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范文(精選4篇)
冀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會寫田字格里的六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正確認讀十二個生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互助友愛,團結合作的精神。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自己喜歡的人物頭飾。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 激趣揭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 游戲。(出示一根小棒)誰能把它折斷?(指名學生試一試) 誰能把這一捆小棒折斷,誰就是咱們班的大力士!(多找一些同學試一試) 誰來告訴老師,為什么一根小棒能折斷,一捆小棒就折不斷了呢?(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也告訴我們同樣的道理,快來一起看看吧!(板書課題:23、我和我的小伙伴)
二、 認讀
1、 借助漢語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
2、 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詞圈出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進行解決。
3、 認讀生字、詞語。
伙伴 一滴 木船 高興 大喊 航行 禾苗 救活 跑回
4、 認讀帶生字詞的句子。
(1) 小伙伴們在高興的做游戲。
(2) 木船在大海中航行。
(3) 好多小水滴把干枯的禾苗救活了。
三、 指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1、 聽錄音朗讀,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些什么?
2、 學生自由朗讀,把自己喜歡的地方劃出來,讀給同學聽。
3、 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地方,其他同學進行點評,也可自評。
4、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有水啦,有水啦,我能航行啦!”——要讀出木船見到“我”之后的高興與激動。而“我”的力量太小了,不能托起木船,讀出惋惜與失望。
5、 分角色朗讀第四自然段。
“我跑回小河,喚來了我的小伙伴。”——要表現出小水滴的果斷和自信。
“我們流到木船下……托起了木船”——要表現出小水滴們齊心協力救助木船的勇氣和信心。
“謝謝你和你的小伙伴”——要突出小木船的喜悅和感激。
四、 聯系實際,深化理解。
小水滴和它的小伙伴們一起托起了木船,救活了禾苗,誰來說一說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做過什么事?
第二課時
一、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閉眼認真聽,頭腦里想象整個動畫過程。
二、 發揮想象,創編課本劇。
1、 以小組為單位,把剛才頭腦中想象到的畫面加上自己的語言和動作,改編成課本劇。
2、 在班內表演。比一比哪個小組,哪個同學表演的好。
3、 由全班同學一起評選出各個獎項。
三、 識記,書寫生字。
1、 讓學生認真觀察這六個生字,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它的。
2、 讓學生先描紅,再仿寫,把字寫工整,寫準確。
3、 同桌互相評一評,哪個字寫得好,哪個字還要進行修改。
4、 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四、 作業
和自己的小伙伴共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通過游戲讓他們體會一個簡單的道理,為課文的學習作鋪墊。
充分相信學生能學會,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循序漸進,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變換多種形式,達到流利的朗讀,在此基礎上練習有感情朗讀,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聯系生活實際,暢談自己和小伙伴的經歷,充分感覺到伙伴之間團結友愛的情感,互助協作的力量之大。
課文內容的再現,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
該環節中,教師要在四人小組演練中相機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將聯想內容與生活實際融入到表演中去,不必苛求改編的完整性和表演的藝術性,要多做肯定。
要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書寫生字。
冀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會寫田字格里的六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正確認讀12個生字。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韻文,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在交互學習中,發展非智力品質,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層次的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彼此交流、互動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樹立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互助友愛、團結合作的精神。
學習策略
交互式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小木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作游戲嗎?現在,我們來一起作個游戲
(出示一根小棒)
師:誰能把它折斷?(指名試一試。)
(出示一捆小棒)
師:誰能把這一捆小棒折斷,誰就是咱們班的大力士!(可以多找一些學生試一試。)
師:誰來告訴老師,為什么一根小棒就能折斷,一捆小棒就折不斷了?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也告訴我們同樣的道理,快來一起看看吧!
板書課題《我和我的小伙伴》
二、小組交互、自學字詞
1、借助漢語拼音初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來。
2、小組合作、認讀字詞。
3、游戲“我會認、我會記”檢查自學情況
(師生交流自己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些字?生活中見到過這個字(詞)嗎?
