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精選8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09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精選8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神采奕奕、羨慕、猶豫、傾慕、珠圓玉潤。會認7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7個字。

  2.了解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復述故事。

  3.從故事中領悟,一個人只有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機取巧的人,不可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4.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難點

  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事先了解蒲松齡、《聊齋志異》。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不少同學們喜歡看神鬼故事書,其實神鬼故事在古代也頗盛行,比如《聊齋志異》,就是一部談狐論鬼的書。我們今天就要學習其中的一篇——《勞山道士》。

  二、學生匯報資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預設要點: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世稱“聊齋先生”。耗費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

  三、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詩劇,一幅幅水彩畫。它不僅是咱們中國文學的驕傲,還是世界文學當中非常有影響的作品。《勞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讓我們先睹為快,感受它神奇夢幻的文學魅力吧。

  四、交流

  1.你讀懂了哪些詞,或者哪些字詞需要大家幫助你理解?

  神采奕奕:精神飽滿的樣子。

  傾慕:傾心愛慕。

  珠圓玉潤:像珠子那樣圓,像玉石那樣滑潤。這里形容歌聲婉轉優美。

  2.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用一兩句話概括。

  王七在勞山學法術,不想吃苦,結果什么也沒學會。

  五、快速閱讀,理清脈絡

  1.哪幾段寫他山中的學法經歷?(3到12段)

  2.山中學法時有兩天發生了一些特殊的事兒,說說。

  相機小結、板書:

  看師演法(4到8段)

  纏師授法(9到12段)

  3.你能用同樣的方法,給1到2自然段取個小標題嗎?

  板書:拜師求法

  4.王七學法,結果如何,試根據13自然段內容寫小標題。

  板書:演法失敗

  5.根據小標題,理清故事脈絡。

  六、重點探究

  1.哪部分還有疑難,或者你想重點研讀哪部分?三讀課文。

  2.交流。預設:

  ①學生可能對王七最后演法失敗百思不得其解。此疑問可暫不作答。

  ②可能有不少學生對“看師演法”一部分興趣濃厚,可引導進一步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

  “看師演法”一段的確精彩。有幾大奇跡?試擬個節目單。舉例:

  紙月光滿屋

  壺酒飲不盡

  筷子化嫦娥

  酒席移月中

  七、拓展

  演故事:

  勞山道士精彩演法,幾大奇跡中,各小組任選其一,合作編一編,演一演。

  提示:文中動作語言不多,要想表現他們的法術奇妙,可借助眾徒弟的神態表情、指點議論來表現。

  第二課時

  一、回顧

  各組演故事。(見上節課拓展活動)

  二、研讀感悟

  1.小結,過渡。

  紙月光滿屋,壺酒飲不盡,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能用成語表達你的感受嗎?(不可思議、匪夷所思……)

  2.拋出問題。

  這一切多么不可思議!可根據上一節課我們對故事的整體把握——故事是寫王七學法,寫他拜師求法、看師演法、纏師授法、演法失敗。但為什么花這么多筆墨寫道士施法的每一個細節呢?

  3.細讀全文,自找答案。

  4.交流討論。

  引導:

  勞山道士法術高深,如何得來,故事中未說,猜猜。(從“恐怕你嬌氣又懶惰,不能吃苦”一句可看出,道士深知須歷經千辛萬苦方可得道。)

  王七想得到高深法術,知不知道要吃大苦耐大勞呢?又能否吃苦耐勞呢?(引導學生找書中相關句子,允許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討中基本形成共識。)

  5.形成共識:

  王七知道要吃苦,也吃了不少苦(主要反映在“尋師苦、拜師難、生活苦”上)。在王七,包括我們不少同學看來,似乎是夠操勞了,但離真正學到法術所需下的苦功還差很多,還只是“嬌氣又懶惰”。

  小結:原來花這么多筆墨,把看師演法的每個細節寫得栩栩如生,就是用他所追求的法術之神奇,反襯他付出的操勞之少。

  6.讀到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悟。

  預設:王七就如《蜀鄙之僧》中的富者,有志向,但志向不堅,半途而廢。

  王七太過淺薄,眼高手低,既想取得大成就,又不想付出艱苦的努力,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王七去學仙術,沒有學到真正的仙術,就回家了。做事應該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

  …………

  7.我們可不能步其后塵。讓我們寫下對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關名言,以激勵自己(自創與積累均可)。

