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精選6篇)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發布時間:2023-01-09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精選6篇)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單元主題圖的觀察和小棒數數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叢中體會11——20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3、 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和個位,知道11到20各數的組成

  4、 能認讀寫11——20各數,用11——20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

  5、 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的多等語言描述11——20個數。

  6、 能熟練口算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7、 知道一個加法或減法有不同的計算方法,能于同伴合作進行計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過程中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從中產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時間:7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62——63頁例1——例3,課堂活動1——3,練習八1

  教學目標:1、通過實際操作認識11——20各數

  2、認識感悟10個一是10

  4、 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5、 會讀11——20各數

  6、 理解個位,十位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1、認識10個一是0

  2、理解個位十位的意義

  教學過程:一、出示圖,你看到了什麼?

  初步認識11-20

  二、新授

  1、 學生那10根小棒,捆在一起,問:這捆小棒有多少跟?

  10跟小棒叫做一個十

  齊讀:10個一是十,一個十就是10個一

  2、 教學例1

 。1) 學生數12、13根小棒

  (2) 捆小棒

  怎樣捆才能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呢?

  學生操作

 。3) 寫12

  (4) 認識數位

  出示計數器

  1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個十,在十位上撥一個珠子

  這個珠子表示多少?

  還有幾跟沒有捆?怎樣在計數器上表示?學生操作

  個位的2表示什麼?合起來是多少?

  讀12

  根據小棒寫算是10+2=12

 。5) 同理教13

  3、 教學例3

 。1) 學生拿15、18根小棒,并捆一捆

 。2) 在計數器上畫

 。3) 問:十位,個位上的珠子表示什麼?

  (4) 寫15、18

  (5) 填算式

 。6) 觀察計數器圖,你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

  老師:從右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各位表示幾個一,十位表示幾個十

  4、 教學例3

  (1) 學生拿1捆和一根小棒,問: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一個十和一個一合起來是11,學生填算式

  觀察11,你發現了什麼?十位的1表示什麼。各位呢?

 。2) 學生獨立填16、17、19的算式

 。3) 出示20根小棒

  學生數,有多少根?有幾個十?

  在計數器上撥20,問:十位的2表示什麼/

  寫算式10+10=20

  5、 齊讀11——20 的組成

  三、課堂活動

  1、 66頁1

  2、 67頁2、3

  練習八1

  課后記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篇2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 

  背景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10以內各數的認識、1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學生的現狀和發展水平,對于11—20的數數,讀寫11—20的數,學生并不陌生,已經具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對于為什么這樣讀、這樣寫,或者對一個具體的數,用數的組成加以解釋說明它的意思,會感到困難,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學生學習這一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師必須把握的教學重點。我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出發點,確定教學目標和構建教學思路。為此,我把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劃分為11—20的數數、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及讀寫數三大塊。采用“學生操作—反饋展示—評價討論—歸納點拔”這樣的基本步驟,展開教學過程。而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才能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為了符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各環節的設計,我安排了大量的游戲。如“考眼力”游戲、排隊游戲、猜數游戲等,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做到“玩中學”。另外,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讓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我覺得讓學生獲得有關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特別是數感的培養尤其重要。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考眼力”游戲:分別出示四種動物,要求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數出各種小動物的個數,并把數填在方框里。 

  2、引入新課: 

  師:這些數都是幾以內的數?                 

  生:10 

  師:比10大的數還有哪些?你能舉些例子嗎? 

  生1:11 

  生2:15 

  生3:100 

  …… 

  師:是啊,比10大的數多得數也數不完,今天我們先來認識11—20各數。 

  二、探索討論,展開新授 

  1、  出示主題圖 

  師:快樂的周末到了,老師領著假日小隊的同學去李奶奶家幫忙做好事。(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哎,這是什么地方?         

  生:馬路。 

  師:馬路上這一條條白色的是什么線? 

  生:斑馬線。 

  師:它提醒人們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這樣才能保證人身安全。 

  師:你們看,這位老師正帶著幾個學生過馬路,他們多遵守交通規則啊!趕快數一數過馬路的有幾人?生:(異口同聲)10人。 

  師:周圍這些人在干什么?       生:騎車。 

  師:我們接著10的后面繼續數,看看一共有多少人?(提示:數的時候可以先數馬路這邊,再數馬路那邊)接著師生一起數。 

  師: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搶著說)19 

  師:再加上一個人是多少人?       生:20 

  師:多少人加上1是20?          生:19 

  師:小朋友再看看圖上還有什么? 

