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芭蕉花》教案設計(通用4篇)
滬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芭蕉花》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6個。正確朗讀課文。
2、學習提出問題。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體驗到文章的涵義,明白事理,學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和同學討論,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體驗到文章的涵義,明白事理,學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文章"芭蕉花".咦,我一看這題目啊,就知道這肯定是一篇描寫芭蕉花的文章。你們說,對嗎 (生答)
出示句子和圖片:在綠綠的芭蕉葉中,開著一朵黃色的芭蕉花,它的樣子像尖瓣的蓮花。
指導朗讀。
二、初讀課文
生自由朗讀課文
請學生朗讀課文,注意知道生字的讀音。
出事生字及讀錯的生字,詞(指名讀,齊讀,組詞,分析討論記字方法,齊讀)
三、再讀課文
學生提出問題
1、我們在閱讀文章中,要是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可以作上記號。請同學們閱讀全文 ,把有疑問的字用波浪線劃出來(先討論,后提出)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有疑問的句子用直線劃出來。(小組討論后還有不理解的提出共同討論)
如:"我和哥哥都很傷心,但我不明白父母為什么生氣"
問:"我和哥哥為什么傷心,父母為什么生氣 "
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因為爸爸媽媽罵他們了)
父母知道真相后有什么反應 (非常生氣)
思考:母親為什么說"我"和哥哥是不爭氣的孩子 (因為我和哥哥亂拿別人的東西……)
母親聽了什么這么生氣
說話練習:我便照實說了:" ."
學習第二節的內容。
父親知道后,又是怎樣的反應
在朗讀的時候應該怎樣把握 (生答)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這段文章,要讀出父母的生氣及他們對孩子的關愛。
問2:為什么"我"不明白,想不通
從課文中找出句子讀讀(最后一句: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錯。)
讀一讀
"院子里栽著一簇芭蕉,有一株剛好開者一朵黃花,樣子像尖瓣的蓮花"
找出這一句話所在的段,這一段寫的是什么 (發現花并摘花)當時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開心)
有感情朗讀,讀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體會這是對父母的關心)
四、說一說
評論"我"和哥哥這樣做到底可不可以。
五、布置作業
每課一練(課課練,生字本)
板書設計:
私摘芭蕉花
嚴厲訓斥
送去還了
滬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芭蕉花》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6個,積累詞語5個。
2、 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并嘗試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解決。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明白不能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1、讀題
2、簡介芭蕉花
3、文中是怎樣介紹芭蕉花,請學生默讀找出有關句子。
4、出示
院子里栽著一簇芭蕉,有一株剛好開著一朵黃花,樣子像尖瓣的蓮花。
個別讀,抽生讀,齊讀。 分析字形:栽,并正音。
二、 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一) 自學課文
1、輕聲讀文,邊讀邊自學生字
2、想想圍繞芭蕉花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反饋
(1)讀詞:衣袖、大概、擱好、掐下
(2)各種形式讀詞
(3)分析字形:袖
(二) 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1、自由讀文,用“~~”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2、交流:說明自己劃出的是什么詞或句子,并提出自己的疑問。
3、教師做出相應反饋,選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三、 精讀課文,解決問題
1、抓重點句:“我和哥哥都很傷心,但是,我不明白父母為什么生氣?”展開學習。
2、小組學習:“我”和哥哥為什么傷心?
“我”為什么不明白,想不通?
3、大組交流,指導朗讀有關語句
母親非常生氣,連連嘆氣,說:“唉!我生下你們這兩個不爭氣的孩子,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讀出母親的生氣與傷心)
父親知道了,把我們拉到客廳里,狠狠地訓了一頓。(狠狠需重讀)
4、齊讀第1、2節,理解“我”摘花是源于對母親的關心
四、 語言實踐
1、有人說,“我”和哥哥不應該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有人說,為了治好媽媽的病,可以這么做……你說呢?
2、小結: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堅決不能拿。
五、 復習鞏固
1、分組接龍讀文
2、指導書寫:栽
滬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芭蕉花》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生字11個“芭、暈、托、株、摘、袖、捧、廳、訓、掐、擱”;理解并積累9個詞語;能夠正確地在田字格內書寫“托、袖、捧、廳、訓”5個漢字并記住字形。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課文,理解媽媽說的話。說說自己讀課文后的感受。
3、 理解父母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私自拿,體會母親對孩子的愛。
教學重、難點
1、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11個;理解并積累9個詞語;能夠正確地在田字格內書寫“托、袖、捧、廳、訓”5個漢字。
2、能熟讀課文了解媽媽為什么說“我生下了你們這兩個不爭氣的孩子”;能說說自己讀課文后的感受。
教學媒體 多媒體、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課前學生準備 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觀看圖片,引出課題
1、觀看圖片,出示詞語:芭蕉花(草字頭、形聲字)。
2、簡介芭蕉花:芭蕉又稱大蕉,屬芭蕉科,原產熱帶亞洲,在我國的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云南、中國臺灣等省區有栽種。芭蕉花的顏色是黃色的,形狀像尖瓣的蓮花。它不但很美,而且還有藥用和食用的價值。人們常用芭蕉花與其它食物一起燒煮用以治病,如治頭暈、心臟病等。人們還喜歡用芭蕉花做成美味的菜呢。
3、出示課題:23、芭蕉花,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要求自學課文。
自學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②、思考:課文圍繞芭蕉花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試著完成練習。
2、出示填空:
我五歲那年,媽媽______________,于是我和哥哥翻進圍墻的窗子去______________,父母知道后___________________,當時我倆都__________________。
3、指名分節把課文讀正確。
4、交流填空答案,朗讀填空。
5、學習生字:暈。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課文2、3節
①四人小組讀課文第2、3小節
要求:1、找到描寫我和哥哥摘花過程的小節。2、劃出摘花過程的句子。3、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②交流并出示句子(一):
從圍墻的窗口看見院子里栽著一簇芭蕉,有一株剛好開著一朵黃花。我們歡喜極了,就翻進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窗子不過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進去的。
a出示圖片理解:一簇、一株、一朵;動作理解:托。
b指導朗讀(讀出“歡喜”的語氣)。
c板書:見花(發現)。
③交流并出示句子(二):
我們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帶回家。我捧著花跑到母親床前。
a學習動詞:摘、藏、帶、捧、跑。
b隨機學習生字:袖、捧
c板書:摘花,拿花。
(師:是啊,這些動詞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和哥哥是那么的快樂,因為我們太愛媽媽了。)
④師生合作讀句子。
2、繼續學習第3小節。
①輕聲朗讀課文第三節,要求:爸爸媽媽看見芭蕉花時是什么態度?用浪線劃出有關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句子:
母親非常生氣,連連嘆氣,說:“唉!我生下了你們這兩個不爭氣的孩子,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父親知道了,把我們拉到客廳里,狠狠地訓了一頓。
a讀句子。
b學習生字:廳
c板書:非常生氣、連連嘆氣、訓了一頓
③質疑: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為什么我和哥哥那么辛苦為媽媽摘來了芭蕉花,媽媽不但不開心反而非常生氣?為什么爸爸也狠狠地訓了我們一頓?)