  三、發散感悟

  1.一個故事,你們感悟到了這么多,真會讀書。再讀讀,也許還會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

  2.交流,各抒己見。

  預設:王七好不容易學到了一點本事,卻又好顯示,所以“穿墻術”一到家就不靈了。我們要記住不可驕傲自大。

  特別可悲的是,失敗后,他一點也不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責罵師父。失敗后應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3.故事給我們這么多啟示,如果從主人公王七的角度,可以取個什么標題呢?試命題。

  四、自選拓展活動

  1.蒲松齡真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罵皆文章”,你可以讀讀《聊齋志異》中的其他佳作。

  2.如果王七繼續在勞山待下去可能會有什么樣的結局?你認為王七怎樣做師父才會教給他真正的本事?你認為這個故事還可以怎樣改編出一些新的含義?你可以練練筆。

  3.請你練習講這個故事,一定會為你贏得不少“粉絲”。

  板書:

  勞山道士

  拜師求法

  看師演法

  纏師授法

  演法失敗

  不畏艱辛,才獲成功

  投機取巧,終究成空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 篇2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策略

  這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故事。所以,老師不宜細講,文章中蘊涵的道理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去悟出來,學生講出來比老師直接說出來好。同時,要避免上成了說理性的教育課。要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語文工具性和人讓文性的平衡。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課文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劃出自己有觸動、有感覺的詞句。

  2. 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再快速的讀課文一篇

  A.文章題目中的“嶗山道士”是指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B.“王七”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

  (圍繞上面兩個問題討論時,老師雖然要引導學生圍繞正面價值觀去回答,但也應允許一些有不少很離譜的多元性的答案)

  (二)感悟課文

  1.“王七“來嶗山的目的是什么?他達到了么?為什么?

  2.劃出讓你有感悟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或體會通過讀表現出來。(學生自由讀,老師巡視)

  3.指名學生讀,學生評價,老師評價。

  (三)課文拓展,回歸整體。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

  2.誰來說說這則故事告訴你什么了?(避免說道理)

  三、作業布置:

  1.劃出課文中四四字詞,并自選3個造句。

  2.把自己劃的句子讀一讀。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能復述故事。

  3.從故事中領悟,一個人只有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機取巧 的人,不可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4.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難點]

  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課前準備]

  讓學生事先了解蒲松齡、搜集有關《聊齋志異》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課

  1、這節課老師帶來了一份奇特的禮物,快來猜猜是什么?

  2、學生猜到后,送禮物。

  3、說到書,我們的話題就多了,你喜歡讀那些方面的書?

  4、出示《聊齋志異》,《嶗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感受它神奇夢幻般的文學魅力吧!板題、讀題、質疑。

  二、資料交流

  1、資料交流會

  拿出資料卡,匯報有關蒲松齡的資料。

  2、讀過《聊齋志異》嗎?關于《聊齋志異》你了解到些什么?

  匯總資料。(課件

  二、 學習課文

  1、自由讀文,說說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3、試著畫出本文的情節曲線圖,指名上臺畫。

  4、試著給各部分加上小標題。

  (1)出示小標題要求,嘗試加小標題。(課件)

  (2)完善情節曲線圖。

  5、看著情節曲線圖,復述文章內容。

  6、小組合作學習。

  (1)對課文把握的準確,才能復述的生動,這些都得益于細心地讀文,你還有疑問嗎?

  (2)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課件)

  (3)匯總解疑。

  三、古文、今文對照學習。

  1、蒲松齡真乃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罵皆文章。”讓我們再次感受《聊齋志異》那神奇夢幻般的文學魅力。出示古文。

  2、師范讀,生思:這一段是文中的那一部分?

  3、男女生分讀古文、今文。

  四、總結拓展

  1、讀了王七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2、把寫下的條子貼在黑板上。

  五、激發讀書興趣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蒲松齡,知道了《聊齋志異》,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后都去讀讀《聊齋志異》的其他故事,記住冰心老人家對我們的期望,“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板書設計:

  嶗山道士

  纏師教法

  看師演法

  上山學法 演法失敗

  投機取巧 終就成空

  不畏艱辛 才獲成功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文中揭示的道理。

  重點難點: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文中揭示的道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言引入

  同學們,聽過“穿墻術”嗎?今天,讓我們走進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去,看一段與“穿墻術”有關的故事。 

