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通用14篇)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 、理解課文中重點語句的意思。
3 、默讀課文,有選擇地復述課文內容。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奶奶寬厚、善良的美好心靈;懂得好東西要與人分享的道理。
重點和難點:
在朗讀與感悟的基礎上,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學習奶奶寬厚,善良的品格,體驗有快樂與大家分享的樂趣 。
教學準備:
1、教師:相應的課件。
2、學生:將課文內容讀通順。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出示課題:杏兒熟了(讀題)
2、杏兒怎么樣了?帶著快樂的心情再讀課題。
3、出示杏兒圖片。讓學生簡單描述看到的畫面。
二、學習課文1~5節,了解描寫杏樹、杏兒的內容。
1、讀課文1~5節,劃出文中描寫杏兒、杏樹的內容并指名交流。
2、創設情境,說話練習:現在你就是這棵杏樹的主人,請你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這棵杏樹。(學生準備,指名交流)
3、思考:如果你是過路人,你會怎么想?如果你是鄰居家的孩子,你會產生什么想法?
三、學習課文6~9節,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品質。
1、初讀課文6~9節,說說課文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學生自由讀,說話練習:杏兒熟了, ,奶奶不僅 ;反而 ,我從中受到教育,每年 。
2、細讀課文6~9節,感悟作者的前后變化。
。1)讀課文6~9節,這件事中作者的態度或行為前后發生了什么變化?在文中劃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交流并出示相關句子解讀
我沒好氣地說:“你們這些小饞貓,摔了活該!”
、佟皼]好氣”什么意思?讓學生能沒好氣地再說一遍。
、谀阍谡f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對小淘氣他們來偷杏兒的態度怎樣?
、圩髡卟辉敢庾屝√詺馑麄兂缘剿业男觾,還可以從哪兒看出來?
打這回起,我每年都照奶奶的吩咐,把熟透了的杏兒分給小伙伴們吃。
這一句是寫我怎樣?
3、研讀課文6~9節,感悟奶奶的言行與品質。
導入:那么作者前后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是誰在影響他?
。1)迅速默讀6~9節,劃出描寫奶奶言行的句子。
。2)學生交流并出示相關句子解讀
奶奶快步走過去,扶起地上的小淘氣。她給小淘氣揉揉屁股,看見他沒有傷著,就轉身往屋里走,快進門的時候,回過頭來說:“你們先別走!”
、龠@情景講奶奶干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
、谌绻憔褪切√詺,你會對奶奶說什么?
③現在你就是那位小淘氣,用你的語氣說說奶奶當時是怎樣做的?(注意人稱的變化)
④看到這情景,你的心里會怎么想?
、蔟R讀句子,表現自己的感動。
。3)過了一會兒,奶奶從屋里出來,手里拿著根長長的竹竿,走到樹下,挑樹上熟透了的杏兒往下打。不一會兒,打了二十多個。她分給小淘氣和他的伙伴吃?粗鴰讉孩子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又掛上了微笑。
①這段話講什么?(打杏兒,分杏兒)你體會到了什么?
、诤⒆觽兂灾棠谭纸o的杏兒,味道怎么樣?與平時有什么不一樣呢?
、劭粗⒆觽兂缘媚菢酉闾,奶奶心里覺得怎樣?
、荦R讀句子,表現奶奶高興的心情。
(4)奶奶看了看我,明白了我的心思,便摟住我,笑容可掬地說:“傻孩子,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嘗個鮮,杏兒就會越結越多!”
、龠@段話講什么?
、诼犞棠獭肮哟蠹页圆畔闾稹钡脑,“我”似懂非懂,不過,在奶奶感召下,我照奶奶的吩咐,怎樣去做了?
③說話練習:第二年,杏兒又熟了,我把杏兒分給小伙伴們吃,他們 ,我的心里 ;我把杏兒送給鄉親們嘗個鮮,鄉親們 ,我的心里 。
、軓恼f話練習中,你領悟到了什么?
