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精選16篇)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發布時間:2023-01-29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精選16篇)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1

  《池上》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

  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

  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

  人煉字之妙。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文字、圖像)

  2、師生查找詩人、詩作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師:現在已是初夏時節,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

  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

  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闭f到池塘、荷花,你們

  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它

  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

  荷花池塘里。

  4、學生齊讀題目。

  5、簡介作者白居易。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 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

  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

  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僮x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詩歌。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ㄒ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 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 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W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

  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賹W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

  “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劾首x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ā巴怠保Y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ǘ┖髢尚小懊劳募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

  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 ,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

  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端正地書寫課后的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詩中的童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愿望。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所表現的童趣。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描述課文內容的掛圖(或課件)。

  學生:收集詩人白居易的有關資料和關于兒童生活的古詩,彩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彈珠子、拍球、滾鐵環、丟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螞蚱、養蠶、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撈螃蟹、挖蚯蚓……)

  2、你們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們玩什么嗎?請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古詩,看有沒有寫關于那時候小孩生活的。

 。ū痴b《小兒垂釣》、《村居》,品味詩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學習一首寫古時候小孩情趣的詩,它叫——

  板書課文題目:《池上》

  二、初讀全詩,了解大意

  1、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你了解白居易嗎?給同學們說一說。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詩人,與李白、杜甫齊名,一生寫了2 800多首詩。

 。2)白居易與顧況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歲時,已經寫出了不少可以傳世的好詩,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詩《賦得古原草送別》。據說白居易初到長安,去拜見老詩人顧況。顧況聽說他名叫居易,便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恐不易!碑斪x到白居易詩中寫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為贊賞,說有這樣的文筆,居長安不難。確見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寫成詩后,都要把詩讀給老人聽,所以他的詩人人都聽得懂,都會讀。

  2、教師:《池上》這首詩也非常容易讀,愿意自己把它讀通嗎?

  3、請學生自由讀古詩,在難讀的字下面作上記號。

  4、教師:把你認為難讀的字告訴同桌,請他教你讀。

  5、教師:你認為哪些字難讀,能提醒一下同桌嗎?(“撐”、“艇”、“萍”都是后鼻韻。)

  6、抽讀生字卡片,讀得好的同學教全班讀。

  7、指名讀全詩、互相評價。

  8、齊讀全詩。

  過渡:讀古詩,不僅要把字音讀準,還要讀出詩的停頓。

  三、再讀古詩,讀出停頓

  1、教師范讀,請小朋友用“/”標出詩的停頓。

  2、與老師標出的停頓對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標正確。

  3、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4、請能正確讀出停頓的同學讀給大家聽。

  5、全班齊讀。

  四、細讀古詩,體會詩意,品味情趣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是誰?在干什么?允許學生多元解說,只要說得有理就行,說得不對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導學生在自讀古詩中得到答案。

  2、自讀古詩,試著理解詩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討論解決。教師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借助圖畫、實物幫助理解;也鼓勵學生互相幫助。

  第一、二句“撐”可先擴詞再對照掛圖理解:撐——撐傘、撐開、撐船、撐桿跳遠……對照掛圖不難理解是“撐船,劃船”的意思!巴А笨刹樽值淅斫猓狠p小的船;聯系“撐”的意思也可理解。

  3、討論:從“偷采白蓮”你想到了什么?

  (1)碧綠的荷葉,映著雪白的荷花,實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愛之情才去偷采白蓮。

  (2)小孩擔心別人不讓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頑皮……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句,讀出小孩對白蓮的喜愛之情,讀出小孩的頑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換詞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佰欅E”可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就是“行動留下的痕跡”。“浮萍”可借助圖片和資料來理解!耙坏篱_”用想象畫畫的辦法理解。

  5、討論:從“不解藏蹤跡”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這么多白蓮,采一些沒關系,用不著躲躲藏藏。

 。2)采白蓮是因為愛白蓮,用不著藏蹤跡。

 。3)小孩采到白蓮,高興得忘了藏足跡,天真無邪,很可愛……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句,讀出小孩的天真無邪。

  五、給詩配圖,加深理解

  1、給詩配圖,師生評價。

  2、根據配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六、背誦古詩,拓展交流

  1、根據自己所畫的圖背誦古詩。

  2、師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七、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描描寫寫(課后第3題)。

  觀察、交流寫好生字的關鍵點,學生練習時教師巡視評議,相機激勵。

  2、填空,再讀一讀(課后第2題)。

  3、請學生把自己想寫的詞語或句子寫一寫(積累好詞好句)。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3

  作者:風清月朗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2

  《池上》讀寫練筆

  風清月朗 發表

  《池上》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么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小娃采蓮的原因。這里學生的想象豐富多采,有說是爸爸媽媽身體不好,采了送給他們,盼他們早日康復的,有說是因為跟小朋友鬧了矛盾,想送朵花表示歉意;有說因為學習上求上進,惹先生生氣了,希望先生看了蓮花能消消氣,這先生呀,恰恰是白居易;有說是因為情人節到了,(教師更正,中國的情人節為七巧節)送給爸爸媽媽,祝他們節日快樂……眾說紛蕓,頗有童趣,也體現了孩子們心靈的高潔。然后設想如何采蓮,讓學生課堂表演,孩子們的表演真讓人忍俊不禁,把一個孩童的天真、可愛演得淋漓盡致。最后設想蓮塘主人追蹤而至的情景,更是滑稽可愛,那孩童欲逃無處逃,想辯無法辯,更讓人欣賞到孩子眼里的偷采蓮花的孩童的有趣、天真。最后的練筆就是讓學生按照自己所想象的,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學生作品異彩紛呈,可惜沒時間一一打出來。先附一篇吧:

  《池上》改編

  新四(5)班錢真

  夏天的一個中午,烈日炎炎,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寶寶撐著一只月牙兒似的小船來到一片美麗的蓮花塘里。在金色的光輝下,潔白的蓮花顯得那么神圣、純潔,他動心了,便把小月牙船向那朵白蓮劃去。他還隨手摘了一片碧綠的荷葉反扣在頭頂上,哈,荷葉成了一頂涼爽的遮陽帽。神圣的白蓮舉在手中,送給誰好呢?他托起腮幫子想起來:對了,把它送給剛痊愈的爸爸吧。爸爸一定會夸我孝順的,他喜滋滋地想著?鞓穼憹M臉上。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的小寶寶又拿起了竹篙,飛快地向家里劃去。

  他好開心喲,自己還滿行的呵!采了白蓮還沒人知道哩!可是,這娃娃畢竟還小,不知道忠厚的浮萍是從不撒謊的喲!哎,那分開的一條水路給露餡了!

  主人來找了,羽扇綸巾之間,看得出是個和藹可親的人。但小娃娃啥都會,就不會撒謊:“對不起,我……”他剛要說,機靈的小妹妹踩他一腳,“呃……我沒有摘白蓮。”小寶寶真是不會撒謊,臉紅成豬肝色了耶。詩人白居易風此番情景,情不自禁地吟誦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4

  教材分析:

  《池上》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瞞著大人偷偷地劃著小船去采蓮,采到白蓮后高興極了,竟忘記自己是瞞著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搖大擺地劃著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經過的痕跡。詩人白居易的詩向來追求“意求深,字求淺”的風格,整首詩雖如同大白話,但極富韻味,充滿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個頑皮、天真無邪的小娃娃形象寫得呼之欲出,活靈活現。

  知識目標:借助拼音認讀5個生字,正確、端正地寫出8個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詩中的童趣和古詩的意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愿望以及對美好童年的珍視。 教學重點:認讀5個生字,正確、端正地寫出8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品析人物,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悟詩中的童趣和古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

  邊讀邊想,邊看邊想,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談感受

  2、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蓮花,誰不想欣賞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也來到池邊,還看見荷花池上發生的關于一個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就吟誦了一首詩 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來一位詩人,吟誦出這首詩《池上》

  2、師:想知道在這個小娃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這首古詩。(揭示課題)

  二、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

  1、課件展示學習要求:自由讀《池上》,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自讀檢查;

 、俸献鲗W習字詞,指出需要注意哪些生字詞的讀音和寫法(我們要 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名字,還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外貌呢)

 、趯W生當小老師教讀生字,重點指導“萍、艇、撐、蹤”等平翹舌音的讀法,教寫生字,注意“萍”是上下結構的字,“艇”右邊是“廷”。

 、埸c名讀古詩 (正音,理清節奏)

 、荦R讀古詩

  三、誦讀詩句,品析人物

  孩子們,生字娃娃我們都已經成為我們的好朋友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去認識詩中的那個小朋友吧。

  1,初讀古詩,認識人物。

 。ㄍㄟ^古詩,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小朋友,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嗎?為什么?)給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2、小組討論。

  3、引導學生分析

  預設:①“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由“偷”引發的爭議(天真活潑——不道德)

  引導;

 、〗巧形颍喝绻闶悄莻小娃,你“偷采”了白蓮后 是什么心情呢,并用你的朗讀將那種心情表達出來

 、⒖磮D片,說人物,體會兒童的可愛

 、=處熧|疑: “偷”畢竟不是一種好的行為,連這里的小娃也知道,而我們的大詩人白居易為什么還要花筆墨去描寫這樣一個“不道德”的小娃呢?

  預設:②“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品析詞語“不解”“藏蹤跡”體會兒童的天真無邪 ⅰ讀懂了什么:理解詞語和詩意

 、⒖吹礁∑奸_了,你會怎么想?(替小娃擔心、著急) 學生讀出這種心情。

 、P⊥尴氲竭@些了嗎?為什么?(因為太高興了)能高 興地讀讀這兩行詩嗎?

 、つ阌X得這是怎樣的小娃?(天真、可愛) ⅴ帶著感情,同桌互讀,抽生朗讀,一邊想象畫面一邊 讀詩句。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5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那是發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造力存在問題。

  現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側坐莓苔草映身”的感覺,有“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遙招手,怕魚驚”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造。《池上》“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偷”是會經常發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偷”,詩外有著“打”,一偷一打,其實就構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偷“,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寫著孩子們的童年事,記錄著他們的頑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6

  教學目標:

  1、按形聲字的特點認識要求會認的生字,會寫“浮萍”兩個字。

  2、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3、理解詩意,體會詩歌表現的童真童趣。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古詩,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古詩?