  二、揭題,板題

  1.板題:嶗山道士,讀題。

  2.釋題:嶗山道士是指在嶗山那兒的一個道士。道士信奉道教的修行人。

  三、初讀,自學課文

  1.自由讀,畫出文中生僻字拼讀,查字典理解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試著概括。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小黑板,指名拼讀生字詞。

  2.正音。

  3.解釋詞語意思。

  4.課文主要內容。課文描寫了一個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嶗山道士學穿墻術的故事。

  五、抓住重點展開學習

  1.默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找出中帶內部分。

  (1)默讀。

  (2)分段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王七準備去嶗山道士訪仙學道。

  第二部分(地2~9自然段):寫王七來到嶗山拜學道的情景。

  第三部分(地10~16自然段):寫道士教王七穿墻術的情景。

  第四部分(17自然段):寫王七回到家里就想妻子炫耀穿墻術,結果失敗了。

  2.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在讀懂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

  (主要了解王七在學道的過程中,吃不了苦,只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

  3.學習第三部分。

  (1)默讀,在讀懂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

  (2)練口訣→喊“進去”→不敢進→壯膽進→喜出望外

  (3)聯系可后最后一段,說說王七學法書的結果怎樣?為什么回產生這樣的結果?

  ①結果:望器無法穿墻,反而撞了一個大包。

  ②原因:他不聽倒是的告誡,想妻子炫耀穿墻術。

  六揭示本文寓意,突破重難點

  1.討論

  (1)你認為王七是一個怎樣的人?

  (2)現實生活中真有穿墻術嗎?

  (3)蒲松齡寫的《嶗山道士》用意何在?(你學了課文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2.匯報。

  (1)王七是一個不肯吃苦,游手好閑,想投機巧,捕撈而獲的人。

  (2)沒有。人穿墻沒有,但信號穿墻的例子有。

  (3)目的是告訴我們做什么事都要肯吃苦,下功夫,否則一事無成。那些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人最終是沒有好下場。

  七拓展延伸

  1.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現象。

  2.課后片斷,知道閱讀。

  3.談談《聊齋志異》。

  八布置作業

  1.復述故事。

  2.閱讀《聊齋志異》。

  板書設計

  嶗山道士

  /學道          吃不了苦                           下功夫

  王七                                                       肯吃苦→成功

  \學法術       投機取巧、一事無成           有毅力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神采奕奕、羨慕、猶豫、傾慕、珠圓玉潤。會認7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7個字。

  2.了解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復述故事。

  3.從故事中領悟,一個人只有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機取巧的人,不可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4.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難點

  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事先了解蒲松齡、《聊齋志異》。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不少同學們喜歡看神鬼故事書,其實神鬼故事在古代也頗盛行,比如《聊齋志異》,就是一部談狐論鬼的書。我們今天就要學習其中的一篇——《勞山道士》。

  二、學生匯報資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預設要點: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世稱“聊齋先生”。耗費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

  三、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詩劇,一幅幅水彩畫。它不僅是咱們中國文學的驕傲,還是世界文學當中非常有影響的作品。《勞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讓我們先睹為快,感受它神奇夢幻的文學魅力吧。

  四、交流

  1.你讀懂了哪些詞,或者哪些字詞需要大家幫助你理解?

  神采奕奕:精神飽滿的樣子。

  傾慕:傾心愛慕。

  珠圓玉潤:像珠子那樣圓,像玉石那樣滑潤。這里形容歌聲婉轉優美。

  2.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用一兩句話概括。

  王七在勞山學法術,不想吃苦,結果什么也沒學會。

  五、快速閱讀,理清脈絡

  1.哪幾段寫他山中的學法經歷?(3到12段)

  2.山中學法時有兩天發生了一些特殊的事兒,說說。

  相機小結、板書:

  看師演法(4到8段)

  纏師授法(9到12段)

  3.你能用同樣的方法,給1到2自然段取個小標題嗎?

