直不知道母親只有80多斤的身體,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我抓住“重擔”、“翻山越嶺”等詞引導學生感悟母親肩頭所承受的生活的擔子,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尤其是“重擔”一詞,要想學生的理解達到這種深度是比較困難的,這也是我未能處理好的地方,我想縱向深層的理解可用個關聯詞“不僅…..而且…..”來引導學生,但當時沒能及時應對。學生沒能真正發自內心地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從學生的朗讀可以看出,學生并未能將感情融入到朗讀中間,感受不深,以致在想象說話時無話可說或者是說得不著邊際。
此外我對教材的把握不夠全面。這篇課文不僅僅是字里行間流露著母愛的偉大,同時從第一次抱母親還能深深地感受到“我”對母親的愛,再加上教學時未能準確把握好課堂時間,以致頭重腳輕,對后者的引導感悟只是浮于表面,未能將學生的情感帶入其中。從而使得課文最感人的兩自然段的學習成了走過場,在感情的高潮部分,學生卻進不了角色,配樂朗讀也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以上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不斷改進完善的地方,尤其是要在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語言的簡潔凝練上下苦功。
1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挑戰。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我出示這個句子后引導“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現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段文字,這是本節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造了奇跡。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多么溫馨的一幕,“第一次”?“無數次”?兩個數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著……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感受并沒有我預想的深刻。也許是由于我的教學手段,也許由于學生的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在我記憶中,……。年復一年……。”一段,僅僅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實踐下來學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過語言創設場景:“清晨……深夜……寒風中……烈日下……風雨中……”引導學生想象表達,或許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得這段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另外,當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背景畫面時,如果配以恰當的解說,使立體的畫面變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許更能激發學生聯系自身生活,觸景生情,想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最后的拓展環節——在心意卡上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語,送給媽媽。相信學生肯定會有許多感人的話語躍然于紙上!
用兩只眼睛讀書(《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歌德
當我偶然間讀到這句話時,被深深地觸動:用兩只眼睛讀書?多么奇妙。在我自己平時讀書時,我用兩只眼睛看書了嗎?在我平時教學中我告訴過我的學生應該用兩只眼睛去讀書了嗎?如果我要教給學生用兩只眼睛讀書的方法,我要怎么來教呢?我思考著:一只眼睛看到紙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第一次抱母親》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課文內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一、讀課題質疑。在讀題之后讓學生對課題質疑:“讀了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提?”當學生看到課題的同時,讓學生去思考,去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朗讀指導,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愛道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通過動情的朗讀,啟發學生從我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讀了母親的話,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充分的讀文后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如果說前面的讀是用一只眼睛看到了紙上的話,那在學生充分讀會用自己的話來談體會則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紙的背,去與作者,與文本進行了心與心的對話。
三、抓關鍵詞,回歸全文,升華主題。在教學的量后環節,于老師抓住課文的關鍵詞“第一次和無數次”讓學生看到這兩個詞說先自己最想說的話,然后讓學生猜老師想說一句什么話,從而引伸出了課外的名句:“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輝。”“老吾老……”這次讀書,不僅讓學生透過重點詞,看到了課內的話,還讓學生看到了課外的話。讓學生拓展思維的空間,擴大閱讀的面。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要用兩只眼睛讀書,更要讓他們知道怎樣才能做用兩只眼睛去讀書。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標
1、學生能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2、學生通過創作詩或兒歌來歌頌母親
德育目標
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拓展讀寫點
1、通過學習范文,讓學生也寫一段與母親相處中,感受最深、記憶深刻的片段。
2、自編一首詩或兒歌寫在老師已準備好的卡片上,作為賀卡送給媽媽。
教學準備
