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折紙》說課設計(精選8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折紙》說課設計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將要執教《折紙》,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等方面談談自己的課堂設計。
教材分析:
1、《折紙》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及應用,在五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倍數與因數、分數的再認識、約分、通分。這些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將為本單元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及五年級下冊的分數混合運算、解決分數應用題打下基礎。
2、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要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并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2)方法與過程:通過直觀的折紙操作活動,感受計算異分母加減法的必要性,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思想,培養遷移類推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難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策略:
1、說教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順利達到本節課預定的目標,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通過學生的同桌討論,小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借助展臺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運用搶答、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引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指導學生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2、說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自己能說出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數學課沒有新課,新課就是復習課。”在這個環節,根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我設計了通分、同分母分數加減的練習,為本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作好遷移。
二、創設情境。
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生不僅要學會解決問題,更要學會提出問題。”在這個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具體的折紙情境,讓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三、自主探索。
新課程注重了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環節,我采用了“估一估——折一折——議一議”的模式,通過自主嘗試教師引導,知道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一致,要想計算,必須先通分,培養了學生的轉化思想,從而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基礎上,讓學生去自主嘗試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練一練”第一題,通過看圖填空,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深化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練一練”第三題,通過分組競賽,來檢驗學生的計算能力及正確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診所”通過讓學生辨別易出錯的算式,以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解決總問題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以服務于生活。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環境保護教育。
五、拓展延伸。
通過解決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用線段圖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六、反思評價,總結全課。
新課標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課堂總結時,設計問題“本節課我學會了什么?”讓學生反思本次數學活動的收獲,形成數學知識體系。
板書設計:
板書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板書中,我設計“先通分,再計算。”使學生清晰地知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法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在黑板上示范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過程,旨在規范學生書寫,養成良好習慣。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折紙》說課設計 篇2
教材學情:
《折紙》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五年級的學生,在三年級時已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在上一個單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對學生而言,作為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知識點都已具備,在這節課里,重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為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來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二)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建立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正方形紙片
教學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引導探究式教學法”:即設置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小結→鞏固應用。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問題為思維的主線,學生先想先做,老師后講后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著眼于“引”,啟發學生“探”,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求知*,促使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掌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規律,把“引”與“探”有機結合起來。在主要運用“引探教學法”的同時,結合運用直觀教學法、對比教學法、知識遷移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在具體的情景和數學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
教學學法:
在本節課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在計算法則的引入和形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讓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體驗轉化思想在數學中的運用,經歷觀察、探索、歸納的數學活動,自主推導計算法則。具體學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動手操作法、練習鞏固法等。
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復習導入,鋪墊孕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巧設練習,鞏固新知→課堂評價,師生小結等五大環節。
一、復習導入,鋪墊孕伏
我通過設計“把下面各組分數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來復習通分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目的是為學好新課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從現實生活中的“手工折紙”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三、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新課程倡導,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生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識才能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才能創造性地學到新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學環節是主要環節,我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法。我放手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算一算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師生驗證、討論交流等形式,逐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還故意出錯題讓學生判斷,以此讓學生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第二步,學習異分母分數減法。由于學生學會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所以在此環節中,我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思考獨立完成,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培養自學能力。
第三步,算法優化。在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法、減法的過程中,學生分別用了折紙、畫圖和計算的不同解法,我讓學生比較哪一種算法更好、更方便,引導學生在算法多樣化中選擇算法化。
第四步,討論歸納計算法則。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然后組織全班交流歸納。通過發揮學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計算法則。
四、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如“看圖填一填”。旨在展示計算全過程,給差生“拐杖”,力保“雙基”。
2.綜合練習,如“計算”。完成這一層次的練習不僅要用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而且要綜合運用“通分”、“約分”、“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等知識點,設計意圖在于強化算理,提高計算技能。
3.應用練習,如“解決問題”。把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五、課堂評價,師生小結
新課程倡導評價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及時表揚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創新意識;在本節課的最后環節,注重引導學生總結知識經驗,完善認知結構。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折紙》說課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分數的認識、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它將為后面的分數的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原理。
2、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3、引導學生從現實體驗出發,激發學生興趣,學會合作,與人分享收獲,并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原理,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法學法:
為了講清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課制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學法上談一談。
教學教法:
我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參與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讓學生探究體驗、參與合作、互動討論。
教學學法:
引導學生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小明和小紅在手工課上折紙鶴)讓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
結合學生提問,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引出算式1/2+1/4(板書算式)
此環節抓住切入點生成本節課的問題,分母不相同的分數相加怎樣計算?讓學生體會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的必要性,在生活中確實需要。從而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因猜想而緊張的沉思,從而達到風起云生的效果。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法
1、獨立思考——投石問路
在提出1/2+1/4得多少后,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全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自己的通過畫圖、折紙、探索計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曲徑通幽
算完后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過程。
3、匯報交流——水到渠成
小組說完后,哪組的同學起來匯報一下你們小組的想法?其他還有別的想法嗎?
