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京劇》教案設計(精選6篇)
高中音樂《京劇》教案設計 篇1
課時:1課時
教具:多媒體教室
一.教學目的
1 了解京劇的基礎知識(起源、唱腔、伴奏樂器、表演形式、人物行當等)
2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懂得繼承和宏揚民族文化的意義。
3.教學方式:課件演示,教師講解、示范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⑴聽歌曲:《唱臉譜》 (出示課件)
[師]這首歌曲是關于我們的國粹--京劇的。京劇是流行全國各地的戲曲劇種之一。我國的戲曲藝術與古希臘的悲喜劇,印度的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種。而我國的戲曲的藝術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劇又被譽為是我國的國粹。隨著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京劇藝術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愛,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國拜師學藝,把我國的藝術帶到他們的國家中去。那么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對自己的國粹了解多少呢?
⑵談談對京劇的認識。(學生討論回答)
2.京劇藝術基礎知識
(1)起源:京劇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頭 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 :三慶班、 四喜班、 春公班和春班 。先后進京獻藝,獲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種以微調“二簧”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
在200年的發展歷程中,京劇在唱詞、念白及字韻上越來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 也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發明,終于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
(2)角色的分類與臉譜:
“ 生、旦、 凈、 丑 ” 是 什 么 ? 其 實 不 過 是 角 色 分 類。
“ 生 ” 是 男 性 正 面 角 色。
“ 旦 ” 是 女 性 正 面 角 色
“ 凈 ” 是 性 格 鮮 明 的 男 性 配 角
“ 丑 ” 是 幽 默 滑 稽 或 反 面角 色。
每種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臉譜、扮相等,只要演員一上場,你一望便知。
在人的臉上涂上某種顏色以象征這個人的性格和品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
的一大特點,也是理解劇情的關鍵。
紅 臉 含 有 褒 義, 代 表 忠 勇 者。
黑 臉 為中 性, 代 表 猛 智 者 。
藍 臉 和 綠 臉 也 為 中 性, 代 表 草 莽 英 雄 。
黃 臉 和 白 臉 含 貶 義, 代表 兇 詐 者 。
金 臉 和 銀 臉 是 神 秘, 代 表 神 妖。
(課件里分別有不同的臉譜。以便學生認識,和區分)
(3)京劇的音樂
聲腔:唱腔和伴奏統稱聲腔。以板式變化為主,又因不同行當形成生腔和旦腔。
念白:“念”指人物吟誦詩句,富有節奏韻律感,音樂性較強;“白”指人物之間的對話。分韻白和京白。
(練習對話片段 男:哥哥,哥哥……
女:兄弟,你哥哥出去做買賣去了,叫你等他一會兒。
男,哦,等他一等。
女:是。)
打擊樂:通過打擊樂器有節奏的擊打,掌握全場演出的節奏,人物情緒和唱腔的演唱。
京劇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
曲牌音樂:京劇樂隊中的管弦樂器,除擔任唱腔
的伴奏外,還演奏各種純樂器曲牌,作為
劇中的過場音樂和配合啞劇式的表演,曲牌多從昆曲中借用。
如:“京胡曲牌”“嗩吶曲牌”“笛子曲牌”。
做:舞蹈化的形體動作(看喂雞片段,讓學生模仿)
打:傳統武術和跌打技藝的結合(講述蓋叫天事跡)
3.京劇欣賞與學習
欣賞《鍘美案》選段
劇情簡介:陳世美得中狀元,招為駙馬后不認前妻秦香蓮母子,反差韓琦于土地廟殺害。韓不忍,遂放其逃走后自刎。香蓮憤之,攔轎喊冤。包拯出面,良言相勸陳世美,無果。包拯伸張正義,不顧皇親勢大,按律處陳世美以斬刑。
唱詞:【西皮導板】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原板】尊一聲駙馬宮細聽端的,可記得端午日朝賀天子,在朝房與駙馬你相過了面皮,我相你眉長眉短有兒女,膀高膀低定有前妻,我勸你相認是正理,(白)駙馬,禍到臨頭悔不及
欣賞此曲,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劇中的臉譜,人物以及音樂。
學唱選段:《甘灑熱血寫春秋》
4.課后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京劇的一些基礎知識,并欣賞和學習了京劇的音樂。希望大家能了解我國優秀戲曲文化,并能夠熱愛這一中國的國粹。下課。
高中音樂《京劇》教案設計 篇2
學生在一堂課內真正有收獲、有提高,引導他們全心投入學習之中是很重要的。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認為教師首先要做到全情投入,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吸引。在上四大行當時,我始終全神投入其中,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語言和生動的表演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京劇藝術,讓學生很好的掌握老生唱腔特點。師生通過學唱京劇,模仿動作,將講臺變成了京劇舞臺。也許,真是由于這樣,課堂上學生們的探求欲很高,在交流、學習中,學生們對京劇藝術都有了更多的了解,達到了教學所定的目標。
以情動人,是我們教師上好每一堂課必不可少的條件,我能很好的利用整合資源,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的效果,帶著學生模唱,進行動作的演練感覺效果還是不錯的,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努力,讓每一堂課都能帶給學生收獲,使學生不斷取得進步。
1、欣賞與演唱要同步進行。學生再欣賞戲曲時教師要注重劇情人物介紹,并滲透思想內容,讓學生先激起對劇中正面人物的熱愛,然后重點對有影響生、旦、凈、丑的優秀劇目和唱段進行教唱與練唱。
2、著重進行普及戲曲基本知識工作,步入實際課教學,讓部分學生能達到實際演出水平。
