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傾斜的傘》教案(通用6篇)
冀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傾斜的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外公和“我”之間溫馨的親情,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體會神態(tài)描寫對于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作用。學習文中好的表達方法,并學以致用。
★認識本課12個生字,指導書寫易錯字“顫”。 學習把握重點字理解詞語的方法,提高學生隨文識字、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體會親情之愛,學會把愛心奉獻給別人。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親情之愛,體會重點詞語包含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神態(tài)描寫對于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作用。學習文中好的表達方法,學以致用。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按“預習指南針”的指引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標出自然段,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文,板書課題。
復習“懸針豎”和“垂露豎”兩種寫法。
二、檢查預習情況,梳理課文脈絡
1、開火車領讀生詞。指導“歪”的字形,“膊”、“服”的讀音。
2、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哪些自然段寫小時候外公為丹丹撐傘?
(3)哪些自然段寫長大后丹丹為外公撐傘?
三、學習課文內(nèi)容,體會感情
1、學習1—5自然段,了解外公愛的奉獻。
(1)快速默讀1—5自然段,用括號標出丹丹的奇特發(fā)現(xiàn)。
結(jié)合插圖想一想:為什么外公頭頂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綠色,一半?yún)s是灰蒙蒙的?指導圖文結(jié)合的學法。
(2)用橫線畫出3、4自然段中對外公的神態(tài)描寫。理解“笑”的含義,感悟“笑而不語”的深情。了解把握重點字來理解詞語的方法。
(3)學習丹丹的“困惑”。
年幼的丹丹理解這份愛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理解“困惑”,男女生賽讀,讀出困惑來。
(4)分角色朗讀3、4自然段。
(5)學習第5自然段,以讀促講,感悟外公的愛。
2、學習第6自然段,學習三個“仍然”的用法。
指名讀,體會不變的是什么?對比插圖,尋找變化的是什么?
3、學習7、8自然段,了解丹丹愛的回報。
學習易錯字“顫”。
四、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1、完成板書,突出“愛”;
2、誦讀小詩,升華“愛”。
五、作業(yè)設計:
1、完成寫話訓練;
2、做一件溫馨的事,回報親情。
冀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傾斜的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體會重點詞語、句子的意思。體會“傾斜的傘”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間溫馨的親情,學會把愛心獻給親人。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邊讀邊體會外公和“我”之間那種溫馨的情感,激發(fā)自己關愛他人,做 一個充滿愛心的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文
1.課件出示雨中人們撐傘行走的情形,說說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小結(jié):在茫茫的雨中,人們撐著傘行走,猶如一葉葉揚帆的小舟涌動,遠遠望去,仿佛五顏六色的花朵,美麗極了。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雨中,美麗的不止是傘,在這美麗的傘下還有著許多美麗而動人的故事呢!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通過直觀的畫面將學生很快帶入一個雨的世界,創(chuàng)設這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的閱讀情感。
2.今天我們就跟隨著作家王婷一起去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傾斜的傘》。
齊讀課題,你知道傾斜對應課后哪個生字嗎?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傾斜”的意思。)
二、從總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1.課件出示本課的重點詞語,學生認讀,并能隨文理解,為后文感悟體會文中那濃濃的親情作好鋪墊。
2.課件出示文中的兩幅圖。
孩子們,在這傾斜的傘下,到底發(fā)生著怎樣的動人故事呢?你能看著插圖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將故事講給大家聽嗎?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是讓學生說主要內(nèi)容,而是生動的講述。一方面有利于語言的內(nèi)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抒發(fā)情感,進而感染他人。)
3.聽了這個動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書:外公---愛--丹丹)
三、品讀課文、朗讀感悟
(一)走近第一幅畫面(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找找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圍繞第一幅圖內(nèi)容寫的?(1~5自然段)
2.從第一幅圖當中,你能看出“我”和外公的心情怎樣?(非常高興)先來分享“我”的心情
“很小的時候,我就十分喜歡下雨……一同走進雨的世界中。”
從“每逢”、“一蹦一跳”、“挽住”感受到“我”和外公感情很好,外公對我精心呵護,我對外公很依戀。抓住這些詞體會人物心情,練習感情朗讀。
3.請大家在文中找一找,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外公非常高興?(笑瞇瞇 笑而不語 開心地笑)
(板書:笑瞇瞇 笑而不語 開心地笑)
4. 可是,老師發(fā)現(xiàn)文中的“我”也有“困惑”,有“驚訝”,這又是為什么?“困惑”又是什么意思?(板書:困惑 驚訝) (抓住語言感悟點,深入體會。)
(1)外公頭頂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綠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2)“外公,傘歪了。”外公抬頭望了望,笑瞇瞇地說:“沒歪呀。”我困惑了:“明明是歪向我這邊了呀!”外公笑而不語。
(3)外公聽了,開心地笑了起來。( 引導學生關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第二次的“笑而不語”,可在適當時機追問:外公笑而不語,他在想什么呢?)
