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找因數》說課設計(通用9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找因數》說課設計 篇1
學生分析:
五年級(2)班共有學生62人,該班大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在新授課時注意聽講,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能獨立思考,不懂的問題能主動提出來尋求幫助。同時,能在學習過程中把自己學習的成果或發現及時的表達清楚,班級中開始出現求異思維的氣氛。
其次,在四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了解一些因數和積的概念。學習本單元的前三個課時后,學生能基本因數、倍數、奇數和偶數的概念。這些為學生能順利學習和掌握本課時的學習內容作好前期準備。
教材分析:
首先,“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本課教材設計以“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做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始,在學生理解問題“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的前提下開始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已經掌握的基本經驗展開的。
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注意指導學生的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中把自己的操作過程和思考的過程表達清楚。交流的重點是學生思考的過程,體會用 “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體會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后,在設計找因數的練習題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反饋時注意學生能否有序思考。
教學目標:
1.教學中幫助學生從已經據有的經驗出發,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如何歸納學習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能力.教學重點: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游戲嗎?
請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在你們的小組里用你們準備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擺或涂畫的方式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
然后,把你拼擺的過程和你的伙伴說說。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學生:用12個小正方形自由拼(畫)長方形
(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問題的學生,搜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
師:剛才老師在觀察同學們學習時,發現了很多同學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下面,把我們的學習 成果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總結一下能拼出幾種長方形?
參與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總結學法.
師:你是怎樣拼的,說說好嗎?
學生代表一邊匯報,一邊將所拼的圖在黑板上進行演示
注意讓學生指圖說明。
2、思考:請同學們在合作交流中總結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全班交流
師:我發現同學們真的很聰明,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匯報思考的過程,再次體會“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同學們用12個小正方形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擺了多少個嗎?
學生回答,老師同時板演
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師:看得出來,同學們很用心思考,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嗎?這6個算式最少能用幾種算式表示出來?
(3種,算式一樣的可選擇其中的一種說出來。)
及時板書: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師: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見,12的因數有哪些呢?
(1、12 、2、6、3、4)
引導思考:找一個數的因數怎樣做到即不重復又不遺漏呢?
(通過以上的拼、畫、小組交流,學生已經有所發現。)
學生可能的答案
(1)我發現積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們的因數都是12的因數。
(2)我發現可以利用乘法口訣一對對的找12的因數。
師:誰能按順序說出來?
(1、2、3、4、6、12)
3、小結: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倍數找因數,好處就是不重復、不漏找。
(本環節自我注意:這里不應該是單一的巡視。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活動。在活動中了解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積累生成的素材。在課堂中要力求精彩。這個精彩源于教學中的生成問題。而生成的問題就在你參與學生活動中尋找。教師要學會延遲評價,不要急于主觀解決問題。記得,學生能解決的教師務必不要代替。你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學生可能就會有多大的收獲。而且調控難度與學生解決問題過程,很可能就會有精彩的過程出現。)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第8頁“試一試”,注意關注學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數:1、3、9 15的因數:1、3、5、15)
2、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現在看看誰找得快,請同學們做課本第9頁的練一練的第1、2題。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第2小題小競賽:看誰找的快
3、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拼長方形找因數,現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畫出長方形找因數呢?請做第9頁的第3題。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數:1、2、4、16)
4、下面的數,各有幾個因數
1 19 4 32 11
5、板書:48名學生排隊,要求每行的人數相同,可以排成幾行?
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一下。
師:誰能介紹不同的排隊情況
a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b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c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d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e還有一種,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1×48=48 2×24=48 3×16=48 4×12=48 6×8=48 12×4=48 16×3=48 24×2=48 48×1=48 48=1×48=2×24=3×16=4×12=6×8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排法呢?
指導學生用表格說明問題,鞏固有序思考的習慣。
每排人數(人) 1 2 3 4 6 8 12 16 24 48
需站幾排(排) 48 24 16 12 8 6 2 3 2 1
師:同學們想一想,一共有幾種排法呢?這種排隊法有什么竅門?
