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通用17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07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通用17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1

  教材解讀:

  月亮對于孩子們說是熟悉的,但關于月球的知識,孩子們知道卻很少。孩子們對于研究月球很有興趣。《月球之謎》這篇課文非常有趣的向大家介紹了月球的知識。作者首先運用了優美的文字,拍寫了皓月當空的美麗景色,渲染了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體現了月亮的神秘,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接下來課文寫出了人類首次登月時看到的奇異的景色。這一描寫與第一自然段中皓月當空的美景形成了對比。之后,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

  此外,作者巧妙地運用疑問和感嘆句,更加強化了月球的神秘。第七自然段運用了一個省略號,使文章具有了開放性,為學生提供了交流有關月球知識的資料。最后,課文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課文的結尾以神秘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之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的愿望。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掌握“夜空、降臨、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極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點:

  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

  運用想象、資料交流、等手段,引導學生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現出月色皎潔、清幽的圖片。

  2.學生課前收集并整理、閱讀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資料。

  3.學生收集的描寫月亮的古詩詞名句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自古以來,月亮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深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曾激起詩人多少感慨,寫下多少千古流傳的佳句。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描寫月亮的古詩句呢?能有感情地背誦給大家聽嗎?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圖片和詩句,主大家欣賞和誦讀好嗎?月亮在詩人的筆下是那樣的美好,在人們的眼中又是那樣的神秘,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學習22課月球之謎,共同來探索月亮的秘密。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書空課題。大家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想,課文介紹了哪些內容?

  2、讀后標出自然段。

  3、學生匯報。

  4、小結

  通過自讀課文,我們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課文具體介紹了月球的哪些知識呢?接下來我們就分自然段學習。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那神秘的月球給人們留下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讀后動筆畫出你認為描寫最美的句子。

 、颇阏J為哪句話描寫得最美?

 、钦n件出示句子。理解“皎潔”、“遐想”。

 、茸屛覀円黄鹂纯疵髟赂呖諕斓木跋。

  (課件出示)

  ⑸指導朗讀。

  ⑹仰望清幽的月亮,人們產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

 、嗣鎸ι衩氐脑虑蚰銜a生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請你試著運用書中這樣的疑問句式來說一說。

 、炭偨Y

  是呀!古往今來人們對月球產生了無限的遐想,為探索月球的秘密,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那么究竟月球是什么樣子呢?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耪l愿意給大家讀讀第二自然段,大家一邊聽一邊想,月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瞥鍪菊n件

  月球真是一個奇異的世界,如果能親眼目睹該多好哇!大家想不想看看,老師帶你們登上月球去看一看。

 、侵笇Ю首x。

 、确e累詞語。

  3、學習3~7自然段

 、盼覀冋f月球很神秘,它的神秘之處就在于它有一些不解之謎,課文都寫了哪些沒有解開的謎呢?請同學們默讀3—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

 、茖W生匯報。

  ⑶理解“費解”。

 、任闹械谄咦匀欢芜\用了一個省直機關略號是什么意思?

  ⑸交流搜集到的資料。

  4、學習第8自然段

 、琵R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⑵總結寫作方法。

  四、總結全文五、教學資源

  1、古詩句

 、判r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圃聛頋M地水,云起一天山。

 、锹稄慕褚拱祝率枪枢l明。

 、葝{深明月夜,江靜碧云天。

  ⑸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拭髟鲁鎏焐剑n茫云海間。

 、宋腋柙屡腔玻椅栌傲銇y。

 、糖锟彰髟聭,光彩露占濕。

  2、人類第一次登月活動

  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船長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艙門平臺,他小心翼翼地將左腳觸及月面,當他發現左腳陷入月面很少時,才鼓起勇氣將右腳踏上月面。這時的阿姆斯特朗感慨萬千:“對于一個人來產那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之后奧爾德林也踏上月面,兩個人在月面停留21小時18分,時間雖然短暫,卻是一次歷史性的壯舉。

  3、課件。

  4、學生搜集資料。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2

  教學中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朗讀課文,為學生提供有關月球圖片資料,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教學效果非常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遐想的開課語言,給學生插上了相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優美富有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神秘的未知世界。今天讓我們走進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奧妙吧!優美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接下來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話語,更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欲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著,我又在美麗的月空圖片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相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 在我優美的導語中,學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飛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這句更具有啟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粗⒆觽兂錆M渴望又浮想聯翩的雙眼,我知道,我已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信息技術與文本的巧妙整合。

  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也彌補了教材的不足。如:在學生了解“環形山、月球的荒漠”時,我采用圖片與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在視覺上有形象直觀的體驗。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謎時,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謎,使學生又一次給月球蒙上神秘的面紗,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獨學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利用各種途徑搜集關于月亮的圖片、傳說,以及月球的相關知識。指導孩子們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并通過群學交流中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課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實效性的幻燈片,內容豐富,頁面漂亮,如月亮詩句的收集,幽靜的月色圖配著舒緩的《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片斷和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片斷錄像。我在課堂里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為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展。

  二、重視朗讀,讀中感悟

  本課盡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例如,課文的第一句話,“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由于這句話的生字較多,而且易讀錯,我通過多媒體畫面及多形式的讀(范讀,指名個別讀,齊讀)來啟發學生“遐想”。再如,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是通過問題的設計:“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來讓學生先找出答案,再通過朗讀來理解什么是“奇異”,在讀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時,通過朗讀品味其文字的優美與用詞的準確性,達到“讀中品”、“讀中悟”的目的。整節課以讀代講,書聲瑯瑯。而創新型的學生除了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外,還要帶著疑問走出課堂,使知識始于課堂,而不止于課堂。我讓學生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課外布置學生辦月球之謎的小報,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

  當然本課也有不少不足之處,《月球之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可欣賞的優美句段不多,因此學生在讀文時顯得感情較單調,難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對自己搜集的資料整理分類的能力不強,導致在課堂交流里,老師要加強引導,從而使課堂教學時間不夠,使本課留下了遺憾。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3

  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學科、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22課。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1.認識“懸、遐、奧”等8個生字,會寫“幕、臨、懸”等14個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月球及其未解之謎,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奧秘的興趣。

  3、運用想象、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等方法,加深對月球魅力的感受。

  4、想象未來月球,進行習作準備。

  教學重點: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運用想象、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等手段,引導學生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收集并整理、閱讀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資料。

  2.學生收集的描寫月亮的古詩詞名句等。

  教學過程:

  一、字詞學習

  1、反饋預習效果

  展示預習時學生預錯或易錯的生字,引導自主學習生字新詞。(糾正、提醒、歸納、鞏固)

  2、根據學生已知,設定鞏固字詞的方法及所需時間。

  [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已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預習時,掃清字詞障礙是一個重點,運用提前預錯,互相提醒、及時糾正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根據預習情況針對性的以學定教,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二、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導語: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ㄒ龑W生朗讀第一段,想象皓月當空的景象,小組內交流對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2、它到底藏著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很多月球之迷。(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究,讀文感悟

 。ㄒ唬、學習第二段和資料袋

  1、(出示課前收集的月球圖片)看,這就是月球,當我們來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色?

  [分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資源,整體感知。

  2、請大家找一找在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把它劃下來,并讀一讀。

  [分析]: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月球景色的句子,想象月球上神秘的景象。

  3、哪位宇航員來給我們匯報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分析]:采用學生喜歡的小宇航員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異在哪兒呢?你能把這奇異的景色讀一讀嗎?(個別)讓我們把這十分奇異的景色告訴地球上的人們吧(齊讀)

  [分析]: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理解和體驗,感受讀書的快樂。

  5、我們原本以為月球上有美麗的嫦娥,潔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與我們想象的簡直太不一樣了,那么就讓我們看看宇航員們從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課件)

  你們看,宇航員在月球上是怎樣行走的呢?怎么會這樣呢?