  板書:拜師求法

  4.王七學法,結果如何,試根據13自然段內容寫小標題。

  板書:演法失敗

  5.根據小標題,理清故事脈絡。

  六、重點探究

  1.哪部分還有疑難,或者你想重點研讀哪部分?三讀課文。

  2.交流。預設:

  ①學生可能對王七最后演法失敗百思不得其解。此疑問可暫不作答。

  ②可能有不少學生對“看師演法”一部分興趣濃厚,可引導進一步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

  “看師演法”一段的確精彩。有幾大奇跡?試擬個節目單。舉例:

  紙月光滿屋

  壺酒飲不盡

  筷子化嫦娥

  酒席移月中

  七、拓展

  演故事:

  勞山道士精彩演法,幾大奇跡中,各小組任選其一,合作編一編,演一演。

  提示:文中動作語言不多,要想表現他們的法術奇妙,可借助眾徒弟的神態表情、指點議論來表現。

  第二課時

  一、回顧

  各組演故事。(見上節課拓展活動)

  二、研讀感悟

  1.小結,過渡。

  紙月光滿屋,壺酒飲不盡,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能用成語表達你的感受嗎?(不可思議、匪夷所思……)

  2.拋出問題。

  這一切多么不可思議!可根據上一節課我們對故事的整體把握——故事是寫王七學法,寫他拜師求法、看師演法、纏師授法、演法失敗。但為什么花這么多筆墨寫道士施法的每一個細節呢?

  3.細讀全文,自找答案。

  4.交流討論。

  引導:

  勞山道士法術高深,如何得來,故事中未說,猜猜。(從“恐怕你嬌氣又懶惰,不能吃苦”一句可看出,道士深知須歷經千辛萬苦方可得道。)

  王七想得到高深法術,知不知道要吃大苦耐大勞呢?又能否吃苦耐勞呢?(引導學生找書中相關句子,允許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討中基本形成共識。)

  5.形成共識:

  王七知道要吃苦,也吃了不少苦(主要反映在“尋師苦、拜師難、生活苦”上)。在王七,包括我們不少同學看來,似乎是夠操勞了,但離真正學到法術所需下的苦功還差很多,還只是“嬌氣又懶惰”。

  小結:原來花這么多筆墨,把看師演法的每個細節寫得栩栩如生,就是用他所追求的法術之神奇,反襯他付出的操勞之少。

  6.讀到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悟。

  預設:王七就如《蜀鄙之僧》中的富者,有志向,但志向不堅,半途而廢。

  王七太過淺薄,眼高手低,既想取得大成就,又不想付出艱苦的努力,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王七去學仙術,沒有學到真正的仙術,就回家了。做事應該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

  …………

  7.我們可不能步其后塵。讓我們寫下對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關名言,以激勵自己(自創與積累均可)。

  三、發散感悟

  1.一個故事,你們感悟到了這么多,真會讀書。再讀讀,也許還會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

  2.交流,各抒己見。

  預設:王七好不容易學到了一點本事,卻又好顯示,所以“穿墻術”一到家就不靈了。我們要記住不可驕傲自大。

  特別可悲的是,失敗后,他一點也不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責罵師父。失敗后應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3.故事給我們這么多啟示,如果從主人公王七的角度,可以取個什么標題呢?試命題。

  四、自選拓展活動

  1.蒲松齡真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罵皆文章”,你可以讀讀《聊齋志異》中的其他佳作。

  2.如果王七繼續在勞山待下去可能會有什么樣的結局?你認為王七怎樣做師父才會教給他真正的本事?你認為這個故事還可以怎樣改編出一些新的含義?你可以練練筆。

  3.請你練習講這個故事,一定會為你贏得不少“粉絲”。

  板書:

  勞山道士

  拜師求法

  看師演法

  纏師授法

  演法失敗

  不畏艱辛,才獲成功

  投機取巧,終究成空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 篇6

  科目:語文 

  授課年級:五年一班 

  授 課 人:鄭英偉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明白文中揭示的道理(作者寫作意圖),懂得投機取巧、不勞而獲是可恥的。(重、難點)

  2、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3、知道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出蒲松齡:(略)

  二、走進作品:

  1、教師簡介蒲松齡《聊齋志異》一書素材的來源。

  2、引出課文《嶗山道士》

  3、學生默讀全文,理清脈絡:

  這個故事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4、學生分組交流、匯報,

  教師課件出示板書:

  開始(第1自然段)王七去嶗山訪仙學道。

  發展(第2-9自然段)王七在嶗山拜師學道的情景。

  高潮(第10-16自然段)道士教王七學穿墻術的情景。

  結果(第17自然段)王七向妻子炫耀穿墻術,卻失敗了。

  5、帶著課后思考題再次默讀全文。

  6、學生分組交流、匯報,

  教師出示課件:總結作者寫作意圖。

  三、古今對比,感受現代文與文言文不同的特點。

  1、學生讀一讀課后的原文片段,從課文中找到相應的段落。

  2、分組讀第13—15自然段和文言文片段,體會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不同特點。