  2、詩中的兒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活潑、可愛、天真)

  3、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描寫兒童的古詩。板題,讀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交流學習生字新詞:

  a.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具有怎樣的特點?(都是形聲字)

  b.復習兒歌:形聲字,好識記。形音義,有聯系。聲旁幫著表字音,形旁幫著辨字義。

  c.學生根據聲旁識記字音。

  d.學生根據形旁分析字義。

  e.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3)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 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 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一人讀詩句,一人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指名讀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你想到了哪些詩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出示:小娃撐小艇

  指導學生重讀紅體字,你讀出了什么?(讀出了小娃得弱。

 。3)出示:偷采白蓮回

  由小娃的弱小理解“偷”字,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4)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ǘ┖髢尚小懊劳募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配樂朗讀。

  4、熟讀成誦。

  5、教師小結:這首詩前兩行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荷塘圖,一個“偷”字用的極為傳神,寫出了小娃的頑皮、可愛,接著,筆鋒一轉,寫了他不懂得隱藏蹤跡,于荷塘中露出了一條清晰的水道。狡黠中流露著頑皮,天真中透露著憨厚,體現著童真童趣。

  五、布置作業 ,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7

  對韓莉老師執教的《古詩兩首》的評析(《池上》和《小兒垂釣》)

  韓莉老師本次執教的是蘇教版第八冊的第20課——《古詩兩首》,分別為《池上》和《小兒垂釣》。

  這兩首詩都是描寫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它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因為童年都是快樂的,無論古代還是現在。本節課中,韓老師力圖創設、體現和詩文相吻合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詩中孩子的有趣、天真,去有滋有味的誦讀,輕松的學古詩。

  古詩教學的精髓是誦讀,古詩教學的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課程標準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古詩文的教學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采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

  把握住這一點,韓老師精心設計了“三讀”:初讀,正確流利;再讀,讀出畫面;三讀,不同形式讀得興趣盎然。層層遞進,整個教學過程十分的輕松、愉悅。

  我們都知道,一直以來,課內古詩文的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還是秉承傳統,采用“講解法”,即“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如此,古詩中最具光華、最耐人尋味的意蘊常遭忽略,學生自讀感悟,從詩中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讀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鮮明的個性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少。實際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保ā墩n程標準》)因此,教師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韓老師很好地把握住了這一點,課堂上,沒有刻意花精力去逐字地講解,沒有擔心如何翻譯成現代文,不需要學生字字會解釋,句句能分析。這樣,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漸漸理解,慢慢受滋潤,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認識這兩個和他們一般大的孩子,開心地學,有趣地讀,多多地記。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保ā墩n程標準》)古詩文教學的課堂當然也應該如此。正如黑格爾所說的:“就詩的表現方式來說,詩顯示出整體藝術,所以在詩的領域里,其他各門藝術的表現方式也用得上!表n老師利用這一點,充分解讀教材,把握住《池上》這首詩獨特的韻律美,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將音樂帶入課堂,讓學生將古詩唱出來,孩子們唱得興趣盎然,也令我們眼前一亮,原來古詩還可以用音樂表現出來!

  另外,我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韓老師在教材的處理上做了一些細微的調整,將《小兒垂釣》放在前面執教,可能因為學釣魚,和我們這里的孩子的生活更接近,孩子們學起來也更有興趣;同時,相對于《小兒垂釣》,《池上》語言更加直白,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這首詩是在二年級學習的。

  古詩文的教學,如何更新觀念,優化教學,讓這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以生命參與和證明了的古典文學精華,從學生口中滲融于他們的血液里,芬芳在他們的生命中,現在、將來都是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的!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8

  教材簡析:

  兩首古詩傳神地刻畫了天真可愛的鄉村孩子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冻厣稀吩娙擞觅|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暇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小而垂釣》詩人描繪了一個鄉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的生字:撐、艇、浮、萍、稚、側。

  3、  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練之美。

  教學準備:查閱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重點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  導語:同學們,還記得楊萬里《小池》這首詩嗎?誰背給大家聽聽。

  2、  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首古詩,也是講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

  3、板書課題,齊讀。

  3、  簡介白居易。

 。1)請學生談談對作者的了解   你學過白居易的哪首詩?

  《江南好》、《草》

 。2)教師補充介紹白居易:

  唐代有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刺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下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

  (1)讀準字音:撐、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齊讀詩歌:說說池塘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句。

  1、再次自由讀詩,試著理解詩句的餓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同桌交流,理解詩意。

  3、指名交流,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重點指導理解: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藏:隱藏。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開后,一時難以合攏而留下的蹤跡。

  開:分開。

  四、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1、  你從這首詩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

  (天真、可愛、頑皮、活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鄉村小孩)

  2、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結合自己小時候“偷偷”做的一些頑皮之事,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不解: 小娃自以為沒有人知道,做得很機密,很隱蔽,瞞過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體會孩子的質樸、純真、可愛

  3、教師:詩人用傳神、凝練的詞句,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天真無邪、活潑調皮、純真可愛的鄉村小娃的形象。你從中能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全詩。讀出小娃的頑皮活潑、天真可愛,詩人的喜愛之情。

  指名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5、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

  教師:還有哪些古詩也是描寫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請你搜集整理,并讀一讀,去體會一下,下節課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能感受詩句中營造的充滿童趣的意境,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3、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指名背誦《池上》,齊背。

  2、教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描寫鄉村兒童的一首古詩,板書課題《小兒垂釣》!按埂弊值臋M畫比較多,中間這一橫最長;“釣”字這里面是個點兒,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詩題,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小兒垂釣”的意思?(小孩子釣魚)