  [分析]: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學習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

 。ǘ、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

  1.四大組輪讀課文3-6段,向大家展示朗讀的正確、熟練程度,其他小組注意對生字詞的正音。

  2.你在閱讀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師梳理板書)

  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如,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

  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推測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月球之謎的謎底。

  [分析]此處設計體現差異教學,問題分層,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3、師小結:每個謎的提出都是先列舉實驗結果,然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處。

  4、感情朗讀課文。

  [分析]: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培養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贬槍@一理念,這一環節我采用“讀→找→議→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3---6自然段。重點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月球之謎。同時,設計問題注意層次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課外延伸,拓展知識面

  1、課文的第7自然段出現了一個省略號,它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2、請同學們課后再閱讀和月球之謎相關的資料,收集和月亮相關的詩句等,下節課繼續學習

  小結:本節課我盡力使學生能夠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進行朗讀順利。我以讀為本,較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但是,在上課過程中,我沒有能夠引導好,所以學生在想象方面沒有能夠打開思路,達不到我預期的目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4

  【設計理念】

  1、貫徹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合作的伙伴和知識的探究者。

  2、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變,體現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合。

  【學習目標與任務】

  1、學習目標的描述:

 、拧≈R與技能:

 、佟J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理解“奇異”、“費解”等詞語。

 、凇±谜n件、網絡資源,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自主地查看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學習的意識。

  ③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堋∨囵B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想象能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⑵ 過程與方法:

  注重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注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恰∏楦、態度、價值觀:

  利用課文內容、網絡課件,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勇于的探索精神。

  2、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的說明:

  《月球之謎》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閱讀課文。它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學習者特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月球的有關知識知道得不是很多,但是求知欲強的學生對《月球之謎》這篇課文卻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具有從網上收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和發布信息的能力。

  【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本課是在網絡教室進行教學的,教師將事先做好的網絡課件“月球之謎”放在校園網中。網絡課件中設有五個部分,分別為“奔向月球”、“登陸月球”、“縱覽月球”、“心系月球”和“探索宇宙”。既包括了課堂教學所用的資源,又包括了共學生拓展性學習的資源。

  【學習情境創設】

  上課開始時,教師以一幅優美的月光圖把學生帶進對月亮的無限遐想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們乘上網絡快車,自主學習、探究。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提供網絡課件,創設一個具有豐富學習資源的情境,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體作用。教師還利用視頻錄像,創設同宇航員一起探索的情境,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學習活動組織】

  1、自主學習活動的組織:

  教師讓學生利用《月球之謎》網絡課件,按照要求,自學課文內容并從網絡課件中查閱其他有關月球的資料,擴充學生的知識面。

  2、協作學習活動的組織:教師讓學生在網絡課件中查閱有關月球的資料,查閱后,可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互相補充。

  3、教學結構流程圖。

  【課時分配】

  1、第一課時:

  認識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知識擴展。

  2、第二課時:

  指導寫生字,綜合性練習。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前游戲:

  同學們,我們做個猜謎的游戲吧。學生出謎語大家猜。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我也給大家說一個謎語!袝r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鞘裁?

  師:“看來大家對月亮很熟悉,課前,你們搜集了一些關于月亮的資料,現在咱們來交流一下吧!”

  師:“看來你們對月亮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瞧,月亮多美啊!(屏顯并配樂:一幅優美的月光圖)那皎潔的月光,富于變化的月形,看著這美麗的月色,你們都會產生哪些遐想呢?

  (學生匯報)

  師:“你們對月球充滿了想象和疑惑,今天就讓我們進一步走進月球,去探索月球的奧秘吧。”

  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認讀生字:

  師:“同學們請進入‘奔向月球’。”

  師:“課前你們已經進行了預習,相信你們已經讀過很多遍課文了,我先檢查一下本課的生字你們是否會認了!

  先帶拼音讀生字,然后去掉拼音讓學生再認讀。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ㄆ溜@:帶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

  2、接讀課文:

  師:“看來生字朋友是難不住你們了,我們來個課文接讀吧,請進入‘登陸月球’?凑l讀得正確流利,看誰聽得最認真。

 。ㄆ溜@: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

  師:“聽讀完課文,你們知道了什么?

  “月球的確有很多奧秘,現在就讓我們乘上網絡快車去進行我們的月球探索吧!”

  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同時也激發學生想進一步探索月球奧秘的欲望。

  三、借助網頁,理解課文,拓展知識

  1、學生自由瀏覽網頁:

  師:“課文多有趣啊,請同學們‘登陸月球’精讀課文,感興趣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你會有更多的發現;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進入‘縱覽月球’和‘探索宇宙’。

  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和知識的探究者。

  2、根據瀏覽,理解課文:

  師:“請同學們回到‘登陸月球’,通過進一步地閱讀課文,你對課文的哪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W生匯報)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隨機點撥,學生隨機進入課件的相關鏈接形象直觀地加以理解。

  如:學生回答第三自然段,要指導問句的朗讀;回答第四自然段,要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回答第六自然段,要強化問句的朗讀訓練;回答第二自然段,要指引學生了解“奇異的景色”“兩名宇航員”“環行山”等,在了解這些重點詞語時,可以通過相關的鏈接,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進行理解。

  (屏顯:宇航員、奇異的景色、環形山、……)

  體現學生主體與老師的主導相結合,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匯報通過瀏覽網頁了解到的月球的知識:

  師:“通過瀏覽網頁你們還了解到哪些月球的知識?”

 。ㄆ溜@:學生匯報的內容)

  師:“你們通過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月球知識,課前的疑惑解決了嗎?

  幫助學生解決疑惑,同時也增加學生的信息量,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

  4、觀看視頻錄像,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ㄆ溜@:兩為宇航員登月的實況錄像)

  師:“月球,真是一個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星球,想隨著兩位宇航員去月球上看看嗎?那就出發吧。

  師:“宇航員在月球上行走那樣困難,但也沒有退縮,他們的探索精神多么可貴。 闭袼麄兯f的雖然這只是他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師:“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著宇宙星空的奧秘,不僅僅是月球,還有火星,我們的祖國也成功地發射了‘神州五號’,就是因為這樣一種探索的精神才使得今天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

  通過播放宇航員在月球上探秘的實況錄像,讓學生跨越時空,與宇航員一起登陸月球,了解月球表面的樣子以及宇航員的探索過程,共同感受月球的神秘與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心系月球

 。ㄆ溜@:在宇宙中轉動的月球)

  師:“學到這里,看到這里,你們有什么想說的?

  培養學生更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節

  師:“你們的話讓老師激動不已,你們的志向振奮人心,那就請你們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學習評價的設計】

  學生自由瀏覽網頁后,教師以提問的形式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5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2課《月球之謎》。如何使學生學懂并學好這篇課文,把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傳遞到每位學生的心坎里呢?下面,我將從四大板塊進行具體的闡述。

  第一板塊:我來說說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

  《月球之謎》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全文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叢生。開篇從“遐想”入手,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首寫“謎”。接著寫人們對月球的了解,以及開展的實驗,看似在“揭密”,其實,處處生“謎”,再寫“謎”。然后用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留下無窮無盡的“謎”,三寫“謎”。正因為如此,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這是一篇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的好教材。學生通過對這么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所以,根據新課程教學的理念和課文教學意圖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特點,預計本課分。其中第一課時主要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夜幕、降臨、懸掛”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月球的奇異想象。第二課時主要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復習鞏固生字和詞語,會寫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愛科學、探索月球的興趣。

  下面我就第一課時進行具體闡述,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曾經”等詞語。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月球的奧秘。

  3、積累有關月球的語言文字,激發學生熱愛科學。

  我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月球的奧秘,而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如何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是本節課學生理解,教師教學的難點所在。

  第二板塊:我來說說教學策略。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多媒體情景法:因為小學生生活經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興趣,因此,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課文相關的月球圖片和資料,使學生在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同時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

  2、自主探究法: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蓖ㄟ^多種手段的朗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互動、共學,使學生解決疑難達到自我領悟。讓學生上網瀏覽、自由研讀、搜集信息、摘錄匯報等環節無不滲透著自主探究這種教法、學法。

  第三板塊:我來說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第一課時我秉著“語言為主、讀書為本、基礎為重”的教學理念,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第一步:導入:月亮自古以來,就于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誰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然后,我們師生背誦有關月亮的詩詞。(這樣安排一是為了讓課一開始就有一個活躍、輕松、愉悅的氛圍;二是賦予了教材詩意的想象空間和豐富的人文內涵,為了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第二步:板書揭示課題,生齊讀。反饋交流課前學生分小組展開對月球的探索的成果。隨機引入到下一環節的學習。(這種設計不僅能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歸納資料的能力,又能為學習本文打下基礎,同時又擴大了語文的外延。)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攻克字詞。

  第一步: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引導學生碰到難讀的生字詞對照拼音多讀幾遍。接著進行同桌互認生字新詞,并及時糾正。(我鼓勵學生在自己合作探究學習中識字,引導他們交流識字方法,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的識字能力一定會大有進步。)

  第二步:我范讀,讓學生注意傾聽。然后指名分小節讀。在此過程中,注意正音,及時引導學生自我進行朗讀評價。(這一部分,重點解決,把課文讀通、讀順,盡量給孩子們多一些時間,多一些機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第三步:檢查初讀情況,首先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寶寶和詞語寶寶,開火車讀、齊讀。

  第四步:學生再次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然后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這樣安排不僅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交流的意識,又能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

  第三環節:自主學習,了解月球。

  第一步:我這么引導: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課件出示——人類登月的影像資料。讓學生說說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如果學生說到宇航員走路輕飄飄的時,課件出示資料袋的第一段,學生齊讀,明白其中的奧秘,如果學生說到地面上荒無人煙時,我就順勢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探索奧秘是人類的天性,因為每個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我引導學生在與文本、文化和客觀世界的對話中,去敞亮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