vcd歌碟,多媒體課件,講義,帶花邊的卡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上課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創設氛圍,激發學生熱愛母親,贊美母親的感情,以形成共鳴。(投影出課題,執教者)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聽出這首歌是歌頌誰的嗎?“媽媽”很好,這首歌是蔡國慶演唱的一首歌頌母親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二、教學步驟
1、學生齊讀,整體感知文章
老師提出要求:拿起筆來,將你認為應該勾劃的地方分別用各種符號(這里作簡單的符號說明)勾劃出來。
2、老師提問
。1)你們感受到了什么?請用兩個字來概括。(“母愛”……)
。2)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情?(這里用投影給出歸納方法)
(如:按六要素來歸納!r:母親生病后 地:在醫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錯以為母親的體重不輕
經過:從而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最后為報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親睡覺 結果:母親也被感動了。)
3、學生將勾劃的內容拿出來交流。
先在小組之間交流。(1)學生認為寫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學生有沒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討論。(3)學生認為問題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學,然后一齊分享。
4、老師設置問題,學生討論做答(投影)
。1)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地說:“媽,我對不住你啊!”這里為什么說“我”對不住媽媽?(答案提示:誤解了媽媽力大無窮,最后才得知那是媽媽寧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讓孩子苦著累著,F在有些孩子也總認為那些是父母應該干的事情,他們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來承受一切的生活負擔。當孩子們長大后才發現事情并非如此。)
(2)“我”為什么會突發奇想,要抱著母親睡覺?(答案提示:正因為“我”誤解了母親力大無窮后,強烈地感受到了母親對自己的愛,所以想出一種回報母親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還想出了用抱母親睡覺的方式來報答母恩。那么同學們你們說說,用你們現在能做到的方式,你會怎樣“感恩”呢?
。ㄖ罂梢蕴岬揭粋為媽洗腳的公益廣告)
6、讀寫拓展
你們肯定也有這樣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夠拿起筆來將你與媽媽相處中,最讓你感動或是記憶深刻的那段場景、那個畫面,用一段話描述出來。
7、學生寫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選幾篇較好的實物投影。讓作者自己聲情并茂地朗讀。
8、讀寫拓展
這節課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我們難道不想送點禮物給媽媽嗎?好:現在我請各位小詩人來編寫一首詩或者兒歌寫在卡片上,送給你媽媽。
9、學生創作成果展示
三、小結:
(將我制作的卡片送給表現好的同學)
唐代詩人孟郊曾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蹦敲次覀兙陀脙灝惖某煽儊韴蟠饗寢專貌缓?今天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14
一、看拼音寫詞語。
yǎng miàn shòu xiǎo kuì jiù bì shang fān shān yuè lǐng
( )( )( )( ) ( )
lún liú shǒu hù fēn fu zé guài tū fā qí xiǎng
( )( )( )( ) ( )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愧疚( ) 責怪( ) 吩咐( ) 承受( )
三、聯系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1.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2.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一堂特殊的課
“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
霎時,教室里安靜下來。我把問題重復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靜,過了一會兒,幾位女學生沉默地舉起了手。
“向爸爸媽媽祝賀過生日的,請舉手!” 教室里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孩子們沉默著,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默著……
他們感到了我的期待。剛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開了。他們有的低著頭,有的望著窗外,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在這一片沉默下面涌動著什么?萌生著什么?他們又似乎在忍受著什么,不安?歉疚?懊悔?我不知道……然而,我意識到了孩子們心底那最珍貴的東西。
沉默了足足一分鐘,我悄悄地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我的語氣緩和下來,輕輕地問:“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呢?”像獲得了赦(shè)免一樣,那一雙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先是怯怯的一兩聲,繼而就是七嘴八舌了:“問爸爸!”“不,問外婆!”“咱們查爸爸、媽媽的身份證!”教室里又熱鬧起來,但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結束這堂課時,我給孩子們提了個建議:“為了給父母一份特別的驚喜,你最好用一種不被父母察覺的方式了解他們的生日,而祝賀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記住一點,只要你表達了自己的愛,再稚拙的禮物他們也會覺得珍貴無比的。”
1.找出下列各組詞語中不是同類的一個,用“\”劃去。
。1)不安 愧疚 懊悔 驚喜 追悔
(2)語氣 沉默 臉色 目光 神態
。3)七嘴八舌 川流不息 滔滔不絕 唇槍舌劍
2.老師提出了什么問題,同學們沉默了?同學們為什么一起沉默了?
