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精選14篇)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多音字。認識一個偏旁。復習部首查字法,能比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說說花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然后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說說花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然后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儀、課件。
2、課前組織學生搜集花木蘭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
一、創設教學情景
1、聽動畫片歌曲。
2、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女英雄花木蘭。板書課題,齊讀。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圖)
二、學生自主學習
1、自己小聲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親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裝 勝利 將軍 將士 朝廷 年齡 戰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讀。
(2)思考:你覺得這課中哪些字的讀音,我們要特別注意?
第二環節
三、學習成果展示
1、開火車讀,及時正音,評價。
2、指名讀,齊讀生字詞。
3、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四、教師精講點撥
1、教學兩個個多音字。
將 燕 讀第一聲時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國”及表示人姓的時候用到。讀第四聲很多,誰來說說?
2、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名讀,師生評議。
3、再讀課文,把你認為文中最難讀懂的句子多讀幾遍,直到讀通讀順為止。
第三環節
五、鞏固訓練提升
1、學習生字。
2、用同樣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個字,看誰查得又快又準。告訴老師,說說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
一、創設教學情景
1、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蘭(板書),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 “從軍”就是替父當兵。齊讀課題。
2、復習生字詞。
3、設疑。
(1)木蘭為什么要從軍?
(2)為什么稱木蘭是“女英雄”?快打開書本找找原因。
二、學生自主學習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熟課文。
2、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第二環節
三、學習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蘭從軍的原因了嗎?
2、根據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1)北方經常發生戰爭,會有什么樣的后果?是呀,情況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緊急征兵,誰來讀好它?指名讀。
(2)木蘭看到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是——焦急萬分,誰來讀好它?(指名讀)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現場看到文書,那請你們是支持父親去,還是反對他去呢?請說出理由。(引導學生從“家”和“國”兩方面來思考)
所以木蘭覺得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齊讀)夸夸木蘭
(3)她的家人會同意木蘭從軍嗎?為什么?木蘭是怎么說服家人的?(小組討論、表演)指名表演,評價。
四、教師精講點撥
1、過渡:木蘭終于說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風飲露。
2、出示:木蘭告別了親人,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
(1)(指名讀)讀了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紅色的字都是動詞,從“披、跨、渡、過”這一連串的動詞你讀出來什么?
(2)請把你的體會朗讀出來呢?夸夸木蘭。
(3)經過千辛萬苦,木蘭到了戰場上,你覺得戰場上的木蘭怎樣?同學們想象一下,花木蘭在戰斗中的表現。
(4)經過多年的征戰,木蘭立下了——赫赫戰功,誰來讀這句話?你為什么這樣讀?(讀出時間之長、功勞之大)
(5)再讀這一段,體會木蘭的英雄形象。
3、木蘭終于勝利回鄉了,穿上了心愛的女裝,(出示第二副插圖,結合理解“文靜秀美”)將士們看到了女裝的花將軍會……引導學生想象說話,體會將士們的驚訝。指導讀文中最后一段話。
4、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稱木蘭是“女英雄”了嗎?(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讀)
第三環節
五、鞏固訓練提升
1、學習生字。
2、背誦課文。
2、展開想象,說說花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然后用幾句話寫下來。
板書設計:
12、木蘭從軍
( )女英雄。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敘述故事大意。
2、 會認16個字,會寫8個字。認識一個多音字“為”。
3、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我國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跡,初步培養學生不怕困難以及勇敢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會講木蘭的故事。
教學難點:
通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會講木蘭的故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板書設計:
木蘭從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課件)師生一同欣賞花木蘭的影片。
2、讓學生講一講看到的景象。
3、學生打開書指讀一遍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小組互相解決。
2、引導學生說一說明白了什么。
3、你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嗎?
4、在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5、 去掉拼音讀一讀讀生詞、生字。
三、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站”、“征”、“扮”三個生字。
2、其他生字學生獨立書寫。在自己寫生字之前,先觀察字的結構,然后再下筆。
四、課內延伸
1、講一講課下搜集的故事,評選出“故事大王”。
2、把課文以及課外故事中的好詞、好句整理在小本本上。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3
《木蘭從軍》課后5題:展開想象,說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然后再用幾句話寫下來。
析題:家人都有誰?家人阻止木蘭做什么?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及插圖可得出,家人包括:父親、母親、弟弟。他們都不同意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要想說明木蘭是怎么說服家人的,那就得先設置一個場景,家人們是怎樣阻止的,要根據人物的身份,想象出適合特點的語言,這樣,一場勸阻的口語交際就可以開始了。
師:小朋友們,一聽說我女兒要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我就著急,誰來當我的女兒木蘭啊?我還想請一個人來演我家木蘭的父親和弟弟。
生:(紛紛舉手)我指了三名同學。把他們叫到前面來,讓其他同學繼續讀課文。我們四人耳語了一翻。
生(木蘭):朝廷已經下達了緊急征兵的文書。上面有父親的名字,可是現在您(看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現在你(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我理應為國家分憂啊!
師(媽媽):女兒啊,你可不能去,戰場上都是男子,你一個女兒家,怎么能抵擋了他們呢?
生:(木蘭):媽媽,我從小練功習武,身體強壯,在不怕他們。您就放心吧!
生:“(父親)孩子,還是讓我這把老骨頭去吧,大不了戰死疆場,你還年輕,不能白送命。
生:(木蘭)父親,您可是咱們家的主心骨,您一定會健康常壽,我去替您從軍,說不定還能立下戰功呢!
生:(弟弟)姐姐,不要去,我舍不得你。
生:(木蘭)弟弟,你在家要好好照顧父親、母親,我走了,家里的一切都交給你了,你要做個懂事的孩子。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4
《木蘭從軍》教案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說說花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這節課繼續學習第12課木蘭從軍(教師板課題)
二,復習鞏固:
1.選出正確的讀音:
將士(jiāng jiàng) 燕山(yān yàn)
將軍(jiāng jiàng) 燕子(yān yàn)
華山(huà huá) 中華(huà huá)
朝陽(zhāo cháo)東升 朝廷(zhāo cháo)
2.認讀詞語:
將士 英雄 朝廷 緊急 征兵 出征
勝利 驚訝 焦急萬分 年老多病 替父從軍
三,解析課題:
1.給出"從"字三個義項,讓學生選擇.
從:①跟隨 ②順從,聽從 ③從事,參加
2.解釋課題(木蘭參加軍隊)
四,精講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花木蘭是一位( )的女英雄.
2,匯報交流.
學習第二自然段: 一位(熱愛祖國)的女英雄,
你從哪一句知道的
分析: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你來讀一下.
"理應"是什么意思
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危急關頭,花木蘭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多愛國呀!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她.(齊讀).從大家的聲音中,老師只能感受到她一點點的愛國,再讀一遍.
還覺得花木蘭是一位(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樣知道的呢
出示:木蘭見到上面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她想: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
指導讀(帶著擔憂焦急的語氣.)
a, 自由讀. b,指名讀.