  第二步: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表示月球是一個什么有的世界的有關句子。課件出示句子: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卻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然后結合課件圖片來理解。我引導學生對比“黑沉沉”和“陽光燦爛”。隨機板書這兩個詞組。通過抓住“滿是”理解,隨機板書:塵土、巖石和環形山。還幫助學生了解到月球上沒有水也沒有生命。并相機板書。通過朗讀評價,讓孩子們讀出月球上是一片荒漠,感受到它那奇異的景象。隨機板書荒漠、“奇異的景象!保▽W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環節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愛護每個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第三步:質疑:為什么月球會產生奇異的想象?引導學生學習資料袋的第二段。課件播放環形山圖片和文字資料。然后引導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對月球表面的想象的奇異感覺來。(通過多方面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鳴。)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第一步:課件播放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上太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朋在太空生活的情景。然學生看完后,說說假如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去做什么?(這一環節是想讓學生通過引人入勝的課件來聯系生活實際,迅速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的情境中,引領孩子們感悟,同時對進一步重溫課文,回顧課文起到了更好地作用。)

  第四板塊:我來說說我這一堂課的板書設計及教學評價: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我的板書力求這些。簡明扼要,形象直觀,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的說來,整堂課,我以文本為憑借,進而聯系生活展開個性化加開放性的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創設了一定的條件。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意圖:《月球之謎》以優美的文字渲染了月亮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通過描述月球表面,列舉不解之謎,巧妙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秘。文章感性與理性相結合,是一篇十分獨特的說明文。本次設計,力求打破以往說明文教學重內容輕言語的“科普式”語文課堂,強調從語言文字入手,引導孩子在與文本、文化和客觀世界的對話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實現說明文教學“以語言帶動內容”的“語文式”課堂。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培養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奧秘的興趣。

  3、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詞。從課文的學習及資料交流中,學習運用對比發出感嘆和根據事實提出疑問的寫法。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了解月面景象,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習運用對比發出感嘆和根據事實提出疑問的寫法。

  課前準備:1、相關課件。2、學生收集月球的有關資料及描寫月亮的古詩詞。

  一、談話,導入課題

  1、出示皓月當空圖,問:會用不同的名稱稱呼她嗎?(月亮、月球、嬋娟、瑤鏡……)

  2、仰望這皎潔的明月,讀著這些美好的稱呼,會讓我們想起哪些美麗的傳說呢?(嫦娥奔月、吳剛伐桂……)

  3、出示句子: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朗讀句子,強調“幕”、“臨”的書寫,理解詞語“遐想”)

  4、不但同學們愛遐想,古代詩人遙望這皎潔的月亮,也引發了美好的遐想。誰來說說跟月亮有關的詩詞?(讓學生暢所欲言后,誦讀課后詩句。)

  5、明月讓人引發的遐想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再好好地讀一讀這句話(出示: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6、它到底藏著多少秘密啊?經過人類不斷探索,直到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隨機出示:宇航員首次登月的圖片)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今天就讓我們和宇航員一起來探索——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設計說明:談話引入,交流有關月亮的美稱、傳說、詩句,豐富的言語積淀,既為后面的學習作了鋪墊,又“潤物細無聲”地讓學生吸收了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智慧,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

  二、初讀,理清脈絡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   

 。2)邊讀邊劃出課文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謎”?    

  2、檢查交流:

 。1)認讀詞語: 曾經 奧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一旦 年齡 神秘 探索 估計

  強調:“努力”兩字生母是“n”和“l”。“任”讀“rèn”,不要讀成“lèn”。“探索”讀準前鼻韻母和平舌音。 

  (2)交流所劃課文中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謎?

  3、從大家剛才所找的月球之謎中,我們知道月球之謎有些已經解開,叫——(板書:已解之謎),有些人類暫時還不能解開,叫——(板書:未解之謎)。

  設計說明:人類對于自身以外的知識的感知都浸潤在語言中。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與文本的對話,整體感知課文,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理清文脈,獲得初步的理解和體驗,感受月球“謎”象叢生。

  三、品悟,感受“奇異”

  1、我們先來研究已解的月球之謎。趕快找出來讀一讀,看看月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用筆劃出來。

  2、品讀句子!   

  1)、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   

 。1)結合宇航員首次登月的圖片,抓住詞語“黑沉沉”、“灑滿”、“燦爛”,體會奇異景象。

 。2)引導理解 “卻”字,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2)、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行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1)和人類的美好遐想一樣嗎?抓住重點詞語,感受月球的荒漠。

 。2)查看 “環形山”的資料和宇航員從月球上拍回的照片。

 。3)這景象和你們想象中的一樣嗎。烤氄f:我原想月球               ,而實際上              。月球上的景象真是太           了。ㄕf話訓練,學習運用對比發出感嘆。)

  3、月面景象給人們的感受是(板書:十分奇異)。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僅能靠幻想,所以有了許多神話故事,(嫦娥奔月……)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到前年我國的神州七號升空,40年來,人類探索月球的行動從未止步。可以說:(出示)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齊讀,指導書寫:奧)

  設計說明:緊扣關鍵詞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感受月面景象之奇異。在“天空”與“表面”、“實際”與“想象”的對比中,既反扣上文“美好遐想”,激活學生原來積累的相關表象,又學習運用對比發出感嘆,促使消極語言內化為積極語言。

  四、探“謎”,引發疑問

  1、已解之謎,使我們深深感受月球景象的奇異。讓我們再走近未解之謎,自讀4——7自然段。

  2、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你讀完未解之謎后的感受?(板書:令人費解) “費解”就是(難以理解……),所以才稱作是“月求之謎”呀。

  2)說說你對哪個“謎”最感興趣。

  預設:

 。1)把細菌撒在從月球帶回來的塵土上,細菌一下子都死了,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抓住“一下子都死了”、“難道”,感受設問句表達出的驚奇。)    

  (2)把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長沒有明顯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進月球塵土,水藻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指導書寫:藻。抓住“一旦……就……”,感受出乎意料。)

 。3)一項研究結果說,月球上曾經有過火山活動。從月球采回的一塊巖石,估計它的年齡有46億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億年前的石塊。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這又是一個謎!   

  (指導書寫:“齡”。通過“估計”,明白這些難解之謎現在還沒有答案,科學家目前暫還無法確定。)

  3、月球上還有未解之謎嗎?從課文的哪里看出還有?(省略號)

  4、閱讀資料:月球十大未解之謎。

  5、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仿照課文表達心中的疑問,練寫:               ,難道月球                    ?真是令人            !

  設計說明:關于月球的問題有很多是目前人類無法解開的謎團,但我們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及對文本感悟理解的過程。在學生學習了文中所舉“未解之謎”之后,引入課外資料,讀寫結合,引導學生學習根據事實提出疑問的寫法,學以致用,實現語文學習最終目標。

  五、延伸,鼓勵探索

  1、月球之謎還有很多很多,月球留給我們的是無窮的疑問,人類將(板書:繼續探索)。齊讀最后一段: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

  2、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學習還可以繼續下去。課外,我們還可以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探索更多的星球之謎。

  設計說明:言有盡而意無窮,鼓勵學生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探索更多的星球之謎,激發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奧秘的興趣。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自主學習,認識月球,了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課前準備

  教師、學生準備:有關月亮的圖文資料、圖片、神話傳說、古詩詞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 導語: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的星球。(課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潔、環境清幽的圖片)月亮自古以來,就于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課件出示有關月亮的詩詞)古人還賦予月亮一些美稱,你知道嗎?

  2. 師:今天,我們就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

  3. 問: 你對月球了解多少?

  對于月球,你還想了解什么? (小組討論, 寫在紙條上)

  4. 人們多想登上月球,去解開心中的疑問。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板書:之謎)。

  二、初讀

  1.自讀課文,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正確、讀流利。讀完標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件出示:課后討論題)

  三、分段指導,朗讀感悟。(1——2)

  1.師:讀的多好呀,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人們不禁產生了許多的遐想,誰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2.指名讀。(課件出示:圓月圖片)朗讀,評價。

  3.理解:遐想。

  4.師:是啊,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登上了月球,實現了夢想。

  (課件出示:宇航員登月圖片)他們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5.生自讀第二自然段。畫出說明月球景象的句子。

  6.指名說說月球的景象。(課件:句子)(競賽朗讀)

  7.(課件出示:宇航員下梯圖)想象當時的場面,指名說。

  8.師:你們知道最先踏上月球的人是誰嗎?介紹。

  四、尋找未解之謎

  師:他的一番話,給了后人很大的動力,不斷的登上月球去探究,可是卻有許多謎未揭開,是什么謎呢?

  1.生默讀課文。標示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的難解之謎。

  2.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如,月球是從哪兒來的?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等等。

  3.指導朗讀(課件)

  4.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填補空白處

  1.師: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這里有個標點符號的占位比較特殊,是怎么回事呀?