3.同學們在一片沉默中到底忍受著什么,又萌生著什么?
4.概括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聰明屋 你學過歌頌母愛的古詩嗎?你能有感情地背一背并把它默出來嗎?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15
師:同學我們第二次見面,就在這樣的一個場合回頭看,用一個詞語形容,生說:“人山人海”
師:同學們讀過了這篇課文,你們一定被課文深深感動,我們再去感受一番,打開書,體會當時我的內心感受,讀一讀2~5小節。
師:我發現同學們的習慣不錯,一邊讀一邊用筆勾畫,畫好的同學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生1:我覺得有些難過
生2:愧疚
師板書
師:同學們,是什么讓文中的我感到難過和愧疚呢?
默讀2~5小節,畫出有關的句子
師:感受到什么,用最簡練的詞寫在旁邊
生1:讓我感動的是“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理很難過!
師:請你讀一讀
生:竟然這么輕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難過呢?
你從這這句話中的哪些詞語感受到的呢
師:那么重的擔子,是怎樣的擔子呢
生:那個擔子一定非常重,一般人挑不起來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擔子重呢?
生:還有生活的擔子。
師:你從哪里看出母親身上有生活的重擔呢?
生:挑著~~~~~
師:“翻山越嶺”是什么意思?
生解釋
師:從翻山越嶺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1:貧窮
生2:生活的艱辛
師:你能讀出他們生活的艱辛嗎
生讀
師:你覺得他讀的怎么樣?
生:讀的很有感情
師:誰再來讀一讀
師:還有從哪個詞中看出母親的艱辛呢
生1:100多斤
生2:年復一年
師:年復一年是什么意思?母親一年又一年做著什么呢??
生回答
出示圖片,師描述當時的情景(配樂)
師生輪讀
師:透過年復一年能感受到母親的艱辛,此時你是不是有更深的感受呢?那就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自己先練習一下
指名讀,生突出年復一年。
師板書“重擔”
師:將這樣的重擔和母親的體重聯系在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當母親很不容易
生2:母親很了不起
師:誰來讀一讀最后一句話,感受那沉重的擔子。
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撐母親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呢
是“愛”板書
師:這一切直到母親病重時我才感受到,我深深的愧疚。
齊讀,讀出對母親的深情以及內心深處的愧疚。
師:面對這樣的母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為母親做什么?
生1:我會做家務為她分擔
生2:我會為母親洗一次腳,她的腳付出了那么多的艱辛
生3:我要給她捶背
師:你們的發言讓我想起了孟郊的一首詩背
面對此時的母親我真想:
生:抱母親
師:讓我們一起去抱一抱母親,齊讀
師:這是兩行怎樣的淚水啊?
生1:是母親欣慰的淚水
師:為什么,兒子沒有忘記母愛,請你讀一讀
生2:我覺得這是艱辛的淚水,年復一年的艱苦度日
師:請你讀出它的艱辛
生3:我覺得是感動的淚水
師:為什么?
生4:作者沒有忘記作者對他的愛,被兒子的舉動感動了
師:讀出感動
師:此時此刻母親百感交集,化在這兩行淚水中
齊讀
師:小時侯母親無數次抱過我,我卻是第一次抱母親,出示畫面,靜靜的感受這第一次抱母親吧~~播放音樂
師:同學們這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請你把心中的感受用一句話寫下來。
生1:我理解了母愛
生2:母親真了不起、
生3:母愛是沒有什么可以代替的
生4:我長大要報答我的母親]
生5:做母親真了不起
生6:母親我愛您,因為您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
師:從你們真摯的言語中感受到你們對母親的愛,我們一起從這首歌中感受
欣賞燭光里的媽媽
師:同學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16
課前談話:聊聊自己的母親
一、復習:
齊讀課題,回憶:
是誰第一次抱母親?文中的“我”是在什么情況下第一次抱母親的?我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什么樣的感受呢?我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又豈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能概括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走進文中的“我”的心靈世界。
二、學文
1.課文的題目就是,第一次抱母親,那么課文中哪些語句就是具體描寫我抱母親的呢?
