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案(精選4篇)
滬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懂得死海創造的奇跡——能躺在波浪上讀書的原因,體會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樂。
2、繼續學習確定課文重點的方法,會選用恰當的方法給本文確定重點。
3、能復述“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拍照的有關內容。
4、收集并交流一則世界趣聞。
教學重點:
1、讀課文,懂得死海創造的奇跡——能躺在波浪上讀書的原因,體會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樂。
2、繼續學習確定課文重點的方法,會選用恰當的方法給本文確定重點。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中相關的語句來感悟作者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讀書的舒服自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來到亞洲西部的(約旦王國),去游覽那兒(的死海)從安曼去死海只有(一個小時的路程),但卻要(下降1300米)。因為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則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陸地最低的地方,號稱(“世界的肚臍”)。作者在這里遇到了難以置信的事情:直接躺在起伏蕩漾的波浪上從容地讀書,這真是一個奇跡,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循著作者的筆觸走進海濱浴場。
二、學習5—7小節
1、自由輕聲讀5-7節 出示:
(1)漫步在死海的海邊,我們看到什么?
(2)死海的特點是什么?
2、交流
(1)媒體出示:只見遼闊的海面上細波如鱗,那灰色的海水遠接蒼茫的天際。水面上沒有帆影,沒有海鷗,也沒有一只其它的水鳥。 所以稱它為(沉默的海)
(2)說話練習:用“沒有„„沒有„„也沒有„„”說一句話。
(3)出示:水中含鹽量特別高,達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這樣的水中生存。
(4)用關聯詞把兩句話連起來。
3、引讀:正因為水中含鹽量高,死海才能創造一種奇跡:(人躺在水面上可以讀書、喝咖啡,而不會沉下去。)
4、過渡:聽了主人的介紹,大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都想下水試一試。我第一個跳下水去。奇跡果然出現了,這多么令人驚嘆啊,課文9-12節對作者的體驗做了描述。
三、學習9-12節
1、默讀9-12節,思考:哪句話最直接表達作者下到死海后的感受?
(1)媒體出示:我只要保持著身體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樣舒服自在。
(2)指導朗讀
2、再讀9-12節,看看哪句話具體寫出了這種舒服自在的感覺?
(1)媒體出示:細浪在我的耳畔絮語,微風拂面而過,明晃晃的陽光從藍得透明的晴空灑下來„„我幾乎想在這溫潤的、搖晃的“床”上睡一覺了!
(2)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
(3)配浪聲,聽老師讀,學生閉眼感受。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想象說話 省略號留給了我們遐想的空間,請你想象一下,要是你現在躺在死海上,還會有什么感受?
4、復述8-11節 我迫不及待地下水,奇跡果然出現了,我像一片樹葉一樣被溫潤的水托浮起來,我躺在波浪上讀書,并拍下了一張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請根據提示詳細復述我躺在水面上讀書、拍照的過程。
媒體出示:下水——奇跡果然出現——讀書、拍照
(1) 自己準備,同桌討論
(2) 全班交流
四、確定重點 感悟樂趣
1、復習確定重點的方法。
2、確定課文的重點,說說用什么方法確定的。
3、人能躺在水面上讀書,只有在死海這兒才能體驗的到,難怪作者最后發出感慨(能在死海里游泳,確是一件難得的快事!)
五、課外延伸 交流趣聞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樣的趣聞又何止一件,老師讓大家收集了趣聞,誰來交流一下。
板書: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 沉默 含鹽量高 浮力大 奇跡
滬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閱讀中能自主識字。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積累詞語“從容”、“戛然而止”、“溫潤”、“絮語”、“拾級而下”。
2、了解“死海”的特點,并能簡要復述。。
3、了解課文敘述重點,體會作者愉快的感受。
重點難點:
1、了解“死海”的特點,并能簡要復述。。
2、了解課文敘述重點,體會作者愉快的感受。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教師:你相信嗎?有一位作者曾經躺在波浪上看書,也就是直接在起伏澎湃的波濤上,從容地看一本雜志。(引用第1節。)
2、板書課題:《*20、我躺在波浪上讀書》。 (學生讀課題。)
3、教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交流:感覺非常新奇、新鮮。)
二、學習課文第2——6節,了解死海的特點。
1、教師:讓我們快速走進課文,去看一看課文第2——6節。想一想,死海有什么特點? (學生讀課文第2——6節,并交流。)
2、教師相機指導學習。
特點一:地勢低。理解為什么稱死海為“世界的肚臍”?(因為從安曼到死海,要下降1300多米!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則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陸地最低的地方,所以號稱“世界的肚臍”。)根據這一段文字讓學生畫示意圖加深理解。
特點二:含鹽量高。理解為什么稱死海為“沉沒的海”以及死海得名的原因。(①水面上沒有帆影,沒有海鷗,也沒有一只其他的水鳥。練習用“沒有,,,,沒有,,,,也沒有,,,,”.......