  2.老師把有關月球方面的知識告訴大家吧!(課件介紹:十大未解之謎)

  3.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上節課搜集的資料和小練筆,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

  六、拓展延伸。

  1.我們通過課前查找資料來了解月球,是遠遠不夠的,對神秘的月球,人們還將繼續探索下去。

  作為一名小學生,你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做些什么呢?(課件)

  2.請同學們放飛想象的翅膀,說一說:

  假如你現在已經長大, 來到了月球上,你發現月球有什么變化?你準備去做些什么?( 課件)

  七、小結:

  同學們說得真棒!既有想象來到月球上看到的各種奇怪的東西的,也有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的,更有寄托自己的理想的,老師衷心地希望同學們的幻想在不久后的將來能夠得以實現!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8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

  在今年的師徒匯報課上,通過師傅及三年組各位老師和唐主任的指導,我執教了《月球之謎》一課。上完課后,感受頗多,希望通過教學反思,能進一步促進以后的課堂教學,使自己盡快成長起來,正如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但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弊鳛榻處,如果只是教書,讀書,不寫作,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異景色,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最大的特點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從生,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據文本特點,我把第二課時重點確定為: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綜觀整節課,有幾個地方比較成功:

  一、正確定位

  這篇課文雖然散發著科普知識的光芒,但其文字優美,要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秘,不失語文的本味,我認為,對文本把握應做到:正確定位,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科普知識滲透為輔。

  本課盡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在學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是通過問題的設計:“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來讓學生先找出答案,再通過朗讀來理解什么是“奇異”,然后品味其文字的優美來達到“讀中品”、“讀中悟”的目的,整節課以讀代講,書聲朗朗。

  另外,我還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語文因素與語言現象,努力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在學習3-7自然段,因為第三和第六自然段列舉月球的不解之謎時,都是先列舉實驗結果,然后用一個問句揭示其中的神秘之處。而第四自然段只列舉了實驗結果沒有提出問題,我就抓住這個空白點,讓學生依照第三和第六自然段,用句式“難道…………”來提問,重視文本提供的言語材料,把課文里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完成新的表達,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指導學生理解“費解”一詞的含義時,用“----------真令我費解。 币龑W生理解。這兩個點的訓練是扎實的,有效的,抓住了文本的特點,學生在這些訓練中增強了語感,品位了文章的語言,揣摩了文章的表達,具有濃濃的語文氣息。

  二、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縱觀整堂課,處處都有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從一開始的指導書寫“撒”字,指導學生學會寫好左右結構字的方法——“穿插法”。然后指導學生讀好疑問句,分三個層次。讀出疑問的語氣;邊思考著這個問題邊讀;帶上表情和動作讀,讀進心里。還有思維方法的訓練指導,在理解費解時,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生活中、學習中、動物知識等方面把思維敞開去。

  三、創設情景,激發探索的欲望

  《月球之謎》是一篇科普文,如果用單一的閱讀方法去了解里面所介紹的知識,就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喪失學習的熱情。因此,我充分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手段,為學生創設了力求逼真的情境。

  在課堂導入部分,我播放了有關月亮的圖片,同時配以柔和的音樂朗讀關于月亮的古詩句。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配以月球表面的圖片,在學習3至7自然段時我播放了阿波羅11號登月的視頻資料,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類首次登月的自豪,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欲望。整個課件信息容量大,內容豐富,富有童趣,富于啟發性,操作簡便,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四、過渡語流暢,評價到位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語言是我的軟肋,但在本次教學中,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收集了許多過渡性的語句和名家名師的評價語。功夫不負有心人,本堂課的過渡自然流暢,評價及時到位,起到了指向作用。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于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由于經驗不足,這節課也有很多感到很遺憾的地方,例如:

  1、在教師評價語中我隨意說了這樣一句話:“由于時間關系,同學們還有好多月球之謎沒辦法說……”這樣的話,這在無形中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換成,“課下我們再來一起探討”等等類似激勵性的語言會更有好。

  2、板書沒有跟上,往往是后補上去的。

  3、教師如果更有激qing一點,學生也會被教師感染。在這個方面,我還需要加強。

  4、學生的發言面應該可以更廣,多給一些后進生機會。

  通過這一次的師徒匯報課,使我認真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學習,多思考,多充電,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給孩子一個更加開放的、對話的、感悟的、和諧的語文課堂!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對照課標的要求,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總結總結如下:

  1、激趣導題,確立目標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的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還不夠持久,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在簡單地復習了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之后,我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本節課的課題《月球之謎》,引導學生通過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由問題入手,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自己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帶著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閱讀課文,感知文本,并進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2、精讀文本,感悟神秘

  在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抓住“遐想”一詞,引導學生想象:人們會產生哪些遐想?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這些話有感情地朗讀;接著,我再用“你還有哪些感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加深對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學生的語感;隨后,又以“為了探索月球之謎,科學家做了哪些努力?”來激發學生了解科學家探索月球奧秘的經過,產生“我也要學好文化科學知識,長大之后才能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索自然界的無窮奧秘”的動力,體現了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三維目標”的綜合。

  3、遵循規律,層層推進

  閱讀教學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語言文字的規律,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首先,掃清生字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自主閱讀、合作交流、深入探究,用“從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哪些感悟?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科學家做了哪些努力?”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推進,理解內容,品讀感悟,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最后,總結課文內容和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寫好要求會寫的生字,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學習。

  當然,由于本人的教學理論水平、教學能力和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再加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還相對較差,因此,這節課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激發學生的興趣做得還不夠到位,感情朗讀方法的指導還有所欠缺,有的學生還是讀得結結巴巴,漏字、添字的現象依然存在,學生的想象力還不夠豐富,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培養。

  語文教學,急不得——《月球之謎》教學反思

  《月球之謎》是一篇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入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舉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月球是個怎樣的月球,課文寫了哪些不解之謎,計劃用一課時上完。

  也許是心中想著要一課時上完內容吧,在學生將課文讀通順、理解了一些難詞后,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課文列舉了哪些有關月球的不解之謎?直奔本課的重點,讓學生讀課文進行交流,很順利地就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后還剩一點時間,我讓學生質疑,談了一下自己的體會、交流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就結束了本課的學習。時間剛好是一節課。可是我的教學目的是達到了,但學生對課文、對月球的興趣卻不濃厚,對我提的問題也并不感興趣,就連質疑這一環節,也沒幾個同學提問。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對這么一篇有趣的課文,對這么神秘的月球,他們應該是有很多問題要問的,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分析了一下,應該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為了一味地完成教學問題,我操之過急,自己提出的問題不一定是學生想解決的。在解決課文列舉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謎時,也有學生提出問題或者是質疑,可是為了一課時上完內容,我沒給他們多的發言的機會。等課文學得差不多了,再做樣子試的讓他們質疑,他們又有什么興趣呢?這樣做我的教學任務是完成了,教學目標也達到了,可是這是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的。片面地追求教學的結果,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的情感及體驗,更談不上學生能力的培養了。

  經過一番思考與準備我決定再利用一課時來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以將功補過。這一次我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宇航員登上月球的[視頻,學生很感興趣。好多同學都羨慕地說想到月球上去,接著我又給他們補充介紹了一些有關月球的知識,這回學生的興趣濃多了,問題也是一個又一個,我盡量讓他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來回答,或者讓他們進行大膽地猜想,或者鼓勵他們課后繼續查找有關月球的資料,以后到月球上去工作。最后我們還開展了一個有關月亮的綜合性學習,讓他們背寫月亮的詩,說帶月亮的成語,談人們對月亮的別稱,一整節課學生興致盎然。我想這一堂課無論是知識還是方法,無論是態度還是情感,學生都比第一節課的收獲要多得多。

  看來語文教學還是急不得,我們得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知識與技能固然重要,但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同樣重要,要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不可人為地將它們孤立開來。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更要為學生的“長效”發展著想,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不要讓學生會學、樂學。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          

  《月球之謎》是一篇介紹月球知識的科普文,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文章內容簡單,但要借此引領學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秘的興趣難度還是比較大。因為這篇課文是科普文,所以與其它的文學作品相比,語文性不太強,要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魅力,難度也很大。但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加強學生的體驗學習,效果可能會更好些,所以我在課堂上作了一些嘗試。

  一、激發興趣,誘發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教學過程應該成為激發學生一種愉悅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正如新課程所強調的學習是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這樣,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創設有利于學生參與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誘發體驗的欲望。因此,開始上課前,我先讓學生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樂中,吟誦自己喜歡的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在這些蓄意深刻、意境深遠的詩句中,對月亮滋生出一種美好的遐想,然后自然導入新課。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今天學習的課堂。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語言學習實踐活動、參與“體驗”。接著,我讓學生欣賞著皎潔的月光,說說自己無邊的想象:

  “我想知道月球上有什么?”

  “我想知道月亮是從哪兒來的?”

  “我想知道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嗎?”