伙伴、一滴、木船、高興、大喊
航行、禾苗、救活、跑回
4、認讀帶生字詞的句子。
小伙伴們在高興的做游戲。
木船又能在大海中航行了。
小水滴們救活了干枯的禾苗。
三、情感交互,感悟閱讀的樂趣。
1、教師為學生范讀課文,讓學生說說從中知道了什么。
2、鼓勵學生自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劃下來,
3、把喜歡的句子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評一評誰讀得最美,并選派代表準備全班交流。
4、和同學交流自己的體會,并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想象:受到小水滴們幫助的木船、禾苗會有什么表現?
四、聯系實際,深化理解。
聯系生活實際,暢談自己和小伙伴的經歷,充分感覺到伙伴之間團結友愛的情感,互助協作的力量。
師:小水滴和它的小伙伴們一起托起了木船、救活了禾苗,誰來說說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做過什么事。
五、課后作業
收集有關汶川地震的事情。
冀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了解人物的大體比例和不同姿態。
★學習用泥或彩泥來表現人物的各種造型。
★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同學間的友誼,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體比例關系。
2、通過泥工活動,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
3、泥人各部分的連接。
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
①教師出示禮物星星樹,激勵大家認真表現,用好作品摘得美麗的星星。
②出示課題,以及上節課的小伙伴范畫。 因為這節課是第二課時,本環節為了激勵學生創作熱情,出示了禮物,也導入了復習階段。
2、復習階段
①放幻燈--簡化的人物,讓學生對人體結構加深了記憶。
②出示小木人,讓學生直觀理解人體可用幾何形體進行概括簡化,鼓勵學生上臺,說出人體大體比例,通過復習這些上節課的舊知識,也為本節課做泥塑人物做了鋪墊。
本環節教學意圖:從感知到認知,加深對人物形體結構的理解。
3、欣賞一組優秀泥塑作品 本環節利用多媒體出示泥塑作品。
引發學生創作熱情,此時引導學生回答,如果你來做泥人你該怎樣做,談談你做泥塑的手法? (板書:團,揉,搓,壓,印,刻)
4、新授階段
①利用實物投影儀教師示范,學生跟做。
②提出問題:身體各部分怎樣連接?
請學生發言,確定用牙簽,火柴,鐵絲連接,該環節教師要強調安全教育,教育學生做手工的時候要細致,要會保護自己。
5、創作階段
①分小組交流,討論創作內容,添加場景,完成組群泥塑,用彩泥時還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②小組討論。
教師引導:每個小組都是一起游戲的小伙伴,但現在是學習時間,大家不能出去游戲,那么我們就利用手中的小泥人代替自己,去游戲。大家討論自己小組想做的游戲。
③小組討論后,教師放背景音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開始創作,教師針對各組游戲,對泥人的動作,以及需要的背景和道具作為重點引導。 (本環節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協調合作能力,使學生感受團隊精神,體會合作樂趣,突顯了我和小伙伴的教學主題)
6、作業評價
①因為泥塑作品小,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 ,并指出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②請各組派代表展示各組的泥人,并介紹這組泥人名稱,如:放風箏的小伙伴,讀書的小伙伴,并請學生介紹做泥人時,大家是怎樣分工合作的。評選出作品和最團結互助的小組。
③請獲獎小組代表發表獲獎感言,向自己的小伙伴送上一句祝福的話,并且到星星樹上摘下禮物送給小伙伴們。 (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體驗同學間團結友愛的美好情感)
④教師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并提出希望,希望大家能在生活學習中,都能團結互助,成為好伙伴。
冀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和我的小伙伴》教案范文 篇4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課是一篇語句優美、意韻悠長的小散文。課堂上我始終運用交互式學習方式,圍繞“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句話?”這個話題展開,談感受、找依據、說理由。在教學時,我感到比較滿意的是:
1、緊緊依靠文本設計交互情境。
于永正老師曾經說:“我備課沒什么訣竅,就是那么翻來覆去地誦讀、默想,當讀出自己的理解、情感,當讀出了文章的妙處,當讀出了自己的驚喜,我便敢走進課堂。”沒有與文本的親密接觸,教學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深入文本,努力尋找交流的“空間”,以便準確把握和理解教材,使交流的水平更高、更有效。并因此設計了一個“折小棒、尋找大力士”的游戲作為課文學習的導入,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中創設的寬松、和諧的情景,既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 ——“為什么一根小棒就能折斷,一捆小棒就折不斷了?”,在思索與交流中進入交互學習,又為學習課文內容做了鋪墊。