師:是啊!朝廷下達了緊急文書,父親年紀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還不夠當兵的年齡,真是火燒眉毛,著急萬分,于是,木蘭依然決定替父從軍.其中又經過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樣一一說服家人呢
請大家 展開想象,說一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替父從軍的 (老師扮演木蘭的家人,學生扮演木蘭來說)
學習第三自然段; 花木蘭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 ),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隨機出示:木蘭告別了親人,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在多年征戰中,她為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a, 請大家自由讀這一段,你從中會發現什么 .(動詞很多.)
b,老師認為這個"渡"字用得非常好,誰來說"渡"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c,從水的這岸渡到水的另一岸.
d,"渡"還可以用在哪里
e,渡江,渡河,渡船,渡口,擺渡,過渡,飛渡.
f,還真不少呢!因為是水里過.所以"渡"是左邊是三點水,知道了嗎
師:從軍很辛苦,路途艱難,但木蘭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學習了.請大家來夸夸她.(自由讀)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段音樂,你聽,萬馬奔騰,你看,硝煙滾滾.瞧,她躍馬提槍,馳騁沙場,英姿颯爽,奮勇殺敵,為過立下了汗馬功勞,那是因為熱愛祖國,讓我們跟隨音樂,再次感受這位英勇的女英雄吧!
c, 配樂誦讀.
(從感覺形象入手,通過觀看錄像著重感受花木蘭躍馬橫槍,英勇善戰的威武形象.再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花木蘭身穿戎裝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軍的艱辛,感悟花木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優秀品質.)
學習第四段 花木蘭是一位(文靜,俊美)的女英雄.說出你的理由來.
學生讀第四段
師:指導讀 (太讓人驚訝了!用驚訝的語氣讀一讀)
a,自由讀 b,男女生分讀
總結全文
文靜俊美的女英雄為國分憂,替父從軍,英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
五,指導背誦:
你們愿意贊一贊這位女英雄嗎 那么就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記下來吧.誰來告訴大家你平時怎樣來背誦的 (學生自由發言)(看圖來背,多讀多背,想意思來背,抓重點來背……)
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今天老師為大家再提供一種背書的方法,動詞串連----------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把這些動詞連成一條線,就很容易把內容記住.比如,第四段中(木蘭)回鄉,脫,穿上,(將士們)探望,發現.下面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練習背誦.
a,自由背 b,指名背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5
一、看拼音,寫詞語。
zhēnɡ bīnɡ jiànɡ shì wén shū cónɡ jūn
( ) ( ) ( ) ( )
二、多音字組詞.
燕 yān ( ) 將 jiānɡ ( )
yàn ( ) jiànɡ ( )
三、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廷 查( )旁 ,再查( )畫。
2.康 查( )旁 ,再查( )畫。
3.起 查( )旁 ,再查( )畫。
四、寫出下列生字的筆順。
1.將
2.病
五、讀一讀,抄一抄。
征兵 將士 文書 從軍 勝利 父親
六、補充詞語。
焦急( )( ) 再( )追( ) 赫赫( )( )
文( )俊( ) ( )通( )大
七、按課文中的內容填空。
花木蘭想:“父親 , ;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自己理應為國 。她說服了家人, , 。
八、展開想象,說說花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然后用幾句話寫下來。
九、你喜歡課文中的花木蘭嗎?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她。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6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
木蘭從軍閱讀題和答案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青少年皆次當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年有二,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1、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 A。少習射 少(少年時) B。市鞍馬 市(買) C。長而益精 益(更加) D。易男裝 易(穿)
2、給下列字注音皆次當行 行 數建奇功
3、一次多意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因 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因
4、翻譯:木蘭者,古代一民間女子也。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轉戰驅馳凡十年有二,數建奇功。
5、文中“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一句是全文所表達的主旨,在《木蘭詩》中相類的句子是:
閱讀題答案:
1、D 易(換裝)
2、hang (第二聲)shu(第四聲)
3、a 因 :因為 b 因而 因此
4、a 叫做木蘭的人,是古代一個民間的女子 b 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c 輾轉作戰總共有十二年,多次立下奇功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句詩木蘭辭中表達中心意思的句子
花木蘭是古時候的一位民間女子.從小練習騎馬,隨著年齡的增長技藝不斷精深.時值可汗點兵,她的父親也在名冊上,和同村的許多年輕人都在次此出征中.她的父親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勝任.木蘭便女扮男裝,給馬在集市配好馬鞍,替父親出征.逆黃河而上,翻越黑山,與敵作戰馳騁沙場十二年之久,屢建奇功.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我看到木蘭從軍之事后便更加相信這個道理了。
《游黃山記》閱讀附答案附翻譯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畢,遂浴黃山之湯泉、泉甘且冽,在懸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從此山徑仄險,雖兜籠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慣負客者,號海馬,可用也。”引五六壯佼者來,俱手數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復作襁褓兒耶?初猶自強,至憊甚,乃縛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負各半。行至云巢,路絕矣,躡木梯而上,萬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天雨寒甚,端午猶披重裘擁火。云走入奪舍,頃刻混沌,兩人坐,辨聲而已。散后,步至立雪臺,有古松根生于東,身仆于西,頭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長,大十圍,高無二尺也。他松類是者多,不可勝記。晚,云氣更清,諸峰如兒孫俯伏。次日,從臺左折而下,過百步云梯,路又絕矣。忽見一石如大鰲魚,張其口。不得已走入魚口中,穿腹出背,別是一天。登丹臺,上光明頂,與蓮花、天都二峰為三鼎足,高相峙。天風撼人,不可立。晚至獅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遠望兩峰尖峙,逼視之,尚有一峰隱身落后。峰高且險,下臨無底之溪,余立其巔,垂趾二分在外。僧懼挽之。余笑謂:“墜亦無妨。”問:“何也?”曰:“溪無底,則人墜當亦無底,飄飄然知泊何所?縱有底,亦須許久方到,盡可須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涼臺。臺下峰如筆,如矢,如筍,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戲將武庫兵仗布散地上。食頃,有白練繞樹。僧喜告曰:“此云鋪海也。”初濛濛然,镕銀散綿,良久渾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類大盤凝脂中有筍脯矗現狀。俄而離散,則萬峰簇簇,仍還原形。余坐松頂苦日炙,忽有片云起為蔭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初九日,從天柱峰后轉下,過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輿相迎。計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選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刪節)注:①兜籠:供游客乘坐、由人抬著上山的竹制器具,類似小山轎。