學生迅速瀏覽全文,劃下相關的語句。
交流:
“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師:我一個年輕人抱著母親,竟然差點仰面摔倒,這是為什么啊?
正因為我從小到大,第一次抱母親,沒想到母親是這么輕,才用力過猛。
師:我一直以為母親有100多斤,而事實上,母親有多重?
“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此時的母親,會有多重呢?不清楚,但可以確定,一定很輕很輕。
2.母親會是這么輕,我想到了嗎?在我的印象中,母親是怎樣的?請你迅速瀏覽課文的第二段。找出一個詞語來概括。
我為什么會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呢?輕輕地讀讀課文第二段,劃下相關的語句。
交流1:
“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翻山越嶺”就是形容什么的?山路好走嗎?可是母親,卻總是——生讀
“我”和妹妹越來越大,越來越重,母親還是年復一年,總是——
母親“肩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走過這彎彎曲曲的山路,都是為了什么?
我和妹妹,就是在媽媽的拉扯下,走過崎嶇的山路,也走過坎坷的人生之路,一天天長大了。。R讀)
在小時候的我的眼里,母親是怎樣的形象?
母親如此堅強,如此能吃苦耐勞,在我的眼里,她是高大的,她是力大無窮的。
交流2:
“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母親為什么總是自己來挑重擔啊?是因為她的力氣大一些嗎?(指名讀句子)
而我竟然真的一直以為母親是力大無窮的!母親是真的力大無窮嗎?
出示:“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交流:母親肩上的挑的擔子有多重。慷赣H呢?(一讀句子)
母親承受的重擔,僅僅只有那100多斤的東西嗎?(二讀句子)
是什么力量,使母親她那80多斤的身體,竟能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母親身體的力量不是無窮的,但母愛的力量卻是無窮的!(三讀句子)
母親真是——(你來贊揚母親)
連護士也動情地對母親說:“大媽,你真了不起!”
面對贊揚,母親的表現是怎樣的?
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交流:母親說這番話的意思是什么?
每個母親都是這樣過來的,每個母親都是怎樣過來的呢?每個母親都是——,都是——
師:是!每個母親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家庭,為了生存,都用那柔弱的身軀,承受了那么多的重擔,讓我們一天天長大,而母親卻一天天老去!而文中的我竟然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道:——(生答)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的感受怎樣?(難過,愧疚)
交流:我的心里為什么難過、愧疚。
。ㄔ俅屋p聲齊讀句子)
3.望著曾經那么能干堅強,而此時卻病重的母親,我突發奇想地說:“”(指名讀)
我想抱母親,其實就是想——
母親抱過我無數次,而我卻從來沒有抱過母親。此時,一個兒子抱著自己母親的動人畫面出現了:
師朗誦“我坐在……”
我輕輕地搖動著母親,母親睡著了嗎?此時的母親能睡得著嗎?
此刻,不論是抱著母親的我,還是被兒子抱著的母親,他們的內心都是無法平靜的。他們各自的心里都默默地想著……
出示:
我抱著母親,輕輕地搖動,望著眼前滿臉滄桑的母親,我不禁想到:
母親躺在兒子的懷抱里,感受著兒子身上的體溫,不禁想到:
學生寫話,交流
母子的內心都是那么的不平靜,可是這幅兒子抱母圖,卻是那么的——
感情朗讀,指名讀,齊讀(輕聲)
母親的眼角,流下了兩行淚水,這是什么樣的淚水?
三、小結升華
1.小結:
師:兒子第一次抱母親,就是要表達自己對母親的——(一個字)(齊讀課題)
兒子抱母親,也正是因為母親曾給過自己——,兒子抱母親,是兒子在感謝母親的恩情!濃縮為兩個字,就是(感恩)(二讀課題)
兒子用身體抱母親,其實更是在用心——報母親啊!