  4、簡介詩人:

 。1)       請學生說說對詩人的了解。

  (2)       教師補充介紹:這首古詩是唐朝詩人胡令能寫的,別看他沒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有名,他可以半路改行的,據說他原來是個工匠,人稱“胡釘鉸”。他為人聰明,勤奮好學,善于吟詩。多不容易,讀讀他的名字,讀出你的敬意。

  教師過渡:很多同學釣過魚,釣魚是件很有趣的事,詩人筆下的小兒垂釣又別有一番情趣呢!趕快自己讀讀這首詩

  二、初讀感知。

  1、讀上兩遍,要求:字音讀正確,節奏讀鮮明。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指名讀

  4、齊讀。

  三、理解詩句。

  1、  再讀古詩,結合插圖,猜猜古詩可能講了什么?試著理解詩句。

  2、  同桌交流。

  3、  說說對詩句的理解。(分句交流)

  重點指導理解:

  蓬頭稚子:古代小孩子都是到“弱冠之年”男子18女子16才束發的,之前都是“垂髫”小兒。“蓬頭稚子”也就是指“小孩子”。

  垂綸:釣魚。  綸:釣魚用的絲線。(教師:釣魚竿上的一樣東西,猜猜看是什么?)

  莓苔:看圖理解“指野草”。

  草映身:草長得很茂盛,遮蔽了小孩子的身體。

  借問:向人打聽。

  遙:遠遠地。

  應:應答。

  4、  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自己練說—同桌說說,互相補充—指名說說—再指名說說

  教師過渡:詞語理解了,詩句理解了。但要真正地體會這首詩的情趣和意境,我們還需要好好地讀一讀,抓住詩中的詞語好好品一品,體會體會,

  四、細讀品趣

  1、默讀古詩,把你認為有趣傳神的詞圈出來。

  2、讀完了嗎,圈畫了哪些詞,選擇一個你認為最有趣的說說你的感受,與同座交流。

  3、指名交流:

 、倥铑^。你從“蓬頭”品出了什么?(小孩子淘氣、天真可愛,“蓬頭”還給人一種透著野性、純樸的味道)

  小結:一個“蓬頭”,真讓人忍俊不禁,體會到鄉村孩子的純樸、還帶著點野性呢!

 、趥茸。(從“側坐”中你品出了小兒垂釣的悠閑)

  抓住“側坐”這個細微的動作讀出趣味來了,很好!其他同學門?有補充嗎?還有誰從“側坐”中讀出了樂趣?

  小結:從“側坐”,大家就讀出這么多有意思的畫面,是啊,一個“側坐”,把小兒垂釣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閑趣中又透著一絲情趣!你還抓了哪些詞語讀出了你的感受?

 、鄄萦成恚ǹ梢娦『⒆由碜有。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會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結:“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兒垂釣之處是花紅柳綠,生機勃勃,生趣盎然。

 、堋爸勺印,稚嫩,可愛,天真。

 、荨皩W”非“玩”,似懂非懂,專注認真,趣味無窮。

  同學們從一二兩行詩中“小兒的摸樣→垂釣的姿態→垂釣的環境→”體會出了小兒垂釣的種種樂趣,能把你體會到的“趣”讀出來嗎?

  教你方法:邊讀邊想象畫面。

  4、指導朗讀一二行詩句。

  5、繼續交流:

 、蕖斑b招手”“不應人”

  △讓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之上教師小結:是啊,“路人……”那是因為“怕得……”

  “怕”寫出了小兒垂釣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     指導朗讀三四行詩句。

  教師:這正是兒童獨特的心理,多么有趣呀!能讀好這個這兩行詩嗎?可以借助手勢。

  指名讀—評價—指名讀—齊讀

  4、指導表演。教師:讀得很好,能把這組有趣的鏡頭表演出來嗎?

  指導:會釣魚嗎?(那你是真正“學垂綸”哪!別緊張,老師教你,雙手緊握魚竿,隨時關注水畫上浮漂的動靜,一下子就學會了!好,來,把魚鉤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樣。┛炜,一條魚兒游過來了……

  我就是那個路人了,我就站這兒行嗎?那我還得遠遠的,到哪邊呀?

  師自言自語:我離開家鄉已經很多年了,家鄉都變了模樣了,怎么以前通往村里去的路找不到了呢?(師用手張望)喲,有個小孩,我來問問他?

  學生表演“搖招手”

  教師:你這手勢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訴問路人什么?

  (別過來,不驚擾了我的魚)

  教師:招手他是這樣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嗎?

  指名學生表演不同的“搖招手”

  教師:你這手勢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訴問路人什么?

  謝謝你,你在享受釣魚的樂趣時,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機靈又可愛的孩子!