1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此山徑仄險,雖兜籠不能容 仄:狹窄B、他松類是者多,不可勝記 勝:盡C、逼視之,尚有一峰隱身落后 逼:急切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族:品類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A、幸有土人慣負客者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路絕矣,躡木梯而上 吾嘗終日而思矣C、溪無底,則人墜當亦無底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D、家人以肩輿相迎 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
21、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簡要交代游畢白岳峰進入黃山界,對黃山溫泉的記游一筆帶過。第二段以側面描寫為主表現黃山“山徑”之“仄險”。B、文章第三段寫黃山云霧用了“走”“奪”兩個動詞,賦予了云霧鮮活的靈性,顯示出云霧涌來時速度之快與霧氣之濃。描寫可謂生動傳神。C、僧人在文中出現了三次,這是作者匠心獨運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膽怯反襯出作者的豪放大膽,與僧人的對答體現了作者超凡脫俗的情懷。D、這篇游記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作者入黃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見所感,運用了的大量的比喻,活脫傳神地展現了黃山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
2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引五六壯佼者來,俱手數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復作襁褓兒耶?(4分)
(2)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3分)
參考答案:
19.【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的含義。逼:接近,走近。【答案】C
20【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虛詞的含義和用法。B均為連詞,表修飾關系。A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助詞,“的人”。C連詞,“那么”/連詞,表轉折,“卻”D介詞,“用”/連詞,表目的,“用來”【答案】B
21.【解析】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加以概括。C“體現了作者超凡脫俗的情懷”錯誤,與僧人的對答是體現了作者豁達、樂觀、開朗的性情。【答案】C
22.【解析】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答案及采分點】(1)便領了五六個健壯的人來,人人手里拿著幾丈布。我自覺好笑,難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嬰兒了嗎?(關鍵詞“手”“羸”翻譯正確各1分,“乃耶”句式翻譯正確1分,整個句子大意正確1分)(4分)
(2)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間是空的,所以樹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為一體。(省略句“故(樹干)能伏匿其中”正確譯出1分,關鍵詞“相化”翻譯正確1分,整個句子大意正確1分)(3分)
(3)開始時朦朦朧朧,像熔化的白銀,散開的棉團,過了很久渾然成了一片。(關鍵詞“镕銀”“散綿”翻譯正確各1分,整個句子大意正確1分)(3分)
參考譯文: 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覽了白岳峰后,就在沐浴了黃山的溫泉。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懸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訴我說:“從這里開始,山路狹窄危險,連兜籠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虧當地有背慣了游客的人,叫做‘海馬’,可以雇傭。”便領了五六個健壯的人來,人人手里拿著幾丈布。我自覺好笑,難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嬰兒了嗎?開始時還想強撐著自己走,等到疲勞不堪時,就綁縛在“海馬”的背上,這樣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著攀登。走到云巢路斷了,只有踩著木梯子上去。只見萬座山峰直刺蒼穹,慈光寺已經落在鍋底了。當晚到達文殊院,住了下來。天下著雨,非常冷,正午還要穿著厚皮衣烤火取暖。云氣直撲進屋,像要把房子奪去,一會兒功夫,屋內一片云霧迷蒙,兩人對面坐著僅能聽到聲音,云氣散后,步行到立雪臺,臺上有棵古松,根生長在東面,樹干倒向西面,樹冠朝著南方,穿進山石中,又穿裂山石生長出來,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間是空的,所以樹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為一體。又像是害怕天公而不敢向上生長,樹干有十圍粗,高度卻不到二尺。其他松樹像這樣的很多,無法一一加以描述。晚上,云氣更加稀薄,周圍的山峰像兒孫拜見長輩一樣俯伏著。第二天,從立雪臺左側轉彎走下來,經過百步云梯,路又斷了,忽然見一塊石頭像大鰲魚,張著巨口,不得已只好走進魚口中,穿過魚腹從魚背上出來,看到的又是一番天地。登上丹臺,爬上光明頂,它和蓮花、天都兩座山峰,像鼎的三條腿一樣高高地相互對峙,天風吹得人站立不住。晚上到達獅林寺住宿。趁太陽未落,又登上始信峰。始信峰有三座山峰,遠看好像只有兩座山峰相對聳立,近前看才見另一座山峰躲在它們身后。始信峰既高又險,下面就是深不見底的溪谷。我站在山頂,腳趾都露出二分在懸崖外邊。和尚擔心,用手拉住我。我笑著說:“掉下去也不要緊。”和尚問道:“為什么?”我說:“溪谷沒有底,那么人掉下去也就沒有底,飄飄蕩蕩誰知道飄到哪里去?即使有底,也要很久才能到,完全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找到活的辦法。”和尚笑了起來。第二天,攀登大小清涼臺,臺下的峰巒像筆,像箭,像筍,像竹林,像刀槍劍戟,像船上的桅桿,又像天帝開玩笑把武器庫中的武器儀仗全散落在地上,大約有吃一頓飯的功夫,像有一匹白絹飄過來纏繞著樹木,僧人高興告訴我說:“這就是云鋪海。”開始時朦朦朧朧,像熔化的白銀,散開的棉團,過了很久渾然成了一片。青山全都露出一點角尖,像一大盤白油脂中有很多筍尖豎立的樣子,一會兒云氣散去,只見萬座山峰聚集聳立,又都恢復了原貌。我坐在松頂,苦于太陽曬得厲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區別,不全是一模一樣的。初九日,從天柱峰轉道下來,過白沙矼,到達云谷,家里的傭人們用轎子迎接我,這次共計步行五十多里路,進山一共七天。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花木蘭的英雄形象。
3、學習生字新詞,讀準字音,重點指導讀準后鼻音。學習兩個多音字“將”、“燕”,認識新偏旁“疒”,書寫生字“病、征、勝、利、將”。
教學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學習生字,讀準字音,寫好鉛筆字。培養良好讀書寫字習慣。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通過學課文認識了很多有名的人物,現在老師就來考考你們,看看你們還記不記得?(著名京劇大師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 ;回故鄉探望母親的大元帥是 )今天我們還要來認識一位。
1、出示圖一:圖上這位姑娘,你們認識嗎?對,她就是花木蘭。
2、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的大將軍又是誰呢?對,也是花木蘭。
3、質疑:小朋友,這兩幅圖上的都是花木蘭,你看到這兒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4、板題讀題:是呀,一個文靜的姑娘怎么變成一個威武的大將軍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12課《木蘭從軍》,了解花木蘭的傳奇故事。板題,讀題。
二、初讀指導
1、聽錄音,看課文動畫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邊聽邊看,一會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看課文動畫。
(2)學生交流。
2、自讀課文
師:小朋友聽得認真,收獲也真不少,想不想自己讀讀這個故事呢。把書翻到63頁,聽清要求。(要求:圈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并標出小節號)
3、檢查:
生字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讀好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課文中的生字娃娃已經來到大屏幕上了,快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師:細心的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這些生字中有一種讀音特別多?(后鼻音)
1、自由讀詞語
2、讀好后鼻音
讀好了后鼻音能讓我們把普通話說得更標準。請小小組開火車讀,哪列小火車先來。
(1)指名讀。
(3)齊聲讀一讀
3、去拼音讀
師:生字娃娃還想考考你們,他們摘下了拼音帽子,重新排起了隊伍,還認識嗎?
指導:“赫赫戰功”小朋友們,這“赫赫戰功”可不是一般的功勞啊,那是很大很大的功勞,誰能讀好這個詞語。
理解:“女扮男裝”是指的男的還是女的?