  生:樹、汽車…… 

  師:趕快數數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教師選擇性地板書) 

  2、動手操作,理解數的意義及組成 

  師: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現在我們進行第二次“考眼力”游戲,看看這一次誰的眼睛最亮? 

 。ǔ鍪疽欢褋y七八糟的小棒,馬上消失。) 

  師:猜一猜一共有幾根小棒? 

  生1:15 

  生2:20 

  生3:11 

  …… 

 。〝狄粩担候炞C哪些小朋友猜得最準確?) 

  師:小朋友猜得都不一樣,那我們就來驗證一下。怎么驗證呢? 

  生:數一數。(師生一起數小棒) 

  師:(讓生想一想)為什么這一次不容易猜準? 

  生1:太快了。 

  生2:太亂了。 

  師:怎么擺能讓別人在最短的時間內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 

 。〝[一擺:讓每個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 

  師:小朋友可以自己擺一擺,也可以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小朋友自由擺) 

  反饋: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出示畫面,然后消失。(學生有一根一根擺、兩根兩根擺、十根一捆的擺……) 

  師: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種擺法? 

  生:第二種。 

  師:為什么? 

  生:看的很清楚。 

  師(隨手拿起一捆小棒):這一捆就是一個幾? 

  生:一個十。 

  師:這個十里有幾個一?     生:10  

  師:剛剛擺的是多少        生:11 

  師: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生:1個十和一個一。 

  師:那11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          

  生:11是由一個十和一個一組成。 

  師:(小結)對,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師:如果要擺13根小棒怎么擺?             

  生:再加兩根小棒。 

  師:那么14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1個十和7個一能組成幾?再加一根是多少?(18)1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再加一根呢? (19)19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生:19是由一個十和9個一組成。 

  師:(小結)十幾都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師:19再加一根是多少? (20)20應該怎么擺?                    

  生(想了想說):兩個1捆。 

  3、聯系生活,理解數的順序及大小 

 。1)出示尺子 

  師:老師家隔壁的小弟弟非常頑皮,弄壞了尺子,你能幫忙把數字補起來嗎? 

  師:(補好后)老師代表小弟弟感謝大家的幫忙,還要告訴小弟弟要愛護東西。現在從0開始按順序數一數? 

  生:0、1、2、3、4、5、6……(從小到大) 

  師:還可以怎么數? 

  生:從大到小 

  師:剛剛是一個一個數,還可以怎么數? 

  生:2個2個數一起數。 

  師:還可以怎么數? 

  生:5個5個數 

  …… 

  師:在尺子上陳老師能提這樣的問題:16比15大幾?誰也會提?  

  生:20比19大幾? 

  …… 

  師:(小結)在尺子上我們還可以提好多好多的問題?小朋友回家還可以給爸爸媽媽提問題? 

  (2)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11—20的數,用水彩筆寫在放大的田字格里,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生1:(學生發言積極)我喜歡20,因為它最大。 

  生2:我喜歡15,因為它正好是10—20的中間。 

  …… 

  師: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理由。接下來同桌互相讀一讀,比一比。然后四人小組讀一讀,比一比,把數字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學生自由活動,非常投入) 

  師:請小朋友按要求上講臺:16先上來(小朋友高舉自己的數上講臺) 

  一個一個數,與16相鄰的兩個數 

  兩個兩個數,與16相鄰的兩個數 

  師:你寫的數這里有嗎?如果沒有,你手中的數應該排在哪個位置?(小朋友都急著看自己的數,想上臺排隊) 

  三、練習反思,鞏固新知 

 。1)讀卡片,并說出數字的組成 

  師:(出示漂亮的水果)小白兔準備了一堆水果要送給大家,但它有一個要求:你得讀準水果后面的數,并說出這個數的組成,才能拿走蘋果,你行嗎?(學生興致高昂,教室里只聽到“我來我來”的聲音) 

 。2)猜數游戲 

  師:沒獎到水果的小朋友不要泄氣,看過李泳叔叔的幸運52嗎?只要你猜出卡片上的數,就可以拿到獎品。(師讀卡片上的條件,小朋友來猜。如:比11大1的數;比14大比16小的數;與19相鄰的兩個數;由2個十組成的數等。)(小朋友的興致依舊很高) 

 。3)說一句話,讓別人猜一猜你手中的這個數。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還覺得誰的表現特別好? 