⑤說話練習:我給孩子們送去了熟透了的杏兒,也送去了__________________,同時,我收獲了____________ ______,也收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明白了 。
、摭R讀奶奶的話。
四、總結課文。
1、作者通過這件事,他收獲了一個道理,他長大了。作者用《杏兒熟了》為題,不僅寫出了杏兒的香甜,還包含著自己的長大、成熟。再讀課題。
2、出示下列名言,齊讀
好東西要大家分享。
分享勞動的果實是一件幸福的事。
有快樂與大家共享,快樂就會成倍增長。
成功大家分享才快樂,快樂大家分享才幸福。
板書: 19 杏兒熟了——→有果子大家吃才甜
“我” 很不愿意 主動分杏兒
奶奶 扶小淘氣 打杏兒,分杏兒
(善良,寬厚)
五、課后作業
1、文中的奶奶是個 的人。
2、在你的生活中肯定也發生過許多類似“有果子大家吃才甜”的事情,請寫一件。
3、仿照“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 吃才甜” 的句式寫兩句話。
如:有球大家玩才快樂。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說的話。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課文。
1、提出要求:認真讀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學生預習,教師巡視。
3、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二、再讀課文。
1、指名讀思考練習1。
2、請同學們按要求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后自己試著回答,也可互相討論。
三、逐題檢查討論。
1、第一題: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兒又多又好?
2、第二題:鄰居淘淘偷摘杏兒,“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該;完全不同)
3、第三題: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有了好吃的東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覺的香甜。)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
1、用較快的速度再默讀課文一遍,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別做上記號。
2、討論課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先個人自己練習。
2、指名當眾朗讀。
六、布置作業
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設計 :
奶奶
分 栽 教育
杏
偷 數
小伙伴 送我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奶奶樸實、善良的品質。
2、給課文分段,繼續學習說段落大意。
3、學會8個生字,理解“依偎”、“吩咐”等6個詞語的意思。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給課文分段,說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激趣引路
師:通過學習楊朔大作家寫的《可愛的小蜜蜂》,同學們肯定會為蜜蜂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與世無爭、不辭辛勞而為之震撼。今天我們又一同來學習新的課文《杏兒熟了》(揭題),又一次登上新的心靈旅程,那么我們的心靈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你能讀懂什么?
2、學生根據自己讀懂的暢所欲言,教師不必做任何評價。
3、默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路
1、再讀課文,想想文中寫了幾次杏兒熟了,每次杏兒熟了發生了什么事?
2、給課文分段。
四、熟讀課文,掌握字詞
1、練讀,爭取做到“四個不”,讀通課文。
2、找伙伴賽讀。
3、交流生字學習情況,不會的相互幫助。
五、課堂小結,抄寫不會的或較難的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引子:上節課我們知道《杏兒熟了》這篇課文中寫了三次杏熟,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學習課文,讀懂每次杏熟寫了什么?
一、研讀第二段,感受奶奶的高尚品質
1、快速讀課文,三次杏熟中作者主要寫哪次杏熟?又寫了什么?
2、學生帶著問題自讀。
3、檢查反饋,說說段落大意。
4、研讀第二段,“我”和奶奶對待小淘淘偷杏的態度有什么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找出相關句子讀讀想想。
5、學生自由研讀。
6、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重點理解:(1)她走到樹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腳底下站不穩,身子顫顫巍巍的。
。ù緲闵屏迹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都嘗嘗鮮。
。ㄓ懈M怼⒂袃r值、有意義)
7、小結:面對這樣一位奶奶,你想說什么?
過渡:前后兩次杏兒熟了又寫些什么?跟這一次杏熟有什么聯系?
二、自讀自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1、自讀,每段寫什么?
2、說段落大意。
3、理解段落中的重要句子。(略)
4、這兩段與第二次杏熟有什么聯系?
三、朗讀全文,再悟深情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說的話。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課文。
1、提出要求:認真讀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學生預習,教師巡視。
3、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二、再讀課文。
1、指名讀思考練習1。
2、請同學們按要求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后自己試著回答,也可互相討論。
三、逐題檢查討論。
1、第一題: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兒又多又好?
2、第二題:鄰居淘淘偷摘杏兒,“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該;完全不同)
3、第三題: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有了好吃的東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覺的香甜。)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
1、用較快的速度再默讀課文一遍,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別做上記號。
2、討論課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先個人自己練習。
2、指名當眾朗讀。
六、布置作業 :
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設計 :
12杏兒熟了
奶奶
分 栽 教育
杏
偷 數
小伙伴 送我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說的話。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課文。
1、提出要求:認真讀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學生預習,教師巡視。
3、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二、再讀課文。
1、指名讀思考練習1。
2、請同學們按要求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后自己試著回答,也可互相討論。
三、逐題檢查討論。
1、第一題: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兒又多又好?