一共10種排法。
a每種不同排法的數都是48的因數。
b每種排隊的方法和拼長方形一樣,都是利用了找因數的方法。
c有順序的表示一個數的因數……
總結: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利用找因數的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呢?用學到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做些什么?
(拼圖形的方法找因數;用找因數的方法設計圖形;用找因數的方法解決問題。……)
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找因數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數的方法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如排隊、植樹、排桌子、分小組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數學奧秘,就看我們能不能發現,并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
五、作業
在課余時間同學們多觀察,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自我問答:找因數的方法有幾種?同學再次交流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找因數》說課設計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執教的《找因數》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中第四課時內容。
本課的知識是在學生經過前三課的學習,理解了因數與倍數關系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新的知識。通過拼圖、畫圖并結合乘法算式 “1×12﹦12 “2×6﹦12”“3×4﹦12”或者除法算式“12÷1﹦12”“ 12÷2﹦6”“12÷3﹦4”一對一對找出,這種思路其實就是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質數、合數的知識,為學習公因數和公因數的知識做鋪墊,同時為將來學習約分的方法打好基礎和做好準備,可見本節課的知識有著承上起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并能有序寫出一個數(1~100的自然數)的全部因數。
2.經歷探索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有條理進行思考問題的能力,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認識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正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快速找出一個數的全部因數。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引入課題。
舉例回顧什么是因數,從舊知探究新知,平時而有效地數學方法。
二、切入主題,探究新知。本環節包含個三個活動。
活動一: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嗎?有哪幾種拼法?在方格紙上畫一畫。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動,促進學生幾何直觀地形成,有利于學生形象地理解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
活動二:借助乘法算式或是除法算式找12的全部因數。在思考“有哪幾種拼法”時,大部分學生會用乘法思路思考,也有少部分同學會用除法思路思考,根據這些乘法或除法算式找出12的全部因數,并總結找一個數的全部因數的方法是:借助乘法算式或是除法算式有序地思考。
活動三:找18的全部因數。根據總結出來的找一個數的全部因數的方法,來找18的全部因數,并在此基礎上發現一些技巧,即利用乘法算式找時,兩個乘數重復了就不再往下找了;或是利用除法算式找時,除數和商重復時就找全了一個數的因數。
三、反饋練習,鞏固提升。
通過3道基本找因數的題目和一道利用找因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題目,來進行檢測所學知識能否靈活運用。
四、總結評價,延伸拓展。
通過回顧本節課所進行的數學活動和收獲,使學生體會到找因數的必要性。并預留數學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練一練5,來促進并發現數學奧秘,從中體會不同的樂趣和益處。
從上面的這節課的學習中,經歷借助圖形思考問題的過程,初步理解了幾何直觀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從形到數的抽象與跳躍思維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本節課為學生創設了思考、操作的空間,提供了經歷、體會、積累直接經驗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下一步的相關學習奠定了基礎。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找因數》說課設計 篇3
設計理念:
本節課采用"實踐引領"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熟悉的、生動形象地操作實例,借助于"用12個大小完全一樣的小正方形拼、畫成一個長方形"的操作情境,讓學生通過操作和想象,自覺主動地完成動作與思維的建構。同時,讓學生用乘法表示出來,為學生脫離操作情境、主動尋求數與數之間的"因倍"關系進行了鋪墊。從而使學生在這一系列自主操作、想象思考中充分體驗、主動建構數學概念。
學者分析:
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教學內容是五年級數學:找因數。按照學生的平均水平進行教學設計。學生的年齡在10到12歲之間。大多數學生的數學成績良好,少數學生存在學習障礙,不喜歡學習。總的來說,學生學習氛圍比較濃。