2、重視學生與生活的交互
生活,永遠都是語文課程的一篇沃土,語文也無時無處不與實際生活相聯相通。學生與生活對話,就是將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遷移,由課堂向生活延伸,從生活中捕捉、篩選、獲得活的知識信息,并內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有12個,我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學生字詞,學生在自我回憶——參與同學回憶——自我積累——最后有新的發現這一過程中嘗到了發現的喜悅與識字的快樂。為了擴大學生識字量,我又將識字教學引向生活——“這些方法真不錯,再找找看,你曾經在哪兒見過這個字?身邊有沒有?”一語激起千層浪,學生在冥思苦想中發現很多漢字在生活中都能找到,都來源于生活。這個發現不僅有利于學生很快的識記生字,而且能使學生在實際觀察和思考中認識生活,擴大視野,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
3、尊重個性閱讀中的情感交流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交流的過程,教學時我給學生大量讀的機會和時間:初讀課文——認讀生字;再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讀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這時的讀應當是高一層次的“讀出感情、讀出體會”。學生在自由讀、分角色讀、讀喜歡的句子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小水滴、木船、禾苗對話,并結合自己的感受、認識、情感等精神的東西細心感悟小水滴和它的朋友們無私的幫助小木船、禾苗,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可貴精神。學生在交流時先讀,然后我引導學生說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在讀完“我們流到木船下,肩并著肩,手挽著手,齊心協力托起了木船”一句后說:“小水滴們多團結呀!”我追問到:“團結在一起的小水滴會是什么樣?”學生說:“小水滴們會合在一起成了一條有很多水的小河,這樣才能把木船托起來。”我接著引導:“小水滴真團結,力量真大,你能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嗎?”學生讀課文,使感從文中來,還回到文中去,這樣在朗讀中感悟,伴著這感悟,書也讀得越來越有味,越來越有情趣。
我讓學生想象:“擱淺的木船在小水滴們的幫助下,又能航行了,大家想想它會去干什么?”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到的不僅是去運輸貨物,還有“木船受到小水滴們的幫助才能航行了,它一定也會像小水滴們一樣去幫助別人。”……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水平、領悟能力、審美情趣、看問題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本和言語的感知、理解都會有所不同,一個人發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種吸收,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面將隨著學生個體間充分的交流而消失。這樣不同的思維、情感相互碰撞激發出更多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學生的感悟才會越來越深,學習才會有滋有味。
不太滿意的地方是:在師生交流過程中,自己傾聽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這一方面做的還不夠。語言顯得蒼白、不能及時捕捉學生回答問題時想說但沒有表達出來的點,自己提升性的語言不夠到位,造成師生交流不能很流暢、深入的進行下去。比如:在處理第四自然段時,學生從“我們流到木船下,肩并著肩,手挽著手,齊心協力托起了木船。”這句話中體會到了小水滴們真團結,幫助了小木船。其實學生此時并沒有真正明白“齊心協力”的含義,我卻對此進行了總結,說出了“團結起來力量大”。如果在教學時,我能夠追問一句:“你能和你的小伙伴們一起表演出這句話中的情景嗎?”學生就會從相互配合中更好的理解“齊心協力”,明白團結與力量的關系。然后我在小結:“是呀,人心齊,泰山移,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什么困難都不怕,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讀一讀這句話吧!”就會使小水滴們的行為和形象更加立體化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內心的真實渴望往往就像流星一般稍縱即逝,沒能及時捕捉到是非常遺憾的,也為這節課留下了遺憾。
一節課下來,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師只有把教材真正打開,豐蘊自己的素材,備學生備教材,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使課堂教學在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交流絲絲入扣,層層深入,進入理想中的交互狀態,這也是我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不斷的追求。