從小到大,母親抱過兒子多少次,而兒子長這么大,卻是——
兒子對母親的愛,與母親對兒子的愛相比,實在是——
一個孩子,怎能報答得了母親的恩情。」糯娙嗣辖荚凇队巫右鳌分幸苍f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所以,當孩子第一次抱母親時,內心怎能不——,不——呢!最后齊讀課題。
2.延伸:
課文學到這里,不知道你的心里想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
飽含深情齊讀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母親”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及說課 篇17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當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她就一直默默地愛著你!炎熱的夏夜,她就像一陣清涼的風,寒冷的冬日,她就是一件擋風的襖,漫漫求學路,她就是那把遮雨的傘。她是誰(母親)板書:母親
是啊,那就是給了我們生命的媽媽,那就是把我們拉扯大的母親。這節課,讓我們繼續用心去認識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板書課題并讀題
二.抓住關鍵詞品讀課文
沒有人不愛著自己的母親,但是課文中的作者卻對母親抱著另一種心情,請你默讀課文,讓自己的心走進文本,找找課文中哪個詞最能表達我的心情
生讀,讀后找出:難過、愧疚板書
1.我為什么感到難過?(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
指導學生讀出難過的心情,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體會:竟然)
再讀讀這個句子。
是啊,我從沒想過母親這么輕,因為我一直認為母親是(力大無窮)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引讀讀第五節)
同學們,請你好好讀讀這段話,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邊讀邊把自己的體會寫在句子旁邊。炎炎夏日,驕陽似火,知了不停地叫喊著,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冬臘月,雪花紛飛,呼呼的北風無情地刮著,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所有這一切,承載了太多太多最厚重的母愛,我們都是平凡人,人世間,還有什么能比這母愛更情意綿綿的呢?想到母親為我們所作的這一切,也許你對重擔會有更深的理解。
生談對“重擔”的理解
是啊,母親的重擔里面承載的東西太多太多,她所挑的不止是生活的重擔,她實際上挑的是大半個天!當我們理解了重擔之后,再回過頭來讀讀這段話,你覺得“翻山越嶺”僅僅是指母親在翻越一道道山嶺嗎?(生談體會)
是啊,這個人就是母親,這個人就是媽,一年過去了,母親在挑著重擔翻山越嶺,二年過去了,母親仍在挑著重擔翻山越嶺,三年四年五年過去了,母親仍在挑著重擔翻山越嶺,如此年復一年,母親仍在挑著重擔翻山越嶺。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讀出母親的艱辛,讀出母親那深沉的愛,讀出我難過的心情。(配樂讀第五節)
當我知道母親以80多斤的身軀去承載那么重的擔子時,我不禁感到愧疚,誰來讀讀這句話。(出示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的說:“媽,我對不住您啊!”并指導朗讀)
羅曼羅蘭曾說過: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但在母親的眼中,認為自己對子女的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嗎?她又是怎么認為的?請你找找文中的句子。(出示:母親笑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讀讀這個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是呀,每個母親都是一樣的。同學們,想想你們的母親平時為你做了什么?課件出示:選擇一句或幾句,說說你們的母親為你做了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生病時,母親____________;
當我傷心時,母親____________;
當我____時,母親___________……
面對這樣的母親,面對這位抱過我無數次的母親,此時此刻,我也想抱一抱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配樂范讀)
母親為什么會流下淚水?這是怎樣的淚水?(這是興奮的淚水、幸福的淚水、這是高興的淚水,這是感動的淚水,這是愛的淚水……)
師:小時候,母親曾無數次的抱過我,而這僅僅是我第一次抱母親,卻給了母親無比的激動和幸福,讓我們也讀一讀,將這個畫面留住,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里。生齊讀。板書:無數次回憶小時侯母親無數次抱我,當想到我第一次抱母親就讓她這么激動,欣慰,如果我們把這個無數次和第一次擺在一起,就會發現我們的第一次顯得那么的微不足道,讀到這里,不禁使我想起《游子吟》里的一句詩(板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能報答得了母親的恩情嗎?(不能)(將問號改成感嘆號)讓我們把這句詩寫在書中,記在心中,來,讀!