這節課以拼圖活動為切入點,讓學生在拼圖中探索找因數的方法,學生都會很感興趣的,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新知,這也是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學生從二年級就開始接觸乘法,對"因數"這個名詞已有初步的認識。這節課結合拼長方形列算式、找因數,學生很容易接受。通過活動,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學會與別人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到某個數的所有因數,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與觀察討論,分析、比較、歸納。
2、正確找出一個自然數的因數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滲透遷移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能準確、有條理的找出一個數的因數。
教具準備:
課件、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游戲嗎?請你拿出準備好的12個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誰拼出的長方形種類多。
二、交流探究,體會方法
1.拼長方形
請你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
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小正方形卡片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
2.畫長方形
請大家把自己剛才拼好的長方形畫在書中相應的位置上。
讓學生把剛才拼的方法在教材第8頁的方格上畫出來,邊畫邊思考:每種拼法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各是多少?用乘法表示出來。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畫出長方形。
拼法一:長是12厘米,寬是1厘米,1×12=12
拼法二:長是6厘米,寬是2厘米,2×6=12
拼法三:長是4厘米,寬是3厘米,3×4=12 3、小組合作學習。
⑴以小組為單位,每個成員把自己拼、畫的想法與同伴交流,組長做好記錄。
⑵在合作交流中總結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即用乘法思路想:哪兩個數相乘得12?然后一對一對找出來。
3、全班交流匯報。
各組由1人在全班匯報思考的過程,再次體會"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
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知道12的因數有1,12,2,6,3,4。
4、引導思考
找一個數的因數怎樣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呢?
通過以上的拼、畫、小組交流,學生已有所發現。
結論: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對的找。
三、知識應用,拓展提高
1、填空
24=1×24=2×=×=×
24的全部因數:_
2、實踐操作
在方格上畫長方形,使得它的面積是16cm2,邊長是整厘米數。(每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cm)
3、思考
48名學生排隊,要求每行的人數相同,可以排成幾行?有幾種排法?如果有37名學生呢?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此時此刻有何想法?(學生自由總結,師適時給與點評。)
五、板書設計
找因數
1×12=12 2×6=12 3×4=12
12的因數有:1,2,3,4,6,12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找因數》說課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課本9~10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全部因數的方法。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寫出指定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3、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這種方法,并能運用這種方法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教學重點:
學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寫出指定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教具準備:
課件、12個同樣的小正方形紙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教師:這一節課,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去找一種數,找什么數呢?是找因數。
板書課題:找因數。
教師:你知道什么是因數?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拼一拼
1、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內畫一畫。
(自己試著獨立畫一畫,看看你有幾種畫法,畫完后與你的同學進行交流。)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板書。
匯報交流自己的畫法:
12=1×12 12=2×6 12=3×4
所以可以拼成三種長方形。
4、小結: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數。
活動二:
試一試
1、采蘑菇的小姑娘,她采了6個蘑菇,這6個蘑菇可以怎么樣擺放?找出6的因數。
2、小姑娘昨天采了21個,今天采了30個,你能找出21和30 的因數嗎?
(自己試著找一找,并說一說自己所用的方法。)
3、你能試著找出21和30公共的因數嗎?你是怎樣找的?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1、小狗吃骨頭,看看每只小狗該吃哪塊骨頭?