  3、出示課件。

  四、拓展:走近作者。

  附:板書設計:(以課件形式出示)

  故事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

  開始(第1自然段)王七去嶗山訪仙學道。

  發展(第2-9自然段)王七拜師學道的情景。

  高潮(第10-16自然段)道士教王七穿墻術的情景。

  結果(第17自然段)王七回家向妻子炫耀穿墻術,結果失敗了。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 篇7

  《嶗山道士》教學反思

  在《嶗山道士》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課件展示圖片,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神話”般的情景,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臺,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使每個學生快樂中學習。本節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在這一課教學中,課前深掘教材。利用圖片使學生創造了自主想象、表達寬松的環境。如讓學生看著圖片說說圖片的內容,同時想象出王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引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結合課文發揮想象。

  二、在教學活動中,先讓學生知道王七上山學道吃了不少苦,但是要想學到道士這樣的法術,他吃的苦還不算什么。仙術和王七吃的苦這樣一對比,仙術學生就明白了王七是一個不堪吃苦的人了。同時學到法術后,王七還吹噓、炫耀、驕傲自大,不聽師傅的忠告,致演法失敗,失敗后王七自己還不會改,竟然咒罵道士,這是最不應該的。學生這時感受到,無論做什么事,不要怕吃苦,而且持之以恒。做人謙虛、謹慎,要想得到更大的成功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覺得在這一節課中,學生通過讀課文看圖片能夠理解、領悟到這些,就是他們的收獲。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老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嶗山道士》教學反思

  《嶗山道士》這篇課文是根據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嶗山道士》改寫的.課文描寫了一個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嶗山道士學穿墻術的故事.它告訴人們,那些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人最終只能落個自作自受的下場.

  1、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所以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學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講講文中的王七是怎樣跟嶗山道士學法術的,結果怎么樣.以此來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2、當學生掌握了文章大體內容后,我組織學生交流談體會.你認為文中的王七是怎樣的一個人?現實生活中真有穿墻術嗎?蒲松齡寫的《嶗山道士》用意何在?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則將一事無成.

  3、拓展閱讀.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文筆生動,充滿想象,借描寫狐仙、鬼怪、軼聞趣事,以此來歌頌美好的事物,鞭撻了丑惡的社會現實.我布置感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一讀《聊齋志異》,從而激發學生課外讀好書,讀成本書的興趣.

  教學反思——由現代文《嶗山道士》想到的

  在教學<<嶗山道士>>一課時,我發現學生對古文很是頭疼,以往都是學生把古文譯成現代文,學生做起來很是困難,以后他們可能還要學習大量的古文,到中學以后會更多,在高考中也有可能出現古文。所以我讓學生把現代文譯成古文。

  原文:一天他登上了嶗山山頂,見到一座道觀,環境十分幽靜。道觀里一個道士坐在蒲團上,長長的白發垂到衣領,神采奕奕。王七走上前去叩頭拜見,和道士交談起來。他覺得倒是講的話深奧玄妙,便要拜道士為師。道士打量了他幾眼,說:“學道是辛苦的,恐怕你過慣了舒適的日子,受不了苦。”

  譯文:一日,其登嶗山之頂,環境甚靜。道觀有道士,長發錘衣,神采奕奕。王上前,扣見,與之交談。其覺道士之言甚深,欲拜道為師。道士量其曰:學道甚苦,恐其過慣樂日,不堪其苦。

  學生們興趣很濃,積極響應,有的孩子以得很有趣,可以看出來已經上路了。這樣可以說對他們今后學習古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 把握文章基本內容,了解主要情節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 體味文章簡練傳神的人物刻畫和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

  3. 注意文中“乃”“其”“爾”等虛詞,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意義及一些詞類的活用。

  重點難點:

  本文敘事采用明暗兩條線索交織的方式,既使情節曲折離奇又喻教于事。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要求

  利用書中注釋和工具書,盡量讀通讀懂課文,并能講述此故事。

  二、導入課文

  最近同學們中流行看鬼故事的書,其實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頗盛行,比如《聊齋志異》,就是一部談狐論鬼的書。我們今天就要學習其中的一篇《勞山道士》。

  三、簡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年輕時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舉屢試不第,71歲才成貢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鄉當塾師,家境貧困,能接觸普通百姓的生活。傾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又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等。