丹丹困惑,不明白,你明白嗎?外公笑的是什么?他想要說什么?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讀一讀。(先自由讀,然后指名讀)你能讀出丹丹的困惑和外公的高興嗎?誰來讀丹丹?誰來讀外公?
師小結(jié):是啊,外公為了不讓雨水淋到我身上,自已的一半身子已浸在了蒙蒙的雨中,這把傾斜的傘是外公對我深深的愛呀!只要“我”沒被雨淋濕,哪怕雨點打在外公的肩頭,哪怕外公的衣服全都濕透,外公依然笑在臉上,喜在心中。外公的笑讓我們感受到他是多么的愛丹丹啊!外公對孫女的關愛是心甘情愿,無怨無悔的。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來感受外公對我的這份愛和這份情!(師生配樂朗讀第3、4自然段)
(5)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丹丹,感悟到了外公對自己那種深深的無私的愛,你想說點什么嗎?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導學生抓住外公的三次笑,體會外公對丹丹的愛,進而讓學生設身處地談感受、談內(nèi)心的想法,對學生進行情感內(nèi)化。
5.就這樣,每次我們從雨中回來,外公的身子總是一半干一半濕的。
①“每次““總是”是什么意思?
②如果去掉這兩個詞,表達的意思還一樣嗎?(一次、兩次、一年、兩年----很多年。)
③同學們,外公就是這樣多少年如一日地深深地愛著我,全心全意地照顧我。讓我們再一次懷著深深的感情齊讀這一感人的情景。(就這樣,每次我們從雨中回來,外公的身子總是一半干一半濕的。)
④這么多年外公僅僅是為我撐傘嗎?想象一下外公還為我做了什么?(生說)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學生想象外公還為丹丹做了什么事,進而讓學生明白為丹丹撐傘只是外公對丹丹愛的縮影,這么多年來,外公在丹丹身上傾注了很多的汗水和心血。
(二)走近第二幅圖(學習6~8自然段)
過渡:(小結(jié))是呀!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丹丹在外公的關愛下健康幸福的成長著。就這樣,每次我們從雨中回來,外公的身子總是一半干一半濕。不知過了多少年,撐傘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
請同學們一起走近第二幅圖(自學6~8自然段),自由朗讀課文,
看看多少年過去了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也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預設學生可以說出來的:
不變的: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綠色的大傘,一切和以前一樣。(板書:仍然……仍然……仍然……)
①“仍然”是什么意思?