(4)齊讀詞語
(能把詞語的意思讀出了,詞語就讀得更有味道了,一起讀一讀。)
重點詞語和句子:
讀準了生字,還有一些詞語和句子呢,有信心讀好嗎?
★ 【詞語】:焦急萬分
【句子】:木蘭見到上面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
1、【詞語】
(1)指名讀
(2)、齊讀
2、讀句子
(1)指名讀
渡:“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這么多軍書上,都有父親的名字,木蘭見了,多么焦急呀!誰來讀這句話。
(2)齊讀。
★【詞語】:年老多病
【句子】:她想: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
1、【詞語】:年老多病
師:這個詞語誰來讀。生字“病”又是一個后鼻音,誰再來讀一讀。
(1)指名讀
(2)自由讀詞語,想想意思
師:請小朋友自己再讀讀這個詞語,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什么樣的人?誰能讀好這個詞語。
2、讀【句子】:她想: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
師:木蘭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老人了呀,可朝廷還命令他去當兵打仗,木蘭怎樣想的,誰來讀這兩句話。
(1)指名讀
(2)女生讀
(3)齊讀
★【詞語】:披戰袍 跨駿馬 渡黃河 過燕山
【句子】:木蘭告別了親人,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
1、【詞語】:披戰袍 跨駿馬 渡黃河 過燕山
(1)指名讀
師:這一組詞語誰來讀一讀。
(2)學習多音字“燕”,
師:這句中的生字你都讀準了,其中有一個字讀音和以前學到的讀法不一樣了,有誰發現了?
講解:以前讀什么音?燕的讀第四聲比較常見。讀第一聲時用法比較少,一般指地方的名字,國家的名字,還指人的姓。
(3)介紹“燕山”這里“燕山”代表的是地名。“燕山”在我過河北境內,從河北的薊縣一直往東,連綿起伏,長達幾百里呢!過燕山容易嗎?誰來讀好這個詞語“過燕山”。
(4)齊讀讀詞串
2、【句子】:木蘭告別了親人,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
師: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奔赴前線,路途遙遠,非常辛苦,誰能讀這一句話。
(1)指名讀
(2)男生讀
(3)齊讀
★【詞語】:將士們 花將軍 英勇善戰 文靜俊美
【句子】:將士們前來探望她,這才驚訝地發現,昔日英勇善戰的花將軍,竟是位文靜俊美的姑娘。
1、【詞語】:將士們 花將軍 英勇善戰 文靜俊美
師:自己讀一讀這幾個詞語。
(1)自由讀一讀
(2)讀好多音字“將”
兩個詞語中的“將”,讀音不一樣,誰來讀一讀。
(3)讀好:英勇善戰 文靜俊美
師:這個詞語老師想請一個男生讀一讀。“文靜俊美”這個詞語老師想請個女生讀一讀
(4)齊讀詞語
2、【句子】:將士們前來探望她,這才驚訝地發現,昔日英勇善戰的花將軍,竟是位文靜俊美的姑娘。
師:詞語回到了句子中還能讀嗎?
(1)自由練習
(2)指名讀 注意句中的停頓
(3)齊讀
檢查課文:
會讀詞語和句子了,課文讀得怎樣呢,老師請小朋友來讀一讀。先說說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1、指名逐個小節朗讀課文。
師:其他同學做好小評委,評比的標準是:字音讀準,課文讀得通順流利,不添字,不漏字。
2、學生讀一讀,隨機糾正。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讀了課文,你心中的花木蘭是個怎樣的人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夸花木蘭的?請你找出一個詞。
1、自由讀 交流板書:女英雄
2、理解體會“英雄”
(1)你覺得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英雄”
(2)生交流,師小結:為國為家分憂,為正義的事業,做出貢獻,立下功勞的人,都可以稱為英雄。
(3)指導朗讀
師:英雄已經很了不起了,而花木蘭是古代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想怎樣來夸花木蘭。
(4)齊讀
四、學習生字
師:從哪兒看出花木蘭是一位女英雄呢,我們下節課再討論。這節課我們還要一起來學生字。
1、出示生字,按要求歸類。
2、指導書寫生字: 病 征 勝 利 將
3、“病”認識“病字旁”;識記字;給“病”找找朋友,說說句子。
指導書寫:
讀帖: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師范寫。
4、“征 勝 將”左窄右寬;“利”左右寬度相當,重點指導“利”、“將”。
自學“征、勝”
五、作業:
1、抄寫生字“病、征、勝、利、將”,每個寫2遍,書寫正確美觀。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收集有關花木蘭的故事。
板書: 12、木蘭從軍 女英雄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木蘭愛親人、愛國家和勇敢、剛毅的優秀品質。
【學習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學習難點】學習花木蘭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老師曾學過一首北朝民歌,記憶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給大家聽聽。好嗎?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2.這首民歌寫的是誰?(花木蘭)教師板書:木蘭
千百年來,木蘭的故事不僅在中國廣為流傳,而且木蘭形象被搬上美國銀幕,動畫片《花木蘭》轟動歐美。你們知道木蘭的故事嗎?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木蘭故事的課文,(板書課題) 木蘭從軍,齊讀
4.解題:木蘭從軍的從是什么意思呢?請你選擇。
a.跟隨b.順從c.參加d.次要的
5.木蘭從軍的從是參加的意思誰來說說木蘭從軍的意思。
6.看到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呢?
7.老師經常說: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的課文里,打開書,聽老師讀一遍課文。(教師范讀)。
二、初讀課文
1.你們想像老師一樣把課文讀出感情么?自己試試吧。注意: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讀好輕聲。
2.要想讀好課文,先要讀好生字。
(1)(檢查生字詞)依次出示
名字 征兵 父親 生病 男孩 勝利 將士
朝廷 年齡 打扮 戰袍 渡過 赫赫戰功
(2)齊讀,開火車讀。
教學生字:病,男(學習病字框)
(3)教學2個多音字
ɑ.將讀第一聲時可組哪些詞?讀第四聲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讀第一聲時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國”及表示人姓的時候用到。讀第四聲很多,誰來說說?指名領讀。
(4)出示所有生字詞,指名讀,齊讀生字詞
2.多形式練習讀詞語。
3.接下來,老師來聽聽小朋友們課文讀得怎么樣?把語文書翻開,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4.分小節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師生評議。
5.讀了課文,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
誰來說說:(教師根據學生所說內容相機點明這是課文的幾小節的內容)
(相機完成句式練習)。花木蘭是 。
三、精讀課文
1.木蘭從軍,木蘭從軍,花木蘭為什么會女扮男裝去從軍呢?請小朋友輕聲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花木蘭為什么會女扮男裝去從軍,找出有關的句子多讀幾遍。
2.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相機出示第1、2句
(1)(多媒體)那時候,北方經常發生戰爭。
“經常”的近義詞是什么?田老師知道有個詞語表示“經常發生戰爭”的意思,(板書:戰爭不斷)
北方經常發生戰爭,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呢?