  五、吟詩誦趣

  1、教師:短短四行詩,卻給我們勾勒了一位天真爛漫,稚氣可愛的小兒的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幅充滿童趣的畫面。

  2、吟誦古詩。

  3、背誦古詩

  六、拓展延伸

  1、比較兩首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體現鄉村孩子的天真可愛,體現童心童趣的)

  2、教師:其實古詩中體現童心、童趣的詩還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嗎,來交流交流。

  袁枚的《所見》  高鼎的《村居》  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作業:選一首你最喜歡的,按照剛才學古詩的方法:抓詞語、想畫面、品意境,好好體會其中的童趣所在。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中國語文教學    點擊數:743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三《池上》《小兒垂釣》

  一、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中的兩首古詩均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村兒童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冻厣稀访枥L小娃偷采了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缎捍贯灐访枥L了一個鄉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 二、教學要求:

  小池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 “浮、萍 ”。

  3 、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

  真的童心之美。

  小兒垂釣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2. 學習生字“釣、蓬、遙、稚”,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的意思。

  3. 背誦課文

  ★ 三、教學重難點:

  1 、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小兒垂釣》,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 、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

  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 “偷采 ”、 “不解 ”、 “藏蹤跡 ”等詞語感受詩

  人煉字之妙。

  ★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 池上》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 、師:現在已是初夏時節,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

  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

  中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說到池塘、荷花,你們

  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 、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它

  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

  荷花池塘里。

  4 、學生齊讀題目。

  5 、簡介作者白居易。

  (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 2)     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

  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 “諷喻詩 ”。他熱愛大自然,寫

  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 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 、檢查初讀情況。

 。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 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 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 2)齊讀詩歌。

  (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ㄒ粋小孩偷采白蓮。)

  3 、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 、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 1)     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 2)     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 ——小娃偷采蓮。

  1 、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 、學生交流 “看 ”到的畫面。

 。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 “蓮葉何田田 ”的美好畫面,喚

  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 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 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

  “ 小娃偷采白蓮圖 ”起個題目)

 、 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 “偷 ”,結合自己小時侯 “偷偷 ”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 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 ——景美童心純

  1 、提問:小娃 “偷采白蓮 ”不會被發現嗎?

  2 、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

  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 “偷采 ”之事。)

  3 、抓住 “不解 ”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 、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 、《池上》賞詩會 ——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 、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 ,鞏固練習。

  1 、背誦課文。                                                 

  2 、默寫《池上》。

  3 、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  

  配一幅畫。

  第二課時

  《 小兒垂釣 》

  教學過程:

 。ㄒ唬┙沂驹婎}

  1. 導入詩題

  2. 理解詩題

 。ǘ├斫庠娋

  1. 朗讀全詩

  2. 回顧方法:我們怎樣理解詩句(讀詩→釋詞→調序→解句)

  (三)總結練習

  1. 指導朗讀、背誦。

  2. 根據這首詩,想象出一幅畫。

  3. 教師總結。

 。ㄋ模╈柟叹毩

  1. 形近字組詞

  釣(  ) 稚( 。∵b( 。

  鉤(  ) 準(  ) 搖( 。

  2. 多音字組詞

  3. 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 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案例: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ㄕ垖W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 六、板書設計:

  20    古詩兩首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遙招手

  小兒垂釣                             怕魚驚

  不應人

  ★七、教學后記:

  童年

  —— 《池上》與《小兒垂釣》教學思考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那是發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造力存在問題。

  現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 “側坐莓苔草映身 ”的感覺,有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 ,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 “遙招手,怕魚驚 ”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造。《池上》 “偷 ”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 “偷 ”是會經常發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 “偷 ”,詩外有著 “打 ”,一偷一打,其實就構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 “偷 “,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 “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寫著孩子們的童年事,記錄著他們的頑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中國語文教學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浮、萍”。

  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文字、圖像)

  2.師生查找詩人、詩作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師:現在已是初夏時節,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4.學生齊讀題目。

  5.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趯W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詩歌。

  (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賹W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诳磮D,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劾首x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芘錁吩俅斡许嵨兜卣b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1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語第三冊

  教學背景:這是"百花園一"中的背一背,這一題型安排一些淺顯易懂的古詩,讓學生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加深文化底蘊.

  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能自己解決字詞難關,已經熟讀成誦了,真了不起!請你們再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生自由誦讀>

  師: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畫面?

  生:我看到了一個小娃娃撐著小艇.

  師:小艇是什么呀?

  生:是小船.

  生:我看到這個下小娃娃偷偷采了一朵白蓮花.

  生:我看到水池里有許多浮萍.

  師:浮萍是怎樣的?

  生: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種水草,很多很多,連成一片.

  師:當船從水面上劃過時-------<師稍做停頓>

  生:會把浮萍沖開.<雙手一劃,做"沖開"狀>

  師:就留下了一道長長的水路."浮萍一道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反思: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古詩意境的想象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文字外的畫面一下子卻想象不到,老師應在關鍵處加以點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挖掘教材內涵.

  師:你們還能想象到什么?

  <學生陷入沉思狀態>

  師:我們回頭看看課題,在夏天,"池上"會有什么?

  生:<恍然大悟>有荷花,開得很漂亮的荷花!

  生:還有荷葉,很多很多的荷葉.

  師:我們學過一首古詩,是描寫夏天池塘景色的,誰記得?

  生:是<<江南>>.

  <生齊背>

  師:"蓮葉何田田"就是形容荷葉茂盛的樣子的.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荷花池的景色?

  生:圓圓的荷葉碧綠碧綠的,像一把把小傘.

  師:密密的荷葉間有什么?

  生:有一朵朵漂亮的荷花,還有花骨朵.

  師:"一朵朵"能不能換一個詞?想想荷花下面的莖.

  <生沉默.>

  師:這里用"一枝枝"更合適,因為荷花的莖上沒有葉子,直直地挺立著,顯得細長細長的,所以人們喜歡用"亭亭玉立"來形容荷花的美麗.誰能把這句話說得更美一些?