②從這兩句話中你明白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③練習用“仍然”寫一句話。
有變化的:
(1)說“傘歪了”不再是我,而變成了外公。
(2)“一半是墨綠色,一半是灰蒙蒙”的天空,由外公的頭頂轉(zhuǎn)到了我的頭頂。
預想學生難以說出來的:人物的心境發(fā)生了變化。(這是需要教師進行引導的)
A.當年“我”的“驚訝”“困惑”現(xiàn)在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板書:熱 、不知不覺)
B.當年外公為“我”撐傘是高興的,如今“我”為外公撐傘微笑卻換作了什么?(板書:微微一顫 淚光閃閃)
C.為什么外公當年是高興?而今是淚光閃閃?(高興是因為能給外孫女遮雨,淚光閃閃是因為得到了晚輩的關愛,收到了愛的回報而感到激動)
D.“我”為什么也會這樣做?(受外公愛心的影響)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丹丹和外公的心境變化,尤其是外公的微微一顫、淚光點點體會他的激動和欣慰,外公愛的付出得到了愛的回報。
(三)學習第9自然段
師引導:外公用他的愛呵護著丹丹,丹丹用她的愛回報著外公,這份濃濃的祖孫情也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所以課文的最后一段這樣說——(生讀最后一段)
“那是把傾斜的傘,是把充滿了溫情的傘,我會永遠珍惜它,保護它。”
同學們,課文題目叫《傾斜的傘》,為什么要叫這樣的題目呢?文中的我是要珍惜什么?保護什么?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課題的含義,明白作者要珍惜的是傘下那溫馨的親情!
四、總結(jié)全文
當年外公把關愛更多的給予外孫女,讓我們看到外公的愛幼之情,而后來外孫女把關愛更多的給予外公,讓我們看到她的愛老之愛。而這把”傾斜的傘”不僅為親人遮雨,更重要的是它傳遞的是溫馨的親情之愛。
五、情感延伸
1.同學們,在這把溫情的傘下,丹丹學會了感恩,懂得了回報。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親人的疼愛,有鄰居的關心,有老師的體貼,有同學的幫助,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愛的包圍中成長。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說一說。
2.那么,我們在接受親人、老師、同學關愛的同時,更應該學會回報親人,幫助別人。今天,愛你的人或許就在現(xiàn)場,你想對他說點什么?也可以來一個深情的擁抱以表達你內(nèi)心的感激之情。 (歌曲《感恩的心》伴奏)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深化學生的情感,將學生內(nèi)在情感付諸行動。懂得我們在享受關愛的同時,要回報他人,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六、作業(yè)布置:
1. 摘抄喜歡的詞句,并寫出自己喜歡的理由。
2. 跟同學講一講發(fā)生在自己身邊充滿愛心的事情。
七、板書設計:
傾斜的傘
外公 愛 我
驚訝 困惑 笑瞇瞇 笑而不語 開心地笑
熱 不知不覺 微微顫抖 淚光點點
愛幼之情 愛老之愛
冀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傾斜的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尤其是讀好體現(xiàn)祖孫倆至愛親情的語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文章題目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段落,以讀為主,結(jié)合語境鞏固字詞,理解文本,體驗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在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以及長大后“我”對這份愛的回報,體會祖孫間的至愛親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邊讀邊體會外公和“我”之間那種溫馨的情感,關愛他人,做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學會感恩和回報。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在茫茫的大雨中,同學們有沒有和大人同打一把傘?傘是向誰那邊傾斜呢?為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3課《傾斜的傘》看看在這把傘下有著什么動人的故事。
2、教師配樂范讀。
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誰和誰之間的什么事?全班交流。
3、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想辦法記住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由組長帶領大家學習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檢查小組學習情況:(小組匯報:開火車讀生字,說說認記了哪些字)
4、朗讀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小聲讀,看看你知道了什么?感受一下我挽住外公的胳膊走進雨中快樂的心情。應帶者什么樣的語氣讀?