同學們.當我們把課文讀完了,對課文又有了一些理解,回來看這個詞。“愧疚”,作者沒想到母親竟然那么輕.心里感到非常非常的難過、愧疚.現在你對“愧疚”怎么理解?他究競“愧疚”在哪兒?原因到底是什么?現在讓我們帶著對這句詩的理解來讀讀最后一段。
三.拓展遷移。
1、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我們的母親同世上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對自己的母親說些什么呢?(學生寫,交流)(音樂《燭光里的媽媽》)
2、師: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感激、最應該牢記的永遠是我們的母親。無論我們走到哪里,無論我們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永遠都不能忘了給我們生命,把我們撫養長大的母親。
四.布置作業。
回到家,我們可以像作者一樣,抱一抱自己的母親,也可以為母親做一件事,還可以搜集一些歌頌母親的詩歌、短文或歌曲,練習朗誦或歌唱,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母親。
我們無法報答母愛的萬分之一,正如孟郊所寫: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文章就在這千古詩句中結了尾!結了課堂的尾,卻無法結束我心中的激蕩!孩子們精彩的發言,深刻的領悟,滿腔的感恩都深深地沖撞著我的心,讓我澎湃不已!好文章是需要用心去誦讀的,我緊緊抓住文章最溫馨的回憶和最動人的一抱,利用配樂反復搖曳學生心中的情感!有人說音樂具有魔力,可以開啟你靈魂最深處的大門。每一次配樂朗讀往往都是學生最投入的一刻。
教學這一課,我采用了兩段音樂:一是開課之前的欣賞渲染,閻維文的一曲《母親》,讓學生的思緒一下子從嘈雜當中放飛出來,那若有所思的表情,情真意切的眼神,欲言又止的神態,讓我明白,學生已經進入角色,此刻只要我一聲令下,學生們就會如下山的猛虎紛紛撲向朗讀的森林。音樂,將學生心中最柔軟的那根弦輕輕的觸動起來,呼喚出學生心中對愛的企盼,對愛的感悟;二是配樂朗讀的背景音樂,似傾訴,像召喚,若沉思的《淚花》,更是將學生心中噴薄欲出的情感醞釀得千般滋味、萬般濃烈,此時的朗讀,飽含著學生對母愛深深的感悟,不,這不僅僅是朗讀,更是對母親深深的的感恩之情,是對母親發自肺腑的感恩,望著學生發紅的眼眶,我也為之動容。
是的,我的課件及其簡單,簡單的幾句話,幾段音樂而已,但我認為,本文不需要更多的更復雜的東西,簡簡單單真真實實將愛的真諦詮釋出來即可!
能看出來學生被感動了,或許他們從未想過母親給予的是多么的珍貴,母親的付出是多么的無私!但今天,在課堂上,他們被震撼了!從他們飽含深情的朗讀當中,從他們發自內心的侃侃而談當中,從他們紅了的眼圈當中......我真的看出了,這群孩子都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
這是第一次,我感覺自己走進了文本,融入到了課堂當中,因為我的心也被震撼著,我的情緒也一度失控,我覺得我面對的不是別人的母親,我面前站著的分明是從小把我拉扯大的媽媽!感謝作者,他將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用筆細細的描繪下來,讓我貼著文字靜靜地感受那份至真至純的情!
也有很多遺憾!細節挖掘的不深,有些環節的處理太稚嫩,缺少那份從容不迫與慷慨大氣;過渡語太包辦,搶了學生的光,只顧自己在哪兒抒情忘了自己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教案不熟,沒能夠完全脫稿自由發揮,也許我離那種境界還有一些距離,但是請給我時間,我會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