2、試著找一找32的所有因數。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呢?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歸納。
五、作業。
1、“練一練”第1、2、5題
2、優化作業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找因數》說課設計 篇5
北師版小數第九冊第一單元第四課
這節課上下來以后我感想很多,感觸也很深。回顧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只有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不斷地完善教學思路,才能更好達到教學目標。下面我就說說我對本課在教學設計上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本節內容在編排上與老教材有較大的差異,教材剛開始在認識“因數、倍數”時,不再運用整除的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和倍數,而是直接從乘法算式(4×5=20)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目的是消除“整除”的數學化定義,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雖然課本沒有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找一個數的因數,在學生已掌握了因數、倍數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對學生而言,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難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學例題“找出12的因數”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拼長方形,讓學生們直接感知兩個自然數的積等于12的幾種情況,使他們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結合自己對因數概念的理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意識),然后在交流中不難發現可用乘法或除法來求一個數的因數(列出積是12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2的除法算式)。在這個學習活動環節中,我留給了學生較充分的思維活動的空間,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才會有思維創造的火花,才能體現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標。特別是用除法找因數的學生,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因數與倍數之間的整除關系的本質,才會想到用除法來解決問題,我也不由得佩服這些孩子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教材的本意是先由教師提出“想一想,幾和幾相乘得12 ?”引導學生從因數的概念,用乘法來找因數,而我考慮到本班孩子的學情(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找到求因數的方法),如教師一開始就引導學生:想幾和幾相乘,勢必會造成先入為主,妨礙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用已有的經驗自主建構新知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促思(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能(提高學習能力)是我的教學策略主要內容。至于這兩種方法孰重孰輕,的確難以定論。實際上,對于數字較小的數(口訣表內的),用乘法來求因數還是比較容易,但是超出口訣表范圍的數用除法則更能顯示出它的優勢,如求54的因數有哪些?學生要直接找出2和幾相乘得54,3和幾相乘得 54,4和幾相乘得54,顯然加大了思維難度,如用除法不是更簡單直接一些嗎?學生的學習潛力是巨大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因此教師的觀念和行為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結果,所以我認為教師要專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提供素材和創造條件,真正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找一個數的因數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學生怎樣按一定順序找全因數這也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以在學生交流匯報時,我結合學生所敘思維過程,相機引導并形成有條理的板書,如:36÷1=36,36÷2=18,36÷3=12,36÷4=9。這樣的板書幫助學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題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質疑的。教師能像教材中那樣一頭一尾地成對板書因數,這樣既不容易寫漏,而且學生們隨著流程的進行,勢必會感受到越往下找,區間越小,需要考慮的數也就越少。當找到兩個相鄰的自然數時,他們自然就不會再找下去了。書寫格式這一細節的教學,既避免了教師羅嗦的講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我相信像這樣潤物無聲的細節,無論于學生、于課堂都是有利無弊的
新課標實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探究、研究和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獨立思考、交流探討,學習研究,與學生平等對話,在實踐和探索中不斷前進。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找因數》說課設計 篇6
《找因數》教學反思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使我認識到,只要教學中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構建新知識,那么,教學過程將會變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在課的開始,為學生提供操作空間,讓學生做“拼圖”游戲,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探索了找因數的方法。學生的參與是積極的,思維是活躍的。在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班內交流匯報。在這過程中,能讓學生的語言得到相互交流、碰撞,他們的思維火花也就不斷地被激發,從而為教師捕捉從學生思維的火花創造了條件。如:在“拼圖”等數學活動中,讓每個孩子都有思考、表達和展示的機會,這樣,每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都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所發現,有所體驗,增長了知識和才干。
在課的導入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事先準備了12個小正方形,學生通過拼長方形、觀察長方形長、寬用小正方形個數的特點,逐步引出找因數的方法。學生在學會了找因數的方法后,又讓學生參與活動,充分體現了“做中學” 的思想。