  《聊齋志異》主要運用唐宋傳奇小說的文言體,以豐富的想像,并借鑒當時流傳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過談狐論鬼的表現形式,以巧妙的構思、生動的語言,創造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對當時現實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多有暴露,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筆調描寫了青年男女真誠相愛的故事。但書中也存在一些因果報應的說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課

  1. 檢查預習

  請一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

  2. 朗讀課文,試翻譯。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詞類活用:

  請師之月光輝室諸門人環聽奔走

  “乃”字的用法:

  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乃于案上取壺酒,分賚諸徒

  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乃以著擲月中

  “而”的用法:

  驀然而踣不過早樵而暮歸

  素發垂領而神觀爽邁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傳教一術

  3. 提問:我們講述故事,按情節總是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

  結局,這則故事的呢?請用幾句話概括故事內容。(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開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師學法。

  發展(二~四自然段):看師演法,師父教法。

  結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靈。

  求師學法,看師演法,師父教法,演法失靈—這就是本文的線索。

  4. 從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文中找出原句說明。

  明確:王生是一個想學法又怕吃苦,有了一點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這就是文章的一條暗線。

  5. 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總有不少想不勞而獲的人,并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賺錢不費力,費力不賺錢。”你對此有何看法,寫成一篇400~500字的議論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嶗山道士》教案設計(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教案(精選2篇)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同學們,誰來說說,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樣的呢?(自由、天真、無憂無慮……)在同學們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樂也好辛酸也罷,都是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

  •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2篇)

    1、讀準讀通課文內容,了解故事脈絡。2、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3、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 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反思(通用13篇)

    《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

  • 五年級下冊語文刷子李教學反思(通用8篇)

    一、以學定教,突顯學生主體地位:我們要追求真實有效的教學,必須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許多老師常常把學生的學習起點設為“零”,在沒有考證學情的情況下,盲目地按照既定的教學思路開展學習活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

  • 五年級下冊語文《刺猬》教案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16個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通過學習,知道課文采用了“總——分”的結構,介紹了刺猬的外形以及“刺”的作用。3、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介紹一種小動物。...

  •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精選7篇)

    《打電話》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通過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打電話這一生活素材,讓學生幫助老師設計方案、并從中尋找最優方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隱含的數學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 五年級下冊語文貓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掌握13個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背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學準備搜集有關貓的資料。...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案(精選16篇)

    一、導入你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學生甲:我發現蝸牛爬行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延線。學生乙: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學生丙:我發現了彩虹。...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梅花魂》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幽芳、漂泊、唯獨、頓時、稀罕、離別、大抵、精神、品格、靈魂、骨氣、民族、氣節、磨難、欺凌、境遇、畢竟、梳理、衰老、珍藏、華僑、能書善畫、風欺雪壓、頂天立地、低頭折節、淚眼蒙...

  • 五年級下冊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合集(精選12篇)

    [教材分析]:《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的情景,祖父的園子就像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莊稼、...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文,了解生字,正確讀“逝、隆、頓、轉瞬即逝、善良淳厚這幾個詞語。2、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詩歌的表達方式。3、使學生知道微笑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與人之間應當和諧相處。...

  •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通用12篇)

    教學目標能快速默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重點句進行學習,想像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認識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等詞語,摘錄描寫優美的句子教學難點抓住重點句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教學過程讀詩...

  •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 教案(精選15篇)

    【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

  •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原》教案(通用17篇)

    一、復習導入,重溫“風光美”1.出示課題。2.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風光(圖片滾動)。3.引導在圖片欣賞中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祖父的園子》教案(通用14篇)

    一、學情分析讀《祖父的園子》一文,學生輕輕松松就跨進園子,感受到這里充滿了生命的氣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氣里彌漫著自由的氣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樂的源泉。...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指山市| 长顺县| 宾阳县| 瓮安县| 颍上县| 固阳县| 湟源县| 平潭县| 祁阳县| 台东市| 东光县| 东宁县| 淮滨县| 宜城市| 怀集县| 韶关市| 年辖:市辖区| 漠河县| 江西省| 濮阳县| 确山县| 建德市| 南平市| 吉安市| 北京市| 白银市| 五大连池市| 十堰市| 文安县| 贵德县| 岑溪市| 上虞市| 赤城县| 贡觉县| 小金县| 许昌县| 鸡泽县| 内江市| 汝州市| 遵义县|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