  課后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安排了許多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對11—20各數意義的理解及組成,同時培養學生的數感,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下的體會: 

  1.以學定教,培養學生的數感。 

  建立數感可以理解為會“數學地”思考,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會數學地思考,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 

  培養學生的數感,不是*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要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因此,我抓住這個契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一個舞臺,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數的信息。為此,我適時安排了相應的活動。新課引入時,我就先通過“考眼力”游戲,讓學生通過數數,猜數。這不僅僅是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一種策略,更是讓學生通過想和猜的活動,發展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又如在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過比較得出以十為計數單位,以及在出示主題圖時讓學生數一數圖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數去觀察事物,表達和交流生活中有關數量的信息,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領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讓學生一個一個數外,還讓學生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數。這些安排不僅加深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感。 

  2.玩中求知,體驗生活數學。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學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過:游戲是認識的興趣和情趣的興趣之間的一種緩沖地區。游戲可使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識,也可發展學生的靈敏性,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關系。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學起來就常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學與游戲相結合,就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這節課我盡量做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應該為生活服務”,如在馬路上數數等。同時,設計了“考眼力”、“幫小弟弟補尺子上的數”、“按要求上講臺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數游戲”等游戲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體驗和鞏固。特別是我拿出鮮艷形象的水果時,教室里只聽到“我要,我要”的聲音,學生簡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課,只知道我答對了問題就可以拿到水果。這樣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各數組成的理解,又使學生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知識。 

  3.尊重學生,促使全面發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边@意味著,我們的教學應該“關注人”。人的發展應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我們的學科教學應關注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只有三個維度的和諧統一,才會讓每個學生得到進步和發展。 

  為此,在引出11—20各數時,我讓學生先數出過馬路的有幾人?再接著10的后面繼續數圖上一共有多少人?讓學生直接參與數物體的個數,并通過順著數和倒著數的方法,讓學生體驗順著數一個一個的大起來,倒著數一個一個的小下去。這樣的設計是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一系列的數數的活動中領悟知識。從另一種意義上說,更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需要,學習的意義,有助于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另外,在寫數的時候,我讓學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寫一個自己喜歡的數,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又如在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過比較得出以十為計數單位。這一系列活動是既尊重學生,又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在評議討論的活動中獲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篇3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及組成,并能正確、迅速第讀出10—20各數。本節課我本著“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學習方式”的理念,通過創設操作情境,增加了學生的體驗與感悟。

  在學生觀察完主題圖并引出課題后,我讓學生擺出11根小棒,看誰擺得又快又好。學生們擺出了幾種不同,我接著問:“怎樣擺能一眼看出是11根?”,多數的學生立即把10根挪在一起,剩下一根擺在旁邊,我給予充分的肯定,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樹立高效優化的學習意識,(也就是在眾多的組合方式中選取簡單明了的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這種擺法,同時把10根捆成一捆,提問:“這一捆可以看成多少?”大部分學生說是“10個一根”,只有一個學生說是“一個十”,通過引導少數學生能夠說出“10個一就是一個十”,接著我用計數器讓學生再次體驗“10個一就是1個十”。有了這樣的操作過程,學生就不難理解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接著讓學生用最優化的方法擺出11-20的其他各數,要求邊擺邊說每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十幾都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在這節課,通過不同層次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11—20各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體驗與感受,重視的是學習過程。通過操作、探索、交流、歸納等活動,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同時還體驗了學習方法的優化,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舉一反三。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篇4

  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出發點,確定教學目標和構建教學思路。為此,我把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劃分為11—20的數數、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及讀寫數三大塊。采用“學生操作—反饋展示—評價討論—歸納點拔”這樣的基本步驟,展開教學過程。而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才能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為了符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各環節的設計,我安排了大量的游戲。如“考眼力”游戲、排隊游戲、猜數游戲等,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做到“玩中學”。另外,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讓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我覺得讓學生獲得有關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特別是數感的培養尤其重要。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考眼力”游戲:分別出示四種動物,要求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數出各種小動物的個數,并把數填在方框里。

  2、引入新課:

  師:這些數都是幾以內的數?                