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法,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請況
1/2+1/4=1/6
1/2+1/4=2/6
1/2+1/4=2/4+1/4=3/4
不管是哪這種想法,我都不會急于表態,而是把問題拋回去:請同學們想想,你同意那種意見?為什么?
重點引導學生不僅說出得多少,更應結合圖形、畫圖說明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進一步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二)異分母分數減法
出示提出的問題:你能計算小紅比小明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嗎?學生獨立探索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后出示試一試兩題,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三)小結計算方法
觀察算式,小組討論,怎樣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的加減法?
讓學生思考、交流、匯報,師生共同小結優化,重點引導學生說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加減。你還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嗎?引導學生總結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項。
此環節抓住問題的的著力點討論,讓學生探究有實效,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的方法,匯報交流抓住知識的突破點,以求達到由“投石問路——曲徑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我會設計基本練習(課本練一練1—3題)、提高練習(練一練第4題)、綜合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先看清題意,再獨立思考,自主計算,完成后集體訂正,訂正時關注有什么不一樣的或是不對的?
此環節抓住盲點練習,讓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說出學到的知識,還有情感體驗。
此環節抓住新知識增長點,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素質,更深刻地運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折紙》說課設計 篇4
一、 教材分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學會同分母數加減法和通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一個全新的知識,是分數加減法乃至小學階段計算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計算方面的重要基礎。為了讓學生直觀地認識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必要性,教材安排了折紙活動,感受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的必要性。接著,又提出了估一估與算一算的要求,并用兩種提示性的算法,說明學生在探索中可能出現的思考方法。對于異分母分數的減法,教材則直接呈現了計算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能直接進行減法的計算。在“試一試” 的練習后,教材安排了對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方法的歸納,以便學生能用簡單的算理直接進行計算。
二、 學情分析
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學期又學習了通分,這些都有是學習本節課的基礎。我在我班做了一個學前調查,有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能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計算,有百分之六十的學生出現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減的方法,這個調查情況屬于我們農村的學生, 我想市內的學生可能會好些,但在直觀操作中感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仍然是本節課的重中之重。
三、 教學目標
1、 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 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3、 初步滲透轉化、建模等教學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 教學重、難點
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鋪墊。
1、出示孫悟空和豬八戒圖片。
師:同學們看看這兩個人物是誰呀?
生:孫悟空和豬八戒。
師:這節課他們將陪我們一起學習,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可以說他們歷盡磨難,師父唐僧有時也會給他們出一些題目,要是全做對了就有獎勵,這不師父又給他們二人出題了,想知道師父出了什么題嗎?
2、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1)幻燈片出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題目。
師:同學們這幾題可把孫悟空和豬八戒難住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們解答嗎?
師:咱們五年 班的同學就是有愛心。
師:誰愿意幫助豬八戒解答這幾道題。生回答。
師:誰愿意幫助孫悟空解答? 生回答。
(2)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是全算對了,可是孫悟空和豬八戒還是不會算呀,誰來告訴他們計算像這樣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題目的方法是什么?
生: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師:孫悟空和豬八戒按照我們的方法,也將師父出的題目全做對了,師父獎勵他們每人一張同樣大小的餅。
(設計意圖:抓住同分母分數相加減計算方法這一新知生長點切入,有利于學生學習。)
(二)師生共討、學習新知
1、幻燈片出示“師父獎勵他們每人一張大小一樣的餅,豬八戒吃了這張餅的二分之一,孫悟空吃了這張餅的四分之一”
2、學生質疑。
師:師父看到他們二人吃的餅又要給他們提出問題了,誰來說說師父可以會出什么問題呀?