▲再次朗讀第一自然段,師生評價。
(2)第三自然段:指名讀、思考: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外公對“我”的愛?點撥:“爺爺笑而不答”的含義。
▲人物語氣指導師生評價。
(3)第四自然段:回到家里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語氣指導
▲小組分角色朗讀第3、4自然段。讀后小組同學互換角色再讀,讀后互評。
(4)第6自然段:理解、指導重音。齊讀
(5)第7、8、9自然段:自己練習讀,感受一下丹丹對外公的愛。
5、再讀感悟,啟迪思維。
引導學生說一說文中那些詞語或語句,給你的感觸最深,談談自己的看法。(抓住“傘歪了”“總是一半干的一半濕的”和兩次描寫外公的笑容處,讓學生體會)
冀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傾斜的傘》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傾斜的傘》是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感受親情,旨在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閱讀進行體驗與感受,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品析其中所蘊含著的感情和哲理。
《傾斜的傘》這篇敘事兼抒情的散文,以“雨中傾斜的傘”為線索,將外公對“我”的愛和“我”對外公的愛,這一“愛的情感線”連綴起來,使我們感受到愛的傳遞與延續(xù)。把這篇文章放在第三單元第一課,我覺得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意在讓學生通過閱讀與感受,不僅僅感受到文中祖孫倆的濃濃親情,更體會到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無微不至地關愛,從而懂得回報家人,明白愛不僅僅是享受,同時還有付出和傳遞。
這篇文章在結(jié)構上有著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前后兩部分內(nèi)容穿越了時空,人物發(fā)生了變化:外公已經(jīng)蒼老,我已經(jīng)長大。兩部分情節(jié)相似,語言描述也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不管歲月如何變遷,那份隔了時空依然傳遞著的濃濃的親情卻永恒不變,愈久愈濃。
這節(jié)課共分兩課時,今天我說的是第一課時。
二、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五個生字,掌握十三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初讀課文,了解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以及長大了的“我”在雨中對年邁外公的照顧。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談話引領學生走進閱讀,根據(jù)拼音正確朗讀,消除生字流利朗讀,體會親情有感情朗讀達成本課目標,在讀中學習生字,記憶字形,了解課文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以及長大了的“我”在雨中對年邁外公的照顧。體會祖孫間的親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所以識字教學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了解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以及長大了的“我”在雨中對年邁外公的照顧,體會祖孫間的親情是則本課的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這節(jié)課我準備的主要是生字卡片和雨傘圖片,學生則在課前進行預習,對課文有個大致了解。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新課標對中年級學段的閱讀教學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我準備采取以讀來教的教學方法。具體表現(xiàn)為:
1、在閱讀中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解決識字問題。(比如,設計小雨點形式的生字卡片,既和本文內(nèi)容相關,又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樂學愿學,識字效率就高。)
2、在讀中悟情——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領悟祖孫間的親情,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比如,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引領學生走進閱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祖孫間的親情等等。)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走進閱讀。由一張圖片引起學生視覺上的感受,讓學生覺得耳目一新,自然而然引出問題:這是一把怎樣的傘?由這把傘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在這把傘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從而導入課題《傾斜的傘》。
第二步: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由于生字障礙,學生即便經(jīng)過預習,可能仍然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所以大聲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不認識的生字、遇到的不懂的詞就成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一是同桌互學,二是借助工具書,三是老師集中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預設時沒有想到的問題,往往也是教學靈感閃現(xiàn)的地方,應允許存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比如識字的方法,記憶方法,組詞,理解詞語等等。
第三步:
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沒有了生字障礙,學生讀起來應該得心應手。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點放在了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上。大聲的朗讀,眼、手、耳、口、心并用,又在朗讀中重新學習了生字,嘗試默讀則重在思考問題。此時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印象,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不再是一件難事。在與他人互相交流中,給課文分段和總結(jié)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水到渠成。
第四步: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祖孫間的親情。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了前面的教學順理成章。
第五步:小結(jié)。這是對整節(jié)課起著畫龍點睛作用的一步,既總結(jié)了全文又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第六步: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的設計繼續(xù)圍繞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體現(xiàn)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通過朗讀學習生字,學完生字再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運用;通過朗讀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領會蘊含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學會學懂。