2、第二題:鄰居淘淘偷摘杏兒,“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該;完全不同)
3、第三題: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有了好吃的東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覺的香甜。)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
1、用較快的速度再默讀課文一遍,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別做上記號。
2、討論課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先個人自己練習。
2、指名當眾朗讀。
六、布置作業 :
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設計 :
12杏兒熟了
奶奶
分 栽 教育
杏
偷 數
小伙伴 送我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字,認識5個字。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人物善良、淳樸的優秀品質。懂得學會分享,才會感受到快樂的道理。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設問激趣
1、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夏天,到了麥收季節,就是杏兒成熟的季節。
2、板書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會有什么問題?每個人都試著問一問。
4、提出問題:這小小的杏兒引出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課。
二 、把預習引入課堂,培養自學習慣。
1、按要求預習自學:
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記號。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仔細聽,同學是否讀正確了。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有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
三 、朗讀指導,文中感知
學習課文1——4自然段。
1、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幾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杏兒好(第2段)杏兒多(第3、4段)
3、你們能把杏兒的特點讀出來嗎?分四人小組朗讀。
4、指明飛角色朗讀。評讀。
5、有感情的齊讀1-——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 理解感悟,情感升華
1、(第7段)找出奶奶說的話,并做上記號。
2、把這幾句話多讀幾遍,你聽懂了奶奶的話了嗎?
3、分小組討論:說說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只有讓大家分享勞動果實,才會感受愉快和喜悅。
5、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嗎?說給大家聽。
二、教師總結全文,學生齊讀課文。
三、課堂書寫生字。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7
作者:無語
教學目標 :
1、理解重點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奶奶樸實、善良的品質。
2、給課文分段,繼續學習說段落大意。
3、學會8個生字,理解“依偎”、“吩咐”等6個詞語的意思。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給課文分段,說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激趣引路
師:通過學習楊朔大作家寫的《可愛的小蜜蜂》,同學們肯定會為蜜蜂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與世無爭、不辭辛勞而為之震撼。今天我們又一同來學習新的課文《杏兒熟了》(揭題),又一次登上新的心靈旅程,那么我們的心靈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你能讀懂什么?
2、學生根據自己讀懂的暢所欲言,教師不必做任何評價。
3、默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路
1、再讀課文,想想文中寫了幾次杏兒熟了,每次杏兒熟了發生了什么事?
2、給課文分段。
四、熟讀課文,掌握字詞
1、練讀,爭取做到“四個不”,讀通課文。
2、找伙伴賽讀。
3、交流生字學習情況,不會的相互幫助。
五、課堂小結,抄寫不會的或較難的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引子:上節課我們知道《杏兒熟了》這篇課文中寫了三次杏熟,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學習課文,讀懂每次杏熟寫了什么?
一、研讀第二段,感受奶奶的高尚品質
1、快速讀課文,三次杏熟中作者主要寫哪次杏熟?又寫了什么?
2、學生帶著問題自讀。
3、檢查反饋,說說段落大意。
4、研讀第二段,“我”和奶奶對待小淘淘偷杏的態度有什么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找出相關句子讀讀想想。
5、學生自由研讀。
6、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重點理解:(1)她走到樹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腳底下站不穩,身子顫顫巍巍的。
。ù緲闵屏迹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都嘗嘗鮮。
(有福同享、有價值、有意義)
7、小結:面對這樣一位奶奶,你想說什么?
過渡:前后兩次杏兒熟了又寫些什么?跟這一次杏熟有什么聯系?
二、自讀自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1、自讀,每段寫什么?
2、說段落大意。
3、理解段落中的重要句子。(略)
4、這兩段與第二次杏熟有什么聯系?
三、朗讀全文,再悟深情
第三課時
讀讀課文,積累詞句,完成作業 。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8
佚名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說的話。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課文。
1、提出要求:認真讀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學生預習,教師巡視。
3、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二、再讀課文。
1、指名讀思考練習1。
2、請同學們按要求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后自己試著回答,也可互相討論。
三、逐題檢查討論。
1、第一題: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兒又多又好?
