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美麗的草原》教案(精選6篇)
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美麗的草原》教案 篇1
第三單元美麗的草原
1、欣賞《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學目標:
1、欣賞音樂,學習用點、線和色彩畫感受,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通過聽音樂,畫感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聽記:(簡單的旋律)
1=F2/4
1 12┃(32 3)┃5653┃2 —┃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師奏F大調音階(上引、下行)生仔細聆聽,并分析拍號。
B、師旋律奏一遍,生隨音樂用手指劃拍(學生應規定速度)
C、師重復彈,生記下各音
D、師再次彈奏,生同時默唱、校正、糾錯
E、將聽記內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導入:剛才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導入:剛才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 ┃X -║
(2)X•X ┃ X┃ ┃X -║
A、分析拍號后,生自行準備,1-4組第一條,其余的第二條。
B、請個別生念念拍拍,(注意:, 較難),后集體評議
C、要求勻速進行節奏練習,整體的可由慢到快。
對照下面三組節奏,按老師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號填寫在括號里:
( ) ┃X -║
( )X ┃X X X║
( )┃X -║
方法:A、請個別學生上面拍打,其余評議是否正確。
B、生自由練習
C、聽老師打節奏,將序號填在相應的小括號中。
D、按序號連起來練習
五、欣賞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討論: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從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討論:A、歌曲具有哪個民族特色?
B、歌曲曲調由兩部分第一部分優美、深情表現了對家鄉的贊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滿激情,表現了對家鄉的無比熱愛,這種變化是怎么表現出來的?
4、第三次播放音樂,讓學生邊聽邊用曲線畫,感受音樂的起伏變化。
5、完成17頁填空練習,并練習唱一唱。
六、欣賞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結。
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美麗的夏牧場》培養學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會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的美。
2、了解哈薩克相關的音樂文化。
教學過程:
一、了解新疆哈薩克族風情
1、播放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2、第二遍聽賞,同時出示歌詞師:我們一起看看這首歌曲的歌詞,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覺得這是哪個地方?
3、結合這些景致,你覺得是哪個民族?
4、介紹新疆哈薩克族師: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腳下,以游牧為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樂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圖片)
5、邊聽音樂邊打節奏聆聽音樂,說說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聽賞并說說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學生欣賞畫面學生拍打鈴鼓(隨意的)跟隨老師的節奏打一打鈴鼓。4/40x0x0|通過學生聽一聽、看一看,直切本課主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視聽結合,使學生產生好奇。結合民族音樂文化(手鼓等演奏),讓學生走進哈薩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學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時培養了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新歌教學
1、師: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歌曲《美麗的夏牧場》,請同學們一起來哼唱旋律,同時觀察旋律中哪個音出現的最多。
2、師: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為主的旋律都給我們感覺比較優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讓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們一起來唱第一段歌詞,找出你認為最難唱的地方。
4、師:請大家跟著老師的琴聲再把第一段歌詞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覺得最抒情的一句嗎?為什么?講述音樂知識“⌒”6、單獨哼唱“啊”(第三樂句)指導聲音。
7、師:同學們,這段歌詞中出現了“阿肯”一詞,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8、解釋“阿肯”、相關音樂文化。
三、分析處理歌曲
1、總結旋律結構特點,出示圖譜。(1)師:我們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樂句,你能用自己的圖譜來表示嗎?(2)老師出示圖譜○○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
3、二度范唱師:我們的這首歌也可以用這種形式來演唱,請聽。
4、師:如果加快速度,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
5、放歌曲《瑪依拉》(課件)師: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哈薩克民歌《瑪依拉》,與《美麗的夏牧場》作一下比較。
四、總結。
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美麗的草原》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在朗讀課文中感知草原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準備:
Cal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開門見山:親愛的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美麗的草原》。
(1)指導有感情地讀課題
(2)誰來美美地讀讀課題?
2、孩子們,你們都喜歡草原嗎?請大家帶著喜歡草原的感情齊讀課題。
復習字、詞
課件出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麗、鮮、道、啊、忘、記。
課件出示詞語,分組讀、男女比賽讀:美麗、忘記、棗紅馬、百靈鳥、草原。
二、感知課文
1、親愛的孩子們,我們都喜歡美麗的草原。課文寫了誰喜歡草原呢?請聽課文錄音。
2、 課文寫了誰喜歡草原?(板書:棗紅馬兒 百靈鳥兒)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小節
(1)棗紅馬兒為什么喜歡草原?