生交流。(邊防將士死傷無數,邊疆百姓流離失所。)
過渡:是呀,情況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緊急征兵。
(多媒體)一天,朝廷下達了緊急征兵的文書。誰來讀好它?
(2)指名讀,師生評(情況多危急)
4. 木蘭看到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什么叫“焦急萬分”?讀好這句話。她為什么“焦急萬分”?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情況。(點擊放映動畫片段)
木蘭為什么會焦急萬分呢?
(多媒體出示第3、4、5句)木蘭見到上面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她想: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
(1)請小朋友讀一讀,想一想
(2)交流,相機板書:老幼
5.就在國家危難,全家憂心忡忡之際,木蘭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機板書)為國為家分憂
6.如果你們是木蘭的家人會同意她從軍嗎?(不同意)
如果你是木蘭的弟弟,你會說---(指名說)
如果你是木蘭的母親,你會說---(指名說)
如果你是木蘭的父親,你會說---(指名說)
木蘭又是怎么說服他們的呢?學生自由說。
木蘭終于說服了家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我們領略到了她的那份堅定,那份從容。學習了課文的第二小節,你們覺得木蘭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7.小結:正因為木蘭懂得了尊老愛幼、為國分憂,于是他毅然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把板書補充完整)
我們的女同學一起來感受一下這份情感。(女同學齊讀第二小節)
8.其實課文的第二小節就是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詩》的第一節改編的,有沒有興趣跟老師來讀一讀《木蘭詩》的第一節。
9.領讀《木蘭詩》的第一節。
四、布置作業,教師總結
1.課堂作業:生字描紅,臨寫。
2 喜歡《木蘭詩》嗎?那就背一背吧!
3.教師根據板書總結:在戰爭不斷,朝廷緊急征兵的情況下,正因為木蘭懂得了尊老愛幼、為國分憂,于是他毅然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那她從軍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下節接著學。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木蘭從軍》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
我執教的是《木蘭從軍》第一課時,讀通課文,走近木蘭,學習花木蘭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是我這一課時定下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女英雄形象呢?我認為第一課時應以放手讓學生閱讀為主,掃清文字障礙;在學生的大聲朗讀,反復誦讀中,在教師的有效點撥中,達到讀得讀準、讀通、讀順,最終使學生放下書本仍能記得內容為止。有了這樣的思考,我把《木蘭從軍》的第一課時,定位在其一:怎樣讓孩子們正確、流利的讀通、讀順課文,認識本課的兩個多音字。我主要通過孩子的大聲朗讀,自糾讀音,采用多種形式讀字詞的方法,打好讀課文的基礎,達到讀通、讀順文本。其二:使孩子們初步感知人物品質。為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我精心設計了兩個問題“如果你是木蘭的家人,你會怎樣勸阻她?”“如果你是木蘭,你怎樣說服家人?”讓學生學習花木蘭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
課伊始,我用北朝民歌《木蘭詩》引入,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導入新課。以“從軍”的“從”為解讀課題的切入點,學生們理解了從是參加的意思,就不難理解課題的意思了。接著,讓孩子們從課題入手,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學生們就產生了疑問:木蘭是誰?為什么她要從軍?再通過教師的范讀,把學生帶入文本。這對認識木蘭這個人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提醒學生讀好輕聲。檢查自讀情況時我采用多種形式練讀生字詞,教學生字時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漢字,孩子們興趣盎然。
在指名分段讀后,以“讀了課文,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引出第一自然段的教學,讓學生明白“花木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緊急征兵”“焦急萬分”等詞語,讓學生理解感悟。抓住木蘭的想法“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找出木蘭憂的原因:北方發生戰爭,朝廷緊急征兵,這是國家的憂。國家有難緊急征兵,木蘭從軍為國分憂,說明她愛國;征兵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但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沒到當兵的年齡,這是家的憂。木蘭替父從軍,是因為她愛家。教學中,我及時運用“模仿表演”,用“如果你是木蘭的家人,你會怎樣勸阻她?”請學生們演演父親、母親、弟弟,他們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木蘭,你怎樣說服家人?”,讓孩子深入地揣摩木蘭的心理活動,說一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替父從軍的?這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了學生思維,鍛煉了思維能力。通過對“為國為家”“分憂”“焦急萬分”等詞語一次又一次地體會,讓學生對木蘭產生由衷的敬佩。這時引導學生去讀,讓學生通過讀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這樣通過在一系列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
新課程倡導師生共同成長。在這節課里,我看到了有收獲的不僅是學生,我自己同時也有很大收獲,很受啟迪。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花木蘭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記憶里,成了他們崇拜的偶像。學生樂于學習字詞,敢于想象,通過這節課,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孩子們的回答讓我這個做老師的感慨萬千。
人的生命演變正如季節變化一樣,時序是不能變更的。兒童時代是人生的早春,這是一個想象豐富、充滿夢幻的時期。受孩子們的啟發,反思今天的教學,已不能再簡單地理解成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學的流程也不再是簡單地教,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豐富得多。另一方面從教師設想、計劃的教育過程到實際進行著的過程,從教到學,學生發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轉化和生成的過程。我們的課堂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如出現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預見的情形,成了本堂課的精彩之處。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突發性的問題,五花八門的回答,要善于傾聽,敏銳感受,準確判斷最有價值的新鮮信息,抓住時機,根據實際態勢及時作出抉擇,在教與學的平臺上,真正做到教學相長。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
3. 繼續加強言語交際與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展開想象,說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她的家人的。
教學重點: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1. 想象說說木蘭是怎樣說服她的家人的。
2. 體會木蘭當時的英雄壯舉。
教學用具: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小朋友,請伸出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端端正正地寫下一個偉大的名字——木蘭。(板書:木蘭)木蘭姓花,人們又叫她花木蘭。
2. 看,這位就是花木蘭,(課本插圖)說說你看到的花木蘭。
課文中人們稱花木蘭是一位-------?(板書:女英雄)
3. 小朋友,說到“英雄”,感覺怎樣?你知道哪些英雄?英雄是很了不起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能讀好這句話嗎?(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國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蘭。”)
4. 過渡:為什么稱木蘭是英雄呢?這還得從木蘭從軍說起,(補充板書:從軍)齊讀課題。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學習第二節
1. 請大家認真讀讀課文第二節,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多讀幾遍,努力體會一下木蘭的心情。
2. 木蘭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1)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個詞的意思。那你一定能讀出焦急來,試試看。
(2)什么情況下,你也曾“焦急萬分”過?想象說話。
(3)那木蘭是在什么情況下焦急萬分的?讀出有關的語句。
(4)什么是“緊急征兵的文書”呢?(出示草擬的征兵通告)
(5)指導讀句(你能帶著這份焦急讀好這句話嗎?)
3. 看到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木蘭焦急萬分,想到的是什么?請大家自己讀讀,細細品味,看能體會到什么?