2、第二題:鄰居淘淘偷摘杏兒,“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該;完全不同)
3、第三題: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有了好吃的東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覺的香甜。)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
1、用較快的速度再默讀課文一遍,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別做上記號。
2、討論課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先個人自己練習。
2、指名當眾朗讀。
六、布置作業 :
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設計 :
12杏兒熟了
奶奶
分 栽 教育
杏
偷 數
小伙伴 送我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奶奶的慈祥、善良,教育他們懂得:只有讓大家分享勞動果實,才會更感受到勞動的愉快、喜悅。
2、根據課后練習1的問題默讀課文,抓住描寫奶奶神態、動作、語言以及她的幾次笑的詞語與句子,邊默讀邊思考,體會奶奶的慈祥、善良和樸實的品質。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不知所措、一步一顫、顫顫巍巍、吩咐、分享”等詞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本文所說明的只有讓大家分享勞動果實,才會感受到勞動的愉快、喜悅。
2、抓住描寫奶奶神態、語言、動作的語句,體會奶奶慈祥、善良和樸實的品質。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二十課《杏兒熟了》。
二、閱讀課文,初步了解杏兒熟了的含義。
1、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大聲地朗讀全文,然后說說你最喜歡文中的誰,為什么?
生1:我最喜歡文中的奶奶。因為奶奶非常善良。
生2:我最喜歡文中的奶奶。因為小淘淘和伙伴們“偷吃”奶奶家的杏兒,奶奶非但沒有責備他們,反而摘杏兒給他們吃,所以我最喜歡奶奶。
生3:我最喜歡文中的奶奶。因為奶奶盡管年紀那么大了,但她還是摘杏兒給他吃,我覺得奶奶的心腸很好。
2、看來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奶奶。為了使奶奶的形象更加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再讀課文,邊讀邊用波浪線劃出關于奶奶神態、語言、行動的句子。
師生交流。
3、我們先來看看有關于奶奶行動的句子。
、 奶奶急忙走出去,原來是鄰居家的小淘淘偷摘杏兒,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了。
指名讀、齊讀。(評價:讀得不錯,把奶奶那種著急的心情讀出來了。)
② 奶奶走過去扶起淘淘,給他揉揉腿。
指名讀、男生讀。
③ 過了一會兒,奶奶拿了一根長竹竿從屋里出來了。她走到樹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腳底下站不大穩,身子顫顫巍巍的。
動詞:拿、出、走、打
“站不大穩”、“顫顫巍巍”說明了什么?
能否把奶奶的年紀讀得再大一點。
指名讀、齊讀。
4、奶奶的神態又是怎樣的呢?(笑)
交流:
、 奶奶忍不住笑了。
、 看他們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 我有點不高興,奶奶卻笑了。
從奶奶的這幾次笑中,你覺得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
。ù认、善良、心腸好、待人寬厚……)
5、關于奶奶說話的語句又有哪些呢?
①“多得數不清啊,要不,你數數看!
②“你們先別走!
③“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都嘗嘗鮮!
個讀、齊讀。
6、結合上面所說的,想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是什么意思?
(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果子要一起吃才好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
三、抓住“我”對杏兒熟了是否要分給他們分享這件事的態度轉變,體會奶奶對“我”的影響。
1、奶奶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了“我”。對小淘淘他們“偷”摘杏兒一事,“我”開始的態度是怎樣的?用“——”劃出“我”心理活動的有關語句。
2、讀好這些句子,說說“我”是怎樣的心態。
沒好氣——幸災樂禍——不高興、怪——疑惑、似懂非懂
3、默讀課文最后一節,說說從這件事后,“我”對“杏兒熟了”是怎樣處理的?
4、從“我”前后的不同態度中,談談“我”對奶奶的這番話是怎樣理解的?
出示: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兒打下一些來,給鄉親們送去——給他們送去香甜,也給他們送去喜悅。
香甜:①杏兒熟了的香甜。
②分享勞動的愉快。
四、總結全文
是啊,快樂有時候其實很簡單,與人分享,快樂更多。用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卻無損于自身的光芒。當我們樂意與別人分享快樂時,不僅對自己沒有損失,反而,你的一份快樂會變成更多的快樂!
最后,老師要送給大家兩句話:真正的快樂是與人同樂!
的快樂是給人快樂!