在這節課中,我緊密的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豐富了學生學習的資源。在這些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決問題,使學習數學不再是枯燥無味、重復再現,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具體的情境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匯報,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在嘗試與練習的過程中的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與平臺,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找因數》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找因數》這節內容在編排上與人教版教材有較大的差異,教材剛開始在認識“因數、倍數”時,不再運用整除的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和倍數,而是直接從乘法算式(4×5=20)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目的是消除“整除”的數學化定義,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雖然課本沒有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找一個數的因數,在學生已掌握了因數、倍數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學會找一個數的因數。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首先讓學生事先準備了12個小正方形,學生通過拼長方形、觀察長方形長、寬用小正方形個數的特點,逐步引出找因數的方法。同時還留給了學生較充分的思維活動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兩種找因數的方法:用乘法來找因數,用除法找因數。至于這兩種方法孰重孰輕,的確難以定論。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通過他們交流、討論,他們認為對于數字較小的數(口訣表內的),用乘法來求因數還是比較容易,但是超出口訣表范圍的數用除法則更能顯示出它的優勢,如求36的因數有哪些?要直接找出2和幾相乘得36,3和幾相乘得36,顯然加大了思維難度,如用除法就更簡單直接一些,
看來學生的學習潛力是巨大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因此教師的觀念和行為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結果,所以我認為教師要專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提供素材和創造條件,真正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找因數》課后反思
今天我聽了區里一位老師上的《找因數》一課,在這一節課上,體現了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揭示了數學與生活的必然聯系。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教學情境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趣味性。
在課的開始,教師為學生提供操作空間,讓學生做“拼圖”游戲,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探索了找因數的方法。這節課可取之處是教師為學生思維的火花創造了條件。讓每個孩子都有思考、表達和展示的機會,這樣,每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都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所發現,有所體驗,增長了知識和才干。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使我認識到,只要教學中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經驗來構建新知識,那么,教學過程將會變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提供操作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
在課的導入環節中,首先讓學生事先準備了12個小正方形,學生通過拼長方形、觀察長方形長、寬用小正方形個數的特點,逐步引出找因數的方法。學生在學會了找因數的方法后,又讓學生參與“勇于嘗試”、“比本領:看誰找得快”、“畫一畫,找一找“等活動,充分體現了“做中學” 的思想。
2.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這節課中,緊密的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豐富了學生學習的資源。在這些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決問題,使數學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重復再現,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具體的情境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匯報,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3.拓展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應用實踐的機會
在嘗試與練習的過程中,設計了一些有坡度的習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與平臺,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此外,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認識到了學生的差異,尊重了學生的差異,還注意到了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評價,實現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找因數》說課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教學重點:體會用“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關注“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新課
1、拼圖游戲,比比哪個組設計的方案最多
①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
②引導學生在方格紙上畫一畫,寫出乘法算式,再與其他同學交流
2、學生匯報。
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1)有序列出所有的拼法。
12=1×12=2×6=3×4 (關注“有序思考”)
(2)找出12的全部因數。
3、試一試:分別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數。
4、體會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有限的。
二、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1、練一練:1、填空。第4題。是找因數的基本練習。體會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有限的。
2、第2題:讓學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數和21的因數,并用不同的符號作好記號,然后讓學生說說找因數的方法。最后,說說哪幾個數既是18的因數、又是21的因數。
3、第3題 利用數形結合,進一步體會找因數的方法。
4、第5題 可以引導學生用找因數的方法進行思考,48=1×48=2×24=3×16=4×12=6×8,48有10個因數,就有10種裝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人,排12行等。37只有2個因數,只有兩種裝法。
三、全課小結
討論與思考:
交流的重點是學生思考的過程,體會用“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體會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有限的。
教學反思
1、在教學《找因數》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自己在游戲中摸索出找因數的方法,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學生用十二個小正方形去拼長方形。結果發現學生有幾種不同的擺法,我請幾個同學說說自己的擺法;再請同學根據自己的擺法列出算式,并體會如何做到有序思考。
2、在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班內交流匯報。讓每個孩子都有思考、表達和展示的機會,這樣一來每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所發現、有所體驗,增長了知識和才干。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找因數》說課設計 篇8