(2)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一讀第一小節(出示第一小節字片),邊讀邊思考。
(3)討論以上思考題(板書:草兒最鮮 牛兒最壯 羊兒最歡)
(4)你最喜歡什么?
(5)學習第四行詩
①喜歡草兒的同學齊讀這行詩。
②出示草兒圖片。
③“鮮”是什么意思?
④看到這么新鮮的草兒,喜愛之情油然而生,我們把喜愛草兒的感情送進朗讀中去。
(6)學習第五行詩
①草原上的牛兒長得怎么樣?
②出示牛兒圖片和第五行詩。
③誰來說說“壯”的意思?
④現在,你們就是草原上的牛兒,我來采訪大家:
牛兒,牛兒,你為什么長得壯?
牛兒,牛兒,你為什么長得這么強壯?
牛兒,牛兒,你為什么長得最壯?
⑤分排比賽讀第五行詩。
(7)學習第六行詩
①出示羊兒圖片(配有羊兒的叫聲)和第六行詩。
②聽!羊兒咩咩地叫著,他們這時是什么心情?
③羊兒為什么這么高興?
④高興、快樂就是“歡”的意思。
⑤我們快快樂樂地讀讀這行詩。
(8)指導讀第一節詩
①引讀:棗紅馬兒跑到天邊,為什么不會忘記美麗的草原?
②讀這一節詩我們要讀出對草原的喜愛 。
③指名讀、比賽讀、分男女讀。
(9)小結:棗紅馬兒喜歡草原上鮮嫩的草兒、強壯的牛兒、快樂的羊兒,所以,它翻過高山,趟過小河,跑到遙遠的天邊,也不會忘記——(師指板書的課題,學生齊答)美麗的草原。
2、學習第二節詩
⑴百靈鳥兒為什么不會忘記草原?
⑵出示第二節是的字片。
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節詩。
⑷ 討論⑴(板書:泉水最甜 云朵最白 天空最藍)
⑸你最喜歡什么呢?
⑹學習第四行詩
① 出示第四行詩和泉水圖片
②草原的泉水是什么味道?
③看到這么清澈甘甜的泉水,牛兒、羊兒、小鳥、小朋友會怎么做呢?
④你怎么做?
⑤我們喝了甜甜的泉水多開心啊!笑瞇瞇地讀讀這行詩。
(7)學第五行詩
①點擊云朵,出示第五行詩和草原上云朵的圖片。
② 著云朵白得像什么?
③草原上的云朵不僅白得漂亮,而且形態萬千。它們像什么呢?
④師范讀、齊讀。
(8)學寫天空的句子
① 出示天空圖片和寫天空的句子。
②為什么草原上的天空最藍?
(9)讀第二節詩
①引讀:百靈鳥兒飛到天邊為什么不會忘記美麗的草原?
②指名讀,評價,再指名讀。
③分組比賽讀。
(10)小結:百靈鳥兒多么喜歡草原上甜甜的泉水、白白的云朵、藍藍的天空。因此,它飛過平原,飛過大海,飛到很遠的天邊,也不會忘記——(學生齊答)美麗的草原。
3、學習第三節詩
(1)我為什么不會忘記草原呢?
(2)播放第三節詩的錄音和相應的圖片。
(3)引讀:我走在山清水秀的小山村——
我走在熱鬧繁華的大都市——
我走在科技發達的異國他鄉——
我不管走到哪里——
(4)我為什么喜歡草原?
(5)小結:“我”忘不了草原,一是因為草原美麗,更因為草原是“我”可愛的家鄉(板書:可愛的家鄉)。我是多么熱愛自己的家鄉啊!(板書:熱愛)
4、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你有什么話想說?