板書設計:
20.杏兒熟了
奶奶 “我”
行動:走、扶、揉、 開始:沒好氣、幸災樂禍
拿、出、打
神態:笑
語言:“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后來:主動給鄉親們送杏兒
有快樂要與人一起分享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的四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學習重點:
“我”和奶奶怎樣以不同的態度對待“偷”杏兒的孩子們。
學習難點:
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如果你們家種的果樹結了甜美的果子,有人想去偷他們,你會怎么做?談談自己的經歷。
有一個小朋友和他的奶奶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他們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杏兒熟了》
[設計意圖:把學生的生活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非常自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對課文所描述的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讀、正音。
3、同桌互讀課文,互查互評。
[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采用多種形式的檢查與評價,有助于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整體感知
1、快速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板書)
2、你覺得這個奶奶怎么樣?從哪些內容感受、體會到的?找出相應的段落。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觀察插圖,選擇你喜歡扮演的人物角色,給自己起一個好聽好記的名字。
2、進入角色,朗讀課文,想想奶奶是怎樣對待你們的。找出相應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一畫。
3、在小組內交流句子,談談感受。(教師示范)
[設計意圖:有目的地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有效地改善了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并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發表自己的觀點,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4、全班交流反饋。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齊讀5—8自然段。
[設計意圖:在進行課文分析的同時,指導學生朗讀,引導他們讀出文中的滋味,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做到讀中感悟、讀中體會、讀中提升,體現了課改新理念。]
五、學習課文9—10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奶奶的言行怎樣影響著我?
2、指名回答。(板書)
3、自由讀。齊讀。
六、回到課文第一部分,理解作者思路。
1、自由讀1—4自然段,說說這一部分寫什么?
2、快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寫杏兒多、杏兒好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3、分角色讀。
[根據教學思路,打破逐段分析的常規,將課文進行整合與利用,有利于直奔主題,更好地把握中心。]
七、課堂小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八、作業
摘抄你喜歡的好詞佳句。
[設計意圖:在新課標中,教會學生學會積累,這是一個新興的技能。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豐富學生的詞匯。]
板書設計
15 杏兒熟了
杏兒
奶奶 小伙伴
香甜
影響
杏兒
“我” 鄉親們
快樂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
1、理解重點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奶奶樸實、善良的品質。
2、給課文分段,繼續學習說段落大意。
3、學會8個生字,理解“依偎”、“吩咐”等6個詞語的意思。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給課文分段,說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激趣引路
師:通過學習楊朔大作家寫的《可愛的小蜜蜂》,同學們肯定會為蜜蜂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與世無爭、不辭辛勞而為之震撼。今天我們又一同來學習新的課文《杏兒熟了》(揭題),又一次登上新的心靈旅程,那么我們的心靈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你能讀懂什么?
2、學生根據自己讀懂的暢所欲言,教師不必做任何評價。
3、默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路
1、再讀課文,想想文中寫了幾次杏兒熟了,每次杏兒熟了發生了什么事?
2、給課文分段。
四、熟讀課文,掌握字詞
1、練讀,爭取做到“四個不”,讀通課文。
2、找伙伴賽讀。
3、交流生字學習情況,不會的相互幫助。
五、課堂小結,抄寫不會的或較難的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引子:上節課我們知道《杏兒熟了》這篇課文中寫了三次杏熟,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學習課文,讀懂每次杏熟寫了什么?
一、研讀第二段,感受奶奶的高尚品質
1、快速讀課文,三次杏熟中作者主要寫哪次杏熟?又寫了什么?
2、學生帶著問題自讀。
3、檢查反饋,說說段落大意。
4、研讀第二段,“我”和奶奶對待小淘淘偷杏的態度有什么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找出相關句子讀讀想想。
5、學生自由研讀。
6、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重點理解:(1)她走到樹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腳底下站不穩,身子顫顫巍巍的。
(淳樸善良)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都嘗嘗鮮。
(有福同享、有價值、有意義)
7、小結:面對這樣一位奶奶,你想說什么?
過渡:前后兩次杏兒熟了又寫些什么?跟這一次杏熟有什么聯系?
二、自讀自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1、自讀,每段寫什么?
2、說段落大意。
3、理解段落中的重要句子。(略)
4、這兩段與第二次杏熟有什么聯系?
三、朗讀全文,再悟深情
第三課時
讀讀課文,積累詞句,完成作業 。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12
王冰清
《杏兒熟了》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樹,每到杏兒熟了的時候,奶奶總是讓“我”把杏兒給鄉親們送去,讓大家一起分享喜悅。
一、自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找出課文中與題目有關的表示時間的詞。
(每年、這一年、今年……)
2.在這些時間里,杏兒熟了的時候,課文各寫了什么事?