課題:找因數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倍數和因數”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因數的意義,能有序寫出一個自然數的全部因數。
過程與方法:通過用動手操作和寫不同的乘法算式,認識因數;依據因數的含義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識,自主探索并總結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情感與態度:在探索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內容的奇妙、有趣,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體會因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自主探索并總結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材分析:
這節課教學因數的認識,學習找一個自然數的因數。教材通過用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長方形的操作,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觀感知因數。在此基礎上再依據算式具體說明因數的含義,利用已有的乘法知識,自主探索并總結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教材在揭示因數的概念時,沒有象原來的教材那樣,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認識倍數和因數。而是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根據現實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認識因數,體會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在找因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有序思考,同時要向學生說明:在研究因數時,范圍限制為不是零的自然數。值得注意的是要引導學生掌握找因數的技巧,怎樣才能找得全,沒有遺漏,就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學情分析:
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與研究能力,能根據材料選擇相關的信息進行討論、交流,積極進行小組合作。在此基礎上繼續“猜想—有序嘗試—發現歸納—驗證”這個學習方式,學習能力會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和提高。
教具準備:12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活動一:拼一拼
動手操作,感受并認識因數
1、同學們手里都有12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你能用這12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并用乘法算式表達出你的拼法嗎?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拼法。(學生獨立動手操作)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呈現算式和圖形)在小組里交流擺法。
(1)羅列學生的算式:4×3=12 6×2=12 12×1=12
(2)觀察這組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師選擇一個算式指出:因為4×3=12,所以我們可以說4是12的因數,3也是12的因數(同時板書:因數)
你能根據6×2=12這個算式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嗎?(指名說一說)
12×1=12這個算式,你能說一說嗎?(每個同學在下面自由地說一說。)
3、我能行:
(1) 寫出一個乘法算式,讓同桌找一找因數嗎?(學生互說,教師巡視找出典型例子)誰有特殊的例子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可能會出現0×6=0。在學生回答之后指出,我們研究因數,范圍限制為不是零的自然數。
(2) 老師也寫了一個算式,從這個算式里你能找到因數嗎? 9×3=27
(3)根據下面的算式,說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
11×4=44 4×2=8 26×3=78 44×2=88
(4)辨析:有一位同學說:“4是因數”可以嗎?為什么?請陳述你的理由。
活動二:找因數
1、用12個小正方形拼一拼后我們認識了因數,那12究竟有多少因數呢?我們一起看看智慧老人說的(齊讀智慧老人的話)
2、誰明白智慧老人說的“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數”的意思?(我們認真傾聽,一起分享閃光的想法)
3、思考問題:
(1)怎么樣可以找出一個數的全部因數?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將全部因數找齊,一個都不漏?
4、找出9的全部因數
(1)試一試,看誰能挑戰成功。(學生獨立找9的因數)
(2)交流找的方法。
板書:9的因數有:1、3、9
觀察9的全部因數,你有什么發現嗎?(9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是9,……)
(3)怎樣找才能不重復不遺漏?在小組里說一說。
學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從小到大找;一對一對找
(4)試一試: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數嗎?找完后交流,說一說15最大的因數是多少,最小的呢?
5、“練一練”的1、2題
6、游戲:好朋友互報學號,分別找出對方學號數的全部因數,比比誰能有對有快!
活動三:回顧與反思
1、說一說自己了解了什么新知識和學習方法?不明白的或者還想知道什么?
2、師簡要小結本課內容
3、布置作業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找因數》說課設計 篇9
教學內容:北師版五年級上第一單元《找因數》
學生分析:
我班學生經過一年的接觸和教學,基本上能在新授課時注意聽講,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能獨立思考,不懂的問題能主動提出來尋求幫助。同時,能在學習過程中把自己學習的成果或發現及時的表達清楚,班級中開始出現求異思維的氣氛。
其次,在四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了解一些因數和積的概念。學習本單元的前三個課時后,學生能基本因數、倍數、奇數和偶數的概念。這些為學生能順利學習和掌握本課時的學習內容作好前期準備。
教材分析:
首先,“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本課教材設計以“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做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始,在學生理解問題“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的前提下開始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已經掌握的基本經驗展開的。
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注意指導學生的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中把自己的操作過程和思考的過程表達清楚。交流的重點是學生思考的過程,體會用 “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體會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后,在設計找因數的練習題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反饋時注意學生能否有序思考。
教學目標:
1.教學中幫助學生從已經據有的經驗出發,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如何歸納學習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qing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游戲嗎?