5、指導背誦
①同桌合作背。
②每節詩指定一人背。
③指名背全文。
四、總結拓展
1、播放草原風情的錄相,老師解說。
2、孩子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3、總結:親愛的小朋友們,《美麗的草原》講了棗紅馬兒和百靈鳥兒永遠不會忘記草原,因為草原很美麗。“我”不會忘記草原,因為草原是“我”可愛的家鄉。我們的家鄉——桃源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你們熱愛自己的家鄉嗎?我相信,等你們長大了,一定會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
板書設計:
草兒最鮮
棗紅馬兒 牛兒最壯
羊兒最歡
美麗的草原 可愛的家鄉(熱愛)
泉水最甜
百靈鳥兒 云朵最白
天空最藍
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美麗的草原》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讀對話
★初步理解對話內容
過程與方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美麗的大草原,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大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知識,體會大草原的美麗風景,向往大草原。豐富學生對大自然知識的了解。
教學重點:
★會讀對話,掌握對話中的重點詞組和重點句型。
★能分角色扮演對話
教學難點:
理解對話內容并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我國有幾個民族?你都知道哪些?說一說。
(我國有56民族,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哈薩克族、壯族、藏族、塔吉克族……等等)
課件播放歌曲《愛我中華》課文中添加民族團結教育
2、課件展示:蒙古族騎馬放羊的圖片
問:你知道他們是哪個民族的嗎?(蒙古族)
他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大草原上)
3、導入課題:美麗的大草原
(你們想知道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大草原。
二、學習對話
1、要求同學們自己讀對話,初步感受對話內容
2、播放聽力材料
3、讓三名學生分別扮演對話中的角色示范讀對話,其他同學認真聽
4、欣賞大草原的美麗風景(課件展示)
5、學習文中重點詞組
高山(草原) 藍藍的(天空) 綠綠的(草原)
(各種)野花 歡騰的(世界) 一(幅)圖畫
6、學習句型
……都是……
不僅……而且……
……一定……
(課件展示造句,讓學生抄在書上)
7、互相談一談你對大草原的看法
8、同桌一起分角色讀對話,看看哪個同學讀得好。
9、聽歌曲《天堂》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 )的草原 ( )的天空
( )的世界 青青的( )
2、造句
……一定……
……都是……
四、作業
1、抄寫對話
2、讀對話
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美麗的草原》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欣賞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學目的:
1、欣賞音樂,學習用點、線和色彩畫感受,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通過聽音樂,畫感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聽記:(簡單的旋律)
1=F2/4
1 12┃(32 3)┃5653┃2 —┃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師奏F大調音階(上引、下行)生仔細聆聽,并分析拍號。
B、師旋律奏一遍,生隨音樂用手指劃拍(學生應規定速度)
C、師重復彈,生記下各音
D、師再次彈奏,生同時默唱、校正、糾錯
E、將聽記內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導入:剛才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導入:剛才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 ┃X -║
(2)X?X ┃ X┃ ┃X -║
A、分析拍號后,生自行準備,1-4組第一條,其余的第二條。
B、請個別生念念拍拍,(注意:, 較難),后集體評議
C、要求勻速進行節奏練習,整體的可由慢到快。
對照下面三組節奏,按老師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號填寫在括號里:
( ) ┃X -║
( )X ┃X X X║
( ) ┃X -║
方法:A、請個別學生上面拍打,其余評議是否正確。
B、生自由練習
C、聽老師打節奏,將序號填在相應的小括號中。
D、按序號連起來練習
五、欣賞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討論: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從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討論:A、歌曲具有哪個民族特色?
B、歌曲曲調由兩部分第一部分優美、深情表現了對家鄉的贊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滿激情,表現了對家鄉的無比熱愛,這種變化是怎么表現出來的?
4、第三次播放音樂,讓學生邊聽邊用曲線畫,感受音樂的起伏變化。
5、完成17頁填空練習,并練習唱一唱。
六、欣賞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結。
第二課時
美麗的夏牧場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美麗的夏牧場》培養學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會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的美。
2、了解哈薩克相關的音樂文化。
教學過程:
一、了解x疆哈薩克族風情
1、 播放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2、 第二遍聽賞,同時出示歌詞師:我們一起看看這首歌曲的歌詞,唱到了什么山, 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覺得這是哪個地方?
3、 結合這些景致,你覺得是哪個民族?