預設問題:
(1) 誰吃的多?
(2) 各自剩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3) 一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 +)
(4) 豬八戒比孫悟空多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共同研究加法題。
(類似于第一、二個以前學過的問題,隨著學生的提問后就做答)
2、 對比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題目的不同。
師:看看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數加減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學的都是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現在分母不相同了。
師:分母不同的分數就是異分母分數,這節課我們就重點研究一下如何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 (板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3、 猜測結果。
師:這道題又把孫悟空和豬八戒難住了,你能不能根據你自己的經驗猜測一下這道題的結果。
預設學生答案:
生1:四分之三。 生2:六分之二。
出現第二種情況時,追問這名學生是怎么想的?
預設學生回答:
分母直接加上分母,分子直接加上分子。
師: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的表達出來。
4、 比較二分之一與六分之二的大小,感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不能將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減。
師:同學們我們來比較一下二分之一和六分之二的大小。
生:二分之一大。
師:通過剛才的比較,再結合這道算式,你有什么新發現嗎?
引導學生明白:
六分之二是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和,不可能比二分之一小。
師:那么這道題等于六分之二就是錯誤的了,所以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題目時… (不能將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減)
師:在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為什么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或相減呢?
5、 計算“4.21+5.3”,提問:“可不可以將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感受為什么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相加。
師:可不可以將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
生1:不可以。因為相同的數位沒有對齊。
生2:小數點沒對齊。 師:小數點沒對齊也就是數位沒對齊。
師:數位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計數單位)
師:也就是說當單位不同時不能直接相加減。
師:我們在來看這道分數題,他們的…不同?(分母)
師: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
師:單位也不同,可以直接相加減嗎?
生:不可以。
師:現在明白在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時為什么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相加的原因了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在異分母分數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相加減,而且還要明白為什么不能這么做,達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6、 自主驗證,四分之三是否正確。
師:剛才還有人說結果是四分之三,到底對不對呢?送給大家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老師給大家每人準備了兩張完全相同的圓片,就當作孫悟空和豬八戒的餅,請你折一折、拼一拼來驗證一下四分之三是不是這道題的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由猜想 直觀操作去驗證結果的過程體會算理)
7、 匯報交流。
學生操作的過程:
+
重點讓學生說出怎么看出是四分之三的,找三名同學匯報。
8、 滲透通分思想。
出示:
+ = + =
師:聽完你們的匯報,我發現剛才的幾位同學都說到把八戒吃的二分之一轉化成四分之二,這也就是說現在的四分之二和悟空的四分之一的分母相同了,分母相同了分數單位也相同了,這樣就可以…
11、試做一道題,然后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趕快把如何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告訴給悟空和八戒吧,讓他們也會做這樣的題。
12、提示:最后的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三)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1、算一算
- = += += - =
2、解方程
x-= x+ =
3、解決問題。
孫悟空和豬八戒從西天取經回來后,都各自過起了日子,下面是他們一個月的開支情況:
購買服裝
購買食品
孫悟空
占收入的
占收入的
豬八戒
占收入的
占收入的
根據上面表格中的信息,請你提出問題并解答。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 通分 —
= + = —
=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折紙》說課設計 篇5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師:現在,每個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紙片,請你們取其中的一張紙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顏色,并說一說涂顏色的部分是幾分之幾?
(學生開始進行折紙、涂色的活動,教師進行巡視。)
師:現在,哪個小朋友來介紹你和折紙與涂色情況。
生:我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先對折,再對折,然后在其中一個小正方形上涂顏色,這個涂色的部分叫1/4。
生:我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先對折,再對折,然后在其中的3個部分涂上顏色,涂色的部分叫3/4。
……
一會兒時間,學生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折紙與涂色的情況。主要有下列幾種:
師:同學們,如果現在要計算兩張紙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是多少,你可列出哪些算式?