  “我真想住到月球上去。”

  ……

  從學生一連串的疑問中,自然引出課題,并誘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這些情感的鋪墊,為學習下文,進入創設的月球之旅的情境作了充分的準備。

  二、創設情境,加深體驗。

  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創設出濃郁的情境,就能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調動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進行相應的課堂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知識,訓練智能。21世紀的課堂,應當是學生真正成為主體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要為他們營造環境,鼓勵他們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全身心參與。《月球之謎》是一篇科普文,如果用單一的閱讀方法去了解里面所介紹的知識,就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喪失學習的熱情。因此,我充分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手段,為學生創設了力求逼真的情境,進行了一次模擬的月球探險之行。

  “因為旅途遙遠,我們需要四天的時間才能到達月球,利用路上的時間,請大家先閱讀一下手頭的資料,對月球的特點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以便于順利完成這次月球探險。”在宇宙飛船飛向太空的動畫中,和著飛船起飛時的轟鳴聲,我用播音員的語調向大家提出這樣的要求。由于這些情境的渲染,學生很快進入狀態,本來枯燥的文字資料也變得生動起來!百Y料袋中的知識很快就掌握了!碑斘倚嘉覀円呀浀诌_月球的時候,他們似乎真的看到了那里奇異的景色:

  “我看到月球上的陽光特別明亮!”

  “我看到月球上到處是環形山!

  “我看到月球上是一片荒漠,太可怕了。因為聽不到一點聲音,真擔心與同伴走散了!”

  “月球上的景色太奇妙了,太陽光照在表面,可天空仍舊是黑沉沉的,這是在地球上看不到的景象!”

  ……

  孩子們這些生動的描述,把我們一起帶上了神奇的月球。

  課后,我看到好多孩子還在繼續閱讀一起有關月球的書籍,不時有學生跑來與我交流,或者詢問有關的問題。后來,從他們的日記中反映出來,他們對這堂課印象深刻,感覺像親身經歷的一樣。

  心理學研究表明:由切身體驗而獲得的知識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對人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因為它體現了對生命個體的一種尊重。如果我們能夠把體驗教學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識傳授為自然活潑的生活體驗,那么我們的課堂一定會更充滿生機,課堂教學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月球的有關知識,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3、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美稱、詩句。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月球是什么樣的世界?課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2、通過利用資料交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cai課件

  學生收集有關月球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導入

  1、猜謎語.

  師:聽覃老師說,302班的同學特別會猜謎語,老師出個謎語來考考大家,你們可要仔細聽哦! “有時圓又圓,有時彎又彎,有時晚上出來了,有時晚上看不見?” (生猜)

  2、交流有關月亮的稱呼,詩詞.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這么快就猜出來了。月亮在天文學上又叫“月球”(板書:月球)它還有很多美稱,有誰能告訴大家?(生答)(師及時鼓勵)

  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關于月亮的不朽詩篇,誰來說說(生答)

  3、揭題,齊讀課題

  師:詩人筆下的月亮各有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索月球的奧秘。(板書:之謎)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93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情況

  師:你認為哪句難讀?誰來說說?

  3、課件激趣,質疑入謎

  ①課件展示月亮清幽圖片,談感受

  師:同學們讀的真不錯,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眼前仿佛展現了這樣一幅畫面:

  課件展示月亮清幽圖片(配有音樂、師朗誦: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朗誦完后,音樂猶在)同學們,當你看到這么迷人的月色,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說)

 、谥笇ёx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話

  師:皎潔的月光,迷人的夜色,多美呀!我們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男聲讀——女生讀)

 、壅勫谙。

  師:望著這迷人的月色,你會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指名說)播放人類遐想的內容,邊看教師邊解說。

  三、觀看課件,讀文尋謎

  1、同位對讀,說說知道了什么?

  師:這是人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從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呢?那我們就從書中找找答案,同桌對讀第二自然段。

  指名生答,讀相關的語句。結合學生回答學習資料袋。分男,女讀第二自然段。

  2、看月球照片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我已經感受到了探索月球奧秘的欲望,為了獎勵同學們的出色表現,老師特地為同學們帶來了一些宇航員叔叔在月球上拍攝的照片(師放照片)

  四、合作探究,小組探秘

  1、分小組探究月球的不解之謎

  師:咱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景象和在月球上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它到底還隱藏了哪些不解之謎呢?下面我們分小組學習課文3-6自然段,找一找,勾一勾,看看書上寫了哪些不解之謎?(生分小組學習)

  2、匯報交流

  師:好了,老師已經感受到了同學們濃烈的探索興趣,誰把了解到的告訴大家?

 。ㄖ该麑W生回答,學生說到哪里就講哪里)

  第三自然段:殺菌本領?(師相機板書)指導讀問句,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玉米和水藻生長進行對比(師相機板書)分組讀這段

  第六自然段:年齡大(師相機板書)分角色讀

  師:是呀,這一連串的實驗結果多么令人費解呀!

  3、大膽想象,猜謎

  師:你對哪個謎最感興趣?為什么會這樣呀?請你發揮自己的想象對它們進行一下自己的猜想,說不定你就是未來的科學家呢! (指名說)

  師:你們的想象真大膽,不過,這些猜想都要通過科學依據來證實。

  五、月球其他資料交流

  師:除了書上寫的這些未解之謎,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月球的謎?(指名說)

  師:真不簡單!你們知道了這么多關于月球的謎,其實,月球之謎還有許多,老師這里也有一些關于月球的謎。(播放課件)

  六、小結

  師:月球真神秘,奧秘真多呀!想去探索嗎?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長大后一起去探索,一起去揭謎吧!

  板書設計:

  塵  土            

  月球之謎———?     年  齡         探索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10

  《月球之謎》是一篇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入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舉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月球是個怎樣的月球,課文寫了哪些不解之謎,計劃用一課時上完。以下幾點是我對《月球之謎》的教學反思:

  三年級的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還不夠持久,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在簡單地復習了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之后,我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本節課的課題《月球之謎》,引導學生通過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由問題入手,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自己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帶著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閱讀課文,感知文本,并進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然后我讓學生抓住“遐想”一詞,引導學生想象:人們會產生哪些遐想?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這些話有感情地朗讀;接著,我再用“你還有哪些感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加深對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學生的語感;隨后,又以“為了探索月球之謎,科學家做了哪些努力?”來激發學生了解科學家探索月球奧秘的經過。

  課后覺得這并不是學生的想象力、思維不夠開闊,反看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干癟,沒有生成力。對我們人類來說,月球是一個多么神奇的星球,它有多少人類未知的東西正等著我們去探索。但在本堂課中,神秘的月球成了干癟的幾行文字,無數的疑問本可以串成一串長長的智慧珍寶,卻在此簡化成了文中提出了哪幾個不解之謎。鉆研教材必須深入,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指導教學。,

  經過一番思考與準備我決定再利用一課時來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以將功補過。這一次我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宇航員登上月球的[視頻,學生很感興趣。好多同學都羨慕地說想到月球上去,接著我又給他們補充介紹了一些有關月球的知識,這回學生的興趣濃多了,問題也是一個又一個,我盡量讓他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來回答,或者讓他們進行大膽地猜想,或者鼓勵他們課后繼續查找有關月球的資料,以后到月球上去工作。最后我們還開展了一個有關月亮的綜合性學習,讓他們背寫月亮的詩,說帶月亮的成語,談人們對月亮的別稱,一整節課學生興致盎然。我想這一堂課無論是知識還是方法,無論是態度還是情感,學生都比第一節課的收獲要多得多。

  這是一篇科普文,課堂中我同時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是前提。這節課,我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我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11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

  新渠稍小學:王娟

  今天我上了一節家長開放日的課,課上下來我的自我感覺還不錯。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 “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了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

  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推進課文內容的發展,而不失為一堂語文課?這是我設計教學時的主旨思想。通過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一、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預習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據課文需要收集了非常內容豐富的資料,如月亮詩句的收集,登月圖片和資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關知識的整理和提問,人類對未來月球的計劃,使學生在交流與擴展時最快速地進入。最可貴的是孩子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能把冗長的網上文字資源提煉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練明了的一段話或一句話,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輸入大腦,使孩子們能在短短的課堂時間里迅速接受許多課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師在課堂里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為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展。在資料的展示中,樣式靈活,有教師展示,有學生自展,還有全班展示,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氛圍里充分展開交流與對話。

  二、正確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

  《月球之謎》教后反思

  山東省文登市文峰小學 于金玲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系,把脫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說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駁斥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脫離了目標,在走俏?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后,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說明!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策略的設計最為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設計中應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策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穿著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么將來無論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啟發,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么?關于月球的知識你了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于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么?總結學生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高級思維的訓練,比如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策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比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月球上有傳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后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己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說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于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價策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為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于學生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干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標準,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月球之謎》教后感

  浙江省寧波市黃鸝小學 陳 萍

  《月球之謎》是一篇介紹月球知識的科普文,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文章內容簡單,但要借此引領學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秘的興趣難度還是比較大。

  開始上課了,我先讓學生吟誦自己喜歡的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在這些蓄意深刻、意境深遠的詩句中,對月亮滋生出一種美好的遐想,然后自然導入新課。接著,我讓學生欣賞著皎潔的月光,說說自己想知道的知識:

  “我想知道月球上有什么?”