4、 介紹x疆哈薩克族師: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腳下,以游牧為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樂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圖片)
5、邊聽音樂邊打節奏 聆聽音樂,說說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聽賞并說說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學生欣賞畫面學生拍打鈴鼓(隨意的)跟隨老師的節奏打一打鈴鼓。4/40 x 0 x 0 x x | 通過學生聽一聽、看一看,直切本課主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視聽結合,使學生產生好奇。結合民族音樂文化(手鼓等演奏),讓學生走進哈薩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學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時培養了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新歌教學
1、 師: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歌曲《美麗的夏牧場》,請同學們一起來哼唱旋律,同時觀察旋律中哪個音出現的最多。
2、 師: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為主的旋律都給我們感覺比較優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讓歌曲更加抒情了。
3、 我們一起來唱第一段歌詞,找出你認為最難唱的地方。
4、 師:請大家跟著老師的琴聲再把第一段歌詞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覺得最抒情的一句嗎?為什么?講述音樂知識“⌒”6、單獨哼唱“啊”(第三樂句)指導聲音。
7、師:同學們,這段歌詞中出現了“阿肯”一詞,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8、解釋“阿肯”、相關音樂文化。
三、分析處理歌曲
1、 總結旋律結構特點,出示圖譜。(1) 師:我們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樂句,你能用自己的圖譜來表示嗎?(2) 老師出示圖譜 ○ ○
2、 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
3、 二度范唱師:我們的這首歌也可以用這種形式來演唱,請聽。
4、 師:如果加快速度,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
5、 放歌曲《瑪依拉》(課件)師: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哈薩克民歌《瑪依拉》,與《美麗的夏牧場》作一下比較。
四、總結。
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美麗的草原》教案 篇5
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了小學五年級上冊音樂《美麗的草原》教案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課時
欣賞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學目的:
1、欣賞音樂,學習用點、線和色彩畫感受,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通過聽音樂,畫感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二、師生問好
三、聽記:(簡單的旋律)
1=F2/4
1 12┃(32 3)┃5653┃2 —┃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師奏F大調音階(上引、下行)生仔細聆聽,并分析拍號。
B、師旋律奏一遍,生隨音樂用手指劃拍(學生應規定速度)
C、師重復彈,生記下各音
D、師再次彈奏,生同時默唱、校正、糾錯
E、將聽記內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導入:剛才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導入:剛才老師測查了同學們的聽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 ┃X -║
(2)X?X ┃ X┃ ┃X -║
A、分析拍號后,生自行準備,1-4組第一條,其余的第二條。
B、請個別生念念拍拍,(注意:, 較難),后集體評議
C、要求勻速進行節奏練習,整體的可由慢到快。
對照下面三組節奏,按老師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號填寫在括號里:
( ) ┃X -║
( )X ┃X X X║
( ) ┃X -║
方法:A、請個別學生上面拍打,其余評議是否正確。
B、生自由練習
C、聽老師打節奏,將序號填在相應的小括號中。
D、按序號連起來練習
五、欣賞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討論: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從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討論:A、歌曲具有哪個民族特色?
B、歌曲曲調由兩部分第一部分優美、深情表現了對家鄉的贊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滿激情,表現了對家鄉的無比熱愛,這種變化是怎么表現出來的?
4、第三次播放音樂,讓學生邊聽邊用曲線畫,感受音樂的起伏變化。
5、完成17頁填空練習,并練習唱一唱。
六、欣賞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結。
第二課時 美麗的夏牧場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美麗的夏牧場》培養學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會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的美。
2、了解哈薩克相關的音樂文化。
教學過程:
一、了解x疆哈薩克族風情
1、 播放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2、 第二遍聽賞,同時出示歌詞師:我們一起看看這首歌曲的歌詞,唱到了什么山, 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覺得這是哪個地方?
3、 結合這些景致,你覺得是哪個民族?