的句式來說一句話。②水中含鹽量特別高,達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這樣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③劃出描寫死海景色的句子,指導朗讀,讀出美感。〈A、我發現腳下的海水在輕輕地涌動,泛出一種奇特的光暈,五顏六色,像彩虹似的變幻。B、我蹲下去,在水底撈了一把,撈上來的細沙中,混著些白色透明的小顆粒。〉)
三、學習課文第7——12節,體會“確是一件難得的快事”。
1、教師:小組學習,思考:①作者在文末說:“能在死海里游泳,確是一件難得的快事!”你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是一件“快事”?②作者喝到了“苦澀的咸水”,眼睛也被“澀得生疼”,為什么還說“確是一件難得的快事”呢?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讀課文第7——12節,并交流。)
2、教師相機指導學習。
問題一:溫潤的水把我整個身體托浮起來,像托浮著一片樹葉。我只須保持著身體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樣舒服自在。細浪在我的耳畔絮語。微風拂面而過,明晃晃的陽光從藍得透明的晴空灑下來,,,,我幾乎想在這溫潤的、搖晃的“床”上睡一覺了!同時,理解“溫潤”、“絮語”兩個詞語。并且,運用多種形式朗讀,讀出作者當時那種愜意、舒適的感覺。
問題二:因為能躺在波浪上看書恐怕只有在死海這里才能發生,這是作者以前所沒有體會到的美好事情,所以即使后來不小心遭了點罪也心甘情愿。
四、課后小結。
本文作者記敘了自己游覽死海的所見、所聞、所感,同時穿插介紹了死海的地理位置;死海的別稱——“世界的肚臍”;死海名字的由來,使讀者對死海的情況、具體的景象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滬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并積累“溫潤、舒服自在、絮語”等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9-12節,歸納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3、知道死海名稱的來歷,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讀書的原因,并體會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重點難點:
知道死海名稱的來歷,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讀書的原因,并體會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海的文章,你們知道哪些海?哪些湖?
(學生交流。)
2、死海其實是個內陸湖,那么為什么被稱之為“死海”,而且是世界聞名的呢?
(1)理解“破折號”“省略號”的作用。
(2)指導朗讀。
3、我們就來學習: 20我躺在波浪上讀書。
4、讀課題:(不同的讀法表現不同的意思)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學習提示。
2、學生交流。
3、練習說話。
三、研讀課文。
(一)了解死海之所以能創造“躺在波浪上看書”的原因。
作者因為訪問亞洲西部的約旦王國,所以有幸去游覽死海,那么死海為什么能讓人躺在波浪上讀書?這其中的奧妙是什么?今天我們就要隨作者乘著汽車去游覽一番!
1、自由讀第3、4小節,劃出作者所見所聞的句子,說說你對“死海”的初步了解。
板書:地勢極低
2、指名讀3、4節,思考:漫步在死海的海邊我們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3、盡管死海是“沉默”的海,但是死海并非死氣沉沉,它還很美,你能找出相應的句子嗎?
4、練習說話:
因為死海的水中含鹽量特別高達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所以 。
板書:含鹽量高
5、因為死海的含鹽量高,所以人可以躺在上面讀書,喝咖啡而不會沉下去。
板書:浮力極大
(二)默讀9-12節,體會在死海游泳的樂趣。
1、正因為死海有能使人躺在上面看書,喝咖啡,而不會沉下去的奇跡,所以“我”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這時“我”的感受又怎樣?聽課文錄音,找出有關的詞、句和作者一同感受死海的與眾不同。
隨即理解并板書:溫潤 舒服自在
2、學習“細浪在我的耳畔絮語”一句。
理解“絮語”。
3、當“我”幾乎想在這里睡覺時,死海給作者開了一個玩笑。 雖然這時“我”的臉上、眼睛火辣辣的,但“我”還是說“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難得的快事。”這是為什么?
板書:難得的快事
4、 歸納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自己歸納。
全班交流。
四、小結復習。
1、 那么,這篇課文的重點是什么呢?請同學們來確定一下,并說明為什么?
2、借助下面的提示說話。
3、知道了作者經歷的奇妙感受。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讓我們現在作好準備,將來去探索世界上更多的奧秘。
滬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教案 篇4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是一篇饒有趣味的游記散文,其中既有許多科學性描述,也不乏優美的描寫。這樣的老課文如何上出新意,體現二期課改的精神,現在談幾點體會:
一、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感悟。
《我躺在波浪上讀書》是篇科學性加強的文章,如果重點講解死海的浮力,那未免有點像自然課。因此我還是把重點放在對課文中一些語句優美的句子的理解與朗讀上。在設計上,我讓學生找出描寫死海以及它神奇的句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會死海的沈默及所帶來的快樂。
二、媒體有效的為課堂服務。
死海是神奇的,它所帶來的快樂是光讀課文所無法體會的,因此,我找來了死海的觀光片,看著畫面,想著課文所描寫的內容,這樣的體會更深刻,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更透徹。
三、小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知道死海的含鹽量大,但不一定能夠理解含鹽量大,浮力大的道理。我做了一個雞蛋浮起來的實驗,通過雞蛋的沉與浮,學生對這個知識有了更為直觀的理解。當然具體內容還有待將來解決。
四、對時間的掌控不夠。
由于看錯下課的時間,總感到時間過于充足沒,因此,在學生自學討論的這一環節,時間放得太多,以至于事先準備好的課文的結尾以及世界趣聞的介紹沒有落實,頗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