  “我想知道月亮是從哪兒來的?”

  “我想知道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嗎?”

  然后從學生一連串的疑問中,自然引出課題,并誘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這些情感的鋪墊,為學習下文,進入創設的月球之旅的情境作了充分的準備。

  當了解了美國宇航員給我們帶回來的月球之謎之后,我深情地說道:“解開這些謎底的任務,就落在了我們這些宇航員的身上,就讓我們一起踏個神奇的星球,和好朋友一起去尋找答案,并仔細觀察研究,看看又發現了什么新的不解之謎?”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學生接到這樣的命令,似乎真的有了上月球的感覺,有的在和好朋友交流手里的資料,教室里的氣氛空前的活躍,訴說著自己“月球之旅”的收獲:

  “我知道了月球上并沒有嫦娥、白兔,到處都是環形山、巖石和塵土!

  “我猜想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功能可能是宇宙輻射造成的!

  “我在月球上發現了不明飛行物,猜想可能有外星人。”

  ……

  我看著這些可愛的孩子笑著說,還有很多知識就等著你們去發現了。我相信我們班的孩子個個都是未來的科學家。在他們的問題中我們結束了這堂課。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設想: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培養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理解和體驗,感受讀書的快樂。

  關于月球的問題有很多是目前人類無法解開的謎團,但我們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及閱讀的過程,這才是語文課語文味的體現。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月球及其未解之謎,培養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奧秘的興趣。

  3、運用想象、交流等方法,加深對月球魅力的感受。

  重點難點:了解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引導學生感受月球的神秘,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課前準備:月球表面照片;收集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古詩詞。

  第 一 課 時

  一、字詞學習

  反饋預習效果,展示預習時學生預錯或易錯的生字,引導自主學習生字新詞。

  二、導入課題

  1、(出示圖片)導語: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引導學生朗讀第一段,想象皓月當空的景象,小組內交流對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2、它到底藏著多少秘密?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很多月球之迷。(板書課題)。

  三、自讀感悟

 。ㄒ唬⿲W習第二段

  1、出示課件,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景色?

  2、請大家找一找在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把它劃下來,并讀一讀。

  3、哪位宇航員來給我們匯報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4、月球上的景色奇異在哪兒呢?你能把這奇異的景色讀一讀嗎?

 。ǘ⿲W習月球的未解之謎

  1.四大組輪讀課文3-6段,向大家展示朗讀的正確、熟練程度,其他小組注意對生字詞的正音。

  2.你在閱讀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

  ★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

  ★★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推測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月球之謎的謎底。

  3、小結、朗讀。

  四、課外延伸

  1、課文的第7自然段出現了一個省略號,它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2、請同學們課后再閱讀和月球之謎相關的資料,收集和月亮相關的詩句等,我們下節課交流。

  第 二 課 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聽寫詞語

  三、感悟月亮文化

  1、播放《春江花月夜》讓學生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關于月亮的名句寫在黑板上。

  2、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反復吟誦幾遍,再抄寫下來。

  四、拓展練筆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你準備去做什么?

  2、結合園地六中的習作,進行想象作文(進行課堂習作片段練習)

  本文是一片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通過學習,孩子們已有了對于月球的大膽想象,如何在教學中為每一個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每一個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想象作文是一個既省時又能照顧全體的方法,同時也使教材整合,使教學的語文味更濃。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分析:

  《月球之謎》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月球的有關知識,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美稱、詩句。

  教學重、難點:

  了解月球是什么樣的世界?課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通過利用資料交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說明: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同生活相等,所以語文教學要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途徑,這僅*課本知識的傳授是不夠的。那么,通過怎樣的一種有效方式去激勵學生自覺、自主地掌握課本以外的更多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呢?關于月球,人類的了解是極其有限的,它需要我們帶著問題去不斷探索,也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而少年兒童正處于人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時期,對神秘的月球,心中一定充滿了數不盡的好奇和幻想。這正是“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良好契機。但美好的想象不能只是憑空的幻想,要讓想象合情合理,必須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這就要讓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去尋找相關的科學知識,去作一番探究,展開美好的想象。在《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上,遵循“激趣——質疑—探疑”的思路,重點放在激趣和探疑這兩部份。重在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查找、選擇、組合信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探究、自讀自悟,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片斷一:

  師:聽說,302班的同學特別會猜謎語,老師出個謎語來考考大家,你們可要仔細聽哦!“有時圓又圓,有時彎又彎,有時晚上出來了,有時晚上看不見?”

  生:月亮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這么快就猜出來了。月亮在天文學上又叫“月球”(板書:月球)它還有很多美稱,有誰能告訴大家?

  師:這么多同學舉手,一個一個地來。

  生:玉兔

  生:夜光

  生:冰輪

  師:“冰輪”出自陸游的名句“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

  生:阿斯泰羅

  師:這是古敘利亞人對月亮的稱呼。

  生:古羅馬人稱月亮為“狄安娜”。

  生:……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古今中外的都知道。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關于月亮的不朽詩篇,有誰能告訴大家?

  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師:背的真有感情。

  生:明月出天上,蒼茫云海間。

  生: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師:這么多同學都知道李白的詩句,不簡單。

  生:……

  師:詩人筆下的月亮各有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索月球的奧秘。(板書:之謎)齊讀課題。

  【評析: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導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交流有關月亮的詩句、美稱,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智慧,逐漸豐富積淀,而教師的一個巧妙設問把學生引到探索月球的奧秘上來,讓學生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片斷二:

  師:你認為哪句難讀?誰來讀讀?

  生:“是呀,這一連串的實驗結果多么令人費解呀!”

  師:這句話確實有點難讀,誰來幫幫他?

  再指名生讀這句話。

  師:你讀的真有感情!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生:“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師:這句話很長,確實不好讀,誰再來讀讀?

  指名生讀

  師:你把3個帶拼音的字,都讀準了,真不錯。

  師:我想聽聽女同學讀讀這句話。

  師:讀的可真有感情!

  生:……

  【評析:閱讀教學首先要讀準字音,其次要做到不重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顛倒、即讀通讀順,讓學生切切實實過好“認讀關”,由讀的不完全正確到讀正確,讀的不大通順到讀通順、流利,讀的比較平淡到讀出感情,真正經歷“與文本對話的過程”!

  片斷三:

  課件展示月亮清幽圖片,談感受。

  師:是呀,多么迷人的月色呀!老師眼前仿佛展現了這樣一副畫面:

  課件展示月亮清幽圖片(配有音樂、師朗誦: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ɡ收b完后,音樂猶在)同學們,當你看到這么迷人的月色,你有什么感受?

  生:月色真美呀!

  生:這幅畫面真迷人!

  師:是呀,皎潔的月光,迷人的夜色,多美呀!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句話。

 。ㄖ该x—男生讀—女生讀)

  師:望著這迷人的月色,你會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

  生:我想看看月宮中那位仙女和她的玉兔。

  師:你還知道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你的知識面可真豐富。

  生:我想到了中秋節我們全家在庭院里賞月的情景。

  師:品著美味的月餅,望著美麗的月色,多么愜意呀!

  生:我想到了有很多詩人留下不少關于月亮的詩句,“秋月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師:你還能背誦孟浩然的詩句,可真了不起!

  生:我想要是我們能到月球上去住那該多好呀!

  師:你的想象真大膽!(師播放人類遐想的內容,邊看教師邊解說:古人對月冥思,曾寫了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千古佳句,還留下了嫦娥奔月的古老傳說,現代人對月球也充滿了向往,介紹未來月球的圖片,學生觀賞)

  【評析:創設情景,讓學生充分感覺夜幕降臨下夜空迷人的月色,音樂的運用,實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由感受月色的美到體味文本的美,學生展開下遐想,收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片斷四:

  師:這是人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呢?那我們就從書中找找答案,同桌對讀第二自然段。

  生: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

  師;是呀,黑沉沉的,誰再來讀讀這句。

  (再指名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已經感受到了天空是黑沉沉的,但是月球表面燦爛的陽光我還沒感受到。誰再來讀?

 。ㄔ僦该x)

  師:我想聽聽男同學讀讀這句話。(男生齊讀)

  師:讀的真不錯!還從哪些地方知道了月球的景色?

  生: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空氣。

  師:月球上的景色這么奇異,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ㄖ该x)

  師:是呀,月球上是一片荒漠。我們請左邊3組的同學讀讀這句話。

  師:月球上還有環形山,哪位同學給我們介紹介紹月球上的環形山。

  生:月球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圓形坑洞,這就是環形山。

  生:我還知道月球上的環形上還有用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命名的了,有張衡,石申,祖沖之,郭守敬。

  師:你的知識面可真豐富,你是從哪知道的?

