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美的回答》教學設計(精選4篇)
冀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美的回答》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正確認讀本課1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熱愛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大自然的美。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如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形聲字的方法識字等。
2、通過情感朗讀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受到要保護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質疑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小詩《美的回答》
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識記“答”:誰能很快記住它的樣子?
齊讀課題。
學習“美”的寫法。(師示范,學生先書空練習,再描紅練習書寫(描一個寫一個)。)
再讀課題。
師:美的回答是什么?誰給了我們美的回答?為什么會給我們這樣的回答?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熟悉課文,打開書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出示課文,生字用不同顏色標出)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
1、檢查生字的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生字用帶顏色的字標出)
2、多種形式的讀來識記生字詞。(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比賽讀——打亂順序讀)
3、認讀生字詞卡片,以鞏固認識生字。
4、(出示生字)多種形式的讀來識記生字。
5、交流識字方法。
6、利用生字卡片,通過游戲來識記生字。
四、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課文思考:大自然給我們美的回答是什么?邊讀變勾畫相關的句子。
2、全班共同交流,出示相關語句。
“山間田野長滿綠樹,城市鄉村開遍鮮花。小燕子為我們跳起舞,小青蛙說我們頂呱呱。”
(1)指讀大自然美的回答。
(2)“山間田野長滿綠樹,城市鄉村開遍鮮花”是什么景象?你的眼前好像出現了怎樣美麗的畫面?你能說一說嗎?
(3)生暢談眼中的美麗畫面。(山間田野到處是誘人的綠,放眼望去,都是高高的、綠綠的樹,各種美麗的花滿山遍野。城市鄉村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花,紅的、白的、粉的.......還有許多小蜜蜂來采蜜呢!)
(4)指導學生朗讀。
大自然多么美好啊!我們熱愛大自然,大自然就給我們美的回答。誰是熱愛大自然的孩子?
共同朗讀這段話。
3、師:我們都是熱愛大自然的孩子,我們能為大自然做些什么?(出示填空,引導孩子找出植樹、種花、愛護燕子、保護青蛙)
4、師:大自然的美要靠大家來保護,只有我們對大自然充滿愛心,才能換來大自然美的回答。
(1)師生對讀。我們植樹,( )。
我們種花,( )。
我們愛護小燕子,( )。
我們保護小青蛙,( )。
(2)同桌相互練習對讀。
(3)男生、女生交換對讀。
5、美美的朗讀全文。
五、聯系生活,擴展想象。
師:我們還能為大自然做些什么?大自然又會給我們哪些美的回答?
學生暢所欲言。
六、復習本節課所學生字詞。
七、作業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演、畫、唱)來表現我們能為大自然做些什么?大自然又會給我們怎樣美的回答?
冀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美的回答》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認讀本課十四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熱愛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大自然的美。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聊天交流,啟發性設置問題情境,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接觸大自然,融進大自然。
2. 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大自然的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熱愛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大自然的美。
重難點分析:
1. 會寫六個生字,正確認讀“植樹、種花、保護、田野、城市”等詞語。
2. 誦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體味大自然的美要靠人類保護是文章的難點。教學時引導學生讀進去,以語感引發情感,以情感帶動語感,嘗試聲情一致的朗讀能力達成與提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一)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觀,多姿多彩的花草樹木,調皮可愛的小燕子、綠色的小青蛙……讓學生整體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二)提問,學生思考回答。
1. 你都看到了什么?
2. 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3. 我們生活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大自然呢?大自然又會怎樣對待我們呢?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一)提出自讀要求,學生自由讀詩,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確流利。
(二)同桌互讀文中的生詞,先指讀,后開火車讀。
課件出示詞語
(三)讀詩歌,聽者給予評價。
三、再讀課文,讀出感情。
課件展示
(一)提問: “我們植樹”,大自然給了我們怎樣的回答?
找出句子來,自己讀一讀,然后男女生對讀。
引導體會“回答”的內容。
(二)提問: “我們種花”,大自然給了我們怎樣的回答?
找出來同桌讀一讀,然后男女生對讀。
(三)學習體會“愛護燕子”、 “保護青蛙”的句子,學習方式與上面的相同。
男女生交換對讀。
(四)大自然的回答好不好?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大自然的回答,你說用什么詞?
(五)“山間田野長滿綠樹” 、“城市鄉村開遍鮮花”是什么景象?你能說一說嗎?
四、讀中理解,嘗試背誦。
(一)學生讀課文。
(二)提問:課文寫了什么景象?