請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在你們的小組里用你們準備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擺或涂畫的方式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
然后,把你拼擺的過程和你的伙伴說說。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學生:用12個小正方形自由拼(畫)長方形
(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問題的學生,搜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
師:剛才老師在觀察同學們學習時,發現了很多同學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下面,把我們的學習 成果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總結一下能拼出幾種長方形?
參與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總結學法.
師:你是怎樣拼的,說說好嗎?
學生代表一邊匯報,一邊將所拼的圖在黑板上進行演示
注意讓學生指圖說明。
2、思考:請同學們在合作交流中總結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兩個數相乘得12?然后一對一對找出來 。)
全班交流
師:我發現同學們真的很聰明,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匯報思考的過程,再次體會“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同學們用12個小正方形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擺了多少個嗎?
學生回答,老師同時板演:
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師:看得出來,同學們很用心思考,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嗎?這6個算式最少能用幾種算式表示出來?
(3種,算式一樣的可選擇其中的一種說出來。)
及時板書: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師: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見,12的因數有哪些呢?
(1、12 、2、6、3、4)
引導思考:找一個數的因數怎樣做到即不重復又不遺漏呢?
(通過以上的拼、畫、小組交流,學生已經有所發現。)
學生可能的答案:
(1)我發現積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們的因數都是12的因數。
(2)我發現可以利用乘法口訣一對對的找12的因數。
師:誰能按順序說出來?
(1、2、3、4、6、12)
3、小結: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倍數找因數,好處就是不重復、不漏找。
(本環節自我注意:這里不應該是單一的巡視。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活動。在活動中了解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積累生成的素材。在課堂中要力求精彩。這個精彩源于教學中的生成問題。而生成的問題就在你參與學生活動中尋找。教師要學會延遲評價,不要急于主觀解決問題。記得,學生能解決的教師務必不要代替。你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學生可能就會有多大的收獲。而且調控難度與學生解決問題過程,很可能就會有精彩的過程出現。)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第8頁“試一試”,注意關注學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數:1、3、9 15的因數:1、3、5、15)
2、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現在看看誰找得快,請同學們做課本第9頁的練一練的第1、2題。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第2小題小競賽:看誰找的快
3、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拼長方形找因數,現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畫出長方形找因數呢?請做第9頁的第3題。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數:1、2、4、16)
4、下面的數,各有幾個因數
1 19 4 32 11
5、板書:48名學生排隊,要求每行的人數相同,可以排成幾行?
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一下。
師:誰能介紹不同的排隊情況
a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b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c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d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e還有一種,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1×48=48 2×24=48 3×16=48 4×12=48 6×8=48 12×4=48 16×3=48 24×2=48 48×1=48 48=1×48=2×24=3×16=4×12=6×8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排法呢?
指導學生用表格說明問題,鞏固有序思考的習慣。
每排人數(人) 1 2 3 4 6 8 12 16 24 48
需站幾排(排) 48 24 16 12 8 6 2 3 2 1
師:同學們想一想,一共有幾種排法呢?這種排隊法有什么竅門?
一共10種排法。
a每種不同排法的數都是48的因數。
b每種排隊的方法和拼長方形一樣,都是利用了找因數的方法。
c有順序的表示一個數的因數……
總結: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利用找因數的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呢?用學到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做些什么?
(拼圖形的方法找因數;用找因數的方法設計圖形;用找因數的方法解決問題。……)
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找因數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數的方法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如排隊、植樹、排桌子、分小組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數學奧秘,就看我們能不能發現,并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請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好嗎?
(本課自我注意: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細節、關注生成、關注解決問題……你只要充分的預設,就不會有問題的。記得自己的教學是為了學生,不是為了自己就可以了。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知識獲得的同時,學會交流、傾聽、合作……一堂課,應該是師生共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