  生:我是通過讀課后的資料袋知道的。

  師:這幾位同學可真會學習,結合課后的資料袋了解到了這么多知識,我們要向他學習,不光是課本上的知識,課外我們也要多看書,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

  【評析:結合資料袋的學習,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真正體現了“大語文”觀!

  師:請男,女對讀第二自然段。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已經感受到了同學們探索月球奧秘的欲望,為了獎勵同學們的出色表現,老師帶來了一些宇航員從月球上拍攝的照片,你們想看嗎?

  生齊答:想!

  師:播放有關月球的照片。

  片斷五:

  五、合作探究,小組探秘

  1、分小組探究月球的不解之謎

  師:咱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景象和在月球上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它到底還隱藏了哪些不解之謎呢?下面我們分小組學習課文3-6自然段,找一找,勾一勾,看看書上寫了哪些不解之謎?(生分小組學習)

  【評析:對學生分組合作提出明確要求和建議,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確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14

  設計理念:凸顯“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理解“夜幕降臨、懸掛、奧秘、估計、探索、遐想、令人費解”等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幾種未解之謎。

  2.能力目標:

  能夠有聲有色的朗讀課文;

  能夠根據掌握的材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大膽推測、合理想象。

  積累一些與月亮相關的詩句。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究的意識。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幾種未解之謎。

  教法學法:以讀導學。

  教具學具:powerpoint簡易課件。資料卡(每小組1份)。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2.拼讀課后一、二類字,并能口頭組出文中詞語,分析自己認為難寫字的結構1遍。

  3.朗讀“資料袋”內容和老師提供的資料卡各2遍。

  4.搜集描寫月亮的詞語和詩句,每人至少3個(句),記在課本上。

  課前交流: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現在,我給大家帶來了幾句古詩詞,請同學們讀一讀!咀约鹤x;指名讀(引導學生要讀出詩的特有的味道)!

  小結:同學們,你們發現了沒有,這些詩句中都描寫到了什么景物?那么你能說說月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嗎?【引生交流。】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好,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月亮有關的課文,它的題目叫《月球之謎》(板書,請大家伸出食指,和我一起來書空“球”、“謎”,重點指導該字的筆順和第8筆名稱。)請大家齊讀課題。

  引生質疑

  讀貴有疑。讀課文時如果我們能夠讀出問題,就說明我們讀得有深度,會思考。那么,讀了這篇課文的題目,你產生了哪些思考呢?

  引生交流,并適當板書(?樣子;?謎。)

  初讀課文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讀書。讀書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同學們能做到這一點嗎?好,請大家先輕聲地把課文讀一遍。注意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生自由讀文。

  檢查讀書情況:大家能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下面我來檢查一下!酒潦驹~語,同桌互讀、指名讀、齊讀;屏示“夜幕降臨……美好的遐想!”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讀懂課文

  大家能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這就做到了讀書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讀懂課文,也就是說要弄明白我們產生的疑問。要讀懂課文,最好的方法也是只有一個,那就是——再讀課文,不過這次讀課文最好是默讀,因為默讀更容易讓我們思考。好,接下來,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

  生默讀課文。【“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同學們邊讀邊畫邊寫!

  引生匯報交流。

  月球上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指名讀并屏示相關句段;這樣的景象如果不是宇航員親眼目睹,你會相信嗎?所以作者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這樣的景色,是什么詞?(奇異)如果當時你就是那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看到月球上的景象后,你會用什么樣的語氣說出這番話?引生練讀。想想看,在宇航員沒有看到月球真實的景象前,人們對月球是什么印象?(非常美好。)哪一句話表達了人們對月球的這種美好印象?屏示“夜”句,人們是想象月球的美好的,你能讀讀這句話嗎?引生練讀?墒牵F在我們看到的月球卻是這樣的一種奇異而又荒涼的景象,那么你能帶著對月亮的重新認識再來讀一讀這一段話嗎?引生讀“這里的天空……”】

  同學們,盡管月球上的實際景象和我們的想象有很大距離,但是,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來的一些物質和數據,卻發現了月球有許許多多我們人類無法解釋的謎。那么,課文都講了哪些謎呢?

  引生讀“謎”。并適當激趣。同學們,雖然這些謎我們人類現在還不能解答,但正是由于這些謎的存在,就更增添了月球的一種什么色彩?神秘的色彩。引發我們對月球的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憧憬和向往。請大家帶著現在的理解再讀一讀這一句話。屏示“……遐想!”引生齊讀。

  同學們,除了課文中所講的這些月球之謎外,我們人類還有解不開的關于月球的謎嗎?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那么,你知道有哪些解不開的月球之謎嗎?引生交流。老師從網上搜集了另外幾個我們人類無法破解的月球之謎,請大家來讀一讀。屏示后指名讀。同學們,這么多的謎,還有那神話故事中美麗的嫦娥、頑皮的玉兔,真的讓月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最后讓我們再來讀這一句話。引生讀。

  這么多的謎到現在為止,人類還無法破解。那同學們長大了想去解開它們嗎?我們都期盼著那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布置作業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15

  一,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巧妙地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秘;結尾是開放式的,以"神秘"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讀者探索的愿望.

  編選本文的意圖是,了解與月球相關的知識,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秘的興趣;同時積累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句.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難點是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準備.準備教學掛圖和其他的與月球相關的圖文資料.如果有條件,課前應布置學生圍繞月球收集材料,可以是月球的圖片,可以是與月亮有關的故事傳說,也可以是描寫月亮的詩句.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后"資料袋"中的內容,增加對月亮的了解.

  2識字指導.在本課的認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懸"不要讀成"xiànxián","遐"不要讀成"jiǎ","努"不要讀成"lǔ","藻"不要讀成"zhǎo".在寫字指導中,"幕"字下邊不要寫成"土",還要注意與"慕"區別字形;"臨"左邊不要寫成豎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豎;"奧"上半部不封口.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可以讓學生先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第二個習題中提出的問題,然后以討論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文中所寫的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它有哪些沒有解開的謎.

  初知課文大意之后,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想象,資料交流,質疑等各種方法,強化學生對月球魅力的感受.第一自然段是寫人們對月亮的遐想,其中"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是個很重要的句子,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個句子及相關泡泡,引導學生展開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想象夜幕降臨,皓月當空的景象,最后交流各自對月亮的感受和遐想.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具體列舉月球的不解之謎的.每個謎的提出都是先列舉實驗結果,然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處.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理清這些不解之謎提出的思路.比如,從把細菌撒在月球塵土上,細菌全死了的事實,提出了一個疑問:月球塵土是否有殺菌的本領從月球巖石和地球巖石年齡的比較,提出了兩個星球年齡大小的疑問和對兩個星球火山活動的猜測等等.第七自然段只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它表示文中的列舉并沒有窮盡,月球之謎還有很多很多,月球因此顯得更神秘了.另外,省略號也使文章結尾具有了開放性,提供了師生交流搜集的月球知識的園地.教學時可以用"月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啊,我們來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資料,看看月球還有哪些未解之謎"之類的提問,自然地把資料交流和引導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結合起來,資料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學生試著根據所交流的材料提出問題,以充分了解月球的情況,進一步感受月球的神秘,激發起探索月球和宇宙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摘抄課文中寫得好的詞句.

  4積累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也有助于感受月亮的魅力.課后提供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熟讀詩句,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做到熟讀成誦.詩意以總體感悟為主,不要作過多過細的講解.最后還可以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描寫月亮的詩句.還要充分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醒學生在以后的閱讀實踐中要注意把自己覺得好的詩文摘抄下來.月亮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景象,描寫月亮的詩句很多,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5要重視朗讀指導.本課盡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讀課文時特別要注意文中感嘆語氣和疑問語氣的處理.同是感嘆句,"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這個句子因緊接皓月當空的優美的景色描寫,所以讀起來語氣可輕柔舒緩些.而"這一連串實驗結果是多么令人費解啊!"這個句子由于上承好多件讓人迷惑的事實,讀的時候語氣可以稍微強烈一些.同是疑問語氣,第一段中的幾個疑問句因為寫的是遐想,可以讀得稍顯輕柔,甚至可以讀出自言自語的意味.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問句表達的都是對一些現象的不解,讀的時候語氣可以稍重些.

  四,參考資料

  月球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三十八萬千米.它的平均直徑比地球直徑的1/4稍大些.它的表面積約3 800萬千米,還不如我們亞洲的面積大.月面上山嶺起伏,還有洋,海,灣,湖等各種名稱,其實月面上并沒有水.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廣闊的平原.月海有二十多個.最大的是風暴洋,面積約有500萬平方千米.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月球本身并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它的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

  月亮的稱呼 月球在我國古代詩文中有許多有趣的美稱:

  玉兔(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辛棄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屈原)

  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別稱——《幼學瓊林》)

  冰輪(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陸游)

  玉輪(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相逢桂香陌——李賀)

  玉蟾(涼宵煙靄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桂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蘇軾)

  蟾蜍(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團——賈島)

  顧兔(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李白)嬋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此外,月球還有許多別致的雅號,如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外國人對月亮的稱呼:古敘利亞人稱月亮為"阿斯泰羅"女神;古羅馬人稱月亮為"狄安娜"女神;古希臘人稱月亮為"阿爾忒彌斯"女神.