引導交流
(1)如果父親去出征,會怎樣?(想象說)再焦急地讀這句話。(指讀后評讀再齊讀)
(2)如果弟弟去出征呢,也許會怎樣?再焦急地讀這句話。(齊讀)
(3)誰愿意扮演木蘭,連起來讀讀,讀出你的擔心和焦急。
(4)從這份擔心與焦急中,你已經看出木蘭是個怎樣的人?(尊老愛幼)
4. 父親去不得,弟弟也不能去,那就去跟官府說,我們不去當兵行嗎?為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再回到“文書”中尋找答案)
(敵人侵入,國土不保,人民受盡敵人欺侮,過著痛苦的生活。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沒有大家就沒有小家。)
5. 呀,真是國難當頭!木蘭想到這些時,覺得出示“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同學們,這時,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花木蘭?(板書:為國為家 )
想到這里時,木蘭的決心是------(堅定)指名讀句,(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她的從容和堅定)齊讀。
6. 讀這一節,體會木蘭的焦急,感受她為父親、弟弟著想的表現吧。(分男女生讀)
7. 就在國家危急,家庭著急的十萬火急的情況下,木蘭毅然決定。
出示讀 女扮男裝 替父從軍。
8. 可是,古時候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家人又怎會同意一個女孩去出征呢?可是木蘭卻用誠意說服了家人,假如你就是木蘭,你會怎樣說服家人呢?(兩人合作,一人演木蘭,一人演其中的一位家人,練習說服。)
9. 課堂表演。
(1)學生展示表演。
(2)現在老師來做木蘭的家人,你們是一個個木蘭,誰來說服我。
10. 此時此刻,你認為花木蘭是英雄嗎?[指板書答:花木蘭是英雄,因為她( )。]
11. 過渡:就這樣,木蘭告別了家鄉和親人,踏上了漫漫從軍之路。從軍的路上會一帆風順嗎?
三、學習第三節
1. 齊讀第三自然段。
2.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語文,看到語言文字,就應該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畫面。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理解感悟文章的學習方法。
3. 自由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 想象:木蘭在渡黃河,過燕山時,會一帆風順嗎?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引導交流。
(渴了------餓了------天黑了--------她真是走遍了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
盡管木蘭這樣,木蘭還是勇敢地來到了前線。
5. 是啊,多么不容易呀!再讀讀句子。(邊讀邊想象她跋山涉水的畫面)
6.同學們,此時你覺得木蘭怎樣?
(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男子漢的英姿勃勃、瀟灑)
7.誰來把木蘭的英雄氣概讀出來?
(指生讀,男女生賽讀,集體齊讀。)
8. 是呀,木蘭經歷了重重困難,終于來到了前線。那么,戰場上的木蘭又是怎樣的呢?同學們,請閉上眼睛,讓我們和木蘭來個近距離的接觸。
師述情景:(略)
(1)誰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此時,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花木蘭?(板書:英勇善戰)
9. 范讀:“在多年征戰中,她為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1)什么是“赫赫戰功 ”?在這里“赫”是很大很突出的意思,兩個赫呢?很大很大很了不起的戰功。
(2)誰能讀出戰功之大?
10. 此時此刻,你能說木蘭不是英雄嗎?
11. 過渡:木蘭從軍整整12年,終于勝利回鄉了。輕輕捧起書沒,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節
1. 戰士們看到了什么?表現怎樣?
2. 采訪: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將士,你會說些什么?
3. 讀到這兒,作為女生的你想說些什么?作為男生的你想說些什么?(是啊,千言萬語都匯成了一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4. 這是個曲折離奇的故事,讓我們再朗讀來體會木蘭的英雄壯舉吧!
五、拓展延伸
1.課后請小朋友搜集有關女英雄的故事,開展女英雄介紹會。
2.喜歡講故事的你: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12、木蘭從軍
女英雄 愛國愛家
尊老愛幼
英勇善戰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10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在上這一課之前,我也讓學生觀看了動畫片《花木蘭》。在觀看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物形象上。故事情節學生已經了解,怎樣讓學生從文字中體會人物呢?因為故事背景的遠久,其實孩子們初讀課文時是不理解什么是從軍的,所以我覺得課題中的"從軍"是個切入口!于是讀了課題后,我要求他們找出木蘭從軍的句子時,結果出現了爭議。在引導中他們第一次讀了木蘭在從軍中颯爽的英姿,有了個初步印象。接著介紹了當時女子不能從軍的背景,孩子們自然產生疑問:"為什么木蘭要從軍?""木蘭怎么能從得了軍的呢?"于是就這樣的問題孩子們積極自主的學習了文本,在扣住"緊急""為國為家""分憂""焦急萬分""理應""赫赫戰功""心愛"等詞一次又一次深入體會后,在痛快的讀中表達了對木蘭的忠心贊嘆。最后孩子們都發自內心的稱木蘭為女英雄!
12《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家喻戶曉、傳誦不衰的動人故事。通過描寫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顧全大局、為國分憂的優秀品質。在講解“從軍”這個詞時,我首先讓學生們找出木蘭從軍的句子,結果出現了爭議。在引導他們第一次讀了木蘭在從軍中颯爽的英姿,有了初步的印象,接著向學生介紹了當時女子不能從軍的背景。學生們自然產生了疑問:為什么木蘭要從軍?于是就扣住 “為國為家”“分憂”“焦急萬分”等詞語一次又一次地體會。讓學生對木蘭產生由衷的敬佩。
書后安排了一項想象作業“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所以在教學課文第二段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抓住木蘭的話“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找出木蘭憂的原因:北方發生戰爭,朝廷緊急征兵,這是國家的憂;征兵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但父親年老多病,難以應征,弟弟年齡又小,夠不上當兵,這是家庭的憂。其次引導學生理解木蘭為什么要“理應分憂”:本來應征入伍是男子的事情,但處在特定情況下,女子也該承擔責任,為國為家當仁不讓。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情可感,有話可說了。
此時運用“模仿表演”請大家展開想象,演一演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替父從軍的?這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了學生思維,鍛煉了思維能力。
為了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我還設計了“贊一贊,唱一唱,講一講”一系列多向互動情境,通過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讓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
學生們敢于“盡情地讀,大膽地說”,我感到非常的高興,這不僅說明他認真地參與了,而且積極地思考了。新課程倡導師生共同成長。從這節課里,我看到了有收獲的不僅是學生,老師同時也大有收獲,很受啟迪,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花木蘭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記憶里,成了他們崇拜的偶像。學生樂于學習字詞,敢于想象,通過這節課,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孩子們的回答讓我這個做老師的感慨萬千。
反思今天的教學,已不能再簡單地理解成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教與學的平臺上,真正做到教學相長,課堂教學過程才能真正成為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木蘭從軍》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我執教的是《木蘭從軍》第一課時,讀通課文,走近木蘭,感悟她愛國愛家的優秀品質是我這一課時定下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女英雄形象呢?