(①每年杏兒熟了的時候,“我”家大杏樹上就結滿了黃澄澄的杏兒……②這一年杏兒熟了的時候,鄰居的一個小孩子“偷”杏兒時從樹上摔下來,我說活該,而奶奶卻打下長熟的杏兒給“偷”杏兒的孩子吃……③今年杏兒熟了的時候,我挑熟透的杏兒送給鄉親們……)
通過討論,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的理解。
二、再讀課文,討論課后問題
1.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杏樹結的杏兒又多又好?
(從樹上結的,路過的人說的,“我”數的這三個方面來回答。)
2.鄰居小淘淘“偷”摘杏兒摔下來時,“我”是怎么說的,怎么想的?奶奶又是怎么做的?
3.找出課文中表示人物語言的句子,讀一讀,討論:
你認為哪句話說得最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為什么?
4.課文中三次出現“香甜”這個詞,把它們所在的句子用“——”劃出來,讀一讀。
(1)看他們吃得那樣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3)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兒打下一些來,給鄉親們送去——給他們送去香甜,也給他們送去喜悅。
“香甜”這個詞在每個句子中各是什么意思?請聯系上下文理解。
(“看他們吃得那樣香甜”中的“香甜”意思是又香又甜,津津有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中的“香甜”,一語雙關,既指又香又甜的杏兒,又指快樂、幸福……)
5.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
(果子大家吃才會感到高興,有了幸福要大家共同分享……)
在以上教學過程 中要注意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去完成認識事物的過程,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尤其是針對課文難點,把三個帶有“香甜”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較,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訓練過程中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只有聯系上下文,才能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才能正確理解一句話的意思。
三、討論“我”前后的思想變化及其原因
討論“我”的思想變化過程,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滲透了思想教育,學習奶奶的好思想、好品質,從而達到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的教學效果。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四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學重點:
“我”和奶奶怎樣以不同的態度對待“偷”杏兒的孩子們。
教學難點:
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如果你們家種的果樹結了甜美的果子,有人想去偷他們,你會怎么做?談談自己的經歷。
有一個小朋友和他的奶奶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他們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杏兒熟了》
[設計意圖:把學生的生活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非常自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對課文所描述的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讀、正音。
3、同桌互讀課文,互查互評。
[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采用多種形式的檢查與評價,有助于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整體感知
1、快速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板書)
2、你覺得這個奶奶怎么樣?從哪些內容感受、體會到的?找出相應的段落。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觀察插圖,選擇你喜歡扮演的人物角色,給自己起一個好聽好記的名字。
2、進入角色,朗讀課文,想想奶奶是怎樣對待你們的。找出相應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一畫。
3、在小組內交流句子,談談感受。(教師示范)
[設計意圖:有目的地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有效地改善了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并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發表自己的觀點,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4、全班交流反饋。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齊讀5—8自然段。
[設計意圖:在進行課文分析的同時,指導學生朗讀,引導他們讀出文中的滋味,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做到讀中感悟、讀中體會、讀中提升,體現了課改新理念。]
五、學習課文9—10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奶奶的言行怎樣影響著我?
2、指名回答。(板書)
3、自由讀。齊讀。
六、回到課文第一部分,理解作者思路。
1、自由讀1—4自然段,說說這一部分寫什么?
2、快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寫杏兒多、杏兒好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3、分角色讀。
[根據教學思路,打破逐段分析的常規,將課文進行整合與利用,有利于直奔主題,更好地把握中心。]
七、課堂小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八、作業
摘抄你喜歡的好詞佳句。
[設計意圖:在新課標中,教會學生學會積累,這是一個新興的技能。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豐富學生的詞匯。]
板書設計:
15 杏兒熟了
杏兒
奶奶 小伙伴
香甜
影響
杏兒
“我” 鄉親們
快樂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杏兒熟了》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奶奶純樸、善良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說的話。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課文。
1、提出要求:認真讀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學生預習,教師巡視。
3、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二、再讀課文。
1、指名讀思考練習1。
2、請同學們按要求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后自己試著回答,也可互相討論。
三、逐題檢查討論。
1、第一題: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兒又多又好?
2、第二題:鄰居淘淘偷摘杏兒,“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該;完全不同)
3、第三題:你是怎樣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句話的?(有了好吃的東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覺的香甜。)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
1、用較快的速度再默讀課文一遍,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別做上記號。
2、討論課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先個人自己練習。
2、指名當眾朗讀。
六、布置作業:
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設計:
12杏兒熟了
奶奶
分 栽 教育
杏
偷 數
小伙伴 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