4、 介紹x疆哈薩克族師: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腳下,以游牧為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樂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圖片)
5、邊聽音樂邊打節奏 聆聽音樂,說說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聽賞并說說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學生欣賞畫面學生拍打鈴鼓(隨意的)跟隨老師的節奏打一打鈴鼓。4/40 x 0 x 0 x x | 通過學生聽一聽、看一看,直切本課主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視聽結合,使學生產生好奇。結合民族音樂文化(手鼓等演奏),讓學生走進哈薩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學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時培養了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新歌教學
1、 師: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歌曲《美麗的夏牧場》,請同學們一起來哼唱旋律,同時觀察旋律中哪個音出現的最多。
2、 師: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為主的旋律都給我們感覺比較優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讓歌曲更加抒情了。
3、 我們一起來唱第一段歌詞,找出你認為最難唱的地方。
4、 師:請大家跟著老師的琴聲再把第一段歌詞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覺得最抒情的一句嗎?為什么?講述音樂知識“⌒”6、單獨哼唱“啊”(第三樂句)指導聲音。
7、師:同學們,這段歌詞中出現了“阿肯”一詞,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8、解釋“阿肯”、相關音樂文化。
三、分析處理歌曲
1、 總結旋律結構特點,出示圖譜。(1) 師:我們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樂句,你能用自己的圖譜來表示嗎?(2) 老師出示圖譜 ○ ○
2、 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
3、 二度范唱師:我們的這首歌也可以用這種形式來演唱,請聽。
4、 師:如果加快速度,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
5、 放歌曲《瑪依拉》(課件)師: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哈薩克民歌《瑪依拉》,與《美麗的夏牧場》作一下比較。
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美麗的草原》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8個字。
2、自主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學習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識字卡片、有關草原的風光片或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看草原的錄像,激趣導入。
你去過草原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二)指導讀課題,讀出喜愛之情。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讀準字音。
2、拼讀會認字,注意讀準字音。
3、小組內檢查生字詞讀音的掌握情況。
4、教師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1)讀一讀這些生字詞,指名讀、齊讀“棗紅馬、百靈鳥、忘記、因為、這里、最鮮艷、壯、不管”。
(2)開展拼讀競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詞語接龍朗讀,看哪一組讀得又快又準。
(3)讓學生質疑:哪個詞不懂?理解“壯”:在文中找一找帶有這個字的句子讀一讀,(這里的牛兒最壯)學生自己說一說“壯”字在這句話中的意思。
(4)自己小聲讀文,看看還有沒有不認識的字,請老師和同學幫助。
5、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標畫自然段。
(四)朗讀感悟。
1、分小組指名讀文,思考:課文寫了誰喜歡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師貼圖。(棗紅馬、百靈鳥、小作者)
3、學習“百”。
(1)這個字怎樣記?(白加一橫)
(2)教師板書,學生注意觀察占格。
(3)學生們練習書寫,注意把第一筆橫寫長點兒。
4、學習課文內容。
提問:他們為什么這么喜歡草原?讀文找答案。
5、自己讀文,找答案。誰找到了就告訴大家,自愿選擇匯報。(學生說哪部分內容,教師就和學生共同學習哪一小節)
6、學習第一小節。
(1)師生配合讀文。
(2)學生匯報,其他同學補充:“為什么馬兒喜歡草原?”
(3)出示練習:草兒( )牛兒( )羊兒( )
(4)指導朗讀“最鮮、最壯、最歡”。讀出草原的美麗和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7、學習第二小節。
過渡:百靈鳥為什么喜歡大草原?
(1)誰能從文中找到答案?請讀出來。
(2)指導朗讀。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喜愛之情?請你試一試,讀一讀。
8、學習第三小節
作者為什么喜歡大草原?可以結合前邊所學習的內容說一說,齊讀最后一句話。
(五)總結。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歡草原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口語交際練習。(根據學生情況任選其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家鄉或祖國)嗎?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1、無論走到哪里,也不會忘記可愛的家,因為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無論走到哪里,也不會忘記可愛的家鄉,因為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無論走到哪里,也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因為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業。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開課導入。
(二)背誦課文。
采取多種形式練習背誦。
(三)學習生字詞。
1、復習“什、抓、把、地”的讀音。
2、觀察“朋、什、抓、掛、打、把、地”這幾個會字的結構特點(都是左右結構)。
3、記憶字形。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先自己記一記,然后小組交流記字方法,最后集體反饋(以舊帶新)。
4、練習鞏固字形
(1)看偏旁組字組詞。
(2)給熟字加偏旁組成新字
月—( ) 十—( ) 巴—( ) 也—( )
5、指導書寫,注意把字寫勻稱。
(1)指導“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觀察其余幾個字的結構特點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寬)
請學生注意:在書寫時右邊部分占了左半格一點。
(3)練習寫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寫,注意把字寫端正,寫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