3、隨時進行調查。教師要在學生中對喜歡、比較喜歡、一般可以接受不喜歡的戲曲的情況隨時調查摸底,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教育,促進戲曲藝術的普及教育。
4、把戲曲藝術與其他科目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如:美術、音樂、舞蹈、文學等。分析戲曲藝術與其它文學藝術門類的關系。
京劇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殿里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為了這顆明珠的色彩永遠亮麗,我們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為京劇藝術進入課堂,為京劇藝術的繼承與發展盡一份力。
高中音樂《京劇》教案設計 篇3
京劇是一種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在與世界文化進行交流,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們從情感上感覺就居無愧是我們民族的國粹入。可是京劇對孩子們來說似乎是有些遙遠,現在的學生對京劇也不感興趣,無論是唱腔,對白,京劇的一招一式都與現實的生活有著很大差距,所以自己對這堂詳查的教學是非常不滿意,只是一味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去講解,并沒有考慮到同學們的興趣,如果對此不感興趣怎么進一步學習呢。
但這堂課也有閃光的一面。我從讓同學們猜京劇距離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是否聽說過“徽班進京”給乾隆祝壽談起,象講故事一樣,抓住同學們的耳朵。京劇的唱腔是個比較難講的地方,也是本節課我不很滿意的地方,我只是簡單講解了“西皮”“二黃”。如果能現場給同學們唱一段,或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唱腔則更利于同學們的理解。行頭、場面、武場、文場同學們很容易理解。京劇的行當的劃分,四大名旦的介紹,我都覺得進行的很順利。
高中音樂《京劇》教案設計 篇4
京劇是我國流傳最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戲曲劇種。但是現在的孩子們對京劇藝術的了解很少,在教學“學戲曲”這一單元里,我先問孩子們他們對戲曲的了解,很多孩子說他們聽不懂戲曲里唱的是什么。所以在教學中我先從聽入手,比如在教學《生旦凈丑會精粹》一課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了風趣詼諧的京劇《三岔口》導入新課。然后我引導學生逐漸地體會聽出京劇的韻味,聽出唱詞的精煉。又給學生聽了婉轉、哀怨和節奏比較慢的《大雪飄》。俗話說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聽的次數越多的唱段會越喜歡。看著孩子們對戲曲有所感興趣了,我就鼓勵孩子們上“中國京劇藝術網”,讓他們搜一些喜歡的唱段聽,或者了解更多的京劇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覺得京劇藝術包括的內容非常多,而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所有一些重要內容只能被一帶而過。在堂課教學中,能讓學生對中國的國粹有初步的了解。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整合學生材料方面要多加注意,還需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學生的網絡信息資源,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孩子們更多的了解京劇藝術,進一步喜歡京劇藝術盡一份力。
高中音樂《京劇》教案設計 篇5
講解京劇,一定不能講的過于深奧,盡量通俗易懂,舉例和欣賞同時進行,還要和同學們現有的知識有交匯點,繼續保持興趣。
京劇的歷史,我從讓同學們猜京劇距離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是否聽說過“徽班進京”給乾隆祝壽談起,象講故事一樣,抓住同學們的耳朵。京劇的唱腔是個比較難講的地方,也是本節課我不很滿意的地方,我只是簡單講解了“西皮”“二黃”。如果能現場給同學們唱一段,或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唱腔則更利于同學們的理解。行頭、場面、武場、文場同學們很容易理解。京劇的行當的劃分,四大名旦的介紹,我都覺得進行的很順利。關于繼承和發揚,我找了北京戲校小演員刻苦練功的視頻給大家看,所以同學們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被小演員深厚的功力所折服,我想:他們的心靈里會受到一次小小震動。我適時的總結:京劇,為我們的生活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品味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我們只是粗略的領略了京劇藝術的魅力,希望同學們在喜愛通俗音樂的同時,不要忘記學習我們中華藝術的瑰寶。
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還算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同學們在課堂上發言踴躍,對于疑問也有興趣質疑。說明課堂已經激起同學們學習京劇的興趣,達到了教學目標。
高中音樂《京劇》教案設計 篇6
《甘灑熱血寫春秋》這課,鑒于是京劇藝術在我國民族戲曲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教學重點設計為引導學生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體驗京劇唱腔的韻味,使學生初步了解京劇藝術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歷史背景,對我國的民族戲曲產生初步的興趣。
在上課之前,我心里忐忑不安,因為學生對戲曲太陌生,怎樣才能使他們更快的進入和接受呢?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乎我的意料。特別是在模仿演唱中,使我意識到學生的學習欲望要靠教師來激發;其次,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要過高,哪怕學會一句唱腔,一來教師教學有成功感,二來學生學習有成就感。還有,教師的示范作用也不容忽視,能達到事倍功半的目的。
學唱京劇,首要的是聆聽,再者就是模仿。把握音準以后,注意唱腔的模仿。節奏快慢、咬字、吐音、精氣神...都需要一步步抓好。要唱好一段戲,首先應該懂得作品的內涵。這就要了解戲曲所講究的內容,抓住人物特點,剖析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