冀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傾斜的傘》教案 篇5
這篇課文是作者對往事的回憶,以第一人稱敘述的口吻寫了外公和外孫女兩代人之間互相為對方打雨傘的場景,表達了爺孫間純真的至愛親情。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親情之愛,教學時,我只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認真讀懂課文,在反復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課文對前后兩個場景的描寫,并通過想象再現(xiàn)兩幅畫面。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個鬢發(fā)雙白的老人和一個小姑娘同行。老人撐著一把墨綠色的傘,傘外向了小姑娘。老人的半邊衣服已被淋濕了,但他微笑著毫不介意。另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個須眉皆白的老人和一個女青年同行,老人步履蹣跚。女青年同樣撐著那頂墨綠色的傘,傘歪向了老人。女青年的半邊衣服已被淋濕了。她似有所思。學生從當年外公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孫女,到后來外孫女也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公的畫面中,體會到外公的愛幼之愛和“我”的愛老之愛都是一種親情之愛,體會到這種親情的至純至真。感悟“傾斜的傘”所傾注的所傳遞的那種溫馨的情意。
2、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等,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課文注意寫了人物(特別是外公)的神態(tài),透過人物的神態(tài)可以窺見人物的情感變化。寫外公的神態(tài),是由當年的“笑瞇瞇”“笑而不語”“開心地笑”,到多少年后的聲音“微微顫抖”“渾濁的雙眼淚光點點”,由其神態(tài)可以看出其情感的變化時由當年施愛于晚輩而高興,到后來得到晚輩的關愛,受到了愛的回報而激動。“我”則是有當年的“驚訝”“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后“心熱”“不知不覺中”“做著外公當年做過的事”。在外公愛心的浸潤和潛移默化的到的影響下有所感悟。通過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受愛的力量,感悟不僅親人之間需要互相關愛,而且應該推而廣之,珍惜人間真情,使所有人都生活在愛的世界里。
冀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傾斜的傘》教案 篇6
當今,孩子們不論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就連上學,無一不在享受著親人的愛與呵護,那么他們是否感受到了愛的溫馨與幸福呢?他們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報這些愛呢?《傾斜的傘》這篇課文正恰到好處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傾斜的傘》是一篇敘事兼有抒情的散文,它以“雨中傾斜的傘”為線索,將外公對“我”的愛和“我”對外公的愛這一“愛”的情感線連綴起來,使“雨中共傘 ”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細節(jié)中蘊涵著強烈的愛的氣息巧妙地呈現(xiàn)出來,給人以愛的感動,讓人體會到親情的溫馨。課文的結(jié)尾部分,作者在抒發(fā)著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同 時,人們讀起來也會清晰地認識到,雨中傘下籠罩的是濃濃的親情,時空變幻傳遞著的也是濃濃的親情。
新 課程標準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由封閉的課堂走向開放,強調(diào)活性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本課教學中就充分挖掘?qū)W生已有的資源,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探 究的學習環(huán)境,課堂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有效的、自主地獲取知識,學生的主動參與面廣。教師的點撥、指導,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 離,使學生融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讀,讀中悟情,讀中理解。同時,教師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在本節(jié)課中,我個人認為比較欣慰的幾點:
1、導入新課:播放下雨的音樂,通過談話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他們談談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起到很好的效果。
2、朗讀感悟:注重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讀中感悟。教學過程中,我采用自由讀、齊讀,小聲讀、范讀、分角色朗讀、配樂讀課文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以讀代講,達到了讀中悟情,讀中理解的效果。
如, 爺爺對我的愛:雨中爺爺把傘歪向我這邊,還裝不知道。通過教師范讀,同學們聽得特別投入。在老師的聲調(diào)、表情、動作的感染下,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 達到使他們迫切也想有感情地朗讀及感悟課文的目的。回到家我給外公遞毛巾,通過分角色讀進行語氣指導,讓同學們讀中感悟到,雨中傘下那濃濃的親情。
3、愛的體驗。讓學生說說身邊令人感動的事情,該練習既培養(yǎng)了學生表達的豐富性,又把本課情感目標進行內(nèi)化,使關愛他人的種子在學生中慢慢地扎下根。
4、指導傾聽。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引導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學會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5、鼓勵評價。整堂課中,我比較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通過激勵來更大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 整堂課的教學中,我本著一貫的教學作風,“平實、踏實、真實”,力求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但也存在一些不盡之處,比如, 沒能準確地把握時間,導致后面的教學有些倉促,甚至拖堂;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互相之間的評價有些少;個別地方板書有些不及時,等等。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本人也受益非淺,不僅在教學上學到了很多技能,在人格上同樣也受到了一次洗禮。相信在今后,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工作,而我手中的這把傘會也傾斜于我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共同生活在愛的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