  生:10

  師:比10大的數還有哪些?你能舉些例子嗎?

  生1:11

  生2:15

  生3:100

  ……

  師:是啊,比10大的數多得數也數不完,今天我們先來認識11—20各數。

  二、探索討論,展開新授

  1、  出示主題圖 

  師:快樂的周末到了,老師領著假日小隊的同學去李奶奶家幫忙做好事。(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哎,這是什么地方?        

  生:馬路。

  師:馬路上這一條條白色的是什么線?

  生:斑馬線。

  師:它提醒人們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這樣才能保證人身安全。

  師:你們看,這位老師正帶著幾個學生過馬路,他們多遵守交通規則!趕快數一數過馬路的有幾人?生:(異口同聲)10人。

  師:周圍這些人在干什么?       生:騎車。

  師:我們接著10的后面繼續數,看看一共有多少人?(提示:數的時候可以先數馬路這邊,再數馬路那邊)接著師生一起數。

  師: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搶著說)19

  師:再加上一個人是多少人?       生:20

  師:多少人加上1是20?          生:19

  師:小朋友再看看圖上還有什么?

  生:樹、汽車……

  師:趕快數數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ń處熯x擇性地板書)

  2、動手操作,理解數的意義及組成

  師: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現在我們進行第二次“考眼力”游戲,看看這一次誰的眼睛最亮?

 。ǔ鍪疽欢褋y七八糟的小棒,馬上消失。)

  師:猜一猜一共有幾根小棒?

  生1:15

  生2:20

  生3:11

  ……

 。〝狄粩担候炞C哪些小朋友猜得最準確?)

  師:小朋友猜得都不一樣,那我們就來驗證一下。怎么驗證呢?

  生:數一數。(師生一起數小棒)

  師:(讓生想一想)為什么這一次不容易猜準?

  生1:太快了。

  生2:太亂了。

  師:怎么擺能讓別人在最短的時間內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

 。〝[一擺:讓每個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

  師:小朋友可以自己擺一擺,也可以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小朋友自由擺)

  反饋: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出示畫面,然后消失。(學生有一根一根擺、兩根兩根擺、十根一捆的擺……)

  師: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種擺法?

  生:第二種。

  師:為什么?

  生:看的很清楚。

  師(隨手拿起一捆小棒):這一捆就是一個幾?

  生:一個十。

  師:這個十里有幾個一?     生:10 

  師:剛剛擺的是多少        生:11

  師: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生:1個十和一個一。

  師:那11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         

  生:11是由一個十和一個一組成。

  師:(小結)對,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師:如果要擺13根小棒怎么擺?            

  生:再加兩根小棒。

  師:那么14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1個十和7個一能組成幾?再加一根是多少?(18)1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再加一根呢? (19)19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 培養數感——《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實踐與反思》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篇5

  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出發點,確定教學目標和構建教學思路。為此,我把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劃分為11—20的數數、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及讀寫數三大塊。采用“學生操作—反饋展示—評價討論—歸納點拔”這樣的基本步驟,展開教學過程。而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才能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為了符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各環節的設計,我安排了大量的游戲。如“考眼力”游戲、排隊游戲、猜數游戲等,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做到“玩中學”。另外,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讓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我覺得讓學生獲得有關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特別是數感的培養尤其重要。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考眼力”游戲:分別出示四種動物,要求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數出各種小動物的個數,并把數填在方框里。 

  2、引入新課: 

  師:這些數都是幾以內的數?                 

  生:10 

  師:比10大的數還有哪些?你能舉些例子嗎? 

  生1:11 

  生2:15 

  生3:100 

  …… 

  師:是啊,比10大的數多得數也數不完,今天我們先來認識11—20各數。 

  二、探索討論,展開新授 

  1、  出示主題圖 

  師:快樂的周末到了,老師領著假日小隊的同學去李奶奶家幫忙做好事。(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哎,這是什么地方?         