一、識字方法多樣,激發興趣。
在教學“病”字用一個順口溜讓孩子輕松記住了“病”字的字形和字義;教學“男“字時利用字理知識幫助孩子體會決心女扮男裝的不易;”“焦急”這兩個字雖然不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讓孩子抓住下面四點底表示火,和急字的心字底,可幫助孩子理解木蘭焦急似火的心情。
二、發揮想象,促進理解
課文語言精練,同時也留下一些值得學生想象的“空白”。教學時利用這些“空白”之處引導學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蘭的品質,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如在教學第二小節時,讓學生想象、表演木蘭是如何說服自己的父親、母親、弟弟的,這個拓展性訓練讓學生深入揣摩花木蘭的心理活動,不僅可以感悟她為國為家,敢于自我犧牲的可貴之處,而且有助于學生主動閱讀,把書讀活,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性的閱讀能力。其次,第三小節的一連串動詞短語濃縮了木蘭南征北戰、奮勇殺敵的艱辛,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木蘭奔赴前線路上的情形以及在戰場上的表現,再現了這些悲壯的場面,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再次,讓學生想象當將士們看到一身女裝的木蘭會想些什么,也更有利于學生體會木蘭女扮男裝、屢建戰功的不易。
三、抓住中心,愛家愛國
圍繞木蘭愛國愛家的品質,結合文本,我主要引導學生從這幾個方面體會。父親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木蘭替父從軍,是因為她愛家;國家有難緊急征兵,木蘭從軍為國分憂,說明她愛國;木蘭在奔赴前線的路上,歷盡千辛萬苦,依然勇往直前,她馳騁沙場,立下戰功,為的是保家衛國。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11
教學案例:
張廣平老師把收錄機放在講桌上,然后喜氣洋洋地對學生說:“同學們,老師現在要了解一件事,喜歡聽河南戲的小朋友把手舉起來。”曲沃縣離河南很近,同學們熟悉河南戲,機靈的孩子們知道老師要放戲曲錄音,便不約而同地舉起手,隨后便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我喜歡”、“我喜歡”。
老師說:“好!老師也很喜歡,不過河南戲很多,昨天老師選了一段精彩的,請大家欣賞欣賞。”
老師放豫劇《花木蘭從軍》中的《誰說女子不如兒男》。
有的學生如癡如迷地聽著,有的學生竟跟著手舞足蹈地唱起來。
老師說:“請小朋友再認真聽一遍,然后試著唱唱你最喜歡的一句。”老師重放。
這一下學生可得意了,教室里熱鬧起來,七嘴八舌地唱起來,有的唱:“白天去耕地,夜晚來織棉”。有的唱:“誰說女子不如兒男。”有的唱:“劉大哥講話理太偏”。有的竟能整段唱下來。學生還真是都積極地參與著。
當學生漸漸靜下來的時候。老師說:“咱們齊唱一句‘誰說女子不如兒男’吧!”師生們有滋有味地重復唱著這一句。
老師說:“同學們看課本63頁,帶上感情自由讀《木蘭從軍》,反復熟讀課文,一直讀到能看到花木蘭站在了你的面前為止。今后我們再唱‘誰說女子不如兒男’時就更有感情了。”
我們看到學生十分投入地自由讀課文,用探究的眼光,用真誠的口氣,在呼喚著花木蘭快點走到自己面前。
熟讀課文大約15分鐘。
老師說:“在剛才熟讀課文的過程中,誰看到了花木蘭站在了你的面前?”
學生紛紛搶著回答:“我!”“我!”“我!”
有一個淘氣的小男孩說:“老師,我看到了,花木蘭是一個好好漂亮的姑娘呢!”
教室里一陣笑聲。
老師也笑著說:“是嗎?我也看到了花木蘭是一個十分漂亮的姑娘,還是十分勇敢的姑娘,大家想一想,這么漂亮的勇敢的姑娘是怎么說服家里人替父從軍的?”
學生沉默片刻后說話了:
有的說:“她肯定說,父親,你年齡大了,跑不快,讓我替你去當兵吧!我會打勝仗的”。
有的說:“她肯定是說,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吧,我不會給你們丟臉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
有的說:“她肯定說,爸爸、媽媽,我才不怕吃苦呢!我女扮男裝,照樣會打仗”。
還有的說:“她肯定迸會說,小弟弟,你照顧好爸爸、媽媽,我給你拿獎杯回來”。
學生的思維在互相碰撞中不斷進發出耀眼的火花。
老師說:“小朋友想象得真好,把老師都說服了。那么大家一定會抄寫好這三個生詞吧!抄一抄,再各寫一句話。”老師邊說邊把“勝利”、“將士”、“征兵”三個詞語卡片貼在黑板上。
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寫生字詞,寫句子,時時鼓勵著學生。
課堂小結時,老師興奮地說:“今天同學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名字叫……”
“花木蘭”!學生也興奮地搶答著。
“好!讓我們再齊唱三遍‘誰說女子不如兒男’吧”。
師生在昂揚和諧的氛圍中走出了教室。有的學生還邊唱邊比比劃劃地跑在操場上玩耍。有的聽課老師也小聲哼著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
課后我們和授課老師一番對話:
問:“這節課你自我感覺如何?”
答:“我本人自我感覺還是良好的。還是聽聽各位老師的意見吧”。
問:“這節課的目標你覺得把握的怎樣?”
答:“這節課的目標是反復熟讀背誦課文,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學習6個生字,我覺得今天在我設置的“籠罩”里,學生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努力做一個發展的人。”
問:“你說的‘籠罩’是什么意思?”
答:“我先放一整段戲曲,然后重點學會唱‘誰說女子不如兒男’一句,就是給學生創設一個利于學習本文的環境,使這個環境緊緊地‘籠罩’著學生的身心,學生在這個‘籠’里面不知不覺地就‘熟’了”。
問:“我們覺得你在語文的人文性方面做得很巧妙,能談談你的想法嗎?”