生:我可以列出:1/4+3/4。
生:我可以列出:3/4+1/2。
生:我可以列出:1/8+5/8。
生:我可以列出:5/8+1/4。
……
(教師分別將學生提出的算式,書寫在黑板上。)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根據分數的分母特點,這些算式可以分成幾類?
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分母相同的,一類是分母不同的。
(教師根據學生的分類,將黑板上的算式進行了整理。)
師:這個同學說得正好,我們今天這一節課就要來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
2.自主探索
師: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任意選擇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試一試如何計算?
(學生進行獨立的嘗試。)
師:誰來匯報自己探索的過程?
生:我選擇了“1/4+1/2”的這一道題,它的計算過程是:1/4+1/2=2/6。
生:我也選擇了“1/4+1/2”的這一道題,但計算的過程與他不一樣。計算過程是:1/4+1/2=1/4+2/4=3/4。
生:我選擇了“1/8+1/4”的這一道題,它的計算過程是:1/8+1/4=1/8+2/8=3/8。
生:我認為他的計算太復雜,我的計算過程是:1/8+1/4=2/12。
……
師:剛才有很多同學匯報了他們的探索過程,那么為什么同樣的算式,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到底誰是正確的?誰是錯誤的呢?
(教師的問題一提出,下面的學生開始激烈的爭論。有的同學拉著教師的手,要請教師說一說誰對誰錯,但教師卻沒有及時加以表態。)
師:我聽了很多同學的不同意見,但現在誰也說服不了誰,那該怎么辦呢?能不能觀察剛才所折的紙,從折紙的涂色部分中,思考、驗證哪一種計算方法正確。
3.圖像驗證
(學生對照自己的算式,開始觀察涂色的兩個部分,一會兒,不少學生舉起了手。)
生:老師,我發現“1/4+1/2”在圖上可以看到,它的結果應該是3/4。
生:我也發現了“1/8+1/4”在圖上的結果是3/8。
師:那么這個3/4與3/8是怎樣得出的呢?
生:我發現了,1/4與1/2在圖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為它們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生:我有一個補充,剛才這個同學說的每份不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才可以相加。
……
〖案例點評〗
在開展課前的復習時,一般的教師往往采用提供現成的習題代學生進行練習。而這位教師則采用請學生折紙與涂色的方法,并在學生的折紙與涂色中不提出任何規定性的要求。同樣,在學生選擇探索時,教師也是請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算式進行探索。在這兩個環節中,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即數學的練習題應來自哪里?一般說教師應為學生作好準備,但當學生具有這種能力時,完全應該把這種權利還給他們,而且通過他們自己提供相關的素材,對深化他們已學知識的認識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本案例片斷第二個特點是異分母分數的加法是一個全新的知識,也是分數加減法中的一個難點知識。但這位執教的教師卻把新授課的講解交給學生自己去探索。但不出意料,探索中出現了學生常見的錯誤。然后,教師也不急于進行撥亂反正,又請學生自己開展爭論,是誰對誰錯?而爭論的結果是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教師仍不出面澄清算法,又一次組織學生用所折紙的圖像去進行驗證。對這三個重要環節的處理,則引出了學生最后的發現。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每一項新的事物,學生都存在著一種好奇心,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動力。而這位教師把學生的這種好奇心還給學生,就讓他們進行嘗試,從學生的內心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滿足。當然,學生的探索中,往往會運用知識的遷移,但由于分數的加法與整數的加法其表示對象的不同,所以學生出現了找不到方向的局面。在這緊要的關頭,教師僅點撥用圖像進行驗證,從而引出學生思考上的深入,并發現了異分母分數為什么要先通分的道理。
〖思考與討論〗
1.在本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認知沖突出主體現在哪個方面?
2.當學生探索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后,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為什么這位教師不直接進行糾正,仍請學生進行討論?
3.在本案例中解決學生認識上的沖突,教師采用了請學生用圖像進行驗證,這一環節對學生正確認識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將有什么影響?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折紙》說課設計 篇6
課題:折紙
教學目的:1、在操作中,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算理,并能正確計算。
2、滲透轉化的思想,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轉化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3、發展探索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數學的交流與表達,感受數學真切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重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法。
難點:為什么先通分
關鍵:實際操作發現規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觀察發現
現在小朋友手中有幾張正方形的紙,請同學們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上涂上顏色,并說明涂顏色部分占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1、學生操作 ,教師巡視。
2、師:哪位同學介紹一下折紙和涂顏色的情況。(學生匯報)
3、師:如果要計算兩張紙涂顏色部分合起來,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4、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根據分數的分母的特點可以分幾類?