  生:密密的荷葉間挺立著漂亮的荷花,亭亭玉立,真美麗呀!

  生:潔白的花朵散發出一陣陣香味.

  生:蜻蜓和蝴蝶被吸引住了,停在花瓣上,舍不得離開.

  <生自由發言>

  反思:這是一次說話訓練,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景象,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抓住教學中的契機,有針對性地安排說話訓練,旨在引導學生入情入境.但不知這個彎是否拐得太大了.

  師:嗯,我仿佛也聞到了荷花的清香!<做陶醉狀>那蓮蓬清香嫩滑,味道香甜,這么熱的天,要是能吃上一個,該多爽哪!

  生:老師,蓮蓬是什么呀?能吃嗎?

  師:當然可以吃啰,那可是夏天解暑的好東西.是長在荷花花瓣中間的那種圓錐形的果實.花瓣落了之后,蓮蓬中間的蓮子就慢慢成熟了.

  生:哦,我明白了,那小娃娃偷采白蓮是要摘蓮蓬吃呀!

  師:對呀,是不是很可愛?

  生:老師,你為什么說他可愛?是不是說他偷采白蓮很可愛?

  師:為什么他偷采白蓮還說他可愛呢?

  生:因為他是貪吃才去偷采白蓮的.

  師:這種"偷"不可惡嗎?

  生:不可惡.

  師:"小時偷針,大了偷金",可不能偷東西呀!雖說是偷采白蓮,可這也不太好吧?

  生:就是不可惡,我覺得很可愛.

  <生笑>

  師:這種"偷"是很多小孩都會做的一種惡作劇和頑皮之事,算不上偷東西.大人見了也不會生氣的.你們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

  生:做過.我沒洗手,就偷菜吃.

  生:媽媽買了生日蛋糕,說要等到吃晚飯后才能吃,可還沒等到吃晚飯,我就偷吃了.

  師:女生愛美,偷偷用媽媽的口紅;男孩頑皮,趁大人不主意,偷吃零食.是不是都有這樣的事?

  <生大笑,議論紛紛>

  師:因此,詩人在這里用"偷",是要表達對小娃娃的---

  生:對小娃娃的喜愛.

  師:對,在詩人的眼中,小娃娃純真可愛,天真無邪.詩中還有哪些句子表現了小娃娃的可愛?

  生: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生:小娃娃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別人早就發現他了.

  師:是呀,小娃娃哪里知道,小船沖開的一道水路就已經暴露了他"偷采白蓮"之事.說不定詩人早就看在眼里,正站在一旁樂呢!

  反思:這一教學環節,不僅檢測了學生對"文"的理解和感悟,也從"道"的角度巧妙地教育了學生,做到了"文道結合",卻不著痕跡.但是,這里有兩處不妥:一是"偷采白蓮為何",課后有學生提出,也有可能是喜歡白蓮,所以要"偷采白蓮".這也是一種合理的說法.二是說"小娃娃很可愛",這種觀點經老師的口說出,學生就會先入為主,而不會多加思索.應讓學生自己感悟,或許有不同的見解,或許對"可愛"的理解會更透徹.

  師:詩人看到了這一幕,覺得很有童趣,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生:不,老師,應該是念出了這首詩.

  師:對,是隨口吟出這首<<池上>>

  <師生一同吟誦>

  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詩,再一次想象畫面.

  <師讀>

  生:老師,我腦中就像放電影一樣,好象真的看到了小娃娃"偷采白蓮回",不過,不是一個小娃,而是兩三個.

  師:這是極有可能的,這樣更讓人覺得有趣了.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們腦中的"電影"說給大家聽一聽?看看這"偷采白蓮圖"會有幾種版本?最好有題目.

  <學生小組合作:編故事,表演><略>

  反思:此處教學"留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團結協作,互相啟發的活動過程中,開拓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放電影,編故事",既強調文本閱讀中的共性,又診視極具個性的獨特見解和閱讀感受.

  這是"百花園"中的古詩,旨在激勵學生自主積累.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主學習,不必做過多的講解.但是,在教學中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宗旨,因此,教學時間比原定時間延長.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思,品,悟,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吟詩煉字,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憑著對教材的挖掘和教學的敏感,摳出"偷"這個關鍵字,引發"可愛"和"放電影,編故事"的話題,筆者認為是本節課的亮點.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12

  一、說教材

  ﹙一﹚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八冊第21課古詩兩首的第一首,《池上》。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詩中描繪小娃偷采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前兩句寫一個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后兩句寫他不懂得藏匿行蹤,悠然自得地沖開浮萍撐船回來,只見身后浮萍分開,一時合不攏。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 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學情發展出發,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容,現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的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僮x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谟懈星榈乩首x、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2、教學難點: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真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谄肺豆旁娬Z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古詩教學要著眼與培養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強調以讀為本,通過組織生動活潑、科學有效的朗讀練習,引導學生感知語言,感悟形象,體驗情感,體會用意。因此,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法:讀書指導法,觀察法,啟發式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品味語言、暢談感受、誦讀體會法、討論法等。

  2、學法:在課堂上,學生多讀古詩,并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去理解古詩、學法去品味語言、暢談感受,體會詩人的情感。指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讓學生把課堂中或課外學到的而且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大家一起分享。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詩歌的作者是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他是我國唐代有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學。