④釋疑:老師引導: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再讀讀課文。
a出示課后練習:
母親問我芭蕉花是哪兒來的,我便照實說:“_________ ____”
理解:照實
b回應質疑:現在誰來說說母親和父親為什么都很生氣?
c交流。
d分角色朗讀兩句句子,引導讀出父親和母親對我們嚴格要求、生氣的語氣.
⑤引讀第三小節
理解動詞:掐——換個詞來說說:摘。
板書:還花(師:最終我們還是把花還了回去。)
四、討論交流,練習說話。
有人說,我和哥哥不應該拿不屬于自己家的東西;有人說,為了治媽媽的病,可以這么做,生命最寶貴。那有沒有什么可以兩全其美的辦法呢?
1、小組討論。
2、交流。
3、老師小結:你們都很聰明,為兄弟倆出了那么多好主意。你們的這些辦法既沒有損害別人的東西,又能治好媽媽的病,真不錯!
四、復習鞏固
1、復習詞語。
2、復習生字。
板書設計 23 芭蕉花——
(治頭暈)
我和哥哥 父母
見花 非常生氣
摘花 連連嘆氣
拿花 訓了一頓
還花
愛(嚴格要求)
滬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芭蕉花》教案設計 篇4
很幸運能有機會聆聽上海市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展示課,由于自己現在擔任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因此我特地抽空觀摩了紀凌老師上的一堂《芭蕉花》,有幾點令我感觸頗深.
一 ,識字教學各有側重.
紀老師在設計識字環節時,有側重點地從生字的音,形,義上展開教學,如"捧,廳"強調字音——后鼻音,"掐"讀音三拼音,字形是難點,右下部分讓學生跟老師書空.同樣是字義教學教法又各不相同,如"芭蕉"通過看圖了解,巧妙地引導學生區分并弄清了"一株芭蕉","一簇芭蕉"和"一朵芭蕉花"的意思.自然,到位,學生對于量詞的搭配也一目了然."掐"字用老師做動作讓學生猜字的方法理解,"托"在文中出現兩次,前者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后者用讓學生表演的方法理解.由此可見,她的生字教學不僅形式多樣,而且是扎實有效的.
二,巧妙點撥,讀中感悟
在這節課中,紀老師引導學生抓住一系列的動詞來讀出作者對母親的愛,以及通過讀母親和父親對此事的態度來進一步體會父母的嚴.有的學生在讀后體會到了作者和哥哥雖然一心為了母親的病能好起來所以才偷摘了私塾的芭蕉花,但是這樣的行為也是不對的.有的學生理解到了父母看上去嚴厲的批評教育其實內心對我們充滿了愛,在看似嚴格的話語中透露出希望我們都能做個正派人.整堂課版塊清晰,思路明確.老師從孩子的心情入手來把握文章,抓住了歡喜和傷心兩個詞語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教育.老師在與學生共同學習,平等對話中啟發,點撥甚至講解,使學生真正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讀出真情實感,在教學相長中實現教學目標.這也充分發揮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將二期課改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融會貫通與教學課堂之中.
三,語言訓練巧妙扎實
教學中,紀老師利用芭蕉花穿插兄弟倆看到芭蕉花怎么樣 父母看到芭蕉花怎么樣 并用上前面出示的動詞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設計巧妙.在理解"照實"一詞的意思時,她沒有讓學生直接理解其義,而是轉換角色,讓學生扮演"我",對母親說說"芭蕉花"是哪里來的,學生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既復述了內容,又巧妙地理解了"照實"的意思,而且能夠在說話中正確運用,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扎實. 另外,老師還用"故意犯錯"的方法,把"捧"換成"拿",把"藏"換成"放",讓學生提建議,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自己區分了"藏"和"放","捧"和"拿"這些動詞的不同之處,從而理解了兄弟倆對芭蕉花的珍惜.
聽完紀老師的課,說實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發覺自己在課堂的駕馭能力上存在太多欠缺.如何讀透文本,深入挖掘教學資源,如何巧妙地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看來,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深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