  人類第一次登月活動美國宇航局經過八年的艱苦努力,連續發射10艘不載人的阿波羅飛船之后,終于在1969年7月16日成功發射載人登月的阿波羅飛船.四天之后,飛船經過長途跋涉,進入月球軌道,人類首次登月行動開始了.船長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艙門平臺,面對陌生的月球世界凝視幾分鐘后,挪動右腳,一步三停地爬下扶梯.5米高的9級臺階,他整整花了3分鐘!隨后,他的左腳小心翼翼地觸及月面,而右腳仍然停留在臺階上.當他發現左腳陷入月面很少時,才鼓起勇氣將右腳踏上月面. 這時的阿姆斯特朗感慨萬千:"對一個人來說那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18分鐘后,宇航員奧爾德林也踏上月面,他倆穿著宇航服在月面上幽靈似的"游動",跳躍,拍攝月面景色,收集月巖和月壤,安裝儀器,進行實驗和向地面控制中心發回探測信息.活動結束后,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上登月艙飛離月面,升入月球軌道,與由科林斯駕駛的,在月球軌道上等候的指揮艙會合對接.3名宇航員共乘指揮艙返回地球,在太平洋濺落.整個飛行歷時8天3小時18分鐘,在月面停留21小時18分鐘.時間雖然短暫,卻是一次歷史性的壯舉.

  月球之謎舉例

  1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對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論.有些科學家認為,月球是46億年前,與地球一樣是宇宙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則認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從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陽神號幾次帶回的數據顯示,月球和地球的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學家認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圍,因而才意外地納入地球的軌道.但也有人引用天體力學來反對這種說法.

  2月球較地球古老.令科學家驚訝的是,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老巖石還要老.太空人攜回的月球巖石,已被測定有43億年至46億年的歷史,這已相當于太陽系的歷史了.

  3土壤比巖石更久遠.美國太空人首次登陸的"寧靜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巖石久遠.據分析,兩者相差10億年之久.由化學分析顯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巖石演變,可能來自別的地方.

  4受撞擊會發出巨響.太陽神號在探月時,月球登陸艇和火箭返航時,都會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會使月球像大銅鑼或大鐘一樣響起來,阿波羅12號探月時,月球的回聲還持續了4個小時,目前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夠解釋這種現象.

  5純鐵粒子不會生銹.宇航員們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巖石樣品中,都含有純鐵的粒子,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純鐵粒子并非來自隕石.有專家報導,這些純鐵粒子帶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過銹,純鐵不生銹在科學界還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的事情.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16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異景色,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最大的特點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從生,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秘;結尾是開放式的,以“神秘”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讀者探索的愿望。

  根據以往的經難,我們老師在上科普類的文章最易上成“科學課”。因此,為避免此問題的出現,在設計時我緊緊扣住“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科普知識滲透為輔”這條主線。

  一、直擊語言,重視積累。

  在課之初,我從一輪明月,月的別稱,關于你所知道的月亮的詩句導入新課。圍繞月,讓學生從多方面多層次進行理解,對“月”的認識更加立體、豐富起來。再說:“古往今來,面對的是同一輪月亮,你望著月亮想到些什么?”再引入古人面對著這輪高掛空中的月亮,產生哪些遐想?讓學生去朗讀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由原來想象中的廣寒宮等美好的景色與眼前所見到的景色的強烈反差中理解“奇異”一詞的意思,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謎”。

  二、創設情境,領悟重點。

  關于月球的三個未解之謎,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讀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此,在讓學生朗讀及談論哪些地方令人費解之外,我讓學生講述三個謎,將語言的品味、內化和運用有機結合,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同時,也比較深刻地認識了三個謎,從而高效地實現意與文的兼得。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秘,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里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的遨游。

  最后,我緊緊抓住孩子們探索月球奧秘的強烈心啟發學生:“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說?”孩子們爭先恐后:“我長大了要繼續探索月球的奧秘。”“將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這時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謎”字,從由月光引起的遐想入手,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描寫月球的詩句,再說說你知道的哪些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再讀讀課文中關于月球的疑問,然后說說你有哪些疑問,從而深入地理解“遐想”一詞。情境的創設,優美的語言,將孩子們帶入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境地,激發了孩子們探索月球的欲望。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篇17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異景色,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最大的特點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從生,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據文本特點,我把第一課時重點確定為: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

  綜觀整節課,并綜合各位評課老師的意見,覺得以下幾個地方比較有特色。

  一、定位明確,有效地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這篇課文雖然散發著科普知識的光芒,但其文字優美,要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秘,不失語文的本味。因此,我把文本的三維目標定位為:1、認知目標——會認懸皎遐壤藻等幾個生字,會寫幕、臨、奧、撒等字。了解“遐想、奧秘、令人費解”等詞的意思。2、技能目標——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積累有關月亮的詩句。3、 情感目標——感受月亮的神奇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的欲望。課堂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方向,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月球的奇異與神秘。

  本課盡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課文的第一句話,“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由于這句話的生字較多,而且易讀錯,我通過多媒體畫面及多形式的讀(范讀,指名個別讀,齊讀)來啟發學生“遐想”。再如,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是通過問題的設計:“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來讓學生先找出答案,再通過朗讀來理解什么是“奇異”,在讀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時,通過朗讀品味其文字的優美與用詞的準確性,達到“讀中品”、“讀中悟”的目的。整節課以讀代講,書聲瑯瑯。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設計(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果園機器人》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分析:當今的信息社會,呼喚具有獨立性、敢于創新的人。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從小敢于質疑,有獨立見解、能獨立思考,同時又善于收集處理信息、善于合作、敢于創新。...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乞巧》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材簡析:《乞巧》是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镀蚯伞肥翘拼娙肆纸苊鑼懨耖g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

  • 新課標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教學分析:《賣木雕的少年》是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的第27課。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拔摇钡椒侵蘼眯袝r,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

  •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習作 國寶大熊貓》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理解在描寫一件事物之前,需要認真觀察、仔細了解的道理。2、學著在習作中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增添文采。3、學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自己的目標對象描寫的形象、具體。重點難點在描寫事物之前,要學會觀察描寫對象。...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海底世界》教案(精選15篇)

    一、課前準備上這堂課之前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在自己身邊找到適合裝飾海底的一些材料,本課就給同學們了一個動手,自我展示的機會,因為美術學習不但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要貼近兒童的年齡特征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從而鼓勵學生積極參...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爭吵》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石匠、墨水、故意、誠心誠意、承認、緣故、憤怒、獨自、戒尺、既然”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教學反思(精選16篇)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駱駝聽了小紅馬說他難看的話覺得挺委屈,后來跟媽媽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駝峰、腳掌和眼毛的作用,告訴人們要判斷一種事物的美與丑,不能只看外表,必須運用辨證的眼光去看。...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小蝦》教案(精選17篇)

    《小蝦》教學反思設計的好 還要上的好前天和大家一起研究出了《小蝦》的教案,確實感覺這個教案不管是過程還是方法都很好了,于是就匆匆拿來用一用。殊不知一份好的教案要被很好的展現出來,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啊。...

  •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小蝦》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小蝦的生活的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體會一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3、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他們要愛護小動物。...

  • 北師大課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小蝦》教案(通用12篇)

    小蝦 (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3.繼續學習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體會一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并積累詞匯。4.體會小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10篇)

    《信》【教學目標】1、學習生字“雛”,積累詞語若干個。2、學習默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窘虒W重點、難點】1、學習默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材簡析: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節、細節和有關環境氣氛。本文由通訊改寫而成,是一篇略讀課文,富有濃厚的現代氣息。...

  •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教材理解:《七顆鉆石》是19世紀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關心青少年教育問題的童話。課文首先寫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災,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當時的重要性;然后...

  • 新課標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一面五星紅旗》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攤、奈”等5個生字,會寫“窄、脖”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假日、背包”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懂得尊重和愛護國旗,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 冀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巨人的花園》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多種形式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品味課文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2、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3、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泊头市| 西乡县| 龙南县| 南华县| 鹤壁市| 水富县| 镇康县| 平山县| 赫章县| 沙湾县| 定日县| 长泰县| 华安县| 射阳县| 余庆县| 潼关县| 阿勒泰市| 苍山县| 桦川县| 广河县| 阿勒泰市| 清镇市| 繁昌县| 汉阴县| 洛川县| 诸暨市| 河曲县| 游戏| 张掖市| 格尔木市| 边坝县| 南丹县| 驻马店市| 定安县| 湖口县| 长宁区| 塘沽区| 林芝县| 桂东县| 友谊县|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