  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圖文對照,揣摩詩意。

  說一說——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詩句之美。

  寫一寫——寫出詩意美的感受。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沤庾衷~

  撐: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進。

  艇:比較輕便的船。詩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隱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葉子扁平,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子的下面生須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詩句

 、敲鞔笠

  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去隱藏自己不被人發現,那小船輕輕劃過,蕩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通過讀來感悟詩的意境。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讀詩

  ⑴學生練讀。

 、圃u價指點:朗讀要歡快,抒情,要讀出小娃的調皮、天真。

 、怯懈星槔首x

  2、說詩

  ⑴提出問題。

  讀了這首詩,你的感受和體驗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學習成果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⑵學生練說。

 、墙處熞龑е更c。

 、佟巴挡砂咨徎亍薄安唤獠刿欅E”等。

  ②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調皮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表現了純真美好的童趣。

  3、寫感受

 、盘岢鰡栴}。

  寫下自己對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體會。一兩句也行/

 、平涣髟u價。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我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產生獨特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闡述自己的見解。讀、說、想、寫貫穿整個環節。

  四、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設計理念:古詩要能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

  1、背誦《池上》,并默寫。

  2、用自己的話把詩的大意寫出來。

  3、發揮想象力,為《池上》配上一副畫。

  板書設計:

  偷采白蓮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開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13

  《古詩兩首》教學后記

  《池上》、《小兒垂釣》,兩首兒童詩,適合孩子的閱讀口味,理解難度適中。

  《池上》教學從主題入手——學生自由讀詩,說說詩中的“小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活潑、頑皮)然后讓學生說說從哪看出孩子的頑皮?引導學生回到詩中。先讓學生說出哪些字詞理解上有困難,然后通過查字典或是聯系插圖解決。接下來設置情境,自己就是那個小娃,因何去采蓮?如何去采蓮?用動作、神情來表現自己的理解。在適當的時候,師生共同指出優缺點。在這個過程中,將重點放在了說話練習以及針對重點字的理解上。說話訓練主要是讓學生說說對詩句的理解,以及在引導學生想像荷堂景色時,進行了一些訓練。而詩句的重點字則是“偷”,讓學生思考“偷”字在這是否是偷竊的意思。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將孩子的“偷采”與作者的“偷看”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小兒垂釣》從“這首詩中的孩子是否同《池上》中的小娃性格相同呢?”入手——學生讀詩后,每個教學過程與上面的教學大致相同。只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常說的話是:上節課,我們是如何做的呢?為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古詩的同時,將學習方法鞏固一下

  最后為了檢查一下學生是否掌握了此類古詩的學習方法,特地找了一首詩讓他們自由學習一下,效果還不錯。

  古詩學習,重在方法!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14

  一、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中的兩首古詩均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村兒童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池上》描繪小娃偷采了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缎捍贯灐访枥L了一個鄉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 二、教學要求:

  小池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 “浮、萍 ”。

  3 、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小兒垂釣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2. 學習生字“釣、蓬、遙、稚”,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的意思。

  3. 背誦課文 

  ★ 三、教學重難點:

  1 、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小兒垂釣》,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 、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 “偷采 ”、 “不解 ”、 “藏蹤跡 ”等詞語感受詩 人煉字之妙。

  ★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 池上》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 、師:現在已是初夏時節,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 、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它 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4 、學生齊讀題目。

  5 、簡介作者白居易。

 。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 2)     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

  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 “諷喻詩 ”。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 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 、檢查初讀情況。

 。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 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 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 2)齊讀詩歌。

  (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ㄒ粋小孩偷采白蓮。)

  3 、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 、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 1)     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 2)     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ㄒ唬┣皟尚 ——小娃偷采蓮。

  1 、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 、學生交流 “看 ”到的畫面。

  (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W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 “蓮葉何田田 ”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 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 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 小娃偷采白蓮圖 ”起個題目)

 、 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 “偷 ”,結合自己小時侯 “偷偷 ”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 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ǘ┖髢尚 ——景美童心純

  1 、提問:小娃 “偷采白蓮 ”不會被發現嗎?

  2 、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 “偷采 ”之事。)

  3 、抓住 “不解 ”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 、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 、《池上》賞詩會 ——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 、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 ,鞏固練習。

  1 、背誦課文。 

  2 、默寫《池上》。

  3 、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第二課時

  《 小兒垂釣 》

  教學過程:

 。ㄒ唬┙沂驹婎}

  1. 導入詩題

  2. 理解詩題

 。ǘ├斫庠娋

  1. 朗讀全詩

  2. 回顧方法:我們怎樣理解詩句(讀詩→釋詞→調序→解句)

 。ㄈ┛偨Y練習

  1. 指導朗讀、背誦。

  2. 根據這首詩,想象出一幅畫。

  3. 教師總結。

  (四)鞏固練習

  1. 形近字組詞

  釣( 。≈桑ā 。∵b( 。

  鉤(  ) 準( 。u(  )

  2. 多音字組詞

  3. 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 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案例: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ㄕ垖W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 六、板書設計:

  20    古詩兩首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遙招手

  小兒垂釣                        怕魚驚

  不應人 

  ★ 七、教學后記:

  童年 —— 《池上》與《小兒垂釣》教學思考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那是發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造力存在問題。