答:“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統一的,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想學生在熟讀課文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對花木蘭的崇拜之情,花木蘭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學生的終生發展是有益的。這里我不強調讓學生學習花木蘭的什么什么精神,而是讓他自己去感悟,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嘛”。
新課程倡導師生共同成長。從這節課里,我們確實看到了有收獲的不僅是學生,老師同時也大有收獲,我們這些教研員也大有收獲。張老師在這里用一種環境 “籠罩”學生的身心,使我們很受啟迪,對二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盡管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但沒有強制性的約束是不行的,這個“籠罩”既有開放性又有強制性,還有藝術性,學生在這個“籠罩”里確實是不知不覺地“熟”了。
反過來,我們設想一下學生,這節課一定能給他們留下難忘的印象。如果在此節課前會唱“誰說女子不如兒男”,那么他(她)在這節課上得到了深一層的感悟;如果在此節課前不會唱“誰說女子不如兒男”,那么他(她)會為這節課學會了唱而自豪。
花木蘭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記憶里,成了他們崇拜的偶像。學生樂于學生字詞,敢于想象,通過這節課,我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12
《木蘭從軍》講述了木蘭代替父親去征戰的故事。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這篇作品閱讀訓練試題及其部分參考答案,僅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附加題:
“木蘭從軍”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弛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木蘭從軍閱讀題目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少習射(少年時) B、市鞍馬(買)
C、長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裝(穿) 2、翻譯句子(4分)
⑴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
⑵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
3、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是哪一句?(用原句回答)(3分)
木蘭從軍閱讀答案
1、D 2、(1)木蘭是古時候一個民間女子。(2)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3、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
木蘭從軍譯文
木蘭是古時候的一名民間女子。從小練習騎馬,隨著年齡的增長技術不斷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親的名字也在名冊上,和同村的許多年輕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親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勝任,木蘭便女扮男裝,給馬在集市配馬鞍,替父親出征。逆黃河而上,翻越黑山,騎馬轉戰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勛,屢建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蘭從軍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這個道理了。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13
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的課文,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前已經讓大家預習過了,現在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女英雄嗎?(學生回答)
老師說:“好!同學們說的很好,我國古代的女英雄有秦良玉、樊梨花、梁紅玉、穆桂英(楊家女將)、王昭君、花木蘭等為大家所熟悉的女英雄,那么今天我們大家就來學習其中的一位女英雄花木蘭的故事”。
老師放《木蘭從軍》的課文朗讀帶,讓大家靜靜地聽著,一方面要注意自己不認識的字,另一方面體會木蘭的偉大。(初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情感)
老師說:“在我國古代,女子是不能拋頭露面的,不能和男孩子一起讀書、工作、更不用說當兵、打仗了,那木蘭怎么能從軍呢?”(老師看看大家預習時是否認真思考了) 一個大眼睛女學生說:“木蘭見朝廷下達的征兵的文書中有父親的名字,而父親已是年老多病,打仗時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木蘭不讓父親去冒險。”
一個小酒窩的男孩子說:“弟弟年齡小,不能去當兵。如果不去朝廷會怪罪的”
最后班長說:“所以,木蘭值得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老師說:“同學回答的非常好,說明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認真思考了。下來再請同學們帶上感情自由讀《木蘭從軍》,反復熟讀課文,一直讀到能看到花木蘭站在了你的面前為止。”
我們看到學生十分投入地自由讀課文,用探究的眼光,用真誠的口氣,在呼喚著花木蘭快點走到自己面前。
熟讀課文大約15分鐘。
老師說:“在剛才熟讀課文的過程中,誰看到了花木蘭站在了你的面前?”
學生紛紛搶著回答:“我!”“我!”“我!”
有一個淘氣的小男孩說:“老師,我看到了,花木蘭是一個好好漂亮的姑娘呢!” 教室里一陣笑聲。
老師也笑著說:“是嗎?我也看到了花木蘭是一個十分漂亮的姑娘,還是十分勇敢的姑娘,大家想一想,這么漂亮的勇敢的姑娘是怎么說服家里人替父從軍的?” (檢查預習的效果)
學生們沉默片刻后說話了:
有的說:“她肯定說,父親,你年齡大了,跑不快,而且還生著病,讓我替你去當兵吧!我會打勝仗的”。
有的說:“她肯定是說,父親、母親,我雖然是個女兒家,但同樣可以為國分憂”。 有的說:“她肯定說,父親、母親,我才不怕吃苦呢!我女扮男裝,不會讓別人發現的,我一定會活著回來的”。
還有的說:“她肯定會說,小弟弟,你照顧好父親、母親,姐姐會給你做好榜樣的”。
學生的思維在互相碰撞中不斷進發出耀眼的火花。
老師說:“小朋友想象得真好,把老師都說服了。那么下來老師要檢查同學們預習的成果”
看投影,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木蘭告別了親人,( )戰袍,( )駿馬,( )黃河,( )燕山,來到了前線。在( )征戰中,她為國立下了( )。
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填動詞,時時鼓勵學生。
老師說:“大家都預習過了的,那么下來我們大家就一起把這一段話大聲的讀一下吧!”最后,老師說:“同學們你們從花木蘭身上學到了什么?”
同學們紛紛回答:“聰明、堅強、勇敢、美麗、女中豪杰、孝順父母愛護弟弟”
老師說:“對,同學們說的很好、很全面,我們做人就要像花木蘭一樣勇敢、堅強,孝順父母愛護比自己小的同學”。(同學們說的很正確,說明昨天布置的預習大家都很認真的思考了,以后就應該如此,請同學們要堅持預習)
課堂小結時,老師興奮地說:“今天同學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名字叫……”
“花木蘭”!學生也興奮地搶答著。
“好!我們來聽聽唱河南豫劇中的‘誰說女子不如兒男’吧”。
老師說:“我們再次來聽聽配樂誦讀”(從感覺形象入手,通過觀看錄像著重感受花木蘭躍馬橫槍、英勇善戰的威武形象。再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花木蘭身穿戎裝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軍的艱辛,感悟花木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優秀品質。)
師生在昂揚和諧的氛圍中走出了教室。有的學生還邊唱邊比比劃劃地跑在操場上玩耍。
語文A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木蘭從軍》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學習花木蘭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具學具安排:投影、生字卡、錄音。
板書安排:24.木蘭從軍
女扮男裝
花木蘭 花將軍
勝利歸鄉
作業設計:
課內:抄寫字詞、口頭填空。
課外:讀背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
1. 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文,題目是"木蘭從軍"。板書課題。
2. 聽課文錄音。
聽后提問:木蘭是誰?
"從軍"是什么意思?花木蘭是女兒家,她女扮男裝,替誰去從軍?
二. 初讀指導
1.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 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
3. 檢查自讀效果。
(1) 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2) 指名分節讀課文。
(3) 說說每段的意思。
三. 精讀訓練
理解第一段。
1. 指名讀。
2. 口頭填空。
花木蘭 ( )。
3. 小結。
4. 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認讀生字詞。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 精讀訓練
1. 理解第二段。
(1) 自讀。畫出寫局勢緊張的詞語及花木蘭十分著急的原因的句子。
(2) 讀后交流。
理解"文書征兵年老多病"。
(3) 花木蘭是不是干著急呢?從花木蘭說服全家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可以看出她怎么樣?
(4) 指導朗讀。
2. 理解第三段。
(1) 觀察圖一。
看,這是花木蘭從軍后馳騁沙場的英姿,瞧她躍馬提槍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戰。
(2) 課文是怎樣寫她從軍后的情景的?讀一讀,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3) 讀后交流。
(4) 指導讀第一句。
(5) 指名讀第二句。
理解"赫赫戰功"。
從這句可以看出木蘭自強自信,所以開頭稱她"女英雄",結尾又說她是"花將軍"。
(6) 指導讀第二句。
(7) 指導背誦。
三. 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征 病 幼 男 勝 利
四. 作業
抄寫生字。
第三課時
一. 復習
1. 認讀詞語。
2. 背誦第一、二、三段。
二. 精讀課文
理解第四段
1. 看插圖二,說說勝利歸來的花木蘭裝束有什么變化?
2. 自讀課文,畫出寫將軍們恍然大悟的句子。
3. 讀后交流。
4. 指導朗讀、背誦。
三. 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脫 穿 將 勇
四. 作業
抄寫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