學生語言描述。
(三)課件展示課文, “植樹”、 “種花”、“愛護”、“保護”、“熱愛”幾個詞空缺。
學生嘗試補充課文空缺的幾個詞。
(四)學生試背誦。可配音樂《大自然的情詩》。
五 聯系實際,拓展延伸(作業)。
我們還能為大自然做哪些事情?大自然又會給我們哪些美的回答?課件出示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可以寫,可以畫,還可以用實際行動做一做。
第二課時
一、作業展示,成果體驗。
學生展示作業。
二、再認生字,復習鞏固。
(一)課件展示會認、會寫的生字,將課文中含有生字的詞語進行復現。
(二)課件展示用新生字連成新句子,將生字置于新的語境中以強化再認。
1. 小青蛙長大了,我們要保護它。
2. 城市中有一座小山,山頂上植了樹,還滿山都是野花,我愛這美麗的小山。
三、記憶生字字形與書寫。
(一)課件展示六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二)你怎么記住它?
(三)觀察:怎樣才能寫正確?
美:上方是頭頂所戴的東西,下方的“大”是正面站立的人形。
鄉:像曲曲彎彎的鄉村小路。
種:可用熟字合并法記憶。
(四)指導書寫,怎么寫才美?
學生發言。
學生在書上寫,寫后小組評議、全班評議。
冀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美的回答》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懂得熱愛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大自然的美。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正確認讀本課十七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習朗讀能力,背誦能力,識字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本課十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小組學習,以讀為主,讀議畫結合,聯系學生活實際理解課文。
教具學具:
錄音機及磁帶,課件(放大插圖)。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情境導入
1、出示課件,展示大自然的美景
2、提問
(1)你都看到什么?
(2)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同學們,你在路上、小河邊、田野里行走時,看到過那些美麗的景色,聽到那些美麗的聲音?(生說)
師:是的,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美的回答。
揭示課題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美的回答》
這美的回答靠什么的得來的?請大家快來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第一次讀,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讀后畫出生字詞,在多讀幾遍,讀正確。
2、用采蘑菇的形式檢查字音。
3、合作交流,巧記生字。發現識字規律。
4、第二次讀,同桌讀,互評,糾錯。(專心聽,及時幫助他。)
5、指名讀,跟課件朗讀。
6、學生再次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把自己喜歡的詞句讀給好朋友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三、感悟課文
細心讀一讀課文,找一找,大自然都讓我們欣賞到了哪些美景,把你找到的句子勾畫下來。學生在反復讀文之后進行勾畫。
生1:我勾畫的是“山間田野長滿綠樹,城市鄉村開遍鮮花。小燕子為我們跳舞,小青蛙說我們頂呱呱。”
師:他找的真好,誰愿意為我們讀一讀。我們閉上眼睛,你的腦子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一個學生讀文。
生1:我看見可好多好多的綠樹。
生2:我滿眼看見的都是高高的、綠綠的樹和好多的花。
生3:我看見的花是五顏六色的。
生4:我看見小燕子一邊叫一邊飛,我還聽見小青蛙也在呱呱叫個不停。
師:先在誰愿意帶著你眼前看到的美景來給大家讀一讀課文。
要讓大自然做出美的回答,我們能做什么呢?
生:我們植樹 我們種花 我們愛護燕子我們保護青蛙
四、再次讀課文,讀出理解,試背誦
1、出示課文,“植樹”、“種花”、“愛護”、“保護”“熱愛”幾個詞空缺。學生試補充。
2、學生試背誦。
3、看黑板的板書再背誦。
五、聯系生活擴展想象
地球村的小主人
我住地球村,當好小主人。種上草,草兒青嫩嫩;栽上花,花兒香噴噴;植上樹,樹木綠茵茵。小朋友,作為地球村的小主人,你都做了什么?
我們還能為大自然做哪些事情?大自然又會給我們哪些美的回答?
生1:我們不往水里扔東西,水就嘩啦啦的流,為我們唱歌,水里的小魚還為我們跳舞。
生2:我們不污染大海,大海就能當鏡子給我們照。
生3:我們保護小蜜蜂,小蜜蜂就采蜜給我們吃。
生4:我們愛護草坪,風一吹,小草就對我們點頭微笑.....(
生:我們不亂扔垃圾,讓天空更藍
我們不摘花朵,讓花更香
我們節約用水,讓水更清
我們愛護小動物 ,讓我們和小動物成為一家人
師:你們說的真好,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美好的自然。誰能試這用這些話語替換課文的內容變成一篇新的《美的回答》?
學生討論整理如下
我們不亂扔垃圾, 我們不摘花朵,我們節約用水,我們愛護小動物。我們熱愛大自然
大自然就給我們美的回答
天空更藍 花更香 水更清 我們和小動物成為一家人
師:你們真棒,已經成為小詩人了。學習了一首詩,自己做了一首詩,回家可以把你們編的這首詩讀給家長聽。如果你有還的想法,還可以在試著編一首詩。
冀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美的回答》教學設計 篇4
一.課外積累引發課題
師:誰愿意把<我真希望>背給大家欣賞欣賞?