5、師:今天來學習分母不同分數加減法(板書課題)
二、積極參與 探究感受
1、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道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法試題試一試如何計算?(學生試做)
2、師:誰能匯報一下自己的計算過程?(生答師板書)
3、剛才同學們匯報了自己的計算過程,但是誰對誰錯呢? 為什么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折紙,來判斷一下。師演示大屏幕。
4、運用剛才的方法計算:異分母分數減法.
5、通過剛才的計算如何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呢?
(學生交流匯報)
三、運用知識 解決問題
1、看圖填一填
2、口答:
3、計算:
4、小明家8月份的支出中,房租約占總支出的 ,用于餐飲、水果方面的支出約占總支出的 ,這兩項支出約占總支出的幾分之幾?
5、考考你 :
有甲、乙、丙三根繩子,甲比乙長 米 ,丙比乙短 ,甲與丙相差多少米?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折紙》說課設計 篇7
折 紙——不同分母分數相加減
教學內容:折紙(書第66—6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掌握不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推理和概括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學習中培養積極參與活動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難點:理解先通分,再加減的算理。
教、學具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
2、學具:每人準備正方形紙片、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給下面每組分數通分。
1/3和4/9 3/4和5/6
2、回顧,計算下面各題,并想一想你是怎樣想的?
1/5+2/5= 3/7+2/7= 1/9+5/9=
4/7-1/7= 11/15-11/15= 7/12-5/12=
二、揭示課題
1、出示例題:小華要用一張正方形紙的1/2折小船,用它的1/4來折小鳥,那么小華一共用了這張正方形紙的幾分之幾呢?
2、請學生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顏色,并說一說涂顏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紙片的幾分之幾?
3、請學生介紹自己的折紙與涂色的情況。
4、現在要計算兩張紙的涂色部分合起來是多少,怎樣列算式?
5、請你估計一下,兩次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想一想,這個算式要怎樣計算。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不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板書)
三、 自主探索。
1、認真看書自學p66頁,然后在練習本上完成p66的試一試。
2、同桌互相討論、交流“如何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
3、 交流匯報。
(1)“1/2與1/4在圖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為它們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當每份都相同時,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說它們的分數單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應該先通分,把它們變成同分母的分數,然后再相加減。”
(4)“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四、歸納總結方法:
1、指名板演,試一試,并根據計算發現什么?
2、歸納計算方法:
不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
五、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題,看圖填一填。
2、數學小醫生。
3/4+1/6=4/10=2/5 4/9-2/5=2/4=1/2
六、總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2、你認為進行分母不同的分數(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七、作業:課本 p67第3、4、5題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折紙》教學課件1124788125.ppt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折紙》說課設計 篇8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手工《折紙》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了培養幼兒勤于思考,大膽創新的能力,我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性的評價活動。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發現了什么問題?
當幼兒掌握一定的折紙活動規則時,他們很愿意對自己和同伴的活動做出評價,這時要善于抓住引導幼兒掌握良好的活動規則的好時機。于是我就設計了“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有什么問題,你不滿意,說來大家評一評。”對幼兒所提出的問題,我總是讓幼兒展開討論,在思考、分析的過程中來提高規則意識。
2、你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助的嗎?
幼兒在折紙活動中常常會遇到困難,我總是先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由于幼兒生活經驗比較淺薄,我也讓幼兒在評價時提出自己的困難,并鼓勵幼兒共同商量,從多方面探討解決的辦法。
3、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么?
折紙活動評價的最后一環節,就是為下次活動出謀劃策。鼓勵幼兒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幼兒協作創新,為下次活動做出明確的導向,發揮折紙活動的魅力。
總之,幼兒學習折紙要從幼兒的心理特點出發,制訂合理目標,提供折紙環境,選擇適宜方法,把它融入到幼兒一日生活中,使它成為幼兒喜愛的活動。只有這樣,折紙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成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