  現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 “側坐莓苔草映身 ”的感覺,有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 ,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 “遙招手,怕魚驚 ”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造!冻厣稀 “偷 ”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 “偷 ”是會經常發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 “偷 ”,詩外有著 “打 ”,一偷一打,其實就構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 “偷 “,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 “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寫著孩子們的童年事,記錄著他們的頑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能夠根據詩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偷采白蓮,不藏蹤跡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和熱愛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小池》。大致了解白居易詩的藝術風格。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3、學生再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的含義。

 。2)小組逐句內容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意思。

  三、品讀感悟,體會意境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詩句,邊讀邊想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3、師配樂配動畫朗讀古詩《池上》。

  4、生配樂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四、吟詩煉字,情景交融。

  1、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談理解。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再次練習有情趣地朗讀。

  2、你還知道哪些以兒童為題材的詩歌?生試背。

  3、總結學習方法,過渡到白居易詩的藝術特色。

  4、初涉白居易詩的另一特色。(諷喻詩)

  《問友》

  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

  根亥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香莖與臭葉,日夜俱長大。

  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

  蘭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決,問君合何如。

  五、背誦古詩并默寫古詩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 篇16

  作者:李霞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19

  《池上》教學設計一

  一、            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2.揭題 :《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3.學生齊讀題目。

  4.簡介作者白居易。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    教師小結: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1、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2、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螅哼呑x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3、借助多媒體,弄懂詩意。

 。1)    欣賞池塘美景,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    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4、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ㄒ唬┣皟尚小⊥尥挡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3、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4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ǘ┖髢尚小懊劳募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  白蓮回 。ň懊酪耍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ㄍ嫱ぃ

  李霞 發表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案例:《池上》(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特殊的葬禮》教案(精選8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培養想象能力,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樣子、游人的感觸和話語,寫一段話詳細描述。4.引導學生領悟保持生態平衡、保護地球的意義。...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套教案:走我們去植樹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背誦課文。...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

    《愛因斯坦與小女孩》教學設計[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一面…—面……、“只好”造句。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人物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的作用。...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導學案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 整體備課一、導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組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示: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復習資料

    第二單元一、生字詞。 攔腰 生疏 感觸新聞 顯示 本領 瞧著 通常 清晰 隱藏 圖案 魅力 好奇 也許幼兒園 催促 攻克 綿延 思緒 啟發 定稿 修改 焦躁 施工 設計 奔馳 看管 拐入 痕跡 最佳自由覆蓋 路徑 五角星 鋪設 破碎教訓 新式 坦克 超過...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復習資料

    第五單元復習目標: 1、第五元所有詞語 2、課文后面的問題、課文重點段落指導。 教學重點:掌握本單元所有課文的詞語、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課文后面的問題、課文重點段落指導。...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復習資料

    第七單元復習目標: 1、第七單元所有詞語 2、課文后面的問題、課文重點段落指導。 教學重點:掌握本單元所有課文的詞語、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課文后面的問題、課文重點段落指導。...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4單元教案

    第四單元備課★單元名稱:第四單元一、單元概述本單元有4篇課文,一個習作,一個練習!队肋h的白衣戰士》課文條理清晰,詳略得當;語言簡潔流暢,又飽含深情,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作文習作2教案

    課題習作 2備課日期3月20 日教學目標《推薦他人》要求學生推薦班級里在閱讀、表演、保健、禮儀等方面表現突出的一個人,或推薦每個方面各推薦一個人,為了寫好推薦文章,可以采訪有關的人。如果事例多,要突出主要事跡,做到有詳有略。...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天鵝的故事》教案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讀懂課后練習中的有關問題,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領悟人與動物(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8 三顧茅廬★ 一、教材分析: 《三顧茅廬》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重點詞語句子復習

    重點詞語復習 四(6) 潘逸非 整理1《走,我們去植樹》植樹溝渠回蕩歡聲笑語音符版圖乖乖綠色工廠栽種2 《第一朵杏花》明媚程度鄭重掌握興沖沖綻開估計大概規律頃刻間一株廣泛信仰皺紋3 《燕子》俊俏活潑機靈蕩漾爛漫掠過偶爾圓暈映襯鮮艷...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祁黃羊》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題 9 祁黃羊 設計 理念 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抓住課文的重點內容,體會其感情特點;用好教材,把教材作為一種載體,注重課內外相結合。...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

    11 永遠的白衣戰士★ 一、教材分析: 《永遠的白衣戰士》課文主要描述了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長葉欣,在一聲“沒有硝煙的戰爭”——抗擊“非典”的戰斗中,臨危不懼,身先士座,舍已為人,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

  •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材培訓及第1單元教學建議

    小語四下教材培訓一、整冊教材梳理(一)縱觀教材,把握特點。1、突出學科特點!肮ぞ咝院腿宋男缘慕y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本冊教材與四上教材一樣,還是習慣、課文、習作、單元練習4大塊。...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梁县| 平阳县| 崇义县| 陵川县| 蓬莱市| 延边| 樟树市| 无锡市| 庄河市| 武城县| 奉化市| 静海县| 黔江区| 辽阳县| 琼海市| 阜阳市| 苗栗县| 武功县| 灵台县| 东安县| 克拉玛依市| 图木舒克市| 潞城市| 惠水县| 灵寿县| 台东县| 海盐县| 泾源县| 夏邑县| 桃园市| 都安| 蒙阴县| 上林县| 中卫市| 太康县| 开封县| 大港区| 翁源县| 巴马| 伊宁市| 遂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