  生:馬路。 

  師:馬路上這一條條白色的是什么線? 

  生:斑馬線。 

  師:它提醒人們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這樣才能保證人身安全。 

  師:你們看,這位老師正帶著幾個學生過馬路,他們多遵守交通規則啊!趕快數一數過馬路的有幾人?生:(異口同聲)10人。 

  師:周圍這些人在干什么?       生:騎車。 

  師:我們接著10的后面繼續數,看看一共有多少人?(提示:數的時候可以先數馬路這邊,再數馬路那邊)接著師生一起數。 

  培養數感——《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實踐與反思》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 篇6

  學習對象的分析: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動,喜歡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童話故事。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或其他的數學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學內容的分析:

  本單元主要使學生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說法和寫法。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教材的編寫注意貫徹

  《標準》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正式教學數數前,教材先給出一幅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景圖,在這幅情景圖中,一個老師帶著學生過馬路,馬路上還有一些騎自行的人及一些樹,使學生在已學過1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出圖中人物和物體的數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是使學生能夠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的讀11—20各數。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師:老師這里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

  演示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

  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著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則又安全。

  2、觀察:圖中有什么?有多少?

  3、導入  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讓教師明確學生對新知識的已有水平。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只有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當重點輔導,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新課展開

  1、數數

 、、   老師這里有一些小棒,請你猜一猜多少根?

 、谥该麃頂狄粩,

  ③你猜對了嗎?

 、堋⑻剿饔惺裁春弥饕饪梢宰屪约汉蛣e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荨⒓w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數出10根小棒,十個一是(  ),捆成一捆,一個十是(  )。

  接著數到20根,同桌互數,指名數。

 、、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體有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根數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猜測意識,并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大小來培養學生的數感。通過圈10,為以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湊10法作準備!

  2、數的組成

  擺小棒,說說是十幾,這個數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①指名說11

 、、添上1根,同桌互說后交流。

 、、13-18各數任選一個跟同桌說一說,再交流。

 、軘[19說一說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設計意圖:當前的教學改革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在這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學生尋找好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

  3、數的順序

  ①看直尺上的數,從0讀到10,再從10讀到20

 、谔釂枺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 17比14大還是?你發現了什么?

 、壑该麛禂担瑥钠邤档绞,從十二數到二十,從十八倒數到九。

 、躊87  練習十四,連一連,看看會有什么驚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讀數,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數,知道數與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通過讓學生把1~20各數連起來,學生既可以從大到小連,也可以從小到大連,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空間,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鞏固延伸

  1、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十幾來表示?

  2、比一比誰翻得快

  找出數學書第8、12、17、20頁。介紹好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后翻,再翻幾張,為什么?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再數20張,看看有多厚。

  【設計意圖:不僅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讓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教學反思: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內容的教學,筆者認為應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并把這份經驗作為教學的起點。在這節課里,學生已基本上能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讀數,數的順序和大小,因此確定這節課重點輔導直觀地了解11~20各數都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建構新知識起著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學設計中,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我校學生中午由路隊長帶領下排隊回家,每天放學,班主任老師領著他們排隊出校門,穿過馬路,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小學一年級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本節課特別注重使學生通過操作(擺小棒)進行

  學習活動,促進獨立思考以及在小組中的合作與交流。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 中的應用價值。平時我發現我班學生在翻書時速度較慢,一頁一頁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還是往后。學了20以內數的順序后,讓學生翻翻書,根據數的順序來確定往哪邊翻;體驗一下10張、20張的厚度增強數感來確定大概還要翻多厚,增快翻書的速度。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案(精選6篇) 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柔区| 岳阳市| 郓城县| 洪洞县| 乳山市| 留坝县| 普宁市| 赫章县| 固镇县| 万全县| 许昌县| 巴东县| 观塘区| 图们市| 富顺县| 靖州| 和平区| 合水县| 德州市| 定远县| 龙山县| 新蔡县| 修水县| 灌云县| 乌审旗| 司法| 马公市| 银川市| 雅江县| 醴陵市| 星座| 岐山县| 大关县| 南阳市| 米泉市| 南部县| 黎川县| 成安县| 嘉鱼县| 阳原县| 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