學生背誦。
(<我真希望>是童年書架中一篇表現孩子們希望生活在一個潔凈、美麗的地球的文章。因為第二天學習《美的回答》一課,所以頭一天做了積累的布置,作為學習課文的鋪墊。)
師:是啊,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和我們一樣,渴望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景天我門就來學習課文《美的回答》。
(教師引題之后,孩子們的學習興致很濃。一年級的孩子年齡較小,為了他們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往往挖空心思設計一些情趣盎然的語言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在這節課上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而孩子們在自己爭先恐后的背誦中點燃了學習的激情火花。我想,這時,孩子們情感的投入也許比老師用語言激發起來的更主動。 同時,我也反思到,如果課前不是我統一安排背誦積累的素材,而是讓孩子們通過多種途徑,自己尋找一些關于環境保護,關愛地球的東西,那么他們交流起來可能是圖片的展示,可能是兒歌的背誦,可能是互相講故事......那么他們交流起來也就會更投入,對課文學習的欲望也就更強烈。這樣孩子在學文中就更會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感受。)
二.初讀課文
1.師:自己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爭取把每個字都讀正確,如果有困難,可以相互問一問。
學生認真讀課文,讀文中遇到有困難的字或拼音詢問老師或同桌。
2.師:同桌互相讀一讀,專心聽,要及時地幫助他。
同桌之間讀文,讀的認真,聽的也很認真,能夠互相糾正字音與讀文的速度。
3.(這里本來設計的是教師范讀,但是通過走到學生中間巡視,聽了他們的自讀與互讀,感覺由于課文中沒有太生疏的字和太長的句子,他們讀的還不錯。就省略了這一環節)
4.師:再讀一讀課文,除了要把字讀正確還要把句子讀通順、流利。
學生讀文。
5.課件出示詞語與句子進行檢查。
6.師:現在誰愿意給大家讀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
(這是一個學生自己讀課文的過程,每一次讀文都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自己讀,爭取讀正確。第二次同桌讀,要互評、糾錯。第三次讀就提高了要求,不但要正確而且要通順、流利。第四次指讀,檢查是否達到要求。雖然學生讀的還不錯,但是我思考到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果不把“檢測讀詞、讀句”一起放到最后反饋,而是進行完每一個要求之后立即反饋更有利于掌握學生的讀文情況,使教學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三.感悟課文
師:細心讀一讀課文,找一找,大自然都讓我們欣賞到了哪些美景,把你找到的句子勾畫下來。
學生在反復讀文之后進行勾畫。
生1:我勾畫的是“山間田野長滿綠樹,城市鄉村開遍鮮花。小燕子為我們跳舞,小青蛙說我們頂呱呱。”
師:他找的真好,誰愿意為我們讀一讀。我們閉上眼睛,你的腦子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
一個學生讀文。
生1:我看見可好多好多的綠樹。
生2:我滿眼看見的都是高高的、綠綠的樹和好多的花。
生3:我看見的花是五顏六色的。
生4:我看見小燕子一邊叫一邊飛,我還聽見小青蛙也在呱呱叫個不停。
師:先在誰愿意帶著你眼前看到的美景來給大家讀一讀課文。
學生情趣融融美滋滋地讀文。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讀法,很陶醉的樣子。
四.聯系生活,展開想象
師:我們植樹,山間田野長滿綠樹。我們種花,城市鄉村就開遍鮮花。我們還能為大自然做些什么,大自然又能給我們什么美的回答呢?
經過一翻思考之后,生1:我們不往水里扔東西,水就嘩啦啦的流,為我們唱歌,水里的小魚還為我們跳舞。
生2:我們不污染大海,大海就能當鏡子給我們照。
生3:我們保護小蜜蜂,小蜜蜂就采蜜給我們吃 。
生4:我們愛護草坪,風一吹,小草就對我們點頭微笑 。
......
(在學生感悟課文時,我努力讓孩子們都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人們的生機和美麗,并引導學生去朗讀文章,學生讀的也很好。但是,課后的一件事情卻給了我很多思考,班內一個孩子告訴我:“老師,你們都覺得“小燕子為我們跳舞,小青蛙說我們頂呱呱”這兩句美嗎?我一點也沒有感覺。我從沒有看見過小燕子跳舞,在水塘里也沒有聽過青蛙叫,而且我姥姥家一到下雨還有癩蛤蟆呢。”
我在深深自責,在教學中我把自己領悟到的美感完全送給了我的學生,讓學生和我站在一個高度去欣賞課文,讓他們和我一樣同樣具有了美享受,卻忽略了學生內心那種獨特的體驗,缺少了對課文多元的理解。如果在課堂上能夠讓別的孩子也談談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抓住這寶貴的個體體驗,引導孩子聯系生活實際去反思我們人類的一些行為,學生在這節語文課上的收獲會更大,更知道我們今后將如何善待大自然,體會愛護生存環境就是身邊的事情。)
其實,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應的靈活性,我們的課堂應該努力實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尊重學生的個體化體驗。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欣賞他人對文本的見解,也能自由開放發表自己的見解的素質,把語文教學的人文關懷扎扎實實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